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芳草天涯》好坏的评论

对《芳草天涯》好坏的评论

对《芳草天涯》好坏的评论
对《芳草天涯》好坏的评论

对《芳草天涯》好坏的评论

1945年秋由中国艺术剧社于重庆公演后,在文艺界曾引起一场论争。其中大部分评论认为:剧本把恋爱这样“没有什么政治意义的小事情”当作“很大的问题”来表现,并且把问题的解决求之于某种恋爱的道德伦理观念,这是创作上的一种“非政治倾向”,是作者在反动统治强大压力下丧失了自己战斗的勇气。

以后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即大多沿袭了这种看法,因而似乎成为一种定论。

《芳草天涯》是夏衍艺术创作中的最高峰,该剧虽极具艺术价值,但是这个标示着夏衍最为成功的艺术作品被认为与所规定的标准不相符合而遭到严厉批判。其思想倾向为人诟病,自发表和演出以来,集中受到三次批评。其中意见在文学史的书写中有固化的趋势,因此,许多研究者起而反驳,夏衍本人也有辨白。

一是《新华日报》的座谈

第一次是1945年11月10日,《<清明前后>与<芳草天涯>两个话剧的座谈》一文,对《芳草天涯》有如下的指责:

“这个戏不能说没有提出问题,它是提出了一个共同工作者的恋爱纠纷问题……却不能给人以感动的鼓舞的力量……

《芳草天涯》正是一个非政治性倾向的作品,和《清明前后》恰成对照”,并认为该剧是“让人糊涂而不让人清醒的东西”。

进而指出,《芳草天涯》“以湘桂撤退为背景,这本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的弱点和黑暗之总暴露,但在这里,却一点也看不出来,一点也没有表示一个艺术家所应有的愤懑,却反而迁怒于无辜的人民了。作者借孟文秀的口极力强调所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挤轧,却模糊了最基本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这次批评,在夏衍看来,是基于两个特殊的背景:

一是“在抗战胜利之后的那一特定的时期”。时过境迁,国民党的腐败与专制再度成为左翼文化的众矢之的,而《芳草天涯》的演出,显然与现实斗争的需要拉开了距离,从而有不合时宜之嫌。

二是茅盾的《清明前后》刚刚上演不久。该剧在艺术上虽乏善可陈,但其主题和内容却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现实意义,乃至曹禺认为,这是第一次有了活的话剧。两相映照之下, 《芳草天涯》虽清新可喜,却在政治倾向上黯然失色。作为党的文工干部,在此关键时刻,未能为王前驱,似乎也是该剧获咎的原因之一。

夏衍后来回忆说,自《新华日报》评论文章刊出之后,“这个连我自己也不满意的剧本,就一直成了我的一个包袱,像寺院门前的一口钟一样,‘逢时过节总要敲打一番’。”

二是乐少文的剧评

第二次的批评则是1946年11月乐少文在《五个战时剧本》论及《芳草天涯》时,表示不大同意尚志恢、石咏芬这“一对错鸳鸯守到白头”,主张二者还是有“分离的自由”。

而反讽的是,这一结局,竟是受到毛泽东讲话的启迪,才由男女主人公原来的决裂修改为和解。1945年春,夏衍在《新华日报》编辑部看到了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的讲话,其中有一段:“我们现在还没有胜利,困难还很多,敌人的力量还很强大,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并号召全党“要团结得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家庭是有斗争的,但家庭里的斗争,是要用民主来解决的”。正是因为“家庭”这一譬喻,触发了夏衍由此及彼,《芳草天涯》才有如此定局。

可见,夏衍的“和解”更多的是政治思想的和解,而并非人情、人性的真正和解。至少对作者来说,它更多地体现了话剧艺术对时代政治的迎合。

三是何其芳的责难

第三次是在1959年来自何其芳的《评<芳草天涯>》其批评可以归结为两点:

其一,“把一个小问题夸张成为很大的问题”。这里的“小问题”,即恋爱观。该剧既是应邀而作,于是便有了主题先行。

何其芳在批评中,则追溯到《上海屋檐下》、《水乡吟》,认为《芳草天涯》与两剧有一脉相承之处,即提倡在恋爱上尊重别人、牺牲自己,尤其要求于男性知识分子,只是在前两剧不过白璧微瑕,而《芳》剧则是它的集中宣传,因此, 全剧的重心也就在于这样一个伦理观念,即“踏过旁人的苦痛而走向自己的幸福,这是犯罪的行为”。至于孟小云之走向人民,以及男主人公尚志恢的最后声言“我会坚强起来的”,都是这一观念受阻之后,一种无可奈何的逃避。何其芳认为,这一家庭和恋爱纠纷问题,“意义并不很大”;而所谓“尊重别人的爱情或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观点”,“实质上不过是宣传个人的爱情或者幸福是很神圣很重要而已”。所以,这个戏闭幕之后,“留给观众的并不是一种激发人去献身工作的庄严的力量,而是一种芳草天涯、藕断丝连的软弱的情绪”

其二, 何其芳据此生发开去, 认为民主主义的问题基本上并不在于人对人的态度,而在于阶级与阶级的关系。

后来,唐弢、严家炎在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时,就把这两种批评结合起来,认为“剧本对某些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原谅和同情过多,政治倾向性不够鲜明,并且把解决这类纠纷的根本途径,放在确立一个抽象的伦理观念上,过分夸大了爱情纠葛的作用和影响。”

来自延安的批评

1945年11月,周恩来同志组织重庆进步文艺工作者对清明前后和芳草天涯绘两部剧作进行评论。周恩来同志在一次党的会议上,对芳草天涯中提倡和宣扬资产阶级的容忍做了尖锐的批评,并给剧作者写信,指出这出戏是失败之作。周恩来同志还出席这两个剧本的讨论会,并指示将讨论记录在新华日报上发表。

芳草天涯的被批评可以看做是延安宣传文艺思想对国统区左翼文学整合的开始,

遭受如此评价的原因:

首先是违背了宣传的适时性原则,尤其是违背了左翼文学宣传的纲领性文件绘延安文艺座谈会绘的精神指向。核心问题就是作者不仅依然以知识分子作为表现的主体,尤为突出的是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

其次,因为作者在作品中由于自身的内在矛盾违背了宣传工作中所必需的明确的价值判断,影响引导受众的认知和行动。

然而,对于《芳草天涯》艺术成绩的认可,却是众口一词,几无异议。

乐少文在批评的同时,也更认为作者用“平凡的戏剧素材的粘土,塑制出一个一个出色的艺术品”。其特色在于:

1.冲淡,“象一泓秋水,清可见底”;

2.隽永,牵人情思,耐人寻味;

3. 亲切,几乎可以捉扪得到,因作者“所追求的不在于戏剧性的发掘,而是实生活的再现”,有道地的契诃夫之味;

4.蕴藉,作者“所要表达的人间斗争,往往是内在的,如同春波微漾,秋云舒卷,可以感觉,而不可以言传”。该剧“保持着作者特有的清新冲淡的风格,并且在技巧方面更加洗炼,更加文学地动人”,因而,乐少文断言,“这无疑的是作者最好的一个剧本,无论从演出价值看,从文学价值看,都是一个稀有的收获”。

陈坚《论<芳草天涯>》一文,对该剧在政治倾向与思想内容上所受的责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反驳,甚或可称为“辩诬”;并再度肯定了《芳》剧的艺术价值,指出:

1.《芳草天涯》在平实处生情,琐屑处含意,充盈着深厚的生活气息,渗透着浓郁的人情味;

2.洞悉人情,熟稔心理,以细腻的笔触开拓人物心灵的堂奥,发掘人物的内在潜流,展示真实的心灵世界,从而领会其完整的历史;

3.语言浅中见深,淡中寓浓,对话直通人物内心世界的海洋;

4.人物集中, 情节简约单纯,但通过复杂变幻的感情活动,推动情节跌宕起伏;

5.全剧在感伤之余并不使人消沉,清苦之中又使人有所期冀。

最后,论者呼吁:“《芳》剧是一部冲破了陈套和窠臼,而至今仍没有得到公正评价的难得的好作品。要真正认识它的价值,需要人们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从教条主义批评理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始能实现。

凡事皆有两面性,有好的存在也会有不好的破坏。大家不断争论的作品才是值得去深入理解、探讨的好作品。能让人产生共鸣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而每个人的评价感受各不相同。

在我的观念中是部好作品,其艺术价值是无人否认的。

独特的艺术风格

强烈的时代感与娴熟的艺术表现力的有机统一。《芳草天涯》中知识分子的遭遇与战争情境紧密相连。正如作者所说“民族解放战争,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灵的地震’的震源所在。

