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消息写作专题讲座(37页)

新闻--消息写作专题讲座(37页)

新闻--消息写作专题讲座(37页)
新闻--消息写作专题讲座(37页)

新闻-消息写作专题讲座

消息的定义

“新闻”这个词,在汉语里,既可指新鲜重要的信息,又可以用来作新闻作品的名称。而用作新闻作品名称的“新闻”,在中国新闻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文体的统称,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我们讨论的新闻主要指消息。

一、西方严肃庄重的新闻定义种种

A——?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莫特)

B——“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起兴味的事实。能引起最大多数读者的最大兴趣的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美国威斯康星新闻学院教授白来耶)

C——“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美国《纽约太阳报》主编查里斯·达纳)

D——“新闻就是能够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录。”(美国《现代新闻报道》华连) E——“新闻就是同读者的常态的、司空见惯的观念相差悬殊的一种事件的报道。”(美国《宣传与新闻》阿维因)

F——“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士报》)

G——新闻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

H——“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判,是用最短时距的有规律的连续出现来进行广泛传播的经济范畴内的东西。”(日本新闻研究所所长小野秀雄)

二、西方风趣幽默的新闻观念种种

A——“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美国《环球报》主编爱德华)

B——“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

C——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之上,就是?女人(Wamen)、金钱(Wampum)、坏事(W rongdoing)。?(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斯坦利·瓦利克欠)

D——“银行家加美人就是新闻。”

E——“凶杀,灾难,桃色事件就是新闻”

三、我国老一辈学人对新闻的理解

A——“新闻是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李大钊《在北京记者同志会上的演说》)

B——“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社会人生的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也。以关系者最多及认识时机最适,为其最高的价值之标准。”(邵飘萍《新闻学总编》)

C——“新闻者,乃大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之事也。”(徐宝璜《论新闻学》)

D——“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E——“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江《记者工作

随想》)

F——“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王中《论新闻》)

G——“社会上(国际的、国内的、本市的及宇宙的)新发生的、为大多数人民所关心的、有意义的事实,就是新闻。”(徐铸成)

H——“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什么是新闻》)

I——“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人民大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戴邦《关于改革报纸工作问题》)

四、我们对新闻的理解

上述种种严肃庄重的新闻定义,有的强调新鲜感,有的强调教育性,有的强调趣味性,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可以被我们所吸收借鉴。

综合各家之长,我们提出这样的新闻定义:

新闻(消息)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新近发生”是个很容易理解的话语,新闻的“新”主要就体现在这里。

(二)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值得报道,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有价值的。所谓有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是有教育作用。就像美国《现代新闻报道》的作者华连所说的那样“教诲”、“鼓舞”读者,也就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有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有怡情作用。这里所说的怡情,不包括低级趣味在内。那些对影视明星的私情家事都不厌其烦地加以报道的所谓新闻,实在是把肉麻当有趣。我们所说的“情”,是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

(三)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消息的地位和作用

消息是新闻传媒的主角。它在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天安排的新闻节目中,总是放在前面,而且使用频率最高。在西方发达国家,每天播出消息的数量占整个新闻节目的70%、80%,有的甚至超过这个比例。

报纸其所以称为“新闻纸”,因为它的版面主要是用来刊登新闻(消息)。报纸的头版,称为“要闻版”,基本上登的是与本报性质相关的重要消息,其他版面也刊登各类新闻(消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黄金时间(视听率最高的时段),首先揭发的是消息,此外,每小时播一次新闻,以及“滚动式”报道,首先出现的也是消息。可见,在新闻报道体裁中,消息占有主导地位,是最常用、最多见的一种体裁。

消息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一)传播信息

信息和物资、能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又称为三大财富。新闻的本质是信

息,是信息的特殊品种。作为新闻信息传播载体的消息,是传播有新闻价值的、并且公之于众的信息。从整个社会来看,人们最需要的是公开的有用的信息。担当此任的莫过于消息了。因此,传播信息是消息的首要任务。消息除了传播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鱼虫鸟兽,大至国际国家、小至家庭个人的各种最新信息外,重点还是传达决策机构的信息,包括政党、政府新近制定、颁布的方针政策。毛泽东同志说过:“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这是任何一种传播渠道所不能企及的。在当今“信息时代”,消息传递新鲜信息的作用将会愈来愈大。

(二)舆论宣传

舆论,是公众的言论,具有强烈的倾向性。新闻作为一种舆论工具,具有舆论宣传、舆论监督及舆论批评的作用。集中到一点就是舆论导向问题,或赞成或反对;或表扬或批评,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样,新闻报道理应如此。新闻的舆论宣传不是靠说教,而是通过新闻报道来体现的。

(三)传播知识

知识与信息实质相同,但概念不同。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运动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信息是生成知识的原料。消息不仅及时传播最新信息,进行舆论宣传,而且还通过报道来传播知识,普及知识,增强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文化生活。

任何一项科技发明创造,任何一种自然现象的新变化,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新变动,消息在报道这些事物的新情况时,一般要用知识背景材料来解释和说明,使受众理解新闻,并从中获得知识。有的新闻本身知识性很强,那传播知识就更明显了。

消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这是由新闻的多种功能所决定的,在各种作用中,传播信息是最基本的,其他一些重要作用凭借这个基础才得以发挥。

消息的分类

消息的类型多种多样,研究者们常从不同角度来对它进行分类,出现了多种分类法:

(一)按新闻历反映事件的不同性质分,有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两种。事件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一个事件的报道,时间性极强。常见的类型有动态消息、特写性消息等。非事件性新闻是与事件性新闻相对的新闻,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常见的类型有综合消息、经验性稍息、述评性消息等。

(二)按报道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文艺新闻、社会新闻等。

(三)按新闻媒体分,有文字消息(报纸)、广播消息、电视消息。

(四)按篇幅长短分,有长消息(1000字左右)、短消息(500字以内)、简讯(200字以内)等。

(五)按写作特点分,有动态消息(包括会议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典型性消息)、述评性消息、人物消息、特写性消息、新闻公报等。这是国内比较通行的分类法。

西方新闻界对新闻还有这样一些分类法: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硬新闻是指重要的公众事情的报道;软新闻是指重要性不足、趣味性浓厚的事情报道;纯新闻是指直截了当的事实的报道,不加解释分析。有的还把消息分为快新闻和慢新闻。快新闻即快讯,指时间性强的新闻,一般的消息、纯新闻、硬新闻等属此类;慢新闻是指时间世不强的新闻,如解释性新闻或有深度的报道、兼具消息和专稿特点的专稿式消息等。

目前,国内外对消息的分类很不统一,仍在探索中。在实际写作中,各种消息类型有相互交叉或相通的情况,我们不可把消息的类型看得太绝对。

消息写作的四项基本要求

第一节消息必须迅速

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显著特点之—,是它对变动中的客观现实反映迅速,及时报道新近发生或者的事实,向受众提供多方面的新信息。

那么,消息写作为什么要快呢?

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快,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在第一章里我们曾经讲过,在新闻报道的各种体裁当中,唯独消息可以作为新闻的同义词、代名词,因为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中“新近”二字,就是它的基本特征,我们常说新闻姓“新”不姓“旧”,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怎样才能在传播中把这“新”字体现出来呢?最主要的就是要快写。只有快写,才能够快传播。因此,“必须迅速”成为消息写作的第一条要求。

发达国家的记者,最忌讳“昨天”这个词,不愿意在消息中使用。他们的许多报纸,一天要出三次,因此许多消息都可以当天见报。深夜、凌晨发生的事情,早上就能见报;上午发生的事情,中午就能见报;下午发生的事情,晚上就能见报。反正是在开印之前,只要有更新的消息,就把原来的那条换下来。报纸传递新闻,快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是惊人的。

广播和电视,理应比报纸快得多。它们不仅可以把几分钟前的消息播出去,还可以做到与新闻同步,当时就报,即现场报道。

二、快,是消息的竞争条件。

世界处于竞争之中,新闻也不例外,国际间的新闻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而新闻媒体一旦卷入竞争机制,快就必然成为竞争的重要条件。

三、快,是消息的质量体现。

在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世界,消息如果不快,立即就成了“旧闻”,成为过时的东西而不受欢迎。所以,新闻(消息)被称为“易碎品”。好比一个花瓶,做得确实好.它摔碎了,质量也就没有了。一条消息,你若是慢慢腾腾地写出来,好是好,但它已经过时,没有人再看再听,变成了废品,质量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评价消息的质量,不能不考虑“快”这个因素。前面在讲“快是消息的基本特征”时所列举的几个实例,哪伯它们写得多么好,也不能说是高质量的。

第二节消息必须准确

一、对事实的认识要准确。

消息写出来难确不准确,首先在于记者对被报道的事实认识得准确不准确,认识不准确,写出来的消息自然也不会准确。要认识,就应当由表及里地作分析。不少消息的不准确,是由于记者没有动脑筋去分析,因而产生了片面性。请看下列几例:

(一)某记者采写了某村发展养牛的消息,说:?这个村由于多养了牛,粮食也丰收了。今年和去年相比,这个村牛的存栏数增加338头,粮食亩产增加440斤,总产增加60万斤。?

