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一章氮族元素

第二节氨铵盐

新教材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铵盐与碱反应。由于演示实验(效果明显,易于观察)和学生实验(效果明显,装置简单)的作用和要求不同,有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内容相同,但使用药品和设备、操作方法都不同。如氨气的性质实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实验就是如此。不过,我们把本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合在一起讨论。

本节有①氨的制取,②氨的性质(溶解性、碱性、与酸反应),③铵盐的热分解、碱分解(铵离子的检验)。

关于氨气的制取:

实验中所用氨气可用以下三种方法(与制氯化氢相同,有三套装置)制取:(用三种方法制取的有:氢气:锌与稀酸、铝和碱、氢化物与水;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氯化氢:氯化钠与浓硫酸生成正盐、氯化钠与浓硫酸生成酸式盐、浓盐酸受热、浓盐酸加浓硫酸。)

1.用NH4Cl与Ca(OH)2共热制氨,可用制氧的装置。

2.加热浓氨水制氨。在烧瓶中加入2 mL~4 mL浓氨水,加热即得氨气。可用制氯气的装置。此法也可用于做喷泉实验。

3.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制氨。可用制氢的装置。方法是: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约一小药匙),按右图所示安置好装置。将浓氨水慢慢滴入锥形瓶,待冒出较多气体的气泡时,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实验时要控制好浓氨水的滴入速率,分液漏斗的活塞不要开得太大,以免产生氨气过多而冲开烧瓶的活塞。此法的装置和操作都很简单,而且制得的氨气浓度也比较大,做喷泉实验效果比较好。

图实验室制取氨气

实际上,用二、三法制氨气也可简化到只用烧瓶(我做喷泉实验时就是如此,可做到在课堂上随用随制)。由于氨气比空气轻,在装入浓氨水(或浓氨水和烧碱)后,要将烧瓶倒斜放,这样,待氨气充满烧瓶后将烧瓶倒立,把溶液倒出来。塞上双孔塞。这种简易操作不需要干燥的烧瓶,但只能用来作喷泉实验。

用NH4Cl与Ca(OH)2共热制氨,

注意事项如下:

1.首先要检查Ca(OH)2是否变质,制氨时最好用新制备的消石灰,放置较久的消石灰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这样的硝石灰不适用。如果用生石灰粉末

代替消石灰,制得的氨气比较干燥。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室里常用“新制的”氯水、氢硫酸、氢氧化铜悬乳液、银氨溶液等等。有些试剂打开就意味着“完了”,如二硫化碳、过氧化钠、双氧水,等等。

2.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易与氨结合生成氨合物CaCl2·8NH3而损失部分氨,(所以不能干燥氨气和乙醇蒸气)因此在反应中氢氧化钙应过量。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质量比以5∶8为宜,如果以(NH4)2SO4代替NH4Cl,则质量比为1∶1。反应混合物要迅速混合均匀,以防止氯化铵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氯化氢和氨气,使收集的气体中有白烟(NH4Cl)。

3.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与铵盐反应来制取氨气?可从氢氧化钠的吸湿性、块状,固体反应混合及成本等考虑。

图由浓氨水制取氨气

实验1—2 氨气的喷泉实验(p10)

本实验主要是说明氨气的极易溶解于水,以及氨水显碱性。只不过用喷泉能使实验效果更形象生动。该实验要注意事项:

1.装置要密闭不漏气

2.圆底烧瓶要干燥

3.烧瓶里的氨气要干燥

用第二、三种方法制氨气不须要注意第2、3条。

氨易溶于水的实验可采用下述实验方法:

(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约1 mL浓氨水,然后旋转烧瓶,使氨水润湿烧瓶内壁。

图氨易溶于水

(2) 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使氨水挥发,充满烧瓶,立即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

(3) 在玻璃管上连一段较长的橡皮管,并将烧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橡皮管没入水中。

(4) 挤压橡皮管,使水进入烧瓶,即可形成喷泉。

这种方法用在学生实验上当然效果好些,但不如试管实验简单易行,易于操作。喷泉实验可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在今年的高考题就出现了.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 收集氨气应作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 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 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答:(1)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2) 向下排空气;碱石灰(3)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4) 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握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实验1—3 氨与氯化氢反应(p10)

此实验也可用集气瓶做: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2滴~3滴浓氨水或浓盐酸,盖上玻璃片后振荡,然后口对口放好,抽去玻璃片,可看到产生白烟,效果也很好。

或采用下列方法:在一支试管内滴两滴浓氨水,摇动试管使浓氨水附于试管壁,再用一根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盐酸,立即伸入试管,可观察到试管内有大量白烟生成。

也可用量筒作空杯生烟,或只冒烟又不燃的绳子。

实验1—4 氯化铵受热分解

假升华。干燥试管,预热,缓慢向试管口上方移动加热。(不知这个实验可否设计成碘升华的玻璃葫芦球装置)

实验1—5 铵盐与碱反应

此实验与下一实验原理同,但目的不同,故用固体铵盐与碱溶液反应,为试管试验。是为铵离子的检验服务的。

实验1—6 实验室制取氨气

本实验讲的固体铵盐与固体碱用正规装置来制取氨气的。

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一、氨的制取

1.氨气的制取作如下改动:NH4Cl与Ca(OH)2固体直接取至大试管中,摇匀以闻气味。然后直接继续下面的实验。

2.在做氨的制取实验前,增加装置的气密性检查。通常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液面观察法。(大试管、烧瓶、启普发生器的液面观察法不完全相同)

3.为避免残留在导管里的水影响下一步的实验,可在导管的末端连接带有玻璃弯管的橡皮管。

4.反应后的大试管要及时处理,以免氨气大量散失。可将管内固体取出,待试管冷却后才能用水洗。否则将会造成试管破裂。

5.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玻璃导管口应伸到试管底部,以利于排净试管中的空气。试管口堵一小块疏松的棉花,是为了防止氨气逸出。装有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大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以防止试管在加热过程中炸裂。

6.用小火加热,以免产生氨气的速率过大;收集满氨气后,在玻璃导管口上盖一小块有稀硫酸的棉花,使硫酸与过量的氨气反应生成(NH4)2SO4,以防止氨气逸出。

二、氨的性质

1.因氨气密度小,在嗅闻氨的气味时,要倒立试管。氨的剌激性很强,闻时要小心,注意用拇指稍稍使试管口露出小缝,用手在试管口轻轻扇动,让少量的氨气飘入鼻中,既不要用力猛吸,以免引起咳嗽;也不要让拇指离开试管口,使试管中的氨逸出过多,影响氨的溶解实验的效果。

