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

一、软件工程专业群现状

软件工程专业群包括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时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密切联系,并对两个专业建设提供师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中软、硬件密切结合)。

滇池学院于2007年开设软件工程专业,本专业在校学生191名,累计毕业学生251名。理工学院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2011

年成立了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2012年11月软件工程专业成功申报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建设,下设八个实验室:软件实验室、基础电路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软件实训实验室、杨林软件实验室、杨林基础电路实验室。与加拿大达内IT培训集团、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培训协议,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作为理工学院学生实训基地,旨在培养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6个方面的能力,工具的使用与实验技能、工程设计与实现能力、评审测试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过程管理与控制能力和面向领域的应用能力。

滇池学院于2001年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在校学生193名,累计毕业学生838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9年立为学院特色专业。理工学院不断探索课程改革,计划在新的课程中开设嵌入式课程开发,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当前社会急需的热门技术,实现与就业单位需要间的无缝链接。

依托母体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加大自身师资培训力度,不定期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大校内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制订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提高计划,鼓励和安排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访问,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种高级研讨班的学习保证专业教师梯队的连续性与合理性,提高学历层次及业务水平;让部分老师参与到软件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培养双师型教师。理工学院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52.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77.8%。专业群内兼职教师3个,

企业指导教师10余人。聘请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1个、同时有计划的提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教师承担省级、国家级课题10余项,在各类各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省级以上有关荣誉、奖励、成果16项。

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分别与加拿大·达内科技培训集团、中软国际达成合作培养协议,2010年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室”,2012年建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作为理工学院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软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把工程师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实训和校外实训两个培养阶段。在项目实训阶段,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在项目实训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

从2010年3月开始软件工程专业与国内知名软件公司合作,每年针对软件工

程专业大三学生开始了为期四个月左右的在校实训。

在培训的过程中学生不外出实训,由知名软件企业提供实训案例和项目资源,派项目经理及老师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利用学院的实训场地设备对学生完成实训教学。实训中所开设的课程按相应学分折算充抵学生一学期在校所应完成的学分数,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把实训与在校的学习联系起来。为了保证学生在企业1学期学习的培养目标,按照培养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将来毕业后的职场定位,结合实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实训内容进行细化。考虑到我院实际情况,培养内容侧重于软件实现(编程)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当前软件编程技术的发展主流,划分为Java和.Net 两个方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深度培养。同时兼顾学生将来的发展,适当增加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等工程能力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制定培养计划。

引入企业开发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形成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有利于建立滇池学院独有的循环人才培训体系。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最终形成理工学院独有的知识库,包括培训手册、科技成果和一系列软件项目文档,并形成软件专利。

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实习基地建设,聘请企业工程师为学生作相关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坚持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密切联系软件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加拿大达内IT培训集团深圳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云南众成软件培训

学院和云南信龙科技有限公司。实训基地软件、硬件建设情况良好,企业文化优秀,管理制度全面,管理人员负责,硬件设施精良,使用情况良好。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拥有毕业生251名,由于该专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就业一直领先于其他相近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7%,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5%,2013届毕业生的初

次就业率为94.9%。2014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5%以上。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就业方向,对软件领域的发展也是充满了信心,基本都在软件领域找到满意的位置,实现了学以致用、学以可用。得到了好的工作机会,其中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InfosysTechnologiesLtd)公司、亚信科技(中国)有限

公司、昆明雅富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昆明航空有限公司,同方科技,法国城市照明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AlphawaveTechnology(s)PTEltd.,Singpore,北京南天软件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单位。

2011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杨雪,毕业后就职于新加坡?alphawaveTechnology公司,目前担任EP级软件工程师。毕业前留言:“选择滇池学院,选择软件工程专业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决策。”这就是学生对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

部分毕业生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美国沃勒冈州立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毕业学生汪晓锋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胡良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博士。

理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大学生课外科技比赛,多项赛事获得国家级奖项,2013学年获奖成果如下:

获“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JAVA软件开发本科组国家三等奖”1项。

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创新设计大赛本科组国家一等奖,是云南省唯一获国家奖的本科院校,也是全国本科组参赛院校排名第一的

院校;

获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3项;获省一等奖2项;获省二等奖4项;

获201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省三等奖1项。

应届毕业生刘刚、蒋杰的论文荣获2014年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优秀奖。

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万亿元(快报数据),同比增长24.6%。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两个趋势:一是软硬比例趋于协调,软件设计比重逐年增加。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业收入比重达到25.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提高6.8个百分点。二是软硬融合步伐加快。随着产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高,纯粹的硬件设备越来越少见,绝大多数硬件都含有嵌入式软件、平台软件或应用软件,硬件设备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取决于其中软件产品的价值技术含量。以彩电为例,创维、海信、长虹等主要厂商通过组织力量研发配套软件,或与软件企业开展合作,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软件企业及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硬件制造领域,如乐视网推出电视产品,奇虎360推出随身WiFi设备等。

在201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将“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这也将促进大量软件开发类及运用类人员的需求。

我院的学生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几年来,我院通过对云南地区和全国实际情况的考察,了解到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它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卫生、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因此,

为积极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软件工程专业群转型发展有利于学生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遵循“面向工程、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指导方针,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构建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创新“双证通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订单式”培养;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能力与实现能力、项目规范管理能力、交流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在校企共建项目中锤炼出来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多方评价、共同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开展校企联合项目开发为主的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社会服务。依托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取得的课程体系、教师优势、教学经验、实训基础等资源发展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

