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彩陶双联壶

彩陶双联壶

彩陶双联壶
彩陶双联壶

彩陶双联壶

【中文名称】

彩陶双联壶

【英文名称】

Painted pottery twin pot

【类别】陶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仰韶文化遗物(Yangshao Culture of the Neolithic Age)

【文物现状】 1972年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遗址,现藏郑州市博物馆。(Zhengzhou Museum )

【简介】

口径6.5厘米、高20厘米。(Mouth Dia. 6.5cm·Height 20cm)

泥质红陶,整器为双壶并列,两腹之间有椭圆形口相连,侈口,矮颈,鼓腹,平底,两壶外侧各有一竖耳。器身施红陶衣,再绘黑彩,腹部满饰平行线条,平行线条间,一壶绘三条斜行短线,另一壶绘三条竖行短线。

【相关资料】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结婚时就已经有喝交杯酒的习俗,如战国楚墓中曾出土的彩绘联体杯,即为结婚时喝交杯酒使用的“合卺杯”。大河村出土的这件彩陶双联壶亦是双腹相联,成双成对,是否是原始社会新人喝交杯酒的“合卺杯”呢?此件器物造型新颖,色彩鲜艳,是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彩陶中唯一的一件联腹壶,堪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艺术精品。

彩陶的特点和类型

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等装饰花纹的陶器,它以色彩与装饰取胜,故称“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又称“仰韶文化”。 分布: ①在黄河中上游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仰韶文化。②在黄河下游和淮河下游有大汶口、青莲冈文化。③在长江中下游有河姆渡和屈家岭文化。其中以黄河中上游最发达。 种类: 据彩陶时间及艺术特色不同,可分为半坡型、庙底沟、马家窑、半山型、马厂型等几大类。 ①半坡型: 发现于陕西西安市东郊半坡村,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距今六七千年。 (1)器型: A.圆底盆、卷唇盆最常见, B.尖底瓶,瓶口成“葫芦”状。 C.菱形壶(又称“船型壶”),二头尖,中有网状纹样,二肩有耳。 (2)装饰纹: 以鱼纹、人面形纹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蛙纹、鸟纹及折线、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几何图案。半坡装饰花纹,一般均以直线组合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鱼图腾”有关的氏族徽号。鱼体分割、抽象、重组。早期为单体写实鱼纹晚期复体抽象几何鱼纹。 ②庙底沟型:

是在半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的分布也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更广阔发展,东到河南西部及山西南部;西达甘肃及青海东部。 (1)造型: 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大瓮为主。 (2)装饰: 图案都画在陶器外表面,纹样以鸟纹居多,另有带状纹,垂弧纹,圆点纹,网格纹和羽状叶纹等,多以直线与曲线结合,形成曲边三角形。 ③xx型: 由庙底沟型演变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 器型: 以壶、罐、盆为主,多为大口鼓腹型。 装饰纹: 绘彩部位多在陶器的口、颈、肩与上腹部位,纹样经几何形图案最多,动物和人物次之。几何纹中一类为斜线、竖线或平行线,一类为斜方格、棋盘格和网纹,还有一类是叶状纹样,另外三角、锯齿、流苏也很常见。 装饰特点: (1)满饰: 从口沿至底部,几乎都饰满花纹,显得丰满华美。 (2)内彩: 即内壁绘彩,也有内外xx的。 (3)点和螺旋纹: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鉴赏

中国古代陶器概论 人类最早先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再进化为智人,最后才成为现代人。这个过程用去了差不多几十万年。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原始人类之所以能在身体条件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它们懂得了运用不断进化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来制造工具,懂得了过群落生活共同御敌,懂得了举一反三总结生存经验,于是,原始人类依靠采集果实和狩猎野兽来养活部落中的成员。 此时的人类也开始懂得了使用火来御寒和烧烤食物,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人类的旧石器时代。 随着我们祖先生存技能的日益发展,人类终于开始走出与狼共舞的山林,找到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定居下来。他们首先要建房子抵御寒冷和野兽。为了让房屋更坚实耐用,早期的定居人类建造的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在室内挖一个火坑。 居住在这种房屋中的原始人类,主要的家庭生活都是围绕中央的火坑进行的。而陶器作为蒸煮食物,盛水储粮的重要工具恐怕就会是这个小小房间中最主要的家当了。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怎么发明了陶器的呢? 但是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按照学者们的猜测在篮子上涂满泥后放到火上烧,结果外面的编织物被烧掉了,而里面的泥巴却都开裂了,只是变成了一些硬块,根本无法成型。 那么,生活在混沌初开,还没有开始具备任何物理化学思维的原始先民,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陶器的呢?这依然令许多人感到好奇。 当考古学家对人类8000年前的房屋遗迹进行研究时,发现房子中央的火坑侧壁上被掏出了一个小洞,里面还有一根未烧尽的炭棍,这给陶器的产生又提供了另外一种猜测。 在偶然的启发下,我们的祖先学会了运用火来制陶,他们在定居的家园中专门建起烧陶所用的窑,使制陶技术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有了日臻成熟的窑和烧陶的技术,远古先民按照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烧制出各种陶器。这件形状奇特的器皿底部尖翘,并不能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容器那样摆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几乎难以找到对应的物品,那么,它在7000年前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最早的陶制品都是作为实用器被烧制出来的,不论是用于取水的尖底瓶还是用于烹煮饮食的盆或钵,他们都与原始先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说陶是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彩陶则是陶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彩陶是将各种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到陶器上,形成五彩缤纷的各类图案。大多数彩陶都是先在陶坯上绘制,然后入窑烧制,颜料发生化学变化后与陶胎融为一体。这也是为什么历经数千年,彩陶的色彩依然不曾脱落,将无数耐人寻味的远古印迹保留至今。 如果说在人类的发明史上,陶器是为了生活的现实需要,那么制作彩陶又是为了什么呢?这种不易脱落的纹饰色彩是否寄予着原始先祖们的某种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呢? 事实上,仰韶出土的彩陶并不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的原始彩陶。早在安特生到达中国之前,人们已经在西亚一带发现了类似的原始艺术。依照当时一些西方学者的考古报告,西亚是国际学术界公认最早迈向新石器时代的区域之一,大约

