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四川省**县**镇中心幼儿园邓小华

合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能力,是人类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而幼儿期是合作行为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前提是让幼儿必须具备合作意识,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愿望,让幼儿懂得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使集体的秩序不被打乱而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满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一日活动中贯穿合作精神,培养幼儿合作的兴趣,创造机会持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中都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孤僻、独占心强、合作意识差、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幼儿缺乏合作精神,他们的合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幼儿日后的正常生活。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贯穿合作的精神。每个人都是有合作的需要的,现实生活中部分幼儿不愿与他人交往合作,是因为他的合作需要未得到激发,或者说是合作的需要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压制。因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必须先激发幼儿的的合作动机。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身边的事例来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合作动机,可以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并与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础。

(一)、培养幼儿合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源自于内心的兴趣。良好的兴趣可以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完成任务。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激发幼儿对合作的兴趣首先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可以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来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例如:故事《团结力量大》和看图讲述《大家一起玩》等文艺作品,让幼儿体会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大家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经常一个人玩是无趣的,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是最快乐的。从而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对与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会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了,那是多么欣喜的一件事情啊。

(二)、让合作渗透在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如:让幼儿共同玩拼图,共同完成一幅画,共同搭积木,共同玩大型玩具、共同玩娃娃家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创造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通过精心设计的程序让幼儿在活动实践中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从小与人合作,逐步提高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乐趣。

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时,让孩子们相互协商,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又如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两人三足、火车过山洞、拔河等,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我班幼儿最喜欢玩两人三足这一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不断的与同伴商讨如何走才能都不跌倒,如何才能顺利的到达终点&&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会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二人共同合作来完成一项任务。

(三)、让合作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如:让幼儿共同整理图书、搬椅子、叠被子、收拾玩具、打扫教室、擦桌椅窗户等。作为一名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合作。

(四)、身教胜于言传,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身教胜于言传,由于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地作用。因此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对幼儿都有直接的影响。例如,一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个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东西等,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另外,同伴也是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强的幼儿与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合作活动。

如:让幼儿采取二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为幼儿的合作创造机会。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醒幼儿要使用礼貌用语,同伴间不争抢位子,回答问题要先举手等等,这样的要求对幼儿的合作性培养也有着促进作用,久而久之,幼儿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其次,把幼儿合作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的各个环节当中,还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班级间幼儿进行合作的机会,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如:开学第一周,让大班的幼儿到小班带小弟弟小妹妹玩玩具,照顾小班的孩子,这项活动对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心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与能力。

师幼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切不可在幼儿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这不仅不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甚至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才能教会幼儿学会尊重别人,包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一视同仁,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平等合作能力,比如:幼儿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孩子们都想当鸡妈妈不想做小鸡时,教师就请孩子们轮流做鸡妈妈,同时也强调小鸡的重要。

(一)、要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学会尊重别人、赞扬别人。在合作中让幼儿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因为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礼节、是合作的一个技巧,也是良好合作的必备条件。同时,文明礼貌的行为也会使合作者在合作过程中心情舒畅,能够提高合作效果和质量。赞扬他人也是一种礼貌行为,既表示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又表示自己对别人的认可。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学会尊重别人、赞扬别人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幼儿在与他人合作时建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二)、要让幼儿学会悦纳别人。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高兴地接纳合作伙伴,要了解同伴并且喜欢和同伴合作。再次要让幼儿知道怎样去和别人进行交流、讨论。在有不同的想法时要让孩子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怎样驳斥同伴的观点又不会引起冲突,怎样把同伴的各自不同的观点统一起来达成一致等等。

(三)、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活动中幼儿遇到纠纷时往往不会很好的解决。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需要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如:要礼貌的和同伴协商:我们一起玩玩具,好吗?我们一起看图书,好吗?我们交换着玩好吗?;也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方式来解决;或用故事中的人物来提醒幼儿该怎样解决。

(四)、家园合作,使合作成为幼儿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会合作商量做好一些事。在家里,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独占、独享。其实家庭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要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作,形成家园一体化教育,只有这样,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四、让幼儿在合作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幼儿的合作性行为并予

以肯定。在活动之后,要启发幼儿讲述合用时的感受,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及感受进行评价,对活动中存在的不合作的现象和行为予以提醒,鼓励和赞扬幼儿的友好合作行为。当幼儿表现出合作行为时,教师可以用照相机摄下来,供其他幼儿学习,帮助幼儿获得情感上的愉快体验,让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怎么样进行合作。在游戏活动中,还要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不能各行其是,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做好每件事情,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巩固、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和激发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逐渐地建立起自觉的合作与分享意识,促进合作行为的保持、延续和发展。

