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探析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探析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探析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探析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探析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探析

摘要: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本文就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作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 F061 文献标识码: A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哈耶克认为“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这种规则可能起始于人类所拥有的不同的环境情势下知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虽然人们对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普遍认识到文化是由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多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文化的内容不仅包括生产、生活用具和其他物质产品,而且也包括最基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宗教、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风俗习惯等。

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并进而形成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不断演变,各个文化群体流派的交流碰撞的深度、广度、频度的不同,以及各地长期以来独特的不对称的文化心理积淀,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不同区域内人们各有千秋而又相对稳定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性格特色和心理特征,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成果。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某些地理区域出现了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质,其居民的语言、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及心

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区域文化就这样产生了。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与其他区域的文化相区别。

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

1.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的发展需要较多的投入,无论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还是文化人才的培养,都需要资本的投入。

2.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文化发展起支撑作用。文化的发展以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存在和增长为前提,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靠文化消费需求的刺激和拉动来实现,而文化消费需求的形成和增长又以一定的居民收入水平为支撑。

3.经济发展过程决定着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思路不同,对文化发展的投入不同,文化发展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就不同,文化的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必然不同。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与时代经济不相符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反作用体现在:

1.文化建设通过对反映社会群体利益、愿望和意志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行为规范等的确立,有利于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先进文化理念和文化环境,支配人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起经济主体巨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创造力,推动经济迅速发展。

2.文化建设通过对制度建构的指导,实现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优化,以此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体制的建立及运行需要文化的指导和保证,需要通过文化增强凝聚力,需要通过经济主体在价值观念上对制度有内在的认同。

3.文化建设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市场经济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使经济、社会充满各种矛盾,经济发展缺乏人文关怀。解决这些社会病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作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意义,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文化认同指个人与个人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对共同文化内涵的

确认,是特定民族、国家、区域范围内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状态,它是一种可以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文化认同通过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如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建筑、服饰等浅层次的方面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深层次的方面体现出来。

文化认同是区域内经济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跨越行政区域的更广泛层次的区域合作,文化认同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两方面的基础:一是经济基础,即区域市场体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城市体系与区域分工;二是政治与文化基础,即基于行政的区域整合或基于共同文化特征的区域性认同;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区域经济合作与文化认同密切相关,没有文化认同的黏结,区域经济合作也就难以整合。文化认同有助于降低风险成本、磨合成本和加强区域凝聚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发展决定区域文化的发展,为区域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决定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和特质及发展水平的高低。与此同时,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会推动或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文化渗透进特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特色经济以分工理论和优势理论为基础,以区域为空间载体,通常包含了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技术和特色经济区域之内容。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优势,优势形成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经济即特色经济。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地域特色文化渗透进区域经济中,立足于资源优势等,可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个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即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不同的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的积淀可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增强区域竞争力。许多地方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招商引资,文化主动为经贸服务,带动经济起飞。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区域产业。文化作为产业在经济过程中直接运作,创造经济效益。区域文化资源还可形成特色旅游产业,提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与品牌。

经济和文化是区域社会发展的双翼,文化的滞后会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经济的落后又会限制文化的深度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起来,让文化融入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在运用文化杠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协调一致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是每个区域发展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要坚持两者发展并重,以达到文化带经济,经济促文化,二者协调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更要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以使该地区的人们从精神层面上跳出传统文化保守、排外、安于现状的固定模式,实现文化意义上的“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过渡,从而保证地区经济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加强区域文化建设

从价值观念、能力水平、道德品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等方面塑造主体形象,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程。高层次的、含有多元文化的环境建设能够提高区域的品味和亲和力,高素质的、有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够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可以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所以,加强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社会经济生活文化含量的提高,能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力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区域文化建设,激励民风民气,树立信心,改

变观念,开拓进取,在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同时,解决社会发展中经济自身不可能解决的诸如精神需求、观念转换、民族团结、人才素质、文化复兴等种种社会问题。同时要加强区域新闻传播、文娱体育、科学教育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人们对现代文化的接触范围,加快区域文化的发展,发挥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大力培育、传播与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构成社会凝聚力以及提升文化品位和区域竞争力的

