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技术指标

一、系统构成

系统主要由信息发布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和信息处理终端装置三部分组成。

二、功能要求

系统是将采集到的城市道路交通实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合,形成适合于发布的交通信息。主要通过电子可变情报板,实现面向交通管理者和社会大众的针对道路交通状况的信息发布。

1 .可变情报板除执行上位机所指定之显示内容之外还可以执行上位机下达控制命令。系统能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度变化,实现8级手动或自动调光。能实时检测每个像素、电源等故障,便于维护修理。当情报板出现故障时,全屏自动关机,并向监控室返回相应故障信息。

2、可向监控中心计算机提供显示内容的反馈信息。可变情报板能支持监控中心计算机发出的指令,调用机内贮存的任一条信息在显示屏上显示,也支持计算机进行全屏编辑新的信息,存入或修改原来的信息库。

3、显示内容包括:

固定内容:将一些常用的、固定的显示文字及图案以标准的格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可及时调用显示。

自动生成的道路状况信息:系统根据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内容

自动生成道路状况信息并显示在情报板正常上。

4、显示模式包括:

定时发布内容:根据道路情况预先存在数据库里的诱导信

息,按照设定的时间发布出来。

人工发布内容:将一些特殊的不在计划表内的显示信息,用

人机对话方式,实现信息的显示及存储。

5、系统设有防雷装置。

6、情报板双箱体结构、无缝网口接入。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信息屏技术指标:

显示颜色:红绿双基色(绿管采用纯绿色),采用户外

型超高亮LED象素管

采用全点阵的或点阵加图形的方式显示

超长可换幅显示,可显示汉字、西文、数字及特殊符

号,其字体(黑体、楷体、宋体等)、字号(32点阵、

24点阵及16点阵等汉字大小)和出字方式均可控制,

具有国标GB23121-80 二级字库

亮度:> 8000cd/m2,亮度调节:自动/手动调节32级

失控点:< 1/1000,且为离散型

可视距离:静态> 250m,动态 > 200m以远(车速

80km/h );可视角度:110度(水平士55度、垂直上仰

10度、下俯30度)

抗风速:> 40m/s

工作条件:24小时连续工作,MTBF : > 10000h

功率:每平米最大功率为600W/m2,平均功率为400W/m2。

通信接口:RS422/485/232/网口,控制系统可方便快速的响

应中心控制软件对情报板显示方式和显示内容

的要求。

具有在线自诊断功能

箱体防护等级IP54,箱体材料为冷轧钢板箱体表面处

理喷塑,显示屏正面为黑色,其余表面为仪器灰

2、控制卡

扫描方式:支持1/16扫户内显示屏、静态、1/2、1/4、

1/8、1/16等多种驱动模式

通讯模块:扩展支持GPRS、CDMA、MODEM、

Ethernet 等

接口:RS232/422/485 兼容网口的串行通讯口,亮度/

湿度采集口,温度采集口,屏体电源控制

可处理BMP、JPG 图片文件,Word 文档,Excel表

格,5时段亮度调整,远程屏体电源控制,可配置亮度自

动调整功能,温度、湿度自动显示,10项加减天数计算,每个

节目可设定周内定时段播放,支持GPRS、CDMA 无线通讯

存储空间:4Mb-8Mb

3、传输链路:米用光缆点对点传。米用模拟光端机传输,光端机可

各交通系统复用,带4路以上视频RS232/422及网

口。

四、中心平台

情报板的发布包括固定信息的发布、手动信息的发布、OD信息的发布以及经过数据融合之后的一些其他交通信息的发布。

实现功能包括:

1、各种信息的发布(包括自动发布和手工发布)

2、情报板的管理。

3、用户的管理。

4、前端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检测。

5、节目单的管理。

6、自动发布信息的人工干预。

7、预案管理。

&系统间提供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和接入规范,易于融合其它系统和新增应用:

