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题解精粹

管理学题解精粹

第一章人类与管理

一.如何理解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答:管理的两重是指它妈既有由一定生产力状态所决定的自然属性,同时又有由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由人类活动的特点所产生,是人类活

动的客观需求。(2)管理也是由社会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

程的一种特殊职能。(3)事实证明,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自然

属性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而改变,完全是

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1)实质上是“为谁管理”的问题。管理是一

种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2)资本主义的管理社会属性具有剥削性

和资本的独裁性。(3)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及

其它社会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管理的预期目的是使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所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管理的社会属性与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同。

二.简述各项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和相关系

答:决策通过方案和计划表现出来。组织通过组织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出来。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本身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总是通过其他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中存在并表现出其价值。

它们存在紧密的联系。每一项管理工件一般都是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项职能相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决策,如此循环不息。而创新在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在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动力。

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论述:21世纪更应该重视企业管理(提示:管理的作用,21世纪对企业新机遇的挑战)

参考答案及要点:管理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来经过两次转折,管理才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第一次转折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意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管理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的作用。第二次转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看到,不依照管理规律办事,就无法使企业兴旺发达,因此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这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管理也日益表现出它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与技术三足鼎立。管理是促成社会发展最基本、关键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关键是由于管理落后。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否则,落后的管理就不能使先进的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结合21世纪我们国空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桎梏。如果管理不善,不仅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而且可能产生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弊病。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本国发明的科学技术,或是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需要协调。如何把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分工的各种人员合理地组织起来,要靠有效的管理。

(4)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如何把每个成员的局部目标旨向组织的共同目标,需要管理。

(5)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大大推进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实践也表明,管理具有巨大的能量。正如朱基总理所说:“管理科学,兴国之道”(载《光明日报》1996年9月18日)。管理的重要性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

四某民营企业老总觉得,自己的企业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成为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多次承接了一些特别客户提出的许多同行厂家均不愿意承接的业务。据事后分析,当初该企业承接的这些业务要麽数量较少,要麽价格太低,要麽交货期或质量要求太高,先被同行中许多有实力与品牌影响的厂家认为无利可图而放弃,再由客户找上门来的。通过这一企业发展事例,可以得出结论;

A.一个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尧敢于做人家不敢做的事。

B.选择好的业务切入点对企业的长期展意义重大。

C.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抓住市场机遇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D.积累能够满足客户种类要求的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参考答案:(C)

五,(MBA,2001)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上意味着:

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是由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

参考答案:(C)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清华大学,1996)选择:行为科学学派开始于()

A.产业革命

B.时间动作研究

C.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D.霍桑试验

E.伯利恒钢铁厂的铲运试验

参考答案:(C)

二,(北京师范大学,2002)判断:管理控制的例外原则是由法约尔提出的。

参考答案:错

三,(南开大学,2002)简述: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参考答案: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不同于技术能力、财务能力等的特殊条件,每个管理者一般都必须具备以下这些素质:

(1)身体。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反映灵敏。

(2)智力。有理解、学习、判断能力,思维活跃。

(3)品德。勇于承担责任,有首创精神,忠诚,自尊。

(4)一般文化。对于属于所担任职能方面的事务有一般的了解和常识性的知识。

(5)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承担的职务方面的知识有较深入和系统的掌握。

(6)经验。具有工作本身所产生的审实际运作知识。四,亚当·斯密对制针行业的研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到:“据亚当·斯密说,在他那个时候,10个男人分工合作每天能制针48000多枚。”亚当·斯密对制针中的劳动分工及经济效果作过如下描述:“一个劳动者,如果对这种职业(针的制造由于分工而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以不知怎么使用这种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么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针,要做出20枚,当然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按照现在的经营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已经成为专门的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大多数也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拉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铁丝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做圆需要两到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其到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针的制造分为18种操作。有些工厂,这18种操作分由18专门人担任。当然,有时一个人也能兼任两三种。我见过一个小工厂,只雇佣10个人,因此在这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同时担任两三种操作。但像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然很穷困,必需的机器设备也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制针12镑。有了分工,同数劳动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来源:杨东龙,《经理人便携法定》,中国经济出版社。

问题:这个案例反映亚当·斯密的什么管理思想?

参考答案要点:此案例反映了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思想,劳动分工的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主要观点之一,因为:第一,劳动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亚当·斯密对制针行业的研究是劳动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的最好例证。

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经典解析

(北京大学.2000)论述: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社会责任问题已是组织与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请列举主要的赞同与反对在管理中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据,并具体指出企业与管理者应承担什么社会责任?

参考答案要点:赞同在管理中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据: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应当也必须是一个伦理实体,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社会的公器”;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而且也应当是道德经济;道德问题直接地体现着管理的目的,并在深层次上对管理进行价值导向;斯蒂芬通过统计调查证明,在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某些正相关关系,履行社会责任为公司提供的利益,

足以补偿其付出的成本,这些利益包括良好的企业形象,目标明确和更讲究奉献的员工队伍,政府更多的支持等等。

反对在管理中承担社会责任论据: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价格为配置资源的信号,谁愿意支付高价格就为谁生产;从短期的财务绩效来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会导致成本增加。

企业与管理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不断地创造和提供就业机会,足额按期缴纳税收,为职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力所能及地支持社区各项公益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在生产经营中实行可持续发展,等等。

第七章决策理论

一,(厦门大学,2001;湖南大学2003)简答:西蒙为什么认为决策的准则应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原则”?

参考答案:选择组织活动的方案,通常根据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原则。最优决策往往只是理论上的幻想,因为它要求:

(1)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

(2)决策者能够准确地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能据此制定出没有疏漏的行动方案。

(3)决策者能够准确地计算每个方法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4)决策者对组织在某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结果具有一致而明确的认识。

上述条件在现实中是难以具备的,因为:

第一、从广义上说,外部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目前或未来均会产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组织很难收集到反应外界全部情况的所有信息。

第二、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这种双重有限性决定了企业只能制定有限数量的行动方案。

第三、任何方案都需要在未来付诸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度的,目前预测的未来状况与未来的实际情况可能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如此行动必有风险性。

第四、即便决策方案的实施带来了原来预期的结果,这种结果也不一定就是组织实现其组中目标所需要的。

所以在决策活动中,在方案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难以作出最优选择,只能根据已知的全部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二,(MBA,2000)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决策?

A.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不确定性决策;可能购买该奖项的人数。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风险型决策是备选方法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状态,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估计的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是备选方案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状态,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无法估计的决策。

三,(MBA,2000)在管理决策中,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选取满意的方案即可,而无须刻意追求最优的方案,对这种观点,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最有说服力?

