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世界的愤怒

第三世界的愤怒

第三世界的愤怒
第三世界的愤怒

第三世界的愤怒

1978年,中国经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向自由化的转变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下令限制工会力量并终止国家持续十年之久的滞胀惨状。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通过一系列特殊政策为金融和产业松绑,将美国带上了一条复苏经济的道路。或许在未来的历史学家看来,1978年至1980年这几年是世界社会史和经济史的革命性转折点,因为正是在这几年中,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实践的理论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新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建立一个以稳固的个人财产权、自由市场以及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制度框架,能释放个体企业的自由和技能,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人的幸福。自1970年代以来,松绑、私有化、国家从许多社会供给领域中退出,开始变得司空见惯。从前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到老牌社会民主制和福利国家,几乎所有国家都接受了某种形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另外,支持新自由主义的人们如今都身居要位,影响遍及教育、媒体、公司董事会和财政机构、政府核心机构以及那些管理全球财政和贸易的国际性机构。也就是说,新自由主义作为话语模式已居霸权地位,它成为我们许多人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常识的一部分。

那么,新自由主义打哪儿来?它又是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泛滥的?对这个政治经济学故事的批判性考察,将为我们确认和建构另一种未来政治和经济安排的可能,提供一个框架。

二战后,欧洲各国为控制通货膨胀而普遍实行“福特--凯恩斯主义”,国家加大经济宏观调控和干预行为强度,出台多项福利措施,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的“阶级妥协”。但随着上个世纪60到70年代,欧美各国面临经济危机,失业率上升,经济出现滞涨,“新自由主义”便取代凯恩斯主义粉墨登场了。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讨论,目前更多的局限于诸如“中国应不应该走新自由主义道路”这样单纯的所谓“左右”之争,不过对于“新自由主义”的“起源,本质与意义”却了解甚少,这本书可以说是大卫哈维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的“扫盲”。

哈维认为“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的实践”。它鼓吹个人与企业的市场行为的自由化,认为在政府干预程度最小的这样一个自由的制度框架内,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得到更多的保障。从具体的政府措施来看,主要包括奉行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动用“休克疗法”,一方面,降低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福利保障,一方面降低企业税率,政府真正退出市场,做好“守夜人”的角色。

从开篇第一章,哈维便直接鲜明的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自由只是个代名词”。新自由主义就是将一切都金融化,从而更进一步的让其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和日常生活。它更像是一种政治计划--旨在重建资本积累的条件与恢复经济精英的权力。这点用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包括各国在新自由主义化的贫富差距拉大等)来证明。接着作者引用卡尔波兰尼的观点,认为新自由主义所提倡的自由仅仅是对于“自由企业的鼓吹”,这种自由不仅有正负之分,好坏之别,而且为了维

持这种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前景,唯一办法就是靠“强力,暴力和摧毁”。(这里也道出了美国民主主义的两重性,在侵略别国时打着为他国带去自由的名义,用暴力来得到“自由”)随后,作者通过对美英两大“新自由主义化”的例子来证明“新自由主义”是如何深入人心,建立起社会共识的。美国方面,民主党承认社会各个身份团体的权利,但是又无法将其统一成一股力量,而另一方面又无法脱离与大企业大财团的干系,注定在政治角逐中无法站稳脚跟,而里根的共和党不仅拥有雄厚财力,而且借助基督教右翼势力进行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和“洗脑”,最终为新自由主义政策打下了基础。当然这也从另一层面证明了新自由主义是经济精英(大企业大财团)阶级重建的手段与途径。英国方面,工党无法兑现对工人阶级的诸项有利措施(经济危机的影响),从而让位于撒切尔的保守党。可以说,英国是依靠阶级内部建立赞同,而美国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推动,正如葛兰西所言,当政治问题披上了文化的外衣,文化社会化的实践仿佛就是金刚不坏之身。

接着,作者更进一步的挖掘出了新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巨大差异和矛盾。诸如,新自由主义鼓吹市场自由,而另一方面为了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在世界市场上扮演竞争性行为人的角色,新自由主义国家又不得不采取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来干预全球的市场自由化。类似的矛盾还广泛存在于以下的二元对立因素中:个人自由--权威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金融的投机与金融安全,竞争的提倡---垄断的现实,市场自由的鼓吹--市场失灵的结果。

第四章开始,作者从“不均衡地理发展”的角度考察了各个国家由于不同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国情在采纳新自由主义道路时经历的不同