其实,感冒了闻点氯气或进厕所闻点氨气,氯气中毒了进厕所闻点氨气还有好处(2NH3+3Cl2=6HCl+N2或8NH3+3Cl2=6NH4Cl+N2)。

2.在氨的溶解性实验中,试管中应充满氨气。

3.氨与酸反应时,三滴不同酸的位置不应靠得太近。

做好制氨和氨的性质实验时,要做好计划,做到线性规划、统筹安排。在制取氨气时就应把有关性质实验准备好,以便同时进行。切不可单打一,造成手忙脚乱。

三、铵离子的检验

1.农村中农民检验铵态氮肥时,常把少量肥料与消石灰混合后,放在手掌中搓几下,闻有没有氨的气味,以此来检验铵盐。

2.检验氨气时,不要把石蕊试纸碰到试管口或试管内壁,以免跟反应物中的碱相接触。

高二化学实验讲义

唐荣德

第二章化学平衡

本章演示实验4个,学生实验1个。

本章的实验是典型的对比实验:同时比较,同条件比较。

(1)同时或不同时比较。有的是同时开始,比较达到某种效果时的时间,有的是比较在相同的起点和终点时间时,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如浓度、温度对速率、平衡的影响,等等。不同时比较,可借助于外界条件来办到。如控制时间(用钟、手表等);如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稳定性、酸分解快慢;浓度、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先后比较;往往是在同一个实验中不同阶段的比较,如乙醇氧化成乙醛,先后闻的气味不同,从而说明乙醇变成了乙醛。

(2)同条件比较。要求比较的条件要同,如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较,就要求同浓度、同体积;化学反应计算中的等质量、等物质的量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的同物质的量浓度、同pH值的比较,等等。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本节增加了一个不同反应的快慢比较实验,改了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可能考虑新实验易于演示,效果比较明显。因此,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内容不同。

实验2—1 大理石与盐酸、醋酸的反应(p31)

本实验是比较强弱电解质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要求两酸要同浓度、同体积。但浓度不能太小,否则弱酸的电离程度会增大,而区别不显著。

实验2—2 大理石与不同浓度、温度的盐酸反应(p32)

本实验是说明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3 H2O2的催化分解(p35)

本实验是说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MnO2是催化剂,洗涤剂能使泡沫增多,使效果更加显著。该实验要注意用量,否则泡沫和液体会冒出试管。

由于H2O2分解时反应剧烈,如果有有机杂质存在时,可能会引起爆炸,故所用MnO2须预先加以灼烧以除去其中的有机杂质。H2O2溶液不要太浓,以3%为宜,不要用30%的,以免发生危险。最好使用颗粒状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以便观察气泡生成速率的大小。在粉末状MnO2中加入少量水泥或加少量粘土和水,再略加煅烧,就可以制得颗粒状的二氧化锰(这如同在制乙炔的实验中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水,即用食盐来稀释水一样)。此外,银是H2O2分解的最佳催化剂。将砖瓦陶瓷碎粒浸以AgNO3溶液,并经灼烧,即可制得银催化剂。

我的改进实验是:可用红墨水并喷出来。在一支试管中装反应物,在另一支试管中装红墨水(用双孔塞,也可用支管试管带单孔寒),再连一根尖嘴管。

补充实验:在四支试管里分别放入5 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在前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铜丝、铝丝、铁丝,把第四支试管加热后放入与前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铁丝。观察反应是否发生,反应物消失的快慢,气体生成的快慢。该实验可说明:①物质的本性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②当反应物同时,条件(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

补充实验习题:在进行铁与盐酸的反应时,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反应加快?设计一个实验方法来粗略地衡量反应的速率。

使反应加快的方法可以从盐酸的浓度、盐酸的温度和铁的颗粒大小三个方面来考虑。粗略衡量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是观察气泡生成的快慢,必要时也可以用下图装置,从相同时间内流到量筒里水量的不同来衡量(定量实验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个装置可以让学生自己安装、操作。

图衡量铁与盐酸反应速率的装置

第二节化学平衡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本节删去了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大概是因为有人对这个实验有异义。

实验2—3 浓度对平衡的影响(p42)

Fe(SCN)3溶液的配制,不能太浓。KSCN溶液和FeCl3溶液的浓度宜小,不要大于0.01 mol / L。如果混合后的溶液红色过深,应加水稀释至浅红色,以便观察和比较溶液的颜色变化。

以往我在准备实验的时候完全是个试的,取一定的KSCN溶液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然后取一部分溶液加水稀释,再加反应物,看颜色能否有明显的变化。我想,你们可以通过实验得出一个数据来(药品浓度要准确),免得每次做这个实验都得去试。

实验2—4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p44)

两个烧瓶间的夹子先不要夹紧,当两瓶气体扩散后颜色相同时,再用夹子夹紧橡皮塞,使彼此成为两个各自孤立的平衡体系。实验时如果没有冰,也可用冷水代替冰水。

实验室有一种做该实验的平衡球。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这种平衡球中间用玻璃管连接,它做成了相通的,这是它的缺点。其实,这应是两个无关而相同的平衡体系。

实验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p230)

一、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具有定量的要求。因此,在量取液体试剂、控制反应温度和记录反应时间,都要尽量做到准确。特别注意量取Na2S2O3溶液和蒸馏水的两只量筒切不可以互换。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用小烧杯代替试管,从上向下观察溶液变浑浊的现象并记录时间,要比用试管更为准确一些。

(2)所用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应是新配制的,透明澄清的。因为硫代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久置于空气进而会被氧化而析出硫,使溶液出现浑浊。取用Na2S2O3溶液后,要及时用橡皮塞将盛Na2S2O3溶液的试剂瓶塞紧。

(3)作为演示,为能做到同时、等量地加料,可采用下图装置。

装置是由木制支架、活动木板、加料试管(四支试管要同样规格,且标以标线)、反应用的小烧杯和放大用的250 mL大烧杯等组成的。在四支试管里各盛有0.1 mol / L硫酸10 mL,在四个小烧杯里盛有不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小烧杯用铁丝固定在250 mL烧杯内。250 mL烧杯内盛水。通过光学原理,把小烧杯内的现象加以放大。操作时,只要旋转转动钮,便可同时加料。