关键要素。因此,要把人文精神的培育同区域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塑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并将其内化成人们的信念,引导人们的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外化为经济政策、法律,规范经济运行和经济秩序,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为此,在区域文化建设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做到商业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的协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强化人文精神在人的各个阶段的培育,力争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李海舰,王松.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第二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对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对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做出选择。所以对于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将涉及到一些基本经济要素,如: 投资、成本费用、销售收入、税金、利润......。 基本经济要素数据来源—评价人员的预测和估算。 工程经济分析必须具备必要的经济基础知识。本章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了解投资与实物资本的关系;熟悉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企业销售收入、利润与税金的概念、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做到对企业从投资开始到盈利整个过程的基本了解,为以后各章分析方法(工程经济分析)的学习做好经济理论准备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 第一节投资 一、投资的概念(Investment) 投资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人们的一切有目的的经济行为,即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某项计划,以获取所期望的报酬。 狭义: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生产目标而预先垫支的资金。 同时见,书上P11下方定义。 工程经济学中所说的投资主要是指狭义投资。狭义投资是所有投资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投资。投资活动是投资主体、投资环境、资金投入、投资产出、投资目的等诸多要素的统一。 这些将在深入学习当中,能够很好的理解。 二、投资的特征: 见书上P12 总结一下:1、目的性:获得未来报酬 2、时间性:投资是个过程,过程越长,未来报酬获得越不稳定,风险就越大 好理解,例子:上班后借贷给同事,当然主要不是为了收益,也类比投资。提到时间数量利息。 3、收益性:企业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不赚钱投什么资?赚了钱,扩大生产,为了更好的赚钱。(例如:民营企业美的,从电风扇做起,现在各个事业部,生产各种小家电(什么电吹风,微波炉),电冰箱,电视机,目的很显然,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和公共项目的投资不一样,那些有社会效益,那些公共投资项目资金来自于公共部门,同时,它们都是对社会有益的,虽然,很多项目也是由个人或者说企业来承担完成,但那种投资和完全的私人投资是不同的,鉴于我们去的多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一般我们只研究以能够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的这种投资。 4、风险性:见书上论述。 比如:为了赚点利息(收益),借给别人,人家跑了,或者人家投资失败了,还不上了。 5、书上没有,扩展一下,还没学成本这节。投资(或称作资本)一般都向成本较低的地方流动。例子:暂时,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原因中国成本低,尤其劳动力密集型或者高污染的行业,国外限制严格,成本高,这些行业,外资投入到中国。比如东莞600万人,150万当地人(数据不准),珠三角也称为了中国的制造业基地。但是随着工业用地、劳动力成本不断加大,环保控制更加严格。珠三角也逐渐出现成本较高的态势,很多投资悄然变化了,一是地域上往西迁移,那里有更加廉价的劳动力,更好的国家政策,更低的成本,假如再有良好的交通的话,我就往西部迁移。投资的方式上也逐渐由劳动力密集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证明一个投资的特点。资本往往会往成本更低的地方流动。也有报纸称,印度因由更低廉的劳动力,和大量英语优势的科技人才等等因素,在4、5年内将取代中国的地位。不知是否危言耸听。 三、投资的作用: 见书上P13(自学) 四、投资的分类: 见书上P14(自学) 第二节投资估算与资产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学院·091·沈超·09271143 【摘要】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文化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文章就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索。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影响;作用 【正文】 一、区域文化的形成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即“知识、信仰、、道德、、习俗,以及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哈耶克认为“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这种规则可能起始于人类所拥有的不同的环境情势下知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虽然人们对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普遍认识到文化是由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多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文化的内容不仅包括生产、生活用具和其他物质产品,而且也包括最基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宗教、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风俗习惯等。 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并进而形成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不断演变,各个文化群体流派的交流碰撞的深度、广度、频度的不同,以及各地长期以来独特的不对称的文化心理积淀,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不同区域内人们各有千秋而又相对稳定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性格特色和心理特征,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成果。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某些地理区域出现了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质,其居民的语言、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及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区域文化就这样产生了。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与其他区域的文化相区别。 二、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 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研究 【摘要】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区域之间很不平衡,“一圈”与“两翼”在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上的差距很大,这既有地形地貌的原因,也有工业布局和具体经济政策方面的原因。要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就要重视规划,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要求,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并贯彻好成渝经济区的相关具体政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差异均衡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指针。重庆市是我国目前行政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为西部地区各省份的协调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重庆经济区域划分为“一圈两翼”,即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一小时车行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