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教学文稿

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

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 距今(一)以意写形中国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表现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想和设计意图。彩陶艺术的立意,是应社会生活和生产功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当时氏族社会成员共同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观念。中国彩陶兴盛于氏族社会晚期,这也是图腾艺术繁盛的时期,图腾艺术同样要反映于彩陶中,图腾形象是一种人格化的启然形象,体现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即认为人和自然万物通过神灵是可以相互转换和相互渗透的,因此图腾艺术中的自然形象只不过是人与自然物的联系和媒介,不必照实地摹绘自然形象。艺术上着重表现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的关系,注意事物内在的构成的基本形态和运动方向,而不是外在的再现对象的自然形体。图案所取的形象能够表达出意就可以了,只需取富有特征的一部分形象作示意性的表现,也就是运用意象表现的方法。我们在上文例举过许多彩陶图案中的自然纹样演变的例子,当最后这些自然形的写实纹样发展变化为写意纹样时,虽然看不出原先具体的自然形象,但仍能意会到由纹样原型基本形态构成图案所产生特有的节奏、韵律和运动感。以意想中的自然气氛的描写,替代了对自然物固有形体的摹拟,即由对自然物的描写由实写转为虚写,只求"画以立意"。由于中国彩陶艺术注重立意,即以意取形,以意设形,以意写形,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图案的构成不受自然形体的束缚而灵动多变。由于意的转借和复合,造成形的转借和复合,就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显示出卓越的构成能力,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

距今(二)彩陶图案主要采取动的形态和格式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上古时期的彩陶图案,除去写实纹样以外,图案中的几何形纹样大多作左右对称或分层排列,也有作等距的定点排列,图案是以静态为主的。而中国的彩陶图案,尤其是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彩陶图案是以动态为主的,常把花纹组织在动的格式中,而有跃动奔放的气势,花纹也多以弧线、弧形和圆点构成,在动的格式中充分舒展,使图案具有流畅柔美的抒情风格。 距今中国彩陶的许多图案采取动的格式,与其特有的图案定位方法有关。中国彩陶多采用以点(圆)定位的方法。这些用来作为图案定位的点和圆多为奇数,常以三点成正三角形排列,这种等距三点所连接的线是呈六十度角的斜线,而这种角度的斜线是运动感最强的。但另一方面这种等距三点所构成的正三角形呈金字塔形,有着稳定的外形。而正三角形颠倒时,即成倒三角形,又给人最不稳定的感觉,因此这种等距三点定位的图案,包含着两种相反对立的因素,是相生相克地反复运动着的,因此显得很耐看。此外这种以点来作为图案定位的方法,从图案定位点的各方都能延伸出纹样,交错回旆地占据空间,在最小的制约下获得最充分展开图案的自由,从而使图案的节奏在静中见动,动而不乱,乃至变化无穷。江苏邳县大墩子出土的一件未画完的彩陶上,仅画着成正倒三角形连续排列的等距定位点,而大墩子的其它彩陶则用这种等距定位点构成了动的不对称的图案。庙底沟类型彩陶还以不等距的定位点构成流动散点式的不对称图案,而这种图案是以统一的造型和动势的花纹构成,仍然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这种流动散点式构成的图案是构成形式中的自由体,而这种构成形式不仅是中国传统图案构成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且对中国绘画也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彩陶文化

