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冷思考

关于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冷思考

关于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冷思考
关于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冷思考

关于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冷思考

近年来,干部任用“过度年轻化”、“低龄化”、“一刀切”以及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全国上下前所未有的强烈关注,质疑和争议之声不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中组部部长李源朝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七、八期培训班上指出,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干部政策,坚持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李源朝部长的要求,如何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年轻化,如何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如何解决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问题,成为摆在全党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一、领导干部年轻化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而“文革”结束后大批恢复到领导岗位的干部,一方面年龄普遍老化、工作精力不足、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干部队伍断层严重、青黄不接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大多数干部熟悉政治斗争,不懂经济建设,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极不适应。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其适应新形势,如何选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实现新老干部的顺利交接,确保党的事业能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显得愈来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极力倡导干部年轻化。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要“自觉地更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实现领导人员年轻化、专业化的问题。”“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善于发现、提拔以至大担破格提拔中青年优秀干部。”“把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提拔起来,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后来居上。”“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大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1982年12月,在党的十二大上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方针被写入党章。此后,干部“四化”方针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干部年轻化作为“四化”方针之一的提出和推行,推动了干部终身制的废除,使大批德行好、学历高、知识结构新、观念新的优秀年轻人才得到了重用,为党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缓解了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状况,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顺应了干部队伍交替规律,保证了改革开放路线的正确理解和贯彻,使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大好局面和繁荣景象。

二、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现状和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干部队伍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从知识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本上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年轻化战略构想已基本实现。但是,有些地方和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共同倾向是不加分析、不顾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片面追求年轻化,将年轻化变为“低龄化”,将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一刀切”。有些地方35岁以上不再选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40岁以上不再提拔进入县级党政班子;有的地方把提拔乡科级领导干部“杠”定在35岁甚至30岁以下,把提拔县处级领导干部“杠”定在45岁甚至40岁以下,把提拔地厅级干部“杠”定在50岁甚至42岁以下;有的地方科级干部50岁就要离岗休息等等。如果一个干部过了年龄杠杠,基本上失去了升迁的可能,哪怕是工作经验再丰富,工作能力再强,有年龄门槛档道,一切努力都是白搭。这就在基层干部中形成了“三十当官,四十靠边,五十赋闭”。“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关系很重要,德才做参考”的现状,年龄成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资本。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也不利于中老年干部积极性的发挥,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队伍的不稳定,使党和国家事业受到严重影响。

1、选拔不公,干部勤奋工作丧失动力。干部坚持原则、开拓进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工作的动力,不仅是为了做好人民的公仆,而且是为了得到群众的公认、领导的赏识、组织的重用。片面追求干部年轻化,使大部分干部正处在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便丧失了进取的机会,进而丧失工作动力,其结果是提拔了少数人,影响了一大片。一些超过年龄的干部由此产生了严重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他们认为自己无论再付出多大的努力也已升迁无望,于是就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想法,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开始混日子,昔日那种积极向上、勤奋工作的干劲荡然无存,出现了做一天和尚撞一钟,甚至只做和尚不撞钟的情形。

2、浪费人才,党和国家事业受到损失。党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如果“为了培养年轻人”,对刚好成熟的干部不提拔重用,把正处在干事业黄金年龄的干部换下来,就这样让刚培养成熟的干部靠边,让既有精力又有能力的干部下台,又开始新一轮选拔,如此循环,使干部主体队伍始终处于培训过程和有待成熟之中,造成干部队伍断层和结构不合理,使人才处于闲置状态,极大的浪费了人才资源。同时,新提拔的官员越来越多,退居二线和离岗的官员就会越来越多,干事的则会越来越少,工作效率在下降,财政负担在加重。

3、忽略德才,引发干部任用不正之风。片面追求干部年轻化,成为某些领导者玩耍用人权术的借口。一方面,一些领导打着干部年轻化的旗号,拉宗派、立山头,搞人身依附关系,处心积虑的营造自己的独立王国,繁殖近亲、培植势力,排斥异己,对自己圈子里的人以年轻化为招牌,不管品德怎样、水平高低、能力强弱、业绩好坏,都要想尽办法予以提拔,以至于出现了平庸提拔、带病提拔;对圈子外的干部,即使品德高

尚,有天大的本事,也以年龄为杠杠,竭尽所能加以压制,排斥不用。另一方面,一些领导搞权力寻租,诱使年轻干部跑官要官,收受贿赂,达到买官卖官、聚敛钱财的目的。

4、拔苗助长,违背干部成长自身规律。孔子说:“30而立,40而不惑”,人的成熟需要时间,过了30岁方可说脱离年轻幼稚,过了40岁方可说成熟。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玉成。”干部成长需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磨练。但是,现在大量“三门”(从家门进校门,从校门进机关门)干部的选拔任用,将会产生三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是一些思想上、政治上、能力上还很不成熟的年轻干部沾了“年龄”优势,而进入组织视野,过早地得到“提拔”,相伴随的是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工作经历的缺失,工作经验的缺少,工作方法的缺乏。二是容易使部分年轻干部因年龄优势而产生盲目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早晚要“接班”,沉醉于自身的年龄优势沾沾自喜,不指望通过艰苦的努力取得进步,不打算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群众和组织的认可,不愿意在艰苦环境条件下磨练自己,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而是一门心思地等待组织的提拔和重用。而当个人愿望不能实现时,就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怨天忧人,埋怨领导,报怨组织,甚至与组织产生对立情绪。三是由于政策上对年轻干部过于有利,周围干部和群众认为他们迟早要被提拔上来,因而,在各个方面采取护着、捧着的态度,使年轻干部工作和生活在一种过于顺利的环境之中,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5、违反法律、涉嫌干部任用年龄歧视。《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六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从法规条例可以看出,既没有一条规定年龄偏大者不予晋升职务,也没有一条规定年轻者优先晋升职务。就是说,无论干部年龄大小,只要在法定年龄内,决定干部职务晋升的条件是平等的,即以德、能、勤、绩、廉一个标准作为统一衡量尺度,而不是年龄的大小。干部年轻化必须在遵循基本原则和法规的前提下,对那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其脱颖而出,而不是一种以年龄为杠杠对年轻干部优惠,对年龄偏大干部排斥,更不是任职年龄的层层递减。目前,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与国家法律法规明显不一致,是对国家法治理念的变更,是对年龄偏大干部的歧视。

