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

中国经济经历了数月的“换挡低迷”期,7月份工业、投资、出口和PPI等数据呈现止跌企稳的态势,显示出三季度经济将企稳向好的积极迹象,缓解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减速的担忧,市场信心不断增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PMI回升0.2个百分点,为50.3%,连续10个月企稳在荣枯线之上,显示出企业生产信心增加;7月份出口、进口同比增速相比6月份双双由负转正,呈现企稳回升态势;1月至7月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有效巩固了国内经济活动。经济数据的回暖表明新一届政府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在逐步显现“药效”。

尽管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府坚持不断探索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善,抛弃只重视速度而忽视质量的“老路子”,力图在经济增长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之间寻求平衡,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李克强总理先后主持召开21次国务院常务会,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

回顾新一届政府的21次国务院常务会,一方面在政府“简政放权”方面疾步快跑,截至目前已取消和下放了165项行政审批事项;另一方面,不断寻求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出台了一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涵盖信息消费、节能环保、船舶工业等;还通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此外还进一步减免小微企业税负,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不断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面对近年来少有的复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犹如“走钢丝”,新一届政府却表现出了淡定的自信和坚持的定力。上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是政府手中的“平衡木”,应对了大风大浪,没有大起大落,演绎了完美的经济“平衡舞步”。

李克强总理履新以来,反复强调,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既要对解决当前问题有针对性,更要为长远发展“垫底子”。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坚持统筹施策,短长相宜,标本兼治。

受访的专家学者普遍对中国经济持乐观预期,表示在中央政府明确“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及经济增长底线管理的政策信号下,未来中国经济会持续向好,渐入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即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一个较高速度增长的阶段。

面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我们必须“想全、想细、想办法;抓准、抓稳、抓成效”,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落实好中央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确保全年GDP 增长如期完成7.5%的宏观调控目标,以此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一、关于国际经济形势

展望2013年,国际环境仍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已呈现缓慢复苏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盛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3.6%,比2012年高2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全球贸易增长4.5%,也高于2012年增幅。

美国经济保持温和增长。一是“再工业化革命”。由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使能源成本降低带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强势回归,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平均超过78%,接近危机前水平。加之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革命带动高端制造业加速发展,“再工业化”强化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二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好转。8月份,美国中位数房价同比上涨13.4%,新开工房屋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市场持续回升。三是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宣布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或将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和劳工市场扩大。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测算,现阶段美国潜在增长率为2.5%左右,创新活力使其保持了较强的弹性和竞

争力。四是“财政悬崖”顺利解决。美国会参议院通过解决“财政悬崖”议案,美国经济顺利跨过一劫。但是,美国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长期倚重虚拟经济,加之受劳动力价格以及内需市场制约,短期内提升实体经济还有个过程。短期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就业和债务压力。低就业增长将影响消费的可持续性,财政紧缩不利于经济复苏,也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波动。

欧元区维持零增长或轻度衰退。欧债危机总体仍沿着预期方向发展。德国捍卫欧元和欧元区的强硬表态,G20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增资IMF救助欧债国家的态度转变,以及欧洲央行推出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为欧洲国家赢得了解决债务问题和国内结构问题的时间,使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冲击得到缓解,随着欧洲稳定机制(ESM)和OMT的实际运转,以及财政联盟的推进,欧洲金融市场有逐步趋稳的可能。欧洲经济有望在2013年表现略好于今年。但是,欧元区根本的制度性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增长”与“紧缩”的两难选择和政策摇摆使欧元重债国家经济表现不确定性较大,如何摆脱高失业率(11.3%)、高通胀(2.7%)与零甚至负增长状态,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实体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不足、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使欧洲经济短期内难见明显成效。

日本经济有所放缓。自去年311海啸后,北方大量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有望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日本因人口老化造成的需求不足使经济难有较大起色;灾后重建和电力供应恢复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日本罔顾历史事实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对中日贸易和全球分工链的冲击将持续一段时间;针对QE3,为了防止日元升值并试图走出通缩,采取巨量投放货币的措施,其影响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新兴经济体有望回升。一是新兴经济体高就业率和稳健的消费将继续推升需求,加上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放松的有利环境,大宗商品价格会逐步走高并维持在相对高位,将有利于资源出口国投资和消费的恢复。二是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正谋求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的政策突破。印度近期开放了零售、航空等行业外资持股比例,将增强外资注入信心,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和推进远东开发将加速“新经济”进程;巴西将优先考虑投资,制定了能源、公路、铁路、机场以及港口5个行业的加速发展计划。三是随着资金向发展中国家回流,土耳其、印尼、尼日利亚、波兰等国将有一些新亮点。但是,金砖四国发展太快,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十分艰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动力不足。新兴市场由于创新潜力总体不足和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发达经济体的低增长和不确定因素将通过贸易和金融两个渠道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生影响。

二、关于国内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我国经济总体进入中速增长阶段,财经专家普遍预期明年经济形势将好于今年。摩根大通、汇丰控股预计8.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8.2%,国内专家预测8%以上,国内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有较大调整,城镇化、重点领域改革等政策动向激发市场信心。

(一)关于国内经济形势

从机遇看: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第一,党的十八大对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带来制度效应,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有较大调整。第二,中央“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效果将逐渐显现。第三,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中期,增长潜力依然巨大。我国人均收入大致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韩国、台湾,他们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行列保持了8%左右的增速。第四,要素供给质量提高。目前年度普通高校毕业生接近600万人,是2000年的5倍,人力资本量质齐升。资本存量质量上升,航空航天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装备、高铁等重要基础设施,成为高质量先行资本。第五,经济结构持续改善,消费进一步升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有所降低,内需逐渐增强,特别是居民终端消费开始向汽车、旅游、休闲娱乐、文化领域升级。

从挑战看,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第一,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条件逐渐消失。目前,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到峰值、老龄化加速、人力资本上涨,“刘易斯拐点”临近,人口红利开始减弱,此外,随着土地成本不断上升、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以及环境容量的日益饱和,传统经济增长的几大红利条件正在逐渐消失,以往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超高速增长将逐渐回归常态。第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呈现持续放缓态势。短期来看,当前国内短期需求下降最大风险来自于投资,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均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东、

中、西三大区域投资增长全面放缓。从长期来看,由于我国经济总体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第五轮经济周期的收缩期,特别是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国家面临转变发展方式和解决经济结构性失衡的现实压力更加突出,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碰头”将继续形成经济下行压力。第三,产业升级短期内仍缺乏新的增长引擎。面对全球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我国企业因缺乏创新能力和体制激励动力,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差距面临再次被拉大的风险,企业全面的设备更新投资高潮2013年难以出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升级缺乏新的带动,企业仍将承受结构调整的阵痛。第四,中国经济发展受国际不确定因素影响。美国EQ3和欧盟OMT的推出造成中国外汇储备贬值并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加之欧元区和日本的持续低迷和新兴经济体的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性,中国在货币政策、对外进出口等方面仍有较大压力。

(二)关于2013年中央经济政策走向预判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工作方向,改革将成为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中央经济工作会释放出来的信号看,总的来说,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

短期政策:以维护稳定为基调。(1)股市。短期内不会大幅上行。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促增长的逆周期性政策,但股指不大可能有大幅上行潜力。(2)楼市。市场化为城镇化铺路。李克强同志一直在强调,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住房市场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住房市场的这个政策目标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进一步强化,并让国内的住房市场真正转型为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3)货币政策。维持稳定轨道。过去三次换届期间,货币供应无论增减似乎均处于稳定轨道。(4)信贷。不会出台大的刺激政策。考虑到房地产业目前的状况,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务和资产质量的担忧,未来一年地方的投资冲动将会受到一定限制。

长期政策:以深入改革为目标。(1)经济政策的民生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让“我们的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中央经济政策将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环境等方面保护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弱势民众的基本利益。(2)社会财富分配公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提法与以往让少数人先富起来有很大差别,强调了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性的重要性。因此,十八大后如何遏制社会财富短期内向少数人聚积将是最为重要的经济改革之一。(3)界定政府职能。治理当前国内严重的贪污腐败是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重点。而治理贪污腐败主要是与政府的职能界定有关。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界定得十分清楚的。因此,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应是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4)收入分配改革。中国经济运行理念将重点放在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强化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将有序推进,但由于人口众多,收入再分配的财政职能有一定局限。尽管存在较大难度,但至少有必要在实体经济中缩小差距。(5)扩大中产阶层。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若届时中国的中产阶层将达到7亿人。那么,2020年我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将占到总人口的48%以上,近半中国人成为中产阶层。要使中产阶层增加,首当其冲的就是通过累进税制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其次完善教育和社会保障,最后就是培养社会责任为第一位的企业文化。(6)城镇化与养老。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首先要重新审视城镇化发展战略。我们的城镇化不能只是考虑中青年农民,也应把农村老人考虑进去,要鼓励中青年劳动力和老年人一起迁移到中小城镇,同时政府将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实现人民住有所居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造成了许多家庭无力购房,特别是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住房困难,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出现“住房难”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部分地

区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增长过快,一些机构和个人用大量银行贷款及私募资金进行短期炒作。二是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个别地方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不能得到应有保障,各种哄抬房价,联手垄断房价,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等通过制造虚假信息哄抬房价,违反法律法规炒作房价特别是期房价格等价格欺诈行为都比较严重。

“住房难”绝不仅是住房领域的问题,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涉及城镇化发展、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财税制度完善、消费结构升级等问题。因此,要实现人民住有所居,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一、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立足保障基本需求、引导合理消费,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住房制度。对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中高收入家庭,实行租赁与购买商品住房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和节约资源的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二、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多渠道筹集廉租房房源,完善租赁补贴制度。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加快各类棚户区改造,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住房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规范准入、退出管理和租费标准

