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全集(167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全集(167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全集(167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全集(167页)

第五册

第一单元走近经济

1.钱·精粹教案集(3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思路

1.走进文本

(1)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走出文本

(1)与文本对话:由文本引发值得关注的问题

(2)与作者对话:探究作者的观点

(3)与自己对话:反观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走出文本: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

2.“钱”有什么作用?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5. 在阅读本文时,你所遇到的问题。

二、动画激趣

播放flash作品《钱、钱、钱》

通过上面的这首儿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着几十年间,“钱”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随着经济学家王则轲的笔触,来了解“钱”几千年来的变化。

三、走进文本

走进经济学家笔下的“钱”

1.整体感知

目标设定: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脉络”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钱”是什么? (“是一种信用符号”)

(2)“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方便)

(5)“方便”了什么? (贸易)

(6)贸易的变化是怎样使“钱”的外在形态发生变化的?

以物易物——以特殊符号易物——以纸币易物——以金银易物——以电子货币以物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这就是经济学家要向我们展示的“经济学脉络”了。

板书:

外在形态变化:

兽皮、贝壳——纸币——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经济学脉络: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小结:

《钱》的行文相当巧妙。

作者要向读者展示“经济学脉络”这个较为专业的问题,而“钱”是“经济学脉络”最核心的元素,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钱”的发展变化来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变化。2.问题探究

目标设定:解读重点难点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检索文章信息,概括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2)P9第十七自然段提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3)“钱”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思路点拨:

重点理解“轻”和“重”的内在含义

概括归纳:

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

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钱”推动历史发展?

思路点拨:

检索信息:

(1)自然段7: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交往。

(2)自然段9: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

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概括归纳:

促进全球的交往,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催生了银行的产生,带来利益,推动历史的发展。▲“钱”的负面作用?

思路点拨:

检索信息:

(1)自然段14:人们以“钱”炒“钱”,……终于升腾为“泡沫”。

(2)自然段15: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3)自然段15: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概括归纳:

负面作用:

制造泡沫经济,严重打击经济,使社会倒退。

三、走出文本

目标设定:批判性地探讨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反观自己的价值系统

能力训练:探究问题的能力

问题一:钱与个人

文本:“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值得我们注意。”

作者:1.带来了怎样的变异?

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

如何理解“必要的制度来规范”,请举例说明。除了“制度规范”外你还有其他的看法吗?也请举例说明。

问题二:钱与社会发展

文本:“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

作者:作者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问题:我们国家也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它就存在在你的生活里,你是否感受到了呢?举例说明

四、表达与交流

请你根据今天讨论,用一句含蓄而简练的话,表达出你对“钱”的态度和看法。

小结:

生活在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广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经济”“钱”“发展”等等的相关话题,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当同学们遇到有关“钱”的困惑时,今天同学们所写的

话,可以成为大家找到出口的明灯。

同时在走进经济这个模块中,我们还会就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众多的讨论,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广阔的视野;

2.了解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

3. 学习梳理归纳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梳理归纳信息。

2.难点: 了解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商贾gǔ云集(像云一样聚集了许多商人)积弱(长期衰弱)

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脉mài络(比喻条理和头绪)

兑duì付(兑现、兑换)贬值(这里指单位货币中的含金量降低)

本位(这里指货币价值的计算标准)应运而生(顺应时机而产生)

双赢(双方都得到赢利)毋wú庸置疑(无须怀疑)

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脸色就变了)独领风骚(独自领先)

豆腐渣工程(因腐败而造成质量低劣的工程)

二、课文研讨:

(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

1、本课的体裁是什么?为什么?

——议论性散文。比起议论文,内容上要散一些。

2、本课关注了“钱”的什么的方面的问题?“钱”还有别的方面的问题吗?作者限定问题的范围有什么好处?

——钱的“经济学脉络”。有,比如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教育等方面。作者限定问题的范围,可使说明的问题集中,不至于太散。

3、“经济学脉络”的含意:

——“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方面问题的学科的总称。脉络,比喻条理和头绪。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是指从经济学的层面探讨钱的发展情况。

4、全文的议论中心在哪里?请在书上找出。

——第二自然段。

(三)重点研讨

1、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到,“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请梳理出本文的“经济学脉络”。(练习二。做这题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1、教给学生概括层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从段落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其思维步骤是:首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地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常见的基本方法有:

①摘录归纳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现成句子或词语连成段意。这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②分层归纳法。用多层归纳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要先分好一个段落的层次,再弄清每层的意思,然后归纳这个段落的大意。

③归纳中心法。有许多段落往往找不到中心句。其实,没有中心句的段落,仍然有个中心,它融合在字里行间。这就必须把中心归纳总结出来。

④缩句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段落的句子加以压缩,即压缩句子的次要意思。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添加或改写个别词语。

——2、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 提出议论的中心——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①摘录归纳法

第二部分:从上一个千年之交展开,说明纸币的功能,并指出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②分层归纳法。

第三部分:世界最近一千年来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②分层归纳法。

1、总启下文。③归纳中心法。

2、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③归纳中心法。

3、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双赢”。③归纳中心法。

4、“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拥有了大部分钱。③归纳中心法。

5、举例说明现代“钱”灾。③归纳中心法。

6、经济发展的后劲在于提高“国家增长能力”。①摘录归纳法

第四部分: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③归纳中心法。

——3、本文总思路: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提出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问题)──

分析问题(“第二部分:从上一个千年之交展开,说明纸币的功能,并指出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第三部分:世界最近一千年来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

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

2、课文为什么说“‘钱’变成‘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表面上轻了,是指物理重量轻了;实际上重了,是指纸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

(四)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探讨了钱的“经济学脉络”,指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对“钱”

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三、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学习第2页《活动指引》,做好活动准备。

教学目标:

1.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做法。

教学重点:认识钱与经济活动的紧密关系,探究避免“钱灾”的做法。

教学法:自学+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给学生播放网络流行的FLASH《等咱有了钱》,必要时还可补充展示同名的帖子。

(Q:从这个FLASH我们看到了什么?