浅谈彩陶文化 摘要:浅谈彩陶的产生、造型、纹饰。结合一些代表作品,着重分析了纹饰图案的含义,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彩陶产生,仰韶文化,造型,纹饰,生活艺术 有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的传统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这是因为彩陶作为新石器时代的产物,熔铸着历史的痕迹。从彩陶文化中,我们后人可以窥见到历史的踪影,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 说到彩陶的产生,不得不追溯到陶器出现的年代。距今大约七、八千年以前,原始的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贮藏食物和烧煮食物都需要容器。于是,人们尝试着去制作那种他们需要的容器。经过反复的实验和不断改良,人们最终发明了制陶技术,最后成功制成了坚硬耐用而不易透水的陶器。 在原始制陶的初期阶段,人们还只是关注陶器的实用功效,尚无余力顾及装饰恶化美感,只是少数陶器的口沿外壁稍饰有简单的红色宽带纹。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宽裕,人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陶器的制作中去。此时的陶器,除实用功能之外,还要体现和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原始制陶技术由此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彩陶。 提到彩陶文化,不得不说起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几乎遍布于华北各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所以仰韶文化也有“彩陶文化”之称。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大多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实用器皿,包括盛放物品的盆、壶、罐和饮食用的碗等。其表面还绘有各种彩色纹饰和一些动物的简约图案。有研究表明,当时的彩陶文化是在陶器未烧之前画上去的,烧后彩纹固定在陶器的表面就不易脱落了。其中,彩绘以黑色为主,红色为辅,且图案大多都绘制在盆、罐的口部、腹部等突出的部位。在我看来,这或许和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有那么点联系。因为当时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生活情况相当的原始,通常是席地而坐的。由于缺少家具,这些盆、碗、罐也常常被他们置于地上,所以彩陶纹饰的部位大多在坐着的人容易看到的地方。 谈及彩陶的纹饰图案,可谓是丰富多彩,让人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当时人们的艺术才能。细细观察那个时期的彩陶,可以发现当时的装饰图案大多以鱼、鸟等动物形象为主题。由于时期不同,彩陶艺术中的图案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早期的鱼、鸟纹刻画得较为具体、形象,而到了中、后期,纹饰的图案就变得较为抽象,包含的夸张成分也日渐增多,往往用几何形状代替。在这些几何图案中,虽然鱼、鸟的形状完全消失了,但鱼遨游、鸟飞翔的动感依然还是很形象的。 但这些图案到底代表了什么含义呢?目前学术界对于鱼纹、鸟纹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图腾说、太阳崇拜说、神话说等等。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些纹饰与当时的图腾崇拜有关,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还可以找到这些地区以鱼、鸟为氏族图腾的痕迹。而那些图腾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支持图腾说的人认为,随着各个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成员常常会彼此融合混杂,难以分辨。图腾标志和图腾名称的存在,使人们可以准确无误地识别群体。陶器作为人们的日常用品,其装饰也难免会打上本氏族的某种标记,以便和其他氏族的陶器区分开,这种标记很有可能就是图腾的标记。 除了支持图腾说以外,还有一部分人还比较倾向于太阳崇拜说。人们发现,在仰韶文化晚期陶器装饰以鸟为主要题材的彩陶图案中,有一种被拉长身体的双头多足鸟,而这种鸟纹常常和太阳纹一起出现。学者们认为,与图腾说相比,他们觉得更多的是采取了象征的手法,用鸟的形象代表太阳,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鸟是主宰太阳的精灵。同图腾说一样,

中班美术活动彩陶图案教案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彩陶图案教案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彩陶图案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乐意感受彩陶的审美、实用功能,尝试欣赏古代彩陶作品的装饰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彩陶图案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乐意感受彩陶的审美、实用功能。 2.尝试欣赏古代彩陶作品的装饰性。 3.能简单了解文物意义及其欣赏和研究价值。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已经认识陶瓷。 2. 师幼共同收集花瓶、酒瓶、瓷盘、瓷碗、陶罐等瓷、陶器,用来欣赏的彩陶图片的资料。PPT课件,剪成瓶子形状的白纸、纸盘若干。音乐《金蛇狂舞》 3. 场地准备:教室布置小型瓷器、彩陶博物馆,幼儿做前排,后面桌子呈半开放方形摆开桌上放有瓷器、彩陶。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参观小型瓷器博物馆,欣赏花瓶、茶壶。 (1)教室带领幼儿从教室外,排队进入教室。 老师: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参观一个小型博物馆,看看博物馆都

展示了什么? (2)老师:我们看一看,用手摸一摸,老师请小朋友说说他看到了什么,触摸之后有什么感受。在老师带领下参观、触摸瓷器和彩陶 (3)讨论:这些是什么?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插花、盛饭、盛菜、泡茶……)瓷器上有什么图案?(好看的花纹有龙纹、圆圈等)这些图案有什么作用?(图案使瓶子更加漂亮) 2.出示彩陶实物。 (1)老师:除了现代的瓷器之外,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了一个和现代瓷器不同的容器。 (2)讨论:小朋友们猜猜看这是什么?(陶罐) 老师:你们看看它和现代的瓷器有什么不同(粗糙、颜色不同、花纹简单) 老师小结:它是古代人们用来装食物的容器,你们想不想欣赏更多的彩陶图案? 3.出示图案,分别欣赏。 (1)老师: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图案第一张图片小鸟图案,(2)老师出示青蛙图案的彩陶图片,讨论:如果里面装水,随着水的晃动,感觉像是在跳跃 (3)老师出示人面鱼纹盆欣赏,讨论这是什么图案 (4)最后出示舞蹈纹彩陶盆 讨论:他们在干什么呀(在一起跳舞)对,这是古代人民围在一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 彩陶图案指新石器时代画在陶 器上的装饰纹样,距今有六七千年的 历史。彩陶纹样的题材极为丰富,有 几何纹样、植物纹样、人面纹、鱼纹、 蛙纹、鸟纹等,是原始人从事渔猎和 农业劳动取得素材,以及对太阳、月 亮、水、火、山石等自然形象和劳动 工具的观察、接触、认识变化而来。 人面纹(图1—1)把人面和太 阳组合起来,形象概括、简洁,据 说是原始民族的图腾。 鱼纹(图1一2)有单体鱼纹、 复体鱼纹等,造型简练,并各有特 征。 植物纹样的形象有的像稻麦 粒,有的像叶子,有的像花瓣(图 1—3),夸张与抽象的手法很浓厚, 并且熟练地运用了对称与连续的法 则,表现了重复、条理、节奏等美 的形式。 几何形图案纹样有直线形的,有 螺旋形的,有波浪形的;据说是由动 物图案演化而来,如鱼纹演化成直线 几何纹(图1一4),鸟纹演化成螺旋 纹(图1一5),蛙纹演化成波浪纹(图 1一6)。这些几何纹样熟练地运用了 点、线和大小、黑白、疏密的层次关 系,富有变化,表现出有节奏的运动 感和韵律感。