这是不准确的。粮食能不能增产丰收,有多种原因,如:是否风调雨顺?有无抗旱

排涝能力?管理是否精心及时?耕作制度和方法是否科学?种子如何?等等。更重要的是,有否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充分调动起全村人的生产积极性?然而,消息却只把增加牛的存栏数,实际上就是增加有机肥料,说成是粮食增产丰收的唯一原因。因此,有读者看到这条消息以后来信指出:光凭多养300多头牛,就能增产60万斤,养一头牛就能增产1000多斤粮食,谁信?

二、对事实的表达要准确。

当记者做了深入的采访调查,掌握了必要的事实,并对这些事实做了认真的分析,取得了准确的认识之后,要把它写成消息传播出去,就必须表达,这种表达也应当是准确的,否则,也会影响消息的真实性。

表达的准确,具体来说就是用以叙述和描绘事实的词句要准确,所反映的事实要与原貌相符合,要非常讲究分寸。在这方面,粗心大意,不加思索,自以为是,往往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有一段相声生动地说明了由于表达不准确而产生的笑话一─某工厂星期六组织全体职工去博物馆参观,碰巧赶上这一天是大家洗澡的日子,厂里只有一个澡堂,因此不得不男女分开轮流进行,于是,厂有关人士在广播里发布通知:“今天的活动这样安排:上午,男同志洗澡,女同志参观;下午,女同志洗澡,男同志参观。请注意,参观的时候只许看,不许摸!”

当然,消息写作中所出现的表达不准确,远不止这段相声所描绘的这么简单,而且,有时容易被人发现,有时则不容易被人发现。

请看下列几例:

(一)在一则关于双波长高功率锁模激光系统的消息中,有一段反映该系统功能的话,说:?前不久,使用这套系统时实现了在晨昏朦胧与白天条件下的卫星测距工作。专家认为这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测距水平领先的国家,?

这段话表明,判定双波长高功率锁模激光系统的卫星测距水平是否达到世界领先地位,测距时天它的能见度是个重要条件。所以,它特别强调了是“在晨昏朦胧与白天条件下”,那么,“晨昏朦胧与白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能见度呢?

我们知道,“朦胧”是模糊不清的意思,而“晨昏”指的是早晨和晚上。因此,把这两个词连接起来,所谓“晨昏朦胧”,指的就是早晨和晚上那一段看起来模糊不清的时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时刻并非一刹那,而是一个由开始模糊不清,到更进一步的模糊不清,到最后完全模糊不清的阶段。显然,这个能够称之为“朦胧”的阶段,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时刻的能见度是不一样的。

再看“白天”。我们知道,“白天”是相对黑夜而言。这个“白天”也有不同的情形,有万里无云的白天,有多云的白天,还有乌云密布的白天。显然,所有这些统称为“白天”的能见度是大不一样的。

由此可见,用“晨昏朦胧与白天”这样笼统的概念,去表达双波长高功率锁模激光系统进行卫星测距时的“条件”,以证明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不准确的。

第三节消息必须明了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消息写作有两个基本要求:必须迅速和必须准确,这两个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只做到了这两点,还不能说是一条好的消息。听以,在消息写作上还有第三个要求——必须明了。

一、消息明了的必要性。

(一)传递的目的决定消息必须明了。

(二)受众的广泛决定消息必须明了。

(三)生活的节奏决定消息必须明了。

第四节消息必须简短

我们讲了消息必须明了,但是,明了不等于必须把篇幅拉长。语不精炼,材料堆砌,始终是消息的大敌。所以,消息写作还有一条基本要求—─必须简短。

那么,消息为什么必须简短呢?

一、消息简短的必要性

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关系上去认识

(—)简短与新鲜

(二)简短与迅速

(三)简短与民主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以外,我们知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息也非简短不可。道理很明白,因为人们没有时间去读去听很长的消息,公众的期望是只花较少的时间,就能较多地了解到客观世界各种新的变动。

三、消息不能简短的原因

新闻主体观念薄弱,这无疑是个重要原因。不了解新闻写作知识,这自然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此外,最具时代持点的,几乎影响和牵动着每个记者、编辑心灵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以消息的长短论水平。

二是以消息的长短计报酬。

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

前面讲了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现在接着又讲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在这里,我们都用了“基本”两个字。因为,这两部分内容对于消息写作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消息写作的基个方法是什么呢?

第一节用事实说话是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

“用事实说话”这句话,我国新闻界的许多从业人员似乎并不陌生。然而,从不少具体的消息来看,却又常常违背这个基本的写作方法。因此,有必要首先明确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简要地说,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我们说,用事实说话是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不是一般方法,更不是可用可不用的方法),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果弄不清楚,不能正确地回答,在实践中就不容易贯彻,要想坚持就更难。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研究: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表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如果说,文学作品靠的是塑造典型,是虚构;评论作品靠的是论理,

讲道理;那么,新闻作品靠的就是事实,是以事明理。所谓新闻的指导性、政治性等等,都是由事实派生出来的,不是独立存在的,确切地说,它们都包含在事实之中,不可能是外加进去的。

(二)事实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心理、愿望和兴趣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事实是新闻赖以生存和发挥作用的基础。所以,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就是必须用事实说话。

笫二节消息怎样用事实说话

既然用事实说话这么重要,那么,在写消息的时候怎样用事实说话并且善于用事实说话呢?

一、要选准事实

这里值得我们牢记的是:筛选事实必须注意两个标准。一个标准叫“新闻价值”,一个标准叫“宣传价值”。

首先是“新闻价值”。

简要地说,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目前,中外记者和新闻学家一般都认为,新闻价值应当包括下列五个要素(或叫“五性”):

(一)时新性

时新性,也就是时间近,内容新。

时间近与内容新是密不可分的。光是时间近,事情—发生马上就报道了,时效性倒是很强,但是内容不新鲜,已经是闻而又闻的东西,这也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因为它不可能引起公众的兴趣。西方记者之所以十分注重抢消息,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时新性是影响新闻有没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非所谓“猎奇心地”所致。

时间联系着内容,不过有时候时间性稍差而内容却很新的事实,也具有新闻价值,因为它仍然能使人们获得前所未知的新信息。

但不管怎么说,总是时间越近、内容越新越好。尤其是在快速传播的当今世界,时间性已成为某个事实是不是新闻的不可忽视的条件。

鉴于上述原因,写消息时选择事实,应当选择那种新近发生并带有新信息的事实。比如,采写会议,要找出它的新精神;写产品要抓住它的新特点;写人物,要注意他的新言行中的新思想;写经验,要取它别人没有想到做到的最新之点。

(二)重要性

所谓“重要”,就是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重要性是影响新闻价值的一个核心因素。我们讲新事实,首先就是要选择那些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和影响的事实,因为事实越重要新闻价值就越大。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才是重要的呢?

用一句话来说:凡是跟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都是重要的。

具体一点说,重要的事情表现在:

1、重大

事情本身重大。如:政局的变动,政治经济的决策,党风建设,改革开放的新精神、新动向,重要的发明,重大的灾害,等等。

2、迫切

当前群众生活中急需解决的事情,都是迫切的大事情。

(三)接近性

被选择报道的事实,跟公众越接近,就越能引起公众的共同兴趣,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这种接近性,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接近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人们对自己周围的事情总是比较关心,因为跟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直接关系。然而,远方发生的事情,如果心理上相通相近,也不会漠视,因为可以从那些事实中学到东西,得到启发和借鉴、引起思考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因此,作为记者也应当随时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事实加以报道。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和深入,这种心理上接近而值得发消息的事实,将会越来越丰富。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公众想知道的发生在异国他乡的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封闭起来,历史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四)显著性

名人、名胜、著名团体和单位等等的动态,往往为众人所瞩目,因此这方面的事实也具有新闻价值。

(五)趣味性

奇事珍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生活情趣的事情,也是公众所感兴趣的,也具有新闻价值。

选择这方面的事实,要重在健康向上,防止低级庸俗。

上面所说的是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如果一件事情、一个事实同时具备五个要素,当然更好,新闻价值最高,但这种情况很少。所以,一般来说,一个事实具备一两个或两三个要素就值得去写。通常情况,时新性和重要性是记者们普遍重视的选择标准。

其次是“宣传价值”。

简要地说,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符合新闻传播者的思想、观点和意图的素质

在我们国家,“新闻传播者”应当理解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是哪一个记者、编辑或新闻单位。

二、要善于对比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意思是说,把两件东西放在一起对比,往往就能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因此,消息在用事实说话时,也常常采用把两个或者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的方法,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使人感到仍是在作客观的报道。

例如1981年12月18日阿尔巴尼亚宣布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由于“精神失常”自杀身亡。当时,很多人对这个死因都有怀疑,但不便直说,于是,新华社就采用对比的方法,刊发了如下一则消息: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据阿通社报道,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12月18日凌晨自杀死亡。

