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在简述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基础,对我国金融抑制的表现和根源给予解读,并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发展

二战后,以戈德史密斯、麦金农、格里和肖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看到以发达国家为对象建立的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和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难以适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应运而生,合理的正确的使用这些理论对促进我国金融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1973年,肖和麦金农分别发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标志着金融分析正式进入学界视野。麦金农认为,在一定前提下,实际货币数量与投资水平是互补关系,它采用实际利率和货币/国民生产总值两个比率来衡量一国的金融发展,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的根源之一是实际利率的金融抑制,指出实际利率使货币与实物资产存有“互补”与“替代”关系,适度的实际利率有助于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抑制,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对各种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市场经营流程和市场退出按照法律和货币政策实施严格管理,通过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各金融机构设置和其资金运营的方式、方向、结构及空间布局。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典型特征。金融抑制的手段主要包括:建立特别信贷机构,实施很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严格的利率控制和货币的不可兑换。

金融抑制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积极作用在于:金融抑制可以促使银行等金融企业谨慎运作,控制经营风险,确保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清偿力,能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良好运作,在银行业的稳定和效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当出现金融风波,甚至金融危机时,可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保持银行业等金融企业的稳定。然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政策,扭曲了包括利率、汇率在内的金融资产价格和其他手段,妨碍了价格信号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储蓄动员、资本积累从而经济发展。麦金农和肖多次强烈指出:“金融抑制”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管由于什么样的良好动机,在最好的情况下,金融抑制顶多是一个拙劣的战略。而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自我打击的战略”。

二、金融抑制的原因与表现

肖与麦金农认为,金融变量与金融制度对经济成长和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是中性的:它既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也能起到阻碍的作用。关键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错误地选择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的现象,其表现主要是政府当局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人为地压低利率与汇率,导致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皆呆滞不前。

在金融当局硬性规定存放款的利率上限时,利率就无法准确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供求状况和资金短缺的程度。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所以,硬性规定的只能是名义利率的上限,实际利率因此成了负数。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条件下,储蓄者不愿意增加储蓄;借款者的借款需求却格外强烈,这就必然导致资金的需求严重大于资金供给,金融机构因此只能以“配给”方式授信,并进行资金投机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贷款的大多是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或者是与官方金融机构有特殊关系的私营企业单位,这就给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大量民营企业只得向传统的非组织市场和高利贷者求贷。加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集中于城市,广大农民和小工商业者的贷款需求就更加难以得到满足。

发展中国家对外汇市场的管制,高估本国货币的官方汇率,低估外国币值,是金融抑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样的决策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外汇严重短缺,因为本币的高估阻碍这些国家的商品出口,也不利于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建国以后的工业进程中很明显地存在着储蓄不足,为工业化建设筹集初始资金的需要,从而表现出典型的金融抑制特征。如在改革开放前是深度金融抑制,不仅存在“弱金融、强财政”的格局,政府的财政收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金融中介的作用,而且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准入也存在着硬性限制。改革开放后仍然存在金融抑制,只是伴随着抑制程度的放松,财政在货币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下降,金融中介的作用不断加强,形成了“强金融、弱财政”的格局,并在一定程度上松动了利率管

制和金融市场准入限制,鼓励银行竞争。与这种适度金融抑制相对应的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中国的实践无疑印证了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

三、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为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肖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摈弃金融抑制而采取金融深化,具体手段是提高国内私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比率;使政府部门储蓄趋于增加;允许按照金融方式动员与分配储蓄,并在某种程度上以此替代财政方式、物价上涨和外援;促使收入分配平等;促使产出与就业稳定增长。

同期,麦金农指出实际利率使货币与实物资产存有“互补”与“替代”关系,适度的实际利率有助于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不能过分地长期依赖外国资本,必须而且可以通过金融自由化求得资金上的“自助”,但金融自由化必须与贸易自由化、税制合理化和正确的政府支出政策相配合。

金融深化理论主要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对利率和信贷实行管制等提出批评,力主推行金融深化战略,以金融自由化为目标放松或解除不必要的管制,开放金融市场,实现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以及货币价格(利率)市场化。使利率真实反映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变化,由市场机制决定生产资金的供求变化和流向,刺激社会储蓄总供给水平的提高,从而便利资本的筹集和流动,有效地解决资本的合理配置问题,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规范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健全金融市场制度,完善与之相关的金融法规,加强监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创新性高风险项目提供风险资金支持,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2.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管制使资金价格扭曲,不能真实反映资金供求状况,低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落后,必然妨碍市场效率的提高。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发挥价格的信号指示作用,把风险和收益联系起来,反映并调节资金供求。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当在放开和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在中央银行的贷款利率成为货币市场主导信号后,应允许商业银行自行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存款利率,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3.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在利用目前的管理手段的同时,逐步提高经济的自由度和透明度,渐进地放松资本管制,积极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条件。

