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宿州西北新区规划

3.宿州西北新区规划

工程名称:宿州西北新区规划

编制单位:宿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贾林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工程师:张传生高级工程师

工程负责人:刘莉规划师

工程主要设计人员:刘莉规划师

唐士进规划师

王牛助理规划师

庞明理助理规划师

曹静助理规划师

审定:贾林

审核:张传生

宿州西北新区详细规划说明书

宿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1.3

目录

一、市区概况

二、城市条件分析及发展规划

三、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前景

四、建筑西北新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五、新区现状

六、规划设计依据,规划设计目标

七、新区性质、新区范围、新区用地平面布局

八、路网布置

九、新区特色构想

十、主要规划指标

十一、实施建议

一、市区概况

1 、自然地理

宿州市地处淮北平原,东径 116 。 58 ′北纬 33 。 39 ′,属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历年最高平均气温为 20.3 度,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0.3 度,历年最低气温 -23.2 度,历年平均温度 14.3 度。年降雨量最大值 1481.3 毫米,最小值 560.4 毫米,平均为 900 毫米。无霜期长年 206 天,全年平均日照率 54% ,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次为东风,夏季尤为明显。最大冻土厚度 15 厘米,最大积雪厚度 20 厘米,地势平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城区地面海拔高程33 - 26 米不等,城区内主要有新汴河,沱河横贯市区,环城河位于旧城区,地表水、地下水均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基承压力 15 吨 /m 2 。

2 、城区现状

宿县火车站为京沪线二等站,属中间站,站内铁路六条,到发线长度 1480 米,通过能力 100 对/ 日,客流量 4000 - 5000 人次 / 日,年客运量 150 万人次,年货运量 45 万吨。新建汽车站占地面积 15000 平方米,候车室 1990 余平方米,容纳 2000 人。新老汽车站每天发车为 170 - 180 余辆,客运量 8000 人次 / 日,高峰日 12000 - 13000 人次 / 日,年客运量 290 万人次 / 年,周转量 2.7 亿人公里。

新汴河设计为五级河道,六级航道,可通航 200 吨船舶,或 800 吨以下小型船队。

宿州市城区现有八个街道办事处。至 2000 年底,建成区总面积 24km 2 ,建成区非农业人口184794 人。城市道路总长 46km ,道路总面积 63 万 m 2 ,排水管网总长 39km 。给水干管总长 40km ,日供水量 5.5 万吨 / 日,给水普及率 80% 。单位自备水源总量约 1700 万吨 / 年。

市内现有大专 3 所,中专技校 10 所,中学 11 所,小学 22 所,在校学生人数 5 万余人。

宿州市现状人均居住面积 5m 2 ,环城河内老城区 0.84km 2 ,居住人口 4 万人,建筑多为 2 - 3 层,建筑密度高达 80% ,居住区内道路狭窄,消防车辆难以通行,缺乏相应规模的配套设施。

商业网点:市内商业网点多集中在老城区,全部沿街设点,相应配套的其它公建设施较少,且简陋,以致商业购买人流多集中于老城区。

市内公交:市内公交线路十余路,运营里程 65km ,年客运量 2600 万人次。

3 、存在问题

( 1 )由于小城市经济基础薄弱,近几年虽建设几条新路,但是仍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目前南北向道路少,道路系统仍不完善, 206 国道穿越市区的情况仍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 2 )由于过去管理上的失误,原有一些工业企业分布较乱,橡胶厂、面粉厂、酒厂、皮革厂、缫丝厂、化肥厂、液糖厂、无水酒精厂等,布局散乱,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环境。

( 3 )新区公建及服务设施不能配套建设,老城区公建及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使用不便。

( 4 )规划的城市次中心没能严格控制,待到将来有资金建设时,需重复进行改造,浪费资金,缩小了规模,不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

( 5 )由于处于平原地形,排水管网直径小,雨季排水不畅,主要道路路面仍有积水现象,影响交通,尤其是慢车道交通。

( 6 )近几年虽建设了不少公厕,但是公厕仍然很少,尤其是重要部位及商业、公建集中地带,且公厕规模小,蹲位少,不能满足使用。

( 7 )由于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城市,目前,城市布局不尽合理,老城区超强开发,新老城区发展不平衡,市场建设数量太少,规模太小,致使经营混乱,管理失控。

( 8 )三废污染严重,市区河流污染较重,尤其是环城河没能得到彻底治理。

( 9 )新区开发仅小面积建设,不能纳入统一规划,应加强对开发的统一管理,将城市建设全部纳入开发的轨道。

( 10 )皖北矿务局、国家煤炭三建公司与市共处于一个城市,享受基础设施的太多,投资城市建设的太少。

( 1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宿州市近十年将有十万人进入城区居住,现有面积严重不足。

