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SO22000-2018新版本的变化及新旧版本标准条款对照

ISO22000-2018新版本的变化及新旧版本标准条款对照

ISO22000-2018新版本的变化及新旧版本标准条款对照
ISO22000-2018新版本的变化及新旧版本标准条款对照

ISO22000-2018新版本的变化及新旧版本标准条款对照

国际标准组织(ISO)于近日发布了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最终版本。这标志着获证组织3年过渡期的开始。

该版本是自2005年以来该标准的第一次修订,标准的发布意味着全部修订的完成。ISO 22000:2018现已更新为ISO高阶结构(HLS)并进行了修订,以满足当今食品安全的挑战。获得认证的组织必须在2021年6月19日之前过渡到2018版标准。在此日期之后,2005版标准将被撤销。

ISO 22000的目标是协调全球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该标准有助于确保从农场到餐桌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ISO 22000:2018采用了所有ISO标准所通用的ISO高阶结构(HLS)。由于它遵循与其他广泛应用的ISO标准(如ISO 9001和ISO 14001)相同的结构,因此与其他管理体系的整合更加容易。由于HLS,导致了ISO 22000:2018中的一些变化,但另外还有一些针对食品安全管理和当前商业环境的变化。

ISO 22000:2018的关键变动

因采用HLS导致的变动

业务环境和相关方:第4.1章外部和内部事项中对于系统性地确定和监测商业环境有新的规定,第4.2章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中介绍了可能(潜在)影响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能力的因素的识别和理解需求。

进一步强调领导作用和管理承诺:第5.1章目前包含了积极参与和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的新需求。

风险管理:第6.1章要求公司决定、考虑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解决可能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影响)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任何风险。

进一步侧重于目标驱动的改进:这些变动包含在第6.2章以及第9.1章的绩效评估中。

与沟通相关的延伸要求:目前第7.4章对沟通“机制”有了更多规定,包括决定沟通的内容、时间和方式。

对食品安全文件的要求放宽:该变动包含在第 7.5章中,仍然要求有文件化信息。必须对文件化信息加以控制,确保其受到充分保护(ref.7.5.3)。删除了对文件化程序的明确要求。

其他变动

PDCA循环: 标准明确了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采用两套并行的独立循环:一套涵盖了管理体系,另一套涵盖了HACCP原则。

当前范围特别包含了动物食品: 动物食品,不用于生产供人类消费的食品。饲料仅用于喂养提供食品的动物。

一些定义发生重大变动: “伤害”被“负面健康影响”取代,以确保与食品安全危害定义的一致性。用“保障”一词强调了消费者与食品产品之间的关系基于食品安全保障。

沟通食品安全方针——第5.2.2章: 对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便于员工理解食品安全方针。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第6.2.1章中进一步规定了设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包括诸如“符合客户要求”、“予以监视”和“得到验证”等项目。

控制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或服务——第7.1.6章: 本条款介绍了产品、过程和服务(包括外包过程)供应商的控制要求,确保就相关要求开展充分沟通,以满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此外,与ISO 22000:2005相比,ISO 22000:2018在涉及HACCP系统方面也有一些关键变动。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对比内容新课标旧课标第 一部分前言一、 课程性质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 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 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 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 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 断。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 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 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 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 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 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 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 课程基本理 念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 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 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 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与社 会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 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 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 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 重大的贡献。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 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 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 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 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 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 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 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 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第第二 部分 课程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4.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科学探究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一级主 题 二级主 题 科 学 探 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 学 探 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

四标准条款内容对照表

QMS/EMS/OHSMS/FSMS 标准条款的内容对照一览表(附表1) ISO14001:2004 GB/T28001-2001 ISO22000 ISO9001:2000 条款号 内容 条款号 内容 条款号 内容 条款号 内容 4.1 总要求 4.1 总要求 4.1 总要求 4.1 总要求 5.1 管理承诺 5.1 管理承诺 5.2 食品安全方针 5.3 质量方针 4.2 环境方针 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8.5 改进 8.5 改进 4.3 策划 4.3 策划 5.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5.4 策划 7.4.1 危害分析总则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7.4.2 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7.4.3 危害评估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4.3.1 环境因素 4.3.1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 风险控制的策划 7.4.4 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估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7.4.2 可追溯性系统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3.2 法律和其他要求 7.9.2 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4.3.3 目标 5.4.1 质量目标 5.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7.6 HACCP 计划的设计与在设计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4.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8.5.1 持续改进 8.5.1 持续改进 7 产品实现 4.4 实施与运行 4.4 实施与运行 7 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5.4 职责和权限 5.5.1 职责和权限 5.5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5.5.2 管理者代表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4.1 结构和职责 6.1 资源提供 6.1 资源提供

语文课程标准(新旧对照版)

语文课程标准(新旧对照版) (说明:其中删去的内容,用括号、蓝字表示;增加或改动的内容,用红色字表 示。)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物理小金刚系列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 (一)课程性质 版本具体内容 2003年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 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版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 ?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 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 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章的 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 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 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 的作用。 1.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一、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变化 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 (一)课程性质 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 (一)学科核心素养 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 (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 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对比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 我从网上搜集到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以便大家共同学习! 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理解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准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原课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实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协助人们处理数据、实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升人的推理水平、抽象水平、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水平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准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

