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文科3月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3=48分)

1.梭伦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中说:“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我都使他们解放。”“他们”是指

A.外邦奴隶 B.债务奴隶C.战俘 D.平民

2.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②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贫民参与国家管理和选举结果的公正性④赋予了平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开凿的,但是下面两尊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制度最深刻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B.废除井田制 C.统一度量衡 D.“燔诗书明法令”5.《战国策》卷三·秦一: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深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代表的利益群体是

A.新兴地主B.没落贵族C.立功将士D.富裕农民

6.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战争一再遭到失败 B.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

C.发展工业缺乏自由劳动力 D.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下

8.下列各项,说明俄国农奴在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方面不彻底性的是

A.地主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分给农民 B.保留了农民对于地主所承担的劳役地租C.农民需付高额的现金才能真正获得土地 D.地主控制的村社束缚农民的自由

9.“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10.日本被迫打开国门的事件是

A.大盐平八郎起义 B.黑船事件 C.尊王攘夷 D.倒幕运动

11.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2.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原因是A.宣扬古代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 C.否定孔子的权威 D.宣扬变法维新14.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接受了进化论思想 B.体现了他中学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15.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16.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文科3月考试 历史试题答纸

一、选择题(16×3=48分)

二、材

料题

(共5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20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

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

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

材料五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1分)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有何主张?(6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3分)

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2分)

26.(19分)

(1)图1:守旧的奴隶主贵族。(1分)

图2: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6分)

说明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守旧势力或反对势力的阻挠和反对。(1分)

(2)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

影响: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

(3)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民族融合加强。(3分)

相似之处:都移风易俗;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等。(1分,任答一点给1分)

18.(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材料二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二十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方面措施?(3分)其中为减少“人民疾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分)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3分)

(3)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3分)

27.(15分)

(1)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造成“三冗”现象。(1分)土地兼并,高利贷和沉重赋役的盘剥,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成为流民。(2分)

(2)富国、强兵、取士三大措施。(3分)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

成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3分)

(3)材料三完全否定王安石变法,并认为北宋灭亡也是因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新法并非只是“害天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并非“引用奸邪”,只是用人不当。(3分)

四川省某知名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3

四川江油中学2017级高二上期第一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22.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 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目前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了465 所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表明() ①民族文化渐趋融合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 24、《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25、《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了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碍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 26、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 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B.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2、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 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3、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宣布的第一项改革措施是() A.遗嘱令 B.财产等级制度 C.“解负令” D.建立“四百人会议” 4、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5、梭伦改革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中的依据是() A.身份高低 B. 财产多寡 C.权利多少 D. 债务多少 6、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7、战国时期,最合乎社会发展需求,并成为各国变法改革思想武器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材料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 A.奖励耕战 B.移风易俗 C.什伍连坐 D.强制分家 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实行军功爵制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10、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据此判断,商鞅的“商”姓来源应是:() A.以古国名为姓 B.以官职为姓 C.以技艺为姓 D.以封地为姓 11、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②迁都洛阳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1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 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丹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3第1—6单元。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在谈到春秋时期的某学派时用以下言语归纳:“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跳出纷争归于自然的哲学”“守愚为智的人生哲学”。据此推知,这一学派 A. 提倡破旧立新追求实现社会的进步 B. 核心理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C. 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跳出纷争归于自然的哲学”“守愚为智的人生哲学”可知,这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C符合题意;提倡破旧立新追求实现社会的进步是法家思想,A与材料不符;据所学可知,道家主张消极无为,积极退让,主张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与多样化矛盾,B错误;据所学可知,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与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不符,D错误。【点睛】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道”。老庄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2.“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 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 “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 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 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灾异示警”“君权神授”被广大统治者所接受,说明这些思想有助于巩固统治,即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D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强调其有利于巩固统治而被统治者接受,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A不符合题意;“灾异示警”对统治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其本质还是有利于加强专制,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C不符合题意。 3.下表先秦秦汉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据此可知 A. 思想家都有维护君主专制愿望 B. 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C. 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 天人合一思想的大致形成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老子强调万事都要遵循法则,不能违背;庄子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三者都突出了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和谐。故答案为D项。道家的思想在西汉时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新儒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代表两者思想主张基本一致,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古人在当时是否已经注意到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以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为起点,老子和庄子生活的时代还没有产生,排除A项。 4.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9月月考试题201911040239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9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包括1至8页;答题卡1至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客观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项共25题,每题2分,5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有些人选择手机号、车牌号不喜欢带“4”,喜欢“6”“8”“9”,认为4是死,6是顺,8是发,9是久,“168”就是“一路发”。这种现象( ) A.承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B.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 C.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 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2.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上述人生感悟启示我们( ) ①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改变固有联系,建立人生的新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要善于把握有利于人生发展的联系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推动哲学家进步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上述论断说明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4.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5.《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一观点 A.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属于否认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 D.坚持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6.下列成语中能够同时体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 ①邯郸学步②青出于面胜于蓝③唇亡齿寒④吐故纳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7.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④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下列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

