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宪政与民主

宪政与民主

宪政与民主
宪政与民主

宪政与民主

今天是国家首个宪法日,体现了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法治观念的传播,通过法治建设重拾市场信心和活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法治观念逐渐被唤醒。现阶段法治体系的落后已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十八大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议题凸显了政府对司法改革的决心。同时习近平提出要实现宪政梦,试图通过制度改革重新激发国内经济活力,使改革重回正轨,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现如今借西方的民主制度纠正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言论层出不穷。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点----什么是民主!民主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联系。一般来说,现代国家的政府或掌权者的权力产生于政治民主,选民通过选票选出权力机关并赋予个人权力。在一个政治民主国家,权力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少数派服从多数派原则。如果这个条件成为国家权力分配的唯一准则且无其他约束时,那么少数派将遭到排挤并逐渐丧失权利。例如在A国中贫穷者属于多数派,对应的富人阶级就是少数派。如果A国在上述的国家体制下运行,即少数派服从多数派。那么多数派就会利用其手中的选票对少数的富人阶层的财富进行变相掠夺。这个例子向我们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弊端,即产生实质上国家由多数派专政并剥夺少数派权利的政治作风。

既然民主存在上述弊端,那么为何还要提倡民主制度呢?政治民主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对掌权者滥用权力进行约束。由于权力产

生于民主选举,掌权者的任何以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利的行为必将遭到选民们的反对,这就遏制了独裁者的出现。考虑到民主政治的这个巨大优势,全世界人民依旧不遗余力的推进着民主制度。

现在再回来反思A国的情况。穷人阶级对富人阶级的掠夺和排挤将导致创造财富者丧失继续追逐私利的激励。根据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即个人追逐私利的结果将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长期中,A国的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将显著下降,最终维持在大多数人民生活水平相当但更加贫穷的均衡状态。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分析A国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激励导致地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发展缓慢,生产力难以得到发展并最终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现在我们试图找到一条解决A国困境的根源的方法,即重新激发起人民追逐私利的动机。这就要求政府应通过合法程序行使权力,杜绝穷人阶层对富人阶层的掠夺,即加强私有产权的保护。

产权是指财产权利及财产权利的使用权,处置权等等。《罗马法》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开启了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大英帝国对开辟新大陆移民私有产权的保护,使得自由资本主义在北美沃土上蓬勃发展,奠定了美国今天的繁荣和富强。而西班牙在南美大陆上数百年横行无忌地掠夺,使得今天的南美各国依旧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政府对私有产权的保护是促进社会福利增长的基础。那么政府应该怎样做来保护私有产权呢?首先,国家因通过法律来界定私有产权,在私有产权明确后,国家依靠其在暴力潜能方

面的比较优势强制有效地保护私有产权,即建立起一个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这里的法是指宪法。我们称这样的国家为“宪政”国家。

一个民主国家未必能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例如上文中的A国。而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也未必是民主国家,蒋介石独裁时期台湾的发展以及韩国在军政府统治下的经济腾飞是再好不过的现实案例。因此民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真正的政治民主是在宪政制度下的政治民主!然而一个没有民主的宪政国家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宪政和民主的关系。现在假设B国是一个宪政国家,但没有民主选举程序,国家由一个独裁者掌权。如果现在独裁者只追求自己的享乐,无视宪法的存在,通过武力非法掠夺他人的财富以满足自己。由于B国不是一个政治民主国家,权力集中在独裁者手中,人民无法再通过民主程序行使权力以保障自己的私有财产。于是人们将投入大量精力保护自己的财产而只投入少量精力进行生产行为。在长期中,将导致社会总产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滑。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只要投入个人少量精力或资本以组织起一个足够强大的共同势力来对抗独裁者的掠夺。于是革命或起义发生了,直到独裁者被推翻,革命者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国家。然而革命或起义是要牺牲生命和消耗资本的,它是有成本的,且成本高昂。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它导致了社会福利的减少。

通过分析A,B两国的体制和结局,我们设想出一个宪政制度下的政治民主国家 C国。国家各权力机关及掌权人由民主程序选

举产生,且法治体系完善,宪法明确保障公民的私有产权。若该国掌权者无视宪法侵害公民产权,人民有权通过民主程序罢免并改选掌权者。宪政体制下的政治民主受法律体系的约束而无法通过民主程序非法掠夺他人的财富和权力。综上所述,宪政制度与政治民主是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宪政制度约束了政治民主,引导它合法地行使权力。而政治民主则起到了约束掌权人并保障宪政制度能够顺利实施的作用。在这种体制之下,公民拥有自由选举权且私有财产得到保障,每个人都受到创造财富的激励,企业家精神蓬勃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经济有效率的运行。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正遭受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要顺利实现经济摆脱困境并步入正轨,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还应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角度出发,推进宪政体制建立,加强我国法治体系的建设,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激发市场活力,为培养企业家精神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形成原因分析

