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完整免费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完整免费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完整免费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完整免费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文字记载

2.劳动

3.周口店3万

4. C

5. A

6. C

7. B

8. A

9. (1)在许多自然条件下都可能产生火。北京人可能从以下渠道得到火种:如雷电生火、火山爆发、森林草木自燃、露天煤的自燃、偶然摩擦生火等。

(2)—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添加木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再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3)例如熟食兽肉,可以更充分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以利大脑和身体的发育;点燃火堆,可以照明、取暖、驱赶野兽,改善了生活条件。

10. (1)“群居”、“采集”、“狩猎”、“共同制造、使用”、“共同享用”等。(2)北京人生活的区域环境险恶,猛兽出没,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需要依靠群体力量保护自己;要猎获某些凶猛的野兽,也需要群体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11. (1)观点如海猿说、古猿进化说等。(2)略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旧石器新石器

2.采集狩猎粮食

3.陶器

4.半坡河姆渡

5.自然祖先

6. D

7. C

8. A

9. B 10. C 11. C 12. A 13. (1) B河姆渡居民(2) A半坡居民(3)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14. (1)黑陶体河姆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2)图一:说明当时有了饲养业;图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艺术美。 15.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 口耳相传远古

2.黄帝炎帝

3.禅让

4.禹

5. B

6. B

7. B

8. A

9. D 10. D 11.

(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2)神农氏教民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2.(1)尧是远古时代华夏族传说中的部落联盟的首领。(或答是氏族公社晚期的人物)(2)他勤劳俭朴,爱护百姓。(言之有理即可)13. (1)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人。(2)我们能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学习大禹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精神;学习他善于动脑筋,团结广大人民积极寻找办法克服困难,敢于同大自然斗争的可贵精神;学习他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4. (1)禅让制。如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2)略

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1. B

2. (1)火车的震动、采石场的爆破作业、水泥厂的粉尘和对遗址的过度开发。(2)略

3. (1)因为有些国家在保护遗产方面还缺乏经济和科技实力,有些国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更好地保护这些属于全人类的珍贵遗产。(2)第一,说明中国有许多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第二,说明中国政府重视对遗产的保护。第三,说明中国对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了世界的认可。(3)第一问答案略。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古迹进行整修,划定专门保护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宣传,落实消防措施,设专人看护,改进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必要的绿化等等。

单元复习

1. C

2. B

3. A

4. A

5. A

6. C

7. B

8. C

9. C 10. D 11. D 12. B 13. A 14. D 15. C 16. (1)远古时期,人们居住在洞窟、木巢中;食草木的果实,生吃鸟兽之肉;用兽皮作衣服。

(2)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1.埃及亚、非

2.汉谟拉比两河

3. 1 农业

4.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5. B

6. C

7. A

8.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新月沃地

两河流域古代埃及世界第一长河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古代中国阿育王黄河与长江流域古代印度商朝

9.两河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由于西亚地区干旱少雨,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给两岸的农业带来了水源。约公元前3500年,这里出现了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成为世界文明的另一个摇篮。 10.图2-2描绘了尼罗河畔的古代埃及人民在辛勤地耕种,反映出埃及是一个农耕文明国家。图中描绘了两个时期的景象:播种期和收割期。生产时,劳动人民使用简单的犁耕工具,集体劳作。收获时,硕果累累,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可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11.共同点:这些遗址都位于大河两岸。原因:①地势低平,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易于开垦和耕作。②地处温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水利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适宜发展农业。 12.略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1.法老太阳神

2.禅让

3.种姓制度

4.汉谟拉比法典

5. C

6. B

7. C

8. D

9. (1)启是凭着自己的威望和权力继承王位的。

(2)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加强国家权力。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10.(1)种姓制度。(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阶级分化严重的状况。11.《汉谟拉比法典》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而制定的。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可看出法典无公正可言,它完全站在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维护他们的利益。对奴隶而言,他们的生命、安全、社会地位都得不到保障。可以说这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12. (1)大禹。(2) A (3)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他们的朝贡;诛杀不服从自己的防风氏;划定“九州”;铸造“九鼎”。

