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动化专业英语中文翻译

自动化专业英语中文翻译

自动化专业英语中文翻译
自动化专业英语中文翻译

PART 1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Basics

UNIT 1A Electrical Networks ————————————3

B Three-phase Circuits

UNIT 2A The Operational Amplifier ———————————5

B Transistors

UNIT 3A Logical Variables and Flip-flop ——————————8

B Binary Number System

UNIT 4A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11

B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s

UNIT 5A Types of DC Motors —————————————15

B Closed-loop Control of D

C Drivers

UNIT 6A AC Machines ———————————————19

B Induction Motor Drive

UNIT 7A Electric Power System ————————————22

B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PART 2Control Theory

UNIT 1A The World of Control ————————————27

B The Transfer Function and the Laplace Transformation —————29 UNIT 2A Stability and the Time Response —————————30

B Steady State—————————————————31 UNIT 3A The Root Locus —————————————32

B The Frequency Response Methods: Nyquist Diagrams —————33 UNIT 4A The Frequency Response Methods: Bode Piots —————34

B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 37

UNIT 5 A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ontrol Theory 38

B State Equations 40

UNIT 6 A Controllability, Observability, and Stability

B Optimum Control Systems

UNIT 7 A Conventional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B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ART 3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UNIT 1 A Comput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42

B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nd Networks 43

UNIT 2 A Interfaces to External Signals and Devices 44

B The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s 46

UNIT 3 A PLC Overview

B PACs for Industrial Control, the Future of Control

UNIT 4 A Fundamentals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49

B Understanding DSP and Its Uses

UNIT 5 A A First Look at Embedded Systems

B Embedded Systems Design

PART 4 Process Control

UNIT 1 A A Process Control System 50

B Fundamentals of Process Control 52

UNIT 2 A Sensors and Transmitters 53

B Final Control Elements and Controllers

UNIT 3 A P Controllers and PI Controllers

B PID Controllers and Other Controllers

UNIT 4 A Indicating Instruments

B Control Panels

PART 5 Control Based o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UNIT 1 A Automation Networking Application Areas

B Evolution of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

UNIT 2 A Fundamental Issues in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B Stability of NCSs with Network-induced Delay

UNIT 3 A Fundamentals of the Database System

B Virtual Manufacturing—A Growing Trend in Automation

UNIT 4 A Concepts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B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and Beyond

PART 6 Synthetic Applications of Automatic Technology

UNIT 1 A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Trends in Electrical Machine Drivers

B System Evolution in Intelligent Buildings

UNIT 2 A Industrial Robot

B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attern Recognition

UNIT 3 A Renewable Energy

B Electric Vehicles

UNIT 1

A 电路

电路或电网络由以某种方式连接的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等元件组成。如果网络不包含能源,如电池或发电机,那么就被称作无源网络。换句话说,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能源,那么组合的结果为有源网络。在研究电网络的特性时,我们感兴趣的是确定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因为网络由无源电路元件组成,所以必须首先定义这些元件的电特性.

就电阻来说,电压-电流的关系由欧姆定律给出,欧姆定律指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电阻上流过的电流乘以电阻值。在数学上表达为: u=iR (1-1A-1)式中 u=电压,伏特;i =电流,安培;R = 电阻,欧姆。

纯电感电压由法拉第定律定义,法拉第定律指出:电感两端的电压正比于流过电感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率。因此可得到:U=Ldi/dt 式中 di/dt = 电流变化率,安培/秒; L = 感应系数,享利。

电容两端建立的电压正比于电容两极板上积累的电荷q 。因为电荷的积累可表示为电荷增量dq的和或积分,因此得到的等式为 u= ,式中电容量C是与电压和电荷相关的比例常数。由定义可知,电流等于电荷随时间的变化率,可表示为i = dq/dt。因此电荷增量dq 等于电流乘以相应的时间增量,或dq = i dt,那么等式 (1-1A-3) 可写为式中 C = 电容量,法拉。

归纳式(1-1A-1)、(1-1A-2) 和 (1-1A-4)描述的三种无源电路元件如图1-1A-1所示。注意,图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为惯用的参考方向,因此流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与电压降的方向一致。

有源电气元件涉及将其它能量转换为电能,例如,电池中的电能来自其储存的化学能,发电机的电能是旋转电枢机械能转换的结果。

有源电气元件存在两种基本形式:电压源和电流源。其理想状态为:电压源两端的电压恒定,与从电压源中流出的电流无关。因为负载变化时电压基本恒定,所以上述电池和发电机被认为是电压源。另一方面,电流源产生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电源连接的负载无关。虽然电流源在实际中不常见,但其概念的确在表示借助于等值电路的放大器件,比如晶体管中具有广泛应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符号表示如图1-1A-2所示。

分析电网络的一般方法是网孔分析法或回路分析法。应用于此方法的基本定律是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指出:一个闭合回路中的电压代数和为0,换句话说,任一闭合回路中的电压升等于电压降。网孔分析指的是:假设有一个电流——即所谓的回路电流——流过电路中的每一个回路,求每一个回路电压降的代数和,并令其为零。

考虑图1-1A-3a 所示的电路,其由串联到电压源上的电感和电阻组成,假设回路电流i ,那么回路总的电压降为因为在假定的电流方向上,输入电压代表电压升的方向,所以输电压在(1-1A-5)式中为负。因为电流方向是电压下降的方向,所以每一个无源元件的压降为正。利用电阻和电感压降公式,可得等式(1-1A-6)是电路电流的微分方程式。

或许在电路中,人们感兴趣的变量是电感电压而不是电感电流。正如图1-1A-1指出的用积分代替式(1-1A-6)中的i,可得1-1A-7

B 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不过是三个单相电路的组合。因为这个事实,所以平衡三相电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关系可通过在三相电路的组合元件中应用单相电路的规则来研究。这样看来,三相电路比单相电路的分析难不了多少。使用三相电路的原因在单相电路中,功率本身是脉动的。在功率因数为1时,单相电路的功率值每个周波有两次为零。当功率因数小于1时,功率在每个周波的部分时间里为负。虽然供给三相电路中每一相的功率是脉动的,但可证明供给平衡三相电路的总功率是恒定的。基于此,总的来说三相电气设备的特性优于类似的单相电气设备的特性。三相供电的机械和控制设备与相同额定容量的单相供电的设备相比: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除了三相系统提供的上述优点,三相电的传输需要的铜线仅仅是同样功率大小单相电传输所需铜线的3/4。三相电压的产生三相电路可由三个频率相同在时间相位上相差120°电角度的电动势供电。这样的三相正弦电动势如图 1-1B-1 所示。这些电动势由交流发电机的三套独立电枢线圈产生,这三套线圈安装在发电机电枢上,互相之间相差120°电角度。线圈的头尾可以从发电机中全部引出,组成三个独立的单相电路。然而一般线圈无论在内部或在外部均会相互连接,形成三线或四线三相系统。连接三相发电机线圈有两种方法,一般来说,把任何类型的装置连接到三相电路也存在两种方法。它们是星(Y)形联接和角(D)形联接。大多数发电机是星(Y)形联接,但负载可以是星(Y)形联接或角(D)形联接。星(Y)形联接发电机的电压关系图1-1B-2a 表示发电机的三个线圈或相绕组。这些绕组在电枢表面上是按它们产生的电动势在时间相位上相差120°分布的。每一个线圈的两端均标有字母S和F (起始和终结)。图1-1B-2a中,所有标有S的线圈端连接到一个公共点N,三个标有F的线圈端被引出到接线端A、B和C ,形成三相三线电源。这种联接形式被称为Y形联接。中性联接经常被引出接到接线板上,如图1-1B-2a 的虚线所示,形成三相四线系统。交流发电机每相产生的电压被称为相电压(符号为Ep)。如果中性联接从发电机中引出,那么从任一个接线端A、 B或C到中性联接N间的电压为相电压。三个接线端A、 B或 C 中任意两个间的电压被称为线到线的电压,或简称线电压(符号为EL)。三相系统的三相电压依次出现的顺序被称为相序或电压的相位旋转。这由发电机的旋转方向决定,但可以通过交换发电机外的三条线路导线中的任意两条(不是一条线路导线和中性线)来改变相序。将三相绕组排列成如图1-1B-2b 所示的Y形有助于Y形联接电路图的绘制。注意,图1-1B-2b所示的电路与图1-1B-2a所示的电路完全一样,在每一种情况下,连接到中性点的每一个线圈的S端和F端都被引出到接线板。在画出所有的接线点都标注了字母的电路图后,绘制的相量图如图1-1B-2c所示。相量图可显示相隔120° 的三相电压请注意在图1-1B-2中每一个相量用带有两个下标的字母表示。这两个下标字母表示电压的两个端点,字母顺序表示在正半周时电压的相对极性。例如,符号表示点A和N间的电压,在其正半周,A点相对于N点为正。在所示的相

量图中,已假定在正半周时发电机接线端相对于中性线为正。因为电压每半周反一次相,所以我们也可规定在电压的正半周A点相对于N点为负,但对每一相的规定要一样。要注意到,如果是在电压的正半周定义A点相对于N的极性( ) ,那么在用于同一相量图中时就应该画得同相反,即相位差为180°Y形联接发电机的任意两个接线端间的电压等于这两个接线端相对于中性线间的电位差。例如,线电压等于A接线端相对于中性线间的电压( )减去B接线端相对于中性线间的电压( )。为了从中减去,必需将反相,并把此相量加到上。相量和幅值相等,相位相差60°,如图1-1B-2c所示。由图形可以看出通过几何学可以证明等于1.73乘以()或()。图形结构如相量图所示。因此,在对称Y形联接中星(Y)形联接发电机的电流关系从发电机接线端A、 B和C (图 1-1B-2)流到线路导线的电流必定从中性点N中流出,并流过发电机线圈。因此流过每一条线路导线的电流( )必定等于与其相连接的相电流( )。在Y形联接中IL=IP

UNIT2

A 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像广义放大器这样的电子器件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它们的增益AU或AI 取决于双端口系统(m、b、RI、Ro等)的内部特性。器件之间参数的分散性和温度漂移给设计工作增加了难度。设计运算放大器或Op-Amp的目的就是使它尽可能的减少对其内部参数的依赖性、最大程度地简化设计工作。运算放大器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它内部有许多电阻、晶体管等元件。就此而言,我们不再描述这些元件的内部工作原理。

运算放大器的全面综合分析超越了某些教科书的范围。在这里我们将详细研究一个例子,然后给出两个运算放大器定律并说明在许多实用电路中怎样使用这两个定律来进行分析。这两个定律可允许一个人在没有详细了解运算放大器物理特性的情况下设计各种电路。因此,运算放大器对于在不同技术领域中需要使用简单放大器而不是在晶体管级做设计的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在电路和电子学教科书中,也说明了如何用运算放大器建立简单的滤波电路。作为构建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的积木—晶体管,将在下篇课文中进行讨论。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符号如图1-2A-1所示。图中只给出三个管脚:正输入、负输入和输出。让运算放大器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它一些管脚,诸如电源管脚、接零管脚等并未画出。在实际电路中使用运算放大器时,后者是必要的,但在本文中讨论理想的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时则不必考虑后者。两个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用符号U +、U -和Uo 表示。每一个电压均指的是相对于接零管脚的电位。运算放大器是差分装置。差分的意思是:相对于接零管脚的输出电压可由下式表示 (1-2A-1)式

中 A 是运算放大器的增益,U + 和 U - 是输入电压。换句话说,输出电压是A乘以两输入间的电位差。

集成电路技术使得在非常小的一块半导体材料的复合“芯片”上可以安装许多放大器电路。运算放大器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许多晶体管放大器“串联”以产生非常大的整体增益。也就是说,等式(1-2A-1)中的数A约为100,000或更多 (例如,五个晶体管放大器串联,每一个的增益为10,那么将会得到此数值的A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这些电路是按照流入每一个输入的电流都很小这样的原则来设计制作的。第三个重要的设计特点就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阻抗(Ro )非常小。也就是说运算放大器的输出是一个理想的电压源。

