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1 目的

1.1 对质量体系下的所有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1.2 对产品的实现过程,包括从进料、生产过程、成品包装出货的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满

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1.3 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2 范围

2.1适用于质量体系下的所有过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进行监视和控制;

2.2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要求的能力进行确认;

2.3对生产所用物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监视和测量。

3 职责

3.1总经理对质量体系下的所有过程所需资源提供承诺,具体要求按《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执行。

3.2管理者代表对质量体系下的所有过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实施监督并负责,定期向总经理汇报。

具体要求按《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执行。

3.3生产部管理人员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艺、生产效率的监督,具体要求按《生产过程

控制程序》执行。

3.4采购部负责对采购过程的监视和控制,具体要求按《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3.5仓管负责对物料入仓过程、成品入仓过程、成品出厂过程的监视和控制,具体要求按《仓库管

理规范》执行。

3.6品保部负责所有物料,包括本公司采购的物料和协力供应商加工的物料组件以及顾客提供的物

料等、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的特性及要求进行监视和测量,包括产品实现过程中质量目标的分解等。具体要求按本程序执行。品保部负责对产品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检查,确保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符合规范的要求。

3.7各车间的操作员工负责产品生产的设置、监视及产品的自检互检。

3.8品管部、生产部负责对工序的有效性与效率的测量。

3.9各岗位工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工作的监督、对下属岗位工作的检查、对相应质量目

标完成情况的统计。

4 定义:

4.1 特殊过程:指制胶、制胶、离型、涂布工艺。

4.2 一般过程:指成品加工工艺,包括分条、复卷、分切等。

5.1 生产过程的监视:

5.1.1 特殊过程:

A. 操作人员在每次生产之前、生产条件变换或调整后重新开始生产时,均要按相应

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检查各种参数,做好生产准备。并通知巡检员给予首件确认,确认无

误后,方能进行生产。

B.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员工须按工艺要求定期检查生产条件是否变化、是否满足工艺

要求,并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涂布过程参数记录表]中。如果发现异常则立即予以调整,

同时将涉及到的产品予以隔离,然后填写[品质异常处理单]通知品管部处理。若生产条

件无法调整至要求时,需立即通知上级处理,必要时需停止生产。若生产条件无法调整

至要求时,需立即通知巡检员(具体哪个岗位),并停止生产。

C. 品管部按规定对车间产品进行检测,巡检QC定期(按照工艺要求或控制计划)对车间进行巡查,并将巡查结果记录于各类[过程巡检记录表]中,若发现异常,则立即通知作业员予以调整,必要时,须按《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书面的报告,通知相关部门或人员改善,涉及到的不良应立即予以隔离标示。

5.1.2 一般过程:

A. 作业员在每班开始生产、生产条件变换或调整后再生产时,均按过程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设置好生产条件。生产出首件产品后,首先由作业员进行自检,合格后方可进入批量生产,过程检验员不定期抽检首件是否合格。(首件是必须签字确认的)

B. 一般过程的作业员在生产过程中须随时抽查生产条件是否变化、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并按过程检验规范的要求予以自检或互检,如发现异常则立即予以调整,并将产品予以隔离标示,通知过程检验员进行处理。

C. 过程检验员则按过程检验规范要求的频率对产品进行巡检,若发现异常则立即通知作业员并予以调整,同时将产品予以隔离标示,必要时,须按《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书面的报告,通知相关部门或人员改善,涉及到的不良应予以隔离标示。

5.1.3.各车间的生产管理人员对本车间各道工序的生产工艺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包括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如发现异常须及时要求作业员予以纠正,若会影响到品质时,需通知过程检验员对产品的符合性进行检查,在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应考虑适当增加抽查的频率。

5.1.4.生产部主管每天审阅车间的各种报表,以了解车间产量及工艺规范的执行情况等,以此作为对作业员及班组长考核的依据。

5.1.5.品管部需对过程监视及过程检验的记录予以分析,掌握产品或生产条件变化的规律,以不断改进过程控制方法,提高过程监视的有效性和效率。

5.2 生产过程的测量

5.2.1.生产部的测量:一般每月根据相关的记录统计车间及产品的产量、工时、材料消耗、设备利用率、停机率等,并根据产能分别计算适当的人员、设备及材料消耗的效率或有效性指标。

5.2.2品管部的测量:

A. 对于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及重要的产品性能指标,采取必要的统计技术应用于过程的测量,如监视过程的稳定性及变化趋势等

B. 品质部每月根据检验记录对各产品、各工序的合格率、不合格率、损耗等进行统计,并根据不同的不合格类型分别统计不合格的原因,为生产部改善的提供依据,监视过程的有效性。

5.3 其他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对于生产过程以外的其他过程,如营销、研发、物流、行政等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规定如下:

5.3.1.对于涉及到不同岗位的过程,则按照流程的顺序,由后续流程的岗位对前面

流程的岗位的工作符合性进行检查,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对于所发现的异常,都需以一定的形式通知上道工序予以纠正,必要时须按《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实施纠正措施。

5.3.2.每月由各岗位的上级对下属工作进行检查,实现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发现异常情况时,须立即要求有关人员予以纠正,并将其作为岗位工作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5.3.3.在执行各流程的过程中,任何发现流程不顺畅、错误的,都应及时报告上级处理,由上级联系相关部门商讨修改,防止出现不遵循流程、破坏流程等现象。

4.2.1.2所有进料由仓管根据供应商的《送货通知单》核对本公司的《采购清单》进行入库验收,订单号码、物料编号、品名规格、数量、供应商名及验收单号码。验收过程中如发现来料与《采购清单》有异,仓管员应及时通知采购处理,对验收无误的来料放置待检区,物料放置高度不超过1.8米。填写《进料验收单》并通知品保部IQC检验。

4.2.1.3 品保部IQC接到《进料验收单》后,核对订单号码、物料编号、品名规格、数量、验收单号码是否与实物相符,核对有无产品合格标签或产品合格证以及供应商检验报告,核对实物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是否相符,核对供应商是否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若有任一不符可拒收。

