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瓦斯地质论文

瓦斯地质论文

瓦斯地质论文
瓦斯地质论文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矿井概况 (3)

1.1交通位置及隶属关系 (3)

1.2井型、开拓方式及生产能力 (3)

1.3瓦斯 (4)

1.4煤层 (4)

1.5岩浆岩 (6)

1.6水文地质特征 (7)

2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研究 (8)

2.1区域构造特征 (8)

2.2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特征 (10)

2.2.1井田内主要断裂构造 (10)

2.2.2井田内褶曲构造 (13)

2.2.3井田内岩浆活动 (14)

2.3构造煤发育及分布特征 (15)

2.4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 (15)

3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16)

3.1矿井瓦斯地质区划 (16)

3.1.1瓦斯地质区划的理论、方法和意义 (16)

3.1.2井田瓦斯地质单元初步划分 (16)

3.2断层、褶皱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19)

3.3顶、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20)

3.4岩浆岩分布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20)

3.5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20)

3.6瓦斯含量分布及预测研究 (21)

3.6.1 7煤层瓦斯压力分布及预测研究 (21)

3.6.2 7煤瓦斯含量分布及预测研究 (22)

4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26)

4.1矿井瓦斯涌出资料统计及分析 (26)

4.2煤层瓦斯风化带下界的确定 (26)

4.3矿井瓦斯抽采资料统计及分析 (26)

4.4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27)

5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统计 (32)

5.1煤层瓦斯压力汇总 (32)

5.2瓦斯放散初速度 P测定 (33)

5.3煤的坚固系数f值的测定 (33)

5.4突出预测指标 (33)

6煤层气资源量计算 (35)

6.1资源量计算方法 (35)

6.2资源量计算及参数的确定 (35)

6.3资源量计算结果及评价 (36)

7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 (37)

7.1编图资料 (37)

7.2编图内容和表示方法 (37)

8结论 (40)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41)

1 矿井概况

1.1 交通位置及隶属关系

青东井田位于安徽省内濉溪县李小庙至大刘家一带,距安徽省淮北市约为45 km,行政区划隶属安徽省濉溪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5′45″~116°34′45″,北纬33°36′30″~33°40′30″[1]。井田范围:东部边界为大刘家断层,西部边界止于F9断层,南部边界以石炭系太原组一灰隐伏露头为界,北部边界至F19断层与32煤层底板-1200m的水平投影线。具体位置见图1.1[1]。

图1.1 交通位置

1.2 井型、开拓方式及生产能力

青东煤矿为全隐蔽型矿井,构造主体表现为一走向近东西,局部略有转折,

向北倾斜的单斜,煤层倾角一般10°~20°[1];新生界松散层厚达218.20m~281.60m,煤层埋藏较深;可采煤层比较多,瓦斯也比较大;根据以上特点,本井田采用立井、分区开拓、分区通风、集中出煤开拓方式。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全井田设计划分为三个水平开采;一水平为-585m至开采上线,二水平为585~-900m,三水平为-900~1200m。煤层开采时,在-900m 建立辅助水平,以解决排水、瓦斯、通风等安全问题;在-900m补建煤炭运输系统,建立生产水平,在-1200m建立辅助水平。

1.3 瓦斯

矿井初期首先开采东区,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后期补打西区进、回风井,采用分区通风方式。矿井东区前期风量180m3/s、负压1245Pa,后期风量241m3/s、负压3185Pa。本矿井设有永久瓦斯抽采、防火灌浆、消防洒水、安全监测监控等安全系统。

矿井通风设备:选用FBDCZNO34型对旋轴流式风机2台,叶轮直径3.4m;1台使用,1台备用。反转反风。前期配2×220KW防爆型电机2台;后期电机功率为2×710KW。

根据目前井下瓦斯参数实测结果可知,7煤层最大绝对瓦斯压力位1.80MPa。

1.4 煤层

(1)含煤性

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度为880.8m[1]。自上而下含1、2、3、4、5、6、7、8、10、11计十个煤(层)组,含煤7~18层,平均总厚17.19m,含煤系数1.95%。其中可采煤层有3-2、7、8-1、8-2、10煤层等五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2.41m,占全部煤层总厚的72.19%,7、8-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平均厚7.32m,占可采煤层厚度的75.42%。其它不可采煤层不稳定,常尖灭或相变为炭质泥岩。