6、队伍不稳,干部容易产生浮躁情绪。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必然催促领导更替过快,造成干部队伍不稳定,导致干部年龄焦虑,迫使干部产生浮躁情绪。一些干部为了抢占“年轻”这个制高点,挖空心思地谋划自己的仕途。有的干部为了在有限的年

龄范围内得到提升,不干实事,热衷于拉关系、跑路子,专心致志于个人升迁之道,不惜采取非正当手段谋求个人进步;有的干部为了趁“年轻”早出政绩、快出政绩、多出政绩,不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放眼长远的研究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的问题,而是急功近利、投击钻营、不顾实际的拼资源、拼环境,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甚至搞浮夸,制造虚假政绩。有的干部为了提拔而“装嫩”,不惜在档案里做手脚,修改出生年月,隐瞒实际年龄,更有甚者出巨资、忍巨痛,做整容手术。

7、先赋取向,违背现代社会用人原则。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用人原则不同。现代社会的用人原则是“成就取向”,即根据个人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等决定是否重用,这些条件是自己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和改变的。这一原则不仅公平的对待每个人,而且是激发社会活力、维护道德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传统社会的用人原则是“先赋取向”,即根据个人的家庭出身、年龄、性别、相貌等决定是否重用,这些先天条件是自己不能选择、也是不能改变的。这一原则不仅不公平,而且严重压抑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是产生社会矛盾、社会惰性及价值观念扭曲的重要根源。在现代社会里,谁的品德更高、谁的能力更强、谁的业绩更大就用谁;在传统社会里,谁出身名门望族、谁年龄长就用谁。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结果就是现代社会里对年长者的排斥与传统社会对年轻者的排斥一样,均根据年龄这个“先赋”条件,属于“先赋取向”的范畴,与现代社会的用人原则相抵触。

8、关系难处,干部团结共事受到影响。大批年轻干部的提拔,一方面会使年龄偏大但又实绩突出、群众公认、身体尚好的干部心里不服,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年轻领导干部对年龄偏大干部不以为然,在年龄偏大干部面前趾高气扬、自以为是,工作不讲方法。久而久之,年轻领导干部和年龄偏大干部之间就会产生心理隔阂,闹不团结,不利于干部团结共事,影响和谐单位、和谐社会构建。

三、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因素分析

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误读曲解、认识偏差。就干部“四化”方针整体性来说,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在解读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抛开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片面的、孤立的追求年轻化,这样就使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被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就干部年轻化本意来说,他是针对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而言的,不同层次的领导班子对其结构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总体来讲,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要“老中青”梯次结合。这里的“老”主要是指年龄长、从政时间长、经验丰富、为人处事老道,多为党政一把手、主要领导者。“中”是指年龄、经验如日中天,既具备了一定的从政经验,而且,身体、精力等也处于巅峰时期。“青”即年轻干部。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把年轻化理解为“青年化”、“低龄化”,错误的认为领导干部越年轻越好,年轻干部越多越好,盲目降低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干部任职年龄,使得在选拔干部时过分强调年龄,把年龄当成硬杠杠、绝对标准、首要条件,把德、能、勤、绩看成了软指标,这种“唯年龄论”和“一刀切”的错误解读是造成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根本原因。

2、利益驱动、以权谋私。“要想富、动干部。”越追求干部年轻化,干部提拔速度越快,一些领导就有机会提拔更多的新人,得到更多的好处,选拔干部成了培植私人势力,搞腐败的途径,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扩大权力,增加寻找利益机会的幌子,这是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3、相互攀比、选人作秀。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拔年轻干部时,不是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而是和别的地方和部门比较,看到别的地方和部门选拔大批年轻干部时,生怕别人说自己思想保守,选拔年轻干部步子缓、路子慢、力度小,为了赶上和超过其他地区和部门,说明自己能够“与时俱进”,证明自己对选拔年轻领导干部思想更解放、工作更重视、措施更有力,并以此作为干部工作“实绩”和“创新”列入自己的政绩,这样,就形成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比一比谁的领导班子更年轻、谁的领导班子更低龄、谁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更小的不正常现象,这是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4、思想僵化、死搬硬套。看问题、干事情需要与时俱进。同样,干部年轻化也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过程。而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看到干部队伍的新变化,没有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干部的新需求,干部选拔仍然停留在老套套、老思维上,机械地“一刀切”式推行干部“低龄化”,这是片面追求干部年轻化的直接原因。

四、纠正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思路和对策

干部选拔任用是一个带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锻造一支能够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干部队伍,就必须统筹兼顾,既要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又要注重中老年干部的选拔任用。只有这样,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干部队伍建设才能步入正常自然更替、良性循环的轨道。

1、正本清源,准确理解干部年轻化含义是纠正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治本之策。纠正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错误做法,必须正本清源,准确理解干部年轻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一是准确理解年轻化与“四化”之间的关系。年轻化是干部“四化”方针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其中革命化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四化”方针的灵魂和核心,它决定其他“三化”的方向,是提高干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的根本保证,是选拔干部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大前提,干部年轻化就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意义;年轻化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载体和增强干部生机和活力的物质基础;知识化和专业化是才能的表现,是“四化”中的关键因素。二是准确理解干部年轻化的内涵。干部年轻化,不仅仅指年龄的年轻化,还包括思想、心理、观念、体质和精神状态的年轻化。而这些因素有时与年龄大小并无多大关系。同时,干部年轻化是对班子结构提出的要求;但是并非要求每个班子成员人人年轻;要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打破论资排辈,不埋没优秀年轻干部的才华和朝气,不压制优秀年轻干部的进步和成长,但并非在干部选拔任用时让年轻干部先入为主;选配不同层质

干部确有必要划定一个年龄界线,作为衡量尺度,但这一界线不应成为选配干部的死杠杠。这就告诉我们,选拔任用干部,把年龄作为决定条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正确理解年轻化的科学内涵,是走出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误区的关键,也是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理性回归的必然要求。

