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本章是在学习了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

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本节要求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本节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

式,体会数学模型在解题中的应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2

、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二次函数的知识的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三角板、小黑板。

一、复习引入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ax2+bx+c=0 (a≠0)

2、一次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形如y=kx+b(其中k ,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x 的一次函数。

3、观赏几幅风景画,体会上面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探究问题1

要用总长为20米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怎样围法,才能使围成的面积最大?

1、设矩形靠墙的一边AB的长xm,矩形的面积ym2.

能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y吗?

2、试填下面的表

3、x的值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4、我们发现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探究问题2

某商店将每商品进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10元出售,一天可售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1、设每件商品降低x元(0≤x≤2),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要限定x的值?

2、怎样写出该关系式?

每天利润= 单件利润×每天销量

概念引入二次函数的定义:

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提问:

1.上述概念中的a为什么不能是0?

2.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中的b和c可否为0?若b和c各自为0或均为0,上述函数的式子可以改写成怎样?你认为它们还是不是二次函数?

思考:

1、由问题1和2你认为判断二次函数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的关键是:看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

思考:

2、二次函数的一般式y=ax2+bx+c(a≠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1)等式一边都是ax2+bx+c且a ≠0 (2)方程ax2+bx+c=0可以看成是函数y= ax2+bx+c中y=0时得到的.

区别:前者是函数.后者是方程.等式另一边前者是y,后者是0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3x-1 ( ) (2)y=3x2 ( )

(3)y=3x3+2x2 ( ) (4)y=2x2-2x+1( )

(5)y=x-2+x ( ) (6)y=x2-x(1+x) ( )

板书: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ion)

称a为二次项系数, 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请讲出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例2:m 取何值时,函数()221

m m --=+y m 1x 是二次函数?

答案见PPT 。 三、做一做

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的和为10cm.

(1)当它的一条直角边长为4.5cm 时,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2)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xcm,面积为S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cm,面积为 S ,体积为V 。 (1)分别写出S 与x,V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这两个函数中,哪一个是x 的二次函数? 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4页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通过复习类比,大部分同学对于二次函数的理解都比较好,会找自变量,会列简单的函数关系式,总体效果良好!

数学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

教学内容 27.2.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本节共需7课时 本课为第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2 ax y =的图象,概括出图象的特点及函数的性质.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得出二次函数特点 教学难点 识图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坐标小黑板一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初 备 统 复 备 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12+=x y ,反比例函数 x y 3= x y 3 =的图象分别是 、 ,那么二次函数2 x y =的图象是什么呢? (1)描点法画函数2 x y =的图象前,想一想,列表时如何合理选值?以什么数为中心?当x 取互为相反数的值时,y 的值如何? (2)观察函数2 x y =的图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践与 探索1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指出它们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1)22x y = (2)2 2x y -= 共同点:都以y 轴为对称轴,顶点都在坐标原点. 不同点:2 2x y =的图象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在对称轴的左边, 曲线自左向右下降;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 22x y -=的图象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 高点,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 注意点: 在列表、描点时,要注意合理灵活地取值以及图形的对称性,因为图象是抛物线,因此,要用平滑曲线按自变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连接.

实践与探 索2例3.已知正方形周长为Ccm,面积为S cm2. (1)求S和C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2)根据图象,求出S=1 cm2时,正方形的周长;(3)根据图象,求出C取何值时,S≥4 cm2. 分析此题是二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图象时,自变量C的取值应在取值范围内. 解(1)由题意,得)0 ( 16 1 2> =C C S. 列表: 描点、连线,图象如 图26.2.2. (2)根据图象得S=1 cm2时,正方形的周 长是4cm. (3)根据图象得, 当C≥8cm时,S≥4 cm2. 注意点: (1)此图象原点处为空心点. (2)横轴、纵轴字母应为题中的字母C、S,不要习惯地写成x、y. (3)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2 4 6 8 … … 小结与作 业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堂作业: 课本P4 习题1~4 家庭作业: 《数学同步导学九下》P4 随堂演练 教学后记:

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培训资料

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知识点小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意义 形如)0(≥a a 的式子叫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a 有意义,a 的取值范围是;0≥a 当a 0<时,a 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2、最简二次根式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被开方数因数因式的次数为1); ③分母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1)双重非负性:)0(0≥≥a a (2)还原性:(a 2)=a )0(≥a 。 *(3)绝对性:?? ???<-=>==)0()0(0)0(2a a a a a a a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 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 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 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去。 (2)有理化因式与分母有理化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步骤:一化二找三合并 (4)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二次根式相乘(除),就是把被开方数相乘(除),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 式。 0,0).a b ?=≥≥ = (0,0)b a ≥> (5)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九年级数学下册26_1二次函数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02≠-m m . 解 若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值? 例2.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1)写出正方体的表面积S (cm 2)与正方体棱长a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2)写出圆的面积y (cm 2)与它的周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3)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 (元)与所存年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cm ,求菱形的面积S (cm 2)与一对角线长x (cm )之间的 函数关系. 解 (1)由题意,得 )0(62>=a a S ,其中S 是a 的二次函数;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3.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02 =++c bx ax (a ≠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3、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会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2. 理解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 做一做: 1.问题一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 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不难列出方程 x(x +10)=900 整理可得 x 2+10x -900=0. (1) 2.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 )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 )倍,即5(1+x )(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 5(1+x )2=7.2, 整理可得 5x 2+10x -2.2=0. (2) 3.思考、讨论 这样,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 )共同特点:(1) 都是整式方程 (2)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ax 2+bx +c =0(a 、b 、c 是已知数,a ≠0)。 其中2 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模拟试题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20102=?) 1、1-2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倒数是 。 2、因式分解=-+-++121232826m m m x x x 。 3、桌上摆着一个由正方体木块组成,主视图如A 所示,左视图如B 所示,这个几何体最多有 块木块,最少有 块木块。 4、一幢大楼有三个楼梯,4个人从楼上下来,4个人同走一个楼梯的概率 是 。 5、已知点)3,(-a P 与O(2,b)关于原点对称,则a= ,b= . 6、已知函数x k y = 与8+-=x 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为 。 7、关于x 的方程(n-1)x n-1-2x n+1 +n=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n= . 8、已知半径分别9CM 为3CM 和的两圆外切,那么它们的外公切线的中点到两圆切点的离是 。 9、如图AB=8CM ,BC=7CM ,AC=6CM ,BE=CE ,那么CD= 。 10、如图,矩形ABCD 的顶点A 在坐标原点,AB ,AD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的坐标为(1,0),点D 的坐标为)3,0(,当此矩形绕点B 旋转到如图 A ’B’C’D’位置时C’的坐标为 . 二、选择题(20102=?) 11、在同一坐标系中,若直线x k y 1=与双曲线x k y 2=没有交点,那么一定 满足( ) A B B C E D (9) A D B O A’ C’ D’ C (10) X Y

A 0 ,021<>k K B 0,021>K K D 021

2018年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 第二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 2.正数和负数 像+,+12,1.3,258等大于0的数(“+”通常不写)叫正数。 像-5,-2.8,-等在正数前面加“—”(读负)的数叫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分类 1)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2)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0 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 正分数0 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注】有限循环小数叫做分数。 (3)数集把一些数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的,有整数集,正数集,负数集,所有的正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自然数集或叫做非负整数集,所有负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非负数集。 4.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5.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如-5与5互为相反数。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几何意义)(3)0的相反数是0。也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4)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5)数a的相反数是—a。 (6)多重符号化简 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结果为负;如果是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6.绝对值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x2+10x-900=0.(1) 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 (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讨论 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 (1)都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华师大版数学九下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word教案

教学设计 科目 任课教师 任教班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27.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课型 新 课时 1 教学目标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2 ax y =的图象,概括出图象的特点及函数的性质 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难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法学法 读书指导法 课前准备 画好直角坐标系的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12+=x y ,反比例函数x y 3 =的图象分别是 、 ,那么二次函数2 x y =的图象是什么呢? (1)描点法画函数2 x y =的图象前,想一想,列表时如何合理选值?以什么数为中心?当x 取互为相反数的值时,y 的值如何? (2)观察函数2 x y =的图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践与探索]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指出它们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1)2 2x y = (2)2 2x y -= 解 列表

x … -3 -2 -1 0 1 2 3 … 22x y = … 18 8 2 0 2 8 18 … 22x y -= … -18 -8 -2 -2 -8 -18 … 分别描点、连线,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如图26.2.1. 共同点:都以y 轴为对称轴,顶点都在坐标原点. 不同点:2 2x y =的图象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 右下降;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 22x y -=的图象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 向右上升;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 回顾与反思 在列表、描点时,要注意合理灵活地取值以及图形的对称性,因为图象是抛物线,因此,要用平滑曲线按自变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连接. 例2.已知4 2 )2(-++=k k x k y 是二次函数,且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求k 的值; (2)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解 (1)由题意,得? ??>+=-+022 42k k k , 解得k=2. (2)二次函数为2 4x y =,则顶点坐标为(0,0),对称轴为y 轴. 例3.已知正方形周长为Ccm ,面积为S cm 2. (1)求S 和C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 (2)根据图象,求出S=1 cm 2时,正方形的周长; (3)根据图象,求出C 取何值时,S ≥4 cm 2. 分析 此题是二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图象时,自变量C 的取值应在取值范围内. 解 (1)由题意,得)0(16 12 >=C C S . 列表: C 2 4 6 8 (2) 161C S = 41 1 4 9 4 … 描点、连线,图象如图26.2.2. (2)根据图象得S=1 cm 2时,正方形的周长是4cm . (3)根据图象得,当C ≥8cm 时,S ≥4 cm 2. 回顾与反思 (1)此图象原点处为空心点. (2)横轴、纵轴字母应为题中的字母C 、S ,不要习惯地写成x 、y . (3)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华东师大版)

