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体育学试题选择、判断

学校体育学试题选择、判断

学校体育学试题选择、判断
学校体育学试题选择、判断

学校体育学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

1.1979年教育部在()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A. 广州

B. 扬州

C. 北京

D.上海

2.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三基”和“三中心”为特色的()体育教育特色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A.应试教育

B.集体主义

C. 主智主义

D.爱国主义

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次年在海南、广东、宁夏、山东四省全面进行试验。

A. 2003

B.2001

C.2000

D. 1990

4.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名称、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段划分、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评价方法等许多方面,均发生了重要的性质变化,体现了将()的理念落实在课程标准之中的极大努力,表现出体育课程的新的特征。

A. 健康第一

B. 应试教育

C. 英才教育

D. 素质教育

5.强调学生体育()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

A.学习经验

B. 认知经验

C. 感知经验

D. 认识经验

6.课程标准强调以()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A. 学生发展

B. 增强体质

C. 提高技能

D.学习技术

7.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

A.增强体质

B.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8.()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

A. 情绪状态

B.心理状态

C.身体状态

D. 社会适应

9.()是改善不良情绪的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

A.社会活动

B.教育活动

C.学习活动

D. 体育活动

10.()是锻炼学生意志,促进其意志发展的最优活动之一。

A.体育竞赛

B.体育教学

C. 体育锻炼

D.体育活动

11.()认为在教育中:“人们所追求的终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点,而是持续的旅途上的一个个歇脚点。

A. 洛克

B. 杜威

C. 卢梭

D. 赫尔巴特

12.()指出:“目的是总的表述,为指向某种未来的结果或行为的具体行动提供框架和方向。

A.乔恩.威尔斯B.约瑟夫.邦迪C.盖伦.塞勒D.艾伦·C·奥恩斯坦13.()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A.学校体育目的

B. 学校体育目标

C.体育教学目标

D.体育课程目标

14.()将课程定义为一种“为教育者提供一系列学习机会的计划”。 A. 戴维·普拉特 B. 乔恩·威尔斯

C. 盖伦·塞勒

D. 约瑟夫·邦迪

15.体育实践课程区别于其他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点是()

A.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B.社会适应

C.运动负荷

D.身体练习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A. 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B. 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C.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的疾病抵抗能力

D. 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E.体育活动还能够增强学生身体的免疫力

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A. 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B. 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 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D. 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E .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3.体育锻炼对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A. 使学生的情感社会化。

B. 养成热爱集体、互助互谅的集体主义情感。

C.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奋战的乐观主义情感,成为夺取胜利的推动力

D.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美感和理智等。

E. 能发展学生的愉快、乐观、友爱、同情等多种多样的情感。

4.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A.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B.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C. 有利于增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D.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E.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5.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具有()等特点,它有利于有目的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A. 直接性

B. 频繁性

C.竞争性

D. 规范性

E.单纯性

6.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形式是()

中的体育价值的理解。

A. 课外体育活动

B. 课余体育竞赛

C. 课余体育训练开展

D. 体育教学实施

E.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编制

7.学校体育目标的特点()

A. 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B. 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C. 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D.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E.具有一定的标准性

8.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有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

A.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 从教育的角度理解、把握体育的价值

C. 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

D. 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E.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9.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是为学校体育提供几个方面的依据:()

A. 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B. 是选择、组织、改选体育内容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C. 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D. 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E.对体育内容和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

10.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

A. 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

B. 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

C. 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

D.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E.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11.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

A.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B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C.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D.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E.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2.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特点:()

A. 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B. 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C. 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D. 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E. 反映“竞争性”的特点——体育竞赛的本质

13.体育课程()等基础学科为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

A.生理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哲学 E.社会学

三、判断题

1.课程标准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2.课程标准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的过程。3.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4.课程标准突出健康价值和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习过程和学生体育兴趢、学习经验、情感、行为、态度的价值思想。

5.体能的发展以发展身体机能为基础,它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

6.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是一生中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长期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7.智力的发展首先依靠依靠人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深入进行,其次人的大脑发育成熟。

8.体育锻炼可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 引起的一些非智力成分的良好变化。

9.学校体育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内容,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广泛训练记忆能力、启迪诱导想像力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0.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11.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需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2.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

13.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通过相互交往建立的,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

14.学校体育活动中这种特殊的“规则效应”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裁判,学会约束自我、公平竞争,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15.目标是指一些我们还未达成的事项和完成的任务,所以不能是事实;同理已达成的事项和完成的任务是目标。

16.学校体育目标主要是表示学校体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最后应达到的结果,比较长远、抽象、主观和深刻。