我们现在利用这些特性就可以分析图1-2A-2所示的特殊放大器电路了。首先,注意到在正极输入的电压U +等于电源电压,即U + =Us。各个电流定义如图1-2A-2中的b图所示。对图 1-2A-2b的外回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注意输出电压Uo 指的是它与接零管脚之间的电位,我们就可得到因为运算放大器是按照没有电流流入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的原则制作的,即I - =0。那么对负输入端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I1 = I2,利用等式(1-2A-2) ,并设 I1 =I2 =I , U0 = (R1 +R2 ) I (1-2A-3)根据电流参考方向和接零管脚电位为零伏特的事实,利用欧姆定律,可得负极输入电压U - :因此 U - =IR1 ,并由式 (1-2A-3)可得:因为现在已有了U+ 和U-的表达式,所以式(1-2A-1)可用于计算输出电压,综合上述等式,可得:最后可得:这是电路的增益系数。如果A 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大到足够使AR1 >> (R1 +R2),那么分式的分母主要由AR1 项决定,存在于分子和分母的系数A 就可对消,增益可用下式表示这表明 (1-2A-5b),如果A 非常大,那么电路的增益与A 的精确值无关并能够通过R1和R2的选择来控制。这是运算放大器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信号作用下,电路的动作仅取决于能够容易被设计者改变的外部元件,而不取决于运算放大器本身的细节特性。注意,如果A=100,000,而(R1 +R2) /R1=10,那么为此优点而付出的代价是用一个具有100,000倍电压增益的器件产生一个具有10倍增益的放大器。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用运算放大器是以“能量”为代价来换取“控制” 。

对各种运算放大器电路都可作类似的数学分析,但是这比较麻烦,并且存在一些非常有用的捷径,其涉及目前我们提出的运算放大器两个定律应用。

1) 第一个定律指出:在一般运算放大器电路中,可以假设输入端间的电压为零,也就是说,

2) 第二个定律指出:在一般运算放大器电路中,两个输入电流可被假定为零:I+=I-=0

第一个定律是因为内在增益A的值很大。例,如果运算放大器的输出是1V ,并且A=100,000, 那么这是一个非常小、可以忽略的数,因此可设U+=U-。第二个定律来自于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电路结构,此结构使得基本上没有电流流入任何一个输入端。

B 晶体管

简单地说,半导体是这样一种物质,它能够通过“掺杂”来产生多余的电子,又称自由电子(N型);或者产生“空穴”,又称正电荷(P型)。由N型掺杂和P型掺杂处理的锗或硅的单晶体可形成半导体二极管,它具有我们描述过的工作特性。晶体管以类似的方式形成,就象带有公共中间层、背靠背的两个二极管,公共中间层是以对等的方式向两个边缘层渗入而得,因此中间层比两个边缘层或边缘区要薄的多。 PNP 或 NPN (图 1-2B-1)这两种结构显然是可行的。PNP或NPN被用于描述晶体管的两个基本类型。因为晶体管包含两个不同极性的区域(例如“P”区和“N”区),所以晶体管被叫作双向器件,或双向晶体管因此晶体管有三个区域,并从这三个区域引出三个管脚。要使工作电路运行,晶体管需与两个外部电压或极性连接。其中一个外部电压工作方式类似于二极管。事实上,保留这个外部电压并去掉上半部分,晶体管将会象二极管一样工作。例如在简易收音机中用晶体管代替二极管作为检波器。在这种情况下,其所起的作用和二极管所起的作用一模一样。可以给二极管电路加正向偏置电压或反向偏置电压。在加正向偏置电压的情况下,如图1-2B-2所示的PNP 晶体管,电流从底部的P极流到中间的N极。如果第二个电压被加到晶体管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极之间,并且底部电压极性相同,那么,流过中间层N区的电子将激发出从晶体管底部到顶部流过的电流。在生产晶体管的过程中,通过控制不同层的掺杂度,经过负载电阻流过第二个电路电流的导电能力非常显著。实际上,当晶体管下半部为正向偏置时,底部的P区就像一个取之不竭的自由电子源(因为底部的P区发射电子,所以它被称为发射极)。这些电子被顶部P区接收,因此它被称为集电极,但是流过这个特定电路实际电流的大小由加到中间层的偏置电压控制,所以中间层被称为基极。因此,当晶体管外加电压接连正确(图1-2B-3)后工作时,实际上存在两个独立的“工作”电路。一个是由偏置电压源、发射极和基极形成的回路,它被称为基极电路或输入电路;第二个是由集电极电压源和晶体管的三个区共同形成的电路,它被称为集电极电路或输出电路。(注意:本定义仅适用于发射极是两个电路的公共端时——被称为共发射极连接。)这是晶体管最常见的连接方式,但是,当然也存在其它两种连接方法——共基极连接和共集电极连接。但是在每一种情况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本电路的特色是相对小的基极电流能控制和激发出一个比它大得多的集电极电流(或更恰当地说,一个小的输入功率能够产生一个比它大得多的输出功率)。换句话说,晶体管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器。在这种工作方式中,基极-发射极电路是输入侧;通过基极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电路是输出侧。虽然基极和发射极是公共路径,但这两个电路实际上是独立的,就基极电路的极性而言,基极和晶体管的集电极之间相当于一个反向偏置二极管,因此没有电流从基极电路流到集电极电路。要让电路正常工作,当然,加在基极电路和集电极电路的电压极性必须正确(基极电路加正向偏置电压,集电极电源的连接

要保证公共端(发射极)的极性与两个电压源的极性相同)。这也就是说电压极性必须和晶体管的类型相匹配。在上述的PNP型晶体管中,发射极电压必须为正。因此,基极和集电极相对于发射极的极性为负。PNP 型晶体管的符号在发射极上有一个指示电流方向的箭头,总是指向基极。(在PNP型晶体管中,“P”代表正)。在NPN型晶体管中,工作原理完全相同,但是两个电源的极性正好相反(图1-2B-4)。也就是说,发射极相对于基极和集电极来说极性总是负的(在NPN型晶体管中,“N”代表负)。这一点也可以从NPN型晶体管符号中发射极上相反方向的箭头看出来,即,电流从基极流出。虽然现在生产的晶体管有上千种不同的型号,但晶体管各种外壳形状的数量相对有限,并尽量用一种简单码——TO(晶体管外形)后跟一个数字为统一标准。TO1是一种最早的晶体管外壳——即一个在底部带有三个引脚的圆柱体“外罩”,这三个引脚在底部形成三角状。观看底部时,“三角形”上面的管脚是基极,其右面的管脚(由一个彩色点标出)为集电极,其左面的管脚为发射极。集电极引脚到基集引脚的间距也许比发射极到基集引脚的间距要大。在其它TO外壳中,三个引脚可能有类似的三角形形状(但是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的位置不一定相同),或三个引脚排成一条直线。使人容易搞乱的问题是同一TO号码的子系列产品其管脚位置是不一样的。例如,TO92 的三个管脚排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半圆型“外罩”的切面平行,观看TO92的底部时,将切面冲右,从上往下读,管脚的排序为1,2,3。(注otherwise circular“can”中的otherwise译为不同的,特殊的。在这里“特殊的圆形外罩”指的应该是普通的圆柱体“外罩”在圆平面上画一条小于等于直径的弦,沿轴线方向切入后形成的半或大半圆柱体,切入后形成的剖面就是文中说的a flat side ,这也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晶体管外壳。)对TO92子系列 a (TO92a): 1=发射极2=集电极 3=基极对TO92子系列 b (TO92b): 1=发射极2=基3=集电极更容易使人搞乱的是一些晶体管只有两个管脚(第三个管脚已在里边和外壳连接);一些和晶体管的外形很像的外壳底部有三个以上的管脚。实际上,这些都是集成电路(ICs),用和晶体管相同的外壳包装的,只是看起来像晶体管。更复杂的集成电路(ICs)用不同形状的外壳包装,例如平面包装。根据外壳形状非常容易识别功率晶体管。它们是金属外壳,带有延长的底部平面,底部平面上还有两个安装孔。功率晶体管只有两个管脚(发射极和基极),通常会标明。集电极在内部被连接到外壳上,因此,与集电极的连接要通过一个装配螺栓或外壳底面。

UNIT 3

A 逻辑变量与触发器

逻辑变量我们讨论的双值变量通常叫做逻辑变量,而象或和与这样的操作被称为逻辑操作。现在我们将简要地讨论一下这些术语之间的关联,并在此过程中,阐明用标示“真”和“假”来识别一个变量的可能值的特殊用途。

举例说明,假设你和两个飞行员在一架空中航行的飞机中,你在客舱中,而飞行员A和 B在驾驶员座舱中。在某一时刻,A来到了你所在的客舱中,你并不担心这种变化。然而,假设当你和A 在客舱时,你抬头发现B 也已经来到了你所在的客舱中。基于你的逻辑推理能力,你将会推断飞机无人驾驶;并且,大概你已听到了警报,以致使驾驶员之一将迅速对此紧急情况作出响应。

换句话说,假设每一位飞行员座位下面有一个电子装置,当座位上有人时,其输出电压为V1,当座位上无人时,其输出电压为V2。现在我们用“真”来代表电压V2,从而使电压V1表示“假”。让我们进一步制作一个带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的电路,此电路的特性是:只要两个输入,即一个输入同时和另一个输入相与,结果为V2时,输出电压才是V2。否则,输出是V1。最后,让我们把输入和飞行员A 和B 座位下的装置联结起来,并安装一个与输出Z相连的警铃,当输出是V2 (“真”)时响应,否则不响应。这样,我们已创建了一个执行与操作的电路,这个电路能完成当两个驾驶员确实都离开驾驶舱时飞机是无人驾驶的逻辑推断。

概括一下,情形如下:符号A、B和Z 代表命题

A =飞行员A已离开座位为真(T)

B = 飞行员B已离开座位为真(T)

Z = 飞机无人驾驶,处于危险状况时为真(T)

当然,、和分别代表相反的命题。例如,代表的命题是当飞行员离开驾驶舱等时为假(F),以此类推。命题间的关系可写为 Z=AB (1-3A-1)我们已经选择用电压来表示逻辑变量A、 B和Z 。但是必须注意,实际上式 (1-3A-1) 是命题间的关系,与我们选择的表示命题的确切方式无关,甚至可以说与我们具有的任何物理表示形式无关。式(1-3A-1) 指出,如果命题A 和B都为真,那么命题Z 就为真,否则命题Z为假。

式(1-3A-1)是一个例子,这种命题代数被称为布尔代数。和其它处理有数字意义的变量一样,布尔代数处理的是命题,而且布尔代数对于分析仅有两个互反变量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SR 触发器

图1-3A-1给出的一对交叉连接的或非门电路被称为触发器。其有一对输入端S 和R ,分别代表“置位”和“复位”。我们不仅用符号S 和R 标明端点,而且指定端点的逻辑电平。因此,通常S=1指的是对应于逻辑电平为1的电压出现在S 端。相似的,输出端和相应的输出逻辑电平为Q和。使用这样的符号时,我们已经明确了一个事实,即在我们下面将看到的符号操作中,输出的逻辑电平是互补的。

触发器基本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其具有“记忆”功能。也就是说,设置S 和R 目前的逻辑电平为0和0,根据输出的状态,即可确定S 和R在其获得当前电平之前的逻辑电平。

