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学与美育作业及答案小学教育专科

美学与美育作业及答案小学教育专科

美学与美育作业及答案小学教育专科
美学与美育作业及答案小学教育专科

美学与美育作业及答案小学教育专科

美学与美育作业A.B.C.D.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提出的

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贺拉斯

2、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因而被视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是(B)

A.康德

B.鲍姆加登

C.席勒

D.黑格尔

3、提出“自下而上”美学研究方法是德国的心理学家(C)

A.席勒

B.叔本华

C.贾希纳

D.狄而泰

4、从20世纪初起借鉴西方美学观念撰写美学与美育论文,因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创始人的是(A)

A.王维国

B.黄遵宪

C.蔡元培D蔡仪

5、《谈美》《文艺心理学家》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B).

A.王维国

B.朱光潜

C.宋白华

D.胡远

6、美学主要是一门(A)

A.人文科学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D.实践科学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美学的性质就是美学的对象。

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基本属性和特质。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审美体验并非神秘,不可知的,它是生的产物。

三、简答题

1、西方美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西方美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和文化论美学。

2、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阶段?

答:美学在中国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清末民初美学,五四美学,20世纪30--40年代美学,50---70年代美学,80年代美学和90年代美学3、美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对话法、体验法、思辨法、实验法、阐释法

四、论述题

1、试举例论述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汇通的方法

答:例如,分析《红楼梦》时,要注意调动有关古典长篇小说的审美阅读知识,显示小说在语言、文体、人物性格、环境刻画、意境描写等方面的审美特性和审美成就,并且获得一种认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是体现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代表性作品。这种分析方法及结论是由对美学以外的有关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人口学、社会学知识去阅读,从中见出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人口、社会等方面的生活图紧,从而获得这样一种认识《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种观察在美学中不应被人为地对立起来,而应当形成密切的汇通,相互渗透,相互激活,相互共生。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

1、俄国民主广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学提出的著名美学命题是(B)

A.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美是生活

C.美是关系

D.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D)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付足实践

B.审美体验

C.文化心理

D.文化语境

3、清代著名学者(A)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论述。

A.姚鼐

B.王夫之

C.王国维

D.龚自珍

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B)

A.先秦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5、西方美学史上首次从修辞学角度论证崇高的美学家是(B)

A.亚里士多德

B.朗吉弩斯

C.博克

D.康德

6、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B)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

形式与生活论,即一面认为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物质的形式一又肯定自然美与人类生活存在联系。

2、“丑得如此精美”对

在艺术中,丑转化为美,是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经过艺术语言的构建,自然和现实中的丑就转化为艺术美。

三、简答题

1、美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美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①美的符号性:

A.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

B.人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

C.人类通过符号构建一个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

②美的无功利性:

A.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

B.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功利评价。

③美的形象性:

A.美必须呈现为形象

B.美的形象依赖于人的直觉

C.美的形象具有交流性

D.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

④美的感染性:

A.美的感染性意味着交感

B.美的感染性意味着动感

C.美的感染性意味着精神快感

2、何谓荒诞?

答:荒诞是一种自相矛盾,滑稽可笑的生命境遇。首先荒诞是现代文学所表现的一种基本情绪。这种情绪的基调是畏惧和焦虑,人的生命失去的理由,活动失去了根据,死亡是一种永恒的威胁

3、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性?

答:一般地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界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作为顶级膜拜的对象

第二阶段,自然作为人类对话的伙伴,而向人类显示出共生和谐和亲密的价值。

第三阶段,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体现人的生命活力,因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四、论述题

1、具体论述美的形象性与特征。

答:美的形象性,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化的特性。

第一,美必须呈现为形象。汉语的“形象”一词,大体对应于西文的“im-aga“,但汉语中的形象,具有远为半富的意义,不仅包含了具体可见的视觉形体意义,而且还有心灵改造物象而呈献的”心象“或”意象“的意

义。

第二,美的形象依赖人的直觉。直觉就是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对对象的直接觉察,而美的形象依赖这种直觉。第三,美的具形象具有流变性。美的形象往往是流动和变易的,是富于生命节奏和韵律的形象。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尤其是诗画中,随处可见这种富于生命节奏和韵律的形象。

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又是跃动在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的显视,所以音乐被视为美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B)的产物。

A.教育活动

B.全部世界史

C.生物进化

D.审美体验

2、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D)

A.审美情感

B.审美知觉

C.审美理解

D.人类符号实践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C)

A.人的本质能力

B.人的审美能力

C.人的创造能力

D.人的生物能力

4、美国哲学家布洛巴克把(D)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

A.直觉

B.通感

C.审美移情

D.审美态度

5、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B)认为人具有内在的感觉器官,如”内在的眼睛“,这种内在器官使人一下子分辨美丑。

A.夏夫兹博里,

B.洛克

C.休谟

D.狄德罗

6、中国南宋时代著名画家(C)提出了畅神说

A.王维

B.刘勰

C.宗炳

D.钟嵘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一方面情感驱动了审美欲望的实现化。二是情感推动了审美期待的具体化,三是情感运动通往了审美理解。

2、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对

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

三、简答题

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区别: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

联系: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

2、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观起源的观点有哪些?