4.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在逐步放宽对利率和银行业经营范围管制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商业银行竞争过程中的经营风险,正确处理好放松金融管制与加强业务经营过程监管的关系,把握好鼓励竞争与强化监管的尺度,以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这要求管理当局必须转变角色,由干预者转变为监督管理者。

【参考文献】

[1]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三联书店,1988

[2]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8

[3]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4]罗纳德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金融控制[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5]阿赫塔尔.霍赛恩等:《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融政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约翰·格利,爱德华·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8]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0]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1]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2]郑泽华等:《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的金融改革》[J],《西南金融》,2000

[13]陈柳钦:《风险之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J],《科学决策》,2001年第9期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XX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XXXX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宏观调控政策,以打好“六大攻坚战”为目标,积极应对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着力推进金融体系建设,全区金融继续保持了平稳运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有所提升,保险业市场竞争明显,服务范围逐步拓展,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和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了XXXX区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XX区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家,分别为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xx银行。新引进XXXX村镇银行1家,预计12月底开业。保险公司5家,分别为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平安财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安邦财产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12家,基本不开展业务。 农村信用社现有营业网点X个,职工X人。各项存款余额X 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 万元;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X笔、X万元。其中涉农贷款X户、X万元,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完成了“一个不低于”的监管目标;小微企业贷款X户、余额X万元,小微客户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全社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客户贷款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客户贷款获得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在金融服务方面,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盲区。辖区XX

个行政村XX个自然村均有客户经理包片负责,并且村村有贷款、有便民服务终端,目前信用社共服务存量贷户XX户,贷款覆盖面达到40%。共有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其中2009年12月之前的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2015年新增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 农业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离行式自助服务区1处。各项存款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万元,增长10.4% ,其中:机关单位存款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万元,增长X%;今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X万元,同比增加X万元,增幅X%;各项贷款余额X 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幅X%,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各项存款增速X个百分点,其中涉农贷款X万元,较年初净增X万元,增幅X%,高于各项贷款增速X个百分点。自助存取款机台数达X 台,在离县城较远乡镇、人员居住密集且金融服务需求大的XXX 等行政村选择金融服务小超市,布放转账电话X部、POS机X部,建设惠农通取现服务点X个。不良贷款X笔X万元,信用卡不良透支X笔X万元。 邮政储蓄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城区邮政局代办营业点X 个。存款余额X万元。营业网点个人储蓄存款余额X万元,公司业务存款余额X万元,代办点存款余额X万元;信贷业务本年放款X笔,放款金额X万元,贷款结余X万元,其中涉农的小额贷款本年放款X笔,金额X万元。不良贷款共计X笔,金额X万元。 xx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各项存款余额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 较上年同期新增投放X 万元,存贷比X%;不良贷款余额X万元,完成经济利润X万元, - 2 -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谈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之下,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而原先的货币经济也转化为了经济金融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内在要求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并且已经被国外许多国家所应用并被证实。对于我国来说,如何借鉴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金融深化道路,需要认真对待。 当前,金融和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其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来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也不例外。但是如何推动金融体制的深化,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是当前我国面对的一个战略层次的重要问题。 一、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阐述 二战之后,各国为了加速恢复国内经济,采用了不同的金融政策,但是在本质上分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两种。其中,发展中国家多采用了金融抑制的政策,但是其效果却很不理想,甚至出现了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对此,支持金融深化的学者就纷纷抨击金融抑制的政策,他们认为金融抑制实际上是对金融业的歧视性课税,最终会酿成许多的不良经济后果,所以应该积极推进金融的自由化改革,并以此来助推经济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首先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及资本》一书中对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进行阐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后,发展经济学家们纷纷将金融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的重要成果。目前倾向于金融深化的学者们的观点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不完全的市场经济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了经济的割裂状态,其金融抑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动力切换、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调结构、促改革以及化解以高杠杆、泡沫化为特征的各类风险方面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为金融体系长期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逐步转变发展模式。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金融领域多年来积累的各类风险逐步显性化,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金融体系内风险传染性、市场波动性加大,金融风险诱发因素、表现形式及传导途径日趋复杂,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需要金融业转变发展模式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但从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进入“7时代”。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增速为7.4%,创1990年以来最低。理论研究表明,银行业的利润效率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强相关,[1] 特别是我国银行业业务结构相对单一(2014年商业银行贷款占全部资产的50.1%,存款占全部负债的 78.6%),银行业经营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是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了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为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2009年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达到26.3%的峰值。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探析