轨迹和历程。主要包括了墨西哥,阿根廷,韩国,日本,瑞典等国。虽然不均衡地理发展因国而已,不过其特征不外乎,私有化与商品化,金融化,危机的管理与操控和国家的再分配,从而最终达到这样一个共同现象:财富和力量都集中到了“资产阶级上层队伍手里”,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资金大量从世界各地流入资本主义的主要金融中心,完成资产阶级力量的重建,即哈维认为的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和本质。值得一提的是,哈维专辟出一章讨论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并认为中国已经迈向新自由主义化和阶级力量的重建。这里哈维与国内某些学者显然产生了分歧。前者认为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改革和转型是以阶级力量的重建为目的,而后者认为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只是转型期间的阵痛和不得不经历的现象(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这里很难说二者孰对孰错,因为哈维在此书中也没有对中国的“问题”进行真正全面的分析(这也不是本书的重点),所以“中国模式”这样一个让全世界都困惑的谜还需要更多的仁人志士来揭。

不过哈维对于中国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分析可以认为指出了中国

未来发展的某些方向。面对大量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哈维认为要实现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就必须要么吸收,要么压制。显然,中国现在更倾向于前者,通过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和财政赤字来筹措资金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而美国是利用财政赤字筹措资金来拉动消费,从这点来看,中美两国又多少有些凯恩斯主义的影子)不过

这类措施的前提是需要对资本和汇率进行控制,并且需要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当然上述两点都很难做到。于是对于劳动力的压制倾向也许会在未来更加明显。

全书对于新自由主义的分析鞭辟入里,直接点出其不过是打着自由,解放,选择,权利的幌子来完成阶级力量的重建,而实际上却扩大了社会不平等,并使得社会中最不幸的成员任由寒风璀璨。新自由主义的渗透,最终会使财富进一步为富裕的国家占有。第三世界人民的命运,在新一轮的经济政治体制下越发的不幸,然而发达国家早期的资本积累以及经济的水平也似乎注定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始终摆弄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中国模式能否经的起西方世界新一轮强势攻击,也许只有时间知道答案。然而作者对于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差异(看上去,新保守主义等于披着民族主义道德外衣的新自由主义),中国的特色“问题”以及最终的应对方案等分析得较为不明确。当然这只是本小书,不用那样面面俱到。

学生:黄斌

学号:

M G1335081

第三世界三个国家的医疗政策简介

第三世界三个国家的医疗政策简介 近日,国内媒体提出的两个数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即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排序中,名列倒数第四。世卫组织与我国相关机构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本报驻外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亲身感受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保证医疗公平做出的努力。 巴基斯坦:穷人不怕看病,富人不怕花钱 巴基斯坦并不富裕,但在采访中,巴政府开办的免费医院、医药分离的医疗体制和公务员报销制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日前,在巴基斯坦卫生部新闻官阿布杜尔的陪同下,本报记者到巴基斯坦最大的一所公立医院——伊斯兰堡医院进行采访。走进医院大门,迎面是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不远处,一些病人正三五成群地聚在树荫下聊天。他们穿着普通甚至破旧,但表情轻松,很少有人愁眉苦脸。据介绍,巴公立医院完全由政府拨款,不以赚钱为目的,医务人员可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所以,在这里看病,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国人,全都免收一切费用,包括药费。像这样的联邦级公立医院在首都有两所,此外还有多所省级公立医院,可基本满足普通百姓的医疗需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巴基斯坦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收入不到私营医院同行的一半,这么低的“价码”能吸引到优秀医生吗?阿布杜尔说,虽然公立医院工资不高,但这里有许多特殊待遇,如每年33天的带薪休假、20天的半薪休假、数额不菲的住房补贴,以及众多的业务培训和学术研究机会。此外,由于公立医院收治的病人远远多于私营医院,使得这里的医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医术并不比私营医院差。 “医”解决了,那么“药”又如何呢?对此,阿布杜尔承认,公立医院免费提供的药品种类极为有限,因此一些病人必须到药店去买药。巴基斯坦实行医药分离制度,也就是说公立医院除了免费药物外,不得经营药品。巴基斯坦的药店分成平价药店和营利药店两种,平价药店的药品全都来自政府出资的制药厂,虽然没有什么名贵药,但种类齐全,价格也极为便宜,并实行24小时营业。伊斯兰堡医院的病房入口处恰好有一个平价药店,这个药店虽然坐落在院区,但并不属于医院的一部分。这家独立经营的药店看起来像火车站的售票口,病人先把药方和钱从小窗口递进去,里面的人再把药送出来。平价药店的外观有些寒酸,却经济实惠,在这里一包治疗神经性头痛的药只需5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7卢比),即使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民也能负担。 在巴基斯坦,无论是设施还是服务,私营医院都要远远好于公立医院。在伊斯兰堡最大的私营医院——仕砝医院,一名西服革履的接待员告诉记者,他们那里的医生百分之百毕业于欧美著名医科大学,且必须有10年以上的从医经验;医院科室齐全并能进行各种高难度手术。在仕砝医院挂完号,病人均会由面带微笑的引导员引领到诊室,候诊区内则有舒适的沙发和空调,而住院区的高级病房内不仅摆放着鲜花,还有电话和电视,舒适程度不亚于星级宾馆。但私营医院的收费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在仕砝医院光是挂号费就要700多卢比,只有那些高级经理、外企人士和外国驻巴机构雇员等高收入者才敢光顾。 除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对公务员看病实行报销也是巴基斯坦医疗制度的一大特色。巴基斯坦的公职人员分成级别较低的办事员和级别较高的公务员两大类,政府经营的媒体等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也属于公职人员。如果遇到公立医院无法诊治的疑难病症而必须转移到私营医院,或需要到药店去购买公立医院没有的药品时,公务员及其家属可拿着公立医院主治