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选修) 新、人教版.doc

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计80分)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朱熹 C.孟子 D.荀子 2.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 3. 1999年,在每年一届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召开前夕,以生产“孔府”牌系列香烟享誉国内的滕州卷烟厂,独具慧眼、抓住良机,隆重推出了一枚“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烟盒,引起了广大烟标收藏者的关注。下列与该烟标有关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4.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5.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6.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7.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8.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9.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10.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苟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1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12、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君权神授 B.独尊儒术 C.人定胜天 D.实行“仁政”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月考试题(附答案)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严刑峻法 D.以弱胜强 2.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少将说:“历经战争苦难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军事外交的核心理念——‘非攻兼爱’。”提出“非攻兼爱”这一思想的是( ) 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荀子 3.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非子的变法革新主 D.庄子的“齐物”观点 5.《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6.在评论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王朝也从反面 .. 体现 ..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墨家学说 B.黄老之学 C.法家学说 D.大一统思想 8.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福娃,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在古代,将阴阳五行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9.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 A.否定先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10.“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文1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文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共30小题,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8页,共2大题。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4.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 ①④ B. ②③ C.②④ D.①③ 6. 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7.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A. 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 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 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 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8.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9.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定稿

高二文科 6月份月考历史2018.6.3 考试内容:必修一1--17课,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 B.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 C.郡县制毫无进步性 D.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 2.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反映出 A.国家间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B.王权尚未完全确立 C.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D.私有制逐渐建立 3.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4.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 “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A.强化宗族认同 B.继承华夏传统 C.突显族地位 D.维护尊卑关系 5.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C.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6.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这表明 A.皇帝权威遭到臣下严重挑战 B.秦朝灭亡在于不遵循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利于统治稳定 D.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 7.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此诏书意在 A.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B.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 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 D.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 8.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9. 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 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 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汉仪注》记载:大祠日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凸显了嫡长子拥有祭祖特权 C.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 D.打击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2021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开始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2、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原因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私营手工业的发展③官营手工业弊端丛生④雇募工匠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 典制六材。”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官营手工技术水平高超 B、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 D、官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4、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即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5、、“(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D、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 6、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8、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1)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7-2018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选修一、四;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易中天教授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 A.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B.在地方确立郡县制 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D.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2.“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3.《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欲隹与长鱼矫争田”.“晋欲至与周争堠田”.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4.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 ) A.大宗 B.小宗 C.关系是相对的 D.不确定 5.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种制度应该是 A.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 元代的中书省制度 D. 明代的内阁制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项题 1.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 构建平等社会 B. 强化中央集权 C. 规范社会秩序 D. 缓和诸侯纷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孔子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平等社会无关,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确立的,先秦谈不上“强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缓和诸侯纷争的意思,故D项错误。 【点睛】“先秦儒家”是解题的关键。 2.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 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 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也就是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道”,用以指导人生;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人文主义的起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研究人与神的关系。故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 3.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继承了魏晋的特点,又出现了新的趋向。隋唐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 A. 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 B. 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 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 D. 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得到统治者的推崇,魏晋时期,由于 社会动荡,统治者用佛教和道教思想维护统治,故“始终”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道教在我国未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儒学遭遇危机,因此儒学不断吸收佛、道德合力成分,到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故C项正确;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不符合历史史实,故D项错误。 4. “孔子所创的原始儒学,礼乐占主要部分”。战国时代,“用别一种观点即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学派”。该反对学派指的是( ) A. 法家 B. 道家 C. 墨家 D. 阴阳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法家强调的是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道家倡导“无为”,未体现仁义的观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用别一种观点即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学派”结合所学可知代表的是下层民众,它反对儒家的仁义说法,可以推断为墨家,主张兼爱的思想,故C项正确;阴阳家主要是涉及天地关系等,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 道家 B. 儒家

