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资料

音乐资料

音乐资料
音乐资料

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音阶很容易就能分清楚,因为它们的色彩感觉有很大区别。同样,不同的调试也有着不同的色彩,你可以根据这才色彩给你带来的感觉来听辩区分它们。下面是TROY STETINA在他的教材中对调试色彩的描述:Ionian(爱奥尼亚)调式的感觉明亮、欢快的。(与大调音阶相同)尽管Dorian(多利安)调式属于小调,色彩有些阴暗,但它要比自然小调音阶明亮一些,这要归功于升高的大六音。Phrygian(佛里吉亚)调式有个降二音,你可以听到它的阴暗的、小调的、“西班牙”的味道。Lydian(利底亚)调式的四音是升四音,它使得这个调式的音色透露出一种神秘的色彩。虽然也是大调,音色也比较明亮,但Mixolydian(混合利底亚)调式比大调音阶在欢快的感觉上稍逊一点,而且也没有大调音阶那么随和,因为它有一个降七音。Aeolian(爱奥尼亚)调式的音色阴暗、沉重。它也就是自然小调音阶。Locrian(洛克里亚)调式结合了具有神秘感的Lydian调式和阴暗的、有着“西班牙”味道的Phrygian(佛里吉亚)调式。

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相关资料

各种样态的声波振动,是音乐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它们是人类运用各种物质手段而发出的,其中,既包括人类天生的器官(发声器官、四肢等),也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各种器具。人类之所以会造成某种样态的声波,一方面取决于物质条件(生理或生产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受听觉审美需求的引导。古人最初追求乐音的纯净性和音程关系的协和性,很可能是由于受到某些狩猎工具(如猎哨、猎角、弓弦)所发乐音和某些鸟类啼鸣的启发,在自然界的天籁中,具有纯净、协和这类性质的音响和这种声音的泛音列,使人感到悦耳动听,人们才会去追寻、探求,创造各种器具将其模仿、再现出来。人类对声波样态(作为物质材料)的审美追求,推动了歌唱技术、乐器制作技术(作为物质手段)的发展;反过来,新的发音器具(新乐器、电子合成器等)的创制,又提供了获得新的音响材料的可能性;材料与手段的交互作用,模仿与创造的辩证结合,使音乐所运用的物质材料不断丰富提高。

乐器是人类所创造的发音器具,当代的乐器学已经根据声学原理把乐器分为五大类(体鸣、膜鸣、弦鸣、气鸣、电鸣),形成科学的系统。但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从人类运用发音手段以支配音响材料的方式这一更广的角度看,可把发音手段区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发音手段,由人类天生的器官、肢体构成。其中主要的是人声歌唱所用的整套器官,由于它的复杂的生理结构和丰富的性能,使运用人声的歌唱艺术(声乐)成为音乐表演艺术的一大重要门类。此外,口哨、拍手等发音手段,在初期的舞蹈中,曾有过重大的作用,其后由于各自的局限性虽都不占主要地位,但在音乐基础教育的节奏训练中,拍手仍有其重要价值。

第二类发音手段,由人类运用天生器官、肢体直接激发与控制乐器构成。其中由呼吸器官用气息激发声源的是吹奏乐器(管乐器、气鸣类乐器);由手的动作激发声源的则有:以摩擦发音的弓弦乐器,以弹拨发音的拨弦乐器,以敲击发音的击弦乐器和体鸣类、膜鸣类乐器。上述发音体中,凡是音域宽广,音位齐全,音色富于变化,声学性能丰富,乃至能同时奏出几个不同乐音的,它的艺术表现力就强,演奏技巧就发展得高超。中国传统乐器琴、筝、琵

琶、二胡、笛、箫等,现代乐器提琴、竖琴、圆号、小号、双簧管、单簧管等,都各自形成一整套演奏艺术。

第三类发音手段,是在人类天生肢体与发音体之间介入一系列部件而构成的复合系统。其中首先应当提到的是带有键盘装置的乐器,如管风琴、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键盘作为人类手指的延长,使演奏者的手可以发挥好几倍的效能,能够同时奏出许多乐音,并可自由地选择它们的组合方案,它向人类提供了发展多声部音乐思维的条件。在工业文明条件下,人类可以进一步利用机械和电声手段自动化地演奏音乐,八音盒、音乐自鸣钟、唱片唱机、磁带录音放音机等,仅仅是这个等级里的历史前奏,当电子乐器开创了用电子技术模仿乐器音色和探寻新鲜音色的先例之后,真正成熟的自动化电鸣演奏是通过电脑(计算机)控制电子合成器进行音乐表演,甚至进行音乐创作的实验。

当人们把任何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象分解化合物那样拆成各种元素时,会发现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十分简单的,不外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色的差异而已。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一些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句法、音程进行、和弦、调式等;由这些形式要素进一步构成一些形态侧面,例如曲调、织体、和声、曲式等。音乐艺术品就是由这样一些侧面综合而成的。

节奏是音乐最重要的形式要素,从最早期、最幼稚、甚至没有明确音高的原始音乐起,直到最复杂、最丰富、含有和声、复调的多声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在节奏中,实际上包含了音的强弱和长短两种不同的简单基本要素在内。节奏的最小单位是节奏型,不同的节奏型有不同的性格和表情,它们好比是音乐生命体上有活力的细胞。一连串的节奏型前后相继时,通常由节拍把它们组织起来(散板除外)。节拍是要求重拍周期性地出现的强弱配置规律的格式,它作为一个潜伏在低音区或隐藏在欣赏者内心中的规律性框架,起组织节奏型的作用。节奏型的多样性和重拍周期的统一性结合在一起,大大加强了音乐的艺术魅力。

与节奏节拍密切联系的是速度和力度。从音乐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内容这个角度来看,速度和力度具有特殊的作用。假如把一首葬礼进行曲用快两倍的速度来演奏,它就不再具有沉痛哀悼的情感内容了;又如把一首乐曲中经过渐强发展、引出凯旋主题的段落,改为渐弱来演奏,它也就会不再具有欢庆凯旋的意味了。这是因为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都有助于表达音乐作品中某种性格和表情。速度的准确和力度的恰如其份,是音乐表演艺术中头等重要的问题。

