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财政得一般概念:

财政就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得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得主要特征:

1、财政运行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得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就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得矛盾统一。

3、财政就是公共性与阶级性得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得机制与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得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就是调节收入分配得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

(四)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得现象。

1、市场垄断

2、市场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性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性:

就是指一些产品得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得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得影响。

其中有益得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得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得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得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

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她人带来利益得现象,

即商品生产者得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得现象。

生产者得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得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得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

在市场机制作用得过程中,经济主体给她方带来利益上得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得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得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得产品得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得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得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无能为力得,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得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

5、经济波动

(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1、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手段

①宏观调控

②立法与行政手段

③组织公共生产与提供公共物品

④财政手段

2、政府干预失效

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与膨胀性得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

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得“滞胀”怪病。

②政府失效得表现:

?政府决策失误

?寻租行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政府职能得越位与缺位

(六)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1、产品依据需要主体与供给渠道分类:

①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与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得商品与服务。

公共产品

②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得商品与服务。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判别标准:

①私人物品:排她性与竞争性

排她性:排她性就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她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她人消费得数量。

②公共物品: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同时具有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得物品称为公共物品。

非排她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得利益而不能排除其她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第一特征)

非竞争性:消费者得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得增加;或公共物品得边际成本为零。

(第二特征)

公式表示:

纯私人物品:

X j:商品得总量

x i j:第 i 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得消费(拥有)量

此公式表明:

?商品X j得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 对这种商品得消费(拥有)数量之与;

?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就是可分得。

纯公共物品:

此公式说明:

?就消费目得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i 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得总量x n+j

?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就是不可分得

3、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

①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征

②具有非竞争性,不具备非排她性

③具有非排她性,不具备非竞争性

④具有不充分得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

?过分拥挤或外部效应引起

?花园(正外部效应)

4、物品(产品)得类型

①纯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②纯私人物品:同时具有排她性与竞争性。

③公共资源

?不存在消费得非竞争性但存在消费得非排她性得准公共产品。

?由于不能确定对其消费得限定条件,或者即使能确定却很难实施,且一个人对物品得消费会减少其她人对该物品得消费,即产生拥挤问题,因此,这种准公共产品又被称为“可拥挤物品”。

?一个人对物品得消费所引起得另一个人对该物品消费(受益)得减少,被称为拥挤成本。在产生拥挤时,增加一个消费者得边际成本不再为零,而就是大于零,同时低于平均成本。

④俱乐部物品:

?存在消费得非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得非排她性得准公共产品。

?俱乐部物品得消费具有排她性,通过限定消费资格,将非成员排除在外,即对外就是排她得。但在内部就是共享得,一个成员对物品得消费不会减少另外成员对该物品得消费。

?俱乐部物品得排她性就是不完全得,在内部又就是共享得,有可能导致成员过多从而产生拥挤:一个人受益得增多可能会减少另一成员得受益。

?这时,可拥挤物品与俱乐部物品相交叉,形成“可拥挤得俱乐部型物品”。

(七)公共需要得特征:

1、公共需要就是社会公众共同得需要;

2、公共需要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得需要;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需付出代价(缴税或付费);

4、满足公共需要就是政府得职责。

第二章

(一)财政支出得定义、分类

定义: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取得所需物品与劳务而进行得财政资金得支付。

分类:

1、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新收支分类与预算设置原则:

?公开透明

?借鉴国际经验

?便于操作

2、我国现行财政支出得分类

?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①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②外交支出

③国防支出

④公共安全支出

⑤教育、科技、文体传媒支出

⑥社会保障支出

⑦医疗卫生支出

⑧节能环保支出

⑨交通运输支出……

?按财政支出得经济分类

①经常性支出

②资本性支出

③净贷款

?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得关系分类

①购买性支出

②转移性支出

?按政府职能分类

①经济性支出

②社会性支出

③维持性支出

(二)公共物品得提供方式

满足社会需要得两个系统:一就是市场,一就是政府。

1、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公共提供-政府供给

?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得公共需要,就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得职责;