A:人们对钱的渴望/人们扭曲的金钱观/钱的巨大作用/贫富不均所带来的负面心理……)

二、感知、探究

1.迅速浏览课文,梳理“钱”的形态演变的历史:

兽皮、贝壳——铁块——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信用卡——帐号密码)

Q:“钱”的形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A:钱是经济活动的中介,钱的演变实际上代表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Q:课文介绍了与钱相关的哪些经济活动?

2.归纳与“钱”有关的经济活动,认识到经济活动的两面性:

基本的:贸易——白银时代——知识经济

其他(高级形态):银行、金融流通(证券交易、外汇买卖)

Q:这些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那么,它们一方面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物质贡献,但是同时,它们又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白银时代:血腥的殖民掠夺惨无人道,在欧美国家大量积累财富的时候,无数的人民被奴役,甚至丧失了生命。而且,它也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南北差距”。

金融流通:投机活动、泡沫经济、金融危机

补充资料:亚太金融风暴

3.就现今来讲,“白银时代”的悲剧几乎不可能再重演,但是金融投机、泡沫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去有效地避免这种危机?(讨论)

A1:从个人角度来说,主要是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赚钱,中国有句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经济活动中要讲诚信,

不吵作,不欺诈!(道德抑制)

A2:从社会角度来讲,目前行之有效的发放是加强立法,而且由于经济全球化会将金融灾难全球化,所以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抑制金融投机活动!(法律控制)

三、归纳本文写作过程中收集资料的方法:

1.围绕主题,把握脉络

比如本文写“钱”,所以,首先要搜集关于钱的发展脉络(即钱演变的历史)的资料;

2.从表象看本质,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比如,“钱”只是经济活动的一个纽带,是表象性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深入探讨“钱”

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也就是要搜集关于“钱”与“经济活动”关系的资料;

3.全面思考,辨证地认识,注重现实指导意义:

如本文,谈到与“钱”相关的“经济活动”时,不要只想到正面的影响,更要看到负面的危害,要关注这些负面影响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因此,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经济活动正面、负面辨证地搜集资料。

四、拓展延伸:

以“水”为话题,关注“水”作为一种商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列一个写作提纲,注明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2005-9-25

2.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精粹教案集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规则和信用);

2.讲法制,讲信用;

3.学习加小标题、使内容清晰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2.难点:对市场经济中的规则和信用的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基石(比喻基础)契qì约(所有权的凭证)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履lǚ行自律(约束自己)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猖獗ju?(闹得很凶)紊wěn乱(杂乱,纷乱)屡禁不止人无信不立吞噬shì(吞咬)亟jí(急迫地)待解决牟m?u利(谋取利益)

二、课文研讨:

(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

1、文章的标题指:①中心论点;②论题;③议论范围。

——①

2、文章是怎样论述“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这一中心论点的?(应从结构上入手。练习二)

——绪论: 提出中心论点,并指出,应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

第一部分: 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

1、总述。规则和信用是管束市场行为地一系列规定和约束。

2、分述。强调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两者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

可。

第二部分: 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情况。

1、总述。指出在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是不守规则、不讲信用所致。

2、分述。一些地区只讲经济发展不讲市场规则。

3、分述。人们对信用更缺乏重视。

第三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

1、这是我国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2、这是建设良好市场秩序的迫切需要。

3、这是加入WTO后“补课”的主要着力点。

4、这是政府的职责。

5、呼应开头,重申制定、遵守市场规则,形成信用制度。

3、本文总思路:

提出问题(绪论: 提出中心论点,并指出,应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

分析问题(第一部分: 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第二部分: 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情况。)——

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

(三)重点研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状况总体如何?

——第10页5-8行。

2、第10页11行中的“规定”和“约束”有何不同?

——“规定”一般由行政单位制定。“约束”由多种情况决定。

3、什么叫规则?市场经济规则有何作用?

——第10页13-18行。

4、为什么有了市场经济规则还不行?市场信用原则有何要求?

——第4自然段。

5、分析第5自然段。划分层次,找出中心句,指出它的论证方法。

——3层。①理论阐述。②举例论证。③小结。

中心句为最后一句。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和反面论证。

6、“法制”和“法治”有何不同?

——“法制”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方法和工具。“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7、文章说“市场经济既要讲法制,也要讲道德;既要讲规则,也要讲信用。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两者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可。”请结合课文讨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哪些活动应讲规则,哪些行为应讲信用,规则和信用构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见第2部分。

(四)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全面地论述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这一真理,指出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强调要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以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学习第2页《活动指引》,进行活动。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我只用了一课时就讲掉了。选文的理论性很强,学生做一般性了解即可。在明确议论文体的基本框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就“规则和信用在班级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开展了讨论,大家兴致很高,实现了课前预想。但是,有几个因素影响了最终效果:1、经济虽然贴近生活,但是语文失去了对“美”的欣赏层面,教学效果势必会有所降低;2、学生课上读文的时间少了,而这类枯燥的理论文章恰恰是学生不愿占用课余时间阅读的;3、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的规章制度,甚至是纪律要求,缺乏宏观上的认识。

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精粹教案集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教学目的:

1.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

2.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

3.形成正确的青少年消费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调查报告的写法。

2.难点: 调查问卷的设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实惠(实际的好处)认同度(对某一问题认识相同的比率)攒zǎn钱(积聚钱)弘h?ng扬(发扬光大)

二、课文研讨:

(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

(二)自学第20页《调查的开始和报告的写作》,结合本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与报告之间有何关系?