4.2.1.4 首件物品须经品管主管核准后方可进行来料检验和验证程序。

4.2.1.5 品保部IQC要明确各物料的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装置等。

4.2.1.6 检验准备时须依《进料检验单》料号、调出该料号的《物料确认书》,查阅《进料检验规

范书》,准备必要的检验仪器量具,查阅《进料检验履历表》,了解过去的进货品质情况。

4.2.1.7 执行检验和验证时,品保部IQC要注意以下几点:

a)根据《IQC检验规范》,确定全检或抽检。

b)依据《IQC检验规范》、《物料确认书》及参考样板,对物料的外观、结构、尺寸、装配符合性、电气参数等进行检验。必要时对关键性物料进行可靠性试验。

c)将判定结果记入《进料验收单》中,同时填写《进料检验记录》。

d)检验完毕的样品和检验资放回原处。

4.2.1.8 依据检验结果,结合《IQC检验规范》的抽样标准,对此批物料做出接收或拒收判断。接收的贴《PASS》标签 拒收的贴《Reject》标签。无论判定结果如何 检验员在《进料验收单》上签字确认。检验和验证合格时,库管依据签字确认合格的《进料验收单》办理入库并填写《物料入库单》。检验和验证不合格时,品保部通知采购部进行下一步处理。没有《物料确认书》的物料直接拒收。

4.2.1.9 采购部接到品保部物料拒收判定后,召集设计部、品保部、生产部实行物料评审汇签(MRB),评审依据有两点:

a)不合格内容是否影响产品品质;

b)生产是否急需。

依据实际情况,做出“退货”、“特采”、“加工或全选”初步判断。经管理者代表终审执行。

4.2.1.10 经MRB会议之后,如果判定结果是“退货”,采购部立即通知供应商拉回并重新组织供货,并要求供应商提供返工报告。

4.2.1.11 经MRB汇签之后,如果判定结果是“特采”,品保部IQC将物料改贴“特采”标识,并在《进料检验单》上修正判定结果为“特采”,并通知仓管入库。

4.2.1.12 经MRB汇签之后,如果判定结果是“加工或全选”,应界定由本厂生产部“加工或全选”还是由供应商“加工或全选”。采购部界定完成日期。设计部责任工程师现场提供工程技术指导,品保部IQC可现场稽查。

4.2.1.13 如果由本厂生产部“加工或全选”,生产部要统计所耗工时,产生的人工成本费用从物料应付款里扣除。具体细节由采购部和财务部与供应商协调处理。

4.2.1.14 在“加工或全选”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直接退回供应商。

4.2.1.15 “加工或全选”完成后,品保部应向返工单位索要返工报告。IQC对返工品重新检验和试验。检验合格后将物料改贴“PASS”标识,并在《进料检验单》上修正判定结果为“PASS”,并通知仓管入库。仓管应清点物料最终数量。如果检验不合格,从4.2.1.12开始执行。所缺物料部分应通知采购部追供应商补回。补回的物料从4.2.1开始执行。

4.2.1.16 品保部IQC将返工报告和《进料检验单》合订保存,以备查询。

4.2.1.17 品保部IQC根据不良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并要求厂商提出改善方案,且对其进行后续连续5批进料的品质追踪。

4.2.1.18 如果是因为本厂自身的图纸、物料确认书等有误,则要求设计部进行修改。

4.2.1.19 对于没有《物料确认书》的物料,品保部IQC应在第一时间向设计部索要资料。没有拿到《物料确认书》之前,不得对物料进行任何检验和试验。并及时汇报上级领导处理。

4.2.1.20 对于公司没有能力检验的原辅物料,可由品保部对合格供应商、产品规格型号、外观、包装等项目进行验证。采购部向供应商索要此类产品的产品标准、检验报告单、产品合格证等资料交品保部进行保存,作为验证依据,有品质争议时送国家相应检验机构检验,以验证其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1.21 外协加工物料的检验:同4.2.1

4.2.2 制程监视和测量

4.2.2.1 制程监视和测量流程图(见下页)

4.2.2.2 品保部IPQC对工序技术文件的检查

a)核查是否有《产品工艺流程卡》;

b)核查各工序是否有《操作作业指导书》;

c)核查各检验位是否有《检验作业指导书》;

d)核查各工序的装配工装是否到位 生产设备型号/编号是否正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e)核查各检验位的检验设备/仪器仪表是否到位,仪器/仪表的型号/编号是否正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制程监视和测量流程图(4.2.2.1)

4.2.2.3 品保部IPQC对工序操作的检查

品保部IPQC依据产品工艺流程卡核对各工序的操作内容是否与文件相符,内容包括:

a)对应工艺流程图的产品名称、工序名称和编号与实际操作工序是否相符;

b) 操作内容与《操作作业指导书》内容是否相符;

c)各工序所用物料名称、型号与产品工艺流程卡及《操作作业指导书》是否相符;

d) 对于公司确认的重点加工工序进行重点核对;

e) 对于公司确认的重点检验控制点进行重点核对。

4.2.2.4 生产部应将现场使用的《操作作业指导书》和用于指导生产的各种样板或缺陷照片等放置在醒目上,使操作人员易得到。

4.2.2.5 首件检查

每当新产品试生产或更换品种 或生产状态发生变更 设备维修、更换重要物料、停产超

过1个月等情况 后由生产管理对生产现场、物料、人员、设备等情况进行确认后开始生产。

生产的前3-5件产品 品保部IPQC根据工艺流程卡和《操作作业指导书》以及《检验作业

指导书》汇同生产部一起对首件进行检验 填写《产品首检记录》 进行首件封样并标识

如不合格应要求返工或重新调整 直至首检合格 品保部IPQC签字并经上级管理确认后才

能批量生产。具体执行《首件检验流程规范》。

4.2.2.6 自检和互检

a)自检;生产部操作员在生产过程中,依据工艺流程卡的工艺要求及《操作作业指导书》

的要求做好自检。未经自检的产品不得进入下工序。检验合格,进入下工序。

b)互检: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员对上一道工序的加工品质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向当事人提出,也可向IPQC提出。

4.2.2.7巡检

生产过程中,品保部IPQC按照《IPQC巡检规范》适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包括对工艺流程、操作人员的自检监督、操作人员的作业方法、使用设备、工装、辅具是否正确,对重点控制工序点进行重点巡逻检查。发现有疑点,均可随时抽样检验,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操作者,以使其随时纠正。对在制品抽检发现不合格经品保部主管确认后交生产车间处理,具体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IPQC做好《巡检记录》。

4.2.2.8 专检

对设置检验点的工序,加工后将产品放在待检区,品保部检验员依据《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填写《制程检验记录》。

a)对合格品,检验员对被检品上做特别标记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b)检验不合格产品存放不合格品区或作红色标识隔离。参照《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执行,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4.2.2.9 制程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率接近本公司规定值时,检验员应根据情况及时通知操作员及生产现场管理加强控制;当不合格品率超过本公司规定值时,应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执行《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控制程序》。

