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预防小麦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预防小麦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预防小麦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土传病害的防治办法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治办法 近年来,随着作物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及设施农业的单一种植,土传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如何解决土传病害显得越来越重要。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土传病害有:十字花科、莴苣的菌核病,十字花科的软腐病,茄果类、瓜类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及线虫等。具体的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如下: 1、轮作。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品种选用。选用抗病或耐病的蔬菜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 3、栽培防病。即通过改进栽培方法来达到防病的目的。(1)、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3)、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 (4)、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在作物生长中后期结合施药,喷施叶面肥2-3次。 (5)、嫁接防病,利用砧木嫁接换根,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4、土壤消毒 (1)、石灰消毒。石灰既可杀菌又可中和土壤的酸性,可于翻耕前,每667m2撒施石灰50-100kg再翻耕,以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2)、大水浸泡。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作物休闲之季,将水堵起来浸泡土壤。浸泡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如果浸泡20天以上,可基本控制线虫危害。 (3)、高温消毒。温室大棚在夏季高温季节,可将土壤翻耕,盖上地膜,再盖上棚膜,地面温度可达到50℃以上,以杀灭部分菌源。(4)、药剂消毒。在播种前,可用以下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 ○1、真菌性病害可分别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30%瑞苗清10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5%井岗霉素水剂500-800倍液、绿亨一号2000-3000倍液淋施土壤。还可用40%五氯硝基苯、根腐宁或恶霉灵500-1000倍液,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800倍液淋施土壤或按每667m2用药2-3kg拌适量的细土均匀撒施再翻耕。 ○2、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所用药剂为88%水合霉素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5000倍液,或络氨铜适量淋施土壤。 5、药剂防治。在作物生长期,如发生以上土传病害,可选用相应的药剂进行喷雾或灌根,灌根方式除采用淋施外,还可将喷雾器的喷头取下,直接用喷雾器杆灌根。 6、加强对流传病害的检疫,避免因异地引种、育苗造成病害的传入。

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一、什么是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辣椒、茄子、黄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油菜、莴苣的菌核病,小麦全蚀病、棉花立枯病、红腐病、黄萎病及线虫等。 二、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哪些?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作物生长后期发生病害,一般年份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三、土传病害是如何生活的?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四、土传病害是怎样引起的? 1、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如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草莓连作两年以上则死苗30%-50%。 2、施肥不当: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自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暴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发生,与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3、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如棉花枯萎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在美国棉花枯萎病称为枯萎—线虫复合病害。 五、如何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 1、土壤处理:8月棚室休闲期,切碎稻、麦草桔秆1000-2000公斤/亩+消石灰100公斤/亩或15公斤尿素,有条件的地方适量加增肥王耕翻、做畦,灌足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同时封闭大棚,处理20天左右。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程度。 3、 轮作:这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轮作的年限不一样,一定要掌握好轮作的时间才有效。 主要根病菌属在土壤中的繁殖器官及存活年限 4、改善栽培措施防病 1)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 3)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 4)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最好增施有机肥,提高作物抗病性。

土传病害及控制

土传病害发生及治理 农业生产中,许多病原物通过植物残体进行越冬越夏。随着秸秆还田以及免耕技术的推广,绿色农业的发展,生产中对植物残体处理不够,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植物病害病原菌。在合适的条件下,土壤里的病菌开始生长,并侵染植物,给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土传病害有很多种,不同作物有所不同。对土壤病害的治理方式有很多种,生物防治加上药剂及其它的方法。本文将对土传病害的种类进行概述,并阐述其侵染发病过程,对土传病害的治理方法做出总结。关键字土传病害分类侵染循环防治 1引言: 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主要危害植株根、茎,侵染维管束,由根部向茎尖发展,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塞其输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枯萎死亡。 2土传病害的分类 2.1按侵染部位来分 2.1.1根部 研究发现稻瘟病菌能通过其它禾谷类植物如小麦、大麦的根部接种侵染并能产生土传病原菌根部侵染的病斑[1]。对稻瘟病菌研究表明,它具有典型的根部侵染的土传病原菌所具有的侵染特性[2]。 小麦根部土传侵染病害,如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 小麦雪腐病。各种线虫病害也是侵染根部的病原。花生冠腐病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侵入子叶和胚芽,严重者死亡不能出土,轻者出土后根颈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2.1.2茎部 由丝核菌侵染引起的立枯病等 2.1.3生长点 大豆霜霉病以卵孢子在残体中越冬,大豆萌发时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入寄主胚轴,进入生长点,蔓延整株。 2.1.5 植物伤口或表皮花生根腐病 2.2按侵染病源来分 2.2.1真菌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立枯病、猝倒病、 白绢病、煤烟病、黑斑病、根腐病、苗木茎腐病、菌核病等多种。 222原核生物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土传病害是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的统称。本文从植物土传病害主要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制约土传病害生防因子发挥作用的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土传病害生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生物防治 前言 土传病害主要是指那些初次侵染来源来自土壤,其传播体一般可以长时间存活的病原物所致的病害,通常侵染根部引起作物的根病乃至全株性病害。土壤中,特别是植物根际栖息着许多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资源,虽然它们的作用发挥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很大,但利用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可以调节根部微生态环境、参与生态位的竞争并限制土传病原真菌的繁殖和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土传病害的基本特征有:同属于积年流行病、年度间波动大,一般发展成灾需要多年时间。病害易受土壤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影响。 1、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 1.1、真菌 许多真菌资源对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可利用的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生防因子包括:木霉(Tichoderma spp)、毛壳菌(Chaetomium spp)、寡雄腐霉(Pythm oligandrum)、非病原性菌尖胞镰刀霉Fo47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Fo47)、非病原性双核丝核菌Rhizoctonia(BNR)等真菌因子[1]。 1.1.1、木霉(Tichoderma spp)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员,是一类分布广、繁殖快、具有较高生防价值且对一些广谱性杀菌不敏感的生防有益真菌,具有适应性强、抗菌谱广的