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形成原因分析 ———————及中国古代没有出现城邦民主制度原因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形成,都有其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雅典城邦形成最具代表性的古典民主制度,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首先,从历史进程来看。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是与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分不开的。思格斯指出,雅典是最典型的国家产生形式,“在这里,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这也就是说,雅典城邦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建立的,尽管我们不能说雅典民主制度就是原始民主的简单重复和直接翻版,但原始民主对雅典城邦建立后的政治形态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亚里士多德指出,许多希腊人认为梭伦所实行的民主改革是“建立了雅典‘平民政体的祖制’”。这里所谓祖制显然是指长期驻留在希腊人脑海中的原始民主制。 其次,从经济形态来看。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历史实践证明,民主政治与商品经济是不可分的。雅典城邦能形成不同于斯巴达的民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它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雅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农业不发达,迫使它不得不向海外发展,这不仅表现为它对异族的殖民扩张,更主要地还表现为它的海外贸易。雅典民主发展的进程与其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是相应的。在梭伦改革时期,梭伦制定政策鼓励富裕阶级以其财富投人工商业,奖励外来工匠移居雅典并给予公民权,提倡公民学习手工业技术,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与工商业的发展。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已成为希腊世界一个典型的工商业城邦。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人员的流动和不同氏族成员的杂居,根据血缘关系对成员进行的管理不能不让位于按地域对成员的管理,从而加速了国家产生的进程;其二,商品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城邦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工商业阶层,包括工商奴隶主和平民,它们是民主发展的主要动力。历史实践证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政治改革,都有着平民力量的支撑,不是受到平民的推动,就是依靠平民作坚强后盾;而在雅典政治发展过程中对建立民主政治具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如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等人,都是工商业阶层的代言人,他们所实行的民主政策,往往是从有利于工商业发展开始的。其三,民主的观念总是和平等的观念相联系的,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广泛地培养了公民的平等意识,激发了公民对城邦事务的参与热情。 再次,从文化传统来看。古希腊神话是西方传统文化中最令人称道的组成部分之一,古雅典也饱受其浸润。古希腊神话是多神论的。在古希腊神话中,神是一个大家庭,每个神都有自己的权力和职责,而在神和神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对立,没有一个神可以制服其他所有的神而成为众神之首,人们对神的崇拜是多元的,并不是崇拜某一个神。这种多神论无疑是有助于民主思想的发育的。而且,古希腊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的。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也像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每个神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的喜好和憎恶。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提倡人性,强调人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和自由,以及与之相应的责任,反对神性、神权和禁欲主义,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为近代民主进行思想启蒙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就是恢复古希腊的这种文化传统。 而看看古代中国。中国自夏商开始便产生了神权王权的概念。自此天子的概念便深入人心。商朝更是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需要神意来决定。商王武丁及其稍后的时期,人殉、人祭达到鼎盛,大量的人牲被杀掉祭祀神灵,显示了神权的特殊尊贵。对神权的高度重视。到了周朝。周人信帝信天。而天与帝差不多是和二为一了。自称

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

原题: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和学界有关“宪政”的呼声抬头。有人认为,西方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有人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时,打出“改革已死,宪政当立”的旗号,提出在中国实行西方宪政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主张,认为“中国梦即宪政梦”;还有人论述了“社会主义宪政”的概念。可见,宪政话题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论题,而是必须回答的现实的政治问题。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极具现实针对性。 一、对两种基本制度架构的比较 作为西方现代政治基本的制度架构,宪政的关键性制度元素和理念只属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专政,而不属于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这从对两种基本制度架构的比较即可看出。 1. 宪政以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在自由主义革命时期响亮的口号,革命胜利之后的政府都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这一基本原则。该原则虽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批判,主流观点认为政府为了公共利益在进行合理补偿的前提下可以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征用和限制,但其作为西方社会的根本基础并没有被动摇。 而人民民主制度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为经济基础。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又适应了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2. 宪政实行议会民主政治。宪政主张主权在民,其实现的途径是由不同政见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组成不同的政党,代表本党通过“自由”竞选上台执政,在野的则为反对党。多党竞选,轮流执政,议会是各党派进行政治斗争的场所。表面上似乎各党都可以参加竞选,但巨额竞选经费开支决定了只有代表财力雄厚的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政党才有可能胜选执政。宪政理念中不经过这种多党竞选而上台执政则没有“合法性”。 而人民民主制度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选举的民主和多党政治协商的民主相结合,真正实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代表大会中,没有议会党团,不按照党派分配席位,选举由国家财政保障人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政党都肩负着人民的重托,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竞选得来的,而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成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根

