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的渊源与发展

纲要

一、货币数量论概述

1、货币数量论内容

2、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二、早期货币数量论

博丹——提出

休谟——最有影响

李嘉图

对早期货币数量论的评价

三、近代货币数量论

费雪方程式

马歇尔——剑桥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比较

四、现代货币学派

弗里德曼

(红色的为我们重点讲述内容)

一、货币数量论概述

1、货币数量论内容

定义:是一种认为在货币数量变动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的理论。

主要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反之则相反。

核心内容:货币的数量决定市场的价格水平。货币数量多了,物价就上升;货币数量少了,物价就下降。

马克思的批评:不是货币数量来决定价格,而是货币本身的价值(黄金)与商品(斧头)本身的价值“等价交换”。

2、发展阶段与主要代表人物

16世纪,创始人法国重商主义,J·博丹;

18世纪货币数量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

19世纪的货币数量理论,比较著名有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19世纪40年代“通货论争”中通货主义的代表人物奥维尔斯顿对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修正;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货币数量论得到长足发展,英国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现金余额的观点,其门徒庇古提出剑桥方程式;

同一时期的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对交易方程式及统计资料进行验证,利用方程式解释货币购买力的原因;

同一时期瑞典经济学家克尼特·维克塞尔提出积累过程理论;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凯恩斯的货币经济理论,使货币数量论的势头减弱;

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学派的基本理论是费里德曼基于新自由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二、早期货币数量论

1、博丹——提出

1)经济背景: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南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致使欧洲市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史称“价格革命”)。而以马勒斯特卢亚为代表的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垄断及对外贸易。

博丹对其提出反驳,认为白银流入是货币价值低落的原因,货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决定于货币的数量。

2)博丹货币数量论主要观点:金银价值与一般商品价值相同,其数量增加,价值就会被低估;而其价值被低估,则与

其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自然会上涨;

博丹对某些特殊情况下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做了论述:他指出商品的供求关系对价格会产生影响。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物价上涨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没有考虑到某些东西高涨到通常价格以上的情况,如发生饥荒时的粮食,战时的军械,冬季的木材等。

2、休谟——最有影响

1)提出的背景:

休谟的货币数量论是作为反对重商主义的理论武器提出来的。

首先,休谟倡导人性论,他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私人占有制度都归结为人类自然本性的结果,认为追

求私利只要不威胁“公益”就不必加以限制。只是为了不使“自私”和“贪欲”同“公益”发生冲突,

才有必要把私人利益的追求限制在对私人占有不构成威胁的范围之内。

其次,时代的需要,主要是反对重商主义的需要。当时英国正处于工场手工业的鼎盛时期,产业革命即将发生,英国工业资本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商业资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迫切要求克服重商主义体系的束缚,大力开展自由贸易。休谟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适应了这种需要,贯串于休谟的这些经济论文中的,是他的货币数量论。这种理论虽然是不科学的,但当时在实践上却具有反对重商主义的进步意义。

再次,从历史背景看,休漠提出他的货币数量论,是由于对美洲矿山发现以来随着金属货币量的增加而发生的商品价格的提高作了表面的、片面的考察。十六、十七世纪,由于美洲金银矿的发现以及开采金银矿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金银产量剧增,价值降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黄金平均产量比十八世纪头三十年增加一倍,比十七世纪增加两倍。价值大为降低的金银涌进欧洲,使得物价普遍高涨。这种情况使人们产生了错觉,似乎物价高涨是由于充当流通手段的金银愈益增多。

2)主要内容

A.货币在数量上不仅包括金属货币,还包括象征性的货币,如银行券和政府发行的各种有价证券

B.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有严格的比例关系。若商品增加,价格就下降;货币增加,价格就上涨。反之亦然C.影响商品价格的货币数量,不是指一国货币的绝对数量,而是指在流通界流通的货币数量,即货币总量减去贮藏货币的差额。同样,影响物价的商品数是指上市或行将上市的商品数,即物品总量与自我消费和仓库贮存部分的差额。D.货币对价格的影响有一个时滞现象存在。因为数量增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只有当货币流通到全国并使人们感受到金银数量的增加,才能发挥作用。

E.货币数量变动能够影响物价,但他所影响的只是商品的绝对价格,而不能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将休谟的流通理论归结为以下三条原理:一、一国中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二、一国中流通着的货币代表国内现有的所有商品。按照代表即货币的数量增加的比例,每个代表所代表的被代表物就有多有少:三、如果商品增加,商品的价格就降低,或货币的价值就提高。如果货币增加,那末,相反地,商品的价格就提高,货币的价值就降低。

3)现实意义

A.从欧洲各国特别是法国的情况中看到,商品价格上涨虽然是金银增加的必然后果,但它不是紧跟着金银的增加而发生的,而是要在一段时间之后,即等到货币流通到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都感受到这种影响时才会出现。他认为,在这一期间,由于金银的增加,欧洲各国的工业部有发展。他说:“自从美洲发现了金银矿,不光矿主,连欧洲各国的生产情绪都普遍高涨;这种劲头的形成,除了别的原因,把它归之于金银的增加,是不过分的。”;“追溯货币在全体国民中流通的过程是很容易的,我们将看到:货币在提高劳动价格之前,必然首先刺激每个人的勤勉心。”这就是说,贵金属的贬值要经历一个商品价格逐渐平衡的漫长过程,直到最后才影响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在这种影响发生以前,必然首先刺激人们的“生产情绪”,也就是激励工业家和商人发展工商业的“勤勉心”,使他们在贵金属贬值过程中靠牺牲工人得到更多的利润。马克思肯定了休漠的这个“发现”的正确性,同时也指出,休谟将贵金属的任何增加都同它的贬值混为一谈(这是由于他不了解贵金属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因而不能深入地考虑这样的问题,即在货币材料的价值既定的情况下,贵金属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影响和怎样影响商品的价格