(二)具体目标

(1)软件工程专业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能力一体培养的工程教育理念运用于软件工程领域,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建立“2+3/4+5/4”三段式8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有详细说明)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施“通过实践练通理论”的实践导向型教学模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通过实践练通理论”是从实践出发设计教学,通过让学生不断练习,而掌握必要理论的教学模式。实施此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完全明了从实践到理论之路,并精心设计关节点,再以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供机会让学生练熟、练透,从而促使学生具备精熟的职业能力。

(3)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在校企合建项目中锤炼出来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以建成一支经验丰富、技术服务能力强、梯队配置合理,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根据“校企共建、专兼结合、分类培养、重点突出”的原则,采取国内外培训、企业锻炼、院校交流等方式,按照教学需要,合理培养师资,完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梯队。普及“双师型”师资,要求专业教师拿到相关课程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专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每位教师确定一个主攻的职业方向,在实际项目中“摸爬滚打”,锻炼职业岗位能力,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并带领学生参与项目,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4)建立健全多方评价、共同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级联式顶岗实习机制,双线并行的过程管理机制(双机构、双导师、双手段——现场管理和网络管理),多渠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认证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形成的多方评价、共同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5)教学资源建设,围绕“IT”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重点建设3门具有全面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成1或2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包。

(6)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各项管理制度。

三、建设内容

(一)专业集群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群主要面向程序设计与开发、软件工程实施与管理,以软件工程专业为重点,带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这四个专业构成软件工程专业群。专业群共享相关的课程资源、实验实训室资源、师资队伍资源。四个专业可以互为基础,彼此促进发展(当今的电子信息产业,软、硬件技术密切结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以软件工程开设的专业开课程为基础,做好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

软件工程课程设置分设以下模块:数理基础(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专业基础(电路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软件编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EE 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Net开发技术)、软件测试(软件配置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设计(软件项目案例分析与设计、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重构与设计模式、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共享如表一。

表一、软件工程专业群课程共享表

做好软件工程各课程模块的教材建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培养目标;每个模块安排1-2名骨干教师;在5年内编写3~4门教材,努力争取申请建设1~2门院级或省级精品课程。

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发挥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信息化专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开放的,特别是对应用型学校开放的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和建设。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能力一体培养的工程教育理念运用于软件工程领域,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建立“2+3/4+5/4”三段式8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得学生能深入理解技术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入了

解技术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创新和运作能力。

前四学期“厚基础”,即重点完成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强化数理基础模块和注重专业基础模块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的掌握,让学生更早了解工程背景,为专业后续模块学习和工程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第五学期“强能力”,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后期的实训和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之间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实习使学生学习和实践软件企业的管理运作、业务流程及项目开发流程,了解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团队合作的要求,体验企业文化氛围。

第六学期“重应用”,学生利用一学期的时间指定企业在学校进行项目实训。在特定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采取基于工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另外,通过加强与软件企业合作,遵循我校的学分标准,学生在此环节获得的学分有效,从而将软件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强能力”,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对前几个期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地整理,并加强学习部分实践类课程。第七学期后半学期“重应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第八学期“重应用”,学生将利用一学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通过企业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工程实践环节,强化学生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求来源于企业。

(三)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软件企业进行调查与分析,确定学生成为卓越软件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再将抽象的专业能力具体化为能力要素,针对每个能力要素确定其对应的知识点;对能力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能力单元,然后对各个能力单元及其对应知识单元(知识点的组合)进行封装形成“模块”,通过若干个相关模块的有机搭配构成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和以工程对象为轴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3.1以专业能力为导向,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块化教学是变“知识输入”为“能力输出”的一种先进的教学体系。将传统的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为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模块化体系的方式(如图2所示)。

图2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示意图

基于上述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思路,构建针对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模块化教学体系(见图3)。

在上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中,一项专业能力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模块的知识和应用来描述。一个模块是围绕学生能力涉及的知识的有机组合,针对特定的能力单元设置,面向能力培养重构模块的教学内容,对传统模块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拆散、揉和优化。

模块既包含理论知识讲授,又有工程实践训练。专业综合设计采用典型的真实工程项目,对相应能力进行培养。模块具有可重组性和教学内容的非重复性,对应能力的培养环节连贯、递进,可适应不同类型软件工程师的培养需要。

模块化教学体系执行计划总学分为16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7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比达到44%。第1-4学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模块;第5学期在校学习专业模块;第6学期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实训;第7学期前半学期在校加强学习专业模块,第七学期后半学期和第8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工程实际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与企业深度合作,根据职业标准动态的调整专业课程开课计划、更新教学内容。

图3模块化教学体系

3.2以工程项目教学法为轴心,开展实践教学

工程项目教学法是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围绕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通过工程项目教学法,将理论讲解、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活动等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在一个或多个教学“模块”中,围绕典型工程对象(如一个软件项目、一个商务案例等),按照“任务驱动”模式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用多少,讲多少,最终覆盖所有相关能力要素。在课堂上一边理论讲解,一边动手实践,两者合二为一。

(四)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按照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原则,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

4.1校内实训基地

1.完善软件设计实训室。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换和增添设备,建成能同时容纳70人进行软件编程(Java方向)实训、J2EE项目实战实训、软件编程(.Net方向)实训、.Net项目实战实训,培养学生基于J2EE平台或.Net平台的编程能力。

2.新建物联网信息服务实训室。增添RFID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相关设备,按照“远望谷”企业开发体系及管理规范,搭建生产环境,可进行软件技术真实项目的开发、实施与维护,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可同时容纳70人项目实训。

3.完善ARM与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室。购置ALIENTEKSTM32F103嵌入式开发套件,套件包括实验开发板,仿真器,配套资料,辅助配件及配套导线,设备主要用于课程的教学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使用,设计规模能同时容纳30人。