图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学生实验,没有那么多装置,所以只能用计算时间来代替。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Na2S2O3溶液应是新配制的,不能浑浊,浓度为0.04 mol / L~0.2 mol / L为宜。夏季气温较高时,可以只做室温和开水时的两种实验。

对于以上两种对比实验,要做到观察的条件尽量一致,在纸片上面的“十”字一定要等粗,并要用胶条将它们粘牢在烧杯底部。停止记表时溶液出现的浑浊程度也应尽量保持相同。记录时间如果没有秒表,可以用同时加入硫酸的方法,可以在一段细木条(或是试管夹的长柄)上固定三个可夹住试管的夹子(如图),分别在试管中加入硫酸,用上述夹子夹住后,同时倒入3个小烧杯中。

图三联加料器

温度计要插在盛Na2S2O3溶液的试管里,并在小心地搅拌下放入水浴中进行加热。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要向学生强调:加入试管中的H2O2不宜过多,否则产生的氧气太多太急,不易控制。催化剂用量要少,试管不可太小,以防反应过分剧烈而使反应物冲出试管。

二、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同演示实验。

趣味实验二:变色液(p248)

这是有关平衡移动的实验,摸拟考题中也常出现。因是酸碱的可逆平衡,在实验时可向一支试管中重复滴加酸或碱溶液,溶液颜色可重复变化。

高二化学喷泉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发布日期: 2005-01-11 高二化学喷泉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福州四中林韵琳

知识内容是教学目的的载体。教学过程就是应用知识载体去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过程。作为教师,如何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主动去发现其载体功能,完成教学目的,这是一个值得挖掘探索的课题。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涉及到喷泉实验的教学:NH3喷泉实验。这部分内容是大纲要求掌握的,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一笔带过。如何组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去挖掘这部分知识的内涵,利用其知识载体功能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呢?

一、明确实验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NH3 喷泉实验是为了验证NH3极易溶于水这一性质而设计的实验,明确这一点,不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才会在教与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介绍实验装置,演示过程,做到准确,规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喷泉实验装置比较简单,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夹)、烧杯(装满水,滴加少许酚酞),圆底烧杯(充满NH3气体),导水管(带夹子、双孔橡皮塞、滴管)。按图将装置装好(注意:1、从下到上的顺序;2、装满NH3气体的圆底烧瓶在实验准备时先用橡皮塞塞紧,在实验演示时再用带导水管和滴管的橡皮塞接上;3、预先在滴管中装满水)。

演示开始前,告诉学生应观察什么,同时思考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中,演示行为应力求准确、规范,不能给学生以手忙脚乱的印象,以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三、分析实验现象,剖析原因,做到科学、准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喷泉实验现象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想引入到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思维环境中去。结合提问,师生共同剖析喷泉出现的原因:挤入烧杯内的少量水将烧杯内的NH3气体大量溶解,使瓶内气压骤然降低,作用在烧杯水面上的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瓶内,从而形成喷泉。水中加入酚酞后,喷泉溶液由于溶入了NH3而呈碱性,因而变为红色,使现象更加生动,美观。分析过程中应当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将结论全盘托出,则影响教学效果。

四、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做到简洁,直观,培养学生抓问题关键的能力。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干燥”、“装满”、“塞紧”和“挤入少量水”这几点。结合实验过程一定要进行分析,让学生晓之以理。教学中可对其进行简要的总结。

喷泉实验中的注意要点:

干燥烧瓶气装满,瓶口塞紧水少灌。

若往水中加酚酞,红色喷泉更美观。

归纳更易于学生接受,便于理解和掌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对化学实验事实的经验概括和理论理解,促进学生进行学习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选择喷泉实验的习题时,有两道有关喷泉

实验的实验题引起我的关注。一道是2002年全国

高考理综卷中的第29题Ⅱ小题中的第(4)题:

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

方法。答:______。

此题在教材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引发一个新的装置,比较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体现了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

另一道是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3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

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

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

如图4所示的装置。

⑴在图4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

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和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和稀H2SO4 D.NaHCO3与稀盐酸

⑵在图4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H2SO4 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

⑶比较图3和图4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3是______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4是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填图3或图4)装置的原理相同。此题考查了无论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还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均可产生喷泉的

基本原理,涉及较广泛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涉及到日常的人造喷泉、火山爆发的产生原理,充分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考查学生对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生活的关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两道高考题的立意给了我启示: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在我们平常教学中还应注重学习的迁移。在喷泉实验的教学中,应由典型性代表的事例——氨气的喷泉实验,概括出能产生喷泉的物质具备的共同特征或内在联系,再从理论上解释喷泉实验的本质和原理——压强差,引导学生科学抽象,由表征性抽象(对物质及其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性的概括)上升到原理性抽象(对化学实验事实产生的本质原因的抽象),并阐明有关概念、原理的适用条件,以助于学习迁移的真正实现。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对喷泉实验的类似装置以及人造喷泉、火山爆发的原理等问题给予科学准确的解释。

上述所谈到的有关NH3喷泉实验的课堂教学设置,只是众多课堂教学中的一例。只要我们能

从素质教育目的出发,结合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主动去挖掘知识内涵,充分利用其载体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培养,就完全能够使教与学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巩固实验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喷泉实验、铵离子检验等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

(3)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喷泉实验等,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2)通过铵离子检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

本学生共包含喷泉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和铵离子检验三项,实验中应巩固的知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

实验

内容

应巩固的知识

涉及的实验技能

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氨的原理

(1)在试管里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2)密度比空气小,又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方法

(1)装置应不漏气

(2)氯化铵和消石灰工混合均匀

(3)装反应混合物的试管管口要稍向下倾斜,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4)只能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氨气,收集氨气的试管要干燥,试管口要用一小团棉花堵住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

(2)化学性质(与水、酸等反应)

(1)闻气味方法

(2)气体的溶解性实验方法

(3)使用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技能

(1)在氨的溶解性实验中,试管里就充满氨

(2)氨与酸反应时,三滴不同酸的位置还宜靠得太近

铵离子的检验

铵离子的检验原理

(1)检验铵离子的性质

检验氨气时,不要把石蕊试纸碰到试管口或试管内壁,以免跟反应物中的碱相接触

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应把以上各要点向学生交待清楚。使学生有所准备。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可补充下列实验内容:

A.用浓氨水、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

操作方案:利用实验制氯气的实验装置,在烧中加入氧化钙,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逐滴往氧化钙中加入浓氨水。可根据加入浓氨水的速度控制放出氨气的速度。

