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脾虚泄泻2验方

脾虚泄泻2验方

脾虚泄泻2验方

脾虚泄泻验方1:

生姜3~5片,大枣5~6枚,陈皮、黑白糖各适量,晨起煎服或煎水取汁,泡馍吃。

脾虚泄泻验方2:

莲子、小米、黑白糖各适量,红枣5~6枚,共同煮粥温啜,亦可加适量黄芪共煮。

以上两方主治脾胃太弱而食少泄泻、针药不接受者

泄泻

泄泻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审核认证。泄泻,中医病证名。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以排便次数增加和粪便有量与质的改变为特点,其病因较多,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及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泄泻,脾虚湿盛是关键病机。治疗上总以运脾除湿为主。 中医学名 泄泻 其他名称 鹜溏、飧泄、注下 相关西医疾病 急性肠炎等 疾病分类 内科-脾胃 发病部位 肠 主要病因 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及情志、脏腑失常 多发群体 所有人 目录

历史沿革 与西医病名关系 病因 病机 诊断依据 病证鉴别 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 辩证要点 治疗原则(要点) 症治分类

转归预后 预防调护 文献摘要 名词解释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历史沿革 1、本病首载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鹜溏”、“飧泄”、“注下”等病名,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论述。 2、《难经·第五十七难》谓:“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提出了五泄的病名。 3、《金匮要略》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 4、汉唐时代将此病包括在“下利”之中,至宋代以后才统称为泄泻。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不仅外邪可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 5、《景岳全书》提出分利之法治疗泄泻的原则。

6、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 7、清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在病因强调湿邪致泻的主导性,病机上重视肝、脾、肾的重要作用。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泄泻可见于多种疾病,凡属消化器官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他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症状者,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 1、感受外邪 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起泄泻,其中又以湿邪致泄者最多。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易困阻脾土,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侵袭皮毛肺卫从表如里,使脾胃升降失常,亦能夹湿邪为患,直接损失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 2、饮食所伤 误食腐馊不洁,使脾胃受伤,或饮食过量,停滞肠胃;或恣食肥甘,湿热内生;或过食生冷,寒邪伤中;均能化生食滞、寒湿、湿热之邪,使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生泄泻。 3、情志失调

脾胃虚弱者自我调理方法

凡脾胃虚弱者,是指脾胃的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减弱或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所以脾胃虚弱患者,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自我调养: 一、饮食调养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调养脾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以软、烂易消化食物为主;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等,脾胃虚弱者可以经常食用。脾胃虚弱的患者还可以选用简便实用的药膳: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气之功效。 沙参麦冬白扁豆粥:沙参10克,麦冬10克,白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白扁豆共煮成粥。适用于脾胃阴虚者,有清热生津的功效。 二、坚持适当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三、坚持艾灸 艾灸是驱寒补虚的最佳外养方法,馨艾堂常给脾胃虚者艾灸,选穴常用:中脘,神阙,足三里,阴陵泉。10天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5-7天,通常坚持2个疗程能看到非常明显的改善。 四、适当服用药物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型、脾阳虚型、胃阴虚型。 1.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可酌情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2.脾阳虚者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每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可酌用附子理中丸。 3.胃阴虚者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可选用参梅养胃颗粒等。

脾虚精细分类

脾虚精细分类 一)脾气虚 在气虚证基础上,以运化功能减退为突出是本证的特点。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腹泻。 (二)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或“气虚下陷”,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表现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尚有气陷症状。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小腹坠胀,便意频数,经久大便溏泻,肛门重坠,甚则脱肛,子宫脱垂,小便混浊如米泔等均是中气虚甚不能固摄而下陷的表现。 (三)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兼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皮下出血),齿衄,鼻衄等出血症状。 “脾不统血”与“气不摄血”本无严格划分,二证表现基本相同。若从理论上说,气不摄血的出血是全身性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肌衄等均可能是气不摄血所致,其所指范围较广;而脾不统血主要是指脾气虚所致的出血,主要表现为便血与崩漏,可以认为脾不统血是气不摄血的一部分。(四)脾阳虚 脾阳虚,往往胃阳也虚,故亦称脾胃虚寒证。本证是脾气虚

