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临床麻醉新技术与麻醉热点综合剖析

临床麻醉新技术与麻醉热点综合剖析

临床麻醉新技术与麻醉热点综合剖析
临床麻醉新技术与麻醉热点综合剖析

继续教育答案:临床麻醉新技术与麻醉热点综合剖析

1、关于产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治疗的复苏目标叙述不准确的是B、尿量>15ml/h

2、继发性产后出血一般指产后()出现的出血

D、24小时-12周

3、产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治疗:补充平衡液能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补液量与出血量为()

C、3:1

4、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产后出血的定义:顺产后()小时出血≥500ml或者剖宫产出血≥1000ml

A、24

5、产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治疗的原则是:尽早介入处理原发性产后出血的病因,把握休克复苏最初“()”C、黄金一小时

6、产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治疗:补充胶体液能维持较高的血浆渗透压,扩容效果是晶体液的()倍A、2-4

7、新鲜冰冻血浆:采集健康全血200-400ml在()h内立新制备血浆后即置-50℃速冻而成,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富含FIB

D、6

8、原发性产后出血一般指胎盘娩出至产后()小时以内出现的出血A、24

9、200ml新鲜全血中制备的PLT为()U

B、1

10、大量输血是指在24小时内输注相当于患者全身血容量的输血;或在()小时内替换患者循环血量一半以上的输血D、3

1、肩关节手术麻醉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麻,还有一种是()C、臂丛神经阻滞

2、肩关节镜手术特点不包括()D、全程输血

3、肩袖的组织不包括()D、大方肌

4、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点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穿刺方向不包括()C、向斜侧

5、实际上肱骨头占的关节盂的面积,是占关节盂面积的()A、1/3-1/4

6、关节腔的灌注液中每()ml生理盐水中加入肾上腺素1mg维持术中关节腔灌注,会导致围术期MAP和HR波动较大B、3000

7、肩关节镜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关节镜通路()个,直径2~8毫米A、2-3

8、肩关节手术全麻时气道管理的措施不包括()B、切口气道通气

9、一般的来说肩关节手术有()种体位A、两

10、()的方法穿刺点位于甲状软骨上切迹水平,胸锁乳突肌后缘D、Meier

1、持续的外周神经阻滞(CPNBs)的优点不包括()A、改善饮食量和习惯

2、肌间沟、股神经、腘窝坐骨神经多选用()方法置管B、神经短轴、平面外进针法

3、关于神经刺激器定位相关知识叙述错误的是()B、成功率低

4、手、腕、前臂及肘的手术术后CPNBs镇痛一般选择置管的位置不包括()A、肌间沟置管

5、关于超声引导定位相关知识叙述错误的是()C、增加神经周围结构损伤

6、CPNB潜在风险和并发症一般不包括()D、肾衰竭

7、腰大肌间隙置管一般情况下适用于()的手术术后CPNBs镇痛D、髋部

8、腘窝置管一般情况下适用的手术术后CPNBs镇痛不包括()部位A、髋部

9、关于持续的外周神经阻滞(CPNBs)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D、增加周转时间和PACU 时间,增加过夜率,增加医院经济收入

10、持续外周神经阻滞最关键的技术要点,在于导管的放置,辅助置管的方法不包括()

C、y线引导的方法

1、脊柱肿瘤占全身骨肿瘤的()A、6.6%~8.8%

2、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英文缩写是()D、SSEP

3、动脉栓塞首先由DICK于()年提出D、1979

4、Hart对()例全膀胱切除的膀胱癌患者施行术中自体血回收,术后进行2年追踪,结果未发现任何与血液回收有关的癌扩散A、33

5、()认为栓塞使肿瘤染色消除>75%,表明栓塞成功C、Gellad

6、脊柱肿瘤约()%为转移性肿瘤D、75

7、司可林在出现瘫痪的第一天是安全的,但在随后的()天内应完全避免使用D、3-4

8、关于脊柱肿瘤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手术范围小,不复发

9、()为最常用的栓塞材料B、明胶海绵颗粒

10、关于甲强龙神经保护机制叙述错误的是()B、逆转细胞内k+累积

1、娠过敏反应综合征——美国研究,它发病率大概是()多,而欧洲的它是1:53000多D、1:12000

2、在孕晚期子宫胎盘的血流大概要占到心输出量的10%,也就是每分钟()ml

D、500-700

3、美国2007年的一个报道数据:所有产妇的死亡率大概是,每10万分之()A、13.95

4、正常的人体,有一些心血管的反射,自动的调节血压,其中不包括()B、Fezold-Herish 反射

5、大部分患者是从孕()周以后才会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它可以减少大约30%的这个回心血量A、20

6、持续、严重的心动过缓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用量应为微量:()ug/次D、10-20

7、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孕妇围手术期是否出现心脏血管事件有几个预测的因子,其中:心功能分级,如果术前就大于()级,就是一个高度危险因子