答:①美感是”神赐的迷狂“②是美感是人的内在感观,③美感是对美的事物的模仿反应,④美感是人的生命的表现或投射。

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

答:①审美直觉是直接感受②审美直觉动情的感受③审美直觉是整体的感受④审美直觉是对感性形式的感受。

四、论述题

从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答: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起兴的根本动力。艺术创造的起兴阶段是指艺术主体创造欲望的兴起和创造激情的发动。艺术的起兴看起来是突然降临在主体身上的一种欲望和激情,但它却不是什么力量的作用,而是过去和现在的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以情感为中心的多种心理活动对感知材料进行审美改造,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

总之,从艺术出发,构思和物化三个环节上看,审美体验作为动力,逻辑和根据贯穿在艺术创造之中。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

1、注重身体的训练,以身体训练来激发人的精神,这是(C)时期的美育特点。

A.古希腊

B.中国先秦

C.西方早期社会

D.西方古代社会

2、西方美育发展史上提出”寓教于乐“的是(B)

A.贺拉斯

B.席勒

C.大方美纽斯

D.康德

3、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D)

A.王维

B.蔡元培

C.鲁迅

D.梁启超

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柏拉图

B.贺拉斯

C.蔡元培

D.王国维

5、在现代中国提出“趣味教育”的是(D)

A.王国维

B.梁启超

C.鲁迅

D.蔡元培

6、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

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美育和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二者没有什么联系×

理由:一方面,美育是基于一定道德理念的教育,它本身也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德育要化入人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的机制引入就尤其必要了。

2、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

理由:在今天审美的时代,审美和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审美教育也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艺术教育的范畴之中。事实上,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美育这一概念?

答: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因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美育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答:美育的特征具有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3、美育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美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美育与个体塑造①情感陶冶②个体发展

(2)美育与社会整合①审美交往②社会协调

(3)美育和文化建构①文化领悟②文化认同

四、论述题

1、何谓审美能力?举例说明美育是如何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

答:审美能力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个体对活动的形象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造力等。

2、审美能力就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审美的能力可以在美育中获得提高。月到中心处,风来水面时。此中注意叶,料得少人知,(邵雍《清夜吟》诗人感叹天月水风的美,总是被人冷落。为什么美的事物,有人见了赞叹不已,有人却无动于衷?这就和人的审美能力有关,美育正可以提高人敏锐的发现和感受美的事物的能力,美育用美的形象去感染人,也就是激发人的情感活动,用情感活动来推动人的想象和思考,

进而以情感的方式去把握和认识世界。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

1、形体由点、线、面、体等不同层面构成,其中(B)作为形体构成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A.点

B.线

C.面

D.体

2、(D)是指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献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

A.对称

B.此例

C.匀称

D.均衡

3、对形式的审美感受力,就是对具体形象作(C)的形式美分析的能力。

A.主观

B.客观

C.抽象

D.具象

4、形式美的产生依赖于人在符号实践中形成的(B)

A.审美感

B.形式感

C.想象力

D.创造力

5、古典艺术大多恪守形式美的法则,使艺术作品多呈献出(A)的形态。

A.和谐

B.破碎

C.扭曲

D.怪诞

6、(D)中的形式美更纯熟,更精粹

A.社会

B.自然

C.现实

D.艺术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修饰事物外观的特性×

理由: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审美符号特性。

2、现代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

理由: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表现”,即采用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三、简答题

1、形式美的特性是什么?