的进一步发展。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尚有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稀溏,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寒象。脾阳虚=脾气虚+里寒。 (五)寒湿困脾 本证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所表现的证候。湿邪困脾有寒象者属之,表现为脘腹痞闷胀痛,口粘乏味,不思饮食,泛恶欲吐,腹痛溏泻,头身困重,面色黄晦,妇女可见带下绵绵,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寒湿困脾与脾阳虚都有脾失健运、寒象及湿阻表现,但前者是寒湿外侵,湿为因,中阳受阻,病程短,属实证;后者是阳虚失运,寒湿内生,湿为果,病程长,属虚证或本虚标实证。 (六)湿热蕴脾 湿热蕴脾又称脾胃湿热。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内蕴脾胃所致。表现为口苦粘腻,脘腹痞闷,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肢体困重,小便短赤,大便臭秽不爽,或有身热起伏,或见色泽鲜明之黄疸,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蕴脾与寒湿困脾,在病机上皆为湿邪阻遏脾气所致,都表现为脾失健运的症状,其不同点在于前者为湿热,后者为寒湿。 (七)胃阴虚

中医药方

二、治疗肾脏药方(专家处方) 1. 参芪麦味地黄汤 成份:红参15克,黄芪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2克,熟地黄10克,山株萸10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 2. 补肾活血解毒汤 成份:桃仁克,山茱萸克,五味子克,黄芪克,地丁草克。 3. 调肾茶 成份:枸杞子,决明子,白扁豆,山药,茶叶(普洱和铁观音为宜)。 等量开水冲泡 4. 缓解夜尿多药方(北京东直门医院王耀献教授) 成份:白果10克,益智仁10克,乌药10克,加水熬煎至100毫升。 5. 补肾泡脚方(北京东直门医院王耀献教授) 成份:苏木30克,红花30克,制附片10克,熬后泡脚。 功效:对脚跟痛有明显效果(泡脚最佳时间17~19点) 6. 青娥丸-中成药(北京东直门医院王耀献教授) 成份:补骨脂,核桃肉,杜仲炭,蒜 功效:补肾、抗衰老,提高骨密度。(缓解老年人腰腿痛经典方)

三、治疗妇科药方(专家处方) 1. 缓解乳腺增生的秘方 成份: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6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香附10克,夏枯草10克,郁金10克,陈皮12克,青皮12克,浙贝10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对于缓解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消除肿块有很好的疗效。 在逍遥散里面没有夏枯草。 2. 缓解更年期症状方 成份: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仙灵脾10克,炒枣仁3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夜交腾30克。 四、防治感冒方 1. 治疗感冒方(专家周平安处方) 成份:灸麻黄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苏叶10克。 2. 预防流感方(专家周平安处方) 成份:大青叶3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三次,泡水喝当茶饮。 周平安(国家级名老中医)讲关于寒包火的症状 外寒:肌肉酸痛,关节痛,畏寒无汗,鼻流清涕。 内热:口干舌燥,咽痛口渴,鼻涕和痰逐渐变黄变粘,便秘尿黄。 食用三白凉菜:白萝卜(切丝)、大白菜(切丝)、圆白菜(切丝)。 五、治疗小孩夜惊不安药方(专家处方)

脾虚各种类型和治疗方式

脾虚各种类型和治疗方式 一、脾虚各种症状及治疗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5.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6.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主方:人参健脾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二、食物预防和治疗 1.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

脾胃虚弱的中药偏方有哪些

脾胃虚弱的中药偏方有哪些 1、砂仁黄芪猪肚可调理脾胃虚弱 材料:砂仁、黄芪、猪肚 做法:将猪肚、砂仁和黄芪洗干净,然后将准备好的砂仁和黄芪放入猪肚中;将准备好 的猪肚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炖,直到猪肚烂熟之后加入适量的 食盐调味就可以起锅食用了。 功效:这道食谱能够有效的调理脾胃虚弱,特别是哪些是与不好、胃疼等等患者。砂仁能够很好的调理脾胃,治疗哪些积食等等情况,能够有效的增加肠胃蠕动。 2、淮山蜜蜂煎可调理脾胃虚弱 材料:淮山、鸡内金、蜂蜜 做法:将淮山和鸡内金洗干净;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然后取出汁水,加入适量的蜂蜜之后搅拌均匀;等到药液温热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食用。 功效:脾胃虚弱怎么调理,这道食谱的效果就非常的好。淮山具有强健脾胃的作用,特 别是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蜂蜜则能够补中益气,预防便秘,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有效的保健脾胃。 3、调理脾胃虚弱的养生粥 莲子芡实粥:莲子15克,芡实15克,粳米100克,补骨脂5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 养胃,补肾固精,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山药薏苡仁粥: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山楂麦芽粥: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脾胃虚弱怎么调理荐七种食物助你健脾胃 八宝粥: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脾胃虚弱很很多因素有关系,一般认为饮食不规律以及乱吃东西都是会导致我们出现 脾胃虚弱,另外一些情绪的疾病也容易导致脾胃虚弱的出现。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术语。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及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

