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词汇学论文

词汇学论文

词汇学论文
词汇学论文

英语词汇的规律

——英语词汇中的文化意象

班级:英语三班

学号:201213010321

作者:王嫚

摘要:英语的词汇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然而,要想将如此浩瀚的英语词汇整理清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就顺应群众的需求,归纳出了一条条的英语词汇的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规律,本文主要是从英语词汇中的文化意象出发,深刻剖析不同表现形式下的英语词汇的规律。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自身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更利于加深不同文化国家的理解与交流,这对于英语词汇的发展也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意象,缺失性,英汉翻译,文化意象错位,动物词汇

语言(Language)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政治经济、物质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而语言一般是通过词汇表现出来的。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不停的接触各种各样不同的词汇,不论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种类繁多的词汇从来不曾远离我们的生活,并且通过各式的方法影响着我们。然而,我们有时候不用刻意的去记一个词语,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形态将其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中,但是当时,我们的年龄太小了,还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接触了一门新的语言——英语。不同于我们的母语汉语,英语的表达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其特有的表现形式,起初,这对于我们来说十分的难以理解。就拿“乱七八糟”这个词来说吧,在汉语中,我们是将“七”与“八”这两个数字联系在一起使用的。在英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说法,在英语里,“七”与“六”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英语的“乱七八糟”比较准确的表达应该是“at sixes and sevens”或者干脆是“What a mess.”或“Be messy.”再比

如说,汉语中常常说的“吹牛(bull),在英语中则是说“吹马(horse),二者的意象完全不同,却表达相同的意义,还有S 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这句谚语,在汉语中就有“打铁趁热”的谚语与之对应。从这么多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英语的词汇与中文的词汇虽然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其本质上还是有相同的地方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实,要想解释以上出现的现象,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意象”这个概念了。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单的说,“象”指的就是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即物象,也就是物质的,而“意”则指的是我们将所感知的象存留在脑海中,所以“意”是意念,也就是精神的。“意象”起源与《周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物”与“象”结合起来,就产生了我们如今所知的“意象”。“意”与“象”的结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意象”也有不同的产生方式,不可以一概而论。简单说来,“象”与“意”通过一定的介质产生结合,就是某种语言的词。某种语言的词进行排列及演变就产生该语言。所以,词与物是密切相关的。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发问,词与物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是不是也和“意象”一样那么复杂呢?老师并没有直接解释这个问题,而是先让我们写出“插座”这个词。这可难住了我们。虽然平日里我们几乎每日都与插座接触,插座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也十分的鲜明,但要我们准确的将其表达出来,似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看在我们一筹莫展的份上,老师公布了答案,插座就是“plug in”,因为“plug”本身就有插头,插入的意思,再加上一个“in”就可以生动形象的将插座的本质表现出来。从这个小问题中,我们明白了,物与词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分开了他们,我们的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不便。

在解释了“物”与“词”之后,让我们再次回到“意象”的概念中来。不同的文化中,意象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借用的介质相同的情况下,组合方式,变化方式,排列方式不一样,导致的各种语言的声音的组成方式,词语组成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样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13”这个数字,在中国的文化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然而熟悉西方文化的人都知道“13”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代表的是不幸。所以,想要真正掌握“意象”的表达,必须掌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词语表达,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说了这么多,只是在一个劲儿的强调“意象”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意象”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呢?简而言之,意象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1.可以加深审美的愉悦:

2.有空白留意增加了诗的张力性:

3.可以避免与当时的政治发生冲突:

4.确立篇意,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以至不会东一笔西一笔乱写。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诗篇都运用了不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情感。有些意象已经深入人心。如“月”一般代表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雁”代表的则是忠贞不渝的爱情与誓言,有时也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秋”通常说来是营造一种萧瑟,悲凉的气氛,大多表现了诗人悲惨的现状。这些是一些比较普遍的意象,还有的诗人匠心独运,用独特的视角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印象深刻。例如“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人把自己比作新婚将要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担心自己的妆容会不和长辈的意。实则是在询问自己的才情能否入得了考官的眼,这样的比喻不仅隐晦的表达了自己意思,也给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难看出,这位诗人今后的仕途一定一帆风顺。

其实,在大多时候,诗人并不会单独的使用一种意象,那样太单调而且表现的情感也过于单一,他们常常将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对比或衬托的效果。例如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那首《天净沙秋思》写道: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中所列举的种种意象,如“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包括“夕阳”,都给人一种凄凉,萧索之感,最后再引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怅惘无奈之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但不觉得突兀,反而有一种理所当然之感。由此可以看出,意象使用的恰到好处,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今后我们的课程中需要学习的。

之所以前面要赘述这么多,是为了阐明“意象”的意义,因为只有明白了“意

象”的意义,才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英语与中文的词汇的差异。其实,是因为英语国家与中国有着不同的文化意象,才产生了这样的结果。那么,“文化意象”又是什么呢?它与前面所说的“意象”又有什么差别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意象”与“意象”是很相似的,都是通过具体的形态来表现我们所需要的事物,这也是为什么前文要如此详细的介绍“意象”的概念。然而,“文化意象”又不同于“意象”,文化意象,实际上是凝聚着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来自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往往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动物意象、植物意象、成语典故、数字意象等。它是建立在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的,具有相应的文化底蕴,掌握好了“文化意象”,对不同的语言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任何民族,无论他们说哪种语言,都离不开吃穿住行的日常行为,离不开喜怒哀乐以及爱与恨的情感体验。这一切正是该民族日常语言的表达内容,也是他们借以表达思想的手段和源泉。在人类语言中,人们常常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以已知和易知来启迪未知和不易知。而文化意象就是这样的一种信息载体和文化符号,即包含了客观物象,又蕴藏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总之,文化意象就是语言共同体的集体意向在具体的人物,事物,事件,理念和行为上的体现,是该民族对语言符号的集体要约与指向。说了这么多,现在举个例子,就拿中国传统的“龙”来说吧,龙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这片大地,更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翱翔于九天之上的精神,一提到龙,大家就会自动想到整个中华民族,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象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龙就是我们的一个文化意象。