17.学校体育目的涉及的是一般的体育过程,是整个体育,甚至是整个教育追求的最终结果,学校体育并无一个特定的计划可以直接实现这样一些目的,但学校内大量的体育活动在许多方面可能反映它们。

18.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

19.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一定的体育目标在体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是对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陈述,它一般是由国家的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

20.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生的学习结果或一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

21.课外体育活动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所能得到的结果。

22.课余体育训练目标是预期通过对多数具有一定运动潜能的学生的训练能得到的结果。

23.课余体育竞赛目标是预期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的运动竞赛能得到的结果。

24.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中运动技能目标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运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25.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中身体健康目标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形成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6.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中心理健康目标是掌握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身心发展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自尊与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27.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中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28.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科书。

29.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

和经验。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30.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包括课程的设计及课程标准的制定。31.从体育的对象来看,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因此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32. 从体育的研究对象即从事体育的人来看,人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它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33.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身体练习内容多种多样,具有较大的可替换性。

34. 情意发展依赖的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人的情感在体验中培养,在冲突中升华。

35. 所谓体育课程的基础是指影响与制约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基本领域。

36. 所谓适应了的量是指某一负荷对学生的机能已经达到适应的状态,就可以适当地提高一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地提高体能,才能增强学生身体机能的适应性。

37. 体育课结构的根据是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由逐步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最后逐步下降。

38. 运动技能是人在从事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身体练习过程中,在自身内部之间和自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中通过心理体验所获得的身体认知。

39. 认知心理学派关注的是怎样教及学生对刺激做出的反应,把简单行为复合成复杂行为通过学习强化达到教学目标。

40.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关注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组或重建,认为知识学习就等同于学校教育。

41. 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出:体育课程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并强调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整合的必要性。

42. 体育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保存、传递和重建体育文化。

43. 教师中心论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成长,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能力提高。44.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是:“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45. 体育课程所指的科学基础是和人体发展相关的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运动医学。

46. 体育课程所指的人文精神是指以文、史、哲、艺术为精髓的对体育价值的判断。

一、1.B 2.C3.A4.D5.B6.A7.B8.A9.D10.C11.B12.D13.B14.C15.D

二、1.ABCE2.ABCDE3.ABCDE4.ABCDE5.ABDE6.ABCDE7.ABCDE8.BCD9.ABCDE10.ABCE11. ABCDE12.ABCD13.ABCDE

三、

1.A

2.

3.A

4.

5.A

6.

7.A

8.

9.10.A11.12.A13.14.15.A16.A17.18.19.A20.21.A22.A2 3.24.25.26.A27.28.A29.30.A31.A32.A33.34.35.36.37.38.A 39.A 40.A 41.42.43.A 44.45.46.

A是错误选项

学校体育学试题6-10

一、最佳选择题

1.( ) 是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

A.教学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时计划

2. 体育学习是以( )的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活动。

A.增强体质

B.提高体能

C.运动技能

D. 运动技术

3. 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 )的作用。

A.重要

B. 独到

C. 特别

D.特殊

4.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 )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的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最具有代表性。

A.杜威

B.卢梭

C. 加涅

D.柏拉图

5. 运动技术学习中被感受器登记了的技术动作有关信息很快进人短时记忆贮存,信息可在此持续 ( )秒左右。

A.10.

B.20

C.30

D.40

6. 学生的( )是制约其体育学习策略获得的重要因素。

A.智力

B.动机

C.年龄

D.遗传

7.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 )是其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最重要的因素。

A.年龄

B. 元认知水平

C.智力水平

D.动机水平

8. ( )是构成体育学习策略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

A. 体育学习方法

B.体育学习内容

C.体育教学环境

D.体育教师指导

9. 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 )。

A.认知水平

B.元认知水平

C.智力水平

D.认识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 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个原则:( )

A. 可靠有效

B. 互动性

C.创新性

D. 可行性

E. 灵活性

2. 编写体育教案应考虑的问题:( )

A. 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

B. 确定课的目标

C.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何方法步骤

D. 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

E. 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

3. 编写教案时选择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本次课程( )。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 教学条件E.教学组织形式

4. 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方法( )。

A. 能够保证教学方式方法效能的充分发挥。

B. 有利于提高体育课时间的利用率,提高练习密度,有效地真增强体质。

C. 有利于加强教学环节的衔接和场地器材的充分利用。

D.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

E. 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5. 体育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包含( )。

A. 技能学习

B. 认知学习

C. 社会学习

D. 情感培养

E.知识学习

6. 体育课程学习的特征主要归纳为如下几点:( )

A.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B.体育学习的探究性特征

C.体育学习的合作性特征

D.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E. 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7. 运动负荷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合理的运动负荷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的必要条件

