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活着

活着

活着
活着

“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可不能去寻死啊!”福贵站在门外,拉着一脸落魄失魂的春生说出这句话。重看《活着》,多了份郑重的苍老,增添了许多沉重的思考。《活着》无疑是张艺谋最好的一部作品,这其中大部分功劳有人认为要归功于余华,但其实电影和小说有许多的不同,尤其是结局,电影最后是一家团圆,而小说最后却只留了福贵一个人活了下来,其他所有人都死光了。小说更残酷,而电影在这一点略显的给予了人些许的希望。

《活着》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大炼钢,大跃进,大批判,文革,历史是个死物,它不会说话,但你只要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得到,自然也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往往也只有历史,才是最具有力量的,因为它真实的,你就算闭上眼睛,也逃不脱这个存在。用我党的话说,时代在进步,经济在飞跃,人民生活水平在飞涨,国家力量在几何级暴涨,可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电影,因为我们已经在繁华的物质生活中忘却了自己的尊严。王小波说,“中国历史几千年,没有几个人有过自己的个人尊严。。。中华礼仪之邦,一切尊严,都从整体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定义,一个人不在单位,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不代表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一个人就只算是一块肉”。。《活着》里的福贵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肉,他放弃所有的尊严,低三下四,低声下气,一而再,再而三的苟喘偷生,福贵分不清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在做什么,什么是革命,什么是走资派,什么是尊严,他都不知道,这个人,就只求生存。在中国,每个人都在喊着过幸福生活,但却有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努力着如何生存,和残酷的现实做激烈的斗争,没有尊严的事情做的太多,也渐渐麻木,以至于后来他自己也想不起来初衷却只是想过个安稳日子。“我跟着你,只是想过着安稳日子”家珍一直在电影里重复着这句话,有家,有人,比什么都好,命运的重重磨难并没有让这个家破灭,福贵的家犹如风雨中飘零的浮萍,摇摇欲坠,始终不倒,面对着残酷的现实,福贵与家珍唯默默承受这些无法言喻的痛苦,撕破脸前的自尊,然后再继续生活,这是中国人最可笑也最谆朴的道德品质。一直以为,我们的眼里只看得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再远一些,就已经看不清楚了,连自己都在找寻尊严,更何德何能把别人当人来看呢?都是身体,一具东西罢了。。。

对于《活着》这两个字,我觉得影片中要表达的是N多个人的内心:家珍带着孩子离开赌棍是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活着;富贵倾家荡产后流落街头是为了母亲能活着;家珍带着孩子归来是为了一家人能够共同活着;富贵以皮影戏谋生并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是为了让家人更好的活着;政府大炼钢铁、吃大锅饭是为了让中国人都好好活着;有庆跟别的孩子闹别扭是为了他姐姐能够有尊严的活着;春生想在生活上给予富贵家帮助是为了家珍一家从阴影里走出来更好的活着;镇长努力给他家说媒是为了他所辖的人民能幸福活着;二喜利用职权请到了妇科专家是为了老婆孩子能平安的活着;家珍让走资派的春生欠着那条命是为了让春生继续活着··这种种的种种所展示给我们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的,而是因为他人的存在才给予了我们活着的动力、给予了我们活下去的念头。换句话说,我觉得活着的信念是建立在他人身上的。

但是中国人素有‘天命’之说,这部影片以一个普通人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所遭遇的艰辛苦难和种种悲剧揭示了人活在世上和命运抗争却又无能为力的境况,向我们展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未曾消退的那种宿命论的人生观。这部电影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小见大,展现的虽然是小人物命运、表现的却是苦难的题材,体现了

人类那些共有的古老的情感、那无法与命运抗争的悲哀。确实,人类在普天之下太过于渺小了,要面对很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场景。就像影片中所描述的皮影戏一样,是被人操纵着的,充斥着被动,人又何尝不是呢:即便你如何努力、如何奋斗,你又何曾能掌控命运的齿轮?富贵由一个赌徒变成一个耍皮影戏的,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至少不再是以

前的那个“二世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毛主席说过劳动者都是伟大的存在,这时富贵活着的信念的大部分是基于他的老婆和孩子,我个人觉得他已经做得挺好的了,然而就在他努力改善自家的生活的时候,他的儿子离他而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不言而喻,一家子进入了一个黑色的阶段,即使他们再怎么自责后悔,也是无法挽回的,这就是所谓的宿命吧~儿子的死给他们老两口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们却不得不继续活着,女儿就是他们活下去的信念。他们不愿意一错再错,害怕女儿再离他们而去,但是即使在他们谨慎的请来了妇科专家的情况下,依然没能改变他们女儿大出血死亡的命运,宿命论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以后,馒头就成了他们活下去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到最后··

电影的结局跟余华的小说里完全不同,余华让富贵的家人全数死去,充分体现了生活的残酷无情;而电影中张艺谋却让家珍、二喜和馒头都活着,意义十分重大:中国人讲究家庭和亲情,所以电影中福贵不断的说老婆和孩子比什么都好。让他们三人都活下来,家庭得到了保留,亲情可以延续。尤其是馒头,他是新生一代的典型代表,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还有就是馒头养小鸡的场景,富贵说鸡长大了变鹅,鹅长大了再变啥变啥的,最终是日子越过越好,这也是影片要展现的一方面:只要活着,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另外,这部影片中处于建国初期的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片段(整部影片在50年代之后的故事用了一多半的时间),难免让人产生其是对文革等社会运动的批判的念头。但是对于“运动”,影片本身是没有太多探讨性的批判的,只是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凤霞极具戏剧色彩的婚姻等)来加以再现,让观众自己去随意品评那种扭曲和变异——生活的异化,观念的异化,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有些事在今天看来当然是不可理解的,但影片温和地加以表现,把它作为围绕主题的辅助性的次要矛盾;对触及主题的生与死的地方,却用血的刺激来完成。所以这期间人物的死,尤为触目惊心:一是儿子有庆的死,一是女儿凤霞的死。尤其是凤霞的死,是极具冲突性的一个段落。在影片里,凤霞是无知与荒唐下的牺牲品,凤霞本人是一种无言的弱势的代表,无论苦难如何地加在她身上,她都“无权”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见,承受是一种如此隐忍的痛;她以血染的视觉冲击给人以心灵的震颤,这种视觉冲击与父母伤心欲绝的感情冲突从两个极其要害的角度击中人心,击中世间。而这种矛盾中恰恰又安置了“反动学术权威”王大夫也处于自顾不暇的生死边缘的冲突,这样两顾不能、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生命离去的心理撕扯便给了人一种无以复加的绝望,是对“活着”的又一次威逼与考验。

