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卷)河北省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光学教案

(新课标卷)河北省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光学教案

(新课标卷)河北省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光学教案
(新课标卷)河北省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光学教案

河北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光学

一、光的传播

1.折射和全反射

折射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0

21sin 1sin sin C v c n ===θθ (θ1为入、折射角中的较大者。)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 时,发生全反射。

2.各种色光性质比较

可见光中,红光的折射率n 最小,在同种介质中(除真空外)传播速度v 最大,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区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3.棱镜对光的偏折作用

一般所说的棱镜与其周围的介质相比,都是光密介质。入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

射后,射出方向与入射方向相比,向底边偏折。(若棱镜的折射率比棱镜外介质的折射率小,则向顶角偏折。)这里所说的底边是指入射光线和射出光线都没有经过的那一边;顶角则是指底边所对的角。

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一细束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将发生色散现象(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入射光在第一次发生折射时发生色散,第二次折射时不再发生色散。)本实验证明同种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折射率最大。

例1.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 ,若用n 1和n 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n 1

C .n 1>n 2,a 为红光,b 为蓝光

D .n 1>n 2,a 为蓝光,b 为红光

解:由图可知,b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

光。选B

4.全反射棱镜

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选择适当的入射点和入

射角,可以使入射光线经过全反射棱镜的作用在射出后偏转90o或180o。要特

别注意两种用法中光线在哪个表面发生全反射。

5.玻璃砖

所谓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从下表

面射出时,其特点是:⑴射出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⑵各种色光在第一次入射

时发生色散(第二次折射不再色散);⑶射出光线的侧移y (入射线和射出线间的距离)与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砖的厚度有关;⑷可利用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例2.如图所示,两细束平行的单色光a 、b 射向同一块玻璃砖的上表面,然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已知玻璃对单色光a 的折射率较小,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进入玻璃砖后两束光仍然是平行的

B .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不再平行

C .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一定减小了

D .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可能和射入前相同

解:进入时入射角相同,折射率不同,因此折射角不同,两束光在玻璃内不再平行,但从下表面射出时仍是平行的。射出时两束光之间的距离根据玻璃砖的厚度不同而不同,在厚度从小到大变化时,该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有可能和入射前相同(但这时左右关系发生改变)。选D

例3. 如图所示,用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形的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入的光线能从右侧面射出,那么所选的材料的折射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A .折射率必须大于2

B .折射率必须小于2

C .折射率可取大于1的任意值

D .无论折射率是多大都不可能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使上表面射入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从右侧面射出,θ1和

2须小于临界角C ,即θ145°,2sin 1<=C

n ,选B 6.圆柱形玻璃体

光线射到圆柱形界面,法线是过入射点的半径。这点在作图中必须特别注意,一定要先将法线准确地画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析。

例4.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以45o的入射角,射到横截面为半圆形玻璃砖的上表面AB 上。横截面的半径为R ,折射率为2。试判断半圆弧AB

解:光线从AB 入射后的折射角是30o,但到达半圆弧AB 上各点时的入射角θ

是各不相同的。过圆心O 的入射光线到达圆弧时的入射角为0o,入射点越远离O ,到圆弧时的入射角越大,当θ大于临界角45o时,将发生全反射而不能射出。对应的α=15o,β=75o,因此有光线射出的区域长πR /2。 7.光导纤维

利用光的全反射,可制成光导纤维。光从光导纤维一端射入后,在传播过程

中经过多次全反射,最终从另一端射出。由于发生的是全反射,因此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非常小。用光导纤维传输信息,既经济又快捷。

例5.如图所示,一条长L =500m 的光导纤维用折射率为n =2的材料制成。一细束激光由其左端的中心点以i =45o的入射角射入光导纤维内,经过一系列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求:⑴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的速度v 是多大?⑵该激光在光导

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由v c n =得v =2.1×108m/s ;⑵由r i

n sin sin =得折射角r =30o,因此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通过的总路程为577cos ==r