B.浓氨水跟浓盐酸反应产生浓烟现象

操作方案:在一个干燥的大烧杯中,分别把一块蘸有浓氨水、一块蘸有浓盐酸的棉花分开放入大烧杯里,可看到烧杯中有大量白烟产生。此时可提示学生观察白烟主要是在蘸有浓盐酸的棉球上方产生还是在蘸有浓氨水的棉球上方?并让学生分析原因

最新-2018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化学:第一章氮族元素B卷(附答案) 精品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二) 第一章氮族元素(B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P 31 Cl 35.5 Cu 64 S 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解析:铜锌合金也称黄铜,其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密度比黄金小,因其含有锌单质,放入硝酸、盐酸中都能反应,而黄金不与硝酸、盐酸反应。 答案:D 2.将下列固体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冷却后又凝集为原来物质的是 A.碘片 B.氯化铵 C.碘化铵 D.碳酸钠 解析:碘片有升华的性质,但在升华过程中没发生化学变化;氯化铵受热分解成NH3和HCl气体,冷却后两气体又结合成NH4Cl;碘化铵受热也分解,但分解产物HI能再分解为H2和I2,冷却后得不到碘化铵。 答案:B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的侦察小分队发现了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而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工厂,上级要求在三天内必须炸掉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试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试剂是 A.浓HNO3 B. KMnO4和H2SO4 C.黑火药和炸药 D.白磷和CS2溶液 解析:利用了白磷可溶于CS2及CS2易挥发、白磷易自燃的性质,从而引爆军火工厂。 答案:D 4.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NO2 B.NO C.O2 D.Cl2 解析:NO能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且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B 5.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2→NH3 B.N2→NO2 C.NH3→NO D.NO2→HNO3 解析:根据氮气的性质可知B选项中的变化不能一步实现。 答案:B 6.为除去镀在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硝酸 B.浓硝酸 C.浓硫酸 D.浓盐酸 解析:稀硝酸既能溶解铜,也能溶解铝,不符合要求。浓硝酸在常温下可溶解铜,不能溶解铝,符合要求。浓硫酸在常温下既不能溶解铜,也不能溶解铝;在加热条件下既能溶解铜,也能溶解铝,不符合要求。浓盐酸不能溶解铜,能溶解铝,不符合要求。 答案:B 7.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不要求干燥的是 A.用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加热制NH3的大试管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C.氯化钠与浓H2SO4混合制HCl气体的烧瓶

第十四章p区元素(二)

第十四章 p 区元素(二) 1、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状态存在的氮族元素有 ,氧族元素有 和 ,与N 2是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离子有 和 。 2、联氨的化学式是 ,羟氨的化学式是 ,砒霜的化学式是 ,保险粉的化学式是 ,难溶于水的锑酸的化学式为 。 3、磷的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 ,其中最活泼的是 ,其化学式是 。它在空气中易自燃,应在 中保存。 4、硫的两种主要同素异形体是 和 ,其中常温下稳定的是 ,受热到94.5○C 时转变为 。两者的化学式都是 。具有 状结构,其中硫原子以 杂化轨道成键。 5、H 3PO 2,H 3PO 3,H 3PO 4分别为 元酸,其中 具有强还原性。这三种磷的 含氧酸分子中,磷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6、Ca (H 2PO 4)2,CaHPO 4,Ca 3(PO 4)2在水中溶解度有小到大的顺序为 , 其中可溶于水的为 。 7、关于臭氧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O 3比O 2的稳定性差 (B )O 3是非吸收性分子 (C )O 3比O 2的氧化性强 (D )O 3是顺磁性物质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H 2O 2的分子构型为直线型 (B )H 2O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主要做氧化剂 (C )H 2O 2是弱酸,分子间有氢键

(D)H 2O 2 与K 2 Cr 2 O 7 的酸性溶液反应生成稳定的蓝色C r O 5 ,此反应可用来鉴定H 2 O 2 9、下列方法不能制得H 2O 2 的是() (A)电解NH 4HSO 4 水溶液 (B)用H 2和O 2 直接化合 (C)乙基蒽醌法 (D)金属过氧化物与水反应 10、下列反应的最终产物没有硫化物沉淀生成的是() (A)NaAsO 3酸性溶液与H 2 S反应 (B)SbCl 3溶液与过量的Na 2 S溶液反应后再与稀盐酸作用 (C)Bi(NO 3) 3 与过量的Na 2 S溶液反应 (D)Na 3AsO 3 溶液与过量Na 2 S溶液反应 11、下列各组硫化物,其中均难溶于HCl但能溶于浓HCl的是() (A)Bi 2S 3 和 CdS (B) ZnS和PbS (C)CuS和Sb 2S 3 (D)As 2 S 3 和HgS 12、下列各组硫化物,其中颜色基本相同的是() (A)PbS,Bi 2S 3 ,CuS (B)Ag 2 S,HgS,SnS (C)CdS,As 2S 3 ,SnS 2 (D)ZnS,MnS,Sb 2 S 3 13、工业上制取SO 2 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A)焙烧FeS 2 (B)单质硫在空气中燃烧 (C)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 (D)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