这一消息是阿尔巴尼亚党政领导在18日晚发布的一项公报公布的。这项公报说,谢胡是在?精神失常?时自杀的。

在这之前,阿通社在12月17日曾经发表了谢胡在地拉那接见罗马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的消息。

谢胡自1948年出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54年起任阿尔巴尼亚部

长会议主席。

这条消息一共写了4段,其中第3段就是用来对比的。它告诉人们,谢胡自杀前两天还接见了一个外国代表团,言外之意,所谓“精神失常”时自杀这个说法是可疑的。第4段提供的背景,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死因的怀疑。

这种运用对比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的方法,西方记者是经常采用的。请看1992年清明节时英国BBC电台播送的一条消息里的前两段。

今天,约有30多名清华大学学生到天安门广场英雄纪念碑去献花,当即被警察制止,并摘下了他们胸前佩戴的小白花,逐一登记了他们的姓名。

不久,由一群老师带领的小学生也到纪念碑来献花,警察没有制止他们。

在这两段话里记者没有一个字以自己的身份直白地表态,但通过前后两件事的对比,却使人鲜明地感到他心里要说的是什么。

三、运用“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史书《春秋》的笔法,也包括孔子之后各种史书的笔法,统称为史家笔法。这种笔法,以简练的文笔,写出寓意深刻的事实。它有材料,有见解,但见解多融于事实中,“以一字为褒贬”,“微言”显“大义”,使文章言简意赅。于是后人称这种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这种笔法与现在所讲的用事实说话的含义很接近。虽说那是写历史,但今日之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从纪实来说,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真实事实的记录。

我们学习、借鉴“春秋笔法”的优良传统,对今天写新闻很有帮助,能很好地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如我们在介绍前苏联、东欧90年代初期发生政治变化时,所用的词语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台有“中性”的词义。而西方记者则用“民主改革”,含有“褒义”。所以,对同一事物,通过使用含有褒贬之义的词汇,能表达记者的不同立场和不同观点。

四、进行客观报道

客观报道与用事实说话的含义很相近。它是西方新闻界最早提倡的一种报道方法。它要求记者只提供材料,不表达观点,反对在新闻中夹叙夹议,只把所报道的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况和原因交待清楚就行了。如果报道的事实牵涉到几种不同的意见,记者也要不偏不倚,写出各方面的看法。

五、借用他人之口说话

这实际上是“春秋笔法”和“客观报道”当中的一种表达技巧。因为借用他人之口说话在新闻写作尤其是消息写作中常见,故单独列出。

借用他人之口说话,就是记者借用别人口里讲的话来表达自己观点。外国有一种说法:“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让别人充当代言人。这样写,从表面上看,是被采访对象和新闻事实中的人物谈的话,表现得很客观,实际上是记者在幕后操纵,因为这说话的人及其说话内容是经过记者挑选的,与记者看法合拍。这样就用第三人称来表述。其表现形式为“引述”,又称为引述法、引语法。

引述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假托;二是实引。假托,就是记者不显露自己身份,假借他人发话,如“此间观察家认为”、“消息灵通人士说”、“分析家认为”等。实引,就是实实在在引述别人的话。实引又分引原话和引大意两种。引原话时(一放是重要的),必须加“引号”,有说话人真实身份、姓名;引大意时,不加“引号”’一般也都有说话人真实身份和姓名。

怎样运用引述法?无一定之规,这要看行文的需要。例如,下面这则消息:

[路透社北京3月10 月电]中国外长钱其琛今天要求华盛顿停止挑中国法律的毛病,并堵住它自己法律的漏洞。

钱外长在中国人大举行的一年一度会议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希望美国集中精力多注意自己的法律。?

钱其琛指出,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企图通过谴责中国人权记录议案的行径是愚蠢的。

他强调说,中国支持就人权问题进行对话,但是一些国家试图在像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这样的多国论坛上谴责北京是不能接受的。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前天以一票之差击败了一项得到欧洲联盟、美国和日本支持的批评中国?侵犯基本自由?的议案。 (《参考消息》1995年3月11日)

这则消息除最后一段外,全是引用外交部长钱其琛的话来报道,有的用“引号”,有的没有用“引号”。用“引号”的是一句关键的话:“我希望美国集中精力多注意自己的法律。”没有用“引号”的显得错落有致。整个引语表现出讲话者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态度。写得也很干净利落、通俗生动。

七、注明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又称新闻来源,是新闻学一个专门术语。消息来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息来源指供应新闻的媒介,如通讯社供稿、读者来信、记者采访、通讯员来稿、各种文件资料及宣传品等。狭义的消息来源是指消息的出处,是新闻第一手材料的提供者。消息来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文件材料、宣传品。

消息来源通常的写法是;“据……(通讯)社”、“据…提供的消息”、“记者从……获悉”、“据知情人士透露”等,以下就是作者的陈述。

注明消息来源是用事实说话的一条经验,但不是每条新闻都要注明消息来源。有些不言而喻的事实,如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不注明消息来源受众也不生疑。另外,记者目击的事实,受众一看(听)就知道这是记者在现场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也不必句句都加上“记者看到”等字样。

注明消息来源的情况有:

(1)对那些阐明事件的原因、预示事件发展的趋势、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事实,一般要注明消息来源。特别是内幕新闻,不写明消息来源,无法使受众相信,甚至会以为这是记者瞎猜的。

(2)对于重要的事实,一般要注明消息来源,它可以增加新闻的分量。

(3)对于有争议的、容易引起怀疑的事实,注明消息来源可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同时也利于受众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4)对于那些一时得不到官方证实,又十分重要的事实,几乎每句话都应注明消息来源

以上所述,都是用事实说话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用事实说话是不是一概排除含有主观因素的必要的议论呢?不是。那些附着事实的面龙点睛式的议论,不但能强化事实、深化主题,而且能帮助受众正确理解乃至深刻理解新闻事实。我们反对的是那些偏离事实的空泛议论,也反对照搬政策条文,或领导人冗长的讲话。那样写进新闻稿,新闻报道就变味了。

消息标题

第一节标题的作用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这句话常被人们用作贬义,但也说明了这样一个常理:标题是最先跟读者见面的。一篇文章、一条消息,能不能订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一个好标题,常常会为一则消息增色添辉,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般读者打开报纸,往往先浏览标题,然后再决定选读哪些新闻。这就是说,一些读者往往从标题的好坏来考虑哪条消息先读、可读或不读。一个精彩的标题,可以在一瞥之间,拨动读者的心弦,犹如磁石—般吸引人们爱不释手地读完全文。相反,若标题平庸乏味,消息再重要、内容再精彩,也易力读者所忽视。

大凡那些在新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无不有一个与之匹配新颖的标题。与《马歇尔歇马中莱士来华》、《百万雄狮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厘钱”精神》、《战后谅山》等,概括了文章的精髓,几十年过去了,仍让人记忆犹新。

为什么新闻标题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它起着特殊的作用。

从报纸版面的角度看,新闻标题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帮助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作用。报纸是—个巨大的信息源,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这已是现代人们问读报纸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二是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表明编辑部的立场和倾向。标题的行数和字号的大小以及在版面上所占的面积,能显示此条新闻的重要程度。三是活泼与美化版面的作用。标题形式和种类多种多样,字号大小不一,字体也有种种不同,在版面上参差错落,大小、横直配合,能使版面条理分明,眉目清楚,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但是,我在这里着重要谈的是,体现在单篇新闻的写作过程中,消息标题有些什么样的作用。

一、概括消息内容,揭示主题

消息标题的制作,必须以消息所报道的事实为基础,作起点。标题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思考、提炼、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一个成熟的标题,往往能把消息内容作高度的概括,把最基本、最主要的事实告诉读者。

因此,冠之于文首的标题,犹如罗网之纲领,又似尖刀之锋刃,既能提契全文,又能凝聚文意。它帮助读者抓住新闻事实的核心和要领,进而理解它的精神,最终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如:

例1:(引)出租车司机代表与石家庄?十佳?司机交流经验

(主)让出租车成为城市精神文明风景线

(1996年6月5日《光明日报》)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标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仅仅对客观事实信息作提纲挈领的概述,帮助读者抓重点,而一般不作评价,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事实所蕴含的意义。

二、评价新闻事实,点出意义

消息标题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新闻事实作出恰当的评价,直接表明自己的判断和倾向,点明事实的意义。

消息本身是不允许记者发议论的,要使用客观报道手法,要用事实说话。但在标题中,似乎是个例外。国际国内有许多新闻报道实例,内文是客观报道,标题却旗帜鲜明,有强烈的倾向性。如报道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南华早报》消息的

标题是:

(主)令人自豪的告别

(副)大笔一挥,一个历史时代宣告结束

这里的“大笔一挥”,指中国总理和英国撒切尔首相在联合声明上签字;“一个历史时代宣告结束”,指我国将于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而主标题“令人自豪的告别”则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想表明大英帝国的所谓“绅士风度”、“大国气派”,其倾向性不言自明。

消息标题通过评价事实,达到引导读者正确和理解新闻事实的日的,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这一作用不可忽视。

三、诱发阅读兴趣,“引人入文”