B. 合理的负荷有助于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

C. 合理的负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习的效果

D. 合理的负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E.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不是被动承受运动负荷,而是积极主动去适应,并从中学习运动负荷的合理搭配的知识和规律,进而学会使用运动负荷来设计、安排和调节运动技术的学习。

8. 在认知与定向阶段,学生表现出:( )。

A. 初步领会运动技能的基本要求

B. 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动作(简单技能)或局部工作(复杂技能)

C. 注意范围比较狭窄

D. 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

E. 不能察觉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

9. 运动技能不易遗忘的主要原因是:( )

A. 运动技能是通过大量练习之后获得。

B.许多运动技能建立了动作反应系统。

C. 连续性的运动技能不易遗忘。

D. 动作技能容易记忆

E. 运动技能保持主要是依靠小脑和脑低级中枢。

10.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A.准备阶段 B.认知与定向阶段 C.结束阶段

D.联系形成阶段

E.自动熟练阶段

11. 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

A. 学生的年龄特征

B. 学生的智力水平

C. 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

D. 学生的动机水平

E. 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基础

12. 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外部条件( )。

A. 体育教师因素

B. 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

C.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D. 学习时间和反馈调节

E. 体育教学环境因素

13. 教师策略教学的经验主要表现为:( )

A.根据学生体育学习策略获得的内部因素和学习任务的需要,教给学生有效的体育学习策略

B. 善于根据策略要求选择适宜的学习和练习方法

C. 善于将体育学习策略明确、有效地教给学生

D. 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学习策略的意识

E. 能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寻求新的学习策略提供给学生

14. 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

A. 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B. 能否掌握知识和技能?

C. 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

D. 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

E. 能否积极投人健康教育活动?

15. 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与合作表现主要表现为:( )

A. 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

B. 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

C. 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等

D. 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并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努力承担在小组学习与练习中的责任

E. 能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能否注意个人的卫生,能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16. 竞技运动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 )

A. 竞争竞赛

B. 娱乐观赏

C. 自我显示

D. 挑战自我

E. 情绪宣泄

17. 体育课程应该根据( )对竞技运动进行科学的选择、引进和必要的加工改造,或进行有针对性的重新设计。

A.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需求

B. 体育课程目标

C. 学生体育基础等诸多因素

D. 自然条件

E. 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的课程目标要求

18. 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为:( )

A. 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B.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人其中;

C.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

D.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的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E.国家、地方和学校增加对学校体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19. 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最大特点是( ).

A. 生动活泼

B. 方便组织

C.便于检查

D. 灵活机动

E. 易于管理

20.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基调是( )。

A. 自觉

B. 自愿

C. 自主

D.自制

E.积极

21. 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其主要内容有:( )

A. 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B. 早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及组织措施;

C. 级活动、班级活动和体育俱乐部的宏观安排;

D. 年体育素质的测试安排;

E. 学生体育干部的培训提高;

22. 班级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内容主要有:( )等。

A. 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

B.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C. 活动小组的划分;

D. 检查评比方法

E. 宣传教育

三、判断题

1. 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2. 教案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3. 单元教学计划是根据学年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的,是对一项或一组内容的学习进程所进行的安排和规划。

4. 课时计划必须根据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安排,选择和确定本次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辅助教材,并对学习内容的性质和重点、难点扥个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5. 体育与健康教案的设计和编制只要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符合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原则,能改善教学效果,教案越简明越好。

6. 狭义的学习是指社会教育情景中,学生有目标、有系统、有组织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能力的过程。

7. 狭义学习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学生对各门学科和课程的学习,通过这些学科和课程的学习,达到一定社会和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并使自身的经验得以积累,素质得以构建,行为发生变化,适应社会及其变化的能力得以提高。8. 体育学习是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9. 运动技术同属于体育知识的范畴,是千百年发展起来的人类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人们对运动动作科学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10. 运动技术经过特别的训练,行为即发生变化;不经过训练,行为即不发生变化。

11. 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合理的运动负荷。

12.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的学习过程的基本形式最具有代表性。

13.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示范等直观方式将技术动作向学生进行展示。

14. 运动技术学习中在短时记忆中以知觉方式存在的动作印象这时转换成了动作概念、要领和动作表象等形式,并贮存在长时记忆中。

15.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结构模式可以看出,学生每一个具体完整的学习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总结、动作(作业)和反馈八个阶段。

16. 在学习活动的动机阶段,学生的学习是由目的或目标驱动的,学生有了学习

的目的或目标,就会使学习的行动指向学习的目标,它为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17. 在学习活动的反馈阶段,反馈是教师对其行为效果的观察所提供的。

18. 在学习活动的反馈阶段,反馈常常要求外部(主要是教师)的检验,但其主要影响显然是内部的,它们起着巩固学习的作用。外部的检验,主要是以信息反馈的形式提供人为的强化。