生是如此之难!它甚至以夺去生命为代价,而活着又是生之难的长久的延续;死是容易的,却是悲凉的,它的实现将是对“生”与“活着”的否定和抹杀,而“生”与“活着”也便因而丧失意义。这种意义的丧失不是“生”与“活着”本身的原因,而是“死”将它们葬送了。所以,既然是在寻求“生”与“活着”的意义,那么必然要在面对死亡时去抗争,去摆脱,以维持生存的意义。但“生”与“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可能是因为“生”与“活着”对于艰难命运的坚持与抗争吧。艰辛、苦难是人生路上的灾难和收获,它们在威胁生命本体的同时也历练着生存的坚强意志。人生之路永远是未知和不确定的,但只要活着就好,这正是影片的呼吁与思想所在。摧残“活着”的决心与硬化“活着”的意志的是一个双关因子,人生固然悲哀,但夫妻的朴素却生死与共的恩爱、亲子间揪心的挚情以及普世的博爱精神使人可以超脱悲哀直面生与死的问题,并且纯粹而执着。“活着”是一种坚持,是一种诉求,一种生命之于外在世界与生命本原的诉求。

当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

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

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外国文学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外国著名文学的心得体会

外国文学学习心得范文_学习外国著名文学的心得 体会 这学期的《外国文学史》已经结束了,但是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是,从书本至现实,分析到提问,点点滴滴,无一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外国文学学习心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精彩的“外国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外国文学学习心得范文篇1 大学语文960分钟的网上自主学习结束了,通过这么多天的学习我感受很深,每一个专题都涵盖了很多知识,其中我对“外国文学”这章很感兴趣,下面是我学习“外国文学”这个专题后的心得体会:文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表现和传达方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特征的同时也积淀着其民族性、时代性。 以下是外国文学的发展过程: 欧洲文学从古希腊、罗马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学中很丰富的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中的神话和史诗则反映了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时的希腊生活和斗争。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早的意识形态,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希腊神话包

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突出征服自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情感。《伊利亚特》[《伊利昂纪》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 十三、十四世纪之交,随着意大利城市的兴起,佛罗伦萨文化的发达,学术派别对意大利文学的影响,产生了代表作家但丁。留下了他最伟大的作品《神曲》。《神曲》的构思宏伟,想象丰富,结构完整。象征、寓意、梦幻的表现手法给后人以启发。 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次新兴资产阶级反教会、反封建的文化思想启蒙运动。这个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因而有“文艺复兴”之名。代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 亚洲和非洲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大陆,由于民族复杂、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地区众多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学,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亚非是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文学的摇篮。这一时期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诗歌、戏剧、宗教箴言等等反映出人类童年时期的历史印迹,表现出古代人类为征服自然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记载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重大变革,它代表了古代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成为人类历史上珍贵的精神财富。 现代亚非文学,指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这一时期的亚

《活着》话剧评论

“我们面对的是内心深处的那个黑洞”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话剧刚开始,黄渤坐在沙发上说出这段长达数分钟的独白时,人们几乎听不出他是黄渤。配音演员的经历让他吐词流利,声线优美且具有穿透性。 可等他把外套一穿、二郎腿一跷,变身为青年福贵,转眼又有了在电影《杀生》里的十足痞气。“福贵”是《活着》里唯一的主角。在无中场休息的三小时话剧中,穿着牛仔裤的黄渤从头演到尾。 孟京辉并不觉得《活着》是一个“历史剧”。他甚至刻意没大量去看历史照片,因为这样就“掉进去了”,“浮在表面上那些历史的表象一点都不重要”。 在他看来,《活着》只是福贵一个人波澜壮阔的心灵史。“历史太多了。一个个张牙舞爪、死人无数,但都与心灵无关,”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关于心灵的历史能这么波澜壮阔、风生水起,不容易。” “心灵史”着实考验演员功力。三个小时里,福贵身边足足死了十个人,这足以让一个人的内心翻天覆地。 最初,孟京辉心中男主角的第一人选仍是电影里的“福贵”葛优。他通过朋友找到葛优,两人相谈甚欢,但葛优一听要“三个小时里全是你不停地演”,第一感觉便是“会死人”。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自己最近事情多,父亲身体又不好,婉言谢绝。 孟京辉随即将目光投向擅长演绎小人物、有一张“福贵脸”的黄渤。 他后来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这次找黄渤真是冥冥之中老天帮了我。”相对于隐而不发的葛优式福贵,黄渤版福贵时而外放,发泄情绪;时而内收,冷静念出大段独白。 他最早想过在舞台上设置两个福贵,一人出演、一人讲述。后来黄渤使坏,起哄说:“另外一个福贵只能由导演亲自来演啦!” 孟京辉觉得自己不能演,于是舞台上便只剩下一个在戏里戏外跳进跳出的福贵。这让孟京辉感到惊喜,“没想到他能处理这种角色。他控制得很松,但又特别紧。”

戏剧的观演关系

一、戏剧的“观—演”关系 (一)观演关系的概念 所谓戏剧的“观一演”关系,从狭义上讲,是在的戏剧演出活动中,现场观众与演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在整个戏剧创造过程中,创作主体与欣赏者之间产生的关系。当然,创作主体包括不仅包括演员还有编剧、导演、舞美等创作人员。然而,在戏剧的诸多关系中,演员和观众关系是整个戏剧艺术的核心。波兰导演耶什·格洛托夫斯基谈到戏剧定义时说:“戏剧是发生在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事,其它都是补充品——也许是需要的,但毕竟是补充品。”①由此,他认为:演员与观众是根本元素,是戏剧的实质与核心。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戏剧的观演之间,并不仅仅是“观演两方面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构成了一个观演双方相互作用、交流往复的“场”。“观-演”关系正构成了这个戏剧场的核心和灵魂。”② (二)观演关系 观、演双方无不是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一方面,演员演出的目的和对象是观众,没有观众的戏剧,是没有生命的;而引不起观众兴趣的戏剧,也没有存在的意义。观和演构成了戏剧活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关系,成为制约戏剧艺术整体的一对最基本的矛盾。 在观演关系中,戏剧的创作和演出决定着观众接受,演员演出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演出为主的戏剧创作活动为 ①(波)格洛托夫斯基:《戏剧的新约》,《外国戏剧》,1980年第4期。

