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十八大把“美丽中国”列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此次会议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发展,以何为标准列为单独论述对象做了详细阐述,彰显了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力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高度的设定也体现了我国对后代的顾忌和贯彻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心。伴随着经济生活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也吸引了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日益密集的关注。只有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两型社会的建立以及“五位一体”思想的深入实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一切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一般来讲,生态文明包含社会机制和制度、经济和产业、科学和技术、观念和意识等各个领域,形成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运行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跨越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一个多维系统结构,不仅涉及到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还涉足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另外还需要依靠制度体系来作为法律依据,只有这么方方面面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人类社会才会长远发展,经济才会实现永续增长。生态文明中的经济形态,首先要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开始,以选择内涵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文研究方式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经济的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将此理念从实践上得以升华和加深,两者相得益彰,是理论指导与实践践行的完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调解人与自然关系,同时兼顾生态变革和社会变革,以科学的发展来替代非科学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上的重要体现,也正是由于科学发展观给予生态文明建设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才是前者的发展能够有序稳健进行。建设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要掌握好对自然资源的开釆度,兼顾环境保护和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保持生物资源多样性,力求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与生态代价最小化。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小康社会建设理念想吻合、另一方面,小康社会的建立不仅包含生活水平的提升、经济整体飞速发展,更强调人们精神生活的享受、人文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改善现今存在的恶劣环境问题,为人类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

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明确了"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生态文

明建设,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层面,需要我们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进

一步深入的研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工作,全方位建设美丽中国。

但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

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

点,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制约环保工作发展以及生态

文明建设,既有主观问题也有客观问题,既有思想因素也有机制因素。其一,视发展与环保为对立关系,因此,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没有必要过多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过于重视反而会损害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其二,视发展与环保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走"牺牲环境换发展"、"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就会不断挑战社会的"承受底线”,甚至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这种思路显然不是真正的科学的、现实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其三,视发展与环保有程度上的轻重关系,在每个具体问题上都强调轻和重、急和缓,必然造成手硬一手软"的结果,往往是两手都没抓好。从表面上看,这三种观点各自不同、各具差异。其实,它们内含一种共同的思维模式,就是将发展和环保割裂开来,静态、机械、孤立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这三种误区的思维惯性将直接影响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效果,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地位就在于它为其他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是其他各项建设的基本载体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提升经济质量、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外延式、粗放式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客观性和阶段性,但总体特点是能耗高、污染重、创新低,可持续性较差,在现阶段突出环保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能倒逼经济转型,引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成为检验转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逐渐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本身就能创造大量新的需求,促进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某些地方破坏环境、生态系统退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恶化。这种严峻形势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环境,也直接威胁了国家的生态安全,往往是引发一些社会矛盾的直接诱因和导火索。除此之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形成全社会性的环保、节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找到契合点、生长点,、保护和发展相互促进的实现机制与政策建议第一,在战略层面,立足基本国情,按照五位一体要求,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搞好顶层设计。第二,在制度层面,根据生态文明建

设规划要求,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体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证。第三,在产业层面,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第四,在政策层面,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和激励约束并举的经济政策体系,用政策手段调节经济行为,引导环保措施的普及和推广,第五,在社会文化层面,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地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准备着后劲,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前提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经济可持续发展给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物质手段和力量,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大大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

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来生态效益,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关系的核心和本质,也应该是今后经济发展努力追求的目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 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生态,一般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状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一次顺应世界潮流的新选择。作为一种基本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性提升,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进而引导国家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它涵盖了全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了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生态文明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植根于自然界之中,根植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中。从性质上来讲,生态文明是一种文化伦理观,是用于指导全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中共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目标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精神。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如果生态系统不能

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益摘要: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效益是潜在的、难以计量的,有的是直接的,有的 是间接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普遍引起了国内外环境专家和经济 学家的重视。如何处理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及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当 今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生态经济效益;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 ecology economic efficiency is latent, measures with difficulty, some are direct, some are indirec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 are coordina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estion to caus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 expert and economist's value generally. How to proces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coordin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relations into now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key question. 当今全球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已经从征服自然、掠夺