4.2.2.10 整机加工完成后,品保部检验员对整机功能进行100%全检,全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包装作业。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对不合格率控制按照4.2.2.9执行。

4.2.2.11 成品包装。生产部操作员按工艺流程卡和《包装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包装作业,并做好自检工作,品保部IPQC监控包装要求进行定期巡检。包装完成后,生产部填写《入

库送检单》,并放置“待检成品”标识牌,通知成品检验员进行抽样检验。

4.2.3 成品最终检验

4.2.3.1 成品最终检验流程图

4.2.3.2品保部FQC接《入库送检单》后依据《成品最终检验规范》规定的方法抽取样品

按《产品最终检验作业指导书》对成品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 并填写《成品最终检验记录》

合格后在《入库送检单》上签字确认 一份自留 一份交生产部 并更换产品标识牌 生产

部入库

4.2.3.3成品最终检验不合格品处理。

a)当最终检验判定为“Reject”时,品保部FQC马上追溯以往此产品不良记录,并贴《Reject》标识。

b)FQC发出品质异常报告 通常以《成品最终检验记录》方式发出。

c)生产部将产品暂时搁置“不合格区”待处理。

d)品保部主管汇集设计部责任工程师、生产部责任人等就不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进料品质问题、生产工艺问题、设计问题等。

e) 生产部按提出的纠正措施实施返工。

f) 返工完成后,生产部重新填《入库送检单》,应注明是返修品,交品保部FQC重新检验。检验的结果可以作为纠正措施效果确认。

g) FQC重新检验合格后,将“Reject”标识改为“PASS”标识 生产部可办理成品

入库作业。若检验结果为“Reject” 从4.2.4.3 d)开始执行。填写《成品最终检验记录》。

h) 设计部责任工程师提出预防措施,通过修改相关技术资料和作业文件,使效果标准化。

i) 品保部FQC持续跟踪同类产品5个批次,以确认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成品最

终检验不合格品的具体处理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控制程序》

执行。

4.2.4 记录保管及使用

进料/物料、生产过程、成品的监视和测量记录分别由品保部、生产部负责保存,采购部可保存进料不合格记录。当合同中有规定时,相关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查阅。

4.2.5 检验印章管理

品保部对发放的检验印章要有记录,并保留每个印章的印样。品保部主管要对印章的持有者严格监控,如不能满足条件时,收回印章,使检验印章能充分起到对产品符合性鉴证和明

确放行责任的作用。

检验员应妥善保护和使用印章,印章丢失或损坏,原印章作废。使用人可申请补领,但须追究其责任。如脱离检验岗位应将印章收回,该印章应停用一年后才可发给新的检验员使用。《检验印章管理作业办法》

4.3具体过程监视方法有:日常工作检查、每月一次的自检、过程审核(即工序审核)、过程及其输出的监视和测量、过程有效性的评价等。

4.3.1日常工作质量检查

各级领导应不定期的对下级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时《质量手册》、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证实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符合相关文件的要求。

4.3.2每月一次的自检

通过对照质量手册、GMP认证检查项目的要求查出不符合项目。

4.3.3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工序进行工序能力的审核。

4.4主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5.1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正确理解,并确定顾客的需求,密切与顾客进行沟通,及时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使顾客满意。

a)销售部对合同履行或完成情况的检查和统计;

b)质量部对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产品返工/返修率、产品交付合格率统计,与顾客沟通的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情况的检查和评价;

c)销售部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等。

4.5.2设计和开发过程

设计和开发出技术高水平、低费效比、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并为采购和生产服务提供正确的信息。

a)技术部组识对设计和开发进行设计评审;

b)对采购、生产、服务及顾客使用中发现的由于设计造成的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评价; c)销售部对同类产品的水平、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和评价。

4.5.3采购过程

确保采购产品质量满足要求、价格合理、供货及时。

a) 质量部对采购产品进公司复验合格率,在装配、调试、试验、交付使用过程中

发现的采购产品的质量问题的统计分析;

b)生产部对采购产品的供应及时性的评价;

c)生产部(采购)对采购产品的价格、库存量、周转情况的统计和分析等。

4.5.4生产过程

确保产品的符合性质量,确保能持续、稳定地生产满足要求的产品。

a)对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的统计;

b)对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的统计和设备完好率和统计;

c)对过程能力的确认和评价;

d)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执行作业指导书的检查和评价;

e)对外包供方的监视和测量等。

4.5.5管理和支持过程

公司各管理部门管理有效性。

a)各部门对主要负责的管理过程的实施及效果进行检查和考核;

b)综合部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效果的评定,对各类人员年度业绩的考核;

c)质量部对监视、测量装置周期检定送检率和合格率的统计;

d)质量部对公司各部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等。

4.5.6根据每个过程的特点选择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如抽样检验、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等,证实过程的结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4.5.7质量部负责组织使用质量例会、控制图等方式,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时机,拟制“纠正和预防措施表”(LR-QP8.5.2-01)并跟踪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3.4当过程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4相关文件

QXSMP-CX-005《记录管理程序》

QXSMP-CX-020《纠正/预防措施程序》

QXSMP-MM-002《工艺控制点管理制度》

QXSMP-MM-003《物料平衡与异常偏差处理管理制度》

QXSMP-MM-010《工艺用水管理制度》

QXSOP-QQ-100《质量控制工作标准》

QXSMP-MM-011《洁净区管理制度》

5相关文件

5.1QX SMP-CX—012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5.2 QXSMP-CX—017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3 QXSMP-CX—013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受控状态: 程 序 文 件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第一版 1.目的 通过对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以获得过程的结果符合策划的程度,使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得到有效执行,并寻求改进的机会,确保体系有效运行,满足顾客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顾客满意度调查、运行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3.术语 本程序采用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和《质量手册》中的术 语及定义。 产品:指公司的最终产品。 4.职责 4.1 人力资源处负责对体系运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及顾客满意度调查。 4.2 供销处负责有关顾客信息的收集、分析。 4.3 质计处负责原料、产品的检验。 4.4 生产车间化验室负责中间产品的检验,产品的初级检验。 4.5 科技处负责原料、产品质量标准收集、发布或制定,以及工艺纪律、操作法的制定。 4.6 职能处室负责对职责内的专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4.7 精化公司负责本公司的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检验和测量,以及顾客满意度调查。 5.工作程序 5.0 程序图 5.1顾客满意 5.1.1 顾客信息来源、收集和分析 5.1.1.1 顾客信息来源包括:顾客投诉、与顾客直接沟通、问卷调查等。