——《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

2、本课的调查背景如何?

——见第15页注释①

3、调查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本课采取了哪种方式?

——调查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表格调查和问卷调查较为便捷,访问调查真实可信,电话调查省时省力,文案调查易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感强。

本课是问卷调查。

4、对调查的选题有何要求?本课是否符合这一要求?

——应以对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某些问题作为选题。本课选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时代气氛,符合要求。

5、设计调查对象有何要求?本课设计是否合理?(参阅《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第4自然段)

——见该文第4自然段。

6、本课是如何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

——见第21页第5自然段。

7、调查报告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和副标题各点明什么:①内容;②对象;③主题;④人物。

——正标题点明了③主题;副标题点明了①内容。

8、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本课采用了什么形式?

——见第22页表格。本课的结构形式是:

背景材料(注释①)——结论——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

三、运用:

本课调查结果及分析有四部分内容,全班分四组各根据一个部分的内容绘成图表。然后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来。(结合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

四、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大作文:对过去所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第二单元新闻

4.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精粹教案集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教学目的:

1.学习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2.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3.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2、难点: 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踱du?步领一代风骚(愿意为一代诗坛之首,这里指一代领袖人物)炯炯jiǒng(形容明亮)神采奕奕(yìyì精神饱满的样子)舟车(旅途)劳顿颁bān布李灏hào 侃侃kǎn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荟萃huìcuì(汇集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喇嘛寺lǎmasì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亲昵 nì萦yíng绕(围绕)

二、课文研讨: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

1、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

——形象生动,有寓意。歌颂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大大促进了深圳及中国改革开发的新发展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导语: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第一部分: 写小平同志来到深圳观看市容,并介绍有关新闻背景。

第二部分: 写第二天小平同志在国贸大厦的活动及讲话。

第三部分:写第三天小平同志游览民俗村和锦绣中华。

第四部分:写第四天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重要谈话。

第五部分:写第五天小平同志离开蛇口港,离途中与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小结: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的伟大意义。

三、重点研读,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

——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富有激情。

2、在第一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信心更足。

②特区姓“社”不姓“资”。

③两个文明建设都要上。

3、第一部分中的新闻背景是什么内容?其记叙形式是什么?

——有两处,补充说明小平同志与特区的关系,包括创办特区和第一次南巡。记叙形式是插叙。

4、在第二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肯定了深圳的成绩。②肯定了党的基本路线。③要坚持两手抓。④中国要保持稳定等。

⑤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5、在第三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共同富裕的问题。②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③保持生产力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也可以搞上去。④经济建设经尽可能搞快点,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6、在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详细描写邓小平的游览活动?

——一是证实了深圳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二是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人民心连心的高尚情怀。

7、在第四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②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③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允许看。

8、在第五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大胆地干,每年要总结经验。②不要怕犯错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③要搞快一点。

9、小结中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有什么意义?

——“‘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0、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练习三)

——领袖风范,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勇敢果断,平易近人。

11、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练习二)

——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平同志的言论。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②头尾呼应。

12、《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是这样开始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唱的就是邓小平在深圳考察的故事。请找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联系歌词畅谈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练习一)

附:《春天的故事》歌词

曲:王佑贵词:叶旭全蒋开信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四、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篇通讯生动地记叙了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二次来到深圳考察的主要活动和他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使深圳及全国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对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五、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上网查询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的有关资料。

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精粹教案集(2则)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英雄杨利伟的精神,做一个努力进取的有责任感的中学生。

3、通过对比,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区别,掌握消息和人物通讯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2、难点: 消息的写法。※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的音。

怦怦直跳 pēnɡ苍穹 qi?ng 色彩斑斓bānlán 椭圆tuǒ目眩 xuàn 坚如磐石 pán 呛水 qiàng 烧灼zhu?夺眶而出kuànɡ框架结构kuànɡ

遨游太空áo 矫健jiǎo矫揉造作中枢 shū

二、朗读,熟悉课文的内容。

心随飞翔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

1、朗读全文。

2、根据所学的知识,标出课文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明确:导语为第1、2、3句。(为表达强烈的感情,这3句独立成段)其余为主体。

3、本消息主要报道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事为主,侧重报道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

英雄潇洒走苍穹

1、本文是消息还是通讯?标题采用哪种形式?

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①总述中国航天事业的英雄杨利伟。

②采访英雄杨利伟,写他如何战胜了航天的艰险及他平时的刻苦训练。

③对英雄杨利伟的新期待。

三、比较阅读两篇课文

请找出这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对比分析,哪篇是消息哪篇是通讯?

前篇是写事件的消息,后篇是人物通讯。

从报道对象看,前者侧重写事(消息的特点),后者侧重写人(通讯的特点);从内容上

看,前者报道较为简要、概括(消息的特点),后者的报道详细而完整(通讯的特点);从时

效看前者第二天就发表了,时效性强(消息的特点),后者20多天后才发表,是因为采访

教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也比消息长。

2、从内容上看,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前者由于强调“快”和“短”,写作视角较为宏观,侧重报道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

响;后者比较全面的报道杨利伟如何备战,在太空如何战胜困难的事迹,突出他作为新时代

偶像的精神品质和崭新风貌。(内容)

四、认真分析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杨利伟作为“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具有哪些素养?