B.休谟的货币数量论具有反对重商主义的进步意义,从他对于晚期重商主义的中心学说贸易差额论的批判中可以明已地看出。贸易差额论基于金银是一国真正的财富的观点,主张一国在对外贸易中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使出口超过进口,获得顺差,以使更多的金银流入本国。在《论货币》、《论贸易平衡》等文中,休谟从自己的流通理论出发,研究了一国贸易平衡、货币数量和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考察了货币和商品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的社会影响,批判了贸易差额论者的观点。

他认为,第一,“货币??只是人们约定用以便利商品交换的一种工具。它不是贸易机器上的齿轮,而是一种使齿轮的转动更加平滑自如的润滑油”;而“劳动产品的储备??乃是一切实力和财富的根本”,“臣民,只要拥有大量的商品,就是富裕幸福的;??与贵金属之多寡无关”。从这里可以看到,第二他对于货币职能和财富内容的认识,远比贸易差

额论者深刻。,商品的价格总是与货币的数量成比例,因此,“如果我们单就一个国家来看,那未,用来计算或用来代表商品的铸币不论多少,都不会产生任何好的或坏的影响”:但是,“货币一多,百物腾贵,这是亦步亦趋、形影不离地伴随着老牌商业的一,种不利情况;而较穷的国家却可以在一切国外市场上,以低于较富国家的价格进行销售,从而限制了老牌商业在各国的活动范围。”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物价上涨对国内和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不同,货币过乡不利于同外国的竞争,因而贸易差额论者单纯追逐货币是错误的。第三,担心贸易会使金银大量外流,“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毫无根据的记忧。担心钱币会离开一个有人力有工业的国家,就象担心所有的泉温和江河会干涸一样。”

3、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说

1)有关背景

首先,是时代的需要。李嘉图生活的时代是英国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这一表现也体现在对待货币流通问题上,资产阶级要求废除“谷物条例”,稳定货币流通。这样的客观形势推动李嘉图去研究当时的现实经济问题。

其次,受其他经济学家的影响。他研究经济学是从1799年阅读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的,继承了斯密的见解。另外还受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等的影响。

第三,是因为他具有经济活动的实际知识。他较长时期在证券交易所工作,在商场中从事买卖活动,使他熟悉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

2)主要观点

A.把劳动价值论推广到金银的价值决定上面,认为黄金和白银同其他商品一样,有其内在价值。

B.在关于货币数量和商品价格关系问题上,完全赞同支持货币数量论观点,并粗略描绘出了货币数量论的关系式(MV=PT)

C.关于纸币,他认为:a.以纸币代替黄金就是以最廉价的媒介代替最昂贵的媒介;b.当一种通货完全有纸币构成,而这种纸币的价值与其所代表的黄金价值相等时,这种通货就处于最完善的状态;C.发行纸币时,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限制数量这一原则。他认为,纸币是根据金属货币的同一原则流通的,在商品交易量不变的前提下,纸币量增加,流通媒介的价值会低落下去,而货币价格则会相应的上涨。

3)评价

李嘉图的货币理论是比较含混的,既有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也有非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在货币的本质问题上也表现出摇摆不定性。

4、对早起货币数量论的评价——有价值的贡献

作为一种对现代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有突出贡献的货币学说,它的一些观点是值得后人关注的。主要有:

1)货币数量与物价变动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并且是反方向变动的因果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货币流通速度规律,特别是对纸币流通速度规律的揭示;

2)货币数量与物价变动并不一定同比例变化,两者在数量上可能存在某些差别;

3)从货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到市场物价的上升或下降,有一个中间传递过程存在(如坎蒂龙、休谟的学说)

4)正确区分了一国货币总量与流通中货币量的区别,以及一国商品总量与待交换商品数量的区别(休谟、孟德斯鸠等)5)看到了货币自身的供求对货币价值的影响

一些不足之处:1)只看到现象,没有做本质的分析

2)在分析货币流通问题时,只注意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而忽略了货币其他职能

3)使“商品不带价格、金银不带价值进入流通过程”。事实上,商品和货币在进入流通过程之前就已经具有价值,到流通领域后再根据其供求关系修正其价格

4)不能正确区分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纸币的关系以及这三者流通规律之间的差别,错误的把三种货币和三种规律都划等号。

三、近代货币数量论

近代西方货币数量论除了注重对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及货币价值关系的质的认定外,还注重对它们关系的量的分析。

1、费雪方程式

1)提出背景

A、重述和更正旧有的货币数量原理,并利用历史事实与历史资料加以证明。

他认为,货币数量论原理自从成为政治争论上的问题以来,时常被视作谬误而遭人抛弃,这就有必要将货币数量原理重新介绍于社会。另一方面,在历史上由洛克,休谟,穆勒等人相继提出和阐述的货币数量理论则又比较粗糙,分析也不很深入,因此他认为:需要的是忠实的将此种可敬佩的原理重新考核,加以更正,而不必将它废除。“

B 、他所面临的时代需要利用货币数量论来说明和解决近代的物价上涨问题。

他认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物价时常变动,世界多次蒙受其害。由不固定的货币标准所引发的流弊,在现代文明必须预防的经济上的流弊中实为最严重的,求解这种困难的方法,确是世界各国重要的实在问题。“在这方面,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正确说明货币数量理论,正确说明一般物价上涨的原因;二是广泛宣传货币数量论及其所包括的事实,惟其如此,才可能避免,至少是减少因物价上涨而造成的损失

C、为了反驳货币数量理论的反对派。

费雪时代,有不少学者反对货币数量论,认为物价虽以货币计算,但完全不由货币决定,“物价应被视为货币变动的原因,不应该被视为结果“。费雪认为这些观点现在急需加以研究和批判。

