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松毛虫

松毛虫

松毛虫
松毛虫

松毛虫

松毛虫别名:马尾松毛虫;学名: Dendrolimus punctatus WIK;英文名:lappet;目:鳞翅目;科类:枯叶蛾科;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等;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针叶,常把叶吃光,松林似火烧状,造成成片松林死亡,近年低山和丘陵地区为害猖獗。此外,该虫毒毛触及人体,引起红肿或糜烂,毒毛污染水源,影响人体健康。

简介:

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T olype)昆虫。包括茧形如卵的卵茧蛾及在树上织巨大的帐篷状网而群居的天幕毛虫。成虫粗壮,通常淡蓝灰色。翅展一般25~75公釐(1~3吋)。许多种的触角羽状,体、足及眼上有毛。幼虫色豔丽,每节均有垂饰状突起,故英文名意为垂饰虫。常群集吐丝,包被树冠,毁坏林树、果树和观赏植物的叶子。落叶松毛虫(T. laricis)为害落叶松。多毛垂饰毛虫(T. vellida)为害苹果树、杨和丁香花。

成虫体长20一35mm,雌蛾翅展48—80mm;雄蛾38—62mm,体色有黄褐、灰褐、棕褐、茶褐色等多种,体色变化较大。前翅上有深褐色横线4—5条,中室端具白点1个,亚端线由8—9个近新月形黑褐色斑组成,靠臀角处斜列3个斑点。雄蛾色较深,前翅横线色深且明显,中室端白斑明显,触角羽状。雌蛾大于雄蛾,色略浅,触角短彬齿状,腹部较雄粗状。卵长1.4mm左右,

椭圆形,初粉红色,近孵化时变成深紫色,成串或成堆产在松针上。末龄幼虫体长40一80mm,体色有棕红色、棕黑色两种,头黄褐色,中胸、后胸背面簇生蓝黑色毒毛带,两带间丛生有黄白色毛,腹部各节毛簇中具窄而扁平的片状毛,先端具齿状凸起,体侧生有白色长毛,并具1条纵贯身体的纵带,纵带上从中胸至第8腹节气门上方各具l白斑,体背中央为银白或金黄至黑褐色。蛹长20一27mm,栗褐色或暗红褐色,节间具黄绒毛,腹末有细长的臀棘,末端呈钩状卷曲。茧长椭圆形,灰白色至污褐色。表面有毒毛。

河南年生2代,长江流域、安徽2—3代,广东、广西、福建南部3—4代,海南4—5代,以3—4龄幼虫在树皮缝或针叶丛中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上树活动,4月中、下旬开始结茧化蛹,5月上旬进入化蛹盛期,成虫于5月羽化,成虫寿命5—9天。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出现,2代于8月上旬、3代幼虫于9月下旬出现,其中2代部分幼虫在8月中旬开始滞育至1月中旬越冬,正常的2代幼虫于9月上旬结茧化蛹,中旬羽化,产出第3代卵多于9月中旬孵化,为害至11月中旬开始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多在夜间交尾产卵。每雌产卵数十至数百粒,卵期6一ll天,幼虫共6龄,l一2龄群集,遇惊扰吐丝下垂,3—4龄不再吐丝,有弹跳习性,5—6龄受惊后常把头弯向胸下部,胸部毒毛竖起。幼虫期34—56天,以末龄幼虫在松针丛中、树皮下、灌木杂草上结茧化蛹,蛹期11—22天。该虫成、幼虫能迁移扩散为害,幼虫

常由群集趋向分散,食料缺乏时则成群向外迁移觅食。成虫飞翔距离多在0.5—2公里。一般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或丘陵,树龄10年左右,郁闭度小且干燥易大发生。

防治方法:

(1) 封山育林,改造人工纯松林。营造混交林培养多样性的生物群落,使其利于天敌繁殖、生存。

(2)抓好越冬代及以后各代2—3龄幼虫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9 00倍液。

(3)用2.5%敌百虫粉剂,每667m2 3kg喷粉。

(4)有条件的把敌敌畏、马拉硫磷原油与二线油按1:1:3配成超低量制剂进行超低量喷雾,每667m2用100一150mL。也可用2。5%溴氰菊酯或20%速灭菊酯原油1—2ml,对水3000—4 000倍液进行地面低容量喷雾。

(5)必要时用上述菊酯类500一1000倍液进行飞机超低量喷雾。

(6)也可使用1%或2%速灭灵烟雾剂、每667m2用量160mL 或试用20%敌敌畏重烟剂9—10.5kg/m2,该重烟剂烟云高度为2m,放烟0.5小时后,烟云降落至树体上。

(7)于成虫产卵初期,每667m2释放赤眼蜂10万头,进行生物防治。

(8) 保护利用天敌,可用0.5亿~1亿孢子/ml苏云金杆菌液,1~2亿孢子/ml的白僵菌水剂,或5亿孢子/ml的超低容量的白僵菌油剂、乳剂、水剂喷雾。

(9) s生物防治:蚂蚁,灰喜鹊,杜鹃等

[地理分布]