(“渝东南翼”)。自直辖以来,重庆的经济一直呈稳步发展的态势,GDP从1997年直辖之初的1509.7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11.37亿元①。但是,重庆市各区(县)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具有以下特点②:第一,总体绝对差异扩大;第二,总体相对差异有所扩大;第三,两极差异不断扩大;第四,从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一小时经济圈增长比较快,与渝东北经济、渝东南经济区差异扩大。因此形成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二元结构。 2011年,重庆“一圈”的GDP达到了4368.49亿元,大约占重庆市GDP总量的43.63%;而相对发展滞后的渝东南经济带,其GDP总量仅为537.98亿元,仅占重庆市GDP总量的5.37%。2011年重庆“一圈”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5万元,“两翼”实现2.01万元③。由此不难看出,都市经济圈与周边的渝东南、渝东北经济带,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增长优势。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大。从2008~2011年,重庆市三大区域GDP总值(表1)可以得知,每年一小时经济圈的生产总值远远大于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即使不从“一圈”和“两翼”对比,仅从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的GDP总值来比较,二者也存在明显差距。这无疑体现出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在发展上的巨大差距,而这种差距

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及推动力

国内外一些学者把企亚文化说成是企业的“枯合荆”、“催化荆”,企业运转的“润滑油”、“引动琴”,企业生存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方向盘”。联邦德国把企业文化说成是经济起飞的秘密式界、经济发展的基石。日本企亚界承认,企亚文化挽教了日本一个经济最困难时期.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在他的新芳《21世纪的角逐》中网述了“21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全。 企业文化被一些专家认为是较高层次的管理,因为在管理模式上,由过去的“以生产为中心”、“以盈利为中心”变为“以人为中心”,实行“以人为本”。追求一种坦诚相见,亲密无间,宽严相济,民主和谐,士气高昂的企业高级营运方式。日本企典形成“家庭式的和谐”、“亲属式的团结感”、“团队意识”、“归属感和认同感”、“尊重人格,形成命运共同体”。“致富强国、精神合一”、“义利两全、论语加算盘”、“经营即教育、活力即人才”、“两个轮子运转的全员管理”为特色的东方文化模式。特别是日本企业导入cis战略后将它丰富完善为三个系统,即:mi理念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经过全方位形象塑造的日本企业,形成了“轻薄、小、巧、美”的产品风格,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桩强,他们称ci战略是为企业强生换血、改头换面,展现新姿的战略,是企业差别化战略。 确实,当今世界市场竟争的手段,正在发生徽妙的变化。由原来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等单项竞争变为企业全方位的形象竞争,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岁伯特说:十五年前企亚是在价格上相互竞争,今天是在质全上的竞争,明天则是在企业形象上的竞争。要占领市场,不仅要有优质的产品,平实的价格,更要有一个公司的品牌和优美的楚楚动人的形象,告诉人家你是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个性,从而占领消费者的心。 美国的肯德基之所以销路好,不仅因为鸡味道好,价格好,更重要的是全世界9000家肯德基店有统一的品牌、统一装饰的优美形象,在那里有优稚的环境、温馨的服务、美国乡村的音乐,好像在向你讲述一个迷人的神奇故卒。去肯德基店吃鸡的人不仅是吃味道,更是一种文化享受。 国内的“巨人集团”、“美菱”、“李宁”、“娃哈哈”、“乐百氏”、“科龙”、“505"、台湾的声宝公司......通过企业文化形象塑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天津一轻来统几年来的企业文化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红星冷食集团在企业文化形象设计上导入ci,他们设计了企业品牌、标识、企业文字、颜色及所有宣传媒体、碟介。并设计了“红星冰淇琳文化”来列表演,在天津电视台播放.他们还与市教育局联合搞了连续四年的全市“百名红星少年”评选,设立了“勤劳奖”、“勇敢奖”、“学习奖”等+种奖励,为他们召开全市性的表彰大会,为百名红星少年披红载花,在青少年中大大增强了“红星”的影响力和认知度。目前,天津市对红星的认知度已达86%,市场搜盖率已达92%,扩大了红星品牌的信誊度,知名度。 天津一轻自行车飞轮厂导入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后,在员工形象塑造上下了一番深功夫,他们制订了“三字经”、“四字诀”、“五字语”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高了员工素质,全员劳动生产丰提高了49%,产值1994年比1991年提高了46. 7%,利税增长了3. 67倍。 企业文化实践告知我们,企业文化作为支配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显示着它独具的文化管理魅力。它可以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发挥名品、名厂、名人、名店的名效应,进行全方位的新包装,施展名牌战略,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竟争中常胜不衰;它可以使效益一般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工程建设,塑造出楚楚动人的优美形象参与竞争;它可以使陷入困境的企业奋起自强,增强内聚,重塑形象,走向市场。有人说,企业形象靠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声誉靠企业文化来传播,企业素质靠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精神靠企亚文化来培育,企业品牌靠企亚文化来宣传。 现代企亚呼唤企业文化,现代企业参与强手如林瞬息万变的市场竟争,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不仅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的催化荆,而且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支撑.点.企业文化建