论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

论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大力推进,生态问题日渐突出,然而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与生态的具体状况相适应,否则, 生态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困境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明晰生态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协调生态问题、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这将对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 关键词: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小康社会 第一章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处理好经济与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1.1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 1.2推进经济建设必须保护生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生态生态文明建设,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1.3推进经济建设必须保护生态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生态文明建设造成的必然结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章我国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后,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大幅增加,同时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刘 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430200)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经济建设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显的重要和紧迫。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但是要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要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的关系,做到统筹发展。 一、 生态文明概述 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王朝全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1]。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学者们的具体表述各有所长,但大多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乃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要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2020 (100分)

1.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以()为固定中心的全球资源的跨国界集散成为资源、环境主要利用形态,人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得到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服务支撑。(1.0分) A.城市 B.农村 C.城镇 D.区域 我的答案:A√答对 2.工业文明以()为第一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以现代交通工具、现代通讯技术、人造卫星、互联网、物联网、万能翻译机器等将人类及地球表层网络成地球村。(1.0分) A.人才 B.教育 C.科学技术 D.制度 我的答案:C√答对 3.2017年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1.0分)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我的答案:B√答对 4.()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1.0分) A.1986 B.1987 C.1988 D.1989 我的答案:B√答对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1.0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B.内分泌干扰物 C.持久性毒害污染物 D.常规污染物 我的答案:D√答对 6.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是()。(1.0分) A.绿色信贷 B.绿色债券 C.绿色发展基金

我的答案:B√答对 7.()的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0分) A.人与自然 B.人与人 C.人与社会 D.人与人工自然 我的答案:A√答对 8.2012年,中国北极科考船()穿越了5个北冰洋边缘海,成功首航东北航道。(1.0分) A.“雪龙”号 B.“永盛”轮 C.“天恩”号 D.“白濑”号 我的答案:A√答对 9.()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1.0分) A.可持续发展 B.阶段性发展 C.绿色发展 D.永续发展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概念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之后的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明着眼于人类同自然的和解,而广义的生态文明还要求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 (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不是一个概念。经济增长只是一种物质的吸收和累积所表现出来的数量性增加,而发展是一种质量性的改进和潜力的实现。通过从有限的环境中吸取和积累物质而达到的经济规模的数量性增加是不可持续的,而质量性改进和潜力的实现则可永远持续。 (三)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和生命线。党的十七大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基本国情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得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论断。 结论:科学发展是以绿色、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时政 目前,全球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备受关注。大会进展并不那么顺利。欧盟从谈判一开始就提出所谓“路线图”计划,提出有条件签署《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要求在2015年前制定涵盖主要经济体的新法律框架,并于2020 年实施。美国则称只有主要经济体都加入量化减排协议之后,美国才会加入。日本、加拿大、俄罗斯会谈前就明确提出不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双轨制,坚持《京都议定书》,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非政府组织也强烈要求环境公平,呼吁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在气候变化方面展现领导力。发达国家在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是影响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这归根结底,都是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的。可见,现如今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全球环境的恶劣形势,但要真正做到在生态文明基础上发展经济,是难上加难的。全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二、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须臾不可脱离的。离开生态文明单纯地去抓经济发展,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使经济发展远离既定的目标。同样,离开经济发展来谈生态文明,也不会有真正地发展。 (一)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 ——读《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梦》有感“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们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我们老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的理解。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大核心之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作为一名治黄工作者、特别是战斗在水土保持科研战线上的一员,更应积极响应与践行党和国家的号召,自觉履行黄科院的职责和水保人的义务。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注重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环保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更应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环保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代表了全社会的共同期待。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资源量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的用水效率很低,水资源浪费量大、污染严重,同时海水和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也较少。 我们去超市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更为严重的是塑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即使进行焚烧,还会产生有毒气体。仅图一时方便,却把垃圾遗弃给子孙后代。这样做合适吗?德国年轻人正以挎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绿色时尚吧。 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气体,有时带有黄褐色,