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

松毛虫

一松毛虫简介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食害松科、柏科。中国最早的记载见于1530年广东《龙川县志》:“明嘉靖九年,大旱时连年发生,毛黑,食松叶尽而立枯,作茧松枝上,冬末乃化尽。”至今,松毛虫仍是森林害虫中发生量大、为害面广的主要森林害虫 松毛虫成虫为大、中型蛾子。雄蛾触角近乎羽状,雌蛾呈短栉状。口须向前伸过颜面,覆有鳞片和毛。雄蛾腹部细狭,末端尖;雌蛾腹部肥胖,末端圆;中后足胫节有或长或短的端距。前翅较狭长,翅顶稍圆;前缘过中点后逐渐弯曲;外缘相当弯曲。后翅宽;前缘比较直。前翅4、5脉同出自中室底角;6、7脉同柄;8脉出自中室上角;9、10脉同柄短。后翅4、5脉有短的同柄,出自中室底角;8脉和7脉在近翅基部有一点上吻合或二者间有一非常短的横脉形成一个小基室,基室上往往有小短附脉。 二松毛虫的危害 松树是生态林木、经济林木的主要树种之一,占玉林市林木资源六成以上。对松树的保护,不但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从生态保护层面看,更是市区环境情况好坏的晴雨表。 松毛虫专吃松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整棵树树叶吃光,从而使松树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造成树木枯死。松毛虫一年中能生四代,危害松树的主要是幼虫,一年中数九月份危害最大。因为这段时间我们这里的气候较干燥少雨,对松毛虫生长极有利,而且由于松毛虫遍及村庄、道路、农田、水塘,常常导致人畜中毒。 三防治技术措施 (一)营林技术措施 1、营造混交林 在常灾区的宜林荒山,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对常灾区的疏残林,保护利用原有地被物,补植阔叶树种。在南方可选用栎类、栗采等壳斗科和豆科植物,以及木荷、木莲、木楠、樟、桉、檫、枫香、紫穗槐、杨梅、相思树等。混交方式,采用株间、带状、块状均可。在北方可选用刺槐、沙棘、山杏、大枣等。林间要合理密植,以形成适宜的林分郁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建立自控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2、封山育林

松毛虫的发生原因分析及有效防治

松毛虫的发生原因分析及有效防治 发表时间:2019-01-24T13:51:55.800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11期作者:毛洪波 [导读] 森林是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资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更多的森林资源作为支撑。 (哈尔滨市,阿城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森林是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资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更多的森林资源作为支撑。松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松毛虫的危害较为严重,因此,松毛虫防治工作是林业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以松毛虫防治工作为基础,简要概况了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接着分析了松毛虫的发生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松毛虫有效防治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松毛虫 ; ;发生原因 ; ;有效防治 引言 松毛虫是是主要的森林虫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主要特点是发生突然、蔓延速度快、破坏严重等,会使大面积松林枝叶干枯或死亡,直接对树木的生存生长产生影响。本文结合多年来松毛虫防治经验,重点探讨松毛虫灾害成因及其防治措施,为其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1松毛虫生物特性 在松毛虫生长发育中主要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1年可以发生多代,松毛虫越冬时大都以3~5 龄幼虫选择在树根四周的枯枝落叶层、石块下、杂草丛中或树皮缝隙内。每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取食树叶,幼虫取食量非常大,随着取食量的增大,兑皮增龄。6月则结茧化蛹,随后羽化成虫,进入到8月后开始有秋代幼虫出现,对树木的危害时间会持续到11月份。松毛虫的卵多大都选择在松针或小枝上,呈现出珠状、串状或块状,数量超过了十粒,颜色以青绿色或淡黄色为主。针对老熟幼虫来说,身体长度在70~85mm之间,此时以深褐色或灰褐色为主,身体有背毛和侧毛,同时有斑纹。幼虫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22~32℃之间。若早春季节连续数天的温度在8~10℃之间,松毛虫开始危害树木;当晚秋连续数天的温度下降到3~8℃,松毛虫开始潜藏越冬。对于单只个体幼虫来说,通常要蜕皮4~7次,也就是5~8 龄才结茧化蛹,雌虫比雄虫多1次。松毛虫的茧呈现椭圆形,身体表面有毒毛,从初期到后期,逐渐由白色变为褐色,茧化蛹的过程需要经过3d,蛹以棕褐色为主。成虫长度在20~35mm之间,翅展 45~85mm,多为黄褐色,雄体长度高于雌体,蛾体与前翅有明显的斑纹,假死性和趋光性特征较为明显,产卵会选择在中龄林中,存活时间在4~5d,产卵1~5次,其中产卵最多的则出现在第一次。 2松毛虫的发生原因 2.1群落被破坏 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大幅度增加,之前稳定的生物链平衡关系被打破,致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尤其是处于发育阶段的植被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不断下降。另外,人工林的种植为害虫的发展繁衍提供了食物供应,天敌种类数量减少,为松毛虫的出现提供了良好条件。 2.2 气候变化导致落叶松松毛虫突发。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使得极短灾害性天气事件频繁出现,暖冬、厄尔尼诺、拉尼娜等自然现象使得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暖冬的出现为松毛虫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降水量变化增加了松毛虫虫卵孵化的成功率,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得松毛虫大量繁殖,最终造成松毛虫频发突发。 2.3林内测报难度系数大,测报方式不够先进 由于诸多山谷和山脊特殊的地形地势,不能设立踏查线路与标准地,再加上山区树木普遍较高,生长高度大都在10m以上,林木枝繁叶茂且枝盘数量较多,单凭肉眼很难观察;若采取振落法或虫粪调查法,因地层表面覆盖太多植被,不利于调查工作的开展;若选用下树调查法,准确度水平难以保证,只有大面积松毛虫繁衍时,林业工作者才能发现虫害,使得防治工作效率不高。由于林内测报难度系数大,再加上测报方式缺乏现代化水平,工作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松毛虫,为其的繁殖蔓延提供了充足时间。 2.4人类活动影响 大量含硫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使得酸雨天气频发,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发育,为松毛虫虫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天敌的繁育减少,增加了松毛虫的存活率,地块分散为松毛虫虫害的防治增加了难度;人类深入到林地活动加剧,使得林地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客观上为松毛虫长距离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2.5林业管理松散 林业管理人员只将植树造林工作放在首位,却忽视了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这是松毛虫虫害出现的主要原因;防疫检疫工作不到位,树木和树木产品携带松毛虫虫卵、幼虫和蛹,在一定程度上侵染了松林地域;未重视起森林生活多样性的建设,使得林区难以形成鸟类、昆虫类和微生物类天敌对松毛虫进行控制。 3、松毛虫有效防治 3.1加强营林管理 加强营林技术,尤其是做好人工林营林管理,积极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活和繁衍的环境条件,还能降低成本投入;营林中积极推行混交林营林技术,相关实践经验表明针阔混交林可以降低松毛虫对林区的危害;做好营林后林间的经营管理,合理密植,做好抚育管理,保护灌木及地被植物,确保林木快速生成、郁闭,不断提升自身抵抗松毛虫等虫害的能力。 3.2松毛虫生物防治 以菌治虫,在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可以选用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手段。主要是选择在高温、高湿季节将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等组成的菌液喷雾,喷洒到林木间,会使松毛虫 4~6 龄幼虫死亡率高达80%~90%,尤其是针对3~4 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最佳;其次,以鸟治虫,根据调查表明,在松毛虫危害区域内仅鸟类兼食松毛虫幼虫和卵种类就有20多,其中喜鹊、雅雀、杜鹃、啄木鸟、大山雀等鸟类的作用最大。因此,应保护好这些鸟类的巢、卵或者通过人工挂鸟巢的方式吸引鸟类,为鸟类的繁衍提供条件,降低松毛虫的繁衍速率和危