雅典民主制度兴起

雅典民主制度兴起概论 摘要: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经过多次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梭伦改革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虽然被称作是民主政治的退步但却为雅典的民主政治作了全方位夯实,克利斯提尼改革不断完善着雅典的国家机构, 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伯里克利改革完备了民主政治的含义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到公元前5世纪末,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转折,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始衰落, 希腊为马其顿征服, 雅典民主政治最终解体。 关键字:雅典民主改革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政治最早出现在古代希腊,以雅典民主政治最为典型。民主政治在古代希腊持续了200多年,它作为希腊精神最伟大的创造物之一,在历经了2000年之后,其民主政治的精神及形式,仍部分地保存于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之中。雅典民主政治被恩格斯称为最纯粹、最典型的国家形态。① 提秀斯改革后, 雅典建立了典型的贵族政治国家。如果把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视为一个完整进程, 其开端无疑是梭伦改革。这位身兼任执政官、立法者和仲裁人三项任务的不平凡人物, 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 进行了一系列旨在调整城邦内外关系和城邦内部等级关系具有深远影响的改革。 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P117、115。

梭伦改革针对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梭伦恢复了公民大会,使它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城邦大事,选举行政官,一切公民,不管是穷是富,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四百人会议,类似公民会议的常设机构,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它各级公民都可当选;设立了陪审法庭,每个公民都可被选为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陪审法庭成为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这一切,为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民主已深入人心,克里斯提尼上任后,又开始了更加深入的改革,首先是地域改革,即取消四个血缘部落,代之以十个新的地域部落,将德莫分配给十个新部落, 在德莫与部落间设置三一区。这样, 改革便切断和打乱了旧的政治联盟和权利集团,这就为民主推行减少了阻力。 在地域改革的基础上,克氏用五百人会议取代了梭伦时的四百人会议,每一个部落由原先提供一百人减少为五十人。会议成员由德莫按照人口预选一定数量的议员,然后抽签,任期一年,不能连任,而且公民一生中任代表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这使大多数人都有机会担任代表。这就扩大了民主的基础,防止专制的出现。 克里斯提尼在地域上的改革必然导致雅典的军事组织

宪政与民主的区别在哪里

宪政与民主的区别在哪里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中有过这样的表述:“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既然宪政就是民主,为什么民主之外,还要宪政这个词。今天,从我看到许多关于宪政与民主的论述中,都是将两者当一个政治概念来表达。比如,我所敬重的胡适先生,也有这个问题。 1950年代,胡适在《四十年来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留下的抗暴消毒力量》中这样论述民主:“…民主的真正意义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主的生活方式,千言万语,归根只有一句话,就是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人人都应该可以自由发展的生活方式。一切保障人权,保障自由的制度,根本上都只是承认个人的价值,根本都只是要使得那种承认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胡适与毛泽东,可谓政治上的两极,但在宪政与民主的表述上,却如出一辙。毛泽东那句话如果可以精简,即“宪政就是民主”。胡适的表述一经压缩,即“民主就是宪政”。然而,在政治学的范畴内,宪政就是宪政,正如民主就是民主。两者有着明确的制度分工,无法淆同。这里不论毛泽东而只论胡适,试看胡适先生问题何在。 第一句,“民主的真正意义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句话来自胡适的老师杜威,没有问题。如果可以补充,民主的真正意义更重要的是一种政治生活的方式。 第二句,“民主的生活方式,千言万语,归根只有一句话,就是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人人都应该可以自由发展的生活方式。”但,这句话如果“归根”,就不是民主而是自由。只有自由,方才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同时人人也都可以按照他自己认可的方式发展。这种自由是个人生活的自由,并且这种自由与民主无关。毕竟民主关注的是国家政治生活,这是个人生活之外的公共生活。胡适这里不免把属于私人领域的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混为一谈。 第三句,“一切保障人权,保障自由的制度,根本上都只是承认个人的价值,根本都只是要使得那种承认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这一句承第二句而来,亦即承自由而来。一种什么样的制度才能保障人权和自由呢,答曰:保障人权和自由的制度不是民主而是宪政。民主是一个人的政治权利,这是推选由谁掌控国家主权的权利,亦即国家主权的行使者,必须经由民主的方式亦即选票才能产生。如此,民主的含义是看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力掌控在谁手里:比如,是君的手里,还是民的手里。但,国家主权无论掌握在谁的手里,它既然是权力,就有侵害权利的本能。为防止侵害,必须对它进行限制。这种限制权力(无论君主权力还是民主权力)的机制即宪政。 宪政与民主的区别在哪里,就其制度分工而言,民主是如何生产权力,宪政则是如何限制权力。显然,限制权力不是目的,目的是保障权利。明乎此,胡适先生说“一切保障人权,保障自由的制度”,就不是民主制度,而是也只能是宪政制度。胡适先生这里的表述显然是“错把杭州当汴州”,亦即错把民主当宪政。 把民主当宪政的错误在于,民主不但不负责保障人权和自由,反过来,它还有侵害自由与人权的可能。美国开国时代的汉密尔顿有过这样的表述:把所有的权力赋予多数人,他们就将压迫少数人。把所有的权力赋予少数人,他们就将压迫多数人。后者如果指的是寡头政治,前者所说正是民主政治。想想苏格拉底的饮鸩而死吧,这正是民主对自由(个人信仰自由)的侵害。这种侵害所以发生,正在于没有宪政对民主的制约。