三、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和问责机制,把保障基本住房、稳定房价和加强市场监管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级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增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有效扩大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健全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合理引导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加快制定基本住房保障法,修订完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管理和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古人讲,“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发展之基。解决好住房问题是群众的一大需求、一大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一大牵挂、一大责任。随着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更好解决,千万个家庭的安居之梦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成由勤俭败由奢——铺张浪费怎么杜绝

满桌杯盘狼藉,菜吃一半倒一半,“盛宴”成“剩宴”……2013年伊始,触目惊心的“舌尖上的浪费”,引起社会的热议和一片“拍砖声”。与此同时,网友自发的“光盘行动”悄然兴起。所谓“光盘”,就是吃光盘中的食物。“一起向浪费说再见”,见证着人们对节俭风尚的呼唤。

事实上,铺张浪费又何止于“舌尖”,造成的影响又何止于挥霍钱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今中外因浮华奢靡导致败家亡国的事例比比皆是,教训极为深刻。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的邪风,不仅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

铺张浪费为何令人震惊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但一些人大手大脚、暴殄天物、大肆挥霍的现象也令人震惊,铺张浪费之风已蔓延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吃喝浪费刺痛人心。各种公务接待、商务宴请、私人聚会,经常以“盛宴”开始,以“剩宴”结束,甚至有些山珍海味也成了“厨余垃圾”。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工程浪费随心所欲。在一些城市,铺路架桥、旧城改造,建了又拆、拆了又建,马路成了“拉链”,城市肌体“千疮百孔”;“造城”运动、开发区建设“一窝蜂”,出现不少“鬼城”、空城,毁了万亩良田;培训中心、行政大楼豪华气派,让人望而生畏。这些,被网友称为“丑陋的奢华”。

资源浪费比比皆是。一些缺水干旱城市大搞人工湖、水乡景观、“浴都”,惊现一条条“塞纳河”,一个个“西湖”;矿产资源开发无度,采富弃贫、大矿小开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商品过度包装,“3 两茶叶10斤盒”、“百元月饼千元衣”,不知道是在卖“椟”还是卖“珠”。

生活浪费司空见惯。长明灯、长转扇、长流水,随处可见;一次性餐盒、筷子、纸杯使用没有节制;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人情关、面子关越来越难过。

铺张浪费的现象不胜枚举,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是表面繁华,满足的是短暂虚荣,但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是吞噬发展成果。“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虽然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条件越来越好,但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挥霍浪费,即使金山银山,也会吃光挖净。

二是败坏社会风气。“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靡之风除了物质上的浪费,更可怕的是对人精神的腐蚀。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不仅会消磨个人意志、淡化理想信念,而且容易形成物欲喧嚣的不良社会风气,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三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一些党员干部讲排场、比阔气,认为只要为公家办事,标准可定得高些、钱可花得多些。殊不知,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高楼华宇之上,疏远了广大百姓。如果铺张浪费之风蔓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群众隔开,使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铺张浪费的顽疾如何把脉

奢靡之风盛行,公款浪费是重要推手。看看我们身边的铺张浪费,不难发现,“埋单”的大多是公家。当前群众意见最大的,也是公款的铺张浪费。这些年,中央制定了纪律处分条例、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对禁止公款浪费作出严格规定,也开展了许多专项行动,但公款铺张浪费为何还屡禁不止?

思想认识不端正。公款姓“公”,是用来为民谋利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认为公款反正不是自家的钱,不花白不花,花起来大手大脚;有的干部借公款之“鸡”为自己“下蛋”,或巴结领导,或“广结善缘”,或变相敛财;有的干部好大喜功,追求大手笔、大投入、大排场,内在动机就是谋求个人政绩。归根到底就是一个“私”字在作祟。

制度安排有漏洞。铺张浪费的滋生蔓延,暴露出制度上的漏洞和缺失。如公务接待制度设置不合理,容易成为公款吃喝、送礼打点、观光旅游的“借口”;财务报销制度不规范,往往是花钱“一支笔”,超范围、做假账冲抵现象严重,使公款消费“不差钱”;决策机制不健全,“规划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一些干部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即使听证咨询也是在搞形式、走过场,这样出现“面子工程”、“烂尾工程”、“最短命系列”也就不足为奇了。

监督制约不到位。“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是很多人对目前监督问题的形象概括。一方面,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管还不够,公款铺张浪费的冲动“此消彼长”;另一方面,公众监督“底气不足”,监督渠道、举报机制等不够畅通,舆论监督缺乏相应保障,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常常以“影响团结”、“影响工作”为理由,阻挠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从个人铺张浪费来说,主要与“好面子”思想有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本来无可厚非。但慷慨过度,讲排场、爱攀比的思想也根深蒂

固。许多人觉得,红白喜事就该大操大办,请客吃饭就该宁剩毋缺、宁多毋少,否则就是丢面子、跌份儿。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有的一掷千金、炫耀财富,有的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以无谓的浪费换来心理的安慰或满足。

如何给公款铺张浪费套上“紧箍咒”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款吃请应势而降。但同时,一些大吃大喝者为暂避风头,有的玩起了“躲猫猫”,转到内部餐厅、私人会所,标准堪比五星饭店;有的玩“潜伏”,从“地上”转到“地下”,宴请名单成了酒楼的“最高机密”。种种花样翻新,但铺张浪费依旧,这正说明了遏制公款浪费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事实说明,公款铺张浪费成了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反复发生的问题,应从制度上找原因,也必须用制度加以规范。只有完善相关制度,才能构筑起“防火墙”,打好刹住公款浪费的“攻坚战”。

改革公务接待制度。要想管住吃喝之风,首先拿公务接待制度“开刀”。2013年新通过的《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要改革和规范公务接待工作。下一步,应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接待标准,严格遵照执行,堵住用公款送礼和宴请,切实把接待费用降下来,2013年中央公务接待费用将压缩4.3%。从长远来看,可借鉴一些国家“对外不对内原则”,国内公务要试行“谁出差、谁负责”,推行货币化改革,彻底改变公款接待政府兜底的现状。

规范财政预算制度。只有做到公共财政每一项花费都有明确用途,才能有效堵住公款铺张浪费的源头。应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仅标注大类而且列出具体项目,让预算约束真正硬起来。推进预算决算公开,防止财政资金被挪作吃喝之用。同时,严格监管预算外收入,取消“小金库”、“账外账”,将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管理,真正管好政府钱袋子,使大吃大喝“报销无门”。

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特别是重大问题的决策,应充分调研和论证,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决策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尊重客观、尊重科学;决策实施过程中,加强跟踪,督促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严格问责惩戒制度。没有问责,管住公款铺张浪费就是一句空话。对于公款铺张浪费,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批评”,而应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责任,提高公款浪费的违法违纪成本。对于情节严重的要严肃查处,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心里有防线、有畏惧,不敢越“雷池”、碰“高压”。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在遏制公款铺张浪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刹住公款铺张浪费之风,关键是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强化人大、审计、纪委等监督职能,发挥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特别要看到,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多,网络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应进一步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强化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根据网络舆情的线索,及时介入,真正属实的要作出处理,与事实有出入的要向群众讲清楚,以切实行动取信于民。

为什么说节约是最大的资源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很多人却对此提出疑问:现在我们物质财富已经这么丰富了,生活也越过越红火,还有必要强调勤俭节约,过紧紧巴巴的日子吗?

难道我们真的腰缠万贯、富得流油了吗?那就一起晒晒我们的“家底”。不可否认,与过去相比,我们“家底”的确厚实了很多,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1.9万亿元。但大家不要忘记,我国有13亿多人口,如果除以这个庞大的分母,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排在世

界第80多位,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还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远远没到“富裕”的程度,根本没有挥霍的“资本”。

从我们的资源来看,更没有浪费的理由。人们经常用“地大物博”来描述祖国的广袤和富饶,这从大的方面讲也没有问题,但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的资源很紧张。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还要看到,我们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使得资源“瓶颈”更加突出。据统计,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35%左右,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40%左右。如今,我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在不断上升,2012 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6.4%。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节约资源,才能为未来发展赢得最大空间。国家应把节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企业应增强自主节约的意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个人都应该把勤俭节约当成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全社会都要警醒起来,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

网络谣言的危害及其治理

每年的4月1日,西方人会过愚人节。在这个特定的以说平时不能说或者不好说的话。这一天人们可以骗人,可以造谣,可以开善意的玩笑,可以恶作剧。平时的谣言在多样信息互动中减弱,直至消失。这一天就是把谣言夸大,让谣言铺天盖地,也不会让人丧失尊严,反倒增加生活情趣。谣言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谣言,生活会变得不完整。谣言永远存在,听信谣言,造谣传谣,既是人的理性不及,也是人性的不可或缺。一个人可以在某一件事或某一领域的事上明确地判断出是谣言还是真相,但不可能在所有事所有领域都有这个本事。人性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人性是造谣和传谣的根源,所有人都有可能是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按人性不完美之逻辑推理,其结论必然是:消灭谣言就是消灭人性,消灭人性就等于消灭了人自身。“文化大革命”有狠斗私字一闪念,结果“公”字没产生,“私”字却以几何积数增长,人类的野蛮由此加倍放大。治理谣言的原则在于约束人性,降低有害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几率,使谣言处在可控的限度之内,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性,不是改造人性,更不是灭绝人性。

