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这一部分,属于联系观的最后一部分,虽然看着不起眼,但实际上每年的考试都会有所涉及。这部分主要包含两个大的知识点:

第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与部分是互为存在条件的,换句话说,就是谁也离不开谁。整体离不开部分,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所以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没有整体便没有部分,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再也不是原来的部分,不再具有原来的功能。如,木板离开木桶从此没有盛水的功能,离开这个整体,部分再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部分了,即部分离不开整体。而且,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整体。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一个方面就可以预测整体情况,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整体与部分满足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既包含内容的转化,也包含地位的转化。内容的转化可以理解为量的积累,由一个变多个。而地位的转化,更多的强调在不同情境下,虽然整体与部分内容没有变,但事实上,他们的地位在相互转化。如,相对于整体班集体来说,我们属于部分,而班集体属于整体,但相对与学校来说,班集体就是部分了,虽然内容没有变,但事实上地位已经转化了。

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功能不一定是相等的。有时候大于有时候小于,比如我们处在一个团队之中,但是彼此之间是孤立的,没有沟通协作,各忙各的,这个时候整体与部分无异,功能是相等的,而当他们彼此倾轧的时候,整体功能反而会小于部分功能。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整体功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就像我们所说的,砍下来的手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了,它不再具有原来意义上的功能,所以部分功能之和一定是小于整体功能的,反过来,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二,方法论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整体,又要兼顾部分。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先要把整体区分为部分,对每一个部分详细地加以研究,对它们各自予以了解、掌握,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把书读厚的过程,然后,通过对各个部分予以综合、总结,最终达到对整体的把握,这实际上就是再把书读薄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 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 ②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④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②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2015年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马原部分原理很多,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很多题目容易混淆知识点,考生在作答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判断失误导致错选或者读不懂题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帮助考生理清易考却又易错的知识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马原各章知识点中易错题目,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4.“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知论与不不知论观点的辨别。 “存在”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哲学范畴,有两个基本含义:(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相对于思维而言,是指物质。辩证唯物主义在回答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时,通常将存在理解成在人的意识、思维之外并且不依赖于它们的客观实在。这种意义上的存在与物质是同义词。(2)在特定的情况下,相对于非存在,即无,存在这个概念指的是“有”。这时,存在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杜林运用这种意义的存在代替物质从而主张世界统一于存在时指出:“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物质世界不仅是独立于人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着的,而且是无限地存在着的,它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对物质的“存在”或“非存在”

研究生考试马原专业课考点归纳

20XX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专业课考点归纳 (页码参照20XX年修订版)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3-P19)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鲜明的政治立场 3.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辨证统一。(P42)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注意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7-P48) 四、和谐社会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P49) 五、辨证的否定观。(P51) 第二章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P75)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证统一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P79 ) 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起着补充作用 四、价值及其特性。(P80) 1.客观性

2.主体性 3.社会历史性 4.多维性 五、价值评价的功能及其特点。(P82-P84) 1.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功能”见P84) 六、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P85-P86) 1.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P87)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 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天不变道亦不变”)。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0 (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走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认识量的方法论意义:一是认识事物量的定量分析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区分质的定性分析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二是只有正确了解了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由于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景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出,实践中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办事情、想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量的要求,更要“好 字优先”,质量第一,抓质量、讲效益,不能做心中无数的“马大哈”,“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决定成败,粗枝大叶做不好工作;不能不讲质量,以量取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更不能“滥竽充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存在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Ⅲ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中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 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经济全球化的考点,同学们重点拿下。 2018年考研秋季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唯物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新增考点)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必备考点汇总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必备考点汇总 来源:文都图书 在选择题中考查的马原部分,一般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大纲上的知识点,但是主要考查的还是较强的分析能力,并且题干的要求也很多样,所以想要答好马原选择题就一定要多下功夫进行练习。而马原分析题,虽然考查的仍然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但是往往题目问法比较固定,难度也相对降低。这时候一些原理知识点就十分重要。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一些备考的马原知识点。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

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大家进行对应的练习。可以使用《蒋中挺2016考研政治绝对考场最后五套题》进行配套练习。该套预测卷能够帮助大家掌握命题的趋势以及重点,适合最后冲刺阶段使用。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之欧阳光明创编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 点 欧阳光明(2021.03.07) 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 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社会发展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社会发展规 律 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6. 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 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 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C.强调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 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有着高度的依赖性,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动态的过程。 唯物史观在揭示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决定性的同时,也充分重视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人自觉进行活动的场所,社会历史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单个的历史主体总是把自己的追求汇合成一种合力,从而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去创造历史。社会历史发展蕴涵着客观的规律并表现为一个决定的过程。但这一规律实现的具体形式、途径和方法却是可以选择的。 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8. “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这一观点属于 A.是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唯物史观 B.是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C.是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惟一因素的经济决定论观点 D.是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正确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决定论观点的辨析。 “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这一观点依据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得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是对唯物史观的庸俗化,属于经济决定论的观点。经济派(经济决定论)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把经济因素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惟一决定因素,没有看到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不属于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考研政治马原33个核心考点总结

考研/备考辅导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33个核心考点总 结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考生着重四大方面,整体框架整合,重点知识强化,查漏补缺和模拟题真题,下面为大家总结的马原部分33个核心考点,大家注意关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的理论品质(14年修订单选、多选题)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87、90、99、12单选,88、 02、07、09、10多选)

2、社会的物质性(很重要的考点但多年未考,值得关注)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单选、多选、分析) 4、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5年薪修订、可出单选、多选) 5、实践与人的存在(15年修订可出单选、多选) 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多年考点,单选、多选、分析都考察过、今年也不容忽视,可与毛中特和史纲知识点联系考察) 7、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15年修订单选多选)