基于GIS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采用C/S架构

系统功能基于Web服务:系统提供的所有功能都是通过Web

Service对外提供接口,这样可以在异种操作系统、异种语言

之间进行交互,方便其他系统的集成

系统支持多种数据库,包括SQL Server、Oracle。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设备选型: 临平城区320国道以南的信号控制系统必须接入已建的SCATS管理平台,与杭州接壤的主要道路采用能与支队联网的控制设备,其它地区的信号控制系统必须接入已建的浙大中控Intelliffic ACS-300管理平台;均配置16灯组以上(含)。 系统功能: 规范路口交通环境。通过系统化的路口交通工程设计,规范路口的渠化、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分布,均衡路网中的交通分布; 安装标准的、稳定可靠及功能灵活的交通控制设备和系统,使系统能满足各种交通控制的需求; 系统运行时可连续准确地采集大量现场交通数据,通过对交通数据的采集、保存和处理,不仅直接用于交通控制,还可以为交通指挥调度和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准确的量化依据; 从区域或全局的角度实时优化交通控制,缓解交通拥挤,缩短通行时间,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主要部件要求: 1、信号灯杆: 标志立柱和横梁:凡钢管外径 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和横梁,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焊接钢管,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下同)的要求。凡钢管外径在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的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的规定。标志立杆柱帽,采用普通碳素钢结构钢板,板厚3mm,并符合《碳素结构钢》的要求。 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包括相应螺母、垫圈)应采用40B式45号钢,并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的规定。地脚螺栓(包括相应螺母、垫圈)应采用普通碳素钢结构钢(Q235),并符合《碳素结构钢》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混凝土强度应不少于25Mpa。并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 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 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 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 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 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 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 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 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 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 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 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 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显示屏等,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无论你是在办公室、大街上、家中、汽车上,只要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你都能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有了该系统,外出旅行者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也开始实现不停车收费、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智能抓拍违章车辆等功能。 目前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有三部分: 1)城市智能交通 为了缓解越来越大的城市交通压力,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把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和各种道路交通相关的服务信息传输到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对来自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交通控制与交通组织优化

智能交通系统资料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 1.智能交通系统(r 巧)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交通的运输、服务、控制、管理和车辆制造,从而使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驾驶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交通情况了如指掌,交通和运输管理人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状况一清二楚。使人、车、路密切地结合,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2.智能交通系统(1

书)的主要功能对车辆能提供道路障碍物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功能; 对交通出行者能提供道路条件、交通状况、交通服务的实时信息,及车辆定位导航功能; 对交通运输企业能提供道路和交通信息,以及车辆定位、跟踪、通讯、调度功能; 对道路管理部门能提供交通流的实时信息,以及不停车的自动收费功能; 对交通管理部门能提供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功能。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现状和发展;应用及前景分析;发展对策;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前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ITS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比较晚,但各级政府对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综合的现代运输体系,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系统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职能的联系。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里有效率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信息采集技术

ITS中的信息采集 简介 中的信息采集简介 姓名:何晓轩 学号:121604020016 专业:交通运输工程 年6月 2013 2013年

ITS ITS的概念 的概念ITS(Intelligi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利用最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实现交通的高度信息化,充分合理利用道路资源,实现车辆和行人在道路上的最佳流动,从而缓解道路的超负荷使用。出行者能有效调节自己的出行计划,分散拥挤路段的交通量,达到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安全性、舒适性并促进环境保护的目的。 实时、准确的交通信息采集是实现交通控制与管理、以及交通流诱导等应用的前提和关键。

交通信息的基础地位 : 静态交通信息 静态交通信息: 相对固定不变的交通信 息。如:路网信息、交通基 础设施信息等。 : 实时交通信息: 实时交通信息 随时间变化的交通流信 息。如交通流信息、交通事 故信息、加普通管制信息等。 交通信息采集主要关注 的是实时交通信息中的交通 流信息。如车流量、平均车 速、车辆定位、行程时间等。

当前主要采集技术 根据采集车辆是否与采集系统进行交互,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分为两大类:独立式采集技术和协作式采集技术。 独立式: 感应线圈检测、地磁检测、微波检测、红外检测、视频检测。 协作式: 基于GPS定位的采集技术、基于RFID的采集技术、基于蜂窝网 络的采集技术。

感应线圈检测 感应线圈检测器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车辆检测器,它的感应器是埋在地面下通有一定工作电流的环形线圈,通过检测线圈电感量的变化达到检测车辆存在的目的。 可实现车流量、平均 车速、车道占有率、平均 车长、平均车间距等交通 信息检测。