调理身体的药方

调理身体的药方 调理身体的药方?月经不调调理法 女性如果平常工作比较忙,压力比较大,经常出现月经不调,腰酸乏力,精神疲惫的话可以使用以下药方来调理身体。可以到药店买一些党参、茯苓、白术、生地、白芍、当归和川芎,每种药材都准备10g,然后加入400g水煎服,建议可以连续服用1个月,效果更理想。 茯苓具有健脾,安神利尿的功效,有利于女性的身体更好的吸收其他的药物与营养。而当归则可以起到补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川芎也可以调理月经不调导致的头痛等现象。白术和生地则是一个润燥一个滋阴,结合起来刚好可以平衡女性的气血津液。 ?脾胃调理法 如果大家想要调理脾胃的话,可以使用以下药方。可以到药店买30克的黄芪、党参和云苓,15克的白术和黄精以及9克的川芎。加水600毫升的水煎服,每天早晚服用一次。可以起到清肝镇静的作用。 ?上火调理 如果想要调理因为肝阴不足导致的上火,心烦等现象的话,可以使用10克的决明子,15克的莲子心以及20克的夏枯草,加入400毫升的水煎服。

?阴虚体质调理 阴虚体质的人,可以使用15克的银柴胡和20克得沙参进行调理。要早上起床后,刷完牙可以先咀嚼10g沙参,剩下的就可以用来泡水喝。银柴胡具有归肝、胃经的作用。 ?宁心安神调理 想要调理宁心安神的话,可以使用10克的柏子仁和30克的酸枣,直接用来泡水喝。柏子仁可以起到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酸枣则可以补肝胆、宁心收汗。 中药调理身体的禁忌1、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2、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3、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也不同。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4、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肠胃负担,影响疾病恢复。脾胃虚的病人,更应少食该类食物。 5、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

推荐-辨症: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辨症: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都具有脾虚湿浸的特点,即纳食少,腹胀,饭后加重,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头身困重,,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濡缓等症。如果兼寒湿困脾,则中阳受阻,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便溏,口淡不渴,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如果兼湿热蕴脾,则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发黄,或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主病及相关研究: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 (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 治则:辛温补阳。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中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中国医学称之为“常色”。病时,面色色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中医认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这种说法揭示了面色和健康的一些内在联系。望

小儿食积的老中医实用药方、常用中成药、预防与调护

小儿食积的老中医实用药方、常用中成药、预防与调护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治疗食积的实用小药方】(1)山楂麦芽茶:山楂10克,生麦芽10克。将山楂与生麦芽一起放入杯中,开水泡20分钟,随时饮用。(2)鸡胗粉粥:鸡内金6克,干橘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鸡内金、干橘皮、砂仁打成细粉,将粳米熬粥,调入上述粉末,加适量白糖,分次服之。 (3)参芪鹌鹑汤:党参10克,黄芪10克,鹌鹑1只。鹌鹑去毛及内脏,将党参、黄芪放人鹌鹑腹内,加水、盐、油适量,隔水炖2小时,去掉党参、黄芪,1日内食完。(4)粟米怀山糊:粟米与怀山药等量,炒黄,共研细末,加水适量,煮成糊,调入白糖即可食用【常用的治疗食积中成药】1、王氏保赤丸小儿消化不良和成人胃肠功能失调所致乳滞疳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等症;四时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厥惊风、喘咳痰鸣等症;脾胃虚弱,发育不良。2、枳实导滞丸脾胃虚弱、气滞食积所致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及痢疾里急后重之症3、小儿香橘丹肠胃虚弱,消化不良,胃口不开,慢性胃肠炎;小儿脾胃衰弱。吐泻,久泻,久痢,大小便不分4、小儿健脾丸小