答:形式美的特性是①抽象性②相对独立性③装饰性④符号性。

2、色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答:色彩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三点:①表情性②象征性③审美意味的复性。

3、简述节奏与韵律的联系与区别

答:韵律是由节奏的有规律变化,重复而产生的一种情调,韵律是对节奏的深化,使形式产生情趣,富有抒情意味。韵律在节奏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又比节奏的变化更丰富,节奏是有规律的简单重复,而韵律则是有变化的重复,正是这种变化使韵律成为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节奏。

四、论述题

试以较古典艺术和现代派艺术在形式美运用上的区别

答: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侧重“再现”,即忠实地模仿呈现客观世界的物象,使艺术品达到反映生活现象和本质的高度真实性,因而形成了强调写实,刻画具体的艺术传统。

古典艺术基于再现生活,追求真实的美学原则,大多恪守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写实手法,以对称、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的形式规律来组合色彩,形体和声音,使艺术作品多呈现出完整,典雅,和谐的形态,给人以掌心悦目的审美体验。

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表现”,即采用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现代派艺术再现到表现的转变,有社会和艺术的原因。首先,从社会原因来看,20世纪,现代科技迅速发展,而且提供了艺术观察和反映物微观世界的可能,客观世界的视觉形象已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摄影,电视来再现,艺术家完可以在表现的天地里大显身手。

现代派艺术中的形式美不像在古典艺术那样一目了然,通过对现代派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经典作品形式

分析,可较为深入,直观地感受现代派艺术的形式美。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

1、直观具象性,是指(D)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

A.综合艺术

B.语言艺术

C.表演艺术

D.造型艺术

2、表演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在(A)过程中流动展现在来的。

A.时间

B.空间C想象.D表现.

3、形象的感染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符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使其受到强烈的感召和熏染获得(B)的审美愉悦

A.感官上

B.性感上

C.思想上

D.精神上

4、(B)是把似乎无限的意味隐含或蕴蓄在有限的语言中,真实的意义被字面意义有所掩隐,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A.含混

B.含蓄

C.复义

D.多义

5、(D)称赞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A.赵孟兆

B.孟洁然

C.黄庭坚

D.苏东坡

6、要获得对于建筑的文化内涵的把握,还必须置于建筑物的(C)

中,才能真正的领略到由其情绪氛围所表现出的精神蕴涵。

A.体形

B.体量

C.空间

D.群体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过程性和流动性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特征×

理由:表演艺术的过程性和流动性,是指音乐作为时间艺术,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它们的形象构成是在时间过程中流动展现出来的,因而在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的发展变化方面更为丰富。

2、艺术形象都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

理由:直观具象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

特性。

三、简答题

1、四种主要的艺术分类标准提什么?

答:第一从艺术的外在存在方式进行分类,第二,从艺术的外在存在形态进行分类,第三,从艺术与人的主体感受的对应进行分类,第四,综合主客体看那一方为主来进行分类。

2、简述造型艺术的”瞬间永恒性“

答:瞬间永恒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选取特定瞬间以表现永恒意义的特性一。作为一种静态艺术,造型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发展过程中最具表现力和富于意蕴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因此,造型艺术的形象虽然以静态方式呈现,却可以富于支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

3、简述语言艺术的语言修辞性。

答:语言的修辞性,是指文学中的语言,通过语言中蕴涵的审美因素加语音、文法、辞格等,不仅创造出文学作品,有而且其本身就构成美的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

1、试举例论述电影电视的高度综合性

答:

高度的综合性是指综合艺术吸取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的多种艺术成分,并将其有机地融汇在自己的艺术符号体系中,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影视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技术成果,利用不断更新的科技手段和先进器材装备自己,这就为它们对各门类艺术要素的歉收并蓄,创立了自己的艺术符号体系奠定

了物质基础,而且影视在全面吸收各门类艺术要素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自身的表现力,又要求科技提供更先进的手段为其服务。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

1、蕴藉是(B)的基本特征之一

A.外来文化

B.古典文化

C.民间文化D现代文化

2、现代性文化是指(A)相对,建立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审美文化。

A.古典性文化

B.外来文化

C.大众文化

D.高雅文化

3、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C)

A.含蓄、空灵、奇异

B.奇异、抽象、含蓄

C.奇异、征实、逼真

D.奇异、逼真、抽象

4、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A)

A.高雅文化

B.古典性文化

C.外来文化

D.现代性文化

5、以“感性愉悦”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D)

A.外来文化

B.现代性文化

C.民间文化

D.大众文化

6、民间文化基本审美特征是(D)

A.通俗易懂

B.文字传播

C.广泛流传

D.自娱自乐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理由:古典性文化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

2、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具有通俗文化特点,都是以朴素的形式吸大众。×

理由: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都具有通俗易懂和受大众喜欢的特点,但民间文化是自古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而大众文化则仅仅是与现代工业化和都市化形态。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文化这一概念?

