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现代史100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100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100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100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100题(上册)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

A、抵御外侵的必要性

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C、皇帝大臣的愚味盲目性

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2、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除广东外,还有哪些省曾受到英国军队的进攻

A、福建、浙江、江苏

B、浙江、江苏、山东

C、江苏、山东、福建

D、山东、福建、浙江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清朝对外通商口岸开放最多的省份是

A、福建

B、广东

C、江苏

D、浙江

4、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做有限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

5、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根本上看是因为鸦片战争后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变化

C、中国革命任务开始变化

D、中国革命的性质开始变化

6、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A、南京、天津、淡水、苏州

B、上海、汉口、天津、重庆

C、厦门、天津、沙市、琼州

D、广州、杭州、天津、九江

7、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A、松太地区的棉纺水平下降

B、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C、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D、外国洋布“价廉质美”

8、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造成的最主要后果是

A、使中国社会经济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西方列强直接控制中国海关

C、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D、外商收购农产品,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9、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技”主要指

A、军事技术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经济、文化制度

10、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报复“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B、促使清政府“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者权益

D、打开进入云南和广西的侵略通道

11、西方列强在下列哪一城市最早实行了直接的殖民统治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是

A、由闭关自守到全境开放

B、由疑忌到依赖

C、由盲目排外到全面学习

D、由全力抵抗到屈膝投降

13、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开放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中法战争后

14、列强在我国获得以下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为

①外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

②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建筑铁路

③允许外国开采中国矿山

④外国人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15、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遭到政府军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

B、领导集团的分裂加速了失败进程

C、采取变更封建社会基础的得力政策

D、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1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张都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太平天国政权一直不稳定

C、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权力斗争

D、脱离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

17、太平天国最大的战略失误是

A、定都天京B、偏师北伐C、固守安庆D、进攻上海

18、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以下著作最具进步意义的是

A、《海国图志》

B、《原道觉世训》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19、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洪秀全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没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C、要限制野心膨胀的杨秀清

D、力图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

20、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引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21、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二次破江南大营②鄱阳湖口战役

③三河镇大捷④第二次破江北大营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2、“中国近代工业”概念中的“近代”含义的实质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C、受外商企业的诱导而兴起

D、不是工场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23、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翻译外国书籍

24、下列侵略者在中国活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

A、璞鼎查

B、额尔金

C、蒲安臣

D、赫德

25、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变革始于

A、《南京条约》签订

B、总理衙门设立

C、海关总税务司设立

D、外务部的建立

26、洋务派能够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要条件是

A、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B、得到外国侵略者的支持

C、他们都是地方实权派

D、他们对资本主义有清醒的认识

27、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调整战略,开始举办民用工业和海军的客观形势是

①列强加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②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地区,破坏“中外和好”局面

③国内未出现大规模的人民反抗斗争

④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呈增长趋势,商品倾销呈下降趋势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8、洋务运动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②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近代化

③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9、“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

A、洋务派的观点

B、维新派的观点

C、顽固派的观点

D、立宪派的观点

30、洋务运动在军事上的主要成果不包括

A、创建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

B、提高清朝军队的装备水平

C、创建中国新型近代化陆军

D、创建中国新型近代化海军

31、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诞生的共同背景是

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洋务派企业的出现③外商企业的出现④商办企业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3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黑旗军的战绩

A、击毙法军头目孤拔

B、阵斩法军统帅李威利

C、击毙法军头目安邺

D、在临洮大败法军

33、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

A、部分将领勾结洋员,献船投敌

B、日军海陆夹击,船队腹背受敌

C、李鸿章“避敌保船”政策的贻误

D、主帅丁汝昌自杀,失去指挥

34、中法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深刻地表明了

A、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在中国行不通

B、中华民族富有反抗精神,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C、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D、要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

35、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36、最先取得下列侵华特权的国家依次是①修筑铁路②领事裁判权③开设工厂④强占租借地

A、英、法、美、日

B、法、英、日、德

C、俄、法、日、英

D、俄、法、英、美

37、《马关条约》体现出的日本侵华的特点有:①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并重②割地与赔款

并重③扶植傀儡与直接侵华并重④侵略中国与侵略中国周边国家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8、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在我国修建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②加强了洋务派的经济实力

③引起了中国各阶层的强烈反对④有利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⑤增强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交通的发展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⑥

39、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的基础是

A、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

B、美西战争的胜利

C、海军力量的强大

D、国内市场的统一

40、将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最优答案应是:(因→果)

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

③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④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发动