彩陶纹样的构成形式有: (1)对称的组合。有不同花纹或同一花纹的对称;两组对称;四组两相对称 和六组三分相合对称四种。 (2)不对称的组合。 (3)同一母题花纹组成一条 完整的带状花纹。 (4)不同母题的两种花纹相 互连接起来合成一组花纹。 彩陶纹样体现了原始氏族 社会纯粹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形 式感。劳动、生活、自然对象及 广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 平衡、比例、间隔、重叠、单独、 粗细、疏密、反复、变化、统一 等种种形式规律,集中表现在这 里,为我国的图案发展起了奠基 作用。 陶瓮“彩陶王” 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 大型陶瓮“彩陶王”出土于 我州境内积石山县三坪遗 址。原件彩陶王属新石器时 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距今5000年左右,通高49.3 厘米。以造型独特,花纹别 致而闻名于世,故称为“彩 陶王”。1954年出土于临夏 州积石山县,现藏于中国历 史博物馆。

仰韶文化彩陶分类与装饰花纹

仰韶文化彩陶分类与装饰花纹 一、彩陶概说 彩陶,即在坯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然后焙烧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因其图案经过烧制,故不易褪脱,这与先焙烧后画图案的彩绘陶不同[1]. 大多数彩陶表面使用的颜料是天然的矿物研磨混合而成,放在窑中烧制后,颜料和陶胎经过化学变化融为一体,陶胎变成土红色,花纹成黑色、深红色或紫黑色。这样的烧制方法导致烧制出来的彩陶花纹经过几千年也保存完好,这也正是原始彩陶的特点[2]. 彩陶的造型品种繁多,装饰纹样丰富,有动物纹、几何纹等。 二、仰韶文化彩陶分类 仰韶文化彩陶因 1921 年 10 月 27 日瑞典人安特生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 得名,距今约 6000 年。仰韶文化彩陶主要类型以半坡和庙底沟为代表。 (一)半坡类型 1953 年春季,在陕西西安市东面的浐河边上发现了半坡的彩陶。据碳 14 测定,半坡遗址的年代大约在距今 7000 年前,器物的主要造型有圆底折腹直壁形陶器、细颈直口尖 底形陶器等。装饰纹样比较单纯,几何纹样是当时常见的纹样,具有一种纯朴和素雅的情趣。动物类纹样比较多,其中鱼纹最生动也最普遍,最能代表半坡彩陶装饰特点的是人面鱼纹。 《人面鱼纹盆》是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现在陈列在首都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厅中。这件陶盆上最令人回味的是绘有神秘的人面鱼纹的精美图案,陶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彩绘图案。它的画面由人和鱼组成,分为两组,每组各两个,对称分布。一组是两个图案化的鱼形纹,用三角、圈点表示鱼头,斜长三角、交叉斜线为鱼身、鱼鳞,单斜线或平行斜线代表尾鳍、背鳍和腹鳍。另一组为两个人面鱼纹图案,人在中心,脸呈圆形,脸上有一对细而平直的眼睛,鼻梁挺直,嘴旁各有一条变形的鱼纹,鱼头与人嘴重合,两耳旁也各附一条小鱼,简单的笔触却能绘出惟妙惟肖的安详神情,构成了一个奇特的人鱼合体形象,既天真又透着几分诡异。 为什么陶盆里要绘制人面鱼纹呢?有的人认为它是渔猎的巫术形式,表现了先民捕 鱼的愿望;有的人认为是人鱼灵魂和躯壳互相托寓的表现;而人面鱼纹盆其实是盖在小 孩的盖棺上,作为葬具使用的,表达了原始人类对孩子的守护。 (二)庙底沟类型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图 案 彩陶图案指新石器时代画在陶器上的装饰纹样,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彩陶纹样的题材极为半富,有儿何纹样、植物纹样、人面纹、鱼纹、蛙纹、鸟纹等,是原始人从事渔猎和农业劳动取得素材,以及对太阳、月亮、水、火、山石等自然形象和劳动工具的观察、接触、认识变化而来。 人面纹(图1一1)把人面和太阳组合起来,形象概括、简洁,据说是原始民族的图腾。 鱼纹(图1一2)有单体鱼纹、复体鱼纹等,造型简练,并各有特征。 植物纹样的形象有的像稻麦粒,有的像叶子,有的像花瓣(图1-3),夸张与抽象的手法很浓卑, 并且熟练地运用了对称与连续的法则,表现了重复、条理、节奏等美的形式。 儿何形图案纹样有直线形的,有螺旋形的,有波浪形的;据说是山动物图案演化而来,如鱼纹演化成直线儿何纹(图1 一4),鸟纹演化成螺旋纹(图1 一5),蛙纹演化成波浪纹(图l-6)o这些儿何纹样熟练地运用了点、线和大小、黑白、疏密的层次关系,富有变化,表现出有节奏的运动感和韵律感。ffii -1彩陶上的人面纹图1 -2 彩陶上的鱼纹