第三课告别野蛮

1.汉字商朝

2.太阳历太阴历

3.前6乔达摩?悉达多

4.解剖学分科

5. D

6. B

7. C

8. A

9. (1)甲骨文。(2)甲骨文记载了商王室的社会活动,其记录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与经济以及其他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有较高的研究价值。(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10. (1)工匠、农民和奴隶在为胡夫建造金字塔。(2)建造金字塔时间之久、人数之多,工程十分宏大;奴隶处于社会最底层;金字塔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

(3)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所以生前都为自己修筑豪华的陵墓,期望把权威和财富带到来世。同时,也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与世俗专制统治的权力。

11.例如古埃及人民创造的奇迹:古老的象形文字、金字塔建筑群、天文历法、制作木乃伊的技术等。精神: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历史。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勤劳勇敢、探索创新、执著而又富有幻想等精神。

综合探究二想悟沧桑巨变

1. (1)人类的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引发洪涝灾害和泥石流;水路不通航,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动植物种类减少,生态失衡。这些最终将导致文明的衰落。(3) B

2.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3.示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地方是蓝田县蓝田人遗址。距今约100万?50万年前,这里曾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我们称之为“蓝田人”。在蓝田人生活的时代,这里环境很美,自然资源丰富。蓝田人生活在森林中,他们每天都很忙碌。瞧!他们有的在专心地打制石器,有的在攻击猎物、抵御野兽,有的在刨挖野菜、采摘果类,有的在宰杀战利品,有的在河边抓鱼,有的在放哨。

4.略

5.略

单元复习

1. C

2. C

3. A

4. B

5. B

6. B

7. B

8. B

9. A 10. C 11. B 12. A 13. (1) A (2)世界上古老的文明都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都受惠于大河母亲的哺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14.(1)图一:空中花园;图二:金字塔。它们分别是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2)古代巴比伦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空中花园,后被称做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现高137米。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建起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第一课希膳、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克里特岛迈锡尼古希腊

2.城邦雅典斯巴达

3.执政官法西斯

4.公元前27屋大维帝国

5.十二表法

6. B

7. B

8. C

9.与希腊的民主政治有关。希腊的民主政治使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艺术工匠的个性化劳动较多地受到重视,它为古希腊人体艺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0.万神殿——宗教建筑;高架引水桥——道路工程建筑;竞技场——公共建筑;提图斯凯旋门——纪念性建筑。 11. (1)陶片放逐法。目的是防止有些人权力过大而破坏民主制度。(2)不是全体人的民主,奴隶、妇女、外国人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因为缺少一定的制约机制,人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滥用民主权利。 12.略

13.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等。 14.雅典经济以对外贸易和商业为主,政治上实行民主制度;斯巴达经济以农业为主,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崇尚武力。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1.法兰克查理査理曼帝国

2.凡尔登德意

志意大利法兰西3.巴勒斯坦犹太基督耶稣 4.庄园农奴 5. D 6. C 7. C 8. D 9. (1)犹太人的国家被罗马人所灭,犹太人经常起义反抗罗马人的暴政,但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

■ ■历史与社会

后都被罗马人镇压。(2)是被压迫者的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放和安慰。(3)早期基督教的教徒以穷人为主,随着上流社会的人士人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基督教日益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10.不是。他们要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才能获得封地;他们要向领主宣誓效忠。他们并不是行侠仗义,而是参加镇压农奴起义或国王、领主掠夺战争的战斗人员,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11.许多坐落在封建领地上的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的盘剥,通过赎买、起义等斗争方式贏得自治权。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城市得以复苏,新兴城市不断涌现。

12.

