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

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

4.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牵涉.()丁卯.()繁碎.()拖延.()简.明()扼.要()规矩.()鞠.躬()搀合.()执.笔()冗.长()惟德是辅.()半儒.半释()

(2)解释词语:

诲人不倦:颠沛流离:

不即不离:晦涩:

著作等身:高文典册:

(3)句子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结构。

①第一部分第段,写的是。

②第二部分第段,写的是。

③第三部分从第段到第段,详写叶圣陶先生的方面。

④第四部分从第段到第段,从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方面:。

⑤第五部分第段,写的是的思考。

【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

(1)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叶先生的特点。

(2)第三自然段详细叙述的是:。

(3)第四、第五自然段较为简略的叙述了:。

(4)第六自然段讲述的是:。

2.研读第七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3.作者用一个什么词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文中

原句回答)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

【巩固·拓展】

课堂练习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主要选择了那些材料?

2.文章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哪两种品行?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

填空

1.叶圣陶,又名,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家、家、家。

3.《流年碎影》的是,《顺生论》的是。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

7.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8.仁者见仁,。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散文。

家庭作业(选做部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赏析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

推荐阅读

几件小事——记父亲叶圣陶

叶至诚

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

处替他人着想。

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人家拿筷,拇指上一只,食指上一只,吃起来,两只筷平行地向碗里伸去,或扒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合捏一双筷,想要吃什么,交叉着两只筷子往菜碗里伸。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的,你吃菜是叉的。”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多难看。”我就接着说:“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自小就没学会。”

还有一件我无论如何干不好的事,就是写毛笔字。参加什么会议,看到会场门口摆着墨盘、毛笔、签到簿,我心里就嘀咕:“又得出一回洋相了。”好不容易毕恭毕敬把名字写上,自己再不敢多看一眼,只好出门不认货,掉头就走。这当然要怪我自己从小没有下功夫练过,然而父亲却从来也没问过我毛笔字写得怎么样这件事。直到后来我学着写散文了,父亲也只管我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譬如让我递给他一支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刀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另外,父亲还告诫我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砰的一声把门带上,要轻轻地开,轻轻地关,我也从此遵循到现在。

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有时候在我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譬如为我儿时集邮册页的楠木夹板雕刻篆字题签,给我们手足三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抗战期间,父亲在《开明少年》上发表过两篇谈教育的卷头语,一篇叫《习惯成自然》,另一篇叫《要养成好的习惯》,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

值此父亲逝世一周年之际,记下这些小事,也算是对他的怀念吧。

【收获·反思】

导学案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预习·交流】

4.(1)给加点字注音:shèmǎo suì yán jiǎnè jǔjū hézhí rǒng fǔrú

(2)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不流畅,不易懂。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3)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语出《论语·述而》。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是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自学·合作】

1.①第1段,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②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有过人之处。③第3段到第6段,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方面。④从第7段到第10段,语文方面律己严。

⑤第11段,学习和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研读·赏析】

1.(1)待人厚,律己严。(2)修改文章。(3)送客和复信。(4)会上发言。

2.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注重简洁。

4.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不成问题”。从现实看,“写话”是切中时症的。

【巩固·拓展】

课堂练习

1.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篇纪念文。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待人宽,律己严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

1.叶绍钧,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2.当代知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

3.待人宽,律己严。

4.写话,简洁。

5.行为,充当。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记人。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学练优(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学练优(人教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0,—3.1415,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A组为必做题) A组1.任意写出5个正数: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5个负数: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部编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测试+导学案

【知识梳理】部编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时间规模 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 3航行地区 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地位及影响 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 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惊现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抗倭经过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之时,明朝派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操练阵法,组建“戚家军”。 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戚家军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倭患基本解除。 3性质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课前预习】部编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1、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国力雄厚。 2、目的:提高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从1405年到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海岸和沿岸。 5、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抗倭 6、倭寇:元末明初,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 7、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称为“”。 8、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9、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年,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下历史导学案