谣言分为有害的谣言和无害的谣言,有害的谣言需要治理,无害的谣言尽可听之任之,顺其自然。网络谣言可以分为政治谣言和非政治谣言,如果二者有害,需要治理,如果二者无害,则无需治理。网络谣言的治理是有害谣言的治理,其害处具体表现在:伤害了国体和政体,动摇了国体与政体的根基,危害了国家安全;破坏了社会和政治稳定,扰乱了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威胁或伤害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幸福、自由、公平或公正;如果谣言达到了如此程度,进行谣言的治理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政治谣言,网络谣言的治理也主要是指政治谣言的治理,其基本措施如下:

贯彻落实宪法精神。谣言要依法而治,不能依人而治,不能因权力地位高低而治,依法而治的核心就是落实宪法精神,限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宪法会使所有人不因谣言产生而恐惧,不因谣言传播而破坏秩序。小道消息、谣言的流传,是对没有民主法治的惩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的言论自由得到贯彻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得到切实有效地保障,谣言就会有效遏制。放开媒体是宪法逻辑的必然展开,开放报禁,开放网络,实现网络自由,降低谣言产生的几率。一个不完整信息经过多人的努力变成完整信息,一个碎片真相经过众

多媒体的拼凑逐渐形成完整真相,从而极大地缩小了谣言产生的空间。遵守宪法,贯彻宪法精神才是解决谣言的根本之道。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公民,也可以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公民就有什么样的制度,二者相辅相成。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良好的公民,就在于树立对好的规则、好的制度的信仰。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制度的反面。在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之下,被统治者对政府的态度在两个极点存在,一个极点是极端信任,另一个极点是极端不信任。当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呈现败相的时候,被统治者对权力的绝对信任就会转化成对权力的绝对不信任,谣言四起,且不可控制。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不把无限权力变成有限权力,不把无限政府变成有限政府,不把无限政党变成有限政党,谣言就成为破坏政治秩序最有效的杀伤武器,其效果真就如《新闻联播》所说:“一些人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现有的政治体制权力者、权力部门垄断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信息来源单一。网民对某一重大政治事件一知半解,在理解政治事件时容易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妄自猜测,形成了网民本人的政治图解,政治图解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放大、被扭曲,最终转化为政治谣言,把鞭炮当枪声就是典型的政治图解变为政治谣言的样板。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宪政民主,建立好的制度,实行良治,制约权力,防止权力垄断信息,促进信息公开化,使信息来源多元化,使所以的人分享政治信息,堵塞政治谣言传播的渠道。

开放与拓展现实政治参与渠道。在西方国家,由于政治渠道通畅,在网络上谈政治的少,谈风花雪月的多,谈生活情趣的多,网络政治谣言没有生存的空间。在中国,虽然国家领导人经常说创造条件让人民讲话,由于现实让人民讲话的渠道不多,政治参与的渠道少,参与渠道不畅,这就形成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人们在网上特别愿意谈论政治,批评权力,甚至对权力具有复仇心理。议论、批评尤其是仇恨往往容易使网民失去理性,失去方向。部分网民把复仇当政治,把报复当正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地造谣传谣,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避免造谣传谣扩大化,从根本上说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已经有的人大、多党合作、自治制度等,比如让人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让人大代表专业化。开放政治渠道,拓展政治渠道,丰富民主政治形式,让网民参与到现实政治生活,使网民产生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惟其如此,复仇感才会下降,谣言才会降低。

及时而有效地公布真相。充分重视网络传播的规律,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及时有效地公布信息真相就是正确运用规律的体现。利用谎言,把谎言当真相,传播虚假信息,或者时过境迁,不良社会后果已经造成,再公布信息就是违背传播规律。微博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开微博,它就会成为谣言最有力、最有效的粉碎机,就会成为真相的挖掘机。微博公布信息及时、有效、成本低、见效快。加强微博管制,只会弄巧成拙,甚至南辕北辙。谣言止于智者,智者不常有,谣言则常在。解决谣言的方式不能停留在寄托智者身上,不能盲目地等待戈多。谣言生于微博,也止于微博。谣言止于信息公开,止于真相,止于信息及时有效地公布。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网民为了片面追求粉丝、听众,把本来朴实无华的语言变成了具有暴力性、血腥性、煽动性、极端性的语言,哗众取宠,故弄玄虚,以此来争取听众。一些人热衷于与他人分享所谓“小道消息”、“政治段子”,参与起哄等都是网络道德缺失的表现,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不完善的制度,不能成为公民逃避责任的理由,反而是提高社会公德心、提高网络道德的机会。网络应该成为网民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互相谩骂、互相攻击的战场,更不应该成为造谣传谣的主渠道。网络道德建设主要靠自律、自省、慎独,让其在道德层面认识到谣言的危害性。要扩展网民理性交流的空间,增加网络交往的形式,让谣言在理性的交流中自生自灭。

谣言的治理措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良性循环系统。遵守宪法,放开媒体,实现网络

自由是治理谣言的大前提,政治体制改革是治理谣言的根本途径,开放政治参与渠道是治理谣言的基本措施,及时有效公布真相是治理谣言的有效措施,尊重传播规律和特点,提升社会公德心是治理谣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治理措施的重要性和排序经常取决于谣言造成的事件性质,只要系统通畅,及时、有效地公布信息、真相就成为治理谣言的首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对于暴力而言,谣言的破坏程度较轻。暴力能推翻政权,改朝换代,暴力有流血,有冲突,有牺牲。谣言改变不了一个国家,动摇不了一个国家,也破坏不了稳定。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也包括传谣造谣天塌不下来。只有在国家极端脆弱的时候,谣言才可能使国家坍塌。通过恐惧的方式治理不了谣言,反而造成社会不可治理状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国家的政权稳定与否,一个社会秩序紊乱与否,取决于经济是否繁荣,生产力水平是否发达,政治上是否民主。一个稳定的国家和地区,谣言甚至成为治理国家之病的一种苦药、良药,国家有美国可证,地区有台湾香港可证。这是谣言的辩证法。

中东形势最新发展分析

巴以和谈在曲折中再启航:谨慎乐观

巴以关于最终地位的谈判复杂艰难,聚焦在领土边界、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扩建、难民地位、安全保障和耶路撒冷等问题上。美方在最低程度上满足了巴以双方重新谈判的要求。巴以和谈停滞不前、成果不彰的原因很复杂,民族、宗教、领土、安全、历史因素相互交织,双方的现实政治也在起作用。更重要的是,经历频繁的战争、冲突、矛盾和打交道,包括政治领导人在内的巴以双方严重互不信任。

巴以谈判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有反复乃至充满变数。但谈起来总比不谈好,接触要比长期冷眼相向好。此番历时9个月的巴以和谈,为解决中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最后的机会。我们当然支持巴以和谈进程继续下去,对和谈取得成效表示谨慎乐观。

叙利亚冲突:解决前景依然黯淡

叙局势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去观察和分析。在国际层面,各方目前都在围绕敦促叙冲突双方参加第二次日内瓦国际会议展开外交行动。克里首次公开承认,军事手段无法解决叙利亚问题,目前没有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方案。叙利亚化武问题实现了“软着陆”。国际层面的焦点还在于,叙冲突双方对政治解决的途径分歧严重,无法走到一起来,展开面对面的谈判。在叙国内,政府军近期在战场上占了上风,占领了几个战略重镇,但战场态势总体上依然胶着僵持,恐怕谁都不能把另一方完全彻底地消灭掉。各方对军事手段无法解决叙危机、必须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总算是形成了初步共识。当务之急是,有关各方特别是美俄要加强政策沟通,寻求必要妥协,加大做冲突双方特别是叙反对派的工作力度,努力推动明年适时召开二次日内瓦国际会议。

伊朗核问题:美伊走向新缓和?

目前六国与伊朗核谈判正进入第二轮。虽然第一轮谈判因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坚持而没有取得突破,但显然就限制伊朗铀浓缩数量和质量来换取国际社会缓解制裁措施取得了一些进展。第二轮伊核谈判举行前,虽然美国国会传出要强化对伊朗制裁的声音,但舆论调子还是乐观的。白宫正在做国会关键议员的工作。伊核问题持续这么多年得不到解决,不是各方乐见的,在近期应能取得一些阶段性的实质成果,对利害相关方都是一种交代。但需要注意的是,伊朗核问题即使达成协议,得到初步缓解,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重塑中东战略格局,再平衡美西方在中东的利益布局,但这并不等同于美伊关系就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毕竟美伊两国34年的恩怨情仇,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消弭于无形中的。无论如何,在中、俄等国共同持续外交努力下,伊核问题的解决出现了一丝曙光,这一动向值得鼓励。

埃及乱局:二次机会?

