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语文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摘要: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视角,分析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提出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情境;有效性;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实现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活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且促进问题与学生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低效或无效的。面对各种偏离“轨道”的问题情境创设,本文试图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做一探讨。

一、有效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

怎样的问题情境是有效的呢?江苏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就是指有情之境,是一个人为化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与其中的环境。问题情境就是要使儿童面对问题时,不是感到害怕,而是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总之,有效的问题情境要体现以下基本特征:

1.趣味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探索性:也就是说所呈现的问题中要具有障碍性、挑战性,不能让学生一下子就从情境中找出答案,需要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才能得出结论的。因为只有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3.可接受性:所呈现的问题,要能让学生明白要我们解决什么。难度要适中,太难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太易了又觉得没有挑战性,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设计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4.障碍性:要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形成悬念,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前提。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才能有思维,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把问题隐蔽在情境之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问题情境要具有趣味性、障碍性、接受性和探索性,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遇到一定的困难时感兴趣,又需要经努力才能解决问题。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辛辛苦苦设计了情境,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设计中的某些问题没有处理好,影响了目标的达成度。为保证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处理好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依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客观现实的条件,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情境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创设,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认识、体验、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创设的情境要能比较快速地进入主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行学习,获得体验。

2、针对性原则

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中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好玩、有趣、新奇”的事物,如动物、游戏、童话等;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事物和任务更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尽量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创设问题情境。

3、可行性原则

情境创设时“原始的真实”的时间和空间常常是课堂所无法容纳的,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原始的真实”直接搬到课堂中,有时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从教与学的角度对原始的真实进行提取、重组、加工、构建“人工的真实”。同时情境的创设要便于操作,如虽然用精美的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在平时的课中不可能经常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课件。因而大多数情境的创设的素材最好是就地取材,随手拈来,既贴近学生,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4、全面性原则

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实践环境。情境的设计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某一个方面的需要,要同时为情感教学、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服务。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主要策略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多种多样,不管采取哪一种方法,提出的问题都要瞄准目标、把握关键、难易适度、层层推进,促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在问题情境中努力解疑、释疑,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从而获得知识。概言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必须做到科学、适度。

1、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能清楚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学习,也不能够单纯地以家长或教师的“权威”去迫使孩子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语文,了解语文、喜欢语文,从而主动地从事语文学习。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呢?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有趣、好玩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是他们所喜爱的,因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问题情境1】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抓住课题中的“借”字质疑:如果把“借”字换成“骗”字,哪个更恰当?为什么?学生一下子乐了,稍加思考后,便体会出“借”字用得巧妙,用曹操的箭去射曹操,有借有还,妙不可言。再读课文时,

学生兴致盎然。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体验语文源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的价值,就应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会在探索这些现实的情况和问题中认识语文、了解语文的价值、运用语文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改编教材中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内容,把学生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语文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语文的趣味,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问题情境2】教学《落花生》一课,我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如果先天丑陋或残疾,你会怎么办”?这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智慧的碰撞中迸发出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争相发言,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3、创设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语文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境体验,感受语文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问题情境3】在教《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我就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应用电脑课件展示了整个赛马的详尽过程,制作了自己赛马这个程序,提出问题:孙膑为什么会转败为胜?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赛马对阵顺序的关键,经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和直观播映,学生对整篇课文的认识就非常深刻了。最后,我让学生帮助齐威王在第一场比赛后怎样去取得胜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整个问题思维都被激活,对课文内容也就了如指掌了。

4、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呢?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在遇到问题时,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能使

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4】有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在讲授安徒生童话《买火柴的小女孩》,接近总结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女孩悲惨地冻死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了笑意?”问题涉及到作家的悲剧构思和故事深层蕴涵,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于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生发言十分热烈:有的说,这是对幸福光明的追求,有的说,这是朦胧的幻觉;有的说,死时的笑更能衬托命运的悲惨……视野开阔了,讨论深化了,课堂情境形成了。

5、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究

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探索性问题,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下,教师以问题为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探索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过程,推理过程和发现过程。让学生在自求通达的过程中去体验劳动的甘苦,从而使创造思维得以培养。

【问题情境5】在《乌鸦喝水》一课教学,我就是利用这种思想设计、引导的。教后,我留给学生一个问题——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少了,乌鸦用这种办法能不能喝到水?课后学生探究的兴趣很浓,都能自主地组成学习小组,做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就有所思、有所为,创新的火花也有了释放的环境,并能做出创新的成就。

6、创设想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问题情境6】在学习《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以后,我出示如下问题:未来的计算机到底会怎么“神”呢?我引导学生收集课外有关介绍电脑的知识,展开想象,大胆猜测。同学们七嘴八舌:计算机不仅会听懂人话,还会听懂动物的语言,实现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交流;计算机可以登陆其他星球,为人类寻求星际伙伴;计算机会越来越小,