2)具体观点及数量方程式

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购买力:其决定因素及其与信贷、利息和危机的关系》中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指出,在商品交易中,买者支出的货币总额总是等于卖者收入的货币总额,如以M代表货币供应量,以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以P 代表物价水平,以T代表社会交易量,则:

MV=PT

费希尔认为M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因而:

M = M1 + M2

V = V1 + V2

费雪认为,在P、T、M1、M2、V1、V2这六个因素中,T、V是比较稳定的,是个常量,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取决于自然资源和技术情况,不决定于货币的数量,虽然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人们的支付制度和支付习惯,而且二者是相对稳定的;M、P是不稳定的,是个变量,因为M是由货币管理当局控制的,而在T、V相对稳定的情况下,P 不能不受M的影响。他指出,在货币的流通速度与商品交易量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随流通货币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而不是物价水平决定着货币数量。他还分析了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这一因果关系的传导机制,指出:从货币量的增大到物价水平的上升有一个过渡时期,有许多短变动。在过渡时期一定的阶段上,M和P都在增大,但不会按同比例增大,P的上升相对地会大于M的增加。利率的变动会滞后于物价变动,当M停止增长或虽然继续增长但增长率有所降低时,物价上涨幅度缩小,但利率仍然高昂,这样实际利率便上升。而实际利率上升,会影响企业信贷规模和资金周转,从而影响物价水平。

3)后人对其评价:

积极意义:费雪是第一个对货币数量论作出系统阐述的人。他的贡献体现在,用一个数学方程式把直接影响物价变化的各个因素归纳在一起,将货币数量论更为严谨的表达出来,后人称为费雪方程式。

他将各个变量进一步赋予特定的内容,阐明了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和因果关系,将恒等式上升到一种理论。

问题:费雪的货币数量论粗看挺精密,分析的也很细致,不少枝枝叶叶问题也都涉及到了,但实际上里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并且他的货币数量论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没有很大发展,。内容几乎都是传统的,形式上基本上继承了纽科姆和甘末尔的做法,两个方面都没有太大创新,最多是一个综合前人观点的集大成者。

就分析方法而言,费雪有很大的漏洞,

费雪的分析实际上作了自我否定。他说货币数量论只有在固定时期才是精密和绝对的真理,而在过渡时期则是非精密非绝对的。但费雪同时也承认,物价波动是常有的事情,当它趋于自动更正时又会有新的变动出现,使他不能恢复原状,所以过“渡时期是常例,而固定时期是变例“。这表明费雪承认了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数量论是不能成立的费雪在分析中所得到的某些结论也是武断的,不符合实际的。如他所指称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与货币数量变动并无明显关系,交易量的变化也与货币数量的变动没有任何关系等观点都是明显不成立的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只注意到货币的交易功能,但几乎全然忽视了货币的贮藏功能。他只看到了货币的交易动机,而忽视了谨慎动机,投机动机等。

2、马歇尔——庇古(剑桥方程式)

在费雪发展他的货币数量论观点的同时 ,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也在研究同样的问题 , 并提出了剑桥方程式。

1)马歇尔的货币数量学说

马歇尔认为,人们以货币形态贮存起来的财产和收入是“人们愿意保持的备用购买力”。这部分购买力的高低决定

于以货币形态保持的实物价值。因此,不管一国供给多少货币,其货币的总价值只好等于以货币形态保持的实物价值,其货币的单位价值决定于货币数量与以货币形态保持的实物价值的比例。他强调人们持有货币的时间和数量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进而对币值的影响,这样便把货币量与物价、币值关系的研究引导到货币需求上来,这是在费雪货币数量论基础上的一个进步。

2)庇古的剑桥方程式

1917年他的学生庇古在英国《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货币的价值》一文,提出了现金余额方程式,即剑桥方程式:M=kPy ,(式中M为人们持有的货币量,k为货币量与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P为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的指数,y为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这其实是马歇尔货币数量论的数学化。

庇古提出现金余额方程式的思路是:社会每个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运用的资财,是他们在这个时期中的全部收入,在其收入中一部分以现金形式保存时,引起对现金的需求。但对现金的需求与全社会成员的收入之间有稳定的比例关系。他指出:若全社会在一个年度中的平均现金余额为M,则ky/M是每一个货币单位的实际价格,即每一个货币单位所能购买到的实物商品量,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所以现金余额方程式与现金交易方程式的结论基本相同,即物价水平决定于货币量,与货币量的多少呈反方向、同比例变动。但是,这两个方程式有不同的经济意义:现金交易方程式中P表明商品价格;强调V不变时M对P的影响;着眼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和货币的交易,没有纳入货币的需求。现金余额方程式中P表明货币价值;强调ky不变时M对P的影响;着眼于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纳入了对货币的需求。

3)对现金余额方程式的评价:

A.庇古的货币数量论直接继承的是马歇尔的货币数量论,但二者之间还有两点小的差别:

(1)马歇尔的理论只述于文字。而庇古则用符号,用方程式来表示。

(2)马歇尔的现金余额中没有包括银行存款,而庇古在方程式拓展分析中把它也包括进去了。

B.开创了四种分析货币需求的方法

①从货币对其持有者效用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

②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

③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

④从货币供给需求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

C.庇古的分析虽然建立在马歇尔的理论基础上,但他对货币数量说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他不但用数学公式解释了现金余额说,并较多地注重了人们的持币行为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还把银行存款引入了余额说,使之扩大为广义货币余额说。

D.现金余额货币数量理论为研究货币需求理论开辟了新思路。视货币为许多有价资产中的一种并以效用观来分析经济主体对货币余额的需求,使得对货币需要的分析成为一般需求理论对某一特殊问题的应用。这为后来的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3、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比较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职能,侧重于收入y的需求。