1、他为国家、民族的航天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境界高尚。

2、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并把任务完成得最好。

五、品味语言。

1、朗读课文第37页第四题中所列出的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包含着什么思想意蕴和感情色彩?

2.此时,指控大厅大屏幕蔚蓝色的背景上,相互交织而又排列有序的飞船飞行曲线,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优美画卷,真实而又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的精心指挥和准确控制下,“神舟”五号飞船仿佛矫健的雄鹰,在太空中尽情地飞翔……句中加点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比喻

3.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句中加点的短语“特殊光荣”有什么含义?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既他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第一个飞行员。

六、作业设计:

从学校最近发生的大事中选取一件,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消息。要求用双行标题。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心随飞翔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

王光荣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2.学习掌握消息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2、难点: 消息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画面上。)怦怦pēng直跳苍穹qi?ng 色彩斑斓bānl?n

二、课文研讨:

(一)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学习第57页《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一文,掌握消息及通讯的写法和要求。

2、根据所学的上文,标出课文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导语为第1、2、3句。(为表达强烈的感情,这3句独立成段)其余为主体。

3、阅读下面语句,说说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饱含着什么思想意蕴和感情色彩。 (例句见课本)(炼习四)

——短句,单句成行。强烈的感情色彩,饱含了作者对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一划时代成就的期盼与胜利的喜悦。

三、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教学目的:

1.了解与学习中国航天事业的英雄杨利伟。

2.学习掌握消息通讯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2、难点: 学写消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二、字词:

椭tuǒ圆目眩xuàn 呕ǒu吐坚如磐pán石呛qiàng水烧灼zhu?二、课文研讨:

(一)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学习第57页《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一文,掌握消息及通讯的区别。

——见课本第59页。

2、请找出这两则新闻报道(消息与通讯)的侧重点,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练习一)

——见课本第59页。从报道对象(事—人)、内容(略-详)、表达方式(记叙-多样)和时效(快-慢)等方面区别。

3、给课文划分层次:

——①总述中国航天事业的英雄杨利伟。

②采访英雄杨利伟,写他如何战胜了航天的艰险及他平时的刻苦训练。

③对英雄杨利伟的新期待。

4、作者说杨利伟“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作为一位偶像,杨利伟具备了那些素养?他和你心目中的偶像是否吻合?

——远大的志向;奉献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艰苦的磨练;杰出的才华。

5、有人说。当今时代既是“读文时代”,又是“读图时代”。本书选用了两张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图片传达了什么新闻信息?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员杨利伟照片。使报道更具真实性,同时满足了读者进一步了解实情的需要。

三、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表达交流活动:《到新闻视窗“亮相”》(第54页)

6.喜看稻菽千重浪·精粹教案集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3.学习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难点: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掖ya(塞进衣袋或夹缝里)蔸dōu(相当于“丛”)屏气静神孟德尔摩尔根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淤yū泥贬biǎn斥chì(贬低斥责)籼xiān稻分蘖 nia(泛指植物由茎的根部长出的分支)

二、课文研讨: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练习一)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练习二)

——①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3、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练习三)

——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

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②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③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4、阅读下面的课文,并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和压缩,把主要意思用两个复句表达出来。(练习四)

——袁隆平对这蔸奇特的稻禾精心照顾,收获时对其种子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遗传学的分离定律,断定这株去年发现的稻禾,是“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袁隆平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了真理,认定:只要探索出“天然杂交稻”的生长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四、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人物通讯。

7.访李政道博士·精粹教案集

访李政道博士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物访谈的特点及技巧;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 把握全文信息,准确理解访谈核心;研究重点语句,理解访谈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词句,理解访谈内容;把握课文特点,了解访谈技巧。

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

李政道 (Tsung-Dao Lee)

美国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1950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教,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教授”。李政道教授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 等。他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59)、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1986)和台湾“中央研”院士(1957)。李政道教授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及其一些对称性不恒的发现,是极为重要的划时代贡献,为此,李政道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获奖

1957 诺贝尔物理奖

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7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9 伽利略奖章

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 和平科学奖

1995 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 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 纽约市科学奖

1999 教皇保罗奖章

1999 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 纽约科学院奖

?名誉学位

? 1958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 1969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 1978 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 1982 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 1984 Bard学院科学博士

? 1985 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 1986 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 1988 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 199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 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 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 1994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工作简历

? 1950 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 1950-51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5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 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 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 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4-84 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 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1986-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 WL)主任 1986- 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 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 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 RIKEN-BNL 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访谈录,记者依次向李博士问了一些问题,都是什么内容的?依次列出。

1、(1-4)用孙悟空的故事类比说明人类对科学的真理的了解还相差很远。

2、(5-6)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

3、(7-8)回忆与毛主席谈论“对称就是平衡”问题时的情形。

4、(9-10)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5、(11-13)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以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6、(14-15)谈自己获诺贝尔奖的最重要的因素。

7、(16-17)谈自己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8、(18-23)谈本土科学家何时能获诺贝尔奖问题。

三、问题探究: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小组同学相互讨论.