示意图能体现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即可。理解: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主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因此,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穆罕默德穆斯林古兰经

2. 8欧、亚、非巴格达

3.武力征服10

4.清真寺

5.—千零一夜阿拉伯帝国

6.古代印度人。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阿拉伯人将这些符号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7.正确。从横向看,当时阿拉伯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介于东西方之间,吸收了东方和西方文化中许多先进的东西。东方文化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阿拉伯数字等,主要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通道。从纵向看,人类历史上大河文明、欧洲古典文明、阿拉伯文明、文艺复兴相继兴起,阿拉伯文化就是在以往文明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文学巨著《天方夜谭》就是一例。(言之有理即可) 8.因为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是统一的一神教,同当时麦加贵族的多神教不相容。同时,穆罕默德提出的济贫主张,也触犯了当时麦加贵族和富商的经济利益,所以遭到有钱有势的麦加贵族的反对。 9.伊斯兰教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信仰“真主”安拉的人是兄弟姐妹,这有助于打破狭溢的氏族界限,有助于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10.宗教:创立伊斯兰教;建筑:修建清真寺;文学:《天方夜谭》;数学:阿拉伯数字;地理学:绘制出相对精确的地图;在天文学、化学和医学方面也取得很高的成就等等。

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景观

2.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多样性

3. (1)图一所示是伊斯兰教建筑,图二所示是佛教建筑,图三所示是基督教建筑。(2)清真寺中央高耸的穹顶是为了召唤信徒;佛寺是仿照皇宫建筑修建的,以显示它的地位;教堂高耸的尖顶显示了上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言之有理即可)

4.是。因为石窟寺是佛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综合反映。(言之有理即可)

单元复习

1. B

2. B

3. A

4. D

5. C

6. B

7. B

8. B

9. B

10. B 11. (1)阿拉伯帝国。(2)清真寺、阿拉伯数字、文学作品《天方夜谭》等等。(言之有理即可)(3)罗马帝国。(4)通过武力征服建立起地域广阔的强大的帝国。罗马帝国到3世纪时陷人全面危机,后来帝国分裂。阿拉伯帝国则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繁荣后于10世纪衰落。它们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繁荣后走向衰落。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一)

(礼乐文明的确立、变革与争霸)

1.周武王周镐西周

2.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

3.管仲尊王攘夷葵丘

4. A

5.

B 6. D 7. A 8. A 9. D 10. C

11. C 12. (1)反映了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的现象。(2)用来维持社会秩序,巩固周王的统治。 13. (1)宗法制。(2)周王的亲属、功臣等。

(3)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4)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14. (1)农业生产中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如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先后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5. (1)商鞅。(2)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实行的新法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打破了宗室贵戚的特权。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逐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2)如一鸣惊人(楚庄王)、千虑一得(晏婴)、有教无类(孔子)、卧薪尝胆(勾践)、远交近攻(范雎)、奇货可居(吕不韦)等。 17. (1)变法。(2)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应时而变,才能不被历史淘汰。(言之有理即可)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二)

(百家争鸣、秦朝一统)

1.鲁德礼

2.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3.郡县中央

4.咸阳

驰道 5.临洮辽东 6. A 7. C 8. C 9. C 10. D 11. B

12.C 13. C 14. B

15孔子道家学派兼爱非攻

老子墨家学派法治

墨子儒家学派“仁”

韩非子法家学派无为”

16. (1)孔子。(2)学生应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对待事物,追求学问,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要谦虚好学。(3)广开私学,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培养了大量人才;先进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17. (1)指秦朝的“焚书”之事。(2)为了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进而巩固统治。(3)钳制了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损失。 18.滥用民力、用兵过度、兵役繁重、严刑峻法等。

第二课汉唐盛世(一)

(新的大一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陈胜吴广

2.刘邦刘秀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太官

5.西域都护府

6.魏蜀吴

7. C

8. D

9. C 10. A 11. D 12. C 13. B 14. A 15. A 16. D 17. D 18. B 19. (1)董仲舒。(2)①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朝廷,对中央集权很不利。②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西汉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所采纳。(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适应了当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的一种表现。 20.汉初“和亲”与“昭君出塞”有着本质的区别。汉初的“和亲”,是在国力较弱的情况下进行的,是被迫的;昭君出塞不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而是主动的、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战争,而是民族间的友好交流、融合和长久的和平。 21. (1)汉武帝。(2)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这标志着西汉开始对西域进行军事、政治管理,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22. (1)诸葛亮和曹操。(2)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协助刘备联合孙权,打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之后,诸葛亮在蜀国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民族关系,发展了经济,开发了西南。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曹操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广罗贤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混战的局面,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此外,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23. (1)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迁都洛阳;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等。(3)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汉唐盛世(二)