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柔无力5、小儿喜食片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6、食积颗粒食积停滞所致的偏食、厌食7、山楂丸食积、肉积,停滞不化,痞满腹胀,饮食减少8、复方鸡内金片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9、肥儿丸 小儿食积,乳积,发热腹胀,呕吐滞下及腹痛等症10、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致厌食、恶食【预防调护的小贴士】对于妈妈爸爸来说,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得越多越好,既然宝宝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再喂了,否则很容易导致食积。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并应定时定量哺乳,不应过饥过饱。食品要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渐添加相适应的辅助食品,不可偏食、杂食,要合理喂养。平时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出现食积,除积极治疗外,还要注意科学调护。要保证患儿饮食、起居有时,纠正偏食,不吃零食,少吃甜食,不要滥服滋补品。呕吐者可暂禁食3~6小时,或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饮服。腹胀者揉摩腹部。【安全用药的须知】(1)不可妄用泻药:泻下药,如大黄之类,性味多苦寒,小儿脏腑娇嫩,不耐苦寒之品。出现食积,使用泻下药,对于成人可能无恙,但于小儿多会导致脾虚,而出

治疗脾虚的各种妙方

治疗脾虚的各种妙方 病从脾胃生——血虚(人参养荣丸,归脾丸,八珍颗粒)。病从脾胃生——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补中益气丸,四磨汤) 从脾胃入手,补血养气。气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它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肾中的精气源自父母,主要来看看依靠自身产生的水谷之气和吸入的空气。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功能,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当这些功能减退的时候,就会出现气虚的表现。如气的固摄作用减退的时候就会容易出汗,防御功能减退的时候容易外感,温煦作用减退的时候就会畏风、怕冷,推动作用减退则会出现便秘等表现,此外还容易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呼吸短促、头晕目眩、食欲不振等表现。肺气虚的辨证要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咳嗽声低无力,喘息短气,声怯懒言,痰多清稀。②面色不荣,畏寒自汗,疲乏无力,易患外感,或导致大肠传送无力而致便秘,虽有便意而大便难下伴汗出气短。③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肺气虚多见于咳嗽、哮喘、自汗,以及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补肺气:黄芪汤。补气固表,利水退肿,脱毒排脓,生肌等。黄芪大家也可以拿它煮水喝

代茶饮或黄芪炖鸡也是非常好的。黄芪的用量可以用到30克,甚至气虚严重的病人可以用到60克。在这里给大家推荐用于缓解肺气虚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处方:炙黄芪200g,党参60g,炙甘草100g,白术(炒)60g,当归60g,升麻60g,柴胡60g,陈皮60g。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g、大枣40g 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取上述细粉,用煎液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将生姜和大枣的煎液浓缩,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及生姜和大枣的浓缩煎液,制成小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补中益气丸的适应症见图片脾气虚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便秘。因为脾主运化,是人体主管消化吸收的器官,脾气亏虚,运化失调,就会导致饮食生成的糟粕停于大肠,而引起大便排出不畅,导致腹胀、便秘脾气虚该怎么办呢?。给大家推荐用于缓解脾气虚的中成药——四磨汤。四磨汤源自南宋严用和,可惜其所著《济生方》十卷,《济生续方》八卷,原本均佚,现今汤剂来源于《重订严氏济生方》:人参、槟榔、沉香和乌药四味各等分,有的勘本为人参、沉香和天台乌药各6克,槟榔9克。“四磨”,指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后再和水煎三四沸温服的方法。方中诸药均较坚实、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过久又恐芳香气味散逸,而影响治疗效果,故用此法,取其“磨则味全”之意,故称“四磨汤”。本方用于治

