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习题—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习题—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习题—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习题—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联想学习、强化学习和观察学习而得以实现的。其中,联想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强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观察学习的理论基础是()

A. 海德尔(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

B. 巴甫洛夫(I.P.Pavlov)的古典条件作用理论

C. 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D. 斯金纳(B.F.Skinner)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

2.由于事物本身的接近或相似,个体常常会将对一类对象所形成的态度扩展或延伸到其他相似或类似的对象上,这种态度的学习方式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为()

A. 联想学习

B. 强化学习

C. 观察学习

D. 认知学习

3.人们通过电影和电视,就可以习得对某些事物、对象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学习方式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为()

A. 联想学习

B. 强化学习

C. 观察学习

D. 认知学习

4.根据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 改变认知

B. 消除认知

C. 增加认知

D. 改变行为

5.人们具有一种使自己已有的认知关系结构保持相对平衡不变的倾向,这种倾向被称之为()

A. 认知完形倾向

B. 认知失调倾向

C. 认知强化倾向

D. 认知统合倾向

6.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 )

A. 自我知觉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控制源理论

D. 社会知觉理论

7.根据谢里夫和霍夫兰德(C.I.Hovland)的社会判断理论,当一种新的观点处于哪个区域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明显变化()

A. 接受区域

B. 态度不明朗的区域

C. 拒绝的区域

D. 潜意识区域

8.科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先后顺序依次为()

A. 认同、服从、内化

B. 服从、内化、认同

C. 认同、内化、服从

D. 服从、认同、内化

9.根据科尔曼(H. Kelman)的态度改变三阶段论,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作()

A. 认同

B. 内化

C. 服从

D. 从众

10.社会判断理论强调个体自身对刺激信息的知觉判断,并认为这种判断是态度发生改变的中介物,这种理论的实验基础来源于()

A. 谢里夫等人的物体知觉判断实验

B. 朗格(H.Spencer)反应时间的实验

C. 罗森塔尔(R.Rosenthal)效应实验

D. 奥尔波特(F.H.Allport)的社会促进实验

11.传播者的特性是影响劝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同其他人取得一致性的看法,这突出表现了传播者哪种特性的作用()

A. 专家身份

B. 可信赖性

C. 吸引力

D. 相似性

12.态度改变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新态度与原先态度之间的差异程度和态度改变量的关系可以大致上表示为下图中的哪种线形关系()

13.在态度改变过程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能够对劝说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其他条件一定),首因效应的作用更为明显( );哪种条件下,近因效应的作用更为明显()

A. 先后呈现的两种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和信息呈现与态度测评之间的时间间隔均较为长久

B. 先后呈现的两种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和信息呈现与态度测评之间的时间间隔均较为短暂

C. 先后呈现的两种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而信息呈现与态度测评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

D. 先后呈现的两种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而信息呈现与态度测评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

14.研究发现,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对于劝说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理解的信息较为复杂时,书面文字与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比较起来,哪种方式的劝说效果较好()

A. 书面文字劝说效果较好

B. 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

C. 在理解信息的阶段,书面文字的劝说效果较好;在根据信息做出决定的阶段,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

D. 在理解信息的阶段,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在根据信息做出决定的阶段,书面文字的劝说效果较好

15.研究发现,被劝说者的原有态度会对劝说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不会产生较好的劝说效果()

A. 个体的原有态度来自间接经验

B. 个体迫于某种压力而形成的态度

C. 原有态度之间自相矛盾、互不协调

D. 新态度和原有态度的差异很大

16.研究发现,情境因素能够对劝说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信息繁多的情境下(其他条件一定),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劝说效果都较差

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劝说效果都较好

C. 如各种信息的一致性程度较高,则劝说效果较好

D. 如各种信息的一致性程度较低,则劝说效果较好

17.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锻炼来改变轻视劳动、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

A. 劝说宣传法

B.角色扮演法

C. 团体影响法

D. 活动参与法

18.根据凯尔曼等人提出的态度界面结构理论,态度系统是一个由其内核的吸引力而组成的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对态度的变化起控制作用的内核部分是()

A. 个体的先前经验

B.个体的自我意识

C.个体的价值

D. 个体的信念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费自欧(R.G.Fazio)对态度强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态度强度区分为结构强度和经验强度。其中,代表经验强度的指标不包括下列()

A. 稳定性

B. 重要性

C. 确定性

D. 确信性

20.根据费自欧(R.G.Fazio)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态度强度的研究,“能从记忆中自发地、快速地获取、再现、再认态度”属于态度强度的哪种特性()

A. 重要性

B. 可及性

C. 确定性

D. 确信性

21.迈克尔(H.A.Micher)和迪雷马特(J.D.Delamater)综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态度与行为关系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影响态度预测行为的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不包括下列()

A. 态度的激活

B. 个体的特性

C. 行为的情境限定

D.态度的特性22.在缺乏相反信息时,人们倾向于假定他人所述为真;假定自己周围陌生的人或物无害;假定消极的(积极的)信息总是消极的(积极的),这属于认知偏差中的哪种效应()

A. 刻板印象

B. 晕轮效应

C. 首因效应

D. 预设偏见

23.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偏见的信息加工研究,人们的动机和能力是偏见性信息加工的重要因素。偏见中的动机因素有四类分别对应四种信息判断偏差,其中,“人们偏好于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这一动机属于()A. 对抗性动机 B. 平衡性动机 C. 印象管理动机 D. 自我肯定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态度形成和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A. 个体所持有的各种态度都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B. 社会环境对个体态度的形成表现为一种有选择的、持久的、一元的、宏观的影响

