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中的无机物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细胞中的无机物 教案 内容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 1.简述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重要作用。 2.简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1.生命观念——通过对组成细胞的水和无 机盐的学习,建立生命物质性的观点。 水平一2.科学思维——通过概括水与细胞代谢的 关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水平二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无机盐功能的技 能训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水平二研读教材·梳理探究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知识梳理———————————————细胞中的水 1.水的含量特点 某些水生生物含水量可达97%以上。 (1)含量:一般来说,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约占60%~95%。 (2)生物种类不同,含水量不同,如水生生物含水量多于陆生生物。 2.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项目自由水结合水 形式在细胞中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含量约占95.5% 约占4.5% 作用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参与生物化 学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 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细 胞中结合水含量与细胞抗性呈正 相关 ———————————————素养提升———————————————科学思维——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1)如图表示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变化,请回答: ①上图中可表示细胞代谢强度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②上图中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提示①b②a (2)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功能与温度的关系 提示①自由水②结合水③自由水与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典例1]幼小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增大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减小时,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青浦高级中学王凤英 2008年5月 素化合物知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这类知识常常被学生看作“易懂、难记”,只能死记硬背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情景中的某些问题,引导他们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关键词:创设情景理论指导知识网络 提高科学素质是科学教育的宗旨。化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分支担负着培养科学家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双重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中学阶段的化学是从具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开始,在熟悉具体物质和他们已有日常体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学习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中学化学从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渐深入到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物质的变化规律,这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科学抽象...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By 峰言蜂语发表于 2006-8-28 14:51:00 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中学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1模块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专设“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来界定核心内容。 1.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分析: 以《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为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不再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2.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化学1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在教学实施中,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知识教学的影响,随意扩展内容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额外的负担。如在钠与氧气的教学中,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元素(重点、难点)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 量,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将对物质的宏观组 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物质、元 素与微粒间的关系 2.元素符号(重点)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 正确书写,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 3.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 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 他的信息,了解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 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本专题的教学分为3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复习通过复习掌握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网无机推断,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训练增强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解题能力。络联系,第一课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教材分析1本节重点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资料在考情分析基础上,给出知识 网络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知识压缩的网络化,熟练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回忆,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练习,注重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复习无机推断做了知识上 的铺垫,更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内容不十分难,较易掌握,但拓展的无机推断是学生感觉困难的一个课题。所以就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课题的引入、复习、结论、练习巩固都鼓励学生参与,可轻松复习并应用知识。 3.考情分析 本课时复习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经常出现在推断题中。 二、命题新动向:①将推断、计算、实验各题型融于一体,再糅合典型非金属 元素; ②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图象问题、数形结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新主题。 三、教学目标 常考知识点: 1.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2. 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3.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4.培养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图表法、分组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设计)见下表(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PPT投影展示关于水的一些资料,让学生感受水的重要性: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地球表面约3/4的部分是水;在极限状况下,一个人可坚持20天以上不进食,但缺水3天就会丧生;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展示“问题探讨”的运动饮料成分表格,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要在运动员的饮料中添加无机盐?无机盐在生物体中起什么作用? 以提问形式做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细胞中的无机物。 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 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 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 ◆教材分析 必修1第二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让学生了解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并注意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本节最后一段是对本章的小结,旨在点明“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活细胞中的这些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本章与其他章旳联系: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应建立在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基础之上。本章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内容,是学习本书其他章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反思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反思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反思]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构成,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必要调节机制之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反思 。但长期以来,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不能有效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少、慢、差、费”现象,学生普遍感到元素化合物知识“繁、乱、杂、难”,教师罗列化学反应实事,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全部忘光,不用说通过学习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解释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连基本的独立、自主探究的意识也远没有形成。教师的核心工作是进行有效教学,而教学的有效取决于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学技能、学科知识、教学规划、课堂管理能力,还取决于教学策略的选用、师生关系的营造、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与培养等因此。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1]元素化合物部分[2]教学中如何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状况,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呢?下面从教学策略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的一些探索。 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必修一有关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二是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必修1元素化合物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