术语

为方便衔接下面的讨论内容,介绍一些常见的术语,这有助于了解逻辑系统设计师中惯用的观点。

在与非和或非门(以及与和或门)中,当用其来达到我们的设计意图时,我们能够任意选择一个输入端,并把其看成是使能-失效输入,因此可考虑或非或或门。如果被选的一个输入为逻辑1,那么门电路的输出与所有的其它输入无关。这个被选的输入可控制门电路,其它所有输入相对于这个门电路是失效的 (术语“抑制” 的同义词为“失效”)。相反,如果被选输入为逻辑0,那么它不能控制门电路,门电路能够响应其它输入。在与非或与门中,当被选输入为逻辑0时,此输入控制并截止门电路,因为一个输入为逻辑0,那么门电路的输出不能响应其它输入。注意一方面是或非门和或门间的区别,另一方面是与非门和与门间的区别。在第一种情况下,当控制输入转为逻辑1时,其可获得门电路的控制;在第二种情况下,当控制输入转为逻辑0时,其可获得门电路的控制。

在数字系统中,普遍的观点是把逻辑0看成一个基本的、无干扰的、稳定的、静止的状态,把逻辑1看成激励的、活跃的、有效的状态,就是说,这种状态是发生在某种操作动作之后。因此,当作用已产生时,其倾向将是定义最后的状态作为对某逻辑变量已转为1的响应。当“无操作发生” 时,逻辑变量为逻辑0。类似地,如果作用将通过逻辑变量的变化产生,那么最好是以这样的方式定义有关的逻辑变量,即当逻辑变量转为逻辑1时达到此效果。在我们对触发器的讨论中,将看到持有此种观点的例子

B 二进制数字系统

概述大约在1850年由乔治·布尔提出的代数学中,变量仅允许具有两个值,真或假,通常被写为1和0,对这些变量的代数运算是与、或和非。在1938年,香农认识到了此代数形式和电气开关系统功能间的相似之处,在这种开关中存在有通-断两种状态的器件。布尔代数的推理过程由充当逻辑电路的开关完成。已有大量集成电路可完成脉冲信号的逻辑操作,这些脉冲信号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并利用电子器件的关断和导通作为二进制系统的两种状态。二进制数字系统和其它代码为了用晶体管直接计算十进制数,要求晶体管认识这10个状态 0、1、…、9,此操作要求的精度是电子器件并不具备的。将导通和关断作为工作状态,这样的装置可以在两态即二进制系统中运行,因此数字计算机中的内部操作一般采用二进制系统。

在十进制系统中,基数或底数为10,小数点左边或右边的每一个位都表示其权重增加或减少10的一次幂。在二进制系统中,底数为2,二进制小数点左边或右边的位具有的权重以2的幂次增加或减少。数字可被编码为两个电平的脉冲串,通常标为1或0,如图1-3B-1所示。1-3B-1b 中的脉冲序列能够译为:二进制:1′25 + 0′24 + 1′23 + 0′22+ 1′2 1 + 1′20 = 101011十进制:

32 + 0 + 8 + 0 + 2 + 1 = 43 相反,在把十进制数43转换为二进

制形式的过程中,可使其连续被2除。每一次除后所得余数0或1即是二进制数的位数。十进制数43的转化过程:等价于十进制数43的二进制数为101011。虽然二进制数仅需两个信号电平,这种简化的获得是以附加的位数为代价的。在以r 为底数的数制中表示n 位十进制数,需要m 位。其中等式右边是一个整数,或选择下一个较大的整数。对于一个10位的十进制数,可得m=33.2 ,因此必须使用34位二进制数。二进制位叫作比特。写为0.1101的二进制小数意味着0.1101 = 1′2 -1 + 1′2 -2 + 0′2 -3 + 1′2 -4= 1/2 + 1/4 + 0 + 1/16二进制数0.1101表示为十进制数 = 0.500 + 0.250 + 0.062 = 0.812小于1的十进制数的转换可通过连续乘2获得。对于结果在小数点左边为1的每一步,记录二进制数1,然后继续计算所得十进制数的小数部分。对于结果在小数点左边为0的每一步,记录二进制位0,然后继续计算。把十进制数0.9375转化为二进制数,运算如下:等价于十进制数0.9375的二进制数可写为0.11110。最高位是第一个获得的二进制位,放置在二进制小数点的右边。十进制数0到15的二进制等值表为: 给出一串正脉冲和负脉冲,或正脉冲和零,或者零和负脉冲来表示二进制的1和0时,就会有许多这些脉冲可以传递的码。计算机输入最常见的码就是BCD码,每一个十进制数需要四个脉冲或二进制数。用此种代码,每一个十进制位转化为其二进制等值数如上表所示,也就是说,十进制数827用BCD码表示为 1000 0010 0111计算机通过算术运算,能够容易地把此类输入转化为纯二进制形式。解码器也能够把BCD码转化为十进制形式。BCD码在传输中不需附加位的情况下,能够扩大到十进制数15,成为十六进制码,通常使用字母a、 b、 L、f 来表示10到15。在某些计算机操作中应用的另一种码是八进制或8为底数的数制。采用的符号为0、1、2L、7,十进制数24可被写为八进制数30(3′81 +0′80)。八进制数字的二进制译码仅需要BCD表中三个最小的有效位,八进制数30的二进制译码为011 000。因为十进制数24用纯二进制形式可写为11000 ,用八进制译码形式可写为011 000,所以需要指出二进制数字转换为八进制数字的简易方法。以三个位为一组划分二进制数,每一组显示为一个等值的八进制译码数,例如,十进制数1206以二进制表示为10010110110,以三个位为一组,可得:二进制: 010 010 110 110八进制:2 2 6 6八进制数是2266。通过使用导电块上的电刷,光学读卡机或码盘,经常用格雷码将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为二进制数。由于组合误差,不能同时变化两个数位以免产生不确定性。设计的格雷码就是为了解决此问题,其在二进制数的每一步变换中,仅需变化一个位。此码的一种形式是其它一些码被设计来降低传输误差,在这些码中将1变为0或将0变为1。通常,检测单一误差的代码可通过把检验位与原始码相加获得。合成码将有偶数个或奇数个1,这些码被称为偶数奇偶校验码或奇数奇偶校验码,例如0000 的奇数奇偶校验码将是10000;在任何位的误差将使结果具有偶数个1,接收装置将会进行校正。多重误差可通过更为复杂的代码形式探测

UNIT4

A 功率半导体器件

功率半导体器件构成了现代电力电子设备的核心。它们以通-断开关矩阵的方式被用于电力电子转换器中。开关式功率变换的效率更高。现今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几乎都是用硅材料制造,可分类如下:二极管晶闸管或可控硅双向可控硅门极可关断晶闸管双极结型晶体管电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静电感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控制的晶闸管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二极管电力二极管提供不可控的整流电源,这些电源有很广的应用,如:电镀、电极氧化、电池充电、焊接、交直流电源变频驱动。它们也被用于变换器和缓冲器的回馈和惯性滑行功能。典型的功率二极管具有P-I-N结构,即它几乎是纯半导体层(本征层),位于P-N 结的中部以阻断反向电压。图1-4A-1给出了二极管符号和它的伏安特性曲线。在正向偏置条件下,二极管可用一个结偏置压降和连续变化的电阻来表示,这样可画出一条斜率为正的伏安特性曲线。典型的正向导通压降为1.0伏。导通压降会引起导通损耗,必须用合适的吸热设备对二极管进行冷却来限制结温上升。在反向偏置条件下,由于少数载流子的存在,有很小的泄漏电流流过,泄漏电流随电压逐渐增加。如果反向电压超过了临界值,叫做击穿电压,二极管雪崩击穿,雪崩击穿指的是当反向电流变大时由于结功率损耗过大造成的热击穿。电力二极管分类如下:标准或慢速恢复二极管快速恢复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晶闸管闸流管或可控硅一直是工业上用于大功率变换和控制的传统设备。50年代后期,这种装置的投入使用开辟了现代固态电力电子技术。术语“晶闸管”来自与其相应的充气管等效装置,闸流管。通常,晶闸管是个系列产品的总称,包括可控硅、双向可控硅、门极可关断晶闸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控制的晶闸管、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晶闸管可分成标准或慢速相控型,快速开关型,电压回馈逆变器型。逆变器型现已淘汰。图1-4A-2给出了晶闸管符号和它的伏安特性曲线。基本上,晶闸管是一个三结P-N-P-N 器件,器件内P-N-P 和N-P-N 两个三极管按正反馈方式连接。晶闸管可阻断正向和反向电压(对称阻断)。当阳极为正时,晶闸管可由一个短暂的正门极电流脉冲触发导通;但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即失去控制晶闸管关断的能力。晶闸管也可由阳极过电压、阳极电压的上升率(dv/dt)、结温的上升、PN结上的光照等产生误导通。在门电流IG = 0时,如果将正向电压施加到晶闸管上,由于中间结的阻断会产生漏电流;如果电压超过临界极限(转折电压),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随着门极控制电流IG 的增加,正向转折电压随之减少,最后,当门极控制电流IG= IG3时,整个正向阻断区消失,晶闸管的工作状态就和二极管一样了。在晶闸管的门极出现一个最小电流,即阻塞电流,晶闸管将成功导通。在导通期间,如果门极电流是零并且阳极电流降到临界极限值以下,称作维持电流,晶闸管转换到正向阻断状态。相对反向电压而言,晶闸管末端的P-N 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现在的晶闸管具有大电压(数千伏)、大电流(数千安)额定值。双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有复杂的复结结构,但从功能上讲,它是在同一芯片上一对反并联的相控晶闸管。图1-4A-3给出了双向可控硅的符号。在电源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双向可控硅通过施加门极触发脉冲触发导通。

在Ⅰ+工作方式,T2端为正,双向可控硅由正门极电流脉冲触发导通。在Ⅲ-工作方式,T1端为正,双向可控硅由负门极电流脉冲触发导通双向可控硅比一对反并联的晶闸管便宜和易于控制,但它的集成结构有一些缺点。由于少数载流子效应,双向可控硅的门极电流敏感性较差,关断时间较长。由于同样的原因,重复施加的dv/dt 额定值较低,因此用于感性负载比较困难。双向可控硅电路必须有精心设计的RC 冲器。双向可控硅用于电灯的亮度调节、加热控制、联合型电机驱动、50/60赫兹电源频率的固态继电器。门极可关断晶闸管门极可关断晶闸管,顾名思义,是一种晶闸管类型的器件。同其他晶闸管一样,它可以由一个小的正门极电流脉冲触发,但除此之外,它还能被负门极电流脉冲关断。GTO 的关断能力来自由门极转移P-N-P 集电极的电流,因此消除P-N-P/N-P-N 的正反馈效应。GTO 有非对称和对称电压阻断两种类型,分别用于电压回馈和电流回馈变换器。 GTO 的阻断电流增益定义为阳极电流与阻断所需的负门极电流之比,典型值为4或5,非常低。这意味着6000安培的GTO 需要1,500安培的门极电流脉冲。但是,脉冲化的门极电流和与其相关的能量非常小,用低压电力MOS场效应晶体管提供非常容易。GTO被用于电机驱动、静态无功补偿器和大容量AC/DC 电源。大容量GTO的出现取代了强迫换流、电压回馈的可控硅换流器。图1-4A-4给出了GTO的符号。电力MOS场效应晶体管与以前讨论的器件不同,电力MOS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单极、多数载流子、“零结”、电压控制器件。图1-4A-5给出了N型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符号如果栅极电压为正并且超过它的门限值,N 型沟道将被感应,允许在漏极和源极之间流过由多数载流子(电子)组成的电流。虽然栅极阻抗在稳态非常高,有效的栅—源极电容在导通和关断时会产生一个脉冲电流。MOS场效应晶体管有不对称电压阻断能力,如图所示内部集成一个通过所有的反向电流的二极管。二极管具有慢速恢复特性,在高频应用场合下通常被一个外部连接的快速恢复二极管旁路。虽然对较高的电压器件来说,MOS场效应晶体管处于导通时损耗较大,但它的导通和关断时间非常小,因而开关损耗小。它确实没有与双极性器件相关的少数载流子存储延迟问题。虽然在静态MOS 场效应晶体管可由电压源来控制,通常的做法是在动态由电流源驱动而后跟随一个电压源来减少开关延迟。 MOS场效应晶体管在低压、小功率和高频(数十万赫兹)开关应用等领域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譬如开关式电源、无刷直流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和固态直流继电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功率半导体器件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们在中等功率(数千瓦到数兆瓦)的电力电子设备上处处可见,被广泛用于直流/交流传动和电源系统。它们在数兆瓦功率级取代了双极结型晶体管,在数千瓦功率级正在取代门极可关断晶闸管。IGBT 基本上是混合的MOS 门控通断双极性晶体管,它综合了MOSFET 和BJT 的优点。它的结构基本上与MOSFET 的结构相似,只是在MOSFET 的N+漏极层上的集电极加了一个额外的P+层。 IGBT有MOSFET 的高输入阻抗和像BJT 的导通特性。如果门极电压相对于发射极为正,P 区的N 型沟道受到感应。这个P-N-P 晶体管正向偏置的基极—发射极结使IGBT导通并引起 N-区传导性调制,这使得导通压降大大低于MOSFET 的导通压降。在导通条件下,在IGBT 的等效电路中,驱动器

