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9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9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9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

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

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

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

过散淡悠闲的生活。(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一句中的“终然”暗示出戍边之人最终都战死沙场的悲惨命运。

E.“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解析:选CD C项,“忆与君别年”两句表达了闺中人年复一年对戍边之人的思念之情;D项,“终然”的解释夸大其辞,“戍边之

人最终都战死沙场”的说法太绝对。

(2)赏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

答:

答案:

“百馀尺”运用夸张手法与“种桃齐蛾眉”形成对比,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写出桃树之高,时间的流逝,表达了闺中人对丈夫的思念之苦

。(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咏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E.末句“吐龙吟”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像龙飞冲天一样,大展宏图的远大抱负。

解析:选CE C项,诗句原意是“耻于染上湘妃的泪迹,羞于作上宫的宫琴”,这里的解释完全弄反了;E项,末句未运用典故,“吐

龙吟”意思是发出龙鸣般的声音,寄寓了诗人坚守高洁的情操。

(2)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石灰吟

》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答:

答案: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了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的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幽居

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②蹇劣:笨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B.“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

C.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E.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解析:选BD B项,“细致描绘”说法错误;D项,“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于文无据。

(2)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

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

由。

答:

答案:

陶诗、韦诗中皆先有“真趣”。《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笔平淡自然,但一个“悠然”掩抑不住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幽居》中“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写眼前景自然朴质,但饱含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些“浅显”“平淡”的笔墨

中,饱含了作者独具慧心的情趣,使他们的作品在浅淡中见真趣。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

行客莫登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词人即景抒怀,感慨多端,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E.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解析:选CD C项,“全部实写”有误。前两句议论不是写实,最后一句是虚写,不是实写。D项,“愤世嫉俗”于文无据,词中词人

只是就眼前之景感慨世事之变,谈不上“愤世嫉俗”。

(2)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答案:

因为云树半阴半晴,船来船往,潮涨潮落,太阳西沉,令人感慨时光流逝,人世变迁,心生聚散离合之感。而远眺山下,见烟雾细雨中渔市、酒

家渺茫遥远,又徒添兴废难料、孤独落寞之情。故言“行客莫登临”。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注]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

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眉峰碧

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

(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

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作者用具体可感的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

地表现了出来。

(2)细节描写“执手”相同,以分手前的动作表现情感。借哀景写哀情相同。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相同:本词上片虚写回忆,下片抒写

现实感受;《雨霖铃》相反,上片写眼前分离之景,下片写对未来的想象。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①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②。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③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④软⑤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写

了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②茜罗裙:红色的罗裙。③赛神:也叫迎神赛会,用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④捣麨:

炒干后捣成粉末。⑤软:本字为“餪”,有“送食”之义。

(1)两首词的上阕同是写农村的女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说“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简单细节,含蕴不尽,既写出了现实,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①前一首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写农村女子化妆后穿上红裙争着看太守的热闹欢快情景,表现了农村女子的青春活泼。

②后一首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农村女子雨后煮茧络丝的紧张忙碌情景,表现了农村女子的勤劳淳朴。

(2)①现实: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捋青捣麨软饥肠”,运用细节描写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胧的

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的情景,表现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②情感:期盼丰收,对农民处境的关切和同情。“问言豆叶几时黄”运用反问,表达词人期盼豆类成熟(豆类生长期短,能缓解农村饥荒),期盼甘

霖之后的丰收的美好愿望,关切农民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

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注]

隔水青山似故乡。

新凉

[宋]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

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

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秋风思:晋人张翰被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1)两首诗都描写诗人“凉”的心境,在运用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

答:

(2)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共同点:“凉”是心理感受,两首诗都通过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凉爽的气氛。

不同点:①戴诗写诗人五月暑天向晚憩息于“松下茅亭”,那江中汀洲,与云齐平的树木,色调苍苍,为后文思乡作铺垫;徐诗描写

水满秧齐、水清叶绿,凉意自然而生。②戴诗用典,含蓄表达“凉”的深层原因;徐诗运用比拟手法,写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

山的影子里欢快地啼鸣,突出清凉的怡人。

(2)戴诗表达了诗人在宦游途中的思归乡情。羁旅途中的游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的青山,更

牵起无限乡思之情。徐诗借黄莺来表达诗人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

(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答案:(1)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秋歌》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

冬歌》则突出表达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意思对即可) (2)《秋歌》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万户捣衣”的描写,塑造了思念丈夫的女子群像;《冬歌》着眼于小的画面,通过女

子“絮征袍”的具体描写,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意思对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有人认为“深院静,小庭空”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你的观点如何?请简要分析。

答:

(2)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

的情感,他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这两句并不重复,而是词人有意为之。“深院静”是写重重院落,寂静无声,令人压抑、苦闷,侧重听觉感受;“小庭空”是写庭院小

而空荡,了无生机让人百无聊赖,侧重视觉效果;此二句连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极写主人公的孤独与空虚。(意思对即可) (2)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万千思绪

,被动地承受着愁情满怀之苦。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闺中思妇睹月生愁,思念尤甚,但是多情的月光真诚地依恋着她,

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

井梧[注]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

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井梧:井边的梧桐。

(1)这两首诗中诗人都深夜未眠,其原因各是什么?