B、2

8、传统的心肺复苏,它大概的成功几率是不到50%。那么对于孕产妇来讲,她的这个存活率就更低,大概只有()%

D、6.9

9、孕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大概是()%

C、10

10、妊娠妇女静脉血栓,发生率大概是2500例分之()A、1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主要目的是()(16章) A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呼吸 B使健康肺和病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 C通气效率高 D手术视野清楚 E避免开胸侧肺萎缩,出现低氧血症 答案:B 2.下列静脉麻醉药中可引起CBF、CPP、CMRO2及ICP增高的药物是()(18章)A 硫喷妥钠B氯胺酮C异丙酚D咪唑安定E依托咪酯 答案:B 3.临床上可用于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有()(18章) A利尿剂和液体限制B过度通气C局部低温D皮质激素E以上均是 答案:E 4.腋路臂丛阻滞哪一项不正确:(10章) A 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 B 入腋鞘突破感 C 注药有外溢 D 注药后呈梭形扩散 E 针刺有坚实骨质感 答案:E 5.哪一项不是腋路路丛阻滞的优点:(10章) A 不会引起气胸 B 不会阻滞膈神经 C 不会误入椎管 D 位置表浅,易于阻滞 E 桡神经阻滞完全 答案:E 6.关于颈丛阻滞,哪项错误:(10章) A.颈深丛与颈浅丛均属感觉神经丛B.C2~4神经构成颈丛 C.颈丛阻滞其骨性标志为C4横突D.甲状腺手术应同时阻滞双侧颈浅丛和颈深丛E.颈丛阻滞最易发生喉上神经阻滞 答案:D 7.成人脊髓终止于:(11章) A.胸12椎下缘B.腰1椎下缘C.腰2椎下缘D.腰3椎下缘E.腰4椎下缘答案:B 8.椎管内阻滞血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11章) A 肌肉麻痹 B 肾上腺阻滞 C 交感神经阻滞 D 副交感神经阻滞 E 中枢交感神经介质释放减少 答案:C 9.腰麻平面达T4,心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11章) A 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 B 血压下降 C 右房压下降 D 窦弓反射 E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 答案:A 10.为预防局麻药中毒反应,以下哪项错误:(10章) A 一次用药不超过最大剂量 B 使用最低有效浓度 C 避免注入血管内 D局麻药内都必须加入肾上腺素E 术前给予巴比妥类或地西泮

临床麻醉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一、为规范临床麻醉工作流程,确保病人手术治疗的顺利与安全,根据麻醉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要求,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二、麻醉科应按照本规范的规定,做好临床麻醉工作,提高麻醉工作质量。 三、临床麻醉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道德,认真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感;努力学习专业及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的麻醉服务,提高麻醉工作满意度。 四、临床麻醉工作实行三级医师责任制。上级医师有责任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工作。 第二章麻醉前准备 一、麻醉前访视 (一)对住院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访视一般在术前1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病人。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签署麻醉同意书。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病人,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例如对漏检的必须检

骨科老年病患者麻醉临床分析

骨科老年病患者麻醉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在老年骨科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62例,排除椎穿刺禁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使用硬膜外麻醉。结果:试验组在局麻用药量、药物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比例方面表现均更加良好,且患者反映对麻醉的满意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骨科;老年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114-02 我国社会严重老龄化,骨科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手术前麻醉时间长,患者容易产生不良反应。腰硬联合麻醉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使用灵活等特点[1]。本研究旨在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临床应用上的效果,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骨科

手术患者资料6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9±7.2)岁,患者都为下肢手术。排除标准:排除椎管内穿刺禁忌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经调查确认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 1.2试验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处理,术前0.5h,肌肉注射0.1g苯巴比妥钠和0.5m阿托品。开放静脉通道,使用6%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进行扩容,监控患者心率、血压等情况,按常规给予吸氧。 试验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经由L2、3 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插入腰麻针,脑脊液流出后注入布比卡因、葡萄糖混合液,注射完毕后推出腰麻针,硬膜外导管向头端置入3cm以备用。对照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选择L2、3 椎间隙进行穿刺,设置导管后给予利多卡因,给药前确认患者未出现全脊麻或局麻中毒现象,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增加阻滞药。 1.3观察指标 在手术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局麻用药量、药物起效时间和阻滞平面比例。对患者术后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其麻醉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各项指标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