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 (2)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 一、填空题1 1. ITS系统除人、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又促使其一体化的______。 2.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___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______通过交通量和走行时间或费用的关系来反映。 5. _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7.事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9.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包括哪些? 10.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 11.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12.与理想用户最优相比,准用户最优的主要特点是? 13.作为协同学研究对象的系统,当外界的控制参量不断改变时,通常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14.城市交通流系统具有哪些系统特征? 15.简述ITS主要应用了哪几类技术? 16.简述GPS的特点? 17.地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8.宏观交通流参数的自动采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19.简述GPS自动车辆具体定位方法? 20.信息融合技术在ITS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 21.出行者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22.出行者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3.出行者信息系统的目标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4.简述动态交通流诱导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5.根据诱导信息的决定方式,UTFGS可分为哪三类?并简述其系统特点? 26.简述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的作用? 27.简述什么是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综述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综述 摘要:我们都知道,准确的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石。如何获得准确、实时的交通信息对ITS的应用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交通信息的采集又分为静态交通信息采集与动态交通信息采集。因此本文将分类介绍这两种交通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技术,其中着重介绍动态交通信息技术采集,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与适用场所,并对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展望。 关键词: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动态;静态;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accurate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How to obtain accurate and real-time traffic infor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application.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static traff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dynamic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o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two kinds of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dynamic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m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Also, make reasonable forecast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traff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ollectio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static; dynamic; 引言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日益成为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安全、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途径。实时、准确的交通信息采集是实现交通控制与管理,以及交通流诱导等应用的前提和关键。我们通常根据信息的变化程度,将交通信息分为2 种: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其中,静态交通信息指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交通信息,如路网信息、交通基础设施信息等;动态交通信息是指随时间变化的交通信息,如交通流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环境状况信息等。而智能交通的信息采集主要关注的是动态交通信息中的交通流信息,如车流量、平均车速、车辆类型、车辆定位、行程时间等。对于上述不同类型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种类很多,动态交通信息采集可分为非自动采集和自动采集两大类。非自动采集需要人工干预才能完成交通信息的采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适用于长时间的观测,而且人工采集获得的动态交通信息很难满足ITS对交通信息的实时性要求。自动采集技术完全依靠采集设备自动感知道路上车辆的存在和通过,实现对交通流信息全方位、实时的采集。本文通过对各种动态交通信息自动采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各自所能采集的交通流参数及优缺点,并对自动采集技术的优化选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交通工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未来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静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金泰交通信息主要包括与道路交通规划、管理相关的一些比较固定的、在短

杭州市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标准(2016年新版)(DOC)

杭州市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标准 二〇一〇年七月

目录 前言 (5) 第一部分系统定义 (6) 一、杭州市智能交通系统构成: (6) 二、系统定义 (6) 第二部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设置标准 (8) 一、智能交通系统设置标准相关定义 (8) (一)关于设置的定义 (8) (二)关于道路的定义 (8) 二、智能交通系统设置标准 (9)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9) (二)交通监视系统 (9) (三)交通违法监测系统 (9) (四)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 (10) (五)交通流视频检测系统 (10) (六)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 (11) (七)停车诱导系统 (11) (八)智能卡口系统 (11) 第三部分道路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标准 (13) 第一章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指标 (13) 一、SCATS信号控制系统 (13) (一)系统构成 (13) (二)功能要求 (13)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4) 二、单点远程控制交通信号系统 (15) (二)、单点远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指标 (15) 一、系统构成 (15) 二、功能要求 (15)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8) 第二章交通监视系统技术指标 (21) 一、系统构成 (21) 二、功能要求 (21)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2)

第三章交通违法监测系统技术指标 (28) 一、交通信号违法监测系统 (28) (一)中心接入要求 (29) (二)路口设备要求 (30) 二、违法超速行为监测系统 (32) 第四章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技术指标 (37) 一、系统构成 (37) 二、功能要求 (37)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8) 第五章交通流视频检测系统技术指标 (40) 一、系统构成 (40) 二、功能要求 (40)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导 (41) 四、中心平台 (42) 第六章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技术指标 (42) 一、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的标准模式 (42) 二、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的标准结构和功能 (42) 三、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的技术标准 (43) 四、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44) 第七章停车诱导系统技术指标 (46) 一、系统组成 (46) 二、功能要求 (46)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47) 四、中心平台 (48) 第八章智能卡口系统技术指标 (49) 一、智能卡口系统的标准模式 (49) 二、智能卡口系统的标准结构和功能 (49) 三、智能卡口系统的技术标准 (49) 四、智能卡口系统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50) 第九章智能交通系统数据接口规范 (52) 一、交通违法监测系统接口 (52) 二、交通诱导系统中心平台 (55) 三、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接口 (56) 1、外来黑名单接入 (56) 2、数据格式 (56) 3、数据流程 (58) 四、智能卡口系统接口 (59) 附录A (60)