《芳草天涯》戏剧结构单纯集中、意境深远。他的戏剧情节总是紧紧围绕着主题而发生、发展,少有旁生的枝蔓。

《芳》剧是这样的一部戏剧作品:

在真正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笔下,他所刻划的人物性格的命运, 总是与他所代表的时代和阶级的命运不可分割的,即使他所描写平凡人物的一段悲欢离合故事,也并非是与世无关的个人琐事。在这些平凡琐屑的生活背后,有着巨大的社会背景,深深烙印着时代的、阶级的特征,包蕴着深邃而丰富的社会内容。

《芳》剧的故事虽然也是笼罩在时代大背景之下,但其中所蕴涵的剧作家的思考远远超越了时代与社会的层面,把我们带向了生活深处与生命深处。

多数研究者认为,《芳》剧是写特定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苦恼、矛盾、挣扎与追求。“这些中国的现代知识分子在恶浊的政治环境中能够保持民族的正气,坚守政治的贞操,但在个人感情生活上却显出弱者的困窘与无能,这恰恰是黑暗的现实世界投射到人们心灵深处的阴影。”

《芳草天涯》是作者专门描写“爱情生活”的唯一剧作,它描写的爱情纠葛,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夏衍是一位独特的剧作家。他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进入生活,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开掘出富有时代意义的主题;以人物的内在心理冲突代替情节冲突,创造了散文化的话剧结构。既有真实质朴的生活场景,又内涵着丰富深邃的诗意,呈现出耐人寻味的抒情意味和含蓄隽永的哲理风姿。

《芳草天涯》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释放了自由,结构自然表现得开阔舒展,这些剧作反映和再现的生活都具有广阔性和丰富性。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资本、人才、信息等原材料在全球市场上的自由流动发展,各个国家发展都基于世界这个平台之上的,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各国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明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本质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近年来,从围绕经济全球化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分析,如何把握其本质成为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进程、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所在,若不能就此达成基本的共识,也就谈不上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的后果和影响,更谈不上能够制定出得当的应对政策与策略。尽管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各个国家、各位学者都有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看法,对它的本质如何看待存在反对和支持,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目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经济市场化。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市场经济原则(WTO)在全球范围内得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

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人口由65%一下子骤增到95%以上,世界市场得到了统一。由于世界市场同质性程度的提高,资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定位利润最大点,全球企业的概念开始诞生。这种观念只从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方面来理解,同实践中的全球化根本不是一回事,特别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或劳动资源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障碍。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私有化、自由化、放松调控。这就意味着减少政府审批,放松政府管制,但有些方面还是必须需要政府管制,如食品安全、城市交通等。还体现在政府应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管理。意味着公民自由选择权大大扩大了,我国的企业私有化的表现在: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第三种观点是美国提出的人权国际化,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海牙国际法庭已经提出,基本观点是人权高于主权,全球有很多国家已赞同这个观点,但还有一些邪恶国家、流氓国家持反对意见。中国是选择性的接受,而不是全面的,不管怎么说已经承认了人权这个概念。 二、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客观层面上观察,它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范围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20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试卷二 论述题: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这个大变局正在加速变化。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在这样背景下,我国顺应历史潮流,继广交会之后,于2020年9月4日举办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且在11月,如期举办了第三届进博会。中国以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外开放行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交流平台。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100分) 答: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四种基本观点是: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某些发达国家高唱经济全球化,想的尽是对他们通向更加富裕的机遇,而没有看到对他们的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严峻地潜在着的。就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首先,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将无力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使全球市场萎缩,“贸易自由化”还有什么实质意义?贫穷的国家总是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动荡,从而投资环境恶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无法参与,还有什么经济全球化?这样,反过来必将制约发达国家自己的经济发展,引发起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不仅无法幸免,而且即使不首当其冲也必然损失巨大。其次,“南北差距”越来越大,意味着历史上殖民地与殖民主义的对立将以新的形式再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个贫穷国家的动乱将引起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性动乱。更严重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历史铁的规律,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浪潮必将一浪高一浪,阶级斗争也将从国内走向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将结束,代之以新一轮的全球范围的革命与战争。即使在血与火中诞生一个新世界,也将是人类一次空前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也是向人类的挑战,全人类应该在这一挑战面前深思。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我国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 经济全球化过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②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投机色彩加重。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④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推进,国际性经济组织日益完善,作用加强,国际经济规则也日趋规范。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某些商品全球性的过剩也成为可能。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和国际经济行为的风险,各国经济安全随时受到挑战,面临考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还会出现繁荣和危机的连锁反应,引起世界性的经济波动。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 3..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我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我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促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促进安全内涵扩展,推进国际体系转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有消极方面。其中最大的就是经济危机。因为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人们预料。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金融危机 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可预知的危机。因此我们就应当全面的看待经济全球化,不能只看到好的,而忽视坏的方面。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经济全球化的优点吧。我想这一些都是大家能够体会到的。 经济人球化,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时候的必然结果,因为经济全球化能给全球各个地区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动力。毫无疑问,这势必改变世界原有的生产加工营销方式。往往现在的很多企业的生产变得单一化,它们往往只生产一个部件或是一种产品,加工则变得精密化了,营销方式变得更多样化了。从而使得一个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也就形成了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了。而且全世界的人才总是要多于一个小地区的人才的,而且一个地区的人才不一定都是人能人才的,,不一定都是这个地区需要的人才。经改变济全球化也势必竞争对手的范围和竞争方式,现在很多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再限于本土了,更多的是全国的,甚至是整个世界的。这样就促使企业不断地改善生产方式、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致力打造一个自己的主打产品,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同样这也促进了个人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全球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也促使了全球生产与销售的分工合作。分工可以让各企业或部门集中大多数力量去研发和生产一种商品。比如说,intel主打商品是intel CPU,而microsoft则是windows.所谓有分就必有合,如果只分不合,则不如不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各企业的合作,从而形成了很多的经济体,也形成一套完整的国际标准体系。这样使得原来分工生产的产品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成品,计算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 经济全球化过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②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投机色彩加重。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④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推进,国际性经济组织日益完善,作用加强,国际经济规则也日趋规范。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某些商品全球性的过剩也成为可能。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和国际经济行为的风险,各国经济安全随时受到挑战,面临考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还会出现繁荣和危机的连锁反应,引起世界性的经济波动。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 3..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这几年,在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扩大出口的努力。实践证明,稳定人民币汇率、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决策和措施是正确的。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经济全球化之所以成为时代潮流,