C.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总是处于同一个过程,即态度的形成过程一定包括态度的改变,态度的改变过程也一定包括态度的形成

D. 态度的改变既包括方向上的改变,也包括程度上的改变

E. 态度程度的改变以方向的改变为基础,方向的改变又往往是程度改变的前提条件

2.根据班杜拉(A. Bandura)对社会学习理论的阐述,模仿强化的方式包括下列()

A. 直接强化

B. 自我强化

C. 替代强化

D. 认知强化

E. 归因强化3.紧张减缓理论是社会态度研究中一种代表性的认知论观点,下列理论属于紧张减缓理论范畴的有()

A. 贝姆的自觉理论(Self perception Theory)

B. 科尔曼(H.Kelman)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

C. 海德尔(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

D. 谢里夫和霍夫兰德的社会判断理论

E. 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

4.下列有关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的阐述,正确的有()

A. 将个体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协调、不相干、不协调三种可能性

B. 个体可以通过削减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的认知三种方式消除认知失调状态

C. 认为认知不协调的状态受到个体自由选择度和外在压力的影响

D. 与平衡理论相比,认知失调理论将认知失调视为人的认知系统的一种正常状态

E.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衡理论重社会认知、轻社会行为的缺陷

5.根据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以及后来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个体认知失调的程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失调的认知数量

B. 协调的认知数量

C. 失调认知的重要性

D. 协调认知的重要性

E. 个体的自由选择度

6.根据谢里夫和霍夫兰德的社会判断理论,个体的态度在下列哪种条件下最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A. 个体的接受区域较为狭窄

B. 个体的接受区域较为宽阔

C. 新的观点主张与个体原有的观点主张极为相似

D. 新的观点主张与个体原有的观点主张差异极大

E. 新的观点主张处于个体原有态度区域的不明朗区域

7.下列有关对谢里夫和霍夫兰德的社会判断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有()A. 强调的是个体自身对刺激信息的知觉判断,认为这种判断是态度发生改变的中介物,是先于态度改变而进行的

B. 将个体的态度划分为三个区域:潜意识区域、前意识区域和意识区域

C. 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某种态度,是因为这种态度能够满足他们个人的某种需要

D. 探讨的态度改变基本上是局限于强度改变的范围之内,而较少涉及态度方向改变的问题

E. 具有明显的认知色彩和个人主义的特征

8.态度的功能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某种态度,是因为这种态度能够满足他们个人的某种需要。根据卡茨(D.Katz)的功能理论,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

A. 工具性、调适性或功利性的功能

B. 认知平衡的功能

C. 自我防御的功能

D. 认识的功能

E. 价值表达的功能

9.其他条件一定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双方面传播比单方面传播对于改变态度更为有效();在哪种情况下单方面传播更具有优势()

A. 被传播者的教育程度较低

B. 被劝说者的教育程度较高

C. 被传播者的原有态度与传播信息矛盾

D. 被传播者的原有态度与传播信息一致

E. 被劝说者的信息来源仅限于劝说者

F. 被劝说者能够获得不止一方面的信息

G. 被传播者需要的是短时的、即刻的态度改变

H. 被传播者期求的是长时的、较稳定的态度改变

10.活动参与法是态度改变的方法之一,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其他条件一定),活动参与法的劝说效果较好()

A. 个体参与活动的自愿程度较高,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较小

B. 个体参与活动的自愿程度较低,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较大

C. 个体参与的活动是经常性的、较长久的

D. 个体参与的活动是一次性的、短期的

E. 活动参与法的劝说效果与个体参与活动的自愿程度无关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态度结构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内在态度结构等概念。下列有关内在态度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基本观点是态度是从多个要素联系的结构中,基于评价而形成的

B. 研究态度要素间的评价关系,个体如何获得相关态度对象以前的经验和态度对象之间的联系

C. 在内在态度结构中,情绪评价一致性和评价认知一致性都能独立预测态度的稳定性和具体态度归之于抽象态度的程度

D. 认为在态度之间具有层级系列的决定关系,即一个态度受一个或多个思想意识(价值、信念)的制约

E. 在内在态度结构中,评价认知一致性与一致的态度信息有更好的记忆关

联,而行为评价一致性与不一致的态度信息有更好的记忆关联

(三)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

1.社会环境对个体态度形成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一种有选择的、持久的、一元的、宏观的影响。()

2.态度改变的学习理论其基本的原理及观点并未超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范围。()

3.贝姆自觉理论认为,虽然不排除潜意识的作用,但从总体上而论,态度的形成与变化建立在人们有意识的理性评价的基础之上。()

4.社会态度的认知观点中,归因理论的基本主张是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某种态度,是因为这种态度能够满足他们个人的某种需要,特别是心理上的需要。()

5.社会判断理论具有较明显的认知色彩和个人主义的特征,它强调的是个体自身对刺激信息的知觉判断,并认为这种判断是态度发生改变的中介物,是先于态度改变而进行的。()

6.在态度改变的劝说宣传法中,传播者的特征对于劝说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特征包括社会身份、可信赖性、相似性、原有态度等。()7.科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学习、认同、内化三个阶段。()8.社会态度认知论观点中的紧张减缓理论以认知统合倾向的态度形成与变化研究为核心,包括贝姆的自觉理论,谢里夫的社会判断理论等。()

9.自我种族偏向(The own race bias)是一种自动认知现象,与知觉者的种族态度有很大的关联。

(四)填空题

1.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_____、_____、_____三种学习方式而得以实现的。这三种形式的学习分别以_____、_____、_____三种理论为基础。