从各方互动看,近期埃及局势难以恢复平静,存在着影响外溢的可能。但埃军方将牢牢掌控国

内形势,“回归民主、还政于民”还是可以实现的。埃及再一次“变天”,几家欢喜几家忧。据报道,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向埃临时政府提供了共约150亿美元的援助,而有些中东国家则批评埃军方搞军事政变。埃及经历这番局势演变后,总体上将趋于稳定,但要付出惨重代价,过程会是长期的。埃及“再革命”历程,再一次表明军方在埃国家社会政治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同时也预示了政治伊斯兰运动在埃及和中东影响的日渐式微。

俄罗斯严厉指责沙特阿拉伯资助活跃在叙利亚的国际恐怖分子

【莫斯科消息】据俄新网28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亚历山大?卢卡舍维奇就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发表声明指责俄罗斯为叙利亚大屠杀提供无限军事支持发表评论称,俄罗斯外交部指责沙特阿拉伯资助活跃在叙利亚的国际恐怖分子。

卢卡舍维奇指出:“我们当然不打算在任何人面前辩解,因为我们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众所周知。俄罗斯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尽快停止任何形式的暴力和实现叙利亚的和平政治调解,与这一地区个别势力试图通过叙利亚人民的鲜血和苦难实现自己的地缘政治野心有着根本区别。”

卢卡舍维奇说:“包括沙特在内的一系列国家不惜动用最不体面的方法和关系,包括资助和武装国际恐怖分子和极端主义团体。需要阻止这种危险的行为,给叙利亚人民机会在谈判进程框架下自行决定自己的未来,就像俄美两国外长5月7日在莫斯科呼吁的那样。”

此外,叙利亚信息部长奥姆兰(Omran al-Zoubi)也对沙特阿拉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称沙特对叙利亚国内冲突负有责任。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2011年3月爆发冲突,一直持续至今。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冲突已造成至少9.3万人死亡。

【时事点评】

众所周知,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海湾国家在叙利亚之乱中的小算盘,在之前的大量讨论中已经论述得非常详细了。因此,这里对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下面的这一段发言,即第一段讲话。

卢卡舍维奇指出:“我们当然不打算在任何人面前辩解,因为我们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众所周知。俄罗斯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尽快停止任何形式的暴力和实现叙利亚的和平政治调解,与这一地区个别势力试图通过叙利亚人民的鲜血和苦难实现自己的地缘政治野心有着根本区别。”是非常的深以为然。

也正是因为极其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从邪恶势力一年多前悍然以非人类手段引爆叙利亚局势的那一刹那开始,这里就强烈主张并期望“叙利亚当局瞄着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国家利益或以色列(西方)利益,果断将引爆冲击波向境外有效导出”。特别是,正是因为极其深刻地认识到“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的叙利亚政策”与“死保着小算盘、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国家的叙利亚政策”有着某种根本区别。才一再呼吁国际社会(尤其是俄罗斯决策层)在“继续支持或果断放弃系有俄罗斯重大显性利益的巴沙尔政权问题上”要有大仁与小仁的理性(如果巴沙尔政权迟迟不敢有效导出,则必须果断放弃之,面对并接受叙利亚全面内战的现实)与选择(必要时让叙利亚引爆冲击波在叙利亚全面内战的情况下有效导出)。

而在这里的长期讨论中,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国家之国家利益与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之中东利益也是有极大共同点的。但在海湾国家试图通过叙利亚人民的鲜血和苦难实现自己的地缘政治野心的利益诱惑下,特别是在西方资本与海湾国家统治利益阶层的高度苟合下,尤其是在海湾国家统治阶层最高利益始终未受到叙利亚之乱外溢之巨大危险的实质性冲击情况下,这种共同点无疑显得非常苍白,并在苍白中始终沉睡、且沉睡得即将死去。

显然,由于形势已经发展至今,且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之多。基于之前的大量讨论,对这份即将死去的利益而言,要彻底激活它,令它在西方利益与阿拉伯利益之间彰显出强大的张力,最需要的是令海湾统治层能痛彻骨髓之实实在在的实质行动。而不是这种口水四溅的道义指责。更何况在道义的层面上,王权至上的海湾国家有自己的利益逻辑。否则,一个在

国际社会眼里试图通过叙利亚人民的鲜血和苦难实现自己的地缘政治野心的利益集团,又怎么敢罔顾西方利益精心策动已致死近十万民众之叙利亚之乱的事实,去强烈指责俄罗斯为叙利亚大屠杀提供无限军事支持呢?

毫无疑问,在不痛彻其心腑五脏之前,既然与心怀小九九从而秉承上述利益逻辑的世袭王权不可能讲通小道理。那就更别提让其接受世界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之至高至尚(多极世界、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大道理了!在这一层面上,大家再去关注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的另一段讲话,即第二段讲话。卢卡舍维奇说:“包括沙特在内的一系列国家不惜动用最不体面的方法和关系,包括资助和武装国际恐怖分子和极端主义团体。需要阻止这种危险的行为,给叙利亚人民机会在谈判进程框架下自行决定自己的未来,就像俄美两国外长5月7日在莫斯科呼吁的那样。”

基于之前的观点,相较第一段讲话而言,对上述文字中的核心内容、也就是“需要阻止这种危险的行为”,这里是更加深以为然!种种迹象说明,早就应该深刻认识到“需要阻止这种危险的行为”还有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在进一步展开之前,再来阅读一份资料片断。

叙政府官员批评沙特政府称其应对叙冲突负责

据媒体报道,26日,叙利亚信息部长奥姆兰对沙特阿拉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称沙特对叙利亚国内冲突负有责任。奥姆兰称,沙特向叙利亚国内的反对派提供了武器与资金帮助,用于支持反对派推翻阿萨德政权。据报道,沙特是美国在中东主要盟友,沙特也是一直支持叙利亚国内反对派的重要国家。

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25日与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时表示,沙特认为,在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为支持叙政府军而干预叙境内战斗的情况下,必须武装叙利亚反对派。克里表示,针对目前持续恶化的叙利亚局势,美国还是希望通过组建一个包括反对派和现政府在内的过渡政府的政治途径来解决危机。克里同时还表示,在叙利亚政府不顾警告而使用生化武器的情况下,美国将加大对反对派的援助。

事实上,按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的说法:“在2个月以前,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就已经开始向叙利亚境内反对派武装提供重武器了”。那么,在这里也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得到重武器援助(注:其实就包括叙利亚反对派用于叙利亚境内的生化武器)之前,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反而一度打得顺风顺水?为什么在得到重武器援助之后、反而却被叙利亚政府军打得一败涂地(相对其顺风顺水时而言)?

事实上,在至少2个月前(请大家注意,是“至少”,在时间上只有更早)得到西方(沙特阿拉伯等)的境外重武器援助(再次请大家注意,包括生化武器)之后,由于邪恶势力的邪恶本性(也就是反人类性),其绝对控制下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再次强调,叙利亚反对派背景极其复杂)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在这里想强调的是,这个所谓的“某种意义”有四层含义:

第一层,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层。西方资本之微调后中东战略根本不在乎叙利亚反对派在战场上的生与死、胜与败,且不论是生理生命层面的、还是政治生命层面的!

第二层,种种迹象显示、且也为邪恶势力所刻意证明:其绝对控制下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不仅得到、且还敢于使用可在一瞬之间就彻底改变战场态势的生化武器。

第三层,是在多次努力的结果下,西方邪恶势力已经在沙特阿拉伯等利益的配合下,利用手中掌握的媒体优势(特别是网络),外加对联合国核心部门与核心人员的操纵,已经成功地营造出“一旦叙利亚境内出现生化武器,要么是叙利亚政府军所为,要么就是基地组织混入的叙利亚反对派别(注:一切不在西方资本绝对控制下的叙利亚反对派都可根据需要随时贴上基地组织或与基地组织有染的标签)所为”的事实。

第四层,也是最为关键的,即:尽管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开始公开介入叙利亚境内冲突、尽管黎巴嫩政府指责叙利亚政府军越境打击黎巴嫩境内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但是,就如之

前点评中反复强调的那样,这些虽是积极变化,但一则其持续性尚须进一步观察,二则其效果远不如叙利亚政府主动有效导出来得快速有效。而在叙利亚政府从两个方向或者至少从两个方向之一,主动将叙利亚局势引爆冲击波有效导引出境,从而为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之中东战略的战略腾挪提供腾挪支点之前,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第二与第三层所描述的态势。也就是说,也难扭转叙利亚政府目前这种表面上时而打得顺手、时而打得被动、但实质上全面被动、毫无胜算可言的处境。

自叙利亚局势被邪恶势力以非人类方式引爆之后,长达一年之久的叙利亚之乱的点点滴滴已经证明第四层所描述的内容已经不幸成为事实!值得警醒的是国际社会目前所实行的叙利亚政策看似主动且胜算极大(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叙利亚政府军相较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占绝对优势),但实则始终处于被动消耗的被动挨打状态。这个道理已经讲了许多次了,特别是在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被定点清除、美联储单方面进行QE3(无限量化宽松)抄了美国国家利益的后路、继而公开游离于欧美平台之间之后。这里特别提请大家要注意这一点。

由于QE3的事实,再加上日元也跟进进行无限量宽松,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之战略资源事实上正持续被无限量化宽松的美元、日元所大量消耗。而由于欧元也在持续量化宽松,可以这样说:一天不打碎支撑西方金融宽松、特别是无限宽松的西方利益微调后中东战略,则国际社会的战略资源就多一天被战略消耗。如何理解这一点?