泄泻

第七节泄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泄与泻在病情上有一定区别,粪出少而势缓,若漏泄之状者为泄;粪大出而势直无阻,若倾泻之状者为泻,然近代多泄、泻并称,统称为泄泻。 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内经》称本病证为“鹜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等,且对本病的病机有较全面的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说明风、寒、热、湿均可引起泄泻。《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指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人五脏,……下为飧泄。”《素问·举痛论篇》指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说明饮食、起居、情志失宜,亦可发生泄泻。另外《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素问·宣明五气篇》谓:“五气所病,……大肠小肠为泄。”说明泄泻的病变脏腑与脾胃大小肠有关。《内经》关于泄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奠定了基础。张仲景将泄泻和痢疾统称为下利。《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中将本病分为虚寒、实热积滞和湿阻气滞三型,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证治。如“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气利,诃梨勒散主之。”指出了虚寒下利的症状,以及治疗当遵温阳和固涩二法。又说:“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谵语,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提出对实热积滞所致的下利,采取攻下通便法,即所谓“通因通用”法。篇中还对湿邪内盛,阻滞气机,不得宣畅,水气并下而致“下利气者”,提出“当利其小便”,以分利肠中湿邪,即所谓“急开支河”之法。张仲景为后世泄泻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泄泻叙论》从三因学说角度全面地分析了泄泻的病因病机,认为不仅外邪可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 《景岳全书·泄泻》说:“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并分别列出了利水方剂。《医宗必读·泄泻》在总结前人治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治泄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其论述系统而全面,是泄泻治疗学上的一大发展,其实用价值亦为临床所证实。.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当这些疾病出现泄泻的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应注意的是本病与西医腹泻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病因病机】

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脾虚湿盛症临床表现: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足跗时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 脾胃湿热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症状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以怕冷无力,舌苔白等来寒像判断,脾胃湿热以身热口苦,小便黄,舌苔黄等热像来判断。 这个脾虚湿盛和脾虚湿热的区别就是一个寒,一个热。前者主要表现为寒,如这个怕冷,乏力等症状,后者主要是表现为热,如烦躁,口苦,尿黄等症状。 所以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脾胃湿热以温胆汤等来治疗 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这几天有湿热,该喝些凉茶调节调节。看中医时,也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中医认为致病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邪”或“六淫”,意为淫邪伤人之气。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 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也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

中药处方治疗肠胃炎修订稿

中药处方治疗肠胃炎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药处方治疗肠胃炎 肠胃不好,主在脾胃虚弱,肠内湿热,但其形成原因也是复杂的,所以用中药处方治疗肠胃炎,必须先摸清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肠胃炎,方可用药。肠胃炎处于人体中焦,即躯体中部,中部有病,根治起来疗程是比较长的,需要耐心治疗方可痊愈。中药治疗肠胃炎,轻者需服用中药1月,中度者3月,重度者6月以上。只要服用后觉得症状减轻,就应坚持服用,若症状加重或不见好转,则应立即停药,到医院做器械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气虚,。 【治法】止泻。 【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12克,10克,获苓10克,10克,赤石脂10克,10克,炭6克,炭6克,6克,6克,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失健运,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3克,6克,9克,9克,9克,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法】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方名】赤石脂汤。 【组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9克,石榴皮9克,9克,3克,黄连3克,炮姜6克,6克,赤石脂30克,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 【辨证】湿热邪毒壅滞胃肠。 【治法】,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肠汤。

【组成】30克,秦皮20克,12克,黄连16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12克,茯苓30克,16克,匾蓄16克,山药30克,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脾胃湿寒

脾湿寒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脾湿的症状有哪些呢?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脾湿寒——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两型:(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脾湿寒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脾湿的症状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参苓白术散 可用大枣,仁米,茯苓加大米熬粥吃的. 平时您要多吃些薏米,山药,白术,茯苓,党参,莲子肉,白扁豆。补益脾气,利水渗湿。 像你这个情况,我认为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这是一个中成药,对你的症状比较适宜。另外,我在临床上帮类似患者足三里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效果很不错,要比口服药物好,你可以到当地的针灸科去咨询一下