《松毛虫能预测天气》阅读答案

《松毛虫能预测天气》阅读答案 《松毛虫能预测天气》阅读答案 松毛虫能预测天气 法布尔 ①在正月里,松毛虫会脱第二次皮。它不再像以前那么美丽了,不过有失也有得,它添了一种很有用的器官。现在它背部中央的毛变成暗淡的红色了。由于中央还夹杂着白色的长毛,所以看上去颜色更淡了。这件褪了色的衣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背上有八条裂缝,像口子一般,可以随毛虫的意图自由开闭。当这种裂缝开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每只口子里有一个小小的“瘤”。这玩意儿非常的灵敏,稍稍有一些动静它就消失了。这些特别的口子和“瘤”有什么用处呢?当然不是用来呼吸的,因为没有一种动物——即便是一条松毛虫,也不会从背上呼吸的。让我们来想想松毛虫的习性,或许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器官的作用。 ②松毛虫们最怕坏天气,一滴雨就能使它们发抖,一片雪花就能惹起它们的怒火。如果能预先料到这种坏天气,那么对松毛虫的日常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在黑夜里,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到相当远的地方去觅食,如果遇到坏天气,那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如果突然遭到风雨的袭击,那么松毛虫就要遭殃了,而这样的不幸在坏的季节里是常常会发生的。可松毛虫们自有办法。让我来告诉你它们是怎样预测天气的吧。 ③有一天,我的几个朋友,和我一起到院子里看毛虫队的夜游。我们等到九点钟,就进入到院子里。可是……可是……这是怎么了?巢外一只毛虫都没有!就在昨天晚上和前天晚上还有许多毛虫出来呢,今天怎么会一只都没有了?它们都上哪儿去了?是集体出游吗?还是遇到了灭顶之灾?我们等到10点、11点,一直到半夜。失望之余,我只得送我的朋友走了。 ④第二天,我发现那天晚上竟然下了雨,直到早晨还继续下着,而且山上还有积雪。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毛虫对天气的变化比我们谁都灵敏呢?它们昨晚没有出来,是不是因为早已预料到天气要变坏,所以不愿意出来冒

松毛虫病

松毛虫病 …… 毒理 人在生活、劳作中,接触松毛虫毒毛或被其毒毛污染物、毛刺进入皮肤,毒素经皮吸收而中毒发病。毒素含有蚁醛类和类组胺等物质,与骨组织有亲和力,先影响以蛋白多糖和胶原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质的生成,进而可使骨盐溶解,主要累及关节和骨组织,详细的机制尚不十分明了。 临床表现 1、接触松毛虫毒素后局部疼痛、刺痒,约半小时左右该处出现丘疹、斑丘疹或风团,数小时至数天可见结节红斑、水疱、皮下小结或皮下血肿,同时可伴有低热、乏力、头痛、周身不适、精神不振及食欲缺乏等全身不适症状。 2、中毒1~2周内累及关节,出现关节肿胀且质地硬,针刺或刀割样疼痛,压痛明显.功能障碍。常侵犯手足1~2个小关节,多于1周左右症状可自行缓解。同时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手足单发皮下及肌肉肿胀隆起,边界不清,有压痛,并于2~4周左右软化,内有草绿色黏液,培养可发现铜绿假单胞菌。 3、部分病例表现为游走或复发性关节炎。 4、罕见耳受犯,受罹者耳郭增厚、疼痛,甚或出现耳郭软骨骨膜炎。 5、经治疗恢复后,无关节畸形或其他关节后遗症。 6、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虫蚀样骨质破坏。实验室检查红细

胞沉降率(血沉)增快,血钙及碱性磷酸酶升高。 急救处理 1、可反复用胶布粘贴患处,以拔除毒毛。 2、局部可涂擦1%薄荷炉甘石洗剂。 3、抗过敏药物可控制症状,如口服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等;亦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但停药后常有反复,故需较长时间持续用药。 4、吲哚美辛、布洛芬、泼尼松、倍他米松等对控制关节炎类损害亦有效,但也需使用较长时间,不然易反复。 5、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防治,但对毒素引起的损害无效。 6、中医辨证论治,多以清热解毒为主。

赤眼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现阶段赤眼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概况 植物保护(药) 2008级苏克跃 20080625 摘要:赤眼蜂是现在植物保护上广泛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一种昆虫,其应用范围较广,本文就现阶段赤眼蜂在各种昆虫的生物防治上做一个概述。概述了赤眼蜂种群结构,赤眼蜂作用机理,赤眼蜂的繁育,以及防治的对象等问题。 关键字: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 前言:寄生蜂是膜翅目昆虫重要类群之一, 在自然界中种类多, 数量大。据文献报道全世界膜翅目昆虫大约有10 万余种, 其中许多种类与农林害虫长期保持一定的制约关系, 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二十年来, 有关寄生蜂的寄生行为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并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赤眼蜂是赤眼蜂科(Ttichogrammatidae)的总称,包含多个不同属。赤眼蜂属(Trichogramma Westwood)是最广泛用于防治的赤眼蜂属。早在20-30年代美国已开始用于防治小蔗螟(Diatraea saccharalis Fabricius)、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苹果蠹蛾(Cydia pomomella linnaeus)等。70年代起,应用赤眼蜂防治美洲棉铃虫(Heliothis zeaboddie)进行了大量工作。前苏联于1934年前后开始应用于防治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Hubner)]、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 L.)、黄地老虎(Agriotis segetum schiffer-Muller)等,防治面积比较大。70年代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的许多国家也把赤眼蜂的繁殖散放作为害虫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用的赤眼蜂种、防治对象和防治面积在不断增加,繁殖释放技术不断发展成熟。 赤眼蜂是卵寄生性昆虫,大多数种群以鳞翅目昆虫的卵为寄主,寄主范围较广,同一种赤眼蜂可选择多种昆虫卵作为寄主寄生,在同一寄主中也可发现多种赤眼蜂。其中赤眼蜂对环境寄主有一定喜好性。现阶段用于防治的主要种群有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 pang et chen)、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Westwood)、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ae pang et chen)。 1.赤眼蜂的作用机理