最新无机化学第15章 氮族元素习题

第15章氮族元素 1 2 15-1 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3 (1)雄黄;(2)雌黄;(3)辉锑矿;(4)锑硫镍矿;4 (5)辉铋矿;(6)砷华;(7)锑华;(8)铋华 5 解: 6 (1)As 4S 4 ;(2)As 2 S 3 ;(3)Sb 2 S 3 ;(4)NiSbS; 7 (5)Bi 2S 3 ;(6)As 2 O 3 ;(7)Sb 2 O 3 ;(8)Bi 2 O 3 8 9 10 15-2 在稀硫酸介质中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1 (1)I-+NO 2- ------ 12 (2)NH4++NO2- ------ 13 (3)MnO4-+NO2- ------ 14 (4)MnO4-+As2O3------ 15 (5)NaBiO3+Mn2+ ------ 16 (6)H3PO3+NO2- ------ 17 (7)I-+AsO43- ------ 18 (8)N2H4+NO2- ------ 19 (9)N2H4+AgCl------ 20 (10)As2O3+Zn------ 21 解: 22 (1)2I-+2NO2-+4H+ ═== I2+2NO↑+2H2O 23 (2)NH4++NO2- ? ===N 2+2H2O 24 (3)4MnO4-+5NO2-+6H+ === 2Mn2++5NO3-+5H2O 25 (4)4MnO4-+5As2O3+9H2O+2H+ ===4 Mn2++10H2AsO4- 26 (5)5NaBiO3+2Mn2++14H+ === 5Bi3++2MnO4-+5Na++7H2O 27 (6)H3PO3+NO2-+2H+ === H3PO4+2NO↑+H2O 28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综合复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分析化学》复试大纲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1-2 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1-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章酸碱滴定法 2-1 酸碱质子理论 2-2 缓冲溶液 2-3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2-5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章络和滴定法 3-1 络和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3-2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3-3 提高络和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3-4 络和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4-1 氧化还原平衡 4-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4-3 高锰酸钾法 4-4 碘量法 第五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5-1 溶剂萃取分离法 5-2 沉淀分离法 5-3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第六章电位分析法 6-1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6-2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6-3 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第七章气相色谱法 7-1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7-2 气相色谱固定相及检测器 7-3 气相色谱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第八章可见分光光度法 8-1 光辐射的选择原则 8-2 光的吸收定律 8-3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8-4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主要参考用书1.《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仪器分析》,董慧茹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无机化学部分》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4版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波的微粒性、微粒的波动性、测不准原理 2.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四个量子数 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 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鲍林近似能级图、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元素周期表与核外电子分布关系、原子参数与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考试要求: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掌握波函数与原子轨道、几率密度与电子云的概念; 3.熟悉原子轨道及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4.掌握四个量子数的量子化条件及其物理意义; 5.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及价电子构型; 6.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 化学键的定义、类型及键参数 2. 离子键 离子键理论、离子的特征、离子键强度的度量 3. 共价键 价键理论、共价键的类型、键型过渡 4. 分子的几何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5. 金属键 金属晶格、金属键理论 6.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 7. 晶体的内部结构 晶体的基本概念、四种晶体类型的简介 考试要求: 1.掌握离子键理论,了解决定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因素及离子化合物的特征; 2.掌握共价键理论,了解σ键、π键、配位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并能解释一般的分子结构; 4.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能用其解释主族元素AB n型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5.理解分子间力、氢键的产生及特点以及它们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6.理解离子极化概念、离子极化规律和附加极化作用以及它们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7.了解四种晶体结构类型及特征 第三章配位化合物 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四章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氮和磷单质、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 和用途 2.了解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各节目标: 第一节氮的单质 掌握 N2的结构;氮与非金属、金属的反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 法第二节氮的成键特征 通过氮的价层电子结构,了解它的成键特征 第三节氮的氢氧化物 1.掌握 NH3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以及它的结构 2.了解 NH3的物理性质;掌握它的配位反应、取代反应、氨解反应和氧化反应以 及用途;铵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3.了解联氨、羟胺、叠氨酸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节氮的氧化物 1.掌握氮元素的自由能—氧化图 2.掌握氮的氧化物( N2O、NO、 N2 O3、NO2、N2O4、N2O5)的结构和重要性质 3.了解 HNO2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 4.掌握 HNO3及其盐的结构和性质;硝酸盐热分解的一般规律;王水的成分和性质 5.掌握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鉴别方法 第五节磷单质 1.掌握磷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磷的成键特征 2.掌握磷的工业制法、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及用途 第六节磷的化合物 1.掌握磷化氢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 掌握 P 4 O 6、P 4 O 10 和 H 3PO 4 的结构、制备、性质和用途;磷酸盐的溶解性 3. 了解次磷酸、亚磷酸、焦磷酸、偏磷酸化学式的书写、命名和主要性质;卤化磷、 硫化磷的重要性质 第七节 砷、锑、铋 了解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习题 一 选择题 1. 氮气制备的方法是( ) A. 将硝酸氨 NHNO 加热 B. 将亚硝酸氨 NHNO 加热 4 3 4 2 C. 将氯气与氨气混合 D. B 和 C 2. 下列化合物中与水反应放出 HCl 的是( ) A. CCl 4 B. NCl 3 C. POCl 3 D. Cl 2 O 7 3. NO 2 溶解在 NaOH 溶液中可得到( ) A. NaNO 2 和 H 2O B. NaNO 2 、O 2 和 H 2 O C. NaNO 、 N O 和 HO D. NaNO 3 、NaNO 和 H O 3 2 5 2 2 2 4. 硝酸盐加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 ) A. AgNO B. Pb (NO ) 2 C. Zn (NO ) 2 D. NaNO 3 3 3 3 5. 下列分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 A. N 2O B. NO C. NO 2 D. N 2 O 3 6. 下列分子中,不存在 34 离域键的是( ) ( 吉林大学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 A. HNO B. HNO 2 C. N O D. N 3 3 2 7. 分子中含 d — p 反馈 键的是( )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 A. HNO 3 B. HNO 2 C. H 3 PO 2 D. NH 3 8.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N 2H 4 B. NH 2 OH C. NH 3 D. HN 3 9. 下列酸中为一元酸的是( )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

最新人教版初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新)

最新人教版初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新) 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高中必修1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节钠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第四章卤素 第一节氯气 第二节卤族元素 第三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第四节化学键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测验题答案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单元测验试卷 姓名 班级 座号 成绩 第I 卷(6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有害气体主要是( ) A .CO 2、碳氢化合物 B .NO 和NO 2 C .SO 2 D.氟氯烃 2、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 B 、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弱 C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卤族元素小 D 、稳定性:NH 3 > PH 3 3、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且能维持含量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 .氮分子结构稳定 B .氮气难溶于水 C .氮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 .氮气比空气轻 4、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H SO H SO 2423和 B. 红磷和白磷 C. H O D O 22和 D. O O 18 8168和 5、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发现氧化铜变红色,此外还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这种气体估计应是( ) A. O 2 B. H O 2 C. NO D. N 2 6、在8363242NH Cl NH Cl N +=+反应中,若有1023.g NH 被氧化,则反应用去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A. 5.04L B. 6.72L C. 20.16L D. 40.32L 7、有一种盐A 和KOH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B 经过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到 酸C ,B 和C 反应又可以生成A ,则A 是 ( ) A .NH 4Cl B .(NH 4)2SO 4 C .NH 4NO 3 D .NH 4HCO 3 8、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 1铜与浓硝酸反应;○2铜与稀硝酸反应;○3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 ,CuO 再与稀硝酸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所消耗的硝酸的量:①>②>③ B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C .因铜与浓硝酸作用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D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第14章氮族元素