? ? ? ?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 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a > 0)(1)( a ) 2 =(a≥0);(2) 0);(3) 3.二次根式的乘除: a 2 = = ? (a = 0) ?(a < 0) ?= (a ≥0,b≥0) 计算公式:? ? ? = (a ≥0,b>0) 4.概念:?1.最简二次根式:(1) (2) (3) ? 2.同类二次根式: 5.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化,二找,三合并)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6.二次根式化简求值步骤:(1)“一分”:分解因数(因式)、平方数(式);(2)“二移”:根据算 术平方根的概念,把根号内的平方数或者平方式移到根号外面;(3)“三化”: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 7.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运算类似,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对于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原来学过的所有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1.一元二次方程: 第22 章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的整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bx +c = 0(a ≠ 0) .它的特征:等式左边 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 ax 2 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a)2 =b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x +a 是b 的平方根,当b ≥0时,x +a =± b ,x =-a ± b ,当b<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 ± 2ab +b2 = (a +b)2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 数x,并用x 代替,则有x2 ± 2bx +b2 = (x ±b)2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1)=2)( a (a ≥0);(2 ;(3) ?? ? ??<=>==)0___()0___() 0___(____2a a a a 3. 二次根式的乘除: 计算公式:___(0,0) ___(0,0) a b a b ?=≥≥??=≥>?? 4. 概念: 1.2.?? ?最简二次根式:(1) (2) (3) 同类二次根式: 5.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化,二找,三合并 )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6.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步骤:(1)“一分”:分解因数(因式)、平方数(式);(2)“二移”: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把根号内的平方数或者平方式移到根号外面;(3)“三化”: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 7.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运算类似,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对于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原来学过的所有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

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 它的特征: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 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 系数;c 叫做常数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 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 b a x ±-=, 当b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 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 2)(2b x b bx x ±=+±. 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3) 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 ) 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 ac b b x 4) 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 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 ) 0(02≠=++a c bx ax 中, 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 1)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word版本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知识点小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意义 形如)0(≥a a 的式子叫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a 有意义,a 的取值范围是;0≥a 当a 0<时,a 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2、最简二次根式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被开方数因数因式的次数为1); ③分母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1)双重非负性:)0(0≥≥a a (2)还原性:(a 2 )=a )0(≥a 。 *(3)绝对性:?? ???<-=>==)0()0(0) 0(2 a a a a a a a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 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 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去。 (2)有理化因式与分母有理化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步骤:一化二找三合并 (4)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二次根式相乘(除),就是把被开方数相乘(除),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0,0).a b ? =≥≥ = (0,0)b a ≥> (5)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附:1、根式 )0,0(>≥a b a b 的化简方法 (1)把 a b 化为,a b 然后分母有理化为 .a ab (2)把a b 化为a a a b ??,然后化为 .a ab 2、 分母有理化的关健是确定有理化因式,其基本方法为: (1)根据(a )a =2 )0(≥a 可知a (2)根据平方差公式,可知b ±a 的有理化因式为b a μ,y b x a ±的有理化因式是y b x a μ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的形式,这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完整教案

华东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1.1. 二次根式(1) 教学目标:1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a 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a 没有意义. 二、概括: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 (a ≥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 等于a .即有: (1)a ≥0(a ≥0); (2)2)(a =a (a ≥0). 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a ≥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即x ≥1. 所以,当x ≥1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思考:2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a a =2; 当a <0时,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可以将它“开方” 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x 43-; (2)23-x ; (3)2)3(-x ; (4)x x 3443-+- 五、 拓展

九年级下册数学(华师大版)教案:26.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一课时y=ax2 的图象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 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 图象性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二、重点: 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的图象2 三、难点: 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性质。 2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