松毛虫灾害治理经验谈

松毛虫灾害治理经验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松毛虫灾害治理经验谈 马尾松毛虫属、。分布于我国至以南各省。主要为害,亦为害、、。 为害情况初龄幼虫群聚为害,松树针叶呈团状卷曲枯黄;4龄以上食量大增,将叶食尽,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枯死。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30毫米,翅展36-56毫米。体灰白、黄褐或灰褐色,前翅有3-4条不显着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9个黑斑,翅中央有1个白点。(卵)近圆形,长毫米,粉红色。(幼虫)体色有黑白与红黄两型;胸部背面有2丛深蓝色毒毛,腹部各节背面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长毛;各龄头宽体长见表。(蛹)长20-35毫米,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茧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发生规律河南1年2代、广东3-4代、其他省2-3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缝隙中越冬。在浙江越冬的幼虫,4月中旬老熟,每年第1代的发生较为整齐。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多成块或成串产在未曾受害的幼树针叶上。1-2龄幼虫有群集和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3龄后受惊扰有弹跳现象;幼虫一般喜食老叶。成虫有趋光性,以20时活动最盛。成虫、幼虫扩散迁移能力都很强,相邻的山林要注意联防联治。马尾松毛虫易大发生于海拔100-300米丘陵地区、阳坡、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马尾松纯林。各种类型混交林,均有减轻虫害作用,5月或8月份,如果雨天多,湿度大,有利于松毛虫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大发生。天敌: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虫期有红头小茧蜂、两色瘦姬蜂,幼虫和蛹期有姬峰、寄蝇和螳螂、胡蜂、食虫鸟等捕食性天敌,以及真菌(白僵菌)、细菌(松毛虫杆菌等)、病毒的寄生。 防治方法 1、加强预测预报。要有专人负责,常年观察虫情,以便出现大发生征兆时,及时采 取措施。 2、营林技术防治。造林密植,疏林补密,合理打枝,针阔混交,轮流封禁,保持郁 生,造成有利于天敌而不利松毛虫的森林环境。 3、生物防治。(1)白僵菌粉剂(每克含量100亿孢子,每亩用量公斤,白僵菌油 剂每毫升含量100亿孢子,每亩用量100毫升,白僵菌乳剂每毫升含量60亿孢子,每亩用量150毫升;(2)青虫菌六号液剂每亩100克,或苏云金杆菌制剂。(3)在松毛虫卵期释放赤眼蜂,每亩5-10万头。(4)黑光灯诱杀成虫。 4、化学防治。要狠抓越冬代防治。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药性最差,是一年之中 药剂防治最有利的时期,用药省、效果好。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90%晶体敌百虫2000倍液,%敌百虫粉剂每亩3公斤;超低容量喷雾可使用%溴氰菊酯每亩1毫升、20%杀灭菊酯或20%氯氰菊酯每亩毫升、50%敌敌畏油剂、25%乙酰甲胺磷油剂或杀虫净(40%敌敌畏+10%马拉硫磷)油剂,用量均为每亩150-200毫升;亦可采用20%伏杀磷每项亩10毫升。以及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0倍液,即用原药7-10克。

中班韵律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毛毛虫变蝴蝶》游戏及反思

中班韵律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毛毛虫变 蝴蝶》游戏及反思 活动意图: 《好饿的毛毛虫》是我们班幼儿非常喜爱的一则文学作品,孩子们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选用了《毛毛虫变蝴蝶》这段音乐,借助小蝴蝶这一角色,通过毛毛虫吃不同的动物饼干、跳舞、蝴蝶找花、躲猫猫等游戏情节的不断丰富,引导孩子们体验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在游戏化的教育情景中,帮助幼儿学会倾听、感受、表现音乐。此外,活动所选用的音乐是纯旋律,配上了有趣的儿歌、简单的动作,不仅能突出音乐鲜明的节奏,更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记忆旋律的结构,大胆、自主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体验大家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2.能随音乐及儿歌的变化较准确而有节奏地完成韵律动作。 3.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分享猜”蝴蝶”的经验。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感受和理解音乐,能较准确而有节奏地进行韵律表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物质准备: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方巾,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毛毛虫变蝴蝶》 指导语: 1、我是一条毛毛虫,我最爱吃不同的动物饼干。今天我要吃兔饼干,吃呀吃,我吃了很多个,长大后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蝴蝶一边唱歌,一边飞,飞呀飞,飞到了美丽的花园做游戏。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玩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吗甲

2、我吃的是什么饼干?我吃了几次兔饼干以后变成了蝴蝶? 二、感受音乐,并尝试用动作、声音表现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与动作的变化。!! 指导语:我吃了几次兔子饼干?然后,我又做了什么?我说了什么? 2、再次感受音乐,做基本动作。 指导语:除了吃兔子饼干,毛毛虫还会吃什么动物形状的饼干?(小猫饼干、小狗饼干……) 3、尝试用声音、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音乐。 指导语:如果你是小蝴蝶,你能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吗? 三、”蝴蝶找花”游戏 1、在舒缓的乐段绕圈做蝴蝶跳舞的动作,在歌词”气”字结束时,立刻找椅子停在”花”上。 指导语:每一只蝴蝶在花园里都会停在一朵花上,这只蝴蝶会在音乐的哪一个字上停下来? 2、再次玩”蝴蝶找花”的游戏,进一步熟悉乐段。 四、”躲猫猫”游戏 1、表述:不一样的蝴蝶 指导语:刚才有美丽的蝴蝶,有帅气的蝴蝶。如果你是一只蝴蝶,你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呢? 2、猜蝴蝶 玩法:音乐结束时,教师用纱巾遮住一只”蝴蝶”,这名幼儿要大声说:”我是××的蝴蝶”,大家一起猜出这只”蝴蝶”是谁,猜对了游戏重新开始。 指导语: (1)哪只蝴蝶不见了?我们把他喊出来。喊对了,蝴蝶就会出来的。 (2)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他猜出来的?(听声音、看鞋子、看他旁边的同伴等。)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教师以”毛毛虫”的身份营造故事情境,以游戏化的口