麻醉学中级考试之基础知识题1

精品文档麻醉学中级考试之基础知识题库 ?(1). (2016年真题)下列关于吗啡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使延髓迷走神经核兴奋,窦房结受抑制,心率减慢 ? B. 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和释放组胺的间接作用,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而致血压下降 ? C. 吗啡可增加胆道平滑肌张力,使肝胰壶腹括约肌收缩,导致胆道内压力增加 ? D. 吗啡可增加输尿管平滑肌张力,并使膀胱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引起尿潴留 ? E. 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吗啡均使颅内压降低 ?参考答案:E本题解释 ??(2). 局麻药不能明显影响心肌组织的( ) ? A. 最大去极化速率 ? B. O相除极的速度 ? C. 兴奋传导速度 ? D. 静息电位 ? E. 收缩力 ?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 ??(3). 需阻滞哪根神经才能使示指掌侧无痛( ) ? A. 尺神经 ? B. 正中神经 ? C. 桡神经 ? D. 桡神经和尺神经 ? E.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精品文档?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 ??(4). 药物消除半衰期最短的是( ) ? A. 瑞芬太尼 ? B. 阿芬太尼 ? C. 舒芬太尼 ? D. 芬太尼 ? E. 吗啡 ?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 ??(5). 关于椎体间连接,哪一项不正确( ) ? A. 相邻椎体间均有椎间盘 ? B. 椎间盘由髓核及纤维环组成 ? C. 腰部较厚,髓核脱出易发生在腰部 ? D.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方,与椎间盘连接紧密 ? E. 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方,与椎体连接疏松 ?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 ??(6). 正常人不出现肺水肿的因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存在肺内淋巴回流 ? B. 肺毛细血管壁和肺泡上皮的通透性低 ? C. 肺表面活性物质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阻止液体滤到肺泡 ? E. 肺间质内胶体渗透压低,不利于液体的滤出 ?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 ??(7). 下列有关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主动脉和周围动脉管壁增厚,收缩压和脉压增加 ? B. 动静脉氧分压差增加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教程文件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Broca指数(肥胖指数):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 重(kg)=身高(cm)-105。超过标准体重15%~20% 这为明显肥胖,超过20%~30%者为过渡肥胖。 BMI(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标准体重的男性的BMI约为22kg/m2,女性约为20 kg/m2 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联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气管内插管: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质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称为气管内插管 MAC: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 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半紧闭式:用循环式麻醉机,对逸气活瓣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在呼气时一部分呼出气体经此活瓣排出,一部分呼气通过CO2吸收器,再与新鲜 气体混合后被重复吸入,故不易产生CO2蓄积。本法优点在于容易 控制麻醉药浓度。 局部麻醉: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地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 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 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 反应。 高敏反应: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 区域阻滞麻醉: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的传导,使 该手术区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 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术中控制性降压: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血压减低到50- 65mmHg,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 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 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体温过低: 围术期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 反常呼吸:剖胸侧肺的膨胀与回缩动作与正常呼吸时完全相反,成为反常呼吸。 纵隔摆动:由于剖胸侧胸膜腔为无法改变的大气压,而健侧胸内压和肺内压均处于增高或降低的不断交替变化之中,此种双侧压力差的变化时纵 隔随呼吸相的变动向健侧和剖胸侧来回摆动。吸气时健侧的负压增