A,现实中存在所谓的最优方案,所以选中的都只是满意方案。

B,现实管理决策中往往由于时间太紧而来不及寻找最优方案。

C,由于管理者对什么是最优决策无法达成共识,只有退而求其次。

D,刻意追求最优方案往往由于代价太高而得不偿失。

参考答案:D

四,案例:施玛尔时装店的经营策略

“施玛尔”是中国纺织大学服装第与静安区服装公司联营的服装零售店,地处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南路,地段好。当初联营的宗旨是利用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服装流行趋势的理解与洞察力,以及静安服装公司的资源、制作技术力量、财务、物资、销售经验和千金难买的地段。另一方面,大学较高的文化层次及“穿在静安”也正符合一部分消费层次较高的顾客的期望。两家联营的协议中写明由静安公司委派一名经理,而纺大则定期对服装的管理及销售提出咨询意见。开业之前,两家花大笔钱将不大的店堂内外装修一新,虽不尽人意,但格调还算高雅。服装店采取开架服务,销售的款式与制作质量不错,至少顾客一进门,总能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试营业期间,顾客踊跃,生意兴隆,可以说是一个开门红。

然而,随着联营进入第二年,一些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该店虽由双方经营,但实际上是静安服装公司在负责日常的管理与决策,双方在一些决策方面存在着某种分歧:如店面的装潢设计,中纺大一方似乎更强调现代艺术情调与高档服装相匹配,另一方面注重实际,偏向实用与节约;在产品线决策方面,服装公司委派的经理主张在销售高档服装的同时,销售一些热销的利润较高的产品,如中低档男衬衫,以保证完成利润计划,而中纺大则认为长期下去会降低企业的形象。除此之外,员工都是静安系统的,习惯于传统的销货方式,服务水平还不高,常常不能给顾客必要的恰当的指导。本身的风度与气质也有差距,中纺大建议派一部分学生业余来兼职售货员,一来进行实习,二来学生受过良好的服装专业教育也能给顾客以切身的帮助。但经理不同意,认为会影响原来员工的士气。联营第二年,施玛尔服装店的销售额增长幅度不大,而这时的南京街上,国外和国内各种品牌的服装专卖店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激烈。

原经理认为目前营业额不错,而且条件又好,只要双方协调认识及时应变,前景乐观。而上级听取了部分专家的意见后,认为随着服装零售店的不断出现,竞争激烈和消费者水平的提高,潜在的问题可能会表面化,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双方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

A,服装店的经理是静安公司派的,利益有冲突。

B,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

C,静安公司的观念太落后守旧。

D,服装店的定位模糊。

2,施玛尔服装店在组织方面,人管理的角度看,存在的问题是:

A,中纺大没有决策权。

B,静安委派的经理太过于集权。

C,联营时的权利分配不甚清晰。

D,参谋与直线人员之间难以协调。

3,从长远来看,施玛尔员工培训应该首先落脚于:

A,举止礼仪的训练。 B,文化水平的提高。

C,现代销售方式的培训。 D,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

4,从施玛尔原经理的判断来看,你认为他主要缺乏哪种技能:

A,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

5,从企业未来经营成功的可能性来看,以下哪一种策略更为只当:

A,重新进行员工招聘,选拔新的经理。

B,进行企业形象与产品的重新定位,走高档化、文化品味的发展道路。 C,由中纺大委派经理,并设立相关的决策支持部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1,B 2,D 3,B 4,C 5,B

第八章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一,计划与决策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答:1, 区别: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计划是对组织内不同部门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具体信任务的安排。

2,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在实际工作中,计划与决策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二,(清华大学,1996)选择:网络图中的关键路线是指:

A,所有从头到尾线路中时间最长的一条

B,所有从头到尾线路中最短的一条

C,所有从头到尾线路中技术上最难的一条

D,所有从头到尾线路中技术上最易处理的一条

三,(东北财经大学,2002)简答:制定计划的程序

答:1,收集资料,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

2,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

3,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

4,计划编制的综合平衡

5,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

四,(武汉大学,2002)判断说明:处于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的当今时代,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没必要作长期计划。

答:错。

五,(东北大学,2002)填空:计划工件的任务和内容可简称为“5W1H”有英文表示为()

答:who、 where、 when、 why、 what 、how

六,(MBA,2001)“一件预计可能出错的事情,往往一定会出错。”“一件事情出错,其他事情也跟着出错。”类似的话在揭示人们什么?

A,决策的制订与实施一定要果断而且富有信心,否则就很难实现。

B,制订计划应树立起权变的意识,问题出现时应立即制订出相应的应变计划。

C,应变计划的制订是计划工作的一部分,应在计划过程中予以考虑,不能等问题出现再仓促应对。

D,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以期得到正确的结论。

答:C

第九章组织结构设计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1.什么叫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管理规模的关系如何?

管理幅度:一个时间、精力有限的领导者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

管理层次:在组织中,最高主管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层次。

三者关系:管理幅度一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一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管理层次一定,管理幅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即:组织规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

2.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有哪几种?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的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与锥型结构形态。它们各有优缺点。

3.影响有效管理幅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工作能力。

(2)工作内容和性质。

(3)工作条件。

(4)工作环境。

二、组织设计的目的、任务、依据、原则

1.组织设计的目的: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有限的人力资源的形成综合效果。

2.两大任务: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3.组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1)战略。战略选择的不同,影响组织的结构设计。

(2)环境。外部的环境对内部的结构形成有影响。

(3)技术。技术及设备水平影响组织活动内容、职务设置等。

(4)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两者密切相关。

4.组织设计的三大原则:

(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

(2)权责对等。

(3)命令统一。

三、部门化

部门化是将整个管理系统分解并再分解成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它是在管理劳动横向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工的标准不同,所形成的管理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亦不同。

1.职能部门化。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

2.产品部门化。根据产品来设立管理部门、划分管理单位,把同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工作集中在相同的部门组织进行。

3.区域部门化。根据地理因素来设立管理部门,把不同地区的经营业务和职责划分给不同部门的经理。

4.矩阵结构。是由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小组的形式发展而来的一种组织形式。

以上各部门化各有优缺点。

四,集权与分权

1,什么叫权力?权力如何构成?

“权力”通常被描述为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特指处在某个管理岗位上的人,对整个组织或所辖单位及人员的一种影响力,简称管理者影响别人的能力。权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专长权、个人影响权与制度权。而其中主要的就是制度权(其实是决策权)。

2,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

集权: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概念。在现实中,也可能集权多上点,也可能分权多一点,要根据环境、管理者的素质、企业情况等区别对待。

3,组织中的集权倾向。

在组织中,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这几乎是一种倾向。

(1),组织中存在集权倾向的原因:第一,组织的历史。第二,领导的个性。第三,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

(2),过分集权的弊端:第一,降低决策的质量,影响正确性和及时性。第二,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第三,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第四,致使高层管理者陷入日常管理事务中,难以集中精力处理企业发展中重大的问题。

4,分权的两个途径。

权力的分散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我们称之为制度分权)与主管人员工作中的授权。

(1),制度分权:是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2)授权则是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新增业务的权力委托给某个或某些下属。

区别:制度分权,具有一定制尽然性,而授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授权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制度分权是一条组织工作的原则,而授权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领导艺术。作为分权的两种途径,制度分权与授权是互相补充的。

五,(清华大学,1996)判断:分权越彻底、越细则管理就越有效。

答:错误。

六,(南京大学,2001)简述:请说明分权的实质,以及由于分权造成的主要结果是什么?

答:集权是将权力集中到较高的层次,分权则是指将职权分散到整个组织中。权力的分散可以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我们称之为制度分权)与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作为分权的两种途径,制度分权与授权是互相补充的。

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相对稳定性,制度分权是一条组织工作的原则。

授权则是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托给某个或某些下属,授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授权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术。

七,(东北财经大学,2002)多项选择:集权的缺点有:()

A.降低了决策的质量 B.降低了决策的速度

C.降低了组织成员的热情 D。降低了组织的适应能力

E.降低命令的统一与行动的一致

参考答案:ABCD

八,(南京大学,2002)简述:请简述矩阵式组织结构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以及它有哪些特征和优点?