土传病害有哪些

土传病害即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那具体都有哪些呢?下边带您了解。 一、蔬菜 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作物的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辣椒、菜豆、黄瓜的根腐病,茄果类作物的青枯病,黄瓜、番茄、芹菜的根结线虫,黄瓜、西葫芦、辣椒疫病以及菌核病、软腐病等,而其中危害重的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根结线虫等。 二、大田作物 1、水稻 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残体上越冬。带菌谷种和病稻草是白叶枯病菌主要初侵染源,其它还有再生稻、稻桩、杂草等。 2、小麦 小麦纹枯病纹枯病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夏越冬。带菌

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小麦全蚀病属于土传病害,可以菌丝体在土壤中和粪肥中越冬。而小麦包囊线虫主要土壤传播,病原线虫主要以包囊在土壤中越冬。 3、玉米 玉米大病、玉米小病玉米大病、小病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玉米茎基腐病是土传病害,禾谷镰孢和腐霉菌分别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 4、棉花 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较少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线虫在土壤中完成生活循环。雌虫把卵产在土壤中,二龄幼虫从卵壳中爬出,侵染根部。 三、果树 果树根病菌生活在瘤组织中或土壤可达一年以上,随雨水或径流通过植物伤口侵入。可侵染桃树、苹果、梨树、枣等。发病与土壤条件有关,土壤温度、湿

度、酸碱度。 以上就是有关土传病害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发生及治理 摘要农业生产中,许多病原物通过植物残体进行越冬越夏。随着秸秆还田以及免 耕技术的推广,绿色农业的发展,生产中对植物残体处理不够,土壤中残留了大量 的植物病害病原菌。在合适的条件下,土壤里的病菌开始生长,并侵染植物,给植 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土传病害有很多种,不同作物有所不同。对土壤病害 的治理方式有很多种,生物防治加上药剂及其它的方法。本文将对土传病害的种类 进行概述,并阐述其侵染发病过程,对土传病害的治理方法做出总结。 关键字土传病害分类侵染循环防治 1 引言: 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主要危害 植株根、茎,侵染维管束,由根部向茎尖发展,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塞其输 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枯萎死亡。 2 土传病害的分类 2.1 按侵染部位来分 2.1.1 根部研究发现稻瘟病菌能通过其它禾谷类植物如小麦、大麦的根部接种侵染并能产生土传病原菌根部侵染的病斑[1]。对稻瘟病菌研究表明,它具有典型的根部侵染的土传病原菌所具有的侵染特性[2]。 小麦根部土传侵染病害,如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雪腐病。各种线虫病害也是侵染根部的病原。花生冠腐病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侵入子叶和胚芽,严重者死亡不能出土,轻者出土后根颈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2.1.2 茎部由丝核菌侵染引起的立枯病等 2.1.3 生长点大豆霜霉病以卵孢子在残体中越冬,大豆萌发时形成孢子囊和游动 孢子,侵入寄主胚轴,进入生长点,蔓延整株。 2.1.5 植物伤口或表皮花生根腐病 2.2 按侵染病源来分 2.2.1 真菌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立枯病、猝倒 病、白绢病、煤烟病、黑斑病、根腐病、苗木茎腐病、菌核病等多种。 2.2.2 原核生物小麦黑颖病由假单胞菌小麦致病变种引起;小麦蜜穗病;水稻白叶 枯病属由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为害葡萄的细菌病害只有根头癌肿病;由 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如黄 瓜细菌性叶枯病、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