答:文化是一个应用很普遍的概念。下列三句话可见出文化的三种不同含义:“这个人没文化”“你是个文化人”“东西方有不同文化”。

第一句意思简单:文化是指一个人的学问和内在修养;

第二句意思似乎较灵活,文化说的是教学,科学,创造等活动相关的方面,第三句意思就变得复杂,文化几乎能够牵连到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全部的社会活动领域,甚至一个民主所走过的整个历史。而且有了这三个用法“文化”一词不是仅仅和人类的精神活动相关,还可以和物质活动相关。

2、审美文化形态的标准是什么、

答:审美文化主要可以划分为围绕手工劳作的生产方式,建立起来的古典性审美文化(简称古典文化)和围绕大机器生产的现代工业文明建立起的现代性审美文化(简称现代性文化)而审美文化存在着民族演变的情况,这样就有了外来民族的审美文化(简称外来文化)

3、如何理解现代性文化?

答:理解这个词的意义,成为理解现代文化概念内涵的关键,现代性文化是当前人们创造审美文化,在这里,“现代性”“当下”等方面的含义,作为一个与时间有关的概念,现代性文化属于今天的人们,给今天的人们提供娱乐,并直接和今天的人们的生活境遇紧密相连。

四、论述题

1、结合当前审美文化的实际状况,论述从“纯审美”到“泛审美”的发展。

答:

“纯审美”主要涉及一种对“审美无功利”特征的理论认识。“无功利”也就是超然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不以满足人的实际要求为目的。在“纯审美”的理论看来,生理需求满足得来的快乐和精神需求满足得来的快乐是

完全不同的体验。我们欣赏一朵花可以吃掉充饥才喜爱它。正如康德所总结的,“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一种任何利害计较而但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一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纯审美“越来越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目光。与之相映的是,审美的趋向于生活化,实用化,社会化和商业化,它不再是超然于人们的生活之外的,高高在上的神圣领域,而是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把这种审美向生活转化的现象,叫做”泛审美“,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泛审美“的倾向尤其明显。一方面是”纯审美“”泛化“到文化的各个层面,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当做是审美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文化也趋向于审美化,有意无意地将一种审美的标准”泛化“为自己的规范和人策略。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

1、人的个体发展主要包括(C)

A.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智力发展

B.身体发展、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

C.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

D.身体发展、审美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

2、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B)

A.卢格

B.埃里克森

C.怀特

D.皮亚杰

3、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是(C)

A.想象性、创造性、纯真性

B.幻想性、创造性、纯真性

C.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

D.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

4、提出”原本性意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人是哪国人(A)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奥地利

5、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征是(D)

A.情绪化、从众心理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B.叛逆性,浪漫的异性爱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C.情绪化、浪漫的异性爱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D.情绪化,浪漫的异性爱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6、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B)

A.丰富多变浪漫

B.强烈、多变、浪漫

C.强烈、丰富、多变

D.强烈、浪漫、丰富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青少年发展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在于是身体发展的加速期×

理由:青少年在人生的发展中地位是由青少年阶段在个体一生中的地位决定的。

2、完美的青春形象指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和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的统一×

理由:完美的青春个体形象还包括理想、情操的内容。人格的意识的重要内涵是趋向崇高的理想美,有远大理想的人是焕发着美的光彩的人,这种美高于外在形体容貌。

三、简答题

1、简述青少年美育的意义

答:第一,青少年美育是促进青少年审美发展的需要。

第二,青少年美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

第三,青少年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儿童的审美活动具有哪些特征?

答:(1)儿童一般心理特征(2)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

(3)儿童审美活动的特征①以好奇心为动力②鲜明的游戏精神③主观化色彩浓厚④注重直观形式。

3、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哪些内容?

答:美育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促进青少年的审美发展,塑造崭新的个体青春形象。这个形象应是外在美与内涵美的和谐统一,表现出青少年的整体形象特点。

四、论述题

1、具体论述青少年发展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个体在青少年时期,身体的各部分发育进入高峰期,而且各自经历了不同的独自发育的过程,整个身体以及各部位之间的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常常在暂时失去平衡与达到新的平衡之间转换。

二、在儿童意识与成人意识之间反复摇摆。美国学者克西斯曾特密哈理和垃森认为:实质上,所谓社会化的含义就是:从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的意识。

三、社会化程度加剧。作为过渡青少年,其社会化程度进入高度加速的时期。少年时期表现在心理上对成人的依赖性大为减弱,人际交往面的扩大及同伴友谊关系的建立,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强化,自我评价的需要越来越强,社会活动范围更宽广等。

四、学习内容与认知方式发生变化。青少年的主导性生活内容是学习,在此期间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科门类大大增加,每门学科内容的科学体系已基本接近完整,内容也更加抽象化。

五、审美心理出现拓展性变化。在审美心理方面,青少年出现明显的拓展性变化趋势,在学龄儿童时已有的审美形态接纳范围,少年时期,青年前期逐步扩大逐步对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发生浓厚的兴趣,在学龄儿童时已有的相对稳定的艺术偏爱,到青少年前期变得明显宽泛,学龄儿童尚不能用艺术的眼光接纳和理解艺术品,而到青年前期却试图以艺术家的专业眼光来审视和评价艺术品,甚至萌发艺术创作的欲望。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美学与美育试卷三