2、坚持原则,正确落实干部选拔政策是纠正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关键所在。为了防止干部任职年龄“低龄化”、“一刀切”和“层层递减”现象的发生,给每名干部以正常、公正、公平的职业预期,使年轻干部和年龄偏大干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必须正确落实干部选拔政策。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和完善,既是新时期党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特殊要求,也是培养干部、选拔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需要长期坚持的根本标准。人民的权力只有给于那些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干部,给于那些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正确的干部,给于那些真抓实干、敢于负责、开拓进取的干部,给于那些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的干部,人民群众才能称赞拥护,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胜利。二是坚持注重实绩。这是我党选拔干部的重要原则之一。实绩是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是干部德才的集中体现,是干部的思想、品德、知识、才能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实践性和可比性。实绩是最公正的“评论员”,在它面前,干部德才的优劣、能力的强弱、潜力的大小,显现得十分清楚;实绩又好比“一面镜子”,可以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公正地反映一个干部的基本“面貌”。一个干部只有克尽职守、埋头苦干,才能做出巨大的成绩。用实绩选拔干部,既能克服买官卖官、任人唯亲的腐败行为,又能让广大干部群众信服。三是坚持群众公认。这是干部评价和使用的重要依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心里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选准干部,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把德才俱佳、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干部选拔出来。四是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民主是选拔领导干部的基本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只有坚持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才能保证选好人、用好人。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条件。只有增强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证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有效参与和监督,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竞争是选贤任能的有效途径。只有竞争才能打破低龄倾向、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实现优胜劣汰,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竞争的制度规定,坚持有序竞争、同向竞争,避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择优是选拔领导干部的目的。要用科学的程序、科学的方法让决策主体可以比较选择,实现好中择优、优中选强,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3、把握导向、营造良好干部选拔氛围是纠正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重要途径。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是不同年龄段干部获得同等发展机会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一是坚持用道德品

行选人。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一个品行低劣的人,既是再有才,也不可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选拔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将品行放在首位,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品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二是坚持用科学发展选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领导干部队伍已显现了合理的年龄梯次,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时期。同时,新形势要求干部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能推动社会发展;既能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管理要求,又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要。为此,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必须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正确认识并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不能片面追求年轻化,而应该更加注重领导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合理性,注重以科学发展的实绩论英雄、排座次。三是坚持用好制度选人。必须坚持党的干部工作路线,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制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公平公正、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真正让那些品德良好、能力出色、实绩突出、作风正派的干部受到关注。四是坚持用好作风选人。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任人唯贤,不搞任人唯亲,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坚持标准不降低,严格程序不变样,严明纪律不放松;坚持五湖四海,不搞团团伙伙,做到不以“地域划线”,不以“年龄划线”,不以“文凭划线”,不以“资历划线”,不人为设置壁垒;坚持公道正派,不拉关系、徇私情,做到公平对待每名干部,公道评价每名干部,公正选拔任用干部;坚持集体讨论,不搞个人和少数人说了算,做到民主、公开。坚持按程序办事,不搞临时协议,真正使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受到重用。五是坚持选作风好的人。要旗帜鲜明的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大力选拔那些事业心强、作风过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那些埋头苦干、不张扬、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选拔那些敢于开拓、善于创新、敢抓敢管、勇于负责的干部;选拔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干事者有机会、让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实人吃亏,不让为了个人私利和升迁捞资本、做虚功、拉关系、搞捧迎的投击钻营者得利。六是坚持从基层一线选人。古人说:“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一线是社会的缩影。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在基层一线工作,能够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能够比较深切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衰乐,能够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作风。因此,要进一步强化“领导来自基层、干部出于一线”的观念,将选人用人向基层延伸、向一线拓展,注重优先提拔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使基层成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阵地,一线成为先人用人的重点区。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干部选拔任用,必须靠自身的综合素质,靠艰苦奋斗出来的成绩,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公认,而不是靠年龄、靠文凭、靠资历、靠关系。

4、优化结构,遵循干部成长自身规律是纠正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基本方略。不同年龄段的干部有不同的长处、不同的作用。年轻化的目的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优势,按适当比例科学配备,达到“老中青”梯次结合,形成班子成员年龄、资历、专长、性格、性别优势互补,相互兼顾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一是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年轻干部体力好、精力好、思想解放、创新意识强,能够增强班子活力,但容易冲动、工作经验和能力可能不足。因此,要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的培养,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使他们切实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本质工作;要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但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复杂环境、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丰富阅力、增长才干、提高本领;有意识地安排年轻干部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抗击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不畏挫折精神,提高他们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复杂问题、应对突发事件、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把政治成熟、综合素质良好的年轻干部安排到关键岗位,让他们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能,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群众认可拥护、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使年轻干部在班子成员中占有一定比例,确保党对未来领导人才的需要。二是扩大中年干部选拔任用范围。中年干部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经验较丰富、创新意识较强,是能干事、干成事的最佳时期,应该成为国家建设的骨干。所以,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中年干部所占比例应该相对较大,达到干部使用在最佳年龄。三是大胆选拔任用优秀老年干部。老年干部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阅历深、处事稳重,是干部队伍中的宝贵财富,但可能身体和精力较差。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对于德高望众、心态年轻、观念新颖、精神状态良好、工作实绩突出,事业心强、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老年干部要大胆任用,使其在班子成员中也占一定比例,达到干部使用在最佳成熟。总之,干部选拔任用既要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重视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既要坚持标准,又要打破长规,真正做到唯才是举、人尽其才,让所有干部在法定年龄内,无论年长或年轻,都能在德才兼备原则下,获得同等的升任空间,使不同年龄段干部都有干头、盼头、劲头,真正是人才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

5、完善机制,提供干部选拔制度保障是纠正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根本条件。一是拓宽干部选拔机制。选人用人范围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选拔干部的质量。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唯年龄论”、“文凭等级”、“论资排辈”、“身份偏见”等思想束缚,最大限度拓宽选人视野,不拘一格选拔干部。二是完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机制。要建立健全后备领导干部人才库,形成近期使用、中长期使用的不同职务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后备领导干部队伍结构。要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动态管理,坚持优进绌退,不搞