参考答案:矩阵式结构是由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小组的形式发展而来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综合利用了产品、职能、区域部门化的各种标准,是一种由纵横种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1),矩阵结构的优点:加强了横向联系,克服了职能部门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能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较大的机动性,任务完成,组织即解体,人力、物力有较高的利用率;各种专业人员同在一个组织共同工作一段时期,完成同一个任务,为了一个目标互相帮助,相互激发,思路开阔,相得益彰。

(2),矩阵结构的缺点:成员不固定在一个位置,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人员受双重领导,出了问题,有时难以分清责任。

以上特点决定了矩阵结构主要适用于那些内容变动频繁、每项工作的完成需要众多技术知识的组织,或者作为一般组织中安排临时性工作任务的补充结构形式。

九,(杭州商学院,2002)简答: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应考虑设计目的、任务、依据、原则。

(1)目的: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效果。

(2)任务: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职务说明书。

(3)依据:战略、环境、技术、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4)原则: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权责对等、命令统一。

十,(厦门大学,2001)简答:矩阵式组织结构为什么较好地处理好内部的横向协调问题?

答:矩阵式结构是由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小组的形式发展而来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综合利用了产口、职能、区域部门化的各种指标,是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矩阵结构加强了横向联系,克服了职能部门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能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较大的机动性,任务完成,组织即解体,人力、物力有较高的利用率;各种专业人员同在一个组织共同工作一段时期,完成同一个任务,为了一个目标互相帮助,相互激发,思路开阔,相得益彰。

十一,(MBA,2000)汪力是民营企业的职员,他工作经常接到来自上边两个有时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本质原因。()

A 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型结构。

B 该公司在组织动作中出现了超级指挥问题。

C 该公司组织层次设计过多。

D 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十二,(MBA,2000)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进行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什么是合理的管理幅度,对于下列四种说法,你最赞同哪一种?

A 管理幅度越窄,越容易控制,管理人员的费用也越低。

B 管理幅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但管理人员的费用会在大幅度上升。

C 管理幅度应视管理者能力、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定。

D 管理幅度的确定并不是对任何组织都普遍重要的问题,无须过多考虑。

参考答案:C

十三,(MBA ,1998)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管的营业员队伍也从3人达到近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人员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

A 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B 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

C 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于无法对营销人员实行有效的沟通。

D 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实行有效的沟通。

答:C

十四,(MBA,1998)以下四种说法,哪一种最能说明该组织采取的是较为分散的做法?

A 采取了多种有利于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的做法。

B 努力使上级领导集中精力于上层管理

C 更多、较为重要的决定可由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作出

D 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

答:C

第十章人员配备

一,(北京师范大学,2001)简述人员配备(人事工作)的主要步骤。

答:人员配备的主要步骤有:

(1)以设计出的职务数量和类型为依据,确定人员需要量。计算管理干部的需要量,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组织现有的规

模、机构、和岗位。第二,管理人员的流动率。第三,组织发展的

需要。

(2)速配人员,对组织内外候选人员进行筛选。第一,内部提拔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的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

任的更高职务。第二,外部选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

外部的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管理人员。

(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和管理队伍的稳定是相互促进的。

在整个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人员配备“因事择人、因材器用、动态平衡”原则。

二,(北京师范大学,2002)论述:选聘主管人员的两种途径各有什么优点?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如何运用?

答:组织可以从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两种方式选择所需的管理人员。

外部招聘的优点是:利用外来优势,平息内部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为组织带来新鲜的空气。缺点是:由于外聘干部不熟悉组织内部的情况,以及组织对应聘者缺乏深入了解,加上内部员工积极性受打击,而使组织运行不良。

内部提升的优点: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对外聘对象的全面了解,以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有利于对外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是:会引起同事的不满,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主管人员,都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因事择人,因材器用,动态平衡和。都要坚持一定的标准和遵守一定的程序,除此以外,还要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MBA,1998)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运用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这两种不同的做法,从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其中内部培养做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会打击外部人员的应聘积极性

B 不利于企业骨干人员的培养。

C 有利于对选聘对象的全面了解。

D 会引起同事的不满并造成近亲繁殖。

四,(MBA,2000)保兰公司是一家生产普通建材的小企业,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都倾心于主业的发展。近年来,公司发展迅速,又进入了家具、化妆品、房地产等行业。为协调和规划公司多种业务的发展,为了持久有效的发展战略,公司决定立即成立“企划部”。从公司的历史和发展要求看,你认为企划部部长最好采取什么方法?()

A 内部选拔

B 外部选拔

C 从内部物色有潜力的人,选送出去参加培训,回来任用。

D 由现任总经理兼任

五,案例:招聘中层管理者的困难

远中精密机械公司在最近几年招聘中层管理职位上不断遇到困难,该公司是制造销售较复杂机器的公司,目前组成为六个半自动制造部门。公司的高层管理相信这些部门的经理了解生产线和生产过程。因为许多管理决策要在此基础上作出,公司本来一向是从公司内部选拔人员。但不久就发现提拔到中层管理职位的基层员工缺乏相应的适应他们亲职责的技能。

这样,公司决定改为从外部招募,尤其是招聘那些企业管理专业的好学生。通过一个职业招募机构,公司得到了许多有良好训练的工高管理专业毕业生作候选人。他们录用了一些,并先放在基层管理职位上,以便为今后提为中层管理人员做准备。不料在两天内,所有这些人都离开了公司。

公司只好又回到以前的政策,从内部选拔,但同样又碰到了过去素质欠佳的问题。不久又有几个重要职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将要退休,他们的空缺急待称职的后继者。面对这一问题,公司想请咨询专家来出些主意。

问题:(1)这家公司确实存在提拔和招募问题吗?

(2)如你是咨询专家,你会有哪此意见?

参考答案: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注重内部选拔的,但他们的内部选拔往往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而面对外部招聘的学生还没到真正的岗位人就走了,没有留住人才。所以说这家公司确实存在提拔和招聘的问题。同时还发现,这个公司选拔人才的条件是比较高的,他们要求德才兼备,这往往是理想的状况,可往往没有十全十美的。也就是说,内部找不到合适的,外部的条件又很高。

作为咨询专家,我们认为首先要分析那些中层干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把标准定下来,如资质、能力、技能等。第二,内部选拔与外部招聘并行。内部主要提拔在技术上过关的人员,送出去加强管理技能的培训。大学生的招聘也是可以的,但要对他们讲明道理,在基层锻炼是熟悉生产环节和了解工艺流程,是为以后从事管理做准备的,而不是永远放在基层,要给他们一些希望。第三,从市场上招聘符合条件的职业经理。

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一,(武汉大学,1998)判断说明:非正式组织从它诞生开始就与正式组织存在矛盾。

参考答案:错。

二,(MBA,1997)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企业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

A 职能

B 产品

C 地区

D 矩

阵结构

参考答案:C

三,(MBA,1997)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总经理,当你发现公司中存在许多小团体时,你的态度是:()

A 立即宣布这些小团体为非法,予以取缔。

B 深入调查,找出小团体的领导人,向他们提出警告,不要搞小团体。

C 只要小团体的存在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可以对其不闻不问,听之

任之。

D 正视小团体的存在,允许、甚至鼓励其存在,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

参考答案:D

四,(MBA,1998)许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企业,在其企业发展初期采用的是直线形式的组织机构,这种结构所具有的最大优点是:()

A 能够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B 加强了横向联系,能够提高专业人才和专业设备的利用率。

C 每个下级都能得到多个上级的工作指导,管理工作深入仔细。

D 命令统一,指挥灵活,决策迅速,管理效益提高。

参考答案:D

第十二章组织文化

一,(中国人民大学,1998)论述:论述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参考答案: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慢慢形成的并为全体企业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2)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3)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成员对企业、企业行为与企业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也具有许多独特功能,其中突出的功能有以下几点:(1)自我内聚功能,即自我凝聚、自我向心、自我激励的作用。(2)自我改造功能。即改变员工的旧有观念,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使之适应企业正常实践活动的需要。(3)自我调控功能。它通过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不断地向个人价值观渗透和内化,使企业自动生成一套自我调控机制,完善功能。企业文化的不断深化与完善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地