MOSFET 运送大部分的端子电流。由寄生N-P-N 晶体管引起的与晶闸管相似的阻塞作用通过有效地减少P+层电阻系数和通过MOSFET 将大部分电流转移而得到预防。IGBT通过减小门极电压到零或负电压来关断,这样就切断了P 区的导通通道。IGBT 比BJT 或MOSFET 有更高的电流密度。IGBT 的输入电容(Ciss)比MOSFET 的要小得多。还有,IGBT的门极—集电极电容与门极—发射极电容之比更低,给出了改善的密勒反馈效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控制的晶闸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控制的晶闸管(MCT),正像名字所说的那样,是一种类似于晶闸管,通过触发进入导通的混合器件,它可以通过在MOS 门施加一个短暂的电压脉冲来控制通断。MCT 具有微单元结构,在那里同一个芯片上数千个微器件并联连接。单元结构有点复杂。图1-4A-7 给出了MCT 的符号。它由一个相对于阳极的负电压脉冲触发导通,由一个相对于阳极的正电压脉冲控制关断。MCT 具有类似晶闸管的P-N-P-N 结构,在那里P-N-P 和N-P-N 两个晶体管部件连接成正反馈方式。但与晶闸管不同的是MCT只有单极(或不对称)电压阻断能力。如果MCT 的门极电压相对于阳极为负,在P 型场效应晶体管中的P 沟道受到感应,使N-P-N 晶体管正向偏置。这也使 P-N-P 晶体正向偏置,由正反馈效应MCT进入饱和状态。在导通情况下,压降为1伏左右(类似于晶闸管)如果MCT 的门极电压相对于阳极为正,N 型场效应晶体管饱和并将P-N-P 晶体管的发射极-基极短路。这将打破晶闸管工作的正反馈环,MCT关断。关断完全是由于再结合效应因而MCT 的关断时间有点长。MCT 有限定的上升速率,因此在MCT 变换器中必须加缓冲器电路。最近,MCT 已用于“软开关”变换器中,在那不用限定上升速率。尽管电路结构复杂,MCT的电流却比电力 MOSFET、BJT和IGBT的大,因此它需要有一个较小的死区。1992年在市场上可见到MCT,现在可买到中等功率的MCT。MCT

的发展前景尚未可知。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是当前电力半导体家族的最新成员,由ABB 在1997年推出。图1-4A-8给出了IGCT 的符号。基本上,IGCT是一个具有单位关断电流增益的高压、大功率、硬驱动不对称阻塞的GTO。这表示具有可控3,000安培阳极电流的4,500 V IGCT需要3,000安培负的门极关断电流。这样一个持续时间非常短、di/dt非常大、能量又较小的门极电流脉冲可以由多个并联的MOSFET来提供,并且驱动电路中的漏感要特别低。门驱动电路内置在IGCT模块内。IGCT内有一对单片集成的反并联二极管。导通压降、导通时电流上升率di/dt 、门驱动器损耗、少数载流子存储时间、关断时电压上升率dv/dt 均优于GTO 。IGCT更快速的通断时间使它不用加缓冲器并具有比GTO 更高的开关频率。多个IGCT可以串联或并联用于更大的功率场合。IGCT已用于电力系统连锁电力网安装(100兆伏安)和中等功率(最大5兆瓦)工业驱动。

B 电力电子变换器

电力电子变换器能将电力从交流转换为直流(整流器),直流转换为直流(斩波器),直流转换为交流(逆变器),同频率交流转换为交流(交流控制器),变频率交流

转换为交流(周波变换器)。它们是四种类型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变换器被广泛用于加热和灯光控制,交流和直流电源,电化学过程,直流和交流电极驱动,静态无功补偿,有源谐波滤波等等。整流器整流器可将交流转换成直流。整流器可由二极管、可控硅、GTO、 IGBT、IGCT等组成。二极管和相控整流器是电力电子设备中份额最大的部分,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与电力系统连接。由于器件开通时损耗低,且其开关损耗几乎可忽略不计,故该类整流器的效率很高,典型值约为98%。但是,它们的缺点是在电力系统中产生谐波,对其他用户产生供电质量问题。此外,晶闸管变换器给电力系统提供了一个滞后的低功率因数负载。二极管整流器是最简单、可能也是最重要的电力电子电路。因为功率只能从交流侧流向直流侧,所以它们是整流器。最重要的电路配置包括单相二极管桥和三相二极管桥。常用的负载包括电阻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电容-电阻性负载。图1-4B-1给出了带RC负载的三相二极管桥式整流器。逆变器逆变器是从一侧接受直流电压,在另一侧将其转换成交流电压的装置。根据应用情况,交流电压和频率可以是可变的或常数。逆变器可分成电压源型和电流源型两种。电压源型逆变器在输入侧应有一个刚性的电压源,即,电源的戴维南电路等效阻抗应该为零。如果电源不是刚性的,再输入侧可接一个大电容。直流电压可以是固定的或可变的,可从电网或交流发电机通过一个整流器和滤波器得到。电流注入或电流源型逆变器,像名字所表示的那样,在输入侧有一个刚性的直流电流源,与电压源型逆变器需要一个刚性的电压源相对应。通过串联大电感,可变电压源可以在电流反馈控制回路的控制下转换为可变电流源。这两种逆变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使用的半导体器件可以是IGBT、电力MOSFET和IGCT 等等。图1-4B-2给出了一种三相桥式电压源型逆变器的常见电路。斩波器斩波器将直流电源转换成另一个具有不同终端参数的直流电源。它们被广泛用于开关式电源和直流电机启动。其中一些斩波器,尤其是电源中的斩波器,有一个隔离变压器。斩波器经常在不同电压的直流系统中用作连接器。降压和升压斩波器是两种基本的斩波器结构。分别称作Buck 斩波器和Boost 斩波器。但是,要清楚降压斩波器也是升流斩波器,反之亦然,因为输入功率一定等于输出功率。降-升压斩波器既可降压也可升压。所有这些斩波器在电路结构上可有一、二、四象限的变化。图1-4B-3给出了降压斩波器的电路结构,它是一种电压降、电流升斩波器。双位开关由电路开关S和二极管组成。开关S以1/Ts 的频率通断,导通时间为τ。电压波形如图1-4B-4所示。因此平均输出电压为平均电流为 D为占空比,变化范围是0~1。Is 为直流电源输出的平均电流。周波变换器周波变换器是一种变频器,它将频率固定的交流电转换成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具有一步变换过程。相控晶闸管变换器很容易被扩展为周波变换器。自控式交流开关,通常由IGBT 组成,很容易被用作高频链接周波变换器。晶闸管相控周波变换器被广泛用于大功率工业应用。图1-4B-5给出了周波变换器的框图。对驱动交流电机的工业用周波变换器而言,输入的50/60赫兹交流电在输出侧被转换成可变频、变压的交流电来驱动电机。输出频率可从零(整流器工作)到一个上限值之间变化,上限值总是低于输入频率(降频周波变换器),功率流可以是可逆的用于四象限电机速度控制。在变速恒频系统中,输入功率由与

可调速涡轮机连接的同步发电机提供。如果同步发电机励磁可调,则同步发电机电压可调,但输出频率总是正比于涡轮机速度。周波变换器的作用是调解输出频率恒定(通常60或400赫兹)。图1-4B-5给出了变频转换框图。图1-4B-5a 一般用于先将输入交流整流,然后通过逆变器转换成可变频交流。图1-4B-5b,输入交流先通过升频周波变换器转换成高频交流,再由降频周波变换器转换成可变频交流。

UNIT5

A 直流电机分类

现在可以买到的直流电机基本上有四种:⑴永磁直流电机,⑵串励直流电机,⑶并励直流电机,⑷复励直流电机。每种类型的电动机由于其基本电路和物理特性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机械特性。永磁直流电机永磁直流电机,如图1-5A-1所示,是用与直流发电机同样的方法建造的。永磁直流电机用于低转矩场合。当使用这种电机时,直流电源与电枢导体通过电刷/换向器装置直接连接。磁场由安装在定子上的永磁磁铁产生。永磁磁铁电机的转子是绕线式电枢。这种电机通常使用铝镍钴永磁合金或陶瓷永磁磁铁而不是励磁线圈。铝镍钴永磁合金用于大功率电机。陶瓷永磁磁铁通常用于小功率、低速电机。陶瓷永磁磁铁抗退磁性能高,但它产生的磁通量较低。磁铁通常安装在电机外壳里边,在安装电枢前将其磁化。永磁电机相对于常规直流电机有几个优点。优点之一是减少了运行损耗。永磁电机的转速特性类似于并励式直流电机的转速特性。永磁电机的旋转方向可通过将电源线反接来实现。串励式直流电动机直流电机电枢和激磁电路的连接方式确定了直流电机的基本特性。每一种直流电机的结构与其对应的直流发电机的结构类似。大部分情况下,二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发电机常作为电压源,而电动机常作为机械能转换装置。串励式直流电动机,如图1-5A-2所示,电枢和激磁电路串联连接。仅有一个通路供电流从直流电压源流出。因此,激磁绕组匝数相对少、导线直径大,以使激磁绕组阻抗低。电机轴上负载的变化引起通过激磁绕组电流的变化。如果机械负载增加,电流也增加。增加的电流建立了更强的磁场。当负载从零增加到很大时,串励式电机的转速从很高变化到很低。由于大电流可以流过低阻抗的激磁绕组,串励式电动机产生一个高转矩输出。串励式电动机用于启动重负载,而速度调节并不重要的场合。一个典型应用是车辆启动电机。并励式直流电动机并励式直流电动机是最常用的一种直流电机。如图1-5A-3所示,并励式直流电动机的激磁绕组与电枢绕组并联连接。这种直流电机的激磁绕组匝数多、导线直径小,因而阻抗相对比较高。由于激磁绕组是并励式电动机电路的高阻抗并联通道,流过激磁绕组的电流很小。由于形成激磁绕组的导线的匝数多,产生的电磁场很强。并励式电动机的大部分电流(大约95%)流过电枢电路。由于电流对磁场强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电机转速不受负载电流变化的影响。流过并励式直流电动机的电流关系如下:I L=I a+I f公式中,I L—电机总电流I a —电枢电流I f —激磁电流。通过在激磁绕组中串联一个可变电阻可以改