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显得愈发重要,所以本文先解释什么是文化影响力,然后再说明文化的作用。接着再说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其对世界影响力。进而指出中国如果想要让自己在国际上长期地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得到他国的尊重,那么只有提升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从影响力,从而在指出提升本民族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然后再结合中国文化和国际的大环境,从而找出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中国文化影响力;中国文化;路径;对策;提升 正文 一、文化影响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所产生的认同的深度和广度 (一)文化影响力的内容和文化的重要性 1.何为文化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对周围国家所产生认同的深度和广度,是一种可以间接调控或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力量。一方面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面貌和整体文化素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内在素养的体现。 2. 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对人的作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二)中国文化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1.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以易诗书礼乐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曾经都拥有着耀眼的文明,可是如今文化仍然蓬勃发展并不断传承的却只有中国,这也充分显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目录 一、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㈠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 (2) 2.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不充分 (2) 3.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2) 4.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2) ㈡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主要问题 (3) 1.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 (3) 2.城市就业和城市贫困 (3) 3.当前收入差距问题 (3) 二、城乡统筹一体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3) 三、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探索 (4) 1.经济增长与农业的关系 (4)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问题 (5) 3、如何(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5) 主要参考文献 (7)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内容提要】加快发展,加快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及西部大开发的总目标。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农村人员比重大,是我国农产品的重点产区,经济基础差,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农村区域进而整个国家小康目标的实现。要加快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首先要深化认识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农村劳动力供求及转移、教育事业、城市贫困、就业不充分和收入差距等问题及原因。“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西部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出路。本文就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发展新农村经济,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贫困、农村经济、统筹、三农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需要经济、技术、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去赶超发达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的富强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建国以来,我国在促进和调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多以政策倾斜、经济扶持为主,东西部地区经济大联合,用经济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由原来的“输血方式”逐步向“造血方式”转化,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下定决心,下大力量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并且为此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仍旧相当缓慢。要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首先要深化认识贫困地区贫穷的现状和原因,从而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摆脱贫困。 一、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反贫因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共同历史任务。贫困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城乡差距、东西差距越拉越大,西部农村贫困问题非常严重,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仗便是要消灭贫困。 ㈠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财政极度困难,尤其是县、乡镇一级,国家机器运转吃力,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单子:官员腐败、下岗失业、性比失调、医患矛盾、三农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城市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劳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阶段性的、有些是长期性的、有些是其他问题派生出来的、有些则是许多问题的根源,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存在,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整体消费不足,有些问题是一时解决不了的,只有长期性或通过其他方面来加以缓解。 1.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西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因素 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大形势是积极上扬的,经济一直在大幅度增长,产业结构也能做到去旧迎新,不断调整,各个区域的经济差异已经在不断缩小,因此经济增长有质量保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呈现一种区域间不平衡的状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制度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也处于不平衡状态,使这种不平衡逐渐变大。国内生产总值与总量的差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差异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是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中差异的具体表现。 1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1.1资本因素。资本因素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进行概念界定的因素,但它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因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的方面来看,资本要素包含很广,人力、物质、土地等资本都是资本要素的一部分。但是一般意义上都用这一要素的狭义概念,抛去其他内容,仅留下物质这一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物质资本又可以进行划分,其中可以划分出流动性的资本与固定化的资本两种。一般在进行研究时,常常需要用“资本形成总额”这一概念进行衡量,这个数值是取存货增加额的数量与固定资本的形成总额累加而得来。这个概念指的就是这两种计算因素的变动值相加带来的总数在某一地区某一时间的表现。1.2劳动因素。劳动因素也是干预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差异也产生较大影响。现阶段的研究一般都是采用就业人数的权衡和分析进行对劳动因素的衡量。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力数值是计算劳动力因素的现实数据。就业人数的计算,一般来说,不仅包括了现阶段有城市中的在岗职工与个体业主、再就业离退休的人员,也包括乡村中的农村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等就业人员。这些具体有工作就业人员的数量相加,可以比较准确地表现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的劳动力具体实际使用情况。1.3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推动力量,它不仅促进现阶段国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而且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这一地区经济增长出现差异的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技术这一要素本身具有的特征,可以完整的知道这一要素本身内容的广泛性和可以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 意见(摘要) 近年来,我区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奉贤文化的建设水平和影响力;紧紧把握文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开展“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主题实践活动,丰富拓展了“贤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贤文化”为引领,着力增强文化传承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区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目标。 以更开明、更大气、更具创造性的思路,在全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巩固提升全国文化先进区创建成果。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文化理念先进、文化设施齐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市场规范、文化特色明显、文化生活丰富的发展目标,为打造“三区一基地”、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智力保证。 主要任务 (一)发挥“贤文化”引领我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3、深化“贤文化”的理论研究。 “贤文化”是弘扬“敬奉贤人、见贤思齐”历史文明、凸现滨海新城人文特色的地域文化。“贤文化”的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具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显著特征,是奉贤人民加快“三区一基地”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取向。要加强“贤文化”理论的总结和研究,建立“贤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贤文化系列丛书”、“贤文化乡土教材”,通过研究推广“贤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礼仪之邦、贤达之地人民的风采。 4、加强“贤文化”的传播实践。 要把倡导“贤文化”的价值观念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主题实践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挖掘、树立和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新时代贤人,发挥“感动奉贤”等先进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贤文化”,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教育和“两台一报”、“言子讲坛”、“宣传大篷车”、“企业文化”载体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强“贤文化”的渗透提升,把“贤文化”建设纳入区域发展战略,在各领域体现“贤文化”的价值取向。 (二)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构建区、镇(开发区)、村(居)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在南桥新城规划建设一批多功能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实施区博物馆搬迁工程。完善各撤制镇社区的文化活动分中心建设与管理。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镇,可增设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居)文化设施建设要满足群众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农村有线电视和广播的入户率,到2015年力争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 6、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体制机制。 发挥公共财政在公共文化事业中的主渠道作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用经费一般每年不低于35万元,同时要保证每年的活动经费,至少要为群众免费提供12场展示展览、100部数字电影、100场群众文艺演出、100种可阅读的报刊、1000种新书、3000课时培训讲座、100000小时上网服务以及指导群众健身锻炼和团队活动。农家会所的文化活动经费每年不低于5万元,确保正常运转。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其他论文文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 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 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 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 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 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 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策略诠释