推动企业本身的上升发展,反过来,企业的进步和提高又会促进组织文化的丰富、完善和升华。(5)企业的自我延续功能。正如任何企业文化都有历史继承性一样,企业文化一经固化形成之后,也会具有自己的历史延续性而持久不断地起着应有的作用,并不因为领导层的人事变动而立即消失。

二,(中国人民大学,1999,山东大学,2001)名词解释:组织文化答: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第十三章领导

一,(清华大学,1996)选择:对于一个追求生产效率而较少对员工及下属关心的管理者,在解决与下级的矛盾中,经学采取的方式可能是:()

A 暖味

B 屈服

C 固执己见,高压手段

D 以理服人

二,(MBA,1998)王先生是某公司的一名年轻技术人员。一年前被调到企划部当经理。考虑到自己的资历、经验等,他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试分析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王先生的管理风格最有助于产生较好的管理效果。()

A 企划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但职位权力弱。

B 企划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但职位权力强。

C企划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但职位权力弱。

D 企划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但职位权力强。

参考答案:B

三,(MBA,2001)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的快速发展时期,为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贡献。有人说,这在相当程度上利益于人力资源部前几年在内部进行了较细致的专业分工,从而使有关人员可以快速熟悉专业,提高业务水平。但近来公司领导发现该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滑坡,许多成员不满足于单调乏味的工作。对此,你认为最好的采取下列哪一措施?

A 严格内部管理制度,以改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B 调整该部门的领导班子,促其改变当前的工作面貌。

C 以工作丰富为原则,进行工作和职务的再设计。

D 调整该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部门职能分解出去。

四,(MBA,2001)早晨8点30分,公司常务副总、董事老杜接到市政府的电话,通知企业开展冬季消防检查;10分钟后老杜打电话给保卫部,通知他们去处理这项要求,9点15分,老杜接到库房电话,被告之房屋后再次被敲了个洞,又有十几箱产品被偷走,8分钟后,老杜打电话给市公安局,请他们改善本地的治安情况……。整整一个上午打电话、接电话,倒也挺忙的,根据管理方格理论,你认老杜最接近哪种类型的领导者。()

A 1.1型

B 5.5型

C 9.1型

D 1.9

五,(MBA,2000)美国有一步兵上尉对其在越南丛林战中的行为做了这样的说明:“你问我怎么能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使命令得以实施?我认为,如果士兵们因在丛林里陷入敌人阵地而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以因为距离太远而无法下达命令时,我的职责就是使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们该做

什么,完全依赖于他们对形势的判断。我的做法是,责成现场的人自己作出决定。”对该上尉的行为同,以下何种解释最妥当?

A 这位上尉是不得已而为之

B 这位上尉采用的是放任式的领导方式

C 这位上尉在有意识地锻炼士兵,给士兵创造晋升的机会

D 这位上尉对自己职责的认识非常符合现代管理思想

参考答案:D

六,案例:三个同学的讨论。

三个20世纪60年代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各奔前程,少有来往,某天在党校学习时不期而遇,想不到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都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分别在三个局担任局长工作。B约A、C两位老同学星期日到家一叙。老同学聚会,自然而然地谈起了各自走马上任后的情况。

A说,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分头召集机关处室负责人的座谈会,通过这种座谈形式,让大家了解自己,也使自己熟悉各处室负责人,从而对局内的整个情况有个大概了解。B与A的情况不同,他们选择的第一件事是,与局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一个一个地谈心,向他们了解局里的情况,同时也谈自己新上任的一些想法,借以沟通思想,使彼此了解,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C走马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展开调查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掌握上该局的历史、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同时与上下左右沟通思想,建立了感情,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A与B两人对C的做法很感兴趣。C接着说,他上任后的第二件事就是他要求全局各处室群策群力,拿出“两制度一规范”的方案,所谓“两制”岗位责任制、奖惩制。所谓一“规范”是职位分类规范,使大家明确,局机关是为基层服务的。通过“两制一规范”的制定,局机关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减少了扯皮现象,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优胜劣汰,奖惩分明。这样慢慢建立起一支素质好,技术过硬,清正廉洁,效率高,有实绩的干部队伍。C上任后的第三件是,提议创办一张小报,他与大家一起讨论办报方针和信息输入、信息输出渠道等事宜,通过讨论使小报编辑人员明确,这是一张信息快报,要求编辑人员把国外书报杂志中看到的有关新技术、新知识、新书目及时传递,其中,涉及到经济、科技、规划、管理等新动向的信息,要及时反映给局领导。

C谈完后,三个同学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三位局长上任后,A、B两人通过接触领导,C通过各种形式广泛调查研究开始各自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

A A局长的方式最好

B B局长的方式最好

C C局长的方式最好

D 没有最好,关键在于适合本单位情况

2,根据你是认识,A和B借鉴C的经验后,上任全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A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沟通思想

B 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

C 办一份通信小报,加强沟通

D 不分先后,全面展开,同时开始

3,总结C的经验,你认为下列表述哪一条最准确?

A 严字当头,快字领先,狠抓落实

B 摸清情况,制定措施,加强沟通

C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D 从调查研究入手,以整顿和改革开路,大抓信息建设

4,从管理知识和实际经验看,你认为C上任后做的三件事哪一件是最根本的?

A 抓调查研究

B 抓制度建设

C 抓信息沟通

D 抓身体力行

5,A、B、C三位局长之所以都被推上局级领导岗位,不是偶然的。从上述案例提供的信息分析,你认为下述原因哪一条更重要?

A 他们都是名牌大学生

B 他们年龄合适,有实际工作经验,工作努力

C 他们工作有思路,都注重沟通

D 他们都有敬业精神,注重学习,包括学习别人的领导工作经验

6,如果你参加三位局长的讨论,从领导的职能出发,你认为C在其所做的三件事之后还应该做的一项工作是什么?

A 决策

B 用人 C沟通 D激励

参考答案:1D 2A 3B 4B 5D 6D

第十四章激励

一,(清华不大学,1996)马斯洛认为,支配人们行为的需求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下列哪个正确?

1,就业保障 2,工件受到表彰 3,工作具有挑战性 4,摄入友爱 5,摄入足够能量

A 51423

B 54132

C 54123

D 15423

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常用的激励手段有哪些?

答:常用的主要有四种激励手段: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以及培训教育激励。工作激励是通过分配适当的工作来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成果激励的指正确评估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职工以合理奖惩,以保证职工行为的良性循环,批评激励是指通过批评来激发职工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培训教育激励则是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技术知识培训,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增强其进取精神、激发其工作热情。

三,(北京师范大学,2001)简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答: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为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某个目标。即:M=V×E 其中:M:激发力量,V:目标效价,E:期望值

期望理论说明,激励实质上是选择过程,促使人们去作某些事的心理依赖于效价和期望值两因素。为个公式实际上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设置目标应符合下列各点:(1)必须将组织目标纳入其中或将组织上所希望出现的行为列为目标导向行动,使成员只能在完成组织目标后才能达到个人的目标。(2)目标的设置必须受激励者迫切需要的。(3)目标的设置要适当。目标太大望洋兴叹,目标太小激励不够。(4)设置目标最好让大家参与讨论。

2,管理者在设置目标的同时,还应提供一定的保证条件,好就是说要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四,(东北财经大学,2002)比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 生理和自尊

B 生理、安全和自我实现

C 生理、安全和社交

D 安全和自我实现

答:C

五,(MBA,1999)对大多数企业主管来说,最困扰他们的不是如何与竞争对手抢夺市场,而是如何找到、训练和留住优秀的员工,对高技术企业尤其如此。请你为这些主管在以下几项中找出一种最佳的方法。