4.完善FPGA数字逻辑实验室。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换和增添设备,建成能同时容纳40人进行数字逻辑软、硬件设计,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专业学习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5.新建金融数学软件实训实验室。购置与金融数学实训课程相关软、硬件平台,建成能同时容纳30人进行金融分析实训。

4.2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加强实习教学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现有4个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增加2~3个校外实习基础,提供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多数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4.3实训实习基地内涵建设

4.3.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校企共建共管的原则,强调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管理;由行业指导教师和校内的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共同评价;校企共同开发贴近生产实践的实训项目,这样有助于实现零距离就业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4.3.2校外实习基地

健全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制定校外实习基地选择标准。加强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的建设,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顶岗实习质量评定指标体系,加强对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使他们了解专业教学要求,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定期互访,与

校外实习基地达成协议,合作培训企业员工,合作开发项目,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方的积极性。

(五)“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5.1专业带头人培养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1-2名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派到国内、外或着名IT企业培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开扩国际视野、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承担信息系统开发、物联网应用研究、IT运维工程项目、企业兼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等途径提高“双师素质”和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在省内外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方面形成较强的影响力。

5.2培养和引进骨干教师

在现有教师中重点培养3—4名骨干教师,培养方式包括境外培训学习、学历提升、国内高校和行业培训进修、参加学术会议、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下企业锻炼、与行业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等,引进3-5名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硕士或以上学历的教师,主要领域为IT运维、软件测试、移动开发、软件外包等。

5.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兼职教师团队建设,改善双师团队结构。从信息服务行业企业聘请1-2名具有丰富物联网应用经验或IT运维项目实施经验,具有广泛社会资源,熟悉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高素质技术专家为专业带头人,落实顶岗实习,促成学校和企业项目开发合作,培养骨干教师,承担教学工厂建设及专业建设任务;新聘不少于5名来自合作企业和合作社区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兼职教师参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课程标准制定;参与工学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参与校内项目教学和社区信息服务活动的组织;负责在企业实习和社区锻炼期间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等。

5.4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教研和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平均每年有1个月的时间下企业和社区锻炼;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参加国内高校和行业培训进修,必须最少获得一种职业(技术)资格证书。通过多种措施,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

(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6.1建设优质课程

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指导思想,遵循“行动导向”教学原则,按基于工作过程导

向的“岗位+拓展”模块课程体系要求,努力建设几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见表4-7),努力争取申报1~2门院、省级精品课程。

优质课程的主要建设内容:

1.课程标准建设。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建设工作。

2.案例项目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典型案例资源库和拓展项目资源库。典型案

例资源库用于课程教学,拓展项目资源库用于学生课外独立实训,完成结果作为考核依据。案例项目库含相关项目完整文档、源码及使用说明。

3.技能测试题库建设。结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适当增加企业实用技术形成技

能测试题,为本校学生、异地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实训平台,通过Internet进行异地培训、学习。

4.网络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建设质量高、内容丰富、使用频率高的网络课程。

6.2开发优质教材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以项目实训为主,知识内容以够用为度,重点在于让学生实践工程案例的操作。教材的编写方式是教师与合作企业专家共同编写,书中的项目案例基本取材于行业中的项目实践。教材完成后再组织教师和行业专家完成教材的配套课件、后备项目库,从而形成完善的教学资源库。教材拟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辐射专业中推广使用。

6.3专业教学资源支持中心建设

开发以网站为主要载体的教学资源支持中心,为本专业师生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其中包括专业技术项目资源,服务案例教学资源,技能测试题库、网络课程,学生创新作品展示等,学生可通过教学资源支持网站进行自主操作和在线学习,实现了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开放平台建设,将网站建设成为展示本专业主要示范点的信息和资源中心,发挥社会辐射和带动作用。

(七)管理体系建设

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保证本专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严格按照应用型学校建设项目的要求和标准制定。

7.1教学制度建设

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度符合教学规律、体现教学特色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全部教学环节都有制度来进行规范。并通过日常检查、阶段性考核、周期性评比等手段,确保教学活动的进行,确保各种制度的落实。

制定《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开发管理办法》、《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评价办法》、《软件工程专业教材开发管理办法》、《软件工程专业实训教材开发管理办法》、《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开发管理办法》、《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室管理制度》、《软件工程专业集中实训制度》、《软件工程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软件工程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标准》、《软件工程专业顶岗实习岗位标准》。

7.1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完整性、高效性、专业性,制定《软件工程专业专任教师岗位职责》、《软件工程专业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标准》、《软件工程专业实训教师岗位职责》、《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听课制度》。为了配合学院的“二级管理”制定《软件工程专业专任教师奖金分配管理办法》。

7.3科研活动管理制度建设

鼓励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科技研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制定《教师教科研奖励制度》、《精品课建设管理办法》、《教师主持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7.4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软件工程专业专业学生实习报告写作规定》,使学生对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真正重视起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7.5社会培训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的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发挥示范校应有的示范作用,要积极开展相关的社会培训,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科研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制定《教师参与社会培训管理制度》、《教师参与社会培训奖励制度》。

为了保证以上五类制度的正常实施,还要建立专门的保障体系和督导制度,安排专人进行核实和检查,以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四、建设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一)2015—2019年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进度表(如表二所示)

表二2015—2019年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进度表

(二)预期效果

1.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起示范作用

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总结出一套专业建设的理论和成果。以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为同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在课程体系、培养方法、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同类专业起示范作用。