变激磁电流。由于激磁回路电流小,低功耗可变电阻器可用于改变激磁绕组阻抗,进而改变电机转速。激磁阻抗增加,激磁电流会减少。励磁电流的减小会使磁场减弱。当磁通减少时,转子会由于与减弱的磁场相互作用而加速旋转。因此使用励磁变阻器,并励式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很容易调节。并励式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转速调节功能。当负载增加时,由于增加了电枢绕组上的压降,转速稍微有一点降低。由于它的优良的转速调节特性和转速控制的简易性,并励式直流电动机通常用于工业场合。许多种可调速机床由并励式直流电动机驱动。复励式直流电动机图1-5A-4所示的复励式直流电动机有两个激磁绕组,一个与电枢绕组串联,一个与电枢绕组并联。这种电机综合了串励式电机和并励式电机的预期特性。复励式电动机有两种连接方法:累加与差动。累加复励式直流电动机的串联和并联绕组的激磁方向一致。差动直流电动机的串联和并联绕组的激磁方向相反。串联绕组的连接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称为短并联(见图1-5A-4),这种方法是将并联绕组跨接在电枢绕组两端。长并联方法是将并联绕组跨接在电枢绕组和串联绕组的两端(见图1-5A-4)。复励式电机具有类似于串励式电机的高转矩,同时也具有类似于复励式电机的优良的速度调节。因此,当既需要良好的转矩特性又需要良好的速度调节时可采用复励式直流电动机。复励式直流电动机的一个主要缺点是价格贵。直流电机速度-转矩特性在许多应用场合,直流电机用于驱动机械负载。某些应用场合要求电机驱动的机械负载变化时,而电机的转速保持恒定。另一方面,某些应用场合要求调速范围宽。想把直流电机用于特定场合的工程师必须了解电机的转矩和速度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讨论并励式电机,再把这种方法用于其它电机。为此,两个相关的公式是转矩和电流公式图1-5A-5给出了并励式、累加复励式和串励式电机转速-转矩特性的一般曲线。为便于比较,三条曲线都通过额定转

矩和额定转速这个公共点。公式中的两个变量是转速n和电枢电流I a。在电机输出额定转矩时,电枢电流输出的是额定电枢电流,转速输出的是额定转速。当负载转矩为零时,电枢电流变得相对较小,使转速n的分子项变得较大。这导致转速上升。转速增加的范围取决于电枢电路压降的大小与电枢端电压的比值。

B 直流传动的闭环控制

应用限流控制,也称为并联电流控制的闭环速度控制系统的基本示意图如图

1-5B-1所示。ωm* 为速度参考值。正比于电机速度的信号可从速度传感器获得。速度传感器的输出滤除交流波,并与速度参考值比较,速度误差被速度控制器处理,速度控制器的输出u c 调整整流器的触发角α,以使实际的速度接近于参考速度。速度控制器通常是PI (比例积分)控制器,具有三种作用——稳定驱动,调整阻尼比到期望值;通过积分作用,使稳态速度误差接近于零;还是由于积分作用,可滤除噪音。

传动装置采用限流控制,其目的在于防止电流超出安全值。只要I A

闭环速度控制的另一种示意图如图1-5B-2所示。在外环速度回路中采用内环电流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器的输出e c 用于电流控制器,为内环电流控制回路设置电流参考值I a*。电流控制器的输出u c 调整逆变器的触发角,以便使实际速度达到速度给定值ωm*所设置的值。由速度给定或负载转矩的增加所引起的任何正的速度偏差,都会产生更大的参考电流值I a*。由于I a 增加,电机加速,以调整速度误差,最终停留在新的I a*值上,使电机转矩与负载转矩相同,速度误差接近于零。对于任何大的正的速度误差,限流装置饱和,且电流参考值I a* 限制为I am*,传动装置的电流不允许超过最大允许值。在最大允许电枢电流下纠正速度误差,直到速度偏差减小且限流装置退出饱和状态。现在,速度误差在I a小于最大允许电流值的情况下进纠正。

负的速度误差将设置负的电流参考值I a* 。因为电机电流不能反向,负的I a*是没用的。然而,它将“掌管”PI控制器。当速度误差变正时,“被掌管”的PI 控制器将花费较长时间响应,造成控制中不必要的延迟。因此,对于负的速度误差,限流器的电流给定值被设为零。

因为速度控制回路和电流控制回路串联,因此内环电流控制也被称为串联控制。整体也被称为电流操纵控制。由于具有如下优势,其应用比限流控制更为普遍:

1. 对于任何电源电压扰动,提供更快的响应。这可通过考虑两个传动装置对于电源电压降低的响应来解释。电源电压的降低将减少电机电流和转矩。在限流控制中,由于电机转矩小于未改变的负载转矩,速度下降,造成的速度误差通过设置较小的整流器触发角达到原值。在内环电流控制的情况下,由于电源电压的降低,电机电流的减少将产生电流误差,改变整流器的触发角,使电枢电流返回到原值。现在,暂态响应由电机的电时间常数控制,因为与机械时间常数相比,传动装置的电时间常数要小的多,所以对于电源电压扰动,内环电流控制将提供较快的响应。

2. 对于确定的触发形式,整流器和控制电路一起在连续导电下,具有恒定增益。为此增益而设计的传动装置设置的阻尼比为0.707,给出了百分之五的超调量。在不连续导电的情况下,增益下降。导电角减少越多,增益下降越大。在不连续导电的情况下,传动装置响应缓慢,当导电角减小时,响应日益恶化。如果企图设计应用于不连续导电操作的传动装置,那么此传动装置可能对于连续导电都是振荡的,甚至是不稳定的。内环电流控制回路提供了一个具有整流器和控制电路的闭环,所以增益的变化对于传动装置的性能影响较小。因此,带有内环电流回路的传动装置的暂态响应优于限流控制。

3. 限流控制中,在限流开始作用前,电流首先必须超过允许值。因为触发角只有在离散的间隔中才可改变,所以只有在限流有效前,实际的电流超调才会发生。

小电机更能承受大的暂态电流,因此,为获得快速的暂态响应,通过选择较大尺寸的整流器, 即可允许出现更大的暂态电流。只有当电流值反常时,才会需要电流调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简化,限流控制被应用。

这两种形式对速度给定的增与降有不同的响应。速度给定的减少至多可使电机转矩为零;由于不可能制动,所以转矩不能反向。传动装置减速主要是由于负载转矩,当负载转矩很小时,对速度给定减少的响应将很慢,因此,这些传动装置适合带有大的负载转矩的应用场合,例如纸张打印机、泵和吹风机。

UNIT 6

A 交流机简介

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或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电机是传动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电学、机械学和热学的角度看,电机具有复杂的结构。虽然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电机,关于电机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一直在继续。但是,与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变换器相比,电机的发展十分缓慢。从传统观念上,由恒频正弦电源供电的交流机一直用于恒速场合,而直流机则用于变速场合。但在最近二、三十年,我们已经看到在变频、变速交流机传动技术上取得的研究与开发成果,并且它们正逐步取代直流传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新设备都使用交流传动。一般可将交流机分类如下:感应电机:鼠笼或绕线式转子(双馈),旋转或直线运动;同步电机:旋转或直线运动,启动、绕线式激磁(转子)或永磁磁铁,径向或轴向气隙(圆盘状),凸磁极或内(隐)磁极,正弦波磁场或梯形波磁场;变阻抗电机:开关磁阻电机,步进电机。感应电机在所有的交流电机中,感应电机,尤其是鼠笼型感应电机,在工业上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这些电机价格便宜、结实、可靠,并且从不到一个马力到数兆瓦容量的电机都可买到。小容量电机一般是单相电机,但多相(三相)电机经常用于变速传动。图1-6A-1给出了一台理想的三相、两极感应电机,图中定子和转子的每一个相绕组用一个集中线圈来表示。三相绕组在空间上按正弦分布并嵌入在槽里。对绕线式转子电机而言,转子绕组与定子绕组类似,但鼠笼式电机的转子具有鼠笼状结构,并且有两个短路环。基本上,感应电机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可旋转并且短路的二次绕组的一台三相变压器。定子和转子的核用层压铁磁钢片制成,电机内的气隙实际上是均匀的(非凸极结构)。感应电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是在气隙中建立旋转和按正弦分布的磁场。如果忽略槽和由于非理想分布的绕组产生的空间谐波的影响,可以证明,在三相定子绕组中能以三相对称电源建立一个同步旋转的旋转磁场。旋转速度由公式(1-6A-1)给出

N e称作同步转速,单位是转/分,()是定子频率,单位是赫兹。P是电机的极对数。转子绕组切割磁场,就会在短路的转子中产生感应电流。气隙磁通和转子

磁动势的相互作用产生转矩使转子旋转。但转子的转速低于同步转速。因此称它为感应电机或异步电机。为了满足各种工业应用中对启动和运行的要求,可从制造厂家得到几种标准设计的鼠笼电机。最常见的转矩-速度特性,与国家电气制造协会的标准一致的,并很容易获得和定型的设计,如图1-6A-2所示。这些电机中最有意义的设计变量是转子笼型电路的有效阻抗。 A类电机这类电机适用于启动负载低(诸如风扇、泵类负载)以便能快速达到全速,因而避免了启动过程电机过热的问题。对大容量电机而言,需要降压启动以限制启动电流。B类电机这类电机是很好的通用电机,有着广泛的工业应用。它们特别适合对启动转矩要求不是特别严格的恒速驱动。比如驱动风扇、泵类负载、鼓风机和电动发电机组。 C类电机 C类电机适合驱动压缩机、输送机等等。D类电机此类电机适合驱动要求迅速加速的间歇性负载和冲床、剪床这样的高冲击性负载。在驱动冲击性负载的情况下,在系统中加一个调速轮。当电机转速随负载冲击有点下降时,在负载冲击期间调速轮释放它的一部分动能。

