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堂上失败的实验

课堂上失败的实验

课堂上失败的实验
课堂上失败的实验

课堂上两次失败的实验

今天我给四年级上《实验》这一课,有许多体会。

《实验》这一课比较难上,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我感觉这一课上我准备的不够充分,实验器材也出了些问题,打火机没有拿上,高锰酸钾准备得也少了。但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孩子们在这一课上学的很好,非常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为了说明对比实验中的改变条件和不变条件,我准备了两个实验。这个可以说是科学当中的难上之难的地方。

一开始我做了水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在现有条件下,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小不同的水圈,让学生观察哪一个先干,然后我让他们分析在本实验当中我改变了什么条件?没有改变什么条件。学生们都知道改变了水的面积大小,不变的条件只说了一个:温度。我继续让他们说,凡是你能够想到的,我一直要求他们去想,全面一些,于是孩子们想到了时间、光线等等,眼看着水圈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缩小。虽然书上没有要求那么多,我想拓展一下。于是我问孩子们:你还想研究什么?孩子们说温度。那你如何设计呢?在现有条件下,我看了看黑板。立即一个女孩子说:“把一个水圈画在阳光下,一个画在阴暗的地方。正好阳光在黑板上投下了一道阴影。于是我鼓励她去黑板上试一试,她在黑板上画了起来。我又问学生:我们应当怎么控制好变量?孩子们答道:水圈应当一样大小。水圈画好了,我们拭目以待。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让孩子们做了一个溶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我让两个孩子上台来做,由于提前我没有说清楚,实验失败了,看不出来现象。这时高锰酸钾已经用完了,再做一次实验已经不可能了,我感觉有些尴尬,讲台下还有领导在听课,我宣布实验失败。

返回来在看上一个实验,学生们吃惊的发现在阴暗面的水圈居然比阳光下的蒸发得快。我暗自叫苦,我不得不再一次宣布实验失败了。看着孩子们有些沮丧的表情,我在想:其实科学实验并不可怕,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来。于是我还是露出了笑脸。我向孩子们承认我考虑问题有失误。但失误到底在哪里,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

于是我问他们:为什么失败了?什么原因?我们是不是对实验的条件没有考虑周全?

一个叫小杰的女孩说道:”老师,她的变量没有控制好,画水圈时她先在阴暗面画的,然后在阳光下画的,这样肯定就肯定蒸发速度不一样了嘛”

海峰同学也分析道:“第二个实验高锰酸钾的量应该控制好,因为我们只改变搅拌的次数。”

还有的学生说:“他没有控制好水量。”

还有的孩子感慨道:“老师我觉得科学实验真的很不容易,稍微有一点失误,就会失败,所以我们要考虑周到,控制好变量。”看来今天的变量问题,孩子们印象是深刻的。

下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在思考分析,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这一节课,给了我许多的启迪: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希望每次的科学实验都能顺利完成。但失败的科学实验却能给我们更多的收获。因为怕失败我们不敢让孩子们去尝试,是错误的。正因为失败,我们才更能给予孩子们发现问题的机会。如今的高效课堂,往往是暴露问题的课堂,也就是说,是学生能够出错的课堂。只有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实践,他们的错误才不会被掩盖,从而调动调动全体孩子们的潜能,在互动中找出解决的办法,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和掌握。

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摘要】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进行正确实验操作。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关键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有效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课堂演示实验,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一、进行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的几个原则 1.准备充分 首先要熟悉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不遗漏,缺一样影响实验的进程,影响学生情绪。 2.操作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举动是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起示范作用。教师操作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演示桌上要整洁,无关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以免影响观察。试剂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现象要明显,使每生都看得清楚。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影响课堂纪律,达不到应有效果。如何使现象明显,学生能看得见,要动脑筋,可根据产物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帮助学生观察。 3.注意安全 发生事故,谁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制取有毒气体,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如爆鸣气)更加小心。 二、抓住演示实验的目的进行有效教学 1.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谈谈化学课堂演示实验

谈谈化学课堂演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够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的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一、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这一课中,浓硫酸具有氧化性是需要突出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此,通过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根据产生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或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颜色的变化,然后得出结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强调学生观察硫酸或硫酸钠加入氯化钡后产生的白色沉淀是不溶于稀硝酸或盐酸的现象,采用“复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结论”的程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观察能力。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 2、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前述有关浓硫酸的性质实验中,当学生观察到“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说明了生成物什么呢?“水溶液变蓝色”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 3、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的其它对象)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从演示“硫酸或硫酸钠中硫酸根离子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硫酸盐的鉴定中去,总结得出“化学上检验硫酸根离子的一般方法”,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校级课题结题报告 [日期:2009-12-1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坤圣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初中化学课堂中演示实验的几点做法