A 提供诱人的薪水和福利

B 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C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D 提供自由工作的便利

答:C

六.案例:批评

1998年11月份工程部的14位职员由李、王两位性格不相同的正副经理带领,但近一个月内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造成李、王经理的看法不同。其中一件事情是这样的:张飞是新来的大学生,9月底报到上班,但一个月之内有二次上班迟到,并且还有一次,由于粗心大意将一个重要的报告提供的数据写错,但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重大影响。王副经理每次发现张飞的问题后,就立即对张飞进行了批评。

其余的几件事也大都与此类似,或是因为违反工作纪律,或是因为工作不负责任,或是因为背后说同事的坏话,别处三位职员同样被王副经理发现犯了错误,并受到了批评。

李经理认为王经理的处理手法过于粗暴、简单,不应该批评职员。而应该讲求一定的领导艺术性,待事情稍过,在恰当的时间采用暗示引导、自身示范等对职员进行引导和启发。

问题:您对李、王经理的看法是怎样的?你认为进行批评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

参考要点:

1,批评是必需的。一般人多不愿正面批评别人以免造成摩擦,但发生错误后如果没有当场纠正,慢慢累积到非常严重才开口,往往变成破坏性的批

评,批评者语带威胁或言语刻薄,被批评者因而心生反感,批评者又觉得受辱而积怒,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时而公正的批评是必需的。

2,如何进行批评。批评还应强调对方的功劳及可改善之处,而不是借问题进行人身攻击、批评对方个性上的缺点。以防止对方采取防卫姿态,听不进忠告。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具体。批评时应具体说明问题之所在,同样的,称赞对方时也要具体说明,否则对方也不容易从中学习。

(2)提出解决方案。批评时应针对问题,提出对方未曾想到的方向、症结所在,或相应的措施,让被批评者去思考自己的问题。

(3)当面晤谈。批评时要注意场合,尽量采用与对方私下而谈的方式。在公开场合批评,较容易令对方不自在或有受辱的感觉。私下晤谈的效果较佳。一方面对了解所犯的错误,别处一方面也提供了说明或澄清的机会。

(4)体谅别人。批评时应有同理心,考虑别人听到批评后的感觉。如果以打压或贬损等方式来批评别人,不但不容易被接受,反而引起怨恨、自我防卫与反弹现象。

(5)打破偏见。如果有机会让不同专长与背景者,以工作小组的方式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将有助于团队或群体的和平相处。

第十五章沟通

一,(MBA,2001)某企业原先重大战略决策的基本过程是由各部门(如财务部、销售部、生产部、人事部等)独立把各自的的情况写成报告送给总经理,再由总经理综合完成有关的战略方案。后来,对此过程作了些调整,这就是:总经理收到各部门呈上的报告后,在选择地找些管理人员来磋商,最后由自己形成决策。再后来,总经理在收到报告后,就把这些报告交给一个有各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的委员会,通过委员会全体成员的面对面讨论,最终形成有关决策,对此你的看法是:

A 这种处理方式的改变对企业的战略决策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没有什

么影响

B 这种处理方式的改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

C 这种处理方式的改变增加了信息沟通的范围,可带来更多的成员满意感

D 这种处理方式的改变提高了企业上下信息沟通的效率

参考答案:C

二,人可以分为“读者”和“听众”两种类型,在研究表明,对一个“读者”

类型的人侃侃而谈,那是在徒费口舌,因为他们只有在“读”过后才能“听”得进去,同样的,对一个“听”类型的人提交一份厚厚的报告书,也是白费笔墨,因为他们只有在听过之后,才能抓住重点。该研究表明:

A 沟通方式选择不当可能造成沟通的障碍

B 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作为两种主要的沟通方式,孰优孰劣难以以一概

而论

C 沟通方式的选择需要遵循权变管理的原则

D 以上都正确

答案:D

三,案例:苹果公司电子信息系统上的亲密群体

在苹果电脑公司中,电子邮件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管理者利用它来共享信息,市场部经理用它促进产品推广,而且,它还是苹果公司中7个员工群体的沟通命脉。

我们把这些群体称为亲密群体,它们是:同性恋者群体、拉丁美洲人群体、亚洲人群体、美国人群体、妇女群体、越南人群体和犹太文化的热衷者群体。这7个群体都使用苹果公司的电子信息系统传递有关会议、聚会和讨论的信息,而这一切得到了苹果公司高级管理层的赞同和支持。

并非仅苹果公司一家利用电子邮件加强亲密群体的内部联系。太平洋燃气与电子公司、洛特斯发展公司、太平洋贝尔公司等鼓励亲密群体的成员利用电子邮件作为沟通工具。我们尚无具体的统计数据说明到底有多少个亲密群体使用电子邮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使用者通过网络使他们的交往不仅仅局限在关系密切的同事圈内,在与其他公司或其他国家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建立联系方面,电子邮件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从积极方面看,亲密群体利用电子邮件促进了沟通,巩固了社会交往,有利于工作场所的多样化。然而,它使圈外人士产生了敌意。比如,太平洋燃气与电子公司中反对同性恋的员工就利用该系统向同性恋同事传递攻击性信息。

讨论问题:

1,在亲密群体内使用电子邮件属于正式沟通还是非正式沟通?

2,“苹果公司鼓励亲密群体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的做法,不会改进组织的沟通,只会建构群体之间的障碍”。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来源: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答案要点:1,在亲密群体中使用电子邮件是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职工所关心的和与他们有关的信息,它取决于职工的社会和个人兴趣、利益,与企业的要求无关。

2,不同意此观点,在亲密群体内使用电子邮件的这种非正式沟通是可以满足职工某个方面的需要,沟通理论表明非正式沟通的客观存在的,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为自己服务,创造条件让它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贡献。

第十六章控制活动

一,(东北财经大学,2002)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可供采用的控制方法有:

A 预先控制的方法

B 现场控制的方法

C 反馈控制的方法

D 组织控制的方法

E 弹性控制的方法

答:ABC

二,(湖南大学,2001)控制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过程?

答:控制的前提条件:

1,要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2,要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

3,要有反馈渠道

控制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1,确立标准 2,衡量成效 3,纠正偏差

三,(MBA,2001)某企业为提高重大决策落实工作的质量与效益,建立了上个旨在能全面、迅速、准确地反映有关部门、个人工作进展情况的信息系统。但该系统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必要的信息总不能按时输入。当事人说,输入这些信息对他们来说很麻烦、没有时间输入。他们的工作开展情况表明:

A 为顺利开展管理控制工作,必须把信息系统的性能提高到一个起码的水平

B 为顺利开展管理控制工作,企业还必须进行必要的工作流程与规范的调整过程,并通过严格制度或文化改进等措施来巩固这种调整

C 为顺利开展管理控制工作,必须尽量减少对信息系统的依赖

D 为顺利开展管理控制工作,企业必须经历一个混乱的时期

答:B

四,(MBA,2001)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有限公司,为强化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往往设计有各种治理和制衡的手段,包括:1,股东们要召开大会对董事和监事人选进行投票表决,2,董事会要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3,监事会要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检查监督,4,要强化审计监督。如此等等,这些措施是:

A 均为事前控制

B 均为事后控制

C 1为事前控制,2为同步控制,3、4为事后控制

D 1、2为事前控制,3、4为事后控制

答:C

第十七章控制方法

二,案例:丰田成本控制法出台将随时运用到日本工厂

丰田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了成本变动分析系统“丰田成本控制法”。该方法通过分析预测产品生产时的成本变动,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尤其有助于压缩成本。丰田公司计划随时在日本所有工厂中导入该系统。

此次开发的系统可以计算出资源投入量(产品下线进预估成本的依据)和实际资源投入量之间的具体金额之差。计算出的差额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及“能源成本”等30多个项目。另外,还可以从资源投入比例及生产效率等各个角度来分析差额产生的原因,并提供给工厂管理人员等最终用户。

通过使用该系统,生产一线的负责人有仅可得到每个产品的成本数据,而且还可以进行工厂为单位和以流程为单位的成本管理。根据计算出的数据,可按月分析并确认在各个生产流程中的资源投入是否合理,另外,通过预测此后的变动,并改进长期超过标准值的项目,就可以降低资源损耗以及减少成本浪费。

问题:丰田成本控制法主要采用了哪些控制?