观众接受生产消费的对象,即戏剧作品。没有创作活动,没有戏剧演出,接受活动就无法进行;第二,戏剧演出活动决定了戏剧接受的消费方式。正如马克思在《 1849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第三,演员的演出为观众接受生产出消费的动力,引起戏剧消费的需要。马克思认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也就是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不仅是文学生产产生接受,接受也产生文学生产;不只是作者创造读者,读者也创造作家;不只是作品影响读者,读者也影响作家的创作”。①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培养我们在观看、倾听和阅读艺术作品时如何去获得一种形象,这事实上也就是培养人们的眼睛成为艺术家的眼睛。”所谓“艺术家的眼睛”,突出地表现为能带着新鲜活泼的情趣来观赏对象,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某种象征意义。他的意识似乎可以在感官的引导下,通过外部特征深入到对象的内部,看到内部的神韵,并由此洞察到世界的秘密、生活的底蕴,并通过对象映照到自身的心灵生活与生命运动。 毋庸置疑,戏剧不是有了观众之后才得以形成,观众固然并非是戏剧最为本质的存在,但是却是戏剧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观众构成了戏剧传统与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真正的戏剧存在于观演双方的互动与交流之中。在剧场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一答案

福师《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在线作业一 欢迎下载参考答案,已拿100分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雨果的戏剧有(): A. 《〈克伦威尔〉序言》) B. 《欧那尼》 C. 《巴黎圣母院》 D. 《悲惨世界》 满分:2 分 2. ()标志着莎士比亚塑造性格的本领从写外部冲突到写内心冲突的阶段。 A. 《哈姆雷特》 B. 《仲夏夜之梦》 C. 《威尼斯商人》 D. 《罗密欧与朱丽叶》 满分:2 分 3. 提出古典主义戏剧四大特征的是(): A. 班扬《天路历程》 B. 弥尔顿《失乐园》 C. 布瓦洛《诗的艺术》 D. 高乃依《熙德》 满分:2 分 4. 骑士传奇集大成之作,也是英国第一部散文长篇骑士小说,它是: A. 《亚瑟王传奇》 B. 《堂·吉诃德》 C. 《贝尔武甫》

D. 《罗兰之歌》 满分:2 分 5. 英国马罗礼作品()歌颂统一、歌颂开国君主的主题,说明骑士文学与中古英雄史诗 的民族意识是一脉相承的。 A. 《亚瑟王之死》 B. 《罗兰之歌》 C. 《贝尔武甫》 D. 《尼伯龙根之歌》 满分:2 分 6.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出自(): A. 《罗密欧与朱丽叶》 B. 《仲夏夜之梦》 C. 《第十二夜》 D. 《哈姆雷特》 满分:2 分 7. 法国第一个古典主义悲剧诗人是(): A. 拉辛 B. 高乃依 C. 莫里哀 D. 布瓦洛 满分:2 分 8. “十四行诗”是西方最重要的诗体之一,它的创始人是(): A. 薄伽丘 B. 蒙田 C. 彼脱拉克 D. 但丁 满分:2 分

9. ()的诗歌理论开日后象征主义派诗论之先河。 A. 普希金 B. 爱伦·坡 C. 雨果 D. 司各特 满分:2 分 10.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语言革命开始,作家们提倡用本国民族语言写作,打倒拉丁文。 除了()之外,其它作品都是用作家本国本民族语言写作的。 A. 《乌托邦》 B. 《巨人传》 C. 《堂·吉诃德》 D. 《随笔集》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 A. 主观性 B. 回到中世纪 C. 回到自然 D. 写奇人奇事 满分:2 分 2.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在于(): A. “变形”手法的创新 B. 小说有大量心理描写,有大量细节的逼真性

小剧场话剧

一.小剧场话剧 小剧场话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1982年小剧场话剧第一次来到中国,小剧场话剧通过调整观演距离,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实验。同传统话剧相比,小剧场话剧不过多的依赖文学剧本,主要以幽默和娱乐性为主要目标。 80年代末90年代初,涌现了以林兆华,牟森,张广天,孟京辉为代表的小剧场话剧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小剧场话剧先锋的试验田到今天话剧艺术的一众基本生存方式。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取得火爆的场面。话剧要在不失艺术品位的同时,是可以闯出一片广阔的市场。 小剧场先锋话剧 先锋话剧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它是相对于传统话剧而言的,指的是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区别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的话剧。具体地说,在中国,先锋派戏剧,布莱希特的叙事剧,荒诞派戏剧被记为实验戏剧。 二.小剧场话剧提出的依据 喜欢看话剧的人,一定对《恋爱的犀牛》有深刻的印象,《恋爱的犀牛》是在话剧产业中最早盈利,商业运作及其成功的案例,它还是小剧场先锋戏剧的代表。 如今的话剧市场,尤其是比重较大的小剧场话剧市场,已经越来越和当初刚兴起的小剧场宣传的“实验,先锋,前卫”相差甚远。做话剧的群体也发生了改变。当初的实验话剧的创作团体多由艺术家,诗人,在校学生组成,用一种理想主要体或是虚无主义表达着一种感受而绝非仅仅一个故事,所以那个时期的话剧毁誉参半,争议多。 小剧场话剧可以称之为“内容之王”原则最明显的体现者。没有大牌的明星,演员一般是在校大学生或是剧团的演员;因为打着“实验,先锋,前卫”的旗号,导演多是二十几岁的怀揣青涩梦想的青年。可以说,小剧场话剧的卖点就是这台话剧,话剧的质量对其口碑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因为小剧场话剧的宣传和广告微乎其微,所以口碑是最好的宣传,内容为王体现最为明显。 小剧场是如今最市场细分的产业。小剧场的内容,倾向于当代人生存困境与焦虑心态方面的创作,社会最新鲜的事件,调侃讽刺的手法表现具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如剩男剩女),针对都市白领推出的话剧一出又一出,这也是票房稳定的关键。 小剧场话剧之所以受欢迎:1是在于它与观众近,易沟通,感染性强,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2是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打,而小剧场话剧节奏轻快,大都选材于