第十四章 氮族元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中既有酸又有碱的是………………………………………… ( ) (A) Mg 3N 2 (B) SbCl 5 (C) POCl 3 (D) NCl 3 2、有关H 3PO 4、H 3PO 3、H 3PO 2不正确的论述是…………………………………( ) (A) 氧化态分别是+5,+3,+1 (B) P 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心 (C) 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 (D) 都是三元酸 3、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 ) (A) S O 462 - (B) S O 3102- (C) P O 393 - (D) P O 3105- 4、分子中含d —p 反馈π键的是 (A) HNO 3 ; (B) HNO 2; (C) H 3PO 2; (D)NH 3 5、 下列物质酸性最强的是 (A) N 2H 4 ; (B) NH 2OH ; (C) NH 3 ; (D)HN 3 6、 下列酸中为一元酸的是 (A) H 4P 2O 7 ; (B) H 3PO 2 ; (C) H 3PO 3 ; (D)H 3PO 4 7、与AgNO 3溶液作用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A) Na 3PO 4 ; (B) K 2CrO 4 ; (C) KI ; (D) Na 4P 2O 7 8、下列化合物中,最易生发爆炸反应的是 (A) Pb(NO 3)2 ; (B) Pb(N 3)2 ; (C) PbCO 3 ; (D) K 2CrO 4 9、下列物质均有较强的氧化性,其中最强氧化性与惰性电子对有关的是 (A) K 2Cr 2O 7 ; (B) NaBiO 3 ; (C) (NH 4)2S 2O 8 ; (D) H 5IO 6 10、氨、联氨和羟胺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氨的氧化态相同; (B)具有还原性 (C) 具有氧化性; (D)都是一元弱碱 二、填空题 1、NH 3和PH 3的碱性,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 2、在砷分族的氢氧化物(包括含氧酸盐)中酸性以_____________为最强,碱性__________最强,以____________的还原性最强,以____________的氧化性最强,这说明从砷锑到铋氧化数为________的化合物渐趋稳定。 3、在AlCl 3和SbCl 3溶液中各加入适量Na 2S 溶液,将分别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沉淀,使后者与过量的Na 2S 溶液作用,将生成___________而溶解。 4、在Sn(II)的强碱溶液中加入硝酸铋溶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最新无机化学第15章 氮族元素习题

第15章氮族元素 15-1 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雄黄;(2)雌黄;(3)辉锑矿;(4)锑硫镍矿;(5)辉铋矿;(6)砷华;(7)锑华;(8)铋华 解: (1)As4S4;(2)As2S3;(3)Sb2S3;(4)NiSbS;(5)Bi2S3;(6)As2O3;(7)Sb2O3;(8)Bi2O3 15-2 在稀硫酸介质中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I-+NO2- ------ (2)NH4++NO2- ------ (3)MnO4-+NO2- ------ (4)MnO4-+As2O3------ (5)NaBiO3+Mn2+ ------ (6)H3PO3+NO2- ------ (7)I-+AsO43- ------ (8)N2H4+NO2- ------ (9)N2H4+AgCl------ (10)As2O3+Zn------ 解: (1)2I-+2NO2-+4H+ ═== I2+2NO↑+2H2O (2)NH4++NO2- ? ===N 2 +2H2O (3)4MnO4-+5NO2-+6H+ === 2Mn2++5NO3-+5H2O (4)4MnO4-+5As2O3+9H2O+2H+ ===4 Mn2++10H2AsO4-(5)5NaBiO3+2Mn2++14H+ === 5Bi3++2MnO4-+5Na++7H2O (6)H3PO3+NO2-+2H+ === H3PO4+2NO↑+H2O (7)2I-+AsO43-+2H+ === I2+AsO33-+H2O (8)N2H4+NO2-+H+ === HN3+2H2O (9)N2H4+4AgCl === 4Ag+N2↑+4HCl (10)As2O3+6Zn+12H+ === 2AsH3↑+6Zn2++H2O 15-3 完成并配平下列NaOH溶液参与的反应。 (1)NaOH+P4------ (2)NaOH(过量)+H3PO2------ (3)NaOH+As2S3------ (4)NaOH+Sb(OH)3------ (5)NaOH+NCl3------ (6)NaOH+NO2------

中山大学化学专业考研范围及参考书目

中山大学化学专业考研范围 及参考书目 1.参考书目 (1)657化学(A)科目考研参考书目: ①《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有机化学》古练权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一版; ③《高分子科学基础》梁晖,卢江主编,化学工业版社,2006,或国内高等学校通用教材。 (2)861化学(B)科目考研参考书目: ①《分析化学》(上册,第五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②《分析化学》(下册,第五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③《仪器分析》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物理化学》刘冠昆,车冠全,陈六平,童叶翔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⑤《结构化学基础》周公度,段连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四版。 2、核心考点解析 化学A 《有机化学》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础 第二章饱和碳氢化合物 第三章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第四章含杂原子官能团化合物和有机酸碱理论 第五章分子的手性与旋光异构 第六章色谱和波普 第七章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问题 第八章sp3杂化碳原子的亲核取代反应 第九章消去反应 第十章不饱和碳-碳键的加成反应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二章芳环的亲电取代、亲核取代反应及芳环取代基的反应 第十三章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和亲和取代反应 第十四章羰基化合物α-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 第十五章分子骨架重排反应和周环反应 第十六章多步骤有机合成 第十七章酯类 《无机化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第三章原子结构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五章氢和稀有气体 第六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七章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九章溶液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二章卤素 第十三章氧族元素 第十四章氮族元素 第十五章碳族元素 第十六章硼族元素 第十七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十八章铜、锌副族 第十九章配位化合物 第二十章过渡金属(Ⅰ) 第二十一章过渡金属(Ⅱ) 第二十二章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大纲版)第二册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五节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一课时)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第五节有关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一课时) 从容说课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类重要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接触过一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最基本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节又介绍了两种计算,即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 本节单独将化学计算编为一节,主要目的是在以前介绍过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的基础上。将计算相对集中编排并进一步讨论有关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形成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复习过去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教材在分析例题时,给出了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在介绍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时,还给出了一个错误的解法,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解题时,给出解题技巧,使学生能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2)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在选择例题时,尽量选择生产中的实际反应事例,说明化学计算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认识到学习化学计算的重要性。(3)注意联系学过的化学计算知识。这一节的有些例题,从题目中已知量的给出到解题过程,都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基础,来介绍新的化学计算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复习学过的知识。 教学中应抓住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以及多步反应的计算规律,以引导学生提高篇题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 2. 使学生初步掌握多步反应的计算。 3. 通过化学计算,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对化学计算的方法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 ●教学难点 多步反应计算中反应物与最终产物间量的关系式的确定。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1. 对于多步反应的计算中间产物的消耗量转化为起始原料的损耗量的问题可采用打比方,分步计算对比等方法消除。 2. 通过典型练习题的训练和分析,使学生掌握过量计算和多步反应计算的一般技巧。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在于不仅告诉我们物质之间可否反应,而且揭示了在反应中物质间所遵循的量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因为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生产中常常需要根据原料的量计算能生产多少产物,或根据产物的量计算需要投入多少原料等。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四章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四章 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氮和磷单质、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2.了解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各节目标: 第一节氮的单质 掌握N 2 的结构;氮与非金属、金属的反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第二节氮的成键特征 通过氮的价层电子结构,了解它的成键特征 第三节氮的氢氧化物 1.掌握NH 3 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以及它的结构 2.了解NH 3 的物理性质;掌握它的配位反应、取代反应、氨解反应和氧化反应以及用途;铵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3.了解联氨、羟胺、叠氨酸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节氮的氧化物 1.掌握氮元素的自由能—氧化图 2.掌握氮的氧化物(N 2O、NO、N 2 O 3 、NO 2 、N 2 O 4 、N 2 O 5 )的结构和重要性质 3.了解HNO 2 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 4.掌握HNO 3 及其盐的结构和性质;硝酸盐热分解的一般规律;王水的成分和性质5.掌握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鉴别方法 第五节磷单质 1.掌握磷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磷的成键特征 2.掌握磷的工业制法、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及用途 第六节磷的化合物 1.掌握磷化氢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掌握P 4O 6 、P 4 O 10 和H 3 PO 4 的结构、制备、性质和用途;磷酸盐的溶解性 3.了解次磷酸、亚磷酸、焦磷酸、偏磷酸化学式的书写、命名和主要性质;卤化磷、硫化磷的重要性质