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它首先要求我们抓好经济发展,这是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毫不放松地抓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动经济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也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展,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在不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的基础上发展。 一、全面认识生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决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在经历与自然界长期斗争后得出的结论。我们必须全面认识生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 (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思想家既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将自然这个概念提升到了形而上的高度,指的就是自然法则不可违,人道必须顺应天道。《齐民要术》中讲的“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刘基《自然力的利用》一文中讲的“惟圣人为能知盗,执其权,用其力,非徒取其物发其藏而已也”,都是指人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掌握驾驭自然的主动权,不能只知道耗费自然界所固有的物质财富,无不浸透了朴素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只能建立在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惟一的家园。任何把“人定胜天”推向极致的做法,都将使人类陷入生存的困境。300多年前西方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也毁坏着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持系统。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3耕地的表土流失,有50%的牧场因过分放牧而向荒漠演化。世界森林自出现农业以来已经缩小了一半左右。濒危物种在鸟类中占1/8,在哺乳动物中占1/4,在鱼类中占1/3。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掉石油1420亿吨、煤2650亿吨、铁380亿吨、铝7.6亿吨、铜4.8亿吨。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56%以上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静态保障年限仅40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静态保障年限仅60年。据预测,我国到2010年左右,全国的石油和铁矿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57%,铜和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以万载县为例 前言:温家宝总理2007年4月在江西视察时指出,像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一定要保护好。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如何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走出一条以生态促发展的新路,是值得深入思索的课题…… 关键字: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项目生态化 万载县位于赣西北边陲,锦江上游、武功山脉之北、九岭山脉之南,境内西、南、北三面重峦叠嶂,茂林修竹,东部平原沃野,阡陌连绵,“三江两河十八水”网络全县,山川毓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63%,是江西省毛竹产区和江南重点林区。该县是山区县,工业污染少,生态保存完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经济自然条件,发展生态经济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要认识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和源泉,绝不能亦步亦趋走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虽有可能获得一时的发

展,但由此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耗费,必将动摇万载发展的根本。同时也要认识到“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多少年来,万载的的生态优势藏在深闺无人识,老百姓只能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这充分说明必须做好转化文章。近年来,万载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借“生态”东风,不断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重要课题,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项目生态化”的新路。 一、借助自然环境优势,力促生态经济化 1.生态经济发展思路 定位于该县市场经济欠发达、基础较差,但生态优势明显,生态经济潜力突出的实际,万载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作为培育区域竞争力的有力抓手,将起点放在“个性优势”上,构筑生态产业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培育生态工业,拓展生态旅游业,形成有区域特色、有较强竞争力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格局。看准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万载的发展思路日益明晰:第一产业,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第二产业,大力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高又无污染的机械电子业等行业,以及以生态产品为原料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天然食品加工业,做大污染可集中治理的建材等行业,逐步淘汰规模小、污染重的化工、水泥、造纸、矿产品采冼等产业;第三产业,以高标准创建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会继续,社会才会发展,这一问题,也是党中央一直贯彻的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可见,生态问题不仅是问题还是难题,本文就是从生态建设的意义、目标、措施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 随着社会否认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 我们党创造性回答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陆地面积平方公里,90%以上是山地,海岛岛屿沿岸水深10m以下的海域达平方公里,是优良鱼类、贝类、藻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粤海明珠和东方夏威夷之称。然而记者乘船在海上航行40分钟到达南澳岛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13根浸泡在大海中的水泥桥墩从码头一直排向大陆;岩石泥土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离开码头沿海岸向北,只见一处填海工地上大车在不断向海中填倒土石,挖土机正在把一棵棵树木连同泥土一块铲起,这座小山头已被挖掉一半填进了海里。据介绍这个工程需要挖山600亩,填海300亩。沿着环岛公路,记者看到了几处这样的填海工程,有的已停工,有的已填好并建设了油库、水泥厂等项目,但都是半截子工程,并没有开工使用。在岛上的后宅镇,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向记者反映,县里在1997年征用了6亩多耕地给海关大楼建了附属设施,又在今年征用了1000多亩土地(其中有40余亩耕地),出让给一家公司建北门坑游乐园,使他们几户无地可耕了。 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期待和利益的。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中国梦 我们在行动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我们在行动珲春市第一小学六年五班江南指导老师:郎雪梅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六年五班的江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我们在行动》 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这曾经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方式。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财富的渴望,我们变得疯狂而不计后果。 就说我国古代的黄土高原,那曾经是多么美丽富饶的地方,商朝时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50%以上。但是,经过几千年来掠夺式的开发,大自然给予了无情的报复。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竟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包括环境遭到污染,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就说今年北京的雾霾,北方的大水等等都是自然资源遭到破坏而由此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我们不仅要建设富强中国,更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国家在行动。当前各级林业部门将采取四方面措施:确保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50%以上可治理的沙地得到有效治理,60%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珲春在行动。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你看,