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出有秩序的起伏呼应,就形成了曲调(旋律)。曲调是音乐的各种形态侧面中最重要的,被誉为音乐的灵魂。任何一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首先是在曲调上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才能使人喜爱,经久不忘。曲调有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吟诵性的,一类是歌唱性的,还有一类是器乐化的。曲调在音高方面的横向组织,可以区别为浅层和深层两个层次:浅层就是音程的进行,即使是缺少音乐修养的人,也能凭听觉直接感受到一串旋律音程的不同样式:上行、下行、级进、大跳、小跳等连缀起来形成的音调;从深层来看,不同音高的音在音乐艺术品中,有支柱音与非支柱音的区别,有静与动的区别,在动的性格中还有支持性与对比性的区别,又有阳刚与阴柔的区别……。这些细微、奥妙的形式要素与表情手段,都由调式理论加以阐述。

由音高与节奏两方面的横向(继时性)组织综合在一起构成曲调以后,音乐的形态就呈现出一定的乐节、乐句和曲式逻辑。不同的乐句,除了在幅度的长短方面有其规定性外,还在结束音方面有其特征。各个乐句用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结束音,不同的结束音相互间要求有什么样的音程关系,这些都影响到曲调的表情性格。曲调中相继出现的各个部分的形态样式彼此间的相同与相异,形成逻辑因素,例如最简单的“问答式”句法,进而有“正反合”结构、“起承转合”逻辑模式等等,都是凭听觉直接可辨的。相同或大同小异的音调材料的重复,显示肯定;相异或大异小同的音调材料的并置,显示否定;处于这类逻辑关系中的各个音调

材料可以按某种格式加以布置,这样的布局格式就是曲式。

和声是音乐的又一重要形态侧面,它的素材是音高之间的纵向(同时性)组织,在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和声进行)。在一些古老的民族中,可以发现各具特色的民间合唱,如中国的侗族、壮族、瑶族、都有多声部民歌在流传,几条旋律线按某种音程关系作纵向的结合,形成和声效果。但是朴素的民间合唱仅仅凭习惯选择了和声手段中的一小部分;至于把和声手段作为一个独立的形态侧面来开发它的表情力量,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自如,则是到近代才发展起来的。

当音乐形态从单声部发展到多声部以后,在形成和声手段的同时,也形成了织体手段。如果同时演唱演奏的是几条各有自己独立个性的曲调,就形成复调性织体;如果几个声部中只有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其余的都是为烘托它而结合成各种和弦的,就形成主调性织体。主调织体是一个大类,在它下面,还可以由于陪伴声部的厚薄、节奏、音型的不同,以及它们与主旋律声部在音区与节奏上的不同关系而形成许多织体小类。各种织体都有自己的表情性能。

音色,是音乐形态中直接作用于人类听觉器官的、最为感性的要素。人类只是到了近代才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用声谱分析的方法来描述每一种音色的构成。仅凭听觉的直感分辨各种音色以及它们的表情性能,是古代音乐家们早已具备的本领。音乐的表演艺术,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在追求美好音色上花费了大量功夫。表现在人声歌唱中的音色,是最为丰富和多彩的。除了男高音、女高音、男低音、女低音等不同的声型分类外,每一个歌唱家的发声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音色特质,在中国的戏曲和欧美的歌剧中,不同类型的角色使用不同的音色和表演风格,更促使声乐艺术呈现极为绚丽多姿的面貌。在器乐领域,每一种新乐器的发明,都给人类带来一种新的音色;乐器改良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和纯净的音色。各种民族乐器所特有的音色常常唤起本民族人民特殊的情感共鸣,带来特别亲切的精神交流,这是音色手段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例证。自从人类学会运用电子振荡器发出声波以来,人们除了用它模拟各种喜爱的音色外,还致力于开发闻所未闻的崭新音色,以扩大音乐的表现力。音色的创造和运用,也是作曲技法中的一个方面。在配器法中特别讨论到各种音色的选择、配合,通过乐器组合获得新的音色,以及运用织体、和声手段创造新的音色等。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简单的,由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各个侧面的样式形态却是无限丰富的。它们是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其中不仅有专业音乐家的创造,更有广大人民的创造和积累;正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以自己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使音乐呈现出种种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区性特点,世界音乐宝库才能达到今日的壮观规模。

日本民俗调式

日本名俗调式就是指日本自古以来流传至今的古老的调式,有雅乐与俗乐之分。

雅乐有两种,一种称为吕旋法,一种称为律旋法(注意不是旋律法哦!)

俗乐也有两种,一种称为阳旋法,一种称为阴旋法。

二十八调

指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又称“燕乐二十八调”、“俗乐二十八调”。与隋代八十四调有着密切渊源关系。它对宋元以来的俗乐有较大影响对其解释有“为调式”、“之调式”两种体系。宫﹑商﹑角﹑羽四声各七调。《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为七宫;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钟商为七商;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钟角﹑越角为七角;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黄钟羽﹑般涉调﹑高般涉调为七羽。"清昭连《啸亭杂录.秦腔》:"故琵琶乐器为今乐之祖,盖其四弦能统摄二十八调也。"

中古调式

中世纪的欧洲出现的几种调式。由于这个时期是罗马教会统治欧洲的时代,所以人们后来把这些调式叫做“教会调式体系”,也叫中古调式。这些调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其音阶由七个音构成,全部都是自然音,没有变化音,就好像人们只在钢琴的白键上弹奏,因而人们把这些调式也称做“自然调式体系”。也有的人与大小调式体系加以比较,称其为特种自然大小调。教会调式在当时被广泛地用于格里高利圣咏中,当然那时只是不自觉地运用,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参考。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调式都产生于大量的音乐实践之后,由音乐理论家从音乐中抽象出它的规律来,以便规范音乐的创作。对教会调式最早的描述,是公元850年左右Aurelian的“Musica disciplina”。