美学与美育试卷三 总共30题共20分 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 考试编 号5116-3 答题开始时 间 2014-06-12 19:49:12 答题结束时 间 2014-06-12 20:22:40 考生姓 名 天乙贵人考试时间00:33:28分钟总得分20分评卷人系统自动评卷评卷时间2014-06-12 20:22:40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提出的。(0.6分) 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贺拉斯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 (0.6分) A.弗洛依德 B.叔本华 C.费希纳 D.狄尔泰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 (0.6分) A.创造性 B.情感性 C. 交互性 D.审美性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虚拟性表演是下列哪种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 ) (0.6分) A.戏曲 B.戏剧 C.电视 D.电影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美学主要是一门( ) (0.6分) A.人文学科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D.实验科学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 (0.6分)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0.6分) A.创造性 B.情感性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中国美学理论影响最大,其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全国大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 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贺拉斯 2.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产生广泛而重要影响的中国现代美学家是(C) A.朱光潜 B.蔡仪 C.宗白华 D.李泽厚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 3.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B)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没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卓越 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B) A.先秦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卓越人社 5.中国晋宋时代提出“畅神说”的著名画家是(C)A.王维B.刘勰C.宗炳D.钟嵘 6.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B)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阿恩海姆 D.克罗齐 7.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 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8.被称作现代中国“美育之父”的是(C)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更简洁地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2.阳刚与阴柔: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和优美相似,但并不完全等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阳刚之美是偏重于动态和力感的美,阴柔之美是偏重于静态和柔感的美。卓越人 3.审美通感:又称审美统觉或审美联觉,是在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 育学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美学与美育课程作业

美学与美育课程作业 11级夜大工商专张文兵 1、什么是再现论,什么是表现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再现美学”包含二个阶段—“模仿”与狭义“再现”。从“模仿说”的开山领纲到“镜子说”的中间过渡,再到别林斯基“艺术现实的再现”这种转变展望一种更高层次的统一和谐美,是一咱更高层次表现和再现,“再现”可以有几个层面:1、图画般的生动的描绘或以象征表现外部客体。2、人性的一般普遍特征。3、需要呈现自然世界外部客体后面的历史理想形式。“再现”的理念的目地是对于对象的准确记述和描写,或者说是对于对象的模仿,这柳叶眉说是“再现”的历史第一义,也即“模仿” 现当代西方美学把“表现”定义为审美艺术活动的核心,甚至可以说:现代美学和艺术整个地都是表现的,按照表现的内在原则可把现代美学历史分为两个不同时期,第一联合阶段包括移情说、精神分析美学、生命哲学美学、直觉表现说等,第二阶段则包括艺术形式度、完形心理美学、符号形式美学等。 他们二者的关系:再现是镜,反映这个世界,表现是灯,照亮这个世界,我们不防顺意这个思路对比一下它们的侧重点,就会发现二个理论都有其片面性,再现论把艺术理解为对世界的模仿,当然就把艺术的技法和内容看得重,认为模仿的越象就越是成功,这得依靠后天的勤学苦练,再现论割裂了世界和其它要素的关系,表现论宣扬艺术家的创造力,认为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有可能,表现论割裂了艺术家个体和其它要素的关系,它们的追求目标也不相同,再现论追求形似,强调写实性,而表现论追求神似,强调写意。 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处处存在着矛盾,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的话,再现与表现的划分真的是相对而言的,布洛克在《现代艺术哲学》中说“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永远不是物体自身的样子”而是从我们的生物学立场和我们所在的文化背景出发看到的样子,确实是这样的,再现论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焦点透视 也是人为的虚拟的神话,人的视角从来就是移动的,那么,透视是不真实的,只是一种幻觉。所以再现论笔下的真实也只是他个人眼中的真实,其实还是带着画家个人的审美的,其次,每幅画都不光是现实的反映,而是都深深的打上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烙印。 2、请你谈谈美育对智育的影响? 答: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对智育的影响如下: 一、美育可以引发人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追求 二、美育可以完善人们的认知结构,发展智力 三、美育凭借的感性材料和艺术作品为智育提供丰富的内容 3、谈谈你对“人的美”的理解? 答: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人们常用它表达那些能使人的享受欲望得到满足的事物。美学家认为人所获得的意象不是来自客观世界,而是来自心灵即直觉。美是心灵的综合物,直觉的创造品。宣称:“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是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所以说,人是根据内心的感受去感知美。美包括了形式美,艺术美、自然美、园林美、饮食美、服饰美、劳动美、产品美、科学美和人的美。而人的美又包括自然美和心灵美。一个人的身材,相貌,姿态的美只能说是人的外在美。健康、青春、生命活力,是人类最早追求的审美对象。另一种美是社会美,即内在美,心灵美,精神美或人格美。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所谓可爱指的就是性格、心灵、理想、道德情感方面的美。有些女性一边忙着上美容院做美容,一边又以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方式透支美丽。有许多人长的不丑,甚至很美,而且具有东方女性的美,她们要求做整形手术等,是由于她们为了追求外表的完美。当然,现代女性注重外在的美是无可非议的,如果她们能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又注重心灵升华,真正从心灵深处加以净化,提高心智和灵性,这种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达到身、心、灵的和谐,才是人美的最高境界。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_________的人文学科。 2.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_________时代。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___________的肯定。 4.形式美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________、符号直觉性和__________。 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6.儿童审美活动的特征是:_________,具有鲜明的游戏精神,主观化色彩浓厚,和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选对1处得2分,共10分) 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 A. 柏拉图 B. 鲍姆加登 C. 黑格尔 D. 贺拉斯 2.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C. 阿恩海姆 D.克罗齐 3.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 A. 表现 B.再现C. 抽象 D.和谐 4. 经典性和代表性属于何种审美文化形态的文化产品特性( ) A. 典性文化 B.现代性文化C. 外来文化 D. 高雅文化 5.文学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 A. 语言修辞性 B.瞬间永恒性C. 形象间接性 D.含蓄蕴藉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美的符号性 2.审美通感 3.荒诞