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费雪方程式强调经济制度和货币流通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强调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费雪方程式侧重于货币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侧重于货币存量分析;

第三,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货币流量和存量的角度出发,以两种完全相反的逻辑体系推导出了在数学上一致的方程,各自独立证明了货币的数量中性,两者相互补充,使得货币数量论的结论成为确定。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可简要提及)

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而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M.弗里德曼。1956年,他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中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

为:

表示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 p表示永久性收入,即理论上的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也可成

为长期平均收入;表示货币预期回报率;r e表示债券预期回报率;η表示股票预期回报率;πe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货币需求函数的经济意义是:单个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决定于三类因素:

①财富持有者的财富总量或总收入,即y和w;

②各种形式的财富的价格与收益,即rm、rb、re、(1/P) (dP/dt);

③财富持有者的偏好即u。

弗里德曼认为,若将M、y、w分别视为人均持有货币量、人均真实收入、人均财产收入,则这一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可应用于整个社会。

弗里德曼提出这样的货币需求函数式是要表明:

(1)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具有极为稳定的关系;

(2)货币需求独立于货币供给,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与货币供给完全无关,还需要建立一个货币供给函数,才能完善货币分析。

在弗里德曼看来,由于货币需求函数是极为稳定的,因而物价的变动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从货币供给的变动去研究对物价的影响是货币数量论的特点。不仅如此,货币供给的变动还影响产量和名义收入,但货币量的增长对名义收入的增长的影响有一个时间间隔,因为名义收入是个综合性指标,它包括价格和产量。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先影响产量后影响价格。这一点又区别于早期的货币数量论,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假定充分就业,即假定产量不变。

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modern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编辑]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概述 50年代,以美国的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流派倡导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主要著作有: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1956)货币稳定方案(1959),《价格理论》(1962)等。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编辑]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内容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据此,弗里德曼将他的货币需求公式定义如下: 其中, 表示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 Y p表示永久性收入,即理论上的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也可成为长期平均收入; 表示货币预期回报率; r e表示债券预期回报率; η表示股票预期回报率;

πe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只能用永久性收入而不是用不稳定的现期收入来代替。 对于Y p而言,它是永久性收入,一般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即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它是人们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人们的暂时性收入大于永久性收入。收入变动幅度平均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趋于永久性收入,即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由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组成的。 永久性收入在弗里德曼的货币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并用消费支出增量和现期收入增量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明消费不足和短期经济波动。而根据永久性收入假说,即使现期收入增加,消费是按永久性收入而稳定变化的,与现期收入关系不大。同时,永久性收入假说的一个必然逻辑是既然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那么永久性收入的稳定性必然要求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这就是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对而言,凯恩斯认为货币预期回报率是常量,而弗里德曼认为不是常量。当经济中利率上升时,银行可以从贷款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用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所以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货币回报率随着债券和贷款利率的上升而上升。银行存款竞争一直到没有超额利润为止,这一过程使rb-rm保持相当稳定。弗里德曼这种观点意味着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影响极小,那么利率的变动在长期中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就小,这也使弗里德曼反对将变动利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理论渊源。 取决于持有的商品价格上涨时预期通货膨胀率πe,它的值是稳定的。弗里德曼不同于凯恩斯之处之一是弗里德曼将货币和商品视为替代品,商品和货币互为替代品的假设表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对总产出产生影响。 所以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主要因素,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永久性收入的稳定导致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编辑]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又突出反映于经济的货币化过程。因而,各发展中国家寻求适合于其本国情况的货币理论以指导其经济发展,就成为了突出重要的问题。

如何衡量货币有多少

如何衡量“水”多少 经常听专家说市场上水太多,那么市场上的水到底多少,用什么衡量,怎么衡量,这些水是如何被创造的,以下进行总结分析。 一、货币量的衡量工具 (一)货币量衡量(基于派生路径) 货币主要由央行和商业银行通过资产扩张的方式创造。央行创造基础货币,并通过调节基础货币来调控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投资、同业等方式产生信用货币,进行货币扩张,商业银行和央行之间的信用扩张通过货币乘数实现。 基础货币也称为高能货币:所谓基础,指的是它是整个货币创造体系的基础;所谓高能,指的是它可以创造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余额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机构存款(央行资产 负债表负债端) ●广义货币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1+现金在存款中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在存 款中比率) (二)货币量衡量(基于流动性) 目前我国公布的货币层次有M0、M1、M2,M0(流通中的现金)的流动性最强,M1(狭义货币供应量)次之,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流动性最差。 1、M0=货币发行(央行资产负债表)-其他存款性公司库存现金(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 表)=基础货币-库存现金-存款保证金(法定+超额) 2、M1=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3、M2=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注:M0中库存现金包括境外流通人民币 注:其他存款包括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保证金、财政预算外存款、租赁保证金、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90%)、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包含货币基金存款)及住房公积金存款等。

西方货币理论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西方货币理论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货币理论研究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货币,就要探讨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供给。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费雪(1911),马歇尔和庇古等经济学家完善起来的古典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数量论。相对货币需求理论而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形成要晚一些。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西方的货币需求理论,以求有所借鉴。 一、古典货币理论 1、货币数量论现金交易数量说 古典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货币数量理论,是一种探讨总收入的名义价值如何决定的理论。因为该理论揭示了对既定数量的总收入应该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并且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美国经济学家费雪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对古典数量论作了最清晰的阐述。其理论内容主要反映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 费雪交易方程式是 M×V=P×Y