第三世界来源与现状笔记整理

第三世界(30) 一、由来 最早使用“第三世界”这一用语的是法国著名人口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他受到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社会僧侣和贵族意外的“第三等级”概念的启发,在《三个世界,一个地球》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第三世界”一词,借以形象的刻画发展中国家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 “第三世界”真正成为国际政治的通用词语则是在美苏冷战的高峰时期,它主要指在东西方阵营之间保持独立、寻求自身发展空间的国家或国家联合。毛泽东同志在第三世界的问题上有他独到的引申发挥。他把美苏两霸划为“第一世界”;把西欧和东欧国家称为“第二世界”,并强调他们也是美苏争霸的受害者;其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第三世界”。他对第三世界的划分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反霸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称既然东西方对抗已经不存在了,第三世界这一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然而,虽然冷战结束了,单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且若追根溯源,这种关系并非诞生于冷战时期,而是冷战开始前甚至20世纪之前就存在了。因此,再有人主张冷战后第三世界已经不复存在的同时,西方国家出版的一些教科书已经改变了对第三世界的传统定义,称之为“一个通常用来形容世界上更为贫穷的、经济上欠发达国家的术语。它包括亚洲、中东和大洋洲除以色列、日本、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意外的所有国家,非洲除南非外的所有国家和西半球除加拿大和美国外的所有国家。” 综观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变化,西方的兴起与第三世界的出现是同一历史进程的两个侧面。按照沃勒斯坦的分析,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在16世纪的崛起,世界各地区孤立发展的状态就已经被逐渐打破,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心——边缘”式的世界体系和依附关系。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最早的“第三世界”发端于东欧,西欧的工业品与东欧的农产品之间形成了最早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之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阶段性发展与扩张,非洲和美洲的边远地区、亚洲先后成为修资本主义中心的边缘。但与此同时,第三世界的反抗也由原来的“造反”发展为革命。两次第三世界革命的浪潮使得一百多个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并登上世界舞台。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所为第三世界,既不是一组国家,也不是一组统计标准,而是一组关系——一种支配的宗主国中心与依附的外援地区的不平等关系,这些地区在过去是殖民地,今天是新殖民地式的‘独立’国。”这种界定揭示了第三世界的历史根源,也描绘了它的现实处境。所谓“第三世界”,就是在这一体系中出于边缘地位、依附于中心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关系和体系并未因冷战的发生和第三世界在政治上的崛起而发生质的变化,也没有因为冷战的终结而消失。 二、现状 尽管历史遭遇相似,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位置相同,但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联盟或整体,第三世界国家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首先,虽然第三世界国家大多从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发展而来,但他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间不同,沦陷前的社会发展状态不一,及至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方式和手短也不一样。 其次,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别,国家间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有些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 1.巢纪平 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 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 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 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 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生于上海市。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 大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 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 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 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国际组织全说(四)】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heAcademyofSciencesfortheDevelopingWorld,以下简称“TWAS”)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ThirdWorldAcademyofSciences--TWAS)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一个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是在已故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布杜斯·萨拉姆教授的倡议下创建的。 简介资料 现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是印度总理办公室高级科技顾问拉奥教授(C.N.RRao)。 自创建以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一直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活动,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技人员提供促进他们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鼓励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和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科研水平,培养未来一代有前途的科学家,进而推动发展中国家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蓬勃发展。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经费主要来自意大利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捐款。从1983年至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一共获得捐款1000多万美元。中国先后于1994年、1996年和2002年由科技部代表中国政府向TWAS捐款10万美元、50万美元和50万美元。 院士简介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发达国家的科学组织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的,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医学、社会和经济学等十大领域,他们均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每年增选新院士40名左右,2007年共有院士880人,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籍院士名单 1984年当选者:华罗庚夏鼐 1985年当选者:卢嘉锡周光召丁国瑜朱震达陈中伟姜伯驹梁栋才谈家桢黄昆曾呈奎1986年当选者:冯德培廖山涛 1987年当选者:孙鸿烈赵忠贤 1988年当选者:茅以升谢希德 1989年当选者:孙枢白志东 1990年当选者:路甬祥于渌曲钦岳李振声陈创天 1991年当选者:刘东生吴文俊杨福家顾方舟 1992年当选者:吴阶平张存浩陈述彭邹承鲁李家明 1993年当选者:严东生洪国藩闵恩泽汪尔康母国光王选刘光鼎涂光炽冯端干福熹 1994年当选者:张恭庆石元春苏纪兰惠永正 1995年当选者:许智宏郝柏林贾兰坡荆其诚师昌绪曾庆存 1996年当选者:田昭武陈学俊 1997年当选者:白春礼李大潜 1998年当选者:马志明朱作言李方华唐晋发 1999年当选者:李依依王志新郭景坤陈竺陈运泰董绍俊林群 2000年当选者:王佛松严陆光苏肇冰范海福安芷生陈顒张启发周巢尘刘新垣 2001年当选者:徐冠华陈佳洱程津培戚正武洪德元李德生李国杰闵乃本裴钢汪品先张春霆周炳琨朱清时洪涛牛文元张伟平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一)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第三世界是指那些在历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不平等、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第三世界是在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联合的产物。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三个阶段:①战后到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主要在亚洲和北非几个国家。②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战场在非洲。③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不仅最后消除了一批顽固的老殖民据点,而且一些国家从争取维护民族独立转向发展民族经济。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的诞生、77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重要里程碑。 1.万隆会议 指XXXX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包括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历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讨论亚非事务的国际会议,是战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亚非国家新觉醒的第一个里程碑。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了的“求同存异”原则,博得各国代表的欢迎和赞扬,为会议的最后成功奠定了基础。会议确定了指导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合作、反帝反殖、维护独立、捍卫和平的“万隆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①第三世界崛起的第