2.个体态度的学习过程也是强化的过程。这种强化可以是个体自身所持有的_____,也可以是外界施加于个体的_____,还可以是从他人被强化的事实经验中所感受到的_____。

3.根据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三种。

4.谢里夫的社会判断理论认为,人的态度由_____、_____、_____三个区域构成。

5.科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态度改变指的是个体已经形成或原先持有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_____,即质的改变,另一方面是_____,即量的改变。

(五)名词解释

1.认知统合倾向

2.认知失调

3.态度改变的劝说宣传法

4.态度改变的角色扮演法

5.态度改变的团体影响法

6.态度改变的活动参与法

(六)简答题

1.态度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简述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

3.简述谢里夫和霍夫兰德的社会判断理论。

4.简述卡茨(D.Katz)对态度功能的阐述。

5. 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6. 简析态度的联结网络模型(Associative Network Model)。

1.在“非典”期间,人们由于对SARS的认识不足,产生了种种不良的认知和态度,例如有些人认为已经大难临头,整天提心吊胆,忧心忡忡;有些人由于高度紧张、恐惧而出现了失眠、自言自语等精神症状;一些人更是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障碍,试运用社会态度的某一种认知论观点对此种情况加以阐析。

二、答案要点

1.B;D;C

2.A

【解析】A:联想学习的特征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而产生了联想过程。B: 强化学习是通过对行为结果进行正强化(奖励)或负强化(惩罚)的方式来保持或消除某种行为的学习方式。C: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言行的观察而进行的学习。D: 没有此种学习方式3.C

4.B

5.D

6.A

7.B

【解析】谢里夫和霍夫兰德的社会判断理论将个体的态度分为接受区域、态度不明朗区域和拒绝区域三种区域。当新的观点与个体原有的观点相近或相似时(处于接受区域),会出现新的观点主张被原有的观点主张同化的情况,由此不一定会引起态度的改变;而当新的观点与原有的观点相差极大时(处于拒绝域),就会遭到个体的拒绝,因而同样不能引起态度的改变。只有当其处于这两种极端的中间之处时(处于态度不明朗的区域),其所具有的劝说作用才最大,因而才会引起个体态度的明显变化。

8.D

9.A

10.A

11.D

12.B

【解析】研究发现,新信息与原先信息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态度的改变量会随着相差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相差过大的情况下,态度的改变量反而会随着相差的增加而减少。

13.D;C

14.C

【解析】较早的研究曾表明,生动形象的视觉信息,如通过图片、录像所传播的信息,要比用书面文字所传播的信息更有劝说效力。近期这方面的研究则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被劝说者在接受他人劝说信息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理解信息的阶段和根据信息做出行动的阶段。由于这两个阶段的不同,因而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传播方法。在第一阶段,用书面文字传播的信息具有较好的劝说效果,尤其是涉及比较复杂、难于掌握的信息时更是如此。在第二阶段,用图片、录像等生动形象的视觉形式传播的信息则具有较好的劝说效果。

15.D

【解析】D: 新态度和原有态度的差异与劝说效果之间的关系成倒U形16.C

【解析】情境因素对劝说效果的作用受信息一致性的影响。在不同的信息一致性情况下,劝说效果不同。

17.D

【解析】A:劝说宣传法,是一种借助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B: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角色对承担角色的个体所具有的约束和影响来改变个体态度的方法;C:团体影响法,是通过团体对个体所具有的影响改变人们的态度的方法;D:活动参与法,是通过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活动来改变人们的态度的方法。

18.C

19.A

20.B

21.B

22.D

23.B

【解析】A:对抗性动机是指对任何信息排斥、拒绝的动机;C:印象管理动机指个体不管何种立场的信息都予以逢迎奉承的动机;D:自我肯定动机指个体偏向于接受使自己感觉自我良好、自我胜任感强之信息的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

1.AD

【解析】B:社会环境对个体态度的影响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C:一般来说,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处于同一个过程,但新生儿除外;E:态度方向的改变以程度的改变为基础,程度的改变往往是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

2.ABC

【解析】班杜拉(A. Bandura)提出了三种模仿强化的方式: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3.CE

【解析】紧张缓解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具有一种使自己已有的认知关系结构保持相对平衡不变的倾向性,当这种倾向性受到干扰破坏时,人就会产生否定性的评价及其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努力排除干扰维持认知结构关系的平衡稳定性。这种理论包括海德尔(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等。A:贝姆的自觉理论(Self perception Theory)属于归因理论的范畴。

4.ADE

【解析】B:费斯汀格认为,消除认知状态的方式包括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的认知三种,不包括削减认知;C:有关个体自由度和外在压力对认知失调的影响不是费斯汀格提出的。

5.ABCDE

6.BE

7.ADE

【解析】B:社会判断理论将态度划分为三个区域:接受的区域、态度不明朗的区域和拒绝的区域。C:此种说法是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属于社会判断理论

8.ACDE

9.BCFH;ADEG

【解析】单方面传播和双方面传播之间的优劣不能一概而论,和被劝说者的教育程度、原有态度与传播信息的关系、信息来源和态度改变的时效性等因素有关。

10.AC

11.ABC

【解析】D属于交互态度结构阐析的内容,不属于内在结构阐述的内容;E:在内在态度结构中,评价认知一致性与不一致的态度信息有更好的记忆关联,而行为评价一致性与一致的态度信息有更好的记忆关联,选项中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专题强化卷含解析(已审阅)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考点21表达技巧 5颗星 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5颗星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在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鸧鹒②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③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③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六句“殊隔过商参”写征夫奔赴战场,途经商参,离家越来越远,旅途凄苦。 D.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E.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4.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态度改变论文