合作能力是人格发展的最高水平,一个健全人格的幼儿还应该具有爱心和友爱互助等良好品德。幼儿只有具备了关心他人、宽容、友善、互帮互助等良好的品德,才能在与人合作时感到顺利和快乐,才能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总之,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因此,努力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要树立榜样,就是要教师和家长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去影响每一个孩子;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合作中增进伙伴间的友谊,相互了解。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配合,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活动让孩子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品质,让孩子终生受益。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学内容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 培养策略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如今大多数城市家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同龄人的相互交流、玩耍、沟通、合作的机会,一般都生活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生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疼爱中,从而养成了独占、霸道的个性,以至于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不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而人的一生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交往。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合作能力已成为一个人走向成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大班幼儿是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事实也证明幼儿之间能够合作。从小就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很重要,也很有必要。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和探索,我也看到大班幼儿的合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幼儿在伙伴中人缘好、朋友多,和小伙伴一起玩时能让着别人;有些幼儿骄横跋扈,和伙伴一起玩时爱和他人打架;有些幼儿很“小气”,不肯把自己的东西让别人玩一玩。为了能更好的提高幼儿相互间的合作能力,我尝试了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树立良好的合作榜样,让幼儿学会合作 幼儿的心目中老师永远是他们的偶像,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老师和老师、老师和保育老师之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从中幼儿就会看到三位老师各自分工不同,谁在负责他们的学习,谁在负责他们的生活,他们都会进行仔细的观察。有的还会在一些自发的游戏中表现出来,比如我班的小异、小泳等小朋友在活动后会聚到一起,仔细一看小异正在分工呢:“我来上课,你去准备点心……”其实大班幼儿的心里都知道什么叫“合作”,但由于他们年纪小,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只会用游戏来表达自己对“合作”的理解。另外,在家中父母的合作,也是幼儿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知道在家里妈妈做哪些事情,爸爸做哪些事情,有这样的观察经验,在娃娃家的游戏中他们就会玩的更加投入。另外家长也是幼儿学习合作的好榜样。平时还要鼓励孩子多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一些交往语言,懂得与别人合作。如教会孩子熟练地使用一些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请帮帮我,好吗?”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交往习惯。 二、提供多元的合作机会,让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 在新《纲要》中也提到:“教师帮助孩子养成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

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教学文案

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 “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小学开始学最合适 “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开始比较合适。”专家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们还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大脑中可供思考的“原料”还不够充足,并且具有“思维无限驰骋”的特质。过早地训练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入学后,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少走弯路,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家长是引导关键 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现在多数家长都了解从小培养孩子大脑潜力的重要性,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学,但往往缺乏科学性,而这其实是耽误了孩子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关键期。科学思维最好从家长做起,并且把对孩子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专家建议培养思维从趣味性着手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锻炼准确表述——语言心理学专家林洁明建议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创造思考环境——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与孩子去博物馆、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智力游戏”,如比赛谁能想到最多的“找到水”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提出违常问题——“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的。”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的,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而且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常说“一代更比一代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儿童时期就培养创造力是极为重要的,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儿童抓起。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创设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环境和材料 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与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仍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探索创新 活动中,教师应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甚至应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让幼儿感到教师只是一个对自己活动很感兴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议的“大朋友”,即使自己做错了、活动失败了,也不会受到指责,没什么可担心的。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发孩子巨大的创新能量。 二、提供有兴趣、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为什么显得特别投入,主要原因是有可操作的材料,在提供材料时我做到以下几点:

1、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充足,有几个孩子参加活动就有几 份材料提供,甚至更多一点,材料的品种也应齐全一点,以便于幼儿选择和多样性探索。 2、提供的材料应富有科学因素。如在“易倒和不易倒” 活动中,提供的粗细不同的材料,高度应一样;轻重不同的一 对材料,外观应一样。又如活动“斜面上的发现”中,为了探索光滑和粗糙的坡面上,物体运动的不同状态,所提供的坡面光滑与粗糙应很明显。这样一来有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 三、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的探索与思考 1、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 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幼儿关心着身边的一切,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随机向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如“这个半圆像什么”,“这条弯线像什么”“你想把这个圆变成什么样”等等。下雨时让幼儿在教室门口一边观察雨,一边回答问题,“雨像什么”“下过雨后地上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对雨产生了兴趣,继续探索,“雨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前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下雨时小动物都到哪儿去”等等。幼儿在一定量的信息储存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多方面进行思维,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都有很大提高。 又如在“软和硬”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我让幼儿从自身出发,去寻找自己身上软和硬的东西,幼儿发现自己身上头发、皮肤、舌头等都是软的,而骨头、牙齿、头是硬的。再引导幼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内容摘要 当今幼儿自理能力缺乏,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 关键词:自理掌握方法技能培养责任感能力 当今社会中,大多数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由于这类现象,导致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缺乏,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就要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便以后长大了不会为离开父母而犯愁。 而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幼儿园)与社会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奏效。对幼儿说来,家庭与幼儿园两方面密切合作就更加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就像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各级教育中没有比幼儿园教育更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比之于中小学更需要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密切的合作,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受家庭影响大而引起的。也有专家就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孩子自理能力差,我的看法是: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首先,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到了让孩子自己学做,培养孩子做各种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幼儿期是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事实也证明幼儿之间能够合作。 受家庭环境及教育的影响,幼儿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在伙伴中人缘好、朋友多,和小伙伴一起玩时能让着别人,有些孩子骄横跋扈,和伙伴一起玩时爱和他人打架,有些孩子很“小气”,不肯把自己的东西让别人玩一玩。为了帮助孩子们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来发展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家长有必要寻找原因,探讨研究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崇高的,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为教育幼儿,在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配班教师要主动摆放、分发材料;班级进行穿衣服比赛时两位教师可以一起共同带领幼儿训练。 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意识、行为的幼儿要积极的评价、表扬、鼓励,这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这种同伴的榜样对幼儿教育会更感亲切、适度、可信,使他们更容易模仿。如早晨来园玩桌面游戏时,我对相互谦让、具有合作行为的幼儿提出表扬,那么经常争抢玩具、独自霸占玩具的幼儿就会向他们学习,养成合作的意识与习惯。另外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能力弱的幼儿组合在一起游戏,让他们取长补短,也是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在一次分组合作做画时,给一棵大树添画树叶,结果只有一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们在商量分工,分别完成大树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几组幼儿虽然都在同一棵树上做画,但却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我便让合作得好的孩子向大家谈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进行示范合作,孩子们马上明白应该怎样和别人合作了。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很重要,这需要通过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 三、在游戏和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交往,练习合作。 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受教师指导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外,还要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性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我们为许多游戏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化内容,每次游戏前,都向幼儿明确提出合作要求。游戏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跟谁合作的,怎么合作的。如在开展医院游戏前,我们先提问:病人的病是谁治好的?游戏后让幼儿分析得出结论:只有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才能为病人治好病。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练习合作。如:美术活动,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同,绘画水平不一,有喜爱折纸、剪纸的,有擅长捏泥的,有的喜画人物,有的好画动物、植物,让孩子合作组画,就能取长补短,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四、让幼儿体验合作的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常常带来积极的效果,活动成功,品尝喜悦,增进友谊,这些对巩固幼儿合作行为,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会产生十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我看到幼儿在与同伴一起友好的配合玩耍,或给与帮助,或求助时,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乐趣,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五、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四岁开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四岁开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也早早教孩子学数学了呀……”说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不少家长觉得自己没少费心思。荣合灵说,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绝不只是唱数和计算,她建议家长在儿童期要培养孩子十大数学思维能力,即数量、计算、分类、集合、时间、空间、对应、排序、抽象、解决,从孩子三四岁时家长就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了,具体建议如下: ●数量 包括唱数、计数。唱数是1、2、3、4、5……计数是孩子能查清到底是几个,比如几根手指等。这两种家长都比较重视,却常常忽视另一种——测量,包括对刻度、重量等单位的感知。不妨抽空带孩子拿一个棍子,量量跑道有几棍子长,或拿橡皮量量铅笔盒有多宽,让他知道测量是用一个个单位去量,并且这个单位是统一的,让他能在最简单的测量中理解和感受单位。 ●计算 多数家长可能是掰着指头教孩子算加减法的,这不够。我们不是主张让孩子在小时候一定学会计算多少数,而是在算的过程中,更多地让他去理解,而非死记硬背。比方说,小明有10颗糖,毛毛有8颗,小明比毛毛多了几颗?豆豆有20颗糖,他分给小朋友8颗,还剩几颗?虽然都用到减法,但实际不同,前者是比较型,后者是剩余型,家长重要的是帮孩子去理解两者间有什么不同,而非算出最后的结果。 ●分类