评析孟京辉,论文

浅析孟京辉小剧场 戏剧艺术特色 张欣 07级影视 2007013044

【摘要】:孟京辉戏剧创作具有实验性、探索性、先锋性,在我国当代戏剧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地位。他的戏剧表演艺术的导演意识、表演文本、舞台表演理念和手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其小剧场戏剧表演艺术特色表现为:即兴表演和集体创作的表演文本,使传 统文化各种元素成为导演意志的素材;戏剧表演和舞台时空的自由,使 戏剧增强了抽象性和普遍性;运用假定性、戏仿、讲述、拼贴等手段,拓展了戏剧的表演天地,强化了表现效果。孟京辉一直以实验的姿态活跃在小剧场戏剧舞台上,颠覆了写实戏剧的传统观念和艺术手段,《思凡》、《我爱XXX》、《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一系列代表作不可忽视。 【关键词】: 孟京辉;小剧场戏剧;艺术特色 小剧场戏剧在英文中写作“ Experimental Theater”,这个词组的原义就是“实验戏剧”在英语中小剧场戏剧泛指一切剧场比较小、观众比较少的戏剧演出(包括实验戏剧和非实验戏剧) 。 孟京辉自20 世纪90年代起走上“实验戏剧”的舞台, 1991年由中戏的同学组成了“穿帮剧团”排演《秃头歌女》、《等待戈多》; 1992年、1993年的《思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994年的《我爱XXX》,1998年的《坏话一条街》、《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1999年的《恋爱的犀牛》、《盗版浮士德》,2001年的《臭虫》直到2008年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几乎每部戏一上演就引起戏剧界的重视和争议。为了与20世纪80年代那些具有革新开放精神的“探索戏剧”相区别,孟京辉把他的戏剧称为“先锋戏剧”或“实验戏剧”。他认为:“当时小剧场的戏就是最先锋的。”可见在孟京辉看来,“先锋戏剧”、“实验戏剧”、小剧场戏剧指的是同一种戏剧。 一、导演观念的变革和表演文本的探索 孟京辉一开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大胆打破编剧、导演、演员界线,以集体创作和即兴表演为主,倡导那种“生气勃勃、具有怀疑精神和反叛能量”的表演。1991年到1992 年,孟京辉和中央戏剧学院十几个戏剧狂热分子一起组成的创作集体,每天为大家奉献出“用自信、狂想、冒犯、激情,用耐心、苦干、理性、献身”而创作出的戏剧。他作为导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对《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的 分析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批比较先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两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两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反映出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现实,而且两部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且在当时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作用。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塑造的一个为了打击骑士文学的文学形象,作者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生动的说明了骑士文学给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给骑士文学以致命的打击。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孤独的人文主义者,他以失败告终,哈姆雷特的失败向人们揭示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悲剧。 Abstract: Hamlet a nd Don Quixote were the advanced literary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fter read the two novel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se novels reflected different social problems. And they all expressed the ideas of humanism. These two images also brought different social functions at that time .Don Quixote is one of which Cervantes’s molds in order to attack the knigh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Don Quixote, vivid explain ed that knight literature brought a serious of bad influence to the human beings, thus gives the knight literature by the fatal attack. Hamlet is a lonely humanism, he is end in failure .His failure has indicated the tragedy which in the Humanism Era. 关键词:人文主义、哈姆雷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堂吉诃德、现实意义、悲剧 Key words:humanism; Hamlet; characters; art features; Don Quixot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ragedy 前言: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的大师,他们的作品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是文艺

西方戏剧鉴赏

西方戏剧鉴赏题目_我学到的西方戏剧 学院 课程序号 __ _ __ __ 班级_ __ 专业__ __ __ 姓名 _ __ ___ 联系电话_

我学到的西方戏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自然而然人们对精神领域上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文化载体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电影电视、杂志、报刊书籍等多为人所熟悉。孰不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戏剧,也在当代社会中茁壮成长。例如我们学校的阿西剧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剧禁止上演》《皆大欢喜》《绝对信号》《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都是在校学生通过对著名戏剧的理解与模仿,再加上自己的创新,反映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也使更多的人对戏剧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我对于戏剧真正的起源与发展,戏剧不同题材与体裁,悲剧与喜剧各自的特点与代表作家的认识,是通过这几堂西方戏剧鉴赏课的学习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几堂课的学习,真的让我获益匪浅了解了什么是西方的悲剧与喜剧,了解了什么是西方的锁闭纯喜剧、佳构剧、史诗剧、自然主义戏剧等等。但给我总的感触是,无论什么形式的戏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观点和情感,戏剧是生活与社会的另一种诠释与表达方式。 首先来谈谈西方悲剧。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狄俄尼索斯仪式)中酒神颂歌演变而来,有死亡到再生的寓意。而世界最早的悲剧是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是整个西方戏剧的起源,所以悲剧是最古老的戏剧题

材。那么,什么是悲剧呢?亚里士多德《诗学》对悲剧定义是这样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卡塔西斯”(catharsis,净化、陶冶、宣泄)。西方戏剧有三座高峰,分别是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以及20世纪欧美荒诞派戏剧。 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叙述的《俄狄浦斯王》则是典型的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作者索福克勒斯,雅典人,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俄狄浦斯王是忒拜王拉伊奥斯的儿子,拉伊奥斯预知自己的儿子会杀父娶母,因此,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他父亲让牧人抛弃,但是,科林斯王发现了他,将他收为养子。俄狄浦斯王长大成人后,也从神那里得知自己的命运,他一心要反抗命运,就逃亡忒拜,在路上,一个老人对他说前面有妖怪,再往前走凶多吉少,俄狄浦斯不信这一套,用手一推,老人倒在地上死了。他继续往前走,碰见了人面狮身的女妖斯芬克斯,并猜出了她的谜语,女妖跳进深渊自杀。而俄狄浦斯被忒拜人拥戴为新国王,并娶了前王的母后。这时候,忒拜国发生瘟疫,神示说,要想消灭瘟疫,必须把杀害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驱逐出境。俄狄浦斯王诚心为国家谋福利,想尽一切办法去查访凶手,却发现凶手是自己。杀父取母的预言应验了。极度的悲痛进一步酿成悲剧,皇后自杀,俄狄浦斯王弄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了忒拜王国流

一部有着话剧心脏的音乐剧

一部有着话剧心脏的音乐剧 据说孟京辉几年前在沪看了《剧院魅影》后,对音乐剧这一样式颇不以为然,曾发出“音乐剧是垃圾”的言论。而这次音乐剧《空中花园谋杀案》横空出世,正是出于孟京辉之手。面对费解的人群,他放言――我就是不服,我就是想做个音乐剧看看……与其让别人制造垃圾,不如我先制造些高质量的垃圾。 对于孟京辉的说话方式,大家已习以为常。编剧史航透露,孟京辉原本打算做一个房地产题材的电影,经过思考后决定还是做话剧,最后才决定做成音乐剧。这部戏的词曲,也是在首演前的一个月才开始创作的。《空中花园谋杀案》的诞生,是相当随机和十分高效的了。 尽管制作比较仓促,但在笔者看来,演出效果还是不错,它称得上是一出音乐剧。与如今一些号称音乐剧、其实只是话剧加音乐的作品相比,与孟京辉以往话剧中的音乐只是辅助完全不同,该剧的音乐具有叙事感,“旋律主题贯穿”这一音乐剧中常用的方式也完成得比较充分。 《空中花园谋杀案》的词曲作者孙健和张然当年在北大读书时,就以音乐剧《一流大学从澡堂抓起》荣获2008上海大学生戏剧节一等奖。现在,已经毕业的张然放弃专业改行作曲,孙健则还有份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作词。张然的长