题目态度改变理论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_________ 李梦雨 学号3109801001 班级英语1001 态度改变理论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对象态度的转变是教育活动研究的重要内容。英语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对象及教育情境构成影响教育对象态度改变的四个基本要素,协调平衡认知结构则构成教育对象态度改变的内在机制。本文以绍兴西藏民族中学学生的学习及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案

例分析的方式,从教育对象的认知原理出发,借鉴和运用态度改变的万法和理论,使英语教学、日常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获得相应提高。 【关键词】态度改变理论;影响态度改变的要素;英语教学教育实践;应用 一、态度改变理论与模型 (一)态度的实质 1. 态度的含义 态度是个体对社会事物的心理反应倾向,是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的中介因素。态度对行为具有指向性的动力作用。态度是指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比较持久的认知、情感和倾向性。反映个人对人物、事物、客体的心理感受。态度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而且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2.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对象的看法、评价以及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信念、观点、知识、和信息的组成。即包括对人对事的知晓,也包括对人对事的评论、赞同或反对。 (2)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体由认知而产生的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即态度中的情绪和感受部分。 (3)态度的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态度 对象做出某种反应。 ①态度的三个成分是相互依赖、协调一致的。 ②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 ③态度与实际行为只有在某种情况下才有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2. 态度的特性 (1)内在性: 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倾向,是尚未显现于外的内心历程或状态。 (2)对象性: 态度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针对性,没有无目标的态度。态度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观念等等。 (3)稳定性: 态度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轻易转变。 (二)态度改变 1. 态度改变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一个己经形成的态度,在接受某一信息或意见的影响后,所引起的相应的变化,其本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1] 2. 态度改变相关理论 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叫态度改变。态度改变理论就是人们在不断研究态度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系统地改变个体态度的理论体系,其中最著名的是认知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① 认知平衡理论: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F.海德(F.Haider)提出的一 种关于认知结构、过程和变化的理论。他把认知过程分解为认知要素,由此构成一个认知系统,当认知系统出现不平衡、不一致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驱使认知主体设法恢复认知平衡量。体现认知平衡理论基本原则的是著名的P-O-X ”模型。P和O是人际环境中的对等个体,X是认知对象。有三个相关的评价:第一个人(P)对另一个人

辩论赛流程----能力和态度

辩论赛流程顺序 步骤1、自我介绍 我是。。。, 我们的口号:技术二队,冲锋在先,追求卓越,勇夺第一 步骤2、开场陈词阶段 对于今天辩题,我方观点是:能力比态度更重要 2.1)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区分能力和态度。要明确,能力指完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力量等等诸多条件,而态度则指的是完成任务所需的努力程度。 鉴于此,根据日本权威专家稻盛和夫职场成功学理论,一个人或者团队完成任务等于这个人或者这个团队的能力乘以态度的加权。 (举牌):完成任务= 能力×(1+A)其中A=态度,权值也,A≤1 能力态度(权值,A≤1)完成任务 ① 1 0 能力 ② 1 1 能力×2 ③0 0 0 ④0 1 0 这里展示4种情况, 1)有能力,而没有态度,起码能完成任务; 2)有能力,有态度,则能力果断加分;; 3)可是如果没有能力,就算态度再好,也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所以明显,能力和态度都重要,但能力比态度更加重要。 2.2) A)21世纪,这是一个竞争的年代,“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能力是完成任务的最中心需求,态度只是影响能力发挥的一个因素而已。 B)有能力而态度敷衍,依然有可能成功完成任务;而态度勤勤恳恳却没有所必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C)就好比,用人单位雇佣一个人根本上还是要用其才,创造利益和价值,态度固然重要,但是那是在能力没有问题的大前提之下形成的。 2.3)简言之:态度是锦上添花,而能力是根本所在,所以再次强调我们的观点:能力比态度更重要,谢谢大家。

步骤3、一对一攻辩 始终咬住:我们并不是说可以无视态度,只是今天的辩题是比较能力和态度哪个更重要,态度重要,但能力更重要. 立论点:能力和态度都很重要,但能力更重要 步骤4、自由辩论阶段 始终咬住:我们并不是说可以无视态度,只是今天的辩题是比较能力和态度哪个更重要,态度重要,但能力更重要. 立论点:能力和态度都很重要,但能力更重要 提问1:态度是主观的,而能力是客观事实?承认吗? 对方辩友竟然对这么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这只能说明对方辩友的认知能力有限,这恰恰说明能力比态度重要了。 步骤5、总结陈词阶段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刚才我们和对方辩友讨论了这么久,求知的过程实在是艰难啊!对方辩友雄辩的口才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依爱消防的希望,但细细想来,这似乎并没有掩盖住他们辩论中的某些偏误。 第一、对方辩友一再避实就虚,旁征博引无非就是想说明态度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一个基本常识:态度是一个容易变化的东西,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能看到,有态度的人经常变成颓废的人。因为能力低下长期导致的失败,使态度很快消磨殆尽。