起初,有四个音可以做主音:re、mi、fa、sol。以它们为主音,可分别构成四种正格调式: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这些名称来自古希腊,中世纪却很少用。

后来,格拉雷纽斯(Glareanus)给主音为la的调式取名为爱奥里亚,主音为d o的调式取名为伊奥尼亚。

副格调式从正格主音的下方五度出发而构成,每个正格调式都有一个相应的副格调式。这样,我们就有了十二种教会调式。而现代的一些著作又把它扩充为十四个调式,加入了以si为主音的洛克里亚调式和它的副格调式。

下面,我们就把七个正格教会调式分别介绍如下:

1. 以首调唱名do为主音的调式,叫伊奥尼亚调式(Ion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表面上看,它与自然大调式、中国七声清乐宫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属于大调类调式。

2. 以首调唱名re为主音的调式,叫多利亚调式(Dor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大六度,这个六度叫做多利亚六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商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属于小调类调式。

3. 以首调唱名mi为主音的调式,叫弗里几亚调式(Phryg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二度,叫做弗里几亚二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角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属于小调类调式.

4. 以首调唱名fa为主音的调式,叫利底亚调式(Lyd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大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增四度,叫做利底亚四度。增四度是三全音的音程,它给这个调式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神秘的韵味。属于大调类调式.

5. 以首调唱名sol为主音的调式,叫混合利底亚调式(Mixolyd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大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七度,我们把它叫做混合利底亚七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徴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它也是大调类的调式。

6. 以首调唱名la为主音的调式,叫爱奥利亚调式(Aeol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它的音阶结构与自然小调式、中国七声清乐羽调式完全相同,属于小调类调式。

7. 以首调唱名si为主音的调式,叫洛克利亚调式(Locr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式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二度和减五度,我们把这个五度叫做洛克里亚五度。与增四度一样,减五度也是一个三全音音程。它是最具小调特点的调式.

五声调式

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这五个音依次被称为:宫、商、角、徵、羽。分别是对应1、2、3、5、6.在中国五声调式里,没有出现4.

【五声调式的特点】

1.缺少半音和三整音这类音程的见得尖锐倾向,宫角之间形成五声调式中唯一的大三度(小六度)。

2.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构成的“三音组”是五声调式旋律进行中的基础音调。

五声调式有五种:以宫为主音的叫宫调式。以角为主音的叫角调式,其它依次类推。【五声调式音级的特性】

五声调式音级的特性,在单声部及多声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稳定与不稳定是有所不同的。

在多声部音乐中,五声调式音级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调式和声的配置。同一调式由于和声配置的手法不同,其稳定音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在多声部音乐中,必须对和声的配置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明确哪些音级是稳定的。

在单声部音乐中,起稳定作用的是第1级,第4级或第5级音。第1级是主音。最为稳定。第4、第5级与主音成四、五度关系,稳定性较差,但对主音有着较大的支持力。

【五声调式的分类】

(一)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二)以商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商调式”。

(三)以角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角调式”。

(四)以徴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徴调式”。

(五)以羽音为主音的调式为“羽调式”。

【五声调式的命名】

在五声音阶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因此在每个调式的前面必须把主音的音高位置标出来,比如:以A做主音的宫调式,称为“A宫调”,F做主音的角调式称为“F角调”,D做主音的羽调式称为“D羽调”。

因为五声调式起源于中华民族,因此我们通常也称作“民族五声调式”。

五声音阶

概述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i“五声”、“五音”等。简单地说,五声音阶的意思

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角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

1 2 3 5 6

宫商角徵(zhi)羽五声音阶的特色

五声音阶的特色在于,它没有半音阶(小二度)音程.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其五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见下例2: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5种不同的五声调式。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每处□音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偏音)而形成七声音阶(以五声为正声的七声音阶),附加音的插入可有3种不同的方式,形成3种不同的音阶形态(见宫调)。附加音的音高常可游移,游移音高有时将□音的区间划分成两个各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

五声音阶中的调式

在五声音阶中,分别以不同的各音作为主音时,可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名称是以阶名命名的。比如以第一级音“宫”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宫调式,以第二级音“商”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商调式,以第三级音“角”作为主音时,就称为角调式,余类推。

五声音阶的结构特点

同七声音阶相比较,五声音阶的结构有如下特点:

(1)相邻音级间没有小二度关系

(2)相邻两音级的距离是大二度或小三度

(3)宫音和角音之间为大三度

宫音和角音的确认,对判定五声音阶的调高(宫音的位置)有着重要作用:当五个音按五度关系排列时,宫音和角音处于这个五度音列的两端,形成五声音阶中唯一的大三度。

由于宫音和角音的大三度音程关系,所以在确认某段乐曲的宫音位置时,只要找出大三度的下方音,即此段乐曲的宫音。这种方法被称为“宫音定位”。

资料分析最全公式

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统计术语 ◆现期与基期 资料题目中,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如:今年五月与去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等。 【例1】2009年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

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例2】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增长率 增长率指的是现期与基期的差值与基期之间的比较。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特别提示】 增速、增幅:一般情况下,均与增长率相同。(但在特殊语境下,增幅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例如:某企业9月份的产值和上月相比,有了200万元的增幅,这里增幅就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 【判别特征】: 增长率:(现在)……比(过去)……增长(下降)……% 式子1:给基期值,现期值,求增长率?增长率=; 式子2:给基期值,增长率,求现期值?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