参考答案要点:丰田成本控制法中事前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得以充分体现。

该系统计算出计划资源投入量和实际资源投入量之间的具体金额之差,包括“原材料成本”等30多个项目,表现为现场控制。从资源投入比例及生产效率等各个角度来分析差额产生的原因,并提供给工厂管理人员等最终用

户,表现了事后控制。还可以预测此后的变动,并改进长期超过标准值的项目,表现了事前控制。所以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很好结合,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

真题模拟(一)

一,单选。

1,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是管理的()

A 科学性

B 自然属性

C 艺术性

D 社会属性

2,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

A 泰罗科学管理

B 法约尔一般管理

C 韦伯行政管理

D 西蒙决策理论

3,参加并策划了霍桑试验的人是()

A 泰罗

B 梅奥

C 法约尔

D 西蒙

4,把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

A 法约尔

B 孔茨

C 韦伯

D 西蒙

5,在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工作是:

A 决策

B 控制

C 组织

D 领导

6,长期目标是指时限为()的目标

A 10年以下

B 5年以上

C 2年以上

D 1年以上

7,管理中的人员配备是指()配备

A 全体人员

B 主管人员

C 基层管理人员

D 非主管人员

8,我们在选择主管人员时,重点应放在侯选人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

()

A 个人素质

B 知识结构

C 管理能力

D 管理愿望

9,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沟通是()

A 上行沟通

B 下行沟通

C 正式沟通

D 非正式沟通

10,根据管理方格理论(5.5)型的管理又称:

A 战斗集体型

B 贫乏型

C 乡村俱乐部型

D 中游型

答:1B 2A 3B 4B 5A 6B 7B 8C 9C 10D

二,计算

某旅游公司经办到某一风景占的旅游业务,往返一次的固定费用为8000元,花费在每个旅客身上的变动费用为600

1,如向每人收800,最少要多少人能保本?每人收1000呢?

2,如果公司的目标利润为2500元,在收取800元和1000的条件下,各需多少旅客?

3,如收800元时有50人参与,1000元时有45人参团,企业的经营安全状况如何?

答:1,40人,20人.

2,53人,27人

3,20%,状态不好。56%,十分安全。

真题模拟(二)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土地管理学试卷

土地管理学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 题纸相应的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1.5分,共18分) 1. 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______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2.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 A. 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 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3. 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 _______ 登 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 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4. 土地调查可分为 _____ A.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地籍调查 C.土地条件 调查 D.以上都 对 5. 地籍调查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 ________ A. 有权无偿收回权 B. 有优先购买权 C. 对双方进行处罚,并令其按正常价格交易 D. 无权干涉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 A. 初始地籍调查 C.农村地籍调查 6. 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 A. 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7. “GIS ”的全称是 _____ A. 土地信息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B. 变更地籍调查 D.地籍测量 ____ 颁发。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以上答案都不对 B. 全球定位系统 D.以上都不对 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

土地管理学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地设置土地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目标? 答: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宏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 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中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相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目标。 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是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各个分目标要与县土地管理目标相结合,各个目标尽可能数量化,便于考核。土地管理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应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使有限的土地持续的满足人们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 2、结合我国实际,比较不同模式土地管理组织结构的利弊。 答:按管理目标和职能范围,世界土地管理组织模式可划分为三种模式:集权、分权,混合模式。 1、集权模式 含义:指国家依法设立的土地管理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土地和城乡地政。特征:1、统一全国土地管理一切业务; 2、程序较多,办事效率可能低下:各用地部门报批---土地管理机构审查---供地---监督执法; 3、权利高度集中,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对区域土地宏观调控,但有可能缺乏对各部门用地的准确了解,导致整体效益受损,或出现权力寻租现象。 4、适合人多地少,土地供应压力大的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 2、分权模式 含义:根据各行业用地需要,由各职能部门分别建立土地管理机构,分别管理本系统、本部门所使用的土地。 特征:1、土地管理权力分散到各部门,容易形成圈地运动; 2、土地管理权力分散到各地方政府; 3、程序简单,有可能提高部门土地办事效率; 4、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大背景下,此种模式日益衰微,仅有些特殊部门采用; 5、欧洲发达国家通行。 3、混合模式 含义:指国家依法统一管理和部门依法分别管理相结合模式。即国家设置统一管理全国土地的职能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用地关系,系统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统一的土地政策、法规、规章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统一管理城乡地政等,并在这个前提下,明确各用地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管理土地的职责和职权。

IT项目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IT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几个?一是由于IT项目的复杂性;二是由于缺乏合格的IT项目管理人才。 2.越来越多的的企业引入项目管理,将它作为主要的(运作模式)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解决方案)。 3.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是(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4、IT随着人类的发展,有组织的活动逐步分化为2种类型,它们分别是(项目) 和(作业)。 5、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活动中心进行协调活动,这一表达包括五个观点:(1)管理的目的是为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的是(社会组织中的)人,(4)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6)协调的关键是(人)。 6、PMBOK中的核心知识领域有四个,他们是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之所以称其为核心知识领域,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将形成具体的项目目标。 7.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应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 8.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组织系统)所处的环境。 10、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XX提出,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到( 80%-90%)。 11.随着IT的不断发展,信息战略已由组织的部门职能战略提升为(组织的核心)战略,信息系统也成为(组织战略)的核心。 12.项目风险管理是为减轻潜在的不利事件对项目的影响而采取的一项活动,风险管理的主要过程包括:___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定性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风险监控。 13.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 获取、加工、传递、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 14.范围是指(产生项目产品所包括的所有工作及产生这些产品经过的所有)过程。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对项目包括什么与不包括什么的定义与控制)过程,没有包含在(工作分解结构即WBS)里的工作是不应该做的。 15.沟通就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这里的意义是指( 信息)、(情感)、(思想),项目沟通管理目标是:及时而适当地(创建)、(收集)、(发送)、(储存)和处理项目的信息。 17、PMBok中辅助的知识域有(4 )个,他们是(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之所以称其为辅助知识领域是因为(项目目标是通过他们辅助实现的)。 18、项目管理的许多理论和概念其实并不难以理解,难的是如何运用它们,其主

(整理)地籍管理学试题1.