彩陶纹样的构成形式有: (1)对称的组合。有不同花纹或同一花纹的对称;两组对称;四组两相 对称 和六组三分相合对称四种。 (2) 不对称的组合。 (3) 同一母题花纹组成一条 完整的带状花纹。 (4) 不同母题的两种花纹相 互连接起来合成一组花纹。 彩陶纹样体现了原始氏族社 会纯粹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形式 感。劳动、生活、自然对象及广 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 平衡、比例、间隔、重叠、单独、 粗细、疏密、反复、变化、统一 等种种形式规律,集中表现在这里,为我国的图案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陶瓮“彩陶王” 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型陶瓮“彩陶王”出土于我州境内积石山县三坪遗址。原件彩陶王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距今5000年左右,通高49.3 厘米。以造型独特,花纹别致而闻名于世,故称为“彩陶王”。1954年出土于临夏州积石山县,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S1-4 鱼奴演化成几何奴09过程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 崇寿镇中心小学李培凤 教学目标: 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独特的感受。 难点:善于从不同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李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愿意跟老师去吗?那现在我们就坐上旅游巴士出发咯!我们将要参观欣赏的景点是中国彩陶馆。 二、感受陶文化历史 1、小故事讲述陶器的起源 师:关于陶器的起源有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我们的祖先最早学会用枝条编制篮子,有一次篮子在河里冲洗时沾上了泥土,无意中扔到火中烧,发现烧制之后的篮子用来盛水不漏水了,由此而得到了启发,最后发明了陶器,看来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中国彩陶馆也到了。 2、猜一猜,比一比,引出课题 听一小段音乐:埙曲《楚歌》 师:听(音乐播放),你们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古老乐器演奏的? 生:鼓 师:其实是由它演奏出来的,它叫“埙”,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你们再猜一猜埙是由什么烧制成的? 生:是用泥土、陶泥烧制的…… 师:你们都猜对了,“埙”就是用泥土烧制的,也叫陶埙,是陶器的一种。 出示彩陶埙 师:你们看,这件陶埙和刚才那组陶埙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有了颜色,有了图案,更具美感…… 师:是的,你们说得太对了!像这种在器物上绘有红、黑、白等颜色图案的陶器就是中国的彩陶。(板书课题:中国彩陶) 3、语音播放彩陶有关知识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彩陶的魅力吧! 语音播放:陶器是我们人类最早的伟大发明,中国彩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

彩陶文化

彩陶文化 彩陶最早于1912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其后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地陆续发现。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另外还有磨光、拍印、等装饰手法。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必须分类加以区别,主要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彩陶 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半坡彩陶的遗址,在河流的岸边,因而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芦、长颈瓶,另外还有盆类、罐类,与今天的盆罐大体相似。 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也就是说,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往往只占据器面的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 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庙底沟彩陶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阅读答案及解析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阅读答案及解析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阅读答案及解析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现代人了解原始文化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考古发掘显示,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地经历了素陶、彩陶、釉陶的发展阶段所谓彩陶,是远古先民在制作好的陶胚内外壁上用矿物颜料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入窑烧制定型的一种带彩陶器彩陶集实用和雕塑、绘画、烧制等各种艺术、工艺于一体,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反映了原始社会数千年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生存情境可以说,彩陶是一本浓缩的、独特的“史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并在距今大约8000年前就出现了彩陶中国彩陶的发展、繁荣和衰亡历经4000年之久尽管彩陶文化并非一种考古文化,但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除了各种各样的石器外,绝大多数是以陶器为其重要表征的其中,色彩绚丽、图形优美、造型多样、工艺精湛、数量较多的各种彩陶,更成为这一时段最有系统、最具规模、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并因此而成为华夏远古文化的一种鲜明特征“仰韶文化”的命名就是以在遗址中发掘的红底黑彩的陶片作为重要证据,而“仰韶文化”之所以又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以鱼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和以鸟纹、花卉纹为主的庙底沟类型,也是以遗址出土的彩陶纹饰作为区分的主要标志 据估计,中国出土的彩陶约有5万多件,很可能是世界上出土彩陶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彩陶绝大多数都是日常实用器皿,如盆、碗、壶、罐等等,分布的地域几乎遍布全国这些彩陶的形体虽然简单,但在造型设计上却颇具匠心制作时对器物的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比例变化,构成各种柔和优美的轮廓曲线,其式样繁多,并随各地习俗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在图案设计方面,中国的史前彩陶都能结合不同器形的特点和装饰部位的不同,或疏或密,或繁或简,饰以不同纹样,图案丰富多彩有的宜于俯视,有的适于平观,将器物的实用性质和使用的审美效果结合起来,其中大量出现的编织纹和几何形纹,具有彩纹和底色相互衬托虚实相应的作用,形成“双关图案”,这种构图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