处是旋律感强,作品易于传唱。剧中有6、7段旋律被反复使用,有独唱、独唱加对白、重唱等,曲目虽然不多,形式却很多样。据张然说,这次创作是先作曲、再填词的,能在短短一个月里做得如此贴台,令人钦佩。 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歌与歌的风格差异不够,缺少出奇的旋律。以笔者的观剧经验,旋律风格拉大差异往往有助于拉开音乐剧的气氛格局,而一两首出奇的旋律则能让作品与众不同。对于这两点,可以参照史上经典音乐剧中的旋律,它们大多都是跨度大、格局广的。 相对旋律来说,编曲同样重要,有时更加重要。同样的旋律用不同效果编曲,结果往往大相径庭。为《空中花园谋杀案》伴奏的摇滚乐队承担了编曲功能。至于为何使用摇滚乐队,孟京辉说是为了体现该剧的黑色幽默。这显然没有道理,因为黑色幽默与摇滚乐队之间并无关系,如同忧伤与二胡没有关系一样。笔者猜想,这可能是出于他的喜好,再加时间很紧,无法选择。 说起来,使用纯摇滚乐队伴奏的音乐剧也有不少,但成功的例子不多。由于受到乐器编制的影响,音乐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局限。也许,这就是大多数经典音乐剧虽用电声,但依然保留部分传统乐器编制的原因。 据说《空中花园谋杀案》的编曲只用了一个星期,这对于音乐剧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虽然乐队技艺很不错,却难

福师《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下列属于跋娑的作品的是: A. 《舍利弗传》 B. 《惊梦记》 C. 《小泥车》 D. 《沙恭达罗》 满分:2 分 2.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出自( ): A. 《仲夏夜之梦》 B. 《哈姆雷特》 C. 《罗密欧与朱丽叶》 D. 《李尔王》 满分: 2 分 3. 莎翁戏剧作品中有“乐观的喜剧”“光明的喜剧”之称的是( ): A. 《罗密欧与朱丽叶》 B. 《仲夏夜之梦》 C. 《第十二夜》 D. 《哈姆雷特》 满分:2 分 4. 以下四项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是: A. A 《帕美拉》

B. B《少年维特之烦恼》 C. C《约里克先生在法兰西和意大利的伤感的旅行》 D. D《爱弥儿》 满分:2 分 5. 英国马罗礼作品()歌颂统一、歌颂开国君主的主题,说明骑士文学与中古英雄史诗 的民族意识是一脉相承的。 A. 《亚瑟王之死》 B. 《罗兰之歌》 C. 《贝尔武甫》 D. 《尼伯龙根之歌》 满分:2 分 6. 法国第一个古典主义悲剧诗人是(): A. 拉辛 B. 高乃依 C. 莫里哀 D. 布瓦洛 满分:2 分 7. 下列小说作品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宿命论者夏克》 B. 《爱弥儿》 C. 《格列佛游记》 D. 《老实人》 满分:2 分 8. ()的诗歌理论开日后象征主义派诗论之先河。 A. 普希金 B. 爱伦·坡 C. 雨果

D. 司各特 满分:2 分 9. 莎翁戏剧作品中有“乐观的喜剧”“光明的喜剧”之称的是: A. A《罗密欧与朱丽叶》 B. B《仲夏夜之梦》 C. C《第十二夜》 D. D《哈姆雷特》 满分:2 分 10. ()是现代美国悲剧创始人。 A. 卡夫卡 B. 马尔克斯 C. 奥尼尔 D. 福克纳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堂·吉诃德》和《西游记》有不少近似之处,表现在(): A. 结构上,二者都是“路上小说” B. 都有宗教色彩 C. 情节构思也有一致性,都是一路降魔斩怪 D. 写的是主人公主观上的“魔怪” 满分:2 分 2. 古希腊戏剧繁荣与5世纪,当时出现了三位伟大的悲剧诗人,他们是(): A. 埃斯库罗斯 B. 阿里斯托芬 C. 欧里庇得斯 D. 索福克勒斯

中国戏剧戏曲话剧习题

1.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是1907年(1906.12)在日留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的春柳社。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比较正规的演出时在日本东京上演《茶花女》第三幕。第一次完整的剧目演出是改编自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黑奴吁天录》,被看作是中国话剧史的开端。 2.北方以南开学校为代表,创造人张伯苓。1909年开始第一次演话剧活动,1914年成立南开新剧团。 3.话剧是应新文化运动而生。 4.中国早期的话剧,通称为新剧、文明戏、爱美剧,1928年,洪深将这一艺术形式正式命名为“话剧”。 5.中国话剧的三位奠基人是:田汉、洪深、欧阳予倩 6.胡适的《终身大事》(1919)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正式发表的白话剧作。 7.将中国专业话剧演出推向社会的是田汉在1927年创立的南国剧社。 8.创作了话剧《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的剧作家是丁西林。 9.对中国萌芽期的话剧创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外国剧作家(B)的《玩偶之家》 A.王尔德 B.易卜生 C.米勒 D.契诃夫 10.1924年《少奶奶的扇子》出自(A) A.洪深 B.田汉C,欧阳予倩 D.郭沫若 11.以下作家作品组合正确的是(B) A.郭沫若《潘金莲》 B.欧阳予倩《泼妇》 C.洪深《获虎之夜》 D.田汉《王昭君》 分析:《潘金莲》欧阳予倩、《获虎之夜》田汉、《王昭君》郭沫若。 12.洪深的贡献(ABCE) A.最早确立话剧的专职导演和正规排演制度 B.发表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剧本《申屠氏》 C.为“话剧”命名 D.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的成熟 E.第一个用软景片布景 分析:D不对的原因是:洪深《少奶奶的扇子》标志着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奔向成熟。 13.郭沫若二十年代创作的话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以下(BDE) A.《潘金莲》 B.《卓文君》 C.《木兰从军》 D.《王昭君》 E.《聂嫈》 14.夏衍三十年代创作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探索”之作是《上海屋檐下》(1937) 15.曹禺三十年代最著名的的代表作是《雷雨》(1933)、《日出》(1936)、《原野》(1937)。 16.李伯男导演的“都市爱情三部曲”是《剩女郎》、《嫁给经济适用男》、《隐婚男女》。 17.1927年创作话剧《赛金花》的作者是田汉。(×)分析:是夏衍 18.在话剧界有“思想者”之称的著名导演王延松,2006年曾为天津人艺导演过话剧《原野》。(√) 19.有戏剧导演界的“冯小刚”之称的是当代话剧导演是黄盈。(×)分析:是李伯男 20.标志中国话剧成熟时代是在二十世纪(B)