交通信息主要采集技术综述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综述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离不开交通采集信息的支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不断成熟与革新为交通信息处理和服务提供了丰富的交通数据资源。总结目前动态交通采集信息流行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分析多种采集技术的优缺点,为面向交通信息利用的交通信息采集、预处理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智能交通;检测技术;综述 Traff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echnology Overview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cannot leave the support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matures and innovation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service provides a rich data resources.Summary of the current dynamic traffic popular gathering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acquisition technology,for traffic information using the method of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pretreatment technology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Traff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Overview 0引言 交通信息是ITS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及时、准确地感知多源的交通信息对于ITS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世界上很多大中城市都已经具备了实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发布大规范道路网络的交通信息的能力。交通信息采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需要,2.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的需要,3.交通规划的需要。由此可见,交通信息的采集已成为交通管理监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交通信息主要采集技术 1.1微波雷达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1.1.1技术原理 微波雷达检测器可安装在路中央的半空,也可安装在路边。当车辆穿过雷达波覆盖区域时,车辆会将雷达波束反射至雷达天线,接收器通过雷达天线接收车辆的信息,包括车速、车流量、车长等数据。 1.1.2 技术介绍 常用的微波雷达检测技术包括微波检测、红外检测、超声波检测和激光检测。 微波检测器是一种工作在微波频段的雷达探测器,行驶的车辆反射由它发射的调频微波,反射波的频率由于多普勒效应会发生偏移,根据这种频率的偏移可以检测车流信息。 微波检测器采集系统由微波检测器、串口数据传输线、系统软件和固定支架构成。安装在支架上的检测器利用串口数据传输线与通信设备相连。微波检测器可以与控制中心的主控机进行通信,检测器将采集的交通数据发送至主控机,主控机可以对检测器进行参数的设定和故障检测。 微波检测器在恶劣的气候下性能出色,能够全天候工作;安装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但是在车辆拥堵以及车辆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可能会漏记车辆的通过数据,测量精度会降低。 红外检测器是基于光学原理的车辆检测器,包括有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 主动红外检测器可以发射有一定能量的红外线,如果有车辆经过,该红外线会被车辆反射回检测器。检测器通过对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的能量分析,可以获得交通量、车速、排队长度等交通数据。 主动型红外检测器包括一个红外发光管和一个接收管。检测器的红外发射管向道路上辐射由调制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调制脉冲。红外接收管接收由车辆反射回来的红外线脉冲,红外线脉冲被接收后,经红外调解器调解,经过选通,放大,整流和滤波后触发驱动器输出一个检测信号。 被动红外检测器利用的是车辆本身辐射的能量,它利用一个能量接收传感器检测在一定区域内经过的车辆的能量。根据接收能量的变化,被动红外检测器可以获得交通量,排队长度等交通数据。 红外检测器安装和维护较方便,具有快速准确的检测能力。缺点是受周围环境和气象的影响较大,工作现场的灰尘、冰雾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检测精度会降低,误检率较高。 超声波检测器利用车辆形状对超声波的影响,对车流量、车速以及道路占有率等交通信息进行采集,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一、前提简介: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二、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颜志国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颜志国唐前进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信号采集与控制体系,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领域的相互融合趋势。文章以智能交通中的信号实时采集、动态控制诱导、最优路径规划等环节入手,阐释了各种智能传感器、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及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情况,整体描述了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的具体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动态诱导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1.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增多,汽车的数量持续增加,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噪声、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等已经成为现在全球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I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作为近十年大规模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在国内的迅捷发展,智能交通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内涵,在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上也引起了革命性变革[1]。 目前,社会各界对物联网“理解”不一,专家对物联网解读各有侧重。一般认为,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物联网概念,它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2005年,ITU在