式子3:给现期值,增长率,求基期值?基期值=。 【例1】1959年与1958年比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A. 提高了151.8% B. 提高了51.8% C. 提高了251.8% D. 提高了105% ◆百分数与百分点 增长率之间的计算只能用百分点,不能用百分数。 【例1】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6月汽车零售同比增幅() A.回落42.3个百分点 B.加快42.3个百分点 C.回落42.3% D.加快42.3%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 第一讲 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 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 教学目的: 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 音乐的起源 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 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 2 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①异性求爱说 ②语言扬抑说 ③摹仿自然说 ④信号说 ⑤巫术起源说 3 先秦乐律学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4 三分损益法 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着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三分损益法”每制出新的律管与原律管的音高都是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又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的关系,但需要再按音高次序调整排列,才能得出十二律,所以它又叫“五度相生律”,亦有称之为“五度相生法”。《管子·地圆篇》中的相生方法是先“益”后“损”。 三分损益法的意义 “三分损益法”理论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律”的理论,比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律制”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中国古代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创造的音乐,直至1840年,中国社会性质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为止,都是中国古代音乐的范围。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时间跨度大,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全部时期。和任何艺术形式一样,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源自劳动,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中繁衍生息,伴随着劳动力和生产水平的发展,慢慢开始走向兴盛和繁荣。其中,起着最主要推动作用的便是物质生产生活基础,尤尔,可以将中古古代音乐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时期音乐、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一)原始时期音乐 在艺术起源中,众多国内外的学者都倾向劳动创造艺术的理论说法。的确,在劳动中的生产口号、劳动工具撞击所产生的节奏,在时间的慢慢演变之下,加之人工的创作,逐步形成了最初的音乐样式。从周口店到元谋,我国的土地上早在约10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这也大大促发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某氏为名的古乐,如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另一类是被尊为古代帝王的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和夏禹等时代的古乐。这是的中国古代音乐已经出现了很明显得氏族为单位的音乐变现,有着明显的各具不同的音乐特征。《吕氏春秋》中曾记载:“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音乐还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多半是配合这舞蹈进行表演,多以模仿动物为题材,伴奏的乐器也只是为一些简易制成的笛、鼓等,从而达到祭祀或者祈求丰收的目的。 在原始时期的音乐,表现的简单而质朴,更多的是具有实际象征意义的类似于巫术的活动,表达上随意而具有随机性,未能形成固定的曲目。 (二)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 在长达1700年的奴隶制社会中,中国古代音乐有着很大的进步。这也是伴随着劳动力的发展和阶级制度的产生而来的。物质生活的相对充盈让百姓开始有机会去创作音乐,并且,处于奴隶主阶级的贵族也开始要求又文娱生活的享乐,价值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制作出更多的乐器,而曲谱等也能较为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有着空间大的发展。 从夏代开始,音乐的功能便具有多极化,在现在发现中的夏代音乐中,很大一部分是统治阶级来颂扬功德、祭祀祖先为目的的音乐。到了商代,更是出现了带有占卜意义的乐曲出现,而到了周代,更是将以前的音乐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歌舞的主要表现对象变成了鬼神祭祀占卜活动,让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出了浓重的统治阶级色彩。 同时,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仍然是在舞蹈的配合下进行演出,在器乐的门类上有所增加,制作器乐的材料更加丰富,制作工艺也更加精良,走向更加成熟的道路。 (三)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的建立开始,我国进入到了封建君主制时期。这也是中国古代史中最漫长的一页,在这一期,从不断地战火纷争到民族统一,到中原文化的兴起,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复杂的社会形势和区域交融客观上大大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电影音乐创作分析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电影音乐创作分析 电影音乐创作属于电影声音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电影声音制作的整个环节之中,其创作基于电影所提供的故事类型、情节、人物、地点、时间等。其次,电影音乐的表现力还能够在整个电影声音的构思中得到发挥,它能够完美呈现出电影的风格与特征。 一、电影音乐创作三符号 概括来说,音乐主体、视听与声音是电影音乐创作的三大符号。 (1)音乐主体。音乐的创作离不开相关的音乐语言要素,音乐本体是进行音乐创作的永久性工具。 (2)视听。电影音乐必须通过视听才能够完成一次美的体验,电影音乐实现电影化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视听语法并运用相关的视听要素。 (3)声音。电影音乐必须通过声音才能将其传达给观众,因此,音色、声强、频率等因素是音乐创作造型的重要因子。 二、电影音乐设计 以声音为基础的电影音乐设计在进行音乐设计时,首先要避免音乐与音响效果在频率上产生冲突。以电影《黑客帝国》为例,此电影属于动作片,整个影片注重于追求大响度,但是导演要求在保持激烈音乐与音响效果的同时,还要保证其清晰度。因此,声音设计师与导演的共同意见是通过音响效果与声音之间的切换来避免音频重合,例如在进行爆炸时,不会有中度低音,在玻璃破碎时也不会出现类似小提琴的这样的高音。另外,在处理音响效果与音乐在频率上存在的问题时,要根据影片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动作片与战争片这种类型的影片,他们属于在同一时间有多种因素的影片,在进行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音乐化音响与音乐的分层处理。其次,在进行音乐设计时还要充分发掘电影音乐作为声音造型所需要使用的材料。音乐不仅可以用乐音来创作,也可以采用噪音来进行创作。例如,在电影《群鸟》中,作曲家与声音专家从鸟的尖叫声与扑打声中设计出了电声学的噪音效果,代替了管弦乐队的不和谐音。电影《精神病患者》中,则通过打破传统管弦乐配器的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听体验。 三、以视听为基础的电影音乐设计 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与设计过程中,音乐剪辑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观众与导演的视听需求,音乐剪辑是实现视听表现的源泉。音乐剪辑不仅是一种动作,更是一种观念。在进行音乐剪辑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节奏的重要性。节奏