5.1.1.2 供销处对顾客的来访、来电、来函,以及投诉和抱怨等方式反馈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利用外出会议或对外联系的机会,积极与顾客沟通,了解顾客期望,并收集整理;不定期对重点客户进行走访,收集意见。 5.1.1.3 供销处将收集到的信息分析整理,将顾客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至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在《供销人员月末工作报表》中予以记录。 5.1.2 顾客满意度调查 5.1.2.1 人力资源处每年十二月向顾客发放《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表》,对顾客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和环节包括:产品质量、销售开票、财务收款、仓库发货、司磅计量、门卫服务、售后服务,以及业务人员态度等方面。 5.1.2.2 调查范围应覆盖所有产品的顾客,在所有主要顾客档案中抽取不少于50家。 5.1.2.3 顾客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5.1.2.4 顾客满意度计算方式: 单项满意度(基本满意度、不满意度)=得票总数/实收票总数; 平均满意度(基本满意度、不满意度)=得票算术平均数/实收票算术平均数。 5.1.2.5 人力资源处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单项满意度和平均满意度等,编写《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分送至公司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分管副总经理、有关部门。 5.1.2.6 对于《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所提出问题和改进项目,责任部门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2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5.2.1体系运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通过各种检验验证、监督检查、对各层次质量目标实现情况的月度考核、处室和个人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自我考评,以及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对体系运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5.2.2 职能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划分和工作标准的规定,对体系运行过程进行监控。 5.2.2.1 对过程输入的监控: (1)人力资源处通过制定有关工作规范,明确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已达到规范作业; (2)科技处编制工艺规程、安全操作法、工艺纪律、中控指标标准,提供各类原料、产品的质量标准; (3)质计处对原料进行验收验证; (4)车间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及对操作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GB/QC8.2-2011-R1) 一、目的 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并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二、适用范围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管理过程 2.设计和开发过程 3.采购和外包过程 4.生产过程 5.服务过程 6.管理过程 7.资源管理过程 三、职责范围 1.总师办应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密切与用户的沟通,及时提供满 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2.总师办和工程技术部负责设计出高水平、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对 设计造成的问题和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取得的成果和效益。 3.计划供应部应确保供方评价、定点采购和满足产品的要求,供应 是否及时,统计进货检验合格率和性价比,对外包产品的进行控

制。 4.工程技术部应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按相关工艺要求 进行生产,生产环境的良好率。 5.售后部应及时、准确地获取、分析和利用用户满意信息,进行持 续改进,增强用户满意。 6.各部门应确保管理的高效率和有效性。 7.设备动力室应做好设备的维护,经理/人力资源部应测量公司各岗 位人力资源的配备、各类人员能力的考核和培训。 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合同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1.项目: a)合同履行率 b)用户检验合格率 1.2.方法 a)按期履行合同数/应履行合同总数*100% b)用户一次检验合格数/用户检验总数*100% 1.3.频次 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上各个项目的情况。 1.4.判定准则 是否满足策划的预期目标要求。 2.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1.项目: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序号版本修订日期条款修订内容修订者1 1.02002.7.15全文编写 编写:

目的: 1.1.为坚持包括采购原材料、外协加工的零部件以及自制半成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并按时、按量的配合生产工作。 1.2.为了防止库存零件发生质量变异而导致成品质量不合格,以及为防止不合格零件流出厂外。 范畴: 2.1.凡是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外协加工的零部件以及自制半成品、成品,在进货、加工制造出货时均适用本程序。 定义:无 4.流程: 4.1.进货 流程 分包商交货责任单位 分包商 有关讲明表单 [检验记录] [材料保证书] 仓库收货仓库 进货检验质保部 《搬运、储存、包装、、 防护和交付操纵程序》 [进货检验流转单] [进货检验指导书] [进货检验记录报 告] Y N 入库 仓库 《搬运、储存、包装、、 防护和交付操纵程序》 SQE 质保部 《不合格品操纵程序》 [产品拒收及跟踪单] 不合格品处理纠正措施

首件检验生产制造部开机,操作职员、设备、模[首检单] 具、作业条件、环境等更 Y SQE 质保部 《纠正与预防措施操纵 程序》 4.2.过程 流程 生产开始 责任单位有关讲明 生产制造部《生产治理程序》 《过程操纵程序》 表单 N 换时生产出的第一件产品 Y 自检 生产制造部 N 巡检 Y 移至下一个工位或入库 N N 质保部 生产制造部《搬运、储存、包装、防护 仓库和交付操纵程序》 [过程检验记录 表] [零部件不合格 统计表] 不合格品处理 N质保部《不合格品操纵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生产制造部《纠正与预防措施操纵程 序》

否超过规定 质保部 Y 4.3.出货 流程 生产完毕 责任单位 生产制造部 有关讲明 《生产治理程序》 表单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 [总成检验记录表] 成品 检验 入库 出货通知 安排出货 N 不合格 处理 质保部 质保部 仓库 仓库 书》 [零部件不合格统计 表] 《不合格品操纵程序》 《搬运、储存、包装、 防护和交付操纵程 序》 《搬运、储存、包装、 防护和交付操纵程 序》 储存期限是 [ 自检报告 ] 或客户 指定的表单 出 货 检验 Y 出货 N 质保部 仓库 《搬运、储存、包装、 防护和交付操纵程 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063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 理程序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范围 1.1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六冶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的内容、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实施、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评价、结果的处理、监测记录和相关附录。 1.2 本程序适用公司各有关单位对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绩效的监视和测量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Q/LY G0 3.02-2007 《记录管理程序》 2.2 Q/LY G11.01-2007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

理程序》 2.3 Q/LY G17.03-2007 《改进管理程序》 2.4 Q/LY G012.06-2007 《事故、事件、不符合管理程序》 3 职责 3.1 两级公司经理、项目经理应为本单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工作提供资源保证,并为监测结果负责;项目部(车间)主管生产的经理(主任)组织安排项目部(车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及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监视、测量的日常工作。 3.1 两级公司由质量安全处(科)负责管辖范围内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3.2 两级公司其他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主管工作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监视和测量过程,确保公司产品实现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并按照既定策划要求进行,以保证产品实现过程各阶段质量目标的实现,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满足客户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各阶段质量目标达成所涉及的所有过程。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总目标的批准及监视和测量过程资源的配置。 3.2公司战略规划小组负责公司总目标达成的归口管理及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督管理。 3.3质量目标责任部门负责单一目标达成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督管理。 3.4质量目标分解责任部门负责公司分解目标的达成。 4工作程序 4.1公司总目标 4.1.1公司总目标内容确认 公司战略领导小组根据战略定位、市场需求、内部资源等情况,确定公司年度总目标,设定目标时间为每年12月份,总目标包括以下模块:

4.1.2公司总目标指标确定 公司战略领导小组根据公司上一年度总目标完成情况确认下一年度总目标,具体指标参照使用《公司质量目标分解表》。 4.1.3公司总目标监视和测量 公司战略领导小组按月(部分按季度/年)收集公司质量总目标月度完成情况,由各责任部门将相关监视和测量的结果汇报给战略领导小组,由战略领导小组对各责任部门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总经理批准。

4.2质量目标分解 4.2.1分解质量目标内容确认 战略规划小组根据公司总目标按照目标模块对相关目标项进行分解,部分目标由相关分解责任部门共同负责该项目标项,监视及测量监督工作由目标项责任部门负责,具体参照下表,例如:产品不良数量分解项,责任部门为质量部,分解质量部门包括设计部、工艺部、采购部、生产部、质量部,按具体分解要求进行目标项分解,具体参见《公司质量目标分解表》。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目的 a)证实QMS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 b)为持续改进QMS的有效性提供信息。 2、范围与对象 a)范围:QMS全部过程,包括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过程; b)对象:过程能力,即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注意:不是过程的结果) 3、要求 a)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进行监视,可行时进行测量; b)根据过程输出的结果和对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的监视和测量,评价每一个过程是否具备持续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 c)当未达到所策划的结果(预期目标)时,须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4、方法 过程的不同,要求达到所策划结果(预期目标)的过程能力也不尽相同,应根据过程和产品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监视方法。 常用方法: ·观察 ·监督 ·检查; ·评审; ·考核; ·审核; ·测量(当过程监视对象—过程能力可以测量时); ·顾客满意调查;

·统计技术应用。 5、监视和测量证据 a)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b)未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纠正和纠正措施实施。 6、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策划 根据QMS和产品的特点、职能分配和管理的不同,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进行策划,包括:a)每个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点; b)每个过程监视和测量的项目及其目标; c)每个过程监视和测量使用的方法; d)每个过程监视和测量实施的频次(应能证实过程是否具备了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的方法); e)记录要求; f)监视和测量结果信息的传递方式; g)职责分配 ·实施监视和测量的部门/人员(通常为该过程/活动的主管职能部门)的职责。 ·监视和测量结果信息接收部门/人员(通常为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7、制造业组织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策划示例(见表1)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 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过程检验和验证控制,对材料、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检验和试验的产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标识,以防止未经检验或未经验证合格的材料和产品非预期使用、流转和发货。 2.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检验、产品生产过程及最终检验和出厂进行监视和测量。 3.职责 3.1.产品部 负责提供进货、过程、最终检验或试验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图样或标准样件等,并 明确控制方法。 3.2.工程部 负责制订生产/装配全过程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3.3.质量部 负责原材料的进厂检验。 负责对不合格来料进行原因分析,分类处置。 负责对来料的进厂检验报告定期检查。 负责来料的检验和试验。 负责保存相关的检验和试验记录。 负责制订来料、生产/装配全过程和最终产品相关的检验指导书;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 产品图样及工艺文件等进行生产过程巡检、产品终检及出厂检验。 3.4.物流部 负责生产过程的生产材料、零部件件及辅助材料的配套上料; 负责产成品的入库、出货管理。 3.5.生产部 负责生产/装配全过程的自检/互检及半成品的专检;并按检验结果对产品进行处置、入库 等工作。并配合检验员、维修员的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 3.6.采购部 负责按审批后的采购计划采购物料。 负责已检验完的物料的入库。 负责不合格品的退货协调工作 4.术语和解释 4.1.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2.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5.程序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目录 0修改记录 1目的 2范围 3 职责 4 工作程序 5 支持性文件

1 目的 通过对公司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和项目进行可靠准确的监测和监控,以确保: 1.1能源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现,并定量掌握其实现程度; 1.2对照能源基准和标杆,对能源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1.3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率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特性的变化进行监视测量和评价; 1.4 进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其他要求遵循的评价。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能源管理的监测、测量。 3 职责 3.1 设备处和各使用部门负责对公司有关用能设备进行监测和数据测量,并保存能源绩效监测数据。 3.2设备处负责组织对公司体系运行控制,能源目标、指标完成,能源管理绩效,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等情况进行评价。 4 工作程序 4.1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监测与测量 4.1.1目标、指标检查、验证的内容包括: 1.各相关部门达到目标、指标的具体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 2.目标指标量化参数的达标情况。 4.1.2如发现偏离或与目标、指标不符合时,必须加以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记录,直至偏离及不符合消失。

4.1.3设备处对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时,应测试能耗状况,评价能源管理方案实施后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并保存评价结果记录。 4.2设备处制定能源管理基准,管理代表者进行能源管理基准的评审,具体按《能源基准与能源绩效参数设定程序》执行。 4.3 能耗、能效相关的运行控制的监测与测量 4.3.1 设备处和其他相关单位不定期地按照能源管理各项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监督检查,每年全面检查评价一次;对能源采购、转换、分配、传输、使用与回收过程,包括燃料的装卸、贮存、运输过程,输配电线路,供耗能工质如供水、供热的贮罐、管道等每年全面检查评价一次。 4.3.2设备处每6个月对能源事故进行统计,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检查。 4.3.3相关单位对检查中出现的不符合,提出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记录。 4.3.4各分厂负责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 4.3.5可行时设备处组织相关部门对设备的经济运行状态测试,配变压器的能效测试。对重点耗能设备的技术性能、运行状况、能源使用情况,与基准或标杆进行对比,识别出持续改进的机会,具体执行《季度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 4.4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遵循的评价 4.4.1 设备处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并每年全面检查评价一次。 4.4.2监测、测量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遵循内容时,要针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条文标准及要求,逐一检查,其监测和测量的结果要有记录,具体执行《统计制度》的规定。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过程得监视与测量 1、目得 a)证实QMS过程实现策划结果得能力; b)为持续改进QMS得有效性提供信息。 2、范围与对象 a)范围:QMS全部过程,包括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与改进四大过程; b)对象:过程能力,即过程实现策划结果得能力。(注意:不就是过程得结果) 3、要求 a)对影响过程能力得因素进行监视,可行时进行测量; b)根据过程输出得结果与对达到预定目标得情况得监视与测量,评价每一个过程就是否具备持续实现预期目标得能力; c)当未达到所策划得结果(预期目标)时,须采取适当得纠正与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得符合性。 4、方法 ·观察 ·监督 ·检查; ·评审; ·考核; ·审核; ·测量(当过程监视对象—过程能力可以测量时); ·顾客满意调查; ·统计技术应用。 5、监视与测量证据 a)过程监视与测量得结果;