(帝国新政、盛唐气象)

1.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2.越窑邢窑

3.唐三彩

4.安禄山史思明

5. C

6. D

7. B

8. A

9. B 10. C 11. C

12. C 13. B 14. C 15. B 16. (1)唐太宗李世民。(2)君主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使舟沉没。(3)如秦朝的灭亡,汉朝的兴起等。

16.(1)科举制。(2)改善了用人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

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18. (1)唐玄宗。

(2)人口增多,粮食丰收,繁荣富庶。(3)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发

展;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粮食产量的增加,与新农具的广泛使用有很大的关系。 19. (1)筒车、曲辕犁。唐朝。(2)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节省人力;曲辕犁重量减轻,轻便灵活,回转省力,能够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 20. (1)马球。波斯。(2)唐代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因为唐代妇女的生活比较开放自由。

汉唐盛世(三)

(盛世文化、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1.西汉司马迁

2.李白杜甫

3.大唐西域记

4.道德经

5. A

6. A

7. B

8. C

9. C 10.

A 11. D 12. C 13. C

14. A 15. D 16. C 17. D 18. (1)司马迁。《史记》。(2)《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3)—生敬业的可贵品质;一丝不苟、刻苦努力的精神;身处逆境而坚忍不拔的毅力;对真理

执著追求的精神等。 19.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运到欧洲,西方的商人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还有波斯的马球、古罗马的魔术等也传人中国。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而被称为“东西方交往的代名词”。 20.从长安到洛阳可走陆路,从洛阳到余杭可走大运河。沿途经过的历史文化名城有长安、洛阳、余杭等。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一)

(农牧文化的交融、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黄河山西五代十国

2.农耕游牧

3.寇准

4. A

5. D

6. A

7. A

8. C

9. D 10. A 11. A 12. C

13. B 14. C

15. C 16. D 17. B

19. (1)岳飞。指的是1127年,金军占领东京,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被金军掳

获,宫廷仪仗、典籍和大批珍宝也被掠走,北宋灭亡。(2)岳飞率军奋起抵抗

金军的南下抢掠。他率领的“岳家军”作战勇敢,军纪严明,收复了北方的部分失地,取得郾城大

捷等。 20. (1)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依靠南方。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2)南方社会相对和平的环境;北方农民

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南方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等。(言之有理即可) 21. (1)交子北宋前期四川纸币(2)说

明宋代商业活动有了新的发展(或商业繁荣)。(3)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

品的流通等。(言之有理即可) 22. (1)店铺众多,市场兴旺,商业繁荣,人民生活丰富多彩。(2)

如消除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限,市场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间,店铺集中的地方形成繁华的商

业街区;突破坊市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等。(言之有理即可)(3)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二)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文人的世界)

1.瓦子勾栏杂剧

2.文人画兰菊

3.元杂剧散曲

4.关汉卿窦娥冤

5.崇文抑武

6. D

7. A

8.

B 9. B 10.

C 11. B

12. B 13. A 14. D 15.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赤壁之战。

(3)略 16.杜甫的《春望》侧重于抒情,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则讲究哲理性。侧重于抒情的

诗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

何处来。”讲究哲理性的诗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

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7.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考试非常发达,为多姿多彩的文人世

界的形成提供了根本条件。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三)

(古代科技的典范、开放与交流).