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如果可以,应先研究什么? 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二)、范例 2 例1、画二次函数y=ax的图象。 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x…-3-2-10123… y…9410149… (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2 (3)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得到函数y=x的图象,如图所示。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结为:它有一条对称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点交点。 抛物线概念: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 顶点概念: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三)、做一做 22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与y=-x的图象,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22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与y=-2x的图象,观察并比较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什么? 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 对于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要指导中下水平的学生,讲评时,要引导学生讨论选几个点比较合适以及如何选点。两个函数图象的共同点以及它们的区别,可分组讨论。 交流,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达成共识,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22 顶点坐标都是(0,0),区别在于函数y=x的图象开口向上,函数y=-x的图象开口向下。 对于2,教师要继续巡视,指导学生画函数图象,两个函数的图象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类比1得出。 对于3,教师可引导学生从1的共同点和2的发现中得到结论:四个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坐标都是(0,0). (四)、归纳、概括 222222222函数y=x、y=-x、y=2x、y=-2x是函数y=ax的特例,由函数y=x、y=-x、y=2x、y=-2x的图象的共同特点,可猜想: 2 函数y=ax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它关于______对称,它的顶点坐标是 ______。 2 如果要更细致地研究函数y=ax图象的特点和性质,应如何分类?为什 么?22 让学生观察y=x、y=2x的图象,填空;

九年级数学下册26_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

26.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2、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难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本节知识点 1.会通过配方求出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最大或最小值; 2.在实际应用中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作用,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或最小值. 教学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带有“最”字的问题,如 问题: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0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设每件商品降价x 元,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 元,则可得函数关系式为二次函数2000100102++-=x x y .那么,此问题可归结为:自变量x 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你能解决吗? [实践与探索] 例1.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5322--=x x y ; (2)432+--=x x y . 分析 由于函数5322--=x x y 和432+--=x x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所以只要确定它们的图象有最高点或最低点,就可以确定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 (1)二次函数5322--=x x y 中的二次项系数2>0, 因此抛物线5322--=x x y 有最低点,即函数有最小值. 因为5322--=x x y =8 49)43 (22--x , 所以当43=x 时,函数5322--=x x y 有最小值是8 49-. (2)二次函数432+--=x x y 中的二次项系数-1<0, 因此抛物线432+--=x x y 有最高点,即函数有最大值. 因为432+--=x x y =4 25)23 (2++-x , 所以当23-=x 时,函数432+--=x x y 有最大值是4 25.

2017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理解a(a≥0)是非负数和(a)2=a. a=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3.理解2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a)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3.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具体的数据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分类的数学思想,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及其运用. 3. 【教学难点】 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 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回顾: 当a是正数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当a是零时,a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是负数时,a没有意义. 【教学说明】通过对算术平方根的回顾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概括:a(a≥0)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a≥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即有: (1)a≥0;(2)(a)2=a(a≥0).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a中,a的取值必须满足a≥0,即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思考:2a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的一些值,如2,-2,3,-3等,分别计算对应的2a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当a≥0时,2a=a;当a<0时,2a=-a.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x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华师大版二次函数教案

华师大版二次函数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值

(完整版)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新)

最新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类离不开数学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第2章有理数 § 2.1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2. 有理数 § 2.2数轴 1. 数轴 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 2.3相反数 § 2.4绝对值 §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 2.6有理数的加法 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 2.7有理数的减法 §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2.9有理数的乘法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 2.10有理数的除法 § 2.11有理数的乘方 § 2.12科学记数法 §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3.1列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列代数式 § 3.2代数式的值 § 3.3整式 1.单项式 2.多项式 3.升幕排列与降幕排列§ 3.4整式的加减 1. 同类项 2. 合并同类项 3. 去括号与添括号 4. 整式的加减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 4.2立体图形的视图 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 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 4.4平面图形 § 4.5最基本的图形一点和线 1. 点和线 2. 线段的长短比较 § 4.6 角 1. 角 2. 角的比较和运算 3. 余角和补角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 5.1相交线 1. 对顶角 2. 垂线 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平行线 1. 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 3. 平行线的性质 七年级下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 6.3实践与探索 第7章一次方程组 § 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华师大版二次函数说课稿

课题: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第四课时)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四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从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看,有关函数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时越来越多地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函数的内容在其中有相当的地位,二次函数更是重中之重。而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y=ax2、y=ax2+k、y=a(x-h)2的图象和性质。因此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二次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图象变换的观点把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y=a(x-h)2+k (h≠0,k≠0)的图象。从特殊到一般,最终得到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突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时体现“问题—探究—反思—提高”的教学理念。特别在探究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及时施与鼓励性评价;注意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感悟,在问题中创造,在讨论中生成、发展。努力呈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的作法及性质,进一步了解 二次函数y=a(x-h)2+k (h≠0,k≠0)与二次函数y=ax2图象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 纳概括能力;进一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向学生渗透事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通 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美,渗透二次函数的图象可互相转化的和谐的数学美。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二次函数y=a(x-h)2+k(h≠0,k≠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向二次函数y=a(x-h)2+k(h≠0,k≠0)的图象的转化过程 难点的突破:设计问题情景——动手操作——探索问题——归纳结论——应用结论教法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