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认识

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认识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国际经济关系体制,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它包括生产、市场、资本、科技开发与应用、信息传播国际化五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生产的全球化决定其他几个方面的发展,同时其他几方面的全球化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和主体力量,是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越来越多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 3、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其直接动因。 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1、16世纪开始,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开始了全球化的过程。 2、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3、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五、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更有力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的扩展,它又有利于发达国家维持国际经济旧秩序。经济全球化将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均等、不公平的竞争机会。 六、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1)它加深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经济要素逐步实现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2)它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如能紧紧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就有可能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实现历史性跨越。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课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个框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学生特征分析】由于学生每天都会感知全球化的气息,已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经验,也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寓于缺乏辩证的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不能辨证地分析全球化的利与弊,这就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另外,比较优势原理理论层面比较高,对于学生会有一定难度。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因此我会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克服劣势,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体现全球化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彰显。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它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透过亚洲金融危机等经济事件,人们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和应对不当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但有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面对经济全球化,既要很好地把握它带来的机遇,又要趋利避害,规避它带来的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其发展要受市场力量、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面性.市场机制从来就有两面性,即:利益和风险并存,机会与挑战同在.而经济全球化放大了市场机制的这两个作用,使其产生乘数效应:一方面,以各种经济资源愈益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配置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使得市场机制产生的利益和机会倍增,如若搞得好,经济发展可能迅速腾飞;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得市场机制产生的风险、挑战倍增,全球范围内争夺资源、市场等的竞争更为激烈,若搞得不好,经济发展可能突然下滑.从这个角度讲,经济全球化对所有国家都是利弊并存.但是,这个利与弊对于各个国家是不对称、不均等的.因为世界各国的市场体制、运行机制的状况不同,市场竞争力、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同,所以即使竞争规则是平等的,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也不可能是对称与均等的. 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所以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把“双刃剑”.在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主体和支配的地位,它们占有明显的经济、科技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着有利位置.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操纵者,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实际上也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这些都便于西方将其意志强加给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日益加大的压力,广大发展中国家确保本国经济安全的任务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还进一步加剧了贫富的两极分化.正如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所说,“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因此,经济全球化虽然可以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可能更多地意味着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唯一正确选择.首先,只有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才能更快地提高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因为分工、专业化从来就是提高生产率的有效手段,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为了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这个手段的效能.其次,只有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比较优势和禀赋资源.因为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就是在更广阔的领域运用、交换比较优势的过程.再次,只有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才能更多地实现价值,积累财富.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而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意味着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价值竞争力的提高和财富的增值.当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还要采取切合本国实际的开放步骤和措施,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经济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时代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使民族经济消失.我们在扩大开放的同时,也要注意采取适合本国实际、符合国际惯例的措施来保护、扶持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保护决不能是消极的.