总体上,文化意象有三个特征:共通性,差异性和缺失性。首先,文化意象具有共通性,我们发现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在谚语中可以找到许多惊人一致的文化现象。例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这句谚语,与汉语中“打铁趁热”的谚语相对应。但是文化意象更多的体现其差异性。所以,开头提出的问题:汉语说“吹牛(bull),英语说“吹马(horse),意象不同,却表达相同的意义,这也体现了文化意象的差异性具有错位的特征。更为复杂的是,文化意象往往有不可替代的特征,我们称之为文化意象的缺失。就拿《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来说吧,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这个机智灵活可爱的人物的认可,但是这样的文化意象不可能体现在英语谚语中,英语谚语是对英语国家民族

生活的高度凝练,其文化意象便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孙悟空这个文化意象在英语文化中出现缺失,找不到可以替代的文化意象,具有不可替代性。同理,英语国家常常把小气的,一毛不拔的人比作“葛朗台”,这个文化意象在我们汉语中也是没有的,所以文化意象的缺失性对于文化意象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忽视了文化意象的意义,在翻译中,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有时会影响原作整体内容的传达,严重者还会影响对原作意境、人物形象的把握。”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以及各个民族初民时期的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两种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文化意象,也就是说,在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遗失是不可避免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做到尽量保留住原文化的意象,使之不至于遗失,在可能保留住的情况下,要尽量保留住。因为这样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翻译不只是为了传情达意,还要通过翻译这一语言互相转换的形式使两种不同文化得以互相交流,使不同文化的人们能互相了解不同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知识,其中就包括语言交流中所存在的文化意象,若在翻译中,遇到不同的文化意象就用目的语的对等语或用释义的方法去翻译,甚至略去不译,那么,就没有起到译者应该起到的作用。无论你译得多好,里保留住原文化的意象,使之不至于遗失,在可能保留住的情况下,要尽量保留住。因为这样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翻译不只是为了传情达意,还要通过翻译这一语言互相转换的形式使两种不同文化得以互相交流,使不同文化的人们能互相了解不同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知识,其中就包括语言交流中所存在的文化意象,若在翻译中,遇到不同的文化意象就用目的语的对等语或用释义的方法去翻译,甚至略去不译,那么,就没有起到译者应该起到的作用。无论你译得多好,里留住原文化的意象。不可避免的文化意向遗失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举个例子来说吧,杜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Herbert A Giles译为: The crystal dew is littering at my feet. The moon sheds, as of old, her silver light.

在中国文化中,明月即喻思乡之情,尤其在诗歌中极其普遍。又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者将原诗中的“今夜”和“故乡”略去不译,造成了原诗文化意象的遗失,读来不像是原诗的意味,毫无望月思乡的感觉。还有刘禹锡的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ynner译为:

Grass has run wild now by the bridge of Redbirds; And swallows’ wings at sun set, i n Blacktail Row Where once they visited great homes, Dip among doorways of the po or. Bynner 将“王谢”淡化为“great homes”虽然比较容易为目的语的读者所接受,但源语国家的文化意象却遗失了。中国人读原诗时,就会联想到晋代王谢两大豪门望族的历史文化背景,而译成英语后原诗中那种特有的文化意象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我们不能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呢?比如,在翻译to meet Waterloo 时,我们原来大多数读者对Waterloo一无所知时,若因为对其无知而把to meet Waterloo只译为“惨败”,我们就不会把它与拿破仑惨败于滑铁卢联系起来,它的文化意象就得不到保留。现在若听到“今天我们队遭遇滑铁卢了”(Our team met its Waterloo today.),恐怕大多数人不但能知道输的很惨,还能与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的意象联系起来。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赵景深把Milky Way 译成“牛奶路”了。在著名学者谢天振的观点里,赵景深把Milky Way译为“牛奶路”,保留了源语文化意象,却被作为“笑话”在我国译坛流传了几十年。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文化意象在翻译中能否得到保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翻译有时不单单是“译意”,它还有责任尽量完好地传达源语的文化内涵,尽量保留源语文化的意象,使得交流完满、真实。

在影片的翻译中,文化意象同样也是十分的重要的,因为一些国外优秀的影片必须通过翻译方能为中国观众所接受。电影翻译与其它文学作品翻译具有共同性,即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形象思维中高超的艺术意境。但电影翻译又有区别于其它翻译的特殊性,即其译文要做到能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之于观众。著名翻译家Nida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不同几乎很自然地体现在语言上的不相同。”

汉语、英语分属两大不同的语系。汉语是象形文字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要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际间进行成功切换,这对电影翻译工作者来说不是件易事。但研究表明老一代电影翻译工作者不仅给观众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优秀译制片,同时也给电影翻译研究留下了不少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80年代初第一

次在电视上看到英国电影Red Shoes播放时被译成“红舞鞋”,觉得也无可厚非。此片主要讲述了英国一名芭蕾舞女演员面对爱情与事业而不能作出正确抉择,最终走向断崖的凄惋的故事。尽管“红舞鞋”正确无误地译出了英文的原意,也紧扣剧情,但直译的平铺直叙,没有更深的寓意。观众如果光看片名,确实难以激起任何联想的波澜。80年代后期,在一次外国优秀影片巡回展的大幅广告上Red Shoes这部英国影片片名被译成了“红菱艳”,细细品味“红菱艳”这一译文,译者把那双纤巧的红舞鞋比作了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它寓意红菱虽生长于浊水污泥,却娇艳迷人,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虽然小巧,但凝聚了多少女子的血泪,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红菱艳”这一片名隐含穿着如红菱般舞鞋的舞女艳丽却薄命。译者把这一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意象“红菱”注入其翻译中,从而成功地重构了一幅为广大中国观众所熟悉、能会意、肯接受的崭新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重构(Re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mage)这一巧夺天工的翻译手法在电影翻译中随处可见。