19. 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运动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

20.运动技能的保持主要是依靠小脑和脑低级中枢。

21. 智力水平中等的主要存在应用性缺陷。

22. 教师策略教学的经验丰富与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也有一定的影响。

23. 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是否适度是学生获得学习策略的重要条件。

24. 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5. 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有一定的影响。

26. 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获得是一个不断领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27. 学习策略的本质在于对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

28.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29. 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应着眼于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水平的提高。

30. 体能评价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体能发展目标与内容框架,考虑到学生在体能、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能测定的项目进行评定。

31. 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应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成绩评定。

32. 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3. 各地、各校都可以根据内容标准,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创编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

34. 定性评价则一般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中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等情况给予等级制评定。

35. 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制定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衡量学生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

36. 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体育教师的评价,而是将学生评价与体育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并且体育教师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所起的指导作用也是可以忽视的。

37. 体育教师应在体育学习评价中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并能激励自己更有效地学习。

38. 对现有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去掉不适合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发展的、复杂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9. 在选择和开发新兴的运动项目时,需要对内容进行设计,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到简单、大方、美观、健康、活泼、参与性强。

40.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与特点,采取不同

的措施来对运动场地进行适当的改造。

41. 体育教师本身就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资源。

42.学生是体育课程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教学效果体现的首要条件。

43.小团体是指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自发组成的体育锻炼的集体。44.个人锻炼活动是指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按体育锻炼的方法要求,自觉自愿地选择相应的体育锻炼的项目在课外集体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

45.学生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是学生体育意识觉醒的表现,是学生体育兴趣形成和发展、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巩固的重要途径。

46.个人锻炼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时矛盾,不存在绝对的排他性,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互相促进,互相转化。

47.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强制规定为主,自觉自愿为辅;宏观调控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特点的操作过程。

48.课外体育活动操作实施的实质就是从领导到教师,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扎扎实实的把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1.D2.D3.B4.C5.C6.C7.B8.A9.B

二、1.ABDE2.ABCDE3.ABCD4.ABCDE5.ABCDE6.ADE7.ACE8.ABCDE9.ABCE10.BDE11.ABCD E12.ABCDE13.ABCDE14.ACDE15.ABCD16.ABCDE17.ABCE18.ABCD19.ABDE20.ABCE21 .ABCDE22.ABCD

三、1.2.A3.A4.A5.6.A7.8.A9.A10.11.12.A13.A14.15.A16.A17.A18.19.A20.21.A22 .23.A24.A25.A26.27.28.A29.30.31.32.A33.34.35.36.A37.38.A39.A40.41.42.

43.44.A45.46.A47.A48.

学校体育学试题11-14

一、最佳选择题

1.( )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富活力的训练组织之一。

A. 学校运动队

B.基层训练点

C.体育特长班

D.体育俱乐部

2. 体育教师性格特征中的首要的条件是( )。

A.热爱本职工作

B. 谦虚好学

C. 高尚的思想品德

D. 良好的心理学品质

3. ( )是人民教师必备的条件。

A. 高尚的思想品德

B. 具有良好的生活旨趣和认知风格

C. 热爱本职工作

D. 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

4.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的一般性格特征()。

A. 高尚的思想品德

B. 坚强的意志

C. 热爱本职工作

D. 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

5. 体育教师的( )是体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A.谦虚好学

B.热爱本职工作

C.良好教态

D. 坚强意志

6.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的良好的心理学品质()。

A.社会主义觉悟

B. 工作的兴趣与职业的忠诚

C. 对学生的爱和良好的教态

D. 坚强的意志

7. 作为一名教师,具备( )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A.教学能力

B.教育能力

C. 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D.教育科研能力

8. ( )是当代体育教师建立威信、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教师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A.教学能力

B. 博学

C.教育能力

D.谦虚好学

9.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A. 上好体育课

B. 提高教学技能

C.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D.以学生为主体

10. ( )是衡量体育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

A.教学技能

B.教学业务能力

C.上好体育课

D. 体育课上的好坏

11.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的必要途径是 ( ) 。

A.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B. 体育科研

C.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D.加强教学的学习与交流

12.教育实习前的 ( )是教育实习质量的基本保证。

A.备课工作

B.准备工作

C.组织管理工作

D.见习工作

13. ( )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教学能力

B.业务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 备好课

二、多项选择题

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有( )

A. 学校运动队

B.基层训练点

C.体育特长班

D.体育俱乐部

E.民间协会

2. 运动队训练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是上级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根据( )。