b)未达到所策划得结果时,纠正与纠正措施实施。 6、过程得监视与测量得策划 根据QMS与产品得特点、职能分配与管理得不同,对过程得监视与测量活动进行策划,包括: a)每个过程得监视与测量点; b)每个过程监视与测量得项目及其目标; c)每个过程监视与测量使用得方法; d)每个过程监视与测量实施得频次(应能证实过程就是否具备了实现策划结果得能力得方法); e)记录要求; f)监视与测量结果信息得传递方式; g)职责分配 ·实施监视与测量得部门/人员(通常为该过程/活动得主管职能部门)得职责。 ·监视与测量结果信息接收部门/人员(通常为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质量管理部门)得职责。 7、制造业组织过程得监视与测量策划示例(见表1) 表1 过程监视与测量得策划示例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正式版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 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 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目的 为了对本矿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维护和管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矿管理体系范围内所有以证实职业健康安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和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引用管理手册中的相关术语。 4 职责 4.1企管科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主控部

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建档、统计、组织外委校准等管理工作。 4.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日常管理及维修保养。 5 工作程序 5.1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 5.1.1各使用部门依据测量要求及所需的精度,选择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填写《监视测量装置配置申请表》,交企管科对其所需的装置进行确认,以确保该装置的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5.1.2企管科将各部门的《监视测量装置配置申请表》进行汇总,报机电副矿长批准后交供应科制定采购计划或内部调剂。

内部审核和过程监视和测量报告

内部审核和过程监视和测量报告 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自2009年初建立后,技术部针对体系运行中的日常监视和测量及内审工作做了如下工作: 一、日常监视和测量 1、于2009年2月份进行了程序文件的评审宣贯,并要求各车间部门对程序文件进行学习宣贯,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2、2009年4月份,技术部对体系运行进行了的全面检查,由于程序刚开始运行,许多工作不知怎样具体操作,技术部在检查的同时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并针对各级人员对程序文件的疑惑之处,进行了针对性的解释和培训指导; 3、2009年5、6月份对各个部门前一阶段的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彻底的检查,并发现问题七十多项,检查结果整理后上报了公司领导,同时也向各责任部门通报,要求在下一阶段(7月份)的工作中落实每一项不合格的整改工作。 4、根据公司整理整顿活动提出的要求,结合港湾公司质量月活动的目标,2009年9月加强了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宣传。其间对各部门质量负责人进行了《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的培训学习;全面深化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工作标准》,并协助办公室安排了对全厂人员有针对性的考核;协助办公室制定下发了《质量考核办法》、《生产计划管理考核办法》、《车间管理及环境考核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安全生产奖罚规定》等管理文件;积极收集了各部门合理化建议37条上报给公司领导参考。 二、内审 根据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和前一阶段不合格项的整改落实情况,于2009年8月组织并全面进行了一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本次审核主要针对各车间部门,检查其程序执行情况与体系文件的要求是否符合,同时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质量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并记录其主要问题。本次内部审核邀请了咨询公司咨询师协助,公司6名内审员全程参与,共用两天时间对本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过程中共提出13个不合格项,开具不符合报告2个,主要对供应商及物资管理的问题、文件更改时的沟通问题、特殊过程的管理问题、合同

物业公司服务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物业公司服务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物业公司服务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提要:质管部的检查组每月检查一次创建项目和精品项目,对其它管理处实行季检。对其它管理处每月组织其相互间的月检工作 更多精品:人事 物业公司服务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0目的 通过有效的监测方式对体系运行和服务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评价体系运行和服务过程是否满足相应的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管理服务及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评价。 3.0职责 3.1管理处负责相关的日检、巡视和周检。 3.2单项检查由安保部、清洁部、工程部等负责实施。 3.3月、季检由质管部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处配合。 4.0程序 4.1对公司体系运行过程和服务质量的评价分为内部检查和外部评价两类。 内部检查是由公司自行组织开展的监督、测量活动。 1)日检 A、检查内容为日常各项服务过程,包括安全护卫、清洁绿化、设备运作、工程维修等。 B、由管理处管理层人员在当日各项服务过程中进行检查。 c、检查人在当日填写《日检表》,要求有关闭情况说明或跟踪情况。 2)周检,维修班班长进行每周维修项目的巡视并认真填写《周巡视记录》。 3)月检 A、检查内容是公司ISo9000体系运行结合物业管理服务的整体管理服务工作。 B、质管部的检查组每月检查一次创建项目和精品项目,对其它管理处实行季检。对其它管理处每月组织其相互间的月检工作。 c、检查标准是根据国优考评标准和法规、政策、合同、ISo9000文件等指导性和约束性强的规定而编制的,分为精品、高档、优质项目三类检查标准。 D、检查采用将检查内容逐项分解量化打分的方法。 E、检查人员应按照月检评分标准检查,填写《月检缺陷消项记录》。管理处根据月检所发 现的问题仔细查找原因,及时解决问题,并完成《月检缺陷消项记录》表的其它项,下月检查人员根据实际整改情况进行消项验证。对管理处的打分分值可记录在《月检缺陷消项记录》的第二联上,每月统计一份综合评分表。年底依据月检评分作为经济责任制的评定依据。以上表格均由相关单位保管,分数由质管部负责保存和统计,保存期三年。 F、质管部在当月月检后分专业将不合格项进行原因分析,以月检通报的形式发给各单位。 j、质管部在检查管理处时,如发现是部门在制定有关制度、标准不明确或不准确时,应及时填写《公司总部问题转呈单》交相关部门,并负责跟踪实施。 H、管理处对月检或日常检查时发现的属于公司部门的原因造成的问题,可填写《管理处对部门问题转呈单》,并负责相关问题的验证。 4)单项检查 A、单项工作的检查包括:夜间查岗、装修、红旗设备、安全及绿化等单项检查。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控制程序 S10.1 版本号:2 编号:SKT-C-S10.1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受控状态: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过程符合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 3 职责 3.1 总经理领导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工作。 3.2 管理者代表具体组织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工作。 3.3 各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的职责、权限实施与部门专业(业务)管理有关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4 技术质量部是过程监视和测量的主管部门,除承担本部门的“监视和测量的控制”职责外,还负有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职责。 4 程序流程图(见本程序最后一页) 5 程序 5.1 总经理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对管理评审进行策划,配置必要的资源,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策划输出文件,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监测依据:《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2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策划,实施与监测对管理评审所需输入汇总资料的审定,并报总经理批准。 监测依据:《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5.3 技术质量部负责对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进行控制;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负责对过程进行日常的监视和测量。 5.3.1 对生产现场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人、机、料、法、环)的日常监测由现场检验员负责。 5.3.2 技术质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台帐的建立和工装的检验检定。 5.3.3 技术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测量。 监测依据:《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4 各部门按照有关程序文件的要求,按时开展各自专业管理及检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对有关的整改,纠正活动实施监视、测量控制并保存有关记录。 5.4.1 技术质量部负责新产品实现的策划、开发、持续改进和工艺主管工作,对生产现场的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及检查考核,并保存相关记录。 监测依据:《持续改进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产品防护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5.4.2 市场部负责对顾客服务进行策划、顾客满意情况的收集、分析、传递及跟踪,负责与产品有关要求(合同草案)的评审,并保存相关记录。 监测依据:《顾客满意控制程序》 5.4.3 物流部负责原材料等物资的采购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符合技术要求;会同技术质量部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及所供原材料等物资的质量、符合性、服务、价格等进行评价,建立合格供方名单,并保存有关记录。 监测依据:《采购控制程序》 5.4.4 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的日常管理,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检查、考核,确保生产现场、工作环境达到规定要求,并保存有关记录。 监测依据:《生产过程控制程序》、《设备、工装和环境控制程序》 5.4.5 行政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职责权限落实和人员培训工作。