比如说美国电影Waterloo Bridge这一片名原意为“滑铁卢桥”。众所周知,1817年英国在泰晤士河上出资建造了滑铁卢桥,以此来纪念威灵顿公爵指挥英国军队打败拿破仑而取得的滑铁卢战役的胜利。如果依据英文直译成“滑铁卢桥”,乍一看,观众定会认为这是部与拿破仑打仗有关的战争片或介绍与该桥建筑有关的纪录片。但看过此片的观众都知道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片。然而,许多时候。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电影翻译中许多英语词语若直接硬译,会令广大中国观众无法接受与认同。此外,电影翻译文本受电影画面切换时间的限制,不能像翻译文学作品那样,可以在一些晦涩难懂之处作些注释,所以对白译文一定要让观众一听、一看即能明了。译者应立足于本国观众,从观众领略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选用本民族语言中与原片艺术最相似、最贴近的、为本国观众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意象来进行电影翻译。

从上面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看出,不论是在中文,还是在英文,抑或是中英文的互译过程中,文化意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象征,文化意象在词汇中很好的发挥了它的作用。通过文化意象,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差异与水平,这对于我们掌握不同的词汇也是十分有益

的。

就下来,就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英语的词汇中的文化意象。首先,就以“动物词汇”为例吧:

1 .动物词汇用作名词,用暗喻的修辞手法指人或事

(1) pig — a dirty or greedy person. 肮脏的人或贪婪的人。

e.g Don't be such a pig. 别那么贪心。

汉语的意象比较:人心不足蛇吞象(汉语的意象:蛇)

(2) mouse —shy or timid person. 害羞或胆小的人。

e.g Are you a man or a mouse?你是男子汉还是胆小鬼?

汉语的意象比较:胆小如鼠(汉语的意象:鼠)

(3) lamb —gentle or dear person 温顺的人/可亲的人

e.g She surprised us all on her first day at school by going off like a lamb.

汉语的意象比较:温顺过绵羊(汉语的意象:绵羊)

(4) snake —treacherous persons. 伪装成朋友的阴险的人。

e.g That snake in the grass reported me to the boss. 那个口

蜜腹剑的家伙到老板那里告了我一状。

汉语的意象比较:毒如蛇蝎(汉语的意象:蛇蝎)

(5) donkey —stupid or stubborn persons. 愚蠢或固执的人。

e.g He is an absolute donkey.

汉语的意象比较:比猪还蠢(汉语的意象:猪)/真是个花岗

岩头脑(汉语的意象:花岗岩)

(6) He is a lucky dog. 他是个幸运儿。

其实指人的动物词汇还有很多 e.g: Cat's paw(猫爪)指被

人利用的人,shark(沙鱼)指敲诈勒索或放高利贷的人,a dead

duck 注定要完蛋的人等等

2. 动物词汇用作名词,用明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人或物

很多动物词汇巧妙地用明喻的修辞手法用于非动物方面

的用法。

(1) bee 比喻极其忙碌

e.g He is as busy as a bee(means: He is very busy)

汉语的意象比较:像总理一样忙(汉语的意象:总理)

(2) sheep —persons too easily influenced or led by others

(比喻无主见的,易受他人影响或易受他人左右的人。)

e.g We should not follow others like a sheep (means: We

should have our own ideas). 我们应有我们自己的主见。

汉语的意象比较:他是一根墙头草(汉语的意象:墙头草)

除此之外,动物词还可以指事或物,例如:I don't care where the money comes from, that's not my pigeon. (我不关心钱从哪来,那不是我的责任).动物词汇同时也可以指人的心情或情感,如:the black dog —就表示“沮丧,闷闷不乐”。crocodile tears —insincere sorrow就意为“假悲伤,假慈悲”。然而,当动物词作为动词的时候,与其的名词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此时的动物词是表示一种形象动作。举个例子来说吧,bat —use a bat to hit the ball,作为名词的时候就是蝙蝠,而作为动词就是用拍击球,还有duck这个词,作为名词的时候表示的是鸭子,而动词形态的duck的含义为突然潜入水中。此外,还有许多动物词汇构成的习语或谚语。例如: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一鸟在手,胜于两鸟在林。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但从翻译的角度来讲,前者更好,因为他既表达了深层的意义,又表达了原文的表层意义。而翻译成一箭双雕。则失去了原文的表层意义,抛弃了原文的形象思维,使生动的文化意象失去了直观性而变成了乏味的抽象语言。还有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ngs. 下倾盆大雨。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蛋未孵出别数鸡。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每一个人都有出头之日)。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这样一比较,就可以发现,动物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象是十分丰富的。然而,动物词汇组成的谚语还有很多,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出来,实在非常遗憾。只要能在学习中留意并慢慢积累,我们一定会发现它不但有趣,而且含有丰富的生活哲理。因此,了解这些朴素而又简单的动物词汇的用法,对我们无论在英语阅读方面,还是在

了解东西文化意象差异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介绍完了动物词中的文化意象之后,在重点说说与我们今后的工作可能十分贴近的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意象吧。在商务英语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文化意象的错位。所谓的文化意象错位,用一位语言学家的话来说就是:“世界各族人看到的同一客观现象。不同的民族语言却给它‘刷上了不同的颜色’。”根据长期的分析汇总,可以发现文化意象错位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l喻义空缺:喻义空缺是指在一种语言中存在,而在另—个语言中既缺乏相应的概念也缺乏相应的喻义的词语.出现空缺层面的文化意象主要体现在人名、地名和部分动植物上。如:以动物命名的消炎药oo-I)o(渡渡),其实dodo为产于毛里求斯的一种鸟;再如.象Intralipid,Vamin,Pedel.Sulvvit等这些药品,我国医学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产品。因此便无相应的术语。