氮族元素1

第一章氮族元素测试题 学生:张新慧教师:崔剑 Cu-64 Ag-108 Cl-35.3 N-14 H-1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3’ 20 = 60)) 1、下列场合中,不能直接使用氮气的是() A、填充灯泡 B、作焊接保护气 C、制硝酸 D、制氨 2、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3、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N2 B、NO C、NO2 D、CO 4、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可用锌制容器贮存 B、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C、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均减轻 D、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 5、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NH3 B、Cl2 C、NO D、HCl 6、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 B、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弱 C、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卤族元素小 D、稳定性:NH3 > PH3 7、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变化的是() A、AgI的见光分解 B、将Cl2通入到石灰水中 C、NO2转化为N2O4 D、将H2S通入到稀硝酸溶液中 8、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际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①少量白磷保存在冷水中②Na、K保存在水里 ③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④AgNO3固体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⑤浓硝酸保存在棕色广口瓶内 ()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浓HNO3的氧化性强于稀HNO3 C、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无机化学第15章氮族元素习题

15-2 在稀硫酸介质中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 ------------------- I -+NO 2 ( 2) NH 4++NO 2- ---- (3) ----------------------- MnO 4-+NO 2 ( 4) MnO 4- +As 2O3 - 2+ (5) ------------------------- NaBiO 3+Mn 2+ ( 6) H 3PO 3+NO 2- --- (7)I -+AsO 43 ----------------- ( 8) N 2H 4+NO 2- ---- (9) ---------------------- N 2H 4+AgCl (10) --------------------- As 2O 3+Zn 解: (1) 2I -+2NO+4H —== I 2+2N (O +2HHO ( 2) N H 4+ + N O 2- N 2+2H 2O - - + 2+ - (3) 4MnO 4-+5NO 2-+6H + === 2Mn 2++5NO 3-+5H 2O ( 4) 4MnO 4- +5As 2O 3+9H 2O+2H + ===4 Mn 2++ 1 0H 2AsO 4- (5) 5NaBiO 3+2Mn 2++14H + === 5Bi 3++2MnO 4-+5Na ++7H 2O (6) HPO 3+NO+2H === H 3PQ+2NOT +HO ( 1 )雄黄; ( 2)雌黄; ( 3 )辉锑矿; ( 4) ( 5)辉铋矿; ( 6)砷华; ( 7 )锑华; ( 8 ) 解: ( 1 ) As 4S 4 ; ( 2) As 2S 3; ( 3 ) Sb 2S 3; ( 4) ( 5) Bi 2S 3; ( 6) As O ; ( 7) Sb 2O 3; ( 8) 15-1 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锑硫镍矿; 铋华 NiSbS ; Bi 2O 3

8氮族

第八章氮族元素 一氮与氮的化合物 1氮气分子的结构、性质制法与用途 VB::N三N: 一个σ键,2个π键,键级为3,键能大:E=941.69kj.mol-1,抗磁性; MO:[KK(σ2s)2(σ2s*)2(π2p)4(σ2p)2一个σ键,两个π键,且σ键的能量高于π键的能量,抗磁性。 练习题 1 为了使N2活化,从理论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1)高温或放电情况下使分子和分子中原子运动和振动加强,N-N三键松弛:N2 + O2 == 2NO (雷雨天气庄稼长得旺) (2)利用催化剂的吸附作用使N-N三键松弛: N2 + 2Fe == 2N-Fe H2 + 2Fe == 2H-Fe 2N-Fe + 6H-Fe == 8Fe + 2NH3 (3)人工模拟固氮,生成配合物,把N2中成键轨道上的电子取走或向反键轨道上填充电子。 2 写出N2与锂、镁的反应,并说明生成物与水的作用。 6Li + N2 == 2Li3N 3Mg + N2 == 2Mg3N2 2Li3N + 6H2O == 6LiOH + 2NH3↑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 3 写出实验室制取N2的方程式。 NH4NO2 == N2↑+ 2H2O NH4Cl + NaNO2 == NaCl + 2H2O + N2↑ (NH4)2Cr2O7 == Cr2O3 + 4H2O + N2↑(火山爆发) 2NH3 + 3CuO == 3Cu +3H2O + N2 4 工业上分馏液态空气得到的N2中常含有少量的O2,如何除去? 4Cr2+ + O2 + 4H+ == 4Cr3+ + 2H2O 2Na2S2O4 + O2 + 2H2O == 4NaHSO3或2Na2S2O4 + O2 + 4NaOH == 4Na2SO3 + 2H2O 其中的少量水蒸汽可用高氯酸镁、五氧化二磷等干燥剂吸收。 5 为什么氮可形成双原子分子,而磷则以P4分子存在,且活泼性氮《磷? 答:氮原子半径小,可以形成重键,而且键能大,故N2不活泼;磷原子半径大,P轨道平行重迭程度小,不易形成多重键,而且P—P单键键能小,由于原子的P轨道互相垂直,在形成P4分子时键角为600,是一个有张力的分子,故活泼性强。 6 氮族元素的单质能形成四面体分子的是(P,As,Sb);单质没有同素异形体的是(N);氮族 元素 在形成共价键时,最易形成重键的是(P);它们的氢化物给电子能力最弱的是(Sb);既是质子接受体,也是质子提供体的氢化物是(NH3);硫酸铜可作(白磷)的解毒剂;砷、锑及其盐的无机解毒剂是(新配制的MgO与Fe2(SO4)3溶液强烈摇动后而形成的Fe(OH)3悬浮液);不存在五氯化物的元素是(N,Bi);氮的最稳定二元卤化物是(NF3);单质不与浓碱作用是(N2,Bi);砷、锑、铋的硫化物不溶碱溶液的是(Bi2S3)。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C) (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⑴原子的组成 核外电子 e = Z 质子 Z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中子数(N)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⑵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同位素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它们在元素中原子所占百分数(丰度)乘积之和。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r == A r1·a%+A r2·b% +… ⑷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了解) ①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电子云(运动特征):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高速、无规则的运动,不能测定或计算出它在任何一个时刻所处的位置和速度,但是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几率(机会)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形象地看成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我们把它称为电子云。