其中M是给定年份的货币数量,V是给定年份货币流通速度,P是给定年份的价格水平,Y是给定年份的交易量。 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费雪认为短期内V,Y是不变的,因为V有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同时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社会商品和劳务总交易量,即Y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一个因素。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而且,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 如果用货币需求量表示M,M×V=P×Y可以写成 ×V=P×Y 两边同时除以V得 =×P×Y 因为短期内,V为常量,名义收入决定了其所引致的货币需求量,因此,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是没有影响的。 费雪交易方程式能够成立的基础是V和Y不受M变动的影响,而这一前提是货币中性论,即货币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对经济并不产生影响。按照货币中性论的说法,个别商品的价格决定于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即经济的实物方面,而一般的物价水平和货币购买力则决定与货币的数量和速度,即经济的货币方面,二者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附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发展阶段,直到当前最现代化的电子货币。2.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4.现代不兑换信用货币主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 5.金银复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 6. 铸币是国家权力进人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7.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8.纸币是国家依靠国家权力发行,强制进人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9.法律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10.格雷欣法则中,市场上流通的是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 1l.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 12.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人民币是纸制的信用货币,是货币的符号或代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13.为保持本位币地位,国家规定其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 14.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 的货币形态。 15.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按国家是否规定金、银币之间的交换比价,货币制度划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l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 B 。 A、增加2倍; B、增加1倍; C、减少1倍; D、不变。

2.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用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称为 A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等价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货币形态的总的演进趋势是 D 。 A、实物货币——信用货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 B、信用货币——电子货币——金属货币——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实物货币; D、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4.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是 D 。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 B、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5.货币在执行 A ,最早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6.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体 是 D 。 A、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B、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C、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D、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金币可自由铸造.可自由输出人,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这是 B 。 A、金块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美元一黄金本位制。 8.“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 C 。 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9.一国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和基本通货是 B 。 A、法偿货币; B、本位币; C、现钞货币; D、存款货币。 10.金块本位制又称 A 。

中国的货币数量与物价

中国的货币数量与物价 一、引言 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存量以及其增长速度对价格水平和通胀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McCandless &Weber(1995)对世界上110个国家1960-1990年间的考察表明,长期来看货币增长率和通胀率的相关性接近于1,而同产出水平不相关。关于货币增长率与产出水平关系,相似的结论还可见Kormendi &Meguire(1984)、Geweke(1986)。这种经验结果同长期货币中性的论断是一致的。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现实中货币数量论对货币量和价格水平之关系的解释能力极其有限。典型的观点是,由于货币的流通速度非常不稳定,使得仅依靠货币增长率难以解释通胀行为(例如,Baba,Hendry &Starr,1992;Estrella &Mishkin,1997)。实证中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如果货币、价格水平和产出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就可断定三者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关系。关于这点经验上的结论存在分歧,一些研究结果认为的确存在协整关系(Hoffman &Rasche,1991;Baba等,1992;Stock &Watson,1993;Swanson ,1998;Dutkowsky &Atesoglu,2001),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不存在协整关系(Friedman &Kuttner,1992,1993;Thoma ,1994)。这种分歧源于样本区间的不同以及取样频率的不同。例如Friedman &Kuttner(1992)发现,仅在80年代以前协整关系较为明显,此后十年间货币、收入、价格三者不再有稳定的关系。 而且即使对于同一个样本区间,利用年度数据得出的协整结论也未必同样适用于季度或者月度数据。 中国货币与通胀的关系长期以来也存有争论。邹至庄发现1952-1983年间价格和货币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从而认为货币数量论能解释中国的通胀现象(Chow,1987)。Hasan (1999)利用较长的样本得出的结论同Chow较为接近。Peebles (1992)则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同市场经济存在根本区别,货币数量论也不适用于中国货币和价格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时间内,在计划经济下价格水平受到严格控制,通胀率很低。由本文附表的官方零售价格指数看,1978年的价格水平相对于1952年仅高出21%,这期间仅有60年代初"大跃进"时上涨幅度较大。直到80年代后半期价格才又开始大幅上升,1989年高达18.5%,经历了90年代初短暂的平稳价格后至1995年又达到21.7%的历史最高值。而流通中货币(M0)的数量也同时经历了相似的变动模式:60年代初有较大幅度增加,以后比较平稳直到进入80年代以后又开始大幅上升(价格与货币存量的走势也可见图1)。一般地,每一个通胀高峰之前一两年都有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增加。例如就M0而言,1960年和1961年分别增加28%和30%,1988年增加47%,1992、1994、1994连续3年的增幅分别为36%、35%、24%(1952-2001的平均几何增长率仅为15%)。粗略地看,通胀水平和货币数量明显正相关,从时间顺序判断,货币的过量增加似乎是导致高通胀的重要原因。 本文目的在于详细考察1952年以来我国货币与通胀水平的长期和动态关系,即货币数量论是否能够有效解释价格的变化。同以往相关文献研究方法不同的是,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ECM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避免了非平稳序列回归中可能产生的"伪回归(spuriousregression)"问题,还可以同时推断价格水平与货币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除了统计方法外,数据的选择和处理是有关我国货币和价格关系研究中另一

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概述 50年代,以美国的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流派倡导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主要著作有: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1956)货币稳定方案(1959),《价格理论》(1962)等。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内容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据此,弗里德曼将他的货币需求公式定义如下: 其中, 表示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 Yp表示永久性收入,即理论上的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也可成为长期平均收入; 表示货币预期回报率; re表示债券预期回报率; η表示股票预期回报率;