1.北宋毕升雕版

2.丝绸麻布棉布

3.驿站

4.陶瓷丝绸

5. D

6. A

7. B

8. C

9. D 10. D 11. B 12. D

13.(1)活字印刷术。毕升。(2)更为经济方便,如沾水不变形,易拆版,易保存,刻版省

工省时等。(3)这是我国及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此技术传入亚洲和欧

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4.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15. (1)指南针

已用于航海事业。(2)北宋。(3)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16. (1)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三项是在宋元时期完成和进一步发

展的。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制成罗盘针;宋

元时期,火药巳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出现了大量使用火药的武器,如火铳、突火枪等。

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单元霣习

1. A

2. B

3. C

4. B

5. B

6. C

7. C

8. B

9. B

10. D 11. B 12. B 13. C 14. D 15. A 16. D 17. D

17. (1)分封制。(2)西周的统治区比商朝更大,为有效控制全国广大地区而实行分 封制。第二问答案略。(3)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18. (1)北宋。(2) “澶渊之盟”。(3)苏辙持肯定的观点。第二问答案略。 秦始皇、汉武帝。(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 (3) (1)

1. D

2. D

3. B

5.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6.略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 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 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 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 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 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 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 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 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 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 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 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 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 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上册参考答案2019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上册参考答案2019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文字记载 2.劳动 3.周口店3万 4. C 5. A 6. C 7. B 8. A 9. (1)在很多自然条件下都可能产生火。北京人可能从以下渠道得到火种:如雷电生火、火山爆发、森林草木自燃、露天煤的自燃、偶然摩擦生 火等。 (2) —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时持续往火堆中添加木柴;不用时用灰土 盖住火,使其阴燃;再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3)例如熟食兽肉,能够更充分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以利大脑和身体的发育;点燃火堆,能够照明、取暖、驱赶野兽,改善了生活条件。 10. (1) “群居”、“采集”、“狩猎”、“共同制造、使用”、 “共同享用”等。(2)北京人生活的区域环境险恶,猛兽出没,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需要依靠群体力量保护自己;要猎获某些凶猛的野兽,也需要群体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11. (1)观点如海猿说、古 猿进化说等。(2)略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旧石器新石器 2.采集狩猎粮食 3.陶器 4.半坡河姆渡 5.自然祖先 6. D 7. C 8. A 9. B 10. C 11. C 12. A 13. (1) B河姆渡居民(2) A半坡居民(3)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 14. (1)黑陶体河姆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2)图一:说明当时 有了饲养业;图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艺术美。 15.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升了生活质量。(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 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 2000年起, 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历时约 800年,是 古希腊文明 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 5 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 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 16 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 做“中世纪”(即 3 世纪到 16 世纪)。 雅典 :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 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 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 :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 7 岁 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阿拉伯半岛 :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 拉伯创立 :穆罕默于 622 年创立阿拉伯国 家, 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8 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 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10 世 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知识点 2: 彼此争战,消 耗很大,公元 前 5 世纪晚期 以 后,古希腊 就衰弱下去。 古希腊文明 相 继兴衰的欧亚国 查理曼帝国 王政时代 :公元前 700 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 200 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 500 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 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 又分工兵、 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 :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 2 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 3 世纪,分 裂为东、西罗马, 476 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 代进入共 和国时代, 在屋大维 建立帝国 后迅速扩 张,成为地 跨三洲的 大帝国。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 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 :①800 年,在罗马, 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 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 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 :843 年,凡尔登签定条约, 三分帝 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 帝国的转 变中,封建 制度逐渐 形成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 教与 阿拉伯 的共 同发展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文字记载 2.劳动 3.周口店3万 4. C 5. A 6. C 7. B 8. A 9. (1)在许多自然条件下都可能产生火。北京人可能从以下渠道得到火种:如雷电生火、火山爆发、森林草木自燃、露天煤的自燃、偶然摩擦生火等。 (2) —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添加木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再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3)例如熟食兽肉,可以更充分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以利大脑和身体的发育;点燃火堆,可以照明、取暖、驱赶野兽,改善了生活条件。 10. (1) “群居”、“采集”、“狩猎”、“共同制造、使用”、“共同享用”等。(2)北京人生活的区域环境险恶,猛兽出没,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需要依靠群体力量保护自己;要猎获某些凶猛的野兽,也需要群体力量。(言之有理即可)11. (1)观点如海猿说、古猿进化说等。(2)略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旧石器新石器 2.采集狩猎粮食 3.陶器 4.半坡河姆渡 5.自然祖先 6. D 7. C 8. A 9. B 10. C 11. C 12. A 13. (1) B河姆渡居民(2) A半坡居民(3)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14. (1)黑陶体河姆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2)图一:说明当时有了饲养业;图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艺术美。 15.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 口耳相传远古 2.黄帝炎帝 3.禅让 4.禹 5. B 6. B 7. B 8. A 9. D 10. D 11. (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2)神农氏教民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 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 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 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 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山顶洞 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 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10、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 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11、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描写特洛 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特洛伊人用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12、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 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13、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 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 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 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 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古代印度 1.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种姓制度: 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一婆罗门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 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被 统治阶级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 第一第二等级 四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 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剥削奴 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职业