举例而言,西方资本正在拿宽松出来的美元、欧元甚至日元一手继续大量换取中国、俄罗斯等南方经济体的有形战略资源——商品与资源,一手还用美援(元)、欧援(元)甚至日援(元)为手段,在南美、北非、中东、东亚等各个战略方向,极力地给中国、俄罗斯等南方经济体制造战略麻烦。

显然,站在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之微调后中东战略的层面上,就目前而言,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在战场上胜与败根本不重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份子究竟被打死多少则更加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密切、毫无顾虑的配合,辅之以一切手段对巴沙尔政权进行威逼利诱。从而精确地掌握叙利亚反对派的胜或败之转换节奏,继而去延续所谓时间陷阱。

也就是说,这个节奏必须绝对服务于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之微调后中东战略的适时需要(所谓适时、指西方利益-西方资本要视国际社会的具体反应而做下一步决定)。其意图除了以包括生化武器在内的非人类手段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进行威逼,从而继续将引爆冲击波实质性封堵在境内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在切实掌握该节奏的基础上,以一切手段与方式同时在各个方向展开战略腾挪。或者更准确地讲,是同时进行战略推进与战略期骗。比如:在中东方向,就是通过节奏的精确转换让国际社会核心之一、在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身上有巨大显性利益的俄罗斯继续沉迷于战略幻想之中而不自觉或不早觉!继而在此基础上,让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继续陷在所谓时间陷阱的巨大危险之中至少再有几个月而无法自拔!而在其他方向,相关的威逼利诱及战略欺骗在手段与方式上也是一环接一环,甚至是一环套一环:首先,就是以包括默认韩国总统高调访华及英磅与人民币签下货币互换协议(之前曾有法国与中国之间的货币交换意向协议)等种种手段,对正急于国际化的人民币(中国)进行利诱,以尽可能弱化中国必要时、果断与国际社会合作,直接通过伊核将中东局势导向最爆力破局(彻底废掉西方资本的游戏规则)的意志。

其次,就是在首先的基础上,再辅之以维基解密2.0版(斯诺登泄密事件)所夹带的对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安全进行威胁及新疆恐怖袭击所警示的或全面启动三独问题(特别是台独),以尽可能破坏中国必要时通过极力稳定巴基斯坦通道,以将中东局势导向中东全面破局的能力。

通过上面的讨论,大家不难看出,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在推进其微调后的中东战略的计划中,以一切手段、更精确地讲是不择手段将叙利亚引爆冲击波实质性封堵在叙利亚境内

系关键。而在拿到这一关键的计划中,以一切手段、更精确地讲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切实掌握上述节奏系核心。而拼命拿到这些关键与核心的真正要义,又是为了全面加速实质内嵌了两个进程(金融防火墙的全力构建进程与水淹南方的最后准备进程)的微调后之中东战略。

通过上面的讨论想强调的是:只有在这个层面去观察与处理问题,人们才能真正把握住当今国际局势。特别是中东、东亚、南亚、中亚、北非、南美等各个战略方向的脉动。因为,尽管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在其它方向动作频频、且因有进有退而极具迷惑性,比如:东亚方向(挑起钓鱼岛、南海冲突,以尽可能牵制中国的战略资源)、中亚方向(着手从阿富汗撤军,以宣示其中亚战略不再受制于中国或俄罗斯通道的制约。继而转而以阿富汗战争可向巴基斯坦通道有效导出来威胁中国至伊朗之巴基斯坦通道的稳定)、南亚方向(除了威胁巴基斯坦通道的稳定之外,维基解密2.0版的后续发展也随时可触发印度政治危机、甚至印度金融危机)、东北亚方向(默许致力于与中国稳定提高经济关系的韩国女总统高调访华)。但是,由于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中东得手。因此,这些个虚虚实实、有进有退、甚至是进退有据的战术亦或战略动作,终究掩饰不了其正在抢进度、赶时间、从而竭力推进其微调后中东战略的企图、用心!

在这个问题上,在之前曾经结合所谓的土耳其新变化给出这样两组重要观察结论,那就是:第一组、伊朗决策层借伊朗大选、通过那种奇怪的态度所散发的战略信息极具战略策应性。该战略策应性立刻被突然承受着巨大内、外压力的土耳其决策层所捕获并利用。从而在中东局势近段(请大家注意,是近段)进一步发展的焦点问题上,为了沿两个进程(全力构建金融防火墙与水淹南方最后准备进程)继续推进微调后中东战略,目前致力于4+1(土耳其)之区域反叙利亚、特别是反伊朗组织的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其着力点很可能会暂时离开牵一发而动全局、且应对相对老到的土耳其。而重新回到经验不足、根基不稳、相对好对付(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且已正式与叙利亚断交,并公开警告“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不要介入叙利亚内战”,但暂还未与伊朗划清界线,从而仍然未与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全面撕破脸皮的埃及,并将此作为微调后中东战略之中东层面的推进方向。

第二组、第二组的内容更为复杂。简单罗列如下:

第一、种种迹象说明,除非全力配合西方利益(西方资本),或者其微调后中东战略的两条进程被国际社会所强力打断。否则,巴西经济(特别是金融)现状已经预示印度经济(特别是金融)也将步入政策紊乱的状态;如果西方利益微调之中东战略不尽快被强力打断,则泰国(东盟)经济(特别是金融)也将步入政策紊乱的状态。从而让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按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的时间表与设计图彻底走向“2014~15年亚洲金融风暴”。

这里注意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9日再次宣布:将维持现有的超低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进一步刺激就业增长和经济复苏。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当天则表示,美联储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减少资产购买计划规模。事实上,在这里看来,美联储扬言将来某个时间点准备退出其已根本不可能退出的量化宽松(注:请大家注意这个结论)、结合所谓的斯诺登泄密事件,已经一箭数雕地正式启动了这一时间表与设计图。

第二、在维基解密2.0版已经上演、且全球市场对美联储扬言准备退出宽松反应剧烈(这意味着西方资本仍然牢牢控制着国际经济、特别是金融游戏话语权)、且中国境内的中国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也的确有异动的严峻情况下,这里愿意再次强调: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的反击是必要的。但目前不是关键中的关键。关键中的关键在于:尽一切手段尽快地强力打断从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尤其金融层综合支撑上述综合游戏的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之微调后中东战略。除此以外,任何核心内容为其它方案的应对,本质上都是在继续陷在时间陷阱之中。从而都将落入西方资本(西方资本)之微调后中东战略的圈套,且是套中套!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从俄罗斯与中国终于愿意签定“在25年内对华供应3.65亿吨原油,总金额约达2700亿美元”的能源合同,从而意味着俄罗斯或不再对叙利亚局势有不切

实际幻想的最新发展来看,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已经展示有足够的能力跳出时间陷阱、从而让西方利益(西方资本)自己去面对并处理中东大乱的局面。

而基于第一组结论,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在埃及近日突然爆发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的背后,特别是在向为欧美利益所共同控制、且曾经在欧美利益交换中提前向埃及穆兄会交权的埃及军方这次也明确表示支持示威活动的背后,是目前致力于“4+1(土耳其)”之区域反叙利亚、特别是反伊朗组织的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其着力点如所预期的那样:暂时离开牵一发而动全局、且应对相对老到的土耳其。重新回到经验不足、根基不稳、相对好对付(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且已正式与叙利亚断交并公开警告“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不要介入叙利亚内战”、但暂还未与伊朗划清界线、从而仍然未与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全面撕破脸皮的埃及,并将此作为微调后中东战略之中东层面的推进方向。

毫无疑问,在维基解密2.0版之持续损害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利益(更多是美国国家利益)此次被迫再次自损,并与欧洲利益(西方资本利益)重返相对土耳其要好对付得多的埃及,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迫使埃及穆兄会政府彻底与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撕破脸。

另外,基于第二组结论,大家可以清楚看到的则是:

其一,大家必须真正把握住当今国际局势、特别是中东、东亚、南亚、中亚、北非、南美等各个战略方向的脉动,才可不为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在其它方向之动作频频的迷惑;才可不会因韩国总统高调访华这点儿随时可被严密控制着韩国利益决策者的西方资本所废去的小利而盲目乐观、特别是别有用心地兴奋得大喊大叫(比如:实则处心于挑拨中朝关系的中韩结盟说);才可以不在盲目乐观中,因小失大地最终看不见国际社会之中东战略(其实也是全球战略)已处于最为危急的关头!

其二,在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为了中东得手而弄的那些个虚虚实实、有进有退、甚至是进退有据的战术亦或战略动作中,大家必须看到,在我们的某些媒体或盲目乐观的观点、在片面或短视地将焦点放在东亚(钓鱼岛、朝鲜半岛形势、南海问题),或者单纯的准备在东海、南海进行政治、特别是军事解决,更或者完全自满于西方已经没有政治、特别是军事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之前不惜一切放下身段愿意考虑中国所倡议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或共管西太平洋的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其实却非常清楚什么方向是最关键与最急迫的:那就是中东、中东、还是中东!对方也非常清楚只要拿下已不可逆转的中东破局进程的主导权,就可完成两个进程,就极可能最终经济、特别是金融解决以中国为代表的南方问题。

其三,大家还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不论那些虚虚实实、有进有退、甚至是进退有据的战术亦或战略动作中包含了些什么,人们都可以观察到一只黑手在居中调节。这就是已经游离于欧美平台之间的西方资本(美国资本)。人们还可以观察到:就目前而言,为了得手中东,这只黑手正在不惜一切手段、甚至对美国国家利益与欧洲国家利益也极尽威逼利诱之事,比如:维基解密2.0版将继续对美国国家利益形成持续损害。如果美国国家利益继续阻碍欧洲利益(西方资本)所急需的中东和平进展的话;再比如,近日,克罗地亚已经加入欧盟,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进程据说也将启动。显然,这当然是对可以承受中东全面破局、并需要与中国搞好经济合作的欧洲国家利益的利诱。但也是游离于欧美平台之间的西方资本(美国资本)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进一步威逼。从而试图以游离的自由之身及最终将择木(欧美之间)而栖之便,一边尽可能居中调和或缓和欧美利益之间的两种矛盾。以合欧美之力为经济(特别是金融)解决以中国为代表的南方问题、以彻底消除南方问题或中国、俄罗斯等对西方资本的制约因子而做最后努力。一边也想通过上述过程尽可能消除欧美国家利益对西方资本内生的制约因子、为资本最终全面主导全球或人类各个层面、从而完成所谓复杂的转进(注:该概念的详细内容请参阅之前点评)做最后准备。

其四,也是最为急迫的。由于伊朗大选中所表现出的战略策应性迫使西方资本不惜一切手段将欧美利益导向重返相对土耳其要好对付得多的埃及,并意图迫使埃及穆兄会政府彻底

与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撕破脸,从而以此为着力点欲极大地推进其微调后中东战略。因此,作为国际社会的两个核心,中俄此时绝对有必要尽一切手段维持好上述为土耳其决策层捕捉并利用的所谓战略策应性(注:伊朗的战略取态与朝鲜悍然进行第三次核爆之前非常类似,只要中俄对此保持足够的沉默与策应,这对不能承受中东最爆力破局的西方资本就是个极大的威慑)。并以某种最贴近真实的方式,准备以伊朗核进程或失控为支点强行介入埃及之乱。且以此去间接引导叙利亚引爆冲击波的有效外导。如果西方利益(西方资本)敢将埃及再乱的话。