高考阅读理解题型-观点态度题详解及练习

高考考纲中对考生阅读理解部分的要求如下:(1)理解主旨和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对应有(1)主旨大意题(2)细节与推理判断题(3)词义猜测提(4)观点态度题(5)篇章结构题五种基本的阅读理解题型。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五种基本题型之一的观点态度题 例一、 [2009年陕西卷]“Old wives’ tales” are beliefs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For example, most of us remember our parents’ telling us to eat more of certain foods or not to do certain things. Is there any truth in these teachings? Some of them agree with present medical thinking, but others have not passed the test of time. Did your mother ever tell you to eat your carrots because they are good for your eyes? Scientists now report that eating carrots can help prevent a serious eye disease called macular degeneration…. Even though scie nce can tell us that some of our traditional beliefs don’t hold water,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truth in the old wives’ tales. After all, much of this knowledge has been accumulated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of experience in family health care. … 54.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old wives’ tales” in the text? A. Subjective B. Objective C. Dissatisfied D. Curious 例二、The internet will open up new vistas (前景), create the global village—you can make new friends all around the world. That, at least, is what it promised us. The difficulty is that it did not take the human mind into account. The reality is that we cannot keep relationships with more than a limited number of people. No matter how hard the internet tries to put you in communication, its best efforts will be defeated by your mind. The problem is twofold(双重的). First, there is a limit on the number of people we can hold in mind and have a meaningful relationship with. That number is about 150 and is set by the size of our brain. Second, the quality of your relationships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time you invest (投入)in them. We invest a lot in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and then distribute what’s left among as many others as we can. The problem is that if we invest little time in a person, our engagement with that person will decline (减弱)until eventually it dies into “someone I once knew”. This is not, of course, to say that the internet doesn’t serve a socially valuable function. Of course it does. But the question is not that it allows you to increase the size of your social circle to include the rest of the world, but that you can keep your relationships with your existing friends going even though you have to more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In one sense, that’s a goo d thing. But it also has a disadvantage. If you continue to invest in your old friends even though you can no longer see them, then certainly you aren’t using your time to make new friends where you now live. And I suspect that probably isn’t the best use of your time.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are about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face to face. The internet will slow down the rate with which relationships end, but it won’t stop that happening eventually. 75、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to strengthen relationships? A. He is uncertain about it. B. He is hopeful of it. C. He approves of it. D. He doubts it. 例三、This upsets me to no end because while all the experts are busy debating about which option is best,the people who want to improve their lives are left confused by all of the

态度与能力哪个更重要

态度与能力哪个更重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答辩的题目是“态度重要还是能力重要为什么”? 首先我想阐述一下什么是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对一类人或事物作出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 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指个人能够发挥的力量和各方面的表现。我个人认为态度和能力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做任何职业,态度和能力两者之间那个更重要呢,我想态度胜于能力,只要一个人想干事情,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没有好的态度即使是一块金子也会变成废铁,由于态度的不对会导致行为的错位。所以态度决定一切。有态度没能力的人,难道这类人就真的没有能力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生下来就是平等的,同样都有一个大脑,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为风云人物呼风换雨,有些人却只能碌碌无为的过一生。有人会说那是人家比我有能力,那么她们为什么会有能力,难到他天生是当科学家的料吗。 当然不是,人之所以有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学习,

学无止境,想要学习很多东西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态度,那么有人会说我有态度但是我为什么没有能力呢?那可能就是处事的方法思维方式不恰当或是积累的经验不足,能力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当然首先是要建立在一个好的态度基础之上,就算没有能力只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善于去学习,从日常生活中去获取知识,慢慢积累,量变引起质变,如果说能力是座高楼,态度就是地基,地基稳了高楼才能牢固,没有稳固的地基高楼迟早都会倒塌,就像我们日常处理售后一样,你有处理事情的能力但是你的态度非常恶劣那么顾客一定不会满意,就像比尔盖茨曾说。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而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收获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于你拥有怎样的态度,态度就是一种竞争力,态度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但凡成功者都是既具备态度又具备能力的人。所以态度和能力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相辅相成,做事最重要的是能力,做人最重要的是心态,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养成好的心态,态度不同周围的世界就会不同,这就是态度的力量,要做事先做人,养成好的习惯培育好的态度唤醒心中的巨人开发自己的宝藏。

四川公务员考试:态度观点题的解题技巧

四川公务员考试:态度观点题的解题技巧 华图朱承钊 态度观点题属于选考题型,难度系数不高,但是还是很容易犯错,因此我们需要熟悉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在碰到态度观点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我们需要学习这类题型的辨别标志也就是这类题目的提问方式,态度观点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作者认为......有无道理/是否正确?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作者对......的态度是?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在这些提问方式当中,常出现的关键词是“态度、观点”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当中的关键词来快速识别出这是态度观点题。既然叫态度观点题,那么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就是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我们在找观点句的过程当中会碰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有观点(包含明确观点和隐含观点)明确观点我们可以通过观点引导词找到,常出现的观点引导词有“我认为、在我看来、笔者认为、XX认为”;隐含观点我们需要根据一些词语或句子所蕴含的态度倾向来判断。第二种是没有观点,表现形式是客观援引多方观点而看不出来作者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几道例题:【例1】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己见。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持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A.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这道题目我们可以通过观点引导词“依我看”来找到文段观点句“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找到该句之后我们看四个选项,A选项说到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这就告诉我们直译和意译还是有区别的;C 选项说到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也就是说两者没有区分必要,这就是对C选项的同意替换,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我们再看下面一道题:

论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论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态度是主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具有内在结构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的内部结构由认知、情感和意图三要素组成。三要素的协调程度越高,态度就越稳定。一般来说,态度的三要素是协调一致的。如果出现矛盾和不协调,则个体会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重新恢复协调一致。当三者发生矛盾及需要转变时,其中的情感因素起主要作用。因为在态度的转变中,认识的转变较容易,而思想情感的转变比较困难、缓慢。 积极态度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是有利的,消极态度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是不利的。态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形成个体的积极态度,促进个体健康成长与完善,造福于社会。表现为:其一,积极态度具有认识和情感的价值。外界信息的接受、理解与组织都要通过态度的过滤。因此,积极的态度常使个体在接触信息时,倾向选择正面信息,促使判断、理解产生良性的情绪体验;而对于负面信息也是有所认识,常给予排斥。常此以往,必然促使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情感的形成。其二,积极态度具有保护和激励的价值。积极的态度促使个体敢于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以及生活中的不愉快经历,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同时常使个体追求符合需要和价值观的事物,促使自身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其三,积极态度具有催生创造和完善自我的价值。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优良的个性促进个体认识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研究表明,许多高成就者具有优良的态度。他们充满自信,具有乐观主义业精神状态,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承担责任,善于与人合作,视现实压力为挑战,惯于探索新的方式方法等。这都有利于人的潜能释放,创造奇迹,实现自我。 态度是人们对一定对象较一贯、较固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过程,是由情感、认知、意志三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内在心理结构。人们在与他人、群体发生交往、联系时,总是受到自己态度的影响。德育的对象是人,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需要或品质的实践活动。因此,德育工作无疑要受到教育和被教育者,甚至是周边人的态度的影响,必须研究人的态度问题。 一、态度的形成: 态度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态度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体所处的全部社会环境对态度的形成都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态度的形成也是一个内化过程,是外界的影响,通过个体的心理活动,不断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不断增强的过程。态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主要特点如下:(1)社会性与稳定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一般人会认为,一个人获得很好的发展,是因为他有能力,一个人取得很大的成就,也是因为他有能力。事实上最大的前提是,你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态度。是态度造就了能力,是态度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对待成长的态度,决定了成功的速度;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了成长的高度;对待失败的态度,也决定了成功的高度。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面临过挫折与失败,如果对待失败的态度正确,就能从挫折和失败中重新站立起来。不言而喻,态度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作为个体人的能力是在后天的努力中逐步形成的,而对于工作的态度,也因人而异,一个人对待工作的认真与否,可以从工作成效表现出来,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取得工作成绩的基础。古人云:“人一能之,己百之”。说的就是工作态度的表现,别人一次能做好的事,我就做一百次,说明只要肯下功夫,即使能力低,也是能做好的。一个人,不因自己的能力低下而气馁,脚踏实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工作,这就是值得肯定的。相反,有了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不去身体力行,这就是消极的工作态度。大事不去做,小事不愿做,终将是不能成就大事的。相反,只要工作态度端正,即使能力不强,但由于用踏实、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应对工作,并时常加以总结,久而久之,工作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看古往今来的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种志,其实就是体现在良好的工作态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是持之以恒所达到的效果。 一个人,能用正确的工作态度去培养自身的工作能力,不因工作能力的低下而自暴自弃,也不因能力过强而恃才傲物,这样就有了正确的态度。这样的人必然是成功的人。 态度与能力,两者之间哪个更重要呢?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由此可见,

高考英语阅读-观点态度题

观点态度题 典题示例 第1招:辨别文体、捕捉反映行文基调的词语 阅读理解 Great writers are those who not only have great thoughts but also express these thoughts in words which have powerful effects on our minds and feelings. This clever use of words is what we call literary style. Above all, the real poet is a master of words. He can express his meaning in words which sing like music, and which by their position and association can move men to tears. We should therefore learn to choose our words carefully and use then correctly, or they will make our speech silly and common. 1.In the last paragraph, what does the author suggest that we should do? A. Use words skillfully B. Associate with listeners C. Make musical speeches D. Learn poems by heart 第2招:利用人名或组织机构名称进行定位 阅读理解 … Surprisingly, the man responsible for one of the most progressive green-design competitions has doubts about ideas of eco-friendly buildings. “I don't believe in the new green religion,” Gerner says.” Gerner says. “Some of the building technologies that you get are impractical. I'm interested in those that work.” But he wouldn't mind if some green features inspire students. He says he hopes to set up green energy systems that allow them to learn about the process of harvesting wind and solar power. “You neve r know what's going to start the interest of a child to study math and science,” he says. 2.What does Gerner think of the ideas of green schools? A. They are out of date. B. They are questionable. C. They are practical. D. They are advanced. 第3招:结合所举例子进行判断 阅读理解 For New Yorkers, talking about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means Brooklyn and Queens in New York. But at Mallery's, when I said that I had been to Myanmar recently, people knew where it was. In New York people would think it was a usual new club. 3.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 of some New Yorkers from her experience? A. Conservative. B. Generous. C. Easy-going. D. Self-centered. 第4招:结合文章主题综合推断 阅读理解 Our best hope in keeping our best reporters, copy editors, photographers, artists — everyone — is to work harder to make sure they get the help they are demanding to reach their potential. If we can't do it, they'll find someone who can. 4.The letter aims to remind editors that they should ______. A. give more freedom to their reporters B. keep their best reporters at all costs C. be aware of their report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 appreciate their reporters' working styles and attitudes