答:

(2)两诗的最后一句有相似之处,但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1)朱淑真的诗中诗人因孤寂伤感而无眠;道潜的诗中诗人因夜雨风急而难眠。(2)朱淑真的诗“月在梧桐缺处明”描绘了一幅梧桐萧萧、秋月高悬、秋夜疏朗的月色图,衬托了诗人的孤寂落寞;道潜的诗“月

在浮云浅处明”描绘了一幅风停雨住、月出浮云的清新、宁静的秋夜月色图,表达了作者宁静、愉悦的心境。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很相似。E.诗中“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两句与南宋诗人陆游《渔浦》中“渔翁持鱼叩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都写出了主

人公悠然自得的心境。解析:选CE C项,“‘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说法不准确,这里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用“欸乃一声”恰衬托出山水的宁

静;另外,“感情由低沉转入昂扬”表述也欠准确,因为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时期,且本处表现了在悠闲恬静的诗境中的孤寂落寞的心情。E 项,陆游的诗句表现的是渔翁的艰辛,这一点由诗句中渔翁脸颊涨红、双眼圆睁、费力叫卖可以看出。

(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

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表达了作者寄寓蜀地时较为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B.“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C.“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D.“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解析:选C“愁”是说为樱桃碰破而担心,表现了西蜀樱桃的鲜嫩,“弱点”的说法不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喜悦的,并非“给诗人

增添了一丝哀愁”。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答:

答案:

①“尝新”(村民赠樱桃一事),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②“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

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③“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若理解成洒脱之情也可以)。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

惊咤。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注]①贳(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

去此而死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抒发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E.词的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写的是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表现出齐景公深感时光易逝。

解析:选CE C项,“抒发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有误,“把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

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E项,“写的是齐景公……深感时光易逝”不当,应该是“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词人对时光易逝

的人生感叹”。

(2)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

答:

答案:

这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①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②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③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④阳松雪有心期。

[注]①崇让宅:洛阳崇让坊王茂元宅。此时诗人在朝廷受到排挤,暂住岳父王茂元家,妻子仍在京城长安。②红蕖:红莲。③濩落:

空虚冷落。④嵩:即河南嵩山,古代学道隐居之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的意思是露凝如细小的冰粒,说明露重天寒。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

B.第三句“聚散”重点是在“散”上;第四句叹惜池中红莲不解诗人情怀,犹在风中盛开。

C.第五句“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惟灯见”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

D.第八句“松雪”喻高洁的品性和节操,指的是诗人的高远志向。

E.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宴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怨悲情。

解析:选BD B项,第四句的意思是:池中的红莲,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对红莲的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故“叹惜池中红莲不解诗人情怀,犹在风中盛开”理解不当。D项,“高远志向”不当,指的应是“诗人出世归隐之心”。

(2)钱良择评论此诗“情深于言”。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诗“情深”的具体表现。

答:

答案:

①诗人用像冰粒一样的露水、悲泣的竹子,触动加深了心境的凄凉;②红莲的离披,也象征着颠沛流离,与妻子分离的悲凉;③客中苦酒,寒夜孤灯,表现出诗人孤独、失意之悲;④嵩山的松雪,好像也在召唤着诗人归去,表现出诗人的归隐之心,但这也是诗人无可奈何,壮志未遂的幽愤。总之,没有一物不解人意,不含着深情。因情见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融为一体,读之撼动人心。

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二)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C.“鲁酒不可醉”中的“鲁”指的是当时诗人所在地——山东,这句诗是说鲁酒不能醉人。

D.第六句“空复情”中“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

E.最后两句是说想要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解析:选CE C项,“不能醉人”错,应该是“鲁酒再好,我也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E项,“想要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

行”错,应为“我的思念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

(2)从结尾来看,这是一首思念之作,请简要说明中间四句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

答:

答案:

三、四句借景抒情,诗人借萧瑟凄清的环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苦;五、六两句借事抒情,诗人借助“鲁酒”和“齐歌”排遣愁绪,但

没有成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深。(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墨花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①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

兼书平子赋②,归向雪堂③看。

[注]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②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

因作此赋。”③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

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D.“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形似”的看重。

E.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

解析:选CD C项,“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错,作者是说“经历风雨的洗礼,莲花容易被吹断,杏花容易凋残”。

D项,“形似”错,应为“神似”。

(2)“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虽然以墨画花少见,但是眼前的墨牡丹依然在墨晕中显出春色殊为不易。苏轼被贬黄州而能躬耕不辍,人生际遇也像墨牡丹一样不寻常。墨牡丹能够引起苏轼情感上的共鸣,他对墨牡丹坚忍不拔品格的赞美意在表明自己在面对厄运时也要坚贞不屈的心志。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chá):指小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荒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四联展示了山宅风貌,写出了鸟散去后环境安静下来时诗人的悠闲心情。

解析:选BE B项,“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E项,“写出了……的悠闲心情”错,应该是“明写‘鸟散’”,暗写诗人人去屋

空、物是人非的伤感。

(2)有人说,诗题“还山宅”中的“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除了首联直接点明“还”字以外,全诗处处都是围绕“

还”来写的。请选取诗中的任意两联(首联除外)简要分析。

答:

答案:

第四联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久未还家,山宅已被鸟儿占据。(或者回到山宅惊飞了鸟儿,茅檐是曾经居住的地方,体现“还”。)尾联写诗人回到山宅之后,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或者“依然”“犹是”“此泉路”“昔烟霞”暗含了还时与昔时的对比,体现“还”。)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沁园春

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①

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

豪客,②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

请缨系粤,草檄征辽。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③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④,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

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注]①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②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

豪客:此为唐人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③燕然:即燕然山。《后汉书·窦

臣杨素事。虬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④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

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首三句连用三个数词,塑造出作者年少时精通韬略、武艺高强的形象。

B.“曾请缨”与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的“请缨”,都指投军报国。

C.“折腰”反用陶潜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自己今日不得志。

D.“怅燕然未勒”两句写出了词人未能出击强敌、勒石纪功而草草南归的歉疚之情。

E.本词上下片情感抒发一致,均表达内心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

解析:选DE D项,“怅燕然未勒”,用了典故。《后汉书·窦宪传》所载窦宪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

门的怅恨。E项,本词上下片情感抒发并不一致,上片主要抒发的是当年豪迈激昂之情。

(2)刘克庄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用古人古事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试比较这两首词,简要分析其塑造的

自我形象或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

答案:

本词上片从尚文习武、谈笑交游、建功立业等方面,塑造了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实际上正是词人的自我形象。这样的形象,气魄豪迈,感情激昂。下片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门的怅恨。塑造了一个华发苍颜的形象,一个满腔忧愤的形象,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形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作者发的是思古之幽情,写的是现实的感慨。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下片辛弃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隆兴和议以来,朝廷苟且偷安,放弃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时机,使得自己南归四十多年,而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在这里,深沉的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

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颔联中数字“千”“万”并非实指,这种用法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两”“一”一致。

E.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解析:选DE D项,“两”和“一”是实指;E项,颈联字面上写的是春秋时吴越之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连年的战争使战士们流

尽了血泪;西风中,吴宫的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实际上,诗人咏史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心绪。他是明朝遗民,其父陈邦彦在抗清战争中殉难;国仇家恨,常形诸笔端。两句中的“征士泪”“美人心”都暗指当时南方的抗清斗争和他自己的家国之痛。

(2)请结合全诗说说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①尾联用典,以伍子胥自比,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地表达了反清复明的大志。②“秋又深”三字,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诗人

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西江月[注]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解析:选AD A项,“‘凉’字传达出……之情”表述不全面,“凉”字有多重妙处: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

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D项,虽然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但是也有直接抒情,“愁”“凄然”等词语

就是直接表露情感。

(2)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

答:

答案:

这两句写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的情形,以及天上云彩遮挡明月的景象。词人因奸佞小人制造的“乌台诗案”而险些被杀,后被流放黄州。在此,词人借酒贱客少的常理言身贱而门庭冷落之事,借明月被云妨的景象喻满怀抱负、不愿流于世俗的自己被奸邪小人所谤,因谗入狱而被贬之事。词人在“酒贱”与“客少”、“月明”与“云妨”的矛盾中,抒发了对世道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的

愤懑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题湖上[注]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1)下列各句对于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景点做了细致描绘。