显然,在这种层面下去观察俄罗斯与叙利亚公开指责沙特阿拉伯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并要对之负责一事,大家也就不难看出国际社会准备强行介入埃及之乱、并间接引导叙利亚引爆冲击波的方法与手段大致会是什么了。而如果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因这种危险而不敢将埃及再乱的话。那么,国际社会也要以此为契机继续以伊朗核进程或失控(这需要朝核、甚至巴核的策应)为支点,以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包括打乱上述所谓节奏)直到强力打断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之微调后中东战略,从而最终跳出仍然在持续累积对国际社会之核心利益所形成巨大损害的所谓时间陷阱。

最后,这里想强调的是,伊朗大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战略策应性在国际社会的策应下,其所具有的支点效应是明显的。也正因如此,土耳其之乱也暂时得到平息。不仅如此,之前承压巨大、现在却敢于公开要价的土耳其总理甚至敢强跑到加沙去访问,并获得了土耳其加入欧盟进程得以启动的回报。因此,在此关键时刻,除非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微调后中东战略被实质性打断,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有必要运用一切资源精心维护好上述战略策应性的连续性,并适时展示出其可操作性

用行动建设美丽中国——环境恶化怎么扭转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社会公众的焦虑和期盼,深深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凸显出中央对环境治理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既是党和政府的紧迫任务,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环境污染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十一五”以来,初步建成全国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解决了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但环境好转只是局部性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形势十分严峻。

——空气持续恶化。目前,我国70%左右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全国酸雨污染仍然较重,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2.2%。此外,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光化学烟雾污染。现在,在一些城市,呼吸上新鲜空气已经成为一

种奢求。

——水污染日益严重。我国当前70%江河湖泊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

营养化,90%流经城市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一些主要城市及近郊地区地下水中,已检测

出有毒微量有机污染指标。

——重金属污染呈现高发态势。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化工污染成为重大污染源,镉、砷、铅、铬、汞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在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同时,也成为土壤中长期存

在的“毒瘤”。

环境恶化直接危害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在我国一些地方,污染事故频发,对人体健康

造成严重危害,有的地方已经出现“癌症村”。专家分析,肿瘤患者增加与环境日益恶化

等因素有关。

环境污染大多难以恢复,有的破坏具有毁灭性。污染问题表面看是环境问题,但却是涉及社会稳定、民众福祉的重大问题。自1996年以来,我国在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下降情况下,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上升。如果任由环境恶化趋势蔓延,很可能会积聚社会不满情绪,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冲击。

◎环境恶化症结在哪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10多年来,中央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力度不可谓不大。

各地党政部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也是坚决的。

然而,在许多地方仍然存在“大气污染靠风刮、江河污染靠冲刷”的落后状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家的感受也越来越差。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上上下下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为什么没有换来天蓝、地绿、水净,而是陷入越治越差的怪圈?

客观上讲,环境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经验表明,当工业化处于中期时,由于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化进度加快、资源消耗大量增加,不可避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要看到,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发展质量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承接比较多的是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更要看到,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虽然我们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发展阶段固然不可超越,但发展是不是就必须搞得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透析这些年发生的许多环保事件,污染并非都是必然发生的,其中也有不少主观因素。

一是衡量政绩过于看重“GDP”,致使地方政府不惜“血本”上项目,忽略了环境承载能力。另外,在很多地区,一些污染企业还是纳税大户,甚至是当地的财政支柱,对这些企业“下死手”,无疑会断了自己的“财路”。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二是环保部门不敢管、管不了,监管职能难以发挥。由于基层环保部门隶属地方政府,环保局长不得不听命于地方党政一把手。一些地方领导也常常以“挪位置”、“摘帽子”等手段干扰环境执法,致使环保局长“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即使一些环保局长敢于挺身而出、严格执法,但由于技术落后、手段缺乏等原因,这样的“小马”也难以“拉大车”。

三是污染企业违法成本低,手段隐蔽。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污染处罚标准偏低,导致许多企业宁愿罚款也不购买使用治污设备,即使买了也当成摆设。遇到执法检查时就“开机欢迎”,过后就“关机休息”。发生污染事件后,也很少追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到底是要经济发展,还是要碧水蓝天?二者能不能兼得,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走出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子。当前的关键,就是要抓住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尽快推出符合实际、管用有效的举措,让人们看到环境治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何说环境监管能力亟须突破

监管是环保工作的“千里眼”,肩负着生态“守护神”的重要使命。缺乏有力的监管,再好的法律、再严的政策也会落空。

这些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环保部组织编制发布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我国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基本建立。但是由于环境保护涉及面比较广,全面加强监管也面临不少“瓶颈”,亟须突破。

理顺环保管理体制。针对环保监管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问题,不少专家建议推行环保系统垂直管理。这样做,有利于上级环保部门将管事与管人统一起来,使环保部门的监管“一竿子插到底”,增强了环保监管的权威性实效性。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污染无地界,环境治理不能靠一省一市“单打独斗”,而必须联手行动。应认真总结国内外的治理经验,在全国尽快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河流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环境遥控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监控网和应急网络,实现环境在线监测自动化,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健全业务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环保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

严格问责机制。应严格排查污染中的“人祸”因素,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扩大问责范围,将所有环境管理中的失职渎职行为、所有承担环境保护之责的官员,都纳入追责范围。增加问责主体,不能只是由政府说了算,其他相关部门也要能够参与,同时鼓励民间环保组织作为第三方,对各地环保治理进行专业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大追责力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为何治理环境需用“重典”

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环境领域的立法、执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就制定了近30部,立法速度居各部门法之首,但人们普遍感到环保官司仍然难打。

为什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这么难呢?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还存在不少“短板”。有的环保问题无法可依,有些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此外,环保法律之间相互衔接不到位,不能有效形成执法合力。

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形成覆盖环境保护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政策法制体系,真正把环境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下一步还要抓紧填补法律上的空白和漏洞,加快研究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等法律法规,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推动形成比较完备的环境法律法规框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各级环保部门应敢于拿起法律这个武器,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决不允许搞变通、打折扣,视法律法规为儿戏。把日常执法检查与环保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实施跨行政区执法合作和部门联动执法。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责任制。

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应尽快建立起配套完备的公益诉讼法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程序,为开展公益诉讼提供依据。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等制度,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援助、进行司法救济,提供必要经费支持。

◎为何美丽中国需要美丽你我

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很多人心里都不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有的人埋怨企业,有

的人埋怨政府,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既

是良好生态的享有者,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看一看下面的事实就不难发现,环境

污染其实人人都有份儿。

先看看我们的居家生活。随着我们生活条件好转,各种各样的消费品也日益增多,一

方面满足了我们吃喝拉撒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在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据统计,全国2/3

城市都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垃圾围城成为一种顽疾。这些堆积如山的垃圾严重污染土壤和

地下水,释放大量有害气体,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被称为潜伏在城市里的巨

型“炸弹”。

再看看我们的出行。现在很多人习惯出门就开私家车,觉得这样既方便又体面。殊不

知方便舒适之处,也是污染加重之时。如果大家都能够做到少开车,多坐公共交通工具,

就可以大大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降低对空气的污染。

最后来看看在工作中造成的污染。很多办公场所,即使大白天光线充足,也依然灯火

通明;下班后空调照转,电脑照开,耗电多少没人在意。除此之外,废旧纸张、废弃电脑

等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众人拾柴火焰高。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能不能自觉做到垃圾分类、不随

意丢弃?能不能少开一天车,自觉做到绿色出行?能不能实行无纸化办公,自觉做到少用

一张纸?能不能出门关灯关空调,自觉做到少用一度电?……我们相信,每个人的一小步,

都是迈向美丽中国的一大步。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一、公平正义的呼声为何强烈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就是为了建设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这30多年,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时期,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比如,2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最大规模的养老保障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今天,人们正在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公平正义得到更多重视和保障。

从现实来看,党和政府促进公平正义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前不久人民日报微博推出的“我期待”系列调查中,对于“让社会更和谐,你最期待”的问题,选择最多的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占被调查人数的5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社会不公平现象凸显的原因。比如,潜规则在一些领域比较盛行,有的人靠钻空子、搞门道一夜暴富,有的人靠“萝卜招牌”捧上“好饭碗”,有的人靠“拼爹”获得“火箭式提拔”。求人的事屡见不鲜,无论是升学、看病、生孩子、还是办企业、上项目,很多都得走关系、靠背景,甚至有的人说“中国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求人“。再比如。中国奢侈品消费居世界第二,但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的原因。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公现象,大都与一些领域改革不到位有关。比如,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城乡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待遇差别较大:户籍制度改革呼声很高,但进展还不尽人意,导致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徘徊”在城市边缘,享受不

到应有待遇;养老保险接续、随迁子女高考等方面的政策不完善,也加剧了一些人的不公平感。

有人们权利意识增强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强烈。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许多人不再保持沉默,而是积极争取和维护。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当遇到不公平现象时,83%的网民选择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诉求。

也有媒体传播放大的原因。过去,不公平的事件影响范围有限。现在,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不公平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能“坏事传千里”。再加上有些人看待不公平现象时,容易带有非理性和极端化情绪,利用网络进行炒作,夸大了不公平的程度。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公平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诸多矛盾的交结点,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应当把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追求公平正义体现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如何正确看待公平正义

2012年年底,围绕异地高考问题,一些非北京籍学生家长与北京籍学生家长在网上展开辩论。一方认为,只有消除歧视,让随迁子女享有与本地孩子同等的高考机会,才是公平的体现;另一方则认为,若放开户籍限制,就会影响本地孩子升学机会,这是不公平的。

面对同一件事,为何人们的理解迥然不同?在公平正义问题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人们的立场、角度不一样,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那么,应该怎么看待公平正义?