1、李政道博士如何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

2、李政道博士怎样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3、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

4、李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2020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我的回顾含答案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讣. 告( ) ②深邃.( ) ③毋. 庸( ) ④吞噬.( ) ⑤夭. 折( ) ⑥内疚.( ) ⑦桎梏.. ( ) (2)多音字 ①塞? ? 充塞 .( )边塞.( )瓶塞.( ) ②强????? 强.迫( )强.壮( )倔强.( ) ③与????? 参与.( )与. 时俱进( ) ④折????? 夭折.( )折.本( ) ⑤给????? 献给.( )给.予(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灼( )妁( ) (2)????? 扼( )厄( )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1)畏缩不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瞪口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知灼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毋庸置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缩不前 ....,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 (3)钱钟书先生并不因对方爵高位尊就无原则地吹捧,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作品的瑕疵, 真知灼见 ....的批评,足见学者的高风亮节。() 辨词填空 (1)置疑·质疑 “置疑”指怀疑,用在否定句中,常和“毋庸”连用。 “质疑”是动词,指提出疑问。 ①事故发生后,在媒体的报道中,仍有许多可以________的地方。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毋庸________的执法理念,愿它成为和谐社会的保障。 (2)以致·以至 “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a.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b.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________无穷,进而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真实面目。 ②由于他没有充分地调查研究,________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③房价一路飙升,________使很多想买房的人感到惊讶,安居谈何容易。 三、名言警句 爱因斯坦名言 1.A=X+Y+Z!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2.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3.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

粤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鸿门宴》司马迁 一、作者简介 开先河,著《史记》——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他就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开纪传体史书先河。 二、背景回放 一场特殊的较量 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谁为关中王。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鸿门宴”的故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三、相关知识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通“拒”,译为“把守” 同“纳”,译为“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通“邀”,译为“邀请” 3.秋豪.不敢有所近通“毫”译为“细毛”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译为“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译为“尽早,尽快” 6.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译为“隔阂” 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通“骖”,译为“驾车辕两旁的马”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 ..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经两首教案

一、读准字音 姝.()俟.()城隅.() 踟蹰 ()()娈.()彤.管() .. 炜.()荑.()洵.() 垝垣 ()()涟.涟()桑葚.() .. 愆.期() [答案] shūsìyúchíchúluán tónɡwěi tíxún guǐyuán lián shèn qiān 二、辨识通假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答案]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代指“彤管” (3)归,通“馈”,赠送(4)匪,通“非”(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6)无,通“毋”,不要(7)于,通“吁”,叹息(8)说,通“脱”,解脱(9)泮,通“畔”,边,岸 三、一词多义

(1)将错误! (2)言错误! (3)之错误! (4)以错误! (5)其错误! [答案] (1)动词,请,愿动词,扶持,扶助名词,将领,将帅副词,将要副词,且,又(2)动词,说名词,话语助词,用在句中无实义(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句末助词,补足音节,不译结构助词,的(4)连词,来,表目的介词,用介词,把副词,通“已”,已经(5)代词,它的,代指桑树代词,他的,代指士助词,无实义代词,你,代指氓 四、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匪我愆.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黄.而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士贰.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三 ..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延误(3)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4)形容词作动词变黄(5)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指变了心(6)数词作动词三心二意 五、古今异义 顿丘 (1)至于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期 (2)秋以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背诵篇目(粤教版)讲解

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一)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5离骚(节选) 屈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7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册教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姓名: 年级:高二备课组 班级:

第四单元 鸿门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3、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学难点 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二、教学步骤: (1)导语: 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2)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可参考课后知识卡片“司马迁与《史记》”。 (3)背景简介 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4)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 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6)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的生字、异读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3.完成思考和练习一、二。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成由勤俭败由奢——《时评两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这篇时评从2003年发表至今也已近十年,可是我们改变这种奢侈消费 的现状是否改变了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我们现在已超过 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欧洲奢侈品消费国。因此,今天 我们学习《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这篇文章,除非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并身体力行地厉行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用角度】“勤俭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消费观”等。 【精彩运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缓和,有些人把勤俭 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 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 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便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就连那 的中秋月饼在包装上都“变异”了。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再来 重温祖宗遗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爱好高雅,其实就是一种修炼——《论“雅而不高”》 一个人立身于世,难以免除世俗化的污染。怎么办?爱好高雅, 其实就是一种修炼。比如琴棋书画,皆可陶冶情操。正如培根所说:“特雷梅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高 谈阔论时,知识可作装潢。”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演算使人思维周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专业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专业知识 当我们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而后,“雅”便会凸显在举止言谈当中。而举止言谈儒雅,可以让人感到你知书达理,富有教养,同时也能让 对方如沐春风,身心通泰,从而达到你的交往本意。 【应用角度】“雅与俗”“追求高雅”“高雅与修养”等。 【精彩运用】其实,雅俗之别只是学识、修养不同所表现的陶冶 气质有所不同而已。但好事者总是以自认为的雅和俗,对我辈凡夫俗 子划圈子、分层次,说高深、道荣辱,搞得我辈缺乏定力、心浮气躁者,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搞出好多笑话,还要转过身去甜甜地说声“谢谢”。人只要活得真实,就无所谓雅或俗;只要有不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能活出真性情,活出生的乐趣,死的坦然。 善待一切生命,实现人生价值——《呼唤生命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的。生命的存在,又是实现我们一 切人生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我们不仅要对自 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学会善待其他的一切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 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违反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 一棵柔嫩的小草,我们都应该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去呵护。这样,我 们的一生将会是美丽和充实的一生。 【应用角度】“善待生命”“生命的价值”“尊重一切生命”等 【精彩运用】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会让我们自觉地为完善自我 和急遽服务其他生命而不断努力。而正是在坚持着这一努力中心线的 同时,我们会制做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会做一个正确认识 困难、坚强无畏的人,会做一个面对诱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一个人的存在,如果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了幸福,那么,他的一生也就无所心痛与一生牵挂,价值从而实现了他人生的大 半价值。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背诵资料(已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背诵资料整 理 必修一: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