松毛虫灾情应急防控实施方案

松毛虫灾情应急防控实施方案 为防止松毛虫灾情暴发成灾,积极响应省政府启动的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处置预案,充分做好我市松毛虫灾情防控工作,保护我市松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根据《吉林省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防控实施方案》和《吉林市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防控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松毛虫灾情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寄主松林资源概况 我市松树树种主要包括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油松、赤松等,均是松毛虫的寄主树种和危害对象。全市现有松毛虫寄主松林面积13788公顷,以落叶松和红松为主,分布在全市各乡镇。 (二)松毛虫分布及发生情况 2018年10月份专项调查显示,在全市13788公顷应施调查监测的松毛虫寄主松林面积中,松毛虫分布面积为6622.26公顷,占应施调查寄主林分总面积的58%,其中低虫口面积4659.37公顷,发生面积1962.89公顷,占寄主面积的17%(见附表1)。发生面积中,轻度发生1059公顷、中度发生412.6公顷、重度发生面积为491.29公顷。发生区域和范围覆盖全市。灾情发生的重点区域主要为金沙林场、大勃吉林场、清水林场、金沙林业站、桦郊林业站、永吉街道林业站。 (三)灾情预警级别 从这次松毛虫灾情看,不论发生范围还是发生面积,都是有记载以来最为严重一次,按照《桦甸市重大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灾(疫)情分级标准规定:严重危害、集中连片、发生面积达到1.5-4.5万亩的本土林业有害生物松毛虫,已构成一般灾害(Ⅳ级蓝色标志)预警级别。 二、防控目标与任务 (一)防控目标 全面掌握应施监测寄主松林的虫情发生发展动态,调查

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对年度灾情发生林分全面实施无公害防治,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二)防控任务 1.5~6月份,对196 2.89公顷现有灾情发生的松林采取人工地面防治的防控对策,全面实施无公害药剂防治。 2.4~7月份,对4659.37公顷低虫口分布林分实施跟踪监测,预测下一代发生面积为233 3.33公顷,计划7月份实施2333.33公顷赤眼蜂卵期生物防治。 3.10~11月份,对全市13788公顷寄主松林进行全面专项调查,准确掌握灾情分布、发生情况,为是否继续采取防控措施提供翔实依据。 三、防控区划 按照我市松毛虫发生实际情况,根据省、市防控区划,我市为主要防治区,灾情发生面积2万亩~5万亩之间,采取地面防治为主、飞机防治为辅的区域。发生面积累计1962.89公顷。 四、防治技术 1.虫情跟踪监测调查 (1)春季幼虫期监测:4月份越冬幼虫上树前,以小班为单位设定10株样株,在胸高处粘围宽度为15cm的塑料胶带闭合环,查看并记录每株寄主树木阻隔害虫的数量,确定该小班的发生程度。 (2)蛹期监测:6月份松毛虫幼虫化蛹后,以小班为单位,利用线路踏查的方法选择100株样株,详细观察记录每样株松毛虫蛹的数量,确定该小班松毛虫下一代的发生程度。 (3)成虫期灯诱监测:7月上中旬,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记录统计成虫期诱杀的松毛虫雌成虫数量,确定该林分在下一代是否会达到发生程度。 (4)越冬期地面样方调查:10月至11月中旬,以小班为单位,选择20株样株,在样株树冠投影下的地面上设定样方,调查记录样方中枯落层下的松毛虫越冬幼虫数量,确定该小班的发生程度。 2.综合防治技术 (1)无公害化学防治

《松毛虫能预测天气》说明文阅读练习习题

《松毛虫能预测天气》说明文阅读练习习题 松毛虫能预测天气 法布尔 ①在正月里,松毛虫会脱第二次皮。它不再像以前那么美丽了,不过有失也有得,它添了一种很有用的器官。现在它背部中央的毛变成昏暗的红色了。由于中央还夹杂着白色的长毛,所以看上去颜色更淡了。这件褪了色的衣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背上有八条裂缝,像口子一般,可以随毛虫的意图自由开闭。当这种裂缝开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每只口子里有一个小小的“瘤”。这玩意儿非常的灵敏,稍稍有一些动静它就消失了。这些特别的口子和“瘤”有什么用处呢?当然不是用来呼吸的,因为没有一种动物——即使是一条松毛虫,也不会从背上呼吸的。让我们来想想松毛虫的习性,或许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器官的作用。 ②松毛虫们最怕坏天气,一滴雨就能使它们发抖,一片雪花就能惹起它们的怒火。假如能预先料到这种坏天气,那么对松毛虫的日常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在黑夜里,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到相当远的地方去觅食,假如遇到坏天气,那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假如突然遭到风雨的袭击,那么松毛虫就要遭殃了,而这样的不幸在坏的季节里是常常会发生的。可松毛虫们自有规定。让我来告诉你它们是怎样预测天气的吧。 ③有一天,我的几个朋友,和我一起到院子里看毛虫队的夜游。