摘要:文章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流派进行了回顾,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视角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我国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的政策结论。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流派;关系;探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世界经济发展史反复证明,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度都会损害经济增长。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能够正确把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起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这不仅关乎金融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流派从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算起,西方经济学界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在这场长期论争中,有两种作用机制一直备受关注:一是货币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二是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根据对这两种作用机制的不同理解,大体上可以把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流派分为金融无关论、金融促进论和金融从属论三种代写论文。金融与经济增长无关论。古典经济学家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抽象成货币变量与实际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分法”。在此基础上,萨伊提出货币中性论,强调货币数量的改变只会造成物价水平等比例的上升或下降,对生产供给、实际产出和就业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即货币只是实体经济的面纱。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货币只不过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使得商品交换更加容易和顺畅,而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并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极其稳定的,短期内由于存在适应性预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以影响产量和物价;但从长期看,产出量是由劳动、资本和技术等非货币因素决定的,货币供应量只决定物价水平。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只有未预期的货币变动能够影响短期真实变量。从长期看,由于货币政策是可预期的,货币变动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相应变化,而对真实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尽管理性预期学派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货币面纱”论,但仍坚信金融与经济增长无关。金融促进经济增长论。有关货币流通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讨论,可以追溯到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他认为,慎重的商业活动可增进一国产业,但增进产业的方法不在于增进一国资本,而在于使本无所用的资本大部分有用、本不生利的资本大部分生利。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早在19世纪末就认识到古典货币中性论的不足,指出,在信用制度条件下,货币对经济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在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一般物价水平稳定的状态下,货币才是中性的。熊彼特则从信用创造的视角突出了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他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而功能健全的银行可以对企业家进行筛选,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指出,未来的不确定性是货币经济的主要特征,通过利率对投资的诱导作用,货币就能影响国民收入的产出水平。凯恩斯还通过总量分析,把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克服了古典经济学“二分法”的不足,实现了对早期货币中性论的质的突破。20世纪50年代,约翰·格利和爱德华·肖阐述了金融中介在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揭开了金融理论研究的序幕。此后,金融因素逐渐在经济理论中得到重视,并凸显成为同土地、资本、劳动同样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1969年,现代比较金融学的奠基人戈德史密斯指出,以初级证券和次级证券为形式的金融上层结构加速了经济增长,改善了经济运行,为资金转移到最佳的使用者手中提供了便利。20世纪70年代,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分别在金融深化论、金融压制论的分析中,将货币与非货币资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统一起来,阐述了一国金融体制与该国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刺激、互相制约的关系。之后,卡普尔等人把麦金农和肖的静态分析发展成为动态分析,进一步阐明了金融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内生金融理论强调,资本效率的改进得益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把资本分配到最佳可能用途上所起的关键作用。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 摘要:金融的全球化成为近年来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如同世界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银行不仅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而且自身存在着积聚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严重问题,这将会成为引发我国银行金融风险的一个根本原因。本文首先把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看作是一个制度或者制度框架,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现状和成因,探索金融风险的一般规律性,寻找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的良胜运行对策方略。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防范 1 研究背景 1.1金融全球化过程导致银行风险增加 金融的全球化成为近年来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新兴金融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旧格局,使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扩展到全球许多 国家和地区。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各类保险公司)在全球大量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全球性业务网络[ 1]。同时,互联网的运用克服了不同地区之间时差的障碍,使国际市场的交易一体化。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出现债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国际金融组织面对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显得力量不足,无法进行协调,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手段显得特别脆弱。国际金融炒作活动,进一步加剧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市场之间传播敏感度的增强,使得一个市场的变化会迅速地传导给另一个市场,金融风险因素变得更加复杂 ,某一经济现象会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金融市场之间进行传导,并形成连锁反应,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更加突出。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金融市场固有的投机性,对一国的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和破坏性也越来越明显,进而波及到整个世界经济,使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 地受到影响。例如:自90年代以来,1994年墨西哥发生的金融危机,1995年12月巴林银行的倒闭,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都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损失。这些也充分暴露了金融市场国际化、一体化的过程中,金融风险加剧。 1.2我国银行如同世界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如同世界金融机构一样面临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概要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突出两大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正在并将继续对全球,以及全球各国与各经济体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经济全球化顾名思义就是一国的经济活动日益融入全球,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而什么是经济金融化呢?所谓经济金融化是指经济与金融日益相互渗透融合及社会财富或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并由此带来了经济活动对金融的依赖日益提高。 一、金融的一般概念 1、金融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金融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简而言之,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提供资金融通的场所就是金融市场。 ——金融有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之分。由于金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金融概念本身也在动态发展,从而有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之分。传统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主的货币市场体系,而现代金融则不仅包括货币市场,而且包括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是一个大金融的概念。 ——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市场是以“货币”为交易对象,通过买卖各种信用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它主要包括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交易,如货币的借贷、票据的承兑与贴现业务等。广义的金融市场除包括银行业务外,还包括有价证券买卖、保险业务、信托业务、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业务,以及其他各类金融衍生业务。一般来说,在现实经济中,我们按金融活动类型将金融市场可以细分为三大市场:以银行为主的货币市场,以证券为主体的资本市场以及保险市场。其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市场又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金融通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所谓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发生的关系,最后放款者和最后借款者直接结合起来的融资方式,也就是以证券市场融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上) 2010-8-25 摘要:在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存在着经济货币化比率异常等一些令人困惑之处,因此需要对此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文章采用戈氏指标对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考察,并通过剔除虚假成分得到我国金融发展的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同时,将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间的“供给主导”、“需求遵从”理论假说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假说:虽然金融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的内在质却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致,最后是简短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增长,经济增长 一、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既有研究及其困惑 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许多文献(如,Goldsmith,1966,1969;Curley & Shaw,1955,1960;Patrick,1966;Porter,1966;Khatkhate,1972;Mckinnon,1973;Bhatia & Khatkhate,1975)都作了广泛研究。其中,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Goldsmith,1969;Mckinnon,1973;Shaw,1973),这便是Patdck(1966)所认为的金融发展的“供给主导”(supply—leading)作用。金融发展在储蓄动员、风险管理、交易便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对于金融发展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却存在许多争论(Gupta,1984;Spears,1992)。以Goldsmith(1969)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金融发展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直接增加储蓄,从而促进了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Tun Wai(1972)、Sinai & Stokers(1972)、Wallick(1969)等有关文献均对这一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而另一方面,以Mckinnon(1973)、Shaw(1973)为代表的金融压抑主义者却认为,现金余额的实际收益率是资本形成及由此取得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根据这一观点,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绩效取决于利率的发展绩效。因此金融压抑主义者认为,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利率管制最为重要。运用传统的总储蓄方程,Fry(1988)基于亚洲不发达国家进行的研究发现,利率对总储蓄函数确实存在着积极的正向作用,尽管这种明显的积极效果对其他多数国家很小。Gupta(1987)在其选择的亚洲及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中也发现利率自由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形成高水平的储蓄。 与上述观点截然相反的是,Patrick(1966)认为金融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处于一种“需求遵从”(demand—following)地位,即其通过对经济增长所引致的新增金融服务需求来产生影响,因此金融发展附属于(handmaiden)经济增长(Robinson,1952;Stern,1989)。实业部门的增长方便了金融部门的发展,当经济增长时,其需要更多种类的金融服务和不断增长的金融机构来提供这些服务。根据这一观点,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的稀缺反映了对服务的需求。既然金融中介有助于将一国资源从低增长部门向高增长部门转移,那么,对金融中介的需求同样取决于实际经济中各部门增长速度的变化(patrick,1966)。 对以上两种结论的综合观点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关系,Patrick(1966)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报告