音乐特色课程设置

音乐特色课程设置 一、音乐艺术特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1、培养音乐艺术人才,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也为学生拓宽考试渠道,开辟升学路子的需要。高等院校招收音乐艺术专业的特长学生,必须加试考查音乐艺术特长。音乐特色课程的设置,保证了音乐艺术教育的实施,使之严格按照要求科学地进行训练,提高音乐素质,提高专业水平。 2、建设音乐艺术特色学校的需要。建设音乐特色学校,培养特长生,实现特色教育,就必须落实到课程上。有了设置科学的课程,才能保证特色学校的顺利有效的进行。 3、弘扬民族文化,推广民歌艺术的需要。 音乐艺术特色课程的设置,确保民歌艺术特色教育的实施,为培养音乐艺术人才提供保证,为弘扬民族文化做贡献。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明确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由此看出,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创建音乐艺术特色学校,设置音乐艺术特色课程,将音乐特色课程设置纳入教学科研工作中、就能在教学和科研体系中建立音乐学习、传播、研究和创新的架构与平台,发挥学校教学、科研的职能和优势就能积极实施民族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承、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 二、音乐特色课程的资源开发利用。 (一)、结合学校特色,大力开发校园音乐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要有体现音乐特色的课程设置。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课程的编制反过来也应根据学校自己的性质、需要、特点和条件进行。开展特色教育,要遵循“合格+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合格就是按照高考要求,培养高等院校音乐艺术类招生合格的人才。特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音乐专业中有特长,有一门强项。根据音乐高考纲要,开设相应的试唱课、器乐课、乐理课,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广播、校园电视,展示音乐专业班学生的演出,举行音乐会,开展各种音乐比赛,如校园歌手大奖赛、革命歌曲大奖赛。促进校园音乐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音乐专业特长。 (二)、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自身资源 学生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他们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他们的家庭生活,来自他们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与交往,来自他们与社区环境、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他们往往会把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带到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把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增大教育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容。这些经验与经历,都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学习性,为教学所用,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的开展。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音乐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另外,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心灵深处。音乐特色课程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三)、结合地方特色,收集当地民间娱乐活动民歌民谣等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特色的地方资源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素材,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1.民歌民谣 《十送红军》《采红菱》《回娘家》等这些民歌歌谣都是非常喜爱的歌曲,当地也有许多群众喜爱的,广泛流传的民歌民谣,教师可选取比较短小、精悍、易唱易记、积极向上的民歌编辑进教材,学生学起来一定非常有兴趣。 2.民间娱乐活动

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8

一 古希腊音乐文化 1.古希腊音乐体裁:①综合艺术形式的“乐” ②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 ③悲剧诶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索福克利斯、欧里庇底斯 2.乐器:里拉(乐微的原形)、基萨拉、奥洛斯 3.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大哲学家、数学家、音乐理论奠基人毕达哥拉斯,首先计算出五度相生律世称“ 坒律 ” 4.古希腊的音乐是被诗歌规律所支配。 5.古希腊的调式是以四声阶级为基础,早期的里拉有四根弦空弦演奏四声音阶的四个音 简答:古希腊的音乐风格特征? ①它是一种单音音乐,偶尔有支声复调,但不系统,也不重要 ②它是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的,但这种即兴也不是完全出于自发而是在一种形式法则的控制下进行的。 ③它是音乐,舞蹈与诗歌三位一体的,音乐的节奏,节拍与诗歌和舞蹈相一致,音乐与诗歌尤其不可分离。 6.音乐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音乐美学的研究中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7.古罗马皇帝中最喜欢音乐的是尼禄。 8.弥撒:天王教大型礼拜仪式,产生于六世纪前后,九世纪逐渐发展为一套较为完整的宗教礼拜仪式,弥撒一般在星期天和一些特殊宗教节日中举行。弥撒曲,天主教会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 二 中世纪音乐文化 简答:中世纪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①约公元五世纪—公元十四世纪 ②中世纪的欧洲音乐是在两片不同的园地里培植起来的,一片园地是教会的温室,另一片园地是世俗的土壤。教会音乐出于宗教仪式的需要,它的平铺自叙的,朗诵性质的音调和节奏,服从于散文式的经文歌词。世俗音乐是从民调歌舞发展起来的,它的整齐的匀称的节拍和结构,是与诗歌的韵律,乐器的演奏和舞蹈的动作相适应的。事实上,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的交流日益频繁。到了中世纪后期,两者渐渐合流,从而为近代欧洲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

音乐作品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 1. 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乐段的特征: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 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 式。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间相互用终止式划分开来,又通过终 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成有机的曲式结构。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这些 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在陈述发展和结 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 但形式完整,统一,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 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2. 单乐段划分依据原则:①依据和声——调性布局可以分为开放性乐段(乐段不结 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收拢性乐段(乐段结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转调 乐段(乐段结束在从属调)等;②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可以分 为:重复性乐段,飞重复性乐段,展开性乐段,“无终旋律”式的乐段等; ③依据乐段拥有的乐句数量可以分为: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 乐段,多乐句乐段等;④依据结构的模式可以分为:方整性乐段,不方整 乐段等。 3. 乐段的补充,扩充和约缩 A .补充——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式以后的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补充的典型 形式是:①延长或反复主和弦,如肖邦《g 大调前奏曲》最后8小节。主和弦的延长常常构成主音持续音,并常常出现下属系的和声或向下属系的离调和转调;②反复终止和弦,如贝多芬《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9~12小节。③用正格终止结束以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如格里格《加德》最后9小节。 B .补充——乐句或乐段在内部(即在用终止式结收束以前)进行结构的扩展,称 为扩充。扩充的方法有:①动机或乐节的反复,模进,模仿或变奏。②延长终 止和弦。③在阻碍终止或不完全终止后,重复前面的乐节或乐句,最后以完全终止结束。④用复调手法,变奏手法或调性发展的手法扩充内部结构。

论中日韩三国音乐文化特点

序号:2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品味音乐人生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 2014级财管1班 学号:3214005419 姓名:陈柳蓁 2015年10月29 日