2.以精品课带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专业基础、软件编程两个课程模块编写2—3门教材,力争申请1~2门院级精品课。对应主干课程形成一套自编的训练教程。锻炼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出了一些优质的课程资源,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推广课程开发中编写出版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材。形成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板。

3.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区域内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建设,真实企业工作场景的实训室建设,将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提供先进的、可靠的硬件条件。可以开展区域内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服务,为本地区岗前人员培训,再就业人员的上岗及转岗培训,为企业提供专业领域的技术服务。

4.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通过在国内外学习,培养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进工程型人才,教师下企业实践,校企合作工程项目开发,吸纳企业能工巧匠等手段,“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综合能力将会得到全面提高。教学团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5.以点带面,辐射本专业群建设

将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思路引入到专业群的建设中,制定出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并将具有优势的硬件资源共享,带动专业群共同发展。对专业群的专业定位和新专业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6.发挥特色与优势,服务社会

发挥硬件与软件方面的特色优势,使软件工程专业成为区域内专业教学指导中心、实训实习中心、师资培训中心、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研发中心,对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示范。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和软件外包服务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7.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网络共享

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全部教学资源上网,一方面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另一方面为我校与同类院校开通了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大家共同探讨,以便更快的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网络共享能够更好的体现示范校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为地区示范校建设中的教学资源库作出基础性的工作。

8.通过完善的内部制度建设,保障示范校建设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强有力的实施措施和详细的保障机制,使示范校建设中的各项工作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形成一套专业建设的文档和管理文档。

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随着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数量逐年增加。对于企业来讲,由于软件开发周期短,版本更新速度快,希望新员工能够尽快上岗,迅速展开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由于教育体制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尽管高校毕业生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却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不能满足软件企业的大量需求。 如何有效缩短产生在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之间的供求距离,帮助学生顺利从学校跨入到企业,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实训模式以服务于企业为宗旨,以提高培训对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主要针对在校学生的缺乏项目实战经验的问题,精心制定合理的实战训练项目。以参与实际应用开发项目为背景,以软件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学校能控制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以团队形式进行项目分析、方案设计以及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交付等所有过程,它不同于课程设计,也有别于实习。实训拉近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平滑对接。 2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及实施 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训基地如何建设、基地实训如何开展,已经成为很多高校无法回避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着仿真性、先进性的原则,建立跨度为两学期的实训制度,通过模拟真实的企业氛围和开发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具体而言,就是软件工程基地实训分为两个阶段,要求如下: 基地实训一:目标是熟悉项目小组开发的流程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合作开发素质。学生在团队合作环境下使用相应软件开发工具,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整合,积累在项目规划、队伍组织、工作分配、成员交流等多方面的相对真实的软件开发经验,其主要形式是建立开发小组,强调协作和分工,完成教师给出的项目。 基地实训二: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开发能力。脱离教师的辅导,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完全采用企业的运作模式,是实训一阶段的提升,其主要形式是建立开发小组,集思广益,采取观察、调研等科学方法挖掘身边问题,改进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按照一定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可行性论证、招投标、需求分析、计划制订、项目实施,以及报告和陈述、交流和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 2.1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生掌握生产一线基本技能的重要场所,所以基地建设遵循仿真性和先进性的基本原则。实训基地要有意识的设计和营造企业文化,体现生产现

共性平台规划建设方案v06

物联网共性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1.“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发展模式的意义 已有的物联网相关示范或应用通常借用电信业的“竖井式”的系统设计规划理念(如图1所示),即不同行业和领域独立研究应用需求、独立设计系统特征、独立运营服务,物联网应用系统间无技术、设备、系统、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机制,因此”竖井式”系统无法实现行业间系统信息共享,切割了物联网产业规模、限制了物联网的快速大规模发展。 图1. 物联网应用的“竖井式“系统规划设计理念 从物联网产业长远发展趋势看,未来的物联网应用将同时覆盖行业用户和公众用户。“竖井式”系统为各种用户同时接受多种应用带来了终端、服务和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障碍。从产业本身看,“竖井式”模式在成本、可复制性、兼容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能够克服传统的“竖井式”模式给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带来的禁锢,消除行业部门间、行业部门与公众用户、电信业与制造业间的壁垒。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发展模式的意义在于, ?减少各行业和领域应用部署的重复建设,降低各行业和领域应用的投资体量及风险 ?挖掘和培育出物联网产业中的大体量环节,吸引和集聚产业资源,推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 ?以模块化方式,实现应用子集的快速研发、部署及服务,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新服务面市周期 ?提高各行业和领域共性平台产业环节的参与方体量,规避由于个别行业或领域需求波动导致的产业发展风险 ?以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的共性平台为支撑,打破应用子集环节的发展瓶颈,推动应用子集环节的快速成熟 2.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内涵 推行“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模式必须注意的是:首先,不同行业或领域应用的应用需求不同,反应为系统技术特征不同,例如传感器型号性能的差异、采集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另外,行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以及行业信息的公众发布必须以保证行业信息的安全性为前提,在“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发展模式下必须给与行业部门信息给与足够的重视,提供合理的、有保障的信息安全处理机制。 针对感知目标和感知环境的差异化、以及行业用户和公众用户物联网业务使用需求的差异化,“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提取不同物联网业务和系统的共性元素,提供共性元素的技术特征分类,以模块化方式实现共性元素子类。根据具体物