小麦黑胚病发生与防治的思考

小麦黑胚病发生与防治的思考 王伟伟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小麦感病后,胚部会产生黑点。如果感染区沿腹沟蔓延并在籽粒表面占据一块区域,会使籽粒出现黑斑,使小麦籽粒变成暗褐色或黑色。黑胚粒小麦不仅会降低种子发芽率,而且对小麦制品颜色等会产生一定影响。我国小麦质量标准中,将黑胚粒增补为不完善粒,收购时最大允许含量不得超过 4.0%。小麦黑胚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地区、年份和农艺措施有关。小麦生育期间尤其是籽粒灌浆期间降雨和露水强烈的地区,黑胚病发生较重;栽培中高氮肥和频繁的灌溉方式,亦会加重黑胚病的发生。 防治小麦黑胚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要特别注意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在小麦灌浆初期,若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应抓紧时间用药,此时防治效果最佳。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每十五分之一公顷20至40克,对水50千克喷施,效果最好。使用多菌灵、三唑酮、代森锰锌等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可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一次。 除了用药物防治以为,我们还能有哪些方法来防治小麦黑胚病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育出对黑胚免疫的小麦品种,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小麦黑胚病的发生及蔓延。但是这是很难的,若结合分子育种可以达到吗?即使是成功把对黑胚病免疫的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成功表达的几率多大?即使成功表达后对小麦的品质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大?成功表达后对小麦的产量会产生影响吗?

第二,药剂防治要因时因地因气候变化而药剂量发生变化,对症下足药,才是防治住的关键。 第三,小麦黑胚病的根源为小麦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要制定合理的土壤灭菌配方。可用配方:亩用50%多菌灵1公斤加15%粉锈宁1公斤加100公斤水,随水灌入土壤或喷于地表,然后耕翻整地。

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土传病害是土壤中的有害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等存留于土壤中,在条件适宜时大量繁殖并从根部或茎部侵染引发的病害。在蔬菜栽培当中,最严重的是有害真菌导致的根部病害。 当前是秋茬蔬菜定植的高峰期,也是根部病害多发的一个阶段。其中,发生根部病害最多的是椒类蔬菜,许多尖椒、甜椒在进入苗期以后会出现大量的死棵情况,其中以根腐病、茎基腐病为主。在这一阶段菜农往往是不断地用药灌根,不断地更换新苗,有些根部病害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全棚拔园更换新苗。 而对于西红柿及瓜类蔬菜来说,随着连年的种植,土传线虫越来越严重。记者曾在一个种植了十年以上的丝瓜大棚里看到,由于线虫的大量侵染繁殖,导致丝瓜根系如地瓜一样粗大,造成了地上茎蔓、瓜条等生长发育不良。 不仅如此,由于连年种植,使得某些在叶片、茎秆、果实上发生的病害也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在蔬菜生长的中后期仍然会对植株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实际上,土壤中存在有害菌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种植模式单一、药肥使用不当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土壤中有害菌的大流行,从而使得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 下面就来谈谈造成土传病害发生流行的这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种植模式单一 由于连年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成为年年发病根源。特别是棚室连作,大棚内的特殊环境有利于病菌的越冬,病菌逐年积累,数量越来越多。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就会发生严重;西瓜连作导致枯萎病高发;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等等。 第二,土壤不消毒

现在很多菜农在定植的时候都会用药对苗子根系进行杀菌消毒保护工作,并且把生长不健康的苗子都剔除出去,他们认为这样就能将疫病、根腐病等防住。但是定植以后会发现仍然会出现大量的烂根死棵的情况。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忽略了对于土壤的消毒处理。之所以称之为土传病害,是因为这些有害菌不仅通过土壤传播,而且土壤就是有害菌繁殖传播的大本营。仅对苗子进行处理而不重视土壤的消毒,这无疑是治标不治本。 第三,肥水管理不当 肥水管理不当造成根系受伤也会造成土传病害的流行。记者在山东省青州市高柳镇陈师傅的大棚里采访时发现,他棚里的茄子出现大面积死棵现象。拔出叶片萎焉的植株可发现,根部毛细根非常少,只有近地面的根部有少许毛细根,其他的毛细根和主根已有腐烂现象。经过仔细了解,原来陈师傅为促进茄果的快速生长,突然加大了浇水和施肥量。因浇水太勤,使得植株根系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引发了沤根。根部产生大量伤口或长势衰退为病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导致根部病害发生严重。 第四,药剂使用不当 土壤中包含大量的有害菌,不同的致病菌导致蔬菜根部出现不同的病害。需要正确判断才能有效治疗,否则一旦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期就很难挽回。 如何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呢?记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因为菜农连年种植蔬菜,导致大棚中的病原菌积累量越来越多。为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就要及时使用药物进行土壤消毒。夏季进行高温闷棚是遏制土传病害最好的一个手段。通过使用药剂处理土壤,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壤中有害菌,从根本上减少土传病