(2)可采煤层

全区内共有5层煤可采,即3-2煤层、7煤层、8-1煤层、8-2煤层和10煤层。各煤层具体特征如下。

(A)3-2煤层

位于上石盒子组下部,煤层厚度0~3.01m,平均1.39m,以薄~中厚煤层为主,结构简单~较简单,半数以上见煤点含有1~2层、个别点3层泥岩或炭质泥岩夹矸[2]。全区含煤面积共34.03km2,其中可采面积为21.03km2,可采系数为58.20%,在76个穿过点中,不可采点有10个、可采点有56个、尖灭点有6个,岩浆岩吞蚀点有4个,可采性指数为73.7%;受岩浆岩侵入及沉积环境影响,在东西深部形成2个面积较大的不可采区。煤类复杂,为大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主要为泥岩,其次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个别点可以见到细砂岩和中砂岩[3]。

(B)7煤层

全区含煤面积37.62km2,其中可采面积28.09km2,可采系数74.7%,在106个穿过点中,可采点90个、不可采点8个、尖灭点7个,岩浆岩吞蚀点1个,可采性指数85.0%;不可采区主要分布在矿井中西部的中深部地段[4]。煤类变化不大。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矸,仅少数点含1~2层泥岩或炭质泥岩夹矸,属全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4]。

(C)8-1煤层

8-1煤层为8-2煤层的分叉煤层,全区平均厚(包括合并区)0.72m,该煤层在98个正常见煤点中,与8-2煤层的合并点多达73个,在7到10勘查线间形成大面积的合并区,在12到13东勘查线中、浅部亦有合并区,合并区面积占该煤层总面积的54.64%。合并区以外,8-1煤层集中分布在10勘查线西部及7勘查线东部地段,其它地段分部较为零星,面积17.55 km2,可采面积为14.46km2,可采系数为93.8%;有25个穿过点中,全部可采,煤层厚度为1.09~5.57m,平均2.83m,中厚~厚煤层为主。煤类变化不大,煤层结构相对简单,

对煤田地质构造及储量的研究分析

对煤田地质构造及储量的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01T13:30:11.4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作者:余飞龙[导读]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煤田地质构造及储量,以供参考。 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摘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同时煤炭又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发电能源,系统分析地质构造条件对煤田的复杂性的影响,并对煤层的复杂性进行评价以及对煤田的储量进行分类,对我国更好的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煤田地质构造及储量,以供参考。关键词:地质构造;煤层复杂度;储量 1对煤田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以及储量进行分类的必要性煤炭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开采工作的不断进行,煤田的开采难度正逐渐加大,一些煤田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这给开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仅如此,一些煤田的储量较低,如果投入大量资金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也使一些开采工作陷入两难,让开采工作很难开展。 一般而言,通常勘探煤炭资源的程序是“找煤——普查——煤田详查——精查”等几个阶段。多数情况下,我国的煤炭开采工作首先要保证重点,另外要兼顾一般,同时还要依据“先富后贫、先近后远、先浅后深、先易后难”这一标准进行。这也就意味着,在对煤田进行开采之前,我国都要求要先对煤田进行考察,对其地质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后,才可以去选择相应的勘探区。选定了勘探区后,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要掌握勘探区的地质情况和储量等。只有这样,将地质规律得以更好利用,才能够保证科学合理地指导煤田地质勘探的实践工作进行,选择合适的勘探手段,布置精密的勘探工程,确定准确的勘探程度,预算精确的勘探成本,明确地质情况,因地制宜地筛选开采技术条件,获取各级煤炭的储量,也为矿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资料。这样一来,开采工作就可以在考虑多方面因素后更为安全、有效。 2 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类别 对煤田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指导开采工作。具体而言,按照所选地域的地质构造、形态、断层和褶曲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受火成岩影响程度,一般来说,勘探区的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类别如下所述。 2.1简单构造 简单构造的地质并没有太大的起伏,勘探区内的煤层并没有较大的走向与倾向情况出现,断层出现的情形也少,没有、或者很少受火成岩影响。通常,煤层几乎都是水平走向,仅有较小的倾角,也极少出现类似缓波状起伏的情况。勘探区呈现的主要是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构造,较为特殊的一些地区,也会出现方向较为单一的宽缓褶皱情况。 2.2中等构造 中等构造煤田地质中,其含煤地层在沿走向和倾向的产状中,会有一定变化,有时也会受到火成岩的影响。它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含煤地层地层倾角较小,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可能存在的较多断层,出现在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基础上。除上述之外,个别的一些地区,还会出现规模不大的褶曲,或者是地层倒转情况。 2.3复杂构造 勘探区内如果为复杂构造,其含煤地层就会在走向与倾向上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且会存在一些断层,偶尔出现受火成岩影响较大的情况。或者勘探区会因为受到几组断层的破坏而出现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且出现较多的断层。 2.4极复杂构造 极复杂构造对勘探和开采工作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这种地质构造的勘探区内含煤地层的走向和倾向变化是非常大的,且断层极其发育,火成岩往往会对煤层造成极大的破坏。区内的褶皱地层非常多且十分紧密,存在非常密集的断层。正因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在勘探区内往往会将煤层安全性进行必要的分类,有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四种,以促使能够保证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促使其顺利开展。 3储量级别和储量分类煤炭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其具有很高的经济利益价值,能够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基于煤田的地质构造具有复杂性,因此我们对实际经验和大量研究进行了总结,将煤田的地质复杂结构进行了分类,对储量的级别以及储量进行了分类。从而选择合理的勘探方法,进而促进煤炭开采安全、有效、快速的进行。 3.1储量的级别 通常衡量和统一区分矿产可靠程度或储量精度的等级标准叫做储量级别。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分为数个阶段,且以不同的地质研究程度来探明地下煤炭的储量。目前我国的通用规范中,把储量从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级别:A级、B级、C级和D级;其中,高级储量为A级和B 级,而低级储量为C级和D级。 (1)A级储量。在精查勘探阶段,通过使用用钻孔或巷道等较密的勘探工程控制来探测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叫A级储量。该资料是煤矿建设投资以及煤矿企业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2)B级储量。在详查和精查勘探阶段,通过使用用钻孔或巷道等较密的勘探工程控制来探测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或是A级储量外推的储量圈定的储量叫B级储量。该资料同样是煤矿建设投资以及煤矿企业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3)C级储量。在普查、详查、精查各阶段,通过使用用钻孔或巷道等较密的勘探工程控制来探测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或是B 级储量外推的储量圈定的储量叫C级储量。它可配合A级和B级储量作为小—中型矿井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料,同时,它还为小型矿井的建设设计和投资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D级储量。在找煤的初始阶段,通过地质填图以及开挖探槽等少量的勘探工程,以及经地球物理勘探及有关的地质资料证实的储量叫D级储量。它一般作为煤矿的长远发展指导资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3为A,B,C,D级具体标准) 3.2 储量分类