就像纽扣一般别在衣服上……想象性问题情境,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我不禁惊叹学生想象的丰富,同时也坚定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要创设想象性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将学习向课外延伸的信念。

7、创设情感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生能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在教学中创设情感性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面对困难,经受锻炼,尝试成功。

【问题情境7】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我设计的问题是:亲人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

8、创设合作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讨论的问题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激起讨论的兴趣,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共同提高的机会。

【问题情境8】学习《亡羊补牢》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亡羊之后该怎么做才能确保羊万无一失呢?让个小组讨论。在小组学习中,有的学生脱口而出:及时堵住那个破洞!其他同学虚心听取,经过思考,提出质疑:亡羊之后及时补牢,可是万一补了东洞又破西洞,那该怎么办?有的学生当即提出了应全面加固羊圈的观点。这时,又有学生评议:为了不再丢羊,补牢是不是唯一的办法?学生再次热烈讨论,提出了“补牢不如逮狼,派人守侯,把狼打死,彻底消除隐患”的治本办法。紧接着,又有学生质疑:如果不止一只狼呢?……

学习小组讨论热烈,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并能认真思考、评议、修正、补充,敢于否认自我、同伴,敢于否认古人、名人,敢于否定教材,真正让小组学习“活”起来。

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实践的效果与反思

1、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本主义认为人总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具有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丰满的人性,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

到学习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统一性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论中的重要理念之一。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对立统一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二个方面,忽视或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不行的。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体现了二者的统一。从主导方面看,整个教学环节是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进行,在四个环节中,教师从“适应学生备问”到“引导发现”、“鼓励提问”、“帮助解问”,都重在一个导字,而且教师的主导是着眼于并作用于主体的主导。从主体方面来看,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合作提高的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二者相辅相成得到统一。

3、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和发现与科学家的创新与发现其内容与结果是不同的:学生学习内容与结果对于教师和成人来说往往是一个不言而喻的现成结论,但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却是新的,是一个问题或课题;科学家学习研究内容对于人类是第一次,是突破,是前沿问题或课题。但学生和科学家的创新发现过程却是相似的:都是主体为了认识某种客体而对现有认知结构和认识方式进行改造和超越,相对于自身现有认知结构和方式而言,这便是创造,便是创新。

4、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照顾了教学对象的层次性

实现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语文产生了两极分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照顾到教育对象能力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照顾到教学对象的层次性,教师在选用问法就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不同层次对象的学生反映出各时的疑惑,便于针对性教学。学生相互讨论,互问互答,能者为师,互帮互学,本身就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促进,使他们各有所得。

5、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加强了学习过程的合作性

合作学习是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释疑,相互解答,加强了合作学习。特别是当一个同学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

题或一个同学帮助解答一个问题时,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启发,会投以钦佩的目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一种“共生效应”,学生体会到集体力量,合作的优越,成功的快感。

6、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培养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艰苦学习和创造的内驱力,而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就是兴趣。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新问题更是难能可贵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有效问题情境,加强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能大大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双基、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当然,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为学生创设顺利实现教学任务的“问题情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机智。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精细而复杂的工作:要刻苦学习,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全面关注学生的智力、情感、生活经验、关注课外的知识信息,拓宽视野,更新知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具备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材料和独立自主地处理教材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实现教学相长;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实现课堂教学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黄丽清.“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功能[J];教学与管理; 2002年21期; 35-36

[2]李吉林.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4]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5]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1。

[6]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呼唤教师决战课堂.上海教育科研,2007,(2):34- [8]钱梦龙.为“训练”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10。

[9]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合理创设情境 营造教学契机

合理创设情境营造教学契机

————————————————————————————————作者:————————————————————————————————日期:

合理创设情境营造教学契机-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合理创设情境营造教学契机 德国一位学者打过这么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 新课程凸现教学的情境性,强调回归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验,把知识内化为学生个性化的东西。为此,许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需适应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对学习材料的反映最清晰,思维最活泼、最有效,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积极状态,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1.趣味性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数学教科书上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抽象,教学中教师如果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一些童话故事、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师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数学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而且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也有的问题情境创设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一、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依据 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而有效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合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成败。 关键词:情境创设;课程资源;教师素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构建的过程。 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一、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含义及意义 情境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一)情境创设的含义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由此可知,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二)情境创设的意义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要使课堂鲜活起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创设教学情境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进行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2、实践意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调研,发现:学生不是缺少学习的资源,而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是在老师们的反复组织教学和奖品激励下被动地去学。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认为,只有创设极富童趣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在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下,在老师逐个递进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不断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也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有效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学情形。 2.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通过创设大量现实、有趣且具有生活化的情境,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和发展了数学综合能力。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完整版)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永胜县星湖中学子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的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并获益匪浅。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如新课程(上海版)教材及相配套的教学课件一般都是用小胖、小巧、小丁丁、小亚四个人物的学习或生活的情境图来呈现教学的内容,而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的年龄在长大,知识结构在发生变化,生活经验在不断丰富,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书上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一味的用这样的情境,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 (四)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创设情境是为了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数学的原型,进而提炼到数学的本质,或是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再现。而在教师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常常是几个卡通人物,或是一幅主题图的再现,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