⑤人民反抗斗争的蓬勃兴起⑥“戊戌变法”得以推行

①↘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④→③→⑥

②↗

①↘↓

C、②→③→④→⑥

D、①→④→③→⑥

⑤↗↑

41、动摇了封建统治者的格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校邠庐抗议》

C、《定国是诏》

D、《应诏统筹全局折》

42、在百日维新中,直接触及大批封建官僚利益的法令是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

43、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的出路

B、脱离群众因而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主张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44、找出下列给定项中历史人物的归类标准,在备选项中选出唯一符合这一标准的选项给定项:①刘铭传②冯子材③马玉昆

A、冯云山

B、陈天华

C、聂士成

D、柏贵

45、诱发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

B、清政府对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镇压

C、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矛盾的激化

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6、表明清末“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事件是

A、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B、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C、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D、清政府建立以奕劻为首的内阁

47、下列书刊属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①《苏报》②《国闻报》③《民报》④《浙江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8、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上反映了

A、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的矛盾

49、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思想。它最主要的进步意义在于:

A、改变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B、设计了革命成功后的土地政策

C、根除了土地兼并的可能性

D、部分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50、武昌起义后,在南北议和时仍被清政府控制的省份是

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河南省④山东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1、袁世凯不愿意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不同意袁世凯南下

B、袁世凯畏惧南方革命党人

C、北京在北洋军严密控制之下

D、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北京

52、武昌起义后,资产阶级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利用北洋军进攻独立各省的革命政权

B、帝国主义企图进行直接军事干涉扼杀革命

C、独立各省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

D、各地革命政权力量分散无力与清政府对抗

53、武昌起义后至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期间,立宪派所起的作用有

①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②壮大了革命声势

③分化了革命力量④促使革命党人妥协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54、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反对袁世凯统治的斗争中所采用的主要的政治军事举措是

A、组建政党

B、宣布独立

C、退出政府

D、重建政权

55、帝国主义各国支持袁世凯称帝和反对其称帝都是为了

A、促进中国参加“一战”

B、维护在华既得利益

C、加紧瓜分中国领土

D、谋求缓和各国矛盾

56、护国运动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维护了共和政体

B、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C、导致了北洋军阀分裂

D、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

57、近代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B、地主经济的延续和帝国主义侵略

C、清末各地新军势力的发展

D、一战期间日本与英美的矛盾加深

58、美国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

A、加强在华势力

B、抵制皖系势力

C、扶植黎元洪

D、抵制日本在华势力

59、滇系军阀对孙中山护法的真实态度是

A、反对

B、支持

C、利用

D、观望

60

①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日趋严重②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③一战中日本侵略中国加剧④大战中及大战后初期美日在华争夺激烈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1、前期新文化运动与以往的思想运动相比突出的新特点是

A、主张用民主政治代替封建专制制度

B、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主张彻底否定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D、以西方启蒙思想作为思想武器

62、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主革命方向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

A、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初步结合

B、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C、反帝反封建成为民主革命的目标

D、中国出现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63、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后,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

A、联盟关系

B、领导与服从关系

C、两党关系

D、合作共事的关系

64、1922年吴佩孚提出了“武力统一中国”的主张,最符合哪些国家的利益?

A、美国和日本

B、英国和日本

C、英国和美国

D、美国和法国

65、1924年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在于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C、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D、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立

66、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政党

B、资产阶级政党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

67、国民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的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

68、下列哪一次运动比较全面地检验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性?

A、五四运动

B、省港大罢工、五卅运动D、国民会议运动

69、1927年初,全国革命的中心在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广州

70、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是因为

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B、共产党受到严重挫折

C、北洋军阀的统治还在

D、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

71.下列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是()

①《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爱珲条约》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①③②D.①④②③

72.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3.下列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均有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中法新约》④《马关条约》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先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在世纪末又加强了资本输出。回答4—6题:

74.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②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④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外国船坞和工厂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

75.19世纪80至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地的面积更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76.最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的西方列强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为探索救国道路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回答7—9题77.关于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反映了农民阶级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C.是小农经济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反映

D.实行平均分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8.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B.反封建压迫的农民起义

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D.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79.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回答10—12题:

80.阐述变法图存,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郑观应

81.孙中山的下列活动的先后顺序是()

①组织发动黄花岗起义②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③建立兴中会④颁布《临时约法》

⑤提出三民主义

A.③②⑤①④B.①②③④⑤C.⑤③④②① D.④③⑤①②

8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B.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D.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回答13—16题

83.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C.都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反动统治D.都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