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卫风·氓》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

粤教版-语文-高二-【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3.12长亭送别

一、语段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1.“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与后面哪两句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2.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和疏朗的树林分别有怎样的联想?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重点结合“倩”和“挂”这两个动词去分析。 答案: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就想到它系不住情人的马,看到疏朗的树林就想让它挂住渐渐西沉的太阳。这一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她不愿与张生离别,希望时间停留的心情。 3.【端正好】这支曲子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意境)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一般按照:①寻景:寻找描写的事物;②构境:这些事物构成的画面;③析情:这个画面渗透的情调。总之,分析意境最终要归到“情(志)”上。 答案:意象:云天、黄花、西风、大雁、霜林。 意境:用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描绘了一个委婉深沉、悲戚萧瑟的凄凉意境。 4.“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莺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①以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②结合题目要求把握好下笔的角度。③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

粤教版必修五语文复习提纲及答案

第一单元走近经济 1、钱王则柯 一、字词。 兑()换逞()强扒()手报酬()消耗()束缚()大肆()商贾()迄()今为止 毋庸置疑励精图治 2 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茅于轼 一、字词。 同胞()淘汰()倒霉()规矩()脊()梁 二、写作借鉴。 1、利用小标题,使思路、内容清晰,结构层次分明严谨。 2、综合运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3、语言口语化,浅显易懂。 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沈杰 一、字词。攒()钱累()计轮廓() 第二单元新闻 4、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陈锡添 一、字词。 踱()步颁()布萦()绕葱茏()荡漾() 亲昵()远眺()俯瞰()面颊()深圳() 证券()东莞()心坎()侃侃()而谈 神采奕奕()鳞次栉()比 二、写作借鉴。 1、标题引李贺《河南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诗句。 2、首尾呼应。 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心随飞翔王光荣/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冯春梅刘程 一、字词。 橘()红遨()游苍穹()斑斓()目眩() 烧灼()怦怦()直跳坚如磐()石 二、论据。 1、航天员是这样炼成的。为了预防“空间运动病”,除了在平时进行自我锻炼,每次做转椅训练时,杨利伟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离心机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时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按过。/水上应急训练,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勺疼。/杨利伟喜欢吃肉,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多吃。晚上饿了,也没有自己加过餐。/“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这确定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一点。——毅力、坚持、意志、放弃…… 6、喜看稻菽千重浪沈英甲 一、字词。 蕴()藏模()式屏()息稻菽()饥馑() 籼()稻分蘖()刻骨铭()心 二、写作借鉴。 1、标题借用毛《七律·到韶山》诗句。 三、论据。 1、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五六十年代美国大 7、访李政道博士闵捷 一、字词。 混沌()洗漱()华裔()模()拟对称() 纸簿() 二、写作借鉴。 1、开头引故事,引人入胜。 8、甘地被刺 一、字词。

必修一粤教版语文必背及翻译

必修一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①静:闲雅贞洁。姝(shu):美好的样子。②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⑤彤管:指红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管草。贻:赠。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yueyi): 喜悦。⑧牧:旷野,野外。归:赠送。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 情。⑨洵:信,实在。异:奇特,别致。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 小伙走来笑嘻嘻,拿着布币来换丝。不是为了来买丝,借机找我谈婚事。 谈完送你过淇水,一直送你到顿丘。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 请你不要生我气,定下秋天为婚期。登上残破的墙垣,心中念你望复关。 遥望不见复关影,低头伤心泪满面。望见复关心中喜,喜笑颜开话不断。 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象吉利没恶言。把你大车赶过来,我带嫁妆随你迁。 桑树叶儿未落时,枝叶繁茂色泽润。小斑鸠啊小斑鸠,不要贪嘴吃桑椹。 好姑娘啊好姑娘,不要痴情迷男人。男人沉迷于爱情,想离开时可脱身。 女子沉迷于爱情,想要脱身不可能。待到桑叶飘落时,颜色枯黄落满地。