主要是一些认知性学习目标,且层次相对较低,主要是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的或典型的化学事实,如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物质的用途及物质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等,并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效性。基于此,教师不应盲目拔高教学目标,更不应“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化学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按原来的课程应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合理、清晰且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目标。下表是笔者所设置的部分章节教学目标: 表1 必修1元素化合物部分章节的教学目标 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学生能说出金属钠、铝等金属的典型物理性质,如硬度和密度等;②学生能说出金属钠、铝、镁、铁等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以及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③学生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描述金属钠、镁、铁粉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以及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与综合形成有关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④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写出铝与强碱溶液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⑤学生基本掌握将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①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常见金属氧化物进行分类;并知道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能写出Al2O3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 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学策略分析】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复习课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2、通过复习金属金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引入铝及含铝化合物的性质。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铝单质 ⒈物理性质 银白色轻金属。有延性和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相对密度2.70。熔点660℃。沸点2327℃。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仅次于金和铜。 ⒉化学性质 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 ⑴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Al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3(稀)===Al(NO3)3+NO↑+2H2O Al+4H++NO3–=Al3++NO↑+2H2O ⑵与碱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⑶与盐反应 2Al+3Cu2+===3Cu+2Al3+ ⑷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 Al2O3+3Fe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 ⑸与非金属反应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 (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元素及元素周期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四节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2.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如水是构成的,汞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数,钠原子和钠离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为什么?。元素: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总称。 (二)、温故知新: 1、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⑵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两个元素。 ⑶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⑷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⑸一个水分子是由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的 2、填上合适的元素: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⑵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⑷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联系生活: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哪个是合理的解释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4、5 题见课件。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阅读课本46-47 页,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二。 知识点一:元素的种类 1. 稀有气体: 2. 金属元素: 3. 非金属元素:. 知识点二:元素的表示---国际通用(元素符号) 1. 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 2. 元素符号的读法: 3 .元素符号的书写: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 4.元素符号的意义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命题热点 1.以不同价态的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以NO、NO2的制备考查HNO3的性质。 3.以氨和铵盐的相互转化考查NH3、NH 4+的检验及NH3的实验室制法等。 全局性掌控 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2013年的高考中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仍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判断正误,启迪思维 1.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2010·四川卷T9-B项) 2.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2010·山东卷T13-C项) 3.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Fe2+、NO 、SO42+、Na+(2010·江苏卷T6-A项) 4.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2010·上海卷T4-D项) 5.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2010·全国卷ⅠT7-D项) 氮族元素概述 氮族元素包括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 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 (一)氮气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和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的氮均以形式存在,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

1.物理性质:。 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由于氮气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断裂需很多能量,所以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氮的固定 (1)氮的固定的定义 (2)氮的固定种类 氮的固定分和两种。自然固氮又有和两种。 雷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汽车引擎中也有此反应发生,因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大气)。 目前工业上人工固氮的方法主要是合成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N2加热时可以和镁反应: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和分别为和的酸酐,而中学化学重点研究的是NO和NO2两种氧化物。 2.NO和NO2的性质 二、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液态氨称为液氨,常用做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2.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 3.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水溶液显 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2)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呈碱性。 液氨氨水物质成分