84.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C.北京政府大力扶植民族工业

D.利润的刺激

8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指()A.和平与自由B.民主与人权

C.人权.平等.进化论D.民主与科学

8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毛泽东

87.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深刻地表明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行不通

B.要取得反侵略斗争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

C.中华民族富有抗争精神,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D.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88.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洋务派起到的重大作用不包括()A.近代科学的发展B.新式学堂的创办

C.反对传统道德D.留学教育

89.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出口岸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D.要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90.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A.支持袁世凯B.企图独占中国

C.夺取德国在华“势力范围”D.抵制美国在华的扩张

91.下列人物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时,其主张明显克服了义和团“灭洋”思想的局限性的是

()A.陈天华B.康有为C.章炳麟D.邹容

92.1924年促使北方政局出现有利于革命的重大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孙中山北上B.直系军阀南下

C.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D.国民革命军北伐

93.旧三民主义发展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原因是()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

B.旧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

D.孙中山等对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依靠力量有了新认识

94.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造传统的儒家思想B.倡导西方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C.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D.反对思想领域里尊孔复古逆流

95.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的目的是()A.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

B.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农工阶级的政党

C.把国民党改造为领导民主革命的政党

D.把国民党改造成为统一战线的政党

96.在中共直接领导和发动下,1925年出现了工人运动新高潮,“新高潮”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上海.广州是高涨的中心地区

B.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C.集中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镇压

D.民族资产阶级始终参加了斗争

97.为了阻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有()

①万县惨案②一·三惨案③五卅惨案④济南惨案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98.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所产生的相同影响有()

①削弱了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②扩大了蒋介石的权力

③打击了国民党左派④国民党右派势力增大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9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办法

③有了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领导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0.国民革命运动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马日事变”

C.“分共”会议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材料解析题:

10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引自《南京条约》

材料二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海路通商章程,将所带货物,呈单备查,抛锚寄碇,一律给价,照定例上纳税课等事,俄国商船均照外国与中华通商总例办理。引自中俄《天津条约》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引自《马关条约》

回答:①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②材料二中,沙俄的侵略要求与英国相比有何发展?

③材料三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两者相比,它更具危害性,为什么?

④综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10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1年3月,“总理衙门”成立,表明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也满足了英、美在《天津条约》中对清政府需有大臣专事外交的要求。总理衙门成立不久,辛酉政变发生,奕讠斤以议政王身份执掌朝政,实际上开始在对内对外事务的处理上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和策略,使总理衙门不仅成为外交而且也是整个“同光新政”(洋务运动)的最高行政机构。《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中国近代外交史》

材料三从历史大变局中获得发展前提与历史重要性的总理衙门,已具有与清代军机处、内阁大不相同的文化本质;它不仅以设置于总理衙门内的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莞连同文馆、总税务司等机构于中国传统官制外另成一系统,而且通过筹划、主办、兼办、支持等方式在中国发展早期现代化的多项事业。

《最初的纪元》

材料四1868年7月,蒲安臣与美国国务卿华德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八条,又称“蒲安臣条约”。美国资产阶级学者威廉士为此说:“不容否认,根据欧洲所遵守的外交惯例,蒲安臣先生参与缔结此条约是不正当的。他并未得到明令在国外签订条约,而且如果他在离北京之前讲出订约的意图,总理衙门是绝对不会任用他的。”

F·W·威廉士《蒲安臣与中国最早遣外使团》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总理衙门的活动、历史地位及影响。

要求:表述应成文,限180字左右,超过200字要扣分。

103、阅读下列梁启超的有关言论:

材料一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阙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敢言者矣。

材料二信我国民智未开,明自由之真理甚少,若倡革命,则必不能如美国之成就,而其糜烂就有甚于法兰西、西班牙者,且二十行省之大,四百兆民之众……互攻互争互杀,将为百十国而有未定也。

材料三今日民族主义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决不能立国,弟子誓焦舌秃笔以倡之,决不能弃去者也。而所以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能不攻满洲。……满廷之无可望久矣,……

材料四国体问题已类骑虎,启超良不欲更为谏阻益蹈惩嫌,唯静观大局,默察前途愈思愈危,不寒而栗,……所最痛忧者,我大总统(袁世凯)四年来为国尽瘁之本怀,将永无自白于天下,天下之信仰自此堕落,而国本自此动摇,……我大总统何苦以千金之躯,为众矢之鹄,舍磐石之安,就虎尾之危,……启超诚愿我大总统以一身开中国将来新英雄之纪元,不愿我大总统以十身作中国过去旧奸雄之结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限240字左右,超过250字要扣分。