矿山环境地质学论文

矿山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 摘要: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做好从勘查、设计、开采到闭坑四个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关键词: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治理 一、概况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均排于世界前列。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矿床开采的趋势趋于深部复杂地层。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体措施 1 地下采空区和矿山疏干排水导致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影响地面的农田和建筑物。采空区是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并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在地面上常可见到圆形塌陷坑及平行于地下开采巷道的地裂缝。由于疏干排放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流的自然渗流、径流条件,水浮力消失,水的潜蚀作用使充填物流失,形成空洞,在真空吸蚀力和重力作用下也可造成塌陷。对采空区的治理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控制地表残余沉陷的发生。此类方法可细分为4 种: (1) 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充填法可分: 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其中,以注浆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 (2) 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 (3) 注浆加固和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使之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好的岩板结构,有效抵抗老采空区塌陷向上发展,使地表只产生相对均衡的沉陷,以保证地表构筑物的安全;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不同于一般地面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安型电气设备。煤矿井下具有瓦斯等可燃性气体和煤尘。因此,无线通信设备要求是安全性能好的本质安全型、防爆设备。 (2)传输衰耗大。煤矿井下空间狭小、巷道倾斜、有拐弯和分支、巷道表面粗糙,且有风站、机车等阻挡体,传输衰耗大。 (3)发射功率小。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发射功率一般为10mW-40mW左右。 (4)抗干扰能力强。井下空间窄小、机电设备相对集中、功率大,电磁干扰严重,故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防护性能好。应有防尘、防水、防潮、防腐、耐机械冲击等性能。 (6)抗故障能力强。煤矿井下环境恶劣,设备故障率高,人为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故障能力,当系统中某些设备发生故障时,其余非故障设备仍能继续工作。 (7)信道容量大。煤矿井下是一个移动的工作环境,现有有线调度电话受到局限。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可靠性、通信质量的提高、功能的完善、成本的降低,它将在生产调度特别是抢险救灾中起到主要作用,故需具有较大的信道容量。 (8)移动速度慢。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手持机的移动速度较慢,这主要是矿井人员及运输工具特性确定的。 2矿井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 根据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察局统一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我们形成了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如下: (1)坚持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来确定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技术方案的原则;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应用成熟的井下通讯产品的原则; (3)坚持新老兼顾,避免重复建设,力求少投入、高效益的原则; (4)坚持网络、数据资源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原则。 3系统应用定位及建设思路 (1)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是当前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是安全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管理。因此,新建无线通讯系统要与原有有线调度通讯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无缝结合,已经形成的系统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逐步完成各个系统的集成。 (2)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要充分考虑投资承受能力,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分析井下场点的重要程度,对信号覆盖点进行提前规划,并结合系统技术参数,提出信号覆盖率要求。 (3)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要重点分析其专用调度功能的提供能力,保证与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统一调度。已经形成无线通讯系统的单位,要统一到这个要求上来。(4)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应用必须与GIS技术有机结合,并深入开发与地质测量、通风防尘等专业信息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井下自控系统的接口,为提高井下工作效率及应急处理能力奠定基础。 4现有系统 煤矿井下的特殊性,制约了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在地面上广为应用的GSM、CDMA以及卫星电话等无线通讯方式,受其自身工作原理、发射功率、建设成本等方面影响,至少到目前来看,基本不适合煤矿井下应用。 截止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内煤矿井下采用的主要有用于井筒、工作面、胶带输送、电机车等局部的无线通信系统,可用于全矿井的无线通信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905) 专业特点: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第四纪(2.5MaBP)以来与人类起源、文明发展、人类活动有关的资源、气候、海面变化、构造运动、灾变事件等自然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趋势研究,侧重于利用多学科交叉合作手段提取和分析保存于第四纪地层中各种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变信息,弄清区域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在应用研究方面侧重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灾害整治、环境规划与保护,以及探明和开发第四纪海陆相地层中的能源和资源,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研究依据。 目前该专业尤其侧重于国务院2006年2月颁布的十一五国家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纲要中“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以及“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三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内容,重点开展自全新世开始11500aBP以来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事件包括冰期和间冰期循环以及极端气候和环境灾变事件的影响研究,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时间尺度:1)来自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主要自然灾害;2)全新世初至商周时代无文字记载期自然地层和考古地层灾变信息的提取;3)5000aBP以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灾变事件的信息记录;4)过去百年来有器测记录的信息研究,特别要了解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如何在遭遇灾变事件后完成快速恢复的现象。此涉及人与自然变化的研究尤其强调利用地球科学家与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气象学家甚至天体物理学家的广泛合作,采用多学科合作手段,解决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变与灾变事件研究难题,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一、培养目标 1、硕士阶段 要求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和参加科研课题实践,基本掌握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全球变化科学、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等基本理论和一定的野外调查技能及实验方法,能独立完成本专业方向的科研任务,对本学科国际前沿理论有所了解,能较熟练运用本专业技能和计算机与GIS技术,为国土整治、环境与国土规划、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设计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矿山持续生产为前提,科学规划、投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1)遵循“绿色循环持续,国内一流矿业”的现代矿业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2)充分依托已有生产、生活设施,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 (3)力求采用“四新”技术,对生产工艺、主要设备、主体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的选择,做到先进、经济、适用、可靠; (4)引进数字矿山理念,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矿山,进一步提高矿山管理水平; (5)严格执行安全、环保“三同时”原则。 第一章一般部份 §1、矿山概况 XXX铜矿隶属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其主要采选联合生产矿山之一。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由原易门矿务局根据国家政策改革改制成立,集采选、地勘、矿山建设、矿冶研究、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矿业企业,公司总部位于玉溪市区,隶属于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XXX铜矿位于云南易门县六街镇小街乡,地处易门、双柏、禄丰三县交界。距易门县城51公里,距昆明市89公里,距成