企业新闻宣传和社会新闻传媒的关系

企业新闻宣传和社会新闻传媒的关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对内部的新闻宣传越来越重视。企业新闻宣传对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企业的美好形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新闻宣传和社会新闻传媒的关系紧密,相互依存,本文主要就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闻宣传;社会新闻传媒;关系 一、企业新闻宣传和社会新闻传媒的关系 (一)企业新闻宣传的内在规律 做好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前提就是能够准确的把握好企业的新闻宣传的内在的规律。我们要把握好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内在规律,就应该从企业的新闻宣传的内容、方式和载体等方面考虑。 要想进行企业的新闻宣传就一定需要新闻媒体。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主要包括企业的内部媒体和社会传媒两个方面,通过内部宣传及外部宣传两种方式进行宣传工作。 1、企业的内部媒体包括:企业内部自己编辑的报纸、电视台、期刊、内部资料性的报刊和局域网等。 2、社会媒体的特点使受众的范围比较广泛,社会媒体拥有能够面向全社会的通讯社、期刊、报纸、电视、互联网、广播台。 (二)企业的新闻宣传和社会的传媒新闻宣传的异同 传播的媒体不同,要求新闻稿件的质量和内容也不相同,进行新闻事件的报道的角度也不相同。企业进行新闻宣传工作是新闻工作的主要方面之一,在宣传的方式、内容上都和社会新闻传媒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差异。 企业的新闻宣传和社会新闻传媒的宣传之间的共同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新闻和社会新闻传媒的宣传都需要坚持党性的原则。 2、企业的新闻宣传和社会新闻传媒都是社会实践的活动的范畴,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完成工作。 3、企业的新闻和社会新闻传媒的宣传都必须遵守新闻工作中的基本规律。 4、企业的新闻和社会新闻传媒的宣传都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

论民主宪政的三大原则

论民主宪政的三大原则 论民主宪政的三大原则 共和之父:黄兴 民主宪政体制必须首先确立三大神圣原则,即“天赋人权”原则、“主权 在民”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这三大神圣原则共生共存,互为基础, 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完全体现了此三大民主原则的政治体制才能被称之为民主体制, 否则均为专制体制或虚假的民主体制。这三大原则从理论与实践上讲,均包含一些 具体的内容。 第一原则──“天赋人权”原则。 这一原则来自于“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为主体内容的天赋人权理论。天赋人权 理论强调了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每一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自然 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天赋人权的原则完全体现了自

由平等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否定一切人压迫人的不平等理论,诸如血统论、阶级 论、种族论。天赋人权理论是文明社会的理论基础,其原则是文明社会的最根本的 原则之一。 第二原则──“主权在民”原则。 这一原则来自于社会契约论中的国家理论和政府理论。国家之产生来自于自由 人民的自由协议,因此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认可,人民是国家主权的所有 者,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增进公民的福祉和人权;合法政府的产生是必须经过 公民自由公正的投票选举,人民有权选举政府,同样有权监督和罢免政府。 “主权在民”的原则并非空洞的原则,它又包括两个具体的原则: 一、全民直选的原则。政府的产生应该也必须根据公民的自由选举结果而产生。 任何拒不进行直接选举或利用间接选举中对程序的不公正 设置,达到操纵选举和变 相剥夺选民权利的行为都是完全违背“主权在民 ”原则的。以“人民”的名义行使

宪政民主

宪政民主 宪政民主是指为了解决对政治权力的制约问题,限制政府权力,以有效地保障人权、自由与社会公正,而建立的民主制度。 宪政的实质是限政,即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地限制,防止它被滥用,尤其要防止它被用来侵犯人权和人的自由。因此,宪政的意义就是限制政治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公共福利。它所奉行的原则是:政府权力有限,必须遵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宪政民主的主要特点是:(1)以宪法和法律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2)实行分权制衡;(3)人民主权和民选政府;(4)建立宪法审查制度;(5)司法独立;(6)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宪政与民主、法治的职能分工各有不同,民主负责权力的归属,法治负责权力的实施,宪政负责权力的制约。将宪政、民主、法治三者结合起来乃是在可以达到的范围内的最优选择。而宪政本身就包含着法治,宪政的基本涵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所以,宪政、民主、法治三者的结合可以化约为宪政民主。 补充: 民主具有普世价值,是文明国家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在“五四”运动提出要请进“德先生”以来,似乎没有太多争议。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加以研究。 第一,可否以“威权主义政治”作为通向民主制的过渡。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讨论“新权威主义”时,就有论者以新加坡为例论证在发展中国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实行威权政治不但无害而且有益。在当时,我也觉得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是根据新加坡近年来的经验,我认为现在至少可以认定,在知识经济时代,按照儒家“三纲六纪”、“尊尊亲亲”等原则实行威权主义政治,由于它会压抑创新精神,不利于人们创造力的发挥,已经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2000年以来新加坡的李光耀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参见李光耀:“An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for Singapore”(《新加坡的企业家文明》)。此文为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2002年2月5日的“何日华亚洲领袖公开讲座”上的讲演。中译文见“中国民营科技 网”http://www?mykj?gov?cn/new_Detail?aspx?newsld=2963。,我们应当加以注意。 第二,以何种方式争取民主。在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先进人们的政治理念深受卢梭式的理想主义和激进观念的影响,鄙薄经验主义的点滴改良。他们没有意识到激进的理想主义的革命力量在掌握实际权力后很容易蜕变为少数人的专制。正像《大国崛起》告诉我们的,英国人从17世纪40年代革命后国会军将领克伦威尔以暴易暴、实行军事独裁中汲取了教训,摈弃暴力革命的方式,选择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推进社会进步。在中国,只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巨大社会灾祸,像顾准这样的杰出思想家才敏锐地意识到,设定了某种终极目的的理想主义很容易由于其领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①预习教材,完成课后习题 ②搜集科举制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题: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举制产生的原因,掌握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记住科举制完善的时间、人物及采取的具体措施。探讨科举制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从科举制诞生之前的选官制度,到科举制的诞生,以及完善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强化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有: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和影响。在科举制的诞生中,主要讲述了魏晋以来选官的弊端和科举制诞生的过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科举制的完善中,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完善的朝代、最重要的两科和完善科举制的三个皇帝及其贡献。在科举制的影响中,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考试制度一直为现在所沿用。 教学重点: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完善的时间、人物、具体措施