粤教版高中语文古文知识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内素材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向前看”与“向钱看”——《钱》 几千年来,金钱在中国一直含冤受辱,人们将金钱骂得狗血淋头,体无完肤。诚然,“钱”会使一些人迷失了“向前看”的方向。耽于金钱,取之无道,肯定会让自己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然而这些并不是钱本身的错误,而是某些人对金钱的贪婪所致!“君子爱财”,只要能够“取之有道”,钱就是个好东西。因为,它不但能使人富裕,使国家强大,还能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向前看”,就要理直气壮地去想钱、谈钱、看钱和赚钱。 【应用角度】“追求”“面对金钱的诱惑”“我心目中的钱”等 【精彩运用】人在钱的面前:有识者,有赏者,有观者,有戏者。有崇拜者,有逃避者,有不屑一顾者。有扑腾者,有挣扎者,有淹没者。有人因钱而生,有人因钱而死。有人因钱而聚,有人因钱而散。有人为它失去道德和情理,失去健康和文明,失去爱情和生命。它是个怪物,诱惑人也欺骗人,帮助人也陷害人。能调动人的欲望,而永远不能满足人的欲望。对于没有节制的人来说,只能助长其贪恋、丑恶和变态。我们不能高估了金钱的力量,钱不是万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金钱的力量。在金钱的社会里,钱是生活的必需。孩子上学要钱,老人就医要钱,娶媳妇买婚房要钱,穿衣、吃饭、出行处处要钱。没钱,就连收费公厕也是进不去的。没有金钱,虽然人的精神也能够或多或少地进行自我安慰,但金钱的多少终究制约着人们需要层次的满足。 诚信与规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人无信则不立”,只有每个人都诚信地对待工作、家人和社会公众,才可能建立起一个诚信的、和谐的社会;只有有了诚信的支持,规则才能持久、全面地实行,否则,规则就只能沦为镜中花水中月。反过来,如果没有规则,诚信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大家都没有规则意识,都不讲规则,那么在一个混乱的秩序中,恐怕我们也很难看到“诚信”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规则建设和规则治理,才能普遍地增进社会中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 【应用角度】诚信、诚信与规则、规则之美等。 【精彩运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历来不缺少制度,更不缺少规则,但往往缺乏规则意识。受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封建特权思想的影响,有一部分人是制定规则的“高人”,却是遵守规则的“矮子”,他们崇尚“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之类的论调。因此,他们常常视规则如游戏,总想在规则之外另搞一套。社会上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官二代”和问题“富二代”,醒目地提醒我们:重整秩序,敬畏规则,迫在眉睫。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古训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即使社会发展到今天,虽然合理消费是必需的,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勤俭节约并不与合理消费相对立。因为,只有这种精神常在,我们才会合理运用资源,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应用角度】“勤俭节约、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与合理消费”等。 【精彩运用】爱国华侨陈嘉庚,生活俭朴,连牙签都要用过一头后再用另一头。亚洲巨富李嘉诚一次去北京办事,在下车付车费时,不慎掉了一元硬币,他都要弯下腰去捡,而给了保安一笔小费。他说:“一元钱虽小,也是劳动创造得来的,应该珍惜。而保安为我服务,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等待戈多》word教案

等待戈多(节选)萨缪尔·贝克特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荒诞戏剧的概况以及《等待戈多》在戏剧历史上的重大影响。 2、领会全剧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所表现的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失望、苦闷和迷惘。本文所体现的深刻人生哲理。 3、理解节选部分中的戏剧语言、环境描写、情节结构的荒诞特点。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差别。 教学重点[来 以“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什么”为突破口理解本剧的“等待”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本剧人物梦呓之言和无聊动作所隐藏的人生痛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了解内容,设计问题讨论是较合适的教学方法,问题可以是: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教学用具 投影介绍有关贝克特及西方荒诞戏剧的概况,准备《等待戈多》戏剧片,事先让学生观看,印发有关作者和作品的介绍文字。] 预习要求 课前印发有关资料给学生,要求在上课前浏览一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从《大话西游》中的著名台词导入 1、唐僧被牛魔王抓住要被绞死了,这时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唐僧扬声高叫: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语言的无理和荒诞) 2、“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语言的无意义) 3、“你真的想要吗?如果你真的想要的话,你就说嘛,虽然你深情地看着我,但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你真的想要吗?那就给你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语无伦次)其实有很多事情在其表面的荒诞之下,内里却有着令人信服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我们就来欣赏一出真正的荒诞剧《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一剧,1959年在巴黎上演,主要是因为此剧作者贝格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我们用传统的审美眼光看待该剧时,它又是那样的不可理解,甚至是难以卒读。难怪许多有经验的理论家和观众都对此迷惑不解。据说一个演员在演完《等待戈多》之后怒气冲冲地说:我根本不知道演的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一个谜,又不是一个谜。让我们打开书本。 ☆2006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有: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①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②戈多今天已经来了③留一点空白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像、感悟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立题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

认识自我 教学要求—— 在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让学生自我展示个性、理想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 教学难点: 把活动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见到大家!面对新的学年、新的环境、新的历程、新的挑战,此时此刻的我,内心十分激动。从今天开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将陪伴大家一起探索广阔的语文天地,遨游深邃的语文知识海洋。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想先不谈语文,先谈谈自我。一个人贵在自知,自知则万事明。所谓自知,就是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这就是我们第一节语文课的主题。 二、简单的自我介绍。 三、语文活动开展—— (一)、活动内容—— “认识自我、展示自我” (二)、活动过程—— 学生自主介绍自己。 1、介绍内容:姓名、住址、爱好、优点、缺点、个人格言、上高中的理想等等。 2、要求:声音宏亮、举止大方。 3、具体活动过程:

略 四、活动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以文章的形式将自我的个性展示出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敢于书写自我; 2、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有十多位同学勇敢地站起来,向我们尽情地展示了自我,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许多的人生哲理。 由于时间有限,可能还有许多同学有很多心里话要对大家说。那么,本节课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自我的个性(性格、爱好、人生、理想等)用文章的形式抒写下来,让我们更充分的了解你。 二、作文要求: 以“我”为话题,写一篇介绍自己,或谈谈对高中生活的憧憬,或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学生自主写作—— (一)、写作前强调: 1、写作不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应在自我介绍的基础上尽量的扩充,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生动; 2、写作应讲究一定的艺术技巧。如文章的构思、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都应该进行锤炼。 (二)、学生自主写作。 具体写作过程略 教学后记: 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显得十分活跃,也许是刚进入高中的缘故,希望这种热情能一直洋溢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就好了。当然,这也少不了我们老师的引导。

