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桃花心木

3桃花心木

3桃花心木
3桃花心木

3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这作为本

课的教学重点。对于六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来说,经过了小学五年多的学习,已经基本上具备了

找到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但是对于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并且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如何说具体,说明白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办法,并且加以运用。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

2.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时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学时难点

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讲授】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桃花心木》,一齐来读课题。

2、质疑:桃花心木是一种怎样的树呢?翻开课本第三课,你能快速地课文中找出来吗?

预设:第 2 自然段和第15 自然段,教师出示课件。

3、师:找得很准,同学们很会读书。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桃花心木。(出示桃花心木资

料)这就是桃花心木,它原产美洲,是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国树。在咱们中国有广泛种植。它

树高可达15 米,因此常用作行道树、庭园树。同时,它也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可以用来

制作高档家具、乐器等。

4、阅读了这些资料,咱们能读出桃花心木的特点吗?(指名学生朗读。预设:你读出了桃

花心木的“高大”,你读出了桃花心木的优雅)

5、师:(出示树苗照片)再来看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是桃花心木的

树苗。种树人是怎样把这仅及膝盖的树苗培养成高大笔直的桃花心木的呢?就请同学们自由

地放声读课文,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6、学生自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解难。

师: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他的哪些做法让人觉得奇怪?请同学们边读边把它们画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以下的句子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2)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3)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师:同学们,这位种树人这么多令人奇怪的表现,作者心中一定会产生不少疑问,你应

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来呢?

4.练读“疑问部分”

(1 ).朗读出“奇怪”:

一读:谁来读读第一句?种树人这样种树,?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读出“奇怪”?是怎么读出“奇怪”的味道的?(注意语调高低起伏的变化)

二读:带着这样的韵律与感觉,请大家试着把所有的句子连在一起读一读。通过我们的朗读,你注意到作者内心的变化了吗?

三读:老师想与同学们合作,共同表现出作者越来越奇怪的感受。

(2).连句说“奇怪”:刚才我们分别说了三个奇怪,要是谁能把它们连在一起说说水

平就更高了。出示说话练习:令人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

(3).作者一次比一次更奇怪,他在奇怪些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简练地来说一说吗?

(间隔天数、浇水的量、时间、补种)

(4 ).再找寻“奇怪”:能从出现“奇怪”的句子中找到疑惑,这叫能手。能从看不到“奇怪”的句子中找到疑惑,那叫高手。作者心里的疑惑究竟还有些什么?

(5)学生交流、朗读

三、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解疑。

1、一般人种树都要按时给树林浇水、施肥、除草,忙得很,可他却有闲功夫喝茶聊天,这

是为什么呢?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预设:

(1)种树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

(2)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

2、质疑:(出示12 自然段)

a.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段话,种树人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会笑着说?(对自己种树的经验非常自信)

b.这段话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你能在课文中找答案吗?

预设:前一个不确定是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不定时不定量的浇水;后一个不确定是自然界中的不确定。正因为有了种树人的不确定,才使得桃花心木苗适应了自然界的不确定。(这一部分学生自由谈)

3、原来种树人有意制造了不确定,是为了让桃花心木适应自然界的不确定。难怪他对他的

做法那么自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再来看看第二段话,种树人是怎么说的?(语重心长)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

答)你来语重心长的读一读。引导评议:他读得够不够语重心长?谁能读得再语重心长一些?

(若学生读得不到位,教师加以引导并范读:语重心长这个语重,我们要重读哪些关键词才能

达到语重心长的效果呢?)

5.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

请你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会有一场怎样的对话,同桌各选其中一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6、小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会拼命扎根、自己汲水生长的树即使暂时在种树人的照料

下生长得很好,将来还是会枯死。原来,种树人一系列的奇怪举动蕴藏着他的良苦用心。我

们一齐来语重心长的读一读。

7、种树人的这番话有事实可以证明他的准确性吗?

8、预设: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

跟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9、小结: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

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

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四、精读课文,潜心领会人生哲理和文章写法。

1、听了种树人的话,作者想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从课文中用线画出)

2、质疑:这段话中,也有两个“不确定”。这两个不确定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天气变化无常,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

磨难。)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一场意外的车祸可能夺走一个人的双腿;可能因生病

而双目失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可能让人妻离子散)

3、面对大自然的不确定,桃花心木是怎么做的?面对人生的不确定,人又该怎么做?

4、你知道哪些遭遇人生的不确定时,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人呢?

5、学生汇报资料,老师相机出示霍金等人物的图片。

预设:所以,不只树,霍金张海迪也是这样刘翔也是这样

6、除了这些名人,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可能会遇到哪些不确定呢?又该怎么做呢?

7、是啊,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林清

玄告诉我们——(生答: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是单纯地写树木吗?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了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

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

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

8、的确是这样。桃花心木和人一样,都要经历许多的“不确定”。只有锻炼出独立自主的心,才能经得起“不确定”的考验,努力成长。所以种树的人不再来,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9、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

课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作者借种树喻育人,

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五、课后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

3、同学们,我们的人生路还很长,要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还有很多。但我相信,我们会在这

些困难和挫折面前独立自主、独自面对,茁壮地成长。读读课件上的句子,你的感悟会更深。

4、最后一点时间,老师送大家一首诗,与大家共勉(出示课件,师生齐读)。

六、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的不确定人的不确定

拼命扎根生活考验

汲水生长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匆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

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

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

学情分析

通过平时教学的观察了解,文献调查研究,再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对本课的学习者进行特征

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年的学习,已经能有自己的主见,学会积累语言,思维活跃,想象力较为丰富,喜欢诵读。处于第三学段的孩子,他们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探究

性的学习方式更适合他们,也正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地让他们主

动积极地投入,在听、说、读、写的真正实践中去学习、运用语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我还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自尊心明显增强,他们往往会“害羞”,因此在评价方式上,我更多采用鼓励的方式,尽量用“动听”的话语去评价学生,让他们在同

伴面前更有面子。

【导入】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问题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出示朱自清的照片)走进时间的溪流里。大家还记得课文开篇诗一般的语言,(出示课文第轻灵的文笔走进《匆匆》,

1 段、配乐)我们

一起背一背,不会背诵的可以看大屏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文章的开篇和结尾相互照应着提出一个令作

者困惑的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师:这样的追问除了开头和结尾照应外,还在其他的文字间。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到问题。

指名回答。

【讲授】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1.读懂情感。我们先来看看第 4 自然段,(出示文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这么多的问号,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怎样的情绪?

伤感?自责?多请几名学生回答。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这一段落。

你们体会到的都是朱自清先生感伤、懊悔、叹息的消极情绪。仅仅只有消极情绪吗?你还读

到了什么?有没有不甘心?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理解感悟。说说你的理解。(朱自清不想让自己白白来到这个世界,白白浪费时间)

怎样才能算不白白走这一遭呢?你能举个例子说吗?

如: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全中国。

师:我们的思维相互碰撞,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就会更丰富。我把同学们对文章的初步体会综

合在一起,文章中弥漫的情绪是虽感伤而不气馁,虽惆怅而不失奋进,虽彷徨而不消沉。朱自清就是怀揣着复杂而微妙的情绪写《匆匆》一文的,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走进第2-3 段。

3.自学要求:细细读第 2-3 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语言中的情感,看看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

到了作者觉得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