一个里程碑和重要标志,从此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②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③增进了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相互同情和支持,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④它所确定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在十项原则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家关系的普遍原则。 2.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尼总统苏加诺、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发起的。XXXX年9月,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宣言》,宣告了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和宗旨的“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从最初的25个国家发展到了当前的110个国家,成为全球的国际政治运动,从政治上为第三世界多种类型国家的联合奠定了组织基础。作用:①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里程碑,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最主要的政治代表。 ②它坚持了反帝、反殖、反霸以及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方向,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捍卫了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促进了人类进步和发展事业。 3.77国集团 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为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经济合作、反对发达国家的控制、剥削和掠夺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XXXX 年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自称为“77国集团”(又称“发展中国家会议”)。XXXX年成员已增加到120个,仍然沿用77国集团这个名称。它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XXXX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旧中国的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1.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使世界力量发生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巨大的变化。 2.有力地冲击了旧殖民统治,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3.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促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二)中国和平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简而言之就是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就是说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实现发展。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个发展崛起的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和平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在于:①中国是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②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发展了,市场更加广阔,吸收外国商品和对外投资的能力增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就更大;③中国是一负责任的大国,主张按照公认的国际规则办事,对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通过集体磋商和谈判,以和平的手段和方式,谋求现存的不合理的规则和秩序逐渐得到改革和调整,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同时,也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不称霸,不谋求势力范围,不在国外派驻一兵一卒,中国的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的发展。中国提出“和平发展”这一理念,有力地回答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就是说,要从对内和对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度,以中国在发展进程中坚持和平来回答“中国威胁论”,又以中国在和平条件下定能发展来回答“中国崩溃论”。 (三)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及外交努力 中国已成为具有地区性、全球性影响的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成为了多极化中不可缺少的一极。具体表现在: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②中国是第三世界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提示: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在国际社会怎样展示它的力量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除极少数国家、极少数人别有用心地提出“中国威胁论”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外,世界上还有相当一些国家及其人民由于对中国了解不够,也担心日益崛起的中国不能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会对现存的国际关系体系和世界权力结构造成强烈冲击,影响到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如何评价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如何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材料 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的世界意义在于:(1)使世界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2)有力地冲击了旧殖民统治,为正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树立了榜样,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最终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3)粉碎了美国控制中国的图谋,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打击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4)突破雅尔塔体制规定的大国瓜分势力范围的强权政治安排,促进了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为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和平崛起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场合都表达了中国成为和平大国的庄严承诺。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中国的崛起。阐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消除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对中国来说,可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前进阻力;对各有关方面来说,可消除不安心理,增强互信,有利于亚太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 中国正在和平发展与崛起。这是大国崛起的一种新形式,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走和平发展道路。它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因为: (1)中国自身的发展是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全球和平与稳定,不会对国际社会构成威胁。相反,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 (2)中国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融入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中国信守自己的承诺,按照公认的国际规则办事,不谋求单方面改变现存的国际制度。中国主张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通过集体磋商和谈判,以和平的手段和方式,谋求现存的不合理的规则和秩序逐渐得到改革和调整。

