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谈一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做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

例如,我在执教《体积和体积单位》时用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人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同时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

于生活。

二、引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

为此,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是落实新课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可联系本校召开的运动会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课堂上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远?”“两家相差多少米?”“大生家比小华家离体育场远多少米”……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对于本课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

出解题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必须的,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三、讲故事创设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创设故事情境就是要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

例如1、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2、师讲故事。(课件显示相关画面)

话说唐僧师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磨难。一天,他们走得又累又饿,幸好路过一个村庄,化缘得到三块同样大小的饼。唐僧心想:三块饼,四个人不太好分呀!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分饼的方案,他对徒弟们说:我准备将第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猪八戒其中的二分之一;将第二块饼平均分成4份,沙和尚其中的四分之二;将第三块饼平均分成8份,孙悟空吃其中的八分之四,你们同意这样的分配方案吗?师父的话音未落,猪八戒便跳出来说:“我不同意这样的分法,师父你太偏心了,凭什么猴哥吃那么多有八分之四,而我却吃那么少才二分之一。

3、出示问题:同学们,请你们判断一下,猪八戒说的对吗,师父真的偏心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情境中转入了新课的学习。

四、玩游戏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但对游戏有着独特的热情.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心里,通过组织游戏活动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倍的认识”. 时

师:我们今天做个小游戏,拍拍手游戏. 请一个学生配合我,我拍一下,你拍出我的4倍。

师:你们想玩吗?我们大家一起玩,为了整齐,我说开始拍后大家一起拍。

生:好。(学生兴高采烈)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我们请一个学生上来. 请这个学生先拍,然后老师再拍,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我们拍手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呢?

师:同学们看懂了吗?明白了吗?那就请同学们下课后或者回家后,和朋友、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好吗?

游戏活动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顺应学生爱玩的特性,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开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学习到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邮编:416800 单位: 龙山县第四小学

姓名:晏丽敏职称:小教一级

联系电话:15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