论中日韩三国音乐文化特点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 音乐是产生于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人文地理、文化传统,也造就了不同的国家地域的音乐不仅有着联系同时也会各有各的一些独特特点。 中国的音乐,无论是从地域上,还是从历史上,都有很多需要去琢磨的东西,不敢妄下结论说中国音乐就是怎样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源流长。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已有五千余年,而音乐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更加远古,关于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早在周代已开始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音乐文化也在变化、发展、更新变异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直至今日,随着中国传统音乐以不同姿态展示出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呈现的特征也是多元化的。从历史上看,早有宫廷乐师为帝王演奏歌功颂德的曲目,他们也许是为了帝王的需要,愉悦王室,王宫外面什么样的情况无关紧要,你尽管去演奏你的“和谐乐章”就可以了。现在,我们常常也能听到这样的音乐,尤其是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几乎全国从一岁多一点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儿到八旬戴着假牙的爷爷奶奶都在歌颂祖国歌颂党。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渐渐变得通俗,歌颂的对象也逐渐夸大到父母、老师······个人主义气息也逐渐变得浓郁起来,但是我们的国情告诉我们,要多讲好的信息,歌曲也一样,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会去看到那些积极的方面,08年雪灾、地震年我们歌颂在灾难面前不惧艰险,舍生忘己的人,歌颂冲在前线的军人,部分地区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好日子》这类的音乐一定会在春晚给大家送上。有人对歌颂类的音乐比较反感,如果仔细想一下的话会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大国,把说教、歌颂题材的音乐不时呈现给13亿人民,暗示大家用一个积极的心态看待发生的事情,也有它的必要。同时,中国音乐中有很多著作都是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有点类似于西方的歌剧,有特定的故事情节和背景,通过演员的动作、语言和背景音乐等生动地表现出来,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果让一句话总结中国风格的音乐,确实很有难度,中国风格的音乐,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一个地方的音乐离不开这个地方的文化,复杂的文化决定了音乐的多样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同特点的音乐受到现代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韩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正乐”,是统治阶级的音乐,即宫廷以外社会地位高的人的合奏的音乐。另一类叫“俗乐”,是平民的音乐,这类音乐都是平民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本土音乐。韩国传统音乐的多样化以及民族特色,是韩国文化中的瑰宝,也对韩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港后,西方音乐开始融入韩国的音乐文化。不论是在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方面,西方音乐与韩国音乐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韩国文化特色的音乐。七八十年代以前,韩国本土流行音乐主要是以民谣为主,传统的色彩比较浓重。随着欧美以及日本音乐的进入,韩国流行音乐有了许多的改变。日本的抒情歌曲,欧洲的R&B曲风,以及美国的街头文化、街舞、Rap,给韩国流行乐坛注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整个90年代的韩国歌坛显得异彩纷呈,Pop、R&B、Hip-Hop、Techno、Ballad等曲风相继而生。90年代中后期,舞曲音乐开始大量盛行,从单性别组合都混声男女组合,无不个个能歌善舞。由于韩国流行音乐融东西方音乐为一体,涵盖多种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音乐,这使得韩国音乐在世界音乐市场上更容易被接受、喜欢。如今,韩国流行音乐已经成功地走出国门,刮起了一股风靡亚洲乃至世界的“韩流”。

中国艺术歌曲

浅谈中国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区别于民谣而精致的独唱歌曲的通称。现在多指由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艺术性强、声乐技巧较高,一般采用美声唱法演唱的声乐作品。它属于抒情歌曲范畴;歌词多采用诗词来表现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创作手段和技法复杂;伴奏占主要地位;音乐会中常常演唱并作为声乐教材的一种歌曲体裁形式。 从百年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脉络来看,中国艺术歌曲始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产生到新时期创作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都充分地体现出作曲家们从借鉴、模仿到融会、贯通,从探索、总结到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国艺术歌曲在当代人们的音乐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艺术歌曲: 爱情湖、啊中国的土地、北京颂歌、遍插茱萸少一人、长江之歌、草原之夜、飞天、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报答、草原风光好、春到西部、春江花月夜春丹顶鹤飞回来了、大海啊故乡、大森林的早晨、多情的土地、东方有一个梦打起手鼓唱起歌、大地飞歌、当兵的人、嘎哦丽泰、高天上流云、江河水满江红、古老的歌、故乡是北京、桂花开放幸福来、赶墟归来啊哩哩、荷花梦归来的星光、故乡的炊烟、黄河怨、黄水谣、红豆词、假如你要认识我、母爱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花神、眷恋、教我如何不想他、军营飞来一只百灵、举杯吧朋友、今夜无眠、叫声妹妹泪莫流、静夜思、克拉玛依之歌、蓝花花绿色的呼唤、玫瑰三愿、牧歌、玛依拉、孟姜女、木兰从军、牡丹之歌、梦回长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神奇的地方、梅花引、纳西篝火啊哩哩鸟儿在风中歌唱、牛郎织女、七月的草原、你是这样的人、曲蔓地、苏幕遮青藏高原、情深谊长、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二月里见罢到如今、松花江上、谁不说俺家乡好、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送上我心头的思念、世纪春雨、海韵铁蹄下的歌女、十八弯水路到我家、同一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五歌放羊乌苏里船歌、我爱你中华、我爱你中国、我为祖国献石油、走进新时代、我像雪花天上来、相约在月圆时节、西部放歌、一个妈妈的女儿、沁园春雪永远跟你走、祝福祖国、珠穆朗玛、昭君出塞、祖国我为你干杯、大江东去春思曲、那就是我、思乡、清晰的记忆、我和我的祖国、槐花几时开山在虚无缥缈间、花非花、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夜半歌声、黄河颂、二月里来、红豆词、三十里铺、马儿啊你慢些走、涉江采芙蓉、嫦娥、卜算子咏梅、念奴娇昆仑、蝶恋花答李淑一。

50音乐学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 《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 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 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 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 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 《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 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 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 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 肖邦《降E圆舞曲》OP18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第六章:变奏曲式 1、识记:变奏曲式的定义;什么是固定低音变奏?什么是装饰变奏? 2、理解:变奏曲式依据变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重点分析:阿连斯基《固定低音》OP5.NO5 莫扎特《主题与变奏》 刘庄《钢琴变奏曲》 4、分析要求:能较准确地描述变奏曲主题及各个变奏的创作手法特征及调性布局。 第七章:回旋曲式 1、识记:什么是回旋曲式?画出其图式。 2、理解:回旋曲式插部与叠部之间的关系。 3、重点分析:洗星海《到敌人后方去》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第三乐章。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标出叠部和插部;画出曲式结构图。 第八章: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及其他 1、识记: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回旋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 2、理解: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各有哪些特征?回旋奏鸣曲式与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各有哪些不同?