《中国与超级大国》Word文档

中国为什么成不了超级大国 自从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中国没有榜样”、“中国不高兴”等等豪言壮语不绝于耳,充斥着每个角落以及国人的每根神经。导致国人逐渐意淫: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能够在国际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中国可以主宰世界,引领世界各国,撼动大国们的权威。除了北京奥运的八方来朝,还有亚非论坛、亚欧会议、金砖四国、20国集团金融峰会等等,中国都以正面、务实、大气的姿态傲视世界。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一、是什么掣肘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大国心态的精髓在于包容和开放,这恰恰是中国最缺乏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心态也决定一个国家的高度。目前,有两种心态是最为危险,是掣肘中国走向超级大国的拦路石。 1、孤芳自赏。炫耀是自卑的写照,自欺欺人则更为可悲。中华五千年文化石最为国人所乐道,但是一场文化大革命,断裂了;中国举办一场奥运会就成为大国了,才一个花甲就足以傲视群雄了?其实国人的心态是很矛盾的,想说中国好的又觉得自己并未有什么获益,一直说中国好的又偏偏裸奔到国外去了。所以,愤青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美国的错,都是月亮惹的祸。当社会遭遇不公的时候,民族主义都空前高涨,民粹主义也跃跃欲试。惹谁别惹中国,中国很强大,全世界都必须有足够的重视和尊敬。正是这样的夜郎自大,让中国一直无法摆脱“自我独大”的思想,改革开放30年后,依然没有完全走出国门。 2、敌对思想。中国经历了近代以来列强的入侵,以及执政朝代的不断更替,绵延战火不休的百年以来,对外悄然树立了“敌对思想”,也就是任何国家都是中国的“假想敌”,中国是没有朋友的。这样的局面,都是怎样造成的呢? 敌强我弱,先入为主。一个新近事例说明了这点:随着美国高调“重返”东南亚,并宣称将“完全致力于在东南亚的伙伴关系”,国内对美国此举猜度为收复失地制衡中国。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上,美国有些什么动静

第三世界的作用

论文: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雷婷 学号:41007020129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摘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大大提高,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在某些国际问题的讨论与决策中也有了发言权,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表现在:第一,逐渐改变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第二,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第三,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世界格局、重要力量 什么是发中国家?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通常指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 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也被称为第三世界、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优势上是不相同的,简单比较如下。发展中国家优势:1.劳动力资源廉价而丰富,对发达国家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2.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能够借鉴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减少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发达国家优势:1.发达国家掌握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着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2.发达国家有着强大的资金实力,能够在世界各地寻找投资机会,开发国际市场。3.发达国家拥有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升效率。 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浪潮,许多国家先后摆脱殖民枷锁,走上建立民族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从此,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经济力量登上世界舞台,使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正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对现今和未来的国际局势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就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力量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上升,第三世界崛起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亚洲风暴、非洲觉醒之后,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形成了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初,亚非地区的民主独立国家面临着“前

第三世界的兴起(B卷)

第六单元第三世界的兴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国、朝鲜和越南北方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二战以后 B.一战以后 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2.印度人民长期反英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标志是 A.1947年印度独立 B.1947年印巴分治 C.印、巴共和国成立 D.尼赫鲁任印度总理 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②英国同意印度独立③埃及爆发“七月革命”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4.1947年,印度摆脱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 A.英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5.下列叙述中,不能正确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是 A.20世纪50年代初,埃及、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B.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非洲独立年” C.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法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崩溃 D.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统治最终结束 6.“非洲独立年”时独立的非洲国家有 A.12个 B.15个 C.17个 D.31个 7.下列国家中不属于第三世界的是 A.墨西哥 B.埃及 C.中国 D.日本 8.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第三世界发展的是 A.绝大多数是战后的亚、非、拉美独立国家 B.大多数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反帝、反殖、反霸的外交政策 C.20世纪60年代登上世界政治舞台,90年代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斗争 9.发生于1955年的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共同愿望的历史事件是 A.纳米比亚独立 B.亚非会议召开 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D.“七十七国集团”的产生 10.第一届亚非会议的召开地点是 A.万隆 B.亚的斯亚贝巴 C.河内 D.雅加达 11.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 A.1955年 B.1956年 C.1961年 D.1960年 12.下列各项不结盟运动中的政策中不正确的是 A.独立 B.自主 C.非集团化 D.非军事化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不属于实行“分治”后出现的国家是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印度尼西亚 D.以色列 14.下列对亚洲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 B.20世纪8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C.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0位,农业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 D.亚洲“四小龙”主要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15.1945年,宣布印尼独立的印度尼西亚领导人是 A.纳赛尔 B.尼赫鲁 C.苏加诺 D.铁托 二、判断是非(每题2分,共10分,说明: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6.在亚洲拥有殖民地的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势力被严重削弱。为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 17.由于巴拿马运河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极为重要,美国始终不愿放弃对运河区的控制,运河区成了美国在巴拿马的“国中之国”。( )