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策略诠释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例,运用全要素生产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劳动、资本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量,并就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培育与发展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即实行区域金融优惠政策,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 关键词:区域经济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区域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产品与服务总产出量的增加,可以用区域国民生产总值计量。而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指产出的增加,还要伴随着产出结构的改善和资源配置(投入结构)的优化,因此区域经济发展还包括政治、社会体制进步、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区域市场结构的优化、居民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等。 我们认为,要考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找出影响该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应该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如图1所示。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生产要素的种类及其质与量。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原始生产要素的供给。斯密认为劳动、资本、土地的数量决定一国的产出。生产要素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投入要素的种类。主要包括:一是资本要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二是劳动力要素,主要来源于区域内自有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如迁移和打工等因素;三是自然资源要素,如土地的肥沃程度、矿产的种类及丰富程度、气候等因素。 投入要素的数量。资本存量的多寡特别是资本增量的快慢,往往成为促进或阻碍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资本形成规模的最重要因素。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投资又全部形成资本的前提下,资本形成规模便完全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及相应的储蓄率,而储蓄率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对应的收入水平。 投入要素的质量。资本要素的质量主要指内涵型资本的形成,即在资本形成

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本条件,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思想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为建设今天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基础和客观依据,它对现实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珍惜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抢救保护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青年一代首先要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理念,不仅要自觉从书本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懂得中华传统民俗、习惯,既要懂得民族的现实,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懂得民族的精神实质和民族的利益所在。说到底,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和有效的发挥与利用,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地球村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传统文化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与王朝政治或社会理想相关联。一部陈旧老书,一部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特点及其培育策略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特点及其培育策略 摘要:目前各地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呈现出数量多,运营模式多样、但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关联度不高,缺乏特色品牌等特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能够传承区域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区域经济良好发展。而如何完善政策支持,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将对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集聚规模效应 近年来, 在金融全球化、信息数码化、产业集聚化、消费娱乐化的强大潮流冲击下, 出于全球化分工协作和市场交换的考虑, 从伦敦、柏林、新加坡到上海、香港、北京, 许多中心城市都在快速地发展一些新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它们显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就是一栋楼宇, 有“楼宇产业园”之称,如上海多媒体产业园;有的则是生态性的村庄,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设计之家,如北京的宋庄;有的是在旅游胜地, 集聚了一批演艺项目, 成为旅游演艺之园,如浙江横店影视城;也有的利用旧城的改造, 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化工厂,如北京的798艺术园区,上海的1933和深圳的F518时尚创意园。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各地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迅猛,,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培养,文化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十二五”已经启幕,在推动文化产业新一轮增长的战略布局中,如何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度,充分发挥园区的综合效益,是决策部门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认识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集聚的动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将有利于促进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合理推进,发挥特色文化优势,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定义 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社会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它既具有一般的行业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性质。而本文所论述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外影响较大、与其它区域相比具有独特或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其特点是产业开发价值高、发展潜力大、难于复制、不可替代。 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是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使区域内的人们强化对特色文化的感性认识,扩大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包括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策划、游戏动漫等多种类型。