我们等到九点钟,就进入到院子里。可是……可是……这是怎么了?巢外一只毛虫都没有!就在昨天晚上和前天晚上还有许多毛虫出来呢,今天怎么会一只都没有了?它们都上哪儿去了?是集体出游吗?还是遇到了灭顶之灾?我们等到10点、11点,一直到半夜。失望之余,我只得送我的朋友走了。 ④第二天,我发现那天晚上竟然下了雨,直到早晨还继续下着,而且山上还有积雪。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毛虫对天气的变化比我们谁都灵敏呢?它们昨晚没有出来,是不是因为早已预料到天气要变坏,所以不愿意出来冒险?一定是这样的!我为自己的想法暗暗喝彩,不过我想我还得认真观察它们。 ⑤我发现每当报纸上预告低气压来临的时候,比如说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时候,我的松毛虫总躲在巢里。虽然它们的巢暴露在坏天气中,可风啊、雨啊、雪啊、寒冷啊,都不能影响它们。有时候它们能预报雨天以后的风暴。它们这种推测天气的天赋,不久就得到我们全家的承认和信任。每当我们要进城去买东西的时候,前一天晚上总要先去征求一下松毛虫们的意见。我们第二天去还是不去,完全取决于这个晚上松毛虫的举动。它成了我们家的“小小气象预报员”。 ⑥所以,想到它的小孔,我推测松毛虫的第二套服装似乎给了它一个预测天气的本领。这种本领很可能是与那些能自由开闭的口子息息相关。它们时时张开,取一些空气作为样品,放到里面检验一番,假如从这空气测出将有暴风雨来临,便立即发出警告。 (选自《昆虫记》,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有删改)

赤眼蜂生物学特性

种名: 松毛虫赤眼蜂 种拉丁名: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国内分布: 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国外分布: 苏联、朝鲜、日本 形态特征: 成虫雄蜂体黄色,腹部黑褐色。触角毛长,最长的相当于鞭节最宽处的2.5倍,前翅臀角上的缘毛的长度为翅宽的1/8。外生殖器阳基背突有明显的宽圆的外叶,末端伸达D的3/4以上,、腹中突的长度相当于D的3/5-3/4;中脊成对,向前延伸至中部而与一隆脊连合,此隆脊几乎伸达阳基的前缘;钩爪伸达D的3/4。阳茎与其内突等长,两者全长相当于阳基的长度,短于后足股节。在15℃下培养出来的雌成虫体黄色,中胸盾片淡黄褐色,腹基部及末端呈现褐色;20℃下培养出来的雌成虫中胸盾片色泽仍为淡黄褐色,但腹部仅在末端呈现褐色;在25℃以上培养出来的雌成虫全为黄色,仅腹部末端及产卵器末端有褐色部分。卵卵长形,前端稍尖细,后端稍宽大,呈乳白色。长 68-100 um,大端宽20-30um,小瑞宽 7—10 um后期的卵近似椭圆形,头尾两端宽度大致相等。幼虫体长 0.39—0.70 mm,宽 0.18-0.34 mm,前端狭小,后端膨大似囊状。后p幼虫在前端部的背面出现一些皱缩部分,在背面较为明显,形成几个波浪的隆起;内部器官明显可分。预蛹预蛹前期体前端逐渐宽大,尾端逐渐变细,足、翅芽及外生殖器芽开始出现,内部器官也迅速形成;其后期,足、翅芽已全部翻出体外,脑芽增大,复眼雏型形成,触角芽也逐渐出现。蛹体长 420—840 um,宽 210一310 um。乳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色,至羽化时呈棕色头、胸、瓜分界明显。头的两侧各有1只复眼;复眼之间有3个单眼呈倒“品”字形排列,其颜色变化与复眼相同,即淡黄一淡红一鲜红一深红色。 生物学特性: 松毛虫赤眼蜂1年中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广州1年30代;湖南1年23代,淮北1年20代;海南省和广西合浦则终年可以繁殖。室内恒温下1 年可繁殖50代以上。羽化时在寄主卵壁咬一圆形小孔,孔边缘较整齐,孔径0.204-0.211 mm。羽化盛期为8-11时。用柞蚕卵作寄主时,成虫未出卵壳前,即可在寄主卵内交尾,也有出壳后才交尾的。羽化后立即寻找寄主产卵,不论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均能寄生。松毛虫赤眼蜂羽化率很高,一般在80%以上。如遇过寄生或气温高于30℃以上,湿度低于 50%以下时,则羽化率显著降低。成虫寿命与温度的高低和有无补充营养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温度对寿命影响最大,温度低,寿命长。据室内定温试验,温度超过32℃、相对湿度低于60%时,赤眼蜂羽化后24小时内可死亡60-80%。日平均气温在 25-30℃,相对湿度 60-80%,赤眼蜂成虫寿命 2-3天;温度23-24℃时,赤眼蜂成虫寿命4-5天;温度降到20-21℃时,成虫寿命5-10天;温度降到8-10℃,寿命可达 15-18天,最长可活30天。如果不进行补充营养,寿命显著降低。雌性的多少是影响繁殖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松毛虫赤眼蜂雌性比较高,在自然界调查最高可达 96.67%,最低61.88%,平均都在 80%以上。通过人工多次培养雌性比有些下降,一般在60-80%左右。据测定繁殖 3代后,雌性比为 87.85%;繁殖到 15代后,雌性比下降到78.72%。赤眼蜂的活动方式明显地受到温度和风的影响。温度在20℃以下时,活动较缓慢,依靠爬行扩散;在25oC以上时,

昆虫记试题(附答案)

《昆虫记》习题 一、填空题 1、《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2、它们扇动双翅,四足高高跷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收察,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这是法布尔描写长腹蜂从淤泥垒建巢穴时的情景。 3、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4、《昆虫记》从片断来说就是一部传记,从整体来说则是无愧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辉煌的虫类抒情诗。 5、法布尔赞美昆虫的爱情,特别是在西绪福斯虫这一章中刻画的更是细致入微。 6、《昆虫记》在第三卷中写到的三种垒筑蜂分别是石垒筑蜂、灌木蜂和棚檐垒筑蜂。 7、三种垒筑蜂使用的是同一类建筑材料,即含有石灰质的黏土,里面掺有少量沙粒,再加上进泥瓦匠自己的唾液柔和而成。 8、《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史诗。 9、《昆虫记》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10、这部书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11、在《蟋蟀》中,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12、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13、蝉不靠别人生活。反倒蚂蚁是位饥饿所趋乞求哀恳的歌唱家。 14、事实与寓言相反,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是蝉。 15、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它是螳螂。 16、螳螂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17、螳螂外表纤细而优雅,淡绿色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柔软,头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18、萤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 19、萤火虫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萤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 20、萤火虫有两个特点:获取食物的方法、尾巴上有灯。 21、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22、会结网的蜘蛛是个纺织高手。 23、一种黑色蜘蛛,叫美洲狼蛛。 24、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25、蟹蛛十分勤快,为了自己的安乐窝,可以孜孜不倦地工作。 26、蟹蛛它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 27、《昆虫记》是法国著名动物行为学家法布尔所著。他用人性对照虫性,又用昆虫的事例反观人类的行为。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 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被誉为昆虫之父。我们学过的一篇名为《装满昆虫的口袋》的课文就是节选自《昆虫记》。