一次选拔定终身。后备干部使用要与其他干部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不搞照顾性使用。三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机制。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环节。要明确干部选拔任用提名主体,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健全组织部门推荐、干部群众推荐、领导署名推荐和干部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举能荐贤制度。坚持集体研究确定提名人选,防止个人不负责任的说了算。要规范提名形式和程序,根据干部选拔任用的不同层次确定提名形式、程序和公开范围,使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要合理界定提名责任,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推荐人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权力和责任相统一,权责明确、失责必究。四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正确考核评价干部是选拔任用好干部的前提和基础,对干部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评价观念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的政绩考核观,坚持德才兼备,树立科学发展观、德才素质观为核心的系统考核评价理念。在考核评价内容上,要科学设置,既要有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又要有文化指标、环境指标;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既考核显绩,又考核潜绩;既考察工作圈,又考察生活圈、社交圈;既注重考察履行岗位职责,又注重考察完成急难险重大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既注重年度考核,又注重平时考核,力求多角度、多侧面了解干部品德才能,增强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努力做到用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引领广大干部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在考核评价方法上,要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客观地对干部作出系统、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考核成果运用上,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五是完善差额选拔干部机制。差额选拔是实现干部选拔任用择优目标的重要依据。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要明确适用范围,合理确定差额比例,规范具体操作方法,健全配套措施,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组织视野,使考察更加深入、酝酿更加充分,通过比较择优,保证人选质量。六是完善竞争择优选拔干部机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提高选拔干部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成效的干部选拔措施。要完善选拔方式,严格把握竞选者的基本条件,提高考试测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把考试考察紧密结合起来,不简单以考试成绩和演讲成绩取人。要完善竞选程序和方法,加强监督,实行阳光操作。通过竞选,真正把思想解放、勇于开拓、敢于竞争、会抓管理、实绩突出的“务实型”、“开拓型”、“内行型”干部选拔出来。七是完善干部优胜劣汰机制。建立健全规范有序、优胜劣汰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是激励干部奋力工作的有效办法。要加大干部“能上”力度,大力选拔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拥护、干净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要加大干部“能下”力度,下大力气疏通干部“能下”渠道,积极推行领导干部试用期制度、任期制度,坚持年度实绩考核末位者“下”,群众认可度低者“下”,工作无作为者“下”,诫勉不改者“下”,工作不胜任者“下”,有过错行为者“下”,触犯党纪国法者“下”,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八是完善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机制。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是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

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是改变当前领导机关干部队伍来源结构性缺陷的迫切需要。要建立健全从基层一线选拔和培养党政领导干部机制,探索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担任乡镇党政领导职务制度,注重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选拔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空缺,要优先从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链、成长链和选拔链。九是完善干部选拔工作监督机制。干部选拔监督是选人用人民主、公开、公正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健全领导职位空缺、岗位职责要求、干部任用提名、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考察对象、拟任人选、干部选拔任用结果等监督制度,逐步完善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全面监督,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正确、规范。

总之,干部选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与年龄无关,而坚持基层一线优先原则,反倒要求干部有一定工作年限和实践经验。所以,在选拔领导干部时,不能“一窝蜂”、“一刀切”、“一概而论”、“一哄而上”的追求干部年龄的年轻、低龄,而应该根据干部的品质、智慧、信仰、精力、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选拔任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最优秀、最需要的干部选拔到最关键、最重要的岗位上。

参考资料:李源潮.《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刊载于《求是》2010年第5期。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内容提要: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经济犯罪猖獗;(二)、权力运行中弄权勒索、贪赃枉法严重;(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生活腐化。二、防治腐败的对策:(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行政;(三)、加强监督,着力预防腐败;(四)加大惩处力度,以警示他人。 所谓腐败,就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部门、家族、利益集团谋取经济利益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深恶痛绝的“焦点”。虽然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还十分严峻,它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犯罪猖獗。 1、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和残酷,随之而来的"腐败"也日渐凸显。近年来,尽管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加大了案件查处的力度,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高发态势。如:陕西省宁强县交通局原局长何超、原副局长刘华斌在2008年至2010年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款拨付、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分别收受贿赂计人民币52万元和140万元。案发后,法院以受贿罪分别判处何超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刘华斌有期徒刑十四年。 2、金融领域的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重要推动力。随之而来的各种金融腐败现象也日益突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内容提要: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经济犯罪猖獗;(二)、权力运行中弄权勒索、贪赃枉法严重;(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生活腐化。二、防治腐败的对策:(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行政;(三)、加强监督,着力预防腐败;(四)加大惩处力度,以警示他人。 所谓腐败,就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部门、家族、利益集团谋取经济利益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深恶痛绝的“焦点”。虽然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还十分严峻,它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犯罪猖獗。 1、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和残酷,随之而来的"腐败"也日渐凸显。近年来,尽管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加大了案件查处的力度,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高发态势。如:陕西省宁强县交通局原局长何超、原副局长刘华斌在2008年至2010年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款拨付、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分别收受贿赂计人民币52万元和140万元。案发后,法院以受贿罪分别判处何超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刘华斌有期徒刑十四年。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乡镇基层领导干部 廉洁自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镇纪委) 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又身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最前线,他们能否做到廉洁自律,直接关系到反腐败斗争和党的各项事业的成败。近年来,随着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基层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基层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廉洁自律意识,需要加强教育和建立健全制度,从源头上加强预防,也需要加强监督措施和从严惩治腐败等方面入手,增强震慑力,促进廉洁自律工作的顺利进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不强、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廉洁自律主要是针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基层领导干部处在最基层,都是做些具体的小事,没多大的权力,也没有多少钱,缺乏滋生腐败的土壤,强调廉洁自律是小题大做;有的认为廉洁自律在基层只是一些小问题,过于认真,会影响团结;有的则认为廉洁自律完全是领导干部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问题,忽视了组织监督制约的必要性。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致使一些基层单位把廉洁自律工作放任自流。 二是有些基层领导干部明知故犯违反财经纪律,化公为私,挥霍浪费。一是用公款招待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虽然现在各地在