集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渐缓、工业化水平下降、技改收效甚微、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等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黑龙江经济在21世纪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提高创新投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措施,抓住“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实现再崛起。关键词:经济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大量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逐步由隐性变为显性,加上国有企业所背负的沉重的社会性包袱,使黑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暴露出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渐缓黑龙江经济在国家建设初期的倾斜政策支持下,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及台湾省外,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黑龙江的gdp总额位于全国的第二位,但到2007年,则名列全国第15位,且人均gdp 增长速度则下降到全国水平以下,全国为13.5%,黑龙江为12.1%,在全国的排序为第13位。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黑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为13 786元,黑龙江为10 24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 541元,已经位居全国倒数第2位。 2.工业化水平下降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如黑龙江的石油产业、林业产业因资源枯竭日益陷于困境;其他产业如矿山机械、金、轻工、纺织、制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产业结构老化、耗能严重,即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整个老工业基地中,除少数国家特殊政策保护的骨干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已成为夕阳产业,呈现出日益衰落的景象。与此相伴随,工业化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并不是黑龙江所独有的,而是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2007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37.27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1706.72亿元)。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缺乏后劲,也难以充分发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以上说明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3.技改收效甚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增长,先后投入了上千亿元的技改投资。但由于原有经济体制中一些制度因素制约,各自为政,分散决策,使得重复建设、相互掣肘的问题经常发生,投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拨改贷以后,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有限,技改资金多为银行贷款,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很多项目,几经讨论,多方论证终获批复。但在论证期间,失去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加之贷款导致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项目投产之日,即是亏损之时。 4.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黑龙江经济由于工业结构偏重,产业结构老化,导致工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且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的条件下,由于企业的大量关停并转,使得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急剧缩减,其实际人数由1990年的504.7万人下降到2006年的374.9万人,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39.6%下降到2006年的29.1%。这部分从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并不是全部转移到具有较大吸纳能力的第三产业,而是有相当一部分逆向回流到第一产业。二、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针对提出的上述问题,黑龙江省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进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早日走出困境。 1.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

充分认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

充分认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 孙桂华 (中共青岛市黄岛区委党校山东青岛266404) 一个国家的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文化、意识形态等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所谓“软实力”主要是指理想凝聚力、道德教化力、舆论导向力、科技创造力等,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自身吸引力而不需要诉诸经济制裁或军事手段就能实现自身发展的非物质力量。软实力通过一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其核心部分主要是文化价值观及其政治价值观念的认同及影响力,因此,软实力集中体现为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政策对他国、他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有助于通过文化或是制度上的吸引力增强一个国家的有形的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渗透于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这就必然要求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我们现在正阔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走好这条道路,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文化发展成效显著,但是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却不太协调、不很匹配,文化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显现出的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联系尚待加强。 现在,我们的城乡文化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城里人平时可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孩子很小就学画画、弹钢琴;大城市里的人周末可以看芭蕾舞、歌剧,听交响乐。可是,广大农村虽然说有文化站这个阵地,但投入相对较少,导致相当部分的文化站常年没有或很少有活动经费,设备简陋,很多文化站名存实亡。农村基层文化生活单调,多数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有些家庭文化生活年支出几乎为零。农民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乡村的文化生活仍是比较贫乏。偶尔看场电影,听场戏等等,而这些活动大多逢年过节才有。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之中。在农村,不健康文化活动在农村依然大有市场,一些乡村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有出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城市与农村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要改变当前城乡文化发展的这种不均衡、不协调局面,靠的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什么?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和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好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断言,虽然听起来刺耳,但却发人深省,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