二、城市条件分析及发展规划

1 、城市条件分析

( 1 )优越的地理位置

宿州兼跨上海和淮海两大经济区,处于沿海经济区向中西部转移的梯度地带,为宿州市吸收沿海先进技术,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宿州市同时又是苏、鲁、豫、皖交界处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周围有广阔的市场。

根据上海经济区规划,安徽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安徽城镇已初步形成一带一群一中心的空间格局,以大中城市为骨干的长江城市带,皖北城镇群,地理位置适中的合肥一中心。全省将形成六大经济区,皖东北经济区以蚌埠、宿州和滁州为二个中心区,本区城镇体系较合理,城镇化水平较高。

( 2 )丰富的煤炭资源

宿州市周围煤炭储量 60 亿吨,南有桃园、祁东、祁南,北有前岭,东有朱仙庄、芦岭,西有童亭、百善、任楼成环状分布于以宿州建成区为中心的 35 公里范围内,矿区东西长 38 公里,南北宽 30 余公里,面积约 1150 平方公里,矿区地势平坦标高一般 20~27m ,公路四通八达,便于运输。

淮北煤田因开采时间较长,形成多处塌陷,建设用地受限,采区渐次南移,由于常年开采,地下水减少。宿州煤田其煤炭蕴藏量占整个淮北地区的 75% ,目前已有七对矿井投产,设计年产量1455 万吨,可采系数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运输条件好,平原地形,发展用地广阔,城市发展规模较快。九二年已经省政府批准为煤炭城市。宿南煤层气开发成功后也将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 3 )便捷的对外交通

宿州市现有宿永、宿蒙、宿涡、宿固、宿灵、宿蚌、宿徐七条对外交通公路,其中 206 国道纵贯该市, 601 、 402 等省道穿越,京沪铁路从市区东部南北纵贯;汴河将由六级航道规划为五级航道;已经开工的合徐高速公路从市区西缘经过;观音机场距市区 75km ,可通过规划的道路直捷到达。规划的京沪高速铁路从市域东部经过,并在大店镇设有铁路站场。发达的对外交通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

2 、发展规划

( 1 )根据《宿州市总体规划》,规划区控制范围:北起符离镇黄山、南至南外环、西起高速公路西 1000 米、东至改道的 206 国道以东 500 米,面积 204.5 平方公里。

( 2 )城市性质:皖北煤炭生产指挥中心,皖东北商贸中心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

( 3 )城市布局:市区分为 7 片,即中心片、道东片、沱北片、汴北片、城西片、西北片、城南片。新区位于西北片城市次中心周围。

( 4 )近期规划:进一步增强宿州中心城市功能,充分考虑外环路修建及新城区的建设,实行西北新区、东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老城区"三区"联动、协调推进的原则。

①城市发展框架:到 2005 年,建成区面积 32~35 平方公里,人口 38 万人。

②功能分区:铁路以东作为铁运仓贮区、工业园和驻宿单位居民生活区。东南部合理布局科苑生物工程园、轻工化学厂和 30 万吨 / 年甲醇工程等大中型工业项目。沿南外环自东向西发展无污染工业和大型批发交易市场,西南部作为宿州市后备水源地。市中心胜利路、中山路、汴河路、淮海路、浍水路、淮河路要形成各具特色的政治、金融、文化、商贸、娱乐中心区。严格控制环城河内住宅开发。起步建设西北新区,形成政治、文化中心。

③城市交通:建设大外环城市出口通道。同步建设大外环及南外环东西两个高架立交桥,打通淮河路铁路立交,形成市内外通畅的出口通道。

三、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前景

1 、"十五"计划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发展原则

( 1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市为基本出发点,着力实施科技兴市、大开放、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全面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现代化进程。

( 2 )总体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8.5% ,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增长分别达到 6.5% 、 10% 和 9.8% 。到 2005 年,按 2000 年价格计算的 GDP 总值达到 300 亿元,人均 4900 元;财政收入 16 亿元,年均增加 8.3%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3 亿元,年均增长 8.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5 亿元,年均增长 10.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0 亿元,年均增长 8.2%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一、二、三产各占 1/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20% 以上。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 30% 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 2400 元,年均增长 6% 。经济外向度提高,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5% ,其中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8% 。 5 年全市利用外资总额达 1 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到位额 6000 万美元。 2005 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9000 元,年均增长 6.3%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 ‰以内, 2005 年全市总人口不超过 600 万人,城镇人口达 200 万人,占全部人口 1/3 。

( 3 )发展原则

①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

②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③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④坚持实施牵动全局的"四大战略";

--科教兴市和工业强市战略;

--大开放战略;

--城镇化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⑤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⑥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十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 1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

①改组改造传统产业,以有效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注入激活传统产业;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组建开发区。