?另一方面,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得权力,税收就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得最好途径

2、准公共物品得提供方式

?准公共物品:兼具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得特性。

准公共物品分类:可拥挤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

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①公共提供方式;

②市场提供方式;

③混合提供方式。

3、混合提供方式:

①政府授权经营;——自然垄断行业

②政府参股;——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③政府补助。——教育、公共卫生、高新技术研发

4、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得研究与实践

我国公共物品私人提供得实践

①公路得“贷款修路,收费还款”方式

②公共项目采取“BOT”方式

※ BOT:Build(兴建)、Operate(营运)、 Transfer(转移)。其为将政府所规划得工程交由民间投资兴建并经营一段时间后,再由政府回收经营。

※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

目。或就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与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得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得权利与义务,以确保合作得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得结果。

(三)公共定价

1、什么就是公共定价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得程序与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得价格与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与收费标准得确定。主要包括:

?纯公共定价

?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2、公共定价得一般方法

①平均成本定价法

在保证提供公共物品得企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前提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得定价方式。

②二部定价方法

定额定价与从量定价结合

?定额定价——基本费

?从量定价——从量费

电话

③负荷定价法

针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得需求制定不同得价格。——电力、自来水、电话

(四)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1、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得基本原则

①3E原则: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有效性(Effectiveness)兼顾得原则;

②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得原则;

③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与相衔接得原则;

④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得原则。

2、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得设计

①规模效益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占GDP得比重=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当期GDP×100%

?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贡献率=当期GDP得增加值/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总额×100%

?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公共物品产出率=当期公共物品总额/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总额×100% ②结构效益指标体系

?本级财政支出占本区域财政支出得比重=当期本级财政支出总额/当期本区域财政支出总额×100% ?各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得比重=当期某类支出总额/当期财政支出总额×100%

?各项目支出类别得比重=当期某项目支出总额/当期类别支出总额×100%

③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

?支出项目得成本收益率=期间支出项目得经济收益/期间项目支出总额×100%

?财政资源使用成果率=财政支出项目成果/财政项目支出总额×100%

④公共部门(单位)效益指标体系

?履行职能得标准成本率=履行某项职能得实际成本/履行某项职能得标准成本×100% ?政策目标(计划)完成率=政策目标(计划)完成数量/政策目标(计划)数量×100%

第三章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得指标

①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得两个指标

绝对数指标

财政收支

相对数指标——财政收支占GDP得比重

②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得指标(P 51)

(二)瓦格纳法则

①工业化经济得发展伴随着公共部门特别就是国家活动家扩张。

随着人均收入得提高,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扩大得趋势

②维持性支出:工业化-市场扩张-市场管理

经济性支出:工业化-外部性-政府干预

社会性支出:工业化-收入提高-需求得收入弹性

(三)财政支出得影响因素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得宏观因素分析:

①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得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当前经济政策等。

②政治性因素。

?政局就是否稳定

?政体结构与行政效率

?政府干预政策。

③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得微观因素:①部门支出效益②单位支出效益③项目支出效益

(四)马斯格雷夫与罗斯托得经济发展阶段论

1、经济发展阶段论

用经济发展得阶段论来解释财政支出得增长原因,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转移支出分别予以考察,具体地探讨了财政支出得增长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得不同特点。

?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得财政支出特征:

①财政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部分比重很大,增长得速度也很快。

②人们得生活水平不高,主要就是满足人们得基本需要,如吃、穿等,因而对政府得公共性消费支出需求

不大。

③这一时期主要考虑经济得发展速度,因而转移性支出不大。

?经济发展中期阶段得财政支出特征:

①政府用于教育、卫生与安全等方面得消费性支出增加,其在整个财政支出中得比重相应上升。

②此时私人资本积累开始上升,公共积累支出得增长率就会下降,从而公共投资支出在GNP得比重下降。

③用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得转移性支出开始增加。

?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得财政支出特征:

①这一时期得政府公共性投资支出又呈增长势头,表现为一种对私人消费品得补偿性公共投资。但从总

体上而言,公共性投资占GNP得比重就是呈不断下降趋势得。

②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中得比重上升。

③用于解决社会公平得转移性支出将会大幅度增加。

第四章

(一)财政民生性支出包含得种类

①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②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支出

(二)影响行政支出规模得因素

?外在因素:①财政收支水平②经济发展水平③物价指数水平

?内在因素:①政府机构膨胀②财政秩序紊乱③预算编制不合理④只管支出不管绩效

(三)教育支出得属性及提供方式

1、教育、科技支出与医疗卫生得属性

①将教育、医疗卫生与科学技术支出归入非生产性范畴,用于这些事业得支出不能对当年得物质财富得生产

做作出直接得贡献。

②从长远瞧,教育、科技与医疗卫生事业得发展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得素质,它们对物

质财富生产得贡献将越来越大。

2、教育支出得提供方式

?教育分初、中、高几个层次

?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物品。

?义务教育以外得高层次教育属于混合物品。

(四)医疗卫生支出需要政府介入得理由与范围

1、理由

①公共卫生领域就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得纯公共产品

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得防范与病菌传播媒介得控制(卫生防疫)、卫生信息等。

②为公平得收入分配提供前提,卫生保健就是一种人人应有得权利

避免“贫困得循环”

③弥补商业保险应对疾病风险得“失灵”

逆向选择

?我国卫生医疗体系得缺陷

①政府投入不足,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应急机制;医疗机构实行创收机制,以药补医,

公益性严重淡化。

②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还没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得基本卫生医疗保障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滞后,农村合

作医疗保障水平较低。

③城乡、区域与不同阶层之间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得差距扩大。

④医疗与医药费用上涨,居民个人负担加重,瞧病难、瞧病贵、医患关系紧张,成为社会关注得热点与影响构

建与谐社会得一个突出问题。

2、范围:①公共卫生服务②基本医疗服务

第五章

(一)投资与经济增长得关系

投资就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得重要动力

?社会需求由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部分组成,因此,投资可以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

?投资需要购置生产资料、添置生产设备,所以,增加投资可以刺激生产资料或设备生产得增长;

?投资中得一部分将转化为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所以增加投资又可以刺激消费品生产得增长。

(二)政府投资得范围、特点、决策标准

1、范围

一般而言,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科目反映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得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与应急性储备、土地与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得支出。

?其她资本性支出就是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得用于上述得支出。

2、特点

①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可从社会效益及成本角度评价、安排,可微利甚至不盈利;

?政府财力雄厚,资金来源无偿(税收),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投资与长期投资;

?政府投资有利于社会投资结构得优化。

②非政府投资:

?非政府投资追求微观盈利;

?非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经济个体自身积累与社会筹资,投资规模有限、投资周期较短;

?非政府投资难以优化投资结构。

3、决策标准

(三)基础设施得特点

1、基础设施为不同得生产者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公用性、非独占性、不可分性“公共物品”

2、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得投资多、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单个企业很难独立完成项

目得建设。

(四)基础设施得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三峡枢纽、南水北调工程、航天事业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收费公路、高速公路、桥梁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小型机场建设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污水治理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Build-Operate-Transfer

——桥梁、隧道等

?特点

①基础设施从总体上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

②根据外部效应大小采取不同得提供方式

——农村公路、大型水利设施

——城市街道、给排水工程

——长话电讯、燃气

③发展中国家得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采取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得混合提供方式。

(五)政府必须介入“三农”得理由

1、“三农”投入得一般特点

①市场经济下,财政应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功能,提供市场不能满足得具有“外部效应”公共产品及

公共服务。

②凡具有“外部效应”以及牵涉面广、规模巨大得农业投资,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

※“外部效应”得案例:一项科研成果得推出,将会使全部运用这项成果得农户受益,但从事这项科研活动得单位却无论如何不可能将这项科研成果所产生得全部收益据为己有。农业科研单位得研究成果所产生得利益就是“外溢”得,但就是,进行这项科研活动所需得一切费用却只能由科研单位自己承担