π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只能用永久性收入而不是用不稳定的现期收入来代替。 对于Yp而言,它是永久性收入,一般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即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它是人们长期收入的平均 预期值,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人们的暂时性收入大于永久性收入。收入变动幅度平 均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趋于永久性收入,即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弗里德曼的永久性 收入是由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组成的。 永久性收入在弗里德曼的货币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 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并用消费支出增量和现期收入增量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 递减规律说明消费不足和短期经济波动。而根据永久性收入假说,即使现期收入增加,消费是按永久性收入而稳定变化的,与现期收入关系不大。同时,永久性收入假说的 一个必然逻辑是既然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那么永久性收入的稳定性必然要求货币 需求的稳定性,这就是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对而言,凯恩斯认为货币预期回报率是常量,而弗里德曼认为不是常量。当 经济中利率上升时,银行可以从贷款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用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所以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货币回报率随着债券和贷款利率的上升而上升。银行存款竞 争一直到没有超额利润为止,这一过程使rb-rm保持相当稳定。弗里德曼这种观点意味着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影响极小,那么利率的变动在长期中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就小,这也使弗里德曼反对将变动利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理论渊源。 取决于持有的商品价格上涨时预期通货膨胀率πe,它的值是稳定的。弗里德 曼不同于凯恩斯之处之一是弗里德曼将货币和商品视为替代品,商品和货币互为替代 品的假设表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对总产出产生影响。 所以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主要因素,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永久性收入的稳定导致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 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又突出反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第二次作业答案

第二次作业答案 二、单选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 1、乘数的概念最早由(C )提出。 A.汉森 B.索洛 C.卡恩 D.凯恩斯 2、托宾认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B )关系。 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 C.相等 D.不确定 3、平方根定律认为当利率上升时,现金存货余额( C)。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不确定 4、立方根定律货币预防动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B )关系。 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 C.相等 D.不确定 5、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D )。 A.储蓄是收入的负函数 B.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 C.投资是收入的正函数 D.投资是利率的负函数 6、在IS-LM模型的古典区域,货币投机需求(B )。 A.为正 B.等于零 C.为负 D.不确定 7、当资本边际效率上升时,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A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8、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关于IS-LM模型中LM曲线正确的是(C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9、当增加政府税收时,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A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10、在凯恩斯区域,政府主要通过(B )达到目标。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物价政策

11、债券的违约风险与利率是(A )变动的。 A.同方向 B.反方向 C.同步 D.不确定 12、根据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下列正确的是(C )。 A.在预期利率上升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斜率更小 B.在预期利率不变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更向下倾斜 C.在预期利率下降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平坦些 D.在预期利率不确定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变动幅度更小 13、根据储蓄生命周期论,储蓄主要取决于(D )。 A.利率 B.收入 C.当前收入 D.终生收入 14、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在理论上的共同点是(A )。 A.承认实际产量和就业量的经常波动 B.否认劳动市场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C.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 D.从微观角度阐明宏观经济政策 15、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C )弥补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A.从宏观角度说明微观主体行为 B.从宏观角度解释宏观经济政策 C.从微观角度说明宏观经济政策 D.从微观角度解释微观主体行为 16、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通常是在(B )的作用下达到均衡。 A.利率 B.利率和配给 C.利率和政府干预 D.政府干预 17、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是(A )。 A.哈耶克 B.萨缪尔森 C.弗里德曼 D.凯恩斯 18、关于中立货币的条件,下列正确的是(A )。 A.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B.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 C.哈耶克与维克塞尔在这方面是一致的 D.哈耶克认为变动货币供应量若对一般物价没有影响,则对商品相对价格没有影响 19、哈耶克认为货币制度改革的最好办法是(D )。 A.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 B.统一区域货币 C.金本位 D.由私人银行发行货币

第二章货币制度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⑴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⑵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⑶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⑷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第33-35页) ●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⑴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⑵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⑶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第36-38页)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⑴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⑵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第38-39页)。 ●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人民币制度的内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人民币制度的内容 篇一:概括我国目前人民币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一、概括我国目前人民币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一种“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即在大陆实行人民币制度,而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表现为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各种货币之间可以兑换,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 人民币是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主币“元”是我国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辅币与人民币主币一样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人民币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并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 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发行与流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发行基金计划的编制、发行基金的运送管理、反假币及票样管理和人民币出入境管理等方面。

篇二: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制度 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制度 (一)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各金融机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二)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订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内部考核制度;是否制订人民币收付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制度;是否设置检查、培训登记簿并规范记载。 (三)营业场所公示内容。是否公示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提供券别调剂的服务承诺及举报电话;是否公示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是否按要求组织爱护人民币宣传。 (四)临柜人员人民币收付管理情况。是否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是否准确掌握兑换标准;兑换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准确掌握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是否对外支付不宜流通人民币、只收不付人民币、停止流通人民币;是否按规定收兑只收不付人民币或停止流通人民币;是否根据合理需要原则为公众办理券别调剂业务;是否对回笼款及时进行整点挑剔;流通券与残损券有无互相夹带现象。 (五)缴存款质量。缴存到人民币银行的钱捆是否符合

浅析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异同

货币金融学学生论文 题目:浅析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 量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异同 姓名:任瑞 学号:124080217 院、系:数学学院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 李兴平 职称(学历): 教授