昆铁路禄丰站52 公里,交通便利,见图1-1。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36″、北纬24°51′48″。 1.1、环境现状 XXX铜矿属高山河谷地带,位于绿汁江河谷以东,海拔1600~2100 m,相对高差一般400~500 m,坡度30~50 °,山坡及山顶成半园形。本区属红河水系支流绿汁江河流域的补给区。区内河流不发育,仅有少量近东西向的季节性冲沟,最终流入西侧的绿汁江。绿汁江在下普厂一带江面海拔标高约1308 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节尚分明,雨季一般为6~9月,由于位于绿汁江岸旁的山谷地带,夏秋季水份蒸发与降落急剧,时有急风骤雨,冬季偶降小雪,无冰冻和冻土。据易门县气象局统计资料,1996年至2005年十年间,年平均气温16.9 ℃,最高月平均气温30.5 ℃,最低月平均气温0.8 ℃,日极端最高气温35.5 ℃,日极端最低气温-4.6 ℃;年平均降水量912.9 mm,最大年降水量1151.4 mm,最小年降水量760.0 mm,最大月降水量273.6 mm,最小月降水量0 mm,最大日降水量96.1 mm;年平均蒸发量1735.1 mm,最大年蒸发量1834.7 mm,最小年蒸发量1628.3 mm;以南风和西南风为最多,风向频率8~15 %,年平均风速1.12 m/s,最大年平均风速1.4 m/s,最小年平均风速0.8 m/s 。 由于矿区为单一金属矿床,矿山开采没有对周围造成有害影响。