《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以环形线圈和视频为主要手段的车流量检测及依此进行的被动式交通控制,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全面涵盖了信息采集、动态诱导、智能管控等环节。通过对机动车信息和路况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反馈,在GPS、RFID、GIS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有机整合的平台下,实现了车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唯一性双向交互式映射,通过对信息空间的虚拟化车辆的智能管控实现对真实物理空间的车辆和路网的“可视化”管控。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车辆信息和路网状态的实时采集,从而使得路网状态仿真与推断成为可能,更使得交通事件从“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前预判”这一主动警务模式,是智能交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针对目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收集方式落后,缺乏全天候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车辆动态诱导手段不足,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的工作现状,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综合采用线圈、微波、视频、地磁检测等固定式的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公交及其他勤务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路网断面和纵剖面的交通流量、占有率、旅行时间、平均速度等交通信息要素的全面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交通信息的全面实时获取,利用无线传输、数据融合、数学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警用GIS系统,实现交通堵塞预警、公交优先、公众车辆和特殊车辆的最优路径规划、动态诱导、绿波控制和突发事件交通管制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与信息发布(DOC)

八、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1.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背景简介 交通信息是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通过获取全面的、丰富的、实时的交通信息不但可以把握城市道路的发展现状,而且可以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交通信息服务也是智能交通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和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TIS)等都离不开交通信息,动态交通诱导功能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之一,这一功能的实现也是以城市交通系统中实时交通信息为基础。因此,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无论对城市的交通规划、路网建设、交通管理,还是对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功能的实现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和道路交通科学管理的重要建设内容。 现代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交通状况的实时检测和判别是关键的一步,道路车辆数据采集器是交通信息数据重要的采集终端,主要功能是对于过往车辆进行计数、测速、车型分类,然后分析计算占道信息、单位时间内车流量、车流平均速度等,以此判断道路拥挤状况,然后通过通信接口,把采集到的数据按预定的时间处理周期发送到管理监控中心,为交通调度和交通事件告警提供决策服务。车流检测器伴随着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渐趋成熟而快速发展起来,独立的车检器在国外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步引入以线圈检测技术为代表的车辆检测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技术上基本走向成熟,性能价格比也很高,但在稳定性、抗干扰、检测灵敏度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国产车检器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目前国内应用的车检器多数还是采用国外的进口设备,如英国PEEK公司的MTS4E,南非NORTECH的TD634ES,南非PROCON公司的LD系列车检器,英国的MoniSense系列、德国SIEMENS公司的产品等。 目前国际上对交通流量数据采集有很多种方式,微波雷达、视频、红外和地感线圈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磁频、波频和视频。环形地感线圈采集方式属于磁频采集技术,当有机动车通过检测区域时,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交通检测器内的电流会跳跃式上升。当该电流超过指定阀值时会触发记录仪,实现对车辆计数和通过时间的检测。通过设置双线圈可以实现车辆通过时速度的检测。 蓝盾LD-100地感线圈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是一种采用磁频技术开发的交通流量检测器,它使用环形地感线圈作为车辆通过时的电磁感应传感器。可以对路段的交通流量进行检测,系统由前置路口设备和后台中心数据处理两部分组成。该系统是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

03-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第三章ITS体系结构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巨系统,如何来描述系统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与整体功能,就要用到“体系结构”这一概念。本章介绍ITS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的构建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第一节什么是ITS体系结构 系统的概念来源于自然实践。辞海对系统的解释是: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交通系统中,人、车、路以及货物这四个组成部分构成了道路交通系统,该系统的目的是实现人或物的有效移动。如果人(货物)、车、路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再配上具有智能的交通信息中心、交通管理中心、交通控制中心等以及智能化的车载设施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如各类检测设施、信息发布设施即信息传输设施,就构成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然而,怎样来描述这一抽象概念的系统呢?像居住房屋一样,房屋由基础、梁、柱、屋面等各构件用一定的搭接方式建成,具有供人们居住生活的功能。房屋的各构件相互搭接的关系及房屋各部分的功能和整体功能可用房屋的建筑图和结构图来描绘。同样,ITS各构件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的功能和整体功能,也可用系统体系结构来描述。 因此,ITS的体系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集成方式、以及各个子系统为实现用户服务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所应具备的功能。根据定义,ITS体系结构决定了系统如何构成,确定了功能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它的设计必须包含实现用户服务功能的全部子系统的设计。