番茄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番茄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发表时间:2018-06-06T15:37:24.23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3期作者:朱江敏、陈中华、汤倩[导读] 【摘要】番茄是栽培最多的蔬菜品种之一。本文根据的自然及社会条件及番茄的生长习性,介绍了番茄的主要病害,重点阐述了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及防治方法,为东川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摘要】番茄是栽培最多的蔬菜品种之一。本文根据的自然及社会条件及番茄的生长习性,介绍了番茄的主要病害,重点阐述了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及防治方法,为东川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传染病;预防 1由于种植条件的适宜行番茄种植历史已经有很多年了,现阶段主要的品种选择为“瓦尔特”和“胜利”,这两个品种均为大红色番茄,年栽培面积1000亩,上市量可达4000吨,上市时间在3月初~12月底。 2番茄的生长习性番茄属于喜温性蔬菜,环境温度不能过低,如温度低于15℃,将严重影响番茄的开花和授粉,严重减产。如果温度在10℃以下,番茄植株将会停止生长。温度也不能过高,如果环境温度在30℃左右时,番茄的同化作用会降低,如果温度达到35℃以上,即使是时间持续很短,也会严重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因此最好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3℃左右。番茄的生长需要较强的光照,长时间光照会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积累。番茄植株的茎叶比较茂盛,这会蒸腾大量的水分,但是番茄的根系十分发达,属于半耐旱蔬菜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因此对番茄灌溉水的把控要结合不同时期番茄的蓄水特点。其生长土壤要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并且具有较好的排水能力。 3番茄的主要病害及症状 3.1番茄溃疡病 番茄植株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感染此病,因此在结露和长时间下雨的天气要尤为注意。发病植株有较明显的症状,植株发病的茎部会溢出菌脓,然后附着其上,形成白色的污斑,发病后期的植株茎内会变褐或中空,最终整体枯死。如果番茄果实染病,可以看见果实表面隆起白色的鸟眼斑。 3.2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番茄的果实和叶片,其中果实的感染情况最为严重。染病的果实果皮为灰白色,逐渐变软腐败,同时在发病部位长出一层灰绿色的霉菌,最终果实失水僵化。叶尖部位是叶片最先染病的部位,然后病斑逐渐向外扩散,最终整个叶片干枯脱落。茎部染病初期会呈现出水浸状的小点,小点逐渐扩散成为长条形或者椭圆形的病斑。病情严重时,病斑以上的部位会全部枯死。 3.3番茄茎枯病 茎状茎枯病的主要为害部位是植株的茎和果实,叶和叶柄的为害症状较轻。如果茎部有伤口,很容易感染此病,病斑首先是椭圆形,然后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扩散到整个植株,染病严重的部位呈深褐色的干腐状。如果果实染病,染病部位首先是一个白色的小斑点,然后随着病斑的扩散,逐渐引起果实腐烂。 3.4番茄脐腐病 引发番茄脐腐病的主要原因是缺钙缺水,多雨后的干旱或者前期灌溉水多,后期不灌水都很容易引发此病。除此之外,土壤的选择也会引发此病,如果种植番茄的土壤为砂土,或土壤层较浅都会引发此病。发病的果实其幼果的脐部会产生水渍状的绿色斑块,斑块扩大后会变成灰褐色或者黑色。 4番茄疫病 近两年4~8月份温度基本在25℃~30℃之间,高温多雨,昼夜温差大导致早疫病大面积发生,而越冬番茄的采收期多集中在冬季低温多雨时节,并且早晚通常都有大雾和大露,这为晚疫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4.1番茄早疫病 4.1.1番茄早疫病的发病症状 植株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播种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该病的感染时期一般在结果的初期,等到结果盛期也是该病感染最为严重的时期。苗期染病茎部变黑褐色。成年植株的叶片染病初期会产生许多针尖大小的黑点,然后逐渐扩散为黑褐色的轮纹斑,叶片边缘会产生浅绿色和黄色的晕环,中部出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会生毛刺状物,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物。当植株的茎和叶柄受害时,茎部的分枝处往往会产生一些褐色的不规则形状病斑,病斑表面略有凹陷且附着一层黑色的霉状物。染病的果实首先会在表面产生椭圆形的黑色病斑,病斑有同心轮纹,后期病部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4.1.2防治方法 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避免与土豆、辣椒连作。早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番茄拉秧后及时清除田间残余植株、落花、落果,结合翻耕土地,搞好田间卫生。要注意做好大棚通风工作,避免空气湿度过大。在栽培上,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使植株生长强健,在整枝时避免与有病植株相互接触,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施足基肥,每亩达到万斤厩肥,生长期间增施磷、钾肥,按N∶P∶K为1∶1∶2追施,一般以每亩20~25公斤硫酸钾为宜。种子处理。种子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采用2%武夷霉素浸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l兑水150~200毫升,混匀后可拌种3~5公斤,包衣晾干后播种,可有效杀死粘附于种子表皮或潜伏在种皮内的病菌。栽前要做好棚室消毒,在定植前密闭棚室后按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25公斤、锯末0.5公斤,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烟一夜。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1000克喷洒。在蕃茄苗期,病害发生前用保护剂,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用的保护剂:77%氢气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茎叶均匀喷雾,视天气和番茄生长情况每7~10天喷1次。保护地栽培时,结合其他病害的预防,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克/亩。在傍晚封闭棚室后施药,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烟熏,也可以喷撒5%百菌清粉剂1公斤/亩。 4.2番茄晚疫病 4.2.1发病症状