浅析铁矿矿井井下通风系统

浅析铁矿矿井井下通风系统 摘要:通风系统是关系铁矿企业安全生产和保持良好生产环境的核心,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现代化是改变铁矿安全的根本措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并结合铁矿通风系统的发展趋势,实现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及有害气体浓度达到相关的标准,并能得到不断优化管理,这是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必要条件的基础。本文结合作者在我公司两座矿山的管理经验,对铁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和改进优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对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铁矿;通风;重要性; 趋势; 建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uthor’s mine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the company in the two,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for the iron o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ventilation system, I hope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Key words: iron ore; ventilation; importance; trend;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 TD724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是铁矿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通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矿井通风安全技术的不断优化和现代化管理,为铁矿生产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一、铁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矿井通风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煤矿、铁矿等地下矿井的单体开采面积越来越大,为矿井产量的提高和大型化操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为矿井的通风制造了难题。通风工程系统作为保证井下安全的关键措施,其通风和换气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井下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具体来说,铁矿的通风系统主要有以下三个重要作用: (一)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通风系统是出去自然通风外,矿井与外界进行气流交换的唯一方式,这对于内外气体交换和保证井下氧气含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冲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安全生产。铁矿井下的污染比较严重,大量的粉尘混在空气中被工作人员吸入体内,会造成相当大的伤害,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但是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还是会给粉尘的自然沉降和稀释造成困难。 (三)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风系统对于矿井内的温度和湿度具有绝对的影响,合理的控制通风系统的送风量能够满足矿井下不同季节对于温度、湿度的不同要求,有利于保证良好的井下工作环境,可以说,通风系统

普通地质学小论文

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 论文设计报告 题目地质学基础结课小论文 系别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 年级 2012级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班级核技术3班 学号 20122040XXXX 姓名岳 X X 时间 2014-11-16

地震灾害成因与防治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且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地震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所以防治地震灾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地震成因、地震灾害类别以及灾害的防治。 关键词:地震地震灾害抗震防震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 ,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财产损失。据统计,这次地震共造成650多万间房屋倒塌和2 300多万间房屋损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900亿

。 我国地处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但20世纪有三分之一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虽然这与我国人口密度大是分不开的,但也说明了我国地震发生频率之高,强度之大。所以,分析地震成因,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地震的定义: 地震是指在地壳在内、外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震简言之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5万多次,破坏程度较强的地震近20次。 2. 地震的成因及现状 地震成因一直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关于成因的学说有: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学说以及地震核变论。现在得到广泛认同的是板块学说,即地壳是处在不断运动中的,各个地壳在移动过程中相互碰撞、挤压就导致了地表隆起、凹陷,表现在地面上就成了地震。 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自1900 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地震及其

学术论文特征分析

学术论文特征分析--以《浅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为例学术论文是指对教育领域的某个问题,通过某种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和思考而写成的以论述为主的文章,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达。《浅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该论文由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李东发表于中国亚太经济期刊网月刊上,是一篇具有学术性的学术论文,就经济界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的两个不同的看法,即“雁行模式”和“贸易竞争关系”进行论述。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出口份额,出口结构及决定各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上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多程度上属于产业和技术引进的合作伙伴,良好的东亚经济关系环境是该地区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前提。 通过分析《浅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论文写作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该论文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创造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另一方面,从整体文章的选题、内容、研究方向以及写作文笔来看,作者层层递进,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的两个学术界看法进行阐述,然后用反证法从反面对着两个观点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文章结构紧凑,论据充分。说服力强。以下我将从一些基本特征来分析该论文:研究目的: 在整篇论文中,作者只是验证理论,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呈现雁行模式(此范式是将日本作为雁头,处于技术开发和产品出口者为核心地位,亚洲东南亚国家为雁翅,中国与东盟四国为雁尾)。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贸易关系为贸易竞争模式进行理论验证,所以从研究目的来看,这是一篇理论性的论文。比如文章第一部分讲述的两个范式的基本特点以及形成方式和对国际贸易外贸出口方面造成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对两个观点的反面进行论证如果其中一个范式成立必然会导致某种现象进行分析,作者只是从理论上阐述了两种范式是否成立,并没有继续实验解决问题,所以,该论文为理论性的学术论文 数据来源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很多数据,如在提到出口贸易额的时候,“在1989年中国出口贸易额占到美国进口市场份额的1/4,到1993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份额已占到1/3.”“亚洲国家队美国的出口份额逐年递减,从1989年的60%降到1999年44%”等等。这些较准确的数据并不是作者本人通过统计调查出来的,而是通过引用他人已经调查好的数据来为自己的理论提供依据,使他的理论更有说服力。所以该论文是二手研究(secondary research),通过参考他人文献,研究其特点,继而得出自己的观点论证。 写作风格