香薷饮:香薷10克,厚朴和白扁豆各5克。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到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每天可以当茶喝。喝的时候里面也可以加些白糖。 香薷味辛微温,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的功效;紫苏叶能发散风寒、行气和中化湿;厚朴行气除满,内化湿滞;白扁豆健脾和中,祛湿。合而用之,可解表清暑,健脾利湿。对于无汗、胸闷和舌苔白腻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且尤其对于风寒感冒效果显著。 薏米红豆粥: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加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 薏米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里面还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但是切记不要加大米,由于大米长在水里,有湿气。 泥鳅炖豆腐:先把泥鳅去鳃及内脏,洗净;豆腐切成小块。然后,先将泥鳅入锅,加盐、清水适量,大火炖到五成熟,加豆腐,再炖至泥鳅熟烂即可。 由于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健脾化湿的功效,在中医上一直用其作为去湿寒的重要食材。 不过,吃泥鳅也有个讲究,那就是泥鳅不宜与狗血、螃蟹、毛蟹等同吃,它们是相克的,一起吃可能会引起中毒。 健康小贴士: 体寒且体内湿气较重的MM,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长时间住在潮湿的地方。而且,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流通。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 脾胃湿寒是可以游泳的,但是要注意在游泳的时候不要喝进泳池里的水,也不要游的时间过长。另外,虽然现在是暑天,但也千万不要贪图凉快。平时不要过量喝凉开水、吃冰镇的饮料和西瓜、凉拌菜等寒凉的食品。

泄泻诊疗方案2012

泄泻诊疗方案 (2012版) 一.病名 中医病名:泄泻病 西医病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系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致脾失健运,传导失司,以大便次数增多,质稀溏或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二.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西医腹泻病临床及病因学分型,明确相关的西医疾病,执行现行公认诊断标准。功能性肠病参照罗马III相关标准(见附表)。 诊断依据 ⑴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 ⑵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 ⑶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⑷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 ⑸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 ⑹必要时作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肠镜检查。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症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ZY/T001.9-001.9-94)制订。 ⑴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便质稀溏或呈水样便,大便量增加。 ⑵症状持续1天以上。 证候分类

⑴寒湿困脾: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畏寒食少。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⑵肠道湿热: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可伴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⑶食滞胃肠:腹满胀痛,大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纳呆,嗳腐吞酸。舌苔垢或厚腻,脉滑。 ⑷肝郁脾虚:腹痛肠鸣泄泻,每因情志不畅而发,泻后痛缓。大便时溏时泄,饮食稍有不慎即发或加重,伴有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⑸肾阳虚衰: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三.中医治疗方案 1.理法方药(穴) 理: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传导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与湿邪关系最大,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受湿困,运化不健,可夹寒、夹热、夹滞。 法:治疗大法为运脾化湿。 方药(穴):辩证选方(穴)遣药。 2.中药治疗(中药、中成药应用) 2.1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寒湿困脾可选藿香正气胶囊,肠道湿热可选用香连丸等清热化湿中成药;脾胃虚弱可选用参苓白术丸等健脾化湿类中成药;食滞胃肠可选保和丸,肾阳虚衰可选四神丸。 2.2汤剂辨证分型治疗 ⑴寒湿困脾 治则:散寒化湿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大腹皮10g,白芷l0 g,紫苏9g,茯苓10 g,制半夏l0 g,白术10 g,陈皮l0 g,厚朴9 g,姜汁、苦桔梗各10 g,藿香10 g,甘草6 g。) ⑵肠道湿热

脾虚泄泻吃什么

脾虚泄泻吃什么 *导读:脾虚泄泻是由于脾气虚弱、病后服食寒凉之物、饮食不节制、劳累过度伤脾导致的泄泻症。…… 脾虚泄泻是由于脾气虚弱、病后服食寒凉之物、饮食不节制、劳累过度伤脾导致的泄泻症。 造成脾虚泄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因为水湿之气阻滞胃肠,导致脾虚失运,湿气注入肠道。二是小儿、久病之人等体质虚弱的人群体内脏器功能下降,导致元气不足,脾胃气虚,运化功能失常。三是脾虚导致运化失常、肾虚后阴不顾导致五更泄泻。 脾虚泄泻患者该吃什么?1.可以吃一些健脾涩肠的杂粮粥,在粥中放入山药、莲子等食物。山药含有多酚氧化酶和淀粉酶等有益物质,可以帮助脾胃消化吸收,有平补脾胃的功效。脾阳亏损或者胃阴虚的患者都可以多吃。2.脾虚泄泻患者还可以多吃西红柿,西红柿可以消除患者的疲劳,增进食欲,还能缓解患者积食导致的胃胀症状。3.脾虚泄泻患者可以多吃大白菜,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铁、钾和维生素A,对患者康复有帮助。 脾虚泄泻患者要少吃的食物有:1.鸭梨,鸭梨是一种寒凉之物,会加重患者体内虚弱,影响患者脾胃的运化功能,因而要尽量少吃。2.要少吃牛肉等发物,发物影响肠胃消化功能,加重脾虚。3.西瓜,西瓜非常寒凉,不仅刺激肠胃,还会加重寒湿之气,使腹泻情况更加严重。

