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的家长沟通

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的家长沟通

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的家长沟通
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的家长沟通

第八章

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的家长沟通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提高幼儿的个性化教育水平是现代幼教倡导的先进理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以说,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的教育与发展不但是幼教专业水平的体现,还是现代教育文明程度乃至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同时,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教育单靠教师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家园合作共育非常关键。因此,教师掌握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及其家长的特点,对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与沟通策略,是促进这类幼儿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

一、与肥胖儿的家长沟通

体检结果出来了,党老师班里出现两个超重儿和一个轻度肥胖儿。党老师约了这三个孩子的家长,与他们沟通肥胖的危害以及治疗肥胖症的方法。家长听了,不认为肥胖是个问题。一个奶奶说孩子长大以后就变瘦了,现在胖点结实。说到限制孩子饮食,一个爷爷赶快说不要限制自己的孙子吃东西,孩子喜欢吃就让他吃,在幼儿园要让他多吃饭。党老师发现与爷爷奶奶沟通很费劲,跟他们讲了很多道理,可是他们听不进去。那么,怎样说服老人配合教师应对孩子的超重问题呢?

(一)了解肥胖儿的基本特点

目前,儿童肥胖症是世界范围内最受瞩目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儿童肥胖症不但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它不但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先驱",还会导致孩子自卑、退缩、智力降低、学业不良、动手操作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差、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低等问题。

但是,儿童肥胖问题并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在老人的传统观念里,孩子胖点是健康、有福、可爱、结实的表现,甚至是家庭生活条件好的象征,意识不到儿童肥胖的潜在危害。当家长存在认识误区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幼儿教师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把关人,就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二)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根据肥胖儿及其家长的特点,幼儿教师与这类家长沟通的重点是帮助他们认识到肥胖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并向他们推荐科学的养育方法。

1.采取沟通对象逐层推进的方式

幼儿教师的沟通对象——家长具有网络结构特点,即以孩子为中心,然后根据家庭关系的远近,首先涉及爸爸妈妈这一层次,然后涉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一层次,最外围涉及保姆和亲戚朋友这一层次。每一层次都可以作为沟通的突破口,而且因为各个层次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形成

利益的共同体,所以每一层次的沟通信息都会相互分享。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多层次的。教师可以采取沟通对象逐层推进的方式:如果感觉老人的沟通工作难做,就与年轻的父母沟通;如果与父母沟通不畅,就直接教育孩子,发挥“以小带大”的作用,通过孩子的言行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并在幼儿园对孩子实行科学保教,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2.阐述观念以案例为主,不要让家长感觉危言耸听

对于年轻的、有文化的父母,教师把宣教资料发给他们即可,以便他们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对于不方便阅读的老人来说,教师需要寻找案例资料,用实例、故事、他人的教训帮助老人更新观念,以免让他们觉得教师在危言耸听。

3.从膳食平衡的角度指导家长学会科学养育孩子

面对某些家长对肥胖的危害不以为然的情况,教师从膳食平衡的角度来提醒他们科学养育孩子,可能更容易被他们接受。肥胖儿童在饮食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晚餐吃得丰盛、进餐速度快、饮料喝得多、零食和荤菜吃得多、蔬菜和豆制品吃得少,等等。教师可以针对孩子平时在园挑食、偏食的情况提醒家长指导孩子细嚼慢咽、膳食平衡。

为了敦促家长为肥胖儿童选择健康食材,教师可以制作一张“信号灯食品卡’’,帮助家长时时自查,为孩子多选择绿灯食品,少让孩子吃黄灯食品,尽量不让他们吃红灯食品。

◎绿灯食品:牛奶、豆腐、豆浆、瘦肉、肝、鱼、虾、鸡蛋、白菜、芹菜、油菜、菠菜、菜花、萝卜、豆角、黄瓜、冬瓜、番茄、豆芽、蘑菇、蒜苗、韭菜、生菜、茄子、苹果、梨等。

◎黄灯食品:米饭、馒头、大饼、面条、玉米、馅类食品、香蕉、葡萄、橘子等。

◎红灯食品:糖、巧克力、甜饮料、甜点心、白薯、肥肉、黄油、快餐食品、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

4.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做适当运动和家务活动

肥胖的孩子不但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存在看电视多、运动少、被动等待多、自己动手少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幼儿园要特别指导肥胖儿童的户外体育运动,并提醒家长回家后敦促孩子练习一些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骑车、跳绳、拍球、游泳等。每次运动20~30分钟,鼓励孩子坚持每天锻炼。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比如,短途尽量以步代车;上下楼梯让孩子自己爬;在家里减少包办代替,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如收拾玩具、端水、端饭、浇花、拎物、扫地、擦地、擦桌子等。

二、与龋齿儿的家长沟通

幼儿园的保健大夫查出彬彬有一颗龋齿,蔡老师把龋齿矫治单交给彬彬的妈妈,妈妈签了字,同意配合大夫矫治孩子的龋齿。但是第二天早晨,彬彬的妈妈把签字单要走了,

又不同意给孩子治牙了。她说昨天与其他家长聊了聊后认为:如果孩子不觉得牙疼,现在就没必要矫治,孩子6岁以后就该换牙了。蔡老师跟.彬彬的妈妈谈了矫治龋齿的必要性,没想到彬彬妈妈反问了一句:“蔡老师,是不是彬彬不治牙就影响班级的龋齿矫治率,你会被扣奖金?’’蔡老师赶紧解释:“不是扣不扣奖金的问题,我们主要是担心孩子的牙齿健康。”彬彬的妈妈说:“那就好,我可以跟你们园长解释,这不是你们老师的原因,是我们家长自己不愿意治疗,与班上老师没有关系。”蔡老师没再说话,因为她不知道该怎样再跟家长交流。

(一)了解龋齿儿的基本特点

洁白整齐的牙齿是人的第二张脸,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但是,当儿童乳牙患了龋齿时,很多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不必去矫治。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因为乳牙患龋,会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进而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还会导致牙齿排列不齐,养成偏侧咀嚼的习惯,使颌骨发育不对称,影响面部美观。如果不加以治疗,还可能发展为牙髓炎、根尖炎,影响恒牙胚的发育。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长大了要换牙,就忽视了孩子幼儿期的口腔健康。目前,我国婴幼儿的龋齿患病率还在逐年升高,这与孩子的不良饮食与卫生习惯固然有直接关系,但也是与家长对乳牙龋齿矫治的认识不到位分不开