基于核心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与建设

摘要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中就宁波大红鹰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方式、实验基地建设、项目库建设、师资建设等作了阐述。 关键词软件工程核心能力实验教学体系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Based on Fundamental Competency//QuWeiqing,LiLi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softwareindustry,there-quirementforthecompetencyofcollegegraduatesbecomeshigh-er.Inthearticle,thecorecompetencyofsoftwareengineeringpersonnelisdiscussed.Onthisbasis,buildingoftheexperimen- talteachingsystemiselaboratedwhichincludingthepracticeofteachingmethods,experimentalbases,theconstructionoftheproject,teachingpersonnel,etc. Key wordssoftwareengineering;fundamentalcompetency;prac-ticalteachingsystem Author's addressSchoolofInformationEngineering,NingboDahongyingUniversity,315175,Ningbo,Zhejiang,China 随着国家、省市对环保的重视,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低碳产业,软件行业在逐年发展,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同时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对于用人单位而言,由于软件开发周期较短,版本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希望毕业生能够尽快上岗,开展有效的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虽然高校的毕业生在数量上是一年比一年多,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为了有效缩短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之间的供求距离,让学生能顺利地从学校跨入企业,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大实践训练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宁波大红鹰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及学校人才定位[2],共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网站开发方向、网络游戏设计方向,本着培养“技术基础厚、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宗旨,本专业对基于核心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建设。1实验环节的划分 软件工程基于核心能力的实验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本实验体系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 1.1实验方式 采用单元练习、课程实验、分角色项目实验、综合项目训练和岗位实习。 1.2实验场所 单元练习和课程实验环节安排在专用机房进行,分角色项目实验安排在实验室进行,而综合项目训练则安排在校内或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岗位实习则是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为最后走上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1.3实验内容 主要包含专业技能、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 (1)专业技能: 包含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知识等)、可视化工具、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岗位专业技能有代码编写、测试、文档撰写、过程管理等。 (2)专业核心能力: 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该方向的核心能力是软件开发与测试能力,软件开发与测试能力主要体现在算法设计、代码编写、软件工程思想、逻辑设计、软件测试,其中算法设计、软件工程思想、逻辑设计和软件测试等能力均通过软件系统的设计和程序代码的编写进行训练。 网络游戏方向。本方向的核心能力是动漫游戏设计和制作能力,主要体现在游戏开发技术、调试和测试技术,掌握游戏设计方面的技能。 网站开发方向。该方向的核心能力是程序设计和网站系统开发能力,程序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软件工程思想、逻 (宁波大红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33-0048-0348

英语专业建设规划方案(1)

英语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的到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标准,同时也对英语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培训,而是英语教育,即全面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思维活跃、心理健康、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性人才。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加强英语专业建设势在必行。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面临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测试评估体系的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对提高我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推动作用。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对本专业加强建设,使其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并逐步凝练出专业特色,成为在校内有较大影响和竞争力的专业。 二、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 1.学术队伍建设 学术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努力,培养出一支素质精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凝聚力强、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强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实现上述学术队伍建设的目标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4年至2008年)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目前,虽说教师的学历层次都比较高,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占80%,且大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较强的业务功底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但尚无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而且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保证教学质量,缓解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局面,需要积极主动,多渠道引进人才,打造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科研俱佳的学术队伍。人才引进特别是专业带头人的引进,要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和教师梯队进行,鼓励教师潜心研究,积极参与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教学研究项目。 第二步(2008年至2012年)加强教师培训。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业务进修,不断更新知识,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国内外深造的机会,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调整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在配备青年教师导师的同时,兼顾其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的一致性,使指导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结合学校2007年接受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开展观摩教学、课堂教学录相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相互切磋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在目前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证每年有2-3位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跟目前已建立合作项目的国外大学探讨互派教师研修的项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和学术活动,提高整体学术队伍的专业水平,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至少能有1-2名省级名师。 第三步(2012年至2015年)队伍壮大,层次提高,科研颇见成效。经过10年的努力,使学术队伍不断壮大,教师按研究方向结成梯队开展学术研究,预期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0%,教授增加到至少10人,科研成果更具学术价值,发表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的文章越来越多,有影响的个人专著教材问世。英语专业在目前已有2门精品课的基础上,力争