2、“三农”投入得特殊性

①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得发展阶段。

②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与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得积累。

③农业就是一个特殊得生产部门,供给波动大而且具有明显得周期性,需求却相对稳定。

④农业部门得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使得农业危机很难依靠自身得力量通过市场加以克

服,这进一步又会强烈地干扰国民经济得正常运行。

(六)政府加大“三农”投入政策得措施

①全面取消农业税。

②财政补贴。

③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④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与农村综合开发。

第六章

(一)社会保险得定义

社会保险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收取保险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得,提供一定程度得经济补偿,使她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一种制度。

(二)社会保险必须由政府提供得理由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弥补市场机制得失灵;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得作用;

3、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得经济保险。

(三)社会保险制度包含得内容

1、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得建立与发展

①我国社保制度与国企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②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得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部分基金制运作模式

③积极推进广大农村人口得社会保险改革。

④多层次、多种类、多渠道,覆盖面不断扩大。

⑤立法通过并实施社会保险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社会保险法》,将于2011年7

月1日付诸实施。

2、养老保险

?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而在劳动者进入老年后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得制度。

?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得项目。

?中国现行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筹集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得方式,

社会统筹不超过20%,个人账户8%

3、失业保险

①含义:指政府与社会对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而暂时失去工作得劳动者给予物质补偿得制度。

②经济效应:

?道德风险问题→失业者比在没有保险时花更多得时间找工作

部分失业者倾向于在失业概率很大得行业中就业

?失业保险增加失业持续期→失业者花更多时间找工作,可能有利于找到适合发挥自己专长得工作

4、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就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得医疗费用得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得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得社会保险。如中国得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得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与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

5、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项目

①社会救济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险

?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农村“五保户”救济

?灾民救济

②社会福利项目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6、我国得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四)社会保险与财政补贴得异同点

?相同点

1、两者都具有无偿性

2、两者都就是转移性支出

3、两者都能给领取者带来实际收入与经济状况得改善

?不同点

1、财政补贴与价格变动有关,社会保险不影响价格

2、财政补贴影响资源配置、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而社会保险不影响

(五)财政补贴得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

?财政补贴得积极效应

1、财政补贴得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得经济政策

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财政补贴使用过度得消极效应

1、财政补贴项目偏多,规模偏大,会加重财政负担,总体上削弱国家财政得宏观调控能力。

2、长期得财政补贴不可避免得会使受补单位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人为地加剧

企业得不公平竞争

3、长期过多过广得补贴,人为地扩大了经济体系中政府行为,相应地缩小了市场活动覆盖得范围。

4、某些补贴得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扭曲合理消费结构,加大了宏观调控得难度。

(六)税收支出得形式

1、税收豁免

在一定得时期内,对纳税人得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2、纳税扣除

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得特殊支出,以一定得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3、税收抵免

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得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4、优惠税率

对合乎规定得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得税率。

5、延期纳税

“税负延迟缴纳”,系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得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得税额。

6、盈亏相抵

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得亏损,抵消以后年度得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得应纳税款,或就是冲抵以前年度得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得部分税款。

第七章

(一)财政收入得定义、分类

?定义: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与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得一切资金得总与。

?分类: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得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技术水平

①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得社会产品得丰富程度与经济效益得高低

②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得影响表现为基础性得制约

③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得

④生产技术水平也就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得重要因素

2、分配政策与分配制度

①就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得另一个重要因素。

②经济发展水平就是分配得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得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得可能性。

3、价格对财政收入得影响

①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得影响:

②现行税收制度

(三)政府收费得性质与特殊作用

1、收费得性质

理论上说,政府收费主要就是使用费(user charges)。

2、收费得特殊作用

弥补市场失灵,收取使用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得配置效率。

第八章

(一)税收得“三性”

1、强制性

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与个人都不得违抗。

2、无偿性

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无偿性就是相对得,指得就是不能直接、立即、均等获得补偿。

3、固定性

征税前就以法律得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得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得标准征税。