L s m ,经历的时间==v s t 2.7×10-6s 。

二、光的干涉和衍射

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形成了两种学说:牛顿主张的微粒说和惠更斯主张的波动说。两种学说都能解释一些光现象,但都不能解释所有光现象(波动说不能解释光的直进,微粒说i

不能解释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

19世纪初,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证明了波动说的正确性;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并被赫兹实验所证明,使波动说取得重大成功;19世纪末发现光电效应现象用波动说无法解释,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认为光具有粒子性,解释了光电效应;现在人们认识到: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

发生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

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

⑴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平行度极好的光)。

⑵设法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下面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肥皂膜、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2

在两列波都能到达的区域,叠加后加强(亮纹)和减弱(暗纹)的充分必要条件分别是: ⑴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δ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δ= n λ(n=0,1,2,……) ⑵暗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δ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12(2+n

λ

(n=0,1,

2,……)

在空间,以上亮纹和暗纹的集合都是若干组双曲线。设双缝间距离为d ,屏到双缝距离为l ,屏上某点到中心点距离为x ,在l >>d 和l >>x 的条件下,相邻亮纹或相邻暗纹间的距离Δx 可以认为是相等的。理论推导和实验检测都证明: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λd l x =

? 3.公式λd

l x =?的应用 ⑴利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⑵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做实验,红光Δx 最大,紫光Δx 最小。由于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本实验证明可见光中红光的频率最低。

⑶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中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其中最靠近中央白色亮纹的是紫色亮纹。

例6.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B .如果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C .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D .如果减小双缝的每条缝的宽度,而不改变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解:公式λd

l x =?中,l 表示双缝到屏的距离,d 表示双缝之间的距离。因此Δx 与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无关,与单缝、双缝中每条缝本身的宽度也无关。本题选C 。

例7.用太阳光照射竖直放置的肥皂膜,观察肥皂膜的反射光,将会看到彩色条纹。关于这些彩色条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所看到的彩色条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b S S

B.所看到的彩色条纹的每一条亮线都是竖直线

C.每一组完整的彩色亮线中,都是紫光在最上方

D.每一组完整的彩色亮线中,都是红光在最上方

解:这是光的干涉现象,不是由色散引起的;竖直放置的肥皂膜从上到下厚度逐渐增大,在同一水平高度,膜的厚度是相同的,因此每一条亮线都是水平的;薄膜干涉出现亮纹的条件是同一束入射光在薄膜前后两个表面分别反射后的光程差δ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在入射光接近垂直于薄膜表面入射的情况下,光程差是由薄膜的厚度决定的,竖直放置的肥皂膜从上到下厚度逐渐增大,光程差也逐渐增大。由于紫光波长最短,因此每一组亮线中总是紫光的光程差先达到波长整数倍,也就是紫光的亮线在最上方。本题选C。

例8.如图是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的示意图。其中AB是透明的标准样板,CD 是被检查的平面。用单色光从上面竖直地照射下来,从AB上方观察到有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由两束反射光叠加形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束反射光分别是从AB的上表面和AB的下表面反射的

B.两束反射光分别是从AB的上表面和CD的上表面反射的

C.两束反射光分别是从AB的下表面和CD的上表面反

D.如果将右边BD间垫的薄片再变薄些,观察到相邻亮纹间的距离将减小

解:AB是等厚的透明样板,CD是不透明的,发生干涉的是两者之间的空气膜。本题选C。薄片变薄后,在同一位置,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变小,因此相邻亮纹间的距离应增大。

这里看到的亮纹(暗纹)实际上是下方空气膜的等厚线。如果亮纹是均匀分布的直线,说明被检测平面是平整的;上图中,如果某些亮纹(暗纹)向左端弯曲,说明该处有凹陷;向右端弯曲,说明该处有突起。