现在的防川风景如画,濒江临海,依山傍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防川美丽的自然景观。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好,每年候鸟迁徙,敬信、防川就成了鸟的天堂。还有春化境内原始森林保护的好,频频出现野生东北虎,前几日还现身了珍贵的金钱豹身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还会远吗?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一小在行动。我校重视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地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现在的一小校园绿草茵茵,鲜花怒放,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学校还为每个学生准备了营养午餐,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午餐是经过国家级营养师认证人员精心搭配的,不仅美味,而且搭配合理,营养均衡。身为一小的学生,是幸福的,幸福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身为小学生的我,又能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做出什么贡献呢?其实,我也在行动!同学们!我每天节约一张纸,假如全中国的人们每天都少用一张纸,那一天就可以节约十三亿张纸,相当于少砍多少大树呀!而树,又是环保中很重要的一项。它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抵挡沙尘暴,还可以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清新空气;同学们,我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假如每一个人每天都少用一个塑料袋,那一天就可以减少十三亿个“白色污染”,贫瘠的土地就可能焕发生机;我每天都喝掉饮料瓶中的最后一滴水,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喝完饮料瓶子里的最后一滴水,就可能换回一条又一条清澈的小河……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呀!同学们,老师们!为了未来的家园能够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山清水秀!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们美丽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3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3.1 社会发展预测 3.1.1 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根据目前开化县域人口增长的特点,综合比较各种人口预测的模型,开化县人口的预测规模为:2005年为34.43万人,2010年为35.12万人,2020年为36.54万人;城市化水平预测值为2005年为33%,2010年为43%,2020年为55%。 3.1.2 城市化发展战略 1、县域中心:城关镇; 2、市级中心镇:华埠镇、马金镇; 3、县级中心镇:池淮镇、村头镇、桐村镇、封家镇、杨林镇、苏庄镇、齐溪镇等7个城镇。 开化县域城镇等级及规模结构规划分别见表3.1、表3.2。 表3.1 开化县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至2020年) 表3.2 开化县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至2020年) ●县域中心城市职能 城关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以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生态经济,促进房地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

展,努力建设成为风景园林式的、具有生态特色的城市、开化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级中心镇职能 ①华埠镇:开化县域南部经济中心镇、交通重镇、边贸重镇,是浙西地区的重要商贸城市,也是县域内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产业发展方向上重点突出边界贸易,发展第三产业。 ②马金镇:开化县域北部经济中心镇、西北区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基地、边贸重镇。 ●县级中心镇职能 ①西北部特别生态保护区(以苏庄镇、齐溪镇为中心,包括何田乡、霞山乡、长虹乡、张湾乡): 该区以保护为重,切实把源头生态屏障作用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产业发展以森林、水力、特产资源开发型为主。 ②南部生态建设区(以池淮镇、桐村镇、杨林镇为中心,包括青阳乡): 该区是我县第二大森林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的区域。生态建设主要突出南华山自然资源保护和龙山溪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省级保护示范基地。 ③东部生态环境恢复区(以村头镇为中心,包括塘坞乡、大溪边乡、芳林乡、黄谷乡、菖蒲乡、金村乡、林山乡、底本乡): 该区宜加快生态恢复性建设;综合治理马金溪等流域,改造疏林、残次林,建设水土涵养林、经济特产林,扩大森林资源,恢复山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1.3 产业空间布局 开化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丰茂的林木、清新的空气,是开化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修建疗养、度假地的理想场所。

形势与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 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经济发展与节约环保,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面对并贯穿始终的一大难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没有节约环保的支撑和保障,发展就难以持续,甚至一时取得的繁荣也会丧失。 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我们党随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集中全党意志和智慧,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立足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着眼破解人与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锐矛盾,积极应对当前和长远发展不可持续的复杂局面,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加以提炼和概括的重大理论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 第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建设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和完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再认识,有助于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它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等方面更加合理和完善。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制度支持,它的实施将带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在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种矛盾和挑战。这些矛盾与挑战既可能来自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也可能来自既得利益的阻碍,还可能来自于技术条件的落后等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2.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3.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动员和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加以推进;要把生态文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任务融入各级政府的决策、评价、考核之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世纪工程、基础文明建设来实施;要实施教育优先、规划优先、补偿优先三大战略;着力实