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意义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意义 第三世界泛指历史上遭受过旧殖民统治,后来争得民族独立,经济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爱。1952年法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阿尔弗莱德在《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首次提出“第三世界”的概念。他在该文中写道“我们常说有两个对抗世界却常常忘了还有一个第三世界。” 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这个术语被广泛应用。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使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同年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会议上的发言谈到了“三个世界”。在国际学术界“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两个术语是等同使用的。 在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变迁中,第三世界的崛起引人注目,促使第三世界崛起的基本条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广大殖民地附属国赢得独立。第三世界主要是战后获得独立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形成的,共同的遭遇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力量维护已经获得的独立,才能求得共同的发展,才能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1、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29各国家(其中亚洲18个,非洲6个)。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自己召开讨论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内容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等。万隆会议和它通过的最后公报体现的亚非各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而斗争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亚非会议做后公报》则因其代表正义团结友好进步,被作为战后国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而普遍引用。由中国最早提出,中印和中缅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发展的和平共处十项原则,更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 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亚非会议的召开不仅在亚非历史上,而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第一,亚非会议第一次共同发出了亚非人民要求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的响亮呼声。第二,亚非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新局面。“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群体—第三世界正式登上了国际舞台”,宣告了殖民主义者在亚非称王称霸历史的结束。第三,万隆会议有力的推动了民主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第四,万隆会议播下了友谊谅解合作的种子。 2、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尼西亚印度阿富汗发起,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25个国家出席。会议通过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关于战争的危险呼吁和平的声明》,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反帝反殖反霸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与“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冷战后,又逐步调整了运动的重点,确立了今后的宗旨和方向:一方面继续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大国干涉,为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另一方面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 不结盟运动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符合历史的潮流。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

[世界的中国] 世界与中国的联系

[世界的中国] 世界与中国的联系 大国的兴衰,常常牵动整个世界的神经,有时还会引发整个世界秩序的动荡,乃至支撑这种秩序的基本规则也会为之鼎革更新。随着大英帝国和欧洲列强的炮舰,工业文明将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国际秩序扩及全球。一个个老大帝国和文明传统不得不改变其悠久的世界观念和道德理想,转而遵从民族国家的行为规则。当美国取代英国的霸主地位,老欧洲以均势维护和平的理念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受到了极大冲击,一种类似康德式世界主义的理想和全球治理的尝试浮出水面。新与旧的歧异与冲突,在凡尔赛和约的谈判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其后,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对峙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的世界秩序。 这两次世界秩序的变革,强有力地塑造了现代中国,我们不得不以它们为时间坐标来区分自己的历史阶段。然而,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天下观念却另有怀抱。如何在刀光剑影的疆场之外弘扬和传达一种道德理想,如何协调和处理不同的文明与种族的相处?没有哪个民族拥有比中国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更为灵活的手段。现代以来,在文明冲突和民族国家间殊死搏斗的空隙,中国从未真正放弃对于世界秩序的想象。无论这种想象以怎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它们都是中国屹立于伟大民族之林的表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正在改变世界的经济版图。这一剧变,似乎来得太过突然,人们或者如同鸵鸟般地躺在实用主义的市侩哲学中,或者陶醉在盛世的幻觉和亢奋的民族激情中,他们似乎觉得这种好运会长久地笼罩着自己,如同儿童眼里的世界。却鲜有人认真思考这一巨大的经济前景会有着怎样的政治意义和道德价值?富裕的中国将为世界带来什么? 中国的壮大,不仅仅会带来国家间权力结构、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而且也将重构整个世界的基本秩序。这种改变的基本动力,也一定会来自充满活力的中国。因此,表达中国人的文明主张,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时代最为伟大的思想事业。 与中国崛起相伴随,全球化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塑造着国家间的法律和政治关系,并重新整合整个世界的生产和贸易结构,全球治理在一些领域也正在成为现实。我们所处的世界与19世纪和20世纪已经有了深刻差别,我们的头脑也不应仅逗留在那个古典的世界里。中国的崛起与这样的时代变迁重合,中国的使命也必然蕴含在这样的时代变迁之中。 因此,表达中国的文明主张绝不仅仅是捍卫国家利益,它不仅要证成当下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证成中国人普遍的民情和道德准则,而且这种表达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与世界意识。

第五章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三世界国家也称第三世界,是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后获得独立的民族独立国家,这些国家在战后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独立的政治运动。由于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有时又被称为南方国家。 5.1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5.11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一、第三世界概念的提出及相关概念比较 第三世界是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取得独立,建立了民族9国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战后初期,这类国家被称为民族独立国家。1952年,对应当时全面对峙的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也称对立的两个世界,1952年法国人口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在《三个世界,一个星球》一文中指出:当时世界上除了两个对抗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和共产主义世界外,还有一个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国家很穷,但有革命性。1974年12月,毛泽东主席接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我们是第三世界……美国