4.增透膜

摄影机、照相机的光学镜头、潜水艇的潜望镜等,都是由许多透镜和棱镜组成的,光进入这些装置时,在每个镜面上都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使得通过装置的光强度减弱,造成所成像的亮度不够。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光的干涉,在镜面涂上一层厚度适当的透明薄膜,该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这样,从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的光,光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叠加后互相抵消,减弱了反射光的强度,使透射光的强度得以增大。这种膜叫增透膜。

一般情况下入射光是白光,其中各种色光的波长是不同的。因此在确定薄膜厚度时要使白光中人的视觉最敏感的绿光在垂直入射时完全抵消。这时红光和紫光的反射光不可能完全抵消,因此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头的颜色总是呈现淡紫色或兰色。

例9.登山运动员在登雪山时要注意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尤其是眼睛更不能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否则将会严重地损坏视力。你能不能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设计一种能大大减小紫外线对眼睛伤害的眼镜?如果有一种薄膜材料的折射率为n=1.5,所要消除的紫外线的频率为8.1×1014Hz,那么它设计的这种“增反膜”的厚度至少是多少?(眼镜片材料的折射率大于1.5。)

解:为减少进入眼睛的紫外线,应使从该膜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光叠加后加强,因此光程差应该是波长的整数倍,膜的厚度至少是紫外线在膜中波长的1/2。紫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是λ=c/ν=3.7×10-7m,在膜中的波长是λ′=λ/n=2.5×10-7m。因此膜的厚度至少是 1.3×10-7m。

5.光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衍射也是波的特性。如果光是一种波,就应该能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但由于可见光的波长在10-7m数量级,而一般物体的大小比这个尺度大得多,因此很难看到明显的光的衍射现

象。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可以相比或比波长小。

实验证明: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0.5mm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在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下,当窄缝变窄(或孔变小)时,亮斑的范围变大,条纹间距离变大,而亮度变暗。

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要区分“能否发生衍射”和“能否发生明显衍射”。

关于光的直线传播性,准确的说法是: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6.泊松亮斑

用平行光照射一个很小的不透明的圆盘(尺寸小于0.5mm),在圆盘的阴影中心会出现一个亮斑,这也是波的衍射现象。被称为泊松亮斑。

7.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联系与区别

⑴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图样都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但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是等宽的,亮度也是均匀的;而单缝衍射的条纹是中央宽,两边窄,亮度分布也是中央亮两边暗。

⑵双缝干涉装置中,入射光从单缝到双缝之间的传播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衍射;单缝衍射中的亮、暗纹的形成,可以看成是从单缝不同位置射出的光在光屏处发生干涉,这些干涉条纹叠加后形成的就是单缝衍射的结果。

例10.平行光通过小孔得到的衍射图样和泊松亮斑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小孔衍射图样和泊松亮斑的中心处都是亮斑

B.泊松亮斑中心亮点周围的暗环较窄

C.小孔衍射图样的中心是暗斑,泊松亮斑图样的中心是亮斑

D.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均匀的,泊松亮斑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

解:从课本上的图片可以看出:A选项是正确的,B、C、D选项都是错误的。本题选A。

例11.关于光的衍射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或者比光的波长小的时候才能发生衍射B.如果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太多,就不能发生光的衍射

C.隔着高墙和墙另一侧的人说话时“听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因为声波发生了明显衍射,而光波的衍射非常微弱

D.小孔成像就是由光的衍射形成的

解:各种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只是有明显和不明显的区别。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而不是光的衍射。高墙的高度一般是几米,这个尺寸跟声波的波长可以相比,但比光的波长大得多,因此出现“听其声而不见其人”的现象。本题选C。

三、光的电磁说

1.光的电磁说

光的干涉和衍射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光是一种波。但它和水波、声波等机械波一样吗?是否也靠弹性介质传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光的波动学说。

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大胆地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是光的电磁说,20年后,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2.电磁波谱