C.颔联中“排”字形象、生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排列整齐。

D.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E.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解析:选BC B项,“西湖全部景点”,概括不当;C项,颔联中“用比喻的手法”不当,“排”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做

简要说明。

答:

答案:

用白描、设比喻、作铺陈(答出其中一项即可)。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层次分明。借助设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为景物增添无限神韵。借助铺陈,突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技巧把握正确,援引原诗恰当,解

说的意思也恰当即可)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 鸳鸯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 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 笑指西坡瓜豆熟。

(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è):一种树。

[注]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诗人颂扬村民勤劳智慧之意俱在其中。

B.三、四两句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

C.后四句塑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此诗给人清新、康健之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

E.诗中“牧童”的形象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中“牧童”形象相同。

解析:选BE B项,三、四两句没有描绘农家生活,后面四句才是写农家生活;E项,两个牧童的形象不同。

(2)全诗以山翁热情相邀收束,可谓戛然而止。请结合全诗分析这种笔法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虽未写眼前景象,可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已经展现眼前;虽未写作者心情,可面对如此宁静美好的环境,面对如此殷勤好客的人们,作者流

连忘返的心情也已经不言而喻。如此写来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及答案 全国1(河北、河南、山西、广西)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全国卷2(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北京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专题01 虚实结合-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姜秀才游苏州 欧阳修 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同时并荐几存亡,一梦十年如倏忽。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 山花撩乱鸟绵蛮,更尽一尊明日别。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姜秀才在太学求学时正值青春年少,说明两人相识已久,情义颇深。 B.三、四句写两人十来年的经历,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表现出诗人虚无的人生观。 C.第七句借景抒情,通过写山花鸟鸣撩乱人心来抒写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D.尾句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情于酒,体现依依惜别之情。 E.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离别之情,前四句是虚构情节,后四句是实写眼前。 2.本诗的五、六句意蕴丰富,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BE 2.①说明两人不同的原因:友人因壮心不已犹显青春,自己因多经磨难而现白发。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两人多年不见后容颜差别之大。③强化了作者对朋友的不舍和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要在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 一、了解“虚”“实”的概念 从概念上理解,“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而“虚实结合”中的“虚”与“实”是相对的,指的是主观世界中存在的虚象、虚事、虚境。比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虚实结合即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二、明确“虚”“实”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 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浙江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2008--2019

浙江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2008-2019真题 【201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2018年浙江高考】(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2)这首诗与柳水《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2017年浙江高考】(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2016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2015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2014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2019年各地高考模拟卷诗歌赏析试题汇编

2019 年各地高考模拟卷古达诗歌赏析试题汇编 (湘潭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1~2 题。 甲午除夜① 元好问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已恨太官余麯饼②,争教汉水入胶船 ③?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④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注】① 金天兴三年(1234 年)一月十日,金哀宗在蒙古与南宋的夹击之下,自缢身死。除夕之夜,元好问被蒙古军羁押在山东聊城,独坐斗室之中,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② 麯饼:《晋书·愍帝纪》:“京师饥甚,太仓有麯数十饼,麴允屑为粥以供帝。”③ 胶船:传说周昭王南攻楚国,准备渡过汉水,当地人以胶粘船以进,至中流,胶溶船解,周昭王遂滑水而死。④ 大定明昌:是金鼎盛时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句中的“人事”“推迁”表现了金朝灭亡的事实,“忽”字表现了其灭亡速度之快。 B. 第二句,“坐守”表现了诗人被羁押的处境,又运用比喻表现了诗人的强烈愿望。 C. 颔联用典,用“已恨”“争教”联结,以晋愍帝和周昭王类比哀宗;痛切之感,溢于言表。 D. 颈联回顾了全盛时期的金朝;“三千牍”言哀宗功绩已记载于史册,“五十年”言时间之久长。 2.后人评价元好问的诗歌“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请结合本诗简要概括。(6 分) (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押题卷)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3~4 题。 秋风辞 ①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 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 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7)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1.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诗后各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答案】B 【解析】B项“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与世无争,胸怀坦荡,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诗人以“群花”

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各题。 早雁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长门,汉宫名。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长门宫中,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答案】D 【解析】D项,“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诗人表示此处虽然人烟稀少,但有菰米莓苔可食,不妨暂居。“莫厌”直接点明了态度。 (2)这首诗歌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答案】情感上:都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2分)抒情方式上:杜诗托物言志,借雁喻民,通篇表达含蓄委婉。(2分)张曲怀古伤今,结尾直抒胸臆。(2分)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杨顺国】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1)“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 年高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卷)柳梢青·送卢梅坡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容具体说明。【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