对亍一条具体的消息来说,精彩的标题能有效地吸引读者去阅读“这一条”新闻。因此可以说,标题是诱发阅读兴味的窗口。

例1: (引)北京、上海热闹路段上

(主)十万人只有一座公厕

(1996年6月10 日《钱江晚报》第二版

第二节标题的构成和种类

一、标题的构成

一般而言,消息的标题由主题和辅题两部分组成。

1、主题——也叫主标、正题、大标题,是标题中最受人注意的部分。它既是新闻主题思想、内心内容的主要表达,也是标题的核心和骨干。没有主题,消息标题就不能成立。它往往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偏正、动宾词组,在标题中字号最大,地位最突出,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意思。主题通常只有一行,但有时需要同时表达两个同等概念、意思或事实,或者一行题太长需要排成两行时,就叫“双行主题”。消息主标题以一行为宜、至多不能超过两行,行数太多,反而影响中心的突出。

(主)重兵对峙战舰群集海湾战事如箭在弦

(主)不计成败不遗余力国际斡旋已成冲刺

这则消息的标题属双行主题,介绍两个并列的事实,表达精练,用语生动,引人注目。

2、辅题——顾名思义,它主要用来辅助主题,起到引导、补充、说明、解释主题的作用。辅题不能脱离主题而独立存在,一般字号较主题小。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两部分。

(1)引题,又称肩题、眉题或上辅题。位置在主题之前,是从属于主题的“先行官”。它或者用以交代背景和原因,或者用以说明主题的意义,或者以渲染、鼓动、含蓄、抒情、讽刺等手法,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文字要少于副题,宜简短,以一行为宜。因常用对联式,故称肩题或眉题。如:

(引)利用职务之便盗泄中考试题

(主)青海教委招生科科长被查处

(1996年6月15目《杭州日报》第三版) 这则标题的引题是用来交代主题所述事实的原因的。

(引)防不测之灾难促农业上台阶

(主)嵊县县府为十二万亩水稻投保

(1991年4月 26日《绍兴日报》)

这里的引题用于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

有些消息的引题,主要是通过描述一个场景、渲染一种气氛或者抒发一种情感来烘托主标题。这类例子十分多见,如:

(引)夜阑卧听杀声起铁马金戈破势来

(主)法国如日今天风云突变遭雷雨

西德工于心计绵里藏针露锋芒

(副)四生前悲剧重演法国队再次饮恨

(1986年6月26日《今晚报》)

(2)副题,又叫次题、子题或下辅题。位置在主题之后,常用来进—步说明、补充、解释主题,用的是次重要事实,或者需要强调的观点,使主题更加完整。

引题和副题虽然都属于主题的辅助题,但它们与主题的关系是不同的:引题与主题多为因果关系,引题是因(说明背景、来源、起因、缘故等),主题为果。所以,引题可以是叙事的,也可以是说理或抒情的,可虚可实,视主题而定。而副题对主题只是起补充和印证作用,一般多为实题,内容较具体,字数也比引题和主题都要多。如:(主)东洋?娇女?嫁中华乔装打扮回?娘家?

(副)龙游引种日本小黄瓜今年出口日本3200吨

这例标题的主题高度概括新闻事实,比较风趣,但显得太笼统,不够明确,副题补充了具体事实,让人明了。再如:

二、标题的种类

在消息写作中经常使用的标题有三类。

1、多行标题——即标题在三行或三行以上,—般引题、主题和副题齐全,表明消息内容较重要。使用多行题要注意,主题和辅题之间必须体现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引、主、副三者各司其职,避免各自的功能“串位”。请看一例标题: (引)同是乡镇企业同是腈纶毛线起家

(主)为何一家欢乐一家愁

(副)平阳毛纺织厂:注重科技投入,新品迭出,效益翻番

玉环毛纺总厂:盲目扩大规模,产品单一,亏损百万

(1991年4月26日《浙江日报》)

这是一则获奖的消息的标题,也是较成功的多行标题。引题主要介绍背景,承担提契、引导主题的任务;主题简明扼要,尖锐地提出问题,点出事实的核心,十分醒目;副题补充交代具体事实,用对比的方式回答了主题提出的问题。整个消息标题一气呵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没有丝毫生硬、别扭之感。

相对而言,多行标题不宜多用。使用时,应与消息的新闻价值相匹配,以免造成大“题”小“文”。

2、双行标题——指引题+主题,或主题+副题,不包括双行主题。在消息中用得最多。

这类标题要求讲究虚实搭配,如一行为实题,则另一行为虚题;或两行皆为实题;但不可两行皆为虚题。

所谓实题,指表意实在、具体的标题,让人一眼就能看到“有形”的事实;虚题指表意抽象、虚化的标题,多用于讲明道理、揭示意义,信息的“确定性”、“指向性”不

够。

消息这种文体,要求其标题含有确切、具体、明了的信息,使用双行题时,其中一行必须是实题。如果都是虚题,读者看后只能得到抽象的印象,不知所云何事。

3、单行标题——指只有一条主题。它简洁明了地反映消息的中心内容,要求具体、鲜明、醒目、易记。

消息的单行标题,不可是虚题,而应是实题,至少要虚实结合。

(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实题)

第三节标题制作的要求

消息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归纳、提炼和引发,要集中反映出新闻的主题思想,这是制作标题的基本原则。在这基础上,标题还要做得准确、鲜明、生动。

一、准确

标题要非常确切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精神和实质,其中包括观点准确、文字精确。

标题要做到准确,并不那么容易。这不仅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政策水平、文学修养、文字技巧,以及对新闻所涉及的事件和全局形势有所了解,而且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反复琢磨,做别深思熟虑。

请看三例报道同—事实的消息标题:

(主)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宇宙中最大的星体

(1981年1月23日《光明日报)

(引)美国天文学家

(主)新近发现一颗宇宙中最大的星体

(1981年1月23日《北京日报》)

(主)美国发现比太阳大3500倍星体

(副)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亮的星体

(1981年1月30 日《解放日报》)

稍作比较,就可发现前两例不准确。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按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我们能观察到的天体只是宇宙中的一个部分,不能将迄今发现的一个最大星体随便定为“宁亩中最大的星体”。《解放日报》的标题中加上了“迄今发现的”这个限制词,使标题显得准确、严谨。

二、鲜明

鲜明就是观点突出,明确地表示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爱憎褒贬、是非分明。

(引)—些个体三轮车主何以能放肆地敲诈乘客!却原来——

(主)牌出多门:红牌,黄牌,见钱发牌

管无章法:你管?他管?谁都不管

(1986年8月29日《长江日报》)

上述标题,虽未对新闻事实作过多的评点,但是立场鲜明,一针见血,读来酣畅淋漓。

三、生动

标题要制作得生动,可以大量使用比喻、对偶、对比、借代、排比、拟人、互文、双关等修辞手法,以及运用谚语、成语、古典诗词等,为标题增色。在此不作一一阐述,

仅从几个侧面探讨使标题生动之法。

1,巧借诗词画“眼睛”

在消息标题中借用古典诗词中的一些精彩句子,可增加意境和韵味。如:

(主)春风熏得远客醉直把店家当自家

(副)镇江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

(1982年12月10日《文汇报》) 此例中的主题,是从宋代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一诗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两句衍化而来的。语调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消息配上这条标题,新意顿出,兴味陡增。

2、一字活全题

制作消息标题,讲究“一字之妙”,有特殊的感染力。如新华社报道来中国留学的美国人魏莉莎扮演杨贵妃之事,原先的标题是《美国人扮演杨贵妃》,后将题改为《京剧舞台上的“洋”贵妃》,不仅突出了洋人扮演中国古代贵妇的特点,还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引)市民普遍反映?买鱼难?,那么——

(主)鱼都?游?到哪里去了?

(1982年2月17日《浙江日报》)

3、整齐错综显美感

整齐是一种美,运用对偶和排比能显示出整齐美。比如修辞学上称为“合璧对”的两句相对:

三十一位同窗友二十五年祁连月

(1983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

排比手法将一串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致、字数大致相当的句子排列左一起,也能给人以整齐均衡之美。如:

(引)塔岭镇如何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主)撤换说嘴的提拔干事的支持碰硬的

(1988年5月4日《农民日报》)

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在一条标题中,引题、主题、副题都整齐地对起来,难免给人以呆板之感。所以制作标题时一般应求局部整齐,全局不齐,既给人以整齐美,同时也有错综美:

(引)石景山区环卫局副局长袁树森离休后

(主)要了三大件:扫帚、铁锹、平耙

干着三件事:植树、栽草、种花

(1983年5月18日《北京日报》

上例标题中,引题为单句,主题两句对称整齐,整个标题既整齐均衡,又错落有致,很有吸引力。

4、对比之中出“精品”

戏剧中安排矛盾冲突,往往能“出戏”。消息标题中将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双双呈现,也能“出戏”,很“抓人”。如:

(引)看保定一轻局某些领导人怎样对待知识分子

(主)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

(副)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竟是?分配基本合理?