马铃薯土传病害及其防治审批稿

马铃薯土传病害及其防 治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马铃薯土传病害及其防治 一、什么是马铃薯土传病害? 马铃薯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马铃薯根部或茎部侵害马铃薯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马铃薯土传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干腐病、枯萎病、黑痣病、疮痂病、粉痂病、环腐病、黑胫病、青枯病,软腐病、细菌性萎蔫病及线虫等。 二、马铃薯土传病害是如何存在的?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马铃薯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三、马铃薯土传病害是怎样引起的? 对于马铃薯土传病害,重茬连作、施肥不当和土壤线虫侵害都会诱发土传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快速发展,土传病害呈高发态势。 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马铃薯为茄科作物,多年连作,枯萎病、疮痂病等发生严重。

施肥不当: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近年来我国一些马铃薯主产区黑痣病、枯萎病大暴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发生,与马铃薯生产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马铃薯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 四、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哪些?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马铃薯的根和茎,马铃薯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会引起幼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马铃薯生产。马铃薯生长后期发生病害,一般年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马铃薯,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五、如何防治马铃薯土传病害? 1、土壤处理:对于温室大棚,将切碎稻、麦草桔秆1000-2000公斤/亩+消石灰100公斤/亩或15公斤尿素,有条件的地方适量加增有机肥耕翻、灌足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同时封闭大棚,处理20天左右。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程度。

土传病害简介和识别

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其中真菌为主,分为非专性寄生与专性寄生两类。非专性寄生是外生的根侵染真菌,如腐霉菌(Pythium spp.)引起苗腐和猝倒病、丝核菌引起苗立枯病。专性寄生是植物微管束病原真菌,典型的象尖孢镰(Fusarium oxysporum)、黄萎轮枝孢(Verticillium alboatum)等引起的萎蔫、枯死。 常见土传病害 在温室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瓜类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菌核病、蔓枯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多种细菌性病害等; 茄果类的灰霉病、菌核病、黄萎病、根腐病、枯萎病、绵腐病、绵疫病、褐纹病、细菌性溃疡病、青枯病、髓部坏死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 黄瓜枯萎病 豆类灰霉病、枯萎病、疫病、根腐病、菌核病、细菌性疫病等。 发生原因 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由于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如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草莓连作2年以上则死苗30%~50%。

施肥不当 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自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爆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发生,与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线虫侵害 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如棉花枯萎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在美国棉花枯萎病称为枯萎-线虫复合病害。 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温室;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1000倍30%恶霉 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土传病害管理人员进室管理,要在室外的操作房中更换鞋袜和工作服,防

