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七版各病定义背诵

一、呼吸系统疾病

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有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

过敏及药物所致。

2、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胸部X线

显示一个或多发的含气液平的空洞,如多个直径小于2cm的空洞则称为坏死性肺炎。3、支气管扩张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

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4、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

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症的疾患)。

5、慢性非阻塞性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

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6、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7、肺栓塞(PE):是肺血栓栓塞症的一种类型。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

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通常所指的PE即指PTE。

8、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

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9、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

病,通常亦成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程多缓慢进展,逐渐丧失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10、胸腔积液:胸膜腔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的腔隙。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

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即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水)。

11、气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

称为气胸。

12、原发性支气管癌:简称肺癌,为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

13、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

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二、循环系统疾病

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

一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

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2、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

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3、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4、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

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5、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

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

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7、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

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包括瓣叶、瓣环、腱索或乳头肌)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及(或)关闭不全。心室和主、肺动脉根部严重扩张也可产生相应房室瓣和半月瓣的相对性关闭不全。

8、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

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9、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

10、心肌炎:指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有局灶性和弥漫性,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

性,总的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1、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肿瘤、自身免疫、

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

12、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室舒张期充

盈受限而产生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征。

三、消化系统疾病

1、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

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附近的组织损害。

2、胃炎:指的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3、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

疡(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4、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

5、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6、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

7、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位

于末端回肠和临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等肠外损害。

8、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排查

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9、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

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

10、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11、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

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四、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

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2、急进型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症、肾功能急剧恶化、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

肾衰竭为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组疾病。

3、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

起病方式各不相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4、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既往国内称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系指无水肿、高血压

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5、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是:○1尿蛋白大于3.5g/d;○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3水肿;○4

血脂升高。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须。

6、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

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7、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周)突然下降而出现

的氮质废物滞留和尿量减少综合征。ARF主要表现为氮质废物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常伴有少尿(<400ml/d),但也可以无少尿表现。

8、慢性肾脏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

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GFR<60ml/min)超过三个月。

五、血液系统疾病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