论孟京辉戏剧叙事特征研究

论孟京辉戏剧叙事特征研究 余秋雨认为,戏剧在美学形态上的演革,最终表现在形式上。而戏剧叙事学着重研究的便是戏剧的形式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叙事学过于注重形式研究,往往并不牵涉文本质量的评判,这也是叙事学理论遭到诟病的地方。 戏剧叙事研究的传统,从布莱希特开始一直注重戏剧结构原理、戏剧形态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质量研究和创作经验总结。孟京辉戏剧在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叙事情节、叙事空间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为整个戏剧创作以及国内叙事学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范本。 一、孟京辉戏剧的叙事结构 孟京辉戏剧之所以被贴上先锋、实验的标签,本质上是因为孟京辉打破了中国戏剧创作的传统观念。这种打碎后的反叛与创新即体现在消解传统意识里戏剧的文学性,消解传统戏剧的戏剧性观念,打碎古典主义时期一直被遵循的注重营造高潮低谷,重视情节完整性与逻辑性的戏剧结构。 戏剧传统非常强大。从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开始,遵循时间、地点、情节的三一律戏剧完美而震撼。这种堪称经典的戏剧模式塑造了观众对戏剧的审美心理。从莎士比亚戏剧到契诃夫戏剧,那动人的台词,严谨的逻辑设置,一幕幕排山倒海的气势延续了上千年,后人做戏之前往往要做非常多的功课,遵循这些让人生畏的戏剧传统。 19世纪后期欧美戏剧界逐渐开始质疑戏剧的戏剧性问题。布莱希特提出叙事体戏剧,并且在戏剧的表演艺术上追求间离效果和陌生化效果。他指出:为了产生间离效果,演员必须把他学到的能使观众对他塑造的形象产生感情一致的东西都放弃掉。如果不打算让他的观众迷醉,他自己得先不要处在迷醉状态。他一刻也不能完全彻底地转化为角色。但这不是意味着:如果他要塑造热情的人,自己必须冷酷。只是他自己的感情不要完全彻底地成为他的角色的感情,为的也是使观众的感情不是完全彻底地成为角色的感情。观众必须有充分的主动自由。 布莱希特的观念同传统的斯坦尼的观念相背离,但是在其作品《大胆妈妈和他们的孩子们》、《伽利略传》等作品中却成功实践了自己的观念。孟京辉明显受到布莱希特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和创新首先体现在作品的叙事结构上。 那么什么是戏剧结构?一般来说戏剧结构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也有人称之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在作品内部,即戏剧的结构需要组织和安排,需要情节上的起承转合,塑造人物形象,制造人物的戏剧冲突,从而形成作品非

外国文学作业(《战争与和平》小说与影片的比较)

旷世史书与乱世佳人 ——试比较《战争与和平》原著与电影 摘要:《战争与和平》①以恢弘的构思和超群的艺术以及深刻的意义震惊世界文坛,成为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和精神宝库。这部震撼人心的巨著两次被搬上电影荧幕,50年代的美国版本,60年代的苏联版本,名导演和名演员的参与,让这些影片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在此就试以50年代的美国版本与原著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的比较做小小的探讨。 关键字:战争与和平电影原著比较 一.文字与画面别样冲击——情节的删减 斯特拉霍夫②在评价《战争与和平》时说道:“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小说如万米卷轴般地大气磅礴地铺展开,给我们呈现了1805年到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各个生活领域在时代大背景下的状态。虽然小说有些话语略显冗长和啰嗦,但是由于托尔斯泰将小说的情节安排紧凑,所以即使是纷繁的人物、情节的出现,读者还是能够把握住小说情节的走向,能够理顺、把握其中人物性情、态度的变化。而且托尔斯泰的议论部分对于读者把握小说的情节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如果让人把一部恢弘的史书巨著化成200多分钟的电影,那么我们必定不能把每一个文字都化成动画来呈现给世人,这就必然导致了一些情节的删减与改编。如果单从电影的角度来看50年代的《战争与和平》,虽然是黑白片子,但是光线、灯光效果下的光与影的呈现十分到位;依照环境以及情节选取的音乐恰到好处,烘托出来的影片氛围恰能抓住观众的情感;精致的服装、华丽的场面,等等,都让我们把这部片子奉为经典。但是如果将影片与原著一比较,在情节方面,影片就黯然失色了。其实,如果没有看了原著,在影片中,由于删减过多以及衔接的不是很好,影片许多部分是让人难以把握的。 比如最后娜塔莎与皮埃尔在一起这一个点。小说中对这个过程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小说中皮埃尔很早就对娜塔莎朦胧的情愫,而他当俘虏的期间对于这情愫又有了一个强烈的把握,而娜塔莎对于皮埃尔也有或多或少的牵挂。小说后来写到皮埃尔后来回到莫斯科,到了鲍尔康斯基家拜访玛丽娅公爵小姐,见到了娜塔莎,而后两人从语言、心灵等方面的接触让他们彼此的情感发生了质的飞跃,最后他们结为连理,回归于一种平淡、波澜不惊但是却幸福的家庭生活中。而在电影里,娜塔莎一家回到了莫斯科,娜塔莎面对的断墙残垣想着当初去乡下前的光景,然后她看到了从黑暗里走出来的皮埃尔,然后他们就拥抱就在一起了,虽然观众也大致能够把握住情节的走向,但是这种突然性的情感变化还是让观众难以理解没有过渡性的跨越。 不过,毕竟文字的铺展可以没有边缘、没有限制,而影片是有限制时间的,改编之后肯定是会出现差强人意的地方,情节的删改与变化的情况也会出现,但是,毕竟文学著作与影 ①此处提到的《战争与和平》版本为周煜山译,北京燕山出版社版本 ②斯特拉霍夫(1900~1978),苏联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