光是电磁波,但它只是电磁波中一个很窄的波段。那么电磁波中除了无线电波和可见光外,还有哪些波段呢?人们陆续发现了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的电磁波。

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从图中还可以发现: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

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分别是: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不同的电磁波,由于波长、频率不同,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等现象,而波长短的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要观察它们的干涉、衍射就越来越困难了(但不能说它们不能发生衍射)。

可见光频率范围是3.9-7.5×1014Hz ,波长范围是4.0-7.7×10-7m 。要记住以上数量级。

例12.为了转播火箭发射现场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两个发射台,分别用于发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两种信号。其中广播电台用的电磁波波长为550m ,电视台用的电磁波波长为0.566m 。为了不让发射场附近的小山挡住信号,需要在小山顶上建了一个转发站,用来转发_____信号,这是因为该信号的波长太______,不易发生明显衍射。

解:电磁波的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明显衍射,波长越短衍射越不明显,表现出直线传播性,这时需要在山顶建转发站。与山高相比,电视信号的波长太短了,转发站一定是转发电视信号的。

例13.右图是伦琴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电源E 给灯丝K 加热,使其发射出热电子。热电子在K 、A 间的强电场作用下高速向对阴极A 飞去。电子流打到A 极(对阴极)表面,激发出高频电磁波,这就是X 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P 、Q 间应接高压直流电,且P 接正极

B .P 、Q 间应接高压交流电

C .从A 发出的X 射线是由K 到A 的高速电子流反射形成的

D .从K 到A 间是高速电子流即阴极射线,从A 发出的是X 射线即一种高频电磁波

解:为了加速电子,K 、A 间的电场方向应该始终都是向左的,所以P 、Q 间应接高压直流电,且Q 为正极。从A 发出的是X 射线,不再是电子流。设P 、Q 间电压为U ,则电子到达对阴极A 时的动能为eU 。电子的动能部分或全部转化为X 射线的能量,从A 向外发射,形成频率很高的X 射线。本题选D 。

四、光的偏振

1.偏振现象

在沿同一个方向传播的纵波中,所有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都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因此振动总是发生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而在沿同一个方向传播的横波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是垂直的,而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有无穷多种可能,沿同一方向传播的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会发生偏振现象。能否发生偏振,是纵波和横波的区别。利用偏振可以判定一种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2.光的偏振

课本介绍的演示实验证明光是一种横波。

太阳、灯泡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是相同的。这种光叫自然光。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起偏器)后成为偏振光。当检偏器的透振方向跟起偏器的透振

方向相同时,通过检偏器的光强度最大;当检偏器的透振方向跟

光振动垂 光振动 在纸面

起偏器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通过检偏器的光强度最弱。

由于光是电磁波,而电磁波中的电场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是和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如右图所示),这也从理论上说明光是横波。

实验证明,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 引起的,因此将E 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3.自然光和偏振光

从光源(太阳、电灯等)直接发出的光是自然光。

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如果入射方向合适(tan i =n )使反射光和折射光

的夹角恰好是90o,这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就都是偏振的,而且它们的振动方向互相垂

直。

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多数光,都是偏振光。

4.偏振光的应用

偏振光可用于摄影。在拍摄照片时为消除水面或玻璃表面多余的反光,可以在照相机镜头前装偏振滤光片,让其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以减弱反射光的干扰,使拍出的相片影象清晰。

偏振光还可用于拍摄和观看立体电影。

例14.如图,P 是一偏振片,P 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种照射P 时不能在P 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A .太阳光

B .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 .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 .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解:只有入射光的方向和偏振片的透射方向垂直时,才不能在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选C

五、激光

1.光是从物质的原子中发射出来的。原子获得能量后处于不稳定状态,会以光子的形式把能量发射出来。

2.普通光源中的各个原子何时发光,发出什么频率的光,向什么方向发光,都是不确定的。即使同一个红色灯泡发光,也不能保证发出的光频率相同(3.9 ~ 4.9×1014Hz ),因此不能得到稳定的干涉图样。