瑞芬太尼麻醉镇痛的临床分析

瑞芬太尼麻醉镇痛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15T14:25:07.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林辉[导读] 对呼吸的影响:瑞芬太尼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呼吸抑制作用 林辉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173-02 【摘要】目的讨论瑞芬太尼麻醉镇痛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度与芬太尼相似,其作用迅速,静脉给药1分钟起效,可持续3~10分钟。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率0.2~0.4μg/(kg?min)的镇痛有效性优于芬太尼。瑞芬太尼消除所有外科手术刺激反应的半数有效量为0.52μg/(kg?min)。 【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镇痛 1.药动学 芬太尼类多房室药代动力学的输注稳态敏感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是保持作用部位恒定浓度而连续输注后、作用部位的浓度降低50%所需的时间。在手术病人分别输注几个芬太尼类药物240分钟后,瑞芬太尼的输注稳态敏感半衰期为3.7分钟。瑞芬太尼的输注稳态敏感半衰期与输注的持续时间无关,而其他阿片激动剂的输注稳态敏感半衰期,是随着输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静脉注射合用治疗剂量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改变,而瑞芬太尼的Vdss和CL有明显降低。 临床应用制剂为盐酸盐,呈白色冻干粉剂,每支剂量1mg,使用前需稀释至25~50μg/ml,稀释后的瑞芬太尼pKa7.07,瑞芬太尼与μ受体结合力强,与κ、δ受体结合力弱,可被纳洛酮拮抗。 2.药效学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超短效的芬太尼类似物,其选择性激活μ阿片受体,产生典型的阿片激动剂的药理作用;选择性μ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竞争性抑制瑞芬太尼的药理效应,而κ阿片受体拮抗剂却无效。 (1)镇痛作用: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度与芬太尼相似,其作用迅速,静脉给药1分钟起效,可持续3~10分钟。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率0.2~0.4μg/(kg?min)的镇痛有效性优于芬太尼。瑞芬太尼消除所有外科手术刺激反应的半数有效量为0.52μg/(kg?min)。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停药后会导致术后疼痛反应的增强。瑞芬太尼的痛觉过敏主要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术后疼痛发生早且强度增加,术后阿片药物的需要量增大,但舒芬太尼等作用时间较长的阿片类药物术后痛敏发生率低。 研究证明,瑞芬太尼停药后痛觉过敏与μ受体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外源性阿片物质和内源性阿片物质快速失衡,内源性阿片物质受抑制,阿片受体快速耐受,或有害物质进入脊髓激发的疼痛作用正负调控,影响了中枢和脊髓的镇痛协同作用。但瑞芬太尼停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率较使用纳洛酮拮抗吗啡后的发生率高,提示除阿片系统还有其他系统起作用。NMDA系统在痛觉的传导、易化和痛觉过敏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也表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发挥着重要作用。似乎NMDA受体与痛觉过敏的程度有关,而α2受体与痛觉过敏的频率有关。此外研究还表明,一氧化氮合酶系统,5-HTlA系统也参与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 由于停药后可能发生痛觉过敏,因而使用瑞芬太尼的病例应积极防止术后痛觉过敏,可采用的方法包括手术期间使用NMDA受体拈抗剂(如小剂量氯胺酮,小剂量氯胺酮并不导致幻觉症状),手术结束前使用曲马朵、丁丙诺啡或其他长效阿片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伤口加用局麻药及术前静脉注射非甾类抗炎药或抗惊厥药加巴喷丁也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及镇痛剂用量。该药因含有甘氨酸故不能用于硬膜外及鞘内镇痛。 (2)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瑞芬太尼与其他阿片类药物一样,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成人自愿受试者接受2~30μg/(kg?min)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5分钟内收缩压降低25%~40%,舒张压降低27%~39%,心率减少25%~3l%。其降压和减慢心率作用是通过中枢迷走神经紧张、心血管μ阿片受体兴奋和外周神经系统调节。接受瑞芬太尼的患者,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眼压、颅压、脑血流、脑血管CO2反应和脑容量的变化。 (3)对呼吸的影响:瑞芬太尼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呼吸抑制作用。在健康自愿者给药后2.5~5分钟呼吸抑制达峰值,静脉注射0.06~2μg/(kg?min)后5分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的改变达最大值。在给药后15分钟内,呼吸完全恢复正常。瑞芬太尼在肾衰竭晚期病人与肾功能正常对照组,停止静脉灌注后15分钟,对照组的分钟通气量恢复到给药前水平,而肾衰竭患者恢复到给药前的85%。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对瑞芬太尼的抑制通气效应的敏感性增加,其抑制CO2兴奋的分钟通气量50%所需的血药浓度,显著低于肝功能正常的对照组。 (4)其他作用:瑞芬太尼与挥发性麻醉剂合用,可产生短暂的催眠作用;与静脉麻醉剂丙泊酚合用,有协同作用,瑞芬太尼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异氟烷麻醉的最小肺泡浓度,动脉血瑞芬太尼浓度为1.3、4和32μg/ml,可使丙泊酚的MAC分别降低50%、77%、91%。参考文献 [1]张珂,周育南.瑞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年20期. [2]郑翠芳,王厚清.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麻醉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麻醉 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隙阻滞间接作用(全身影响) (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血压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 周围循环变化皮肤温暖红润 心率减慢 心排出量减少 心脏功能做功减少 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氧供减少,氧耗减少更多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对呼吸的影响 低位脊麻对通气影响不大。 阻滞平面上达颈部时,膈神经被阻滞,可发生呼吸停止。 术前用药或麻醉辅助用药量过大。 高位脊麻时,PaO2降低,PaCO2轻度升高。 平面过高,诱发支气管痉挛。 (3)对胃肠道的影响 胃肠蠕动增强 胃液分泌增加 括约肌松弛 胆汁反流入胃 (4)对生殖泌尿系统影响 肾血管阻力不受交感神经控制,脊麻对肾的影响是间接的。 血压降至80mmHg时,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量下降,平均动脉压低于35 mmHg时,肾小球滤过停止。 尿潴留 常用局部麻醉药 普鲁卡因 ①纯度较高的普鲁卡因,150mg/支。 ②使用时用5%葡萄糖溶液或脑脊液溶解至总量3m1,使成5%浓度。 ③成人一次用量为l00-150mg,最多不超过180mg。 ④普鲁卡因的起效时间约l一5分钟,作用时间3/4一l小时。 ⑤为了延长作用时间,药液内常加0.1%肾上腺素0.2-0.3ml,这样作用可持续l-l.5小时。丁卡因 ①丁卡因白色结晶10mg/支。 ②使用时用脑脊液lml溶解,再加10%葡萄糖溶液和3%麻黄碱溶液各1m1,配成所谓1:1:1溶液,其丁卡因浓度为0.33%。也可用5%葡萄糖溶液溶解至1.8ml,加0.1%肾上腺素0.2m1,配成0.5%溶液。 ③丁卡因成人一次常用量为10mg,最多不超过15mg。 ④其起效时间较长,约5~lO分钟,作用时间2~3小时。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常用剂量为8~12mg,最多20mg。 浓度0.5%~0.75%,用10%葡萄糖配成重比重溶液。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10)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10)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项不是麻醉前检诊的目的(E ) A、获得有关病史 B、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C、指导病人配合麻醉 D、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E、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确保麻醉无任何风险 2、在评估病人的呼吸系统时,有关对其肺功能的评估,下列哪项不正确(D) A、可为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呼吸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B、肺活量低于预计值的6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C、通气储量百分比<7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D、第1秒用力呼出气量<7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E、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5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3、1994年美国NYHA对心功能分级方法进行了修订,下列哪项不是修订内容(C) A、心电图 B、运动试验 C、中心静脉压测定 D、超声心动图 E、x线检查 4、麻醉本身的风险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B) A、麻醉前评估失误 B、必须的设备运转和药品供应等有可靠保障 C、急症手术的麻醉 D、麻醉者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E、临时改变麻醉方式 5、服用MOAI者,术前停药的时间,下列哪项正确(C) A、1周 B、1-2周 C、2-3周 D、3-4周 E、4-5周 6、麻醉前准备的首要任务是下列哪一项(A) A、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 B、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