初中化学课堂中演示实验的几点做法 【摘要】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演示的方式进行的化学实验称为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比较容易学的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和试剂的方法,以及操作过程,对于以后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做法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演示的方式进行的化学实验称为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比较容易学的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和试剂的方法,以及操作过程,对于以后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就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去做演示实验: 1.运用演示实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进入九年级的学生看到化学书内容五颜六色、图形形状各异本身就产生了兴趣。在开始教学中,若教师再用一些现象明显的化学演示实验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会加深学生想学好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开始教学中,变色:在一张滤纸上用酚酞试液画一幅画让学生观察现象(无色),再滴上氢氧化钠溶液后叫学生观察现象(红色),又滴入盐酸(红色消失);把锌放入水中无现象,放入稀盐酸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生石灰放入水中使水的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水温会下降甚至结成冰,“烧不坏”的手帕等等,都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了解其中奥秘的愿望。 2.把纯理论的知识点融化在演示实验中,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化学实验能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论提供化学实验事实,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很多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一般都首先从认识物质的性质入手,而物质的性质,尤其化学性质,必须借助于实验,学生通过感知物质及其变化的实验现象,获得化学实验事实,才能进行分析、推断,形成概念、认识理论。 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先演示装有红磷、白磷的试管放在盛热水的烧杯中,看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再向热水中的白磷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可以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①为什么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②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③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石棉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着火点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高低等知识,把纯理论的知识点融化在演示实验中,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编写原则 一、构建数科书框架的原则 二、选择教材编写材料的原则 三、内容呈现和加工的原则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一、数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及学分认定方法 三、课时安排建议 第六部分实施条件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基于浙江省高中生物必修课程教学的实际,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集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今后从事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过程,从而提升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引导学生的未来专业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框架》,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包括“基础实验方法”、“数据分析与统计”及“科学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基础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与统计”注重实验基础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拓展,“科学研究”整合了大量的操作性实践内容,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期望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实践,而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依据假设或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具有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实验思想。具备记录、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等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创新能力。运用文献和网络等资源指导和评价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异常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学会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生物实验课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生物实验课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陈玉娇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生物课的教学效果。 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教育,二是思想教育,三是基本技能教育。其中基本技能教育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更具体地说体现在课堂演示、学生实验、实际操作、采集培养、课外观察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之中,这都可称为实验课。 实验课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生物教学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重视不够; 2、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差; 3、是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 4、是忽视操作技能的改进或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差。平时,老师做实验也不是很多,理论丰富,实践欠缺。 5.时间少,课时紧,只能选择比较简单的易于操作的实验做,例如叶绿体

的提取等。 6.实验设备不齐全,即使有,也因为多年没用而陈旧。而且还有一个致命问题,花了大价钱买来的仪器,竟然都搁在实验室里不用,成了“收藏品” 造成以上不良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如下: ⑴实验教学安排和管理不合理 实验课与理论课一样都是大班上课,四、五十人在一起做实验,人多、空间小,往往是三四个学生做一个实验,看的多、做的少。由于人多,教师只能是走马观花地指导实验,经常是学生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该下课了。一次实验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还没学到什么,实验效率很低;而另一方面,实验室利用率却很低,大都闲置着。许多学校都有单独的生物实验室,但每周大多只用一两次,大多时间闲置不用。实验安排不当也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⑵许多教师在让学生做实验时,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机会,但没有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在介绍实验原理时,讲的实际是实验步骤,而在每一个实验步骤中,教师没有去挖掘教材,学生不能理解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整个实验教学中,教师由于没有重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还有许多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还有一些教师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是自己在实验室将实验结果做好后带到课堂让学生看看了事,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现今许多学校的生物实验课“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这样的实验教学严重妨碍了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宗旨。

试论如何做好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试论如何做好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发表时间:2011-03-21T16:54:13.357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第2期作者:沈玉香[导读] 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 【摘要】: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关键词】: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传授新知识验证巩固指导性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一、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 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 ②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③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的其它对象)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从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铵离子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铵盐的鉴定中去,总结得出“化学上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 ④应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二、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与收集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氧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使用这种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演示实验前,因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