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点拨引导法。 2、充分利用百度搜索搜集到有关科举制的材料。 3、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重视人才,善于用人。那么,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也许你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下面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此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一、自主学习(请把课文充分阅读一遍,包括小字内容、有关插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有何弊端? 百度搜索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4349592.html,/view/94826.htm (要让学生明白: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他们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相反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做高官。这是废除旧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的原因。) 2、隋文帝采用什么办法来选拔官员?哪位皇帝在位时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他的贡献是什么?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科举制?百度搜索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4349592.html,/view/13684.htm

论雅典民主制的发展

论雅典民主制的发展 “民主是个好东西”在现代已经成了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当我们探寻“民主”的源流时,不可避免地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有很多人认为,雅典的民主制是当时的“制度”典范,是“优越的制度”带领古代雅典城邦走向了辉煌。那么雅典是如何走向民主的,雅典“民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民主,我们还要到历史中去寻找真相。 一、在历史视野中界定雅典“民主” 怎样界定雅典“民主”?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通常是要下一个定义,框定我们讨论的对象和问题。但事实上,定义有时可以在理论上便于分析,但同时也可能是误解事物的开端,尤其是像“民主”这个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的词汇,人们无法通过“规约性”定义来指称它,因为正像萨托利指出的那样,对于“民主”这个词而言,孤立地谈这个字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要谈到它的语义场,即充实或补足“民主”的一整套概念。民主一词“植根于历史,源于历史”,已经流传了30个世纪,因此它“是个历史经验的载体,其含义是通过无穷的探索与失误的过程而得到稳定”的。 我们要谈论的雅典“民主”,也是一个历经数百年而不断被订正的制度。它不但与我们现代的“民主”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自身内涵也截然不同。如果我们把雅典“民主”简单化定义,往往会误解当时的制度,也会误解那段历史。现在提及雅典“民主”,有人指的是梭伦时期的雅典,有人指的是克里斯提尼时期的雅典,有人指的是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有人指的则是处死苏格拉底的雅典时期,这些说法中的“雅典”实质上指的是在“民主”制度上一致的“同一个雅典”。据《雅典政制》记载,到该书成书时提到的“现在的制度”,也就是“民主”制度,雅典经历了11次“宪法”变更。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雅典在逐步地“民主化”。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谈论雅典“民主”,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中,笔者试图从传说中的伊嗡(至少前600年前)开始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前300年左右),在这数百年的制度变迁史中逐步观察雅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民主”的,它的“民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民主,并关注它的最终命运和特点。根据这段历史时期的雅典制度特点,本文将其分为三大阶段,即前梭伦时代、梭伦到克里斯提尼时代、克里斯提尼及以后。 二、前梭伦时代———王政的衰落及“民主”的自然和历史基础 这一时期,雅典已经开始有了“民主”的微弱迹象。首先,王权不再是一种绝对的权力,军事指挥权从王权中分离出来。“军事统帅执掌军队,因此等于从‘巴西勒斯’(即国王)的王权中剥夺了其军事职能。”这一时期设立了军事执政官,这在事实上分了“王者政府”的权力。后来雅典政体中最重要的一些行政职位,如执政官以及六个司法执政官也是这一时期产生的,只是任期和选任资格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时已有议事会和民众会(即通常所说的“公民大会”),但元老院是最重要的议会,仍然起着保护法律的作用。 其次,雅典的地理特征为“民主”的诞生打下了很好的自然基础。因地理特征而划分的部落以及部落之间的利益纷争成为雅典民主制产生的基础之一。据《雅典政制》记载,王者潘狄嗡把他的领土分予四子,埃勾斯⑤得城堡及其附近地区;吕科斯得山区;琶拉斯得海岸;尼索斯得墨加剌地区。这种划分很符合雅典的地理特征,雅典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这种划分很可能是中心城区、山区、海岸、周边平原的四分法,构成了雅典最初四部落的基础。四部落间贵族的纷争,伴随着地理特征而来的民众利益纷争成为雅典政治“妥协”的开端。在梭伦时期,随着“重装步兵”地位的提高,通过“解放土地”还重装步兵以尊严很可能是梭伦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重装步兵主要来自于阿提卡周边地区,也就是平原地区。在梭伦宪法之后,仍然存在海岸党人、平原党人和山地党人的党争,地区利益的纷争始终在雅典民主制