中特论文: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经济发展和其他因素,导致生态建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我们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1 引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本文主要从环境污染方面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及意义[1]。 2 概述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对的新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要解决的课题,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进行过阐述。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相互渗透使各国关系愈发紧密,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与国外交往日益频繁、遭受生态环境的风险也随之加大。由于国人环保意识的缺乏,加之国内第一二产业的刚性需求与环境承载负荷上限,对于生态文明的欠账与人民对于高水平生活环境的需求,所有这些矛盾都在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其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其一,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成为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命题。其

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

青岛工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调研报告 调研题目:关于乌塔其基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姓名学号:贾琦 201102405212 年级专业班级2011级通信工程2班 所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撰写时间:2013年8月15日 指导教师张菲菲

关于乌塔其基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各个阶层都不断地努力加深城乡生态文明的建设,而今天,我的家乡乌塔其,面对着日益提高的生态水平,也为此做出了回应。 关键词:乌塔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提高 引言 调研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乌塔其的生态环境状况 调研时间:2013年7月20日——8月3日 调研地点:乌塔其 调研人员:贾琦 调研手段:网络调查 相关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中国梦后乌塔其落实状况 一、乌塔其概况 (一)乌塔其的地理位置 乌塔其为为鄂伦春语,意为“老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东部。东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镇,西为扎赉特旗好力保乡。 (二)乌塔其的自然地理状况 地处松嫩平原的最西端,嫩江支流绰尔河南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2 4度,年降水量400毫米,无霜期120—140天。 (三)乌塔其的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尤其以水稻最为出名。本区设有保安诏农贸公司,以出品大米而闻名。 (四) 乌塔其的历史 乌塔其,鄂伦春语是“老爷”的意思。 乌塔其在民国成立后,本来属于黑龙江省管辖。东北沦陷后,一开始黑龙江省,后划归属于兴安南分省。后日本人在此地建立以朝鲜人为主的生产农场。1946年6月,隶属兴安省纳文慕仁盟。 1949年改归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1950年建立农场。1953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隶属呼伦贝尔盟。1969年7月,随同呼伦贝尔

学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心得_共2页

学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心得 一、基本概念解析 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 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 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 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那里当年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国强调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就是因为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首先要说的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国梦是两件事,但它们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和过程。生态文明示对于全人类而言的一种全新的理想的社会文明形态,而中国梦仅仅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社会建设的目标。 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即将到来的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历经依靠自然、改造自然和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个阶段,生态文明之后是否还有新的文明阶段,我们无法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生态文明史到现在最合理的社会文明形态,是必然的趋势。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后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就其字面上来看,生态文明强调的是生态与文明的关系,生态得以平衡发展而后文明得以平稳传递。说生态与人、与社会的平衡是生态文明的亮点,不如说是人类文明终于意识到要在危机来临之前真正把生态考虑到自己的发展战略当中。因此,生态文明包括的不仅仅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思考,更多的、占主体地位的还是过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根本目的仍然是让人类文明能够健康、繁荣地延续下去,即发展。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之上的,由于有了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基础,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虽然生态文明仍然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重要的目的,但是增加了对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的思考,即过程中要考虑到对自然造成的影响以努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追求平衡全面的发展,不仅仅在地域和学科领域,还有社会的各个方面、自然的各个方面,以人格、生态和产业为重点。 中国梦的意义很明确,即中国、中国人共同的梦,是一个集体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中共十八大上把它定义为“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所强调的特点是“个人与国家、民族利益的一体化”,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显示粗暴和专制的特征,我更愿意把所谓中国梦的特点理解成所有人(或者不说所有人,只说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有满意的生活和事业——以高素质、思维健全的大众为基础,即所谓的“得通其志”。这其中强调的是个人利益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与国家民族利益达到一个平衡,这样才能真正地说每个人的中国梦就是民族的、国家的中国梦。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共同达到一个可变的、灵活的平衡永远比一个简单粗暴的目标,或者说一个服从和命令、从属和管制的关系要持久和美好得多。 实现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共八大上的内容更多的是对党员提出的要求,并且那些要求在我个人看来空洞而脱离群众和生活。按照基本类别的划分,中国梦主要体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