(一)判断题 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7.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 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三种。() 1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的鉴定。() 18.地籍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地籍资料的标准化和案卷组织的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 19、我国个人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 ) 20、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在抵押期间的地上新增建构筑物也随之抵押。( ×) 21、地籍管理是指国家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 22、土地登记可分为变更登记和总登记。(× ) 23、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决定的,报上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 24、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 2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仍为集体所有。(× ) 26、土地初始登记的通告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 ×) 27、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 )

土地管理学考试复习题

土地:是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地籍管理: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亦称地籍工作。 可持续土地利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又不会构成危害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味着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对土地的需求。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价格:是在土买卖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其实质是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简述土地价格评估的方法。 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成本估价法、剩余法。 如何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明确评价目的,选择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无量纲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指数测算,评价成果整理与分析。 简述城市土地利用特点。 (1)承载性与非生态利用性(2)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3)土地利用的集约性(4)区位选择的重要性(5)无限性与再生性(6)空间性与实体性 简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是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利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种强制性的管理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协调“吃饭”和“建设”的用地矛盾,落实土地利用总体效率最大化,消除土地利用负外部性影响,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用途分区和管理规划:地域分区是指依据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规律、资源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与布局的分区方法。用地分区是指依据土地适宜性特点,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确定土地利用未来方向的分区方法。土地用途管制实施过程中实行土地用途变更规划许可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的动态调整。土地用途变更是指土地利用从一种现状用途转变为另一种用途的过程。 论述土地权利登记的法律依据、内容和程序。 土地登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完整版)土地管理学试卷5

土地管理学试卷5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或多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1.5分,共15分) 1.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是的购买价格。 A.土地 B.土地所有权 C. 土地权利和收益 D.土地使用权 2.权重是指。 A.权利的重要性 B.评价因素对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 C. 小于1的数字 D.大于1的数字 E.等于1的数字 3.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 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 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5.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6.土地管理的核心是。 A.地籍管理 B.土地权属管理 C.土地利用管理 D.土地市场管理 7.土地登记的主要内容中的“分摊面积”是指土地使用者在面积中应分摊的面积。 A.共有使用权 B.土地使用 C.土地所有 D.建筑总 8.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非耕地35hm2的,其审批部门是。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市人民政府 D.所在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9.外商投资企业用地方式取得。 A.必须通过出让 B.可通过划拨 C.必须通过划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在城市人口(指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下同)为100万以上的城市,每征用1公顷菜地,缴纳: A.105000~150000元;B.75000~105000元; C.45000~75000元;D.50000~80000元。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城市土地市场组织结构包括: A.土地市场主体组织B.土地市场行政组织C.土地市场中介组织D.土地市场调控组织

四川大学《项目管理学》试题库

《项目管理学》试题库 1020100013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时间范畴是建设工程项目的()。 A.全寿命周期 B.决策阶段 C.实施阶段 D.施工阶段 正确答案: C 1020100023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A.目标规划 B.目标比选 C.目标论证 D.目标控制 正确答案:D 10201000320.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主体是()。 A.工程总承包方 B.业主方 C.施工总承包方 D.工程咨询方 正确答案:B 10201000321.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虽然有代表不同利益方的项目

管理,但核心是( ) 方的项目管理。 A.设计 B.总承包 C.监理 D.业主 正确答案: D 10201000420.按照建设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工作性质和组织特征划分的项目管理类型,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不包括()的项目管理。A.施工总承包方 B.建设项目总承包方 C.施工总承包管理方 D.施工分包方 正确答案:B 10201000530.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 )。 A.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 B.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和施工阶段 C.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 D.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 正确答案:A 10201000521.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不包括项目的()。A.决策阶段 B.设计阶段

C.实施阶段 D.运营阶段 正确答案:B 10201000522.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不包括项目的()。A.决策阶段 B.保修阶段 C.实施阶段 D.运营阶段 正确答案:B 10201000533.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 A.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B.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使用阶段的物业管理C.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建设管理+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D.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建设管理+使用阶段的物业管理正确答案:A 10201000534.在全寿命周期中,将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称为( )。A.开发管理 B.设施管理 C.项目管理 D.决策管理 正确答案: A 10201000620.项目决策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 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习题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一. 填空题 1. 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指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2. 功能和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几个方面。 3. 为生产三要素,尤以土地与劳动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4.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是 产资料,另一方面还是土地关系的客体。 5. 6.土地管理的主体是 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7. 理。

8.土地管理目标按管理层次的不同, 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又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9.土地管理的原则: 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原则;3. 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 10 11.1998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地矿部、土地局、海洋局、测绘局4个单位组建成国土资源部,建立相对集中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并对它们的职能作了相应的调整。 12.土地管理的方法有 二. 名词解释 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3.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4.▲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项目管理学习题与答案

练习一 一、单选题(共5道) 1、项目目标一般由成果性目标与()目标组成(1、0分) (正确的答案:D 提交的答案:D 判题:√得分:1、0) A、层次性目标 B、约束性目标 C、指导性目标 D、阶段性目标 2、下列哪项不就是项目定义的一部分()(1、0分) (正确的答案:A 提交的答案:A 判题:√得分:1、0) A、重复性的活动 B、限制 C、资源消耗 D、一个设立得非常好的目标 3、下列哪项不就是项目的特性()(1、0分) (正确的答案:D 提交的答案:D 判题:√得分:1、0) A、目的性 B、独特性 C、一次性 D、重复性 4、各个项目的环境变数、管理变数()就是不同的(1、0分) (正确的答案:B 提交的答案:B 判题:√得分:1、0) A、技术变数 B、权变关系 C、经济变数 D、资源变数 5、一个项目的启动阶段输出不包括下列哪项()(1、0分) (正确的答案:C 提交的答案:C 判题:√得分:1、0) A、项目章程 B、约束条件 C、产品描述 D、项目经理选择 练习2 一、单选题(共5道) 1、项目生命周期()(1、0分) (正确的答案:C 提交的答案:C 判题:√得分:1、0) A、定义产品生命周期 B、对所有项目都有清晰相同的阶段 C、定义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 D、包括许多在进入项目下一阶段之前必须完成的内容 2、可行性研究通常发生在生命周期的()阶段(1、0分) (正确的答案:A 提交的答案:A 判题:√得分:1、0) A、启动 B、开发 C、实施 D、任何一个生命周期 3、管理收尾最重要的工作就是()(1、0分) (正确的答案:B 提交的答案:B 判题:√得分:1、0) A、测试项目产品、验收、移交 B、收集、整理、编辑、存档项目相关的所有文件 C、验收、核实、移交、付款 D、文件存档、验收、移交 4、一个项目的客户告诉项目经理,她已经没有钱支付项目了。项目经理应首先做什么()(1、0分) (正确的答案:B 提交的答案:B 判题:√得分:1、0) A、把更多的工作向进度计划后期推,使客户有时间获得资金 B、消减工作范围并开始收尾工作 C、停止工作 D、介绍部分项目团队 5、如果()对一个项目进行目标管理才就是可行的(1、0分) (正确的答案:A 提交的答案:A 判题:√得分:1、0) A、得到管理层的支持 B、把规划写下来 C、项目不影响目标 D、项目包括项目章程中的目标 练习3 一、单选题(共8道) 1、谁决定一个新项目的要求()(1、0分) (正确的答案:B 提交的答案:B 判题:√得分:1、0) A、客户 B、项目干系人 C、项目经理 D、高级管理层 2、解决需求之间的分歧要有利于()(1、0分) (正确的答案:D 提交的答案:D 判题:√得分:1、0)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 分,共15 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 分,共20 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 、、、、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 分,共10 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 B 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C. 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ft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 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完整word版)土地生态学题库

绪论 一、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功能和优化利用的学科。 二、土地生态学基本任务: 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 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三、土地生态学基本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四、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 五、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土地生态类型 (1) 土地生态分类, 即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其目的是使复杂多样的土地生态系统 类型得以条理化、系统化(2) 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2、土地生态评价 主要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一般包括: (1)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是在土地生态评价基础上开展的土地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有两种情况: ①以土地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布局,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②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而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方案。 4、土地生态整治 对影响和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内容广泛,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治理;盐碱地的治理;风沙地的治理;沼泽地的治理;受污染土地的治理; 中低产田改造;荒山荒地的开发与治理。 5、土地生态管理 土地生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审查和监督各级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案,使人类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 合理地利用、改造和保护土地, 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和生产力, 保持土地生态平衡, 获取最优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其重点是:(1) 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 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 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 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一、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它有一定的结构、一定 的边界。但是边界常常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需要来划定的。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Ⅰ生物环境: 1、生产者又称初级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 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2、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3、分解者,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