严禁公款吃喝,公款接待方面都加强了制度约束和惩处力度,但个别乡镇领导干部仍然认为,公款吃喝是大家在一起吃的,只要不装在个人口袋里,吃掉点、用掉点无所谓,因此公款吃喝现象在一些地方仍比较严重。个别领导甚至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二是用公款送礼和送土特产比较严重。有的领导为跑项目,争取资金和联系工作等需要,送礼物和送土特产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有些领导干部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赌博成性。有的领导干部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意志消沉、贪图享受,傍大款,经常和大款们出入歌舞厅、美容厅等高档娱乐场所;有的领导干部以休闲、娱乐为名参与赌博,且涉赌金额日益增大,由原来的“玩玩”为主的几十元,几百元,发展到几千元,甚至到上万元,行为也由原来下班后偷偷摸摸进行,发展到肆无忌惮上班时间关起门来在办公室赌,或到宾馆、娱乐场所开个房间赌。有部分领导干部“抽烟一闻知伪劣、喝酒一抿知好坏、麻将一摸明顺点、工作一问三不知”。 四是有些领导干部作风浮夸,工作不实,追求政绩。有的工作无所用心,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该办的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办事效率低;有的认为自己处在最基层,对基层比较了解,就高高在上,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不深入实际,不了解“下情”,即使到基层,也是装样子,摆架子,不接触群众,不关系群众的疾苦;有的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说空话,讲假话和套话,在汇报工作时夸大成绩,隐瞒问题,报喜不报忧,骗取荣誉和地位,在上报各类统计数字时,则为了应付上面或使自

关于推进干部作风深层次转变的思考

2012年5月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2-04-30作者简介:李 兵,兖矿集团华聚能源公司工作人员。 关于推进干部作风深层次转变的思考 李 兵 (兖矿集团华聚能源公司,山东济宁273500) [中图分类号] F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专辑-0147-02 一、以思想建设夯实作风建设的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转变干部作风,必须从转变思想作风入手, 多点着力,扎实推进。首先,要提高党员干部对思想建设的认识,增强加强思想建设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教育,让党员干部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为谁负责的问题。其次,要突出思想建设的重点。一方面要强化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纪律教育;另一方面要开展好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再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加强解放思想、勇于改革的创新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要千方百计地把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干部更新观念、 谋划思路的能力,转变成攻坚破难、强抓机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转变成破除陈规、放开手脚、勇于创新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勇于担责、勇于创优的精神,克服为难发愁情绪、小富即安思想、 陈旧观念束缚,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二、以效能建设促干部作风转变 作风建设成效如何,经常与职工打交道的“窗口”,与职工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最能体现,这也是当前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重点和关键。实践证明,开展管理人员效能建设是推进这些部门加强作风建设所必须的,也是促进作风转变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当前,要解决少数单位中存在“慵、懒、散、躁、浮、虚”,甚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必须集中开展管理人员效能建设,通过抓教育转变观念,抓制度规范行为,抓纪律强化约束,抓监督提高效能,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效能投诉监督机制,对干部作风、管理效能等方面的举报投诉,让党政管理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精神上有新面貌,工作上有新气象,效率上有提高,让广大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的成效。 三、以反腐倡廉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廉政建设不仅是树立干部形象的有效举措,也是促进干部转变作风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加强作风建设的过程中, 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推进干部作风建设重要一环,确保党员干部严于律己、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首先,要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教育,让每一个党员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筑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其次,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通过严格落实各项监督制度,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要适时开展廉政谈话, 对党员干部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及时纠正,确保管理到位。再次,大力推行党务、厂务管理公开透明化。公开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切实推进权力行使公开化, 透明化,用公开促监督,以监督促转变,以反腐倡廉的诗句成效保障作风建设的稳步推进。 四、以干部队伍建设打造战斗集体 优良的党风、政风干部队伍最能体现,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已经成为加强作风建设,促进转变作风的内在要求, 因为,必须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抓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各级领导干部应树立科学的用人观,把人选好用好,切实把作风正、思想硬、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其次,要完善“有为就有位,无为就无位”的用人机制。重用有为者,淘汰无为者,尤其是要选拔那些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的干部,选那些“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再次,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而且是整个干部队伍作风的导向,更是职工群众评价干部队伍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依据,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和自我修养,始终保持党员的政治本色。最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在强化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全面实施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凡是廉政不过关的干部不予提拔重用,凡是为政清廉的干部积极推荐重用。要注意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干部进行澄清事实,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旗帜鲜明地保护作风正、干实事的干部,切实建设一支作风务实、敢闯敢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7 41

农村干部腐败形式原因及防控途径探讨

农村干部腐败形式原因及防控途径探讨 摘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农民安居乐业,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本文从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形式、特征、原因及防控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近年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从整体上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村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农民安居乐业,应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 1、村官腐败的形式 按主体可分为个案腐败与集体腐败:个案腐败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某一位干部利用权力为自己或相关利害关系人谋取私利的行为。集体的腐败是农村基层组织中两位或两位以上村干部相互勾结,共同为各自谋取私利或滥用权力侵吞集体财物的行为。

按性质可分为经济腐败和政治腐败:经济腐败指贪污受贿,侵吞财物等与经济利益有关的腐败。政治腐败指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与思想政治作风相关的腐败。 按是否容易被村民所意识到可分为隐蔽的腐败和显露的腐败:隐蔽的腐败指不经仔细审查清算不能被发现的腐败,如做假账,挪用资金。显露的腐败指容易被意识到甚至披上合法外衣的腐败,如公款消费,借考察学习名义出去旅游度假等。 按腐败的程度可分为违法违纪和构成犯罪:违法违纪是腐败程度较轻,违反法规,规章和党纪的腐败。构成犯罪是指程度较重触犯刑法的腐败。 2、村官腐败特点 贪污挪用,多吃多占:5年来查处的“村官”案件中,村党支部书记35人,村民委员会主任21人,二者合计占立案总数的%。其他村委或报账员、出纳也大多是村支书和主任职务犯罪的共犯。犯罪类型主要是受贿、挪用公款和贪污。村官”职务犯罪常见手段有:收入不入账或少记账,直接将公款据为己有或为日后随意动用公款提供方便;巧立名目、扩大支出、开假票据、重复报销;白条入账,侵吞村集体资财。土地补偿款成“唐僧肉”在部分地区,村委会掌握很大一笔集体资金,如农村提留款、农副业收入、农村办企业利润提成、罚款收入等等,同时控制着国家的救灾扶贫款、公益事业捐赠款、扶贫款、农业直补款等资金的使用。少数村干部私欲膨胀,在财务上弄虚作假,贪污挪用。主要表现为在收费环节上做手脚。有的村干部向农户收款无正式收据,以白条代替发票,收费不入账或少入账,从中截留侵吞。