2喻义非完全对应:喻义非完全对应是指在两种语言中有相应的概念意义。但内涵喻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喻义非完全对应的文化意象常因所蕴含的内在喻义的不等值因为外显的对应的概念意义而被遮掩。极易发生文化干扰.使得商务英语翻译者出现理解和翻译上的失误。所以,如果我们选择了商务英语这条路,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两个方面,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就必须通过我们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找到相应的彼表合适的表达,以免造成重大的误解。那么,造成文化意象错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总的来说,造成英汉两种文化文化意象喻义非完全对应的因素主要有四点:第一点,就是动物因素,这与前文所提到的动物词汇不一样,这里的意思是同样一种动物,有时候在汉语与英语中有着迥乎不同的含义,例如:燕子(Swallow),是—个常用的品牌,在汉语文化中,它是“春天”、“生机”、“希望”的象征;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燕子的心理和情感却不尽相同,在大不列颠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们将燕子神圣化,认为是它带来了夏天——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同时它又是勇敢的象征,因为它给人类带来了火焰。然而,在爱尔兰.有人说燕子同喜鹊一样是魔王的鸟;在英格兰.当燕子飞过房屋则是象征吉利,但燕子飞进房间或落在烟囱上。则为凶兆;还有些地方如果一个人肩上或手上落了一只燕子,则这人被认为活不了多久。因此,国外较少出现燕子命名的商品,而国内却很多,如:

“燕京(YANJING)啤酒”、“燕牌(YANPAI)调料”、“燕舞(YANWU)电器”、“云燕(YUNYAN)白砂糖”、“春燕(Spring Swallow)服装”等等。第二点是颜色因素。不同文化的人对颜色的认识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对各种颜色的感觉有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例如,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Colue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231ue-sky”在英语中意思是“无价值的、不可靠的”,把“蓝天”牌台灯翻译成“BlueSky Lamp”,便成了“没有用的台灯”,这样的台灯销路可想而知。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时人视蓝色为倒霉的颜色。蓝色在中国人心中一般不会引起“忧郁”或“倒霉”的联想。尽管如此。世界知名品牌“蓝鸟”汽车并不是“伤心的鸟”的汽车。“blue 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其文化含义是“幸福”,英语国家人驾驶“BlueBird”牌的汽车.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但是,驾驶“Blue Bird”牌汽车的中国人恐怕不知道身在“福”中.而更多的是感到一种身价的体现和财富的象征。

第三个原因是数字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因为与“久”同音.就经常被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因此,我国便有“999”牌药品。同样,“八”因为与“发”谐音。也被用在许多企业和产品的名称里。中国人还青睐数字“六”并把它和“六六大顺”联系在一起。但是英语中的“nine”、。eight”或“six”并没有这种吉祥的含义,也没有西方人会刻意在电话号码或汽车牌照里使用这三个数字。不要把用“666”的商品出口到英美国家。因为“66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七”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英语世界里的“七”相当于中国人的“八”。“七”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含有“众多”的意思。投掷中以“七”为胜利。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成汉语为“七喜”,而不是“七上”。国外著名含有“七”的商标还有M/IdSeven”(香烟)、“7-Eleven”(连锁店)。但在我国,“七”是个普通的数字,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我们通常最难以理解的原因,就是宗教因素,因为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这也就造成了我们对于其他国家一些与宗教有关的词汇的不理解。基督教里的原罪、复活、救主、永生等教义以及浸礼、祷告、敬拜、见证等教规,伊斯兰教里的穆斯林、先知、《可兰经》、斋月,佛教里的佛陀、禁欲、极乐世界等等概念,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值得在对外交往和翻译中注意。美国第二大烟草企业——雷诺公司(&J.Re-ynolds)在泰国为骆驼香烟做电视广告时,就

遭遇了挫折。“为了一支骆驼,我愿走一里路”,骆驼香烟的这句广告名言,响彻全球。其潜台词是烟民为了购买骆驼香烟,宁愿走到鞋底磨破。电视画面上的烟民,高跷二郎腿坐在泰国的寺庙前,鞋底磨破的地方特别醒目。该广告在泰国播出后,举国愤慨,群起斥责。泰国盛行佛教,寺庙乃至尊圣地,在寺庙前跷着二郎腿,露出脚丫子,简直是大逆不道。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主要的因素之外,地理位置、社会制度、经济、历史等因素也会造成英汉两种文化文化意象喻义的非完全对应。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首先,我们可以对译文文字作某些变通,可以保留直译,但必须加上脚注来解释可能产生的误解。例如:要对“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2008年共批准‘三资’企业220家,全省“三资”企业已达到580家。”这句话进行翻译,可以通过直译加注的方法,对词语的指称意义作说明,这样不仅巧妙地保持了原文的语言风而且格,文化意象也得到了传递。所以应当译为“Newprogresshas been made in the process of opening to theoutside world.In 2008,the province approved 220‘Three Forms ofVentures’(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cooperative enterprisesandwholly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the Total number of the‘Three Forms ofVentures’reached580.”但是,如果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有可能导致对原文文化意象联想意义的误解,或者对正确理解原文化意象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来反映原文中文化意象的联想价值就十分重要。例如:中国名酒“杜康”翻译成英语一般按发音译为Dukang,英语国家读者看到英语商标Dukang时,只会把它与酒联系起来,而不会想到中国历史上酿酒的高手“杜康”,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把“杜康”(Dukang)与“好酒”联系起来。所以。“杜康”作为商标.文化意象没有传递。不过。我们不妨可以用希腊酒神的名字Bacchus作“杜康”酒的英语商标,这样,文化意象的传递无疑比“杜康”要好得多,因为Bacchus会使西方人产生更多有关的联想。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一篇原文的翻译,必须产生与之相伴随的语码,为了准确地传递文化意象这就常常要求在音位、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各个层面作一系列的调整。