的。

(二)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根据龋齿儿及其家长的特点,教师与这类家长沟通的重点是帮助他们认识到龋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并向他们推荐科学的卫生保健方法。

1.请牙医进班召开家长座谈会

因为龋齿的预防、检查与治疗涉及专业的医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请牙医进班与幼儿家长详细交流他们所担心的诸多相关问题。牙医的专业威信会促进家长走出认识的误区,提高他们对乳牙龋齿的重视程度。同时,教师还可以把牙医进班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家长座谈,大约90 分钟;第二部分是与幼儿交流,牙医可以拿着牙齿模具,带着牙菌斑试剂以及相关牙齿的图片、视频资料,给幼儿讲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小朋友的认识水平。

2.提醒家长控制孩子吃糖是关键

龋病的预防离不开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众所周知,糖是孩子乳牙龋坏的罪魁祸首,因此,家长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食糖用量,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吃糖更容易发生龋齿。孩子吃糖也多与家长的教育方法单调有关。当孩子磨人、闹人、蛮不讲理的时候,家长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劝服孩子,就会跟孩子交换条件:“别闹了,你听我的话,我给你吃糖。"调查发现,老人和保姆照顾孩子经常使用这个方法,因为他

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让孩子听话,只好采取这种“甜蜜的诱惑’’。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要及时跟家长交流,并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

3.向家长传授鼓励孩子刷牙的方法

餐后漱口刷牙是预防幼儿患龋齿的法宝,可是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能认真刷牙,回家后就不这么做了。对于这类孩子,教师可以向家长传授鼓励孩子刷牙的方法。比如,教给家长一首《刷牙》的儿歌:“小牙刷,捏得牢,早晚刷牙很重要。刷里边,刷外边,上下左右全刷到,牙膏乐得吐泡泡。"每天晚上,家长和孩子一起边唱儿歌边刷牙。刷完牙后,家长还可以奖励给孩子一张小贴画,强化他的好行为,鼓励他养成自觉刷牙的习惯。

4.家长需要指导孩子正确刷牙

从牙齿保健的角度来说,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也非常重要。在幼儿园,虽然教师讲过刷牙的正确方法,但是因为班级孩子多,即使有的孩子没有正确刷牙,教师可能也无法顾及。所以家长手把手地指导并监督孩子刷牙非常关键。首先,引导孩子掌握挤牙膏的量,如黄豆粒般大小即可。其次,教给孩子正确刷牙的方法——“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刷牙要顺牙缝刷,咬颌面前后来回刷,每个部位刷1 O 次,每次刷牙两三分(钟)”。注意不要让孩子像拉锯一样来回横刷,这样不但刷不干净牙,还有损牙齿。此外,在刷牙的

过程中,还要提醒孩子不要把牙膏吞进腹中。最后,刷完牙后把牙膏漱干净。与好动儿的家长沟通超超上课容易走神,不遵守纪律。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他会左顾右盼,不专心听讲,有时摸摸旁边的小朋友,有时抠抠自己的衣服,小动作很多。为了提高超超的注意力,也避免影响到别的小朋友,老师把超超的座位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这样稍微好一点,但他还是管不住自己。教师把情况反映给超超妈妈后,超超妈妈担心孩子是多动症。

(一)了解好动幼儿的基本特点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动作的多少取决于活动的需要,不需要的动作太多就属于多动。比如,听讲的时候不停地抠手,坐着的时候不停地晃腿,画画的时候不停地动脚,站立的时候不停地扭动身体,集体活动的时候不听指挥到处乱跑,上课的时候爱插话、说话而不是举手发言……这些伴随的、不必要的动作存在于孩子不自觉的行为习惯之中,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或者品德修养等方面均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孩子的好动行为,有的家长像超超妈妈那样认为是多动症。面对这类家长,教师要告诉他们:有的孩子好动属于不良行为习惯,有些则属于多动症(ADHD)。后者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专业的帮助与治疗。是否患有多动症,诊断依据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理测验结

果。多动的普通孩子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区别。

(1)注意力方面。多动的普通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并讨厌别人的干扰;而患有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并难以有始有终,无目的的动作很多。

(2)自控力方面。多动的普通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成人的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则无视环境、无视要求,坐不住,也静不下来。

(3)冲动性方面。普通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是有原因、有目的的;而患有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则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让人难以理解。

(4)生理方面。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其脑部机能有障碍,所以不易矫治痊愈;而好动的普通孩子没有生理方面的障碍,多属不良的行为习惯,加强教育和改善环境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二)为家长出谋划策

根据好动儿及其家长的特点,教师与这类家长沟通的重点是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好动与孩子年龄特点的关系,并帮助他们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根据多动的情况区别对待

不要轻易地把孩子的多动行为判断为多动症,但也不要忽略孩子的多动现象。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才有一些小动作,

家长不要严加责怪,而是要理解和宽容孩子,给孩子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孩子改变自己的时间;如果孩子的多动属于不良习惯,家长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提醒和指导孩子;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患有多动症,可以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一旦确认就要配合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专业的治疗。

2.逐步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

多动的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这里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指有意注意时间,即孩子不管喜不喜欢注意对象,为了完成任务、遵守要求而控制自己注意的时间,这种时间的长短受身体机能的限制,不能无限延长。一般情况下,5—7岁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为1 5分钟,7~1 O岁为20分钟,10一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可达30分钟。可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并不是45分钟。当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所调动的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时间要远远超过有意注意时间。因此,家长可以以半分钟或一分钟为进度延长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当孩子达到一个目标以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再提出新的目标,而不要以为进度越快、时间越长对孩子就越有好处。

3.让孩子适度做一些体育运动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本来就好动、多动,矫正的办法就是限制孩子的活动,让他练习静坐。实际上,好动、多动不等于体育运动,适度的体育活动恰恰是矫正孩子多动的科学方

法。比如,游泳就治好了泳坛名将、奥运冠军菲尔普斯的多动症。体育活动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在运动中协调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锻炼了孩子的视觉、听觉和动觉的统合能力,能有效预防和矫正孩子的多动行为。所以,家长可以带孩子定时定量地做一些体育运动,如拍球、踢球、抛接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游泳等。如果拍球的时候让孩子不出声地数数,更能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

4.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过大会让孩子多动,如遭到歧视或嘲笑、成人要求过严或期望过高、家长态度粗暴以及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紧张等都会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因此,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并尽量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源。

5.适度关注孩子

家长过度关注或者过度忽视孩子也易导致孩子好动。过度关注会造成孩子喜欢在家长或者其他人面前过度表现自己,过度忽视造成孩子想方设法、夸大动作来吸引家长或其他人的注意。所以,家长要对孩子关注适度,为孩子创造理性的成长环境。