(1983年3月23日《经济日报》) 消息头

(一)什么是消息头

新闻媒体刊发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本台消息”或“××社××地×月×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应该用上消息头。

(二)消息头的类型

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大类。

“讯”,主要是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新闻媒体传递的新闻报道。媒体通过自身的新闻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明“本报讯”、“本台消息”。无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为一家新闻媒体写稿,在其消息的开头,一般都应冠以“本报讯”或“本台消息”的字样。若是作者的稿件是从外埠寄来的,应该标明发布新闻的时间和地点,例如“本报上海5月1日专讯”。

“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电话或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消息头称为电头。电头一般由发布新闻单位的名称(多数是简称)、发布新闻的地点和发布新闻的时间三个要素组成。例如:“新华社武汉1978年1月13日电。”“新华社”是新华通讯社的简称,此电头表示这条消息是由新华社发布的;“武汉”是新华社湖北分社的所在地,此处表示发布新闻的地点;“1月13日”是发布新闻的时间;“电”表示此消息是采用电报或电传形式发稿的。

“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有所区别,其性质和作用都是一样的。为了表述的统一与方便,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消息头”。

(三)消息头的作用

1,版权所属的一种标志。消息前面一旦标明“本报讯”或“本台消息”,就表示此消息是本报或本台独家采访的新闻,其版权归本报或本台所拥有。通讯社是向新闻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的新闻机构,它标明的讯头、电头,表示此消息版权属该通讯社。对于通讯社的电讯稿,报社、电台、电视台无权任意增补更改,但可以删节。经过删节的消息,必须在消息头中标明:“据××社××地×月×日电”。这家报纸转载另一家报纸的新闻,也要用“据××报道”的字样。

2,表明消息来源。消息来源是指最新发生的事实的提供者,即新闻的出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张报纸上刊登好几个国家通讯杜的新闻稿,其内容是相似的,然而说法各异,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这里,消息头就成了区别这些国家通讯社的一个重要标志了。由于消息头标明了播发新闻的单位名称,这就给受众了解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带来了方便,对于判明此消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有一定的帮助。

3,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它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地对待每一条新闻。新闻报道一旦失实,受众一看(听)消息头,就可以知道这是哪一家新闻单位的责任。通过消息头,还可以便受众了解到该新闻单位的人员素质、报道质量。

4,可以使受众与编辑很容易一眼把消息与其他体裁区分开来。这样就可使虚构的文学作品与纪实的新闻报道不至于鱼目混珠、扰人视听,也不至于使消息与其他新闻体裁混同起来,而导致评价标准的混乱。

消息导语

第一节导语的含义和作用

新闻导语,是消息结构中特有的概念,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又一重要特征。学习新闻写作,首先必须学会写导语。会写导语,又首先要了解导语的含义。

概括起来表述导语的含义就是: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引出全篇精华和主题的具有可受性的开头句子或段落。

这个定义,反映了导语的特点:位置在前;突出重点(或特点);句式简练;富有吸引力。它也反映了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具体点明要报道的事实;要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要交待新闻的出处。

消息不必都有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特殊开头。固然一般文章都有开头,消息也不例外。但消息设不设导语,应视新闻内容的容量大小、篇幅长短而定。容量大、篇幅较长的消息需要设导语。反之,就不需要设导语,如短新闻、简讯、一句话新闻以及自由式结构的新闻就可以不设导语。不过,这类消息的开头也要有所讲究,不可平庸。

第二节导语的由来和发展

新闻导语是现代新闻事业、现代科技、现代战争孕育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从其发展的纵向面看,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导语;从其内部构造演变的横向面看,有“六要素俱全”导语和“部分要素”导语。

1、第一代导语

一般认为新闻导语最先出现于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1844年,美国科学家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并在华盛顿一巴尔的摩电报线上传递了第一个用莫尔斯电码编码的电报信号。1851年,美国港口新闻联合社(1848年成立,1892年改为美联社)第一次用电报信号传递消息,揭开了“电讯新闻”的第一页。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许多报社争相派记者去战地采访。为了抢新闻,争取读者,各报都利用电报发稿。当时由于电报技术不过关,经常出现中断情况,这就迫使记者动脑筋,尽量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经过和原因这些读者最关心的事实要素,统统写在开头部分,细节放到正文部分补充叙述。这样,即使电讯中断,编辑照样可以把先获得的新闻事实要素(虽然很概括)作为一条新闻发出去。这种情况,为导语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1865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林肯被刺,美联社记者戈布莱特当日从华盛顿拍发了一条轰动世界的大新闻,仅一句话:总统今晚在剧院遇刺重伤

这条短新闻象征着导语写作的开端。

对导语的形成和定型起了关键作用的,是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和总编辑梅尔维尔·E·斯通。E,斯通是更为关键的人物。

1889年8月30日,约翰·唐宁从外地发回一条长消息,开头是这样写的:

(萨莫亚〃阿庇亚3月30日电)南大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6条战舰和10条其他船只要么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了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143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处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这条消息的开头,有时间:3月16日、17日;地点:萨莫亚群岛人物:143名海军官兵;事物:6条战舰和10条船只;原因:大风暴袭击;结果:战舰和船只被摔碎或搁浅,官兵葬身大海。这六个要素是新闻事实进行最大限度浓缩的起码条件,又是把新闻

事实精确分解出来的基本元素。六个要素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条短消息。

E·斯通对这种写法很赞赏,于是他将其中主要因素归结为“五要素”、即五个“w”,并将这种开头树为导语写作的典范。此后,“五要素俱全”导语的形式逐步得到美国报界和世界各国新闻工作者的认可,被奉为新闻写作的“金科玉律”。

“五要素俱全”的导语,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第一代导语,又叫“全型导语”。它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可以独立成为一条消息,便于编辑处理稿件。短处是: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有人讥笑这种导语是“晒衣绳”式导语,像一根绳子挂着一件件衣服,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不管怎样,导语的出现,提高了新闻作品的时效性和可读性,是新闻写作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2、第二代导语

第一代导语经历了40多年被称之为“新闻写作定法”的黄金时代后,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是广播、电视的崛起,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要求能以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知道更多的新闻信息,旧的导语模式已不能适应这种时势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无线电广播。世界上开办的第一座正式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匹兹堡市开始广播的KDKA广播电台。该台播出了“总统候选人哈定当选”的新闻。其后,欧洲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陆续在20年代初期开办广播。到20年代末,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播电台。1924年发明了电视。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在亚历山大官的电视台正式播出电视节目。随后,法国、美国、前苏联等国相继在30年代末建起电视台。之后,各国先后步人“电视新闻时代”。

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播发新闻都是以分秒计算。它们把新闻的时效及表达的精要提高到最大限度。在这种情况下,报纸要与广播、电视竞争,必须改进新闻写作。消息要短、快,当然不可能有“五要素俱全”的长开头作导语;有时甚至连单独的导语也不要,争相用一两句话抢先发出最新信息,以适应读者在紧张的生活中,用较短时间获得更多新信息的需要。于是从20世纪30年代起,陆续有人主张:不必强行规定每条导语里一定要有五个要素,可以根据每则新闻的特点,选取一两个最能激起受众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进导语中,其余的要素放在主体部分去交待。这样做,可以更加突出重点,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而且由于各人在选择事实要素时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写出各种各样构思奇巧、新颖的导语。

采用“部分要素”方法写导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风靡世界。这“部分要素”导语,又被称之为第二代导语、倒金字塔结构导语。

第二代导语要求好中挑好,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八的内容,突出地写在导语里,能一下子引起受众兴趣。由于采用“部分要素”方法,使得第二代导语显得简练、新颖、多姿多彩,颇为受众所欢迎。

被奉为第二代导语典范的是:路透社1963年11月22日由达拉斯发出的电讯《肯尼迪遇刺丧命》。导语是这样写的: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3、第三代导语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导语也是一样。在新闻业务实践中,记者们不满足于第二代导语的模式,于是向着更广阔的导语境界扩展,力求把导语写得丰富多彩、精美完善,以提高消息的质量,提高报纸的竞争力。再说,新闻事实本身的丰富性,受众感应心理的丰富性,记者思维的丰富性,三者汇一,也必定会形成丰富类型的导语。这便

是第三代导语产生的基础。

就西方来说,在理论指导上,记者不仅十分注意自己学识的积累与全面素质的培养,而且认为记者本身的喜剧感、悲剧感、诙谐感、幽默感与导语构思、导语结构、导语风格都有直接影响,并在提高导语的设计技巧与质量上展开了竞争。某些著名报纸甚至几乎获得了某一类型导语的“专利权”或形成独特传统。如《华尔街邮报》几乎获得了写人情味导语的“专利权”。《华尔街报叙事体》善于使用扣人心弦的延缓性导语,即使有时可以使用直接性导语,他们也能把延缓性导语“安”上去并恰到好处。而《纽约时报》使用直接性导语的技巧,又为其他报纸所望尘莫及。这样一来,非但导语设计花样倍出,而且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突破了以倒金字塔结构导语为唯一形式的“定法”,产生了与之相对的延缓性导语、复合型导语、描写型导语、议论型导语、悬念型导语等等。人们把这一类型的导语,称之为丰富型导语,又称之为第三代导语。