即征税有一定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得稳定性

(二)税率得分类及特征

?定义:对课税对象征税得比率,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即为税率。

?分类: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特征:

(三)税负转嫁得定义、方式

?定义:

1、税负转嫁: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得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

应者得一种经济现象。

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得税负得最终落脚点。

2、税收负担:由于税收不具有直接返还性,各经济实体(纳税人)所缴纳得税款与从政府得到得产品或服务没

有对等得联系。因此,从各经济实体得角度来瞧,纳税(负税)就就是一种纯粹得损失,这种损失被称为税收负担。

?方式:

1、前转方式: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2、后转方式:又称为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得价格以转嫁税负得方式。

原材料生产者←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

3、其她转嫁方式:混转或散转、消转与税收资本化等。

(四)税负转嫁与归宿得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得商品得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得商品得课税不易转

嫁。

?供给弹性:指供给曲线得斜率,一般来说,供给弹性与税负转嫁呈反向运动,即供给曲线越平坦,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越就是趋向由买方负担,反之则反就是。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指需求曲线得斜率,需求弹性与税负转嫁也就是呈反向运动,即需求曲线斜率得绝对值越大,曲线越平坦,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越就是趋向由卖方负担,反之则反就是。

3、课税范围宽广得商品税负交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得商品税负难以转嫁。

4、对垄断型商品课征得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得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得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得税负不容易转嫁。

(五)我国现行得主要税种

(六)营改增得原因以及营改增得影响

①统一货物劳务税制,优化税制结构。纳税人提供货物与劳务将统一缴纳增值税,

从税制建设角度瞧,简化了税种、统一了税制;

从企业角度瞧,简化了企业税务管理,降低了遵从成本。

②将解决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导致得重复征税问题,消除了重复征税,降低了企业税负。

③打通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利于服务业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完善得产业

配套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④通过促进专业化分工与服务外包,拓展了企业特别就是小微企业得发展空间,有助于催生大量从事研发与

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得小微企业。

⑤对出口服务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得政策,将有利于增加我国企业提供服务得国际竞争力,提高服务贸

易在出口贸易中得比重。

第九章

(一)国债得定义、种类

?定义:国债就是整个社会债务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与银行借款所形成得国家债务。

国债就是一个特殊得财政范畴。首先,其就是一种非经常性得财政收入;其次,其又就是一个特殊得债务范畴,国债得担保物就是政府得信誉,在一般情况下,国债比私债要可靠得多,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种类:

1、以筹措与发行得地域为标准,分为国家内债与国家外债。

2、按照债券就是否流通,可以将国债分为可转让国债与不可转让国债。

3、按照发行得凭证为标准,分为凭证式国债与记账式国债

4、按照期限分为定期与不定期国债

(二)凭证式国债与记账式国债得区别

财政学复习资料(0001)

财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物品 是指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其具有两个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前者是指增加消费,其社会边际成本为0;后者指在享受过程种,不排除他人从中获益。公共物品在享受过程种“无法分割,无法量化”,并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公共物品”与“公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部效应 指在市场活动种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例如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财政 1.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疆土范围内,在一定的色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强行参与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价值、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经济行为。 2.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之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需求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以打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

目标。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表转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来达到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还优随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 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财政学选择题含答案