七下历史导学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四单元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发明的发明、应用、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影响。 2、知道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四大发明。 3、通过学习了解四大发明,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学习蔡伦改进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四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影响。难点:理解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勾划重点 一、造纸术 1、发明:时期出现的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改进:东汉改进造纸术,被称为“”。 3、意义: 二、印刷术 1、唐初发明印刷术:代表为《》,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北宋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省料、可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 印刷效率。 3、意义:比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早约400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三、指南针 1、战国时期,我国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时期,发明指南针。 2、应用:指南针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时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后传入欧洲。 3、意义:为宋元明时期我国航海业的发达,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 四、火药 1、发明:唐代发明; 2、应用:开始用于军事上; 3、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 4、意义: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合作互动】 (1)动手制表:制作四大发明概况综合表,列举其的时代,应用、传播和影响。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导学案全册

课题:5.1相交线 【学习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法指导】 一、 【自主学习】: (一)【预习自我检测】(阅读课本2-3的内容,完成以下1-4题)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 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 1O D C B A 3 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有一条( ),而且另一边( )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 ),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 ),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4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

(1) O D C B A 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 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 ④.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 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⑤.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5页,把不懂的地方请记录在这里,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 我的疑难问题: 二、 【合作探究】: 对顶角性质. (1)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2)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是( )和( ) 所以∠AOC 与( )互补,∠AOC 与( )互补, 根据( ),可以得出∠AOD=∠BOC, 同理有( )=( ) 对顶角性质: 三、【达标测试】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 b a 4 3 21 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七下历史导学案

七下历史导学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四单元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发明的发明、应用、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影响。 2、知道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四大发明。 3、通过学习了解四大发明,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重难点】 学习蔡伦改进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四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影响。难点:理解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勾划重点 一、造纸术 1、发明:时期出现的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改进:东汉改进造纸术,被称为“”。 3、意义: 二、印刷术 1、唐初发明印刷术:代表为《》,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北宋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省料、可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 率。 3、意义:比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早约400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三、指南针 1、战国时期,我国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时期,发明指南针。