土地管理学课后题解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 1、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答: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相互间的紧密合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由动力来推动管理。要达到管理目标,必须掌握控制人的行为,这就需要了解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以便及时调节人们的行为。任何一个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为了实现优化管理,一方面,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管理系统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系统本身的共性与特性。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化。所以,早管理系统中,要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运用动态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管理是为了获得效益。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将三者统一起来就需要通过管理,是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规律的,要使管理具有效益,必须充分了解构成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作用及其对整体的作用。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地设置土地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目标? 答: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宏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中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相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目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是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各个分目标要与县土地管理目标相结合,各个目标尽可能数量化,便于考核。土地管理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应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使有限的土地持续的满足人们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 3、结合土地管理实际工作,描述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并提出建议。

项目管理试题及其答案

软件学院研究生课程“IT项目管理”考试题答案 (08级脱产班) 一、填空:(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人们已经认识到IT项目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IT应用项目越来越复杂;二是由于缺乏合格的IT项目管理人才。 2、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项目管理,把它作为主要的运作模式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解决方案。 3、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活动,这些活动具有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 4、IT随着人类的发展,有组织的活动逐步分化为2种类型,它们分别是作业和项目。 5、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一表述包含了以下五个观点:(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6、P MBOK中核心的知识领域有4个,它们是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之所以称其为核心知识领域,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将形成具体的项目目标。 7、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 8、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组织系统所处的环境。 9、范围是指产生项目产品所包括的所有工作及产生这些产品所用的过程。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对项目包括什么与不包括什么的定义与控制过程。 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至90%。

二、选择题:(单选题,请选择最佳答案。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以下哪一项不是系统方法的内容(B)。 a.系统观念 b.系统测试 c.系统分析 d.系统管理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项目管理的辅助知识领域。(A) a.项目质量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沟通管理 d.风险管理 3、以下哪一项是项目定义阶段中启动过程的一个主要成果。(C) a.获得足够的项目经费 b.编制项目计划 c.选择一位项目经理 d.完成工作分解结构 4、项目成本管理包括的主要过程有(D)。 a.成本估算 b.成本预算 c.成本控制 d.以上都是 5、下列项目管理过程组中,哪一个最耗费时间与资金?(C) a.启动过程 b.计划过程 c.执行过程 d.收尾过程 6、一个由7个人组成的项目组,其沟通渠道的条数是。(B) a.14条 b.21条 c.38条 d.49条 7、项目进行到一半时,客户想取消剩余的工作和合同。最佳的方法是查看下列哪项来确定项目的目的(A) a.项目章程中的目的、目标和商业案例。

市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1:一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称为() 1.城市性质 2.城市规模 3.城市职能 4.城市类型 2:目前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最常用的指标是()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人口收入水平 3.城市劳动力构成 4.城市人口教育水平 3:判断一个城市的规模是否适度和合理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指标是() 1.自然条件 2.城市设施 3.国民收入 4.社会经济效益 4:市政职能的客体是()

1.城市人民政府 2.市民 3.城市公共事务 4.市民生活 5: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生产率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 1.低度城市化 2.过度城市化 3.过量城市化 4.积极性城市化 6: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1.市人大 2.市政府 3.市委 4.市政协 7:城市政府用行政手段对城市土地进行管理称为() 1.城市土地的经济管理 2.城市土地的行政管理 3.城市土地的法制管理

4.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 8: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而形成的聚集区称为() 1.法定社区 2.自然社区 3.功能社区 4.公共社区 9:我国市政职能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1.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行协调、灵活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 2.是彻底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能,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 3.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政府经济与社会职能的转变 4.不断提高城市政府的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能力 10: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相脱节,被称为() 1.积极型城市 2.消极型城市 3.向心型城市 4.离心型城市

土地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地用途管制 2、基本农田 3、土地征收 4、土地统计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地籍调查 7、土地利用管理 8、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9、土地 10、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宗地 13、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14、土地登记 15、土地管理 16、土地权属管理 17、地籍 18、土地征收 19、地籍档案管理 20、土地使用权抵押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即 和。 2、国家实行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 “”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3、地籍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数量、、和

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 4、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5、“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保持亩。 6、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年平均年产值的倍。 7、《土地管理法》对闲置、荒芜耕地的规定中,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连续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8、我国商业用地使用权出让期限是年 9、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有、、和挂牌。 10、《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采取双方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不得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 11、《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年。 1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二章第九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以上。 13、“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保持亩。 14、从整理的对象来判别,土地整理包括 和。 15、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16、2010年,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主题:。 17、《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18、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年平均年产值的 倍。 19、土地权属管理的首要任务 是。 20、土地管理的方法有:、、、。 21、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有:、、

项目管理学试题(A卷)

《项目管理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可行性研究 B、实施 C、计划编制 D、收尾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项目的生命期是指项目的开始时间和项目的结束时间这一段时间的累计B.不管项目阶段如何划分,一般均可归纳为启动阶段、执行阶段、收尾阶段C.失败的项目也存在收尾阶段D.项目生命期是循环往复的一段时间 3、项目型组织结构适用于()情况。 A.项目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同时技术问题一般B.项目的规模小,但是不确定因素较多C.项目的规模大,同时技术创新性强D.项目的工期较短,采用的技术较为复杂 4、项目管理在()组织结构中的角色是兼职的。 A.职能型B.项目型C.强矩阵式D.弱矩阵式 5、在项目团队的发展过程中,在团队的()冲突最大。 A.形成阶段B.震荡阶段C.规范阶段D.辉煌阶段 6、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项目是否具备实施的条件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之一B.进度安排可行性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之一C.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不必考虑环境对项目的影响D.土地的使用、卫生、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之中 7、项目计划工作过程应该()。 A.在概念阶段完成时进行B.必须在每项目阶段的相应层次进行C.只有对大项目才是必要的D.可以在执行阶段开始时结束 8、责任分配矩阵确定()。 A.项目团队如何介入项目B.项目团队何时介入项目C.项目团队为什

么介入项目D.项目团队在项目中的责任 9、项目经理可以用()来确保项目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他们所承担的各项任务所包括的工作内容。 A.项目工作范围B.项目章程C.工作分解结构D.风险管理计划 10、项目变更控制的目的是()。 A.阻止项目以外的人们提出变更B.通过项目的变更,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C.防止对被公认的规范的变更D.评估被提议进行的项目变更的结果 11、项目经理并不能确定某个特定的工作包中包含了什么。为了能更好地理解一个工作包中包含了什么,项目经理应该首先查看:() A、进度控制文档 B、账户编码 C、WBS字典 D、风险管理计划 12、一个持续时间为0的活动也叫() A、储备活动 B、虚活动 C、零时差活动 D、监督管理活动 13、在项目生命周期的()阶段颁发项目的许可证书。 A.启动B.计划C.执行D.控制 14、经由项目经理授权的工作()。 A.意味着项目经理不再控制工作B.必须重复上级职能经理的同意C.并没有减轻项目经理对这个工作所负的责任D.它的执行不依赖于其他正在进行的项目工作 15、如果你负责的项目目前的BCWS为100,BCWP为110,这表明该项目目前状态为()。 A.落后于进度计划B.超前于进度计划C.走出预算D.在预算之内 16、挣值是()。 A.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C.已完成工作的实际费用D.到工作完成时的成本 17、项目范围确认关心的是()。 A.改善项目成本和进度的精确性B.检查项目交给客户前的最后活动C.记录项目产品和服务的特征D.接受而不是纠正项目范围定义的工作结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