首先,应历史地看。公平正义,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人类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思考和追求从未停止过。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思想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公正问题的探讨。因此,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公平正义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由于阶级利益的差别,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不同。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奠定了制度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公平正义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过程。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多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发达国家的1/8左右。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面对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要通过维护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讲公平正义,又不能脱离基本国情,只能“就米下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去满足人们的要求。

在这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比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制度安排,每个月55元的基本养老金由国家提供,在基本养老金之上的部分根据个人缴费情况而定。这项制度开始试点之后,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多农村老人说: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领养老金了!但推行一段时间后,也有部分农村群众开始提意见了,他们觉得基本养老金标准太低,与城镇居民养老金水平差距太大。应该说,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新农保”只能从低水平起步,做到广覆盖,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财力增强,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那种企望与城镇养老水平进一步对接的想法,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却是不现实的。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公平正义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螺旋式上升。我们一方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求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实现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应相对地看。绝对的公平正义,从来都是没有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幻想中。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成员个人情况的不同,天赋有差别,能力有大小,不可能每个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纯粹的起点平等是做不到的,竞争的最后结果可能导致不公平,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对公平。如果追求绝对的公平,苛求整齐划一、完全一致,只会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最终导致公平正义的倒退。

最后,应具体地看。讨论公平正义,不能泛泛而谈,必须放在具体领域、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比如,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经济领域是适用的,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要求,如果拿到社会领域来,则会导致一些社会困难群体,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保障,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三、如何通过制度改革为公平正义护航

从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07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再到2008年在全国推开。短短5年时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布局到整体、完成了全覆盖。这项制度改革,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平等的医疗保障,是促进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实例。

公平正义,从美好理念转化为实践,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近些年来,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紧建设对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网如何织就?关键还是改革。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制度建设的根本途径。既应改革不合时宜的制度,也要把实践中成功的做法制度化,还要探索建立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制度,使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是权利公平。在我国,不论民族、性别、职业、财富等,每个人都应一律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应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公民合法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权利,建立健全公平享有和行使权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重点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能享有平等“待遇”。完善全力维护和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工资拖欠等群众权益受损的突出问题,确保权利公平的实现。

二是机会公平。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都渴望平等拥有拼搏奋斗、展现自己的机会。应强化政策保障,拆除制度“篱笆”,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使尽可能多的人有打拼的舞台。比如,2013年5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大学生就业不得设置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限制要求。同时搭建更多平台,疏通上升渠道,让人们的创造活力迸发出来,使大家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那些困难群体,还要给予更多关怀和扶持,避免“无机会群体”出现。

三是规则公平。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一套规则来保证运行,而公平正义则应是这套规则的灵魂。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确保规则公正严明、不偏不倚;另一方面全社会都应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坚决抵制潜规则。比如,我国公务员“逢进必考”的规则,堵上了过去那种凭条子、找关系的门路,“国考”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体现公平竞争原则的人才选拔方式。数据显示,近3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九成来自非公务员普通家庭。

2020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精选】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的,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了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有一些心得体会。 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写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热门思想汇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潍坊科技学院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制订时间:2015年3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自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以来,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该课的特点是重要、特殊、难度大,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讲授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讲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新举措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解读(4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 (1)认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2) 明确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原则。 (3) 了解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典型经验 2.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把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原则。 (2)难点: 明确落实创建“五个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做“五带头”的优秀共产党员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卓越案例 ——从经济特区创立30周年说开去(2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 (1)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扩版。 (2)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经验。 (3)深圳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

(1)重点: 探讨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 (2)难点: 明确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够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坚持科学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坚持“四个结合”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讲给地球降温的良药 ——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生活”(4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 (1)气候变暖带来的新问题与“低碳经济”的问世。 (2)发展“低碳经济”:世界的行动和中国的努力。 (3)“低碳生活”新时尚与大学校园里的“低碳”风。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 (2)难点: 践行“低碳”风。 第四讲教育改革再出发 ——时代推展出来的新一轮教育改革(4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 (1)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看新一轮教育改革。 (2)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工程和系统推进。 (3)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战略性部署。 (2)难点: 大力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 第五讲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之间 ——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上)(2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 (1)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头。 (2)农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回升。 (3)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带来可喜变化。 (4)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5) 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018年形势与政策期末总结

2018年形势与政策期末总结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记忆深刻的是有关于“诚信”的一次形势与政策课,老师以播放雷锋的事迹视频,来教育我们不仅要学习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应该在生活中学会诚实守信,做一个21世纪的文明大学生。雷锋的事迹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很熟悉,但在大学再一次认真地重温他的事迹时,我们还是热泪盈眶。不知大家是否都已经意识到:当我们是小学生时,雷锋的精神我们落实的很好,而大学,我们有点慢慢遗忘,又或许,我们只是口头上高呼“学习雷锋”,付诸实践的已经不多。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思想上、行动上苏醒了。 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已经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是具体的,也是深远的。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学习政策,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的变动方向,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开课单位: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 18学时. 学分: 1学分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本门课程是由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任务: 形势与政策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教学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进行教育。 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去,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 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

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之而来的是兴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年月《形式与政策》期末考试试卷答案完整版

2011年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答案 1、必答题 (1)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这一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将自身成长需要和十二五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完成做出应有的贡献?谈谈你的看法 答:首先,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题和主线。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问题,社会各个方面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即将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增强对就业形势变化的心理承受的准备,形成良好的社会主流舆论环境。政府要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重要目标,加快社会、经济转型改革的步伐,完善促进创业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大学生在这股就业的洪流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寻找出突破口。 其次,大学生就业应在就业观念上求突破。一是大学毕业生要明确就业的目的。二是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就业环境,消除盲目性,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考研的学生也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不要轻易错过难得的就业机会。 同时,大学生就业应在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上求突破。一是要建立完善的“预备就业”机制。在校学习有余力的大学生,也应多学一门应用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实施和完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最后,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就业方式转变中求突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创业培训,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由“找饭碗”向“造饭碗”模式转变,以创业促就业,通过成功创业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掀起创业致富的热潮。 (2)、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对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启示? 经验: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3.制定科学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全部工作与中国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 4.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夺取一个胜利又一个胜利的法宝。 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平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宝贵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完整版)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想 记得刚上大学时,学校就对我们大一新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眨眼间,我学习这门课也有三年的时间了。我觉得《形式与政策》就像我们高中政治里的时事,不过对比起来,它比高中阶段的时事重要许多。不管从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高中的时事课程不一样,而且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的丰富、详细。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势与政策》课时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门课为我们提供一个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可以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放眼世界,看清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通过这门课我们可以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拓展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敏感、勤于思考,但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即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我们的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帮助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把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最终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程基本概况

“形势与政策”课程基本概况 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自2009年独立建制以来,形势与政策课严格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要求进行专题式讲座。 一、紧扣建国60周年主题 2009年度,形势课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及时开展形势教育,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成就讲足讲透,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感情,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信心。与此同时,形势课开展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教育,增强各族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在国内经济部分,重点宣讲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中央的战略部署,树立起学生们战胜危机的信心。 在2009年度,形势课还在国际形势部分重点宣讲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教育学生既要看到“危”同时也更要看到“机”。 二、弘扬世博精神 在2010年度,形势课紧扣上海世博会主题,在世博举办期间邀请了校外世博专家作专题报告,学生反响热烈;在世博后形势课教研室积极参与了“世博精神”的外宣工作,组织了学校部分世博志愿者和带队教师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同广大师生交流“世博精神”以及如何在后世博继续发扬“世博精神”。 三、关注社会热点 形势与政策课牢牢把握时代主旋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

迅速响应上级党组织的部署。 1.让反邪教教育入课堂。为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反对邪教,社会科学部形势政策教研室立刻改变教学计划,率先在《形势与政策》课以最快的速度统一组织全校一至三年级学生观看了《邪教的本质》等反邪教宣传片,课后同学纷纷表示:接受了一次生动有效的反邪教宣传,真实的情节让人进一步认清了邪教的反动本质,深刻认识到邪教对社会的危害。 2.形势与政策课及时宣讲了“十二五规划”让学生认清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和方向,自觉地把自己的成才目标与服务国家、报效祖国联系起来。同时又回顾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终于“一枝独秀”于全球,扬我国威!用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开设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大学生所关注,每年度上半年的“两会”和下半年“党会”结束后,都能及时传达宣讲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在每年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还宣讲了国际形势和台海两岸互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该门课程受到全校学生的广泛参与和高度评价。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011-11-03

形势与政策课精选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精选论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培养研究》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缺失原因;培养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全面迅速发展,在不同环境中的诚信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和系统。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道德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沉溺网络 许多大学生并不能正常对待网络,而是沉溺在其中不能自拔,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在网络中为所欲为,甚至为了谋取利益进行欺诈行为,最终走上不归路。 (二)网络资源的滥用 网络是一个资源极其丰富的平台,能方便而高效地给大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而一些大学生缺乏诚信素养,在便利的平台中滋生惰性,滥用网络资源,抄袭行为屡见不鲜。 (三)个人隐私泄露 保护个人隐私是一项社会的基本道德伦理要求。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与通用性使得个人隐私保护出现危机,在网络环境下个人隐私的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原因分析 (一)德育不能满足现状 目前的德育以书本为主要内容,以灌输为主要方法,局限于简单的社会德育教育,应试因素过多。德育本应通过教育内化到人的品