细胞中的无机物 教案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说出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 ②概述并举例说明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①尝试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生理现象相联系。 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愿意与同学分享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 ②掌握一些生活小常识,学会关心他人,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①结合水的概念。 ②无机盐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图,这是一则运动饮料的广告,广告里面有这样一句广告词“佳得乐,解口渴,更解体渴”,接下来根据这则广告我们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1、运动饮料为什么能解口渴?2、运动饮料为什么能解体渴? 运动型饮料往往还包括有以下成分。大家请看这个表,也在书上34页。其中,糖类物质是为了让运动员及时补充能量,而柠檬酸和柠檬香精主要是起到了调味的作用。那同学们观察表格思考一下了,①饮料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②表中哪些成分属于无机盐?前面我们了解到水和无机盐都是属于无机物,那么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又有怎样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起来学习下。 二、细胞中的水 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的起源都来自于水,水孕育了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几十亿种生物。干燥的种子必须吸水才能萌发,人的胚胎也要侵润在羊水中发育,水的重要性也不用我再一一进行赘述。既然所有生命都不能缺少水,那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是怎样的呢,有些什么特征,我们一起来发现一下。 1、回忆一下,细胞中的哪一种化合物的含量是最高的? 没错。细胞中水含量可以达到85%-90%,是所有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这是水含量的第一个特征。 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后续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成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Fe)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节着重介绍了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亚铁盐、铁盐),铜的化合物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较多,如Na2CO3、NaHCO3的性质,Fe3+的检验等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 二、新课程标准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4、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 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接触中也已有较多了解,现在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化合物的新知识容易接受。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元素化合物,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并不熟悉,加上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可能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会遇到困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高中化学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要点】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在高考题中主要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设计的实验、推断、计算的形式出现.在解这类题目时,除了掌握必要的有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的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推理、实验和分析能力。涉及到的考点有: 1.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2.钠为代表的碱金属化合物性质及应用 3.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4.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5.金属活动性关系与氧化还原知识和离子反应知识的联系应用 6.常见的金属的性质与电解质溶液.电解理论的综合应用 7.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综合计算 8.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实验试题 【考纲要求】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⑴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⑵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⑶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原理及有关化学反应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⑴能依据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获取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⑵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具备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 ⑶尝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 【教法指引】 1.利用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来解决涉及金属知识的习题,

深入理解金属单质(或原子)的还原性,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掌握金属知识主线 2.理解联系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利用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解决金属离子的有关知识,包括相关的计算、分析、归纳是高考的基础考查点。 3.金属与酸的相关计算,以及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混合计算是高考经常考试的重点,尤其是联系新科技、新发现和社会相关的知识,注意解题方法的总结归纳。 【知识网络】 一、金属元素的通性 1、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⑴结构特点: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原子的半径(与同周期元素相比)___。 ⑵位置:金属元素集中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方,分布于______族和所有的_____族中,_____族是完全由金属元素构成的族。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⑴跟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⑵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⑶置换反应;⑷原电池的正、负极;⑸电解时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3、金属单质的性质: ⑴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M-ne—=M n+。可以根据 ___________判断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②金属单质跟酸反应的规律: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与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黄清亮)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黄清亮 引课: 细胞中的物质总的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前面我们学习的蛋白质、脂质、糖类、核酸等都是有机物,今天我们就来看下细胞中的无机物到底有哪些? 首先解决概念问题。什么是无机物?无机物的概念与有机物的概念其实是相对应的。回想一下有机物的概念:通常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那么无机物通常就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钠、氰化钾等也属于无机物。 然后请同学们看到书上本节开始部分关于运动员饮料中的化学成分表,找出哪些是有机物,哪些是无机物? 思考书上的讨论:1、计算饮料中水分占多少。水在细胞中起什么作用? 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水中,细胞内许多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总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表格中哪些成分属于无机盐?为什么要在运动员喝的饮料中添加无机盐?无机盐在细胞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细胞中的有机物的重要成分,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等。 接下来先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一下34页-35页内容。 一、细胞中的水 1、水的含量 Ppt展示 表格1 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所占的比例 化合物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质糖类核酸 所占比例(%)70 1 15 2 3 7 由这个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表格2 几种不同生物体中水的含量 生物水母鱼类蛙哺乳动物藻类高等动物水的含量(%)97 80—85 78 65 90 7 由这个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不同种类生物体中水的含量。学生分析得出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差别较大。表格3 人体中几种不同器官或组织中水的含量 组织器官牙齿骨骼骨骼肌心肌血液 水的含量(%)10 22 76 79 83 由这个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 化生学院09级生物科学专业曾碧红 09310406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本节内容是从分子的水平对细胞进行学习,它是后面学习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化学和物质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既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对细胞进一步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即七年级的生物课程中,已具备一定的细胞知识,但认识还是很肤浅的。所以本节内容可以与他们所学的化学内容结合起来就很容易理解,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碳元素的说明,分析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2)通过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的重点我难点 1. 教学重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教学难点 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六、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