A. 学校的体育传统

B. 师资队伍和指导力量

C. 场地设施条件

D. 地理与气候条件

E. 训练项目的群众基础

3. 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有( )。

A. 学校运动会

B. 体育文化节

C. 校际间交流比赛

D. 体育俱乐部

E.单项锦标赛

4. 制定竞赛规程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A. 竞赛规程应明确可行

B. 竞赛规程应利于更多的学生参加

C. 竞赛规程应提前下达

D.竞赛规程简单明了

E. 竞赛项目应全面多样

5. 教育科学知识包括( )。

A. 教育学

B. 心理学

C. 学科教学论

D.体育教学论

E.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6. 教师的一般能力包括:( )。

A.教育能力

B.教学能力

C.科学研究能力

D.表达能力

E.自学能力

7.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

A. 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

B. 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C. 精力充沛,体魄健壮

D. 工作任务繁重复

E. 体育教师的工作面向整个社会

8. 体育教师的工作主要职责是:( )

A. 搞好课外体育工作

B. 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C.搞好社区体育工作

D. 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E. 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室)做好各项工作

9. 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有( )。

A. 人文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 体育技术学科

E.人文社会科学

10. 体育教育实习应包括实习( )实习等。

A. 体育课教学

B. 课间操.

C. 运动队训练

D卫生保健教育工作. E. 课外体育运动竞赛

11. 教育实习中的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 )。

A. 学生的健康与营养状况

B. 学生体质发展状况

C. 学生体育卫生保健状况

D.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情况

E. 学校体育的现状

三、判断题

1.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人,作为业余体育训练基础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2. 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般有两个或多个具有广泛群众性和较高水平的项目运动队,它们得到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其运动队训练工作纳人了学校的常年计划。

3. 学校运动队的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是提高运动水平,代表本校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

4. 基层训练点是以一个或两个运动项目为重点的训练基地。

5. 体育特长班是由学校组织教师或教练员,招收本校或周边学位中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采用自愿、业余方式的无偿训练。

6. 单项娱乐性比赛是指学校计划的,民间流传的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

7. 体育节是指将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文化知识讲座和体育知识竞赛等有机融合的活动。

8. 竞赛规程是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常规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

9. 淘汰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

10. 双淘汰是按编排的比赛顺序进行比赛,连续失败两场则淘汰,最后全场胜利者为冠军。

11. 循环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12. 顺序法是指参赛者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表现成绩的比赛方法。

13.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评价与奖励应具有象征与教育意义。

14.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15. 体育教师活泼开朗的严肃认真性格是学生效法的模式,也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舒适的气氛和环境之中。

16. 教育能力是体育教师育人职责的需要。

17.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科学研究的态度,主动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审视自

己的教学活动,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使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有机地结

合起来,有机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18.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根本;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是前提;广博的知识是理论基础;充沛的精力、健壮的体魄是物质基础。

19. 体育教师不论是直接从事脑力劳动,还是直接从事运动动作的练习,都体现出脑力劳动和体力活动紧密结合的特点。

20. 教师要“教书育人”这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21.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是以体育运动中人的社会活动和心理活动为对象,揭示体育运动的本质,阐明体育运动的社会作用、个人价值以及体育运动运行和发展理论,促进体育运动更有意义、更有效地发展的课程。

22. 体育人文科学,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人的社会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辨证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学科。

23. 体育技术学科是运用基础学科和体育应用学科的一般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各专项技术、理论的教学和训练问题的学科。

24. 所谓检查课,是由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按计划检查实习试教质量并评定成绩。

25. 教育实习中的科研和教研是校内科研、教研的延伸。

一、1.A2.C3.D4.B5.D6.A7.C8.B9.A10.D11.B12.B13.D

二、1.ABCDE2.ABCDE3.ABC4.ABC5.ABCE6.ABCDE7.ABDE8.ABDE9.ABCDE10.ABCDE

三、1.3.4.7.9.11.13.14.16.18.19.21.23.25.正确,其余错误。

马原选择题(按章节)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 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感觉、分析、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 D.识记、联想、判断 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认识—实践—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 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完整word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20=20) 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 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2×5=10) 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4.教学任务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 分析: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5.教学目标具体化、量化,可观察、测量,可作为评价的依据。(√ ) 分析:教学目标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可观察、测量。 四、简答题(4×5=20) 1.发展体能有哪些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答: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举例略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⑴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感知、思维、实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⑵体育教学过程