瑞信银行西大街支行关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报告2012年,我支行在业务持续有效发展过程中,将提高信贷质量视作我行的生命线,以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全程道德风险、能力风险和操作风险为重点,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注重在不断转变员工经营理念上做文章,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落实正本清源,实施有效管理,全行资产质量实现良好转变。转变员工观念防范能力风险,在思想观念、领导垂范和制度先行上做好、做实、做细文章是强化信贷管理,防范资产风险的关键。我行不断优化资产质量,是增强核心竟争力的重要基础。而要在资产业务经营中确保其质量的提高,我行认为关健是人的思想观念的适应和转变。对此,我们注重从以下几方面一、提升理念,统一认识。在业务经营中,我行始终强调,资产的“安全性”相对于银行这个高风险行业来讲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片面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搞信贷粗放经营而忽视各种潜在风险,势必会造成资产更大的损失,从而影响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对此,我行通过专题会议、调查研讨、等多种方式,从全体员工中广泛深入灌输“风险经营,质量唯重,效益至上”理念使广大员工逐步认识到:信贷资产质量对财务收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贷款管理不好,“金山银山”也会垮掉,从而较好地在全行上下统一了资产质量就是效益的认识,真正把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放到关系全行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对待,把防范化解贷款风险意识扩大到全行每一个员工,从而较好地摆正了信贷经营与风险管理的位置。二:转变观念,健康发展。我行在经营过程中提出了“全面、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八字”方针,尤其将“健康发展”观念与管理统一,和“规范信贷行为”观念以数据和典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宣传、引导,并从健全党风廉政建设机制方面进行把关落实,使广大员工在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在约束机制上有了新的要求,并真正在全行确立了健康发展观念,从而真正走上了规范经营的路子。三:狠抓素质,提高能力。其一,着力加强客户经理思想教育,培养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鼓励客户经理在勇于开拓业务,抢占市场的同时,要求其与客户建立正常良好的往来关系,自觉抵制各方面的不良干扰和诱惑,增强“免疫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根,筑牢思想防线。同时,注意将思想觉悟好、责任感强、能吃苦耐劳的人员充实到信贷队伍。在实践中他们意识到:要真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首先要解决客户经理的“不知为”和“不会为”的业务素质问题。对此,他们予以“量身定做”,有的放矢进行业务学习辅导。其二,着力加强信贷业务培训,夯实队伍能力基础。全面建立全行客户经理队伍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信贷例会制,多途径给客户经理提供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全行定期轮换制岗位,做好业务的传、帮、带工作,还不定期推出典型案例听证会制,采取由当事人陈述原因,运用解剖麻雀的做法,营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环境,提高客户经理素质,增强抗风险能力。其三,强化法律和财务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员工队伍遵章守纪、当家理财能力。注重采取各种灵活多样方式,对全行客户经理进行经常性法纪知识普及,使之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熟悉财务知识,能真正为我行当家,为客户理财,以提高综合效益管理价值。贷款新规则和贷后管理新规则实施以来,我行突出强调业务发展的规则意识和执行制度意识,先后建立健全了《客户经理绩效挂钩考核办法》、《贷款质量管理办法》和《信贷客户交往行为规则》等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和办法,做到层层严格执行。尤其是对新开办的信贷业务,都能在事前作出风险评估,确保配套管理的跟进,严格坚持先规范、后发展原则,切实做到制度先行,风险有防,健康发展,并在执行中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一是严格执行客户准入制度。重视对客户的综合授信,通过讨论分析客户所处的行业、产业状况、发展前景、在同业中的地位、经营规模、自身经营实力、现金流等因素,把握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把握客户整体风险可控。二是严格执行贷后管理制度。将贷后管理作为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将从业人员资格制、检查反馈制、展期严控制、内部配合制约制、离职审计制、信贷档案保管制等抓牢抓实。同时,积极推行按“四个统一”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即统一推行信贷业务分级持证上岗制度;统一推行客户经理管理客户标准;统一推行客户经理业