美学与美育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

第 1 大题 第一次作业填空 1 . (3分) 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 2 . (3分) 鲍姆加登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3 . (3分) 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文化语境这几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4 . (3分) 梁启超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5 . (3分) 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学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第 2 大题 第一次作业,单选 1 . (3分) 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D )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 A.直觉 B.通感 C.审美移情 D.审美态度 2 . (3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B )把那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生命体验称为“高峰体验”。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阿恩海姆 D.克罗 3 . (3分) 在古希腊,因创作《蛙》《云》等喜剧作品而被称作“喜剧之父”的剧作家是……(C )。 A.亚里士多德 B.埃斯库罗斯 C.阿里斯托芬 D.毕达哥拉斯 4 . (3分) 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D)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符号实践 B.审美体验 C.文化心理 D.文化语境 5 . (3分) 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C )提出了“畅神说”。 A.王维 B.刘勰 C.宗炳 D.钟嵘 第 3 大题第一次作业判断是非题 1 . (20分) 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错误 2 . (20分) 社会关系的美体现着人的本质。正确 第 4 大题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 1 . (30分) 试举例论述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交汇的方法。 答:美学的对象是充满感性特征的,但美学研究又要求对其予以理性阐释,这就提出了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相交汇的方法论要求。审美体验是特殊的生活经验,它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而又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是经验中显出深意、富于直觉和具有特殊感染力的形态。美学的对象充满着感性特征,因此美学研究中应当运用这种审美体验方式。理性阐释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富于理智的分析方式,它要求研究者尽力克制一己的情感,运用理智能力去抽象思考。学习美学,要将审美体验和理性阐释两者交汇在一起,共同服务于对审美现象的认识。如此,才符合美学学科的特性。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就是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结合的经典范例。看落日西下,本是一种寻常的生活经验,然而诗人此时关于落日的经验却因独特的、深沉的情感激荡而及其富于直觉性和感染性,这里融聚了深切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 )。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C )。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D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美学与美育(专科必修)》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18分) 1.《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 )。 A.王国维 B.朱光潜 C.宗白华 D.蔡仪 2.中国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提出“审美静观说”的是( )。 A.叔本华 B.尼采 C.康德 D.黑格尔 3.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并被称为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是( )。 A.毕加索 B.马蒂斯 C.达利 D.梵高 4.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 )。 A.阴柔 B.自然 C.阳刚 D.典雅 5.几何形是下列哪种文化的形式美选择?( ) A.西方文化 B.印度文化 C.中国文化 D.伊斯兰文化 6.教师的教学艺术融汇着自身的( )。 A.思想修养人格特征情感经验 B.知识修养品德修养人格特征 C.知识修养人格特征情感经验 D.知识修养品德修养情感经验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 7.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 8.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共36分) 9.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 10.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