地质勘探论文

地质勘探论文 初探地质勘探成本的控制 【摘要】地勘单位从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过渡到目前的体制,走过了一段较长而曲折的道路。由于地勘单位长期工作于野外,流动性大,绝大部分成本发生在野处。成本控制难度较大,很多地勘单位利润较低,存在“穷庙富和尚”的现象,如何对地质勘察项目中的成本进行控制是地勘单位较为棘手的事。 【关键词】地质勘探成本控制 一、地勘单位的生产管理特点 地质勘察项目是由科技型和劳务型或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 一种劳动。虽然劳务型或体力劳动是辅助性专业,是为科技型或脑力劳动服务的,但它是地质勘察项目的主要勘察手段。由于其成本投入较大,致使地质勘察项目效益不佳。其生产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改革不到位。地勘单位大部分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不大,经营机制不灵活,“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发挥。 2、勘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自律性差。

3、工作流动性大。由于地质勘察项目主要是野外作业,流动性大,管理人员往往管理不到位,使地质勘察项目成本控制难度大且数据精度低。 4、劳务型工序多。往往一个地质勘察项目要涉及到多种勘探手段、各种野外试验、各种地质测绘和工程测量。这些勘探试验手段都需要大量的劳务用工,开支大,成本高。由于这些工作大部分都在野外进行,管理人员难以到位,全凭工作人员自律。因此,管理难度大,成本高。 5、辅助工作量大。地质勘察项目辅助工作多,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诸如运输费、材料费、装卸费、保管费、租赁费和水电费等,成本控制难度大。 6、市场竞争不规范。市场竞争不规范,供方为招揽顾客而对勘探采购人员以多开发票和给回扣等形式满足采购人员的要求,从而造成成本增加。 7、野外勘察人员个人收入低。由于地质勘察项目勘探人员常年野外作业,工作辛苦,而他们的野外报酬又很低,致使从事野外勘探人员的个人收入偏低,从而部分勘探人员以多开发票和收取回扣等形式进行敛财,加大了项目成本。 二、地质勘察项目管理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51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 式版)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煤矿开采属地下作业,由于其生产系统复杂,环 节众多,地质条件频繁变化的采掘工作面的推进及随 时移动,给井下生产带来了一个个未知而又不安全因 素,特别是顶板、瓦斯、水、火、煤尘等五大自然灾 害时刻威胁职工生命的安全。虽然“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的方针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永恒的主题,但是伤 亡事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虽有多种,但特殊的自 然地质环境和恶劣的地质条件往往是孕育惨痛事故的 温床。本文通过分析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因素的关 系,从而总结规律,试图找到一种“科学预测,超前 监控,事先防范”的事故预防途径,以期在实践中正

确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一、矿井安全与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常出现岩层滑移,围岩破碎等特征,因而地质构造带往往是发生顶板、透水、瓦斯事故的地段。 1、褶曲构造:由于岩层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地壳的水平运动是造成构造的地质条件。单一岩层受构造应力的作用,不同部位会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断层、节理等内部小构造。特别是在褶曲轴部往往烈隙、节理发育,煤层暴露后吸水脱落,同时其轴部产状变化急剧,回采中不易支护,易发生片帮及冒顶事故。其次褶曲轴部煤厚度易突变(变厚或变薄),小眼掘进时易发生煤层跨落堵人事故。 2、断层:断层广泛发育于不同构造环境中类型很多,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

工程地质学论文

道桥专业学习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浅析工程地质对公路桥梁的作用 摘要:工程地质是道路、桥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其他各项设计工作的基础。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工程地质有许多分支,主要解决的是施工区域地质对施工的影响,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具体应用于道路、桥梁设计领域,主要针对道桥修筑地的地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总结,并给出解决办法,因此在许多土木工程中这门应用科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工程地质;桥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选线;工程地质信息;区域稳定性; 引言: 工程地质学作为道路桥梁的专业课程有着其特殊的作用。它不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地质学的大门,同时也为之后土力学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门课对于公路桥梁设计有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我查阅相关论文、学术期刊后更是明白将来如果在道桥方面继续深造必须深谙地质学的相关知识。本文将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选线、工程地质信息以及区域稳定性四个角度来阐述其对公路桥梁设计、施工的巨大作用。 (一)工程地质勘察与桥梁设计 桥梁是公路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线路跨越河流、沟谷或道路时需要架设桥梁,这就决定了桥梁必定是是线路通过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主要工程。 在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如果对桥址周围的工程地质特征了解不足,在桥梁施工、运营时会遇到不少问题,如:有的将墩、台设在滑坡上,基坑开挖时引起滑坡复活,而使已建成的墩、台错位;有的墩、台建在岩溶洞穴上,致使墩、台倾斜,无法使用。查明建筑物场址周围的工程地质条件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这对于桥梁也不例外。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桥位选择、桥梁基坑稳定性和正确选定桥基承载力,是