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第三世界要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两极格局终结以后,各国更加关注经济发展,这些国家以其经济发展对被称为发展中国家。还因为这些国家多在赤道以南,故又称为南方国家。民族独立国家界世界国家、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这些称呼虽各有特点,但具有共同的本质,至今在国际上仍然可以通用。 二、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形成标志 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有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这些共同遭遇和要求,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力量维护已经获得的独立,才能求得共同的发展,才能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三世界的形成有三个重要标志,即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 (一)万隆会议 战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共同进行反帝反殖的斗争,独立自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迫切需要联合起来。为此,1955年4月,由亚、非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促进亚非各国团结反帝、争取民族立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并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发展。这次会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第一,它是亚非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自己发起组织的国际会议,表明了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帝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基地,瓦解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鼓舞和推动了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世界范围的阶级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为世界各国人民维护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创造了空前有利的局面;冲破了雅尔塔体制,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独霸世界和独霸远东的狂妄野心,打乱了它的战略部署,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历史从此进人了新纪元,中国外交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 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 (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 (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确立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中国的壮大是世界维护和平力量的壮大。因为: (1)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发展,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总原则和总目标。 (2)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饱尝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果,十分珍惜世界的和平和地区稳定。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持正义、倡导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3)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的安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周边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国力强弱的外在显示,国际舞台上强国对弱国的影响或控制一般可用胡萝卜、大棒或其他外交手段,所以国力最外在的显示就

新兴国家崛起并不意味第三世界的终结

新兴国家崛起并不意味第三世界的终结 如今,随着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它们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鸿沟,其非同寻常的政治、军事实力及地缘政治机遇,似乎无不昭示着“第三世界”这一全球秩序中的重要概念已经落伍了。 如果贫困、弱小、政治边缘化这些词概括了第三世界,新兴国家或许早就该从这一类别中毕业了。从贸易体系角度来说,新兴国家不应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在气候变化方面,新兴国家不应再拿《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当挡箭牌;而人权保护方面,第三世界主义的主权观念已不能成为其不作为的理由。总之,新兴国家不能再以欠发达、贫穷、殖民主义历史或是历史的边缘地带为借口,逃避其作为新兴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 第三世界已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三世界的源起要追溯到冷战时期,从1955年的万隆会议至1982年的拉美债务危机,第三世界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产物。第三世界在经济上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在政治上寻求独立和自治,解决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摆脱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机构、全球资本主义的约束。但冷战后,第三世界一直被视为转型社会,而不是民族国家的一类。如今,新兴经济体与日俱增的外交政策影响、社会的迅速发展、强大的经济动力、与全球资本主义秩序的深度融合等,都给第三世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尽管分析方式各异,各种社会分析的结论大都指向第三世界的终结。对许多自由主义者而言,第三世界仅仅在抵抗西方自由主义全球秩序时才显得有意义,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人心,美国被默认为有能力、有实力去诠释这种秩序,人们深信西方的这种全球秩序运作良好并且有着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现实主义者而言,国际政治是实力的较量,在政治博弈中,主要的分歧存在于那些有话语权的国家与那些势微言轻的国家之间,而作为已拥有了相当实力的新兴国家,其角色必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新马克思主义者而言,在全球化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第三世界国家快速发展与否,仅仅第三世界这种观念,就会模糊全球政治的真实特点,与其在新兴国家