论区域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

论区域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所有大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并不 是中国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是各种历史、文化、地理、政治、政策等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 关键词:区域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 (2009) 12-0000-01 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所有地区的均衡发展,因 而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少数具有优势的地区的经济,是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这些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为了尽量减少“循环因果累积” 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缩小地区差距,中央政府就必须利用转移支付、税收、 利率、汇率等各种财税、金融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实现全国各区域相对均 衡的发展目标。 一、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财政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 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它能产生一种效应,协调生产要素,配置资源,形成推动经 济发展的动力。同时,财政政策可以调节各种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财政政策在促进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期 性的推动作用。 国家财政政策的取向对财政资金的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财政资金的流 向又决定着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从建国初期到开放前这一时期内,以 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一直把有计划地平衡配置生产力、消灭地区之间经济的不 平等和经济差距,看成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布局的首要原则。国家在投资的地 区分配和项目选点上,实行了“向西大转移”的方针,基建投资大幅度地向西部地 区倾斜。“三五”时期,全国基建投资达976亿元,其中东部沿海占26.9%,西部 占34.9%。这一时期投资比重占全国4%以上的8个省中,西部占了5个,中部占 3个,而东部一个都没有。“四五”时期,内地投资比重更是占到了57.5%。由于这种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地区发展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中西部经济的一定发展和东 部经济的牺牲。这一时期,人均GDP高于全国的有9个省区,其中包括西部的青海和西藏,而东部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区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后,国家赋予沿海地区较大的自主权、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 相应的政策优惠,并且提出了让东部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在这样 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财政的投资布局向沿海地区倾斜。据统计1979-1991年,东 部地区国家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49.17%,而中西部地区仅占42.7%。同一时期, 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87%,西部地区为9.26%。而国内生产总值东 部地区更是占全国的52.37%,西部却仅占16.68%。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经济增长 速度趋缓,经济水平和竞争实力相对减弱,在全国工业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中所 占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形成这一发展差异的原因除中西部地区本身的自然条件、地缘关系以及历史基础等原因外,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使地区差异再度扩大。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不断扩大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这 一状况若不加以控制地任其发展下去,东部地区的发展不仅将被这种过大的差距 所制约而降低发展速度,甚至可能出现全局性的经济倒退,对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经济进步构成严重的威胁。 二、区域金融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银行行长在金融机构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尧都农商银行陆港支行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在各级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秉承着“做客户放心满意的银行”发展理念,以服务侯马的发展为己任,积极助推当地普惠金融发展,实现了支持经济与自身发展的双赢。截止2019年2月末,陆港支行各项存款余额4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36亿元。现就如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以下观点一、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消除金融服务盲区,增强服务渗透力,延伸服务触角,弥补基层金融服务空白。2016年以来,我行根据上级单位会议精神及要求,着力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稳步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设立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点。目前,我行已在侯马市的19个行政村、社区增设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配备了标准化的助农终端机具,帮助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查询余额等各种金融业务,并根据民众业务需求,定期组织业务人员开展农村金融知识宣传。 二、探索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制建设,有效缓解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侯马市作为商贸物流名城,市场商户众多,小微企业发展活跃是当地的一大经济特色,然而,“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不少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小微企