关于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思考

关于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这既对新形势下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出新要求,也为广大年轻干部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指明新方向。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实践路径和制度建设,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年轻化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当前基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年轻干部自身发展和培养选拔工作面临一些困境,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困境及原因解析 剖析当前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面临的困境,既有培养及选拔制度不完善的掣肘,也有社会合力未竟的困扰,还有年轻干部综合素质欠缺的影响。 从认识层面来看,加快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尚未形成共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选拔使用年轻干部问题上一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思想障碍,影响着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有的认为年轻干部资历浅、阅历少,贡献比老同志少,今后的路还很长,提拔的机会还很多,应优先考虑年龄大的、资历深的同志;有的担心提拔年轻干部会带来整个干部队伍的不稳定,特别是担心挫伤一批资历深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优秀的年轻干部被拒之门外,得不到及时提拔重用;有的用“完人”的标准来衡量年轻干部,看缺点多看优点少,看问题多看成绩少,看现象多看本质少,看眼前多,看潜力少,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放手,错过了最佳使用期。 从制度层面来看,年轻干部培养管理机制仍不完善。尽管各地在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到目前为止,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缺乏长远的、具体的操作规范。一是规划机制不健全。对年轻干部成长规律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研究,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目标缺少刚性,做到哪里算哪里;或者只有

干部年轻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干部年轻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滕州市干部年轻化之现状 如今各地都陆续出现许多的年轻干部,干部年轻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公众对干部年轻化的质疑也愈来愈加剧。然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干部年轻化是一场革命。如果不进行这场革命,不论党和政府的整个方针、政策怎样正确,工作怎样有成绩,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党和政府的机构这样地缺少朝气、缺少效率,正确地方针、政策不能充分贯彻,工作不能得到更大的成绩。但是,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时,既要尊重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直以来人们对各地干部年轻化实践却认识不一、莫衷一是。当一个新人上来时,人们首先就要追问,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为什么他上得比别人快?他确实是靠素质能力上来的吗?尤其近年来,网上曝光某地公推乡镇长多为领导干部子弟,都一再遭到人们的热议和质疑。 如果要消除这些热议和质疑,首先就得弄清楚干部年轻化的产生以及发展情况,才能提出根本的解决办法,才能给公众一个合理公平的解释。为此我对滕州市的干部群体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以求能够做出全面的回答。 调查方式方法 问卷法、随机访问法、网络搜查 调查对象 政府公务员、事业人员、公司白领、离退休人员、农民 调查结果 一、滕州市政府干部存在严重年轻化,干部专业化不够明显。 二、公众对年轻干部的升迁存在很大质疑,对干部年轻化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普遍认为干部年轻化存在一定的潜规则。 三、干部选拔制度存在很多漏洞,干部选拔机制没有完全的透明化、公开化。实现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调查时间 2010年7月17日至2010年8月18日 提出问题 如何消除公众对年轻干部升迁的质疑以及如何进一步实现干部年轻化 分析原因 面对年轻的干部,有人追问他们的出身背景,有人追问选拔过程,在干部年轻化提倡多年后的今天,一批年轻干部的产生,何以引发如此的轰动?误解往往是来自于对现实的不了解。如果真正到基层去考察,你会发现,年轻的干部其实大有人在,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而且很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工作骨干。二十几岁到三十出头这一年龄段,正是处级领导干部涌现的一个重要时段。我想公众质疑年轻干部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公众质疑选人用人的标准、程序和结果 人们对一些地方选人用人的标准、程序和结果存有疑虑,目前在有些地方,干部年轻化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偏差,尤其是领导干部过度年轻化的问题,已引发了公众强烈关注,有些甚至被指因有背景而得到升迁。 首先,公众质疑年轻干部的升迁,大部分并没有真凭实据,而是属于习惯性猜想。因此,他们会尽可能地“人肉搜索”这些年轻干部的家庭出生、社会关系、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经济犯罪猖獗;(二)、权力运行中弄权勒索、贪赃枉法严重;(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生活腐化。二、防治腐败的对策:(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行政;(三)、加强监督,着力预防腐败;(四)加大惩处力度,以警示他人。 所谓腐败,就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部门、家族、利益集团谋取经济利益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深恶痛绝的“焦点”。虽然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还十分严峻,它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犯罪猖獗。 1、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和残酷,随之而来的"腐败"也日渐凸显。近年来,尽管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加大了案件查处的力度,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高发态势。如:陕西省宁强县交通局原局长何超、原副局长刘华斌在2008年至2010年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款拨付、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分别收受贿赂计人民币52万元和140万元。案发后,法院以受贿罪分别判处何超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刘华斌有期徒刑十四年。 2、金融领域的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

干部年轻化不可一刀切

年轻干部不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练,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 干部年轻化不可“一刀切”(前沿观察·关注干部制度改 革新情况③) 本报记者江琳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3日17 版) 为了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也为了打破干部使用中论资排辈等保守意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明确提出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求,并一直延续至今。大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局面。 然而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火箭式”违规提拔现象一段时间以来时有发生,更有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了达到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要求,降低选人用人标准或揠苗助长,甚至将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搞“一刀切”,既造成了人才浪费,也不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干部年轻化,亟须科学把握。