3.激光的特点

⑴激光是人工产生的相干光。

⑵激光的平行度好。(可以用来测距、测速;可以用来刻录、读取光盘)

⑶激光的亮度高。(切割、焊接、打孔、手术用光刀、治疗视网膜剥落;用于人工控制聚变)

六、光电效应 光子说

1.光电效应

⑴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右图装置中,

用弧光灯照射锌板(弧光灯发出的光中含有紫外线),将有电子从锌板表

面飞出,使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带正电。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区

别于加热发出的热电子)。

⑵光电效应的规律。研究发现,光电效应有以下规律:

①极限频率的存在。各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ν0,只有ν≥ν0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与之对应的有极限波长λ0,只有λ≤λ0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瞬时性。无论照射光强还是弱,只要超过极限频率,从光照射到有光电子产生,经历的时间不超过10-9s,几乎是瞬时的。

这两条规律都无法用光的波动性来解释。

2.光子说

⑴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普朗克在研究热辐射(电磁辐射的一种)时发现,只有认为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理论计算的结果才跟实验相符。普朗克把这一份一份的能量叫做一个能量子。普朗克还指出:每个能量子的能量等于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常量,叫普朗克常量,h=6.63×10-34J s。

⑵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的波动说无法解释光电效应。考虑到光和热辐射一样,也是一种电磁波,于是爱因斯坦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光学研究中来,提出了光子说。

光子说的内容是:光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ν成正比:E=hν。(光子是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一份能量,没有静止质量)

爱因斯坦利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设每个光子只能被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不能被多个电子分开吸收);每个电子每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一个电子不能同时吸收多个光子)。

光电效应的物理过程如下: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有些光子被电子吸收,Array有些没有被电子吸收;吸收了光子的电子(a、b、c、e、g)动能增大,

将向各个方向运动;有些电子射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b、c、g),有些

没射出(a、e);射出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做的功也不

相同;只有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做的功最少(g),

飞出时动能最大。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比这个功的最小值还小,那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就解释了极限频率的存在;由于光电效应是由一个光子被一个电子吸收引起的,因此从有光照射到有光电子飞出的时间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几乎是瞬时的。这就解释了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 k=hν-W(E k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是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这个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完全一致的。

由于每个光电子从金属中飞出时,克服引力做的功不同,它们的初动能也不同。方程中的W 是逸出功,不是每个电子克服引力做的功;方程中的E k不是每个光电子的初动能,而是最大初动能。

从光电效应方程可以看出:极限频率和逸出功间的关系是:hν0=W。

能量单位可以用J,也可以用eV,1 eV=1.6×10-19J。

例15.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下面的理解正确的有

A.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那么从金属中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具有同样的初动能

B.式中的W表示每个光电子从金属中飞出过程中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C.逸出功W和极限频率ν0之间应满足关系式W= hν0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解:本题选C。

例16.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ν0,

A.当用频率低于ν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当用频率为2ν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0

C.在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0的条件下,若ν增大,则逸出功W也随之增大

D .在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0的条件下,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解:逸出功W 和极限频率的关系是W = h ν0,当入射光频率为2ν0时,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 h 2ν0-W = h ν0,因此B 正确。逸出功是金属本身的性质,与入射光频率无关。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h ν-W ,是关于频率的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本题只选B 。

例17.如图,当电键S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 ,发现

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 时,

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A .1.9eV B .0.6eV

C .2.5eV

D .3.1eV

解:电流表读数刚好为零,说明刚好没有光电子能够到达阳极。根据动能定理,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刚好为0.6eV 。由E k =h ν-W 可知W =1.9 eV 。选A 。

七、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干涉、衍射(和偏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粒子;现代物理学认为: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正确理解波粒二象性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用很弱的单色光做实验,并将曝光时间控制到很短,使得只有极少的光子可以通过,那么在屏上只能看到一些毫无规律的亮点;如果曝光时间很长,使大量光子通过双缝,那么在屏上将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