浅谈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浅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初初听到要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时,我非常欣喜,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政治就是我最喜欢的科目,我喜欢看新闻,了解 时事,对当代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有浓厚的兴趣。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认识有所提高,并且学习兴趣依旧不减,对知识的 理解进一步加深。 经过学习,更加加深了我对经济全球化的了解。我知道了经济全球化是资金、技术、资源和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这样一种现象,经济全球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趋势了,其实经济全球化并不难理解,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也就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 现。举个例子,如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宝洁公司,来自于 美国,其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但它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宝洁还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可以将自己原本国家的优良产品推销至各个国家,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而产品的接受国家也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双方互利共赢,实现了产品、资金 的跨国流动,这就体现出了经济全球化,这个例子也说明,经济全球 化其实也我们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不可避免地我们都受到它的影 响。 但是我们都知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固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下面我想先谈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处,一个地区生产出高科技的先 进的优良的产品,不只是这一个地区的人们可以享受到这些好产品, 全世界其他的国家都可以享受到,但是其他地区必须用资金换取别国 的好产品,这样资金流动到他国,好产品来到本国,实现交换,各取 所需。经济全球化有一个好处,就是使资源不足的地区也可以有丰富 的资源,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享受发达地区的产品,科技落后的地区也可以引进高科技技术学习别人的长处创新自己的产品。这样来说,经济全球化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发达更文明了,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便利了。 但是经济全球化的缺点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稍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只能靠边站。现今,全 球经济竞争如此之激烈,发达国家拥有科学技术,在竞争中占绝对优势,各种贸易在全球的竞争中容易倒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失利, 最终导致经济秩序的不公平不合理。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常常在发展中国家买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以自己的先进的技术使这些劳 动力生产出质量高的产品,最后又以高价将这些产品卖给发展中国 家。发展中国家在这里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就显得非常吃亏,只能赚取低廉的原料费和劳力费,而发达国家却可以获取高额的产品费。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依赖性程度也更加大,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容易波及和影响到世界上其他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影响 第一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材料,以讨论、问答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利与弊,了解中 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利与弊,了解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举例、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节。 经济全球化三大特征 1 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2 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材料介绍】(一)全球化对我国民主政治的挑战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来,全球化不仅仅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全球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所谓的“民主政治”全球化。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里凭借全球化趋势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的强势地位,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鼓吹,在全球化过程中至少存在三种世界性语言:金钱、因特网以及民主和人权。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宣扬“人权高