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监视和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其测量精度、准确性,满 足测量量值的溯源性,使之满足计量确认体系之要求 ?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装置及生产设备配用仪表的控制 3. 相关文件 3.1测量系统分析管理程序 3.2记录管理程序 3.3实验室管理程序 3.4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 4. 职责 4.1质检部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技术要求、质量特性 等方面的要求,在过程设计时,选择满足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并负责监视 和测量装置的周期检定和测量系统分析。 4.2供销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贮存和发放。 4.3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现场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 5. 工作描述 5.1配置、采购与验收: 5.1.1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根据《控制计划》提出配置要求,填写《监视和测量 装置配置申请表》,报总工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供销部实施采购;对原有监视 和测量装置损坏的,由使用部门提出配置要求。 5.1.2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应有 MC 标识,量值应有溯源性(检定证书)、合格 证、使用操作手册、技术资料、保修卡和保修期限、维修联络方式以及设备编 号(本身编号),生产日期等。 5.1.3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要对上述参数验收, 验收合格后送检定单位检定。检 定合格后经供销部办理入库手续;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负责对其编号、建立台 帐;检定不合格的,由供销部退还供货单位。 5.1.4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负责新监视和测量装置使用与操作培训工作, 生产车 间工艺人员负责考核, 使之真正能达到预期的计量特性。 5.2在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5.2.1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负责建立台帐和编制周期检定计划, 监视和测量装置 在经检定或校验后,并在台帐登记后,方能发放使用。 5.2.2为确保监测测量有效,满足测量量值的朔源性,公司应对监视和测量装置 实施以下管理措施: DX/QP23-B.0 DX/QP02-B.0 DX/QP24-B.0 MSA

3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doc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腈纶厂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文件编码:QLSH/CX-10/31-2010 发行版本:A/0 编制部门:质检中心 编制人:李巧英蔚峰 审核人:李艳芬 批准人:李胸有 2010-06-30发布 2010-07-01实施

1 目的 为规范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确保产品质量,以验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我厂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4.1 生产技术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产品标准,协调各生产车间检验事宜。4.2 中心化验室、质检中心分别负责南、北区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的归口管理。 4.3 生产技术部负责协调采购产品验证事宜,并审核对采购产品的紧急放行。 4.4 中心化验室、质检中心负责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验证。 4.5 相关车间负责对产品包装物进行验证,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取样点,配合本过程的实施。 4.6 储运车间、原料车间负责采购产品的入库验收。 5管理内容 5.1 产品标准的管理 5.1.1 生产技术部确定原辅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指标及相应的方法标准,并由检验部门按要求进行产品检验。 5.1.2 未建立的检验项目可委托具有较强检验能力和有可靠信誉度的单位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作为对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出厂数据。 5.1.3 实验室应依据原材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产品所执行标准等相关要求,每年定期修订检验计划,明确检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检验频次。检验计划应经生产技术部批准、发布后方可实施。应控制质量检验计划的发放范围和修订状态,确保产品检验管理和操作岗位能得到有效版本。 5.1.4 生产技术部应确定对产品出现不合格、装置开停工、原料(工艺)变更、生产异常波动等非正常状态时的检验要求。 5.2 产品检验过程控制要求 5.2.1生产技术部要按照有利于生产操作,有利于质量监督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原则进行产品检验工作控制,必要时下达分析计划,确保对生产的每批成品进行内在质量检验和包装(容器)质量进行检验或验证。计划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产品检验部门应严格执行。 5.2.2 检验部门应根据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的要求,选择和配备抽样、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及其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2018-03-24 页次2/3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编制部门:质量管理部 编制: 审核: 会签部门:行政与人力资源 会签: 批准: 修订记录: No 章节号修订摘要修订人修订日期 备注:如本修订记录页不够,可另加修订的记录页面。 1 目的

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2018-03-24 页次2/3 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以实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环境绩效有关的运行控制监控和管理。 3 权责 3.1 安委会负责联络具备资质的监测机构对公司污水、废气、厂界噪声进行定期监测。 3.2 质量管理部负责公司内部环境绩效检查和督促实施。 4 定义 无 5 程序 5.1 污水、废气、噪音的监测 5.1.1 质量管理部根据环评批复要求及结合国家、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公司《污染物排放标准》。 5.1.2 安委会定期联络具备资质的监测机构对公司污水、废气、噪音排放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告递交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若发现各项监测数据超出公司《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应立即督促安委会进行整改,具体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5.2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 5.2.1 由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执行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记录于《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执行情况检查表》,应立即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具体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5.3 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监督检查 5.3.1 质量管理部在每次管理评审前对公司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三废监测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价,评价结果记录于《法律法规要求评价表》。当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6 相关文件