学术论文的特点

一、学术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的、有系统性的学问,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它的内容是作者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而获得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专门性,而不是点滴所得。 学术性可以体现在推翻某一学位领域中的某种陈旧的观点,提出新的见解; 可以是将分散的材料系统化,用新的观点或新的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的结论; 还可以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的观察、调查、实验,有新的发现、发明或创造。 2.理论性 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要提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规律。在写作中,作者须用大量的可靠材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本质的东西加以剖析,对规律性的进行探讨。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对所研究的对象有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要通过论证、阐发,将自己的发现和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例:网络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3.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是指作者能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论文,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它要求作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研究工作,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没有科学性的“学术论文”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学术论文基本特点 ? 1.学术性。有理论价值的学术论文,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①提出新见解。提出前人没有提出的教育观点; ?②对某一理论进行补充或完善。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摸索,提出有创造性的教法、学法,或者对某学科领域的专业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③对某一理论质疑,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④全面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丰富了该研究领域的理论知识。如文献综述也算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 ? 2.创造性。要想论文具有创造性,要做到: ?①要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周密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还没有发现到、涉及到、认识到的成分,言他人所未言;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专业名称煤矿开采技术 姓名范利军 学号 完成日期 2015 年5月15日

目录 4 4 4 5 (一)、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5) 6 9 10 10 11 12 六、13 七、14 八、15

论文摘要: 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关键字: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 一、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问题探讨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问题探讨 煤炭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于其地质结构的研究与勘查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深入,井下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对生产的影响日趋严重,如何能安全顺利高效地通过地质构造,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注意事项,这是确保安全有序作业的基础和保证。 标签: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突出出水机理安全回采率 1引言 地质构造主要通过影响煤层中瓦斯的保存条件和软分层的发育来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条件。在煤炭形成的漫长地质时期,煤层受到沉积作用、煤化作用和构造运动等影响,在煤体内部产生大量的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等构造类型。煤层的自燃主要经过氧化放热、蓄热散热和蔓延扩展等环节,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通过影响各个环节的发展,从而影响煤层的自燃。构造应力是控制矿区采动损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威胁 2.1矿井水灾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地质构造是导致出水事故的关键,加强地质构造分析预测及防治措施落实,提高安全回采率,有利于延长矿井的生产年限,这对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剩余储量受水威胁严重的煤矿区来说尤其重要。煤矿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断层、陷落柱、岩浆岩侵入体、不良封闭钻孔等,很多的灾害性突水都是源于这些地质构造。研究分析矿井出水的条件,关键是弄清各种不同形态的地质构造在井下出水所起的作用,掌握其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总结近年来煤矿水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矿井水害发生位置方面,主要发生在矿井掘进巷道的迎头,由于掘进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掘进前未探知)造成不同水源的水突入矿井。 (2)采煤工作面突水,主要是回采过程中遇到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等)和顶底板采矿扰动诱发的导水破裂带导通不同水源水突人矿井。 2.2瓦斯事故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煤与瓦斯突出常发生在地质构造破坏地带已为大量实践所证实,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有密切关系。地质观察及研究表明,矿区构造特

旅游地质学论文

旅游地质学论文 经过一个学期的旅游地质学课程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旅游地质学及地质旅游资源,学习了各类地质旅游资源简要介绍和各类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成因、时空分布规律等五一假期,同学们都去各地旅游,因为今年选修的旅游地质学,所以决定去中国地质博物馆看看,进去之后一层实验室的介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萤石,他在一些石英长石的包裹中露出了淡淡的绿色,非常漂亮,其次是一的美丽的三角洲地貌,河流弯弯曲曲流入海洋。还有悬崖和峭壁,断层和褶皱,这些结合在一块非常美丽。 这让我想起了大西北的丹霞地貌,所谓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喀斯特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常见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天坑、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以及地下发育的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地貌形态。对于石灰岩地区上述独特的地貌,国内外学术界均以南斯拉夫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区喀斯特地貌高原的地名来命名,即“喀斯特地貌”。 雅丹地貌的成因不只一种,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一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当地主风向一致;二是洪水作用形成的邻近山区或湖滨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附近山地洪水的走向一致,并在雅丹的土丘上留有洪水的痕迹;三是在阵发性暴雨和洪水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风的修蚀作用而成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既与洪水走向一致,也和当地主风向一致,是二者合一的第三种成因。 继续向里走我看到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石,这样我大饱眼福,那么岩浆岩造就了那些风景名胜呢? 岩浆岩,特别是花岗岩造就了很多名山大川,东北大小兴安岭、东南沿海一带都有成群的花岗岩分布。安徽黄山多姿的奇观就是花岗岩体经过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在陕西华山也可以看到花岗岩体被断裂切割成十分陡峭的地形,形成好像被斧头劈开一样笔直的百丈陡崖。花岗岩这么坚硬耐磨,是因为组成它的矿物比较坚硬、结构致密的缘故。花岗岩的种类比较多,按照所含的矿物种类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按照岩石的结构、构造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等。花岗岩因为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但有些花岗岩含有放射性元素。会使人身体受到伤害,易得不育症。一般说碱性花岗岩含有放射性矿物较多。放射性矿物的特征是具有鲜艳的颜色和油脂光泽等。在选购石材时最好不要用红色天然的花岗岩。不含放射性矿物的花岗岩呈灰白色,颜色虽然不很鲜艳,但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选择它们,或者去选购人造花岗岩的板材。 玄武岩常形成广阔的台地,高原玄武岩是岩浆溢流形成的地貌景观。安山岩浆的黏度比玄武岩浆要大得多,不容易形成溢流,常喷发形成边坡比较陡的大型火山,比如世界著名的日本富士山、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就属于这种类型。 我国黑龙江镜泊湖地区有很多奇特的玄武岩景观,不仅可以供人们观光游览,而且也是认识和了解火山岩最好的一个天然课堂。 学习了旅游地质学,那么我国的地质旅游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1)、我国地质旅游资源多样性和丰富性: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丰富性是指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其空间分布广泛。如我国数百座大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海岛海滨等旅游资源,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也是随处可见。 (2)、区域分异明显:我国地域辽阔,地质资源的分布也受到了区域差异的影响。比如:在气温高、降水充沛,温度湿热的南方地区,发育有各类型的岩溶地貌、溶洞和地下河;而在