11.简述青少年审美活动的差异性特征。 四、综合论述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20分) 12.艺术创作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举例论述审美体验在艺术创造活动过程中与艺术 的关系。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18分) 1.B 2.A 3.B 4.B 5.D 6.C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 7.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 答:错。(3分)造型艺术虽然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全过程,但却可 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 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10分) 共13分。 8.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答:错。(3分)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 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 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 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10分)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共36分) 9.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 答: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实践的 基本内容;第三,人类通过符号表现其实践的“有意识”性和“自由自觉”性;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系统中。(以上四点各3分)共12分。 10.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 答: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 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6分)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 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2分)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 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2分)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

16春季福师《美学与美育》在线作业一

福师《美学与美育》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 . 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 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 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 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 正确答案: 2. 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 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 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 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 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正确答案: 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 美在形式 . 美在关系 . 美在生活 . 美在距离 正确答案: 4. “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席勒 . 柏拉图 . 亚里土多德 . 尼采 正确答案: 5. 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物质实在层 . 形式符号层 . 意象世界层 . 意境超验层 正确答案: 6. 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 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 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正确答案: 7. “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 . 仿象 . 兴象 . 喻象 . 抽象 正确答案: 8. 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 . 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 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 前者的目在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 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正确答案: 9.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 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 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 人类的审美需要 正确答案: 10.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 . 没有起点 . 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 . 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 有起点,也有终点 正确答案: 11. 美感产生于() . 游戏 . 摹仿 . 巫术 . 社会实践 正确答案: 12. 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 精神产品 . 物质产品 . 人工制品 . 自然物 正确答案: 13. 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 感性 . 感染性 . 愉悦性 . 规范性 正确答案:

美学与美育论述题

3、具体论述美的形象性特征 回答提示:美的形象性: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具体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赖于主体对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 具体来说,首先,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情绪通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影无踪,无从谈起。第二,美的形象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依赖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动和变易,呈现生机勃勃的活力。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 4、具体论述自然美的特征 回答提示: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变异性特征 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非人为的天然属性。“花自飘零水自流”,它的属性和形式是天然呈现着的,而非人类主观意志所改造成的。同时,自然美的存在是一种现实的自然性存在,其本身不构成人类的社会关系。 自然美的形式性,是指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技美相比较而言,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具有主导作用。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而呈现,首先是以赏心悦目的直观形式吸引人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情感,而不是它们的内在意蕴。而且,对人类来说,在特定的对自然的审美体验状态中,自然物的形式本身似乎就意味着意义。 自然美的变异性,这是指自然物的具有变动特征。理解这个特征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三方面来把握:第一,自然事物本身充满活力;第二,自然事物唤起人的不确定联想;第三,人赋予自然事物以不同的意义。 5、结合实际论述艺术美的本质 回答提示: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个方面。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和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如徐悲鸿的《奔马图》,风驰电掣、生动逼真的奔马形象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思和热切期望祖国进步发达的精神意蕴,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剥离。 第二,艺术创作又是创造和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艺术美既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徐悲鸿的奔马之所以成为艺术美的经典形象,就在于表现出了鲜明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可贵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又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一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 1、论述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 回答提示: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自由感受,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消极地等待来自对象的感动,对象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被动地等待主体的反映,在美感活动中,主体具有强烈意向,对象具有丰富生命,二者互相呼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这种互动关系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主体与对象互相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展开呼唤与应答的交流活动,在这种积极的、能动的交流中生成了美感。例如中国古典美学家运用“物感”来描述对象对主体的积极影响,运用“感物”来描述主体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自然之气变化无穷,这生动变化的事物摇撼感动人的性情,而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渗透着主体精神的感觉,则积极回应并浸染事物。 第二,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诗句就生动地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象的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积极交流和塑造。 第三,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进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进,对象展示出它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这种情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2、论述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回答提示:美感活动是多种心理的综合协同运动,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素。它的地位与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是美感心理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 第一,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情感是人的感性力量的表现,它作为一种活跃的心理因素,驱动着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审美期待的具体化,并通往审美理解。例如林黛玉葬花是希望“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染渠沟”,清高孤傲的黛玉自爱自怜的情感驱动她格外地怜惜和观照性质高洁却在风雨中飘零的落花,落花这一活的形象就是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同时,落花这一形象具体而可感,这也是在主体情感推动下使审美期待借助想象而具体化。并且,在强烈的情感运动中,使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层的感动和理解,领悟到难以言传的生命意义。 第二,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中介。美感心理是以情感为中介的诸种心理要素的协同作用,同时审美活动所创造的形象也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丁香空结雨中愁”,人们对这一形象的审美,就调动了嗅觉、视觉、听觉和体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由愁怨的情感使诸种感觉协同起来,集中在“雨中丁香”这一形象上面。同时,“丁香”和“雨”这两种事物也不是机械地并置,而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共同表现一种淡淡的哀愁。 第三,审美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动力。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表现形式,情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同时又是艺术创造的动力因素。真诚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艺术存在的理由。 3、从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美学与美育作业2