职业卫生考试试题含答案判断选择

、判断题 1.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采样时间一般为 15min ,最高容许浓度的采样时间一般不低于 (X ) 2.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可用微孔滤膜采集。 (X ) 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2012 年版 )》将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分为轻微、 一般、严重。 ( X ) 4.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 1-10 台设置 1 个采样点 ;10 台以上, 至 少设置 2 个采样点。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 20 米设置 1 个采样点。 ( X ) 5. 事故性监测应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为止。 ( X ) 6. 为保证车间内良好的通风和自然换气, 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场所不宜过于狭窄, 厂房的高度 应不低于,人均面积不少于,人均占有容积不小于 15 m3为宜。(V ) 7. 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 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 V ) 8. 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 ( V ) 9.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 V ) 10. 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 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 及从业人员共同承担。 ( X ) 11. 工业企业选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对因建设工程需要不能避开的,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 X ) 12. 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就可 以。 ( X ) 1 3 . 《职业病目录》中,尘肺指包含矽肺及金属尘肺在内的 13 种尘肺。 ( V ) 14.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中 规定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作业, 作业。 ( V ) 16. 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 17. 煤矿采煤司机及助手作业时粉尘采样点应布置在距工人操作处下风侧 18. 特殊高温作业,热辐射强度应小于 700W/m2 ,室内气温不应超过 19.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20. 某企业有男职工 900 人,其中管理人员 80人,劳动者 820 人。管理人 员的工作制度为长 白班,劳动者工作制度实行四班三运转,则该企业最少应设置的厕所男蹲位数为 14 个。 ( X ) 2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评价阶段应完成的工作是: 工程分析、 职业卫生调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 ( X ) 22. 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 V ) 23《. 告知卡》 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 V ) 24. 粉尘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 V ) 25. 煤矿井下凿岩工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 3-6m 的回风侧。 ( V ) 26.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法和沉降法。 ( V ) 27. 焦磷酸重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焦磷酸溶解硅酸盐时的温度不得超过 200 °C o ( X ) 15min ( V ) 也适用于其他矿井下的采掘 ( V ) 。施 ( V ) 26 C 。 ( X ) ( V )

马原选择题库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1)统计学(2)统计活动(3)统计方法(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1)一包谷物的重量(2)一个轴承的直径(3)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4)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 <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员工年龄(2)员工性别(3)员工体重(4)员工工资 6.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 (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 | (1)动态指标(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4)强度指标 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1)统计分组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 9.()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2)咨询功能(3)信息功能(4)监督功能 10.()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2)及时性(3)总体性(4)连续性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1)差异性(2)综合性(3)社会性(4)同质性 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1)威廉·配第(2)阿亨瓦尔(3)凯特勒(4)恩格尔 13.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1)抽象的量(2)具体的量(3)连续不断的量(4)可直接相加的量1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1)政治算术学派(2)社会统计学派(3)国势学派(4)数理统计学派

学校体育学试题 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 B 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化工原理上册试题库(选择-填空-判断)带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上册) 第一章流体流动 一、选择题 1. 连续操作时,物料衡算通式中的过程积累量GA为( A )。 A.零 B.正数 C.负数 D.任意值 2. 热量衡算中,物料的焓为相对值,通常规定( A )的焓为零。 A.0℃液体 B.0℃气体 C.100℃液体 D.100℃气体 3. 流体阻力的表现,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D )。 A.阻力越大,静压强下降就越大 B.流体的粘度越大,阻力越大 C.流体的流动状况是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 D.流体的内摩擦力在流体激烈流动时不存在 4. 压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国际单位是Pa,用基本单位表示是( C )。 A.atm B.mmHg C.Kg/m.s2 D.N/m2 5. 水在直管中流动,现保持流量不变,增大管径,则流速(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6. 对可压缩流体,满足( C )条件时,才能应用柏努力方程求解。 A. )%(20ppp121 B. )%(01ppp12 1 C. )%(20ppp121 D. )%(01ppp1

1 7. 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用( C )准数。 A.欧拉 B.施伍德 C.雷诺 D.努塞尔特 8. 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滞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曲线为( B )。 A.直线 B.抛物线 C.双曲线 D.椭圆线9. 增大流体的流量,则在孔板流量计的孔板前后形成的压强差(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 B )有关。 A.雷诺准数和绝对粗糙度 B. 雷诺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C.欧拉准数和绝对粗糙度 D. 欧拉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11. 测速管测量得到的速度是流体( C )速度。 A.在管壁处 B.在管中心 C.瞬时 D.平均 12. 在层流流动中,若流体的总流率不变,则规格相同的两根管子串联时的压降为并联时的( C )倍。 A. 2; B. 6; C. 4; D. 1。 13. 流体在长为3m、高为2m的矩形管道内流动,则该矩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 C )。 A. 1.2m; B. 0.6m; C. 2.4m; D. 4.8m 2 14. 流体在长为2m、高为1m的矩形管道内流动,则该矩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 A )。 A. 1.33m; B. 2.66m; C. 0.33m; D. 0.66m。 15. 流体在内管外径为25mm,外管内径为70mm的环隙流道内流动,则该环隙流道的当量直径为( D )。 A. 25mm; B. 70mm; C. 95mm; D. 45mm。 16. 当流体在园管内流动时,管中心流速最大,滞流时的平均速度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的关系为( C ) A. u =3/2.umax B. u =0.8 umax C. u =1/2. umax D u =0.75 umax 17. 判断流体流动类型的准数为( A )