(2020)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20)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意大利小作坊工厂 2。A 3.B 4.填表: 生产 方式规模大小产量高低是否分工合作业主是否参加劳动是否雇佣工人 小作坊小低否是否 手工工场大高是否是 5.手工工场生产效率更高,手工工场中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新生产关系。 6.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取消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在政府中重用商人,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订等。 7.贸易 8.D 9.②③①④ 10.连线: 工匠手工场主资产阶级 贵族商人 农民雇佣工人无产阶级 11.连线: 贵族有钱没地位开始经营工商业

商人没钱有特权地位步步提升 农民没钱没地位勉强维持生活 雇佣工人 12.(1)哥伦布赞美金子,莎士比亚批判金子,一褒一贬。() 金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子不但能提升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金子是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发展生产力。比如开辟新航路、促动对外贸易等。另一方面,很多人把追求金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使那个社会出现了很多丑恶的拜金现象。()略。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1.14 意大利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宗教愚昧 2.德国 3.马丁路德新教德国罗马教会 4.理性启蒙运动 5.B 6.B 7.A 8.A 9.文艺复兴前,人们畏惧大自然,在自然现象面前,人类难以有 什么作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是理解也发 生了变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只要理解自然,掌握自然 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10.(1)面对事实,追求真理,永远向前,持续进取。(2)发 展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是无 限的。 11.C 12。D 13。C 14. 领域人物国别贡献 文学 艺术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

2020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20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一、填空题 (一)写出下列标志性的事件 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 事件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 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历 史事件是 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7、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和。 8、*结束的标志是 9、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 社会主义阶段的事件是 10、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1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 12、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事 件是

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 (二)写出下列会议的名称 1、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2、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实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会议是 4、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5、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长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是。 6、①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议是 ②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是 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会议是 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7、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三)填写下列事件的时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3、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 4、“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5、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时间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1)地图语言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1)聚落 是指人类集中的居住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 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乡村聚落:乡村聚落又称乡村居民点,是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 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所有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设施,但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 (2)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3)聚落形成的条件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4)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 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抵制热浪侵袭; (5)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6)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具体见书本P17 (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仅供大家查阅。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 知识要点 巴黎和会1919年5月4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上海毛泽东董必武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领导工人运动陈独秀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CBCCB 6-10CCBDC 11-17CDDBDAA 二、非选择题 18、问题一:五四运动;反映了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问题二:性质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9、问题一: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诞生。 问题二: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依据:中国国情,即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提示:地处偏僻乡村,不易被敌人发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努力等。 思考二:提示:前者中心任务是领导农民运动;后者是领导工人运动。奋斗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第11课北伐战争答案 知识要点 蒋介石周恩来军事政治人才国民革命军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叶挺汀泗桥贺胜桥武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BAABB 6-10AACCD 11-15ABCDC 二、非选择题 16、问题一: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

救中国的危亡。 问题二: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17、问题一:北伐战争。主要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问题二: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 拓展与探究 提示:黄埔军校创立时的总理为孙中山,他于1925年3月14日去世,故在第一期学生的毕业证书有孙文的印章,而在第二期学生毕业证书却没有。 黄埔军校是国共首次合作的产物,所以有“斧头”、“镰刀”的图案,后来被去掉说明政治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成为后来国共合作破裂的征兆。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 知识要点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南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毛泽东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初一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

初一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 导读:本文初一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史前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前秦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 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 )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 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公元元年前后)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