基于HRM技术鉴定赤眼蜂种类及松毛虫赤眼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HRM技术鉴定赤眼蜂种类及松毛虫赤眼蜂田间应用技术研 究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制约着我国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东北地区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一般年份,春玉米受玉米螟为害而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可使玉米减产30%以上,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耕作改制和玉米品种更替,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与危害习性已发生明显改变,为害呈加重趋势,大发生频率不断增加。 玉米螟幼虫属钻蛀性害虫,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困难。同时,使用化学农药也杀伤有益节肢动物。 因此,全球仍继续关注发展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的管理措施。生物防治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天敌、寄主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最佳的生物防治剂。 赤眼蜂是防治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害虫防治。本研究建立基于HRM技术鉴定3种赤眼蜂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r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在玉米田的扩散距离,比较不同放蜂方法及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1代亚洲玉米螟和1、2代亚洲玉米螟联防对亚洲玉米螟田间防治效果,旨在建立赤眼蜂蜂种快速鉴定技术体系,探索高效的放蜂技术,以指导赤眼蜂田间应用,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优化HRM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分析获得标准化熔解曲线与标准化差异曲线,成功将3种赤眼蜂鉴别出来,建立了基于HRM技术的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ae Pang et Chen 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Ashmead的快速鉴定方法。2.在14.7 ha的玉米田中

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应用技术

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应用技术和案例 赤眼蜂是小蜂总科(Chalcidoidea)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特点。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天敌昆虫,并被广泛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取得了了显著效果。赤眼蜂是卵寄生蜂,已经成功进行工厂化生产,目前生产赤眼蜂的厂家有10多家,成为目前防治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一、释放赤眼蜂的主要技术要点 天敌昆虫的增强释放,是在害虫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有计划地释放适当数量的饲养的昆虫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制的作用,从而限制害虫种群的发展。在大面积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时,要想取得良好效果,除必须释放活力强的赤眼蜂外,还必须做到:①放蜂期与害虫发生期相一致,即蜂、卵相遇;②使放蜂量适应于害虫的发生数量,在释放前正确估算每批赤眼蜂的母蜂数量,预计实际的释放量; ③调查自然界当时的赤眼蜂种群数量;④在正确掌握赤眼蜂飞翔扩散能力的基础上,综合上述情况制订出田间释放赤眼蜂的方案。赤眼蜂的田间增强释放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必须根据柞蚕和赤眼蜂的发育生物学和田间生态学原理,赤眼蜂在田间的扩散。分布规律、田间种群动态及害虫的发生规律等,来确定赤眼蜂的释放时间、释放次数、释放点和释放量。以做到适期放蜂,按时羽化出蜂,使释放后的赤眼蜂和害虫卵期相遇机率达90%以上,获得理想的效果。 二、赤眼蜂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应用的成功案例 赤眼蜂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最成功的是在哎玉米上防治玉米螟,在吉林玉米生产带:松毛虫赤眼蜂—黑龙江品系,田间寄生率60-75%;在北京松毛

虫赤眼蜂,田间寄生率60%左右;在河北:玉米螟赤眼蜂,田间寄生率80%以上。平均防治效果达75%以上。 释放赤眼蜂关键点: 1)放蜂期防治对象为玉米螟。要求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采样调查越冬幼虫,并系统调查它的发育进度,记录当时的气候情况,参照过去发生及为害的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然后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发生期预测,据此制订玉米田释放赤眼蜂的技术方案,使得赤眼蜂田间的释放时间更符合玉米螟卵的发生期。具体来讲,当玉米螟越冬代幼虫的化蛹率达20%,往后推10~11天,即为玉米田间玉米螟初卵期,此时即为赤眼蜂的第一次放蜂适期。然后,再往后推5天,适逢田间螟卵初盛期,进行第M次放蜂,这就可以控制玉米田间第一代全期的螟卵。 2)放蜂次数赤眼蜂的田间释放次数,要根据田间玉米螟的落卵规律、赤眼蜂的发育期以及赤眼蜂在田间的寿命长短来确定。松毛虫赤眼蜂的个体发育,在25℃条件下,全期的有效积温为157.15日度,蜂蛹的有效积温为44.4日度。这样,在玉米田间第一次放蜂后,间隔5天进行第二次释放,可使第一次放蜂后的子代蜂与第二次放蜂后的出蜂种群紧密衔接,能基本控制玉米田间的全期螟卵。 3)放蜂量根据赤眼蜂田间的扩散能力和田间分布规律以及赤眼蜂对害虫卵为探索能力,每公顷释放量定为15万~22.5万头。当田间害虫卵大发生的情况下,赤眼蜂田间释放量可相对减少;反之,当田间害虫卵发生少的情况下,赤眼蜂的田间释放量相相对增加。 4)放蜂方法赤眼蜂的田间释放方法以释放即将羽化出蜂的蜂卡为主。可直接在5间把蜂卡定点别在玉米叶的背面。至于田间释放点的设置,首先取决于赤眼蜂的扩散能力,其次还要根据当时害虫卵的数量多少来确定。根据同位素标记