英语词汇有着许多的规律,我们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就将其完全概括尽,本

文主要是以英语词汇中的文化意象为重点,先是详述了一下“意象”的基本概念,用中国古代的诗歌《天净沙》,中文与英文中异曲同工的谚语等为例子,表明了“意象”对于我们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将主题引入本文的重点——文化意象。主要从中英之间的差异来描述文化意象的差异性,共通性和缺失性。此后,又将文章的重心放在了当代的文化意象的缺失性上,分别从中英诗句的翻译,以及电影的译作中出现的问题来展现文火意象的缺失,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缓解这些问题的方法。接下来,就进入到英语词语中的文化意象了,本文主要是以“动物词”为例子,详述了“动物词”在不同的时候所代表的不同的含义,同时也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主要选取了最贴近我们的专业的商务英语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的问题,并且通过大量具体的例子详细分析了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并找到一些相应的处理方法。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文化意象在我们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通过深入的了解文化意象,可以体会到英语词汇在表现方式上的规律,对我们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l】李占喜,何自然.从关联域枧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川.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2】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英】克里斯蒂娜·霍莉西方民俗传说辞典【M】.徐广联译.合肥.黄山书杜.1990

【4】Eugme A.Nida&Charles lLTaber.The Themy and Pr-c6∞ofTnmdafion【M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罗纳德·里多特,克利福德·威亭. 英汉双解.现代常用英语谚语词典[M].孙天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6】金纯. 英汉双解英语谚语应用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

【7】虞苏美,黄源深,邹为诚.综合英语教程(book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

【8】马晓菲.英汉动物文化意象对比分析[J].山东文学:下半月,2010(4). 【9】张启华.试论英汉动物文化的差异[J].太原大学学报,2003(2). 【10】姜丽杰.英汉语动物文化意象的对比与翻译[J].科教创新,2007(3).

引用内容:

【1】《浅议英语动物词汇的文化意象》by傅冰玲

【2】《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by李争

【3】《谈翻译与文化意象的遗失》by杨自德,王守芳

【4】《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by柴梅萍

词汇学论文

词汇学论文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摘要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是沟通和交流的基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文化内涵。文化,是语言发展的成果,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影响着社会生活,也影响着词汇的发展和变迁。英汉词汇因所属国的文化历史国情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在构词、语义和词义上等等。本文通过分析对比英汉词汇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及其原因,旨在指导读者正确认识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更好地联系文化内涵深入地了解词汇的相关知识,从而在对语言的把握上提高一个层次。 关键词:词汇,对比,文化内涵,文化差异 1. 引言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文化,在语言的各个组成成分中,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是该民族语言的词汇,词汇背后反映的是该民族的文化认知方式。英汉词汇因本民族的文化成就而有所差异,通过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凸显被对比语言的共性和特性,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和教学策略,更可以为语言的综合研究提供相关资料,为词汇学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文化内涵 2.1 文化内涵的定义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于1871年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是以后文化被重复和扩展定义的基础。文化具有传承性,动态性,民族性和多样性,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不同民族拥有不同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作为社会河文化成员的人以及使用的语言环境。 2.2 文化与词汇的联系

3.3 谚语 谚语是心理,语言与文化的综合产物。英汉中存在具有共同比喻的谚语,如:火上浇油——pour oil in the flame 半斤八两——sin and half dozen 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 以牙还牙——a tooth for a tooth 但由于两个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因此谚语联想,引申和比喻上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汉语“拍马屁”取自古人讨好某人时,用手拍主人的马的屁股,说,“好马,好马”,而英语对应的意思是lick one's boots,舔靴子之意,再如:害群之马——black sheep;一箭之遥——at a stone’s throw; 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 棋逢对手——diamond cuts diamond.这些谚语后都蕴含着各自的文化信息。英语有时从字面上表达一个意思,实际上整体意义完全不同,如pull one’s leg——拉后腿,前者是“戏弄人”的意思,后者是“阻挠或牵制别人的行为”。再如,move heaven and earth 不是天翻地覆的意思,而是竭尽全力的意思。类似的谚语还有很多。 4.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差异产生的原因 4.1 构词方法不同 英汉语在构词法上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汉英语属于两种差异较大的语言类型,从来源来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从类型上讲,汉语属于分析语,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汉语是象形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这些都取决于汉英两种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素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素质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形式,这些自然也会在构词上有所体现。 4.2 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不同 总体而言,汉族人的认知方法倾向于感性和具体,而西方人认知方法比较理想和抽象。汉语数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英语的数词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五体投地”,“八面埋伏”,“九死一生”,“十全十美”,“三思而行”等等。西方文化是一种重分析性,实证性和逻辑性的认识文化,要求周密,精确和明细

词汇学论文

目录 1. 图式与图式理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图式 (1) 1.2 图式理论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图式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词汇 (2) 2.1 词汇的定义 (2) 2.2 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 3. 图式理论下的课堂词汇教学方法 (2) 3.1 当前初中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现状 (3) 3.2 运用直观导入 (3) 3.3 设计brainstorming活动 (3) 3.4 创设真实情境 (4) 4. 结论 (4) 5. 参考文献 (4)

图式理论下的初中英语课堂词汇教学 摘要 词汇是英语这门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尔金斯(Wilkins)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中提出: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词汇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语言离不开词汇,交流更离不开词汇。然而,现在的初中英语课堂词汇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词汇教学太过于枯燥呆板,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本文就现在中学课堂词汇教学问题出发,利用图式理论,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容易,更牢固的掌握习得词汇。 关键词:词汇教学图式理论初中英语 Abstract V ocabulary is the one of three factors ( phonetics、vocabulary、grammar) of English. The famous American educationist Wilkins once have put forward in Linguistic and Language Teaching :“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 W e can know the importance of vocabulary in language learning from this. Language learning can not separate with vocabulary, communication also can not. While there are some serious problem exist in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of medium school, such as: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is so bald, and there is not kinds of way to learn word, so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learning vocabulary. This text is based on the problem, which exist in vocabulary teaching in medium school, using the Schema Theory to make a positive class and make students to learn vocabulary easier and more vicelike. Key words : vocabulary teaching Schema Theory junior English