6.妥善调理孩子的饮食

多动的普通孩子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应少食含淀粉、蔗糖较多的食物,如土豆、南瓜、苹果、香蕉等;多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花生等。此外,含

有色素、添加剂、防腐剂、辛辣调味品的食品和油炸食品,也都有可能诱发孩子的多动行为,或者加重孩子的多动症状,所以家长需要限制孩子过多食用这些食物。

四、与寄宿儿的家长沟通

作为寄宿班老师,张老师感觉每周一的工作都特别繁忙与劳累。除了按照常规周一上午要做大量与家长沟通的工作以外,还要应对孩子在周一的各种情绪表现。有的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闷闷不乐地与家长再见后,早餐吃得也不香;有的孩子特别兴奋,说话声音很大,跟小朋友炫耀爸爸妈妈周末带自己去玩的地方;有的孩子从家里回到幼儿园,像换了一个人,生活常规忘得一干二净,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一段时间,张老师还发现孩子们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他们开始攀比周末家长给自己买的玩具、食品和衣服。张老师感觉,虽然寄宿班家长来幼儿园很少,但是与他们的沟通不能少,否则会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性特征。(一)了解寄宿儿童的基本特点

寄宿儿童一周才能回一次家,平时与老师和小朋友生活在一起,这种生活环境对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寄宿儿童对家庭和亲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这对他们的家庭概念、亲子感情和情绪发展是不利的。而且由于寄宿儿童的生活环境单调,每天过着统一的集体生活,所以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和自由生

活状态远不如日托班儿童。调查还发现,由于寄宿班是三四个教师照顾30多个孩子,导致孩子与教师之间一对一的交流互动频率不高,所以寄宿儿童在词语理解与丰富程度、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推理方面不如日托班幼儿。另外,寄宿使幼儿园在孩子的卫生、健康和安全等方面也承担较大的责任与风险。

总体来说,寄宿对幼儿的发展是弊大于利。那么为什么寄宿制幼儿园在我国还是深受家长的欢迎呢?问卷调查发现,家长之所以选择让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但事实上,这些家长在双休日和节假日都普遍存在着溺爱孩子、过度保护孩子和包办代替的现象,这与他们所崇尚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是背道而驰的。家长的这些做法削弱了幼儿园的正面教育效果,出现了所谓的“5+2=0’’的现象,即孩子一周5天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培养的良好生活习惯,经过周末2天家长在家的溺爱和放任,又回复到周一的状态。

(二)与家长的沟通策略

根据寄宿儿及其家长的特点,教师与这类家长沟通的重点是帮助他们认识到寄宿对孩子的双重影响,并帮助他们发挥寄宿的积极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

1.指导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既然寄宿儿童的家长认可寄宿对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积极作用,那么就应该与幼儿园的教育要求保持一致。为此,教师可以首先在家长会上向全体家长细致阐述寄宿生活的一日流程,并告诉家长在每个生活环节孩子应该学习和锻炼的自我服务内容,要求家长在双休日和节假日也要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孩子,以发挥家园合作共育的积极效果。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幼儿园不一致,或者家庭内部对孩子的要求互相矛盾,孩子就可能学会因人而异、“见风使舵’’的行为方式,这样不但抵消了孩子在幼儿园培养的独立自理意识,而且会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2.指导家长加强亲子沟通与亲子感情

我们相信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个家长都会爱孩子。比如,有的家长把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或者放纵孩子当做对孩子的爱,有的家长为了保持家里整洁而限制孩子的行为。对于上寄宿制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家长更要学会爱他们。调查显示,长期寄宿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与家长沟通的习惯,对家长也不够理解,亲情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孩子甚至以为家长不喜欢自己才让自己寄宿,因而对家长心存一份误解。所以,教师要引导家长多方面关爱寄宿的孩子,不要仅仅限于生活上的照顾和物质上的给予,还要加强亲子沟通,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与家庭归属感。

教师可以指导家长每周五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在教室多

逗留一会儿,让孩子讲一讲班级环境的变化、介绍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回家以后,家长应多与孩子交流在幼儿园的趣事和烦心事,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应记住孩子的好朋友、同桌以及邻床小朋友的名字,聊聊他们的事情;还可以询问和回顾孩子一周以来学习的故事、儿歌、歌曲或者舞蹈。此外,家长还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一周以来家人的生活,带孩子出去玩或者走亲戚,以丰富孩子的生活阅历。

3.提醒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

寄宿儿童的家长平时来园次数少,那么家长开放日就是孩子特别盼望的日子。家长的到来让他们很开心,让他们感觉到家长对他们的喜爱与重视。寄宿班应该与日托班一样每月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最好安排在周五下去,以减少家长请假的次数。如果一些特定的活动,如六一活动、父亲节活动、母亲节活动或者中秋节活动等无法安排在周五,教师要提前向家长发正式通知,方便家长提前安排工作,确保参加活动。对于某些不重视或者经常忘记参加开放日活动的家长,教师要单独通知,以满足孩子对家长的情感需求。

4.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晚间活动

寄宿的孩子特别喜欢班里来客人、来家长,这是他们渴望交往、渴望

亲情、渴望生活丰富多彩的心理需求。为此,教师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邀请他们如有时间可以来园参加孩子的晚间活

动。在家长来之前,教师要

与家长交流活动方案,还要教育孩子欢迎家长的到来以及活动的规则:活动结束后不能跟着家长回家。每次活动以一个小时为宜,鼓励家长抽出时间轮流参与孩子的晚间活动。五、与随班就读儿童所在班的家长沟通

月月是一个新来的小朋友,惠有轻度自闭症。班主任范老师说:“月月有‘病’,小朋友要关心和照顾她。”可是孩子们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班里的毛毛小朋友最喜欢模仿奥特曼的造型和动作了,他一做奥特曼的姿势,月月就“啊一啊一啊”地叫,毛毛觉得月月真滑稽,于是偶然的好奇变成了故意的取笑。此外,月月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很笨拙。于是有的小朋友就跟家长说:“月月是个傻子。”月月的妈妈听见了,很难过。有些家长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不理解,要求自己的孩子转班,理由是让孩子跟比自己能力强的孩子在一起才能学得更多。范老师感觉虽然班里只有一个特殊儿童,但是与家长的沟通困难多了。

(一)随班就读是很多家长不太了解的新型教育形式

在家长的印象中,普通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就应该到特殊学校就读,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两类儿童在一起学习与生活的全纳教育。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渠道向家长宣传全纳教育的意义。但是,知识和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的质疑和拒绝在所难免,所以