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及媒体维护 (客户版本)

危机公关的处理及媒体关系维护 一、危机公关的处理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 2、真诚沟通原则 3、速度第一原则 4、系统运行原则 ?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企业高层应镇静自若,避免员工的焦躁或恐惧心理,减轻 员工的心理压力 ?与本部门的负责人、顾问和专家协商,确定并保持同样的口径 ?多提供正面的事实和根据,尽可能不要批驳已有的负面报道 ?不要在新闻中流露对记者和媒体的不满 ?始终记住你的目的是传递准确的信息,而不是与记者争是非 5、权威认证原则 二、处理危机的程序 1、危机的确认、危机的衡量、危机的决策 2、成立危机处理专案组、收集危机资讯、诊断危机、确认决策方案、重点处理、寻求 援助、切实掌握全局处理危机 3、检讨与评估、记录与传承、复原与提升、预防、避免 三、处理危机的具体办法 1、危机的预防 ?随时收集用户对产品的反馈信息,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 ?掌握行业信息及动态 ?研究竞争对手的现状、进行实力对比 ?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 程度做出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 ?若经销商收到因客户投诉而导致的媒体采访,应及时处理客户的问题并第一时 间通知公关公司,便于及时了解问题以及与记者沟通。 2、搜集关键词与排名 搜集网上的负面新闻,并将关键词与排名记录下来,用excel列好,最好根据搜索引

擎的不同进行划分。 3、不要点击 出现了负面新闻一定不要点击,这点一定要通知公司里的所有人,因为点击量是决定新闻源排名的一项重要因素。 4、稀释,解决负面新闻第一要点:稀释。 ?大型论坛的负面新闻可以联系站长删除 ?新闻媒体就不要联系删除了,毕竟信息传播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也不要联系所 谓的“网络公关公司”删除,很容易被狠敲一笔。(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有人脉关系的新闻媒体,可沟通进行删除) 5、正面传播 ?根据收集的关键词发布相关“正面文章”,然后通过各种“新闻源平台”发布出 去,稀释网上的负面新闻,内容原创最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有计划的发布,比如20篇分一周发,不要一股脑的全部 发出去,因为新闻内容的排名和普通网页不同,越新发布的内容排名越好。还可以根据公司客户地域选择“新闻源站点”,因为相关地区的“新闻源站点”排名更有优势,比如“大豫网”对应的是河南地区。 6、辅助工作 ?除了需要花钱的站点之外,各大论坛、博客也是我们需要占领的地方,每天发10 来个站点也不会占用我们太多时间。某些权重较高的负面新闻网页,可以通过刷咱们正面新闻的点击来压下去。当负面新闻集中在3-4页之后,就可以考虑收尾报告了。 四、媒体关系维护 1、为什么要维护媒体关系 媒体是消息及舆论的传播窗口,拥有向公众传播真实社会讯息,揭穿不良行为的社会责任。对我们有利益有弊,保持良好的媒体关系能让我们早预防,早发现对我们不利的消息,为提前做出正确姿态化解危机启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关系维护原则 关系维护就像交朋友,感情的深厚是日积月累起来的,遇到事才想起这个“朋友” 势必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媒体关系的维护要从小事做起,从常态化做起。 3、如何维护媒体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知识讲述】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唐代的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小说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能力拓展】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制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我国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明朝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利玛窦赞扬中国科举制说:“他们(指中国)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称为儒生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着整个国家。”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也都肯定中国科举制,称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法国重农学派奎纳,更主张在西方仿行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因此,1791年起,法国率先实行了文官考试,接着1853年后英国也推广文官考试。正如《英国大百科全书》所说的,“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里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考频分析】 本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频率较高。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考查的内容,重点以考察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考查的角度多样。从考查的层次看,以识记、理解能力为主,也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2012年如:山东潍坊、江苏常州、湖北荆门、山东德州、广东佛山、湖北黄石、甘肃兰州等卷 【经典题目】 1.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长策”正式诞生于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参考答案] B 【解析】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的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 (见右图),取意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这取意源 自我国古代的