这说明个别光子往往表现出粒子性,而大量光子往往表现出波动性。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波是一种概率波,对大量光子才有意义。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粒子也不是宏观的微粒,而是强调其能量的不连续性,把每一份能量叫做一个光子。

⑴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⑵ν高的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ν低的光子容易表现出波动性。

⑶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⑷由光子的能量表达式E=h ν、光子的动量表达式λ

h p =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ν和波长λ。

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c=λν,还可以得出:E=pc 。

*3.康普顿效应

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可能使得光的传播方向转向任何方向(不是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康普顿在研究电子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

的波长略大。他根据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这两个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认为光子也应该有动量。按照这个思路,他计算出来的散射前后的波长差和实验数

据完全符合。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八、物质波(德布罗意波)

1.物质波

物质可分为两大类:实物和场。既然作为场的光具有粒子性,那么作为粒子的电子、质

散射前

子等实物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了物质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λ=p h 。

人们把这种波叫做德布罗意波。

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为了观察纳米级(10-9m )的微小结构,用光学显微镜是不可能的。因为可见光的波长数

量级是10-7m ,远大于纳米,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不能精确聚焦。如果用很高的电压使电

子加速,使它具有很大的动量,由λ=p h 可知,这时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就会很短,可以远小

于纳米,因此衍射的影响就小多了。电子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例18.为了观察到纳米级的微小结构,需要用到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A .电子显微镜所用的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B .电子显微镜所用的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C .电子显微镜所用的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D .电子显微镜所用的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解:作为显微镜,应避免明显衍射,因此波长应该短。本题应选A 。

2.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既然粒子具有波动性,这种波还是概率波,那么个别粒子的运动就不再遵从牛顿运动定律。可见牛顿定律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这个范围就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

例19.试估算一个中学生在跑百米时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解:中学生的质量m ≈50kg ,百米跑时速度v ≈7m/s ,则3634109.17

501063.6--?=??==p h λm 由结果看出,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所以很难表现出其波动性。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

高考物理知识专题整理大全十八:物理光学

十八、物理光学 一、知识网络 二、画龙点睛 概念 一、光的波动性 1、光的干涉 (1)双缝干涉实验 ①装置:如图包括光源、单缝、双缝和屏 双缝的作用是将一束光分为两束

②现象: ③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 A 、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δ= n λ(n=0,1,2,……) B 、暗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 )12(2 -n λ (n=0,1,2,……)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λλ∝=?d l x 。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用白光作双 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 ④ 光的干涉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由于红光入射双缝时,条纹间距较宽,所以红光波长较长,频率较小 紫光入射双缝时,条纹间距较窄,所以紫光波长较短,频率较大 ⑤ 光的传播速度,折射率与光的波长,频率的关系。 a )v 与n 的关系:v = c n b )v ,λ和f 的关系:v =λf (3)薄膜干涉 ①现象: 单色光照射薄膜,出现明暗相等距条纹 白色光照射薄膜,出现彩色条纹 实例:动膜、肥皂泡出现五颜六色 ②发生干涉的原因:是由于前表面的反射光线和反表面的反射光线叠加而成(图1) ③应用:a) 利用空气膜的干涉,检验工作是否平整(图2) (图1) (图2) 若工作平整则出现等间距明暗相同条纹 若工作某一点凹陷则在该点条纹将发生弯曲 若工作某一点有凸起,则在该点条纹将变为