煤田地质勘探规范

目录 目录 (1) 一、钻探工程质量标准表1—1 (3) 二、钻孔测井工程质量标准表2—1 (6) 三、钻孔抽水试验质量 (8) 其他规范要求 (13) 一、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1986年10月1日起试行) (14) 二、煤层厚度分级 (16) 三、煤炭粒度分级(GB189—63)(摘要) (16) 四、煤灰成分的分类 (16) 五、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表 (17) 六、焦渣特征 (17) 七、各工业部门对煤质的特定要求 (18) 八、国际显微组分分类及类型 (20) 九、变质阶段的划分和命名 (22) 十、不同用途煤的媒质要求或评价标准一览表 (23) 十二、矿井沼气及瓦斯分带 (24) 十三、工程地质岩石强度分类 (24) 十四、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 (25) 十五、我国山地高度分类表 (26) 十六、我国不同牌号煤的主要煤质指标的一般范围 (27) 十七、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数 (28) 十八、其它相关知识 (29) 十九、煤质评价常用符号及各种基准换算公式 (31) 二十、关于发热量的计算 (32) 二十一、地质填图及勘查阶段要求 (34) 二十二、资源/储量分类 (35) 二十三、有关服务年限的规定 (35) 二十四、钻孔水泥封闭用料参数计算 (37)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田地质勘探工程质量,保证基础资料的准确可靠,使地质报告编制和地质研究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煤炭工业建设服务,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一九七八年三月颁发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要求比以前严格。本标准是衡量全国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的统一标准。各公司(队)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规定,并应报部地质局备案。 本标准包括钻探工程质量标准、测井工程质量标准、钻孔抽水试验质量标准和验收办法等四部分,并附执行说明。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 课程编号:S0108010709001 课程名称:GIS程序设计及软件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GIS Programming Design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第四纪地质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GIS概论(包括概述、空间信息表示、空间数据的输入与处理、GIS功能、GIS工程设计)。 2、ArcView软件应用(包括地图显示、地图查询、数据编辑、空间数据处 理)。 3、ArcGIS Desktop软件应用(包括Geodatabase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校正、 ArcToolbox和ArcGlobal)。 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GIS原理及GIS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ArcView软件及ArcGIS Desktop软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 考核方法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 2、Using ArcView GIS,ESRI。 3、ArcGIS 8 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吴健平审核人:张立 编号: S0108010709004 课程名称:沉积物污染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Polluted Sediment Chemistry 学分: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第四纪地质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上篇:(1)概述:重点讲授水环境系统中,沉积物污染的来源、结构与特点;沉积物污染化学研究的意义;沉积物质量标准建立与应用;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评价。(2)关键界面过程与物质迁移原理。(3)沉积物-水-气界面的特点及其研究的技术手段;孔隙水化学(Fick’s第一定律);元素早期成岩过程与模拟;吸附-解吸、沉淀-释放等过程与机理。 下篇:各论与实证分析。重点讲授沉积物典型污染类型,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循环,沉积物有机污染与循环,营养盐沉积物污染与系统循环等。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水环境污染的机理、防治与环境恢复有较为深入地认识,尤其是水体沉积物作为源/汇在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考核方式及要求: 文献综述与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要求学生应具备初步的土壤(沉积物)、水环境化学等相关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