1.年轻干部“火箭提拔”问题多 任职年龄“一刀切”是主要症结 湖南湘潭27岁副县长徐韬5年七次换岗,工作10个月被提拔为副科,一年半从正科升为副处,在湖南郴州参加公选却在湘潭被录用,其间还攻读湘潭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经调查,提拔程序不符合规定,今年5月被免去副县长职务;无独有偶,前不久媒体又爆出江西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80后党委委员邬恋参加工作8个月,还在公务员试用期内就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最终也被免去职务……一连串“火箭提拔”事件的背后,是部分地方假借“破格”之名,徇私舞弊、违规操作,最终所涉年轻干部也纷纷从“火箭”上跌落。 如果说,借“破格”之名行“出格”之实还算个案的话,那么,一些地方和单位片面追求干部年轻化,简单地按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要求,将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甚至“一刀切” 则更具普遍性。在一些基层干部中,以年龄为提拔前提的隐性“天花板”的存在,使得“30当官、40靠边、50赋闲”的说法颇为流行。 40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了?50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了?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奔头? “实际上,40、50岁的干部正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也很强。”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新民认为,不能仅仅因为年龄的“硬杠杠”就让许多优秀干部失去晋升的机会,而应让他们依然有干头、有奔头,否则就将造成大量的人才浪费。 在一些“大龄干部”受不到重用时,某些地方却“唯年龄是举”,对年轻干部“降格以求”,不注意人选的基本素质,忽视了必要的岗位历练和履职经历。“现在的年轻干部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了机关门,虽然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但人生、工作经历较为单一,不同程度地缺乏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欠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从近年来出现的部分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看,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是主观因素所致。他们从人民信赖的公仆退变为腐败分子,成了人民的敌人,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巨大损失。笔者试图对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的分析,研究拒腐防变的对策措施,并告诫领导干部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一、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 (一)、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他们堕入深渊的沉痛教训再次深刻说明,不讲学习,不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 (二)、目无党纪国法,不受监督制约,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重要因素。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导致腐败。最近党中央查处的陈良宇等案件再一次警示人们,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规党法。对那些严重践踏民主集中制,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恶劣行径要进行坚决的斗争,决不姑息迁就。 (三)、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认识不足、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案的温床。腐败案件的发生,与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正之风催生了腐败行为,而腐败行为又使各种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更多的干部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对一些党政干部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反映十分强烈:一是送礼金问题,二是一些领导干部生活奢华、吃喝玩乐问题,三是与工程老板过于亲密问题。领导干部中的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纠正,其影响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正之风必然会带坏风气,一些干部在不良风气的长久污染下,丧失了是非鉴别力,不但不抵制,还认为这是“时尚”。因此,要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着力提高同各种违反规定、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制度约束,真正做到违纪必查,违法必究。 (四)、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不到位,是“一把手”轻而易举就能腐败的主要原因。对“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我们看到,很多重特大职务犯罪案件的涉案人员都是单位的“一把手”,这说明在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上,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同级监督机关难以监督,上级监督机关又无法监督。一个地区和部门,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选好一个清正廉洁的班长,至关重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谈谈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工作报告(1)

谈谈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工作报告 (1)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显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农民朋友“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农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有些方面还很不吻合,严重影响了乡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去年以来我们联系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央子镇现状从身边小事抓起,在狠抓干部作风转换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点摆到了为民富民安民上,获得了阶段性成效。现联系这一现状谈谈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农村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

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村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

干部的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

发表日期:2010年2月5日共浏览133 次字体颜色:选择颜色黑色红色黄色绿色橙色紫色蓝色褐色墨绿深蓝赭石粉绿淡绿黄灰翠绿综红砖红淡蓝暗红玫瑰红紫红桔黄军黄烟灰深灰灰蓝 干部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 宗文 说起腐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行为。 然而,现实中还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干部不贪、不占,不损公肥己,生活作风也没啥毛病,但工作上无所用心、无所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则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只要自己不贪、不拿,不干事就不会出事,事干多了风险也多,何不当个“太平官”?总之,这样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不积极、不作为,甚至消极懈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庸官懒政的无良行为。对此等现象,今年省“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予以痛斥。 消极与腐败常常相伴而生。不作为是典型的消极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腐败,为何? 这是因为,不作为,不干事,可能不会出事,看上去中规中矩,似乎也干净,人们往往见多不怪,习以为常,最多只看成是作风问题,对其非显性的危害后果,认识不足,也不予深究。其实,这种不作为的消极行为,如同潜伏在干部身上的可怕病毒,不但在慢慢侵蚀干部的免疫力与健康躯体,而且一旦传播开来,染之者众,就会损害公共利益,侵害党和政府的肌体,影响干部的形象。不作为的一大恶果,就是贻误发展良机,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挽回、难以弥补,最终严重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就其后果而言,不作为必定误事、坏事,乃至坏了大事,其为害之烈,一点也不亚于那种违法乱纪的腐败,有时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现实中类似的教训,我们还少见吗? 干部不作为,后患无穷,绝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在反腐治贪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治庸治懒,针对干部不作为的消极现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干部积极履职的责任感。我们还应在制度安排上及时跟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依靠制度来铲除庸官懒政赖以存在的土壤,让那些不作为的庸者懒者下,让敢做善为的能者上。 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海西建设,为广大干部积极作为、施展抱负提供一个大好平台。刚刚闭幕的省“两会”对加快海西建设已作出全面部署。此时不作为,更待何时?尤其在今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临形势也很复杂,任何一个稍有工作责任心的人,岂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才是我们应有的行动。当然,我们强调干部积极作为,更倡导要老实做人、干净做事。干部有所作为,但不能乱作为甚至为所欲为。那种不切实际、不遵循规律、不依法依规的乱作为,那种光凭一时热情而不顾长

关于当前领导干部权力腐败问题的思考

关于当前领导干部权力腐败问题的思考 林钰泽 摘 要:权力腐败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决策权、执行 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标志着党已把对权力监督从党内监督提升到国家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设的总体构架来谋划,力求从源头上解决权力结构失衡和监督缺位问题,切实提高预防权力腐败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理论层面思考权力腐败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提出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对策。 关键词:权力腐败;权力监督;权力制约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9(2011)02-0105-05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No.2,2011Serial No.43 收稿日期:2011-02-15 作者简介:林钰泽(1976-)男,广东饶平人,中共广东省纪委干部,华南农业大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 权力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任何统治者都逃脱不出因腐败的政治统治而导致社稷山崩的命运。现代社会,腐败问题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到亚洲“新兴民主国家”,从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到当前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不为权力腐败问题所困扰。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不例外。据近年来国内各主要网络媒体调查结果显示,权力腐败问题一直是网民比较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领导干部权力腐败的典型表现及其危害 当前,领导干部权力腐败主要有如下几种典型表现: (一)利用职权不正当占有公共资源为个人享用。由于领导干部拥有公共管理权力,利用职务之便侵占生活或生产资料,直接获取不正当利益。这是权力腐败的最初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贪污、挪用公款、侵占财物等。随着反腐败斗争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物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这种腐败行为由于容易暴露而明显减少。 (二)由本人或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他人财物,并利用职权和职务的影响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为获取经济上的好处改变领导干部对于地位、职位、财产方面的判断和安排,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收受财物,其行为的本质就是受贿。在贿赂中,受贿者丧失原则,行贿者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巨大的地位或利益,实现权钱交易。这种腐败行为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加之我国社会风俗中送“红包”行为泛滥,受贿和收礼的界限比较模糊,使受贿行为往往混同于收送礼品“红包”。从广东近年来查办腐败案件的情况看,领导干部收送“红包”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利用权力给他人谋利,而在未来某个时期得到巨额回报的权钱交易行为。这种腐败行为学界称之为“期权腐败”,是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形势下变换出来的新对策。即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以各种手段为他人谋取利益。 “回报”无需马上兑现,而是约定或默许待领导干部退休或离职后才以各种形式兑现。目前期权腐败暴露的风险非常低,最大风险是期权利益不能兑现,使腐败者“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期权腐败已引起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公务员法》和中央纪委“八项禁止性规 总第43期第2期2011年5月