第三代导语保留了第一代、第二代导语的“遗传基因”,又有所变异。其特点是:讲究“精”——用最精美的语言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受众;注重“活”——记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多种表现手法。

我们了解导语的发展历史,目的是建立导语意识,重视写导语。因为它是新闻写作的“重中之重”,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第三节导语的分类及其类型

导语的分类,只是为了帮助记者编辑掌握导语写作的各种形式和一般规律。导语分类研究,决不是妨碍记者在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创造新颖独特的导语。对初学新闻的记者来说,导语分类只是一张导语写作的导游图,是一把启开新闻导语宝库的钥匙,而决不是束缚记者的清规戒律。

对导语的分类,由于各自划分的标准的不同和各国文化传统不同,因此类型不同。下面介绍比较通行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型。

按表达方式分类

这是中国的导语分类法。由于传统的基本文体是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等来划分的,所以对导语的分类也按表达方式来划分。这样,导话的基本类型就有三大类:叙述型导语、描写型导语和议论型导语。

1、叙述型导语

它与新闻报道客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这种类型。它又分直叙式、概括式、引用式、对比式、述奇式等不同样式。

直叙式导语,是用得最普遍的导语形式。它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直接而又简明地告诉受众。它是倒金字塔结构导语的最典型样式,亦相当于西方的直接性导语。它适合于快速地报道新闻。字数不宜过多。一般来说,这样的导语必须有较大的信息量,而且所涉及到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例如,获第三届“中国新闻奖”(1992年)一等奖的消息《上海证券交易与国际市场接轨》,导语是:

上海证券交易首次与国际证券市场接轨。昨天上午9点30分,?当!?随着一声宏亮的铜锣声,我国唯一的拥有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230名?股东老板?的电真空B 种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首场交易。

(《解放日报》1992年2月22日)

这条消息报道的事实,可载入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史册。其导语要把这一重大新闻信息首先报告给受众,用直叙式就比较合适。为了使事实具体而又突出特点,作者用了

主副导语结构:前一句,简明,是主导语;后一句,具体,是副导语。

概括式导语,是把消息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准确、生动地进行概括,提纲挈领地加以叙述,使受众一开始就知道整篇消息的梗概或要点。它相当于西方归纳式导语,适合用于内容较为复杂、过程较为曲折的消息。要注意,虽然是概括,但导语中要有实质性内容,不能把概括式变成概念式。例如,有一篇报道湖北省农业抓得早、抓得实的消息,其导语就符合这种要求:

一个大大的?农?字,深深地印在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的心中。新年伊始,他抓了5件事,件件不离农。 (《人民日报》1995年2月7日) 引用式导语,引用的范围比较广,有引语、典故、俗语、谚语、成语、寓言及故事神话等。无论引用哪种事物,都要紧扣主题,引用得当、自然、贴切。这样的导语有趣味性,相当于西方的延缓性导语。例如,《人民日报》1980年1月10 日刊登的消息《山西制成新蝴蝶杯》,其导语引用的戏剧故事就与新闻事实浑然一体,读〔听)来有兴味:山西古典蒲剧《蝴蝶杯》中,描写男主角田玉川有传家之宝?蝴蝶杯?,非常神奇,只要斟酒入杯,就有五色缤纷的蝴蝶在杯里翩翩起舞。杯中酒干,蝴蝶也就隐去。这种蝴蝶杯最近已由山西省候马市陶瓷厂试制成功。第一批近2000只已销售一空。

对比式导语,是把两个差别显著、甚至完全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写进导语里,使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充分显示出来,并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这实际上是在导语中运用背景材料与新闻事实作对比的一种表现形式。如获第二届“中国新闻奖”(1991年)一等奖的消息《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就是典型的对比式导语:长江汉口水位站昨2l时定时提供的水位记录说,江汉关水位此时达26.94米。

据历史记录,60年俞的1931年,江汉关水位在26.94米,汉口溃堤。

眼下,武汉三镇308公里的沿江大堤牢牢护卫着面临长江大汛的这座城市。

(《湖北日报》1991年7月13日)

这条导语有三个自然段,组成复合式导语。前两个自然段是主导语,后一个自然段是次导语,对主导语加以完善。写得有层次而又醒目。

这里要说明的是:对比,是一种方法,不单用于叙述型导语,也用于描述型、议论型导语。

2、描写型导语

它是对消息中的主要事实或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而有特色的描绘,或提供形象,或酿成气氛,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描写型导语可分为白描式导语、特写式导语、比喻式导语等。

白描式导语,即通常所说的描写式导语。白描相对细描而言,其含义是简笔勾画形象,不事雕琢。白描式导语形象地表述导语内容。下面一则导语就是这样写的:深受青年喜爱的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正弹着钢琴创作大型歌剧《屈原》,突发大面积脑溢血,倒在了钢琴上。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却再也不能走?在希望的田野上?。5月2日,这位正值盛年的作曲家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仅49岁。

(《中国青年报》l 990年5月5日)

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一般报道某人去世采用叙述式,如某人、某时、因什么去世,终年多少岁,某人前面加上身份。这样写,受众印象平淡。上面这条导语用正在进行时的写法,即动态写法,就非同一般了。乐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施光南的代表作之一。

新闻写作讲座:消息

新闻写作讲座:消息 一、消息的涵义 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这样一种新闻文体,即是消息。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二、消息的文体特征 前文已述及新闻体最基本的特征有三,即事实性、真实性和新鲜性。消息作为新闻体之一种,自然也具备这三个特征。但除此三点之外,它还有自己的“个性”: 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客观报道的形式。事实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只有事实内容是客观的,报道形式客观的,新闻才具有可信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当然,消息也是要表达观点和倾向的,消息写作并非没有立场、观点的纯客观的“有闻必录”。重要的是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较间接地流露出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寓观点于事实之中。主要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事实,显示事实本身的逻辑。因此,作者应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要发议论,只能是必要之处的“点晴”之笔。

初学写消息者常忽略这一特征。写作中总是急不可待地站出来直接地对所写人或事发表看法、评价,对其意义进行明明白白的揭示,造成议论多于事实,内容抽象、空洞,缺乏真实性,也难以让受众接受。 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方法很多,如以小寓大、对比衬托、不偏不倚、再现场景、细节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等等。下面介绍几种较常见的方法。 借口说话。即借他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此法常用引述,故又称引述法。具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假托,即作者假托他人之言,实际上均是记者之语。如西方记者常用“此间观察家”说什么什么,观察家其实就是记者自己。二是实引,即实实在在引用别人的话。话虽是别人的,但却经过记者选择,别人话中的观点也是记者想表达的观点。 全面、平衡。即要把构成该消息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都报道。当社会各方面对某一事实(事件)有不同的意见,报道应让各种见解都有同等的表达机会。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这一特点亦与“用事实说话”相关。消息通常不对人物事件作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因为“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所以也不用或少用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简明扼要

校园新闻稿(通讯稿)写作方法与技巧.

校园新闻稿(通讯稿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定义:通讯稿,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简洁、全面、生动、形象地反映校园活动的一种有着较为固定的格式的新闻报道形式。 二、格式:“三段式”写法。 (1标题:高度概括活动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副标题:辅助作用,进一步解释活动内容。(必要时可增加,不常用 (2第一段:说明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举办方、活动对象、出席人物(领导、嘉宾及活动开展的目的。(叙述顺序无固定,条理清晰即可要求:信息全面、准确(特别是人物称谓。 (3第二段:介绍活动开展的过程、主要流程。充分表现活动的精彩和成功,语言尽量简洁生动,内容全面。 要求:条理分明,思路清晰,内容简洁。(活动内容多少由活动流程决定,多则另起一段 (4第三段:简要总结活动的意义、影响。 要求:总结性语言要与活动内容相符,积极向上。 三、注意事项: (1人物称谓: 校党委xxx(副书记;xxx(副校长;校长助理xxx;校团委xxx(副书记; 院党委xxx(副书记;xxx(副院长;院团委(副书记xxx老师;院学工办(主任xxx老师; 学生会、社团管理部(副主席xxx同学;学生会、社团管理部主席团助理xxx同学;

(称谓在文章中的出现顺序必须根据发以上顺序从上到下 (2部门称谓: 1、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简称:冶能学院 共青团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委员会,简称:团委 2、(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学生会: 办公室、外事部、勤助部 组织部、宣传部、编辑部、 文艺部、艺术团(隶属文艺部、体育部 3、(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社团管理部: 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协、心语协会、拓展与科技协会 生命之巅运动协会、红青社、翰林社 四、通讯稿上传的两大网站。 (1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4168077.html,/ 进入方法:昆工首页――学校概况――院系设置――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2昆工青年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4168077.html,/ 进入方法:昆工首页――校园文化――昆工青年――基层动态――冶能学院五、撰写通讯稿,主要是结合范文多练,不断提高。 以下提供几篇范文供参考:

校园消息范文校园新闻消息的范文

校园消息范文校园新闻消息的范文 人物消息: 张龙龙刷新我校25年的跳高记录 本报讯又是一场欢呼,10月13日上午,研究生院研一学生张龙龙在我校男子组跳高比赛中以1.83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尘封25年的1.81米的原记录。 张龙龙每年都参加运动会,除了大二那一年的失常发挥,其余每届都是跳高赛的冠军。但是往年他都没能破前辈创下的记录。对此,他说:“那一直是我的目标。” 在前面的预赛中,他都过的比较轻松,一脸从容淡定样子。到最后的决赛,剩下他一个挑战记录的时候,他往后退,拉长了助跑的距离,助跑前,他站在那里看着标杆,若有所思。第一跳,由于他的脚没有收缩好,碰到了标杆,标杆掉下来了。第二跳,是他又拉长了助跑的距离,在助跑点注视标杆很久,似乎在和标杆对话,他跑过去了,脚收缩的很好没有再碰到标杆,腰部发力到位,可是他的手却又碰到了标杆。还剩最后一次机会,要是还没有过,破记录的目标就只能等到明年了。从什么下来后,他缓缓走到起跑点,一直往后退,退了很长一段距离后,他站定,做好起跑的姿势后又起

身放松一下,再俯身,他凝视着标杆,看了许久。终于,他冲过去了,在起跑点一跃,过了以完美的姿势! 在事后看视频时发现,这一跳超过了一米八三的标杆好多,于是他给自己定的下一年目标是冲刺一米九。 事件消息: 我校首届校园管乐节圆满成功 本报讯 5月15、16两日,悠扬而动感的音乐打破了校园昔日的沉寂。由校团委主办的以“迎农大七十周年庆,展校园管乐风采”为主题的我校首届校园管乐节成功举办。 15日晚,管乐节专场音乐会在大礼堂开幕,会场嘉宾云集。南昌大学军乐团、城市学院交响管乐团及其韩籍教授李根浩应邀出席,我校副校长王华林教授、廖为明教授,校长助理胡春晓教授、徐斌华教授及我校上千师生观看了演出。 本次专场共安排有18首精彩曲目,伊始军乐团一队队员以其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水平演奏《鼓乐》、《春天的故事》等四首曲

新闻消息的写作方法

---------------------------------------------------------------范文最新推荐------------------------------------------------------ 新闻消息的写作方法 (一)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采访不仅是消息写作的基础、也是所有新闻体(尤指新闻报道体裁)写作的前题和基础。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首先要求记者深入细致地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获取新闻线索,掌握基本的采访方式、方法,有熟练的采访技巧。要求记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天有路,入地有门,巧问详听,勤记细想,在有限的时间地进行成功的采访,为消息写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采访和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是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前者是认识实际的过程,后者是反映实际的过程,而实际上,采访能力强自然有助于写作效率的提高,而写作能力强,则可做到在采访中心中有数、心里有底、针对性强,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 (二)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消息的构成,即一篇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成分,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二是指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已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安排或布局的方式。 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金字塔式结构 1 / 10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式的结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它的主要特点是:(1)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在材料的时间特征上,往往呈现以下公式: 首先是总体性倒叙。即将最后结果或后发生的却富有吸引力的材料,置于篇首。 其次是局部性倒叙(即倒叙中的顺叙)。即在局部性倒叙中又用顺叙说明过去一段时间内,开始如何,后来又如何。 最后是总体性顺叙。即现在正在如何,进一步又如何。 (2)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要、更次要、补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 (3)它的导语常是直叙型的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独立成章,变成简明新闻或一句话新闻。 (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每段文字都很简要。 倒金字塔式结构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之精华,满足受众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求;便于记者迅速报道新闻,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便于编辑选稿、分稿、组版、删节,如在版面不够时,可从后往前删,无须重新调整段落。但它也易于造成程式化、单一化的毛病,而且,它比较适宜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用它来写非事件性新闻、富有人情味、故事情强的新闻,就不太适合。

大学生记者新闻写作技巧

校园新闻采访与写作指导 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1. 丰富的创造力. 善于发现问题,发现素材,发现现象 2.强健的记忆力. 在没有速记工具的情况下要准确迅速地记下有用的信息 3.高度的预见力.突发事件在发生前都会有征兆,需要认真分析这些蛛丝马迹,就会产生预感,从而认真准备,即使捕捉精彩瞬间。 4.敏锐的观察力. 作品的思想深度,取决于作者和思想高度,其间的桥梁就是观察力。细致的、敏锐的观察和形象的选择,就是一个摄影记者的思想深度和摄影表现技巧的有机结合 5.准确的判断力.敏锐地发现新闻,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快速地报道新闻 6.文字表达能力 7.顽强的意志力 二.新闻及如何选择新闻 1.新闻价值 A.真实: who when why where what how 要素准确,背景材料准确,细节准确 B.新鲜: 时间新――09年春节央视大楼起火,时间21点,日本媒体在晚间节目结束前播出,引起很大的反响 内容新――厂长:减人增效是我厂改革的唯一出路 工人:换厂长是增强经济效益的唯一出路 角度新――《手表获奖――放在库里一年没有坏》 C.重要:新闻事实和报道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关于南湖新校区,关于矿大改名 D.显著: 新闻事件参与者及业绩知名程度,教授委员会,院士打假,舒淇与黎明 E.接近:与群众的接近程度.伊拉克人质事件,其家属最关心 F.趣味:《他们在与"坏蛋"做斗争》――记南京市鸡蛋检测组 《他什么话都没有说》――记法国哑剧大师John 2.新闻敏感度: 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值得报道 A、接触实际,熟悉情况,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明天感冒吃什么药》《新新人类,昨天你E过了吗》 B、善于比较,去伪存真,沙里淘金,去粗取精《实行双休日,关键在5天》《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校园新闻稿格式与范文

校园新闻稿格式与范文 篇一:校园新闻稿(通讯稿)写作方法与技巧 校园新闻稿(通讯稿)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定义:通讯稿,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简洁、全面、生动、形象地反映校园活动的一种有着较为固定的格式的新闻报道形式。 二、格式:“三段式”写法。 (1)标题:高度概括活动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副标题:辅助作用,进一步解释活动内容。(必要时可增加,不常用)(2)第一段:说明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举办方、活动对象、出席人物(领导、嘉宾)及活动开展的目的。(叙述顺序无固定,条理清晰即可) 要求:信息全面、准确(特别是人物称谓)。 (3)第二段:介绍活动开展的过程、主要流程。充分表现活动的精彩和成功,语言尽量简洁生动,内容全面。 要求:条理分明,思路清晰,内容简洁。(活动内容多少由活动流程决定,多则另起一段) (4)第三段:简要总结活动的意义、影响。 要求:总结性语言要与活动内容相符,积极向上。 三、注意事项:

(1)人物称谓: 校党委xxx(副)书记;xxx(副)校长;校长助理xxx;校团委xxx (副)书记; 院党委xxx(副)书记;xxx(副)院长;院团委(副)书记xxx老师;院学工办(主任)xxx老师; 学生会、社团管理部(副)主席xxx同学;学生会、社团管理部主席团助理xxx同学; (称谓在文章中的出现顺序必须根据发以上顺序从上到下) (2)部门称谓: 1、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简称:冶能学院共青团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委员会,简称:团委 2、(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学生会: 办公室、外事部、勤助部组织部、宣传部、编辑部、文艺部、艺术团(隶属文艺部)、体育部3、(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社团管理部: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协)、心语协会、拓展与科技协会 生命之巅运动协会、红青社、翰林社 四、通讯稿上传的两大网站。 (1)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4168077.html,/) 进入方法:昆工首页――学校概况――院系设置――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2)昆工青年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4168077.html,/) 进入方法:昆工首页――校园文化――昆工青年――基层动态――冶能学院

如何写作新闻消息

如何写作新闻消息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校园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校园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一、新闻的有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在“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

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新闻要素=5“W”+1“H”,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四)新闻的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新闻包括多种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息(简讯)、通讯、报告文学等。 消息即是狭义的新闻,它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必须具备上面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一则消息只有具备这五个要素,才能让读者对所报道的事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新闻写作技巧讲座之二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