软件工程专业和课程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梧州市地处桂东南,泛珠三角经济区。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利用地缘、人缘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和外向型经济,使经济建设飞速发展,GDP快速增长。随着梧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双转型”的需要,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十五”期间,我国软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软件产业销售额已达到3900亿元,其中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收入达到1834亿元,占软件产业全部收入的47%。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软件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广州市软件企业总数超过20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超过40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发展软件产业作为我国信息产业重要的一项规划,在未来5年中,软件人才需求将呈现急速上升的局面。根据信息产业部的预计,每年软件人才需求的增长率都会以不低于10%的比率上涨。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以及软件外包产业的成熟,软件人才依然还将呈现大量缺乏的局面,在未来5年内从业人员需求高达230万人左右。 我系软件工程专业将充分利用学院软件研发中心多年从事软件开发的资源优势,走“产、学、研、销”之路,教师参与研发并将案例带入课堂,学生学习该案例软件并到相关企业就业,聘请公司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专业顾问,并请他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教育过程,推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珠江三角洲国家级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的的进一步推进,为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要,支持本地区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同时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作为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重任。 (二)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课程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080611W (国家)0406 (学校)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 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及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自然科学和与软件有关的法律基础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使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具有软件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运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具备与软件有关的法律知识,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软件项目管理与开发技术、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技术、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网络信息安全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 2、熟练掌握需求分析和建模、软件设计和实现、软件评审与测试、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先进软件技术和开发工具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工作。 3、掌握与软件有关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具备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素质。 4、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5、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态和法律法规; 6、具有良好的英语写作和交际能力,外语水平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二、学制:四年。 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建设规划 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总目标:近期省级示范性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点,远期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做好专业结构的整合优化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专业建设现代化。 二、专业建设实施 1.师资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机床操作技能,懂得机床维护,掌握并能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师资建设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培养教师,送教师不定期出去培训,到工厂锻炼,使教师水平和教学随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2)引进人才,优点是教学稳定,较快达到办学要求。 3)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使教学与社会同步,学生能了解生产一线新鲜知识,同时学校教师也能通过交流得到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原则是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素质高、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理论与实践能力水平高,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生源建设 大力加强专业生源建设,吸纳相应层次优秀的生源,保证专业发展后劲。同时,优秀生源一般在工作中有优异的表现,能扩大专业乃至学校的影响,促进学校和专业的招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对内建立学生反馈机制,重要的是及时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使学生热爱学校和专业,这样使学生成为学校和专业的热心宣传者。 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首先需建立稳定、完善符合中职特点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中心是建设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课程的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在教研室内选择一门适宜课程。对教研室所设的课程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分析哪些是重点课程、前沿课程,并进行课程设置,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进行学科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其次需要完成课程操作文件,亦即编制授课计划、教学大纲、任务书、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等一系列工作。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炼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试验等一系列教学元素。最后,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使评估能正确反映教学的水平。 此外对专业的课程需要研究出本专业需整合的课程,探索出课程的整合思路与整合方法,为改革服务。 中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教学方法等能比较稳定,形成本专业的课程特色,并完成一门学校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远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文件体系和制定制度,完成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 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目的有两点:一是选择或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为教学打下物质基础。二是出版教材,提高本校专业影响力。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的教材具有实用,综合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应该采取不同的课程整合。教材的课程整合应以实用,够用的原则来进行。满足整合要求的教材主要以基础性,需综合的教材为主。初步考虑,整合教材包括数控机床常用刀具、夹具的知识,数控加工工艺知识;CAD/CAM软件应用,包括常用CAD软件知识和常用CAM软件知识;数控机床技

[最新]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模板-软件工程师个人职业规划

一、软件工程师的职业优势 1、最具增值潜力的职业,掌握企业核心数据、软件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2、新型软件人才缺口大,27%的行业增长速度导致软件人才年缺口达3万,高薪高福利成为必然。 3、可实现专业零基础入行,6-18个月的强化训练和职业化引导,就可成为企业急需的技能型软件人才。 4、就业面广,一专多能,实践经验适用于各个领域。 5、增值潜力大,职业价值随着自身经验的丰富以及项目运作的成熟,升值空间一路看涨。 6、职业发展前景广阔、软件工程师到项目经理仅一步之遥,从容晋升Manager。 二、软件工程师解读 何谓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软件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软件技术人员。软件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网站的设计、开发、维护和测试工作。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企业技术部的岗位体系中作一些了解。企业(或政府)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以下四种人: 1、企业信息化管理:负责信息化建设中的目标与方案决策,信息化建设、升级、更新; 2、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数据库、使用、维护和升级; 3、运行维护岗位:负责软件开发代码的编写以及基本的开发和测试; 4、操作应用人员操作应用人员:主要应用软件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 一般来说,IT企业的IT技术职位根据职能可以分为管理岗位:企业信息主管CIO、总监、IT经理、项 目经理等; 工程技术岗位:规划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系统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师等; 运行维护岗位: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程序员等; 操作岗位:办公文员、CAD设计员、网页制作员、多媒体制作员等。 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规模较小的企业,一个岗位可能涵盖几个岗位的内容,系统管理员既要负责系统管理,又要承担网络管理;大企业则会分的比较专业,有软件设计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程序员和 系统测试工程师等。 软件工程师的三个进阶: 阶段职称岗位前景和待遇 初级程序员专业软件工程师必经阶段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软件工程导论》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造软件系统的基本方法、技术、流程、工具及规范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向;学习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初步掌握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本门课程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学生的软件工程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从事软件开发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从教学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软件与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掌握个人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软件开发模型及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以及软件质量保证基本内容。(二)从能力方面,应使学生通过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化个人开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和开发软件。 (三)从教学方法上,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软件开发素材,通过一边实践一边讲解的方法,讲解软件过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完成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逐步植根于学生头脑中。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应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基础上进行。本课程为后续的“软件制造工程”和“软件设计工程”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一)绪论1学时 1、软件工程及其重要性 2、软件开发需要软件工程 3、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架构(需要什么软件工程) 、课堂的组织、学习方法、章节安排与考核4. 要求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起源,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了解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二)软件与软件工程4学时 1、软件及软件分类 2、软件工程的由来及概念 3、软件生命周期 4、软件开发与软件开发方法 5、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 6、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介绍

2018年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第1章平台建设背景 1.1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 1、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理念是集群 集群是由相互密切联系的企业、材料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公司,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在特定领域组成的有机整体。集群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相互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物流园区集群理念的发展在德国催生了像DGG这样的物流园区联盟。DGG现有23个成员,是作为独立的公司成立的。DGG作为物流园区的代表,与政府进行沟通协商,联合园区企业,解决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集合多方面的力量,协调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规划。 2、产业物流与物流园区发展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物流园区是产业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物流园区的发展也是可以促进产业物流发展。不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农业,只有在其产业物流达到一定规模,在同一区域内,物流企业到达一定数量时,物流园区作为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集中场所才会应运而生。 3、基于物流信息化平台运营的物流园区创新赢利模式