同步电机

同步电机,正像名字所表示的,一定是像公式(1-6A-1) 那样以同步速度旋转。对感应电机恒速驱动应用而言,它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竞争者。图1-6A-3给出了一台理想的三相、两极绕线式激磁的同步电机。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与感应电机的定子绕组一样,但同步电机的转子上有一个绕组,这个绕组通过直流电流,在气隙中产生磁通,该磁通协助定子感应的旋转磁场来拉动转子与它一同旋转。直流激磁电流由静态整流器通过滑环和电刷提供给转子,或由无刷励磁电源提供。因为转子总是以同步转速旋转,同步旋转的d e-q e 轴与转子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如图所示,d e 轴对应N极。在转子中没有定子感应的感应电势,因此转子的磁动势仅由激磁绕组提供。这使得电机在定子侧可以任意的功率因数运行,即引前、滞后或同相。从另一角度说,在感应电机中,定子给转子提供励磁使得电机功率因数总是滞后。转矩产生的原理有点类似于感应电机。如图所示的同步电机是凸极式同步机,因为转子周围的气隙是不均匀的,不均匀的气隙在d轴和q轴上造成了不对称的磁阻。与其(凸极式同步机)对应的另一种电机是有均匀气隙的圆柱体形转子结构的电机(与异步机相似),定义为隐极式同步电机。例如,水电站使用的低速发电机是凸极同步机,而火力发电厂使用的高速发电机是隐极式同步机。除激磁绕组之外,转子通常有一个阻尼器,或叫阻尼绕组,它就像感应电机中短路的鼠笼棒。同步机更昂贵但效率也高一些。绕线式激磁绕组同步机通常用于大功率(数兆瓦)驱动。变阻抗电机变阻抗或双阻抗电机,正像名字所表示的那样,有两个凸极,这意味着电机的定子和转子都是凸极结构。如前所述,变阻抗电机有两种:开关磁阻电机和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基本上是一种数字电机,即它根据数字脉冲运动固定的步数或角度。小型步进电机广泛用于计算机外围设备。然而,由于步进电机不适合调速应用场合,不再作进一步讨论。有关文献对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十分关注,最近做了许多工作来使其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钟凡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钟凡 摘要: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生产工作中具备监管的作用,因此其运行的平稳 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深层探索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在工作中经常出 现的故障,了解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可以保障自动化仪表在 应用中的效率和质量,提升石油化工生产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引言 目前石油化工企业内的自动化仪表主要有温度仪表、压力仪表、流量仪表以 及液位仪表,这些仪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故障问题,企业需要根 据故障出现的原因,结合仪表的运行原理,采用有效的措施及处理步骤,保障自 动化仪表正常运行。 1.温度仪表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 1.1温度仪表简介 在石油化工生产工作中,有很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都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 操作,因此为了保障生产工作环境的变化符合要求,准确掌握温度的控制范围, 工作人员一定要在生产中安装相应的温度测量仪表。现阶段,对温度的控制主要 选择接触式测量,一般会用热电偶与热电阻等原件来加以控制,并依据生产现场 的总线技术构建自动化测量控制系统。 1.2温度仪表故障分析 这一自动化仪表出现问题后,工作人员要先观察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仪 表引用电动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及管理;另一方面系统仪表的测量一般要滞后。 具体情况分为以下几点:其一,温度仪表系统的指示数值突然变大或变小通常是 仪表系统出现问题。由于温度仪表系统的测量较为落后,所以不会突然出现问题,此时出现故障的缘由大都是因为热电偶、补偿导线断线等因素带来的;其二,温 度仪表系统指示出现加速震荡问题,一般情况下是由PID调节不正确带来的;其三,温度仪表系统的指示若是出现较大变化,一般是由手工操作带来的,如当时 的操作没有问题,就表明仪表控制系统本身存在问题 1.3处理措施及步骤 在温度仪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一般仪表内的测量组件主要采用的是热电偶,该种类型的组件一般都是采用的双金属显示,所以控制室内的温度测量仪表显示 数值应和现场的温度测量仪表显示数值相同,如果两者的温度不同,则说明温度 仪表出现了故障问题。在处理温度仪表的故障时,由于双金属显示的组件相对较 为简单,所以需要从控制室内的温度仪表入手,首先对热电偶的热电势数值进行 测量,同时查看其对应的温度变化情况,如果热电偶的热电势数值相对较低,这 说明热电偶出现了问题,该种问题大多数都是由于热电偶保护组件内积水造成, 由于热电偶进行温度测量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点温测量原理,当保护组件内大量积水,会使得热电势大大降低。 2.压力仪表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 2.1压力仪表简介 这种仪表的类型有很多种,如变送器、传感器及特种压力等。在石油化工企 业生产工作中应用的压力仪表需要适宜高温环境,且可以在高温、腐蚀性强的环 境下正常测量。通常情况下,石油化工在生产阶段实施压力调节都要以压力变送 器为基础进行操作,此时可以让生产阶段收集的信息传递到控制系统中,以此实

自动化专业英语考试翻译

PART 3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UNIT 1 A 计算机的结构与功能 这一节介绍计算机的内部体系结构,描述了指令如何存储和译码,并解释了指令执行周期怎样分解成不同的部分。 从最基本的水平来讲,计算机简单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二进制编码指令。这些指令按照二进制编码数据来产生二进制编码结果。对于通用可编程计算机,四个必要部件是存储器、中央处理单元(CPU,或简称处理器),外部处理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正如图 3-1A-1所示。 外部处理器总线 存储器CPU输入/输出 图 3-1A-1 计算机的基本元件 存储器储存指令和数据。 CPU读取和解释指令,读每条指令所需的数据,执行指令所需的操作,将结果存回存储器。CPU所需的操作之一是从外部设备读取或写入数据。这利用输入/输出系统来实现。 外部处理器总线是一套能在其他计算机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电导线。 存储器 计算机的存储器是由一套连续编号的单元所组成。每个存储单元是一个能存二进制信息的寄存器。单元的编号称为地址。初始地址为0。制造商定义处理器的一个字长为单元的整数长。在每个字中,各位表示数据或指令。对于英特尔8086/87和摩托罗拉MC68000微处理器来说,一个字是16位长,但每个存储单元仅为8位,因此两个8位单元来存取获得一个数据字长。

为了使用存储器中的内容,处理器必须取来右边的内容。为了完成这一次读取,处理器把所需单元的二进制编码地址放到外部处理器地址总线的地址线上,然后,存储器允许处理器读取所寻址的存储单元的内容。读取存储单元的内容的这一过程并不改变该单元的内容。 存储器中的指令存储器中的指令由CPU取来。除非发生程序转移,它们按在存储器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用二进制形式所写的指令叫做机器语言指令。一种得到(指令)有效形式的方法是将(这些)位分成段,如图3-1A-2所示。每一段都包含一个不同类型信息的代码。 在简单的计算机中,每条指令可分为四段,每段有四位。每条指令包括操作代码(或操作码,每条指令有唯一的操作码)、操作数地址、立即数、转换地址。 在一个实际的指令集中,有很多指令。也有大量的存储单元来存储指令和数据。为了增加存储单元的数目,如果我们使用同样的方法,地址段的指令一定长于16位。除了增加指令长度外,还有很多增加微处理器寻址范围的方法:可变指令段、多字指令、多寻址模式,可变指令长度。我们不将详细讨论它们。 存储数据数据是存储器中代表代码的信息。为了有效利用存储空间和处理时间,大多数计算机提供了不同长度和表示方法的处理数据能力。能被处理器识别的各种不同表示称作数据类型。常用的数据类型有:位、二进制码、十进制数字(4位字节,BCD)、字节(8位)、字(2个字节)、双字(4个字节)。 有一些处理器提供了可处理其他数据类型。例如单精度浮点数据类(32位)和双精度浮点数据(64位)等的指令。还有另一类的数据–––特征数据。通常也表示为8位。在标准键盘上,每个计算机终端键和键的组合(例如shift和control功能键)有定为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的7位码。 存储器类型在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中,我们也关注不同存储技术的特征。对主存储器来说,我们需用它临时存储信息,并逐次地从不同单元写入或获得信息。这种类型的存储器称作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想让存储器中的信息丢失。因此我们愿使用特殊技术写入存储器。如果写入只在物理改变连接时才能实现,那么这种存储器称为只读存储器(ROM)。如果相互连接的模式可由程序设定,那存储器叫做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如果需要实现改写的情况,我们有可擦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的PROM缩写为EEPROM。

通信工程常用专业英语简写中英文翻译

通信工程常用专业英语简写中英文翻译 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1x RTT cdma2000 1x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dma2000 第一代无线接入技术 ACK Acknowledge 确认 ACLR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Radio 邻信道泄露功率比 ACS 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 邻信道选择性 AMC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eing自适应编码调制 A-MPR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额外最大功率回退 AoA Angle of Arrival 到达角 AoD Angle of Departure 离开角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 AS Angel Spread 角度扩展 AWGN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加性高斯白噪声 B3G Beyond 3rd Generation 后三代 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 BCH Broadcast Channel 广播信道 BD Block Diagonalization块状对角化 BER Bit Error Rate 误比特率 BLER 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 BM-SC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Centre 广播/多播业务中心 BSR Buffer Status Reports 缓存状态报告 CA Carrier Aggregation 载波聚合 CBRM Circular Buffer Rate Matching 循环缓存速率匹配 CC Component Carrier 成员载波 CC Chase Combine Chase聚合 CCCH Common Control Channel 公共控制信道 CCCH Common Control Channel 公共控制信道 CCE Control Channel Element 控制信道单元 CCO Coverage and Capacity Optimization 容量与覆盖优化 CCO Cell Change Order 小区改变命令 CCSA China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Association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DD Cyclic Delay Diversity 循环延迟分集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接入 cdma2000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码分多址2000接入系统 CFI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控制格式指示 CGI Cell Global Identifier 全球小区标识 CoMP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协调多点传输 CP Cylic Prefix 循环前缀 CPM Conference Preparing Meeting 大会准备会议 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信道质量指示 CRC Channel Redundancy Check 信道冗余校验 B-RNTI 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关于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应用探讨

关于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9-01-21T15:37:40.09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1期作者:牛文海 [导读]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一直在努力发展,不断追逐世界的脚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国家对于各种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牛文海 青岛石化检修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 266043 摘要: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一直在努力发展,不断追逐世界的脚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国家对于各种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石油,作为我国能源使用的主要生产原料,其开发采集的油田数量以及石油产量对于整个国家都非常重要。生产采集石油的化工企业,其社会责任也因此变得非常重大,他们必须做到满足国家经济运转和人民生活活动两方面对于石油的双重需要。石油化工领域内,自动化仪表技术经过长久的发展提升,依旧作为保证石油化工企业正常运作的最主要的仪器设备之一。它是企业生产、提升石油质量和产量、降低企业工业化生产原料技术成本的关键性技术,在企业之间的相对竞争力提升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就目前而言,自动化仪表技术已经在石油化工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企业工业化生产赢取了一定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收益。本文将通过分析石油企业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自动化仪表技术的优化发展,推广自动化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与发展,为后人的研究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技术;应用探讨 引言 在石化生产中,化工仪表构成了其中的核心部分,运用化工仪表可以测定石化工业的数据及信息,从而为自动化的石化工业控制提供根据。近些年来,石化企业更多运用了新型的自动化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的前提下改进了工业仪表,进而确保了化工仪表具备更高的可靠性与精准性,从而创造更优良的石化生产效益。为此对于石油化工领域而言,有必要明确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容;结合自动化仪表技术的运用现状,探究可行的技术措施。 1自动化仪表技术使用的必要性 石油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人工依赖问题和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企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同时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会遭受一定的影响。故企业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利用自动化仪表技术来改善和控制上述问题的出现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自动化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领域内应用的重要性。对于要求生产质量高标准的企业而言,聘用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人工操作的方式很难达到企业所要求的精度标准,采取人工操作不仅会造成原料投入控制不稳定,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都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甚至有可能出现温度或压力过高的现象,导致对于最后的成品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出现作业环境中的安全隐患,给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多数情况下采取单纯的人工操作会使生产过程中出现工作质量低等问题。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本身就是比较复杂、庞大的生产作业流水技术流程,如果过度依赖人工操作会产生对于劳动力的严重需求,这样不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还极有可能出现人力短缺的情况。人工操作的工作效率地下,远不如机械自动化生产的工作效率,所以人工操作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企业生产的需要,也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2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技术特征 在传统的生产控制中,石油化工行业通常运用DCS控制的自动化策略来实现生产控制,DCS系统有助于简化流程,操作简单。近些年来,自动化控制相关的技术更新很快,更加先进智能。具体而言,自动化控制应当具备如下的技术特性。 2.1自动化的仪表控制有利于优化技术措施 近些年来,自动化控制的具体措施正在获得改进和提升。从化工领域来讲,大量使用单回路和串级控制。对于控制器规律通常可以选择PID方式。PID设置了独立性的软件包,包含了各种整定方法,智能PID还密切联系了软测量技术与动态变量技术等。目前很多化工企业已意识到PID技术的价值,因而开始尝试大量运用串级控制的仪表测控方式。 2.2交互界面是化工仪表控制的重要一环 化工仪表实现自动化控制,这个过程不能缺少交互性的人机界面。在显示器的辅助下,操作员可以观察到被控参数值,通过输入自动控制的设定值命令现场执行机构动作,进而为化工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这在根本上符合了集成性的化工生产。从现状来看,人性化的交互界面正在逐步推广与普及,特别是新型自动化系统产生后,操作软件访问数据更加简单。交互界面是化工仪表控制的重要一环。 2.3自动化控制在本质上保障了安全性 石化行业表现出较强风险性,大多数生产操作都蕴含危险。为了消除风险,自动化的化工仪表有必要确保安全,对于各项风险都应当予以控制并且尽量消除。对于安全性加以综合考虑,自动化控制最根本的目标就在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效益并且杜绝频繁发生化工事故。 3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的应用 3.1常规控制 常规控制是控制理论中最为基础的控制方式,主要包括顺序控制、批量控制和连续控制等。一般来说,常规控制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即使系统已经升级更新,对于常规控制而言几乎没有变化。传统控制的发展,比如从常规DCS到新一代DCS,电气单元的有机组合等,其中包含的部分和内容如何都基本没发生什么变化。其次,常规控制涵盖的内容主要有:比例调节、分程调节控制、和PID调节等,其中PID调节是控制理论中最简单的调节控制方式。传统控制在控制学中,是对自动化工具最基本部分的控制,由于块数据和控制算法基本维持不变,因此主要通过配置选项和控制方案进行优化。 3.2先进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理论与多门学科不断地交叉融合,已经进入了现代控制阶段,出现了大量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智能算法,而且多变量的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PID控制,目前,智能PID控制器已经比较常见了,而且应用前景广阔,因为它具有级联控制功能,能够使控制的效率更高,而且比传统的单轨控制系统更稳定。对于石化企业而言,智能PID控制器的出现,能够大大