10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摘者注:1924年江浙军阀战争爆发。孙中山决定趁机北伐,发表宣言)今者,浙江友军为反抗曹锟、吴佩孚而战,奉天(张作霖)亦将出于同样之决心与行动。革命政府已下明令出师北向,与天下共讨曹锟、吴佩孚诸贼。于此当郑重为国民告且为友军告者:此战之目的不在覆灭曹吴,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无同样继起之人,以持续反对革命之恶势;换言之,此战之目的不仅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摘自《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

材料二(摘者注:1924年12月,孙中山应邀北上,途经日本时发表谈话)我到日本的目的,已经在日本各新闻纸上发表过了。我所发表的主张,最重要之一点,就是在求日本援助中国,废除中国同外国所立的一些不平等条约,我们此刻所受不平等条约的痛苦,在日本三十年以前也是经受过了的;后来日本同欧美各国奋斗,才除去那种痛苦。我现在希望你们日本,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摘自《孙中山选集》

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孙中山谈话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

(2)扼要说明孙中山要达到上述政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指出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孙中山言行冲突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105、概述19世纪60年代中外“和好”的表现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指出19世纪70年代这一局面是如何打破的?分析被打破的原因?

10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国人民进行的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有哪些?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107、扼要说明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国内的政局与革命阶级力量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据此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你从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受到什么启发?

10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行贾,指工商业)

——转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材料二:中学为其本,西学为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其他如学校建而智士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转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要求你们(指美国人民)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我们同情的支持……因为我们要仿照你们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

——转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回答:(1)三段材料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主要区别有哪些?(7分)

(2)根据所学知识对三段材料中的基本主张就其在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8分)

10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19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至‘一战’其间得到进一步发展。”读后请回答

(1)有人说:“中国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这种说法对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10分)

(2)19世纪末至“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机会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0.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为结束北洋军阀割据局面,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结果怎么样?(15分)

111.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与此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各有什么不足?(15分)

1、D

2、A

3、A

4、B

5、A

6、B

7、C

8、A

9、A

10、C 11、A 12、B 13、B 14、C 15、D 16、D 17、B 18、D

19、B 20、C 21、B 22、D 23、C 24、D 25、B 26、C 27、A

28、A 29、A 30、C 31、D 32、A 33、C 34、D 35、D 36、B

37、D 38、B 39、A 40、D 41、A 42、C 43、B 44、C 45、C

46、D 47、C 48、B 49、A 50、B 51、C 52、C 53、A 54、B

55、B 56、A 57、B 58、D 59、C 60、B 61、C 62、A 63、B

64、C 65、A 66、C 67、A 68、C 69、C 70、D

71-75b c a c d 76—80 B D C C B 81--85 ACCAD 86--90 BBCBD

91—95A C D B D 96—100 C D A C A

二、材料解析题

101、①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自由贸易。②由沿海通商口岸通商自由到陆路通商自由。③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④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102、评述内容应包括: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侵加剧;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清政府内部分化,洋务派产生。

②活动:办理外交、通商、海防、教育、交通等。

③地位及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对外常设机构,标志着清中央机构开始近代化;它的活动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加强了中外联系,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便利了西方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03、评述内容应包括:

①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兴起;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

命运动兴起,导致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清朝“预备立宪”破产后,一部分立宪党人倾向革命;袁世凯复辟卖国,引起全国人民反对。

②主张:实行变法;反对革命;主张革命;反对复辟帝制。

③评价:梁启超能够根据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顺应历史潮流,不断修正、发展自己的

思想认识,值得肯定。

104、①政治目标: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②基本途径:联合军阀讨伐军阀;希望日本帮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或希望帝国主义

同情中国革命,废除不平等条约)。

③冲突之处:既要打倒军阀又想联合军阀,既要反帝又对日本帝国主义存有幻想。原因:

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政治上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孙中山个人思想的局限,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

三、问答题:

105、和好:①列强在其侵略手段方面采取较为温和的政治和经济侵略方式,未发生激烈的对抗;列强极力扶植和保护清政府统治,并帮助其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也开始调整政策,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适应列强需要,进行了一些有限的开放。

②原因:是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采取的措施,列强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系列条约其要求暂时得到满足,因而必须帮助清政府稳定秩序才能实现其权益;经过对外战争和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清政府认识到只有得到列强支持才能稳定统治,进行自救。

打破:①19世纪70年代列强开始侵略中国边疆,导致边疆新危机发生;清政府开始筹划海防,谋求自保。

②原因: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及其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西方列强之间力量开始调整,因而力求打破旧格局,谋求在华利益和优势;清政府在新的形势面前,谋求自保因而进行应对。