IATF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资源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满足使用要求。2适用范围 适用于证实产品要求符合性的检验、监视、测量和试验仪器设备的控制。 3 职责 质量部是监视和测量设备归口管理部门。 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 4 术语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检定(验证):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实验室:用于检验、试验或校准的设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金相、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 测量:确定数值的过程。 监视:确定体系、过程、产品、服务或活动的状态。 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5 工作程序 质量部根据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要求,配备适当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并确认是否达到预期使用要求。 测量设备的管理 测量设备统一给本公司管理编号,实现A、B、C分类管理: A类计量器具:公司最高标准器,列入国家强制检定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具。 B类计量器具:用于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主要参数检测的计量器具;用于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物资管理的计量器具;各种通用和专用计量器具。 C类计量器具:各种设备上,用于一般指示计量器具;固定安装在设备上,一般不可拆离的计量器具;对于计量值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的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购置 a) 使用部门主管填写申请,经质量部经理(或计量管理员)审核,并经分管副总经 理批准后采购。超过2000元的需经总经理批准后采购。 b)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测量设备, 采购部应选择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带有CMC标志的计量器具 进行采购。 c) 自制专用量具研发部或使用部门负责设计,经质量部经理(或计量管理员)审核,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1 范围 1.1本程序文件规定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六冶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的内容、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实施、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评价、结果的处理、监测记录和相关附录。 1.2本程序适用公司各有关单位对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绩效的监视和测量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Q/LY G0 3.02-2007 《记录管理程序》 2.2Q/LY G11.01-2007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2.3Q/LY G17.03-2007 《改进管理程序》 2.4Q/LY G012.06-2007 《事故、事件、不符合管理程序》 3 职责 3.1 两级公司经理、项目经理应为本单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工作提供资源保证,并为监测结果负责;项目部(车间)主管生产的经理(主任)组织安排项目部(车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及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监视、测量的日常工作。 3.1 两级公司由质量安全处(科)负责管辖范围内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3.2 两级公司其他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主管工作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监视、测量工作,并负责本部门系统的垂直测量和监测工作; 3.3项目(车间)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施工现场(车间)的环境因素、危险源测量和监测工作、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监视、测量工作,并负责与本单位外的监测单位联系,委托其进行自己不能进行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测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监视、测量的内容 4.1.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符合性情况。 4.1.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标准、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遵循情况。 4.1.3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风险因素的运行控制。 4.1.4 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的情况。 4.1.5事故、事件、不符合项的处理情况。 4.1.6个体防护的管理、使用情况。 4.1.7排污设施的日常管理,废水、废气、噪声、废弃物排放、能耗等的控制情况。 4.1.8公司员工,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国家规定的专项健康检查;作业场所对员工造成伤害的噪声的排放;事故、职业病、事件等不良绩效。 4.1.9爆炸、火灾及火警隐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现场设施、设备安全;现场的安全管理。 4.1.10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对相关方的管理等。 4.2 监视、测量应考虑的因素 4.2.1重要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情况; 4.2.2 环境因素对重大危险因素、风险水平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

监视和测量程序

监视和测量控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对产品实现必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1.2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2 术语 无 3 职责 3.1 质检部负责原材料、中间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3.2 生产部负责配合中间半成品的监视和测量工作。 4 工作流程 4.1 进货产品的监视与测量 4.1.1 对购进的原材料,采购员要校对物料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包装、质量报告或质量证明书等内容,开具报检单报质检员检验验收,合格则入库,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1.2 质检员应保存好原材料检测记录和供方的质量报告或质量证明书等相关资料。4.2 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4.2.1每道工序完工后生产人员应执行自检,合格后才能报专职质检员检验,专检合格的产品才能转入下道工序。 4.2.2 自检或专检不合格的产品应严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2.3公司规定:自检要作好相关记录,专检必须作好相应的检验验收记录,以证明产品的符合性。 4.3 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4.3.1根据换热器及水箱的相关标准的要求,公司应对所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同时应按图纸及相关技术协议、合同的要求对其尺寸、外观进行检查,只有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包装出厂,质检员应保存所有检验合格的证据。 4.3.2经检验不合格时应严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并保持相关记录。 4.3.3不合格品放行,经顾客评审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和交付使用,因顾客批准而放行的特例,应考虑这类产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顾客需要。 4.3.4最终的不合格品放行应得到高管层批准,销售技术部负责跟踪服务,并保持产品

环境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对公司内重大环境因素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公司内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运行情况及环境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并为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的废气、污水、噪声、固体废物、粉尘的检测活动,对环境运行情况,环境绩效及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监视和测量。 3、职责3.1安全部负责对环境的管理方案、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的检查、环境运行控制、重要环境因素、负责联系有资质监测单位,对废气、废水、噪音的排放,环境设施的监测、药品使用检查。3.2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运行情况,环境绩效及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监视和测量。 4.环境的监视和测量工作程序4.1监测依据a.相关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b.ISO14001:200 4、OHSAS18001:2007标准;c.管理体系文件规定;d.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4.2环境的监视和测量项目和内容4.2.1重要环境因素及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情况;4.2.2环境设施的运行控制情况;4.2.3公司主要能源水、电、油的消耗情况;4.2.4公司环境噪音检测;4.2.5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的完成情况;4.2.6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4.2.7公司的环境行为表现及环境活动。4.2.8环境和职业健康关键特性和安全绩效的测量 4.3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4.3.1内部监测 检查类别检查内容监测、测量内容/要求检查频率记录环境因素环境因

素的运行控制公司各部门重要环境因素及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月环境检查记录表能源能源水、电、油对生产用水、生产用电、生产用油定期进行监视和测量;月环境检查记录表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管理方案月环境检查记录表日常检查工作区域、吊装安全、化学品、设备、个人防护、消防、整洁、噪声、安全标识、药品使用按EHS检查表的要求月EHS检查记录表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标识、处理记录、处理单位的资质和协议的有效性。1、各废弃物存放点标识清楚,都分类放置,无泄漏现场。2、对废弃物处理都进行了记录。3、废弃物收集单位有有效执照,与本公司签有收集处理协议并在有效期内。月废物处理相关记录EHS检查记录表废水排放管理排放点的处理和排放1、各废水排放处、生活污水管道正常,无堵塞、污染现象。月废气排放管理废气排放设备的使用、正常运行、保养记录1、排放设备在使用。2、设备运行正常。3、有设备保养检查记录。月相关方意见对相关方意见的处理无相关方意见或相关方意见处理,相关方满意。半年相关方管理记录表对相关方管理相关方的合规性1、无因环境污染、安全事故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或环保、劳动、卫生部门的处罚。2、无违反本公司的要求。半年化学品管理静电接地管理化学品柜,化学品库,喷漆房的接地要求季接地保护器安全检查 5.3.1外部监测 项目类别监测标准检查频率记录厂界噪声排放环境工业企业厂界噪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