于主权”,将所谓“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扯在一起,借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 (二)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挑战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热爱祖国的河山、文化、民族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独立与尊严的一种深厚感情。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是西方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形成的爱国主义的非难与责备。毋庸置疑,经济全球化顺利进行的秩序保障是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然而,这种主权的让渡从一开始便产生了异化的倾向,即少数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分割、攫取。在这场主要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订立规则的游戏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和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规则、国际运行机制协调甚至于妥协和让步。西方的战略家们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屈服于西方的压力、维护自身独立和主权的正义行为诬蔑为“极端民族主义”。 【板书】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育人价值实践】学生对全球化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全球化的发展机遇方面。要引导他们认识到无论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而言,全球化都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点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可以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全球化发展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趋势。这部分内容以后可以考虑加入。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认识 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由微观经济单位追求最大利润的企业行为过程所驱动的过程。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次大的变革,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要的阶段。经济全球化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果。全球化的弊端在发展中国家体现的尤为明显,这使得很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对于经济全球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界定,对其实质,说法也不一样。我以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的本质属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它是人类杜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又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的产物。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信息产业等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确实又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同时并进。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符台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进步性。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对于经济全球化始于何时,学术界有各种不同说法,但不管它始于何时,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以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在,世界除个别国家外,都在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统一的经济体制的基础。前苏联和东欧的剧变使市场经济真正地具有了全球的性质。(2)新一轮科技信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信息一技术基础。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即使在过去已经出现,但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全球化却有着与过去不同的技术——信息基础。正是这种建立在新科技革命基础上的新的信息技术使信息、商品和资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3)跨国公司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论述题: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这个大变局正在加速变化。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在这样背景下,我国顺应历史潮流,继广交会之后,于2020年9月4日举办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且在11月,如期举办了第三届进博会。中国以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外开放行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交流平台。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100分) 参考答案1: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20世纪末期,随着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从仅有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信息交流,资金融通和劳务合作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各国经济日益融合成一个全球经济的整体.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各个国家.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某种变动,都难免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但具体来看,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首先,是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电脑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大量普及,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到全世界,把全球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不仅信息产业本身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新产业,而且许多国家的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都已经或正在实现信息化.其次,是世界经济的市场化.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愈益深化. 4、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三,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第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大大超过历代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其主要表现为:国际分工从过去以垂直分工为主发展到以水平分工为主的一个新阶段;世界贸易增长迅猛和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形成;国际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增;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日益加强;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作用日益增强。 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霸权主义、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 (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初初听到要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时,我非常欣喜,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政治就是我最喜欢的科目,我喜欢看新闻,了解时事,对当代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有浓厚的兴趣。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认识有所提高,并且学习兴趣依旧不减,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经过学习,更加加深了我对经济全球化的了解。我知道了经济全球化是资金、技术、资源和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这样一种现象,经济全球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趋势了,其实经济全球化并不难理解,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也就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举个例子,如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宝洁公司,来自于美国,其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但它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宝洁还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可以将自己原本国家的优良产品推销至各个国家,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而产品的接受国家也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双方互利共赢,实现了产品、资金的跨国流动,这就体现出了经济全球化,这个例子也说明,经济全球化其实也我们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不可避免地我们都受到它的影响。 但是我们都知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全球化固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下面我想先谈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处,一个地区生产出高科技的先进的优良的产品,不只是这一个地区的人们可以享受到这些好产品,全世界其他的国家都可以享受到,但是其他地区必须用资金换取别国的好产品,这样资金流动到他国,好产品来到本国,实现交换,各取所需。经济全球化有一个好处,就是使资源不足的地区也可以有丰富的资源,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享受发达地区的产品,科技落后的地区也可以引进高科技技术学习别人的长处创新自己的产品。这样来说,经济全球化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发达更文明了,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便利了。 但是经济全球化的缺点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稍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只能靠边站。现今,全球经济竞争如此之激烈,发达国家拥有科学技术,在竞争中占绝对优势,各种贸易在全球的竞争中容易倒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失利,最终导致经济秩序的不公平不合理。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常常在发展中国家买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以自己的先进的技术使这些劳动力生产出质量高的产品,最后又以高价将这些产品卖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这里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就显得非常吃亏,只能赚取低廉的原料费和劳力费,而发达国家却可以获取高额的产品费。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依赖性程度也更加大,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容易波及和影响到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各国都面临更加大的风险。但是,经济全球化以成为全球的趋势,即使风雨兼程,也要咬紧牙关跟上脚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自己的科技研究,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重视创新鼓励创造,跟上发达国家的节奏,而发达国家也应该遵守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规则,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其实,除了上述提到的经济全球化的优点和缺点之外,还有很多间接带来的或好的或坏的影响,比如经济全球化了,人们更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追求经济的增长导致环境受到更多破坏和污染了,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了,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的利: 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8、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经济全球化的弊: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 6、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区别 区别在于: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而社会主义国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垄断资产阶级根本利益;而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维护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资本主义坚决主张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和

“资产阶级专政”,构建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资本只是被统治阶级用于作为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计划手段”而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都是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谓的“社会福利主义国家”只是一种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具体体现,并不能表示其已经演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要求建立和完善无产阶级专政,构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性质的国家资本,对本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进行规范、引导、兼并、融合,发挥其积极性,限制其剥削性,利用经济和政治两种途径使其逐步纳入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为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服务。 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包括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并存,多种所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包括外资经济)。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因和意义 分配形式要随所有制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在没有私有制的情况下, 只有按劳分配就够了. 但是既然承认了私有制, 光按劳分配就不行了, 得把生产资料的占有考虑进去.于是就出来了按生产要素分配. 如果这两种分配形式摆不好, 劳资矛盾一旦加剧, 演变成阶级斗争, 将是很危险的事, 所以要坚持二者的统一, 以缓和矛盾,使劳资双方在和谐社会中共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