2021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21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 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法B.儒、法、道 C.法、儒、道D.道、法、儒 3.《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在纪念孟子的大典中,上百名儿童在“亚圣”像前朗诵孟子名言的场景蔚为壮观。其中可能朗诵到的名言有( )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5.学完“百家争鸣”的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任课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尚,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起初她就制订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甲 B.乙 C.丙 D.丁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家 D.儒家学说与权术

2021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21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 原则办事; 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的是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位卑未敢忘忧国③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来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8.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 9.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10.《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 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11.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12.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试题部分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题2分,总分74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漏选、多选都不得分。) 1、下列几次航海活动中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是 ①达伽马到达印度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迪亚士抵达 好望角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社会主义 3、“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艺术表现风格不包括: A、宗教题材为主 B、气势恢宏豪华 C、表现人物个性 D、刻画世俗世界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运动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急需政权的强有力的支持 5、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中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上海高考题) 6、下列有关英国圈地运动后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土地合并于资本 B、使小农式资本主义扩展 C、使圈地贵族资产阶级化 D、使失地农民成为雇佣工人后备军 7、首先提出分权学说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洛克 C、霍布斯 D、伏尔泰 8、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念 最准确的表述是 A、批判旧制度,对社会提出新设想的思想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021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2021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在参观中国某一古代思想家的纪念馆时,在大厅内有一副对联:“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王阳明 B.程颢 C.朱熹D.董仲舒 2、正史中各代烈女的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从《中国婚姻家庭史》这几组数据反映的信息有() ①宋以后我国婚姻观渐趋保守②政府重视纲常教化③元明妇女追求个性与气节④儒家以“理”杀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历史。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4、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 则无以为道” 5、重视或发展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有() ①孔子②孟子③王阳明④黄宗羲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朗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庞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 A.实地调查 B.文献查阅 C.道听途说 D.考古发掘 7、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照即洞明),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两句话的含义有() ①天地之间有理有气②理是宇宙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 ③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④气必须依傍理而运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9、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11、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1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13、“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1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剖度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15、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2)

惠南中学2016年春季高二年3月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016.3.25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和涂在填涂卡上) ()1、最早废除个人独裁而建立集体统治的国家体制是: A、君主制 B、贵族制 C、平民政治 D、民主政治 ()2、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反映了改革前: A、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君主与平民的矛盾 ()3、从公元前7----前5世纪,雅典的历次改革中,民主制度的发展规律是: A、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B、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 C、从古代民主到现代民主 D、民主权利不断下移 ()4、梭伦改革中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 C、鼓励发展工商业 D、划分公民等级 ()5、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就其民主的范围,是指: ①雅典公民②外邦移民③奴隶④他国公民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①②④ ()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于壮则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级关系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①旧贵族开始分化②旧贵族完全没落③新兴地主阶级出现④出现了自耕农新阶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废除了井田制 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 )9、“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10、《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遭受变法打击的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11、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其中根本性的措施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