C、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的准备 D、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E、麻醉医生自己做的准备 7、下列哪一项不是气管插管即时并发症(B) A、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 B、呛咳动作(麻醉过浅) C、颅内压升高 D、气管导管误入食管 E、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8、下列哪项是最常用的麻醉诱导方法(A) A、静脉快速诱导 B、吸入麻醉诱导 C、保持自主呼吸的诱导 D、清醒插管后再作静脉快速诱导 E、肌注氯氨酮诱导 9、下列哪项是椎管内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B ) A、头痛 B、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 C、异常广泛阻滞 D、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E、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 10、下列哪项不是胸科手术麻醉的基本要求(E ) A、消除或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 B、避免肺内物质的扩散 C、保持PaO2和PaCO2于基本正常水平 D、减轻循环障碍 E、保持低温 11.缩短非去极化起效时间可以采用预给法,预注给药剂量一般为插管剂量的(C) A 、1/2 B 、1/3~1/4 C 、1/5~1/10 D、1/15 E、1/20 12.有关腰麻下列叙述哪项错误(E) A、穿刺部位在脊髓终止以下部位 B、小儿脊髓终止位置较低,新生儿在L3 下缘 C、成人脊髓终止在L1 椎体下缘或L2椎体上缘 D、成人穿刺位置可在L2~L3 以下 E、L3~L4穿刺可避免损伤脊髓和马尾 13.影响硬膜外麻醉平面最主要的因素是(B)