幼儿教师不要气馁,要持之以恒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沟通的要点是帮助家长了解到,全纳教育有一系列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模式,不但有益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发展,也有益于培养普通儿童观察他人、关爱他人、互助合作的能力,使他们从小就接纳和尊重人的多样性,减少歧视,树立平等、公平等文明意识。随班就读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随班就读儿童甚至是普通班级所不具备的教育资源。

(二)与家长的沟通策略

教师在与随班就读儿童所在班的家长沟通时,沟通的重点是鼓励他们的教育信心,并帮助他们为孩子提供和创设全纳教育的环境。

1.向普通家长发放一系列学习资料

很多普通孩子的家长不接受随班就读,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个群体,1较少有机会换位思考。而且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说,我国对有特殊需求人群的宣传教育以往不够重视,所以普通家长难以发现同在一个蓝天下的另一个群体。教师需要整理相关资料,把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的特点及其教育以及世界范围内对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援助精神等内容编辑为系列材料,张贴在教室外面或者发放给家长,以激发人们内心潜藏已久的爱的力量。

在街头的展板、横幅前稍微顿足,对电视、广播、报刊上的信息稍加留意,你就会看到现代文明城市关于爱心的公

益宣传。幼儿园也可以专门制作一套供家长阅读的展板,在每年的1 2月3日即“国际残疾人日”展现给家长浏览,帮助家长了解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区别、生活状态、治疗条件以及所需要的社会关爱等。教师还可以特别制作涉及本园随班就读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相关知识,如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唐氏综合症、感统失调症、自闭症或者发育迟缓等。

2.鼓励部分家长配合做宣传

教师可以先与那些特别有爱心的家长沟通,与他们在全纳教育观念方面达成共识,然后给他们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鼓励他们做其他家长的思想工作,发挥家长影响家长的特殊作用。这些家长在配合教师做宣传的时候,需要一些准确的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实例,所以教师要注意联系本班随班就读儿童的具体情况与家长沟通,丰富家长义务宣传的专业知识。

3.经常展现普通儿童的进步

如果普通孩子的家长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共处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他们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全纳教育的理念,所以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展现普通儿童的成长故事。比如范老师发现小朋友取笑月月的行为之后,就引导小朋友共同营造班级互爱的氛围:“咱们这个班的小朋友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特别是月月有病正在治疗,

咱们都不要取笑、欺负她。老师给做得到的小朋友一张爱心小贴画,谁愿意得到爱心贴画?谁愿意当爱心小天使?’’全班小朋友都高高地举起了手。后来,毛毛一发现月月在身边,他就不学奥特曼了;不管是在室内还是户外活动期间,看到月月在做危险的动作,小朋友也会及时报告老师;其他小朋友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月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小朋友变得会理解别人、关心别人了。教师可以把孩子的这些进步讲述给家长听,或者写成教育笔记贴在教室外面,或者把孩子们的表现编成儿童剧,让孩子们演给家长看。把情感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长将会被教师的良苦用心和幼儿的精神成长所感动,这也体现出全纳教育理念下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教育宗旨。

4.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家长搭建交流平台

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出现往往会给家长带来巨大的打击,使他们承受普通家庭难以体验到的压力、痛苦、无奈与无助,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尊重、包容、鼓励与帮助。因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属于少数群体,这些家长沟通的范围是狭窄的,他们不太确定普通人群是否接受他们,所以他们通常不够自信。因此,教师首先要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家长的这些心理需求,为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比如,可以组建小范围的座谈会,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家长倾诉自己的经历,给其他家长提问和了解的机会,让普通孩子的家长

和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家长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征得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家长同意的前提下,让他们描述随班就读给孩子带来的进步以及自己的欣慰与感激之情,具有良好的宣教效果。比如,月月的妈妈讲道:

一天午睡时间,趁老师转过身的工夫,月月坐起来朝其他没睡着的小朋友笑笑;看到老师要转过身来,她就赶紧躺在床上装睡,这样反复好几次。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月月,反而由衷地为月月的“调皮”行为感到高兴。当我和月月的爸爸从范老师口中得知女儿“调皮”的故事后,激动地哭了! 要知道一个自闭症患儿会“调皮”了,也就意味着她偶尔走出了自闭的牢笼,露出了与老师和小朋友主动交流的曙光,这对于月月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我们对月月多年的治疗与等待终于有了回应!感谢月月的班主任范老师能如此包容我的孩子,感谢月月的同班小朋友对月月的帮助,也非常感谢诸位家长对我们的体谅!谢谢大家!

月月妈妈声泪俱下的叙述感动了很多在场的家长,感动将会带来行动,因为人人都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心。

5.鼓励普通家长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家长自愿互助结对

普通孩子的家长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的家长自愿互助结对是更加深入、长效的全纳教育形式。教师鼓励家长自愿

幼师与家长沟通礼仪

幼师与家长沟通礼仪 一、家长会与家长接待礼仪 1、家长会目的 (1)与家长沟通,加深双方对幼儿的了解。 (2)向家长宣传,帮助家长正确地教育子女。 (3)向家长展示,让家长认识老师、理解老师,从而支持老师的工作。 2、家长会礼仪 (1)提前书面通知家长。 (2)努力创设和谐氛围,注重情感作用。 (3)与家长平等交流,友好协商。 (4)多给家长发言的机会。 (5)重视会后反馈。 3、家访礼仪 (1)提前与家长预约,不可勉强家长。 (2)守时守约,若因事不能准时赴约,要设法告知家长,以免家长久候。 (3)讲究敲门的艺术。若是雨天,不可将湿淋淋的雨伞带进室内。 (4)家访时如遇有新客来访,家长做介绍时,应起立向来客问候。 (5)跟家长谈话,语言要客气。对幼儿多表扬少批评。 (6)家访时,以真诚为贵,不可借家访解决私事或收受“礼物”。 (7)家长未提出邀请,不要在幼儿家里随意参观。但可以要求看看幼儿的房间,以示关心,并对幼儿做些了解。 (8)家访时间不宜过长,达到预期目的,即应告辞。