b) 增透膜 例题: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B.如果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C.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D.如果减小双缝的每条缝的宽度,而不改变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解析:公式λd l x =?中l 表示双缝到屏的距离,d 表示双缝之间的距离。因此Δx 与单缝到双缝 间的距离无关,于缝本身的宽度也无关。本题选C 。 例题:登山运动员在登雪山时要注意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尤其是眼睛更不能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否则将会严重地损坏视力。有人想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设计一种能大大减小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的眼镜。他选用的薄膜材料的折射率为n =1.5,所要消除的紫外线的频率为8.1×1014Hz ,那么它设计的这种“增反膜”的厚度至少是多少? 解析:为了减少进入眼睛的紫外线,应该使入射光分别从该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光叠加后加强,因此光程差应该是波长的整数倍,因此膜的厚度至少是紫外线在膜中波长的1/2。紫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是λ=c/ν=3.7×10-7m ,在膜中的波长是λ/=λ/n =2.47×10-7m ,因此膜的厚度至少是1.2×10-7m 。 2、光的衍射 (1)现象: ①单缝衍射 a) 单色光入射单缝时,出现明暗相同不等距条纹,中间亮条纹较宽,较亮两边亮 条纹较窄、较暗 b) 白光入射单缝时,出现彩色条纹 ② 园孔衍射: 光入射微小的圆孔时,出现明暗相间不等距的圆形条纹 ③ 泊松亮斑 光入射圆屏时,在园屏后的影区内有一亮斑 (2)光发生衍射的条件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光波波长相差不多,甚至此光波波长还小时,出现明显 的衍射现象 例题:平行光通过小孔得到的衍射图样和泊松亮斑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衍射图样的中心都是亮斑 B.泊松亮斑中心亮点周围的暗环较宽 C.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的中心是暗斑,泊松亮斑图样的中心是亮斑 D.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均匀的,泊松亮斑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 解析:从课本上的图片可以看出:A 、B 选项是正确的,C 、D 选项是错误的。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二、学习要求 1、知道有关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知道牛顿代表的微粒、惠更斯的波动说一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人类认识光的本性的历程,懂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2、知道光的干涉: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双缝干涉的装置、干涉原理及干涉条纹的宽度特征,会用肥皂膜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光的衍射:知道光的衍射现象及观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道单缝衍射的条纹与双缝干涉条纹之间的特征区别。 3、知道电磁场,电磁波:知道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与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形成电磁场;知道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即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知道电磁波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知道电磁波有时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从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认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是一个创新过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知道光的电磁说:知道光的电磁说及其建立过程,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4、知道电磁波波谱及其应用:知道电磁波波谱,知道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及γ射线的特征及其主要应用。 5、知道光电效应和光子说:知道光电效应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知道光子说,知道光子的能量与光学知识点其频率成正比;知道光电效应在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6、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知道大量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而少量光子容易表现为粒子性。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108m/s ; 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 v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交流电 1(2011苏北四市二模).如图所示,50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 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 10 2T 的水平匀强磁场() 中,线框面积 S =0.5m 2 ,线框电阻不计。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 OO ′以角速度ω=200rad/s 匀速转动,并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副线圈线接入一只 “220V ,60W ”灯泡,且灯泡正 常发光,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 B .线框中产生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为2500V C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5︰11 D .允许变压器输出的最大功率为 5000W 2(2011南京一模).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l0:1,b 是原线圈的中 心抽头,图中电表均为理想的交流电表,定值电阻R=10Ω,其余电阻均不计.从某时刻开始 在原线圈c 、d 两端加上 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 连接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22V B .当单刀双掷开关与d 连接且产0.01s 时,电流表示数为零 c .当单刀双掷开关由 a 拨向 b 时,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大 D .当单刀双掷开关由 a 拨向 b 时,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变为 25Hz 3(2011南京二模)·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 1=20Ω,R 2=30 Ω,L 为无直流电阻的电感线圈.已知通过 R 1的正弦交流电流如图乙所示 ,则 A .原线圈输入龟压的频率为500Hz 。 B .原线圈输入电压为 200 V C .电阻R 1的电功率约为 6.67 w D .若保持u 的大小不变而增加交流电的频率,则电灯 L 1将变暗 4(2011南通三模).某交流发电机给灯泡供电,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灯泡 熔断器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功和机械能压轴题训练 1.(10分)如图21所示,两根金属平行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向上弯曲且光滑,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水平段导轨所处空间有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相距一段距离不重叠,磁场Ⅰ左边界在水平段导轨的最左端,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竖直向下。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a和b垂直导轨放置在其上,金属棒b置于磁场Ⅱ的右边界CD处。现将金属棒a从弯曲导轨上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使其沿导轨运动。设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1)若水平段导轨粗糙,两金属棒与水平段导轨间的最大摩擦力均为mg,将金属棒a从距水平面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求: 金属棒a刚进入磁场Ⅰ时,通过金属棒b的电流大小; 若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能在导轨上保持静止,通过计算分析金属棒a释放时的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段导轨是光滑的,将金属棒a仍从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进入磁场Ⅰ。设两磁场区域足够大,求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中可能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值。 2.(8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悬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现将此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在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 (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若将小球向左拉起至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细绳刚好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3.(10分)如图甲,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 30°角固定,M、P之间接电阻箱R,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0.5T。质量为m的金属杆a 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 b,测得最大速度为v m。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v m与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 2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1)当R = 0时,求杆a b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感生电动势E的大小及杆中的电流方向;(2)求金属杆的质量m和阻值r;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物理光学全集汇编及答案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物理光学全集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单色光a的频率低于单色光b的频率,则() A.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单色光a的偏折程度小 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单色光a的临界角小 C.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用单色光a照射时相邻亮纹间距小 D.照射同一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用单色光a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2.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导纤维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3.先后用两种不同的单色光,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同双缝干涉装置做实验,在屏幕上相邻的两条亮纹间距不同,其中间距较大 .....的那种单色光,比另一种单色光() A.在真空中的波长较短 B.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在玻璃中传播时,玻璃对其折射率较大 D.其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 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的波相叠加而发生的干涉的示意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A.质点A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变为振动减弱点 B.质点B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变为振动加强点 C.质点C可能为振动加强点,也可能为振动减弱点 D.质点D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减弱 5.我国南宋时期的程大昌在其所著的《演繁露》中叙述道:“凡雨初霁,或露之未晞,其余点缀于草木枝叶之末……日光入之,五色俱足,闪铄不定。是乃日之光品著色于水,而非雨露有此五色也。”这段文字记叙的是光的何种现象 A.反射 B.色散 C.干涉 D.衍射 6.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电场的周围,一定存在着由它激发的磁场 B.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一定能形成电磁波 C.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经验指导