高中生物必修课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课实验汇总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糖的鉴定: 原理: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 (2)配制:甲液: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0.05g/mL CuSO4溶液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水浴加热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 (1)淀粉:如果出现蓝色,则待测样品中含有淀粉;反之,则没有。 (2)还原性糖: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反之;则没有。2.脂肪的鉴定: 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花生种子,花生匀浆 (2)试剂:苏丹III染液、苏丹IV染液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如果观察到橘黄色(红色),则待测样品中含有脂肪;反之,则没有。 3.蛋白质鉴定: 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豆浆、鲜肝提取液 (2)双缩脲试剂: 配制:A液:0.1g/mL的NaOH溶液(2mL)和B液:0.01g/mL CuSO4溶液(3-4滴)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出现紫色,则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反之,则没有。 4、注意事项: (1)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答: 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 ②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2)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3)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 (4)若用大豆做材料,必须提前浸泡; 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涮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做对比。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三、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四、实验结果分析: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五、特别提醒 (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材料的选择,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中水分子移动是双向的,结果是双向水分子运动的差别所导致的现象。 (3)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浓度降低的外界溶液,因细胞壁是全透性

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这个理念,并将此作为本次生物课改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我国《生物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是按照基本知识、水平、态度的顺序排列。实验题型是考查学生水平的有效题型,近年实验题型的比值也逐渐增高。 生物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一是限于学校的客观条件,二是课时不够,一周两节课,即使没有实验教学任务也是很难完成的。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水平,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基于此,很多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堂成了“乱言堂”,教师成了旁观者,影响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学习,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传统的实验课大多是教师课前讲授相关的知识,实验课也仅仅简单的照本宣科,重复书上的步骤。学生热热闹闹,教师疲于维持课堂纪律,一堂课收效甚微。学生并没有发展相对应的探究水平。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水平,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把实验融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重视教师的主导的功能。耗时的实验操作由师生课余时间完成,探究的过程在课堂完成。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探究式实验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探究活动的的展开,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发展其创新水平、动手操作水平、探究水平。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实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水平,获得对科学的兴趣与理解;在体验实践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点,培养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交流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的反思与行动研究的水平,提升教师实施科学探究的水平,促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水准的提升,也是目的之一。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性教学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1)实验课中课堂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所以,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水平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实验课中探究问题的设计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质量的提问是一节课的课眼所在,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钥匙。也是教学重难点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究竟哪些问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任务驱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而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 (3)实验课中分组讨论的组织与设计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就不能自己自问自答,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是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第I册至第III册教材中各演示实验的试剂研究、仪器研究、操作方案进行改进与创新研究。 (2)对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第I册至第III册教材中各演示实验的试剂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研究 摘要: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理念,高中生物教学应注意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项应对策略,具体包括端正生物实验课态度,增强实验意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探究能力,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中对生命现象的描述、生命规律的探索和生命本质的揭示,都是通过反复的科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内容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围绕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新教材在实验部分做了很大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实验内容更多更新了。如旧教材只提到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新教材补充了《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并且增加了《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等其他实

验。实验内容的增多和更新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增强对微观世界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对生物学微观水平的学习。另外实验的性质也由原来的验证性向探究性转变,旧教材安排的学生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而新教材则更多的是探究实验,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等等,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受、理解和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科学的方法论对学生以后的认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教材更侧重的是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探究能力培养。这些正是与高中生物新课程所提倡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是相吻合的。但是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普遍存在学生态度不端正、实验习惯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摸索出了以下实验教学策略。 一、端正实验课的态度,增强实验意识 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普遍感到,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况且高考实验题与教材中的实验相差甚远,以致有些老师错误的认为,只要实验讲到了,平时实验多做少做无所谓,甚至是做不做都没有关系,导致了实验开出率很低。而对于学生来讲,更是没有思考过也没有意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普遍认为老师怎么讲自己就怎么做,实验过程中不愿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周应章浙江定海一中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3437072.html,/JYJY/UploadFiles_5655/200804/20080415155313968.doc 摘要:生物学课程是高中阶段必修的基础课程,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之一。而本市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如何?有哪些内外部因素影响新课程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对本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条件、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开出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以及对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了归纳,从实验教学设施、实验员配备和管理、生物教师素质和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影响实验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影响因素 一、调查研究的意义 生物学课程是高中阶段必修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将会怎样?如何使实验教学尽可能多地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笔者带着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问题,于2007年6月-10月对本市部分高中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之前的生物实验教学状况进行了几个不同层面的调查,并结合新老生物学教材中学生分组实验本身内容,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过去”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开出情况,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实验开设情况的调查对象为本市部分高中学校。通过对相关学校的生物教师、部分学校领导、部分学校学生的调查,从实验设备条件、实验开设情况、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态度等方面,获得了许多直接的资料,并对此进行了归类分析。 1.调查法 一是进行问卷调查,包括《高中生物老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开设情况调查问卷》(调查表1:包括实验实际开设情况、未开出的原因分析说明等)、《高中