106、活动:①戊戌变法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

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③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④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③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107、变化:由清王朝统治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时代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时代。

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者不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领导下

进行的。指导思想不同:辛亥革命是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是新三民主义。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大革命中,工农群众大力支持、参加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权。

启发: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108.(1)共同之处:都要求改变中国的现大辩论,向西方学习,以挽救中国的危机。不同之处: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并发展工商业,材料二主张兴办教育,开设议院,军事上仿效西方是次要的。材料三则要求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改变土地制度。(7分)

(2)三者对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材料一对中国的封建制度不主张给予任何的触动,只进行一些“皮毛”方面的改革,根本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材料二虽触及政治体制改革但也仍是改良,也无法使中国富强起来;材料三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是正确的,但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甚至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帮助,是行不通的。(8分)

109.(1)错误的。原因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西方的入侵截断了这一进程。但它客观上分解着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②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1 0分)

(2)影响:①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起和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一战”中,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5分)

110.主要条件:①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军阀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地主支持军阀,分散性的封建经济是军阀割据局面的经济基础。

②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帝国主义列强采取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扶植各军

阀派系,军阀也选择帝国主义作靠山。

③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所以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

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局面。

重大斗争及结果:①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因帝国主义.军阀破坏而失败。②中共二大制定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③大革命期间打垮吴佩孚.孙传芳两个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5分)

111.不同点:①维新派将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革命派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②维新思想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思想主张民主共和。③维新思想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革命思想主张自下而上的革命。

进步: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民主主义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不足:维新思想没有把反对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结合起来,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15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这一论断的正确明白得是()。 ①半封建是指由过去的“闭关锁国”被迫实行半开放 ②半殖民地是指许多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留居中国 ③半封建是指原先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并进展 ④半殖民地是指国家主权遭受严峻破坏,但又没有完全丧失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2.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①它们差不多上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运动 ②它们差不多上因领导集团的分裂大大伤了元气 ③它们都打击了外国入侵者

④它们都被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了 A.①②B.②③ C.①②D.③④ 3.在太平天国后期,显现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其显现的特定缘故是()。 ①当时中国显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②洪秀全建立人间天国的政治理想在实践中破产 ③洪仁轩在香港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状况 ④太平天国后期需要改革内政,振兴国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是()。 A.利用改造B.全盘同意 C.继承进展D.相互补充 5.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

A.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B.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 C.八国联军在天津设置都统衙门 D.英法在广州成立占据委员会 6.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 ①清朝政府的支持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④爱护统治的需要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7.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①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 ②来源于破产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③人数不多,但高度集中 ④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是 A.美英 B.美日 C.英日 D.美苏 2.下列各项属于“何梅协定”的内容有:[ ] ①答应撤退河北的中国军队 ②承认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③取缔一切抗日组织活动 ④把河北东部划为“非武装区”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①东北抗日联军成立②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③“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④“一二·九”运动爆发 A.②③④①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 4.揭开国共两党由战到合作抗日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发表《八一宣言》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5.1930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 消灭富农 B. 联合富农 C. 限制富农 D. 保护富农 6.下列政权中,不是与“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时并存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伪满洲国 D.陕甘宁边区政府 7.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东北易帜 B. 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C.宁汉合流 D. 张作霖退回山海关以北 8.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领导了独立自主的武装斗争 B.在共产国际帮助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则解决党内问题 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实行土地革命的意义是①动摇农村封建制度的基础②广大农民因分到土地生活有了保证③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④翻身农民参军参战,保卫革命政权A.①②③ B. ②③④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本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后期。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政治史: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史:自然经济的解体。 文化史:新思想的萌发。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本期中国近代史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标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出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形成。 政治史: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二农二侵二资) 经济史: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出现、发展和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 改革史:戊戌变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 本期历史以1912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为标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政府取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深化时期,即辛亥革命时期。 ②从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新旧交替的时期。 政治史:辛亥革命;捍卫民主共和。 经济史: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及其黄金期。 文化史: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改革史: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27大革命的失败) 本期历史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话主要表明 A.中国的物产十分丰厚 B.自然经济下的保守心态 C.外贸出超使乾隆自豪 D.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繁荣 2.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晚期政治腐败 B.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C.军备废弛防御力差 D.战和方针举棋不定 3.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官并不县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讲行的斗争.官不过是一个维持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 B.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 C.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 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 4.虎门销烟最本质的意义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C.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D.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5.两次鸦片战争相同的战区是在 A.长江中下游地 B、广东沿海地区 C.京津地 D.台湾北部 6.“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残酷性②只看到“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③夸大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④贬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7.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都为鸦片贸易合法化而挑起的 B.列强都以武力迫使清政府投降 C.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 D.都为强占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 8.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开始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白银外流,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D.直接导致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9.判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主权遭到破坏,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清王朝开始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经济开始卷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侵略 10.近代中国始终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人民大众”应包括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1.下列条约中,列强首先对华外交上享受“最惠国待遇”的先例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12.下列美国在华特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是 A.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 B.军舰可出入通商口岸 C.军舰可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D.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13.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