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

1、论述:美国超级大国地位有所加强的表现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30~70 答: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科技实力 最强大的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自独立至战后初期,美国仅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就确立了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美国政治方面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冷战结束后,通过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逐渐确立了经济、政治、军事上的霸权地位。 从目前美国的实力状况和发展趋势来看,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还有所加强。 (1)美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综合国力。 从经济方面看,美国工农业高度发达,门类齐全。不仅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面均属世界一流。自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外依赖性相对较小,经济基础十分雄厚。 从军事方面看,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国防工业基础雄厚,军工技术居世界之首,美国的军事装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从科技方面看,美国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上均居世界之首。 (2)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安全及地区事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美国自身经济实力雄厚,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现有的世界各类经济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中,美国的作用无可替代。 在国际政治方面同样居于主导地位,它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在解决许多国际问题时的态度对于问题的能否解决至关重要,如:波黑、中东以及其他地区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反恐斗争中,美国都在起着主导作用。 (3)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增强。 世界霸权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以所谓美国的国家利益、世界的联系性、大国责任和美国正确论为依据,论证了美国领导世界地必然性。 (4)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又有所拉大。 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的发展,使其与其他大国尤其是西方大国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的趋势。 应当说,美国尚处在战后以来的最好时期,经济、军事实力无国匹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美国现实和未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美国的经济方面的问题 “9.11”事件后,经济衰退的迹象更加明显。美国经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第一、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牛气里有相当大的泡沫成分,泡沫的破灭是迟早的事。 第二、财务丑闻的暴露出美国企业制度上的严重缺陷和问题,这对投资者的心理伤害绝非朝夕可以恢复的。 (2)对外政策方面遇到的问题 第一、美国同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的矛盾继续发展和激化。美国先后以各种名义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第二、美国与中、俄等大国的矛盾也在发展。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一直视中、俄为对美构成潜在威胁最大的国家。 第三、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矛盾呈上升趋势。集中发英在美欧关系上。 (3)美国将面临着国际恐怖主义的长期威胁。 2001.9.11,美国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双子塔楼被撞塌,五角大楼被撞掉了一个角,对美国人心理和意志的打击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直接原因是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极端势力的矛盾已难以调和的地步。美国的主导反恐斗争以暴抑暴、只信武力,并借发动之名,另有所图,袭击的威胁,国民将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而政府也要为此伤透脑筋。 总而言之,这就是美国超级大国地位有所加强及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 1、世界战争危险基本消除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3) 答:(1)存在爆发世界战争危险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消失。 (2)核武器拥有巨大的威慑作用。 (3)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从根本上减轻和部分消除了世界战争爆发的危险。 2、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5~6) 答: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 二、经济利益成为国家间关系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三、经济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四、经济手段已成为各国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方式。 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基本构成和相关的几个三角关系。9页答:“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就是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为外围的一种力量结构。在这一结构上,美国居于主导地位,与其他几大力量中心皆有密切的关系,并同时形成若干三角关系。 在以美国为中心的“一超多强”战略大歌剧或力量机构中,一是中美俄战略大三角,其对全球政治和战略稳定的影响十分重大。二是美欧日三角关系,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极大;三是美欧俄三角关系,它影响着欧洲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四是中美日三角关系,影响和决定着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2、论述:中国对外战略与策略应注意的发面有哪些?224~240 答:中国从来都是世界的重要大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政治上站立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中国崛起的态势已不可阻挡,中国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和平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第一、要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要开展全方位的和平外交,广交朋友,这是国大中国影响的重要条件。 第三、同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政治与经济关系。良好的周边环境是一心搞建设的必要条件。 二、加快经济国际化的步伐。 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正在拉近,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加入WTO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特别是实现国际标准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同样需要中国。 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解决和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 在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中国要充分利用自己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组织中的影响与作用,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做出贡献,只有才能为自己争得最大的利益,也才能使规则尽可能公正些。 第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政治和军事上防止“遏制”中国圈的形成。 第二、在经济上可以给“遏制”中国的政策加个“紧箍咒”。 第三、在文化上有利于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吸收世界其它先进文化的精华。 四、全面宣传和展示中国的发展变化与对外政策。 第一、要向世人展示中国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树立东方文明大国的形象。 第三、宣传中国的对外政策。 综上所述,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中国正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机遇和挑战,显示着政治大国的风范。 第二章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和面临的问题 1、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有哪些?(45) 答:新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如下: 第一、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发挥市场机制。 第二、反对“平等主义”,主张实行等级制度,要求削减社会福利计划。 第三、鄙视民众,主张限制民主。 第四、在国际事务方面,主张采取强硬的对外对策。 2、冷战结束后谋求“单级世界”的理论有哪些?(选择题)51页答:布什新战略的基本内容: 第一、确保美国在世界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主导地位,建立美国及其价值观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 第二、巩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 第三、调整对第三世界的政策。 第四、确立美俄“战略伙伴关系” 第五、调整对华政策,对中国采取两手策略。 克林顿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调整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是: (1)将实现美国战略目标的重点从“外向”转到“内向” (2)将经济安全作为巩固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首要问题。 (3)将对外战略重点从欧洲向亚太地区倾斜。 (4)提出并推行“扩展战略” 布什对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与美国的政治文化和外交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主要表现在: (1)奉行“美国利益之上”原则,突出强调美国国家利益。 (2)注重美国的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 (3)继续推行“扩展民主战略” (4)奉行实用主义外交。 第三章俄罗斯逐步走出困境及巨大的发展潜力 1、普京上台后在政治上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00~101)答:首先,普京铲除了俄罗斯的寡头政治。 其次,普京抑制了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 再次,普京实现了与左派等政治力量的妥协。 此外,为尊重历史和传统,并加强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普京还采取了两个措施: 一是将原苏联国歌的旋律作为俄罗斯新国歌的旋律,重新填词二是将原苏联红军的军旗作为俄罗斯军队的军旗。 力图削弱作派,2002年上半年,普京的“团结”与卢日科夫等人的“祖国——俄罗斯”实现了联合,从而使其成为杜马中的第一大党,取代了俄共的第一大党地位。 2、俄罗斯经济危机分析:(107~109) 答: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具有严重性、持续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国内生产总值从92年至96年连续5年下滑,是社会经济的全面危机,而非结构危机。原优势部门能源、原材料工业部门出现了严重衰退,国家的调控经济的能力大大削弱,严重失控。通货膨胀率持续多年在高水平上,此外,还有严重的事业,2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造成俄经济全面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现实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可以说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 第一、原苏联体制留下来的后遗症 第二、偏激的改革与转轨方式-休克疗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第三、不稳定社会政治环境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和经济转轨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