如何治理蔬菜土传病害

如何治理蔬菜土传病害 近年来,很多蔬菜种植区,由于大棚内连年种植同一种蔬菜,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有机肥缺乏,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灰霉病等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想要防治土传病害,需要从源头上下手。 蔬菜病虫害有很多种类,根据病害的病原菌可分为浸染性病害和非浸染性病害(生理病害)。土传病害大多属于浸染性病害,但也有部分是由土壤障碍因子引起的非浸染性生理病害。土传病害主要有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蔬菜的枯萎病;茄子等的黄萎病;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瓜、芹菜、木耳菜的根结线虫病;大白菜等的软腐病;芦笋的茎枯病等。 危害是什么? 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主要在土壤里越冬(夏),依赖土壤腐殖质和残枝败叶残存物质生存,在土壤里存活的时间较长,一般枯萎病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5~6年。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一般通过土壤、肥料(有机肥)、灌溉水或流水进行传播,而不会像传染性病害一样通过气流传播。 传染性病害的危害部位以叶、茎、花、果为主,而土传病害的危害部位主要是植株的根、茎,先浸染寄主植物的维管束,并逐渐向上延伸,由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碍其输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在短期内枯萎死亡,属毁灭性病害,很难防治。 防治土传病害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充分利用大棚设施栽培的优势,改善栽培条件,营造不利于土传病害病原菌生存和浸染的环境,并结合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药剂防治,有效抑制和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危害。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土传病害。

1.严格实行轮作 实践证明,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茄科、葫芦科作物与十字花科或豆科作物实施轮作,效果较明显;十字花科作物与葱、韭、蒜类轮作,效果也较显著。 2.多用有机肥 土传病害的形成原因之一是长期施用化肥。因此为了减少土传病害的出现,建议多使用有机肥,适当降低农田化肥的投放比例。 3.实行深翻土 将大棚内土壤深翻25厘米左右,然后暴晒3~5天,以风化土壤、高温杀菌,改善土壤环境,使作物根深叶茂,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4.深沟高畦栽培 最好进行深沟高畦栽培,沟深15~20厘米、沟宽30厘米,畦面做成龟背形,这样田间不会积水,有利于进行沟灌、滴灌和喷灌。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c4032424.html,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作者:陈影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受到细致地照顾,以保证小麦的后期质量。小麦在生长的过 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干扰。只有保证了小麦的安全,才能使小麦正常生长。本文介绍了小麦常见病害、虫害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旨在提升小麦种植的质量,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小麦常见病虫害。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一直是我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农作物。小麦的种植历史悠久,但是其经常会遭受病虫害的影响,因此其质量和产量都难以保证。要想实现小麦的高质高产,需要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入手,以保障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小麦的种植质量。 一、小麦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冬小麦常见的病害,其能够发生在小麦的各个不同阶段,主要发生在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染病小麦病变部位会首先出现黄斑后期逐步变成灰白色甚至变成黑色颗粒,白粉病的适宜发生温度在15~20摄氏度,在种植过密的小麦田中易发,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小麦白粉病能够通过科学的天津管理以提升小麦的抗病性。通过精细的田间管理,科学设置小麦的种植密度,合理进行灌溉和施肥,能够大幅降低白粉病的发病几率,同时在种植过程中选择优秀的品种,提升品种的抗病性,使小麦摆脱白粉病困扰。若是已经患病且危害范围扩大的情况,则可以使用适当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是粉锈宁来进行白粉病的防治。 2.小麦锈病。小麦锈病是由于担子菌亚门真菌感染而引起的诸多病害的总称。其包括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组成。锈病会导致小麦各部分形成明显黄色病变斑,同时随着真菌不断扩散,其会蔓延至小麦的各个部分。进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锈病会随着湿度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发病几率。 为了解决小麦锈病,可以运用抗病性优良的品种,适当延长播种期以避开锈病高发期,同时降低麦田的湿度。若是往年锈病严重时。可以用粉锈宁拌种,或是使用25%的三唑酮乳油防治锈病。 3.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一般发生在小麦的幼苗时期,若是小麦的播种时间较早则较有可能染上根腐病若是在成熟期沾染根腐病还有可能转为黑胚病和穗腐病,严重影响小麦苗的成活率和种子质量。小麦发病后会使发病部位产生菱形斑点并逐渐变成灰白色,最终侵蚀根部导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一)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一) 小麦的主要虫害有:麦蚜、麦蜘蛛、小麦吸浆虫、麦叶蜂、黏虫和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 1、麦蚜麦蚜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从小麦苗期到乳熟期都可危害,刺吸小麦汁液,造成严重减产,麦蚜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病。 麦蚜在温暖地区可全年发生孤雌生殖,危害小麦的蚜虫有很多种,但主要是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及玉米蚜三种。这三种蚜虫均以成虫或若虫刺吸叶、茎秆、嫩穗中的汁液,影响小麦的正常发育。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终年在麦田或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玉米蚜冬季以卵在苹果属的果树上越冬,早春繁殖危害麦田或禾本科杂草。小麦苗期一般麦二叉蚜发生最多,灌浆后即迁飞到杂草上寄生,因麦二叉蚜怕光,一般分布在叶片背面;长管蚜不怕光,一般分布在叶片正面,抽穗灌浆后往往群集于穗上危害。玉米蚜也怕光,喜潮湿,多集中在植株下部及叶鞘中间,危害茎秆。 防治方法:适期冬灌和早春划锄镇压,减少冬春季麦蚜的繁殖基数;保护利用天敌,实行小麦油菜、小麦绿肥间作种植,增加天敌数量,并诱集天敌向麦株转移;返青期肥水要避开瓢虫产卵盛期,保护瓢虫卵和幼虫;严格掌握害虫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减轻对天敌的杀伤。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麦蚜的关键时期。可用天达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加3%天达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作植株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12克,对水15-30千克喷雾,防效达90%以上,对天敌基本无害。尿洗合剂(尿素洗衣粉和水之比为1:1:300-500)喷雾,具有较好的灭蚜效果。抗蚜威(群蚜威)对蚜虫有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蚜虫有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叶片背面的麦二叉蚜也有防治效果。使用方法是:亩用50%可湿性粉剂4-8克,兑水20-50千克均匀喷雾,残效期7-10天。对瓢虫、草蛉等主要天敌安全无害。 2、地下害虫对小麦危害较大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 防治方法 ①播种期药剂拌种防治: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0.4千克,或20%毒·辛乳油 0.5千克,或50%辛硫磷0.5千克,拌小麦种250-500千克,堆闷3-4个小时后播种,可有效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②根部灌药:苗期害虫猖獗时,可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20%毒·辛乳油,50%硫磷乳油倍液灌根,8-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杀灭地老虎效果达90%以上。还可兼治蛴螬和金针虫。 ③撒施毒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1千克,拌细沙或细土25-30千克施入土中,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 ④诱杀成虫:于成虫盛发期置黑光灯进行诱杀,用1千克40%乐果乳油或90%敌百虫,兑水适量,拌10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豆饼等饵料,每亩用1-1.5千克。 3、小麦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小麦红蜘蛛,也称麦蜘蛛、火龙、红旱、麦虱子等,主要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两种。 (1)分布区域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度以南各省,如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地。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于黄河以北至长城以南地区,如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 (2)形态特征 麦圆蜘蛛: ①成虫:雌成虫体卵圆形,体长0.6-0.98毫米,体宽0.43-0.65毫米,体黑褐色,