( 2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①以建设高科技农业园区为先导,推进我市农业新技术革命;

②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③应对"入世"挑战,继续扶持发展"四大主导产业"(水果、蔬菜、畜产品和种子工程);

④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龙头集团,建设大市场,抓好系列工程开发;

⑤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⑥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⑦实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工程",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

( 3 )加快发展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多种需求

①繁荣商贸流通业;

②稳步推进金融保险业,大力培植资本市场;

③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④房地产业;

⑤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⑥推进组织创新,培育发展农业服务业;

⑦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

⑧发展中介服务。

( 4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硬环境。

( 5 )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①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功能;

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③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

( 6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①加速科技进步,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

②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的素质;

( 7 )实施大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①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②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全方位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 8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9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①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②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

③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 10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①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②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③支持金融体制改革;

④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⑤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 11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①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②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资源,大力开发多功能服务;

④抓好"三管"一中心建设,繁荣文化事业;

⑤重视发展民政与社会福利事业;

⑥加快气象及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 12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民主法制建设。

四、建设西北新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撤地建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先后改造拓建了汴河路、港口路等 8 条主干道路,重新规划建设了中心广场、火车站广场、环城公园、沱河绿带、燃气、污水处理等影响城市环境建设的关键工程,一批档次较高、配套完善的居住小区、商住小区也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在旧城改造、综合开发、现有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市整体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的限制和前几年详细规划滞后、个人自建住房、单位零星密度过

大,环城河以内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 4 万人以上,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规划控制指标。老城区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低劣、社会设施匮乏、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尽管多次对老城区道路拓宽改造,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交通管制,但由于老城区人口过密,并随着开发量的增加交通量不断大幅度增加,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老城区的建设,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老城区的交通和环境两大问题。因此,开发建设新区是解决当前城市建设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的重点转移。

( 1 )新区建设是加快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措施。 97 年调整的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至 2000 年,远期规划至 2010 年,城市布局的总原则是"改造中片,限制南片,完善东片,发展北片"。前几年和目前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对城区中片、东片的改造和完善。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和撤地建市后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如若一味地局限在老城区开发改造上,由于城市规划道路框架建设滞后,配套不完善,致使城市开发建设总局限在老城区改造上,势必造成发展缓慢,环境质量差,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增大,加快新区建设,加快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已是当务这急,是省辖宿州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新区(西北片)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布局中二个重要的次中心区域,实施新区建设既符合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拉动城市快速发展、开拓新的增长点、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战略性步骤。

( 2 )实施新区建设是引导城市向北发展,拉开城市框架,提高城市整体水平的主要途径。城市规模小、框架不完善,使目前城市发展失去动力和活力。加快新区建设可以有效地引导城市向外围发展,对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摆脱目前开发改造建设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新区紧紧依托老城区,有利于新旧结合,优势互补,设施互补,相互推动,协调发展,对带动老城区西部建设,引导市民居住流向,缓解老城区人口压力,大幅度改善和提高市区整体环境水平,树立宿州市形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3 )实施新区建设是促进城市资产调整和合理利用,组织集中建设的重要手段。组团式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不仅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合理建设和利用,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优化城市土地的利用。随着外环路等城市主要道路的修建,随路而建、沿街"一张皮"的做法,易于造成战线过大,分散建设。由于市级主要党政机关及城区的工业企业搬迁至新区,可以盘活城市现有的土地资产,提升土地价位,因此可以聚集现有的财力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集中发展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 4 )由于存在"先占原则",在建成区大规模投入基础设施,往往使政府投入无偿地转移到原来已经存在的使用者身上,这些使用者一般并不直接支付带来收益的基施费用,使政府有限投入流失而无法平衡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几乎完全是"规模"的几何函数,大规模需求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会使基础设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益。从经济学的观点,当前进行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必将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5 )建设新区时机已经成熟,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经过两年多的开发改造和配套建设,老城区已经初具规模,实施新区建设已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南坪路即将开通和外环路的兴建,给新区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和优越环境。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迫切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中心广场的建设反映了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转变,高标准、高档次的规划建设新区,符合广大市民的意愿,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大力支持。

新世纪已经来临,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城市环境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的,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加快新区建设势在必行。

五、新区现状

规划新区位于城市西北部,是现状建成区的延续,距市中心 1.5 公里,处于城市的上风、上游,地下水源丰裕。

规划区内地势高爽、平坦,高程 26.1 至 27.1 范围之内,地质条件良好。三八河水系及沱河水系由西北向东南穿过本区,沱河、新汴河之三角洲位于规划区北端,水体和植被保护完好,自然环境优越。规划区内人口稀疏,用地开阔,大部分为未被开发和建设的区域,是城市规划区内条件最好的地块,为建设新世纪生态环境城市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