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

硅及其化合物教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知道二氧化硅的性质; 3.了解硅酸的性质及制法,了解硅酸钠的性质; 4.知道硅、二氧化硅的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帮助学生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能力的发展。 2.通过硅及其化合物等内容体现从物质的结构猜测物质的性质,推出物质的用途的思维过程,建构“结构——性质——用途”学习的共同模式,。 3.本节多数内容属于了解层次,部分段落阅读自学,提高的阅读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硅给现代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为学生构架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现代科技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桥梁。开阔学生眼界,提高科技文化素养,理解更多的现代相关科学理论与技术; 2.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心环境,资源再生及研究、探索、发现新材料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硅晶体结构 【教学过程】 [导课]问题: [问题]:请简要阅读课文后回答课文标题中“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主角”两个字在这里的涵义是什么?(学生回答:硅含量仅次于氧,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构成地壳的主要部分) [板书]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板书]§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讲述]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的大部分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质量90%以上。各种各样的硅酸盐和水、空气和阳光构成了人类及生物生存的根基。自古至今,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着主角的角色。 [问题]碳和硅元素结构上又和碳有什么不同?推测硅单质的性质有哪些? [学生阅读]P74中间自然段。 [回答]硅位于元素周期表ⅣA,与碳元素同族。原子最外层均有四个电子。硅同 碳元素一样,其原子即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其中二氧化硅是硅的最重要的化合物。“最重要”三个字是如何体现呢?接下来具体进行了解二氧化硅有关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投影]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的晶体模型及水晶标本。

【新教材】2.2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2019人教版必修

2.2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水的存在形式与重要作用; 2.无机盐的作用。 核心素养: 1.通过水的特性与功能的学习生产科学思维。 2.认同物质对生命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细胞中的6种化合物,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属于有机物。 1、水 含量与作用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占60%以上,有的生物含水量达95%。 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以一周不吃饭,因人而异,胖的久一点,但3天不喝水就有生命危险。 身体内血管中,组织细胞间隙,细胞内部都充满了水,水构成了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许多物质都溶解在水中,比如葡萄糖,无机盐离子等,随着血液循环,水将各种营养物质运输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代谢废物运输到肾排出体外,生活中我们应该适量喝水,让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在部分代谢过程中,水还作为反应物参与。 水为什么能够胜任这些任务? 水分子具有极性,很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水分子中的氢键,比热容高,调节温度效果明显。 存在形式 老人和小孩谁的含水量更高? 小孩子含水量更高,代谢跟旺盛,长得快,伤口恢复也较快。 有没有不想新陈代谢快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有,储存玉米、稻谷等粮食的时候,晒干,减少水分。

晒干的种子种还含有水吗? 有,放到试管中加热,试管壁上会出现水珠。 为什么这些水晒不出来,加热才会出来? 晒出来的是自由水,这些是结合水,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结合,结构更稳定。失去结合水的种子还有生命吗? 生活中的现象对此现象的解释 种子在贮存时需将种子晒干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延长种子寿命 干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理活性低温环境下减少花卉浇水提高花卉对低温的抗性 干种子放在试管中加热有水珠种子晒干后,仍含有结合水,用酒精灯加热会失去结合水 炒熟的种子浸泡后不萌发失去结合水的细胞失去生理活性 种子萌发时自由水增加,冬天花卉要少浇水,说明水的存在形式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物质是什么? 2.0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多数以离子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存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姓名:严洪艳课时:2(新课、实验课)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掌握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并理解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掌握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及检测过程、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等内容。本节内容与《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章中的承接作用相当明显,学习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后面细胞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知识,也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巧妙地运用旧知识建构出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理解碳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关于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中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方式从实验探究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其原理和过程。

3.由于高中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观察图表、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进行有效指导性教学,同时结合化学中的相关内容,来认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理解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3)解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 (4)简述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的理解,建立课本理论和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训练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对于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物及非生物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