2014年5月财政学作业(2)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交换效率的含义是: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产品结构能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当某个消费者的效用给定时其他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D、产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2、产品组合效率要求满足()条件。 A、每一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B、每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D、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3、生产效率的含义是: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使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财政学笔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政学》是财税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其他财经类专业的经济基础理论课。在学科属性上,是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的二级学科。 由于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以国家政治权利为依据的分配活动,是政府为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直接经济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成为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手段,是国家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因而财政分配直接、间接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广大企业、家庭、个人的切身利益,财政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财政理论学习,对财税专业的学员而言,可为学习《税收学》、《中国税制》、《国家预算》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政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他财经类专业而言,是学员经济学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充足财税专者,是不合格的经济管理者。学好《财政学》,对自考学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课程结构看,《财政学》包括财政的共性、社会财政与国民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财政管理和管理体制等内容。 第三章财政的职能和效益 重点:财政的职能。资源合理配置含义及针对市场失灵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国民收入初次及再分配贯彻的不同分配原则;稳定经济含义及财政调节作用的体现;监督职能特点。 难点:财政的效益。理解公共选择对财政效益的影响,如免费搭车及财政挤出效应;如何评价财政效益问题。 此外,把握作为分配范畴的财政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其他环节如生产、交换的关系,财政的收支矛盾实质、表现及解决;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及其主导作用。 第四章税收概述 本章重点内容较多,如税制基本结构中所含各项要素及其涵义;从不同角度对税收进行的分类;税收的财政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具体内涵;税收负担的转嫁问题;1994年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上述重点中同时包含了一些难点问题。如在税制基本结构中累进税率的掌握仅靠文字表述的概念是不够的,税负减轻措施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异同区分,涉及运算的加重税负手段税收附加与加成,二者均是加在正税税额基础上的;又如在税收转嫁原理中,作为转嫁程度约束条件的商品供求弹性的理解及把握,商品供给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意义何在?主要针对哪类商品?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税收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摊情况?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超越被动的记忆,真正牢固地把握这一内容。 另外,应掌握税收基本概念及三大特征;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税制沿革的主线。 第五章我国的主要税种 本章介绍了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行为财产税类的11个税种,其中,增值税、关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为重点税种,对其特点、作用及税制结构状况应有详细确切的把握。对于其他非重点的税种主要把握其税制结构所含内容,特别是那些独特的税制要素。 同时,多数税种均介绍了相应的税额计算公式,其中尤对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的计税公式要重点把握。对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的增值税,首先应清楚地理解其设计原理和征管机制,否则难以真正掌握其理论内容及计算方法。关税进、出口的完税价格分别为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在税额计算方法上亦有所差别,仍应以理解助记忆,将二者分辨清楚。在所介绍的税种中,计算公式最多的当属个人所得税,我国采用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区分不同所得给与不同的计税方法,因此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多做练习。当然,除此之外,也不排除对其他税种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的计税方式的考查。 第六章国际税收 本章重点:首先应把握造成国际避税或重复征税的原因即: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别及税率(税负)的差别。关于国际避税,把握其含义、基本方法及避税地的利用。关于国际税收协定,重点把握其作用及基本准则,一般把握其分类及内容概要。 本章难点主要在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对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一方面以其文字表达的含义去理解,一方面能实际进行运用计算,二者应相辅相成。其中,相对复杂的抵免法,区分为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二者适用对象不同,计算思路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抵免限额的设定。此处可联系前一章我国税种之中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内容来学习。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7c13880502.html, 关于国际税收概念、产生原因、发展线索应有基本把握。 第七章财政支出及其效果 重点:关于财政支出的原则。在借鉴西方财政支出原则的发展和现状的情况下,主要关注我国财政支出的三大原则。搞清在量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财政是以()为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 2、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的产生而产生的。 3、人类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两类不同需要是()和()。 4、以国家职能为标准,我国的财政支出一般分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六大类。 5、按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可将财政支出分为()和()。 6、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和()。 7、()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8、一般理解,税收公平包括()和()两个方面。 9、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的单位和个人。 10、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 11、()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12、税负转稼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和()。 13、增值税条例规定,出口商品实行()。 14、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和()两种征收方法。 15、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的()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16、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17、国债发行需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18、通过发行国债(),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作法。 19、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和()。 20、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 21、()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 22、()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23、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的制度。 24、完善()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25、市场经济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的适当运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发挥职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过程中,政府的权力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2、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4、社会公共需要总是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来满足。() 5、转移性支出在稳定经济方面可发挥较大作用,而购买性支出则在收入分配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6、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财观,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 7、财政支出的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总能一致地反映政府规模的变化情况。() 8、政府投资性支出属于生产性支出。() 9、政府投资应追求社会净效益的最大化。() 10、社会保障具有受益的普遍性,其目标是保证社会成员较高的生活需要。() 11、国家凭借政权征税,体现国家意志,可以不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限制。()