质,外化到人的行动,而在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更多的 只是将德育课当作知识来学习,以通过考试为目的,而这使得目前 的德育教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使得德育流于形式,产生很大的局 限性。 (二)功利思想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把经济摆在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虽然国家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目前看来,精神文 明建设跟不上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速度,人们对钱的态度越来越重视,功利思想大肆传播,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种功利的思潮下,以利为尊,以益为大。 (三)网络文化的多样性 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平台,对于大学生其方便和效用不言而喻。而网络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各种文化、观点、思潮都平等的在网 络中展示,一些负面的、反动的、色情的资源也在网络中生存,大 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接触到此类资源,会对其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家庭溺爱,大学生个人自制力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父母一代经历了饥贫,难免对孩子十分照顾,甚至溺爱。尤其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溺爱程度也愈演愈烈。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家 庭的道德教育不能有效进行。 (五)法律监管制度不完善 网络在我国普及十分迅速,虽然相关网络监管制度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但却不能及时跟上网络发展的脚步,使得非法分子利用一 些还不完善的法律监管漏洞从事非法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培养 (一)完善学校传统道德教育

形势与政策讲义2015(同名42339)

形势与政策讲义2015(同名42339)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 第一讲:就业形势 第二讲:就业材料准备 第三讲:求职面试技术 第四讲:就业礼仪与安全 第一讲:就业形势 一、我国就业总体形势 关于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形势,中央的判断是: 1.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是长期的 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测算,我国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巨大的就业增长压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2013年增加到699万。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 2.当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人员这三大群体上

三是“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而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勇于从误区中走出; 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别无选择,在大学里流传“大四不考研,天天都过年”,学习已不成为乐趣,但还选择了再学习之路。社会实践证明,本、硕、博连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发达国家对一些专业限制连读,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允许读研。人才市场反映,近年来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进入市场竞争,硕士生找工作成功率也开始下降。 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另外还有,期望和实际现实不符、就业时一味最求稳定和高收入、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等等。 四、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 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当前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在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对毕业生实

形势与政策课结课论文

结合周边及世界局势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重点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有了飞一般的经济发展速度,目前已经成为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精神建设上却不是令人满意,社会上因价值观扭曲而造成的不理智现象屡见不鲜。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在大学时代建设良好的价值观无疑是使我们中华民族价值观整体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我认为,如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爱国,责任,理想。 1.爱国 爱国是价值观建设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念。国家应该说是一个人目前最大的实质性的所属体,也是能够保障一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集体。目前对于爱国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大家不爱国,而是有时爱国的方式并不正确,也就是说,大学生在爱国方面还还存在着盲目性。结合世界当前局势来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崛起的姿态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及部分国家的恐慌,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实质性的差距,所以,继续大力发展经济仍然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主要目标。而目前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总是借领土问题挑起争端,如目前我国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争端,以及我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在这些争端产生时,总是有不少人以爱国为由,发起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二零一二年九月上旬爆发的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全国范围的暴力游行,西安等地出现了打砸抢烧等事件。最令人心痛的是,在游行人群中,不乏高校学生。爱国本没有错,但这样的爱国行为纯属是在歪曲的价值观下形成的产物,试想,强大的中国难道没有我们考虑的周到,需要我们用这种暴力的行为来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退一步说,即使国家的决策体系出现了问题,

2020年-2021年形势与政策期末总结

2020年-2021年形势与政策期末总结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 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 感触良多。 记忆深刻的是有关于“诚信”的一次形势与政策课,老 师以播放雷锋的事迹视频,来教育我们不仅要学习雷锋的无 私奉献精神,更应该在生活中学会诚实守信,做一个21世纪的文明大学生。雷锋的事迹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很熟悉, 但在大学再一次认真地重温他的事迹时,我们还是热泪盈 眶。不知大家是否都已经意识到:当我们是小学生时,雷锋 的精神我们落实的很好,而大学,我们有点慢慢遗忘,又或 许,我们只是口头上高呼“学习雷锋”,付诸实践的已经不多。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思想上、行 动上苏醒了。 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 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 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

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 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 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 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 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已经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 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制约着 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是具体的,也是深远的。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 学习政策,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 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的变动方向,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 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 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不断提高 个人能力;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 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实现自我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强化讲义

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Ⅰ.形势与政策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2)年度间(2009年11月一2010年10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本部分复习提示 (1)本门课程讲述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包括现状与趋势)的认识、判断与对策、主张。2011年考试大纲所考查的世界格局、大国关系与地区热点问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关系五方面内容的前四方面主要讲述认识、判断,最后一方面内容主要讲述对策、主张。 (2)复习本门课程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新精神、新思想为统领,主要有:①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总体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总体稳定、很不安宁;②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③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④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⑤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本门课程的题型是分析题,考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党中央的新精神、新思想分析考前的国际热点。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除学懂学会相关理论知识外,还要关注今年的国际热点问题。 一、世界格局 1 (一)两极格局解体 1.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规模和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消长。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废墟,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大膨胀起来。美国凭借经济上的巨大实力和强大优势,一步一步地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其基本步骤是:第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二,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以及通过提供“两个安全网”(“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加强对欧洲、日本经济的控制;推行“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第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伴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欧共体和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新的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美国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增强,同时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出现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并且形成了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复杂激烈,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新格局。除了这三大区域化组织外,还有众多的经济集团遍布世界各地。跨洲际的集团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 2.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各种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规模和态势。战后世界两极格局从形成到瓦解经历了半个世纪。 (1)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①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三次会议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内容包括三大类:一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这些协议或协定及其实施就构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美国和苏联占据了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考试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卷 答题要求: 第1-3道题, 4-6道, 7- 9道分别选一道,其余中选一道,共回答四道题。回答时对引用部分要加上引号, 对概括的内容要注明出处。用 A4纸打印。b5E2RGbCAP 每道回答 300-600字。 1. 你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有何异同。中国要赶超发达国家做哪些重要工作。 <试举一国家为例对比) 2.结合你的学习情况谈谈你对南昌大学软件学院教育教案改革的想法。 3.假如你是任课教师 <或辅导员),你认为工作重点在哪?你会抓哪些特点工作? 4.请介绍某一国家先进的经济发展方式,并与中国对比。 5.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遇到哪些困难?你认为如何解决? 6. 你所在的乡镇等辖区经济发展方式是什么?假如你是镇长,你认为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如何顺利进行或进一步巩固发展?p1EanqFDPw 7.请预测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将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8.你认为当前美元持续贬值对中美关系的产生什么影响? 9.你认为两年来欧美国家对中国持何关系和态度。 10.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11.你怎么看私人部门的信用危机,正在逐渐转变成了政府的信用危机? 12. 为什么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新生代农民工仍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13.如何认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发展困境? 14.为什么南海问题更为复杂?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15. 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为什么要确立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16. 你怎样看待租房与买房?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持有怎样的住房消费观? 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考试形式: 适用班级: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专业:软件工程 考试日期: ___ 题号 总分 累分人 题分 20 20 20 20 20 100 签名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 :第 1-3道题, 4-6道, 7- 9道分别选一道,其余中选一道,共回答四道题。 回答时对引用部分要加上引号,对概括的内容要注明出处。 用 A4 纸打印。每道回答 300-800字。 1. 你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有何异同。中国要赶超发达国家做哪些重要工作。<试举一国家为例对比) 答: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侧重点不一样, 错误 ! 例如美国则以教育促创新,以创新促增长,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以和谐提升竞争力,而我国则主要依 靠物质资源消耗,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改变,培养出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新 要求的大批人才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开拓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领域。 错误 ! 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在面对大学生就业上都要改革,但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急需深入改革,例美国在让学生 得到均衡培养,具有灵活的教案体制和让学生有不同选择方面和让有特殊才能优异的人有更好的渠道等方面比 中国作的深入全面。 错误 ! 我国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不强缺乏领军人才,高校扩招过快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案质量的下降,同时我国高校存 在中科研轻教案的问题,而美国却一改既往基础课均由研究生承担的做法,鼓励只名教师下课堂,为低年级学 生介绍学校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使更多学生了解个科学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 错误 ! 我国部分高校应用学科结构体系仍与行业产生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企业高等教育动力不足各级各类教育之间 沟通衔接比较欠缺而美国组鼓励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使理论与时间较 早的结合起来。 我国要超越则必须提高教育质量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5.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遇到哪些困难?你认为如何解决? 答 :1: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而目前第三产业 却占整个 GDP 的40%,是就业矛盾突出因此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是第一产业解决吃穿问题,有了特别的效率然后让大量弄出劳动力移出来,让第二产业很多服务性工作化,以知识为内涵的服务业从而来发展第三产业。 2:由于要加快调整国名收入分配结构 ,因此贫富差距大和国家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着产业结构提升,内涵着创新,内涵着分配结构更加合理内涵这几不放弃外需又 特别重视内需,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3:改革科研体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个方面我们跟在别人后面发展有后发优势但很被动,使产品 附加值不高处于产业链低端,因此我们不要走 “官本外 ”道路,改革科研创新体制切实提高一线科研人员的地位,让他们安安心心的搞科研。 4:不转变政府职能也就很难转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所以政府应该做好公共服务创造一个好环境,让企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8.你认为当前美元持续贬值对中美关系的产生什么影响? 答 : 当前美元贬值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美国自己,因为对它缩小赤字,对它的出口行业等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美国

2020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2020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 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 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了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有一些心得体会。 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 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 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 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 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 大理想,大发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 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信心和决心。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才有发言权。 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儿童抓起。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更要 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 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 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 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 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 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 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 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 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