2019-2020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复习

2019-2020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复习 一、知识体系与阶段特征 1937年7月到l945年8月,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经历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民族人民和各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斗争,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八年抗战,赢得了这场空前的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几个问题 1、抗日战争的特点(1)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根据地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缩,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意义(1)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是最紧迫的任务。(2)方针制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3)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正式建立: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凡属中国的抗日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而革命统一战线是上述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3)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是党内合作。(4)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基本上都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有军队和政权。(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中充满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6)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7)两个统一战线的任务不完全相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8)从所处的国际环境看: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苏联的很大帮助,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同,而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及其他反动势力则全部持敌视、反对的态度。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处在二战新的国际环境中,不仅得到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而且由于英美帝国主义同日本帝国主

中国近现代史多项选择题1-50

多项选择题一(1—10) 一、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有() (分数:2分) A.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 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 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E. 标准答案是:ABCD。 2、西方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手段包括() (分数:2分) A.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B.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C. 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D.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E. 标准答案是:ABCD。您的答案是:3、 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并逐渐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主要表现有() (分数:2分) A. 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 B. 在中国设立银行 C. 控制交通运输业 D. 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 E. 标准答案是:ABCD。您的答案是:4、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以身殉国的清军将领有()

(分数:2分) A. 关天培 B. 邓世昌 C. 海龄 D. 陈化成 E. 标准答案是:ACD。您的答案是: 5、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中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主要口号是()(分数:2分)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救亡图存 C. 振兴中华 D. “自强”、“求富” E. 标准答案是:BC。您的答案是:6、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分) A.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C.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缺乏对外国列强的清醒认识 E. 标准答案是:ABD。您的答案是:7、 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有() (分数:2分) A. 官办 B. 官督商办 C. 官商合办 D. 商办 E. 标准答案是:ABC。您的答案是:8、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回忆提纲(下册)精编版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复习回忆提纲 第一章国共十年对峙 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意义 3.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4.秋收起义的旗号、目标 5.文家市决策的内容 6.三湾改编的意义 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教训及意义 8.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9.井冈山会师的部队及领导人 10.“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内容 11.粉碎三次“围剿”的战略战术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时间、首都、领导人13.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革命的意义 第二节九一八事变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2.九一八事变中国民政府的政策 3.九一八事变的结果 4.伪满洲国建立的时间,后果 5.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的反应 6.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时间、领导人 7.三十年代前期抗日活动的特点 8.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9.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的时间、领导人、战绩、失败原因 10.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失败原因 第三节红军的长征 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提出的背景、实质 2.第四次反围剿的背景及胜利的原因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4.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5.长征的路线 6.两次会师的时间、地点、部队 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何梅协定的内容 2.华北事变的涉及省份、实质、影响3.八一宣言的背景、时间、内容 4.瓦窑堡会议的时间、内容 5.《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意义 6.一二九运动的背景、领导、参加者、意义 7.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 8.西安事变发生各方的态度 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意义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 1.七七事变的意义、中共的反应、蒋介石的反应 2.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目的、国民政府的反应 3.中共军队的改编(名称、领导人)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5.淞沪会战的意义 6.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7.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人数 8.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9.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及对其评价 10.洛川会议的时间、内容 11.陕甘宁边区的地位 12.《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主要内容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2.日本侵略方针的改变及其影响 3.英美劝降蒋介石的目的 4.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的时间 5.汪伪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实质 6.日本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目的、方式 7.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 8.日本在沦陷区推行的两个运动 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2.蒋介石集团内外政策的两面性及其原因 3.面对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中共的斗争方式 4.皖南事变的时间、中共的对策(及其原因) 5.枣宜会战的背景、大结果 6.豫湘桂战役的背景、溃败的原因 7.1943年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成果及其原因 8.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 9.统制经济政策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 伟大胜利 1.百团大战的背景、时间、意义 2.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的方式 3.三三制原则及意义 4.双减双交政策的意义、实质 5.大生产运动的意义 6.整风运动的内容、意义 7.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 8.日本投降的时间 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1.两个战场的战略地位、战略战术和关系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要矛盾 2.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其战略目的 3.蒋介石力促重庆谈判的原因 4.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5.重庆谈判的成果、及其意义 6.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成果、意义 7.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 8.全面内战爆发初期中共的战略战术、结果 9.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时间、解放区、重要战役、结果 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战略反攻的时间、方向(原因)、意义 2.三支大军的领导人、方向、意义 3.华北、东北、西北的反攻领导人、战果 4.战略决战的背景 5.三大战役参战部队、指挥员、意义 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2.蒋介石“求和”声明的原因和目的 3.北平谈判的结果 4.渡江战役的时间、占领南京的意义 5.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