以物流信息化平台为核心运营纽带和依托,基于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构建物流园区新的运营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提供增值服务、创新业务模式而挖掘多项赢利点,如会员服务、管理输出、承接大企业物流项目分包给园区入驻企业服务等赢利点,从而形成园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本行业内能够掌握、配置核心资源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综合联动的信息系统;三是在关键的物流节点有竞争力。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一是政府指导与企业运作的关系;二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三是产业发展与物流服务的关系;四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五是物流节点、网络间的关系;六是物流人才开发和物流振兴的关系;七是信息化建设与物流转型的关系;八是处理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物流发展的关系。 为了适应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地都非常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鼓励发展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的交易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传统物流园区服务模式的变革。 1.2智慧型物流园区的建设思路

软件工程专业综述

软件工程专业 论 证 报 告

关于设置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论证报告 当今社会信息科技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时代。软件技术的普及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正成为科技信息力量最重要的领域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和应用的程度,直接关系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速度。所以软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目前根据专业学科考察及对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结合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游戏软件学院的实际情况,现申请增设软件工程本科专业。 一、增设软件工程专业的必要性 (一)增设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有利于给国家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进程,满足国家科技生产需要,促进国家经济腾飞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IT业发展迅猛,但高速发展的IT产业,因为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如今,IT人才短缺已成为竭制我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创新科技领域需要重点编制三个规划:一是创新科技主体的规划,即明确包括企业、个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组织、政府等在内的各个主体在创新中的职责;二是创新科技方式的规划,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三是创新科技环境的规划,即如何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技术水平、骨干企业和产业环境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激励科技创新创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引导企业投资,可以加速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持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将政府引导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及办公套件等,并在电子政务建设和行业信息化推进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方案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学科、大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一定的大数据科学研究能力及数据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掌握大数据工程项目的规划、应用和科学管理决策方法,具有大数据工程项目设计、研发和实施能力的高级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毕业生能在国家各级财经政务部门、信息产业、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从事大数据分析、挖掘、处理、服务、应用和研究工作,亦可从事各行业大数据系统集成、设计开发、管理维护等各方面的工作,也适合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交叉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以培养面向大数据工程与信息技术行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突出“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强化工程应用实践,兼顾交叉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从事大数据项目设计开发、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综合应用的高级复合、创新型卓越人才。 (二)课程体系与学科建设 作为一个新专业,首先,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要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地区对于大数据技术人才是否有一定的需求;其次,需要了解大数据技术岗位需要何种技能,把大数据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弄清楚,列出岗位技能清单,将技能清单转化为课程清单,明确了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细化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凝练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本专业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逐步开展人工智能与数据推荐等领域的研究。 (三)学科队伍建设 由于大数据涵盖内容广泛,因此需要如下三类关键人才队伍建设: (1)实现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人才,他们具有很强的编程能力,尤其表现在搭建数据存储、管理以及处理的平台方面; (2)精通处理大数据分析的人才; (3)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类人才,以适应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大数据技术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唯有如此,我们通过典型的算法展示、算法实现结合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方面的综合训练,从而实现专业实验教学由理论到应用、涵盖原理验证、综合应用及全方位实验的体系。因此,学校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特点,结合现代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全方位立体式(专业拓展模块——技能考证模块——集中实践模块)大数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大数据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还要开展职业技能考证培训,如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分析工程师、大数据系统运维工程师等。为了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必须实行内培外引的人才培养策略,将青年教师派驻企业学习是一种增强师资队伍实力比较快捷的方式,4年内你派出20余人次国内外高校、大数据企业进行短期进修培训和挂职锻炼,引进大数据相关专业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计算机、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另外,还可以通过引进企业工程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4年内拟引进企业大数据工程师4人。 (四)实践平台与科学研究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骆 斌 张大良 邵 栋1 210093)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1、引言
南京市汉口路 22 号
软件工程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系统、规范、可度量的方法。从历史上看, 软件工程学科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随着软件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计算 机学科逐步上升到计算学科, 2001 年 IEEE 发布的计算学科教学规划把计算学科划分为计算 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其他有待发展的学科等子学科, 标志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作为与计算机理论相对应的各种软件实践技术的总称已经得到世 界范围内的公认。 我国在 2001 年底推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把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软件产 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围绕这一定位,软件工程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 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在专业教学过程力图使得学生具备科学 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扎实软件基础,受到良好软件工程训练,熟悉软件应用和工 具,参与过实际项目,拥有较好职业素质。 本文研究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参照 IEEE CC2001 的成熟做法, 首先明确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然后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再后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2、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领域简介 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研究之上。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的基本依据,我校编写的《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知识体系》定义了基本素质 BAS,计算 机软件基础 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 SEM,数学、工程和职业基础 MEP,软件系统与应 用 SSA,软件工具与产品 STP 等 6 个知识体系子类,并在各子类之下细分为知识领域、知 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为方便讨论课程体系设计,现将与专业相关的 5 个子类的知识领域 简单列举如下: 1)CSE 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基础 CSE.DS,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 CSE.PF,计算机硬件基础 CSE.CH,系统软件基础 CSE.SS, 数据库应用基础 CSE.DB,网络通信基础 CSE.NC 和软件构造技术 CSE.CT 等知识领域。 2)SEM 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 SEM.MA,软件设计 SEM.DE,软件检验和有效性验证 SEM.VV,软件演化 SEM.EV,软件过程 SEM.PR,软件 质量 SEM.QA 和软件管理 SEM.MG 等知识领域。 3)MEP 定义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 MEP.MF,软件的工程基础 MEP.EF,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 MEP.PP,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 MEP.FL 等知识领域。 4)SSA 定义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与网 络应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12187647.html,(计算机网络进阶 AN,分布式计算 DC,多媒体技术 MM) ,嵌入式与实时
1
骆斌,教授,副院长,博士;张大良,教授,副校长,软件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邵栋,讲师。联系邮件, luob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12187647.html,。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政府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1.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背景