化学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旌德二中段书辉 [摘要]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所以演示实 验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明确实验目的和观察对象、变实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多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完成、还可故意制造一些实验“事故”让学生分析讨论等方面入手,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词]演示实验课堂教学 化学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建立起的一门自然科学,以实验促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使学生认真、仔细、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形成准确的概念和理论。下面笔者就教学实践中有关提高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和观察对象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本身具有现象新颖、丰富多彩的特点。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处于仅仅看热闹的地位,常呈现一种无序的兴奋状态,不能很好地将实验现象和课堂内容联系起来。因此在演示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和重点观察对象,促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不断锻炼提高自我观察、自我思考、自我获得进步的知识与技能,并不断掌握科学的观念、方法及实验创新的原则、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强化

规范、注重过程和方法。例如:初中化学教学中多次利用了白磷燃烧的实验。实验的目的不同,观察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果试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缓慢氧化,那么白磷慢慢燃烧起来就是观察重点;如果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质量守恒,那么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相等(也就是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的实验现象是观察的重点;如果试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空气的组成,那么水面上升至约五分之一是观察的重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到主要的现象,又要能迅速发现容易消失的现象,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该使学生事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观察的对象。 二、变实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大多为实证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演示的话,学生只是被动地观察教师操作和实验现象,主动地参与、思考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本质进行探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多变实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例如,课本上Na2O2与H2O反应的演示实验只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了氧气的生成,并没有检验NaOH的生成,也不能体现此反应的本质。为此,我进行了以下改进实验: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从溶液颜色变化验证NaOH的生成,但结果是溶液变成红色后马上又褪色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提示说:“是不是Na2O2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了?还是其它的原因?我们能不能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呢?学生设计实验,我选择其中可行又较为简单的一组实验来研究:向试管中加入少量Na2O2粉末,再加入适量水,直到Na2O2固体完全反应为止,再滴入酚酞试液。现象:溶液变红色后依然褪色。我们又分析:这个实验证明并非是Na2O2漂白作用使之褪色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在此反应中还有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它具有漂白性。学生推测可能的反应原理,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较为合理的推测,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在此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提示。最后得出以下原理:Na2O2与H2O反应可能生成H2O2, H2O2分解放出O2,即:Na2O2+2H2O→H2O2+2NaOH①2H2O2→2H2O+ O2↑②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 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己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 锟纬探 谝逦窠逃 ∩希 徊教岣哐 纳 锟蒲 匮 S绕涫欠⒄寡 目蒲 骄磕芰Γ 镏 斫馍 锟蒲А⒓际鹾蜕缁岬南嗷ス叵担 銮垦 宰匀缓蜕缁岬脑鹑胃校 俳 纬烧 返氖澜绻酆图壑倒邸?/P>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刍议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刍议 发表时间:2011-12-09T11:18:45.847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郑玉田王兴元[导读] 从演示实验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指导性的演示实验三种类型。山东省青州谭坊中心校郑玉田王兴元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即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目的看, 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指导性的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一、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授边演示。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NaOH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和硫酸铵)与NaOH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最关键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 (2)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讲述有关铵盐检验的实验中,当学生观察到“试纸变蓝,有刺激性氨味”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 (3)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其他对象)结论中去,使学生类推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从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铵离子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他铵盐的鉴定中去,总结得出“化学上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 二、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说,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与收集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有初步认识,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氧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又如,介绍“常见的碱——Ca(OH)2”时,先通过复习碱的概念,指出Ca(OH)2是一种碱,应具有碱的通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然后再演示把紫色的石蕊试液及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加到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以验证刚学到的知识。 使用这种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演示实验前,因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 (2)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等? (3)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例如,在演示Ca(OH)2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Ca(OH)2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Ca(OH)2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并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三、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这里是指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出现大错误,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部分实验演示。例如,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先进行示范性演示,以指导学生准确、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并掌握实验操作的关键点。进行这种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应注意讲清操作要领。例如,在演示“托盘天平的使用”时,要向学生说明“天平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拆掉托盘下的胶衬,然后调节零点等”,以便教师的演示示范真正起到指导性作用。 综上所述,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注意以下原则: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即演示过程中,教师的操作要合乎规程,做到准确、规范,使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演示前,教师应做认真充分的准备,选择效果最佳、结果最好的实验方案,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达到准确的预期结果。③实验过程的全局性。演示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实验,又要注意讲清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紧密结合,达到启智养能的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