音乐史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 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 3,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 4.30—40年代出现了一批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性独唱曲,著名的有如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我在长江头》;有如黄自作曲的《卜算子》,《南乡子·灯京口北固亭有怀》;再如刘雪庵作曲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 5.冼星海在30—40年代也曾经为古诗词创作著名的歌曲《别情》. 6.江文也得《台湾山地同胞歌》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歌曲集. 7.中国近代大合唱的里程碑式杰作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8.30—40年代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大型戏剧性歌唱音乐的重要作品. 9.中国早期的小提琴音乐做成功之作是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 10.《南泥湾》和《咱们工人的力量》的曲作者是马可. 11.在秧歌剧基础上吸收其他的音乐艺术成分创作的《白毛女》,《刘胡兰》等奠定了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基础. 12.40年代中后期,解放区器乐逐渐活跃,出现了贺绿汀的《森吉德玛》,马可的《陕北组曲》等优秀管弦乐曲. 13.京剧在北方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4.京剧在北方的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15.程砚秋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 16.周信芳的表演富于激情,世称麒派. 17.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的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 18.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了《山河恋》大大扩大了越剧的影响. 19.近代新产生和成型了不少新的曲种,如在“乐亭大鼓”基础上产生了北京琴书;在“弦子书”基础上产生了西河大鼓等. 20.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和三弦书等合流而成. 21.四川清音原来是流行于农村,乡镇的曲种,原名为唱琵琶或唱月琴. 22.骆玉笙创造了抒情宽阔的骆派,对近代京韵大鼓艺术给予较大影响. 23.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琵芭曲《夕阳箫鼓》改编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24.20—30年代何柳堂创作广东音乐《饿马摇铃》,《赛龙夺锦》;吕文成创作《平湖秋色》,《步步高》;严老烈创作《旱天雷》,《连环扣》等作品. 25.古老琴乐的社团活动在近代最著名的是“今虞琴社”. 26.近代声乐发展的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即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 27.近代填词歌曲以学堂乐歌为发展端. 28.20年代出现许多填词配曲的反帝爱国歌曲,如用《孟姜女》调填配的《五四运动》,用《苏武牧羊调》填配的《救国歌》.

小学校音乐艺术特色活动方案(庄)

小学校音乐艺术特色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感召“中小学生特色艺术活动校园”的响应,我校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艺术活动。 二、特色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王以军 副组长:伏健 成员:庄丽媛杨一帆各班主任教师 三、活动设想: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以“关爱美一个孩子”为出发点。音乐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被广人民群众喜爱并可直接参与的群众性艺术形式。故以音乐艺术活动为目标,开设舞蹈、合唱、美术、体育等形式多样的兴趣班。让每位学生都有所特长,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

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并有助于青少年美化心灵,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发展。 四、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良好的音乐素养 2、通过舞蹈形体训练锻炼孩子们的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3、通过合唱的训练,使全体成员都能产生一种团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展现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五、训练模式: 1、采取开放式教学,学生自愿隧道随学。 2、保证训练时间、保证人员到位。 2、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小组与全体相结合训练的模式。 3、训练学生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六、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六、具体工作措施: 1、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 2、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08会计学三班 学号:200842114351 姓名:朱华越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西方音乐简史》考试试题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摘要:“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14至16世纪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虽然在时间方面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在艺术方面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把它们分为两个时期!“巴洛克”也译为“巴罗克”,这一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源语葡萄牙语,原意指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有冲动、任性、夸张、幻想之意。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巴洛克、文艺复兴、音乐特点、代表人物 一、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最初是指那些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并且在1600~1750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他一些视觉艺术。巴洛克风格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的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的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功能的转变,艺术和音乐实际上远离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而在教会精神中获得原动力。 虽然“巴洛克”这样一个术语是无法总括一段历史中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由于“巴洛克”在使用中确实被用来泛指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并且这样一个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建筑、绘画、文学,甚至与科学、哲学都有某种相似的文化品性,因此,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音乐和人类其他创造性活动之间存有一种联系,而一个时代的音乐又往往会以为它特有的方式去反映其他时代艺术中表达相似的观念和倾向,人们才会在艺术史上,用巴洛克、浪漫派之类的称谓来表示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总结

多选 1、舒曼钢琴作品:《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 2、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涯》《南国的玫瑰》《皇帝》 3、法国新风格剧目: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尔菲》、古诺《浮士德》、托玛《迷娘》、比才《卡门》、圣-桑斯《参孙和达里拉》、马斯内《曼侬》 4、柴可夫斯基:单乐章交响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歌剧--《督军》《水妖》《禁卫军》《铁匠瓦库拉》《叶普根尼-奥涅金》《奥尔良少女》《马捷帕》《女巫》《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钢琴小品曲集《四季》其他《第一弦乐四重奏》《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曼弗雷德》 5、格里格《彼尔金特》第一组曲:《晨景》《奥萨之死》《阿尼特拉舞曲》《在山腰的洞穴中》第二组曲:《诱拐新娘》《阿拉伯舞曲》《彼尔金特归来》《苏尔维格之歌》 6、拉威尔作品:《鹅妈妈组曲》《水的游戏》钢琴套曲《镜子》管弦乐组曲《西班牙狂想曲》管弦乐《包列罗》 7、舒曼声乐套曲:《歌曲集》《桃金娘》《妇女的生活与爱情》《诗人之恋》。 名词解释

曼海姆乐派: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声部音乐线条十分突出,乐队织体清澈透明,通奏低音已被谱写为明确的乐队各声部,羽管键琴演奏者的指挥作用已被手首席小提琴取代。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表现出它特有的力量和灵活多变的潜能。 强力集团:强力集团的名称来源于文艺评论家、艺术史家的斯塔索夫的一篇题为《巴拉基列夫先生的斯拉夫音乐会》的文章,其中称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力的小团体”。有五名成员,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也称为“五人团”,自称“新俄罗斯乐派”。 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交响诗》等。