二、与家长日常沟通礼仪 1、与家长沟通礼仪 (1)热情接待来园的幼儿家长。家长来访教师要立即起身,问明来意。 (2)谈话时要控制音量并保持距离,认真倾听家长的叙述。 (3)营造宽松的氛围,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4)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 (5)交谈时不要与别的幼儿比较。谈完后要肯定沟通收获。 2、与家长沟通技巧 (1)尊重家长,态度诚恳;主动微笑,用字遣词优雅;仪态端庄,包括肢体语言。 (2)选择恰当的沟通时间与地点,向对方表示善意与欢迎。 (3)保留对方的面子,委婉地透露坏消息。 (4)适时提出建议,询问对方的意见。 (5)不要仓促地做决定,不要催促对方下决定。 (6)强调沟通双方相同的处境,充满信心地进行沟通。 例如: 家长反映问题——态度冷静,让家长把话说完,认真委婉。如:谢谢!让我们再了解一下。请您放心,我们再商量商量,尽量帮你解决。 家长之间发生冲突——稳定家长情绪,分别与家长谈话。如:别着急,孩子在园发生事情,责任在我,您有什么意见和我们说。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 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1.在家园沟通时,要尊重家长 教师与家长谈话态度要热情,特别是对那些难以接近的家长,让家长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 例如: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随机谈话等与家长拉近距离,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曦曦、 昊昊、帆帆、龙龙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这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 因此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 2.要肯定孩子 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

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蛋说:“你真棒!老师 真高兴。”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 3.对家长要一视同仁 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时,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应从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 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比如小华抓了小朋友的脸,教师不能一见到其家长就告状说:“今天小华 又抓人了。”这种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

幼儿园遇到突发事件教师怎样与家长沟通

幼儿园遇到突发事件教师怎样与家长沟通 突发事件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难免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每个学生的表现也都各不相同。你很难预料到下一节课会出现什么状况,会有哪个学生突然做出一件什么事情。所以作为一个老师学会如何应对这些突发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动态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思想,还有点小个性。在课前,尽管老师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还是不能确保一堂课都能按照我们的教案顺利实施,如何唱好课堂中的“小插曲”,化解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让教学环节有序开展,甚至能够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良机,给课堂增添不少色彩,起到“点睛”之用。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无疑也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幼儿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育好每一位孩子,家长工作也是我们老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孩子教育意义重大,家长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重视对家长资源的利用,把她当成教育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充分的利用家长资源做到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的发展。 这学期我带小班,对于小班我的经验不是很足,在一次中午吃饭时,小朋友都很安静,忽然不知谁大声喊道:“老师,张琦的饭撒啦!”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好像在看我怎么“处理”这件事,之前还不知

道谁被烫到,没过几秒钟后我听到内边传来了张琪的哭声,这才想到今天吃的面条。当时我非常的紧张的直奔过去,洒饭的宝宝则用紧张的眼光看着我,而她他仍然没有反应,于是我赶快将她拉开。任凭那汤流到身上,也没起来,我怕烫着孩子连忙说:“宝宝,快站起来!”之后立马带宝宝去卫生间用凉水给孩子降温,直到孩子睡下之后我害怕孩子腿上会起泡,一直没停过给孩子降温,直到看见宝宝腿上的红片慢慢退去。这时我的心才放松了一下,之后将孩子弄脏的裤子给孩子清洗干净,打电话叫家长过来给宝宝送裤子,家长来后,我与安老师先是给家长解释事情原由,完后我们诚恳的向家长道歉,由于孩子没有被烫到,家长直说没关系没关系。整个一下午,我和安老师每时每刻的对宝宝进行观察已确保没事,下午放学后,看到张琪的妈妈我与安老师又跟家长进行沟通,再次道歉。 看到小朋友被烫后我心中有说不出来的一种感受,有些孩子看着汤被打翻,连最起码的自我保护都不会。同样的情况在家里肯定也会发生,只是这些都被父母“承包”了。那么,在遇到突发事件后,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呢? 一、在家长工作方面: 1、教师应讲究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 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幼儿园的家长们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策略)

宝贝上了幼儿园,每次问老师,宝贝表现怎么样,老师总说“挺好的”,但是宝贝的小毛病却从来没断过。难道老师只报喜不报忧? 老师总是报喜不报忧的原因 1.宝贝的客观因素 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在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影响下,有的宝贝在幼儿园确实比在家里表现好,尤其是在独立生活和游戏活动方面,宝贝常常显得更加能干和会玩,可是一回到家里,宝贝就恢复依赖和磨人的状态了,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妈咪发现这种情况以后,可以跟老师及时沟通,调整自己和其他家人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使孩子在幼儿园的好表现在家中也得到延伸和巩固。 2.老师的主观因素 现在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所以对于宝贝在成长中遇到的正常问题,老师往往从正面进行理解和引导。再说老师也见得多了,知道宝贝自我成长的力量会促使他自我矫正,因而对宝贝的问题态度比较从容,这些职业思维特点使得老师可能出现“报喜”多于“报忧”的状况。 3.家长的微妙因素 这是当今许多老师报喜不报忧最微妙的原因。因为每个家长都有一个宝贝,幼儿园是宝贝走出家庭大门的第一步,所以家长对离家在外的宝贝充满了关爱,对老师和幼儿园的状况也有一个渐渐了解和信任的过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长对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方法存有疑虑,于是选择了向幼儿园领导反映情况或者与其他家长交流的方式,这些都会被老师理解为“告状”,影响她在幼儿园和家长群体中的威信,所以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有的老师就出现了报喜不报忧的情况。 喜忧只报一半教育效果也会减半“少小若天成,老大自然成。”幼儿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有许多关键期,有些问题需要早发现早教育,为宝贝打造最好的启蒙开端。可是喜忧只报一半会产生一半的教育,使家长和老师错过一些关键信息和教育时机,进而影响宝贝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园关系透明一些,家长就能及时了解宝贝各方面的状况,并及时寻求到老师的专业指导,家园通力合作,让宝贝发展得更好。 让老师报喜又报忧的家园沟通策略: 1.不要接了宝贝就走,抽时间跟老师多聊几句。 常看见有的爸爸妈妈来接宝贝的时候,总是跟老师说声“再见”就走;有的家庭则总是保姆、阿姨来接宝贝,一个学期也难得见爸爸妈妈接几次。因为爸爸妈妈很少跟老师沟通,保姆、阿姨的交流水平和主动性又有限,这两种情况都导致老师没有机会把问题及时、有效地反映给家长。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很忙,可以想办法单独安排一次充分的交流时间,以便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策略