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的临床分析

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7T09:52:49.1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蒋全喜[导读] 分析全麻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及其预防措施。 蒋全喜(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南永州 425506)【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手术中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539例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三组:A组278例,采用分次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119例,术中以微泵持续静注丙泊酚2-4 mg?kg-1?h-1,间断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C组142例,在A组静脉复合全麻基础上,持续吸入0.5%-2.5%异氟醚。分析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计算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539例全麻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发生术中知晓28例,发生率为5.20%。其中,A组发生术中知晓19例(6.84%),明显高于B组的5例(4.20%)和C组的4例(2.82%)(P<0.05)。结论用微泵持续静注适量丙泊酚的全凭静脉复合全麻或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关键词】全身麻醉术中知晓临床分析 随着肌松药的广泛应用,现已成为临床麻醉中日益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因临床情况、麻醉方法、手术类型等不同而有差异,本文通过对539例全麻患者术后随访调查,以了解不同麻醉方法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者539例,男292例,女247例,年龄18-75岁。其中,普外科手术152例,骨科手术110例,胸外科手术83例,脑外科手术51例,妇科手术86例,五官科手术57例。 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 mg或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导均为丙泊酚、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静推快速诱导。根据术中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三组:A组278例,采用分次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119例,术中以微泵持续静注丙泊酚2-4 mg?kg-1?h-1,间断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C组142例,在A组静脉复合全麻基础上,持续吸入0.5%-2.5%异氟醚。 3 观察随访 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麻醉方式、麻醉用药、术中情况和术后苏醒情况。于术后1-3 d由专人对所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术中知晓指发生于麻醉诱导完成后至手术结束期间患者能够准确回忆的事件。对发生术中知晓的病例,详细记录术中患者的感知觉和心理反应,并与主管麻醉医师核对知晓内容的真实程度,推侧术中知晓可能的发生时期。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分析处理,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采用独立样本,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表1 全身麻醉患者的基本数据比较 539例全麻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发生知晓28例,总发生率为5.20%。其中,A组术中知晓19例(6.84%),明显高于B组的5例(4.20%)和C组的4例(2.82%)(P<0.05)。 28例知晓病例中,13例感知疼痛,其中2例术中疼痛剧烈,同时还能听到医师谈话,5例发生在手术开始时,疼痛尚能忍受,4例发生在缝合皮肤时轻微痛;10例听到医务人员谈话;3例术中有恐惧和焦虑感;2例仅有做梦感,但对内容记忆不清。 4 讨论 全身麻醉是高级中枢神经的抑制,产生相应的意识消失,对手术的刺激及手术中的声音(或声响)无感知和记忆。全麻本应使患者从麻醉诱导以后到完成手术的所有事情不能留有记忆和回忆;然而临床实践证明,术中知晓并未能完全避免。 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如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病情分级、麻醉药物用量、追加时间、药物配伍等,还有既往中枢神经系统病史、手术麻醉史、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史、麻醉性镇痛药物用药史、手术类别以及全麻方法等。本文539例全麻患者中,术中知晓发生率达5.20%,应该认为这仍是偏高的。当前,麻醉药物、用药技术和监测方法均比以往有了较大改善,术中知晓的发生理应极少出现。根据手术中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比较看来,采用分次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容易发生术中知晓。因此,间断静注芬太尼、安定、维库溴铵,以微泵持续静注丙泊酚和复合吸入异氟醚,更能维持平稳和适当的麻醉深度,从而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此外,麻醉深度监测也有利于判断麻醉患者中枢抑制的深度和意识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 娄景盛,邓小明.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临床军医杂志,2009,37:136. [2] 张伟.浅析术中知晓及其理性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28(6):55. [3] 张亮,邓小明.全身麻醉过程的知晓[J].中国麻醉与镇痛,2010,5 (3):226.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ASA4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丧失工作能力,经常面临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风险很大。 2、基础麻醉:应用全麻药使病人入睡但麻醉程度尚不足以施行手术或有创操作,称为基础麻醉。 3、全麻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4、局麻药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5、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6、异常广泛阻滞:注入常规剂量局麻药后,出现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现象,但并非是全脊麻,阻滞范围虽广,但仍为节段性,骶神经支配的区域,甚至低腰部神经功能仍保持正常。 7、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减低、PaO2低下、PaCO2升高。 8、中心静脉压:是指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或右心房压力,正常值为 5~12cmH2O。 9、眼心反射: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10、门脉高压症:门静脉压力超过25cmH2O(2.45kPa)时可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称门脉高压症。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阿曲库铵的代谢和排泄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主要通过非酶性的化学分解,称之为Hofmann 消除。 2、临床上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复合应用,称为复合麻醉,或将不同的麻醉方法联合应用,称为联合麻醉。 3、过去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三者概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4、Langeron提出了五项与面罩通气困难独立相关因素;如年龄大于55岁,体重指数26kg/m2等。 5、心房颤动麻醉前宜将心室率控制在80次/分钟左右,至少不应超过100次/分钟。 6、围手术期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至关重要,呼吸功能管理是麻醉医师的重要职责。 7、气管插管禁忌证主要有喉水肿、急性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 8、临床评价吸入麻醉药主要从可控性、麻醉强度以及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9、颈丛神经阻滞常用局麻药有0.25%布比卡因,一般不主张在局麻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 10、临床上常将感觉阻滞平面超过胸4者称为高位脊麻,胸10平面以下称为低位脊麻。 11、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是椎管内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 12、丙泊酚具有作用时间短、作用恢复较快、麻醉深度容易控制等优点。 13、控制性降压过程中,脑和心肌最易受损,适当的动脉血压对于脑循环尤其重要。 14、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为吸入麻醉药降压、血管扩张药降压。

临床麻醉学试卷及答案

麻醉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TCI(2)TOF (3)反常呼吸(4)全脊髓麻醉 (5)低流量吸入麻醉(6)MAC(7)平衡麻醉(8)静脉快速诱导 (9)控制性降压(10)屏气试验 (11) 静脉全身麻醉(12)试探剂量 三、填空题 1、剖胸对呼吸的生理影响 是、、 。 2、气管插管后,听诊双肺呼吸音的目的是:确 定、、。 3、氯胺酮肌肉注射法多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首次剂量为,给药 后分钟即可出现麻醉作用,维持分钟。 4、肝和肾是耐受缺血缺氧较差的器官,在常温下阻断血流肝脏不得超过分钟,肾不得超过分钟。 5、低温时易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其原因 是。 6、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为:、、 、 、、 、。 7、麻醉期间的低血压是 指。而麻醉期间的高血压则是 指 。血压过高是指。 8、脑血管、脑室及气脑造影的麻醉处理原 则、、 、。 9、有右室流出通道严重阻塞的紫型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耐受缺氧的能力很低,可因恐惧、疼痛、低血压或缺氧等而诱发漏斗部痉挛,出现“”,可致心脏停搏,应引起警惕。