《英语词汇学教程》论文(中文版)

英语词汇学论文(中文版) 单词记忆法细谈 一,读音规则记忆法 它就是按照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及辅音字母组合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读音规律记忆。例如:ea,ee,er,ir,ur,or分别能发[i:][:][:]等。还有些固定的字母组合,例如:ing发[i],ly发[li],ty发[ti]和各种前缀、后缀,例如:a-,re-,un-,dis-,im-;-ed,-ing,-ly,-er,-or,-ful,-y等都有其比较固定的发音。掌握了这些规则,记单 词时就不必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忆了。 二.字母变化记忆法 英语单词中以某个单词为基础,加、减、换、调一个字母就成了另一个新单词。具体方法 如下: 1.前面加字母。例如:is/his,ear/near/hear,read/bread 2.后面加字母。例如:hear/heart,you/your,plane/planet 3.中间加字母。例如:though/through,tree/three,for/four 4.减字母。例如:she/he,close/lose,star/tstar 5.换字母。例如:book/look/cook,cake/lake/wake/make/take 6.调字母(即改变字母顺序)。例如:blow/bowl,sing/sign, from/form 三.联想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所见到、所摸到的事物,联想相关的英语单词。例如: 打球时联想到:ball,(play)basketball,(play)football,(play)volleyball,playground等等;吃饭时联想到:dining-room,(have)breakfast,(have)lunch,(have)supper等等;睡觉 时联想到:bed,bedroom,gotobed,sleep,gotosleep,fallasleep等等。如果长期坚持下支,效果就会很好。 四.归类记忆法 众所周知,单词本身、单词与单词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英语词汇中 有许多单词有着其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一词多音、同音词或形音形似词等内 在或外在的联系。因此,记忆单词的主要方法是把单词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挖掘归纳 出来,通过对比、对照的方式把学过的单词从各个方面进行归类 1.按词的构造归类 按词跟、前缀、后缀、合成词归类,找出词与词最本质 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使新词记得快、记得牢、记得久,而 且也同时复习了大量的旧词。合成词,如: schoolbag,school-boy,classroom,football,blackboard,etc. 前缀后缀词,如:unhappy,unhealthy,unfriendly,unlucky,worker,writer,visitor,us

2012 英语词汇学论文 英文版

成绩 Root and Affixation of Lexicology Abstract: It’s important and permanent to master the vocabulary in the English learning. Everyone who has ever set foot on English realizes that it’s somewhat incredible for us to reciting numerous and difficult words.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ome skills we should acquire to make word-recitation easier and more effectiv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using of vocabulary root and affix. Only by having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roots and affixes, can we prosper our English vocabulary and further our English study. Key words: root; affixation; detailed analysis; difficult words 1Introduction: Blindly reciting numerous and difficult words is a total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 Especially, situation becomes wors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little words storage and non-interest. However, most of the English words are comprised with roots and affixes, which are limited, stable and short. If we acquire them, it will be much simpler and rapider for us to recognize the unfamiliar and difficult wor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roots and affixes. If we can master and know how to use them properly, it will be a big step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is foreign language. A road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each single step, so does the English words. Now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root and affixation respectively. Definition is the basic form of a word which cannot be further analyzed without total loss of identity and it carries the main component of meaning in a word. By learning the roots, we will find it not complicated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long and difficult words which we often encounter in the tough reading test. However long and tough the word is, we can divide it into several parts, the fundamental part is the root and then we can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and fluently blurt it out without repeating it. Here are some detail analyses of the examples: Internationalist: nation is the root which means country or state, inter- is prefix meaning between or interactive, -al is the suffix and the –ist is the suffix meaning the person. So you will quite simply find its meaning. Invigorate: the root is vigor similar to power and energy, in- means making sth have the function of verb, here is make sth vigor, -ate is the verb suffix. So invigorate is to make sth vigorous. Antecedent: -ced- is the root referring to motion or going forward, ante- is before, and –ent means somebody. So antecedent is somebody who moves ahead of us, the same as forefather or ancestor. Protract: -tract is the root like pulling sth or extending sth make it wider or longer, pro- is the prefix meaning “ahead”. After analyzing this word, we know that “protract” is similar to prolong meaning make sth longer or longer to live. A lot of words contain this root, such as detract, extract, subtract, attract, tractable, intractable, etc. Arbitrariness: arbitrary is the root indicating to randomness or out of order, -ness is the noun suffix.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learning roots is that you will find it much easy to memorize words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word share the same root. No matter how long and hoe difficult the word is,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word is stable and unchangeable. If we recite words according the