电子层: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根据电子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同,把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称之为电子层。电子能量越高,离核越远,电子层数也越大。 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电子的排布是先排K层,K层排满再排L层,L层排满再排M层,M层不一定排满了再排N 层,后面的也一样不一定排满了再排下一层。(只有前3层) ⑸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2. 元素周期表(B) ⑴元素周期表见课本封页 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

第十六章氮族元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六章氮族元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解:(1)由于N的原子半径太小,其平均负电密度(电子云带负电)大,则N与N原子之间斥力增大使得N-N键键长增长,键能减小而小于P-P键。形成三键时,因N原子半径小,则两个N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比磷原子的更有效,所以N≡N三键键能高于P≡P三键。 (2)由于N原子半径小,且最外层只有四条价轨道,最多只能形成四个共价键,所以无五卤化物存在。 (3)根据分子轨道理论,NO分子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反键的π*2py轨道上,其轨道能量相对较高,比较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小。而N原子的结构为1s22s22p3,属于半满状态,失去电子会较困难,所以第一电离能就较高。 2解:(1)把混合气体通过装有P2O5的干燥器(或浓H2SO4),则NH3会被吸收而得到纯氮气;而把混合气体通过装有CaO(或KOH)的干燥器,(但不能使用CaCl2)则可除去水气而得到干燥的氨气。(2)为除去NO中微量的NO2,可把该气体通过水(或者碱液),则NO2被吸收,然后再通过浓H2SO4,则可获得干燥的NO气体; 为除去N2O中少量的NO,可把该气体通过FeSO4溶液,则NO可被吸收除去。 3解:由反应:NH3 + H2O == NH4+ + OH-说明NH3与H+结合的能力强于H2O。对于反应:HAc + H2O == H3O+ + Ac-(2)HAc + NH3 == NH4+ + Ac-(3) 因NH3与H+结合的能力强,所以反应3更易向右进行,使得HAc完全解离成为强酸。 而H2O结合H+的能力弱,所以HAc在水中只部分解离成为弱酸。 4解:碱性大小排序为: NH3 > N2H4 > NH2OH > HN3它们均为路易斯碱,则孤对电子越容易被提供出去,碱性就越强。二这主要由两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配位原子的负电性越高,则越易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是空间位阻因素。如果孤对电子周围空间阻碍越大,则越难提供电子。从空间位阻因素来看,NH3分子的空间位阻最小,NH2NH2的其次,NH2OH的最大。但在HN3中,H失去后得到的N3-离子非常稳定(有两个∏34离域∏键),所以其酸性最强。 5解:(1)因Cl2气遇到浓氨水后立即产生白色烟雾,现象明显,容易观察管道是否漏气。 3Cl2 + 2NH3 == 6HCl + N2 (2)过磷酸钙肥料有效成分为Ca(H2PO4)2,与石灰一起使用或储存,因石灰会与其反应而生成不溶于水的Ca3(PO4)2而失效. (3)要使AsO43-离子变成As2S5,就须首先夺掉AsO43-中的氧原子,使其成为As5+离子,然后与H2S中的S2-结合形成As2S5分子.而只有强酸性溶液才能提供大量的H+,与AsO43-中的氧原子结合生成H2O,反应为: 2AsO43- + 5H2S + 6H+ == As2S5 + 8H2O。 6解:(1)因在N3-离子中有两个π34离域π,离子结构均匀,两个N-N键完全相同,键长相同。而在HN3中,一个N-N之间形成1个σ和1个π34离域π,相当于双键成分,而另一个N-N之间形成1个σ,1个π34离域π和1个p-pπ键,相当于三键,所以两个键长不相等。 (2)由分子轨道理论可知:它们的分子轨道排布式为: NO+: (б1S)2(б*1S)2(б2S)2(б*2S)2(б2P)2(П2Py)2(П2Pz)2 NO: (б1S)2(б*1S)2(б2S)2(б*2S)2(б2P)2(П2Py)2(П2Pz)2(П*2Py)1 NO-: (б1S)2(б*1S)2(б2S)2(б*2S)2(б2P)2(П2Py)2(П2Pz)2(П*2Py)1(П*2Pz)1 NO+的键级=(6-0)÷2=3; NO的键级=(6-1)÷2=2.5; NO-的键级=(6-2)÷2=2; 因键级越大,则键越强,即键长越短,所以从NO+, NO到NO-的键长逐渐增大. (3) 由杂化轨道理论可知:NO2+中N采用sp杂化,所以∠ONO为1800;NO2中N采用sp2杂化,单电子处于N的一个sp2杂化轨道上,剩余电子与O的P轨道形成一个π34的离域π键,所以∠ONO 略大于120ο为134.30;NO2-中N采用也是sp2杂化,一对孤对电子占据N的一个sp2杂化轨道上,同时剩余电子与O的P轨道形成一个π34的离域π键,由于孤对电子的排斥作用大,使得∠ONO略小于120ο为115.4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