想让孩子思维发展,必须重视多元化分类。比如: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你会把三角形归属一类;但把这三样变一下,一个蓝色三角形、一个红色圆形、一个红色三角形,除了按形状,也可按颜色,把红的归为一类,这就是多元化分类,它能更好地锻炼孩子思维的清晰程度。不过,在孩子刚接触一个高的、矮的、粗的、细的等新概念时,可以先单一分类,当这些概念形成后,再开始多元化分类。 ●集合 从小学开始,所有计算、概念都是在集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集合的概念清楚了,以后解决问题会好很多。比如:小明10颗糖,毛毛8颗糖,小明的糖和毛毛的糖各是一集合,两集合比较相减,就得出了小明比猫猫多几颗糖。当孩子感知集合以后,就能分析出两种集合之间有何相关或完全不同之处,也有助分类。 ●时间 除认识钟表,让孩子知道这个针走到哪儿是10分钟,要让他感知时间,亲身感受一下多长时间是10分钟。 ●空间 除让孩子感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方位词,还要培养孩子的空间建构能力。拼积木、拼图等游戏都是在进行空间建构。拼积木是随意的、创造性的、立体的空间建构;拼图前事先就想好要拼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是有目的、平面性的空间建构。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李庄学校 创新教育是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孩子期,孩子的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务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的一日教育活动中,我深深地知道,对孩子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我时时、处处、事事给孩子创造机会,充分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下面谈一下我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能使孩子创新的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能给人好的感觉。同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给孩子一个和谐、自由、民主、活泼的环境,让孩子处于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想象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必要的。教师对孩子提出的每一个有创新的提议,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体验到创新之后的喜悦之情。在音乐活动《苹果丰收》中,孩子初次欣赏音乐后,要学习舞蹈动作。我先不直接教给孩子已有的动作,而是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活动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创编有关舞蹈动作,在全班进行集体学习他们自编的动作,技能给孩子创新的机会和空间,又能加深孩子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还能学会如何创编有关动作,可谓是一举几得。同时应该注意对于没有创新、没有意义的动作提议,不能轻易否定,要给与合适的引导,以免挫伤孩子的创造积极性。 二、尊重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孩子与教师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的,而教师更应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求孩子唯教师是从,处处相知孩子的活动和想法。在创新教育中,对于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的孩子,总先别人一步,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但是我们还应当特别重视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尝试一下创新,当他不断得到肯定时,他们的性格也会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我班有一名孩子,刚入班时,性格内向,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整天都是一个人呆坐在座位上。面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在教育活动中给他表现的机会,不断的引导他,让他当众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和小朋友都给与他鼓励和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的训练之后,这个孩子的性格一下子让人感觉开朗了许多,也愿意说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上课时能积极的回答问题,也乐于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做游戏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非常适合性格内向的孩子,能给每一个孩子一个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机会,就能充分发展每一个孩子的创新能力。 三、发展孩子智力,充分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 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武器,发展孩子智力是孩子奇偶碍于的主要任务。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对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教师应及时根据孩子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教给孩子诸如人是社会、口语表达等各种粗浅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孩子智力的不断发展,从而为孩子的创新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爷爷宠奶奶惯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使得一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因此,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如何把握好这个时期至关重要。所以我着重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蒙台梭利认为: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代替、限制动作技能的发展不利于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在幼儿期适时开展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锻炼,不但能促进幼儿肌肉、骨骼等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将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中所获得知识、成功体验等“迁移”到其它教育领域,从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懂事。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呢? ——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 (一)、创设游戏情景,在游戏中形成生活自理意识。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如小班收拾玩具设计成“帮小玩具找家”、擦自己的小椅子设计成“给小椅子洗澡”的游戏;中班幼儿可以在学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之后,组织幼儿进行“看谁穿得快”、“看谁叠得快又好”等比赛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再加上教师的指导性、鼓励性话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有趣的儿歌来感染、诱导孩子。如教幼儿扣钮扣,教师可边示范边用儿歌的形式讲解:小小扣眼排一排,漂亮纽扣住进来,你若把它送错门,出去就会乐死我。这样孩子就能更好更快的学会这些事情,掌握一些简单地日常生活技能,对幼儿的发展十分有利。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孩子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冬天,小手就不愿意伸出来了,每到洗手时,为了应付有些孩子就用手指蘸上一点水,就算洗手了,有的孩子不愿再用小肥皂了,于是我就编了首儿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泡泡跟我做朋友,冲冲干净喷喷香。这样一来,孩子们洗手的劲一下子出来了,洗手时孩子们认真地学着练着,小手自然也洗得干干净净了,每次洗完手,还争着让我闻闻香不香。