文学语言学期末论文

中国儿童文学写作的语言学意识 [摘要]中国儿童文学的写作,不同于成人文学而有其独特的语言学意识,主要表现为语音学意识、词汇学意识和修辞学意识。当然,语言并不是儿童文学写作的全部,但它直接决定儿童对作品的接受。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里,文学从来只属于成人。所以尽管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却很难找到作家明确为儿童创作而又在语言上切合儿童口味的作品。虽然《西游记》中的许多故事使儿童倾倒,但它并不是为儿童写的。清末以来,萌发状态中的儿童文学逐渐出现了自成一宗的趋向。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等著作中,曾论及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某些创作要领。与此同时,许多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如梁启超的《爱国歌》,黄遵宪的《幼稚园上学歌》等。“五四”之后,中国儿童文学更是蓬勃发展,大家层出不穷,如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高士其、陈伯吹、叶君健、严文井、金近、鲁兵等,举不胜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音、词汇、修辞等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同于成人文学,而应有其独特的语言学意识。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语言学家一般把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诗歌中的押韵,就是同一个收音的字(即韵母相同的字,一般是元音,或者是元音后面再带辅音)在同一个位置上的重复。押韵可以充分利用语音的审美特质,通过韵脚的关联,把诸多散漫的音群组织结合为一个审美整体,使诗歌具有回环之美,便于记忆传诵。例如儿歌《下雨》,在这首小诗里,答、啦、吧、芽、花、大等字都押a的韵,而且每个字的发音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之感,整个画面就是人格化后的种子、梨树、麦苗和小孩站在一起,怀着同样的心情,欢迎春雨的到来。我们的小读者在感情上,也会象诗中的小孩一样,和它们产生共鸣。 韵律和节奏比普通语音更能唤起孩子的直感情绪体验,更讨孩子喜爱,这点是与成人不同的地方。成人可以喜欢不同文体的作品,不管有无韵律和节奏,其关键取决于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水平。如果内容贫乏,艺术水平低劣,就是节奏感很强,也不会受成人欢迎。而对儿童来说,一首韵律强烈和节奏明快的儿歌远比一篇散文更具有吸引力。因为音韵和节奏能增强作品的音乐性,唤起他们,愉快的直感。 另外,汉语的词汇宝库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双声迭韵组成的复音词。这类词汇可以调度韵节,构成语言本身的和谐,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时,若适当选用,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方轶群的《找谁玩》: 作者在这首小诗里,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不仅运用了押韵,如“家”与“蛙”少高”与“猫”少歌”与“鹅”等,而且选用了“找谁”少看家”少就去”、“(青)蛙玩”等双声词,“小鸭”、“跳高”、“小猫”、“跳下”、“划呀划”、“小虾”等迭韵词,根据它们的起音部位相同或收音协韵,适当地搭配,依照口语的规律,自然地加以排列,使语句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全诗语言充满和谐与音乐美。 鲁迅在《表》的序言《译者的话》中说:“想不用什么难字,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们也可以看。但是,一开译,可就立刻碰到了钉子,对孩子的话,我知道得太少……”由此看来,儿童文学的写作还要避免使用艰深的词汇和单字,否则儿童是无法接受的。然而要写出能为儿童读得懂、听得明白的作品,必须有意识地多用“孩子的话,不用或少用“成人的话”。就是说,必须注意用字遣词。如果写出了艰深的词汇,那么用浅近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代替

词汇学论文

The English Synonyms 1、Introduction English has the largest vocabularies and synonyms in the world because it absorbed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from various kinds of countries. As Baugh says, the richness of English in synonyms is largely due to the happy mingling of Latin,French and native elements. 2、The origin of the English Synonyms 2.1 As early as the Anglo-Saxon period There were many borrowing words from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such as Latin ("street","mile"...),Greek("priest","bishop"...),Celtic("crag","bin"...),and Scandinavian languages ("law","egg","thrall"...) and so on. 2.2 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A new kind of English language appeared,it called Norman English.The vocabulary doubled in that period because of the influx of French.French was widely used in the high society at that time in especial.For example, there were many words about eating:sugar,vinegar,boil,fry,roast and so on.About dressing,there were "garment", "robe", "mantle", "gown"and so on.About law,there were "plaintiff", "perjury" and so on. About religions,there were "convent", "hermitage", "chaplain", "cardinal" and so on. About social status,there were also some words to be expressed ,such as "prince", "count", "major" and so on. Ancient British people adopted a plenty of French vocabularie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behaviors and living. However,there were many words having same meanings between French vocabulary and the pre-existing Anglos-Saxon vocabulary,so a lager number of synonyms appeared. When the people wanted to say something,they can use the pre-existing Anglo-Saxon vocabulary.For example,"cure" and"heal',"table"and"board","poignant"and"sharp","labor"and"work","mirror"and"gla ss", "assemble"and"meet", "power"and"might" etc. 2.3 In the Renaissance

词汇学论文

题目: Semantic Change of English Words 学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科目英语词汇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的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在语言诸多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是最快、最显著,这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借用外来词和旧词添新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词义变化的定义,然后介绍词义变化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最后介绍了词义变化的方式,同时主要通过介绍委婉语的词义变化,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更好的了解词义变化的方式,使英语学习者能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了解英语词汇的意思并且正确的使用英语词汇,使英语学习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语言;词义变化;委婉语;英语学习 Introduction Languages are not confined in a fixed state, instead, they are not only constantly changing but also changes quickly. The most noticing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is the sematic change of words. Semantic change is a change in one of the meanings of a word. Every word has a variety of senses and connotations which can be added, removed, or altered over time, often to the extent that cognates across space and time have very different meanings. Why the meaning of a word changed? Changes of meaning can be brought about by many cause. There are three major causes. Historically,changes of lexical meaning can be illustrated by a diachronic development of words. Although objects, conceptions, ideals, etc. change at course of time, but the meaning changes, because the object which it describe has changed. Socially, it is natural that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 number of new words are needed to describe new ideas.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e a main kind of social cause. Psychologically, the speaker's state of mind may bring about semantic changes. (Feng shimei, P163-165) In fact, we can see clearly from the euphemism to types of semantic changes. Euphemism is substitution of a word of more pleasant connotation for one of unpleasant connotation or avoided taboos. It is an important social cause of semantic changes. It is also the reflection of semantic chang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emantic books, semantic change can be divided into many types. But types of semantic change gener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1.Generalization, for instance, alibi. A legal term signifying 'plea that the accused is not at the place when the crime is committed', has now come into common use, meaning any 'excuse'. 2.Specialization, for instance, barbarian was originally a vague designation for a 'foreigner of any kind', and later was specialized to mean an 'uncivilized person'. 3.Elevation, for instance, Chamberlain, now a 'high official of royal courts', was formerly a 'servant'. 4.Degeneration,for instance, cunning was originally 'knowing and skillful', and later was specialized to 'sly'.