从《思凡》探究孟京辉先锋戏剧的艺术

从《思凡》探究孟京辉先锋戏剧的艺术 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八十年代初期,出现了名为“探索戏剧”的戏剧样式。有学者将其归为“先锋戏剧”的始祖。在后十年先锋戏剧的发展之路上,出现了一个名叫孟京辉的年轻导演。这个导演,他声称“传统都是垃圾”、“中国的戏剧都是僵化的伪现实主义戏剧”最初他的先锋戏剧,是与一个被人们称之为“荒诞派”的词语相勾连的,更准确的来说,孟京辉戏剧中的先锋性、实验性,在最初的时候也是来自于“荒诞派”。孟京辉从荒诞戏剧中有效的摄取到一种形式与风格,并在《思凡》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下面本文将从《思凡》中探究孟京辉先锋戏剧的艺术。 一、非线性叙述方式的大胆尝试 线性叙述方式,拥有相对连贯的故事情节,有序的时间转变,以对话形式交流的确定人物,而非线性则“文本全部或部分是由既不表现戏剧确定性又不与角色相关的平实的文字和段落组成,事件不再受时空限制,它们既无开端又无结尾,更不遵循任何叙述脉络。”①通俗地解释中国话剧中传统的叙事结构,就是有一条人物间发展的主线,并且随着情节的发展,渐渐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扩大化,在故事达到高潮的部分将其化解,最终走向故事的尾声。这也正是中国话剧对于古典主义三一律的运用。然而,在孟京辉看来,传统的叙事结构不仅不能够表现现实世界的多样化,同样也会制约到现实中人们内心的表达。于是孟京辉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各种荒唐的行为、语言;看到了莫名其妙的时空跳转;多个异地异时异人的故事的融合;以及完全失去的情节等。 在《思凡》中,孟京辉在以一种递进式的方式在做着尝试。其中让观众感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思凡》中对几个故事的随意拼贴。《思凡》是由昆剧《思凡双下山》和意大利戏剧《十日谈》故事的拼贴。《思凡双下山》讲述的是小尼姑和小和尚两人无法承受吃斋念佛的清苦,一起逃出空门的故事。而加入《十日谈》中的两个小故事后,整部剧呈现出一种“形乱”的错觉。四个故事分别是:前后两个故事大致是小尼姑和小和尚演绎的恩恩爱爱的世俗故事;第二个故事是男青年看上旅店老板家的女儿并想法设法住进旅店与其偷情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是马夫装作国王,与王后偷情的故事。在《思凡》中加入《十日谈》的两个短篇完全打乱了原剧叙事的连续性,且孟京辉故意保留了两个素材之间由艺术形式所决定的语言风格的巨大差异,从而造成了两者之间一种奇异的疏离感。在《思凡》中演员几乎纹丝不动的念诵昆曲里的唱词,甚至是“也么哥”“则个”这样的衬语也原样保留,到了《十日谈》的部分,则有说书人用讲故事的方式穿引演员的表演,全然是绘声绘色的大白话,昆曲的优美

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区别

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区别 清朝的“西学东渐”促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当代社会一体化的进程更缩小了中外的差距(虽然有些方面并不明显),所以若要讨论东西方文学的真正不同,应该以古典文学为例,对比性更强。 从表面来看,显而易见,中外古典文学的最大差异在于描写手法的南辕北辙:中国文人注重以人物的一言一行,道具以及周遭环境变化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三国演义》为例,刘备三顾茅庐,其求才心切于此便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关于刘备三顾茅庐之前的种种心里斗争,思考过程,甚至其光复汉室的雄心大志,罗贯中略去不提。而书中对一个道具的使用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酒杯。无论任何一次“鸿门宴”,最频繁出现的一句台词就是:把盏为号。一皱眉,一挥手,一转身,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人物的方方面面便被刻画出来。在我们熟识的《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正是心情低落时,但他并没有直接表述自己的心境,而是用“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等一系列环境描写来衬托,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这一心理活动写得活灵活现。拐弯抹角,但却鞭辟入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结尾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引出也是由一句:“其必曰”,关于此名句究竟如何做出,心理变化如何,只字未提,但若通读全文,每个人都会觉得,这句话出现得顺理成章,理所当然。虽然我没看过《红楼梦》,但中学的课文还是记得,《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仅仅几笑一哭,就精准地定位了她在全篇中的性格,其拿捏之恰到好处,一览无余。这种特点贯穿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始终。 反观西方的古典文学,其对人物刻画的最大特点在于心理描写,用成段成段的文字来告诉读者被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比如《悲惨世界》中,卞福主教与上帝的交流以及他乐善好施的原因,雨果都不遗余力的分析分析再分析,完全从人物的内心来挖掘。当冉.阿让偷走他的银器时,对卞福主教高尚灵魂的刻画到了极至。而当冉阿让被主教宽恕之后,心灵无法解脱,狂奔于旷野之上,从前的一幕幕涌上心头,他对世界强烈的报复心理与卞福主教对他的感化融合,在他内心激烈地斗争着,雨果用了几千字来描写这个斗争过程。《基督山伯爵》中爱德蒙.汤凯斯被人陷害,沦为囚徒,而后一系列机缘,他成功越狱,并成为受人尊敬的基督山伯爵,完成复仇,心里描写贯穿于始终。甚至他对长老尸体的处理大仲马也要大费笔墨来刻画其心理斗争。可对于人物的言行以及道具的应用,西方做得没有中国这么出色。只是有一个例外:契诃夫。还记得《变色龙》吗?那件大衣成了描写胖警官必不可少的道具。看了契诃夫的作品,我本以为俄国文学截然不同于西方文学,但后来发现,其实其余的俄国作家还是遵循西方文学套路的,比如说高尔基,他的自传三部曲中,甚至《我的童年》的最开头,当高尔基还是孩子时,成段的关于这个孩子的心理描写便浮出水面。《海燕》和《母亲》也是印证这一观点的典型例子。 如果仅从这点区别来判断中外古典文学的优劣,未免武断,因为世界到底是多元化的,好与坏是由欣赏角度不同引起。小时读世界名著经常有很受启发之感,因为那些成熟的心理活动正是一个孩子所缺少的,可以让我了解很多自己不曾有过的感受,也是对心灵的一种净化。但随着年龄的增大,阅读面的扩展,中国文学那种促人思考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中国古典名著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地思考:书中人物的笑是在笑什么?为什么要笑?转身是为什么?扔杯子是为什么?总之,人物的一言一行都经得起推敲,都有其深一层的含义。但这只是我自己的感觉,书籍有益与否因人而宜,没有确定的标准。