10、冠心病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的死亡率为一般病人的2~3 倍,麻醉和手术的危险取决 于、、 。 11、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主要目的 是。 12、临床麻醉学的任务 是 。 13、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绞痛、昏厥和心悸不适。麻醉前应将心室率控制在次/分钟左右,至少不应超过次/分钟。 14、正常成人喉头位置在,而小儿则位于。 15、异丙酚静脉麻醉单次注射剂量为,作用时间 为,麻醉维持剂量 为。 16、开胸对呼吸生理的干扰 为、、。 17、在CPB开始前,麻醉处理的目的是要 为。在CPB过程中主要应防 止和维 持。 18、糖尿病病人术前血糖控制:术前空腹血糖应维持在,最好 在 范围内,最高不超过。 19、全麻深度的监测应包 括、、。 20、全麻后第1小时内的输液速度为,循环稳定后维持速度为。 21、麻醉期间的低血压是 指 。而麻醉期间的高血压则是 指

自己整理临床麻醉学名解+大题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Broca指数(肥胖指数):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超过标准体重15%~20%这为明显肥胖,超过20%~30%者为过渡肥胖。 BMI(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标准体重的男性的BMI约为22kg/m2,女性约为20 kg/m2 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 联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气管内插管: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质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称为气管内插管 MAC: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 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半紧闭式:用循环式麻醉机,对逸气活瓣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在呼气时一部分呼出气体经此活瓣排出,一部分呼气通过CO2吸收器,再与新鲜气体混合后被重复吸入,故不易产生CO2蓄积。本法优点在于容易控制麻醉药浓度。 局部麻醉: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地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 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 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 区域阻滞麻醉: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的传导,使 该手术区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 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麻醉学中级模拟试卷三 基础知识

1、下列易被血浆胆碱酯酶分解的非去极化肌松药是: A.琥珀胆碱 B.泮库溴铵 C.维库溴铵 D.阿曲库铵 E.米库氯铵 米库氯铵也是琥珀胆碱的替代药,起效较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是其特点 2、双嘧达莫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直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B.增加血浆中促凝血因子VIII的活力 C.与抗凝血酶III相结合 D.抑制多种蛋白酶 E.增强纤溶酶活性 双嘧达莫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黏附,临床主要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3、下列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影响小的肌松药是: A.琥珀胆碱 B.泮库溴铵 C.维库溴铵 D.阿曲库铵 E.米库氯铵 由于维库溴铵不引起心率增快,故适用于心肌缺血及心脏病人。本品组胺释放作用弱,也有支气管痉挛及过敏反应,但很少见 4、肝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直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B.增加血浆中促凝血因子VIII的活力 C.与抗凝血酶III相结合 D.抑制多种蛋白酶 E.增强纤溶酶活性 ATIII是一种血浆α2球蛋白,它作为肝素钠的辅助因子,可与许多凝血因子结合,并抑制这些因子的活性 5、新期的明的特点是: A.可拮抗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 B.不增加乙酰胆碱释放 C.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D.加快心率 E.减少腺体分泌 新期的明能与胆碱酯酶结合,其复合物,水解速度较乙酰化胆碱酯酶的水解速度为慢,故酶被抑制的时间较长 6、心肌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A.非酯性脂肪酸 B.葡萄糖 C.果糖 D.乳酸 E.氨基酸