业融资难题,我行立足侯马市的商城经济特色,在总行的支持下,先后推出“阳光快贷”“便易贷”“汇商通”“福农卡”等多个小微特色业务产品,产品具有“服务高效快捷、用信方式灵活、担保方式多样”的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小微金融服务渠道,实现了与小微企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三、创新服务模式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探索“金融仓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以“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形式满足经济实体的资金需求,为不同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年初总行就供应链金融服务,计划在陆港支行做为试点,以山西黄河金三角工业品交易中心为基础,服务于方略陆港集团供应链物流合作商。目前该产品正在进一步研发过程中,待实施运营后,将带动辖区内中小企业乃至黄河金三角及周边工业企业的发展活力。 四、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我行始终坚持“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深化服务标准,细化服务品质,优化服务流程,深入推进辖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努力给予每一位客户最优的服务体验,打造“一行一品”的特色网点,发挥好厅堂的阵地作用。把优质文明服务标准贯穿于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和上门服务过程中,确保基层民众能够享受金融和服务一体化的普惠。 今后,陆港支行将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各级监管、职能部门的有关要求,围绕全市金融业改革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创新金融产

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 __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对我县实体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加深,针对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县委、县政府和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 __《金融国九条》、《 __办公厅就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及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结合我县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在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银行的积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政策、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经济回暖迹象明显,全县金融步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但是受整个国际、国内形势及我县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县的金融形势仍 __,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就我县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谈点粗浅看法。 一、金融业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储银行、信用联社银行类金融机构7家,金融营业网点85个。20xx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5075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11707万元。20xx年一季度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20xx 万元,较年初增加4125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35636万元,较年初增加23929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资源占有量较低,信贷有效投入不足。20xx年末我县的存贷比为 52.04%,09年一季度末存贷比仅为39.8%,比年初下降12.24个百分点,较全市存贷比54.21%低14.41个百分点,较全区存 贷比74.29%低34.49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受信贷政策的限制, 在贷款产品投入上受限,有些企业和客户无法取得融资业务,特别是由于受总行中小企业信贷准入政策的影响,近年来中小企业贷款停牌,削弱了传统业务优势。并且商业银行上级部门权力过分集中,县级分行虽然对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足够的认识,但是没有决策权,只重视存款,弱化贷款,造成了存贷差过大的现象,使商业银行80%的当地存款流出本地,削弱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另外,商业银行将信贷风险与信贷人员的职位、工资、奖金等挂起钩来,并追究终身责任。而对于正面的激励和动力却相对不足,功过不能相抵,奖罚不相匹配,导致信贷人员持有一种“从紧从严”的放贷心态,甚至出现惜贷、惧贷现象。 (二)金融创新滞后,执行国家政策缓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 确指出:“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经济学2班 学号:2012120231 姓名:向瑾瑜 金融深化的含义 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放松对利率与汇率的管制,使之能充分反映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并实施有效的通货膨胀控制政策以促进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是互相刺激互相制约的关系:金融深化能对一国经济起巨大的刺激与推动作用。但若运用不当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若一国金融制度落后,政府对金融干预过多,压抑金融发展,那么受到抑制的金融又会反过来阻滞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程度低,但是金融深化如果盲目进行,金融自由化隐含的金融风险也会导致一些国家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诱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一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也会对金融结构的演进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会提高人们的金融需求,扩大融资范围,从而刺激金融发展。 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金融深化能对一国经济起巨大的刺激与推动作用。第一,金融深化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可以帮助实现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经营,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第二,金融深化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第三,金融深化有助于提高用金融资产进行储蓄的比例,因而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由于金融体系可以改进现有资本构成,有效地配置资源,刺激投资与储蓄。所以,落后经济应当彻底改革金融体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放宽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和限制,建立健全金融体系。 但是金融深化论的实质是金融自由化。从金融深化论和金融自由化的关系看,金融自由化是金融深化的必要条件,金融深化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麦金农和肖早期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时候,他们极力主张金融自由化要实行快节奏,也即激进式改革。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快刀斩乱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改革,从而减少了改革过程中的磨擦,降低了改革的成本。但80年代上半期,有些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的实践却证明,金融自由化带来了巨大灾难——金融危机。典型的是拉丁美洲等国纷纷陷入了因金融自由化导致过渡负债的尴尬境地,不得不依赖政府重新干预。为了减轻由此而来的金融危机,政府重新干预市场并且往往会再次采用最初被认为是导致金融抑制产生的政策。所以金融深化的向前推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特别是对于急需进行金融深化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社会基础也不牢固,更需要谨慎前行。 经济发展对金融深化的作用 经济发展决定金融发展。从历史来看,金融是内生于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为金融发展提供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也不相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阶段。第一,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因而提高人们对金融投资和理财服务的需求。第二,经济发展形成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集团,这些大的企业集团要求与其融资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服务。