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

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 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简介:国内女星最爱的十大华人导演[收缩内容] -1.王家卫 2.吴宇森 3.姜文 4.陈可辛 5.冯小刚 6.李安7.陈凯歌8.《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一文简介结束 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正文开始 国内女星最爱的十大华人导演[收缩内容] -1.王家卫 2.吴宇森 3.姜文 4.陈可辛 5.冯小刚 6.李安7.陈凯歌8.张艺谋9.成龙10.顾长卫 NO.1王家卫 自身魅力指数:★★★★★ 女星垂青指数: ★★★★★ 张曼玉在1988年总共拍摄了12部电影,这位83年的港姐亚军,因此被戏称为“张一打”。同年,长期在无线担当编剧的王家卫,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执导他的电影处女作——<旺角卡门>。 NO.2吴宇森 妩媚与“森” 林志玲参演<赤壁>历史上的小乔:三国里著名的美女,至今还有人在争论其实她的美早就盖过了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 NO.3姜文 韵情诗“文” 在威尼斯影展上,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虽然和金狮奖擦肩而过,但在红地毯上姜文和夫人周韵的恩爱秀,同样羡煞旁人。 NO.4陈可辛 音“迅”帖“辛” 自身魅力指数:★★★☆☆ 女星垂青指数: ★★☆☆☆ NO.5冯小 以柔克“刚” 自身魅力指数:★★★★☆ 女星垂青指数: ★★☆☆☆ NO.6李安 群星请“安” 汤唯是个幸运儿,被导演李安一把火捧的红到了世界,也和梁朝伟亦真亦奂的肉搏了一次,快乐死了威尼斯,快乐死了全世界的观众。 NO.7陈凯歌 “红”尘颂“歌” 自身魅力指数:★★☆☆☆ 女星垂青指数: ★★☆☆☆ 陈凯歌翻身之作<梅兰芳>在演员挑选上摆的是“商业片”的擂台

福师《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提出古典主义戏剧四大特征的是: A. A班扬《天路历程》 B. B弥尔顿《失乐园》 C. C布瓦洛《诗的艺术》 D. D高乃依《熙德》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2. ()的诗歌理论开日后象征主义派诗论之先河。 A. A普希金 B. B爱伦·坡 C. C雨果 D. D司各特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3. 提出古典主义戏剧四大特征的是(): A. 班扬《天路历程》 B. 弥尔顿《失乐园》 C. 布瓦洛《诗的艺术》 D. 高乃依《熙德》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4. “十四行诗”是西方最重要的诗体之一,它的创始人是(): A. 薄伽丘 B. 蒙田 C. 彼脱拉克 D. 但丁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5.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语言革命开始,作家们提倡用本国民族语言写作,打倒拉丁文。除了()之外,其它作品都是用作家本国本民族语言写作的。 A. 《乌托邦》 B. 《巨人传》 C. 《堂·吉诃德》

D. 《随笔集》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6. ()在俄国作家中写“小人物”最著名 A. 普希金 B. 契诃夫 C. 果戈理 D. 托尔斯泰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7. 17世纪至19世纪统治欧洲剧坛的文学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古典主义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8. 被誉为“西方历史小说之父”的是: A. A司各特 B. B大仲马 C. C雨果 D. D普希金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9. ()在俄国作家中写“小人物”最著名 A. 普希金 B. 契诃夫 C. 果戈理 D. 托尔斯泰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0. “美国的司各特”指: A. 库柏 B. 麦尔维尔

国内剧场行业调查设计研究

国内剧场行业调查研究 目录 第一章剧院3 一、剧院的基本概况 3 1、概念3 2、发展现状 3 二、建筑设计规范3 1、剧院建筑规模 3 2、物业要求 4 三、发展分析 4 第二章小剧场4 一、小剧场的基本概况4 1、概念4 2、特质4 3、物业条件 5 4、主要受众 5 5、比较优势 5 二、北京知名小剧场简介 5

三、发展分析 6 1、发展方向 6 2、小剧场产业链 6 3、经营状况分析 6 4、目前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8 5、机会8 第三章儿童剧场9 一、儿童剧场的基本概况9 1、概念9 2、发展状况9 3、主要受众9 二、北京知名儿童小剧场简介9 三、发展分析11 第四章黑匣子剧场11 一、黑匣子剧场的基本概况 11 1、概念11 2、黑匣子剧场的功能分析12 3、北京黑匣子剧场概况12 二、建筑设计规范13

1、观众空间和演出空间的灵活多变设计13 2、平面设计模式14 3、观影厅面积和观众空间容量分析15 三、发展分析15 1、专业化和精细化15 2、多元化15 3、社区化15 第五章总结15 一、研究样本的局限性15 二、剧场与商业综合体的可适性分析 15 1、剧院的可适性分析15 2、小剧场的可适性分析16

第一章剧院 一、剧院的基本概况: 1、概念 剧院为专门用来表演戏剧、话剧、歌剧、歌舞、曲艺、音乐等文娱的场所,通常分舞台和观众席,通过镜框式舞台设计,舞台台口高、与观众距离远,需要专业提音设备。现在的剧院也兼有放映电影的功能。 2、发展现状 (1)建造成本高,演出率和上座率低下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诸多城市特别是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剧院建设纷纷上马,不少城市动辄数亿元的剧院建设已成为风气。而大剧院在我国的建造完全是政府性行为,是与政绩划等号的,故而各种剧场建造成本高昂,各种“标志性建筑”层出不穷,攀比之风也愈刮愈烈。当然,这种风气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而大型乃至巨型剧场建设的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大剧院闲置,演出率和上座率不达标。北京首都剧场一年的演出大约在180场,楼上观众席封闭,其上座率不会太高,而北京首都剧场已经是北京市演出率和上座率最好的大剧场了。 (2)从“院场合一制”、“保留剧目制”向“出租剧场”过度 “院场合一制”指剧场都归属于某一个剧院(团),剧场只为本剧院服务,一般不向其它剧院开放,一年的300场都由本院演出,偶尔租给其它团体的不过是十场八场而已。“院场合一制”剧场的经营特点是剧目的上演方式是上演“保留剧目”,即一个剧院有40-100多个经过千锤百炼的歌剧及舞剧保留剧目,每年从其中挑出25-30个本演出季要上演的,以短期更换节目的方式安排好全年上演日程。 而目前我国剧场99%采用的是“出租剧场”模式,只有北京人艺勉强算“院场合一”。出租剧场指剧场与剧团是纯粹的场地租赁关系,剧场自身不保留剧目和演出团队,对剧目的管理采取市场方式。 正是目前国内剧院“出租剧场”的市场行为,决定了我国剧场建设的诸多建筑设计规范。“出租剧场”将盈利放在第一位,故而观众座一定要多,剧场位置一定要放在热闹地段,舞台建设成本能省则省,通常台宽、台深普遍缩小。而目前我过大剧院建设的误区在于,我们的剧场是出租制的,建设标准却是“院场合一制”,成本高企的建设之后所面对的上座率低下,是必然出现的尴尬现象。 二、建筑设计规范 1、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601座以上; 大型1201~1600座; 中型801~1200座; 小型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