课题一《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课题:《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地点:一楼东办公室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落实课题 我校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提问是构成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信息反馈的最直接,最贴近师生心理的一个过程。课堂问题的设计对教与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各科教学中都会有不同形式的,不同类别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质疑,引发思考,完成每步教学目标。课堂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苦心研究,精心设计,尽力做好,努力提高,这样,我们所提的问题才具有真实的价值。课题提出(选定)后,研究组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实验教师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 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1)理论学习。负责人进行理论讲座。 (2)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资料的搜集积累是实验必备工作,它也是研究的基础工作,是实验研究结论的基石;也是实验总结、实验报告、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基础。 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可以从看书阅览材料中搜集,从教育教学实验中搜集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设计实验课,编拟的教案、记录等;还应从上课的实践中搜集和积累。建立教例撰写制度,开展案例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效果分析等。还可以从评课中、作业、课外活动及课外调查中搜集和积累资料。整理者定期整理研究员搜集到的材料。本阶段所有研究员会利用网络教研,集中结合资料设计有关概念,计算,应用题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有效策略,形成实验报告。 2.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1: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情境的特征是什么; 问题2: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有哪些不适合的问题情境,应如何改进;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台山市海宴中心小学陈仲生说得真好。“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话题就是正确把握“效”与“度”,提高情境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象的诊断] 1、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有一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们班外出春游54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7人间 (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需要订多少间房?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 [案例分析]:虽然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体验生活。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 [课后反思]: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情境创设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中高年级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17775464.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作者:吴仁良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7期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要用于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意义重大。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策略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如在开始上课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联起来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必然产生求知欲。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可以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许多方法。再者,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较为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如在学生学习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课尾可出示这样的思考题:小花猫、大公鸡和山羊是好朋友,他们年龄虽然都不同,但爱好都很相似,正如他们对外夸口说的“忘年交”。一天,大象伯伯看到他们三个正在讲故事,便上前问道:“你们三个,究竟谁最大?谁最小?”山羊幽默地说:“我的年龄乘以11/12,公鸡的年龄乘以13/15,小花猫的年龄乘以10/3,这样算出来的三个年龄就一样大了。你能把我们三个按年龄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吗?”大象伯伯糊涂了,同学们,你们能在课后帮大象伯伯找出答案吗?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进行钻研。这一问题表面看“山穷水尽疑无路”很有难度,但学生一旦把握住“算出来的三个年龄就一样大了”这个关键,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悬念可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当前的学习。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

如何创设有效情景教学

如何创设英语情景教学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主张教学要合理利用、开发多种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发展自我的空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针对《新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弓I 入或创设情境。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仿佛有置身于以英语为第一交际语言学习的世界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大大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垫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情境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情感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小学英语教材均采用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体系,以结构为主体,辅以情境,将交际功能的训练贯穿始终。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交际情景,如公园、学校、商店等。语言教材也较多地采用日常用语,如问候、道谢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情景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进行听说训练。此外教材根据儿童好奇心强,善于模仿表演的心理,安排了大量儿童感兴趣的游戏、英文歌曲、绕口令、儿歌等内容,这些都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景提供了方便,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有效的学习。 因此,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和把握教材体系,充分挖掘教材的情境内容,活用教材,创设情景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里身临其境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情境教学已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钟爱,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 余文森教授说过了这么一句话: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知识好比盐,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多么重要啊。因为有了情境数学教学就会焕发生命活力,只有在现时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目标,创设具有引导性的情境 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有更新的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而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目标不同,创设的情境也各异,因此创设情境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真理于情,情境交融,情通理达,增强体验,提高实效。所以情境创设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用具有引导性的提问来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而引导性的提问就是充满了“数学味”的提问,这种提问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能为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数学方面的支持。