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 在节能温室中栽培的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已经发现的病害有100多种,经常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有50余种,在这些病害当中,除黄瓜霜霉病等极少数病害是借助气流和人们的农事活动从温室外面传入外,而绝大多数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病毒性病害,其病菌都是在土壤中或借助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这些病害的初次侵染,几乎都是来自温室内的土壤。 中文名土传病害来源温室内的土壤要求消灭菌源能力加强管理 目录 1 简介 2 分类说明 3 发生原因 ?连作 ?施肥不当 ?线虫侵害 4 防治措施 ?消灭菌源 ?加强管理 ?培育壮苗 ?实行轮作 5 防治误区 简介编辑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其中真菌为主,分为非专性寄生与专性寄生两类。非专性寄生是外生的根侵染真菌,如腐霉菌(Pythium spp.)引起苗腐和猝倒病、丝核菌引起苗立枯病。专性寄生是植物微管束病 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 原真菌,典型的象尖孢镰(Fusarium oxysporum)、黄萎轮枝孢(Verticillium alboatum)等引起的萎蔫、枯死。根病的严重程度受根端分泌物成分和浓度的左右。因此,抑制根围系统病原物的活动就成为保护根系并进行土传病害防治的基础。但必须重视和考虑土壤理化因素对植物、土壤微生物和根部病原物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制约作用。 分类说明编辑 在温室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瓜 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 类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菌核病、蔓枯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多种细菌性病害等; 茄果类的灰霉病、菌核病、黄萎病、根腐病、枯萎病、绵腐病、绵疫病、褐纹病、细菌性溃疡病、青枯病、髓部坏死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 黄瓜枯萎病 豆类灰霉病、枯萎病、疫病、根腐病、菌核病、细菌性疫病等。 发生原因编辑 连作 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由于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