浅析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异同 摘要: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各种货币需求理论可谓不胜枚举。其中弗里德曼和凯恩斯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异同。 关键词:弗里德曼;凯恩斯;现代货币数量理论;异同 一.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不同点 1、背景和前提假设方面的不同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所以他的理论侧重于解决那个时期的主要问题――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弗里德曼德的货币需求理论旨在解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滞涨”,所以他的理论前提就不再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他做的是短期分析,这意味着价格P是不变的,即在时间长度可观的短期内需求上升是不会导致价格上升的。相反,弗里德曼长期理论认为,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一个变动的量,是对国民收入有影响的。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涨”的条件下,价格P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把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即此时的货币时没有任何收益的。而弗里德曼却扩大了货币涵盖的内容,将货币定义在广义货币的层次上,即M2层次。他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定。所以根据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以及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这两个标准,他把货币定义为M2。 2、需求函数的建立方面不同 弗氏: 1)弗里德曼的理论特色有:采纳了凯恩斯视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这一思想把货币数量说改造成货币需求函数;基本上可定了货币数量说的长期结论,即长期中,货币量变化只影响物价、名义利率、名义收入等,不能影响就业、实际收入、实际利率等。 2)弗里德曼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对货币需求进行了逻辑推理,消费者在诸多商品之间进行选择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效用、收入、机会成本。而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所以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跟持有货币的收益(这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有些相似)影响。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可以表示为:Md=f(P,Y,Rb,Re,Rm,gP,w,u) 其中: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P表示价格指数,Y表示恒久收入,Rb表示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e表示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m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gP 预期价格变动率,w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u表示其它随机因素。此理论函数可以简化为:Md=k.Yr.P(类似与剑桥派的货币数量方程式) 或Md.V=P.Yr (类似于费雪方程式) 。不过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的持币率k或货币流通速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第二次作业答案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第二次作业答案 二、单选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 1、乘数的概念最早由(C )提出。 A.汉森 B.索洛 C.卡恩 D.凯恩斯 2、托宾认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B )关系。 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 C.相等 D.不确定 3、平方根定律认为当利率上升时,现金存货余额( C)。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不确定 4、立方根定律货币预防动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B )关系。 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 C.相等 D.不确定 5、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D )。 A.储蓄是收入的负函数 B.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 C.投资是收入的正函数 D.投资是利率的负函数 6、在IS-LM模型的古典区域,货币投机需求(B )。 A.为正 B.等于零 C.为负 D.不确定 7、当资本边际效率上升时,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A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8、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关于IS-LM模型中LM曲线正确的是(C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9、当增加政府税收时,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A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10、在凯恩斯区域,政府主要通过(B )达到目标。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物价政策 11、债券的违约风险与利率是(A )变动的。 A.同方向 B.反方向 C.同步 D.不确定 12、根据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下列正确的是(C )。 A.在预期利率上升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斜率更小 B.在预期利率不变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更向下倾斜 C.在预期利率下降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平坦些 D.在预期利率不确定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变动幅度更小 13、根据储蓄生命周期论,储蓄主要取决于(D )。 A.利率 B.收入 C.当前收入 D.终生收入 14、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在理论上的共同点是(A )。 A.承认实际产量和就业量的经常波动 B.否认劳动市场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C.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 D.从微观角度阐明宏观经济政策 15、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C )弥补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A.从宏观角度说明微观主体行为 B.从宏观角度解释宏观经济政策 C.从微观角度说明宏观经济政策 D.从微观角度解释微观主体行为 16、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通常是在(B )的作用下达到均衡。 A.利率 B.利率和配给 C.利率和政府干预 D.政府干预 17、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是(A )。 A.哈耶克 B.萨缪尔森 C.弗里德曼 D.凯恩斯 18、关于中立货币的条件,下列正确的是(A )。 A.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B.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 C.哈耶克与维克塞尔在这方面是一致的 D.哈耶克认为变动货币供应量若对一般物价没有影响,则对商品相对价格没有影响 19、哈耶克认为货币制度改革的最好办法是(D )。

宏观经济学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复习笔记

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3.1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 一个经济的产品与服务的产出——GDP——取决于:(1)它的投入数量,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数量;(2)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这种能力用生产函数来表示。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最重要的两种为资本(人们使用的一套工具)和劳动(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 本章假定K和L都是固定的且得到充分利用。 2.生产函数:Y=F(K,L) 反映了把资本和劳动变为产出的可利用技术 (1)规模报酬不变: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的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 3.产品与服务的供给 由于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共同决定了所供给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故是不变的 3.2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基于价格调整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这一古典思想和每一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这一较近代的思想。这种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分配理论。1.要素价格 供给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数量。只有两种要素的经济中,指的是工人所赚到的工资和资本所有者收取的租金。 2.竞争性企业面临的决策

竞争型企业:对市场价格没有什么影响。投入和产出的价格都视为由市场决定 (1)利润=收益-成本=收益-资本成本-劳动成本=P×Y-R×K-W×L=PF(K,L)-RK-WL R:租赁价格 3.企业的要素需求 (1)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多雇佣一单位劳动所得到的额外产量 大多数生产函数具有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 (2)从劳动的边际产量到劳动需求 Δ利润= Δ收益- Δ成本=P × MPL-W 故MPL=W/P 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3)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需求 同理得MPK=R/P 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篇 货币理论【圣才出品】

第6篇货币理论 第19章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19.1 复习笔记 1.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在总收入规模既定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该货币需求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 ①货币流通速度 费雪考察货币总量M(货币供给)与经济体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P×Y(总支出P×Y也称为经济体的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之间的联系,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产出(收入)。M和P×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即货币周转率,也就是1年当中,1单位货币用来购买经济体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流通速度V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总支出P×Y除以货币数量M:V=(P×Y)/M。 ②交易方程式 上述公式两边同时乘以M,就可以得到交易方程式:M×V=P×Y。 该公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但是交易方程式仅仅是一个恒等式,它没有说明当货币供给M变动时,名义收入(P×Y)是否会同向变动:M的增加可能由V的下降所抵消。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假如人们使用赊

购账户和信用卡来进行交易,那么在购买时通常较少地使用货币,则流通速度上升。相反,如果购买时用现金或支票支付更加方便(两者都是货币),则流通速度会下降。费雪认为,由于经济体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正常情况下,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 ③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货币数量论说明了在名义总支出数量既定前提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被改写成:M=PY/V。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M d)。此外,由于货币数量论假定流通速度为常量,我们用常数k代表1/V,将1/V和M分别替换为k和M d,可以将方程式改写成:M d=kPY。公式说明:因为k为常量,所以由既定水平的名义收入PY所支持的交易规模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量M d。因此,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从交易方程式到货币数量论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V=V_,从而将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支出)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M的变动:P×Y=M×V_。 上面的货币数量论公式说明,当货币数量M翻番时,M×V_也翻番,从而名义收入的价值P×Y也一定翻番。 (3)数量论与物价水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所以在正常年份整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总产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故在短期内也可以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Y相当稳定。可以用一个固定值Y_来代替。因此,货币数量论表明,由于V_和Y_都是常量,所以在短期内如果M翻番,P也必须翻番。古典经济学家借助货币数量论来解释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数