六、规划设计依据,规划设计目标

(一)规划设计依据

( 1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2 )宿州市城市各项专业规划。

( 3 )国家和安徽省有关城市建设标准和法规。

(二)规划设计目标

( 1 )体现城市区域环境效益:创造城市西北新区的城市空间特色,使之成为具有区域标志性的办公、居住、商业、高科技工业集合体。

( 2 )体现土地利用效益:充分发挥土地价值,为城市提供更为充裕的空间。

( 3 )体现综合开发效益:根据用地所处地域的环境状况和经济状况,合理确定开发标准,通过多样性、多标准的规划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开发要求,同时,注意开发的现实性,充分体现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条件平衡、统一。

七、新区性质新区范围新区用地平面布局

(一)新区性质

是城市的行政次中心,以市级行政办公和高科技工业为主的新区。

(二)新区范围

规划新区总面积 4.8 平方公里,东至西昌北路、滨河路、南至胜利西路以北 300 米,西至外环路,北至沱河风景带,部分跨越沱河至新汴河。

(三)用地平面布局

按城市总规布局,即将贯通的南坪路将是宿州市最重要的生长轴。新区规划基于这一生长轴,规划银河路作为东西向的发展轴,而依靠这条南北轴派生出一条新区南北的景观轴线。新区用地总的布局原则是:围绕新的行政中心,东部为商业贸易区,南部和东北部为住宅区,北部为生态风景区,西部为高科技工业园区。

1 、在景观轴线与发展轴银河路的交叉点布置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市政广场及大会堂和公检法司等一些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这将是新区的核心,也将成为宿州市的行政中心。沿这一中心周围,布置其他二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地。

2 、银河步行商业街:这也是总规中次中心位置,为整个新区服务,同时辐射老城区,使老城区的压力得到缓解。

3 、规划居住小区:围绕行政中心四周,规划布置了银河北村、银河南村、碧海花园和开放式高级住宅区。

4 、沿沱河南侧设计郊野体育公园及滨河绿带,与市级风景中心南北呼应,形成最具优美生态环境的居住区。

5 、新区西侧按总规规划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园。

6 、公共服务设施:新区内设置中学、小学、幼儿园及医院、休闲广场、城市绿地等。

八、路网布置

南北向:南坪路、张仙庙路;东西向:银河路、濉河路和银河二路(暂定名)。银河二路是新规划的城市次干道,位于银河、濉河路之间,行政中心北侧,主要连接老城区的滨河路,成为宿城北部的东西向交通主要道路。

九、新区特色构想

21 世纪的城市将是山水生态城市,在新区规划中我们努力创造一种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且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景观。在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新区开发的全过程。

依靠南坪路这条生长轴,设计了一条纵贯南北的景观轴线,其布局结构是"一线四点":一线,即贯穿南北的景观轴线,在这条轴线上,除有重点景区以外,或是一条景观路,或是一片绿化带,或是一片建筑景观区。而四点则是这个景观轴上最具魅力的四个景观,从南至北:三角洲市级森林公园、市政中心广场、体育中心广场、商务区建筑群。

在新区内东西向还规划了一条景观大道一银河路,东段为步行商业街,路中心设置花坛、小品、雕塑、景观构成物;中部为市政广场,西部为林荫大道,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大道。

十、主要规划指标(一期)

功能分区

建筑面积(M2)

容积率

银河新村30.4公顷

486637.4

1.3

碧海花园18.9公顷

284008.6

1.3

高级住宅区23公顷

345108.7

0.8

办公区占地54.5公顷

443715.4

0.8

运动场、绿化25公顷

总占地151.8公顷

1889470.1

十一、实施建议

(一)启动资金的准备情况

当前新区开发的启动资金及物质准备已得到较为可靠的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下方面:

1 、南坪路的资金已打入外环路( 101 、 303 省道穿城项目)的总盘子,该项目采取近似 BTO 的方式与外商全亚公司达成协议,由外商独资建设,项目的有关手续已基本办妥,近日已获省批准。

2 、市建委城市建设工程开发总公司筹措 2000 万元人民币作为首期开发资金投入开发,主要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3 、区房改办几年前已完成银河小区 260 亩土地的征地手续,所需资金已垫付。

(二)效益分析

新区(一期)占地 1.5 平方公里(折合 2250 亩)。征地费每亩 4 万元,配套费每亩 4 万元,合计需要 1.8 亿元。配套初期按每亩 10 万元、建成后按每亩 15 万元出让,可获得收益 2.25~3 亿元,现市委、市政府地块置换可获得收益 5000 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三)实施步骤

上半年完成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征地及资金筹措,争取年底前作好配套南坪路和银河路的准备,启动新区建设和部分重点工程。争取 3 年内基本建成新区启步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