最新《财政学》试题库(含)答案

练习1 (下列题目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做选择)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价值 B、物论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B、社会主义国家实质:实现国家职能,巩固人民政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D、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4、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5. 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_____。 A.纳税人B.负税人 C.缴税人D.扣税人 6. 财政分配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A.国家主体性B.非营利性 C.强制性D.无偿性 7. 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包括()。 A债务利息支出B福利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D文教行政支出 8.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 A 33% B 25% C 20% D 15% 9. 税负转嫁的两种最主要、最基本形式是()。 A.前转B. 后转C.混转 D.旁转E.辗转转嫁F.消转 10、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这种预算叫() A.单式预算 B. 增量预算 C. 复式预算 D. 零基预算 11、内债的应债主体主要是() A. 一国的国民收入 B. 一国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 C. 政府机构 D. 外国投资者 12、下列不是非政府投资特点() A、营利性,首要特点。 B、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为投资提供资金。 C、非政府投资的领域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D、公益性,以社会福利为首要目标。 13、公债收入是财政收入的()。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税收的经济效应【圣才出品】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9.1复习笔记 一、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是分析税收经济影响的基本原理。 1.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下面以图9—1来说明。 图9—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计量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AB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个人在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不同组合的轨迹。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

点。AB线与无数的无差异曲线相遇,但只与其中一条相切,即图中的I1,切点为P1。在切点P1上,纳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税款相当于AC乘以衣物价格或BD乘以食品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至CD。CD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2相切,切点为P2。在切点P2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P1移至P2,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2.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以图9—2进行说明。

财政学考题与答案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配置有效的实现需要完全自由竞争、无外部性、信息完全对称等条件为前提,而现实中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机制存在的这种缺陷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称之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垄断(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垄断地位—>太高物价超额利润、资源配置不足、社会总福利下降)、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和公平,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社会问题,影响效率)、经济波动(价格波动与生产周期的不匹配 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 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十八届三种全会中的定位,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维护市场统一;第三,促进社会公平;第四,实现国家久安。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乃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财政预算制度、公共工程、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补贴、公共财政规模) 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界限) 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税收补贴投资的调节,对公共需求、特定发展的支出) 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 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正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 负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减损,而实施者不必为此承担代价。 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公共选择理论,是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研究公共决策问题。 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分摊。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与司法三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均衡。

(整理)AA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委托加工、零售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社保支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包括非财政经费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含社会救济支出或社会补助支出和社会优抚支出)两方面。 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这样就减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税务代理人:指具有丰富的纳税事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业理论以及法律基础知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得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财政学练习题1及答案

财政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但是下列各项中,(B)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 A出现不完全竞争B就业不充分 C物价不稳定D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2.公共财政提供一致性服务是为了(B)。 A弥补市场失灵B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C界定政府的参与程度D加强法制 3.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政府通过(D)的方式体现出公共财政的非营利性。 A招标B贷款C引进外资D补贴 4.调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可以(A)。 A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D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5.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但是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 A机关职工工资的调整B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 C离退休人员工资的调整D部队官兵津贴的调整

6.为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财政运用的手段主要是(C)。A增加税收B减少财政转移支付 C增加支出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7.“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收原则,是(B )提出来的。 A配第B斯密C瓦格纳D凯恩斯 8.一国政府制定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是(C)。 A税收法律B税收原则C税收负担D税收机构 9.收费也是政府参与分配的一种方式,它具有(D)。 A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B临时性、区域性和有偿性 C特定性、福利性和随意性D自愿性、受益性和普遍性10.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办法,把所纳税款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A )。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1.买主在购房时,将该房未来的应纳税款从房价中扣除,这样,该收款实际上由卖主承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D)。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2.按税负转嫁与否,一国的税种可分为(B)。 A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直接税与间接税 C中央税与地方税D从价税与从量税 13.国债作为特殊的财政范畴,其基本功能是(B)。 A筹集建设资金B弥补财政赤字C调节收入分配D调节经济运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就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 1、财政运行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就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就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与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 (四)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 2、市场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性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性: 就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 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她人带来利益的现象, 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 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她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 5、经济波动 (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1、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手段 ①宏观调控 ②立法与行政手段 ③组织公共生产与提供公共物品 ④财政手段 2、政府干预失效 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与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 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②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决策失误 ?寻租行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 (六)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1、产品依据需要主体与供给渠道分类: ①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与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与服务。 公共产品 ②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与服务。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判别标准: ①私人物品:排她性与竞争性 排她性:排她性就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她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她人消费的数量。 ②公共物品: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精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学习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