脾虚泄泻患者可以服用以下小偏方: 1.益脾饼,将白术120克、干姜、鸡内金各60克焙熟,然后加入250克熟枣肉一同碾成泥状,制作成饼,在炭火上烘干,每天早晨起床后空腹服用。 2.薏米莲子粥:将30克苡仁煎熟,放入30克莲子肉共同煮粥,最后加入冰糖调味,每天早晨服用。 3.山药扁豆膏:将鲜山药200克去皮并切片,再将500克枣肉切碎,加入扁豆50克、陈皮3克拌匀后蒸成糕,每天早晨服用。

经典药方大全

经典药方大全 (2012-11-09 11:38:01) 转载▼ 分类:健康知识 标签: 健康 经典药方大全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的。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 干姜,肉桂,蜀椒。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那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百科全说》 3:各种骨刺; 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将骨刺软化掉。 4 :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 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养生堂) 5:治疗尿蛋白方;(赵林教授) 每天一两花生仁(红皮),用水煮烂,每天早晨空腹当早餐吃,约40天就好了(一般肾炎。糖尿病出现的尿蛋白都可治。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大夫开的) 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 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 王院长也给出了一个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王院长还推荐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次服用30毫升. (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0 :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一般2-3次即愈。 11:脑中风出院后用药:同仁堂牛黄安宫丸一丸(好的)+民间种的葫芦籽研粉,早晚各一勺大约用12丸。后在用步长脑心通。(民间) 12;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

脾虚食疗

临床症状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诊断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

脾胃虚弱的药方

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 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药12克、 薏苡仁12克、莲肉9克、陈皮6克、 砂仁3克、桔梗3克、大枣5枚), 此方专治脾胃虚弱之证,每日一剂,分两次饭后温服,每月七副。另外饮食上多吃些温性食物,少吃寒凉之品,每天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一年之后可彻底根除脾虚胃寒的毛病。 关于胃寒、脾虚、肺热的治疗方法的原因,关于胃寒、脾虚、肺热的治疗方法的相关知识。 问: 最近半年,我一吃生冷食物就拉肚子,但还虚胖。而且还内热得厉害,总感口渴,特别是在晚上。尿赤热难受,晚上尿频。有人说我是肺热、脾虚、胃寒,吃药总不见根除。最近几天腹涨,尿赤热,舌侧有齿印。请求给予根除方法! 答: 本人女性,30岁 您好,分析你的症状中医认为是痰湿瘀阻化热,故见虚胖,内热口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治疗以健脾化痰清肺为主。 黄芩15 黄连 3 竹叶 10 陈皮 15 栀子6 木香 10 半夏 6 川贝 6 蒲公英15 人参健脾丸拼音名:Renshen Jianpi Wan 英文名: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344 [处方来源] 《证治准绳·类方》 【规格】大蜜丸 10丸/盒 【处方】人参 25g 白术(麸炒)150g 茯苓 50g 山药 100g 陈皮 50g 木香 12.5g 砂仁 25g 黄芪(蜜炙)100g 当归 50g 酸枣仁(炒)50g 远志(制) 25g 【制法】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40~50g 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 【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80~240μm,直径2~8μm。 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棕红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厚,胞腔含硅质块。 (2) 取本品水蜜丸12g,研碎;或取大蜜丸18g,切碎,加硅藻土10g,研匀。加氯仿-正丁醇(2:1)75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氢氧 化钾甲醇溶液50ml使溶解,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 小时,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氯仿-正丁醇(2:1)5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正丁醇层,用1%磷酸二氢钾溶液50ml洗涤,弃去磷酸二氢钾溶液,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6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0:20:11:5)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光灯(365nm) 下显相同的橙色荧光斑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