二、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现实的情境 [案例二]:《最大公约数》教学片断 师:“王老师有两根木棒,一根长12厘米,另一根长18厘米。想把这两根木棒截成同样长短的小段(整厘米),王老师可以怎样截呢”生:(四人分组交流):“可以怎样截有几种截法”组织大家交流,得出:分别可以截成1、2、3、6厘米。师:(追问):每段4厘米不行吗为什么生:(反思):想到每段必须同时是12和18的约数。最后建立模型,尝试解决。师:如果一根长24厘米,另一根长36厘米,把这两根木棒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整厘米),可以怎样截生:在交流基础上,得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这几个概念。 本案例中,如果让学生直接从几个数中找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关键是学生很难把这一内容的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通过以上情境教学,从公约数的运用入手,学生印象深刻,以后碰到类似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因此,在情境创设中,一定要从生活出发,尽可能真实。 三、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创设有趣的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的。情境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 二龙山乡中心小学赵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自课改以来,广大教师以“创设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为基本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把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呈现给学生,情境教学被众多的数学课堂所采用,它成了数学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呢?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恰当创编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愿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创设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趣”中学。

2、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真实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规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比如,在上“美丽的对称”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动物城画面,并配合音乐)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其实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课件展示飞的过程)师说:“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师说:“小朋友们,它们美吗?”生自由回答……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此情境中,教师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熟悉的小动物为原型展开图形对称的学习研究,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学生是乐于接受的。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3、创设有趣的故事化情境 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或创作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青山镇中心小学闫凤杰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对于新知识的呈现,尽量寓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见的事,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再把知识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语调展示出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在内心深处容纳个性特别的孩子,接受思维较慢和淘气犯错误的孩子,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体现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层次,力求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细心观察,踊跃思维,主动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

追求的意念和各种努力。 三、创设给予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课堂现实和课前预设有较大的差距,有时我们在课堂上精心创设了情境,但事与愿违,学生看到这个情境,却无法发现情境中蕴含的教师所设想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自己适合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在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平等参与、民主研讨、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情境”,《辞海》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用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 阶梯。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么,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呢??? 一、旧知复习,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时才能促进 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

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学科整合,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目标是为了学习数学,但从具体内容来看,具有综合性、多样化的特点。可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情境,为数学教学所用。从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数学情境中可以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如水文知识,苏科版教材在有理数的乘法学习时,创设的就是水文观测方面的问题情境;地理知识,在学习平行和垂直时,教材创设了观察北京城市交通图的情境;社会学知识,在学习统计图的选用时,教材创设了尝试将中国5次人口普查数据用统计图来表现的情境;美学知识,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教材创设的就是芭蕾舞演员身体比例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塔体比例的情境。教学中,师生之间应形成互动关系,从而让静态的教材变为到动态的生成,激发创新思维。?? 三、生活积累,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的策略

创设情境的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策略。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1)问题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 (2)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通过这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教材知识点的内涵,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3)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中学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要求。就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而言,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 (2)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3)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4)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育人,关注和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试行,赋予思想品德课教学许多新的内容,我们应力求把思想品德课变成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

创设有效情境 爱你却不容易

创设有效情境爱你却不容易 王永祥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的提高 怎样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知识内容与教学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课题。几年来的教改实践,我体会到协调好教与学、过程与方法的关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学的契机,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呢? 一、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 知识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对于反映基本概念、基本算理、基本方法的内容,应引导学生自学掌握。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自学新知时,观察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思维易受兴趣的影响而出现随意性。为此学生的自学需要教师架设阶梯,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例如苏教版义务教材小数乘法例题:花布每米1.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例题展示了乘法的算理,是教学的重点。在要求学生自学1.5×0.5时,可设计如下有梯度的思考题: (1)要求1.5×0.5的积,可以变成求什么的积? (2)1.5是怎样变成15的?0.5是怎样变成5的? (3)15×5的积与原题的积比有什么变化?要得原题的积应该怎么办?(4)积是几位小数? 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大都能自学理解题中的算理。教师针对重点,设计思考线路,引导学生自学、讲座使学生过自学阅读课本、边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 二、精心设计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探索。 知识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难于理解的根源,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知识的感性经验,二是知识内涵的综合性较强,抽象程度高。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遵循獐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操作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让学生充分参与过程,获取知识。例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倍数应用题。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倍的概念较抽象,“求一倍数是多少”的反叙应用题思路较难建立,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可分三个层次: 1.动手操作,孕伏思路。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是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摆多少个○?

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点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点 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中心小学左莲玉 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应注意的几点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创设情境要贴近生活实际 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因为教学的需要而随意捏造情境。创设情境要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而有所区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现实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事和物。颜色、声音、动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师要多创设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

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等情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既要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直观性活动,更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性发展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尽量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例如教学《旅游费用》的教学环节. 师:当你们外出旅游时,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 生:旅游中的住宿费车费的计算. 生:旅游中的景点门票费. 师:对了,这些旅游中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计算. 师:五一放假期间,小红一家五口一起去云洞岩旅游,旅行社推出了两种优惠方案. A种方案 B种方案 一日游一日游 大人每位160元团体5人以上(含5人) 小孩每位40 每位100元元 你说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比较省钱?理由是什么? 这样选取了生活中鲜活的数学,创设了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