ITS体系结构具有下列重要意义: ◆ITS本身比较复杂,涉及面广,需要有一个指导性的框架,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系统的结构; ◆ITS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含有很多子系统,它的实施需要通过这些子系统来实现,ITS体系结构为ITS的各个部分提供了统一的接口标准,从而使各个部分便于协调,集成为一个整体; ◆避免少缺和重复,使ITS成为一个高效、完整的系统,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根据国家总体ITS框架,发展地区性的体系结构,保证不同地区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兼容性。 第二节ITS体系结构的构建方法 1. ITS体系结构构建方法比较 世界各国开发ITS体系结构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结构化方法(Structured Method),一种称为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Method)。 结构化方法,以功能的抽象与分解为主要手段,按功能之间的联结关系组织数据。结构化方法简单易行,流行已久,能被大多数工程师理解和接受,便于交流,但用结构化方法开发的系统修改或扩展比较困难。 面向对象的方法,首先确定对象或实体及其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每个对象执行的功能,围绕数据对象或实体组织功能,形成单一的相互关联的视图。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的系统易于扩展和修改,但该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而且可读性不强,不利于交流和讨论。 国家ITS体系结构作为一种指导全国ITS设计的框架,必须得到全国工程师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国家ITS体系结构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以便让更多的人能理解之,进而讨论之。此外,如果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开发ITS逻辑结构,在确定“对象”集时将遇到很大的麻烦,因为ITS 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可能的“对象”太多,“对象”的抽象程度也很难一致。美国“国家ITS体系结构开发小组”就是选用结构化方法构建了其《国家ITS

物联网智能交通方案设计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 建设方案

目录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3)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3)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3) 1.3 产品优势及特点 (4) 1.4 物联网信息平台设备清单 (6) 二、智能交通系统 (6) 2.1 系统概述 (6) 2.2 系统技术方案 (8) 2.3 智能小车系统 (8) 2.4 道路交通管理系统 (9) 2.5 路灯自动控制系统 (11) 2.6 ETC系统 (11) 2.7 智能停车系统 (12) 2.8 城市照明系统 (13) 2.9 支持的实验 (14) 2.10 智能交通实训系统设备清单 (15) 三、配置清单及规格参数 (16)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物联网信息平台以光载无线交换机和上层应用程序为核心,构建WiFi无线局域网,覆盖物联网实验室及其周边区域,配合实验室现有的有线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建立融合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络的物联网关键部分——网络层。 物联网信息平台是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和基础,在此基础上配合解决方案中的其他物联网接入设备和控制设备可以实现物联网基础教学、物联网基础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RFID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学习及应用、智慧教室、物联网创新应用等功能,学生可亲身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给未来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图(4)物联网信息平台组网图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以物联网信息平台为核心构建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在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创新: 实验室建设的创新 以工程实践为背景,将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3层架构清晰、完整地体现出来,构建整体化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实现系统内的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使各个实验区和实验设备不再是信息孤岛;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2012.11.20)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智能交通系统》(编号为14020)共有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1,填空题2,填空题3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名词解释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填空题1 1. ITS系统除人、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又促使其一体化的__信息中心_。 2.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路网交通流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路段流出函数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 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路段阻抗特性函数__通过交通量和走行时间或费用的关系来反映。 5. _行程时间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 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交通控制系统_____实现的。 7. 事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__使受到干扰的交通流恢复正常__,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 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目的是__保留图像空间频率的低频部分,减少图像的高频部分____二、简答题 9.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包括哪些?9.答:(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 (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 (3)实施智能交通系统。 10.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公路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 (2)事故监测与警告; (3)使用视频、雷达监测器进行车辆间距控制;(4)车辆最大速度控制;(5)自动停车控制。 11.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1)功能域,基本上和服务域等同;(2)系统功能,基本上和服务等同,但进行了功能的重新组合;(3)过程,基本上与子服务相同;(4)子过程,基本的逻辑单元。