浅谈幼儿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浅谈幼儿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摘要:现针对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科学;幼儿教育;思维方式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 环节,可以通过幼儿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爱心等等。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定最初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能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开放的、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

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 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 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

幼儿园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论幼儿生活自理 能力的培养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将来健康良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幼儿的要诀之一,就是“能够极早让他们自立”,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幼儿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信心,意志品质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把对“自理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着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科学、有序、合理的生活卫生习惯既能保证幼儿健康、安全的生活,又能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后,幼儿就可以很好的计划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如果经常压制幼儿独立做事的愿望,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没有主见、依赖性强、无所作为的人;或是使幼儿情绪压抑,信心丧失,对周围的生活失去兴趣。 在带小班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况:上厕所时,几个孩子站在那儿等着你去帮他们脱裤子;该吃饭时,又有几个孩子围在你的周围等着你去喂、去哄他们吃,自己不动手而且还哭鼻子;午睡时,孩子们眨着可爱的大眼睛等着你去帮她们脱鞋、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实践反思6

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实践反思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不仅是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也是做人的根本。幼儿时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时代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一、引导家长参与 基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家庭是幼儿 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运行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首先,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家长也是教育者,家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参与教育孩子的途径有:一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幼儿园和家长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帮助家长加深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认识。二是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掌握指导孩子进行合作活动的方法。还有幼儿园面向家长的理论讲座、家园联欢、半日开放、亲子游戏、家教知识的咨询等,对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促进家园合作均非常有益。 二、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因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益处,促进幼儿积极与他人合作,逐渐具有合作的意识。如游戏照镜子”一课,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个幼儿拿镜子,一个幼儿对着镜子往额头贴红点,看哪一组贴得又好又快。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反思,让他们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做的、应该怎样改进等。在这里,教师应注重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达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一个幼儿对同伴说:你镜子拿得太高,我总照不 上。”同伴说:你贴得太慢,下次我来贴好吗?”这个幼儿马上高兴地 说:我知道怎么拿镜子。”幼儿在相互交流互相关心的过程中,逐渐 有了合作的意识,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 三、创设情境,促进互动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发生了变 化,即变权威------- 服从”的关系为指导 -------参与”的关系。教师要 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及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以此来 促进整个活动过程顺利进行。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交往环境,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使幼儿具有合作的意识。教师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给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为幼儿学会合作创造了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为此,教师要想方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从人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幼儿的创新潜质是于生具来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爱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的特性,而正是有了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尽管他们的创新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经常创新实践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成人的创新只是偶尔为之)。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确十分巨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 幼儿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是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会有创新的可能吗?面对不信任的目光,耳听粗暴的训斥,孩子会变得胆战心惊、心慌意乱、忧心忡忡、惊慌失措,他们的大脑感受力会降低。因此,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他们会无拘无束,轻松自在,穿上白大褂拿起听筒当医生,用积木轻轻垒起,堆砌出各种造型就算盖起新世纪的房子。究竟该如何去营建、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激发孩子的创新灵感呢?1、教师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不要一切教师说了算。要鼓励孩子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要给孩子充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欢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孩子将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奠定基础。2、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训斥。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他们非常需要得到成人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此时,教师切忌不闻不问、不屑一顾、甚至当头棒喝,这样做不仅会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会丧失对创新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其中,组织孩子,积极探究,寻找原因,帮助解决。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讲错或做错事情时,教师不能加以训斥,粗暴对待,否则,你会就此堵住孩子再创新的源泉。3、提供孩子安全和自由的空间。自由和安全是创新氛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教师要多开辟这样的小天地。为此,我们在创设各类游戏区域时,从名称、色彩、布局等尽可能地让幼儿感到温馨、亲切,还通过投放丰富多彩的材料鼓励孩子玩,玩出新方法、新花样,增进孩子对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注重创新过程,激发创新激情,捕捉创新火花是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 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安排,孩子执行;老师制定规则,孩子服从约束;老师判断对错,孩子服从判决……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们最可贵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强调幼儿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发展价值。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过程,即幼儿的好奇、好问、好强、自信,幼儿对创新的态度和热情,幼儿对创新的兴趣等,而不是追求结果。注重创新过程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创新激情。究竟该如何去走好这一步呢?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走好这一步的关键所在。孩子虽然想象力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创新在成人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孩子的创新,我们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惊人力量,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如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棒!真聪明!可以试一试,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简明扼要的对幼儿发出语言暗示,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鼓励和赞扬是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能帮助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面对幼儿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则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激情,幼儿的创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胆又精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激发。第三步,要善于捕捉创新的火花。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音乐活动时,幼儿会创编出鞋子穿在手指上,或袜子套在头顶上;又如在绘画教学中,一名幼儿把苹果画成了方形,老师发现后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幼儿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老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把苹果画成方形,显

