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所有试题均写在答题纸上

...........

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百舸争流2) 怅寥廓

A.kē

B.gě A.liáo B.liào

3) 浪遏飞舟4)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A.jié

B.è A.sù B.suò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作别沉淀斑斓剩菜残羹

B.凋敝草霉废墟形容枯槁

C.蔚蓝眩耀贫瘠抑扬有致

D.溶解慰籍急燥良晨美景

3.下面各组词有一组有误,它是

A.坍圮(pǐ):坍,倒塌;圮,塌。

恪守(kè):严格遵守。

B.亘古(gèn ):整个古代。

隽永(juàn ):(言语、诗文)意味深长。

C.熨帖(yùn ):贴切,妥帖;心里平静。

宁谧(mì):安静。

D.肆意(sì):不顾一切地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拜谒(yè):拜见。

4.文学常识

1)徐志摩,()诗派代表人物。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翠冷的一夜》等。

2) 闻一多为建设新格律诗,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说,即()美、()美、()美,其代表作是诗集()、()3)穆旦,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我们本学期学过他的()。

4)《花未眠》,作者是()国的作家(),他1968年因长篇小说()、()获诺贝尔文学奖。

5)《春秋左氏传》简称(),与()、()合称“春秋三传”。相传为()所作。共有十八万二百多字,是当时一部规模最大的()体史书。《左传》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史籍写成,是()时期最优秀的散文作品。

6)下面外国作家作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致大海》——普希金——前苏联

B.《我愿意是急流》——狄金森——法国

C.《篱笆那边》——裴多菲——匈牙利

D.《孤独的收割人》——华兹华斯——英国

5.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A.寂静 B.落寞 C.沉寂 D.宁静 E.寂寞

1)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如一间空屋。

2)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3)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照应得灿烂。

4)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下来。

5)譬如在园中最为()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的苍凉。

6.下面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被连绵秋雨浸湿了的林阴路,在颤巍巍的白杨树下伸展着,满地是行将就木的枯草。

B.这位干部很要面子,凡事要跟他商量,闻过则喜,否则,他就会跟你翻脸。

C.他博览群书,才思敏捷,提起笔来,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真可谓文章魁首。

D.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的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以狗尾续貂之感。7.指出下列各句有什么语病,然后加以修改。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病因:修改: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曾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病因:修改:

C.纵然沿途险情迭出,寂寥令人恐惧,非但没有吓倒他,反而使他领悟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真谛,告别了畏惧情绪。

病因:修改:

8.填入下列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峰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拥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9.默写

A.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看”字统领的七句构成了一幅湘江秋景图。这七句是

B.郑愁予《错误》中,有一段写了思妇的落寞,你能默写这一段吗?

阅读

《我的空中楼阁》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小山也是。小屋的出现,()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一片风帆,辽阔的天空()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10、选择适当的词语,把选项填在括号内。()

A 点缀点破飘过掠过

B 装饰点出飘过飞过

C 点缀点破掠过飞过

D 装点地破掠过飘过

11、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12、这段文字写出了小屋的什么特点?

13、本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14、作者对小屋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地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5、文中横线上该填入的内容是。

16、本段文字中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是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

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写了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又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描写

动静结合。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荷叶,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

的比喻(或通感)。

17、本段文字写的是月光下荷塘的美景,作者依次写的景物是荷

叶、、、、。18、本文多处运用了叠字,请任意从本段中选取两处简要分析其妙

处。

19、简要分析本段在写法上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爽性破你的剩菜残羹。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纹咬破。

20、对“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作者对这沟死水的绝望和厌弃,并希望它一直“烂”下去。

B、表现作者要用“破铜烂铁”、“剩菜残羹”填平这沟死水的决心。

C、表现作者的批判精神,要拆穿其伪装,让丑恶以其本来面目呈现

在人面前。

D、表现作者的反抗精神,要打破这沟死水,给他注入活力。

21、对“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理解正确的

是()

A、以动衬静,这死水中的蛙鸣更让人感觉到这里可怕的死一般的沉

寂。

B、几声蛙鸣打破了这里的寂静,让人感到几许活力与希望。

C、此处的歌声是丑恶者的喧嚣,它们在为就要到来的死亡唱挽歌。

D、这句是全诗唯一一句没有讽刺批判意味的诗句,写出死水也许还

会有生机。

22、对死水的象征意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沟死水象征着那个粘滞得流不动、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了生