100以内的加减法测试检查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测试题(一) 二()班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26 ()+13=26 ()-12=30 22+()=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30 25>18+()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 二、直接写得数。 1、 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 27-9= 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5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100以内的加减法》测试题(二)列竖式计算下列题目: 62-57+94= 23+41+9= 30+23+31= 27+36+3= 25+29+17= 55+6+10= 2+56+8= 13+6+10= 12+13+31= 81-25-35= 98-66-3= 78-34-14= 55-14-31= 86-29-49= 79-39-8=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的问题,史学界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的移植过来。”因此,它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缓慢地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传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它破坏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这些条件使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得以发生,同时又被原已存在的资本主义萌芽利用而滋长,中国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表现为双重的发生过程。”因此,不能说它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处理这一问题,要把下面两个问题区分开来: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否是欧风美丽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欧风美丽”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坏作用,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作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扩大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和资金,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新的社会条件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形成的,这隐含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落后地区后果的理论认识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身发展的经济规律必将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形成。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欧风美丽”关系甚密,对其有资金、技术、机器等方面的依赖。 ☆关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尚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其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即着眼于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方式逐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侵略目的转为争夺并独占投资场所。表现在谋求侵略权益上,早期主要是强开通商口岸,设租界。而后期转变为谋取资本输出特权。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其中《中法新约》较早显现出这种变化,即法国要求获得在中国广西和云南的筑路权。到《马关条约》表现:更为明显直接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办工厂和大片割地,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以至迅速刺激和引发了瓜分狂潮。另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又不能截然分开,在四五十年代商品输出阶段,已有早期的资本输出,只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商品输出服务,如沿海的外资工厂,把收来的棉花、茶叶、蚕茧等加工之后运回本国,既减少消耗,又增加效益。而19世纪末以资本输出为主阶段,商品输出也仍然存在。

高三《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选择题

高三《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选择题 南京市高三历史备课组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2.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寻找新的出路。”结合史实,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应放弃党的领导权B.应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不应该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D.应发动秋收起义 3.三湾改编在党建问题上的最大建树是 A.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放弃了党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的城市斗争 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正确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 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的依据是 A. 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 B.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不同阶段革命的性质不同 D. 社会性质的变化 5.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的史实 ①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④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6.某校学生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沿途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按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②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③巧渡金沙江的原址④遵义会议会址⑤陕北吴起镇革命纪念馆 A.②④①③⑤B.②⑤③④①C.②①⑤④③D.①④③②⑤ 7.下列关于1935年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C.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 8.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不满意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的旗帜,他们 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②成立民权保障同盟 ③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④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革命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政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B.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 C.土地革命运动高涨D.毛泽东在中共的核心地位确立 10.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的社会调查中,在江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大字,班驳模糊,第一、第二字笔画残缺,第六个字已辨认不清:“丁十豪,分田□”。正当大伙为这些文字的含义与书写年代而争论不休时,有一个同学又发现墙缝中夹着的一张发黄的照片(右图),由此他们得到一致的结论是: A 红军斗争的见证 B 太平军的战斗檄文 C 北伐军留下的标语 D 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与变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0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1000道)