星星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星星幼儿园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及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自理能力等。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喜欢的接受方式,我们集体商讨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以便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 一、洗手 目标: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主动洗手。 实施: 1、教师以故事、生活中的实例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为什么要洗手以及洗手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学习六步洗手法,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3学习洗手小儿歌,乐于洗手。 4、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提醒并监督幼儿用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做到不玩水、不弄湿衣袖等。 5、知道饭前便后及户外活动后要洗手,培养幼儿主动洗手的意识。 二、漱口 目标: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主动漱口。 实施: 1、学念漱口小儿歌,从中了解漱口的方法。 2、向幼儿讲解漱口的相关知识,了解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 3、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教师从旁指导,提醒幼儿仰起头、咕噜咕噜吐出水,不把生水咽到肚子里。 三、叠外衣、穿脱鞋 目标:能独立穿脱鞋子,会叠自己的外衣 实施: 1、教幼儿区分鞋子的正和反,能学着自己穿脱鞋子。对平时经常

将鞋子穿反的幼儿,教师要重点指导、帮助他们。 2、在午睡的时候能主动将鞋子整齐的摆放在床边。起床后可组织幼儿进行穿鞋子,比比谁的鞋子穿的又快有对。 3、在幼儿入园的时候指导幼儿主动脱下外衣,并练习叠外衣,叠好后放到指定的位置。在幼儿离园时,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外衣,或者同伴之间相互帮忙。 4、 5、经常进行叠外衣或穿外衣的游戏比赛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尽快的掌握穿脱及叠外衣的技能。 四、进餐 目标:会帮助教师分餐具,能饭后收拾餐具及桌面。 实施: 1、请幼儿轮流分组学习分餐具,愿意为大家服务。 2、学习进餐小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进餐时不说笑、不打闹、不东张西望、不挑食等等。 3、饭后能主动收拾桌面,将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 五、入厕 目标:能独立入厕,会整理衣服,养成及时入厕的习惯。 实施: 1、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知道男女分开。 2、学习擦屁股的正确方法,入厕后会将裤子整理好。 3、学会独立入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次方面能力。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的方法 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因此,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我们早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的方法 一、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及分析 1.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 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教育对象——幼儿身上,“合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通过对中班、大班(4~6岁) 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我们发现以下方面。 (1)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发展与幼儿年龄增长成正比:年龄越小的幼儿合作意识越薄弱,合作方法越少,合作成功率越低。 (2)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 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待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 (3)有的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如发生矛盾,常用告状或 攻击性行为解决问题。 (4)在活动中,当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难,使活动无法进行 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 (5)幼儿在开展合作活动时不会与同伴协商,缺少交流、

分工的能力,致使幼儿对合作活动兴趣不高。 (6)合作能力的高低在幼儿身上有差别,团队合作能力强 的幼儿,往往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受人欢迎,并在同伴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相反,则往往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沟通。 2.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合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1)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 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在他们的印象中,丝毫没有过去家庭中兄弟姐妹共同成长、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概念。 因此,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世总以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很少关心他人、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树立榜样作用,激发合作愿望。 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对一个孩子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之间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和谐相处,以理解、分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叙述。 教师在幼儿合作活动中态度应和蔼、亲切,并积极在活动中分担责任,引导幼儿感受合作成果。如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一位老师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位老师则帮着摆放材料,教师间反复多次地合作,无形之中,幼儿的合作意识也被激发,并开始逐步地产生。其次,在一日生活中学会运用动作、表情、