8、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多年常考点,单选、多选、分析都考察过。14年分析题) 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多选和分析)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单选、多选、分析) 11.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单选、多选、分析)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单、多、分)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5、真理的检验标准(单、多、分) 6、价值及其特性(单、多)、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单、多、分) 7、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15年新修订考点,单选、多选、分析都有可能,要重视)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一章(上)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一章(上)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单选 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自然经济 B.简单商品经济 C.发达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首先,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特征。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而市场经济是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因此,ACD均为错误选项。只有简单的商品经济才是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的经济形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一不可。第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人需要,就不能成为商品,即使在它身上耗费再多的劳动,这些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所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形成价值。第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等,

2016考研政治马原新增考点分析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16考研政治马原新增考点分析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2016考研政治大纲马原新增考点,也是今年考研政治中的命题重点。文都网校的老师为大家梳理了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带来帮助。 一、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阶段。 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便没有部分。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反映整体。 (二)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中的某一部分脱离了原整体,成为独立的另一整体,事物的各种分解、分化、分裂、解体中都有部分转化为整体的过程;整体在更大整体中成为其中一个部分,各种融合、兼并、整合中都包含整体转化为部分的过程。 (三)整体功能并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一方面,整体功能可以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条件是各部分必须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所以全局大于局部,统帅局部,局部服从全局;另一方面整体的功能可以小于局部功能之和,原因是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使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所以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之和是否相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意义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综合与分析相统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首先把整体区分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它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然后再经过综合达整体的认识。 例题分析:战争中,一个重伤的俘虏向敌人请求,说:“请把我的断手送回我的祖国吧。”敌人同意了。过了几天,他又说:“请把我的断脚送回我的祖国吧。”敌人也同意了。再过几天,他又说:“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头也送回祖国吧。”敌人严肃地拒绝了,说:“我们怀疑你有计划地分批回国!”敌人的态度说明其( ) A.没有正确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属于机械整体观 C.认为整体是部分之和 D.认为整体是由部分所构成 【ABC】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2015年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马原部分原理很多,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很多题目容易混淆知识点,考生在作答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判断失误导致错选或者读不懂题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帮助考生理清易考却又易错的知识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马原各章知识点中易错题目,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4.“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知论与不不知论观点的辨别。 “存在”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哲学范畴,有两个基本含义:(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相对于思维而言,是指物质。辩证唯物主义在回答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时,通常将存在理解成在人的意识、思维之外并且不依赖于它们的客观实在。这种意义上的存在与物质是同义词。(2)在特定的情况下,相对于非存在,即无,存在这个概念指的是“有”。这时,存在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杜林运用这种意义的存在代替物质从而主张世界统一于存在时指出:“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

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物质世界不仅是独立于人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着的,而且是无限地存在着的,它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对物质的“存在”或“非存在”的状态的认识依赖于实践和观察,是一个无限的“悬而未决”的反复过程。对我们视野之外物质状态的认识,只有不断地扩大我们的实践范围,才能不断地解决,使得人的认识不断丰富。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是处于不断解决的过程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尚未认识的东西,没有绝对不可能认识的东西。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是包含着认识相对性、无限性的可知论观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9.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认识之所以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科学研究的人物一般说来是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古代的科学,首先取决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需要,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兴起,取决于欧洲当时生产技术蓬勃发展的要求。实际需要刺激了科学的发展,科学从实际需要中产生出来。现代科学研究有较大的相

考研政治之马原历年考点

考研政治之马原历年考点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考点二:意识观 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考点三: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考点四: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

2018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2018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一、唯物论部分 (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人类社会的本质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人类社会的 本质 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6.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的内涵。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最本质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规定为社会存在的本质内容,已经把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部分地包含在内。进入生产过程中的人就是劳动者,而进入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就是劳动对象,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便形成生产力;劳动者在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是这一统一体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地把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看作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来源,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5.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范畴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力是标志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 B.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 C.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生产力是标志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力的内涵。 生产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的特性主要有:第一,属人性。它标志着人的本质力量和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即标志着人们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能力和程度,是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并占有自然和发展自己的活动方式。第二,社会性。它是个人的劳动能力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包括协作、分工等中介环节而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是在质上不同于个人劳动能力的总体生产力。第三,客观性。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既得力量,是由客观要素构成的,而且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力量。第四,历史性。生产力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它不断地从一种水平发展到另一种水平,由此而呈现出自身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此,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9. “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一观点 A.突出了国家的对内职能 B.突出国家是特殊公共权力的设立 C.忽视了国家的对外职能 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家的本质。 国家从本质上说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2)联系的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和人的思维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之间,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3)联系与系统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2.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3.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一定形式的运动

2016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18个考点预测

2016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18个考点预测考研冲刺进入白热化阶段,时间有限,考生要高效利用起来,每年到了这个阶段, 一大波考点预测来袭,大家要学会删选,抓住重点进行复习,下面和大家分享考研政治 马原部分考点预测,大家参考。 1.从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1)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实践是使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前提,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2)之所以会出现环境破坏问题,正是由于人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实践观点,没有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了错误的实践活动。可以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主要是 因为人们不合理的实践方式。 2.我们该如何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 (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事正确的实践活动,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我们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促进人类世界的共同发展。 4.从矛盾分析法角度说明,如何把“危机”转化为“机会”?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由危机向机会的转化(由XX向XX的转化),使事物得到发展。 5.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为什么在生活中出现错误和问题总是难免的? (1)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出现问题总是难免的。 (2)我们应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勇于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同一中 把握对立,从对立把握同一,正确分析并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6.从辩证思维角度出发,我们应如何处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该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2)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适当的方式解决不同的矛盾和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