现代货币金融学

现代货币金融学

(1)货币量变动后引起利率的变动。 (2)利率变动后引起投资规模的变化。 (3)投资规模变动后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 (4)就业、产量和收入变动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 (5)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物价的变动。 (1)产出流量动机 (2)货币——工资动机 (3)金融流量动机 (4)预防和投机动机 (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 (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 (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1)利率不足以控制有效需求。 (2)利率的调节作用并不能使物价保持稳定。 (3)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受国际影响。 (1)外生货币论。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2)货币供应渠道。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减货币供应的主渠道。 (3)货币供应变动的影响。变动货币供应量的直接效果是利率的波动。 (1)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2)货币供应是中央利率的变动进而引起物价的变动。 (3)有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充分就业一经达到后,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 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中,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这样不会带来真正通货膨胀的恶果,而是能够刺激经济发展。 (1)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三动机。 (3)联系:七动机是在三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区别:一是论述的角度不同;二是七动机提出了凯恩斯没有提出的政府货币需求动机。

(1)借贷资金论的主要观点。 (2)借贷资金供应的来源。 (3)借贷资金的需求。 (4)借贷资金的供给与利率呈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借贷资金的需求与利率呈反革命方向的变动关系,利率由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点决定。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作业(二)参考答案: (1)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的变化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呈立方根关系。 (2)假定一种净支出的正态分布确定后,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将随着收入和支出的平均额的立方根的变化而变化。 (3)持币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市场利率。 在IS—LM模型中影响两市场均衡的因素有四个: (1)资本边际效率的升降。 (2)消费倾向的增减。 (3)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4)货币需求的变动。 储蓄生命周期说的政策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必须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储蓄。 (2)财政政策方面,将对本期收入征税改为对消费征税;在财政预算上必须坚持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原则;采用周期平衡预算。 (3)必须采取许多政策措施的配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经济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温和性。 (2)适度性。 (3)原则性。 2 (1)工资具有粘性的两个主要原因:合同的长期性和合同的交错签订。 (2)当工资具有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 (3)价格粘性的三种学说:菜单成本说、交错价格调整论、投入产出关联论。 (4)当价格具有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

第三章习题(三)货币市场的均衡习题(答案)

第三章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函数 2 、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 3 、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4、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 5 、流动偏好陷阱6、货币供给量 7、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8、基础货币 二、选择题 1.当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时,()。 A.欲望的双向一致是必需的 B.它允许不同的商品以相对价值计量 C.它可以转换为其他有价值的商品 D.它便利了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2.在大多数情况下,下列哪一项将对交易需求无影响?() A.信贷机构发展的状况 B.收入频率 C.利率 D.以上各项均有影响 3.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剑桥学派()。 A.强调货币供给 B.强调手中持有的货币需求 C.完全不同于费雪的流通速度理论 D.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唯一理论来源 4.影响货币总需求的因素是()。 A.利率和收入 B.只有收入 C.只有利率 D.流动偏好 5.如果货币供给是利率的函数,那么可以期望()。 A.货币当局将无力控制货币供给 B.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货币供给上升 C.利率的下降导致循环中货币供给的上升 D.投资将与利率有函数关系 6.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A.不变 B.受影响,但不可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 C.下降 D.上升 7.凯恩斯关于社会对利率有某种标准水平的假定是() A.他的投机需求解释的关键部分 B.与他的交易需求是收入函数的论点有关系的 C.不现实的,而且也无必要,因为证券价格和利率是实际相关的

D.经典就业理论的一部分,而根本不是凯恩斯的假定 8.托宾关于投机需求曲线负斜率的解释所根据的观点是()。 A.当现行利率下降时,人们将购买证券以期获得资本所得 B.只有当充分得到补偿时,人们才会承受更多风险 C.持有证券有更多的无法补偿的损失的可能 D.利率有一标准水平 9.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投机需求和货币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供给决定,一个比较彻底的流动偏好理论主张利率决定于()。 A.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B.货币投机需求和交易货币供给 C.货币交易需求和货币资产供给 D.可贷资金供给和货币总供给 10.凯恩斯否定利息是储蓄的报酬这一经典观点,主张利息是()。 A.有用的概念,但不可度量 B.放弃流动资产的报酬 C.约束消费的报酬 D.产生流动资产的报酬 11.如果证券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可得出()。 A.人们持有过多的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 B.人们持有过少的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 C.证券持有者将得到资本收益 D.证券持有者将蒙受资本损失 12.如果货币供给至少部分地与利率有关,我们可以认为()。 A.即使货币需求对利率无反应,IS—LM分析仍有效 B.当利率上升时,货币供给将缓慢下降 C.当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将缓慢下降 D.这将削弱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分析能力 13.假定货币供给由联储自动决定这是可行的,因为()。 A.联储可以确定流通货币的精确数量 B.政府授权联储去规定商业银行向联储借款的利率 C.联储对银行储备水平有最终的控制能力 D.银行常常不考虑利率而创造尽可能多的货币 14.我们能相当肯定地说通货膨胀将导致()。 A.利率标准水平在一段时期内逐渐下降 B.利率下降 C.利率剧烈波动 D.利率上升 15.会员银行的过度储备等于()。 A.总储备减去法定准备金 B.法定准备金减去会员银行从联储的借款 C.总储备减去自由储备 D.总储备减去法定储备金减去会员银行从联储的借款 16.根据货币的交易需求,以下哪种情况将产生货币的需求?()A.购买股票、债券的风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