.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策略 兰州铁路第三幼儿园黄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园共育的关键在“沟通”二字,家园双方通过交流彼此的观点、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教师和家长有着良好的沟通意图,但由于各种原因,双方经常会出现沟通障碍。通常是沟通双方产生误解,形成错误假设,开始了错误的解释,最后导致错误交流的现象。 一、原因分析: 在我与家长交流时,也出现过上文中类似的情况,如案例一:我们班的幼儿刘某某,是一个非常聪明,观察力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小班刚入园时,哭闹现象特别严重,哭起来就没完没了,家长为此经常站在教室的窗户前,徘徊观察不愿离园,虽然我们运用了很多办法,孩子的哭闹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于是我与其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可家长非但不配合,还经常给我们两位老师不

定时的打电话,甚至连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受到了影响。案例二:幼儿石某,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母年龄较大,且父亲在外地 文档Word . 工作,母亲全职在家带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石某入园时已经快四岁了,应该有正常的排尿意识,可仍然天天尿湿裤子或被褥,针对孩子在的情况,我也和他的母亲进行过多次的交流,希望家长能给予配合可效果不好。案例三:赵某某身体素质较差,缺勤现象严重,经常因感冒发烧不来幼儿园,即使来园,家长也是时常给孩子带着药,可是我通过观察孩子一天在园的情况,并没有发现孩子咳嗽、流鼻涕的现象。我与家长多次的交换意见,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可是都没有达成共识。遇到这种情况,着实让我很头疼,经过冷静分析和反思,认识到我在与家长沟通中存在沟通随意性强,缺乏深层次沟通;总以自身为主导,扮演“权威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解与沟通;由于家长的过分依赖,为了应付家长,随之附和,浅层次的互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是与家长沟通产生了障碍。 二、策略实施: 正在我束手无策时,我园承担了省教科所下达的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促进家园共育的策略研究,针对课题我园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的家园活动,为教师沟通能力的提高搭建操作平台,而我也在这个平台上也找到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切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有哪些沟通技巧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有哪些沟通技巧 唯有重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使家长和幼儿老师成为共同育儿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今天小编为你带来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家长分成几类,对不同的类型的家长采取了不同的沟通方式。 1、故意刁难型 这类家长大多经济条件比较好,有知识,有个性,对待这样的家长要热情、真诚、主动,你越不理我,我越要接近你,我班阿正小朋友的妈妈每次接孩子时很少进班,每次都在门口招呼一声就走,如果进来了,肯定是有问题,有一次送孩子时阿正的妈妈说:“老师,你们是不是用凉水给孩子吃药,阿正回到家说老师用凉水给我们吃药,药到水里化不开。我请她同我一起来到饮水间让她看看保温桶的水,我对她说:“我们每天都打新的开水。”

他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噢,那他可能有点不爱吃这药吧,又在说谎骗人了!”自此家长渐渐地和老师的话多了,不再给老师挑毛病了,多了一些肯定和配合。 2、过分呵护型 东东的妈妈生怕孩子在幼儿园里饿着、渴着,所以每天接孩子时总带着吃的和饮料,导致孩子不好好吃饭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与她妈妈交流,同时把幼儿园每天的食谱指给她看,再找杂志和有关资料,让她明白营养过剩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害处,渐渐地家长们明白了科学膳食的道理。同时通过我们的沟通,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教育上,幼儿园和家庭达到了与家长沟通的目的,但最重要的是用老师的真心、幼教经验、科学育儿的知识去换取家长的信任,这样家长工作中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家长工作就不难做了。 3.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 与这类家长沟通时,老师应多向他们解释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其明白过高过急地要求孩子只会适得其反,使幼儿丧失信心.如,不少家长问"孩子念儿歌时总是手舞足蹈怎么办."我们便对他们说:"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需要用动作来帮助自己理解儿歌的内容."同时告诉家长,这还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式,平时给孩子讲故事也可采用这个方法来帮助孩子记忆。

幼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幼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良好的仪表,打开交往的大门。 我们经常说 :教师要为人师表,这不仅指内在的品行,还要有得体的外表。教师的仪表包括: 衣着、打扮、谈吐、仪态等,仪态中面部表情尤为重要。当教师面对幼儿家长时,首先要 微笑,微笑是理解、是阳光、是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每天放学时,老师将孩子送 到园门口,家长来接幼儿,整个接送过程虽然短短十分钟,但一个学期加起来,却是与家 长接触最多的时间段,老师的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抛开一切烦恼,露出最真诚的微笑,向家长一一点头示意。 教师在家长面前还要注意衣冠整齐、身体站姿,是否抬头挺胸、显得神采奕奕,因为 我们此时此刻的形象代表着幼儿园的形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教师是一个 公众的形象,良好的仪表既是尊重家长,更是尊重自己。 策略性的交谈,取得家长的信任。 教师与家长交谈时,态度要真诚 作为幼儿教师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 所以当个别孩子有一些小错误,教师要与家长交谈时,一定要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还要注 意场合,比如接孩子时,交谈要简短,因为许多家长都在等着接孩子,如果你跟某一位 家长聊得时间太长,其他家长难免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这时候的交谈一般以一两句为宜,内容应以表扬为主。 多通道的个别交流,心与心靠得更近。 家园活动的形式很多:家长会、家长公开半日活动、亲子远足、亲子小制作、家园宣 传栏等,这些都是集体性的活动,多通道的个别交流更为重要。 新生入园前家访,教师与家长面对面地真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只有坚持进行细致的沟通与交流,才能让家长感觉到老师的贴心服务,才能真正做好家长 工作。 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怀着对孩子的殷切关爱之情与家长交谈,使家 长心悦诚服,以此换来家长对教师、对幼儿园 的信赖。 首先,老师要准备好与家长沟通的问题。

家长沟通“幼儿园特色”话术

新生家长沟通“幼儿园特色”话术 第一步:先知己 有专家如是说:“如果说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它让我们用100年的时间来重新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的特质和需要,发现儿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而在新的世纪,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幼儿教育对于个人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园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创造更多更平等的教育机会、途径和形式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适宜的、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如何保障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宜并促进儿童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当代幼儿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也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幼儿教育需要解决的共同的问题。” 这是幼教行业大趋势,也是全球性“盲区”。作为从事幼教行业的一员,你有没有意识你园能就这样一个全球性“盲区”已经迈出了积极可喜的一步?!不信?带你分析一下: 一、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园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这是指幼儿园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个人的终身发展和成就奠定必要的基础,比如良好习惯、学习能力、正向品格等,从而为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如何创造更多更平等的教育机会、途径和形式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适宜的、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 这是指在积极做好为更多学龄前儿童提供幼儿园教育机会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实现城乡优质教育的平等,包括机会、途径和形式。 三、如何保障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宜并促进儿童和社会的发展? 这是指幼儿园教育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性(比如年龄、天性等)和规律进行科学的教学,既满足孩子现阶段的接受能力,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 这三大“盲区”,一言以蔽之,即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工具和方法。请大家再对照一下我们幼儿园目前在做的是什么?《拼玩识字》《魔法玩字》?这是表象!事实上,我们在做的是有效教育!有效教育的观念是“以心灵智慧培育孩子,改善幼儿成长软环境”,提供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育和做人(以感恩为主)教育;有效教育的工具是《拼玩识字》《魔法玩字》等项目;有效教育的方法是项目的运营操作技术(对