马家窑文化彩陶三个类型各有哪些特点

马家窑文化彩陶三个类型各有哪些特点 现已发现的马家窑类型遗址300多处,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700年。马家窑类型陶器以橙黄陶为主。陶器器形以盆、钵、碗等饮食器为主,但贮藏器瓮、罐、瓶逐渐增多,还出现了最早的打击乐器——彩陶鼓。由于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的两岸,所以彩陶图案反映出黄河奔流不息、涡深流急、波涛汹涌的气势。内彩特别发达,多装饰在盆、钵内,以旋涡纹和水波纹为主。大型壶、罐类器物图案分层排列,一般装饰在肩和上腹部,颈部饰辅助花纹;盆、碗类花纹主要在器物内和口沿下;小型器物往往通体布满纹饰。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采用曲线构图。早期多旋涡纹、鸟纹和弧边三角纹、网格纹等几何纹,还有动物纹,中期多为平行线、同心圆、漩纹、水波纹和鸟纹,蛙纹、同心圆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图案结构巧妙,线条流畅,变化丰富,具有强烈的动感。 半山类型因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广和县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650年~4350年间,分布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半山类型的陶器以红陶为主。大型贮藏器壶、瓮、罐等成为半山类型彩陶的主要器型。鸟形壶开始出现,后期有所增多。半山类型的彩陶,达到了彩陶艺术的鼎盛时期。彩陶色彩鲜艳亮丽,图案繁缛。纹饰以旋纹、锯齿纹、葫芦形网纹、菱格纹为主。还有圆形纹、叶形纹、贝形纹、神人纹等,其中非常盛行的锯齿纹是半山类型彩陶的一个最主要特征。彩陶纹饰一般装饰于陶器上腹。半山晚期,旋纹、锯齿纹逐渐消失,旋纹演变为四大圆圈纹。旋纹、锯齿纹的消失,是半山类型结束的标志,也是彩陶文化由繁盛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 马厂类型是因最早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距今4350年~4050年之间,分布范围与半山类型大致相同,只是更为向西,发展到了河西走廊的西端玉门一带。马厂时期的器型大部分脱胎于半山类型,陶器以红陶为主。彩陶纹饰以黑彩为主。主要纹饰有: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波折纹、回形纹、卦形纹、菱格纹、三角纹等,其中四大圆圈纹和变体神人纹为马厂类型的重要特征。马厂类型的彩陶上出现了大量的墨绘符号,一般绘制在器物的下腹部无纹饰处,常见的有“〇”、“×”、“卍”、“十”、“一”等形状,这些符号可能是当时一些氏族部落的记号,也可能是文字的前身。

中国彩陶文化类型分类

中国彩陶文化类型分类 注:1. 红色标注为主要文化类型,另外在文化类型具体断代上,部分文化类型有些资料比表格时间提前约1000—2000年。 2. 此外还有属于晚期的辛店文化、四坝文化等。 彩陶类型按照地域分布划分:

参考资料:姚江波.彩陶鉴赏与收藏)

中国彩陶文化类型分类 ------按地区分类 第一、甘肃、青海、宁夏地区的彩陶

第二、陕西泾渭流域一带的彩陶 一、老官台文化(文化一) (1)白庙等遗址 (2)北首岭下层类型 二、仰韶文化(文化二) (1)半坡类型 (2)半坡中层等遗址 (3)半坡上层类型 三、客省庄二期文化 第三、河南、陕西、山西三省邻境地区的彩陶 一、老官台文化(文化一) 二、仰韶文化(文化二) (1)东庄村等遗址 (2)庙底沟类型 (3)西王村类型 三、庙底沟二期文化(文化三) 第四、河南中部地区的彩陶 一、裴李岗文化(文化一) 二、仰韶文化(文化二) (1)仰韶文化

(2)大河村类型 (3)秦王寨类型 第五、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地区的彩陶 一、磁山文化(文化一) 二、仰韶文化(文化二) (1)后冈类型 (2)大司空类型 第六、河套地区的彩陶 一、白泥窑子等遗址(文化一) 二、海生不浪类型(文化二) 第七、东北地区的彩陶 一、红山文化(文化一) (1)红山后等遗址 (2)石棚山等遗址 (3)白斯朗营子等遗址 二、土珠子等遗址(文化二) 第八、鲁南淮北地区的彩陶 一、北辛类型文化(文化一)

(1)青莲岗文化早期 (2)大汶口文化早期 (3)大汶口文化中期 (4)大汶口文化晚期 第九、南京、镇江地区及淮南一带的彩陶 一、青莲岗文化(文化一) 二、北阴阳营文化(文化二) 第十、太湖和钱塘江地区的彩陶 a太湖地区一带 一、马家浜文化(文化一) 二、崧泽文化(文化二) b宁波、绍兴地区 一、河姆渡一期文化 第十一、福建、台湾、广东沿海地区的彩陶a福建沿海地区 一、昙石山文化(文化一) (1)昙石山下层类型 (2)昙石山中层类型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教案

《中国古代陶艺》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历史,懂得陶与瓷之间的区别。 2.创设鉴赏陶瓷的教学情景,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陶艺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从敲击第一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瓷器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历史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艺术发展概论的了解去理解艺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古代陶艺的魅力。 难点:如何欣赏古代陶艺。 第一课时 材料准备 (学生)对唐三彩图片资料的收集。 (教师)收集唐三彩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三彩马》的课件。 教学过程 1.提供图片,初步欣赏。 (1)出示图片《三彩马》,提问:“同学们知道唐三彩吗?” 出示《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三彩罐》、《单彩壶》等,讨论唐三彩的定义。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

教师:想听听专家是怎样定义唐三彩的吗? 唐三彩我国唐代的陶瓷雕塑制品。其釉色丰富,分别呈翠、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而被称作“唐三彩”。“三”是色彩多的意思。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现在的“三彩”成了统称。 2.个例分析,引导细赏。 课件出示《三彩马》,教师先讲解釉色,然后将马的色彩隐去,用线条勾勒整体造型或者出现局部特写,再来看看其他时代的马匹造型,进行比较。 与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唐三彩马的造型比较肥硕,因为马的品种据说是西域进贡来的,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造型特点以静为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耳朵是贴着的,神态好像在听什么动静。 三彩马制作技巧高超,比例准确,线型流畅,以蕴涵的动势表现了马的神骏和强健,通过细部刻画显示其神韵,是古代动物雕塑中的精品。 鉴赏建议: 欣赏唐三彩,一看其造型美不美,形态是否自然,装饰性是不是很强;二看釉色是否协调。唐三彩一般只有三种釉色,最多达到五种,有的甚至只有一种。几种颜色相互交汇,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自然的流畅感具有高度的自然美,而不是人工雕琢所成。 3.举一反三,欣赏作品。 根据讨论归纳的欣赏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欣赏《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二彩罐》、《三彩骆驼载人俑》等作品。 然后让学生推荐一件作品,说说感受。 4.让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感悟。 请各位同学用线描的形式、简短的文字记录你今天的感受好吗? 5.评价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一些唐三彩的讲解员,谁的解说又生动又有专业水平呢? 随意选取一些唐三彩作品,让学生自告奋勇来解说。 既让学生表达感受,又可评价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唐代工艺的辉煌,下节课我们将在浩瀚历史长河里领略更多古代陶艺的魅力。(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中国古代陶艺的资料) 第二课时