正常生理条件下,心肌细胞维持心脏收缩和稳定离子通道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脂肪氧化来获取,游离脂肪酸供应心脏所需能量的40%~60% 7、恩氟烷的特点是: A.刺激性大 B.升高眼压 C.可诱导抽搐及脑电出现惊厥性棘波 D.循环抑制轻 E.禁用于糖尿病和哮喘患者 对中枢神经下行性抑制随吸入麻药剂量的增加而加深,深麻醉时,可出现癫样脑电波,2%病人可出现抽搐 8、下列哪种吸入药具有肾毒性: A.甲氧氟烷 B.恩氟烷 C.异氟烷 D.氟烷 E.地氟烷 麻醉药的肾内代谢理论认为,其在肾内直接代谢的无机氟或别的有毒物质是临床毒性的基础9、70kg健康人,Hb11g/d1 PaO2 60mmHg,SaO2 90%,CO(心排血量)5L/min,则O 2转 运到外周的速度大约是: A.300ml/min B.400ml/min C.500ml/min D.600ml/min E.700ml/min DO2=心排血量(CO)×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1.34 10、门诊麻醉药应用异丙酚,有关概念中错误的是: A.可用于小儿 B.婴幼儿诱导剂量为3~4mg/kg C.小儿可单独使异丙酚进行CT和放射治疗 D.应有必要的抢救设备 E.婴幼儿易发生术后呼吸抑制 静脉注射异丙酚后,收缩压下降30mmHg(4.00kPa)。常用诱导剂量2.5mg/kg静注后,有13%~83%的患儿发生呼吸抑制,甚至停止。因此异丙酚用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严密观察呼吸变化。 11、在掌握控制性低血压的适应证和技术的情况下,平均动脉压(MAP)应控制的安 全范围是: A.90~100mmHg B.80~900mmHg C.70~80mmHg D.60~70mmHg E.50~40mmHg 控制性降压期间低压的安全界限认为以平均动脉压降至正常对照值的2/3为宜。平均动脉压不应<50mmHg,持续时间不得超过30min 12、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年,吸入麻醉药MAC下降百分之几: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7)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排尿困难:包括排尿踌躇、费力、不尽感、尿线无力、分叉、变细、滴沥等,由膀胱以下尿路梗阻所致。 2、全脊麻: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或颈部神经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将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髓麻醉 3、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如创伤、感染、失血、过敏等)造成组织有效流量减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4、PEEP:是指吸气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或呼吸机产生,而呼气终末借助于装在呼气端的限制气流活瓣装置,使气道压力高于大气压。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6、PCWP:肺小动脉楔压。在肺小动脉的楔入部位所测的压力。 7、代谢性脑病:是指由于麻醉手术后发生全身代谢性紊乱导致CNS抑制,但需与麻醉药的残余效应加以区别。 8、创伤后机体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9、全麻诱导:无论行静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诱导。 10、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减低、PaO2低下、PaCO2升高。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正常颅内压为70~200mmH2O ,颅腔内容物由神经组织、脑脊液及血液三部分组成。 2、控制性降压时,低血压最大的危险在于脑血流不足和脑缺氧性损害。 3、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4、重型再障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09/L;血小板小于_20×109/L。 5、正常人铁剂吸收的部位是__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__。 6、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方法:有创和无创监测。 7、分钟肺泡通气量正常值为min,它反映肺真正的气体交换量。 8、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9、手术创伤可使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进入新形成的急性分隔性水肿间隙,此间隙又称为第三间隙。 10、发现过敏性休克时,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肾移植病人,充分的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术前最重要的一项准备,下列哪一项是透析的目标。( C ) A、纠正贫血 B、改善病人的凝血机制 C、改善术前的血液生化紊乱 D、防止感染 E、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 2、一身高120cm,体重24kg的儿童其体表面积为下列哪一项:( A ) A、㎡ B、㎡ C、㎡ D、㎡ E、㎡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年度)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 于布为王国林邓小明刘进许学兵李民(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佘守章(共同执笔人)岳云孟凡民郭曲练黄宇光熊利泽衡新华 一、引言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 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 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 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 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如术中仅进行无创血压监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5min。有血管异常(如透析动静脉瘘)或静脉输液的肢体尽量避免袖带测压。某些情况下,如烧伤患者,因缺乏测量部位不用这种方法测量血压。 无创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临床常用无创袖带血压即振荡测量法。袖带大小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袖带内气囊至少应能包绕测量部位80%。 3.脉搏血氧饱和度 所有麻醉患者均应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血氧含量是血液中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为氧合血

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的临床分析

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0例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一组使用芬太尼麻醉,两组患者分别40例。结果采用瑞芬太尼进行术中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变化小,深度不足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术中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要,镇痛强,且不会影响患者的麻醉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瑞芬太尼;术中麻醉;临床分析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的镇痛药,其起效时间快,且作用短,利用患者恢復,同时对患者的肝肾影响小[1]。本文就瑞芬太尼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0例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一组使用芬太尼麻醉,两组患者分别40例。瑞芬太尼组为研究组,芬太尼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在22~60岁;研究组患者中有男女各20例,年龄20~55岁。 1.2 方法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使用单词静脉推注和静脉泵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开放静脉输液通道,同时连接好要使用的各项仪器。手术前,为患者进行0.05mg/kg的咪唑安定和0.3mg的东莨菪碱静脉注射。在进行麻醉诱导之前,为患者提供为时3min的氧气吸入和10ml/kg的乳酸钠林格液体。进行麻醉诱导时,研究组患者进行30s到1min的瑞芬太尼注射,对照组进行芬太尼注射。研究组注射量为2μg/kg,对照组注射量为 2.5μg/kg。注射完成3min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2mg/kg的丙泊酚和琥珀胆碱。维持麻醉时,患者吸入氧化亚氮和氧气,同时研究注射0.2μg/kg-1 ·min-1的瑞芬太尼,对照组注射0.020.2μg/kg-1 ·min-1的芬太尼.两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注射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速度维持不变。 1.3 诊断标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躯体反应以及神经系统、血流动力学反应情况。记录患者停药到呼吸恢复时间以及睁眼和拔管时间[2]。根据患者各个反应的恢复采用OAAS进行评分,最高分为5分,若患者呼吸反应、血压、心率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正常则为5分,患者呼吸迟钝,反应较慢为4分,患者在大声呼喊后才有反应则为3分,患者言语模糊为2分,患者处于昏睡状态为1分。不良反应:血压低,心动过缓,呕吐,躯干僵硬。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14.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