智能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与软件实现

智能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与软件实现 发表时间:2019-11-14T11:04:32.65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作者:朱旭 [导读] 我国解决交通拥堵的一个出路是建成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对各类数据的获取和计算,合理调整不同道路中的车流量以及交通指示灯的运行情况。 摘要:我国解决交通拥堵的一个出路是建成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对各类数据的获取和计算,合理调整不同道路中的车流量以及交通指示灯的运行情况。基于对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整体性实现方法的了解和明确,本文重点分析了软件系统的实现方式,从而让该系统能够发挥其本身具有的作用,实现对于交通拥堵问题的全面解决。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分析软件 引言:智能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一方面要实现对所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为后续的工作过程奠定基础,尤其是要了解交通系统是否处于最优质的运行状态。另一方面要分析该系统是否能够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况下,尤其是通过对软件系统的使用,主动或被动消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干扰,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一、智能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实现 (一)道路信息获取 道路信息获取包括多种信息,首先是整个道路系统中的车流量以及人行流量,实现今后一段时间内交通拥堵程度的准确预测。其次明确道路在单位时间内的车辆类型,大型车辆对于交通系统的堵塞危害更为严重,小型车辆在达到一定的量级后也会出现大面积的堵塞问题,通过对这类信息的描述,可以预测交通高峰期的到来时间,为具体的设施运行参数控制过程奠定基础。最后则是需要记录其余的信息,包括道路的整修信息、人流量的信息以及交通事故的发生信息等,这些信息都需要具备极高的权重,分析该道路交通系统是否会出现严重的堵塞问题。 (二)获取信息分析 获取信息的分析要经过对于信息的全面整合,并提高信息的精度,采用方法是通过滤波的形式去除干扰,依靠对于采集到图像的像素分析,了解整个道路系统中是否存在严重的交通堵塞隐患,以此为标准了解今后是否能够获取相关的信息。了解该参数后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核算,整理的方法是把信息输入到已经建成的数学模型中,由模型明确和分析该系统今后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尤其需要预测在单位时间整个系统是否会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 (三)必要算法选用 由于数据采集系统并不能够属于理想运行环境,所以会受到各类干扰,这就要求选用的算法能够实现滤波工作,通常情况下,运行中能够通过对于各类干扰波的核算和检测,向整个系统中发送与之相反的信号波,以实现对于干扰信号的主动清除[1]。此外选用的软件算法系统也要确保占据更小的空间,以防止对于硬件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从最终取得的实际效果上来看,该系统要能够自主清除产生的缓存碎片以及数据碎片,防止整个数据系统的存储空间逐渐下降。 (四)通信系统建成 通信系统建设过程首先要完成对于各类数据的精确传递,可通过建成无线通信系统实现这一功能,将获取的数据传递给接受设备中,将无线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光缆将其传递到信息化处理服务器中。 该服务器经过对信号的处理完成滤波工作,并完成像素计数工作,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区域的实际交通情况,之后则需要发出相关的指令。指令的发送过程则属于通信系统的逆运行过程,通过不同的线缆以及具体前置信号字节的使用,让不同区域的控制指令信号接收设备能够获取对这一区域被控对象的具体控制指令,并将这一指令发送给被控对象,在此基础上调节各类设施的实际运行状况。另外从实际的作用效果上来看,该系统要能够建成信号的发出和接收设备,并且借助对于各类信号作用效果的了解和描述,为这一系统的运行过程奠定基础,尤其是在相关信号的接受过程,更是需要保持所有的信号都能够被正确的设施响应,所以对通信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数据的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今后可通过建成的5G通信技术,实现对于各类信号的即时性传递,此外5G基站建设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光纤通信技术,以达到削减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成本的目的。 二、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软件实现 (一)网络功能确定 网络功能确定中,通过对当前整个交通系统需要满足项目的了解,可以确定首先要能够实现对于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数据的储蓄等。 采集系统可由摄像头等装置记录,并通过对于像素的核算与处理,实现对于该区域单位时间内车流量、人流量等信息的全面有效分析。其次要实现对于今后一段时间交通系统运行情况的预测工作,要把已经获取的参数代入到专用的数据模型中,该模型可以通过对所有数据的核算,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是否会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最后则是相应的控制指令发出,通过对当前已经开发出算法和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本文认为要在该系统中设置相应的定位体系,可借助GPS系统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对于不同测量区域的定位工作,并且该信息要能够整合到后续的计算过程,另外通信系统可采用目前已开发出了4G通信技术或5G通信技术实现对于各类数据的及时性传输工作,从而让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度能够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对相关端口进行接入和调整,可考虑采用数据处理和采集过程中的A/D卡实现,这一技术当前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检验,发现能够满足智能交通系统的数据获取要求和检测要求。 (二)系统平台选择 系统平台中最基础的工作时硬件平台选择,对于智能交通系统来说,由于要全面保障其运行的稳定性,所以要在考虑整个平台性能的基础上,再完成成本、安装需求和日常检测要求的全面分析工作,其中系统的性能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对于软件平台,首先要考虑开发环境,可以采用Linux系统,原因是该系统与各类硬件平台之间都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并且运行过程中,该系统具有核心稳定、功能强大等特征,可以实现数据的全面监测和管理。对于开发语言的选择,本文认为可采用C++,该语言能够实现对于所有关键功能的实现以及数据获取,并且该语言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常用的语言,可以进一步提高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