浙大马原题库120道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B 世界上某些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 C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D 人们的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联系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运动发展的不同回答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A 唯心主义的命题 B 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C 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D 朴素唯心主义的命题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方法是 A 认真学习教材 B 理论联系实际 C 认真学习马列哲学原著 D 更多地讨论一些理论问题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矛盾性 C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 D 可知性 6.时间的特点是 A 多维性 B 一维性 C 二维性 D 三维性 7.事物成为客体的首要前提是 A 客观性 B 对象性 C 社会性 D 历史性 8.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 物质 B 实践 C 规律 D 自然 9.发展的实质是 A 运动 B 变化 C 质变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现实性是指 A 合乎必然性的现存事物 B 当前存在的一切事物 C 当前存在的某些事物 D 那些偶然的存在 11.本质是 A 那些可以认识的东西 B 那些经常出现的东西 C 那些与人的认识相一致的东西 D 那些与必然性、规律同等程度的东西1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 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D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3.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 A 事物的变化是否特别明显 B 事物变化的量是否特别大 C 事物的变化是否特别强力 D 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14.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 A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5.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A 实践论的观点 B 真理论的观点 C 相对论的观点 D 反映论的观点1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关系 B 生产方式 C 自然环境 D 人口因素17.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 国家政权 B 政治思想 C 法律思想 D 哲学思想

学校体育学试题4答案

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终身体育 2、学校体育 3、绝对评价。 4、健康 5、课程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2、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4、学校体育结构和学校体育功能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5、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二者是可以独立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 6、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7、竞技体育是不能够进入学校的。() 8、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9、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0、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意味着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须过多的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 ( )、 ( ) 和 ( ) 等三个方面。 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有( ) 和 ( ) 两个方面的组织形式 3、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 ( ) 、( ) 、 ( ) 三个阶段。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学习五大领域,它们是( ) 、 ( ) 、( )、 ( ) 、 ( ) 。 5、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 ( ) 、 ( ) 、 ( )、 ( ) 、( )。 6、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 ( ) 和( )五种。 四.选择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体育考试试题加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练习密度、运动负荷.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基础性、业余性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师、学生、教材5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说明、教材纲要体系和考核项目级标准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全面性、针对性和_多样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校内竞赛、校外竞赛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错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对)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对)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错)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错)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错)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对)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对)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错)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校体育管理: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2.教材体系: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则,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的统一整体。 3.运动负荷:指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4.定性评价: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验,从理论上对可的质量作出的分析与评价。 5.预先考核:指通常在学期初,为了解学生基础和特点所进行的考核。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选择题及判断题答案

课程名:机械设计基础题型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考核点:机械设计基础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 1铰链四杆机构的压力角是指在不计摩擦情况下连杆作用于上的力与该力作用点速度间所夹的锐角。 A.主动件 B,从动件 C.机架 D.连架杆 *2平面四杆机构中,是否存在死点,取决于是否与连杆共线。 A,主动件 B.从动件 C.机架 D.摇杆 *3.以曲柄为原动件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 。 A大于l . B.小于l, C.等于l D.等于2 4 在设计铰链四杆机构时,应使最小传动角。 A.尽可能小一些 B.尽可能大一些 C.为0°° 5.曲柄滑块机构可以看成是由通过用移动副取代转动副演化而成的。 A.正切机构 B.摆动导杆机构 C.曲柄摇杆机构D双摇杆机构 6.与连杆机构相比,凸轮机构最大的缺点是。 A.惯性力难以平衡 B,点、线接触,易磨损 C.设计较为复杂 D.不能实现间歇运动 7.与其他机构相比,凸轮机构最大的优点是。 A,可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 B,便于润滑 C.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的精度 D.从动件的行程可较大 . 8.下述几种运动规律中,既会产生刚性冲击,用于低速场合。 A.等速运动规律 B.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C,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9.对心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超过许用值时,可采用 措施来解决。 A.增大基圆半径B改用滚子推杆C改变凸轮转向 10.我国规定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在分度圆上的压力角为。 ° B,0°°° 11 渐开线在基圆上的压力角为。 ° B,0°°° 12渐开线标准齿轮是指m、α、h a*、c*均为标准值,且分度圆齿厚齿槽宽的齿轮。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小于且等于 13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要正确啮合,它们的必须相等。 A.直径 B.宽度 C.齿数 D,模数 14 齿数大于42,压力角=20°的正常齿渐开线标准直齿外齿轮,其齿根圆基圆。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小于且等于 1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是实际啮合线段与的比值。 A.齿距 B.基圆齿距 C.齿厚 D.齿槽宽 *16 用标准齿条型刀具加工ha*=1、α=20°的渐开线标准直齿轮时,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17正变位齿轮的分度圆齿厚标准齿轮的分度圆齿厚。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且等于 *18负变位齿轮的分度圆齿槽宽标准齿轮的分度圆齿槽宽。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小于且等于 . 19斜齿圆柱齿轮的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在上。 A.端面 B,轴面 C.主平面 D.法面 20渐开线直齿锥齿轮的当量齿数z V其实际齿数z。