命力的社会现实。

B、死水象征着1925年前后旧中国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经济凋敝、

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C、死水象征着军阀混战给人们造成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污水横流。

D、死水象征着旧中国一篇黑暗,一片混浊的社会现状。

23、诗的首尾呼应,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样写,体

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4、这首诗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请试分析本诗“三美”中的两种美。

樟树赞

茹志娟

有依次,周恩来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新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从同一

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出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地,繁繁密密,阴凉特大。

这是两棵树阴很大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躯体前进的;以叶作为伪装的;密密麻麻不容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还不死,而且散开去,令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其奥妙叶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历久保持,致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就贵在这里。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阴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25、第一、二自然段点明两棵樟树的处所后,写宋庆龄同志“舍不得”

离开这两棵树,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6、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作者分别描写了英雄树和樟树,其作用是什么?

27、第七自然段中的“虫”象征了什么?

28、樟树不招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9、本文通过描写樟树来歌颂宋庆龄同志,下列各项,最能表现宋庆龄同志的功绩和品质的两项是()()

A、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B、造福人民,恩泽后世

C、鞠躬尽瘁,高风亮节

D、冰清玉洁,保持节操

E、廉洁奉公,忘我工作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难。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3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夜缒.而出,见秦伯。缒:用绳子栓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恶,憎恨

D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3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既东封.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3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难。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3、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①无能为也已。②敢以烦执事

A、①不能干什么了②敢麻烦您掌管这件事

B、①不能干什么了②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C、①不想替您做事了②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D、①不想替您做事了②敢麻烦您掌管这件事

34、对文意理解有误的是()

A、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

国结盟,所以,秦晋两国军队合围郑国。

B、因郑文公一直不用烛之武,烛之武心里非常不满,在郑文

公亲自登门道歉之后才勉强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伯后,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

了如指掌,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最后终于说服了秦伯。

E、秦军退去后,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并没有冲动,而

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

写作

35. 依照下面例句,再造两个句子。

例: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承诺不是。

承诺不是。

36. 阅读下面一首当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乡愁

余光中(台湾)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本诗的主题是通过四个物象表现出来的,你能找出这四个物象并略做分析吗?

答题纸

题号 1 1)2)3)4) 2

答案

题号 3 4 1)2)

答案

题号3)4)

答案

题号5)

答案

题号6) 5 1)答案

题号2)3)4)5) 6 答案

7.A病因

修改

B.病因:

修改:

C.病因:

修改:

题号8

答案

题号9A

答案

题号9B

答案

题号10

答案

题号11

答案

题号12

答案

题号13

答案

题号14

答案

题号15

答案

题号16

答案

题号17

答案

题号18

答案

题号19

答案

题号20 21 22

答案

题号23

答案

题号24

答案

题号25

答案

题号26

答案

题号27

答案

题号28

答案

题号29

答案

题号30 31 32 33 34 答案

题号35

答案

题号36

答案

1 1)b 2)a 3)b 4)a 2a 3c 4 1)-5)略6)d 5edacb 6c

7 区形成练习三单元8b 9略

我的空中楼阁》

10.A

11.小屋点缀了山。

12.化动为静,写出了小屋的灵动、有生气;化抽象为形象,写出了小屋的美的情调。

13.本段运用了比喻(博喻)的修辞手法。奇特的想象铺开了辽阔、空旷的背景,呈现出小屋的小巧玲珑。四个比喻角度各异,前两个比喻以动衬静,以大衬小,后两个比喻着重色彩和情韵,渲染小屋灵巧的风姿给迷人的气势。(言之有理即可)

14.作者描写的小屋,实际是幻境中的空中楼阁,是理想化的生活环境,寄托了他对自然的追求、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

《荷塘月色》

15.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16.B

17.荷花、荷香、荷波、荷韵(或流水)

18.提示: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的描摹出眼前的形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19.提示:可以从修辞入手,可以从景物特点入手,也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言之有理、言之符文即可。

《死水》

20.C

21.A

22.C

23.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和愤怒而深恶痛绝的思想感情。

24.略

25.为后文借物喻人的象征手法张本(铺垫)

26.反衬樟树品格的高贵。

27.形形色色的敌人和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

28.樟树本身有一种起拒虫作用的香气永不消失。

29.BD

答案:

30.C

31D

32.D

33.B

34.B

答案35一句平常话语,轻易,简单

电视里一句台词,说了,过了36. b 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