工作中态度比能力重要

从哲学地观点来说,态度对于热情起到指导作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促进物质发展,积极地工作态度就是正确地意识,有了这个意识才能更好地发展工作,就像人类,我地手和脚豆很灵活很有能力,但是还是需要我地大脑对外界事物评价做出态度,支配手脚动作,所以说能力在高地人,没有一个积极地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也很难掌握好自己地发展方向,甚至消极懈怠,影响自身发展和公司地发展.所以态度更重要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地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地工作态度.有地勤勉进取;有地悠闲自在;有地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我们不能保证你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地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地态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位名人在《人生地经验》一书里这样批评那些永远无法超越别人地人:一种人只做别人交代地工作;另一种人是从不做好别人交代地工作.这是两种工作地态度.另外,还有两种能使工作成功地态度:一种是永远做好目前所从事地工作;另一种是永远做好你真正想做地工作.以上这四种对待工作地态度,孰好孰差,无须多说,道理自明.我们应当认真选择和学习两种做好工作地态度,这既是人生必备地工作态度,又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所必须坚持地基本原则.有一句耳熟能详地名言:思想态度决定一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一个人地态度直接决定了他地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地心血也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地回报也就相应地越多.那些慵懒怠懈地人、那些态度上不具备竞争力地人只注重事物地表象,无法看透事物地本质,他们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地东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不管你在什么岗位工作,你地态度都决定了你成就地高度.如果只做别人交代地工作,自己没有创新地思想,工作老是被动,什么时候都只能是跟在别人后边爬,这样,也就不可能大有作为.而从不做好别人交代地工作,反映了对工作应付地思想,这也是对别人地极大地不信任,也表明不会与别人合作和协调.这两种对工作地态度,主要是缺少热情,没有责任感,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让人感觉很颓废.而永远注意做好目前所从事地工作,实际上就是对工作极端负责地精神,做什么就热爱什么,做什么就钻研什么,无不充满了干事创业地热情.做好你真正想做地工作,是一个人对工作孜孜以求、爱不释手、强烈地创新意识和永无止境、永不满足、永远向上、执着追求、不达目地决不罢休地顽强地工作斗志和敬业精神,其实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比技术知识更重要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态度地重要性)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了这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地精神,有了这样充满干事创业地热情,有了这样强烈地创新意识和顽强地工作斗志与敬业精神,可以说,就没有过不去地坎,就没有克服不了地困难,就没有事业不成功地理由,就没有我们达不到地目地.我们应该在心中立下这样地信念和决心:从事工作,就必须不顾一切,尽最大地努力.如果对工作不忠实,不尽力,那将贬低你自己,糟蹋你自己,工作态度比工作能力更重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工作地定义:辩题中地“工作”是指一般性地工作,是一般人经过培训都能完成地工作,不包括诸如高水平运动员之类地需要特殊天赋地工作,因为这些工作不具有普遍性,没有讨论价值.所以,我方地立场是:在一般地工作中,工作态度比工作能力更加重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现陈述理由如下:首先,积极地工作态度是一种竞争力. 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地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比别人更有竞争力呢?是态度,积极地态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数据例子)哈佛大学地一项研究认为:一个人地成功,是因为他具备积极主动地态度,是因为他地智力知识.当我们没有更多更明显地优势时,正确地工作态度就是我们最大地资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 一、态度及其形成 (一)态度的含义 1.态度的定义与特征 态度(attitude)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态度的特征有: (1)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2)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态度的对象称作态度客体(attitude object)。态度反映了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3)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任何态度都是对特定事物的意义性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后所产生的某种看法、体验或意向,是关于事物对自己有多大利害关系的一种价值判断或情绪评定的结果。 (4)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它一旦形成就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轻易改变,即态度具有抗变性。 2.态度的成分与分类 (1)关于态度成分的争议 ①单成分说:态度主要是感情的表现。代表人物:瑟斯顿、赖茨曼。 ②双成分说:态度是感情和认知统一的表现。代表人物:罗森伯格。 ③三成分说:态度包括感情(affect)、行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三种因素;也称作态度的ABC模式。代表人物:瓦格纳。 三种说法都肯定感情倾向是态度的基本特征。因此,感情表现即表情常被作为态度的测量指标。但不能认为态度只是由感情成分构成的,因而三成分说更加完善,但应将行为看成内隐的行为意向。

(2)态度的分类 ①根据态度的表现形式,卡茨和斯托特兰德把态度分为五种类型:a.与情绪、情感联系的态度;b.理智性或认知性的态度;c.动作定向的态度;d.知情意均衡的态度;e.自我防卫的态度。 ②根据态度的内容及其关联分类。弗格森认为,人对许多事物的态度是有关联的,它们构成了态度束,而有关联的态度束合成为态度丛,即有关一类事物的总态度。因此,态度是有层次的系列化结构。 (二)态度的功能与作用 1.态度的功能 (1)适应功能 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后能起到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用。 (2)自我防御功能 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 (3)价值表现功能 在很多情况下,特有的态度常表示一个人的主要价值观和自我概念。 (4)认识或理解功能 一种态度能给人提供一种作为建构世事手段的参照框架,因此它能引起意义感。上述四种功能中,前两种功能是为实际的需要服务;后两种功能和追求自我实现相联的高层次需要有关。 2.态度的作用 (1)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人们对维护自身立场所持的态度会造成认知判断上的偏差。