词汇学论文

Compounding in English Neologisms 学院:Xxx 专业:英语 学号:2013102030121 姓名:Xxx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society, reflecting the specific period of the social culture, language is always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has appeared in English so many new words reflect the specific period, enriched the English a global language.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new word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words and word formation in the reflection of new words 【Key Words】neologism; Sources; word-formation; Introduction Language is a tool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dea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thinking of people depends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Word is meaningful in language, the smallest of units used to be independent. Reflect the objective things in the brain, feeling, perception, representation, then the brain to generalize and abstract, feeling, perception, and representation form concept. People use language form the concept of "fixed", to become a symbol for the people to communicate, this is the word has a certain meaning. British linguist partridge (Eric Partridge) said, "Words have no fancy; people have a fancy for th em”. Times are chang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ing in progress, as the reality of language nature also want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social evolution,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evolution, is the most sensitive part of the language vocabulary. English is the world common language, English vocabulary like any modern language vocabulary, continues to grow unceasingly. Shakespeare?s time recorded about one hundred and forty thousand words of English vocabulary, now even the English vocabulary with five hundred thousand words computing, there are more than two-thirds of words are created in nearly three hundred years. People experiencing new things, new experiences, develop new ideas, always have the words to describe them. Since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for nearly 50 years, appeared in English new words, new meanings of many old words, English vocabulary is in the continuous

词汇学论文

在认知语言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摘要:英语教学追根溯源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因此若想要成功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就要引用语言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词汇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不足是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针对中小学英语 课堂词汇教学的实际问题,本文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如何找到 更为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词汇教学,培养学生有效地词汇学习方法,提出 词汇教学中要重视基本范畴词的学习,重视词汇讲解方法,从而提高学 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学习理论;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在认知语言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英语教学离不开基础理论——语言学,词汇知识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学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起初阶段语言学家的研究领域在语音—语言学和音位学方面,后来集中在语法学方面,而忽视了对词汇学的研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能够系统地讲授语音学和语法学理论,很少在课堂上系统地讲授词汇学原理,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学习和掌握词汇。 一.与词汇教学密切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认知语言学在我国得到蓬勃的发展,对于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词汇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范畴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在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把世界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认知中组织在一起,并赋予它们语言符号,于是形成了范畴。基本等级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最基本的心理等级,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最直接,相关性最大的关联点。基本范畴理论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范畴化是人们对事物分类时的心理过程,范畴是范畴化得到的结果[1]。范畴化是人类基本认知能力之一。一个范畴是一个模糊的集合,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有些认知语言学家已经在改理论的启迪下进行了语义范畴的研究。如P. Kay 和 C. K. McDaniel 在模糊集合论的引导下设计了一系列关于颜色光谱性质和人类视觉神经系对颜色词范畴的感知实验,在颜色词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吴世雄,陈炜振,2004)[2]。 2.隐喻研究 隐喻的本质问题一直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所共同关注讨论的问题,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隐喻更多是作为横跨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多维性研究课题。七十年代后欧美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出现了狂热时期,他们从语言学的角度透视隐喻的实质,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讨论隐喻在人类认知社会活动的重要作用。 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代表两种不同的概念域,将本体和喻体并置将产生两种不同事物不能融合的矛盾,但是本体和喻体特征之间的互动将会使得本体和喻体在一定的意义中达到一定的统一并获得隐喻的意义。Lakoff & Johnson [3] 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一类事物的方式,是人类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用具体的、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未知的和不熟悉的事

英语词汇学论文(浅谈英语词汇的发展)

英语是当今国际性最强的语言。对学习英语的人来说,简单了解一下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英语是当今国际性最强的语言。在全世界用得最广的10种语言中,英语居首,虽然说汉语的人数占世界首位,但说英语的人在世界上分布最广。对学英语的人来说,简单了解一下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对学习英语不仅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而且随着英语在我国经济、商业各部门的地位Et趋重要,对英语词汇的发展有个大概的了解,会为较快地扩大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铺平道路。一种民族语言及其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要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及至英国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克尔特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撒大帝的率领下入侵不列颠群岛,克尔特人被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这一时期,在英国历史上称为罗马占领时期。直到公元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13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语言史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现代英语时期。一、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13耳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以后,各自占领了一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大部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撤克逊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其中撒克逊语曾一度占主导地位,在英语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13耳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地位。据统计,在英语史诗《贝奥伍夫》的3000行诗句中,竞有1069个复合词,像fifteen,Sunday,Monday等都在其中。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人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人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汇进入英语,像表示家庭用具的词如kettle,cup;表示植物名称的词有pear,beet;以及street,wall,wine等。此外,还有大批与宗教有关的拉丁词汇进入英语,像creed,pope,priest,gospel等。第二件事是北欧人人侵英国。从公元790年开始,大量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定居,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纳维亚人和英国人交往频繁,很多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进入英语。这表现在:1、英语中的一些常用代词(they,them,their,both,same等)都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2、与普通百姓的13常生活有关的很多词汇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如:名词有anger,egg,fellow,gate,husband等;形容词有happy,ill,weak,wrong等;动词有call,get,give,lift,raise等。这些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至今仍在英语中广泛使用。二、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威廉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格鲁撒克逊军队。英王哈罗德战死,英国被征服,这在历史上称为诺曼征服。诺曼征服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早在诺曼征服以前,法语词汇就开始进入英语。英法两国隔海相望,历史上两国交往频繁,在古代和中世纪,两国的王室、贵族通婚时有发生。以诺曼征服为起点的中古英语时期,约有10000多法语词汇进入英语,其中75%流传至今并仍在使用。诺曼征服以后,英国结束了分裂状态,置于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统治之下。诺曼人占据了教会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职务。以后的二、三百年间,诺曼法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普通人仍然说英语,但英语的文字记载几乎中断。直到1204年以后,英语才逐渐恢复主导地位。15世纪,伦敦标准方言兴起。这一时期,英语词汇的变化相当显著,由于诺曼法语度是英国统治阶级的语言,大批法语词汇涌入英语,这在政治、宗教、法律、军事、社交、服饰、饮食——凡是与统治阶级有关的一切领域都有反映。法语词成为这些领域所用词语的主体。据说,一个受过相当教育的英国人,即使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