新闻写作技巧讲座之二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 迄今为止,还未见到对新闻标题的类型进行研究的论文。但是笔者发现,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像歌曲有通俗、民族、美声等唱法之分一样,新闻标题也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平实、艺术、通俗。它们分别朝着各自方向发展,其间也互有交融。 一是平实标题。 平实标题的特点是用较少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突现出来,使读者一见标题就知道新闻的大概。其特点是:平实,突出新闻内容不做作;简约,读起来琅琅不拗口;抓眼,开门见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 目前,无论是翻开报纸,还是打开网站,见到的新闻标题中这种类型的标题占绝大多数。新华社发的新闻稿多数是用这类标题。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标题,也多数属于这一类型,如获第15届新闻奖的36篇报纸消息标题《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瓜果菜一年“吃”掉三亿根木条》《我舰载机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124户的山村走出142名大学生》等等都是这一类型的,一读标题就知道新闻内容。 平实标题准确、简洁,但是往往欠形象生动。如新华社发的长篇通讯用了《警察任长霞》这么平实的一个标题,不加修饰,过于平淡了,给人印象不深;有的报纸虽然做了《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公安局长的榜样任长霞》等,感到也非常一般化。 二是古典标题。 就是中国传统的标题制作方法,严格控制字数,讲究文字工整有韵律。制作时或调动各种修辞手段,或借用古诗词格律,或在动词上做文章,制作的标题富有文采,读来形象生动,琅琅上口,言简意赅,往往记住了标题就记住了新闻。在知识界,这类标题是最受欢迎的。这一类标题是传统古典类标题,也是艺术类标题,是中国报纸特有的。 运用修辞可使标题形象生动。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高级记者、文汇报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夏震霏专门就新闻标题的修辞问题进行研究,他指出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映衬、呼告、拈连、借代、复叠、双关、设问、感叹、回文、仿拟等15种之多,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彭朝丞研究员更在《新闻标题学》一书中提出有39种。浙江日报对永康一家重视环保的企业在屋顶上搞绿化的新闻,制作了《鸟鸣厂房顶鱼跃排污池(主题)永康压延厂治污后成了“生态家园”(副题)》这么一个标题,主题10个字就把这个“生态家园”的形象奉现给了读者。 妙用古诗做成标题,读来让人妙趣横生。人民日报就西班牙假橄榄油中毒事件造成二百多人死亡一事做的《奸商一何毒百姓一何苦》的标题,光明日报就西湖从钱塘江引水成功的报道做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钱塘活水来》的标题,新民晚报就上海夏天一场暴雨之后旧危房漏雨的消息做了《夜来风雨声,屋漏知多少》这样的标题。读这些标题都会觉得是艺术享受。 动词用得好,也能使标题增色生辉。2003年,申花队在末代甲A中一举夺冠,但在随后一个赛季里,球队五换主教练,战绩一落千丈……2004年12月4日,申花主场0比1不敌辽宁,联赛排名倒数第三。新民晚报对此做了个《频换帅,换走冠军穷折腾,折断申花》的标题,用活了“换”“折”两个动词,使这个仅有14个字的标题一针见血地把申花的症结揭示了出来。 制作艺术类标题要求编辑有较深的文字功底特别是古汉语基础,而且要有“为求一个字,捻断几根须”的精神。目前,只有一些党报和比较老牌的都市类报纸在继续这样做。其他的报纸可能由于采编人员的水平有限,这样的标题就做得较少。 三是通俗标题。 目前,都市报异军突起。在新闻写作、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明显不同。在标题制作上,往往不受字数限制,可以用土得不能再土的方言俗语,主

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新闻消息写作技巧一、新闻的有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在“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的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新闻要素=5“W”+1“H”,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容。 (四)新闻的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策划方案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4168077.html,)/文秘写作/策划方案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标题: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

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新闻写作讲座心得体会

新闻写作讲座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新闻写作讲座心得体会 “第三期青马工程”为加强校园新闻的宣传报道,帮助广大同学了解学校发生的事情,助于校园文化发展,推进校园文明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培养良好的新闻意识,使青马学员具备一定的新闻写作功底。为此特邀请了党委宣传部部长助理盛晓明老师为我们青马学员讲座,盛老师的讲座很精彩,授课方式也很生动幽默,让我们听讲津津有味,授课内容丰富,让我们学生骨干了解了新闻写作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其实自从他上过我的毛概课后,我就很喜欢盛老师的授课风格了,很喜欢。校青马举行的这次新闻写作讲座,为我们这些非专业的同学创造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从中我初步学习和掌握了许多关于学新闻写作的知识与技巧,以及外宣的写作方法。 这次讲座中,我首先感受到一个新闻工作者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无论你是专业或是业余,凡是写新闻,写事件必须真实。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一个实地发生的事情才是一则新闻开端和基础,你可以在写作手法小细节上虚构,但绝不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更不能弄虚作假。因为你是一个学院新闻写作者,你必须传递可靠正确信息给学校师生以及对社会上的人群,服务学校是你的职责所在。 其次,此次学习让我意识到校园新闻工作必备的素质条件,不仅需要一个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而且更加强调对教育政策理论和校园生活的关注,所写的稿子需要具有事实行,实施性,即时性。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另外,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写出具有吸引力的新闻,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所以只有熟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方针政策,才能选择较好的新闻角度来诠释校园生活。因而我们必须要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新闻文体写法并具备敏锐新闻嗅觉,要多写、多看、勤于积累。 最后,是对常用新闻消息写作手法、重点、难点剖析和讲解。我觉得写好消息确实要要求字数尽可能少,语言尽可能简短扼要,准确无误,朴实无华。可说着容易做着难啊!我们必须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 总之,这次讲座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可它却如指路明灯一样,为我照亮了方向。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对新闻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新闻写作的兴趣。“以贡献求支持”,“成熟从不抱怨开始”,盛老师的这些话让我顿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很有道理,我们要向这些话内容靠齐。能够收受到提升和感悟,我得感谢老师,感谢校青马,真希望学校能多开办几次这样的讲座,我相信我们的整体新闻写作水平都将会有所提高。

新闻消息写作技巧(汇编)

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一、新闻的有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在“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新闻要素=5“W”+1“H”,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四)新闻的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新闻包括多种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息(简讯)、通讯、报告文学等。 消息即是狭义的新闻,它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必须具备上面新闻的五要

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消息的写作

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消息的写作 导读: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消息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

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 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新闻写作练习题有答案

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夏玲) 新闻知识写作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真实性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新闻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守的原则。 2、故意失实 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 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3、非故意失实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4、用事实说话指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或者说是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总之,是“事实” 和“观点” 的结合。 5、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时效性——指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 时效性越强。 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的下去。 针对性——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写新闻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二是要明确你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而发。 6、新闻角度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7、“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倒叙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把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叙述,后发生的放在后面叙述。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8、“蒙太奇”结构把新闻事件的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利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 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再组合和连接而成写作表现方式。 9、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文字语言叫做新闻语言。 10、新闻白描新闻白描,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11、新闻背景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12、消息头消息头,又叫做“电头” ,是消息体裁的外在标志。指电讯稿发出的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加括号或显着字体标出,置于稿件开头。 13、导语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14、新闻(消息)主体新闻主体是消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 ,或称为主干,正文。 15、新闻(消息)结尾消息的结尾,就是消息的主体部分已经将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交代清,写作者从新闻事实的整体和阐明主题的需要做一个“结”的工作,即从全盘考虑做出进一步的总结、概括、说明或补充。它有时作为消息的最后一段,有时是消息的最后一两句话。 二、填空 1、新闻记者要加强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思维修养等三大修养。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六个作风:(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 2、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有体制性失实、经济性失实、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3、新闻的基本要素(5个W+1个H):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新闻写作试题库(超全)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19 、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为主. 二、名词解释:(19题)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

新闻写作格式

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线五部分。 (一)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眉目,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所在。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标题别致,IR闻也会增色;反之,新闻也无光彩。 新闻的标题有正题、引题和副题等形式。正题是标题的主体部分之一,一般概括标题的主旨,点明立意之所在。引题和副标题则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或对正题予以补充。 写好新闻标题,需做到: 1、准确符合新闻内容。 2、鲜明有鲜明的政策倾向和新闻价值。 3、生动新鲜活泼,具体形象,最好带点文采。 4、简炼用较少的文字概括和包含较多的新闻内容。 (二)导语导语就是消息的开头,它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以便使读者了解主要内容,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语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精华部分,具有统一全文的作用,因此,有人称之为"消息中的消息"。 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直叙式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扼要叙写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给读者以开门见山、直接了当、一目了然的印象。直叙式导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写法。如《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除》(美联社1945年8月1电)中的导语,只用"日本投降了"一句话,把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告诉了读者。

2、设问式以设问开始,把新闻消息里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介绍的经验更尖锐、更突出地提到读者面前,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思。设问之后立即用事实作出回答。 3、描写式文章一开始就针对消息内容中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某一侧面,用简洁的笔调勾出它的形象,从而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4、评论式新闻的开头就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作用。 5、结论式它把新闻事实的结论或结果,一开始就写出来。 6、对比式运用对比或衬托手法,把作者要说的事实和观点鲜明地突出出来。 7、引用式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辟的语言,点明消息的中心或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导语的写法还有其他一些,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但导语必须以事件为中心,兼顾其他因素。要分清主次,千万不能把许多事实都挤写在导语里。总之,导语要写得具体、肯定、准确、生动活泼。 引有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辟语言,点明消息的中心或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主体新闻的主体接导语,围绕着立意展开全部内容,圆满地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主体运用的材料要充实、具体,具有典型意义。新闻中的五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原因,都要有所交待。消息的立意要集中,一则新闻只有一个中心,说明一个问题,叙述一件事情。一篇消息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主体部分写得如何。因此,写一篇消息时,主体部分必须着力写好。

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新闻的概述

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新闻的概述 导读: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 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