例证-能力和态度辩论赛

正方: 1、比如说游泳,不会游泳你再认真的态度还不是一样被淹死? 2、得了病,态度再认真,心情再急迫,能治好吗?等等 3、不需要所谓考试不需要所谓选拔人才,接受教育参加考试 4、头脑IQ<50的重度弱智人士,他的态度再好,能做事情吗??能完成任务吗? 6、比如说人才市场招人,多数看到的还是要工作经验,而不是态度端正,HR选人难道只看你态度端正吗?我们今天态度非常好,评委会给完全赞同我方观点吗?(可以询问评委) 7、羊再勇敢也无法战胜狮子,手无寸铁的士兵再坚强也无法战胜用机枪武装的敌人; 9、天生智障的人再努力也没办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0、普通人再怎么训练也跑不过刘翔;(反驳:那你们找个能跑得过刘翔的普通人) 11、曹操的唯才是举,只要有能力我就用,不管你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态度; 12、当今社会下作为雇佣或被雇佣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无疑是能力,如果不是,那我们还为什么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只需要友好的态度就可以得到好的工作,这样的说法我们能接受么?第二,我们说能力比态度重要,但是我们没说态度可以不需要,相比之下态度就次与能力,古时候的纪晓岚,为什么能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魏征为何对唐太宗出言不逊 还依然的他重用~都是能力大于态度嘛; 13、 首先我觉得应该分清三种情况,一是高精尖工作,才能需要远高于态度,比如dna研究啊什么的,二是非常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这个认真就可以了,个人能力影响不大,比如搬砖, 这两类没有研究的价值,所以不要讨论。这里要讨论的是需要一定的个人能力,也需要态度的端正的问题。比如销售,文字秘书这种。二是能力是能快速见效的,态度指的是长期见效的,这里就涉及到短期好还是长期好的问题。这里可以说明用人单位雇佣一个人根本上还是 要用其才,创造利益和价值,态度固然重要,但是那是在能力没有问题的大前提之下形成的。 就比如说人才市场招人,多数看到的还是要工作经验,而不是态度端正。工作经验就是说你

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精讲 题型综述 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态度观点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性或者对某事的评价。这种题型考查了考生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主旨概题、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考生对于文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适当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推理、揣摩。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作者的原意”、“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评价”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作者认为XXXX有无道理”、“作者认为XXXX是否正确"、“作者对XXXX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等等。技法点睛 态度观点题实际上关键在于考核考生把握文段作者态度、倾向性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重在理解。此外有时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与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很有可能文中的主题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对某事的评价。另外一些题目则与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吻合,要求考生把握作者观点的同时就是在寻找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不过这类题 型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些文段作者的观点是鲜明并且直截了当的;有些文段作者并非没有态度观点,而是没有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作者对于某事的态度和评价却存在着一种倾向性,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间接地表露;有些文段的表述客观具体,但作者对此并未做任何评价;有些文段涉及了几个问题,作者对于某一问题是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另一问题却未做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 以上这些类型都存在于态度观点题之中,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题目进行仔细辨别,从而正确选择选项。 精讲 针对于以上态度观点题的不同情况,我们加以分类并具体讲解每种类型的 解题思路: 一、明确观点 有一些文段的表述会开宗明义地表达作者的观点,通常都会有一些引导 词,如“我认为、我觉得”、“作者认为”、“笔者认为”、“XX认为”、“X X 说”等。如果文段中出现了这些字样,考生要重点阅读这些引导词之后的语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或者对于某事的评价。 二、隐含观点 有一些文段并非直截了当地提出观点所在,而是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隐含 着作者的态度观点或者对于某事的评价,通常都会体现作者的一种倾向性,对于某事积极或者消极的看法、评价。因此考生在处理这类文段时要注意寻找容易出现作者隐含观点的标志及位置,从而确定正确选项所在。 三、没有观点 有一些文段仅仅是对某,一事物、事件或者社会现象进行客观陈述,解释其原因、原理或者表达现状,然而并没有对其进行主观性的评价,此时考生注意要辨明题目的特点,不要受到提问方式的误导,误以为涉及提问作者的态度观点时就一定存在于原文之中。此类题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文体风格都是客观的陈述表达,涉及的类型主要有说明文、新闻简讯两种。因此考生在阅读文段时要注意从用词和结构上来辨别文段的文体风格,从而更为准确地判断选项。 四、杂糅观点 还有一些文段涉及了几个问题,作者对于某一问题是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另一问题却未做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属于观点的杂糅。从出题的角度讲,题目常常将未做评价的问题设置成提问的方式或者干扰选项,考查考生是否能够清楚地辨识。 真题点击 例1、(2005年国考)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 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 A. 正确而不流行B .流行而不正确 C.新颖而不流行D .流行而不新颖 【答案】C 【解析】一道典型的态度观点题,提问方式为“作者的观点”。文中首先 援引了“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古典美学不重视美与真的统一”。接着用“笔者认为”明确引出作者不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看 重美与真的统一”。由此可知作者的观点既然不同于流行的观点,必然是不流行的,至此就可以排除B D两项。而文段的表述中只是列举了援引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并没有第三方对二者进行评价孰对孰错,因此我们 无从得知作者的观点是对是错,只能从“不流行”这个角度推断出作者的观点必定不为大众所熟知,比较新颖。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C项。 【点拨】例1是一道明确提出观点的题目,由“笔者认为”引导出作者的 观点。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典型的总一分一总式行文脉络来进行具体阐述,首先提出观点“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其次阐述说明二者如何统一;最后由“概而言之”重申观点,即“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因此如果题目涉及作者具体的观点何在时,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将首尾综合,即作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看重美与真的统一,以善为灵魂以真为最高境界”。这个问题值得考生深思,即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深度理解文段表达的内涵,除了解答题目本身之外再仔细观察文章的结构及特征,从出题人的高度去思考文段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公务员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到具体题目中,就涉及一些技巧和方法。由于例1题目的选项设置中并没有明确考查作者观点的具体内容,因此聪明的考生可以通过解答技巧来迅速辨别答案。 言语技法九:援引观点法 所谓援引,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引用。在语言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援引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出说话人的观点,因此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看到了援引一类的表述,就要注意观察其后是否引出该文段作者的观点。 有些文段作者的观点并不是非黑即白式的十分确定,而是流露在字里行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