一年级100以内口算题 姓名:班级:分数: 20+5= 64-32= 87-72= 88-8= 48-29= 62+26= 86-77= 39-36= 75+24= 51+27= 8+91= 24+43= 13+74= 89-53= 74-55= 80+18= 6+67= 1+18= 93-33= 55+5= 100-57= 34+53= 23-17= 76-65= 72+23= 43+42= 75-14= 40-33= 68+15= 10+32= 76+14= 64-4= 62+32= 83-62= 68-11= 78-15= 69-8= 10+15= 50+16= 98-44= 2+94= 76+4= 65+9= 21+5= 100-56= 29+67= 34-16= 36+49= 39-23= 95-83= 45+13= 82+13= 17+43= 13+55= 93-38= 91-37= 59-54= 73+23= 78-57= 4-1= 95-26= 68-44= 84+1= 57+19= 71-17= 3+67= 39+9= 9+5= 54+46= 90-29= 22+38= 52-11= 89-42= 27-14= 33-9= 44-28= 29+30= 58-8= 8+10= 83-31= 12+7= 50-19= 74-68= 58+16= 18+56= 27+70= 53-4= 79-32= 24+49= 23-10= 20+26= 45-43= 21+35= 34-13= 65-23= 48+7= 27+34= 100-28= 2+55= 89-67=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6--1O章)练习(精)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6--1O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家邹容的代表作是()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2.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三人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提倡改良,实行君主立宪 B、提倡“自强”、”求富” C提倡民主和科学D、提倡革命,实现共和3.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中心有() ①上海②北京③东京④天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④ 4.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孙中山开始早期革命活动B、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5.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皇族内阁”,其内阁总理大臣是()A、载泽 B 奕勋C、奕诉 D、载洋 6.下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兴中全②华兴会③光复会④日知会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 7.武昌起义中,率领新军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的是() A蒋诩武、孙武 B 孙中山、黄兴C、吴永珊、龙鸣剑 D.熊秉坤、金兆龙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湖北军政府涣散软弱 C、袁世凯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9、以袁世觊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是()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从唐绍仅内阁组成 C、袁世凯当上皇帝 D、临时政府正式迁往北京 10、二次革命中,首先发动起义直布独立的省是() A、江西 B、安徽 C 广东D、云南 11、护国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名称是() A中国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中国同盟会 D.兴中会 12、袁世凯死后,控制云南、贵州一带的军阀是() A直系 B 皖系C、桂系 D.滇系 13、护法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张勋复辟 B 段棋瑞独裁 C、孙中山的倡导 D、西南军阀的支持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C、北京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民族工业 D、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企业

中国近代现代史(二)(附答案)

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现代史(二)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领导和纲领 2.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B.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 3.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C.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先进的革命理论D.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和土地纲领 4.孙中山称为“吾党辛亥革命军兴之始”的是() A.萍浏醴起义B.四川的保路同志会、同志军 C.兴中会发动的广州起义D.黄花岗起义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 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7.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 C.中国半封建社会的阻碍 D.人民群众尚未真正觉醒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其依据是 ①规定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规定了国民拥有的基本权利 ③规定了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④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一年级10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可直接打印)

日期:用时:成绩: 77-1= 20+80= 25+26= 30+50= 19+75= 39+58= 12+30= 36+35= 66+12= 4+32= 7+4= 81+3= 55+14= 95+4= 5+62= 79-8= 3+62= 9+46= 13+34= 50-9= 39+8= 36+30= 19+3= 80-4= 29+34= 62+4= 24+61= 64+11= 35+26= 19+64= 17+8= 6+69= 8+41= 40+20= 68+22= 33+60= 23+34= 19-1= 85-1= 51+22=

日期:用时: 16+60= 61-4= 59+7= 56-8= 9+9= 18+53= 52+7= 34+52= 68+13= 51+27= 18+23= 8+60= 22+77= 48+26= 7+69= 94+3= 77+7= 73+11= 6+5= 44-4= 20+14= 4+41= 41+2= 23+5= 38+12= 27+67= 32+24= 8+86= 56+22= 5+11= 29+38= 11+24= 37+40= 16+17= 49+44= 71+6= 13+24= 89+11= 28+67= 85+9=

日期:用时: 63+16= 78+16= 2+55= 63+5= 23-3= 55+26= 25+42= 36+38= 4+65= 60+31= 96-2= 16+15= 35+51= 2+46= 67+6= 6+59= 56+14= 25+19= 85-6= 27+16= 53+17= 27+40= 83-5= 11-1= 28+16= 17+15= 51+39= 3+64= 88+12= 22+23= 12+49= 19+44= 40+39= 4+84= 76+19= 40+30= 23+21= 13+36= 8+78= 32+41=

我所认识的中国近现代史

我所认识的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治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我之所以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是因为历史能够充分的给我经验,丰富我的思想和精神,陶冶我的情操,再者来说,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我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的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一点历史,都是极其重要的,我学习历史从如下几方面学习:1.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开辟新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的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治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列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列主义指导的自觉性。3.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4,。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极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的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化国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己任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