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

杨晓青: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和学界有关“宪政”的呼声抬头。有人认为,西方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有人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时,打出“改革已死,宪政当立”的旗号,提出在中国实行西方宪政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主张,认为“中国梦即宪政梦”;还有人论述了“社会主义宪政”的概念。可见,宪政话题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论题,而是必须回答的现实的政治问题。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极具现实针对性。 一、对两种基本制度架构的比较 作为西方现代政治基本的制度架构,宪政的关键性制度元素和理念只属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专政,而不属于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这从对两种基本制度架构的比较即可看出。 1.宪政以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在自由主义革命时期响亮的口号,革命胜利之后的政府都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这一基本原则。该原则虽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批判,主流观点认为政府为了公共利益在进行合理补偿的前提下可以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征用和限制,但其作为西方社会的根本基础并没有被动摇。 而人民民主制度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为经济基础。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又适应了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2.宪政实行议会民主政治。宪政主张主权在民,其实现的途径是由不同政见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组成不同的政党,代表本党通过“自由”竞选上台执政,在野的则为反对党。多党竞选,轮流执政,议会是各党派进行政治斗争的场所。表面上似乎各党都可以参加竞选,但巨额竞选经费开支决定了只有代表财力雄厚的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政党才有可能胜选执政。宪政理念中不经过这种多党竞选而上台执政则没有“合法性”。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形象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 形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形象 CARNOC 顾问陈淑君 摘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媒介就是这能"载舟"和"覆舟"的水。在民航业已经进入市场经 济的今天,融洽媒介关系,争取媒介的了解、理解、支持与合作是现代民航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公共关系手段。 关键词:媒体宣传尊重融洽 了解媒体 我们应该与媒体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情绪,这样,媒体才可能报道更多对我们企业服务有利的信息。曾经有人向我寻求怎样识别媒体人员的偏方,我感到纳闷,仔细了解后才知道,他们讨厌媒体人员。不好的企业服务被媒体爆光后,他们没有检讨自己的问题,把责任归结为记者的"可恶",(因为记者总是"报忧不报喜")。所以他们希望自己有"火眼金睛",能够一眼分辨媒体人员,然后小心服务以不授"记"于柄。我没有偏方,只有正方,那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服务。 媒体,也称媒介、传播媒体。媒体在英文中表述为media,意思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计算机、光盘、网络、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录音、录像、图片、幻灯片、投影片和印刷材料等都属于媒体。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先出现了媒体这一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从理论上讲,媒体应该负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应该对祖国和人民负责!特别是在我国全面进入市场经济后,尤其是在政府更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许多方面的具体管理后,社会的正义将受到"利益驱动"的更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为社会监督化身的媒体维护社会正义、维护人民大众利益,惩恶扬善应是媒体的基本工作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应表现出理性的、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们还应该明白,媒体是为社会负责,而不是单纯的为某一个体负责,为某一企业服务。所以怎样让为社会工作的媒体为企业所用,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要让媒体为企业所用,首先就要了解媒体的生存法则,换句话说就是媒体靠什么生存,如果企业能够向媒体提供其生存的养料,媒体才可能为企业所用。目前,普遍认为媒体的生存法则是"内容为王"。"内容为王"要求媒体的内容能够迎和公众的心理需求,事实上不同媒介的做法在很大程 度上是相同,相通的。那么公众的兴趣又是什么呢 公众兴趣 要说明什么是公众兴趣,首先要看什么是公众。笔者认为公众是因共同利益而结合,由个体组成的自愿的、随机的、松散的集合体,该集合体随着共同利益的达成而解体。换句话说公众这个定义:"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群。"(《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P46)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青州庙子初级中学田传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的具体措施。 2、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科举以前的用人制度 (1)复习提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特别是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注意任用贤才,选拔有才干、有道德的人当官。)(2)设问过渡:隋朝之前,怎样选拔官吏呢?原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能当高官。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的人当上高官之后,就要“知恩图报”,往往利用职权来维护推荐者的特权,不利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有效的统治,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创建新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后来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科举制的诞生 学生阅读15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隋文帝时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分科考试) 2、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正式诞生?(隋炀帝) 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的好处)?(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二》、科举制的完善: 学生阅读16页课文和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 1、唐太宗怎样完善科举制?(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为状元) 2、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科举制度的最大获益者。) 3、武则天怎样完善科举制?(实行“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怎样完善科举制?(把诗赋列入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政府企业与新闻媒体合作技巧