干部作风转变建设工作总结(完整版)

干部作风转变建设工作总结 干部作风转变建设工作总结 我部根据县学教办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决策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的文件精神及本部制定的工作方案,紧紧围绕机关学教活动,教育本部干部职工树立公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决策执行力,我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展深刻自查,现将前两阶段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自5月26日召开全县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决策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后,同日下午,我部即召开了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决策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会上,部长作了动员讲话,对本部门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决策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动员部署,联系实际讲清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决策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讲清本单位和干部队伍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决策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的努力方向和措施。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决策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大部署上来。同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部长罗冬甫任组长,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机关学教活动的日常事务,并制订了《中共通城县委宣传部开展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决策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工作方案》和工作安排表,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和部署。

二、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我部通过组织集中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机关学教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了机关学教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尤其是深入学习了两本学习读本后,大家深受启发,每人都写了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大家认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政府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化,每个公务员的具体行为不但代表着本单位本部门的形象,同时也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所以,应改变那种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的敷衍思想,应立足本职,心系群众,扎实工作,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深入剖析,边查边改为使我部机关学教活动取得实效,全体干部职工对照机关学教活动的标准,深刻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基层走访、座谈等形式征求群众对我部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我部共走访基层党员、领导和干部、群众180人次,发放意见征求表50余份,收回38份,回收率达80﹪,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10多条,梳理出需整改的问题5个。我部把五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整改重点。一是密切联系基层,坚决革除深入基层较少,学习不够的问题;二是主动出击,努力协调战线工作;三是开拓创新,多想办法,提高工作成效;四是多关注群众热点、难点,宣传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五是加大宣传队伍培训力度。同时,我部对照干部自查和互相出来的问题活动,召开了个人整改座谈会。针对少数干部职工身上或多或少还存在某些方面欠缺,我部对机关干部进一步严明了组织纪律,明确了整改重点。对照自查报告,常务副部长李军衔同志一个一个地审查了每个同志的整改方案,一个一个地屈膝长谈,交心谈心,一个一个地

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剖析资料讲解

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腐败问题 典型案例剖析 春节前召开的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王岐山直指国企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而在此前不久陆续公布的2014年中央第三轮专项巡视反馈情况中,也指出了个别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反腐没有例外”态度鲜明。 今年巡视工作重点已部署完毕,第一轮巡视的26家央企名单也已出炉。可以预见的是,那些把国有企业当作提款机、把全民资产装入私人钱袋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将失去藏身的角落。 本期栏目关注国有企业腐败问题,摘登4起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纪的形式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希望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能够引以为戒,牢记自己的身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要被贪欲吞噬了党性。

把国企当提款机,家属子女“靠山吃山”谋取私利 陈瑞斋,男,中共党员。曾任山东省外经贸委国外业务处副处长等职。2003年1月任山东凯远集团公司董事、副总裁、党委委员,案发前还任山东省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省文体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山东新英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英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省文体公司和新英大公司均属凯远集团公司管理。 2014年4月,省纪委对陈瑞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调查。经查,陈瑞斋在任省文体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新英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青岛鲜宇渔具有限公司、青岛天宇渔具有限公司和青岛英贝特玩具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款80万元;利用职务便利,个人决定将公款1040万元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24万元;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单位资金62.41万元。

转变干部作风系列评论

永煤公司转变干部作风系列评论 评论之一: 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 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可见,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 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珍惜岗位,忙事业、忙责任、忙民生,把永煤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得到了上级的认同和员工的拥护,这是大局、是趋势。 然而,在极少数管理人员尤其领导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忙吃喝、忙关系、忙应酬等现象,考虑自己的多、关注企业的少,计较个人收入的多、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少,导致本单位经济效益下滑、员工队伍人心涣散。 忙碌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工作状态。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对永煤的干部而言,在忙碌中学习、进步,在忙碌中出业绩、出亮点、出经验,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保证永煤在集团公司排头兵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稳固。 首先,各级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正确的事,从方向上知道自己应该“忙什么”。当前,永煤的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发展成果与员工长久共享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切实摆正个人与企业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珍惜岗位奉献期;要有超前的思想,高尚的觉悟,领先的行为,用心做事、用心做正

确的事,打造“团结奋进、人企共赢”的大好局面。 其次,要有明确的思路,把事情做好,从目标上知道自己应该“忙什么”。作为集团公司的排头兵,永煤必须做大做强,当仁不让,永争第一,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尤其领导班子要抱定“一届更比一届强”的积极心态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要心怀感恩,感恩组织的认可、上级的信赖和员工的付出;要心怀责任,勤于思考、乐于奉献,思考安全如何保、效益如何增、民生怎么办;要心怀全局,放眼长远,对标排序,找差距、补短板、提能力、谋发展。 其三,要有精准的工作抓手,高效做事,从方式、方法上知道自己应该“忙什么”。要继续发扬“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把制度的规范、亮点的突破、执行的高效作为努力方向,以全员学习为抓手,以阶段性和动态考核应用为切入点,促使干部员工素质根本提升;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各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反馈,真正形成闭环管理;要加强监督、指导、纠偏以及考核结果的

最新2020年转变干部作风心得范文示例

【篇一】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某些方面还很不吻合,严重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去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央子镇实际,从点滴小事抓起,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点放到了为民富民安民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结合这一实际,谈点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农村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村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