美学与美育作业2 在学完第五章至第九章后完成 一、填空(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4分) 1、形式美的产生与人类符号实践及在符号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密切相关。 2、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 艺术。 3、语言符号、自然符号和是人类的符号实践中存在的三种基本符号形态。 4、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情感的、复杂性、浪漫性。 二、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入题目中的括号内。每题1分, 共8分) 1、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是()。 A.点 B.线 C.面 D.体 2、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A.表现 B.再现 C.写实 D.和谐 3、哥特式教堂所体现的西方文化的形式美选择是()。 A.均衡 B.线 C.比例 D.几何形 4、诗歌的基本特征是()。 A.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B. 凝练性节奏性音乐性 C.抒情性节奏性音乐性 D. 抒情性凝练性节奏性 5、经典性和代表性属于何种审美文化形态的文化产品特性()。 A.古典性文化 B.现代性文化 C.外来文化 D.高雅文化 6、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 A.卢格 B.埃里克森 C.怀特 D.皮亚杰 7、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直观性抽象性纯真性 B. 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 C.创造性直观性抽象性 D. 直观性抽象性情感性 8、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

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修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 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形式美 2、表演艺术 3、审美文化形态 4、健康人格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6分,共12分) 1、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是一回事,它们都与形式有关。() 2、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6分,共36分)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印度 C.希腊 D.埃及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全民性 5.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 )。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6.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 )问题。 A.法律 B.权利 C.责任 D.义务 7.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表 8.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 )。

A.心理学统觉论 B.伦理学 C.整体认识论 D.个体认识论 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1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 )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11.《普通教育学》是( )的教育学代表作。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12.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13.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 1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5.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 D.兴趣活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美学与美育(专科)》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美学与美育(专科)》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面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 1.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并被称为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是( )。 A.毕加索 B.马蒂斯 C.达利 D.梵高 2.直观具象性,是指( )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 A.综合艺术 B.语言艺术 C.表演艺术 D.造型艺术 3.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 )。 A.高雅文化 B.古典性文化 C.外来文化 D.现代性文化 4.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 A.创造性 B.情感性 C.交互性 D.审美性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5分.共30分) 5.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 6.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7.简述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8.如何理解审美体验的过程? 四、综合论述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24分) 9.如何理解美的形象性特征?请举例对其进行具体论述。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面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 1.B 2.D 3.A 4.B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5分,共30分) 5.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 答:错。(3分)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的确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郝时普遍认为“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已与日常生活密不.盱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

《美学与美育》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1)

《美学与美育》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1)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面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 1.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并被称为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是( )。 A.毕加索B.马蒂斯 C.达利 D.梵高 2.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的特征表现为( )。 A.丰富多变浪漫 B.强烈多变浪漫 C.强烈丰富多变 D.强烈浪漫丰富 3.构成形式美的自然因素的要素是( )。 A.色彩线条音响 B.音乐美术雕塑 C.音乐绘画形体D.色彩形体声音 4.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 )。 A.阴柔 B.自然 C.阳刚 D.典雅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5.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 答:对。 因为社会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呈现,主要是以它的意蕴使人感动。社会美的灵魂是善,善被蕴涵在美的感性形式之中,社会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的呈现中具有主导作用。 6.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答:错。 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 7.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答:错。 因为从审美的角度看,并非仅有人格情操和思想修养才对学生起到形象示范作用。美的形象是可感的,优秀教师的语言、表情、体态、行为、着装、仪表等诸多方面都体现着丰富生动的审美因素,对学生来说每时每刻都是一种直观的示范,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产生直接的审美效果,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发展,吸引他们仿效和借鉴。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及答案3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16分) 1、在词源学意义上,“美”包含肉体、()、口味等多方面含义。 2、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对照、形式创造。 3、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 4、中国的“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 5、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直接相联系的。 6、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属于()艺术。 7、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目标性、()、连续性、迁移性。 8、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艺术的最基础、最直观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4分) 1、美学主要是一门() A人文学科 B自然学科 C社会学科 D实验学科 2、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A“畅神”说 B“虚静”说 C“移情”说 D“感物”说 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 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4、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

A点 B线 C面 D体 5、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奥地利 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 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 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 7、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是()的基本特征之一。 A戏剧 B戏曲 C电影 D电视 三、判断题(15分) 1、美育和体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2、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 3、3、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性最强的艺术。 4、大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 5、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四、名词解释(20分) 1、美的无功利性 2、社会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