政府、企业与新闻媒体合作技巧如今的企业就好像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环境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看到,而且几乎是同步的。原因很简单,互联网普及了,新闻传播速度加快了,你的信誉无处可藏,就算你不愿意也得把你最深、最暗的一面拿出来展示给大家。 全球性的快速传播能够将坏消息像传染病一样迅速扩展开来。企业要想在这种环境下不断获得壮大发展,就要求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一个公众形象,并且积极维护自己的信誉,把它当作一种资产,在各种媒体中进行炒作。否则,企业的每一个有损于信誉的举动,都成为了企业的“自我毁灭”行为。如何学会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则成为了当前企业市场部或公关部工作人员的一门必修课。 三个月之前,笔者与一个知名企业的市场部总监接触,他的观点真是不敢恭维。他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原则是与媒体保持距离。”可是这话刚说不到一个月,该企业的一些不愿意公开的行为被某报纸来了一个连续曝光,而且还有网上报道,四处受到转载。因为先前他们与新闻媒体没有什么接触,当曝光事件出现以后,才匆匆忙忙地去找报道该事件的记者。被动的局面可想而知。 知名的企业尚是如此,其它的一般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与新闻媒体有效沟通是一项核心的公关技巧。与新闻记者建立起稳固的关系,组织成功的新闻活动,跟踪新闻报道,保证信息的传播,将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为了使更多

的企业能更好地进行公关活动,充分利用媒体报道来协助企业经营,笔者以个人的心得与各位进行一下交流。 一、和媒体交朋友 与媒体良好沟通常常会带来较好的新闻报道。了解关键的新闻记者,确定他们知道你,然后通过自然的接触为企业获得优秀的新闻报道。这就要求企业相关人员要了解报刊杂志、广播和电视台是工作人员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只有相互了解才能相互支持。比如你要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是媒体朋友所需要的,你才能适时的提供给他们。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为某厨房企业做策划,而当时我的一位媒体朋友正在主持这么一个专栏,很需要这方面的稿件,我们就一拍即合。这就是与媒体交朋友对企业的好处所在。与媒体交朋友,一般需要做如下工作: 1、引起关注:就是企业要学会制造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引起媒体的关注。一旦新闻人员开始向你就事件的经过寻求帮助时,就意味着融洽的关系已经建立。与媒体建立积极的关系可以塑造、提高组织形象,推广产品、陈述事件,让受众(包括普通受众、政要、商业受众、专业受众)了解企业情况。与媒体保持接触能让你对别人的说法做出反应。 2、建立联系:一般情况下,与媒体良好沟通并与媒体人士保持长久、稳固联系的企业会吸引更多的新闻报道,尤其是更多正面的报道。观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报纸杂志,这样,你就能熟悉各种类型的报道以及语言运用的风格。确定可能会正面报道所在企业新闻的节目和出版物。去了解当地或行业出

中外法制史作业2雅典民主制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自考外国法制史——雅典民主制发展的过程2013-01-17 08:56:19 来源:法律考试网评论:0点击:135 前8世纪左右,雅典掌握在氏族贵族手中,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集团联合平民展开斗争取得了胜利。前6世纪初,梭伦通过“宪法”实行的一些改革就是个重要标志,并为雅典民主制“宪法”的产生及其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公元前594年,新兴的商业贵族梭伦当选为执政官。 他颁布了“宪法”,进行了许多政治、法律方面的改革,主要内容是颁布了解负令,取消一切债务奴役制,按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担任最高官职,二、三等级担任一般官职,第四等级仅能参加民众大会。打破了过去贵族依仗世袭特权垄断官职。 提高民众大会的作用以限制和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赋予它各方面重要权力,这个机构各个等级均有权参加。 设立400人会议和陪审法院。400人会议类似民众大会的常设机构,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前三等级公民都可参加。陪审法院为民众大会准备议案,还从贵族中分享司法权力,成为最高司法机关,每个公民均可当选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写道:“梭伦宪法中最具有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三点:一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院申诉的权利。” 2、前509至508年间平民领袖克里斯特尼当选执政官,进行改革主要有: 全雅典分为10个选区,每选区50名代表组成500人会议代替梭伦时的400人会议,除第四等级外,都有资格参加。并享有更多权力,可以管理财政、外交事宜,为民众大会准备议案和执行其他决议。此外还提高了民众大会的作用,使其成为雅典的最高政权机关,形式上每个公民都有权参加,享有投票权。 克里斯特尼制定“宪法”及其政治改革,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巩固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希波战争后,雅典成为海上强国,其民主制的“宪法”和民主政治也最为发达,在阿菲埃尔特和伯里克利时代达到顶峰。 3、前462年,民主派首领阿菲埃尔特制定新“宪法”,给贵族势力和贵族政治的残余以有力打击。民众大会决议不再受贵族会议的干预和监督,贵族会议审判公职人员渎职罪的权利被取消,在司法方面建立了不法申诉制度,以保卫民主政治不受寡头势力干扰。 4、之后,伯里克利又制定“宪法”,进一步促进了雅典政治和法律的民主化。 执政官及其他行政官职,对每个等级公民都开放,民众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18岁以上男性公民均有权参加。民众大会通过的具有一般规范性的决议,成为前5至4世纪雅典法的主要渊源。五百人会议除为民众大会准备方案外,还负责执行民众大会的决议,监督各部门日常事务。陪审法院的民主色彩更为浓厚,以抽签方式从年满30岁的男性公民中选6000人组成,内部分成10个庭。法庭又能参加立法工作,对民众大会的决议有最后批准权。 伯里克利还实行公职津贴办法,使贫穷的公民也能担任公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