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昆山市绣衣幼儿园陆华英邮编:215300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最宝贵的素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卡卢夫德斯基所说:“幼儿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每个幼儿天生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创造性的实验室,他们具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想象力,具有无穷的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势。”的确,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学前期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但还只是一种潜能,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方法指导下,这种潜能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从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上来说,引导幼儿采取“照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孩子完全依照老师的示范进行各种活动;其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来说,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把幼儿的头脑当成是储存知识的“仓库”,而不是生产知识的“工厂”;其三、从教学活动的评价模式上来说,老师只喜欢“记忆型”、“反映型”的幼儿,喜欢上课循规蹈矩的孩子。这样的教学只是一种“跟我学”、“复制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幼儿的思维空间,遏制了幼儿的创造性的萌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展的乐趣”。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关爱尊重具有创造性的幼儿。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这些要求旗帜鲜明地阐明了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先进儿童观,表现出对传统儿童观的突破。对于每一个幼儿,教师都要热爱、尊重、信任他们,对于每一个探索创新活动,

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一个人成年后的创造力如何,重要因素之一,是看其在儿童暑期创造力是否得到开发和保护,得到怎样的开发和保护,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对家庭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创造力:家庭环境;开发途径;培养方法 一位教育工作者指出:“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众所周知,家庭对孩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终身的——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并影响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势。对每个家庭来说,面对21世纪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局面,如何调整好家庭教育策略,使自己的下一代更好地适应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无疑已成为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问题。而其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其关键环节,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一代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真正的有用人才。心理学认为,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儿童创造力亦复如此,也能构建出新颖、独特的新事物。只是,他们的创造与成人不同:他们创造的新产品是相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言的。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创造新的产品的能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儿童可以把积木搭成小猫的房子,可以画出在月亮上荡秋千的图画,这些对成人或许不是新鲜事物,甚至于被认为纯属胡思乱想,但对儿童而言却是全新的。这些完全可以视为儿童创造力的表现,视为真正创造力的雏形。我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创造力是否能得到发现和发展,一个决定性的前提就是,家长自身的观念和素质。 一、正确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1、儿童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成人的创造力已经基本定型,即使有变化也不大,而儿童的情况则大不相同。随

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自理能力等。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喜欢的接受方式,我们集体商讨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以便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 一、洗手 目标: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主动洗手。 实施: 1、教师以故事、生活中的实例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为什么要洗手以及洗手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学习六步洗手法,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3学习洗手小儿歌,乐于洗手。 4、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提醒并监督幼儿用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做到不玩水、不弄湿衣袖等。 5、知道饭前便后及户外活动后要洗手,培养幼儿主动洗手的意识。 二、漱口 目标: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主动漱口。 实施: 1、学念漱口小儿歌,从中了解漱口的方法。 2、向幼儿讲解漱口的相关知识,了解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 3、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教师从旁指导,提醒幼儿仰起头、咕噜咕噜吐出水,不把生水咽到肚子里。 三、叠外衣、穿脱鞋 目标:能独立穿脱鞋子,会叠自己的外衣 实施: 1、教幼儿区分鞋子的正和反,能学着自己穿脱鞋子。对平时经常将鞋子穿反的幼儿,教师要重点指导、帮助他们。

2、在午睡的时候能主动将鞋子整齐的摆放在床边。起床后可组织幼儿进行穿鞋子,比比谁的鞋子穿的又快有对。 3、在幼儿入园的时候指导幼儿主动脱下外衣,并练习叠外衣,叠好后放到指定的位置。在幼儿离园时,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外衣,或者同伴之间相互帮忙。 4、 5、经常进行叠外衣或穿外衣的游戏比赛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尽快的掌握穿脱及叠外衣的技能。 四、进餐 目标:会帮助教师分餐具,能饭后收拾餐具及桌面。 实施: 1、请幼儿轮流分组学习分餐具,愿意为大家服务。 2、学习进餐小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进餐时不说笑、不打闹、不东张西望、不挑食等等。 3、饭后能主动收拾桌面,将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 五、入厕 目标:能独立入厕,会整理衣服,养成及时入厕的习惯。 实施: 1、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知道男女分开。 2、学习擦屁股的正确方法,入厕后会将裤子整理好。 3、学会独立入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次方面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