谈谈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谈谈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幼儿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曾有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得者,“在你的受教育生涯中,哪些教育对你最重要?”他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在幼儿园我学会了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学会与人分享;学会遇到困难不害怕,要勇敢面对;学会要快乐阳光的生活等”。幼儿园教育对于每个受教育者都是如此的重要,而在任何阶段任何时期,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教育,更需要家庭,社会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长沟通理解合作存在的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中,狭义的幼儿期是指3到6岁的孩子,广义的幼儿期是指0到6岁的孩子。一般3到6岁时期,幼儿是在幼儿园度过的,3到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孩子80%-90%的性格,气质,情绪控制,理想,处理事情的态度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的确,前人留下来的种种知识,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与力量。人的很多情绪,性情都在小时候略显苗头,所以在幼儿期,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引导与教育

显得特别重要,就像一棵小树的成长,需要人们去不断的修剪去旁支,去及时浇水,小树才能茁壮成长为一颗大树。而这一时期的对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社会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在配合与支持,合作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最为珍贵重要。在这两者沟通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一般充当与家长沟通的使者,两者沟通合作时经常存在的问题有一下几点: 1,有些家长的学历比幼儿教师的学历高,就认为老师没有自己知道的多,根本看不起老师,对于老师给布置的作业与讲的道理不屑一顾,甚至与老师在谈话过程中,趾高气昂,只讲述自己的理念与教育观。其实,家长学历高,并不代表在教育幼儿方面,比老师专业,有的家长或许在物理化学科研方面,或者舞蹈艺术方面拿到很高的学历与资称,但对于幼儿的发展教育却不知一二。 2.在做家长工作的过程中,幼儿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特别护短。当你和家长反映幼儿的缺点,如幼儿在学校老打人,推压小朋友时,家长就会为幼儿寻找各种理由,反复向老师介绍幼儿的优点,对缺点避而不谈;还有的家长听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打了其他小朋友时,就赶紧说某某小朋友前几天也打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幼儿在学校霸道任性,所以玩具都是他的,谁也不能动。老师向家长反映时,家长就会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也这样,没关系的等。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方法01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方法01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方法01 一、用微笑迎接家长,快乐渲染。 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提倡微笑服务,我想我们幼儿教师也不例外。早上,当家长迎着阳光走进幼儿园,出现在教室门口时,看到笑容可掬的老师,听到老师与孩子的亲切问候,或许家长们一天的好心情从此开始,家长们会很放心,他们会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像在家一样。下午,当工作了一天的家长来园接孩子时,老师微笑着对家长说:“您的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很棒!”也许家长的劳累会立刻减轻许多,当家长有事晚来接孩子时,面对心急如焚、满脸歉意的家长,老师依旧微笑着说:“不用着急,没关系的,孩子很听话。”有怎能不让家长感动呢?微笑得力量是无穷的,而对于我们老师或许它是你启动家长心扉的钥匙。 二、尊重理解、艺术沟通。 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是最简单的人和人的交往,是从陌生人到为了孩子而相识、相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过程。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不同知识结构的家长,不同性格特点的家长,老师应做到不同的家长用不同的话,遇到不同的情况要不同对待。 首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尊重家长,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

来对待家长,尊重谈们的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然后,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同时这种肯定也能让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也会得道延伸,能有效的促进家园互动。 再次,对待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可是无论家长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孩子送进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 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和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其次,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与家长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的使用语言,我们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找出不足,这样家长会比较容易接受。再有就是不要一开始就切入主题,待家长稍微平静的时候在自然的引出主题。 最后,就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不足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音高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幼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幼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一“尊重”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1.尊重家长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家长的人格。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2.如何让家长尊重我们 a.教育的专业性 不断地增强、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育儿知识等等。除了在书本上进行学习,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例如:身边有孩子的同事的育儿经,家长之间交流的育儿感受等都是我们收集的资料。你的经验越丰富,家长对你的信任值就越高。同时,他也会越尊重你。 b.感官的刺激 俗话说,“人靠衣装”。你的穿着打扮会渗透着你的内涵和修养。大家可能知道在一些公司里,会要求女职员穿着套装,男职员打领带。除了是一种整体形象问题,也是象显示自己公司的员工素质比较高。例如:现在有个地方邀请你去演讲或者工作指导,

你会选择哪套服装?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不自然透过一个人的服装去猜测一个人的职业。因此,你的穿着打扮是否让家长觉得你是专业人士呢?还是觉得你更象街边那些低级趣味的没文化的人呢?你觉得家长会比较尊重哪种人呢? 幼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二、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1.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方式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从你的谈话中应该表现出:语气的婉和,语态的真诚,语调的亲切,语势的平稳,使家长一听就明,能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批评的话语也要婉转,并体现出你的专业性。例如“xx小朋友,他的表现欲特强,时时、事事、处处都想在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树立自己的威信,可因为他年龄小,把握不好方法,常常误认为欺负小朋友就是树立自己的威信。所以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给予他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讨论:你们班上两个孩子打架,a孩子把b孩子打伤了,由于伤势比较严重,现在需要你要和a孩子的家长沟通一下,你会怎么说? 2.把握好沟通的时序 在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学校“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如何沟通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如何沟通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 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 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 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 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每天在接送幼儿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 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以前,我在这方面不太注意,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 , 使自己很被动。意识到了这一点,再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很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法,边摸索、边试验、边总结。现在,我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和家长沟通,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支持、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 , 孩子们在各方 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 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 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 1、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2、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 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我 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指导幼儿制作了 一张生活卡,贴在楼道里。内容包括:今天我吃饭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 我睡觉了。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按数量用自己喜欢的图案纪录。这样,家长就能利用 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又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孩子们还 可以向家长解释,从而让家长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实。

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心得体会 教师:杨松元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师,甚是挑战。《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我园处于新建一年的一个崭新的幼儿园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我园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乐园、花园、文化园”。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整理成以下几点。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2)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