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与风险防范

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 衡与风险防范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与风险防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市场的单一化到多样化,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在配置资源、揭示信息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金融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金融风险不断增加,金融市场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判断并纠正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现象,对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我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金融市场的均衡及其判断标准 金融既内生于实质经济,又对实质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金融市场的理想均衡是在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上的一般均衡。如何判断金融市场处于理想均衡状态一是看金融市场是否与实质经济在总量和结构上相匹配;二是看金融市场校正功能如何;三是看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与竞争是否充分;四是看金融功能是否充分发挥。 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会造成资源的畸形配置,给经济和金融埋下隐患,严重时会引发经济危机。当金融市场由严重的非均衡向均衡发展时,如果路径不对,同样有可能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和金融风险。当金融市场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金融市场抗御外来冲击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在一般均衡条件存在的情况下,频繁的微观金融结构变动未必一定引起金融的不稳定,有可能是不断匹配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等内外部环境下实现均衡的过程。

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与错配现象 (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并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存贷款利率经过十多次调整,浮动的幅度也逐步加大,但总体上还是受到管制。然而,由M2/GDP所衡量的金融深化程度却并不低,不仅高于发达国家,也比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高。我国在利率管制的约束前提下产生了金融深化,这一方面说明银行系统的风险程度陡增,另一方面还说明了金融体系或银行信贷推动经济增长的效率比较低,金融市场在与实质经济相匹配中出现了错位。 (二)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的不平衡 现代金融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同等重要且相互协调发展的,一些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甚至还发挥着主导作用。国际社会也普遍认识到,过于依赖间接融资,是一些地区和国家出现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金融结构体系中最大的矛盾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的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融资主渠道。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占比由1991年的%上升到2004年的%,但还是低于间接融资占比。如果剔除每年国债发行额,考虑企业在两个市场上的融资状况,会发现企业的融资需求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企业单一的融资结构导致全社会投资杠杆率非常高,蕴涵着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2、直接融资体系中债券市场落后于股票市场,衍生市场发展滞后。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国家的直接融资市场中固定收益工具占市场份额的2/3,权益类

北京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北京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摘要:北京依托其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优越及决策中心的信息优势,正在构建金融中心,目前已形成了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的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本文在梳理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协整、格兰杰检验分析了北京金融业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结论是:北京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一。其政策含义是:以银行业为主导渐进式地推动金融中心建设、完善北京金融市场体系和创建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相关比率经济增长融资结构金融业在北京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北京市金融资产总量已经达到47.4万亿元,占北京市第二、第三产业资产总额64.7万亿元的73.26%。“十一五”期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2012年增加值为2592.5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6%。 据此,笔者将结合国外内理论分析及其实证研究,从金融相关比率、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和融资结构三个方面来考察北京金融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检验金融业对北京经