自动化专业英语_考试版的文章翻译

UNIT 1 A 电路 电路或电网络由以某种方式连接的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等元件组成。如果网络不包含能源,如 电池或发电机,那么就被称作无源网络。换句话说,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能源,那么组合的结果为有源网络。在研究电网络的特性时,我们感兴趣的是确定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因为网络由无源电路元件组成,所以必须首先定义这些元件的电特性. 就电阻来说,电压-电流的关系由欧姆定律给出,欧姆定律指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电阻上流过的电流乘以电阻值。在数学上表达为: u=iR (1-1A-1)式中 u=电压,伏特;i =电流,安培;R = 电阻,欧姆。 纯电感电压由法拉第定律定义,法拉第定律指出:电感两端的电压正比于流过电感的电流随时间的 变化率。因此可得到:U=Ldi/dt 式中 di/dt = 电流变化率,安培/秒; L = 感应系数,享利。 电容两端建立的电压正比于电容两极板上积累的电荷q 。因为电荷的积累可表示为电荷增量dq的和或积分,因此得到的等式为 u= ,式中电容量C是与电压和电荷相关的比例常数。由定义可知,电流等于电荷随时间的变化率,可表示为i = dq/dt。因此电荷增量dq 等于电流乘以相应的时间增量,或dq = i dt,那么等式 (1-1A-3) 可写为式中 C = 电容量,法拉。 归纳式(1-1A-1)、(1-1A-2) 和 (1-1A-4)描述的三种无源电路元件如图1-1A-1所示。注意,图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为惯用的参考方向,因此流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与电压降的方向一致。 有源电气元件涉及将其它能量转换为电能,例如,电池中的电能来自其储存的化学能,发电机的电能是旋转电枢机械能转换的结果。 有源电气元件存在两种基本形式:电压源和电流源。其理想状态为:电压源两端的电压恒定,与从 电压源中流出的电流无关。因为负载变化时电压基本恒定,所以上述电池和发电机被认为是电压源。另一方面,电流源产生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电源连接的负载无关。虽然电流源在实际中不常见,但其概念的确在表示借助于等值电路的放大器件,比如晶体管中具有广泛应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符号表示如图1-1A-2所示。 分析电网络的一般方法是网孔分析法或回路分析法。应用于此方法的基本定律是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指出:一个闭合回路中的电压代数和为0,换句话说,任一闭合回路中的电压升等于电压降。网孔分析指的是:假设有一个电流——即所谓的回路电流——流过电路中的每一个回路,求每一个回路电压降的代数和,并令其为零。 考虑图1-1A-3a 所示的电路,其由串联到电压源上的电感和电阻组成,假设回路电流i ,那么回路总的电压降为因为在假定的电流方向上,输入电压代表电压升的方向,所以输电压在(1-1A-5)式中为负。因为电流方向是电压下降的方向,所以每一个无源元件的压降为正。利用电阻和电感压降公式,可得等式(1-1A-6)是电路电流的微分方程式。 或许在电路中,人们感兴趣的变量是电感电压而不是电感电流。正如图1-1A-1指出的用积分代替式(1-1A-6)中的i,可得1-1A-7 UNIT 3 A 逻辑变量与触发器

自动化专业英语常用词汇

自动化专业英语常用词汇 acceleration transducer 加速度传感器 accumulated error 累积误差 AC-DC-AC frequency converter交-直-交变频器 AC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ic drive 交流电子传动 active attitude stabilization 主动姿态稳定 adjoint operator 伴随算子 admissible error 容许误差 amplifying element 放大环节 analog-digital conversion 模数转换 operational amplifiers运算放大器 aperiodic decomposition 非周期分解 approximate reasoning 近似推理 a priori estimate 先验估计 articulated robot 关节型机器人 asymptotic stability 渐进稳定性 attained pose drift 实际位姿漂移 attitude acquisition 姿态捕获 AOCS (attitude and orbit control system) 姿态轨道控制系统attitude angular velocity 姿态角速度 attitude disturbance 姿态扰动 automatic manual station 自动-手动操作器 automaton 自动机 base coordinate system 基座坐标系 bellows pressure gauge 波纹管压力表 gauge测量仪器

《自动化专业英语》中英文翻译-中文部分

第二部分 控制理论 第1章 1.1控制系统的引入 人类控制自然力量的设计促进人类历史的发展,我们已经广泛的能利用这种量进行在人类本身力量之外的物理进程?在充满活力的20世纪中,控制系统工程的发展已经使得很多梦想成为了现实?控制系统工程队我们取得的成就贡献巨大?回首过去,控制系统工程主要的贡献在机器人,航天驾驶系统包括成功的实现航天器的软着陆,航空飞机自动驾驶与自动控制,船舶与潜水艇控制系统,水翼船?气垫船?高速铁路自动控制系统,现代铁路控制系统? 以上这些类型的控制控制系统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控制系统是一系列相关的原件在系统运行的基础上相互关联的构成的,此外控制系统存在无人状态下的运行,如飞机自控驾驶,汽车的巡航控制系统?对于控制系统,特别是工业控制系统,我们通常面对的是一系列的器件,自动控制是一个复合型的学科?控制工程师的工作需要具有力学,电子学,机械电子,流体力学,结构学,无料的各方面的知识?计算机在控制策略的执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控制工程的需求带动了信息技术的与软件工程的发展? 通常控制系统的范畴包括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两种系统的区别在于是否在系统中加入了闭环反馈装置? 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硬件形式很简单,图2.1描述了一个单容液位控制系统, 图2.1单容液位控制系统 我们的控制目标是保持容器的液位h 在水流出流量V 1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在一定 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通过调节入口流量V 2实现?这个系统不是精确的系统,本系 统无法精确地检测输出流量V 2,输入流量V 1以及容器液位高度?图2.2描述了这 个系统存在的输入(期望的液位)与输出(实际液位)之间的简单关系, 图2.2液位控制系统框图 这种信号流之间的物理关系的描述称为框图?箭头用来描述输入进入系统,以及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技术的的应用分析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技术的的应用分析 摘要:针对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介绍了石油化工企业当 中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几个类型,分别为,物味仪表,流量仪表。结合当前石油化 工企业发展现状,探讨可使用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必要性。最后,结合这些内容, 总结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应用情况,内容主要有:自适应控制、最优 控制、理性引进、加大科技投入。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物位仪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石油化工企业中也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先 进设备,石油化工企业具有一定特殊性,对自动化仪表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同时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一定保障。因此, 研究当前石油化工企业使用的自动化仪表技术情况,分析不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 适用范围,探讨在对这些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未 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类型 1.1 物味仪表 结合应用对象的不同将物位仪表进行进一步划分,还可以将仪表分成两种类型,分别为料位表和液位表。这两种仪表通常被应用在两相物资的计量中,被人 们称作是相位计。其中电子型物位仪表的应用较为广泛,这种仪表的使用量已经 超过了机械式物位仪表。人们应用的电子型物位仪表当中,使用和发展最为广泛 的是非接触式物位仪表。 1.2 流量仪表 流量仪表主要被应用在对是由输送管道当中的单位时间内流载物体的体积进 行测量,该种类型的仪表同样在石油化工企业当中广泛应用,属于一种自动化仪表。对于流量计而言,其已经被应用在石油开采、石油运输和石油冶炼、石油交 工等领域,伴随着当前我国石油贸易不断增加,能够对大量的输送管道进行测量,同时也可以对微小的输送管道进行测量,该仪器逐渐成为石油化工企业的新能需要。流量仪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极高,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耐腐蚀性能,测量精 度较高,并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干扰。 2 应用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必要性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进行具体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人工依赖问题, 同时也存在一定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给石油化工企业带来一定影响。同时还会对企业生产和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对自动化仪表技术进行科学应用, 并且对其进行进一步改善和控制,十分必要,这也是应用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 当石油化工企业具体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对生产过程要求较高,采用人工 操作方式,难以达到工作精度的需求,这不仅给材料控制带来影响,也导致生产 流程和产品追量等方面很难满足企业对质量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会 导致温度超标现象,这种情况下,会给最后的品质带来影响,如果后果严重,可 能会出现安全隐患,从而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1]。 如果过分依赖人工操作方式,会导致操作程度过低、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中会出现一定量的次品。对于对于石油化工企业 而言,可能会有人力短缺的现象出现。对于人力操作而言,其工作效率有限,和 机械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促使企业生产需求难以实现,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如果生产过程中,一个区域中集中大量的工人,也为其安全埋下隐患。

自动化仪表基础知识

第十二章自动化仪表基础知识 第一节测量误差知识 一、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冶金生产过程大多具有规模大、流程长、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为了有效地进行工艺操作和生产控制,需要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去测量生产过程中各种变量的具体量值。虽然进行测量时所用的仪表和测量方法不同,但测量过程的机理是相同的,即都是将被测变量与其同种类单位的量值进行比较的过程。各种测量仪表就是实现这种比较的技术工具。对于在生产装置上使用的各种测量仪表,总是希望它们测量的结果准确无误。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往往由于测量仪表本身性能、安装使用环境、测量方法及操作人员疏忽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间存在一些偏差,这个偏差就称为测量误差。 二、测量仪表的误差。 误差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如按误差出现的规律来分,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疏失误差;按仪表使用的条件来分,有基本误差、辅加误差;按被测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来分,有静态误差、动态误差;按与被测变量的关系来分,有定值误差、累计误差。测量仪表常凋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是按照误差的数值表示来分类的。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指仪表的测量值与被测变量真实值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C=Cm-Cr 式(1-1) 试中Cm代表测量值,Cr代表真实值(简称真值),△C代表绝对误差。事实上,被测变量的真实值并不能确切知道,往往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标准仪器来测量同一被测变量,其测量结果当作被测变量的真实值。 绝对误差有单位和符号,但不能完整地反映仪表的准确度,只能反应某点的准确程度。我们将各点绝对误差中最大的称为仪表的绝对误差。绝对误差符号相反的值称为修正值。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指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变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式(1-2) 式中AC为测量的绝对误差,Cr为被测变量的真实值。 由上式可见,相对误差C0是一个比值,它能够客观地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如某化学反应釜中物料实际温度为300℃,仪表的示值为298.5℃。 求得测量的绝对误差 测量的相对误差 3、引用误差(相对折合误差或相对百分误差) 测量仪表的准确性不仅与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有关,而且还与仪表的测量范围有关。工业仪表通常用引用误差来表示仪表的准确程度,即绝对值与测量范围上限或测量表量程的比值,以非分比表示:

《自动化专业英语》中英文翻译-中文部分

第二部分控制理论 第1章 1.1控制系统的引入 人类控制自然力量的设计促进人类历史的发展,我们已经广泛的能利用这种量进行在人类本身力量之外的物理进程。在充满活力的20世纪中,控制系统工程的发展已经使得很多梦想成为了现实。控制系统工程队我们取得的成就贡献巨大。回首过去,控制系统工程主要的贡献在机器人,航天驾驶系统包括成功的实现航天器的软着陆,航空飞机自动驾驶与自动控制,船舶与潜水艇控制系统,水翼船、气垫船、高速铁路自动控制系统,现代铁路控制系统。 以上这些类型的控制控制系统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控制系统是一系列相关的原件在系统运行的基础上相互关联的构成的,此外控制系统存在无人状态下的运行,如飞机自控驾驶,汽车的巡航控制系统。对于控制系统,特别是工业控制系统,我们通常面对的是一系列的器件,自动控制是一个复合型的学科。控制工程师的工作需要具有力学,电子学,机械电子,流体力学,结构学,无料的各方面的知识。计算机在控制策略的执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控制工程的需求带动了信息技术的与软件工程的发展。 通常控制系统的范畴包括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两种系统的区别在于是否在系统中加入了闭环反馈装置。 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硬件形式很简单,图2.1描述了一个单容液位控制系统, 图2.1单容液位控制系统 我们的控制目标是保持容器的液位h在水流出流量V1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在一定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通过调节入口流量V2实现。这个系统不是精确的系统,本系统无法精确地检测输出流量V2,输入流量V1以及容器液位高度。图2.2描述了这个系统存在的输入(期望的液位)与输出(实际液位)之间的简单关系, 图2.2液位控制系统框图 这种信号流之间的物理关系的描述称为框图。箭头用来描述输入进入系统,以及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样本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SH 3005-1999 3 温度仪表 3.1单位和量程 3.1.1温度仪表的标度(刻度)单位, 应采用摄氏度(C)。 3.1.2 温度标度(刻度)应采用直读式。 3.1.3 温度仪表正常使用温度应为量程的50%一70%, 最高测量值不应超过量程的90%。多个测量元件共用一台显示表时, 正常使甩温度应为量程的20%一90%, 个别点可低到量程的10%。 3.2 就地温度仪表 3.2.1就地温度仪表应根据工艺要求的测温范围、精确度等级, 检测点的环境、工作压力等因素选用。 3.2.2一般情况下, 就地温度仪表宜选用带外保护套管双金属温度计, 温度范围为-80一5OOC。刻度盘直径宜为1OOmm; 在照明条件较差、安装位置较高或观察距离较远的场合, 可选用15Omm。需要位式控制和报警的, 可选用耐气候型或防爆型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仪表外壳与保护管连接方式, 宜按便于观察的原则选用轴向式或径向式, 也可选用万向式。 3.2.3 在精确度要求较高、振动较小、观察方便的场合, 可选用玻璃液体温度计, 其温度范围:有机液体的为-80一1OO℃。需要位式控制及报警, 且为恒温控制时, 可选用电接点温度计。

3.2.4 被测温度在-200一50℃或-80一500℃范围内, 在无法近距离读数、有振动、低温且精确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可选用压力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的毛细管应有保护措施, 长度应小于2Om。 3.2.5 就地测量、调节, 宜选用基地式温度仪表。 3.2.6关键的温度联锁、报警系统, 需接点信号输出的场合, 宜选用温度开关。 3.2.7 安装在爆炸危险场所的就地带电接点的温度仪表、温度开关, 应选用隔爆型或本安型。 3.3集中检测温度仪表 3.3.1要求以标准信号传输的场合, 应采用温度变迭器。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 可选用测量和变送一体化的温度变送器。 3.3.2 检测元件及保护套管, 应根据温度测量范围、安装场所等条件选择(不同检测元件的温度测量范围见表 3.3.2),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电偶适用于一般场合; 热电阻适田于精确度要求较高、无振动场合; 热敏电阻适用于要求测量反应速度快的场合。 2 采用热电阻温度检测元件时, 宜采用PtlO0热电阻。 3 测量设备或管道的外壁温度, 应选用表面热电偶或表面热电阻。 4 测量流动的含固体颗粒介质的温度, 应选用耐磨热电偶。 5 下列情况, 可选用销装热电阻、热电偶: a测量部位比较狭小, 测温元件需要弯曲安装; b 被测物体热容量非常小;

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翻译

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翻译1-3) 第一部分:电子技术 第一章电子测量仪表 电子技术人员使用许多不同类型的测量仪器。一些工作需要精确测量面另一些工作只需粗略估计。有些仪器被使用仅仅是确定线路是否完整。最常用的测量测试仪表有:电压测试仪,电压表,欧姆表,连续性测试仪,兆欧表,瓦特表还有瓦特小时表。 所有测量电值的表基本上都是电流表。他们测量或是比较通过他们的电流值。这些仪表可以被校准并且设计了不同的量程,以便读出期望的数值。 1.1安全预防 仪表的正确连接对于使用者的安全预防和仪表的正确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仪表的结构和操作的基本知识能帮助使用者按安全工作程序来对他们正确连接和维护。许多仪表被设计的只能用于直流或只能用于交流,而其它的则可交替使用。注意:每种仪表只能用来测量符合设计要求的电流类型。如果用在不正确的电流类型中可能对仪表有危险并且可能对使用者引起伤害。 许多仪表被设计成只能测量很低的数值,还有些能测量非常大的数值。 警告:仪表不允许超过它的额定最大值。不允许被测的实际数值超过仪表最大允许值的要求再强调也不过分。超过最大值对指针有伤害,有害于正确校准,并且在某种情况下能引起仪表爆炸造成对作用者的伤害。许多仪表装备了过载保护。然而,通常情况下电流大于仪表设计的限定仍然是危险的。 1.3测量仪器的使用 电压表是设计来测量电路的电压或者通过元器件的压降。电压表必须与被测量的电路或元器件并联。 1.3.1压力检验计 交-直流电压检验计是一种相当粗糙但对电工来说很有用的仪器。这种仪器指示电压的近似值。更常见类型指示的电压值如下:AC,110,220,440,550V,DC,125,250,600V。许多这种仪器也指示直流电的极性。那就是说(i.e=that is)电路中的导体是阳性(正)的还是阴性(负)。 电压检验计通常用来检验公共电压,识别接地导体,检查被炸毁的保险丝,区分AC和DC。电压检验计很小很坚固,比一般的电压表容易携带和保存。图1。31。4描述了用电压检验计检查保险丝的用法。 为了确定电路或系统中的导体接地,把测试仪连接在导体和已建立的地之间。如果测试仪指示了一个

自动化专业英语中文翻译

第一部分:电子技术 第一章电子测量仪表 电子技术人员使用许多不同类型地测量仪器.一些工作需要精确测量面另一些工作只需粗略估计.有些仪器被使用仅仅是确定线路是否完整.最常用地测量测试仪表有:电压测试仪,电压表,欧姆表,连续性 测试仪,兆欧表,瓦特表还有瓦特小时表.b5E2RGbCAP 所有测量电值地表基本上都是电流表.他们测量或是比较通过他们地电流值.这些仪表可以被校准并且设计了不同地量程,以便读出期望 地数值.p1EanqFDPw 1.1安全预防 仪表地正确连接对于使用者地安全预防和仪表地正确维护是非常重 要地.仪表地结构和操作地基本知识能帮助使用者按安全工作程序来对他们正确连接和维护.许多仪表被设计地只能用于直流或只能用于交流,而其它地则可交替使用.注意:每种仪表只能用来测量符合设 计要求地电流类型.如果用在不正确地电流类型中可能对仪表有危险并且可能对使用者引起伤害.DXDiTa9E3d 许多仪表被设计成只能测量很低地数值,还有些能测量非常大地数值. 警告:仪表不允许超过它地额定最大值.不允许被测地实际数值 超过仪表最大允许值地要求再强调也不过分.超过最大值对指针有伤害,有害于正确校准,并且在某种情况下能引起仪表爆炸造成对作用 者地伤害.许多仪表装备了过载保护.然而,通常情况下电流大于仪表设计地限定仍然是危险地.RTCrpUDGiT 1.2基本仪表地结构和操作

许多仪表是根据电磁相互作用地原理动作地.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流过导体地电流引起地<导体放置在永久磁铁地磁极之间).这种类型地仪表专门适合于直流电.5PCzVD7HxA 不管什么时候电流流过导体,磁力总会围绕导体形成.磁力是由在永久磁铁力地作用下起反应地电流引起.这就引起指针地移 动.jLBHrnAILg 导体可以制成线圈,放置在永久磁铁磁极之间地枢钮

自动化专业英语全文翻译

《自动化专业英语教程》-王宏文主编-全文翻译 PART 1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Basics UNIT 1A Electrical Networks ————————————3 B Three-phase Circuits UNIT 2A The Operational Amplifier ———————————5 B Transistors UNIT 3A Logical Variables and Flip-flop ——————————8 B Binary Number System UNIT 4A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11 B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s UNIT 5A Types of DC Motors —————————————15 B Closed-loop Control of D C Drivers UNIT 6A AC Machines ———————————————19 B Induction Motor Drive UNIT 7A Electric Power System ————————————22 B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PART 2Control Theory UNIT 1A The World of Control ————————————27 B The Transfer Function and the Laplace Transformation —————29 UNIT 2A Stability and the Time Response —————————30 B Steady State—————————————————31 UNIT 3A The Root Locus —————————————32 B The Frequency Response Methods: Nyquist Diagrams —————33 UNIT 4A The Frequency Response Methods: Bode Piots —————34 B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 37 UNIT 5 A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ontrol Theory 38 B State Equations 40 UNIT 6 A Controllability, Observability, and Stability B Optimum Control Systems UNIT 7 A Conventional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B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ART 3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UNIT 1 A Comput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42 B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nd Networks 43 UNIT 2 A Interfaces to External Signals and Devices 44 B The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s 46 UNIT 3 A PLC Overview B PACs for Industrial Control, the Future of Control

中文和英文简历和专业英语材料翻译

韶关学院 期末考核报告 科目: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 学号: 同组人: 院系: 专业班级: 考核时间:2012年10月9日—2012年11月1 日评阅教师: 评分:

第1章英文阅读材料翻译 (1) 第2章中文摘要翻译英文 (3) 第3章中文简历和英文简历 (4) 第4章课程学习体会和建议 (6) 参考文献 (7)

第1章英文阅读材料翻译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Processes of mechanization have been developing and becoming more complex ev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automatic processes are, however, different from the old ones. The “autom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is distinct from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inasmuch as mechanization was applied to individual operations, wherea s “automation” is concerned with the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a complete producing unit. And in many, though not all, instances the element of control is so great that whereas mechanization displaces muscle, “automation”displaces brain as well.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past and what is happening now is, however, not a sharp one. At one extreme we have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with its quite remarkable capacity for discrimination and control, whil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cale are “ transfer machines” , as they are now called, which may be as simple as a conveyor belt to another. An automatic mechanism is one which has a capacity for self-regulation; that is, it can regulate or control the system or process without the need for constant human attention or adjustment. Now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feedback” as begin an essential factor of the new industrial techniques, upon which is base an automatic self-regulating system and by virtue of which any deviation in the system from desired condition can be detected, measured, reported and corrected. when “feedback” is applied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a large digital computer runs at the immense speed through a long series of sums, constantly rejecting the answers until it finds one to fit a complex set of facts which have been put to it, it is perhaps different in degree from what we have previously been accustomed to machines. But “feedback”, as such, is a familiar mechanical conception. The old-fashioned steam engine was fitted with a centrifugal governor, two balls on levers spinning round and round an upright shaft. If the steam pressure rose and the engine started to go too fast, the increased speed of the spinning governor caused it to rise up the vertical rod and shut down a valve. This cut off some of the steam and thus the engine brought itself back to its proper speed. The mechanization, which was introduced wit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cause it was limited to individual processes, required the employment of human labor to control each machine as well as to load and unload materials and transfer them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Only in a few instances were processes automatically linked together and was production organized as a continuous flow. In general, however, although modern industry has been highly mechanized ever since the 1920s, the mechanized parts have not as a rule been linked together. Electric-light bulbs, bottles and the components of innumerable mass-produce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