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6消费的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7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 8庇古税: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9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整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0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 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 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17支付能力原则: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18税收收入效应:对消费者表现为国家征税之后会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对生产者表现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因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 19税收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20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 21宏观税收负担:亦称总体税负,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集中的收入总额。 22公平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23债务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占GDP的比例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13.1复习笔记 一、国家预算概述 1.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 (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 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2.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以及编制国家预算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主要有如下五项:①公开性;②可靠性;③完整性;④统一性;⑤年度性。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 ①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预算

年度; ②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跨越两个年度。 3.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体系 新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的设计,主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①公开透明。 ②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 ③便于操作。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1)收入分类。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人范畴的各项收入。 (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为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这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心。从分类方法和结构上看,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4.我国预算法及其改革问题 (1)首先提出的是关于修订稿中有关立法宗旨问题。 (2)关于预算权的合理配置问题。 (3)关于预算管理级次问题。 (4)关于国家预算的公开、透明问题。 (5)关于预算监督的严肃有效性问题,也就是从法律上切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的监督权问题。

WK-财政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3)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4)税源普遍,课税有弹性5)计税方法复杂,稽征管理难度大 2.简述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1)政府决策失效。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利而发生的寻租行为,即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利,化公为私,受贿索贿等。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提供信息是多方面的,诸如经济形式判断、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测等都是引导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一担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财政职能的“越位”,是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如政府热衷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投资,代替了市场职能。财政职能的“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如公共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等。 3.简述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答: 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不是个人需要和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即不具有分割性。2)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即不具有排他性。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要付出代价。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4.简述财政补贴的作用。 答: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1)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 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 3.是加强税收调节; 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财政从本质上看是属于()范畴。 A. 生产 B. 分配 C.交换 D.消费 2、在封建社会,财政分配以()形式为主。 A. 力役 B.实物 C.价值 D.劳动 3. 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 (C ) B. (C+V) C. (V+M) D.(M ) 4、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是()。 A. 惩罚性和无偿性 B.惩罚性和补偿性 C.强制性和无偿性 D.强制性和补偿性 5、财政起源于财政产生相比较,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 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长 B. 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短 C. 财政起源与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一样长 D. 两者的比较视具体情况而定 6、()是现代干预主义的鼻祖。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阿道夫·瓦格纳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7、把政治家描绘成一个“政治企业家”的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米尔顿·弗里德曼 B.詹姆斯·M ·布坎南 C.约瑟夫·E ·斯蒂格里茨 D. . 阿道夫·瓦格纳 8、说明财政运行在历史、现在及未来的一个区间的发展取食的研究方法属于()。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静态分析 D.动态研究 9、实证分析也称()。 A.主观分析 B.客观分析 C.理论分析 D.经验分析 10、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A.政府为了生财 B.政府为了聚财 C.政府为了维护统治 D.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 1.B 2.B 3.D 4.C 5.A 6.C 7.B 8.D 9.B 10.D 第二章经济形态与政府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不是自然经济的特征。 A.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B. 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C. 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D. 自然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2、()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A. 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计划经济 3、下面哪一个不是计划经济的特征。 A. 国有制占主导地位 B. 经济决策权的部分集中 C. 生产单位从属于行政等级制度 D. 国家通过至上而下的命令协调经济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