科学名著昆虫记读后感

科学名著《昆虫记》读后感在《昆虫记》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昆虫学,还可以学到昆虫学以外的东西,比如解刨学和化学,法布尔用生动脱俗的语言把几门枯燥乏味的科学描绘的有声有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欢迎查看。 读《昆虫记》有感1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而且一问世就被看作是昆虫心理学的诞生。读后我有许多感触,也了解到了昆虫们的各种习性。 这本书记录的是生物界中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昆虫,有萤火虫、蚂蚁、蜜蜂和蟑螂等等,在大自然重是怎样生活的,是吃什么样的食物的,是怎样捕猎食物的,如何繁衍后代,如何在雷雨中得以生存的,等等。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一些平常我不了解的。例如萤火虫的身上有斑斓的色彩,身体是栗棕色的,胸部呈现红色,身上的花纹是环形状的,边缘还点缀这几颗小红点,如同穿了一条美丽的群子。还有在这本书中我还了解到怎么可爱的萤火虫竟然是一个肉食主义者,而且手段很毒辣,猎物也是如樱桃般大的蜗牛,这真是我万万不曾了解到的事情,一只如此娇小的萤火虫竟然会以比它大好几倍的蜗牛作为下手对象,并且几乎无一不漏,这让我联想到一个在动物界,人

类界,甚至连昆虫界都可以行的通的道理——“弱肉强食”的道理。 不仅了解到了萤火虫,我还了解到一种有趣的叫泥水匠蜂的昆虫。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而且也没有加水泥,或者其他能让它坚固的东西。那你会问那屋子为什么能住昆虫的。让我来告诉你其实,它们用的是从湿地上取来的潮湿的泥土。但是,那泥土很宝贵,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会来回飞好几次,而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好。而且,它们做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很坚固。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了解到昆虫界竟然有如此至多的昆虫,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这些事情都很有我们人类好好学习的。列如: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蚂蚁们的团结友爱的品质,还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其实,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以昆虫为启示而发明的东西,如:以蜻蜓的翅膀而发明了直升飞机,以萤火虫到人工冷光等等。可是,人类有时为了个人私利,而大量捕捉昆虫,如:蝴蝶谷的蝴蝶,因人类的捕捉而变得数量稀少,有的种类甚至灭绝,现在的蝴蝶谷已经不再那么美丽夺目,充满生机。所以,我们要保护昆虫,要知道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而不是随意的被人类捕捉,卖钱。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去大自然中探秘,去了解动物、植物和昆虫,也许会慢慢的喜欢上大自然。

松毛虫简介

[中文名] 松毛虫 [别名] 马尾松毛虫 [学名] Dendrolimus punctatus WIK. [英文名] lappet [ 目] 鳞翅目 [ 科] 枯叶蛾科 [寄主] 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取食针叶,常把叶吃光,松林似火烧状,造成成片松林死亡,近年低山和丘陵地区为害猖獗。此外,该虫毒毛触及人体,引起红肿或糜烂,毒毛污染水源,影响人体健康。 [简介] 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Tolype)昆虫。包括茧形如卵的卵茧蛾及在树上织巨大的帐篷状网而群居的天幕毛虫。成虫粗壮,通常淡蓝灰色。翅展一般25~75公釐(1~3吋)。许多种的触角羽状,体、足及眼上有毛。幼虫色豔丽,每节均有垂饰状突起,故英文名意为垂饰虫。常群集吐丝,包被树冠,毁坏林树、果树和观赏植物的叶子。落叶松毛虫(T. laricis)为害落叶松。多毛垂饰毛虫(T. vellida)为害苹果树、杨和丁香花。 [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20一35mm,雌蛾翅展48—80mm;雄蛾38—62mm,体色有黄褐、灰褐、棕褐、茶褐色等多种,体色变化较大。前翅上有深褐色横线4—5条,中室端具白点1个,亚端线由8—9个近新月形黑褐色斑组成,靠臀角处斜列3个斑点。雄蛾色较深,前翅横线色深且明显,中室端白斑明显,触角羽状。雌蛾大于雄蛾,色略浅,触角短彬齿状,腹部较雄粗状。卵长1.4mm左右,椭圆形,初粉红色,近孵化时变成深紫色,成串或成堆产在松针上。末龄幼虫体长40一80mm,体色有棕红色、棕黑色两种,头黄褐色,中胸、后胸背面簇生蓝黑色毒毛带,两带间丛生有黄白色毛,腹部各节毛簇中具窄而扁平的片状毛,先端具齿状凸起,体侧生有白色长毛,并具1条纵贯身体的纵带,纵带上从中胸至第8腹节气门上方各具l白斑,体背中央为银白或金黄至黑褐色。蛹长20一27mm,栗褐色或暗红褐色,节间具黄绒毛,腹末有细长的臀棘,末端呈钩状卷曲。茧长椭圆形,灰白色至污褐色。表面有毒毛。 [发生规律]

最全昆虫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昆虫记》习题及答案 1、《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史诗)。 2、《昆虫记》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3、这部书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4、在《蟋蟀》中,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5、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6、(蝉)不靠别人生活。反倒(蚂蚁)位饥饿所趋乞求哀恳的歌唱家。 7、蝉怎样喝水?(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管子,尖利如锥,收藏在胸部的一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吸管插进桶孔,就可以了) 8、事实与寓言相反,(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是(蝉)。 9、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 唱歌),它是(螳螂)。 0、螳螂凶猛如( 饿虎),( 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1、螳螂外表(纤细)而(优雅),(淡绿色)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柔软),( 头)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2、(萤)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 灯)似的。 3、萤火虫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萤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 4、萤火虫有两个特点:1(获取食物方法) 2(它尾巴上有灯)

5、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 最大)的来自( 欧洲),全身披着( 红棕色)的绒毛,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1 / 9 6、会结网的(蜘蛛)是个(纺织)高手。 7、一种黑色蜘蛛,叫(美洲狼蛛)。 8、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9、蟹蛛十分(勤快),为了自己的安乐窝,可以孜孜不倦地工作。 0、蟹蛛它(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 一、选择题 1、昆虫记共有( C )A八卷B九卷C十卷D十一卷 2、法布尔被誉为(A ) A、昆虫界的荷马 B、昆虫界的圣人 C、昆虫至圣 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 3、昆虫记是一部(A ) A、文学巨著、科学百科 B、文学巨著 C、科学百科 D、优秀小说 4、法布尔为写昆虫记(D ) A、调查了许多资料 B、翻阅了许多百科全书 C、养了许多虫子 D、一生都在观察虫子 5、法布尔的昆虫记曾获得(B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