济增长的影响方式,继而确定北京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金融相关比率 Goldsmith(1969)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国家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和金融深化程度的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Ratio,FIR)指标,它是指某一时点上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的比例,通常用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来代替。从资产流动性来看,金融资产可分为货币、债券和股票三大类。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地区货币余额等相关统计资料,因此无法按照货币、债券和股票三大类金融资产获取北京市的金融资产总额。 考虑到我国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存款和贷款是其主要金融工具,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其他金融工具所占比重较小,因此,笔者把银行存款和贷款总和作为金融资产的衡量指标。这样,金融相关比率(FIR)就采用如下形式:FIR=(Dt+Lt)/GDP 其中,Dt代表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Lt代表贷款余额。 据此,笔者计算出了金融相关比率,如表1所示。从金融相关比率来看,北京市的金融相关比率保持上升趋势。例如,在2000年金融相关率为5.67,2001年为5.86,在2002-2006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从2007开始,金融相关率迅速提高,2011年达到7.06。北京市金融相关比率的逐年上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金融已逐步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因素。一方面,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换等活动,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风险的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发展又令经济增长受阻。因此,合理发展金融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抑制其副作用。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关键词:金融;经济发展;促进;阻滞 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它是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打破了直接的物物交换中买卖双方在时空上的限制。随后信用的发展又令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在时空上的限制进一步放开,以至即使在交换双方商品所有权转移后市场仍继续存在,货币也逐渐作为一种可有偿转让的特殊商品成为市场交易对象之一。于是,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了一种特殊商品——资本,金融也开始具有真正意义。此后,金融工具逐步由单一的货币形式发展为货币、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并存,出现了专门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从事金融活动的金融市场,金融开始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地位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通过其自身的货币发行、信用创造、资源配置等功能影响着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l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当金融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时,它积极促进着经济发展。

1.1 货币的运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便利交换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即专业化是提高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专业化程度越高,工人越可能发明更先进的机器或生产方法。而金融的作用在于货币的产生大大降低了物物交换中因需求和时间的双重巧合的困难而存在的用于评估商品品质、掌握商品信息的单位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换,从而实现市场范围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仍会下降。这一作用更为加强。 1.2 金融能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推进。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储蓄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乎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日本在50:7O年代的高速发展时期,储蓄率曾达到40%的水平。在促进储蓄率上升的因素中,金融是最重要的一个。金融的特点在于资金融通,而利息率使当前消费转化为未来消费、实物储蓄转化为货币储蓄揩蓄增值并转化为投资成为可能,这就决定了它有条件吸收社会中的闲散资金转化为储蓄,从而为生产提供资金采源。此外,金融的特点又使它成为动员储蓄和投资的最佳途径:一方面,把分散的储蓄者用于投资或存储的资金集中起来需要大量信息和投资渠道,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而流动性金融市场能增强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满足持有多样化证券组合的需要;另一方面,动员储蓄牵涉大量筹资企业与拥有剩余资金的诸多投资者,金融中介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最大量地动员储蓄,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的

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调查

充分发挥金融作用推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充分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金融作用,推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在科学发展观教育中,我对全区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初步调研,有几点看法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金融业发展基本上是排在前列的,银行业11家应该是区县之首,这些金融机构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够发挥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在工业、农业、民营、流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截止2008年10底,9家金融企业放贷款121亿元,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融资渠道过窄。国有银行贷款成为企业扩能和政府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国有银行随着商业化改革,调整了机构网点布局,“收缩农村”、“拓展城市”“区级行审批权限上划”,作用呈弱化现象。如此脆弱的输血管道是经不起风吹浪打的,资金链跟不上对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这是我们的致命伤。 (2)现有金融信贷机构体制、机制不畅,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和“三

农”贷款难。中小企业和“三农”具有最广泛的融资需求,是最庞大的市场主体。但其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中小企业是抵押能力低、管理不规范,农民是住房和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无法获得贷款权。这就好比通了主血管、毛细血管仍然不通。 (3)金融生态环境不良,影响金融业发展。一是诚信度不够。我区金融机构在剔除剥离和票据置换陈旧不良贷款后,2007、2008两年不良贷款率超过10%的警戒线。二是政府、金融、企业三方缺乏沟通和联运机制,项目缺乏包装。三是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金融企业规避风险意识过于浓厚,开拓创新不足。 二、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打造金融强区 做好金融工作,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广泛。我区要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坚挺第一集团军的位置,必须打造金融强区,结合地方实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当前,金融业发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佳鼎盛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金融发展给了一系列政策。各种金融机构,如:外资银行及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乡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基金、私募股权、保值、贴现、担保等机构竞相发展,各种新型业务:银团贷款、转让贷款、信用共同体、发行企业债券等信贷空间不断拓展,我们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繁荣发展地方金融业,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建议考虑打造具有区域性金融中心特征的金融集聚区,确定一个地方专门招揽和吸引各种金融机构。政府可考虑给予租房补贴、税费减免、人员流动等相关政策,以较低的成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