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

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特点简析 摘要:陶器产生于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作为一种容器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它不仅带动了农业经济与定居生活的发展,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陶器的装饰纹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现了远古人类的朴素艺术观念和原始的审美情感,本文将结合原始彩陶纹饰的起源发展对其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彩陶装饰纹样特点 一.起源 关于陶器装饰纹样的起源说法各异,其中以“编织说”影响最大,该说法认为,根据陶器底部遗留下来的编织纹印痕的特征,猜想原始人可能是受了“编织”纹样的启发,然后出于装饰审美需要进而产生各类表现手法,其中西安半坡出土陶器席文的印痕被认为是彩陶网纹的形式基础。 另一种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是“图腾说”,图腾崇拜是一个氏族用某种动物作为该族的图腾物,而彩陶上的一些可能是由图腾纹样演变而来的,代表了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除此之外还有“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不同说法,都是人们对装饰纹样所代表的含义的不同猜想。 二.各类彩陶装饰纹样特点 1.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主要包括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彩陶。 (1)半坡型彩陶多圜衣钵、尖底瓶和葫芦型器,纹饰布置在内底或外壁,以鱼纹和鱼纹简化而成的几何纹样为特色,其中鱼纹最多,表现了当时发达的捕鱼活动,其审美稚拙刚健。彩陶的装饰方法有彩绘,捺印,剔划,堆塑等; (2)庙底沟型彩陶晚与半坡型,以大鼓腹平底钵为典型器皿,花叶纹、鸟纹、火焰纹呈连续纹样布置在器腹外壁,其中“三重弧线圆点彩陶碗”的装饰在艺术构成上达到了很高水平,在定点连线的基础上两点之间连接成的弧线把空间分割成一种渐变式黑白相间图案,具有明快的节奏感。

中国彩陶课后题

一、图案的概念 图案一词的来源是西欧英语的design指( )与( ) 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图案与设计并列存在。 图案教育家、理论家( )先生在《图案基础》一书中,对图案的定义综述为:“ 图案有明确的装饰对象 图案是受羁绊的艺术 图案是( )和( )并存的艺术 图案是设计与( )的艺术形式 二、图案的形式美 图案的形式美来自于大自然。 人是动物中唯一有明确的美感意识的。 图案的形式: 图案的形式美是表现于图案表面的。 图案的形式美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重视。 三、图案的组织形式 图案的组织形式特征: 1.图案的( ) 2.图案的二方连续和( )连续(图案的格律形式) 3.图案的( )造型 4.图案的反转组织形式 5.图案的( )任意组织(图案的无格律形式) 图案的组织形式与图案主题趣味一致。 四、图案的具象与抽象 图案与绘画一样,存在着具象与抽象,它们是同时共进的 两支流水 ( ),将客观的自然形变成装饰形,具有名称。 ( ),通过抽象形及其组合关系创造出各种视觉感受。 具象图案有其适应的装饰领地。 抽象图案也有其适应的装饰领地。 五、图案语言 图案语言是一种程式化的视觉图形语言,是全人类相通的 视觉语言 图案语言的形成: 1、民族的力量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区的民族,习 惯性的组合点线面,产生习惯性的图案语言。 2、工艺材料的力量不同的工艺必然产生不同的图案语言。

民间蓝印花布的工艺与蜡染工艺不同 创造出的图案语言也不同 七、图案的色彩 图案的色彩建立在常规的色彩规律之上。 图案色彩不受( )的限制,将自然色变为装饰色。 图案的色彩常常是有寓意的: 民族的传统的寓意、历史时期的寓意、地域性的寓意。 中国——红色永远是予以吉祥之意的。 在某一个时期——绿色成为人们推崇的色彩。 图案的色彩在许多情况下是材料本身具有的色彩。 图案形态表达与色彩表达的方向要一致。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图案 一、中国传统图案是绵延发展的 中国人的图案艺术是建立在不断地“原创”之上的,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 人各个历史时期的原创。 中国传统图案包括:原始时期的( )图案; 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 )图案;春秋战国至汉代的 ( )图案;秦汉时期的( )图案;汉代的( )图案;经历了多个时代的敦煌图案;明代的( )图案; 清代的清绣图案,等等。 经过七八千年积累的图案样式、手法、语言、工艺,直到今天仍有极 强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图案的图案语言与工艺 在传统图案语言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多次闪耀着光辉的原创。 中国传统图案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相应的新工艺产生,于是,必然导致诞生新的 图案语言:中国彩陶图案语言 中国青铜器图案语言 中国古漆器图案语言 中国画像砖图案语言 这些图案语言共有着中国的气质,但他们又是独自的原创,是完全不同的图案语言。 这些图案语言是中国( )语言的地基。 三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现代表现精神 中国人天生要表现自己的看法。 中国人一贯通过内心来表现客观、表现自然。 中国人的胸中之形非眼中之形,手中之形又非 胸中之形。 中国图案的生命力如此之强,是与中国人早已 形成并永久延续的表现精神分不开的。这种精神正是现代的精神。 四、中国传统图案的构图形式 中国传统图案构图的基本形式:

彩陶几何纹样装饰

彩陶几何纹样装饰 上课班级:预备(3)班 上课地点:预备(3)班时间:2012年11月28日上午第2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彩陶几何纹样的基本特点和形式美感,运用几何形、字母或数字等几何元素进行彩陶几何纹样的装饰。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趣味演示掌握几何纹样装饰设计的方法,观赏讨论交流了解几何纹样的形式美感,大胆发挥想象进行彩陶几何 纹样的装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在传承发扬彩陶艺术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自信 心,充分体验发散性思维带来的艺术魅力,展现自身在创作 过程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几何形、字母或数字等几何元素进行彩陶几何纹样的装饰,体现彩陶几何纹样的形式美感。 难点:几何元素纹样的创意设计体现形式美感。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交流、练习、展示评价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示范作品、牛皮纸或铅画纸、双头近代软笔、水笔、磁贴等学具:铅画纸或牛皮纸、双头近代软笔、水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导入 1、师展示两张半成品作品——一个数字和一个字母,激发学生好奇心。

2、学生观察交流数字和字母由怎样的线条构成。 3、师做一个变魔术的小游戏,在半成品作品上添加。学生比较观察添加后 的效果。 4、请学生再选择一个数字或字母进行添加(在练习本上尝试练习),选部 分学生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5、师出示一张完整的彩陶几何纹样装饰示范作品。揭示课题——彩陶几何 纹样装饰。 二、新授 1、找找彩陶纹样的装饰位置 生观察进行交流归纳,师小结:大多在器皿的口、肩、腹的位置。 2、找找彩陶几何纹样中的对比关系 生观察交流归纳,师小结:曲直、长短、粗细、黑白、疏密、大小、线与面对比等产生丰富多彩的装饰变化 3、观察几组彩陶几何纹样,师生互动归纳彩陶几何纹样的形式美 线条规整、流畅,图案组织讲究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多样与统一、节奏韵律感的二方连续纹样。 4、欣赏一组几何形状、大小写字母、数字等设计元素创作的几何纹样学生作品,激发创作灵感。 三、实践操作,动手画一画 作业要求: 1、选择一种表现方法、一种几何元素(几何形状、大小写字母、数字等)为彩陶进行几何纹样的装饰 2、体现几何纹样的形式美感 四、学生作业,师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五、作品展示,师生互动点评 六、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学习得失,教师点评小结。 李老师:学生课堂作业的图片俺看过,非常灵,很赞。几何图形学生绘画有感觉的,建议你在原来的图形上略微改成简单有人文指向的内容,比如:网线边上的线条改成

中国彩陶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三年级上册(最新6月第1版)案例

18 中国彩陶教案 教材分析彩陶经典的外形加上丰富的图案构成了我国最古老的绘画宝库。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观看彩陶作品,通过对称折剪的方法剪制陶器外形,并学习古人的经典彩陶纹样作为创作纹样的源泉。各种造型稚拙、富有意向气息的彩陶人面、鱼、鹿、舞蹈纹样等纹样,展现了人类早期绘画的质朴美,这与充满童趣的儿童绘画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选取大量的彩陶精品的图片进行欣赏,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彩陶的造型、纹样形成丰富的认识。 设计理念本课可以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赏析和了解彩陶的基本知识、分类制作流程、发展以及中外彩陶的对比等。第二课时细品我国经典彩陶作品,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具体展开进行学习和创作,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在陶丕上添加纹饰。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古人简练、概括的绘画语言,还应尊崇学生个性化的提炼,从而把古人和学生这种看似稚拙的绘画达到最佳结合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始终做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陶艺这类历史悠久的艺术作品还相对比较陌生,这就需要设定一定的文化情境才能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引导学生画陶,不仅要营造追溯远古彩陶文化的学习情境,更要激励他们他们用自己的观察、感受、审美进行创作。三年级是从低段到高段的过渡阶段,此时的学生对美术学科充满着兴趣与热爱,已初备了一定的绘画能力,但对于点、线、面的处理以及对称、重复、对比等形式法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造型、纹样两方面感受中国彩陶,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认识彩陶的几种基本纹样,尝试用对称折剪的方式剪出一个彩陶的外形,并用线条、形状等基本造型元素,进行对称、重复、对比等形式的装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点线面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尝试练习,体验装饰陶器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彩陶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彩陶的美,学用对称折剪的方法剪出彩陶的形,并为其装饰精美的彩陶纹样。 难点:灵活运用对称、重复、对比等形式把陶器的装饰得更精美。点、线、面的组合与运用。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彩陶罐、教具、展板。 学生:剪刀、牛皮纸、记号笔或黑色马克笔。 板书设计 《中国彩陶》 造型美——巧剪外形:第一步:对折 第二步:勾稿 第三步:剪形 纹样美——抽象纹样:平纹、网纹、格纹、水纹、涡纹、折线纹…… 具象纹样:人纹、鱼纹、蛙纹、鸟纹、舞蹈纹、人面鱼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