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卢梅坡,南宋诗人,过在京城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专题05 诗歌鉴赏

2019年08月03日xx学校高中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浙江)2008-2019真题

久城KuJou 浙江高考——古诗词鉴赏 【201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首联中“ ”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2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2018年浙江高考】(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水《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久城KuJou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 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 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2016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 赏析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2019-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诗词鉴赏汇编

海淀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 黄庭坚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2】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粘枝。 湘东一目【4】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 【3】朝甲:蝉蜕。【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第一首诗的領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14.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 15.《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6分) 答: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 黄庭坚诗中用了“湘东一目”的典故,写出下棋者的处境。古代诗文中常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①,②”,以先贤的居所来写自己的陋室不陋,进一步表现了高洁脱俗的志趣;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了曹操“③,④ ”的英雄形象,生发出“固一世之雄也,面今安在哉”的感慨,叹英雄不再、世事无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前朝旧事“⑤,封狼居胥,⑥”,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不要草率出兵。 西城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2019高考模拟题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 心情。 15.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小重山 [南宋]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 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陈亮,字同甫,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据《丽情集》记载,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4.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的写景艺术。(4分) 15.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风格相比,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台,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终南山一带属井宿分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终南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与天相接、与海相连。 B.颔联写烟云变灭,诗人入山回望,白云弥漫,青霭蒙蒙。移步换形,意境朦胧。 C.颈联中诗人立足“中峰”,用天气变化不定时雨时晴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姿百态。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9东城高三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15. 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16. 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 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诗仙李白想象瑰奇,他诗中的意象常带有奇特的神话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古人认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志”“力”“物”三者配合。当“物”与“力”不可强求时,你会选择“,”来激励自己。 北京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城市繁华,人才荟萃,真可用王勃的“,” 来形容。保持司法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古代很多政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诸葛亮就建议后主“,”。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B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新课标版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6分)艺术手法:①使用反问,谁说人生没有再次年轻的时候,加强语气。②使用借喻(或类比),以“流水”喻指时间(或把流水与时间进行类比),流水“尚能西”,人也有再年轻的时候,形象生动,给人启迪。③使用借代,以“白发”代指年老,形象简练。④用典,以“休将白发唱黄鸡”发出感叹,劝说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委婉表意。(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人生哲理:①表现了词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②表达了词人虽身处逆境也要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的人生观。(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学科问题】 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或作者的观点。 【学生问题】 1、表达方法以及结构形式的掌握 2、没有掌握相关题目的答题技巧,答题格式不规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描写手法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 象征、抑扬、白描、工笔、对比、 烘托、渲染、衬托、联想与想象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设 问、反问、反语等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诗歌鉴赏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

2019年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编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唐多令(宋)刘过① 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重过”点名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 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 “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 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4分) 【参考答案】 12.C(2分) 13.B(2分) 14.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突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4分。答到一点给1分) 崇明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秋夜客舍 (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2019高考诗歌鉴赏练习30篇(附解析)

诗歌鉴赏练习30篇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都城元夕①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②。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②觚棱:宫殿的屋脊。 1.以上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词的开篇写眼前所见汴京元宵夜之景,灯火辉煌,华丽的车马云集,一派热闹景象。 B. 词人以想象中的仙境来比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认为汴京元宵之夜之美宛如神仙境界。 C. 下片写羁旅之愁,上片越是写的繁华热闹,反而越表现出词人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 D. 词人看到了“江南客”的憔悴面容,想到自己羁旅之苦,于是从繁华回到凄冷中来。 E. “窗破月寻人”表明只有月亮陪伴自己,“寻”字运用拟人手法,越发显出人的孤独。2.这首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汉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 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 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E. 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4.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 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 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 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E. 诗人以“水北流”与“人南窜”加以比照,表达了远离京师的孤独、悲愤之情。 6.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

2019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语文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 一、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页 1 第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 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2019年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各地真题汇总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1.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 答案: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说,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 2.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说此画蕴含佳句,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以准确说出画中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 【诗歌鉴赏】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画中山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化实为虚,意境全出,比正面、直接地说画山似真山要婉曲有味得多。三、四句承接一、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言表。 五、六句写画中之树、云,物与心互相感发,景物中含有作者浓浓的主观情感。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的开拓。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淡中见新奇。 【白话诗歌】画面上浩浩荡荡的长江水盈满双眼,苍苍茫茫的一片山是哪里的呢?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许多树木都显现出苍茫暮色,孤云自由飘浮不愿归来。此中蕴含佳句,但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传画中之意。 2.[2019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