新旧课标对比

小学英语新旧课标的对比与分析 通过认真学习2011年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经过仔细的对比学习,不难发现,从2001年的标准到2011年的修订标准,有许多提升和具体化的要求。10年的小学英语教学,成长发展得很迅速。我通过学习,我发现有以下几点异同: 一、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性质 10年的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已颇有成效,已经逐步改变了语法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稳定地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并且修订版首次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 二、理念更科学 同样都是六个理念,但新课标,更强调: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更强调课程资源的丰富,拓展学习的渠道,这说明已经有一定的资源基础了。 1. 由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转向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 生发展的价值。 同样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新课标提出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2.由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转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 不同 特点和个体差异。 都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明确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因为个体存在差异,因此要最大体现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尽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3.由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转向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在强调整体性的同时,新课程关注到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4.由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转向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 践性和应用性。 同时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即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但新课标同时提出倡导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强调语言的应用性。 5.由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转向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强调要通过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意识和

2019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条款对照表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对照表(Q)GB/T19001-2016(质量)(E)GB/T24001-20016(环境)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1、2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1、2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1、2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 4组织环境4组织所处的环境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质量管理的范围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2理解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 期望 4.3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 围 4.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5领导作用5领导作用与员工参与

(Q)GB/T19001-2016(质量)(E)GB/T24001-20016(环境)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总则;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方针 5.2.1制定质量方针; 5.2.2沟通质量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4员工协商和参与 6策划6策划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2质量目标及实现的策划6.3变更的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估 6.1.2.1危险源辨识 6.1.2.2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其它职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 比较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 高中思想攻治课程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 实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新《课标》自始至终貫穿着全新的教育理念 , 它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下面, 笔者对新旧《课标》从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 , 希望能帮助政治教师准确地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理性地看待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一、指导思想比较 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 , 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本理念 :(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 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 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 , 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 , 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 ; 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例如 , 它既涉及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 , 如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又涉及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 , 如倡导教师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 让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 既涉及了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传统问题 , 如重视基础知识、技能的优良传统 ,又涉及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问题 , 鲜明地凸现了 " 以学生为本 " 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 如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各种生活关切 ,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 同时 , 还涉及了政治课必须面对的更富挑战的问题 : 如在 " 应试教育 " 影响至深的背景下 , 如何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 , 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 如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 既能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 又能考查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 , 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 二、结构体系比较 质而言 , 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 ,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 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指出 ,"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 , 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 ,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 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 。这里 , 往日混淆的 " 德育课 " 与 " 思想政治课 " 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此乃 " 大异 " 。但它们都一致承认 ,"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 , 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并且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 。此乃 " 小同 " 。另外一个较大的差异就是 , 新《课标》提出了 " 教科书编写建议 " 和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 。旧《课标》虽然也有 " 教材编写与选用 " 栏目 , 但过于笼统、原则 , 又主要指向于狭隘的教学 ," 学科本位 " 意识浓厚。新《课标》主要指向于 " 课程 ", 它涵盖了政治课程的所有内容。其实 , 这种差异与人们对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认识有关 , 旧《课标》显现的是大教学、小课程的观念 ( 课程是教学的下位概念 ), 新《课标》则凸显了大

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和2011年新旧对照版)

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和2011年新旧对照版) (说明:其中删去的内容,用括号、蓝字表示;增加或改动 的内容,用红色字表示。)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旧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

04版与11版初中地理课标对比前言与课程目标部分答题思想上沿袭了04版课标的内容,只是措辞、语句方面做了一些改变。 注:斜体为04版课标内容。行楷字体为评注内容。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认识地理环境、逐步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11版课标明确列出了地理学科的五大特性,相较于04版的整段叙述,让人更加一目了然。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

新旧课标对比分析

新旧课标对比分析 变化一 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结构“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 结构“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变化二: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变化三: 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课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高中语文新旧课标对比研究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 1.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1.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2.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3.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

念。 1.新版课标与旧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上都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2.新版课标,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展开,目标具体明确,内容丰富,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形势。 四、课程结构的不同

1.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上增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 2.新版课标每个部分的课程,均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展开,每个部分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3.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部分,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五、附录的不同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2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3.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24.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25.《孟子》一则(敢同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 26.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不能也)《庄子》 27.谏逐客书李斯 28.兰亭集序王羲之 29.滕王阁序王勃 3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3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32.古代文论选段 (1)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子后)曹丕 (3)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钟嵘 (4)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圣,实义)白居易 (5)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哉)郑燮(6)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 诗词曲(40首) 1. 静女《诗经》 2. 无衣《诗经》 3.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 4.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5. 短歌行曹操 6. 归田园居(其一)陶潜 7.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8.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 山居秋暝王维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2.将近酒李白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新旧对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新旧对 照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新旧对照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的变化:“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新 旧课程标准对照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

二、课程目标的不同 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对比如下 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 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

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 二、课程目标的不同 新课程目标突出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融合了原有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 结构图 学必修:4学分 必修:6学分

1、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五部分。围绕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2个大概念组织教学。共36学时,2学分。 2、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五部分。围绕着:“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2个大概念组织教学。共36学时,2学分。 3、选修1-1稳态与调节模块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等内容。围绕着:“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定”这1个大概念组织教学。共36学时,2学分。 4、选修1-2生物与环境模块包括: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围绕着:“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1个大概念组织教学。共36学时,2学分。 5、选修1-3生物与技术模块内容包括: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等。围绕着:“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3个大概念组织教学。共36学时,2学分。 6、选修Ⅱ包括: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 必修课程与选修1-1,1-2,1-3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选修Ⅱ课程包括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拓展课程以及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和当地资源开设的校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兴趣和发展需要,以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 必修1·分子与细胞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 .1细胞的分子组成 1.2 细胞的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