1.1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公共安全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是公共安全最核心的问题,随着其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的扩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重要的和长远的基本事务。 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带来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安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公共安全问题发生频度将大大增加,我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200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到: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攻关和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保障水平。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1.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在中央的大力推动和社会经济建设牵引的双重需求下,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建设。多个城市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比较突出的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南宁模式等。各部门也分别对自身垂直机构的应急平台建设进行了规划,如安监总局下发

的“企业安全应急平台建设指南”,水利部下发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指南”等。 1.3政府在应急处置中的领导作用 由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实行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以及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因此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 应急平台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行使职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的建设、运行能够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应急平台的概念和定位 2.1突发公共事件对应急平台的需求 在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泄露、禽流感、食物中毒、恐怖袭击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如何实现全面监测监控,并快速、动态地全面了解现场状况?如何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后果并快速预警?如何科学决策、综合协调和高效处置?如何根据现场实时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救灾物资、提供应急保障?都是摆在政府应急指挥员面前的重大问题。 建设应急平台可为政府领导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工具,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应急平台能够解决下列问题: (1)准确及时地获得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现场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

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本文叙述了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未来进一步进行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软件工程;工程型人才;示范 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要求,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全面启动了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并入选“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按照“厚基础、精方向、重实用、突特色、强外语”的理念,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用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与建设模式,目标是把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为工程型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1人才培养目标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软件产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国际化、工业化、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的软件工程型人才。强调培养扎实掌握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兼顾一定的软件管理知识,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软件行业和企业输送从事软件开发、设计、分析和架构等方面的软件工程师。 1.2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和国内外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家级软件园、著名软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优势,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组建专业实验室、共同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共同组建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参与示范性软件学院面向市场的开放式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设置,实现校企双赢,共同推动工程型软件人才的培养。 加强实践课程改革,吸纳行业内知名企业参与,建立和完善“2+1+1”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联合企业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和完善以工程实

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思路

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思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成为一门近代新兴的现代科学技术学科。目前,软件工程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有着应用性强,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等特点,对其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软件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若没有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壮大,就没有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经历了许多次的重大变革,每一次都具有其独特的一面。软件开发从最初简单的程序编写,再到为适应人们的多样化的需求。技术人员对软件技术的深层次的研究,使软件开发技术具有功能更全面,系统更深刻的特性。如今,计算机技术朝着信息多元化,技术科技化的方面不断发展。发展的同时,面对的是软件开发费用的不断增长,软件的生产效率却大大降低,造成了“软件危机”现象。我们知道,现代软件工程的理论思想是以制定一套规范而统一的开发软件为基础的。通过对软件工程技术发展历程展开一定的探索,研究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于发展。 关键词: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程序开发 1软件工程技术的概述 1.1软件开发的本质 在一定程度上,软件开发的实质主要是从“高级层面”到“低级层面”的一次转变历程。但是这一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到许多方面。比如有人员、技术开发、成本问题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软件系统的开发不易且较为艰难。所以,软件工程技术的本质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软件工程技术涉及到程序语言、软件开发工具、设计模式、数据库等多方面,它是按照成本的预算和进度,并在计算机理论技术以及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下,来实现用户对软件开发及维护的需求或者是以之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科学技术。 1.2对软件开发的认识和方法 时代的不同,造就了人们对于软件产业的开发过程及软件类型、项目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从最初的瀑布式到后来的螺旋式开发模型,再到如今的敏捷开发的新兴方法。可以从中看出,

大学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结合白城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如何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加强课程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突出办学特色,完善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等,积极探讨了软件工程教育理念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标签: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在市场机制推动下的全球化过程中,当今世界科技与社会发展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融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呈现综合化趋势,它既要求专业知识又要求人文和社会知识,既要求专业技能又要求沟通和交往技能,既要求专业素质又要求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种人才特征的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核心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然后要适当地了解与核心专业有关或者邻近专业的前沿知识;再培养一些职业综合素质,诸如心理素质、人文知识、社会道德、价值关怀、科技知识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需要从整体上关注与回应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大批适应全球化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明确本科生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软件人才适应性差,课程脱节现象成为顽疾,主要表现在实用性差,与市场脱节,实践与理论脱节,工程实践与技术应用脱节等方面。从教师角度看,部分高校教师误以为软件工程就是编程序,只需重点掌握开发工具,而忽视培养对软件的工程管理、团队开发、文档编写和测试等能力,轻工程现象较为明显;从学生角度看,课程内容可操作性较低,实践课程多为验证性的实验设计,学生即便听懂课堂内容,却苦于解决实际问题。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软件工程理论与软件开发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掌握软件工程精髓之处。因此,软件工程教学既要重视理论,也要重视工程实践和软件设计。 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必须精通所学的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还要拥有必要的工程实践能力。每學期通过讲授内容丰富、层次不一的教学内容,以及配合实际的或模拟的实践强化,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增强专业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遵守职业规范、维护社会公德以及培养职业责任感都是毕业生的基本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当多种项目目标互相冲突时,全面考虑知识、成本、时间、组织环境和现有系统等因素,能够提供恰当的折衷方案。教学计划需要提供有真实环境成分的练习项目,让学生勇于面对互相矛盾与不断变化的需求,顺利完成高质量的需求分析与灵活的软件设计,从而获得真正的经验。 二、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培养模式 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注意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模式,以国际化、工程化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