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过程是这样的: (3)真情感动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三)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老师应通过各种

家园合作-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家园合作-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幼教界人士进一步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素质首先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这一问题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园参与了中国学前教育学会“十五”立项课题《武汉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于管理研究》,并承担了子课题《整合利用家长资源,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教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在幼儿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家园共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就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家长资源,提高教师的素质,展开了研讨。教师们认识到:掌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对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因为从家长处教师可获得许多宝贵的知识经验与信息,对提高教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犹为重要。这里的沟通,是指在孩子发展与教育上,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孩子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 一、教师应讲究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 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上一点小错误,有的老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时,似乎没看到孩子的优点,总是向家长告状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 二、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教学内容

浅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家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幼儿园“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如何让家长信任你,愿意听从你的建议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 “尊重”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1.尊重家长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家长的人格。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2.如何让家长尊重我们 a.教育的专业性 不断地增强、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育儿知识等等。除了在书本上进行学习,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例如:身边有孩子的同事的育儿经,家长之间交流的育儿感受……都是我们收集

的资料。你的经验越丰富,家长对你的信任值就越高。同时,他也会越尊 b.感官的刺激 俗话说,“人靠衣装”。你的穿着打扮会渗透着你的内涵和修养。大家可能知道在一些公司里,会要求女职员穿着套装,男职员打领带。除了是一种整体形象问题,也是象显示自己公司的员工素质比较高。例如:现在有个地方邀请你去演讲或者工作指导,你会选择那套服装?为什么?在生活,我们也会不自然透过一个人的服装去猜测一个人的职业。 因此,你的穿着打扮是否让家长觉得你是专业人士呢?还是觉得你更象街边那些低级趣味的没文化的人呢?你觉得家长会比较尊重哪种人呢? 二、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1.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方式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从你的谈话中应该表现出: 语气的婉和,语态的真诚,语调的亲切,语势的平稳,使家长一听就明,能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批评的话语也要婉转,并体现出你的专业性。例如“X X小朋友,他的表现欲特强,时时、事事、处处都想在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树立自己的威信,可因为他年龄小,把握不好方法,常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一、通过家教园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二、通过“快乐星期天”增进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三、通过网络的途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涌入家庭,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学网络的出现。我园也有了自己的教学网络,我们把这功能广博的网络运用在教学上,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也 是教学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园给每个班级都申请了一个 电子邮箱,给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机会。当我们打开 班级的邮箱时总能看到家长在家教育孩子中所遇到的问题、孩子在 家的发展情况、家长对老师、阿姨工作的肯定,同时老师们也会响 应的给予他们回应。 四、设立“幼儿成长档案”进行随时的沟通 根据大部分家长因为上班帮,常常是来去匆匆连个逗留的时间都没有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设立一本“幼儿成长档案”放置幼儿的书包,这样老师、家长可以通过成长档案被记录幼儿在园、在家的表 现以做及时的沟通同时提出所互相要配合的事项等,这样可以更好 的做好家园同步,以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句话沟通法 引起注意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 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 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

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 1、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水平。 2、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 3、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 4、找出问题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 效果。 真情感动法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 不愿离去。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 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 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 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 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 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 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当然,和家长沟通是一个深奥的问题,我所了解的只是一些皮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家长园地、半日开放、 家访、作品展示、家园联系本和接送环节的作用,注意多种沟通方 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良好评价。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素质与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中国多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加重视。那么,在幼儿园老师看来,现在的家长有什么特点,老师们又是如何与家长沟通呢,我们来看看。 案例一:金口难开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因此他们不大会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其实,他们很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只是不知该如何说起。 对策:主动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应该主动。主动与家长建立朋友关系,刚开始老师可以和家长拉拉家常,谈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比如家里的情况、最近看的电视剧等等;老师还可以在家长接送孩子时与他们谈谈彼此共同关心的事,使家长觉得于老师交往很轻松,逐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慢慢的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由于家长何老师已经建立了朋友般的关系,在交流孩子问题上自然而然地主动了。 合适的方式 针对家长的不善言谈,老师还可以采取让家长看孩子的活动录像、活动照片等方式进行沟通。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托板、小班刚入园的孩子,由于是刚入园,家长对于老师比较陌生,刚开始他们对老师还处于不相信的状态,如果此时老师能用实际行动证明孩子的进步,那就会消除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从而增进了解,成为朋友。 对于不善言谈的家长来说,或许不善于说,但比较善于写,所以成长档案、便条也是与这类家

长沟通的有效的途径。 案例二:工作繁忙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对策:现代化联系方式 工作繁忙的家长老接送孩子的机会较少,他们对孩子信息的了解都是间接的,如通过老人、保姆的转达,不是内容不详,就是内容不符,甚至于不传达。因此,一些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就派上用场了。 1、短信。短信是向家长传达通知最有效的方式。以短信的形式向家长发通知,不但能够让家长及时、细致地了解幼儿及班里的情况,又可以防止家长遗忘通知上的重要内容。 2、论坛。细致很多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站以及班级论坛。在论坛里,老师可以上传一些孩子的活动照片。这样即使家长工作再忙,无法来幼儿园,但还是可以抽空上论坛看看孩子在园的情况的。 3、QQ群聊。老师可以给自己班里的家长建立QQ群,聊聊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促进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同时,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育儿经验。 4、电子邮件。对于难得上网,工作又确实忙得不得了的家长,老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邮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 老师运用这些现代化的联系方式,能及时消除家庭与幼儿园在沟通过程中的矛盾,使工作更有实效性。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技巧汇编

家长沟通技巧 1.家长沟通的定义 家庭和早教机构是影响小朋友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小朋友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中心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中心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小朋友各方面的发展,与中心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每天在接送小朋友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在中心观察多位老师,在这方面不太注意,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教师在今后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应该多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获取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共同的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2.家长沟通原则 1.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2.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家长沟通操作要点 1、 2、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2、了解小朋友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 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小朋友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网络直播的平台基础上建立了微信群和生活情况板块。内容包括:吃饭情况、喝水情况、大便小便情况、睡觉情况。通过指导小朋友利用室内活动时间玩玩具或阅读等方式解放一位教师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小朋友在园的生活情况。 4、托班课程大多交流小朋友生活情况,早教亲子课则大多交流课程情况。托班的班主任须与家长电话、短信交流或面谈,频率为至少每周一次。早教课教师须于课后与家长及时沟通,频率为至少每月一次;若陪同小朋友上早教课的不是父母,教师则须与陪同人交流的同时,也于课后与父母电话交流,频率为至少每月一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