2、应用:指南针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时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后传入欧洲。 3、意义:为宋元明时期我国航海业的发达,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 四、火药 1、发明:唐代发明; 2、应用:开始用于军事上; 3、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 4、意义: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合作互动】 (1)动手制表:制作四大发明概况综合表,列举其的时代,应用、传播和影响。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2)分组讨论:手工抄写、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哪种好为什么 【随堂练习】: 1、四大发明中在汉朝出现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 2、发明了“蔡候纸”,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是(): A、祖冲之 B、蔡伦 C、贾思勰D顾恺之 3、指南针最早叫“司南”,它出现历史():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战国( 4、四大发明中,为发现南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1课时:5.1.1 相交线导学案 欧阳家百(2021.03.07)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__; 图1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最新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科举制度的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大运河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1)年,北周大将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朝统一全国。(2)开通了一条纵横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为中心,北到,南达,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3)大运河由等四段渠道组成。它连接了等五大水系。 (4)科举制度在时,正式形成。(5)隋朝在公元年灭亡。 2、探究学习: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是何意思?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了吗? 五、学习反思1、隋朝是谁建立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修建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B、涿郡C、余杭D、长安 4、科举制度在谁在位时正式创立() 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4、分析:“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中的渠是指哪条河?它是谁在位时修建的? (2)、修建此河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为什么能修建此河? (3)、此河修建后有何作用? 教学后记: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 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 三:学习方法:讲授法比较法 四:、学习内容:自主学习: (1)年,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2)历史上称在位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0)、历史上称在位的统治为“开元盛世” 2、探究学习: 比较一下唐太宗和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四、学习反思: 1、唐朝的建立者是()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 2、历史上称谁在位的统治为“贞观之治”()A唐高宗B、唐太宗C唐高祖D、武则天 3、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 4、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狄仁杰 5、历史上称谁在位的统治为“开元盛世”()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 6、分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这是谁说的?他在位时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2)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才出现了治世局面? (3)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第3课盛唐气象 一、学习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pdf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公开课导学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 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 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 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 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练习巩固 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它”是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 B.行政外交军事 C.财政监察外交 D.财政军事监察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 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这表明( ) A.黄岩岛等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当时中国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汉族强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辽阔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1课时:5.1.1 相交线 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 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预备题: 如图,已知直线a 、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图1 b a 4 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导学案(有答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标要求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排版方式,优越性,发展过程等,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及向世界传播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知道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认识到发达的中外交通,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在橡皮或橡皮泥上刻字,体验雕版印刷的过程、利弊,从而认识活字印刷术的优势;通过收集身边涉及指南针、火药的用途,认识四大发明的广泛用途,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阅读课本文字材料和《相关史事》,获取相关历史信息,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并学会列表归纳;探究文中《材料研读》、识读《元朝交通路线图》,学习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和重要影响。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国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立志奉献、勇于创新的思想品德,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服务社会;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形成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的初步认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发达的中外交通。 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情景导入播放“NBC转播的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师:英国科学家培根说:“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何理解培根的认识评价,学习完本课就会有个明确的答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1)发明:我国在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局限:雕刻版,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成本高、利用率低. 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2.活字印刷术: (1)发明: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时的匠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它的两大创新:变死字为 , 变死版为。 (毕昇的活字印刷)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梦溪笔谈》----高效快捷成本低 (2)发展:元代科学家在《农书》中对技术作了总结创新,发明了。元朝中期,出现了印刷。 王选教授发明的激光照排印刷,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他被称为“当代毕昇”。 3、传播与影响(1)传播:13世纪传入,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2)影响:降低制书成本,加快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 (1)发明:①司南:战国时人们利用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刻有24个方位,司南在光滑的铜盘中转动,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②罗盘(指南针):宋代开始用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于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人们把这种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 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2)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学案教案修订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学案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生姓名__________ 课型:________备课日期_______ 上课日期 _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_ 执教人:__________ 审阅签字:__________ 序号:27 第24课活动课 从设计历史示意图了解更多学习历史的途径、方法【教法设计】 1、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复习巩固旧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法指导】 1、集中精力,按照自己的理解认真设计示意图。 2、积极通过课堂展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结合个人实际,活学活用,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活动内容】 以历史知识为依据,画出知识结构示意图;拓展思路,了解更多学习历史的途径、方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设计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学会在复习中化繁为简。 2、通过了解更多学习历史的途径、方法,形象直观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活动要求】 1、让学生尝试设计示意图(应画面简洁,重点突出,形式活泼) 2、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提高自己。 【活动过程】 1、学习认识什么是示意图,它有何特点(见课本) 2、设计尝试:(任选其一) (1)设计“北宋至清的朝代顺序示意图(遵循时间先后顺序,符合地理方位位置,把辽、夏、金与北宋、南宋的关系)”

相关历史知识:北宋,960年建立;西夏,11世纪前期建立;金,12世纪初期建立 南宋,1127年建立;元,1271年建立;明,1368年建立;清,1636年建立(2)设计“清朝疆域方位示意图”(以中央政权为中心,表示疆域四至) 相关历史知识: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 3、除了课堂、课本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更有意思的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独立思考,并列举出来) 4、选取几种更有意思的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并展示给学生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活动总结】 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我们了解到的这些方式、方法:历史示意图、历史口诀、谐音记忆、图片、歌曲、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等。由此可见,历史的内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上课讲义

第1课时:5.1.1 相交线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图1 b a 4 3 2 1 第1题F E O D C B A 第2题F E O D C B A 第3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_(全册)

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独立试航 (一)南北重归统一 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陈。 4、隋文帝改革 (1)内容:他在位时,,。 (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在位时开凿。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三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米。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二、知识拓展 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1)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

能性。(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4.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巩固训练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 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武则天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5、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 6、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的历史贡献邪恶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7、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隋朝时杭州称 A、涿郡 B、洛阳 C、余杭 D、临安 8、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C、方便到扬州游玩 D、促进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