马原期末选择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50道题。每题2分。1-40单项选择,40-50判断正误。(注:去除多项选择)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产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96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教皇为伽利略公开平凡,这说明(D) A.谬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B.真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5.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思想家,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恩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7.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C) A.理性为万物的本原 B.数为万物的始基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精神是世界万物之源。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B) A.资本家节余 B.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 C.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D.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和他国劳动人民。 9.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C) A.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B.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社会化 10.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在(B)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劳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B)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D.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13.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4.G—W…P…W’—G’是(A)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15.我国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D)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 D.现实性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B.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C.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学校体育学试题5,

5,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学校体育目标(总目标):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 3、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4、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5、课余运动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内容。(×) 2、终身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教育思想体系。(×) 3、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好高尚的道德情操。(×) 4、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5、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6、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完全一致。(×) 7、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学习动机,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8、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9、学校体育中没有竞技体育的教学目标。(×) 10、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可分为诊断评价、形成期评价和综合评价。(×)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和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三个过程。 2、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是技艺性、情意性、 自然性、人文性。 3、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规划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体育课程评价阶段三个阶段。

机械原理的选择和判断题带答案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 析 随堂自测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 1.当机构的的原动件数目小于其自由度数时,该机构将()确定的运动。 正确答案:C A.有 B.没有 C.不完全有 2.当机构的的原动件数目大于其自由度数时,该机构将()。 正确答案:C A.有确定的运动 B.没有确定的运动 C.最薄弱环节发生损坏 3.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传递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 正确答案:A A.虚约束 B.局部自由度 C.复合铰链。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C A.机构自由度小于原动件数 B.机构自由度大于原动件数 C.机构自由度等于原动件数 5.用一个平面低副联二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所形成的运动链共有()个自由度。 正确答案:B A.3 B.4 C.5 D.6

6.杆组是自由度等于()的运动链。 正确答案:A A.0 B.1 C.原动件数 7.一般平面运动副所提供的约束为()。 正确答案:D A.1 B.2 C.3 D.1或2 8.某机构为Ⅲ级机构,那么该机构应满足的必要充分条件是()。 正确答案:D A.含有一个自由度 B.至少含有一个基本杆组 C.至少含有一个Ⅱ级杆组 D.至少含有一个Ⅲ级杆组 9.机构中只有一个()。 正确答案:D A.闭式运动链 B.运动件 C.从动件 D.机架 10.具有确定运动的差动轮系中其原动件数目()。 正确答案:A A.至少应有2个 B.最多有2个 C.只有2个 D.不受限制 11.机构作确定运动的基本条件是其自由度必须大于零。() 正确答案:错

对错 12.任何机构都是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面构成的。() 正确答案:对 对错 13.高副低代是为了对含有高副的平面机构进行分析和研究。() 正确答案:对 对错 14.任何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的从动件系统的自由度都等于零。() 正确答案:对 对错 15.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将引入两个约束。() 正确答案:错 对错 16.当机构的自由度F>0,且等于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即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正确答案:对 对错 17.运动链要成为机构,必须使运动链中原动件数目等于其自由度数。() 正确答案:错

马原单项选择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

1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 发展概况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 2.大众体育 3.竞技体育 4."六艺"(西周) 5."六经" 二 填空:(每空0.5)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 )年 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 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 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 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 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 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 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 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 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 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 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 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 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 () A :50年 B :100年 C :150年 D :200年 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 A :礼乐 B 书数 C : 诗易 D :射御 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 () A :秦 B :汉 C :唐 D :宋 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 A :唐 B ;宋 C :元 D :明 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 () A :乾隆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颜元 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 () A :1903 B :1913 C :1923 D :1933 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恽代英 D :颜元 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 () A :1950 B :1956 C : 1957 D :1958 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 A :1955 B :1956 C :1957 D :1958 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 () A :1977 B :1978 C :1979 D :1980 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 () A :1990 B :1991 C :1992 D :1995 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 :场外性 B :竞技性 C :技术性 D :基础性 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5分) 1.学校体育的主要特性是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