2020粤教版语文必修五9雷雨导学案3

雷雨(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记住戏剧的相关知识,能说出《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会分析鲁大海的人物形象,探究周朴园的一些异常行为, 3、理解《雷雨》的主题。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会分析鲁大海的人物形象,探究周朴园的一些异常行为, 2、理解《雷雨》的主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内容,阅读《随堂优化 训练》45页内容,对鲁大海形象、周朴园的行为、主题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 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戏剧基础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简要分析鲁大海形象,说说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拆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所施其计。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二、知识梳理:戏剧主题的分析 三、预习自测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见《随堂优化训练》P42“要点三”) 我的疑惑:我的收获: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如何理解下面列出的周朴园的这些行为?(见教参P96) ①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②打听侍萍的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③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④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窗户的习惯。 ⑤一直记得侍萍生日。⑥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思路小结: 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请概括《雷雨》主题?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10+哈姆莱特(节选)+Word版含答案

《哈姆莱特》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奏丹麦进行曲,喇叭奏花腔。国王、王后、波洛涅斯、奥菲利娅、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及其余人等上。 国王你过得好吗,哈姆莱特贤侄? 哈姆莱特很好,好极了。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这可不是你们填鸭子的办法。 国王你这种话真是答非所问,哈姆莱特。我不是那个意思。 哈姆莱特不,我现在也没有那个意思。(向波洛涅斯)大人,您说您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曾经演过一回戏吗? 波洛涅斯是的,殿下,他们都称赞我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哩。 哈姆莱特您扮演什么角色呢? 波洛涅斯我扮的是裘力斯·凯撒。勃鲁托斯在朱庇特神殿里把我杀死。 哈姆莱特他在神殿里杀死了那么好的一头小牛,真太残忍了。那班戏子已经预备好了吗? 罗森格兰兹是,殿下,他们在等候您的旨意。 王后过来,我的好哈姆莱特,坐在我的旁边。 哈姆莱特不,好妈妈,这儿有一个更迷人的东西哩。 波洛涅斯 (向国王)啊哈!您看见吗? 哈姆莱特小姐,我可以睡在您的怀里吗? 奥菲利娅不,殿下。 哈姆莱特我的意思是说,我可以把我的头枕在您的膝上吗? 奥菲利娅嗯,殿下。 哈姆莱特您以为我在转着下流的念头吗? 奥菲利娅我没有想到,殿下。 哈姆莱特睡在姑娘大腿的中间,想起来倒是很有趣的。 奥菲利娅什么,殿下? 哈姆莱特没有什么。 奥菲利娅您在开玩笑哩,殿下。 哈姆莱特谁,我吗? 奥菲利娅嗯,殿下。 哈姆莱特上帝啊!要说玩笑,那就得属我了。一个人为什么不说说笑笑呢?您瞧,我的母亲多么高兴,我的父亲还不过死了两个钟头。 奥菲利娅不,已经四个月了,殿下。 哈姆莱特这么久了吗?哎哟,那么让魔鬼去穿孝服吧,我可要去做一身貂皮的新衣啦。天啊!死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他忘记吗?那么也许一个大人物死了以后,他的记忆还可以保持半年之久;可是凭着圣母起誓,他必须造下几所教堂,否则他就要跟那被遗弃的木马一样,没有人再会想念他了。 高音笛奏乐。哑剧登场。 一国王及一王后上,状极亲热,互相拥抱。后跪地,向王作宣誓状,王扶后起,俯首后颈上。王就花坪上睡下,后见王睡熟离去。另一人上,自王头上去冠,吻冠,注毒药于王耳,下。后重上,见王死,作哀恸状。下毒者率其他二三人重上,佯作陪后悲哭状。从者抬王尸下。下毒者以礼物赠后,向其乞爱;后先作憎恶不愿状,卒允其请。同下。 奥菲利娅这是什么意思,殿下? 哈姆莱特呃,这是阴谋诡计、不干好事的意思。 奥菲利娅大概这一场哑剧就是全剧的本事了。 致开场词者上。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8课 我的回顾 精品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一

《我的回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历程;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从少年回忆起自己是如何是如何走上科学的道路的; 3、把握文中作者对事物的观点; 【识记积累】 目瞪口呆桎梏(zhìgù)真知灼(zhuó)见 毋(wú)庸置疑吞噬(shì)深邃(suì) 窒息(zhì)内疚(jiù)弊病扼杀 夭(yāo)折 ※补充词解: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彻的理解。 桎梏: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深邃:深奥。(深) 夭折:未成年而死,这里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课文初探】 爱因斯坦回顾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请问他是如何走上研究物理学的道路的? ◎堂上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累.计累.积果实累.累危若累.卵 B.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 C.渎.职赎.罪买椟.还珠案牍.劳形 D.富饶.妖娆.绕.场一周钹儿铙.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辐度惯性树梢淡妆浓抹 B.销毁鬼计圆满敝帚自珍 C.殉职临摹吊唁插科打诨 D.煤炭竹杆帐篷唉声叹气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美国从军事、经济上、舆论上给阿富汗北方联盟以全面支持,使塔利班武装陷入困境,目前美国已基本___________了塔利班组织的反击势图。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娃娃抓起,针对儿童特点用形象化的教育模式_________________孩子的心智,这样的道德教育确有必要。 (3)喀麦隆足球明星罗杰米拉今天正式成为联合国爱心大使,并作出以自己的影响力宣传艾滋病在非洲危害性的___________。 A.遏制开发许诺 B.遏止开启许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