第四章 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

第四章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 土传病原菌因难以防治而著称,作物轮作、抗病育种以及化学农药的应用不足以完全控制重要作物的根病。70年前,最早观察到的抑菌性土壤中微生物拮抗病害的现象曾使病理学家倍受鼓舞,设想这种微生物可以在田间和温室中用作环境友好的生防因子。然而,生物防治也无捷径可走,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中依然存在某些科学挑战。 土传病害主要指那些初次侵染源来自土壤,其传播体一般可在土壤中长时期存活的病原物所致的病害,通常侵染根部引起作物的根病乃至全株性病害。土传病害的基本特征如下: (1)通常属于积年流行病、年度间波动不大,一般发展成灾需要多年时间。 (2)病害易受土壤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如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组成等,对于病害的发生与 流行具有决定性作用。 (3)病害难以诊断。土传病害的症状多数先从根部或地下部器官开始,病害早期不易被人们察觉。 另外,土传病害容易发生复合侵染,不易识别和诊断。 (4)病害难以防治,并且单一措施不易奏效。引致土传病害的病原物大多属于兼性寄生菌,寄主范 围广,土中存活方式多样,并且影响病害的因素较为复杂,所以抗病品种、化学药剂以及轮作等栽培措施都只能在综合治理的前提下起作用。 (5)因为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极为丰富,其中包括很多的抗生菌类。土壤较植物地上部分的环境因素 相对稳定,其理化性质的调节也存在一些可能的条件和方法。例如,轮作、施肥、调节土壤的通气性和酸碱度等都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但由于这种复杂性,也是生物防治试验效果很不一致,难于维持较长时间和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原因。 一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一)土传真菌病原物的主要类群 土传病原物种类繁多,其中以土传真菌病原占据最大比例和重要的经济地位,其它如病原细菌、植物线虫,以及植物病毒等。病原真菌在不同地区均有各自不同的代表类群,所引起的病害包括以下类型: 一类是世界性分布的病原真菌,如幼苗立枯或猝倒病。主要致病菌有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 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 终极腐霉(P. ultimum); 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 茄镰孢霉(F. solani), 禾本科镰孢霉(F. gramineanum),半裸镰孢霉(F. semitectum)等。病原物主要侵染刚出芽或出土的幼芽和幼苗。 其次是成株植物的根腐病。致病菌除了上面提及的种群外,还有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ce), 樟疫霉(P. cinnamoni), 寄生疫霉(P. parasitica),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烟草根腐霉(Theilaviopsis basicola)等,引起禾谷类、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的根腐病。 局部地区分布的病原物,代表性真菌有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ium f. spp.), 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 黑白轮枝孢(V. alba-atrum), 尾孢属的Ceratocystis fagacearum等引致植物全株性枯萎;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ea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引致麦类根腐, 菌核病菌

小麦茎基腐病

小麦茎基腐病 小麦茎基腐病及防治措施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由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根腐离蠕孢等多病原引起的土传病害,主要分布在小麦玉米轮作,秸秆还田较多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增长较快,在小麦出苗期就通过衰败的芽鞘侵入地中茎,向上扩展到分蘖节;翌年小麦返青后,继续向上扩展到茎基节间,在此形成茶褐色病斑,导致麦苗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小麦灌浆期造成茎基部分蘖节处枯死,导致水分向上运输阻断,造成上部茎叶和穗死亡,出现枯白穗。田间拨除时极易从基部折断。发病较重的麦田,造成亩穗数大幅减少,最大减少 50%以上,且多为小穗,穗粒数也较少。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危害部位是小麦茎基部 1、 2 节的叶鞘及茎,侵染发病后此处会呈现褐色或黑褐色,丧失上下营养交换功能,出现弱苗或死苗,湿度大或中后期出现红色或白色霉层 ;大量的分蘖消亡是病菌优质的载体。 易发生小麦茎基腐病的土地类型: 1.多年秸秆还田,常年连作旋耕的地块; 2.灌溉条件好,化肥施用量大,有机肥施用量偏少的地块; 3.没浇越冬

水,冬季干旱,越冬后麦苗长势弱的地块; 4.盐碱地、有机质含低的沙质地块。 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小麦茎基腐病作为新发病害,农民对此认识不深,防治技术有限。生产上常用的种衣剂对其防治效果一般,三唑类杀菌剂防治效果较好,但须在拔节前喷施,拔节后出现明显病株后治疗,防治效果欠佳。因此,小麦茎基腐病需要综合防治: 具体措施为: 1.轮作和深耕; 2.降低秸秆还田量或回收田间秸秆; 3.增施有机肥; 4.合理施用化肥,氮磷钾比例合适,建议采用配方施肥; 5.选用酷拉斯种衣剂对种子包衣; 6.及时浇灌越冬水; 7.小麦返青后喷施三唑类杀菌剂,如先正达扬彩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