中西音乐艺术差异

中西音乐艺术差异 中国音乐艺术即中国民族音乐,狭义上指中国各民族的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由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五声在中华文化中与许多元素息息相关。如分别在五行理论中对应五行、五色、五脏、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等,说明中国音乐注重每个音的关键性和整首乐曲的整体性。 相对而言,中国音乐与其他艺术乃至其他传统文化联系更为紧密,“意会”性也更强。 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音乐是人类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的独特语言,也是外交实践和国际传播中经常出现的符号。对外传播如何超越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隔膜,增进理解,抵达“琴瑟和谐、民心相通”的境界?音乐,尤其是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民乐,可望在其中发挥独特而深远的作用,增进中国与世界的融通。 美国音乐起源于印第安人的音乐,经过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融合了多样的音乐风格。在发展初期就融合了不同的地区的不同风格。而在戏剧方面,美国音乐的表现形式就要比中国音乐单一一些。普通的音乐剧并没有借助繁多的乐器,也并没有唱、念、做、打等形式,选择的题材与器乐、服装、表现形式也没有很强的地域性。 美国音乐在初期大多外来,且在二十世纪以后有了爵士、摇滚、嘻哈等种类,多为美国本土与欧洲音乐元素混合,节奏轻快,表达感情自由。如爵士等也喜欢运用即兴的表演形式。 中国的流行音乐也是中西混合,有着多种形式,但编曲较简单。大多数的中国流行歌手在唱高音和低音时候都没有用到腔体,使之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或者就是靠喉咙硬“喊”上去的,给听着的感觉音没有支撑力,漂浮不定,摇摇欲坠。欧美流行音乐在歌词的表达中具有高超的水平,有的充满哲理、如诗如画,有的针砭时弊、警醒世人。但同时也有些歌曲在歌词中大量地描述暴力、性、种族和性别歧视。许多发声方法和技巧都是借鉴了早期教堂福音歌曲和灵魂音乐的精髓。

音乐作品分析

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乐段的特征: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 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 式。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间相互用终止式划分开来,又通过终 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成有机的曲式结构。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这些 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在陈述发展和结 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 但形式完整,统一,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 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2.单乐段划分依据原则:①依据和声——调性布局可以分为开放性乐段(乐段不结 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收拢性乐段(乐段结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转调 乐段(乐段结束在从属调)等;②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可以分 为:重复性乐段,飞重复性乐段,展开性乐段,“无终旋律”式的乐段等; ③依据乐段拥有的乐句数量可以分为: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 乐段,多乐句乐段等;④依据结构的模式可以分为:方整性乐段,不方整 乐段等。 3.乐段的补充,扩充和约缩 A.补充——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式以后的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补充的典型形式是:①延长或反复主和弦,如肖邦《g大调前奏曲》最后8小节。主和弦的延长常常构成主音持续音,并常常出现下属系的和声或向下属系的离调和转调;②反复终止和弦,如贝多芬《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9~12小节。③用正格终止结束以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如格里格《加德》最后9小节。B.补充——乐句或乐段在内部(即在用终止式结收束以前)进行结构的扩展,称为扩充。扩充的方法有:①动机或乐节的反复,模进,模仿或变奏。②延长终

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Vol.33No.3 M ar.2012 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 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一个群体(国家、民族)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 理念、风俗,及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活动。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 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 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文化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那么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为精神文化。在阶级社 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与人的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下面我来简述一下,武汉著名的吉庆街,吉庆街地处武汉闹市区,中山大道和大智路的交汇处,位于武汉市著名的中华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附近。吉庆街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吉庆街成为夜市大排档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整顿、被规范的“不合法”状态中。汉口的码头文化在吉庆街发扬光大;吉庆街的菜肴各种菜系之精髓,周围的食客,有的是官高权重的要员,有的是斯文儒雅的公司白领,还有偶尔光临的明星名人。在武汉,没有哪条170米长的街道夜市,能像吉庆街一样,历经多次整顿取缔,却仍“顽强”生存下来;没有哪条如此短的街道,能使得天南海北的游人食客纷至沓 来,争睹它的风采;也没有哪条如此短的街道,能引 起如此大的争议,从2001年10月开始,各部门着 手对吉庆街大排档市场进行。 成立了各个职能部门联合整治吉庆街夜市场管理小组,对市场的进行了统一要求,摆放统一规范。直至2004年6月,经武汉市城管局批准,吉庆街成为武汉市首家获得审批的占道夜市。这段路是全国惟一的可以占道经营的场所。 为了将名街的汉味特色进一步传承,增强名街品牌效应的辐射作用,进一步丰富其特色名街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迎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饮食和文化消费的需求,江岸区委、区政府决定打造沿江商务区,首选吉庆街进行改建。吉庆街以武汉本地特色菜肴小吃和民间艺人席间即兴演出为特色,外地人来吉庆街不只为了吃,多数是冲着汉味十足的“民间艺术”而来。 不是任何街头艺人都有资格在吉庆街进行卖艺活动,表演的艺人必须事先办理一定的手续,取 得演出证,挂在胸前。 演出证相当于是营业执照。有些艺人们别具一格,在“艺牌”上又附加一个“身份牌”,上面还有本人的肖像漫画。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到晚上,吉庆街就开始鲜活和喧嚣起来,从店内到店外,各种菜食一律摆在敞开排列的货架上,顾 客随意选择、 自由搭配,艺人街头助兴,每家生意都显得很红火。可分为:美食生活区、民俗创意区、文化馆藏区、商务办公区。各块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之间交通联系便利,自东南向西北,产业板块布局由喧闹渐次走向宁静,由夜间经营渐次过渡到日间经营,衔接自然。 在吉庆街的音乐表演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种类 浅谈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徐佳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表演艺术系,河南 济源454650) 摘要: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 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音乐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 奏或听,都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关键词:音乐;文化;生活;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 J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215-02 21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