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培训习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培训习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培训习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培训习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20%-22%)、数学(13%-15% )、英(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 )、体育(10%-11%)、艺术(9%-11%)、综合实践(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0%-12% )、历史、地理(3%-4% )。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二、单项选择题

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

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B)

A 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B)

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B)

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教材

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充分的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革教学方法

2.“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3.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的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的是( BCD)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4.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BCD)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5.教学研究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BCD )

A可操作性 B验证应 C教育性 D探索性

6.新课程给教师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四、简答题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答: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三是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四是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五是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六是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倡导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5.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1)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2)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3)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答: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样“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2.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习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