2019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经验指导 物理二轮复习一般是从3月初到5月中旬,大致可划分为九大专题。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第二专题:功和能;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综合应用;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物理方法。 物理二轮复习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力学、电磁学、选修、实验部分。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选修部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实验部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物理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构建知识网络 以回忆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再次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 重视物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前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目练习资料精选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目练习资料 最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4.3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漏选的得3分,错选的得0分) 1.(·高考浙江理 综)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400倍.关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海水的引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太阳引力远大于月球引力 B .太阳引力与月球引力相差不大 C .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D .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有差异 【解析】 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万有引力定律F =GMm r2 可知,太阳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水的引力大约是月球引力的170倍,故A 正确,B 错误;不同海域的水与月球的距离不一样,故引力也不一样,所以C 错误,D 正确. 【答案】 AD 2.(·高考广东理基)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B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 C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质量无关 D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 【答案】 A 3.(·高考安徽理 综)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 处发生碰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 .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 C .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D .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万有引力与航天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绕地卫星的线速度与半径、周 期、向心力等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公式T =2πr3GM 可知:A 错误;再根据公式v =GM r 可知:B 错误;由于甲离地球较近,故向心力较大,所以C 错误,D 正确. 【答案】 D 4.(·高考广东 卷)发射人造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场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赤道的地方,如图所示.这样选址的优点是,在赤道附近 ( ) A .地球的引力较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